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2024-06-08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共11篇)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篇1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1.目的:

确保实验室、检验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作业及人生安全;发生异常之紧急处理。

本规则使用于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

2.权责:

检验人员:按本规范作业,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管理人员:自身按本规范操作,督促实验室人员按规范作业,紧急事件之冷静妥善处理。

3.内容:

3.1实验室一般安全管理制度

3.1.1.所用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允许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物品。

3.1.2.禁止使用化验室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当茶具使用。

3.1.3.禁止在化验室进食和吸烟。

3.1.4.化验室内所的电器设备均应绝缘良好,用电装置均应使用三相插头、插座,最好安装触电保险器,仪器应妥善接地。

3.1.5.使用电器时,人体不得与电器导电部分接触,不能用湿手或湿的物体接触电插头;

3.1.6.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硬质耐热烧杯或锥形瓶中进行,只能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边倒边搅拌,温度过高时,应等冷却或降温后再继续进行,严禁将水倒入硫酸。

3.1.7.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砂浴中进行,避免明火。

3.1.8.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之前,先将试剂瓶放在自来水流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对人,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3.1.9.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手洗净。

3.1.10.移动、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软后打开,严禁锤砸,敲打,以防破裂。

3.1.11.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轻摇动以后取下,以免溅出伤人。

3.1.12.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拨出胶塞、胶管时均应垫有棉布,且不可强行插入或拨出以免折断刺伤人。

3.1.13.配制药品或试验中能放出HCN,NO2,H2S,SO3,Br2,NH3及其它有毒或腐

蚀性气体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3.1.14.操作有机试剂应尽可能使用手套,避免吸入烟雾。

3.1.15.加热易燃试剂时,必须使用水浴、油、砂浴或电热套,绝对不可使用明火,并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加热温度有可能达到被加热物质的沸点,则必须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爆沸。操作人员应密切注意观察,不得离开现场。

3.1.16.在须用火的场所必须做到火着人在,人走火灭。

3.1.17.盛化学药品的瓶子和仪器用完后把它们全部密封放好。

3.1.18.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物。醚类、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烯烃、液体石蜡等在见光条件下若接触空气可形成过氧化物,放置愈久愈危险。乙醚、异丙醚、丁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若未加阻化剂(以苯二酚、苯三酚、硫酸亚铁等)存放期限不得超过1年。已开过瓶的乙醚若加1,2,3-苯三酚(每100ml加0.1mg)存放期限可达2年。

3.1.19.每日工作后值日人员应认真检查水、电、门、窗的安全,方可关门离开。

3.2.防火防爆

3.2.1.实验室内应备有灭火用具,急救箱和个人防护器材,且实验室人员要熟知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

3.2.2.操作、倾倒易燃品时应远离火源,瓶塞开不开时,切忌用火加热或贸然敲打。

3.2.3.使用酒精灯时,注意酒精切勿装满,应不超容量的2/3,灯内酒精不足1/4容量时,应灭火后添加酒精。燃着的灯焰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起灯内酒精起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应用另一正燃的酒精灯来点,以防失火。

3.2.4.易爆炸类药品,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应和其它易燃物放在一起。

3.2.5.在蒸馏可燃物时,要时刻注意仪器和冷凝器的正常工作。如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体,应先停止加热,放冷后再进行。

3.2.6.易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必要时操作人员应戴面罩或防护挡板。

3.2.7.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灯火,以防着火。

3.2.8.严禁可燃物与氧化剂一起研磨。工作中不要使用不知其成分的物质,因为反应时可能形成危险的产物(包括易燃、易爆或有毒产物)。

3.2.9.易燃液体的废液应设置专用贮器收集,不得倒入水槽,以免引起燃爆事故。

3.3、事故处理办法:

3.3.1.药品万一洒出时,要用碳酸氢钠中和洒出的酸,用硼酸中和洒出的碱。洒出的水银应当用吸滤瓶吸出或撒上硫黄粉末,清除水银要彻底,因为来自于小滴的水银氯是剧毒的。

3.3.2.如因不慎将带菌培养物打翻或破碎溅于实验台或地面时,不应直接清扫或揩拭处理,正确做法是先用甲酚皂溶液或其它消毒液倒在污染面上消毒,然后处理,最后将被污染的地方用酒精灼;

