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模式的研究

2024-10-26

电力市场模式的研究(通用8篇)

电力市场模式的研究 篇1

电力市场运作模式的建立

电力市场通过标准配备下的用户责任制构建,首先对矿井用电量进行分析梳理,确定电力最终用户;其次针对不同的用户制定不同的管理和考核方式;第三根据各单位用电设备的标准配备测定各单位用电定额或限额;第四根据定额、限额制定考核方案,对于无法计量的用电设备制定明确的机电设备状态管理考核标准。电力市场构建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电力管理体系构建,二是电力使用分析,三是电力管控体系构建。

电力市场的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

机电科提供购买电力收取电费电力及设备直接区队1.1 市场管理体系

1.1.1 市场组织机构

辅助区队其他单位供电处外部单位

图1 电力市场运作流程图

为保证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转,特成立电力市场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机电矿长

副组长:机电科等相关单位负责人 成员:各科室、区队等单位负责人

管理小组工作职责:负责电力市场的规划、考核、监督、验收及指导工作;负责矿电力市场定额(价格)体系的建立,定额(价格)的测算、补充完善、公示和发布等工作,确保市场交易需求,保证定额(价格)的准确、公平、公正;负责矿对区队进行电力考核、核算工作;负责电力市场运行中纠纷的协调和仲裁工作。

电力市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电科,办公室主任由机电科科长兼任,成员机电科、企管科、财务科、机电队及其他区队等相关单位成员组成。

办公室职责分工:(1)机电科职责

①负责设备选型(设备节电能力达到当前最先进或较先进)、供电系统设计(及时优化供电系统,减少设备投入,提高功率因数以及供电质量)、用电审批、调配工作。以及对设备使用说明、操作方法、检修内容、运行指标,告之使用单位。

②负责电力计量器具管理,组织计量器具定期校验,并对用电单位正确使用计量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

③负责电力市场用电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存储等相关工作。

④负责电费指标的分解和计划上报工作,负责电力市场结算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2)企管科职责

①监督电力市场抄表数据真实、可靠,确保电力市场按照制度考核。②负责电力市场结算考核结果的兑现工作。(3)机电队职责

机电1队负责对井上配电点,按设计要求安装并维护;机电2队负责对井下配电点,按设计要求安装并维护,保证供电安全、可靠。

(4)生产用电单位职责

①负责按照机电科电管组审批图纸,负责本单位计量器具与设备的安装工作。②负责区队内部对班组和个人的电力考核工作。(5)财务科

财务科负责全矿月度电费入账工作。

1.1.2 电力管理

1.1.2.1 电力价格管理(1)定价原则

①以市场电价作为矿内部市场化价格的参考依据之一。

②便于用电预算、结算和分析,因电在传输中有损耗,内部电价可以略高于市场价。(2)价格的修订条件

①为了便于预算与结算,电价变化不大时,每年12月制定一次,第二年执行。②当电价浮动高于10%时,及时跟随市场变化。③现有的价格体系与市场发展和结算不相匹配。(3)价格的修订程序

机电科提出修改完善价格,并把相关的资料和数据送到矿市场化领导小组。矿市场

化领导小组审核后,商定价格,并下发调价通知。机电科电力市场按调整后的价格进行全矿内部结算、考核。

1.1.2.2 电力定额管理(1)电力定额的修订和完善

①设备运行过程中连续定额偏差在15%以上,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而是定额本身存在的问题。

②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施工工序的不断优化、设备节能效果提高10%以上重新修订。

③集成、智能化操作提高,原定额高于现有水平10%以上的重新修订。④出现新设备时要不断完善定额。(2)电力定额修订和完善程序

①由机电科或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发展和结算的要求,提出修改完善定额计划,并把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以内部市场业务联系通知单(或专题会)的形式送达到电力市场管理小组。

②电力市场管理小组委派电力定额测算小组,限期重新测算设备电力定额,测算基础资料、数据、结果报送电力市场管理小组。

③电力市场管理小组及时对报送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同有关市场主体部门充分结合,形成初步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报定额管理小组。

④修订完善的定额经定额管理小组裁决后,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原有定额同时废止。

1.1.2.3 日常管理

(1)实行“谁用电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原则。用电有申请,接电有计量,计量有考核。

(2)严格遵守用电审批程序。生产用电申请由用电单位递交用电申请,经机电科审批;生活用电申请由用电单位递交用电申请,经水电队审批。申请要注明用电时间、地点、最大负荷。

(3)计量器具配备能满足生产、考核需要。

(4)计量器具损坏,应及时与机电科联系,更换合格的计量器具。电力市场的专业人员应把相关数据保管好。

(5)当用电单位与上一级电表误差较大查明原因,无法查找数据时,以上一级电表计量为准。

(6)正确安装、使用电力计量器具,不得擅自更换及改变计量器具接线方式,或故意损坏计量器具。

(7)因地点变更时,需及时通知电力市场管理人员结算电量,否则因地点变更所

产生的一切电量由原使用电单位承担。

(8)严格遵守用电程序,不能私拉乱扯、盗窃用电。

(9)外包工程户用电前必须提出用电申请(并附一份工程合同),注明用电负荷报机电矿长审批后,交机电科备案。机电科对施工单位的用电设备、计量器具进行校对审核。然后通知接电地点的管辖单位,按要求正确安装。没有机电科委托单无权擅自给外用户接电。外用户抄表由机电科、水电队双方派人,用电量由机电科上报财务科进行结账。

(10)办公楼、生活区由水电队派人抄表,用电量上报机电科,机电科月底随月报表上报财务科。

1.1.2.4 电力计量器具管理(1)基本要求

①用电单位写出用电书面申请,经机电科审批,去供应科领取计量器具,并在机电科备案,由机电科准入批准后,方能安装使用。

②机电科、用电单位统计计量器具详细信息(电表生产厂家、型号、出厂编号、)建立台账,并双方签字生效。用电单位持副本。

③用电单位每天放专业水平较好的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查,保持计量器具合格状态下使用、外观整洁、部件无损。

④计量器具不使用时,用电单位持副本,到机电科办理上交手续或移交手续,并双方签字生效。

(2)电力计量器具配置管理

①电力计量器具要遵守《能源计量管理办法》。

②用电单位要有专职或兼职计量器具管理员,并建立设备用电计量器具一览表,标明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计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安装使用地点、使用状态(运行、备用、停用等)。

③功率大于100kW(除使用3300V电压等级的设备)的设备,必须安装单独的计量器具。

④井上、下变电所(或变电站)每出一趟线路要装设计量器具。与使用单位实现二级管理。

⑤使用的用电计量器具必须容量、准确度达到计量要求、定期效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日常抄表管理

①工程安装时,用电单位通知机电科,记录器具详细信息(电表生产厂家、型号、出厂编号、电流互比),并双方签字生效。

②正常情况下每月最后一天由机电科、用电单位联合抄表,企管科监督,三方在现

场原始抄表单上签字生效。

③机电科负责根据原始抄表单建立各单位的电费消耗台账。

④工程结束时,用电单位通知机电科,统计电表数据,并双方签字生效,月底统一结算。

⑤机电科放专人把原始记录入档保存,不得低于一年。原始记录不得有涂改。

1.2 电力设备用电分析

通过设备用电分析找出浪费电能的原因以及责任单位,然后通过不同的考核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1.3 电力市场管控体系

1.3.1 单台设备电力定额

(1)采煤机、转载机、破碎机等电力定额测算

在正常满足生产工序条件下用电子称测出煤炭流量,有功电表计量出其时间有功电量,电量除以流量,所得出的数据就是此条件下,此设备的用电单耗。

(2)掘进机电力定额测算

在正常满足生产工序条件下测算出掘进机煤炭量(m3),有功电表计量出其时间有功电量,电量除以煤炭量(m3),所得出的数据就是此条件下,此设备的用电单耗。

(3)扬程低于50m的排水泵电力定额测算

排水泵效率按65%,管线效率85%,单耗0.49 kwh/m3·hm。(4)30kw以上皮带机电力定额测算 0-50m 0.06kwh/t,50m以上0.032kwh/t·hm 上坡时效率按0.75,增加电耗0.364kwh/t·hm 下坡时转化率按0.75,减少电耗0.205kwh/t·hm(5)输送机电力定额测算

1-10m 0.08 kwh/t,10m以上0.002 kwh/t·m(6)大型设备电力定额测算

根据大型设备近2年实际单耗,结合检测报告,通过测试综合效率,算出电耗定额。①主排水单耗:0.4kwh/m3·hm 对主排水泵综合效率要求不得低于68%,1立方水垂直上移 100米,能量消耗=1000kg×100m×9.8(w)。消耗能量/(效率×60秒×60分)=0.4 kwh/m3·hm ②通风单耗:0.35kwh/m3·MPa(与上同量),通风综合效率不得低于75%。③压风单耗: 0.18kwh/m3·MPa(与上同量),压风机综合效率不得低于65%。

