英语教学三部曲

2024-06-12

英语教学三部曲(共12篇)

英语教学三部曲 篇1

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 以跨时空的非凡表现力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统天下的时代, 成了课堂教学的新宠, 也成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亲密友人。这位友人以其特有的魅力调动着学生的各个感官, 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教学的“三部曲”中来, 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 积极思考,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唱响了英语教学的“三部曲”。

序曲:课前预习, 扫除障碍

网络中存在大量的优质资源。网络资源具有形象、生动、具体、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 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课前搜集、筛选、整理好相关的资源, 做好课件, 并把课件挂在学校网站上, 学生就可以直接上网预习。例如, 在《In the park》的教学中, 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重点是tree, flower, bird等单词。我搜集网络上各种各样的tree, flower, bird等图片, 并在每一幅图片的下面以不同的游动方式将字母组合成单词, 制作成一个小鸟啾啾、绿树成荫、百花齐放的公园场景网页, 然后把它挂在学校网站中, 以供学生预习。而学生上网预习, 在欣赏公园景色的同时, 点击自己的学习任务, 那些形态各异的tree, flower, bird等单词时时在美丽的图片下游动, 点击单词且能发音。这些动感的单词, 不知不觉流入学生心田, 印入学生的脑海, 为课堂教学减少了难度。

主曲:创设情境, 破解重、难点

1.优化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声情并茂。例如, 在进行《牛津小学英语》3B《Shopping》一课教学时, 用多媒体把米老鼠到蓝猫商店“购物”的情境制作成动画。播放购物时的录音,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英语。当学生通过操练建构了语言知识后, 再给学生提供几组不同的购物情景, 要求学生运用课文对话自由购物, 在鼠标的点击下一件件商品被买走, 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产生了学习英语的欲望。

2.通过形象化策略, 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2教学八种颜色单词时, 我将八种颜色串联成一个贴近生活实际又有趣的故事。一上课, 我用英语告诉学生:“Boys and girls, I’ll tell you astory about Mother Bear.”我边说边点击鼠标, 屏幕上出现一个棕色狗熊的形象, 我给学生介绍说它就是故事的主人公—MotherBear, a brown bear。点击鼠标出现第一种颜色brown, 出于对故事和狗熊的好奇, 学生很快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然后我又介绍说 :“The brown bear is a fruit seller.Do you know what she sells?”这时, 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争抢着说出自己的猜想, 苹果、香蕉、西瓜等水果名称脱口而出。

我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一边点击鼠标, 屏幕上立刻出现了苹果、香蕉、西瓜和橘子的图片, 自然地引出red apples, yellow bananas, green watermelons, orange oranges四种水果, red, yellow, green, orange这些颜色学起来也格外轻松。后来随着小偷whitefox, 黑猫警长black cat和blue car的出现, 学生一方面被故事发展所吸引, 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他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颜色该如何用英语表达, 使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颜色立刻被学生记住了,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展现场景,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说”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际方式, 是语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设备, 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多媒体设计, 可提高课堂效率, 取得良好的语用效果。例如, 在《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中, 课前, 我播放了这节课所学有关的歌曲《Apple song》来渲染气氛, 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以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学中播放剪辑好的Story Time对话, 进行播放回顾和润色。在此期间, 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课对话情景进行部分消音或全部消音处理, 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自由配音, 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是为了用, 在本课结束之前, 我又将动画人物和水果用PPT展示给大家进行现场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练习材料, 让情景的设置配合情景活动, 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 创造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条件, 将所学知识变为己用。讲出来, 让他们有开口的欲望, 并真正说出口, 进行语言交际,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形成流畅的语流和悦耳的语感。

尾曲:课后延伸, 巩固提高

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教授内容已经了解, 教师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小学生的记忆特征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这就有必要及时予以延伸、巩固。

1.发扬个性, 促进差异发展。

学校网站上可以存储大量信息, 教师可按教学需要把相关的图片、录音、习题、课件等分类建库, 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素材集中展示在本校网站上, 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学习, 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学完颜色单词后, 我做成一个教学网页, 把Listen and colour, Listen and circle, Listen and number, Match, Answer thequestion等几类习题做成链接, 学生可以在课后无限次访问, 自由地按各自的需要查漏补缺, 充分地享受资源库充足的资源。学生选择的练习内容、练习进度完全依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选定。这种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发展可能性, 体现了课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理念。

2.网上交流, 拓展知识。

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网上交流拓展知识。如, 在《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7《At asnack bar》教学完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与你的好朋友交换有关食物的信息, 了解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然后再由电子邮件发布所搜集的信息。网上交流活动的开展, 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他们拓展了知识, 了解了外国文化, 感受到了世界的五彩缤纷。

