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2024-09-04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共10篇)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篇1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脑力、道德、情感、行为、美感等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学校体育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而且通过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对学生实施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对人的意志、性格、思维、情感等发生良好的影响,起着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的作用。本文从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略述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体育教育与德育

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不代替的。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给予学生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体育教育与智育

体育与智育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智力的增长和发展,要求体力也得到相应发展,而人体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智力活动条件,从而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

如何把体育与智育的关系处理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已经给我们做出榜样,并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我毕生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或许更热爱体力劳动,当手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愉快,我衷心希望青年们能沿着这条唯一能保证人类幸福的道路继续前进!”巴甫洛夫所提出的道路,正是体育与智育结合,走向全面发展的成功之路,也正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所走的路。

体育教育与美育

关于美育的体育中的功能已不乏其研究,归纳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功能:培养身体美、培养精神美、培养技巧美。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认识、伦理、审美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目标中“五育”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心理发展(德、智、体)和生理发展(体、劳)两部分。前者为精神前提,后者貌似物质基础,“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来看,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实施,正是为了使人类“在变易绝对运动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生产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德智体美联系,不可分割

近几年来,国家为了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制订出了一系列德育工作条例和体育工作条例,可以说,这些条例就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法规和指南。科学的实践证明,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我们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也正是这个关系的全面体现,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了这个方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篇2

1 休闲体育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1.1 含义

休闲体育是人们以身体各项活动为中介, 以享受、放松身心以及追寻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的风格以愉悦、消遣为主, 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及人们现实需求的健康生活方式。

1.2 发展现状

休闲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是物质发展成果和精神文明相融合的产物, 与当下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质量相关联。我国休闲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起步晚、水平较低的特征,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 我国的休闲体育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类供人们休闲锻炼的体育设施及活动场所数量大幅增多, 体育项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灵活。虽然当前我国休闲体育设施及建筑的设计、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但是伴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办少数体育项目的相应条件, 休闲体育在我国的普及度及发展速度将快速增长。

2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有效融合的意义及必要性

2.1 休闲体育的发展与当前社会的快节奏特征相适应

人们参加和观赏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在目的是获取到身体、心灵、思想上的愉悦和放松, 它能够促使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更加热爱生活并敢于主动追求人生理想。但是休闲体育的更深层价值在于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使人们在休闲体育的精神熏陶中获得美的享受、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能。

2.2 有效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高校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休闲体育活动, 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锻炼身体能够达到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缺乏, 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而休闲体育的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氛围逐渐趋于和谐轻松, 同时教学开放性逐渐增强, 即教学内容不仅包含过去传统的项目, 更多具有社会性质的体育项目也可以涵盖在课堂活动之中, 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奠定基础。锻炼身体、补充营养及良好的休息是具备健康体魄的关键途径, 终身体育的理念则是指导思想。大学是承接少年时期和中老年时期的重要时间段, 大学期间是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对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加以改正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运动行为。休闲体育在大学校园内的推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使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真正符合人性化理念。

2.3 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休闲能够让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迸发出更多的灵感, 发现自己身上更多的闪光点。休闲体育让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 一方面提升了自身的身体素质, 能够以更积极和投入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审美观念, 使人们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人们通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可以与大自然中的事物亲密接触, 使自己形成更加开阔坦荡的胸怀, 在与朋友、老师的交际中表现得更加友善。另外在趣味性的休闲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得以转变, 例如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者生活内容单调, 通过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刻板枯燥的生活方式, 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态度。

2.4 丰富学生体验, 肯定自身价值的现实需求

当代大学生参与各类休闲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加强对自身的肯定, 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学生主动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或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观赏比赛都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体验得以丰富, 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喜悦和欢乐, 同时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独特魅力。学生在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时能够接触到各类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它不仅局限于身体和心理层面的愉悦, 更是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满足。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在价值在于能够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意义并获得更加美好的友情, 增强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更加坚定的信心, 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探寻人生意义。

3 休闲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的实际效果分析

3.1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形成科学的自我评价能力

站在心理角度来看, 休闲体育这一课程内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现实需求, 尤其学生在刚刚步入大学校园之初, 对体育课程的认知较为美好, 都希望在体育课堂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现才华。但是在当前的大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多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教材思路和教学任务为依据开展教学, 容易造成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兴趣降低。休闲体育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 让学生能够缓解来自于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启迪智慧。在参与休闲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无需遵循僵化的各项规定, 不用进行大量的身体训练, 不以追求比赛成绩为目标, 而是以放松的心态参与团体游戏、感受自然的魅力, 运用自己灵活的思维在体育活动中达到全身心的舒畅。休闲体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身运动热情的平台, 有利于学生找寻到适合自身现实情况的运动方式, 发挥自身潜能,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并为其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奠定基础, 形成科学的自我评价能力。

3.2 培养学生的正确休闲观念,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他们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不是依靠自身的综合能力, 而是所谓的家庭背景;另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受到当前社会中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 生活堕落, 不思进取。所以学校要有效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 在学校及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休闲体育, 培养学生的正确休闲生活观念。通过休闲体育的魅力吸引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能使学生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 逐渐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主动健身的自觉性。

4 结语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巧妙结合不仅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也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 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涛, 张世忠, 杨喜军.休闲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31 (11) :155-157.