④主提升单耗:0.37kwh/百米·吨(与上同量),主提升综合效率不得低于70%。

1.3.2 电力市场用户定额

1.3.2.1 电力用户定额方式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确定各单位工作范围,结合施工工艺明确各单位所需设备,再依据机电设备管理标准确定设备的型号和数量,根据与工作量的紧密程度确定是电力用户定额方式。

1.3.2.2 电力设备标准配置 电力设备标准配置方法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确定各单位工作范围,然后结合施工工艺明确各单位所需设备,再依据机电设备管理标准确定设备的型号和数量,最终确定各单位的电力设备标准配置。

1.3.2.3 用户电力定额(1)采煤工序电耗:

产量×采煤机电耗定额+产量×喷雾泵单耗定额+产量×乳化液泵单耗定额+产量×输送机单耗定额+产量×转载机单耗定额+产量×破碎机单耗定额+产量×每个运输设备定单耗定额之和。

(2)掘进工序电耗:

综掘机电耗定额×掘进进尺(米)×断面+运输设备电耗定额之和×原煤量(3)排水工序电耗: 排水量×排水设备单耗定额(4)井下运输电耗:

煤炭运输设备电耗 :运输量(吨)×运输设备定额单耗 矿车运输:运输车数×运输设备定额单耗×长度(km)(5)局扇通风电耗:

局扇使用时间(h)×局扇通风定额单耗(6)大型设备的电耗: ①主排水泵电耗:

某个区间的排水量(m3)×排水单耗(0.4kwh/m3·百米×排高(百米)②抽风机电耗:

某个区间的通风量(m3)×抽风单耗(0.35kwh/m3·MPa)×压力(MPa)③压风机电耗:

某个区间的压风量(m3)×压风单耗(0.18kwh/m3·MPa)×压力(MPa)

④提升机电耗:

某个区间的提升量(t)×提升单耗(0.37kwh/t·百米)×提升高度(百米)(7)电力线损定额 用电总量4.5% 1.3.3 电力考核

1.3.3.1 现场考核(1)现场考核的流程

电力市场管理小组定期对全矿用电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浪费用电的责任单位上报机电科,机电科根据相应条款对用电单位进行考核。

(2)现场考核的方式 现金处罚、绩效考核(3)现场考核结果运用

管理小组检查出的问题,由责任单位落实到人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罚,企管科在月底绩效考核中按照细则扣除责任单位绩效分数。

1.3.2.2 管理考核(1)管理考核的流程

电力市场管理小组对全矿用电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浪费用电或导致电费增加的责任单位上报机电科,机电科根据相应条款对用电单位进行考核。

(2)管理考核的方式 对用电单位进行绩效考核(3)管理考核结果运用

管理小组检查出的问题,企管科在月底绩效考核中按照细则扣除责任单位绩效分数。

1.3.2.3 定额考核

有定额的用电设备,月底根据用电单位实际工作量进行考核。(1)定额考核的流程 ①定额结算

a.计算用电单位定额设备电费支出:

根据抄表数据,计算用电单位的用电量,用电量乘以电费单价就是用电单位电费支出。

b.计算用电单位电费收入: 电价×∑定额设备的定额×工作量 c.用电单位定额电费超、节:

电单位电费收入-定额设备电费支出 ②限额结算

限额电量节约不奖励,超出部分按照以下步骤结算: a.计算用电单位限额设备电费支出:

根据抄表数据,计算用电单位的用电量,用电量乘以电费单价就是用电单位电费支出。

b.计算用电单位电费收入: 电价×∑限额设备的定额×工作量 c.用电单位超出限额电费结算: 单位电费收入-限额设备电费支出(2)定额考核的方式 与工资挂钩同时实行绩效考核(3)定额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节、超部分50%与职工工资挂钩,超出定额电量1%扣除单位绩效分数1分,最高不得超过5分。节约定额电量1%增加单位绩效分数1分,最高不得超过5分。

1.4 电费核算

电费核算主要分为电费总指标核算、区队生产电费以及大型耗能设备电费核算。

1.4.1 电费总指标核算

电费总指标核算即机电科承担电费指标核算,由矿成本核算部门,根据月度生产经营计划月度电费预算指标和月底矿井实际消耗电费,核算电费总指标的节超情况,按照“收入-支出”模式核算电费总指标节超,节超金额纳入市场化工资。

1.4.1.1 电费总指标收入

电费总指标收入按照月初机电科电费预算金额确定,并结合月底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整。

1.4.1.2 电费总指标支出

电费总指标支出数据由财务部门提供。

1.4.2 区队生产电费核算

区队生产电费核算由机电科负责对生产区队、井下辅助区队以及后勤服务部门等单位,按照“收入-支出”模式核算各单位电费节超金额的过程。

区队电费节超=区队电费收入-区队电费支出

区队电费收入通过电力定额、限额等核算区队电费收入;

电费支出即为各区队生产、服务等过程中投入的电费,月底由机电科提取实际消耗明细。

(1)电费收入

区队电费收入通过用电单位设备电力定额、限额等方式计算区队电费收入。用电单位定额电费收入=电价×∑定额设备的定额×工作量 用电单位限额电费收入=电价×∑限额设备的定额×工作量(2)电费支出

由机电科根据抄表数据,计算用电单位电费。

1.4.3 大型耗能设备电费核算

大型耗能设备电费主要指主扇风机、空气压缩机、主排水泵、主提升等电费,由机电部门根据设备功率、工作量、运行时间,参照上级规定、历史数据等测定大型耗能设备电力定额、限额,并下达月度电耗预算,按照“收入-支出”模式核算大型耗能设备电费。

大型耗能设备电费收入即月初机电科下达电耗预算; 支出即为月底各大型耗能设备实际电费,由机电科提供。

电力市场模式的研究 篇2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尽管已与国际上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理念接轨,也引入了一些新型的项目管理理念。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对理论认识不够、组织结构不明晰、责权不清、人才技术不到位、管理体系和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选择项目管理模式时主观性较强,对于过程控制尤其是投资、质量、进度等难以控制,使得项目目标较难实现。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战略模式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

1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典型模式分析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创新,电力企业管理模式几经调整,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项目现场管理中,更加要求企业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勇于探索创新,力争寻求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来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组成特点、业主的管理需求及现场条件等综合考虑,管理模式表现为多种形式,本文主要介绍和比较DB、EPC、Partnering模式、EPCM及PMC几种典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管理模式与其他模式相互交叉,还会派生出其他模式,如BT、BOT、TKM、FEPC 、F + EPC等。从近年来应用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 1 DB模式

DB模式即设计、建造( Design and Built) 模式,业主将设计同建造的任务同时分包给同一个项目总承包商,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业主不参与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协调,只在乎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需求。其优点在于可有效缩短项目总工期,业主可以较早获得项目的进度及成本估算,从而控制总成本; 设计—建造方内部可进行有效沟通、设计,业主的风险较小,发生索赔的概率也较小。缺点在于项目进入实施后,业主与设计方、施工方缺少直接沟通,报价早于详细设计之前,可能会为了满足预算而在质量上妥协; 设计—建造方内部存在矛盾; 因较多转移风险,业主可能要支付更多的费用。因而DB模式一般适用于简单项目,当项目较复杂时,就要求设计—承包商要有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

1. 2 EPC模式

即设计( Engineering ) 、 采购( Procurement ) 、 建造( Construction) 总承包模式,其与DB合同的差别主要是多了一个采购环节。业主与EPC承包商签订合同,在总价固定( Lump - Sum Price) 的前提下,项目投资人基本上不参与项目的管理过程,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到施工全过程管理,业主重点只在竣工验收、成品交付使用,EPC承包商承担了项目建设的大部分风险。由于业主管理简单,协调工作少、设计变更少、工期较短、施工质量好、业主风险较少等显著优势,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该种管理模式。EPC模式的升级版本即交钥匙工程( Turnkey) ,也被业内称为EPC - Turnkey或TKM模式,要求承包商承担的责任范围更大,对于工期要求更严格,承包商承担的风险也会更多,合同总价也会相对较高。

此外,如果电力企业承包商具备项目融资的资质与能力,便可以为业主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由此出现了 “融资+EPC Turnkey” ( FEPC) 模式。如果承包商自行出资,成为项目的投资人,便会转变成BT模式( 即Build and Transfer建造—转让模式) ; 若更进一步,业主将项目的运营权利有时限地委托给承包商,则升级为BOT模式( 即Built—Operate—Transfer模式) 。BOT模式本身,还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派生出其他的管理模式,本文不做赘述。