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小学英语教学, 能在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中发展学生能力, 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 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鼠标一点, 轻松学习, 为教师与学生带来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 为小学英语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英语教学三部曲 篇2

一、单词呈现方式灵活巧妙

学生对单词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单词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呈现单词。

1、利用实物呈现单词

这里所说的实物是指用以释义或创设情景进行语言操练的教室内的或可以带进课堂的各类实物,如“desk”、“door”、“bag”、“apple”等。如学习“pen”这个单词时,我随手拿起一学生的钢笔,说:“This is a pen”,然后将“pen”重复两遍,学生在听到“pen”这个词的读音时,同时也明白了单词表达的意义,记忆起来也就不那么难了。利用实物教学的优点是将词汇的音、形、义三者直接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使单词教学活泼生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2、利用图片呈现单词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很难用实物表达的单词,可以利用图片来教学。图片的色彩要尽量鲜艳一些,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赏心悦目的感觉。学生欣赏图画的同时,产生学好这些单词的强烈欲望,同时省去教师解释词义的枯燥。例如,教学“living room”、“bedroom ”、“ bathroom”等房间名词时,用这种方法能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把听觉、视觉和动觉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记忆,从多种渠道输入,使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更加牢固、准确。利用这种方式来呈现单词,加深了学生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学生对单词的掌握。

3、简笔画呈现

用简笔画来呈现单词,简单明了,形象、直观。如在教学PEP三年级上册We love animals一课时,我先画一个圆,让学生猜:What’s this? 学生猜不出,这时教师再添上耳朵,胡须„„ Oh,this is a cat。“cat ”这个单词就呈现出来了。

4、课件呈现

初中英语“激趣”教学三部曲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趣味教学 学生为主

语言类的教学,与我们母语不同的是,英语缺乏语境生活的存在,因而作为一门外语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它的特点就是:陌生的语言,生疏的环境和极少运用的生活状态,所以能够使之清晰地再现在课堂和生活中的唯一方法就是:兴趣。众所周知,无兴趣不成学。针对课堂,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三部分来制定策略,就是要有丰富多彩的导入,幽默生动的课堂气氛,灵活多样的课外拓展,简而言之,就是要在这三个方面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角。

一、生动的课前交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的开端引趣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整体上把握住了此次课堂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成为这个课堂的主角。同时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把握好导入的度和导入的多样性,避免多次重复使用,以免失去应有的效果。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

1.开门见山型

我们可以直接从各个方面来进行导入,联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生活中的兴趣点,进而从生活中的每个微小的方面来诱发学生的兴趣,重点是所涉及的生活必须与学生紧密联系,才能够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形式则可以包含对话、图片、交流等。

2.旁敲侧击型

我们可以从其他相关的方面引入,譬如说英国人和美国人的生活,电影、歌曲等方面。总的来说,就是从国外引入到国内,从而达到一个和谐的交流阶梯,顺理成章地嫁接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活跃的课堂氛围,驱使学生的主角心态

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整个课堂气氛。尤以活跃生动的课堂气氛最为重要,即创造以轻松愉快的气氛交流和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为内容的课堂。其原因在于,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学生不同的影响,轻松活跃的气氛往往会带来学生活跃的思维,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入手。

教学方法就教师而言,关键在于灵活,灵活的课堂设置,灵活的课堂教法。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师需要做到言行要幽默,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英语语言要纯正。教师要表现出独特的魅力,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其次是,教师在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时,要充分体现对等的关系,譬如用一些礼貌的用语“Thankyou.”和一些赞赏的语言“Verygood.”等等,来表现你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进行课堂所安排的内容,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针对学生制定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英文笑话,做英文游戏,唱英文歌曲,展开各种相关的英文竞赛等,以轻松愉快的教育为主线穿插整个课堂。

教学内容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去挖掘新意,来作为整个课堂的关键点。英语教学的实践性是极大的,因而课堂内容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成分,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使之积极参与并讨论课堂的内容。创造一个让学生乐于开口讲英语的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学内容还要引入强调英语学习的重点:说和听,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大胆跳出来,采取新的英语素质能力的教学。在课堂内容上侧重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的风趣导入的基础上,加入学生自主“讲”和“演”的课程设置。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时又是极富有语言学习天赋的群体,在多加奖励的情况下一定可以诱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最后一点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区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来制定一些相宜的现代教学措施来引导学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他们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是不可估量的,这个时候可以运用视频、图片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来增添英语课堂的知识含量和知识水平,使整个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三、灵活的课外拓展,积聚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堂课下来,教师经常会采取各种方式验证自己的课堂教授效果。如果在课堂上你已经给予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那么在课外要更加能够牵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免荒废语言的积攒性。只有在不断练习,并持之以恒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课内课外的结合才能达到效果。现就几个方面谈谈处理该问题的方案。