3.3.3.当可燃气体和遇水燃烧的物品初起的小火时,可用干粉灭火器(有效成分主要为Na2CO3)灭火,当有机溶剂初起的小火时,可用1211灭火器(药液成分

为CF2ClBr)灭火。

3.3.4割伤与炸伤若有玻璃碎屑混入伤口的,能自行取出的必须立取出。小的创伤可用消毒镊子或消毒纱布把伤口清洗干净,并用3.5%的碘酒涂在伤口周围,包起来。若出血较多时,可用压迫法止血,同时处理好伤口,扑上止血消炎粉等

药,较紧的包扎起来即可;较大的创伤或者动、静脉出血,甚至骨折时,应立即用急救绷带在伤口出血部上方扎紧止血,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立即送医院救治。但止血时间长时,应注意每隔1-2小时适当放松一次,以免肢体缺血坏死。

3.3.5.烫伤或烧伤皮肤红痛、红肿或起泡的烧伤与烫伤可涂以95%的洒精并浸湿纱布盖于伤处或用冷水止痛法(烧伤处立即涂以獾油,效果良好);组织破坏,皮肤呈现棕色或黑色的烧伤与烫伤(有时呈白色)需用消毒棉包扎后去医院治疗;烫伤或烧伤面积超过人体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时,必须立即送医院治疗。

3.3.6.触电的急救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设法使触电人脱离电源;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脏停跳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特别注意出现假死现象时,千万不能放弃抢救,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3.3.7.化学灼伤与中毒的急救:

3.3.7.1化学烧伤时,应迅速解脱衣服,首先清除残存在皮肤上的化学药品,用水多次冲洗,同时视烧伤情况采取自行处理或立即送医院救治。

3.3.7.2眼睛受到化学灼伤时,应分秒必争,立即用蒸馏水冲洗眼睛,冲洗时须用细水流,而且不能直射眼球,也不要揉搓眼睛。在用大量的细水流洗涤后,如果是碱灼伤,再用20%硼酸溶液淋洗;如果是酸灼伤,则用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

3.3.7.3对中毒者的急救主要在于把患者送往医院或医生到达之前,尽快将患者从中毒物质区域中移出,并尽量弄清致毒物质。若二氧化硫、氯气刺激眼部,用2%~3%的NaHCO3溶液充分洗涤;咽喉中毒用2%~3%的NaHCO3溶液漱口,并饮牛奶或1.5%的氧化镁悬浮液;若误食毒物时应即给中毒者先服催吐剂,如肥皂水、芥末和水、面粉和水、鸡蛋白、牛奶和食用油等缓和刺激,然后用手指伸入喉部使其引起呕吐。对磷中毒者不能喝牛奶,可用5~10mL1%的硫酸铜溶液加入

1杯温水后内服,以促使其呕吐。如遇中毒者呼吸停止,心脏停跳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直至医生到达或送到医院为止。

3.3.7.4常见化学灼伤的急救或治疗

3.3.8.重大事故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妥善处理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篇2

1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标准》明确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原则, 提出了实验动物机构的组织结构、职业健康安全责任人、员工参与、人员配置及职责、人员培训、方针目标的制定及管理要素等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应依据机构的复杂程度、活动性质和存在风险, 与机构的总体管理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1 职业健康安全责任

机构或其母体组织的法人应对职业健康安全承担最终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 用人单位 (机构) 是职业健康安全的责任主体, 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和安全生产承担责任。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和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令第47号) 等法规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3]。

1.2 管理人员职责

机构应任命最高管理层中的成员, 承担特定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 无论其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职责, 都应明确界定如下作用和权限: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 以供评审, 并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最高管理者中的被任命者 (比如大型机构中的董事会或执委员会成员) , 在保留责任的同时, 可将其负责一些任务委派给下属的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层中的被任命者身份应对机构内部的所有工作的人员公开[1,3,4]。

1.3 员工参与

《标准》强调了“员工参与”的上下协商管理方式[1]。机构应建立机制, 保证员工自由选举至少1名员工代表参与机构职业健康安全的事务, 以充分体现民主, 保障员工权益, 并易于获取机构第一线的资讯。一个真正成功的体系运行, 最终依靠的是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 其工作影响着自己同事以及下属的健康和安全。员工不仅仅是贯彻和落实管理者制定的方针和目标, 还应积极参与, 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识别周围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等, 对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发表意见, 自下而上的反馈给管理层。组织应明确所有员工对机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参与绩效改进的作用、职责和权限[3,4]。应告知机构所有员工关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的身份, 以及参与事务的安排。员工代表参与的事务包括:适当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适当参与事件调查;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和评审;对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更进行协商;对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发表意见。