1. 3 Partnering模式

Partnering模式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末,是一种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共同目标的管理模式,该模式需与其他模式结合使用。Partnering模式需建立在业主与建设工程参与各方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其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主动性,实现资源共享; 保证工程质量; 大大降低索赔费用; 共同分担工程风险及有关费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索赔和诉讼的发生。该模式的缺点在于: 给参与组织带来的收益难以用客观标准进行评估; 受较多人为、主观因素制约。Partnering模式需建立在业主方与承包商之间达成长期合作协议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传统的国际工程管理模式中,业主方与承包商之间往往互不信任,不仅降低了效率,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随着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为实现利益的共赢,在选择项目管理模式时,往往倾向于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模式相互交叉,相互取其长,共同管理整个海外项目,如PMC+ partnering模式等。因此,我们便可以知道海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今后将向以一种管理模式为主,其他管理模式为辅的方向发展。

1. 4 EPCM模式

EPCM模式是指设计、采购和施工管理,该模式下业主与一方签订 “EPCM管理合同”,与另一方或多方承包商签订 “EPC合同”或者其他形式的承包合同。EPCM有别于DB及EPC等实施类的总承包模式,为管理费固定总价情况下,主要提供管理服务的总承包模式。该模式下EPCM总承包方承担着业主代表与工程顾问的双重角色,既要配合业主对各承包商进行严格的选择与管理,又要对项目的实施负有直接管理责任,承担着整个项目的管理风险。该模式适用于大型、复杂、综合型的工程建设项目,该模式下,业主通过EPCM承包商的支持,共同进行项目过程控制,能够有针对性地规避一般性的管理风险。比如在EPC项目当中,业主方基本上不会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干涉,大部分风险都由EPC承包方来承担,但如果EPC承包方掩盖风险,以致造成严重损失,势必会连带影响到业主的利益。因此,EPCM模式下,EPCM承包商既承担一个主动替业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角色,又同时是替业主分担管理风险的担保人。

1. 5 PMC模式

PMC模式即项目总承包(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业内有时称其为IPMT (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 ,是指业主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提供一体化的项目管理服务,同EPCM一样为管理类总承包模式。承包商的角色扮演、管理形式与EPCM类似,但其合同地位相对更高,与业主的结合程度更加紧密,其需承担的管理责任也更多。PMC模式对于承包商在工程咨询及工程管理的复合型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会在公司信誉及项目管理经验方面对承包商进行考量。PMC模式的一体化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与业主在组织结构、管理目标、程序体系及价值观方面的一体化; 二是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管理,以及对多个不同实体的承包商之间管理的一体化; 三是项目建设全过程服务一体化。PMC承包商根据业主需求及合同约定,主导或全程参与项目建设过程。

2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主更加注重投资价值的回报率及项目的商业运作。项目投资人倾向于精简自身管理机构,将部分职能与建设风险进行转嫁,因此他们更愿意聘请那些综合实力强的公司来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与实施,并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市场日趋成熟,只有具备多功能、具备复合型能力的企业才能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电力企业要开拓国际市场必须通过合并重组、收购并购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提供自身技术力量,获得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及项目运营等资质水平,具备了一体化管理和实施项目的能力。

2. 1 优化企业组织机构

要根据市场要求适时作出调整,必须建设和规范好企业组织结构,按照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由于海外工程项目建设复杂,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需要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等在内的各参与方相互配合,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在企业组织结构、工程人员素质、融资能力及技术装备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并贯彻落实。我国海外工程项目公司应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权责明确、关系清晰、简洁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建立专业化的公司,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目标管理、程序管理等各方面与国际社会接轨,并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作用,既要打造专业化的公司,也要打造出复合型综合型的公司,增强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

2. 2 继续推广以设计为主体的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具有其显著优越性。首先,责任清晰明了,业主方管理简单。只需与一家总承包商对接,管理工作量减少,费用降低,出现任何问题,不会出现扯皮现象。其次,能有效控制工程投资,降低工程造价。一项工程的工期,基本分为项目前期、设计、施工三个阶段。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工程总承包单位能够迅速掌握控制工期的关键部位及单项工程,因而便能够有针对性地配置资源,采取网络技术管理手段,使工程项目从设计到设备材料采购再到施工安装全过程都能有序签接,有的放矢地对过程进行控制,因而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建设工期。最后,能够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设计单位拥有覆盖整个工程项目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深谙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点,能够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控制工程质量的各要素,把握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使其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2. 3 大力发展咨询业

在一些发达国家,工程项目咨询已经成为项目投资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做好前期工作会给后期的决策和施工减少风险,因此业主方一般会在项目投资前加大项目咨询费用及时间的投入,因此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开展咨询业对于业主方及自身长远发展都不失为一个重要保障。企业在实施咨询业的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咨询业接轨,并注重专业咨询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这样才能破除国内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障碍。了解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正确认识项目集成化特点,学会利用系统的方法与观点,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来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 4 积极储备项目融资人才

前面我们对PMC管理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PMC模式对于承包商的复合型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就是承包商的项目融资能力,没有项目融资,也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PMC,项目融资的核心是筹划融资结构,规避融资风险。在现阶段,就国内的电力工程公司而言,研究并把握国际工程项目的各类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加快培养项目复合型管理人才,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仍然是重中之重。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投融资方式,可以借鉴和学习世界发展银行、欧洲发展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其他大型投融资机构的管理经验,加强对项目融资操作规程的学习、认识和熟悉,尽快掌握并结合项目具体特点加以应用。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人( 或业主) 选择工程公司实施和管理项目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他们专业的、一体化的资源整合服务,来有效地控制投资成本和减少管理风险,以获取高性价比的项目成品。随着海外工程项目类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业主方要求的提升及工程承包商管理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过程中许多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出现。工程项目特点各不相同,每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其优势及生存空间,但不可能也不能够用一种模式去代替其他所有模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也不应该只局限于一种项目管理模式,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及业主需求与其他管理模式进行融合。为了适应业主方需求及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电力工程企业应不断提高对各类项目管理模式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探寻其发展方向,掌握其适应性及优缺点,并结合项目自身的项目管理经验,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摘要:随着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各种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深化,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竞争也愈加激烈,对我国电力企业强化管理、开拓海外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探究我国电力企业应选择的项目管理模式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层意义,作为项目管理者,电力企业应积极转变思想,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寻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最佳战略模式。

关键词:战略模式,项目管理,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姚颢.EPC、DB、EPCM、PMC四种典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介绍和比较[J].中国水运,2012,12(10):106-110.

[2]徐文胜.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初探[J].轻金属,2006(10):51-53.

[3]陈立东.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2(3).

[4]宫孟飞,冯婧,王永军.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发展趋势预测[J].建筑设计管理,2008,25(5):17-20.

[5]何伯森,高佩杰.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看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总承包[J].港工技术,1999(4):28-30.

[6]任乐.基于价值创新理论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7]盛慧峰,葛艳莉,柯慧.电力企业海外市场开发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

电力市场模式的研究 篇3

关键词:电力市场化;电力营销模式;研究

电力市场化导致原本处于垄断地位的电力行业,失去了卖方市场的优势。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电力企业的增加,导致原本供不应求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种供求关系的转变促使电力企业逐渐进行市场化转变,所以,对其营销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电力市场经营现状

(一)用电紧张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用电需求也逐渐增加。而传统的供电企业,缺乏应对供电需求在短时间内暴涨的机制,并且其发电供电水平也无法满足大量的供电需求。因而导致供电紧张的局面。同时,电煤的供应量时有不足,限电、断电情况较多。使得电力企业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对电力供应的保障中,从而在市场竞争上处于劣势。

(二)输配电价格不明确

我国对与供电价格的确定,采用成本加利润原则。虽然表面上看,符合价值规律与市场规律。然而,在当前国内,对与供电成本一直存在争议。之前发生过不少在电价制定过程中,采取虚增成本的方式进行操作,从而伤害到用电用户的利益。并且,还有发电成本主辅不分等问题,使得电价制定,缺乏准确的依据,从而影响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定位不明确

进行市场化改革后,电力企业应当以企业的形式,进入市场,在市场规律下优胜劣汰。然而电力作为能源性产业,与政府、政策之间的联系,依旧十分密切。使得电力企业虽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仍然没有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企业负责人有的将电力企业作为竞争性企业,然而亏损时,外界和企业内部都会给予决策者以巨大的压力。而如果将电力企业作为公益性质的企业,以为人民服务为第一位,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无法平衡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面对主管部门考核,也无法交出满意的答卷。