一个是在课堂结束时做下一个温习的伏笔,留下一个不完美的遗憾,把思考问题留给学生,促使其在课下可以认真地去找寻资料,去实践英语知识的拓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并且要在第二堂课上给予优秀的学生充分的奖励,才能更加鼓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一个是组织课外的英语活动,比如说“Englishcorner”“英文电影小组”等,号召有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在正式的课堂外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聚学生的英语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 篇4

“以问题推动学习, 以任务贯穿课堂”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牢牢把握的一条守则。阅读型课文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时的种种困难, 同时, 阅读型课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阅读实践。如果说对话型课文提供的话题和交际功能项目场景难以在教学中完全再现的话, 那么, 一堂任何题材和体裁的阅读课文教学既可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 又可使学生进行真实的阅读实践。没有哪一项交际能力会比阅读能力更易于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的了。

新目标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编排了阅读课, 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应围绕此目的, 充分利用好阅读课文这个载体, 精心研究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活动, 突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 使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较好地发挥。为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采用了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课文教学三步法。下面我就初中新目标英语的阅读教学与创新, 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1阅读前:收集资料, 有序预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预习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阅读文章之前,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激活文化背景知识, 减少阅读理解障碍。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收集一些与课文话题相关的材料或参照学生课本中的插图, 开展富有创意的读前活动。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得学生对所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背景文化支持。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阅读中:拓展思维, 发掘潜力

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 需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中又可分为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略读 (Skimming) 。

学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 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换句话说, 略读就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重点阅读, 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 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意的是, 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技巧。如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重点阅读开头段、结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和结尾句。这些部分往往概括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以及结论。多数情况下, 每段的首句或结尾句就是该段的主题句。如果文章有题目或小标题, 首先就要通过读题目或小标题思考一下, 从中可以猜到本文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由此, 学生能通过快速阅读直接找出文章大意, 使学生马上感到读有所获, 增强阅读全文的信心。

第二步:寻读 (Scanning) 。

同略读一样, 寻读也是一种阅读技巧, 先看题目, 找出定位词, 然后再到文章里找相关信息, 最后进行对比, 这就是Scanning。换句话说, 我们通常没有必要从头到尾地逐字逐句地阅读, 找准定位词或线索词,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上阅读课时, 教师提出与文章相关的几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快速寻读来搜索、确定信息, 找出答案, 解决问题。

第三步:细读 (Detailed Reading) 。

对分段的每部分进行精读, 了解每部分所陈述的事实。对文章中的理解障碍, 如学生较陌生的信息、语言难点等, 用控制性的输出, 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其目的是对阅读材料作深入、透彻的了解, 包括细节内容。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 目的在于了解文章的各个细节, 从而对文中的内容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细读时若遇到生词, 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根据有关常识、背景知识以及利用构词规则来对词义进行猜测。遇到难以理解的或结构复杂的长句、难句, 可借助语法知识,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 搞清主谓关系、指代关系以及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等, 从而达到更为深刻准确的理解。

3阅读后:知识输出, 体验乐趣

阅读后, 其实就是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在学生大声朗读、熟悉课文内容之后, 要检测一下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 设计不同的检测题型。如教师可以组织适当的口语和笔头训练, 引导学生背诵几个好句子, 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复述文章 (选择有价值的文章复述, 否则只是增加学生负担) 。

当然,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所以指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每学期可列出推荐书目。选择与课文和课文作者有关的材料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应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写下有价值的生词和好句子, 或者是自己对文章大意的归纳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长此以往,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必然会有所提升。

初中化学教学三部曲 篇5

初中化学教学三部曲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其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加深,学习的`难度加大,学生学习渐感吃力,此时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化学.

作 者:李文龙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唐县白合初级中学,河北,唐县,07235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18)分类号:G633.8关键词:科学预习实验观察 趣味记忆

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三部曲” 篇6

英语阅读教学传统的方法是提前集中学习和练习新词汇,测重语法教学,文章没有整体性,而之后的学生作文没有整体的感觉,完全是词汇与句式的堆砌,这种现象的产生完全是由于在平时没能达到合适的训练。

语言是“习得”的产物,而这种习得恰恰来自于日常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阅读思想的渗透。

我在平时教学时将课堂阅读教学分为三部分,即所谓的“三部曲”——Prereading,While-reading与Post-reading,可能大多数教师也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这么分的,但这当中的细节不知道有多少教师留意过。

Pre-reading主要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2.激活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出话题;3.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