[2]蒋宁.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6) :92-95.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发展;学生个性;初中体育教学;作用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身体健康,知识丰富,还要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素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的每个学科都呈现出勃勃生机,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体育课堂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使健康向上、乐观自信、富有创新力的个性品质在学生中占主导地位;對于那些畏难自私的品质,教师要注意纠正和引导,逐步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的人。

现在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立足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培养他们鲜明的个性品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学生良好个性培养的必要性

当今,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是四个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于孩子的溺爱,使得孩子抗挫折力下降,团结协作精神缺失,自私自利现象严重,甚至,由于有些家长帮着孩子参加劳动,使得孩子应该有的一些劳动技能得不到培养,动手能力下降,动作协调性变差。这些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变得不健康、怯懦,逃避、退缩在孩子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个性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非常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课堂模式,培养学生活动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决定着教师授课的接受程度,如果师生关系差,学生对教师不认可,那么对于教师的引导教育就会呈现出不耐烦、不想听,甚至故意反抗,教师的引导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使学生的不良品质越来越明显。好的师生关系,就如微风之于细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爱老师,才会愿意听教师的引导,才会沿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前行。

陈旧的教学模式也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课应该是充满竞争和协作的,应该活力四射、积极生动。但是由于现在有些教师对体育课不重视,使得体育课堂死气沉沉,呈现出学生无目的地自由活动的现象,要么教师就进行程序化教学,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压抑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进行体育课堂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使体育课堂充满趣味性、开放性、游戏性,并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学生具有创新的体育活动要给予肯定。

教师要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构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课堂模式,例如把体育技巧练习和游戏糅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活动兴趣,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差,有畏难、退缩表现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要求,多鼓励,多表扬,锻炼他们的勇敢品质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三、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体育活动

竞争作为体育课程的典型特征,也就成为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基础,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典型心理特征,在体育课上学生只有具有了竞争意识,才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活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情境。作为教师,要精心构建体育课堂,如进行小组竞赛,男女对抗赛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参与竞争创造机会。教师在组织竞赛时,要考虑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即使遭遇失败,学生也能够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分析对策,这样,胜利的学生培养了自信心,失败的学生锻炼了抗挫折能力,所有的学生都锻炼了团结协作的品质。

四、利用学生性格,开展体育活动

俗话说:“百人百性。”这说明了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其典型的性格特征,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的性格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组织体育活动,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使学生性格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完善,体育活动因为适合了学生的性格特征而获得成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不同的体育活动,来发展学生良好的性格,促使学生纠正性格上的欠缺。例如,篮球、排球和足球这些球类运动,要求学生之间能相互配合,每个学生都机智勇敢,这些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使那些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犹豫不决的学生变得勇敢和果断。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要克服一个个困难,有些运动项目使学生的意志力面临严峻考验,例如越野赛、中长跑等体育活动,在这些活动进行到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时,学生的意志力就达到临界值,坚持下去就会胜利,一旦退缩就只有失败,教师要在这些运动中,鼓励和锻炼学生咬牙坚持的意志。

五、学生情感的培养,使体育活动鲜活生动

学生的情感会映射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活动也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要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的情感社会化。例如,激烈的竞赛会使学生变得紧张,而胜利使学生产生快乐和满足感,在运动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锻炼,也获得了快乐、紧张、兴奋等情感体验,也培养了自信、勇敢、顽强、乐观的情感。

体育教学对于发展学生良好个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拓展体育活动的领域,让学生的个性尽情地展示,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情感、思维、心理都得到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达到学生对运动的享受感,从而实现体育课发展学生个性和体育教学的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王红旗.初中生个性心理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1(42):152-153.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篇4

内容摘要:

本文围绕二期课改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感知、表现、鉴赏、创造四项基本能力,探索以口琴教学为手段,引领学生饶有趣味地参与音乐实践,获得正确而直观的音乐体验,勇于个性化地展现音乐才能,不断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口琴,音乐审美能力,引领,新课标。

正文: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个人的悟性固然重要,师傅的引领与点化则犹如画龙点睛般不可缺少。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就有这样一位好师傅——口琴。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而审美教育又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审美能力的发展为核心。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个体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必须依托于音乐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依赖于学生运用音乐独有的形式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在学习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从三年级起学会一件有固定音高的常用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正是把器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途径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手段。

教学乐器能否入选小学音乐课堂,主要受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和外部的社会环境的条件制约。通过实践,我选用了口琴进行教学,这不仅因为它价廉且便于携带,更由于它的“三性”——音准的稳定性、吹奏技巧的易学性、自身音色与学生演唱音色的协调性。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口琴作为学具,如同使用拐杖一样帮助学生学习音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吹奏活动,体验演奏的乐趣。

二期课改摒弃了以往纯知识性、技巧性的技能训练,而把学生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宽泛地上升到音乐审美能力的高度。这并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丢弃基本技能,而恰恰是进一步扩充了“双基”的内涵。众所周知,离开了音乐固有的艺术语汇,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表达方式,我们根本无法欣赏和理解传承的经典,无法诠释和演绎喜爱的作品,当然更无法进行新的自由创作。所以,《课标》的总目标中清楚地把知识与技能定义为“音乐基础知识和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我在口琴教学的研究中,也致力于从审美能力发展的四个方面去发现其特殊的价值,发掘合理运用的有效方法,使口琴成为音乐课堂的神奇魔棒,能潇洒挥舞、点石成金。

(一)、作为音乐感知实践的一种有效载体,口琴在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中成为学生形影不离的小老师。

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是音乐学习最基本的能力,是进行其他音乐活动的基础。在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中,有两点我觉得应特别注意:其一,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呈反复性、螺旋性地上升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才得以实现。而多样化的方式会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实践中。其二,音乐的感知是一种综合的审美能力,特别在小学阶段,各种感官直觉、想象力和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独立分割开来。根据这两点经验,从三年级开始我就用口琴来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我常利用口琴音高固定的特点做“听听、吹吹”的游戏,来加强学生对音高、节奏、和声方面的感知。

例如,按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情境,做听音练习,学生吹出听到的音高或简单旋律。由于配合了情景,内容常换常新,但具体方式仍因其延续性而较为简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吹出的音高总比唱出的音高更具音准效果,先听后吹,吹后再唱,学生对音高的把握力大大加强。

又如,用相同的音高、不同的节奏为不同的音乐形象吹伴奏,根据不同的情绪或不同风格的乐曲、歌曲而调整吹奏音色等。这些短句吹奏的难度不高,但加入了情感与形象后就忽然生动了许多,学生在较易掌握的吹奏中把音乐吹活了起来。较之技巧的掌握他们更多的是在感知音乐,口琴引导着他们由浅入深地感受和领悟了音乐的美。

不少音乐知识点的学习,用上口琴,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年级教材《黄昏》和《钟声》中轮唱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学生初唱时各声部的独立性常常会把持不住。用口琴带唱就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口琴的帮助,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卡农”形式,在反复轮奏熟悉后就能稳定地唱出轮唱效果。

(二)、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口琴也以其演奏拓展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评价。