二、电力企业营销模式

(一)服务型营销模式

为了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以及新时期人们的消费习惯。所以需要转变以往卖方市场的思维模式。从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的方面入手,开拓市场,吸引用户。电力行业的服务型营销模式,相比于其他行业的服务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传统理论中所包括的服务主体、服务过程、以及产品展示等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的技术与功能两方面的服务质量标准。该理论认为电力营销应该以提高电力用户的满意度为标准,首重消费者体验,然后进行市场开拓。

(二)综合营销模式

综合营销是其他多种营销模式的结合体,其中包括关系营销、市场营销等内容。这种模式在于吸取其他经营模式中的优点,并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运营特点,形成一种适用于本企业的营销方法。这种方法认为,企业硬干将各种产品资源、服务资源以及其他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激活并用于电力营销服务中。该模式使用过程中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特点,对当前我国的电力市场经营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电力企业营销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管理水平

作为电力企业营销的核心工作,电力营销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提高市场化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并增加企业的收益。对电力营销管理进行优化,势在必行。通过强化营销管理,能够使得市场营销更为高效与有序。加强管理的主要方法在管理的信息化,过去的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虽然有信息管理系统,但系统陈旧,安全性不够,操作缺乏便捷性。故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过去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和换代。

同时,为了降低系统的漏洞,提升安全性。还需要对管理系统的网络环境安全进行分析,对存在漏洞的部分予以修复。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防止操作失误引发系统故障。

(二)积极开拓市场

在市场化过程中,需要将工作中心放在市场变化和用户喜好这两个方面。从而为将来的市场拓展,建立好牢固的基础。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与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两者紧密相关,只有具有一定水平的服务质量,才能使用户对该企业的供电产品给予青睐,从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

此外,还需要建立灵活的电价制定标准,并坚持“同网同价”原则,确保用电质量合格,并使电网的性能得到合理的改善。对于一些有特殊用电需求的用户,对其特殊需求尽量满足。使电价的制定让用户满意的同时,还能够使企业获得应有的收益。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产品的营销策略,将电能比作实体商品,对用户采取优惠措施等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对电力供应市场进行自主开拓。

(三)明确市场定位

为了抢占市场,必须首先对自身观念进行转变,明确自身定位。使整个电力企业的工作都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效益为基本目标。注意用户的用电体验,使得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都能够成功的树立起来。同时,还要不断的从技术角度进行创新,提升网络化管理的程度,与电子化运营的程度。实现营销过程的系统化与全面化管理。为普通用电用户和其他的用电企业提供优秀的服务,获得大量的用户基础,为进一步的市场开拓,做好准备。

四、总结

本文从当前的电力市场营销现状入手,对影响电力企业经营效益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列举了服务型营销模式与综合型营销模式在目前电力市场化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了优化营销模式,促进电力企业效益发展的几点看法。包括提高管理水平,制定灵活的电价制定机制和积极的开拓市场等。

参考文献:

[1]刘彦宏.电力市场化过程中电力营销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11):176-176.

电力市场模式的研究 篇4

2020年电力市场化交易完全放开

2016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征求做好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竞争性市场试点,扩大直接交易电量规模,拟在2020年实现商业用电量的全部放开。根据意见稿,“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竞争性市场试点”是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2016年力争直接交易电量比例达到本地工业用电量的30%,虽然根据国家能源局所公开的统计,2016年实际完成的直接交易量并未达到原定规划(2017年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在云南召开了电力体制改革现场会,会议上透漏全国包括直接交易在内的市场化交易突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其中直接交易电量接近8000亿千瓦时),但从2014年以来全国电力直接交易量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比例变化来看,上升速度非常快,2014年到2016年该比例分别为2.7%、7.4%、13.3%。另外,根据国家电网公开的数据,该公司组建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27家省级电力交易中心,2016年以来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10129亿千瓦时,减少用户电费支出373亿元。2017年1-4月,国网公司经营区域交易电量123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其中,中长期计划电量10134亿千瓦时;市场交易电量2222亿千瓦时,增长高达73.1%,显示了市场主体参与交易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多方面的数据均显示我国电力直接交易进展迅速,而根据规划目标,2018年实现工业用电量100%放开,2020年实现商业用电量的全部放开,照此预计,2018年、2020年全国电力直接交易量将达到46550亿度、53450亿度。

图表1:2014-2020年全国直接交易电量及占电力消费总量比重预测(单位:

亿千瓦时,%)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万亿市场待释放

国家统计局表明,2016年全我国的电力消费量59198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占比约71.13%,消费量42108亿千瓦时;商业用电占比约4.2%。若按照规划所定的目标,即2020年全国所有工业用电量和商业用电量全部放开,对应的是一个3.4万亿的巨大市场。

假设1:2020年工业和商业用电所占比例与2016年相同,即75%左右的可以在电力交易中心进行直接交易;

假设2:按照每年用电量5%的增速(2008-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7%,预计十三五期间增速在5%左右),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1270亿千瓦时,那么大致有53450亿千瓦时的工业、商业用电可以实现直接交易;

假设3:按照目前全国电网销售平均价格0.644元/度计算,2020年我国直接交易用电的市场规模达到3.44万亿元。

此外,2017年4月,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通知》,提出要回忆组织发电企业与购电组织主题签订发购电协议,逐年减少燃烧发电企业计划电量,同时要求9号文颁布后新核准烯煤机组原则上一律纳入市场化交易并实现市场化交易价值,这将进一步加快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

图表2:2020年电力市场化交易容量达3.4万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售电公司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附:2017-2022年中国售电公司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新电改下中国售电公司发展机遇分析 1.1 售电公司的发展特点及参与主体 1.1.1 售电公司概念界定 1.1.2 售电公司发展特点(1)市场主体多元化(2)市场主体权责渐趋明晰化 1.1.3 售电公司参与主体

1.2 中国售电公司热点政策深度解读 1.2.1 中国当前电力体制存在的问题 1.2.2 中国电力改革的发展阶段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1.2.3 中国电力改革的重点政策分析(1)按电改环节政策分析(2)按电改政策发布时间分析

1.2.4 电力体制改革9号文及6个重要配套文件深度解读(1)电力改革9号文(2)6个重要配套文件

1.2.5 电改9号文与5号文的对比分析(1)新电改9号文件与5号文件指导方针对比(2)新电改9号文件与5号文件内容对比 1.3 新电改后电力产业链的变革分析 1.3.1 新电改后电力产业的产业链变革内涵(1)电改历程

(2)新电改产业链变革概述(3)新电改变革内涵(4)新电改后企业特征

1.3.2 新电改后电力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变革(1)新电改下电力环节体系(2)新电改下电力企业结构

1.3.3 新电改后电力输配售环节价格机制(1)销售电价形成机制(2)新电改销售电价制度(3)新电改电价结构调整(4)新电改销售电价推进措施

1.3.4 新电改后中国售电公司的发展机遇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1.4 能源互联网为售电侧带来的机遇 1.4.1 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发展特点 1.4.2 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发展规模 1.4.3 能源互联网为售电侧带来的机遇 第2章:中国售电公司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2.1 中国售电公司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 2.1.1 中国售电市场总体容量测算 2.1.2 中国售电公司发展规模分析 2.1.3 中国售电公司企业竞争格局(1)售电企业主体分析(2)售电公司利益集团分析(3)新电改后上市公司设立售电公司 2.1.4 中国售电公司区域竞争格局 2.2 中国已成立售电公司发展状况分析 2.2.1 中国已成立售电公司股东结构分析 2.2.2 中国已成立售电公司股东背景分析 2.2.3 中国已成立售电公司注册类型分析 2.2.4 中国已成立售电公司资产规模分析 2.2.5 中国已成立售电公司高管背景分析 2.3 大用户直购电市场现状与交易模式 2.3.1 中国大用户直购电市场特点(1)中国大用户直购电主要政策分析(2)中国大用户直购电市场发展阶段 2.3.2 中国大用户直购电市场发展现状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1)中国大用户直购电交易规模分析(2)中国大用户直购电输配电价分析(3)中国电力交易平台发展状况分析 2.3.3 各省市大用户直购电市场发展现状 2.3.4 大用户直购电市场交易模式(1)自由协商交易模式及优秀案例(2)集中撮合交易模式及优秀案例(3)发电权交易模式及优秀案例(4)挂牌交易模式及优秀案例(5)直接交易模式及优秀案例