在pre-reading部分我不反对学习新单词,但不是一股脑地全讲全学。应该将词汇分类分析,如分成合成词(这些词是可以望文生意的)、转化词(这些词以往可能学过或是词形变化少)、派生词(这样的词可以记词根,然后多记几个,学生是会觉得很高效的)。有些词如果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用英语简单解释后学生就能明白的话,是不用讲的,这样就有一大部分词被用在语言环境中了,学生的任务少了,教师教学更轻松有效了。接下来教师通过预设问题引入话题,并为文章的入手理解扫清障碍,其实这步也就是常说的Warming-up这一步,可以是问题式也可以为讨论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在占有大量的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所需培养的能力设计成问题的形式,问题要有层次。若是讨论式要预测学生可能达到的范围,所以讨论话题要可操作性强的。

什么是While-reading?1.是学生自己阅读的环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关键信息,获得关键信息。2.要给学生留有充分阅读的时间,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过程。教师尽量少提问题或讲解,可以在学生阅读后再做这些事情。3.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动手操作一些事情,如浏览了解文章大意,捕捉具体信息,将信息图表化,记录要点,回答各种问题等。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交待清楚阅读的任务。该阶段所设计的活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所以我又将While-reading这一部分分为Scanning查读,Skimming略读与精读Close Reading。

英语文章是开门见山的,无论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因此,要求学生自读各段首句,即Scanning,然后理解各段段意。如果难度大,教师可以给出选择题、匹配题或者是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一个最关健的词,或是自已 凝炼成一两个关键词来回答以降低难度。这一步是最实际的,因为学生在多次练习中便 可练就自已的快速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得到文章的大意。还是拿Unit 4 Book1 为例,我让学生总结每段大意时,就让学生总结出一个词给第一段:Paragraph One——Strange,Paragraph Two——shake,Paragraph Three——destroy,Paragraph Four——Rescue。实践证明学生是很快能找到的,而且结构很清楚。这一步也是学生写作能力中构建全篇的基础,是学生逐渐培养全局感的关健。

课堂阅读中各段内容是由支撑句组成的,教师要在Skimming 这一环节中组织练习,如判断正误、回答问题、单项选择、匹配信息等,让每一段都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支撑句的作用,它们都是围绕中心句而表达的,这一点教师要务必要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去。

一开始让学生就一段来查读,如Unit2 Book 1中第二篇Standard English or Dialects中,第一、第二或第三段都可以作为训练的载体,因为它们首句很突出。然后让学生在首句指引下去回答相应的细节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是一步一步展开的。

在Close-reading这一部分,我是印了学案的,让学生自学,如Unit 5 Book 1我们印在学案上:提建议给某人,以暴制暴……还印了短语与句型,让学生在每一段中寻找。这样,学生既看了书,又掌握了基础知识,这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具体步骤。有的重点句型可让学生从易到难学,如定语从句中修饰人的句型,我先写几个句子。

I like the person who is honest.

I like the person who can help me.

I like the person who makes me happy.

然后是让学生顺着思路,自已就能完成得很好:

I like the person wh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like the pers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doctor is a pers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driver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就是让学生任意选择六个词组或句型,三个人一小组(小组是事先编好的)自编故事。这给了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习得的并实践的。

Post-reading的主要目的是:1.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起来。2.学习语言知识,并将阅读技能与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训练。

Post-reading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大好机会,学生在前一步骤中积累了词汇,利用刚讲完的句子进行缩写。先以小段开始练习,给学生一个支撑句,然后让他们仿写。最初只是找主题句,加联接词,因为一篇好的书面表达,不仅需要丰富的词汇,清楚、逻辑、规范的表达,还要把这些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许多学生能够写出没有语法错误的句子,但句子往往之间没有连贯性和整体性。在平时训练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欣赏掌握并运用一些表示并列,递进与转折等关系的过渡词。

接着是训练学生缩写,用三句话表达完篇,其中一句是主题句,其余两句是自已的总结。缩写之后进行改写练习,先是变换人称,然后是改变时态写作,或者是变成对话形式(如采访式),在阅读最后部分使其常规化和系统化。

在這个过程,教师要注意课件的使用与学案相结合。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些教师讲公开课是最爱用PPT或Flash,感觉气氛很好,但细思量,学生在这当中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练习,只是观众。这样学生写作机会很少,不如让学生写在学案上,学生练习机会会更多,我个人觉得课件只适合用在warming-up中,或是用语言描述有困难的情况下。

其实,课堂阅读教学在每节课进行一点点小任务、小目标,只要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大变化。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三部曲” 篇7