在鉴赏的开始阶段,勿容质疑应采用静心聆听的方式,屏弃其他感官的打扰,以纯净的音响效果呼唤学生的情感共鸣。紧接着老师就将在不断地反复中,帮助学生深化理解音乐作品,最终内化为自身的审美经验。这个关键的转化过程,决不能局限于“听”作为唯一的体验方式。特别是现有的听赏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器乐作品。想要熟悉进而理解乐曲,熟悉主题旋律是十分重要的。这个环节如果采用口琴,就能较好地达到熟悉的目的。

较之于想象,吹奏更外化;较之于律动,吹奏更贴近主题;较之于演唱,吹奏更准确细腻;较之于言语表达,吹奏更接近音乐本质。例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我先指导学生吹奏了主题乐句。然后,通过看图伴奏的方式,引导他们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进行变化吹奏,模仿描绘乐曲中彝族青年们对歌、跳舞、狂欢等的不同场面,使他们在熟记主题旋律的同时体验了音乐情绪的变化,身临其境地融入到乐曲表达的内容中。由于自己要吹奏,学生就会更专著地去听;也由于参与了吹奏,学生能洞察到乐曲中更细微地变化,理解音乐的内涵。

当然用口琴吹奏乐曲,常常会涉及到调性和技巧的问题,所以运用时要注意因材因人适当调整。

另外,对于鉴赏涉及的内容,我认为应更宽泛地来看待。欣赏曲要鉴赏,歌曲及游戏的音乐旋律是否也有鉴赏的价值呢?我常在歌曲学习及完成课后练习时,利用口琴吹奏来进行歌曲处理和展示习作的效果。我觉得这同样是一次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好机会。通过相互的比较,学生对音乐的分析、评价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反过来还能对歌曲的演唱和练习的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三)、在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发展方面,口琴凭借自身的魅力,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从平时经常应用于音乐课堂上的唱、奏、舞、诵、演等表现手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唱与奏是最接近音乐本体的表演方式。因为只有它们不折不扣地依照着曲谱上音乐符号的原有含义,运用乐音的形态予以再现,力求原汁原味地还原作曲家本来的意图。更胜一筹的是乐器具有人声所达不到的音域、力度、音色、和声等的表现力。所以在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中,乐器是必不可少的。

我觉得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除了通过用口琴完整地吹奏歌曲、乐曲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口琴来吹奏歌曲的前奏、间奏以渲染意境、增添情趣,或者选用音响模仿、编配伴奏的方式降低技巧难度,提升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使各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的表现力都得以增强。比如在四年级教材《小老鼠找朋友》中,我就按学生的吹奏水平把歌曲的旋律划分成歌词旋律、间奏旋律,并安排在前奏中加入老鼠的叫声、啃咬声等音响模仿,任学生自己按能力与喜好选择吹奏。由于程度适合,学生兴趣昂然,热情参与,各段落都吹奏得惟妙惟肖,达到了较为成功的表演效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乐器演奏对学生间合作能力的加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多人齐奏,还是分声部合奏,口琴常常会在瞬间把同学们彼此配合帮助、相互谦让调整的团队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不断督促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吹奏出和谐而悠扬的乐声。

(四)、在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中,口琴更显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是二期课改推陈出新的重要理念。《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并切合实际地把培养目标定为“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激励学生敢于创造,帮助学生学会创造”。从中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追求的不是有多少成功的作品,注重的恰恰是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发求新求异的兴趣,树立创造的勇气信心,掌握创作的语汇、方法,积累一些能把知识、技能、信息“重新组合”的经验。

作为一种具有固定音高的常用乐器,口琴以其简易的吹奏技巧和稳定的音准效果为学生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大展身手的操作平台。采用口琴进行创作实践,从其源头上起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音效条件,如同一位大家闺秀,系出名门,气质天成。鉴于口琴的特性,不管是音响探索、即兴创造,还是音乐创作、综合活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总是紧紧围绕着音乐本身,很自然地包含了音高、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

我对口琴创作的指导喜欢从细微入手,由小及大,由简到难。从学生拿到口琴,接触了一个八度的音阶起,创作实践就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最初,学生拿着口琴,最爱随性乱吹一气,我却并不横加指责,严令禁止,而是把它看成学生原始的创作冲动,巧妙地加以疏导利用。我经常在课上留出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他们“乱吹”的成果,然后让其他同学各抒己见,比较、评论,最后老师根据情况稍加点拨、指导。有时,我还会提供些接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如《上学、放学路上》,《高兴的时候》,《电脑游戏》等,供他们自由创作。

看似不经意地吹,一旦有了表现、比拼的机会,就变成了有目的的创作。因为曲调不受限制,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很强烈,创作的短句、简曲也十分个性化,富有情趣。由此,他们不但大大提高了课后练习的积极性,而且逐步培养起了一种创作的意识和创造的信心。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点评,他们学会了分析、辨别,创作时开始尝试有意识的思考,并渐渐过渡到音乐构思,形成良性发展的状态。

“耳乐和声,为制金石丝竹以道之。”口琴虽极为简朴,却常能与人相随左右,终身为伴。把口琴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不但让学生了解熟悉了口琴乐器本身,而且它引领着学生们自由驰骋在音乐审美的世界中,感受体验美的内涵,丰富完善美的表现,探索创造美的新形式,使之成为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美的追求者。

参考文献;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曹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 《以情优教》卢家楣