(6)在线集中竞价交易模式及优秀案例 2.4 中国售电公司发展趋势与发展前景 2.4.1 中国售电公司现存问题分析(1)调度独立(2)电力交易独立

(3)电网售电侧应引入民营资本进行“混改”(4)供电局改革去向

2.4.2 中国售电公司发展趋势分析 2.4.3 中国售电公司发展前景预测(1)中国售电公司发展规模预测(2)中国售电公司竞争格局预测

第3章:主要国家售电公司发展模式与经验 3.1 国外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及经验 3.1.1 国外售电市场改革总体特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1)立法先行,依法改革(2)完善的电价体系(3)默认供电商制度(4)售电公司服务化(5)用户更换供电商的特点(6)构建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3.1.2 国外售电市场放开情况分析(1)国外售电市场放开模式(2)国外售电市场放开进程(3)国外售电市场结构特点 3.1.3 国外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分析(1)国外售电公司准入及退出机制(2)国外售电公司的主要业务分析(3)国外售电公司购买电力的途径(4)国外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分析 3.1.4 国外售电公司发展趋势分析 3.2 美国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及经验 3.2.1 美国售电公司发展背景分析(1)美国售电侧市场主要政策(2)美国售电侧市场放开现状(3)美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 3.2.2 美国售电公司发展现状分析(1)美国售电公司发展特点分析(2)美国售电公司发展规模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3)美国售电公司竞争格局分析 3.2.3 美国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分析(1)美国售电公司业务模式分析(2)美国售电公司盈利模式分析(3)美国售电公司竞争策略分析 3.2.4 美国售电公司发展经验借鉴 3.3 德国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及经验 3.3.1 德国售电公司发展背景分析(1)德国售电侧市场主要政策(2)德国售电侧市场放开现状(3)德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 3.3.2 德国售电公司发展现状分析(1)德国售电公司发展特点分析(2)德国售电公司发展规模分析(3)德国售电公司竞争格局分析 3.3.3 德国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分析(1)德国售电公司业务模式分析(2)德国售电公司盈利模式分析(3)德国售电公司竞争策略分析 3.3.4 德国售电公司发展经验借鉴(1)正确预见电改方向及输配电网前景(2)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

(3)正确定位电力产业链各法人主体 3.4 英国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及经验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3.4.1 英国售电公司发展背景分析(1)英国售电侧市场主要政策(2)英国售电侧市场放开现状 3.4.2 英国售电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3.4.3 英国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分析 3.4.4 英国售电公司发展经验借鉴 3.5 俄罗斯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及经验 3.5.1 俄罗斯售电公司发展背景分析(1)俄罗斯售电侧市场主要政策(2)俄罗斯售电侧市场放开现状(3)俄罗斯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 3.5.2 俄罗斯售电公司发展现状分析(1)俄罗斯售电公司发展特点分析(2)俄罗斯售电公司发展规模分析(3)俄罗斯售电公司竞争格局分析 3.5.3 俄罗斯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分析(1)俄罗斯售电公司业务模式分析(2)俄罗斯售电公司盈利模式分析(3)俄罗斯售电公司竞争策略分析 3.5.4 俄罗斯售电公司发展经验借鉴 3.6 日本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及经验 3.6.1 日本售电公司发展背景分析(1)日本售电侧市场主要政策(2)日本售电侧市场放开现状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3)日本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 3.6.2 日本售电公司发展现状分析(1)日本售电公司发展特点分析(2)日本售电公司发展规模分析(3)日本售电公司竞争格局分析 3.6.3 日本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分析(1)日本售电公司业务模式分析(2)日本售电公司盈利模式分析(3)日本售电公司竞争策略分析 3.6.4 日本售电公司发展经验借鉴 3.7 印度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及经验 3.7.1 印度售电公司发展背景分析(1)印度售电侧市场主要政策(2)印度售电侧市场放开现状(3)印度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 3.7.2 印度售电公司发展现状分析(1)印度售电公司发展特点分析(2)印度售电公司发展规模分析(3)印度售电公司竞争格局分析 3.7.3 印度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分析(1)印度售电公司业务模式分析(2)印度售电公司盈利模式分析(3)印度售电公司竞争策略分析 3.7.4 印度售电公司发展经验借鉴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第4章:中国售电公司组建计划与发展模式 4.1 中国售电公司组建计划分析 4.1.1 中国售电公司设立方式分析 4.1.2 中国售电公司组建过程明细 4.1.3 中国售电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4.1.4 中国售电公司人员安排分析 4.2 中国售电公司发展模式分析 4.2.1 售电公司业务模式及创新策略(1)售电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分析(2)售电公司的关键业务层级分析(3)售电公司的业务创新策略分析(4)售电公司业务拓展创新案例 4.2.2 售电公司盈利模式及创新策略(1)售电公司收入来源渠道(2)售电公司收入来源创新分析(3)售电公司收入来源创新案例 4.2.3 售电公司营销体系及创新策略(1)售电公司的营销模式分析(2)售电公司的营销模式创新策略(3)售电公司营销模式创新案例 4.2.4 售电公司能源互联网搭建策略(1)售电公司搭建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2)售电公司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路径(3)售电公司信息化建设优秀案例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4.3 不同主体售电公司业务模式 4.3.1 独立配售电企业业务模式分析(1)独立配售电企业竞争优劣势

电力市场模式的研究 篇5

摘要:教育论文“target=”_blank">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高技能应用型。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薄弱。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预计到,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

所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正确看待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

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1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脱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的专业建设应该是一种在政府调控下的市场需求驱动模式[1]。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尤其是现有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地调整,致使“产销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1.2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教师讲的内容。这种做法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不利于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其结果是创造能力不足,缺乏职业型。课程体系陈旧并缺乏弹性,一旦执行,往往很难修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2]。

1.3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双方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师缺乏走进企业的机会,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状况。造成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理想中的高水平稳健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尚在建设中,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学的需求。

2、加强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紧密衔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

2.1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高职院校在扩大教育规模,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立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社会和行业欢迎的毕业生。加强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紧密衔接,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行业和岗位需求、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依据职业教育规律,突出适度超前性和保险性原则,与相关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课程设计等。让行业和企业等相关部门参与到专业设置中来,确保设置的专业有据可依,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急需专业,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急需人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必然造成一部分行业和岗位的逐渐消失,加强与企业的交流,紧密关注行业的变化,适当调整和改革现有专业。

2.2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要适应市场和社会、企业的需要。让课程的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并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组合,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管理机制,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和市场岗位的需求变化,及时作出调查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要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一方面,要体现“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教学目标,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人文素质的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培养[3]。另一方面,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设施”,继续加大教学实践力度,争取与企业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关系,使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并加强学生外语、计算机管理和实际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摒弃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授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把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融入课堂,运用探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展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授导型与探究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与自制课件、讲授、网络课堂、实训课、参考教材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另一方面,教师给学生布置项目后,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运用辩论法、操作指导法和演练法等方法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互相启迪,划分模块、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创建,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一方面,通过人才引进、聘用兼职等多种途径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聘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事业或用人单位见习和挂职实践,以便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市场岗位的最新需求,提高自身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师,把社会和企业最新技术和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信息带进课堂,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信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能力强、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

3、小结。

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建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大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市场和企业真正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李乐琳,李国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

[2]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6~27.

[3]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09(7)。

电力市场模式的研究 篇6

一、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突出对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知性的学习,拓宽其知识面,打下宽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要正确处理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关系,以培养目标为准绳,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此外,还应正确处理应用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基本特征应包涵至少两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既有着职业所必需的技术能力,又有着职业所必需的非技术能力和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即时满足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又能自我提升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储备。二是具有创新精神。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能对口对岗,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潜力和能力,又能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将所具备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并将技术推广,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革新和创造。

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措施与方法

1。夯实基础,教研相辅,奠定人才培养之基

基于对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的理论掌握,我们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坚强基石。

(1)要抓好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引进,抓好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积极为青年教师外出培训提供条件,从而不断形成了一支充满生机和稳定的师资队伍。比如,将教师送到各大企业锻炼培养,利用每年的暑假组织教师赴国内外学习考察等,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感知,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内涵。

(2)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开展调研,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其他高校的发展,结合就业市场,并随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适应性强、各学科交叉发展”的要求,一是要加强专业基础课中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加强大型综合实验的比重,强化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数量。三是加强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3)抓好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按照“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支持基础课程改革,打造宽厚的`学科基础。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得以有效实施。此外,还要注意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建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

2。校企合作,凸显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

(1)校企联合,搭建实践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能为企业服务,企业也能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如,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学科方向人才的培养注重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主动与企业联系,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产学研合作,搭建实践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大赛,由企业“出题”、出资开展各种类型的调香竞赛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的各种竞赛及其它创新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闻香、调香能力,而且增强了轻化工程(香料香精)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轻化工程(香料香精)专业毕业生历年均保持100%就业率,目前,在全国90%以上的香料香精公司与企业均有该专业毕业生,部分已成为企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2)校企联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促进和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旨在培养毕业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结果直接反映出教学质量的好与不好。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在香料香精学科方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与企业联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数据的分析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并直接体现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上实践证明。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培养符合企业与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电力市场模式的研究 篇7