1.4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机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总方向和宗旨[4], 并根据机构的规模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性质, 由管理层批准。在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时应注意: (1) 机构应实事求是地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机构所面临的风险, 同时结合机构未来的发展要求, 使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包括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体现机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人们对机构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期望组织能持续改进管理, 最大程度减少工作场所内职业危害的发生, 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所以, 机构只有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持续地满足机构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和国家法规的变化。 (3) 机构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承诺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主管部门的要求, 相关的法规要求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起码要求, 也是机构最基本的法律义务。 (4) 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应向相关利益方公开。 (5) 经最高管理层批准。最高管理者是机构执行职责的个人或集体, 具有机构的决策权, 行使独立的职能。方针通过最高管理者批准后, 有助于管理层将职业健康管理纳入全面的管理中, 实现其与机构在运营、质量、环境等方针目标的协调统一。 (6) 保证全体员工的参与、支持和配合是机构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因此, 机构应将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传达到员工, 保证员工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 并对员工和来访者进行培训, 使他们意识到机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和每个员工的工作环境、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 人人有责,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是为了保护员工, 包括来访者, 自身的利益[5,6]。

1.5 职业健康安全信息沟通

机构宜建立程序用于机构内不同职能和层次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 宜将有关其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有效传达给包含在管理体系之中或受到管理体系影响的人员 (包括员工、承包者和访问者) , 以便使其在适当时能够积极参与或支持对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预防。在建立工作人员参与的程序时, 机构宜考虑对参与的潜在激励和障碍 (例如:语言和文化水平问题、对报复的恐惧等) 以及保密和隐私问题。协商和沟通的机制是体现机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人有关、人人有责”的重要方式, 也是提高员工自身意识和责任感, 使员工积极参与机构职业健康安全事务的有效保证。

1.6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机构设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 应注意针对内部与职业健康有关的各有关职能和层次, 即: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述的内容涉及职能和层次, 以及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中辨识出来的、需要通过建立目标予以消除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所涉及的职能和层次[5,6]。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 同时应充分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和风险控制的效果及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合理性, 还应考虑财务保障、员工与机构等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机构的运行和经营要求等因素, 保证目标可以被广泛接受。

机构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应可测量、可评估, 不能是泛泛而谈, 应有利于职业健康安全的绩效监测和考核, 针对具体问题并体现在各项指标中。

2 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也是其他管理要素的重要输入信息。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是标识危险源的重要依据, 法规和其他要求中加以规定和限制的设备、物质、活动等, 可能就是机构必须加以重视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7]。

2.1 危险源辨识

机构在识别危险源时, 除考虑自身员工的活动带来的危险源和风险外, 还需考虑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使用外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危险源和风险。危险源辨识宜考虑危险源的不同类型,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方面[8,9]。除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涉及的危险源外,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应考虑如下信息来源: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监视测量数据、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协商信息、类似机构已发生事件的报告、机构的设施、过程和活动的信息, 包括:工作场所设计、交通方案 (如人行道、机动车道等) 、现场平面图;工艺流程图和操作手册;危险物质 (原材料、化学品、废物、产品、副产品) 存货清单;设备规范;产品规范、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MSDS) , 毒理学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数据[8,9]。

机构在评估工作环境、设备的风险时, 还宜考虑到员工的行为、能力和局限性等因素。存在人机界面时, 诸如易于使用、可能的操作失误、操作员压力和疲劳状况等方面因素也应纳入考虑。

当过程临时更改或出现新的过程时 (包括新增的设备、设施、人员、活动范围、管理等) 应事先识别可能的危险源并重新评估风险情况[10,11]。

危险源识别不仅适用于设备设施和程序正常运转, 还适用于非常规的活动, 如:周期性、临时性及偶然的、紧急的活动和状况。例如:装置维修清理、公共设施损坏、紧急情况等。

2.2 运行控制

机构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核心要素, 也是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机构在危险源识别后应根据需要制定对所认定的、须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控制的计划安排。运行和活动应处于受控状态, 一旦失控, 可能使风险由可允许风险上升为不可允许风险。

机构应根据评价出的不同风险级别采用不同的控制原则。控制措施可分为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具体如: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标志、警告、个体防护等[8]。应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 从源头消除风险;当不能避免风险源时, 应考虑用低风险的方式 (如采用低毒的物质) 替代高风险的方式, 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针对风险源, 采取通风防护、隔声吸声、机械防护、联锁装置等工程措施控制风险;若上述措施实施后, 仍不能获得理想效果时, 应采用个体防护装备 (如:防护服、防护面罩、防尘防毒口罩、耳塞等) 降低风险。同时, 机构还应根据自身危险源特点, 在工作场所采用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警示标识和警告设施, 以及门禁系统、作业许可证和安全规程等管理控制措施。为满足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机构还应注意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相关要求, 制定相关的设施设备的管理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 并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保持相关记录。