上海人民出版社 《音乐美纵横谈》程民生等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篇5

游戏早在人类初期就作为教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的经验。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熔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在体育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以较强的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体育教学各环节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更加注重体育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里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体育游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合作与集体教育内容,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游戏教学中能让学生学习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体育游戏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活动中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如在游戏“集体过障碍”、“贴烧饼”、“网鱼”等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然性。学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懂得与人合作的道理。这对养成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都有显着的作用。同样,游戏的规则对学生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的养成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体育游戏中,体育游戏的竞赛性和对抗因性较多,通过规则把活动者组织起来,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并履行一定的职责,要严格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从而增强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般来说,中学生在体育课中都愿意做体育游戏。对于其他体育练习,总是有些学生喜欢,有些却不喜欢。例如,踢足球,很多男孩喜欢,但很多女孩却认为“太野蛮”,不愿意“玩”;打篮球在中学是比较受学生们欢迎的,但也有些学生不喜欢而喜欢排球等。教师要设法去教育学生,启发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有3项任务:l.是增强体质;2.是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3.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集中注意力游戏要完成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任务,在准备活动中的游戏要完成热身的任务等。在准备活动中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其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避免枯燥乏味。组织教学所必须的课堂常规,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我们可以选用一些简单的报数或反口令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进入准备状态。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全面活动机体,克服机体惰性,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传统的准备活动中,通常采取慢跑定位操。这些内容的重复使用,会使学生缺乏新颖刺激,积极性下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以活动全肢体的肌肉关节、韧带为目的徒手操、定位操、行进操,除了充实,改变动作,使其更有新意外,在组织上也可以使其游戏化。如把基本体操编入游戏“跟我做”等游戏中,在游戏中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以适应基本部分的教学需求。

所谓专项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的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内脏器官,以及各系统机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选择创编一些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的内容大体相似的体育游戏作为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长跑弯道跑技术教学,可安排“圆圈接力”。这些体育游戏应用于专项性准备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不仅能较好地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迅速过渡到基本部分,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正确运用,应紧紧围绕其目的,有选择地穿插运用,使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身体机能活动的能力有一个逐步适应提高的过程。

体育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是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育游戏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周围世界,养成对事物的看法有一定理性的观点。

(2)体育游戏是基于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这就要求游戏的参加者必须自觉遵守规则,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主动性、纪律性、集体主义观念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以及灵活运用以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能力。

(3)体育游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它有着良好的增强体质的效果

。经常参加体育游戏活动,对改善身体状况,增强身体素质,发展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和提高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均有重要意义。

(4)开拓思维:许多体育活动不是单纯性的活动游戏,是以体力活动结合智力活动,全面发展身心的体育手段。在体育游戏中,单靠身体实力并不足以取胜,往往要靠灵活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来辅助。

(5)适应社会生活环境:适应社会取决于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改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融洽是事业成功的台柱,也是心理情绪稳定的重要条件。正确认识脑的思维活跃起来。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承担运动负荷。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者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选择创编一些以基本技术为素材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动作技能。例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可选用运球中“保护与破坏”游戏。学生在教师规定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破坏他人的球,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这种游戏的运用加大了练习的难度,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运球技术,提高了控球能力。另外,“运球接力”等游戏也能取到同样的效果。田径教学中的弯道跑技术,除了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各种圆形跑的游戏活动,为弯道跑技术打好基础外,还可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一些弧形跑,圆形跑游戏,巩固提高弯道跑技术。投掷项目的教学比较艰苦枯燥,可适时地选用一些掷准,掷远游戏,分组比赛。根据学生所使用的器械及具体情况,按一定距离划分若干区域,如方格,圆形等,并标出每个区域内的分,累计各组的得分,分出胜负。这样,可提高学生的练习赋予一定的情节,如“攻垒”、“炸碉堡”等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体操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选用“跳山羊”、“过独木桥”等游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发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力。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篇6

郭帮翠

摘要: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完成其它体育训练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体育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又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主动快乐气氛中学习体育,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的作用

运用

引言:目前随着物质文明的日益增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从精神也有了新的追求,特别注意是个人身体的健康,身体健康最好的方法是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快乐体育的思想开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社会体系也就不得不融入这种思想,要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课积极主动地投入,对他(她)们起到一定的健身和教育作用,从中得到快乐,体育游戏在体育实践课运用和安排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也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游戏在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普遍运用,它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体素质和智能技巧全面发展,也可以启发调动学生对体育实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研究内容:

1、体育游戏的特点

1.1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体育游戏本来就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这种进行方式与体力劳动一样,本身对人体便具有某种锻炼价值。

1.2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必须具有趣味性,如果没有趣味性我则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而只能称之为体育练习或身体练习。1.3具有一定的规则;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也有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的游戏只能称之玩。

1.4具有综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几乎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以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几乎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与训练的手段;体育游戏既能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能运用它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

1.5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体育的组织着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1.6可以采用假设和虚构的方法;游戏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却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它是在假想的情境下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

2、游戏的分类

按游戏进行的形式分:有接力游戏、追逐游戏等.按身体素质进行分:有力量游戏、耐力游戏等.按基本活动技能进行分:有跳跃游戏、奔跑游戏等.按项目进行分:有田径游戏、体操游戏等.3、在体育教学中引用体育游戏的积极作用 3.1锻炼作用 体育游戏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有力方法,体育游戏是在学生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呼吸系统、心肺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协调.3.2健身作用

体育游戏与其他体育活动一样,是以身体运动的形式进行的,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又是经预先设计的,因而它同样具有其他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健身作用.另外,由于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体育手段.因此它对身体具有比较全面的锻炼效果.还有学生参加体育游戏一般都是出于他们的直接动机,为了体验有趣的游戏过程,参加游戏是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这种自觉自愿的行动能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动性,因而在体育游戏中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这是任何体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3.3趣味作用 课程中的体育游戏可以改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机械学习基本动作的状态,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游戏可以使学生借助想象,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转移紧张的心境,从而使学生在快乐和有趣的活动中领悟体育的基本技能.通常,体育课结束部分采用轻松性游戏,以此来转移学生的心奋点,这种短暂的游戏既可以减轻疲劳,也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完成了体育课,并对体育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为下一节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使儿童从心理的角度体念到暂时解脱自我,将自己变成“别人”或某种可爱的“动物”的新奇和快乐.不带功利色彩,没有任何负担的体育游戏活动,能调节人们的生活,转换精神,消除学习与工作带来的疲劳,是人得到积极性休息,这无疑也是一种愉快的身心感受.3.4教育作用 体育游戏除了在体育课上的健身作用之外,在教育的其他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3.4.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首先,体育游戏都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通过游戏可以培养数学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第二,由于体育游戏一般都是集体进行的,在游戏中,参加者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游戏.取得胜利.这样,通过游戏就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第三,在体育游戏中,常采用对抗竞争的形式,有的游戏还具有一定的体力与智力难度,通过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上午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等优良品德;此外,由于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学生是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接受的.因此这种教育更加有效.3.4.2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体育游戏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在不少的体育游戏中,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具有智力因素,如集中注意力练习游戏、接力游戏等.都需要有急智,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游戏;在一些对抗竞赛的游戏中,个人或成队如何在规则允许范围内选用最佳合作方案,采用更加有效的动作完成游戏,以战胜对方,都需要开动脑筋,启发思维;此外,体育游戏内容复杂,游戏的动作、条件、环境经常变换,这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均起到良好的作用.3.4.3能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走、跑、跳、搬运、投等是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体育游戏在培养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儿童由于年龄幼小,自制力与理解力差,参加活动都是凭兴趣出发,而游戏由于趣味性强,最能吸引儿童主动积极参加,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其次,体育游戏又能够运用假设与虚构的方法,将走、跑、跳、搬运、投等身体练习赋予各种有趣的情节,这样就能使儿童在这种愉快的游戏中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3.4.4能用于学习运动技术与战术 体育游戏对于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运动技术是以走、跑、跳、搬运、投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基础的.体育游戏能有效地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无疑是为学习活动技术打下了基础;其次,在技术动作中,很多都需要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学生往往在练习时,感到枯燥无味,如果以这些技术动作为素材,采用竞赛的游戏形式来练习,则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还有,一些球类的战术练习,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效果也很好.3.4.5社交作用