一、指导学生良好的词汇记忆法

英语教学中, 学生词汇学习过程也是他们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我们知道, 英语词汇教学对学生词汇记忆有着明确的要求, 现阶段, 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词汇教学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词汇记忆效果。结合英语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以下两种方式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改善学生词汇学习效果。首先, 指导学生通过联想法记忆词汇。例如, 在教学suggest一词时, 指导学生通过“语法联想法”实现对advise, require等词的记忆。又如, 在教学manage一词时, 指导学生通过“意义联想法”, 实现对run, operate等词的记忆。再如, 在教学competitor一词时, 通过“表象联想法”实现对competitive, competition等词的记忆。其次, 指导学生通过时间分割法记忆词汇。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往往确定一个集中的时间段要求学生记忆一定数量的单词或短语, 这种方式无疑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嫌疑, 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特别容易产生学生词汇记忆疲劳情形, 从而影响学生词汇记忆效率, 最终教师预期的学生词汇学习效果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而通过时间分割、分块记忆的方式要求学生记忆词汇, 即要求学生利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原本在一个集中时间段必须记忆的词汇, 既可以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记忆方法, 又能改变学生词汇记忆疲劳的情形。

二、教授学生必要的词汇构成法

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与策略构建的一个有益尝试就是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 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能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从而实现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英语教学中, 学生应该掌握的构词法有以下几种:1.合成法。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通过组合构建成新词, 例如brainstorm (头脑风暴) , breakthrough (突破) 。2.转化法。即在词形不变的情况下, 同一个词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由一种词性转化成另外一种词性, 例如名词到动词的转化:suit—suit the environment等。形容词到副词的转化:straight—go straight home等。当然, 英语教学中, 还有其他词性的转化, 诸如动词到名词的转化、动词到形容词的转化等等。3.词缀法。即在一个词根上添加前缀或者后缀产生一个新的单词。例如, 前缀加词根:unfortunate, inexpensive等。词根加后缀:advertisement, handful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系统阐述了学生认知意义构建的过程, 英语教学中, 学生词汇构成法知识的学习无疑符合了这一原则、体现了这一过程, 它有利于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经验达到对词汇知识重组和构建的目的, 从而达到对学生词汇学习能力的培养。当然, 词汇构成法知识的教学应该穿插在平时英语教学中进行, 以便提高学生对这种构词法理解的即时性和深刻性。

三、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词汇检测法

英语词汇教学中, 我们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言语鼓励之外, 还需通过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对学生词汇学习与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估, 敦促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保持持续学好的信心。英语词汇教学中, 我们教师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语境检测法。即教师通过提供意义完整的句子, 要求学生在较为真实的、合乎逻辑的语境中根据首字母或者汉语提示补充句中单词。显然, 这种方式对语境的要求较高, 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呈现相对较长的句子, 让学生通过必要的信息写出单词。2.话题检测法。英语教材建设的一大特点是话题功能突显, 即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共同或者相近的话题展开, 词汇设置也相应体现了话题发展的需要, 这为教师确定相应话题检测词汇提供了便利。教师检测方式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创意, 运用所学词汇撰写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后续, 教师检测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看单词或词组拼写是否正确, 二看单词或词组的选用是否贴切, 从而在意义和用法上综合检查学生词汇学习和掌握的情况。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或者改写段落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词汇学习与掌握情况。这些方法既解决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 也帮助学生复习了所学知识。当然, 这些检测方式的运用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不但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英语学习的既有基础, 也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检测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检测与反馈的效果。

诗歌教学“三部曲” 篇8

我认为诗歌教学可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诵读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诗歌的节奏往往是作者情感波动的表现, 并随情感变化而变化。因此, 在教学中, 把握好诗歌的节奏, 加强诵读, 会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 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为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表现为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表现为悲哀的情调。诗歌节奏的变化常常是诗人被生活触发的感情变化。

诗歌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也就是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一环。诵读的目的是领悟, 在学每一课之前, 要让学生多诵读 (或集体读 , 或单独读 , 或男女分读或分组读 ) , 有时可教师范读, 读之前要给学生做具体的诵读指导, 使学生大致把握诗歌的脉搏, 并初步领悟诗歌的意象, 在诵读的基础上, 适当让学生练习背诵, 明确诵读不是为了记诵, 要把它作为一种鉴赏手段运用。古人认为“熟读成诵”是因为“读得熟, 则不解说, 自晓其义”。多读多练是诗歌教学的特点之一, 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意之后, 通过反复吟诵能读出韵味、读出情景、读出情感。我们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和阅读对象确定读的形式, 或预习性读, 或思考性读, 或欣赏性读,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字词, 在读中感悟情景, 在读中体会情感, 领略诗歌独特的韵味。如此诵读有时可以替代讲解, 还可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读近体诗八首时, 诵读就起到关键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 要让学生读出感情, 读出韵味, 读出主旨。比如《春望》教学中, 通过反复读, 学生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而《书愤》通过诵读 , 学生可悟出诗人悲愤但不绝望 , 表现出自己矢志北伐、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这些诗句在教读时, 教师无须多讲, 只要稍加点拨即可,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悟出诗的主旨、韵味。如此诵读, 还可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随着作者的悲哀而痛哭流涕, 随着作者的喜悦而兴高采烈以致达到忘我的境界 (培养学诗的兴趣, 如果诵读这一步能完成, 那么我们学习诗歌的第一步就基本完成了。往下我们再进行第二步:通过意象, 领悟诗的主旨) 。如此引导学生学习诗歌, 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它, 完全抛弃那种学生背诵全诗都是依靠课后练习的做法。