3 员工行为规范与培训

《标准》要求实验动物机构根据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从员工的行为角度进行约束, 规避风险。培训应根据不同的职责、能力、文化程度及面临的不同风险设置, 不应以千篇一律的方式[3]。机构还应使所有员工和来访者了解自己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满足的要求, 明确不应进入的区域或不应从事的活动。

4 职业健康保健服务

《标准》提出了对员工职业健康保健服务的政策和计划要求。机构应根据职业病危害特征、每个岗位的不同特点,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 确定员工健康检查的项目、参数和周期;应选择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进行体检;应为每位员工建立并保存职业健康档案 (包括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体检和离岗前体检档案等) 。如果存在病原微生物危害的操作, 应为员工提供免疫计划。

5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意识的提高, 实验动物的健康福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 实验动物机构的另一项职责, 即饲养或使用实验动物的从业人员的相关健康、安全和福利却往往受到了忽视, 一直缺乏明确的要求[12,13]。《标准》首次在对实验动物机构的管理中明确了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要求[14,15], 把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发展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不仅仅限于法律法规中界定的职业病类别, 而是从更广义的角度理解健康和安全, 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这在国家技术标准领域是一项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回归了职业卫生管理的本质, 将对我国不同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篇3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溢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个人的衣物、药品、化妆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经营区内。4: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有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食 品 进 货 检 验 记 录 制 度

一、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购进食品时,如实记录进货台账:食品名称、购货时间、规格(品种)、数量、供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相关检验报告的时间、食品保质期等;

三、销货台账应如实记录销售食品名称、销售时间、规格(品种)、数量、购货方名称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

四、进货台账和销货台账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五、将进货票据、发票、检验报告等易于丢失的凭证在每次进货后及时粘贴于台账上;

食 品 退 市 制 度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下列食品应当采取退市制度:

1:未在显著位置清晰的标明食品名称、净含量和固形物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质量等级等;

2:进口食品无中文标明的原产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的;

3:超过保质期或保存期的;

4: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5: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6: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

7: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和合格的;

三、发现上述食品自动进行退市处理;

四、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退市通知后,应及时退市;

五、退市处理的食品作好记录:时间、食品数量、生产者、产地、规格,及时通知供货商或生产者将食品拉走并做好记录;

六、供货商和生产者未到来前,对退市食品做好装箱、包装处理,妥善保管,不得与合格食品混放;

冷 链 销 售 管 理 制 度

一、需要冷藏销售的食品在运输、贮存、销售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制度;

二、冷链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食品进出必须建立专账;

四、食品进入冷链系统保存,定型包装液体食品等在2度至8度条件下贮存;定型包装固体食品安全按包装上标明的贮存条件贮存;

五、食品保存期间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个测量1次食品温度,记录检测结果;

六、冷链设备经常进行保养,经常保持电冰箱的整洁,电冰箱蒸发器结霜温度超过4小时要及时化霜和除霜;

食 品 进 货 查 验 制 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包括营业执照、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证明等;对营业执照、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证明等的复印件进行留存;

2:每收到一批货物,如是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等内容;

3:查验预包装食品上的标签: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4:如实记录供货者的联系方式、进货日期;

5:如销售进口食品,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员 工 食 品 安 全 培 训 制 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公司(或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如下: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5:新招收的食品经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后方可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食 品 检 查、存储、运 输 制 度

食品检查制度

一:建立食品卫生检查监督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本公司(单位)进行卫生检查和环境卫生检查;

二:把好食品采购、进货关,不准采购霉变、有毒、有害或无证不合格的食品,确保所购食品卫生安全;

三:对储存食品应进行冷藏保鲜,无需保鲜的食品应做到离地隔墙,分类堆放整齐,先进先用前检查有无变质变味;

四:检查结果应有记录,有汇报,查出问题立即解决,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食品存储制度

一:食品储存有专门的食品库房,进出食品有登记;

二:库房周围保证无污染源;

三:库房配备专职人员定期进行打扫,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查看是否有超期食品,如有及时处理;

四:冷藏食品配有专用的冰箱、冰柜;

五:食品储存配有专用的消毒设备,随时对储存的工具、容器等进行洗刷消毒;