体育游戏都是集体进行的,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相互交往,能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能在相互交往中,增长学生社会交往的知识与经验.4体育游戏在一堂课中的具体实施 4.1课的准备部分

体育课的准备部分,主要是起到让学生尽快的在心理和生理进入上课状态,同时具有发挥初步运动的作用.因此,在安排准备部分的内容时,选择的游戏要具有使学生短时间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学习的兴趣浓厚,并使机体进入活动状态的特点.通常在准备活动中有两类游戏:一是集中注意力游戏,如按教师相反口令操练原地队列练习,报数游戏等,这样学生就会在短时间内达到精力集中,精神状态爆满.二是使身体加快进入的游戏.如强度不大的接力游戏,动作反映游戏,各种集体的活动性游戏以及与基本动作相近似的各种辅助性游戏,此类游戏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情镜中让身体关节,肌肉,韧带得到较全面的活动,使机体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身体准备.4.2课的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必要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等.一般采用三类游戏:一是配合主要教材的辅助性和诱导性游戏,如速度滑冰的直道滑行动作,可通过单脚支撑平衡诱导等,用这些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支撑平衡能力.二是配合复习教材的辅助性游戏,如解决跳远中起跳腾空步的动作,可选用一定高度的吊球,让学生起跳后用头部触球,这个游戏可以巩固提高学生的踏跳腾空动作.三是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技能,体能的游戏,如速滑中的屈膝走,跑游戏,铅球的背后抛球游戏等,进行这些游戏都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能.4.3课的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调整活动,达到放松身体,减缓兴奋,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的目的,一般采用带有轻松负荷量小的节奏较慢的活动性游戏,如舞蹈,气功放松练习,放松操,集体在放松动作中按口令做某一动作的游戏等.结论

1.体育游戏是有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信号系统在这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具有虚构和假象成分及非生产性.2.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具有教育,锻炼,趣味等作用.3. 体育游戏的组织教法为:讲解体育课内容与活动顺序;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好裁判工作;适时结束并总结;进行适宜的激励评价。

4.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从教学实践出发,根据教材内容,选配智力性和活动性游戏,可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体育游戏结合所学的动作练习,学生能保持良好的练习心境,并在游戏中掌握技术、发展身体素质。适当而适量的体育游戏会使体育教学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孙德义《论体育游戏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北京教育出版社990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篇7

1.1体育经纪人的概念。体育经纪人是经纪人的下位概念,是指在各类体育活动中,从事居间,行纪、代理等经纪业务并且从中收取佣金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我国日前对体育经纪人培养只有一条,即短期培训。短期速成、急功近利的培养方式,一方面向社会.市场短期内提供了大批的.通过结业考试持证的体育经纪人,另一方面,许多持证的体育经纪人却上不了岗。这样的主要原因并非供过与求,而是供非所求,即短期内培训的经纪人很难以达到市场对体育经纪人的要求,因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1.2体育经纪人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体育经纪人源于西方,历史不过百年。从形成背景上看,它是业余体育向职业体育过渡的产物。丨9世纪末、20世纪初,职业体育在英.美兴起,随着体育职业化和商业化进程的加速,浮现在体育组织和职业运动员面前的商业机会也越来越多。专业的体育人员更加的富有也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就有了寻找专业人士代理自身商务活动和其它活动的实际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创造供给的原动力,体育经纪人就在这样的需求中应运而生。西方的体育经纪业以欧美最为典型。美国的体育经纪人发展于职业化初期的20世纪20年代,勃兴于20世纪70年代。70年代开始,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先后实行球员自由转会制度,新制度赋予了职业球员自由转会和自主谈判薪金的权利,这就为体育经纪人大量介入职业球员转会代理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我国的体育经纪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90年代初期,我国以足球为突破实施了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改革,职业体育在我国呈星火燎原之势。随着职业体育的兴起,体育资源也由原来的政府计划转向市场配置,各类体育组织、休育人士和体育企业对体育中介服务开始产生了实际的需求,体育经纪人也就应运而生了。1997年,我国著名运动员朱建华在上海注册成立了“希望国际体育经纪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化的体育经纪公司。此后,广州成立了“鸿天体育经纪有限公司”,北京成立了“中体产业体育经纪公司”等。这类公司数员少,规模小,声誉有限,效益不太理想。而且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经济、文化、体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二、体育经纪人的作用

在前面关于体育经纪人的概念中讲到,体育经纪人的任务主要是居间、经纪、代理。是体育经纪人的三项基本职能。更具体的讲,体育经纪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加快体育职业化的进程速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更多的依靠社会力量承办各种赛事,使体育职业化成为现实。尽管奥林匹克倡导的是业余主义,但从当前看,各国发展体育职业化是不可避免的。职业化的表现形式就是联赛,有联赛就有转会问题。体育经纪人代理运动员转会以及其它事物是一种必然趋势。