电力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 也是重要的污染排放源。在当前资源和环境制约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为推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 改进发电调度模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于2007年8月颁布了《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为《办法》) , 明确提出了以节能、环保为目标, 实施优化节能发电调度, 并要求做好节能发电调度试点与电力市场建设的衔接工作[1]。

然而, 目前中国节能发电调度试点进展缓慢, 并且遇到了不少障碍;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在资源配置方面尚未发挥基础作用。通常认为, 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市场是2种不同对象、不同标准的资源配置模式, 数学优化目标截然不同[2,3], 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难统一起来。

在节能发电调度与市场机制衔接方面, 文献[2]给出了一种能耗惩罚电价模式, 在报价基础上增加一个惩罚项, 但是同时指出不同机组的惩罚电价如何确定又成为一个棘手问题。文献[3]设计了一种基于电量电价排序的准市场化的节能发电调度模式, 但同时指出最大不足是需要政府确定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 而且没有考虑排放因素。文献[4]分析了节能发电调度与电力市场结合的有关问题。文献[5]探讨了节能调度与市场化联合实施方案, 在市场报价中乘以煤耗因子和排放因子, 以修正机组竞价排序, 但是惩罚因子可能会受到策略性报价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更高层次的衔接模式, 即通过建立能量、能耗、排污三者统一的货币评价标准, 运用西方经济学外部成本内置理论, 将节能减排与电力市场统一到社会综合成本最优的框架内, 以实现节能发电调度与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

1 节能发电调度与电力市场机制衔接的必然趋势和前提条件

1.1 衔接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 中国电力行业采用的传统发电调度模式, 无论价格、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 火电机组基本上平均分配发电利用小时数, 这种所谓“公平、公正”的发电调度模式既牺牲了效率, 又浪费了资源环境。

2003年以来, 中国试行的区域电力市场则是以购电费用最小化为目标, 即发电的内部成本最低, 而难以顾及发电能耗和污染排放的外部效应。单纯的电力市场竞价机制在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还存在着节能减排的先天性盲区。

针对传统发电调度模式弊端和单纯电力市场的“失灵”, 《办法》提出了“以节能、环保为目标, 努力做到单位电能生产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最少”原则, 即只要能耗低、污染少, 就可以优先上网发电, 这显然追求的是外部成本最小化目标, 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电力行业内部成本。

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以社会综合成本为基础, 统筹兼顾企业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若片面追求内部成本最小化, 则可能引起资源环境破坏,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若片面追求外部成本最小化, 则可能会造成资源错配, 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市场规律相悖, 难以持续。因此, 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新的制度安排必须按照电力产品的社会综合成本来配置。

如前所述, 电力市场约束的是内部成本, 节能发电调度约束的是外部成本, 将2个成本叠加起来正是社会综合成本。因此, 电力市场机制与节能发电调度模式衔接是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必然趋势。两者衔接的纽带不是计划指令或其他多重标准, 而正是市场价格 (或成本) , 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价格信号。

1.2 衔接的前提条件

前文从规范性角度出发, 找到了节能发电调度与市场机制衔接的理论根据, 证明了2种调度模式衔接的必然趋势。而要将2种调度模式有效衔接起来, 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将污染和能耗2种外部效应成本化。

在污染物排放外部效应成本化方面, 环境经济学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方法。但是在能耗外部效应成本化方面, 目前尚未检索到相关的文献资料, 实践上几乎还是空白。本文借鉴“排污权交易”思想, 创新性提出了“能耗权交易”和“能耗折价标准”的概念, 并给出了理论证明和计算方法, 解决了能耗外部效应成本化的重大困难, 为市场机制中嵌入节能减排内核奠定了基础。

1.2.1 从排污权交易到能耗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条件是各污染源治理成本存在差别, 本质是污染治理成本高的企业支付费用购买排污权, 而污染治理成本低的企业出售排污权而治污。排污权交易既控制了污染总量, 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这已经得到经济学的严格证明。同理, 不同企业或不同行业的节能成本也存在差别, 这为能耗权交易准备了必要条件。只要能耗高的企业购买能耗权, 能耗低的企业出售能耗权, 就可以控制国内生产总值 (GDP) 能耗水平, 同时又增进了社会福利, 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个创新的制度设计。

1.2.2 从环境折价标准到能耗折价标准

确定折价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把外部效应成本化。环境经济学通常根据某种污染物的治理成本, 或者排污权交易价格, 来确定污染物的环境折价标准。同理, 某企业生产单位产品多消耗了1 g煤, 造成了资源浪费, 产生了外部效应, 但是该企业可以支付一定费用, 让其他企业节约1 g煤, 这样社会总的能耗得到控制, 这里所支付的费用即可作为能耗折价标准。但是《办法》将此多消耗的1 g煤的外部成本无限扩大化, 难以量化, 这与市场经济体系不相融合, 也可能导致《办法》难以迅速推广。

综上所述, 市场机制与节能发电调度模式衔接是合理、可行的。合理性在于2种调度模式被纳入到社会综合成本的框架内来考察, 而且遵循了市场价格配置资源的机制;可行性在于本文提出了“能耗权交易”和“能耗折价标准”概念, 实现了能耗外部效应的成本化。

2 发电企业的外部成本测算

这里主要测算火电企业的能耗和排放2项外部成本。对于其他燃料类型的发电企业, 或其他种类的外部效应, 可参照此方法测算。

2.1 火电机组外部特性的技术指标

2.1.1 单位供电煤耗

火电机组单位供电煤耗与机组负荷相关, 这种关系可用煤耗曲线表示。测定火电机组的煤耗曲线是一项常规性试验。根据火电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煤耗统计数据, 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 可以获得机组单位供电标准煤耗f (x) 与负荷率x的二次函数, 即f (x) =a+bx+cx2。表1给出了典型机组煤耗特性曲线的拟合系数。

根据煤耗特性拟合关系式, 可以绘制典型机组的煤耗特性拟合曲线, 如图1所示。

根据工程实践, 同类机组煤耗特性拟合曲线比较接近。因此, 初期可参照区域内典型机组的煤耗特性关系式确定同类机组单位供电煤耗值, 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机组实测的煤耗特性关系曲线上来。

2.1.2 单位供电的SO2排放量

SO2是火电企业的重要污染物, 是导致酸沉降的重要来源。根据燃烧学理论, 火电机组单位供电的SO2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GSΟ2=2f (x) 29.306qnetSarΚSΟ2 (1-ηSΟ2) =f (x) λSΟ2 (1)

式中:GSO2为单位供电的SO2排放量, 单位为g/ (kW·h) ;f (x) 为单位供电标准煤耗, 单位为g/ (kW·h) ;x为机组负荷率;qnet为燃煤低位发热值, 单位为kJ/g;Sar为燃煤收到基含硫率;KSO2为烟气硫的转化率, 为0.8~0.9;ηSO2为脱硫装置效率, 通常为 87%, 不脱硫则取0;λSO2为SO2排放率。

2.1.3 单位供电的CO2排放量

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其危害性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火电机组单位供电的CO2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GCΟ2=29.306×113f (x) EΚCΟ2=f (x) λCΟ2 (2)

式中:GCO2为单位供电的CO2排放量, 单位为g/ (kW·h) ;f (x) 为单位供电标准煤耗, 单位为g/ (kW·h) ;x为机组负荷率;E为单位热值下潜在的碳排放量, 取国内实测平均值0.024 74 g/kJ;KCO2为燃料中碳的氧化率, 通常取0.9;λCO2为CO2排放率;标煤热值为29.306 kJ/g;CO2与C的摩尔质量比为11/3。

2.2 火电企业外部特性的经济指标

2.2.1 超标供电煤耗的折价标准

火电单位供电煤耗超过社会基准供电煤耗的部分, 实际上是浪费了社会资源, 影响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超标供电煤耗的折价标准一般有如下2种计算方法。

1) 国际市场影子价格法

若某机组多消耗了1 g煤, 但该机组又从国际市场购买了同等数量的煤来补足国内煤炭储备, 这时国际市场煤价代表了该部分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影子价格是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状态时的价格, 通常用国际市场价格来代替。因此, 每超标1 g煤, 国际市场影子价格法的折价标准计算公式为:

ρcoal=10-6αCcoal (3)

式中:ρcoal为超标供电煤耗的折价标准, 单位为元/g;α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 单位为元/美元;Ccoal为国际市场的煤价, 单位为美元/t。