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感知、理解和体味, 通过加强朗读, 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与诗人同悲同喜, 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中。换言之, 阅读的情感自觉地替代诗人的情感, 这种自觉替代的情感, 反过来会进一步作用于诗歌朗读, 强化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二、通过意象, 领悟诗的主旨

何为意象, 艾略特说:“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 便是找出‘意象’, 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 , 这些都会是表达该特别情意的方式。如此一来, 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事象出现时, 该特别情意便给唤引出来。”如“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藤”“树”“鸦 ”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 , 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 但是它们在作品中被剪辑在一起时, 就表现出衰败凄凉、孤寂的情绪。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学物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因此, 我们在诗歌教学时要着重让学生找出其意象, 通过意象把握其蕴含的主旨。比如臧克家的《老马》, 通过老马这一意象, 描绘出旧社会多苦多难的农民形象;艾青的《鱼化石》通过鱼化石这一意象, 阐述了生命的真谛在于运动, 运动就是斗争, 斗争就是为了发展前进。一切活着的人, 为了让人类社会变得更美好, 一定要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干净, 《华南虎》通过华南虎这一意象赞美了一种不屈的斗争精神。所以, 意象是主体心灵的创造性想象的产物, 它已经不是它本身“象”的特征具有浓缩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因此在学习诗歌时, 要着重分析意象, 通过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从这些物质性的东西感悟到作者心灵中的东西。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同诗人的心灵相碰撞, 产生共鸣, 理解主旨。

三、欣赏诗的艺术美

诗以高度凝练含蓄著称, 因而我们在把握诗的主旨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品味鉴赏诗的艺术魅力。首先, 我们要从语言方面分析、欣赏。诗贵含蓄、凝练, 可谓一字值千金, 一字传万神。比如《老马》, 一个“扣”, 一个“飘”, 就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表现出老马受压迫的深重, 平易中见神奇。《沁园春·雪中一个“竞”字,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怅”字 , 写出了面对重大的历史抉择 , 诗人思绪万千 , 百感交集。这些字用得是何等得高, 何等得妙, 我们只有经过如此丰富的感受, 才能培养灵敏的语感, 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其次, 从诗歌的结构方面分析。这一环节与诵读联系起来, 通过朗朗上口的韵味体会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再次, 欣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人的创作风格、诗人生活的行为等。总之, 不同作品的艺术手法不同, 我们要具体作品具体对待, 让学生举一反三, 知其一而知全类, 坚决摒弃以往的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做法。

阅读教学三部曲 篇9

一、授之以欲,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着重从文本选材、构思立意、富有表现力的问题, 直至从作者、编者的思维作为切入点, 在课程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 将学生引入与学习有关的情境中, 引发认知上的冲突, 让他们在冲突中提高认识,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 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面对这样的景象, 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

生展示。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西门豹明白了吗?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 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 而是其他官员, 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他会怎么说, 怎么做?

生:……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教师就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 思考惩治巫婆、官绅的办法。

二、授之以语, 从讲话到对话

阅读教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过程“运用讲话、谈话”——“要以讲读教学为中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传话到对话, 是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师:要解决西门豹做法巧妙在哪里这个问题, 我们应从哪里入手?

生:……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 又该怎么学习?

生:……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 仔细阅读课文, 画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 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这里的交流对话, 既有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又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更有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学中的对话, 不是简单的语言交流, 而是三方民主平等的交往。是彼此了解“我”的想法、感觉, 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心灵契合。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多重视界的对话、沟通、融合。对话的结果意味着创造和生成。

三、授之以渔, 教给学习方法

阅读教学需要重视语文教学方法的引导, 以利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因此, 教学过程中不应强调标准答案, 导致学生思维趋同, 缺乏创造性。即使是正确的答案也不应当作唯一的经典, 而应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寻求更多的答案。找到了答案也不意味学习过程的结束, 还要鼓励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探寻新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 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 话外有意, 那么, 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 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 好好读读, 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 话外之意。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生:……

师:书上说, 这一天, 漳河站满了老百姓, 设想一下, 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 然后写下来。

(生选择对象写, 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 人祸解决了, 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最后教师继续质疑问难, 保持研究激情。