第二,帮助开发运动员形象。运动员尤其是一些著名运动员的形象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通过经纪人的策划、包装,再利用媒体宣传,运动员就可以为自己、为俱乐部创造很高的价值。如美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刘易斯以及“飞人”乔丹等,就是通过经纪人对其形象的开发,使其获得了数以千万计的财富。

第三,间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体育经纪人通过运动员的转会和承办赛事以及体育科技的交流等都可以增加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机会,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如姚明、易建联等都是中国男篮很好的例子。通过一定的运作凭借自己很好的实力,在NBA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

第四,促进体育运动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商业化的表现形式是大奖赛、邀请赛、表演赛等,使运动员有更多的比赛机会,增加更多的收入。

通过经纪人的运作,可以制造很多商机、热点,吸引普通民众的参与。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如去年在成都举办的“世界女飞人”大赛和在美国举行的短跑名将贝利与加拿大著名运动员约翰逊之间进行的“世界飞人”大赛等,这些并不是常规体育比赛,完全是体育经纪人一手制造出来的。

从职业的角度看,体育经纪人的活动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化转向市场化、社会化。可以通过他们的运作,把社会上的资金筹集起来举办各类比赛,如目前的全国排球联赛、足球联赛、ATP等大型赛事都是由经纪人操作而成的。在今后,不仅各类体育比赛,而且电视转播、广告策划、媒体宣传,甚至一些运动队的经营管理都缺少不了经纪人的参与。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体育经纪人反过来又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体育经纪人的运作,可把国家投资变成利用社会资金举办各种比赛,使比赛社会化、市场化。

第五,促进体育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体育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市场。由于是新兴市场,主体缺乏经验,经营行为不规范是一分普遍的现象,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对这类市场规定也处在摸索阶段。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体育经纪人介入市场的交易,市场运作的失控将很难避免。目前,我国足球市场尤其是球员转会的混乱一定程度是因为缺乏经过国家认定的、高素质的体育经纪人介入。

总之,体育经纪人在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市场繁荣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川。

参考文献

[1]、袁智亮,段宝林.体育经纪人在体育市场化形成中的作用[J]产业经济.2006 (10).

[2]、彭春梅,吕玉萍.体育经纪人的作用及其素养[J]山东体育科技.2005(6).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竞技体育;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普通的体育活动不同,竞技体育是以参加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鼓励运动员积极竞赛并取得比赛名次和优异成绩。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体育强国,在党的十八大等重要会议中都对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要想促进竞技体育更好的发展,应充分重视科学发展观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科学发展观在竞技体育中的指导作用。

一、竞技体育中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各个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竞技体育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对运动员的发展和竞技体育机制的完善都有深远作用。

第一,科学发展观促进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很多在役的运动员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由于大部分运动员都是从小就开始体育活动,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时间较少,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需要提升。通过在竞技体育中实现科学发展观,可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方面进行提升,对运动员退役后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第二,科学发展观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能够更合理的安排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例如摔跤、跆拳道的训练和比赛,在时间上和饮食作息等多方面,都应当科学合理的安排,保障运动员的最佳状态。

第三,科学发展观促进竞技体育机制的优化,加大竞技体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例如可以借助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竞技体育的发展。另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能够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的退役制度,保障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和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是保障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科学发展观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

1.以人为本加快竞技体育发展步伐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不仅强调人民群众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而且突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政府应强化府职能,推进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工作,增加体育设施投资,培育全民参与体育意识,做好青少年体育引导和培育工作,重视各种竞技体育项目的培养,并不断开发新的体育项目,通过运动会、比赛等方式来进行竞技体育运动的宣传,吸引更多国民参与体育运动中,加快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2.确立了竞技体育发展的指导原则

科学发展观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才能使我国体育竞技事业走向正确道路。科学发展指导竞技体育事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实际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将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同样如此,按照中国特色的整体布局,发展成中国特色的体育事业,注重经济的发展,同时更急重视文化、体育的协调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竞技体育运动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3.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制约我国体育发展的原因主要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很多产权不明的现象,机制不灵,没有完善的的政策制度保护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显示出了一定的功利性, 科学发展观要求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本服务于人,促进人的身体健康,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大体育投资,修建更多的基础体育设施。引入商业化运作,商业化运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

的经济发展手段。将商业结合传统体育文化,引进现代管理手段和方式,刺激人们对体育文化进行消费。

4.完善竞技体育事业保障机制

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实现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对于取得良好成绩的运动员以物质奖励,针对伤残运动员给予特殊保障,退役的运动员,国家出台退役保障机制,运动员退役后进入职业教育机构学习,继续学习和深造,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生活能力,保障运动员退役后也能够有自己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竞技体育事业保障机制,这些保障机制的实施也有利于竞技运动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总之,促进竞技体育更好的发展,应充分重视科学发展观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竞技体育机制的优化,以及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任丽萍.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

[2]徐向军,席凯强.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

[3]熊晓正,邹月辉,刘媛媛.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

[4]田洪霞、张向乐.浅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J].当代体育科技.2012(06).

体育理论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9

天津市武清区白古屯中学施振海

体育理论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决定的逐步落实,使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理论课是体育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现代体育教学其内涵早已突破原有的老概念,体育教学不仅需要解决身体锻炼问题,而且要培养和教育学生具有相应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健康知识,改变长久以来把体育只看成是学点运动技术,练练身体,甚至“玩玩”的过时概念。在“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生进行体育理论与健康保健知识的教学,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就成为迫切需要探讨的课题。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与做法。

一、创设情境、讲练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理论不用进行过深的理论讲授,但在讲授时也不能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要使内容生动、形象,创设语言和练习情境,使讲练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不要偏食》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故事“三毛流浪记”,让学生感受“三毛”瘦弱、单薄的形象,为什么“三毛”会如此瘦弱呢?因为在那破败时代,没有得到平衡营养。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瘦也不胖呢?再结合事例进行人体所需营养成份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偏食有害健康的道理,掌握平衡膳食、科学营养的方法;其次设计游戏《为三毛补充营养》,让学生把才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看谁补充的营养最合理、最科学。以故事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又学以致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理论课也要体现“动、乐”原则