例如国际市场煤价是Ccoal=200美元/t, 汇率α=6.8元/美元, 则超标1 g煤的折价标准为0.001 36元/g。若火电机组单位供电超标煤耗是50 g/ (kW·h) , 则超标煤耗的外部成本为0.068元/ (kW·h) 。

2) 清洁能源替代法

若某火电机组本身发了一部分电能, 同时又购买了一部分高价的清洁能源 (例如风能等) , 然后按照火电价格出售给电网, 使得该机组总的供电煤耗等于社会基准供电煤耗。这里实现了能耗权交易, 即该火电机组购买了能耗权, 实际支付的价格就是清洁能源与火电电价之差, 而清洁能源机组出售了能耗权, 不再需要国家对清洁能源的补贴, 整个社会福利得到了提高。因此, 每超标1 g煤, 清洁能源替代法的折价标准计算公式为:

ρcoal=Ρwind-Ρcoall (4)

式中:Pwind和Pcoal分别为清洁能源和火电机组的平均上网电价, 单位为元/ (kW·h) ;l为社会基准供电煤耗, 单位为g/ (kW·h) 。

例如清洁能源和火电机组的平均上网电价分别为0.6元/ (kW·h) 和0.3元/ (kW·h) , 取社会基准供电煤耗为280 g/ (kW·h) , 则清洁能源替代法的折价标准是0.001 1元/g。若机组单位供电超标煤耗为50 g/ (kW·h) , 则超标煤耗的外部成本为0.053 6元/ (kW·h) 。

以上2种折价标准都具有内在的合理性, 而且数值上也比较接近。为体现一定的激励作用, 这里选择超标供电煤耗的折价标准为0.002元/g。在具体操作中, 当然还可以通过拍卖方式直接确定。

2.2.2 污染排放的折价标准

国内对电力行业的环境成本计算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6,7,8], 确定火电机组污染物的折价标准。

1) SO2污染折价标准

按照国内排污费征收办法, SO2的折价标准是1.2元/kg。按照烟气脱硫直接成本法, SO2的折价标准是5元/kg~8元/kg。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数据, 2005年中国的SO2排放总量高达2 549万t, 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 000亿元人民币, 则SO2的折价标准是20元/kg。考虑一定的激励作用, 取最大值作为SO2的污染折价标准, 即ρSO2=0.02元/g。若某电厂单位供电的SO2排放量为5 g/ (kW·h) , 则相应的外部成本为0.10元/ (kW·h) 。

2) CO2污染折价标准

国际市场上CO2排放指标价格为16美元/t~25美元/t, 折合人民币109元/t~170元/t。若采用环境统计法来确定, CO2减排成本约135元/t。这里以环境统计法作为CO2污染折价标准, 即ρCO2=0.000 135元/g。若某电厂单位供电的CO2排放超标量为100 g/ (kW·h) , 则相应的外部成本为0.013 5元/ (kW·h) 。

2.3 发电企业外部成本的确定

发电企业外部成本CExt的计算公式为:

CExt= (f (x) -l) (ρcoal+λSO2ρSO2+λCO2ρCO2) (5)

式中变量含义见前述, 这里只考虑了超过社会基准供电煤耗以上的外部成本。例如对于单位供电超标煤耗是50 g/ (kW·h) 的老机组, 其3项外部成本合计约为0.12元/ (kW·h) 。

3 电力市场外部成本内置法理论模型

3.1 理论模型的核心思想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发电企业外部成本的测算, 本文提出电力市场机制与节能发电调度有效衔接的新模式, 即电力市场外部成本内置法, 其核心思想是:市场结算时, 全电量加收机组的外部成本, 从而促使发电企业将外部成本内置到机组报价中, 所产生的结算盈余既可用于购买更多的能耗权和排污权, 又可根据用户节能减排状况予以差别返回, 起到双重激励效果。

其具体操作步骤是:科学测定发电机组单位发电量所产生的排污、能耗等外部成本, 并由调度交易机构按各机组实际发电量向发电商征收费用, 该费用用于返还购电方或向社会购买排污权和能耗权。发电商在进行双边交易和市场竞价过程中, 必在报价策略中计入该成本, 而购电方按照经济原则选择时, 会倾向于综合成本较低的发电商, 从而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电侧市场竞争格局。购电方在市场中采购电量后, 可按实际用电量获得调度交易机构的资金返还, 返还可根据购电方的用电性质按节能减排原则予以差异化, 从而在用电侧加强节能减排的导向。这样, 在基本不增加全社会购电成本的前提下, 对发电侧和用电侧均强化了节能减排的导向作用。

可见, 电力市场外部成本内置法不需要推翻原有的市场规则体系, 甚至也不需要对技术支持系统作任何改动, 而只需要在财务结算流程中增加加收和返还环节即可。

3.2 外部成本内置法公式

设机组的出清价格序列对是 (ΡmΣ, Qm) , 则外部成本内置法结算公式为:

RΣ=R0-RExt=QmΡmΣ+Qc (Ρc-ΡmΣ) -QmCExt=Qm (ΡmΣ-CExt) +Qc (Ρc-ΡmΣ) (6)

式中:R0和RΣ分别为发电机组扣除外部成本前后的收入, 单位为元;RExt为向机组加收的外部成本, 单位为元;Qm为发电机组实际成交电量, 单位为kW·h;PmΣ为市场出清价格, 单位为元/ (kW·h) ;Qc为发电机组合约电量, 单位为kW·h;Pc为合约价格, 单位为元/ (kW·h) ;CExt为发电机组外部成本, 单位为元/ (kW·h) 。

式 (6) 中发电机组收入采用了差价合约公式。

图2是电力市场外部成本内置法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 用户增加的购电费用不等于结算盈余, 通常会小于结算盈余。

3.3 外部成本内置法的本质特征

1) 内置外部成本。

机组按照社会综合成本排序出清。将发电内部成本、超标能耗外部成本、污染排放外部成本三者统一到社会综合成本的框架内, 按照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目标来优化调度发电机组。

2) 统一评价标准。

创新性地提出了能耗折价标准, 实现了能量、能耗、排污三者统一的货币评价标准。这与“以大代小”、“发电权交易”、“惩罚因子法”等其他衔接模式有着本质区别。

3) 联合优化出清。

以能量交易为主, 内置能耗权交易、排放权交易、绿色证书交易3种交易机制,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同样达到了发电单位能耗水平控制、排放水平控制、鼓励可再生能源3个目的, 而无需如欧美国家建立3个外部的交易市场, 人为增加交易成本, 损害社会福利。

4) 扣除外部成本。

全电量扣除外部成本的结算方式, 不论是集中竞价的电量, 还是双边交易的电量, 或者其他形式的电量, 只要发电都要扣除外部成本, 节能减排效果不会受到报价策略的干扰。

4 外部成本内置法的实证计算分析

本文采用华东电力市场2006年12月20日—26日7天竞价数据, 实证分析了4种发电调度模式 (传统发电调度模式、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单纯市场调度模式[9]、外部成本内置法) 的发电序位和发电组合, 测算了不同发电调度模式下的能耗水平、购电费用、污染排放、社会综合成本等重要指标效果。实证分析中取社会基准煤耗为280 g/ (kW·h) 。在计算外部成本时, 只计算超出基准煤耗部分的燃煤及其排放所引起的外部成本。计算结果见表2。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部成本内置法下, 发电企业的收入等于用户支付的购电费用减去外部成本合计。在另外3种调度模式下, 发电企业收入则等于购电费用。

4.1 煤耗比较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煤耗最低, 单纯市场调度模式煤耗最高, 传统调度模式和外部成本内置法的煤耗居中。本例中, 与传统调度模式和单纯市场模式相比, 外部成本内置法分别能节约677 t和2 950 t的标准煤。

与节能发电调度模式相比, 外部成本内置法尽管多消耗了71 600 t标准煤, 或者说少发了2.56×108 kW·h的电能 (按社会基准供电煤耗280 g/ (kW·h) 计算) , 但是获得了5.879 7亿元的结算盈余, 该部分盈余可以购买43.2万t标准煤 (按1 360元/t的标准煤价格计算) , 是多消耗煤炭的6倍;或者可以购买9.8×108 kW·h的清洁能源 (按风电600元/ (MW·h) 价格计算) , 是少发电能的3.8倍。可见, 通过能耗权交易, 结算盈余足以补偿外部成本内置法多消耗的煤炭, 从而有效控制社会能耗水平。