师:课文学完了, 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释疑解惑。

探究性阅读教学关键不在于讲内容, 而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自己去了解、理解和阐述学习的内容, 如何与学生愉快地合作以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动手尝试, 亲历体验, 从中有所感悟, 有所发现, 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 同时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 会寻找变化的语言,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惩治巫婆、官绅的办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 进行思考, 体验探究过程,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探究, 去实践, 去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在方法的指导上, 教师不是自己来讲解, 而是善于发现学生中好的做法, 适时推广, 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三部曲探讨 篇10

一、切入独特视角,提高学习热情

切入独特的视角能有效刺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迸发出学生的潜在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不同的独特的感受,帮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积累自身的知识。例如, 某位教师刚换了一个新潮的发型,刚步入教室就受到了学生的“注目礼”,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说:“I’d like my new hairstyle.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同学们当即回答道:“I think it looks pretty and good.”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激发出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热情,从而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再如初中英语七年级教材《Food and lifestyle》一课, 虽然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但是要想用英语表达整个过程非常不容易,如何让学生学起来既感到非常有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就需要让学生亲自运作实际角色。因此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知晓本课的知识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个独特任务:每个学生制作大、中、小三个饭碗的16K图片,然后根据教材中涉及的食材,将自己喜欢的用小图片制作出来,用作课上使用。学生们在完成这个任务之前,必须要了解所讲内容的大概意思才能找到相应的材料,因此这个预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变换教学方式,保持学习兴趣

以心理学的立场来看,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模式。无论是再怎么优秀的教学方法,使用了太多次,都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从而减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英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特征及其思维发展趋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关于果蔬的英语名称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接力游戏,首先让一名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水果,然后任意说出某位同学喜欢的水果,被点名的学生则进行接力,先讲自己喜欢的水果,接着再说出某位学生喜欢的水果,以此类推进行接力游戏。 Student A:“I like watermelons.She likes peaches.” Student B:“I like peaches.He likes litchis.”Student C: “I like litchis.She likes durians.”……任何一名学生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位被点名的人,因此,不但要求学生必须保持较高的注意力,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从而实现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进行拓展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是无法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知识的,必须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适度拓展。英语课堂拓展不但十分必要,而且极为重要。

英语词汇在使用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尤为注重对词汇文化内涵的解释,例如词汇的感情色彩、指代范围以及联想含义,这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认识,还能经过讲解词形变化与构词方法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很多由神话传说、文学典故等改写的英语课文中,都包含着众多的俗语、谚语、格言等,因此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拓宽文化视野。

例如,在对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就围绕着“Food and lifestyle”这个主题进行拓展。首先让学生对相关词汇进行巩固,然后引导他们讨论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不健康食品,并以食物金字塔的形式,将不同食物进行分类归纳,接着采用lots of/some/a little等词汇叙述自己一天的饮食情况,为进一步拓展做准备,最后以四人为一组设计菜单的活动,进一步巩固 “A Balanced Diet”这一主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饮食观念。通过结合教材进行拓展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语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民歌教学三部曲 篇11

一、三部曲之一——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是音乐体验的第一步。许多音乐课上,大多教师采用唱、跳的形式进行教学,似乎一节热热闹闹的音乐课就是一节成功课,一些老师忽视了音乐课堂中的听,有时在课堂中听歌也要求学生拍手听或做动作听。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歌,他们以不同的体裁样式、歌唱形式等反映着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民俗、性格、气质,因此每一首民歌都有不一样的韵味,学生充分地凝听、感受是学好民歌的前提。例如:在教学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聆听了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说一说这首民歌旋律、情绪等特点,接着一首《跑旱船》响起,学生明显的感受到这首民歌与江苏民歌不一样,我通过对照比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民歌体裁、风格的感受,加深了学生对陕西民歌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新歌教学环节中,我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影片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农民作曲家史掌元先生,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使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

二、三部曲之二——说

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了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它们在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而形成。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繁多,所以有不计其数、各具特色的民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歌、区分民歌体裁,除了采用聆听的方式外,还应让学生到课外去寻找一些民歌来进行表演交流,并让学生与教材中的民歌进行对照比较,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民歌进行分析。例如:在《唱得幸福落满坡》歌曲的教学中,课前我让学生提前搜集一些江苏民歌和陕西民歌,课堂上学生将搜集到的音乐进行了展示,在欣赏中感受到了江苏民歌和陕西民歌不一样的韵味。又如在歌曲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旋律中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了作曲家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时,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说一说,有的孩子觉得歌曲演唱时力度要有变化,高潮部分力度要强一点,有的说演唱时三四乐句要欢快一点,还有的学生说要带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演唱……在交流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歌曲,再次演唱时学生们都能很深情地演唱。