理论知识课由于在教室内进行,场地受到限制,教材内容又显得单一,学生学起来枯燥,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准备,严密组织,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动、乐”原则,即在教学中有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问答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快乐的情绪,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由动而乐,在乐中学。如在小篮球的规则简介教学中,什么是合法支球?两次运球?带球跑?什么是推人犯规?打手犯规?故意犯规……?教师边讲边问,并让学生边答边模仿。虽然学生一时做得不准确,甚至有些滑稽。不过,学生不断的在“动”中学习,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在乐中喜欢这门课。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体验体育魅力

在传统的体育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按照教材以单纯的口头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偶尔会借助挂图、绘画等常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会使教师在备课时感到信息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并且板书会浪费掉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常规媒体在使用的时候也很不方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以至于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长期以来,学生对体育往往重实践而轻理论,甚至讨厌上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以其新颖、直观的形式以及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性。这种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视听刺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来,使学生在兴趣昂然的情况下接受知识,并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地感知、理解和记忆,这就避免了因传统教学方法上的定势而使学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可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还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甚至在享受美的环境下获得丰富的知识,并且感受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中很难体验到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能最大范围地满足不同个性、不同知识水平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有限的课堂时空,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高效、优质,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学生授课法

学生授课法是一种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新方法。即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有选择性地选取一部分教学内容,由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解与表演。

初中生在入学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体育教材也都配有,并且网络、报刊、杂志等资源都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条件和保证,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备课,因此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完全可以采用“学生授课法”。学生授课法对提高学习效果有极大促进作用。因为学生要想独立授课,就必须先花时间自己备课,备课过程中需要自己动脑来理解课本知识,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动手去查资料,为了把课讲得生动学生可能还要对书本内容进行拓展,然后再对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其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授课,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并且表现出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表演,学生们课下的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不但牢固树立了课前预习的习惯,更养成了读报、听广播等好习惯,还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五、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

在校的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但由于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中学阶段学习任务重,大部分学生家长只关心中考几科的成绩,对其他学科根本不闻不问,这样就使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另外,又受到各地区办学条件的影响,受锻炼场地、器材所限制,所以他们的体育素质较差,动作僵硬,有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并且再运动中求胜心切、兴奋性高,不注意安全,因此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是比较多见的。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理论知识讲授,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科学的锻炼身体,减少运动损伤,使体育教学顺利进行。可以根据季节性特点讲授季节性体育项目的意义、作用、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如每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际,讲一讲有关长跑方面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利用“三九”严寒坚持锻炼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特别应强调在严寒季节,由于体内温度较低,全身肌肉不易活动开,容易受伤,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逐渐减衣服,锻炼后注意保暖等。在“赤日炎炎似火烧”之时,讲一讲有关游泳方面的基本常识,特别是抽筋时的自我解脱和溺水时急救方法,这无疑对学生提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了可靠的理论知识基础。

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学习一个新的技术动作,学生需要花费一定的体力。对那些技术性要求较强的动作,学生花费体力也完成不好,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有时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将体育理论课与室外体育实践课教材同步进行,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如在室外课学习滑步推铅球技术的同时,教师在室内课上针对推铅球这一技术,利用力学原理进行深刻细致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理解“超越器械”动作的原理、蹬与转的结合、最后用力以及球出手的角度等等,使学生针对动作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在课中给学生提供图形或让学生当堂作图并进行注释,以检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积极思维,教育学生养成勤学的习惯,广泛摄取多学科的营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联想,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思考和提问,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辅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加之社会办体育的形式、方法越来越多,学生参加和观看高水平比赛的机会也就相应增加,学生们普遍需要有更多的体育知识。我们就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对体育事业的关心,采取多渠道对学生们进行体育基本知识的讲授。如采用先分班级后分年级进行体育基本知识竞赛,根据不同的比赛项目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讲授,受到了学生们广泛的欢迎。另外,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骨干,让他们担任评委及裁判工作,为学生自己开展课外各项体育活动打下基础。因此,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知识包括竞赛规则裁判法等的讲座,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

浅谈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摘要:语言是交流思想、学习知识的工具,体育教学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是指导学生强身健体、科学锻炼的桥梁。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语言对学生身体活动和完成教学目标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改进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艺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语言;体态语言;体育教学;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武器,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的钥匙,也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离开语言,人们的思维活动、教学活动,乃至一切身体活动都无法进行。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多维的身心教育过程,它既受课程结构和教学原则的制约,又受场地、器材、气候、环境以及情绪与身体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健全体格和健全精神的育人目的,除了完善物质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外, 提高语言艺术,充分发挥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激趣、导学、明志、传道、释疑、点拨等功能, 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语言包括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两种。

1、体育课教学中有声语言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的有声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让语言精炼、简洁、节奏感强有很强的表现力。通过教师的语言, 可以使师生感情融洽, 课堂气氛活跃。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体育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有声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探求欲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1.1开始、准备部分

一节课的开始, 特别是新生的第一次课第一印象当然是教师的外表。其次就是教师的第一句话,这对今后教师, 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重要作用。对于新生来说教师的一句话语就能立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身上。对于较为熟悉的班级,教师也可以不失幽默地快速进入课题,用最简单的语言将课本上的内容说出来,避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1.2基本部分 1.2.1 讲解的简捷性

体育课应当是以学生装的练习为主,因此讲解的语言做到言简意赅、详略得当,充分运用技术术语。例如把投掷铅球的技术归纳为“ 蹬、转、推、拨”四个字,就把整个铅球的技术要领概括出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1.2.2 指导的针对性

语言的使用如果千篇一律, 就会失去作用。在指导学生时,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的特点,或直截了当,或循循善诱,或引而不发。例如一个原地摆臂练习,如果本身是学校运动队成员的同学做得不好就可以直接进行批语使其自我反省;而其他同学则应提示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力量。另外,各个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例如同属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可采用限制性和严格要求的语言,因为这些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容易出现过激行为;而对于粘液质学生,则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积极锻炼的热情。

1.2.3 口令的实效性

体育课的教学场地大,要求教师的口令要宏亮,疏密相间,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迅速指挥调度队伍和组织教学的作用。因此, 预令和动令开合有度,语调要有高有低。如“向右——转”,预令适当拉长、转动的方位要清晰,动令应如山洪爆发,发出声音有一定实效性。