4.2 购电费用比较

传统发电调度模式购电费用最高, 单纯市场调度模式的购电费用最低,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和外部成本内置法的购电费用居中。相对于传统调度模式和节能发电调度模式, 外部成本内置法能够有效控制购电费用, 本例中节约购电费用分别为6.47亿元和6.45亿元, 节约比例达到了21.58%和21.53%左右,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与单纯市场法相比, 外部成本内置法购电费用尽管增加5.69亿元, 但是却具有5.879 7亿元的结算盈余。这个结算盈余中, 5.69亿元是用户支付的外部成本费用, 初期为了不增加购电费用, 可以全额差别返还用户;其余0.187 2亿元是优化增选的机组支付的外部成本费用, 用于购买能耗权和排污权。可见, 在不增加购电费用的前提下, 外部成本内置法可以对单纯市场法进一步调整优化。

4.3 社会综合成本比较

传统发电调度模式的社会综合成本最高, 外部成本内置法的社会综合成本最低, 节能发电调度和单纯市场调度模式的社会综合成本居中。外部成本内置法获得了最小的社会综合成本, 这恰恰是按社会综合成本优化配置资源的结果。本实证分析中, 外部成本内置法与传统发电调度、节能发电调度、单纯市场调度模式相比, 分别节约了社会综合成本12.31亿元、10.48亿元、0.25亿元, 节约比例达到了34.3%, 30.8%, 1.04%左右。

如果把社会综合成本的节约定义为社会福利的增加, 则外部成本内置法兼顾了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

5 结语

电力市场机制与节能发电调度并重是优化配置电力资源的迫切需要。电力市场外部成本内置法创新提出了“能耗权交易”和“能耗折价标准”的概念, 将能耗和排放外部成本配套内置, 为电力市场注入节能减排内核, 实现了2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同时, 在用户侧差别返还结算盈余, 再次加强节能减排的激励导向作用。

实证计算分析表明,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的煤耗最低, 单纯市场调度模式的购电费用最低, 而电力市场外部成本内置法的社会综合成本最低。7天竞价数据分析表明, 电力市场外部成本内置法与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单纯市场调度模式相比, 分别增加社会福利10.48亿元和0.25亿元, 是值得推荐的发电调度模式。

电力市场外部成本内置法建立在成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 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新方法, 可适时开展试点, 深入推进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工作,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试行) 》的通知[EB/OL].[2007-08-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744115.ht m.

[2]耿建, 高宗和, 张显, 等.节能电力市场设计初探.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 (19) :18-21.GENGJian, GAO Zonghe, ZHANG Xian, et al.Apreli minary investigation on power market design considering social energy efficienc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7, 31 (19) :18-21.

[3]张粒子, 谢国辉, 朱泽, 等.准市场化的节能发电调度模式.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33 (8) :29-32.ZHANG Lizi, XIE Guohui, ZHU Ze, et al.Quasi marketization model of energy-saving generation dispatching.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9, 33 (8) :29-32.

[4]傅书逷, 王海宁.关于节能减排与电力市场的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 (6) :31-34.FUShuti, WANG Haining.On coordin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reduction of pollution policy with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 in China.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8, 32 (6) :31-34.

[5]胥传普, 杨立兵, 刘福斌.关于节能降耗与电力市场联合实施方案的探讨.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 (23) :99-103.XU Chuanpu, YANG Libing, LI U Fubin.Discuss on the union i mplementation schem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electricity marketability methods.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7, 31 (23) :99-103.

[6]KYPREOS S, KRAKOWSKI R.An assessment of the power-generation sector of Chin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t (IEA/AIE) Annex9th Technical Conference Energy Models Users’Group:Global and Regional Energy Modeling, April4-7, 2005, Taipei, China.

[7]European Commission Community.External costs:research results on social-environmental damages due to electricity and transport[R].2003.

[8]丁淑英, 张清宇, 徐卫国, 等.电力生产环境成本计算方法的研究.热力发电, 2007, 36 (2) :1-4, 27.DI NG Shuying, ZHANG Qingyu, XU Weiguo, et al.Study 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environment costs for power generation.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2007, 36 (2) :1-4, 27.

电力市场模式的研究 篇8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相比于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工业和农业都离不开输电工程以及其辅助服务,电力市场的输电影响人们的生活,在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小的地位。下面就针对我国电力市场输电与辅助服务的应用问题研究,做出了一些分析,同时也为这些问题,列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市场;输电;辅助服务;应用;研究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用电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了,所以输电技术,与其,辅助服务问题也就自然而言的引起了大家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它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包括复杂的技术等等,都会使得大家注意。但是就辅助服务来说,他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一项技术,而是很久以前就有的, 只是在之前的那种社会环境下,没有受到大家的重视,而且,辅助服务无偿得由单位提供,在目前这个社会也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说一定要把一些常见的问题要解决掉,比如说辅助服务的定价在什么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如何计算不同客户所使用的辅助服务的用量和费用。辅助服务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计价的方式,也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客户,同时也要给单位适当提供收入。

二、我国电力市场输电的发展状况

就单从我国输配电的现有工程状况来评价的话,我国目前的输电工程还不是特别的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下就先简要地列出这些不足之处。第一点就是标准化的发展。所谓标准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了使最后的结果最趋向于完美,到达最好的顺序,对于可能发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又或者是已经出现到的问题,使人们认识到,遵守习惯,并反复使用规范最后达到一个标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接下来就是输电。我国电力主要的来源是两个,水和煤,虽然说这两种资源目前还比较丰富,但是我国分配不均,东西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总的来说,我国东南海地区电力资源比较匮乏,但是用电量却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我国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却用不了太多,过多的资源富裕,没有多大的用电负荷,这就直接造成了资源需求的级差,大量的资源被浪费。

三、输电及用电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发展是需要依靠电力的,输电的发展就可以很好地带动这些企业的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输电电路存在问题,那么这些企业就会被迫停产,那么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有可能使得一个企业破产,这就会严重的拖累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利益。由此可见,提高输电机器用电工程的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想要提高输电的技术,就需要不断的发展科技,科技发展了,不仅仅对企业有利,对百姓的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除此之外,安全的生产也是一条必须遵守的原则,只有把成本压下去了,才可以使得发展达到一定水准,只有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够达到小康水平。不仅仅如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所用到的各种电器,比如点灯,电脑等等,都需要电力的支持,如果输电没有跟上,那么人们就很难继续正常的生活。

四、输电服务研究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定性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使用来讨论输电服务的主要部分,已经价位和原理的阶段, 同时也要确定传输最佳线路。

(二)定量研究阶段。此阶段使用来确定目前电网的费用选择等, 同时也要根据现有的电力市场和科学理论知识, 从而得出合适的价格定位,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清晰的发现用电的流量以及流向。

(三)智能电网的集成阶段,智能电网是一种高速、集成、双向通信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电网智能化。正如我们都知道的,分销网络正面临着用户,很容易用降低能耗的手段来确保电力供应的质量,提高电源的效率。所以,这就需要我国输电和配电网络的配合,我国电网发展的前提下,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分销网络自优化、自我保护、甚至包括自动恢复性能。

五、辅助服务定义及分类

辅助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为了使得电力的传输可以高效而节能,所以在传输的过程中,,会适当的采取一些辅助的措施,从而保障传输途中的安全稳定和可靠。也就是说,在输电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保护措施,都可以算得上是辅助措施。所以说,辅助措施大致上就可以包括以下这几种:

(一)频率控制,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负荷跟踪,它的特点就是处理一些功率不大的设备, 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障确定指数和偏差值之间的误差缩小到最低,而且数据也是及时呈现。

(二)可靠性备用设备,这套设备存在的意义就是,一旦设备出现了问题无法正常运行,而且载荷处于过高的情况下,就可以紧急的提供一些电力,从而使得器械不至于在短暂时间内失去运转。

(三)非旋转备用的运行设备用,在 30 m in 内可以满发的发电备用容量, 包括发电机容量和可间断电负荷, 用于提高恢复可靠性备用的水平。

(四)无功备用/ 电压控制通过发电机或输电系统中的其它无功源向系统注人或从系统吸收无功, 以维持输电系统的电压在允许范围内。

(五)发电再计划,再分配对于较大的发电负荷偏差, 调度中心要重新安排各机组出力。

六、结束语

从上文我们可以发现,对我国输电及用电工程的的现状还有措施等等做出了一些简略的分析,使我们知道了我国输电工程的标准化发展和措施,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建立智能的电网和科学的技术,同时也要注意我国专业人员的教育,一定要具备专业的素养,推进我国输电及用电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江.供电系统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01(11):69-70.

[2]李娟,孙百佳,夏弢.关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标准化与跨越式发展[J].科技风,2012,10(31):137-138.

[3]李义芬,吴洁霞,钟雪梅等.加强科技成果查新,提高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水平[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4(03):209-210.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下一篇:汽车站2010年度行风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