三、三部曲之三——唱

歌唱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本能的音乐行为,以人的歌喉作为工具,以语言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为表现形式,抒发出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在民歌教学中我们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演唱民歌,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感受民歌的特点、体验民歌中所要抒发的情感。例如:在歌曲教学中我以学生自主学唱歌曲为主,力求体现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加入歌词演唱时,我给予了适当的提醒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对比演唱中了解歌曲中的倚音、切分节奏所发挥的作用,感受了歌曲的民族特色。范唱时,我深情地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演唱《唱的幸福落满坡》时的面部表情,并且鼓励引导学生去练唱,要求学生带着笑容来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在最后的演唱中,没有拘泥在范唱的感觉上,而是尽情的用自己的情绪唱出了较好的歌曲情感,学生不由自主地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这样的歌曲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的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去表现,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进步,让学生常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中国民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社会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它好像一根贯穿历史的红线,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让民歌走进音乐课堂,让“听说唱”这三部曲贯穿于民歌的每个教学环节中,让我们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民歌学习的兴趣,丰富对民歌的体验,使民歌真正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中。

数学概念教学三部曲 篇12

一、引入概念, 体验概念的形成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由于受教材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制约, 有些数学教学内容往往省略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对概念有神秘的感觉, 得到的也只是死结论。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 应尽量弄清概念产生的背景以及“历史使命”, 从而创设数学家引入概念的教学情境, 充分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概念, 学习过程处于亢奋状态, 真正实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数学家引入概念目的往往是由于需要, 生产实践的需要, 生产实践中的有些问题, 在解决的过程中与原有知识冲突, 需引进一个新概念方能解决。如引进负数概念时, 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着用算术数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当学生无法表示时引进负数的概念, 或从数学内在需要的角度分析, 算术数的减法运算规定减数小于被减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引进一种新数——负数。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内容, 还经历了概念的发现过程, 搞清楚每个概念是从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的, 使学生认识到“需要是数学发展的源泉”。有的概念是具体事物的抽象, 如数轴的教学, 让学生从体温计抽象出代数学图形, 分析图形的特征得出其概念。这样使学生懂得数学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数学家头脑里固有的, 它是从实践中来的。有的概念是旧概念的发展, 如在分式方程教学时, 先让学生列一个分式方程, 让学生确信生活存在这样的方程需要解决,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已学过的方程 (整式方程) 的差异, 自然地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新概念的理解, 又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 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与延伸”, 也有利于分式方程的解决———消除差异, 转化为整式方程。这样设计,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数学要以已有的生活为背景。

二、分析概念, 注重概念的实质

概念引入后, 学生初步理解了概念, 并不等于形成了概念, 还要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 由特殊到一般, 由数到形或由形到数地从具体形象中抽象出概念本质属性, 归纳出非本质性, 使学生对概念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基于此认识, 这一教学过程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抓住要点, 逐字推敲。

有的概念用式子表示, 比较抽象, 不易理解, 有的概念叙述简练, 概括性强, 含义深刻。为此, 引出概念后, 教师还必须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句进行细致的分析, 深刻揭示每个字、词、句的真正含义及结构。如无理数定义中, 必须抓住“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真实含义, 以及三者缺一不可, 防止仅从形式上理解。

2. 揭示本质, 逐层剖析。

如函数概念, 第一层说明变量的存在性, 第二层说明两个变量的依存关系, 第三层说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四层说明有唯一的对应规律。从剖析过程中能逐步熟悉和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

3. 分析联系, 融会贯通。

“每一个概念都处在和其他概念的一定联系之中。”为此, 教师要注意把新给出的个别概念放在概念的联系之中教学, 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质。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 着重抓住“元”“次”“方程”, 学生就能抓住“一元一次方程”的实质, 并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等概念打下基础。

4. 比较鉴别, 区别异同。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些概念从表面上看好像差不多, 容易混淆, 要把这类概念对比着讲。如弦切角、圆周角、圆心角可从三方面进行比较着填写。

三、运用概念, 注意练习的层次性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 如果到了理性位置, 那还说到问题的一半, 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 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一半” (实践论) 。学习数学概念也是这样, 由于引进分析后的数学概念, 在学生大脑中还很不牢固, 还应回到实践中去, 让学生在实践运用概念, 在运用中更加巩固深化概念。巩固新知识的练习, 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解题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简单重复同一水平的题目求解, 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转移注意力, 所以布置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题目要有层次性。

鉴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认识事物往往不能一次完成, 需要一个逐步深化和提高的过程, 需要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 逐步加深练习难度, 循序渐进。

2. 练习的形式不拘一格。

如口答、板演、比赛、书面练习、讨论、学生改题、编题。题型也要灵活多样:如变式练习、开放练习、判断练习等, 充分发挥不同形式练习的作用, 既做到全面训练, 又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防止出现“题海战”“重复练”等不良做法。

3. 练习的讲评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练习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觅错纠错, 引以为戒,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题前做估计, 解题后总结规律和进行联想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标准化技术审查下一篇: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