1.2.4 语言的果断性

在指挥学生开始或停止练习时, 要求学生该做或不该做时,语言的使用必须果断,使学生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如在练习投铅球时, 就应绝对服从教师的口令“开始投或停止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中的安全性。

1.3 课堂结束部分

该部分主要是放松与小结。学生装这时都会感到疲劳,语言的运用更应该有针对性地实施,切忌长篇大论、言之无物。只要简单明了点明一两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了。在下课时,一句有力的“解散”能使学生清楚知道课的结束, 更能保持一节课有始有终的完整性。

2、体育课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传递方式。它以人体在特定实际情景中的显现方式和活动方式作为教学传播媒介,具有表情答意沟通双方的特殊功能。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是,体态语言的应用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因此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体态语言的特点和作用,重视和研究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1体态语言的概念及特点

一般地讲,体态语言是指人类身体的整体或部分的反应性动作与非反应性动作,且能表现人的心态的非语言符号。这种语言不但能发出反应信息,而且还能对接受的信息作出反应。狭义上体态语言包括人体本身的形体外貌和态势动作,如眼神与表情、形貌与服饰、身姿与动作。广义上的体态语言还包括环境与色彩、间距与音响。因此 ,体态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2.1.1互补性

与有声语言相比,体态语言形象直观,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 ,将生动的表情呈现在学生面前。复杂的动作如果只用有声语言刺激学生听觉器官,那么学生通过思维、理解、想象、推理、判断后才能转换为脑海中的实体意义形象。因个体差异,信息传递过程的信号损失及衰减造成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此时,教师用体态语言,如眼神、手势等就可以与有声语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2.2.2传递性和互感性

通过体态语言,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以保证教学信息传递的顺畅。教师通过身姿动作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 学生接受教师的总体态势及个人的全身运动或局部运动的方式所产生的具体意义与象征意义,从而产生教学交流。教师将具有象征意义的眼神、面部表情等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的体态语言,立即作出反应。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情、眼神,特别是眼神、表情等动作所显示的情绪色彩、思想表现等来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用各自体态语言传递信息,相互感染和相互影响。

2.2.3客观性和规定性 体育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独立地传递教学信息。在有些情况下,体态语言已经起到主要作用,而有声语言降为次要作用。教师的每一个动作的具体步骤、方式、细节具有严格的客观规定性,这种体态语言带有强迫的含义,即学生只能按照教师体态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去观察、学习、体验及模仿,突出了体态语言的客观独立的传播作用。

2.2.4释义性和表演性

某一个体育的具体动作,教师用专业的术语将动作讲得娓娓动听,学生却只能泛泛有个印象。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生动、具体的示范动作,使学生动作概念明晰,简单易懂。因此,体态语言具有释义的功能。教师准确、优美的动作同时又具有表演的作用,用此来感染学生,增强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3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3.1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使动作概念具体、形象,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动作教师只用有声语言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是很难的,效果不十分理想。而通过体态语言就可以使复杂动作具体形象,抽象描述变形象示范。教师每做完一个动作,学生马上就想体验一下,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欲望得到满足。特别是教师规范的、协调的、优美的动作比任何语言描写都具体和生动。学生通过教师体态语言的视觉刺激,大大调动了各感官系统,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趋力。

2.3.2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

体态语言可以保障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交流顺畅。教师通过对体态语言进行编码,然后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经过译码,接受教学信息,其教学效果是追求传递的顺畅,教学信息由信息源到信宿的传递时间缩短,效率提高。教师通过体态语言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后,期盼着教师通过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对学生给予关注。无论表扬批评,学生均乐意接受。实际上,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始终存在。教师通过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心理活动情况,以调整教学进度。聪明的教师总是善于利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简单明了的体态语言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教学顺利进行。

2.3.4运用体态语言可以规范和完善体育动作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态语言具有科学性和严格的客观规定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动作是体育长期发展中经过选择而形成 ,它可以通过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些体态语言,并将这些语言达到传输标准,以便学生正确接受。一旦这些体育语言出现错误将会使教学信息传递不顺畅。学生接受错误的信息对今后的学习将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体育教师的一招一式 ,甚至极其细微的动作都要求精益求精,严格按照标准的体态语言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模仿、观察、体验也必须认真、准确,不断接受正确体态语言的信息,以免造成信息传递的衰减或损失。

2.3.5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传递信息主要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了体育教学的传递方式。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体态语言有时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有声语言。如果讲解某一体育动作 ,仅仅用有声语言,学生经过思维、理解、想象、推理、判断后才能转换成为有意义的实体形象。而体态语言形象直观顺畅,效果明显。有些动作不运用体态语言无法传递信息,通过体态语言就变得轻松容易。教学中,学生注意教师有声语言的表达“说什么”,但更注重教师“做什么”。如篮球教学中的投篮教学,无论教师怎么用有声语言描述动作概念,学生都很难理解, 而教师规范的示范、漂亮的动作、准确的投篮,却能很顺利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因此,体态语言已经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3.6利用体态语言的空间感营造不同的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远近能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的人或物所处的特定时间、空间、色彩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及各种音响等都可以表示主次关系、亲密程度以及教学情景。体育教师应当设法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可以采用“半圆组合型”或“马蹄组合型”等多种空间形态,缩短教与学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提高。教师通过体态语言与学生的空间的接触,加强了情感交流 ,使教学信息传递顺畅。根据教学目的还可以营造不同的的环境气氛。体育器材的摆放、场地的设置、环境的设计及音响设备等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

3、结束语

语言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 ,规范教学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好好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侯乐荣.体育动作中的体态语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7(1)[2]李振树,庄锦英.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陆生宁.体育教学中常用评价口语的使用技巧[J].北京:中国学校体育,2004(5): 68-69 [4]凌空,司君恒.怎样掌握教学语言艺术[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吴凤彬.浅析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N].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5)[6]向中华.试论教师的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杂志,2009,6(11)[7]生晓辉.试论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5(61)[8]董志红.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上海科技,2009(3)

上一篇:人生感悟下一篇:护士工作总结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