六: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保持一定距离,便于通风,定期检查记录;

食品运输制度

一:运输工具符合卫生要求;

二:运输时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食 品 批 发 销 售 记 录 制 度

一:销售食品时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

二:设立一个存放台账的资料柜,按照供货商、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将供货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装订成册,落实台账管理。三:批发记录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4

1.目的:对药房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进行控制,确保药品不受污染,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2.范围:适用于药房营业场所、仓库及人员卫生和健康的管理。

3.职责:质量管理员为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工作的管理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 环境卫生管理:

4.1.1质管员应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以保证药房环境卫生工作达到规定的要求。

4.1.2 营业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

☆ 营业场所应明亮、整洁、安静。

☆ 资料、样品陈列应整齐、合理。

☆ 有禁烟标志的场所严禁吸烟。

4.1.3仓库的环境卫生管理:

☆应保证仓库所配置的消防器材、安全防护设备和设施的完备有效。

☆办公、生活区应与储存作业区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不能对储存作业区造成不良影响或污染,以确保药品的质量。

☆库区地面平整,无积水和杂草,无污染源,渠道畅通,定期进行灭鼠、灭虫活动,做好环境绿化、美化工作。

☆库房内墙壁和顶棚应光洁、平整,不积尘、不落灰,地面应光滑、无缝隙,门窗结构严密,并采取防虫、防鼠措施。

☆人员卫生管理:员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穿戴整洁,言行大方、得体。

4.2 人员健康状况管理:

4.2.1 对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进行人员健康状况管理,确保各岗位人员符合规定的健康要求。

4.2.2 凡是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包括药房的全体工作人员,应每年到上级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2.3 健康检查应重点检查是否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

4.2.4 健康检查不合格的人员,要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4.2.5 对新调整岗位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合格后才能上岗。

4.2.6 上述岗位的工作人员若发现本人患病,已不符合岗位任职要求,应主动报告,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4.2.7 质管员负责《职工健康档案》和《职工健康状况汇总表》的建立和管理。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篇5

根据黑土乡中学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特制定本岗位安全责任制,如下:

一、实验室仪器要摆放整齐有序,分类配套合理,仪器要保持完好、清洁,有损坏及时维修。

二、实验室管理员要保持试验用药分类有序,所用危险的剧毒、易燃、易爆、强腐蚀药品要分别加以说明并指导有关人员安全使用,用毕后要妥善处理。

三、每次实验课,教师必须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如果教师未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一旦出现意外,责任由教师承担;如果学生违反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一旦出现意外,责任由学生承担。每次实验课后及时清点仪器和药品,避免损毁,丢失。发现损毁仪器要按章登记、处理并及时上报。

四、学生实验用电、管理人员一定要课前检查后方可接通电源,课后再查有无漏电,实验完毕后,要关闭电源。

五、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指导教师不得离岗。

六、实验室要作好防火工作,室内严禁使用电炉,禁止吸烟,及时清理室内无用的易燃物品。保管好本室的干粉灭火器,并学会使用。遇有险情应及时采取妥善措施、关掉电源,立即疏散学生,上报有关部门。

七、实验室不得存放贵重仪器,即用即收。剧毒、易燃、易爆、强腐蚀药品必须按规定另行存放,每次使用应按学生用量多少摆放,一次一放,不得超量放置,剩余药品不得带出,要及时回收。

八、实验室库房内的仪器、药品,要建立健全库房实物账,定时清点库存,做到物账相符。严格存取登记手续,贵重物品未经允许不得外借。

九、室内严禁存放现金,私人现金及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不得存放在办公室。

十、本室用电器使用后管理人员或指导教师应做到及时断电。

十一、室内无人时必须锁门。每日使用后要对室内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关灯且关闭所有电源、锁好门窗。

十二、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责任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主管领导:分管领导签字:________________

医药公司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篇6

1.目的:为加强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使公司具有良好的业务洽谈环境,以优美的外观形象吸引客户;为保证在库药品安全有效防污染;为使全体员工有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办公区、库内以及作业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及人员健康状态管理。3.定义:无 4.内容:

4.1 办公区卫生管理

4.1.1公司各部门负责本办公区及卫生责任区的环境卫生,清洁责任落实到人。

4.1.2办公场所整洁明亮,定时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做到窗明地净,桌面、橱柜清洁无尘,墙壁无乱贴乱画,墙角无蛛网灰尘。

4.1.3办公用品摆放有序,文件资料、单证、台帐及其他文件应分类归位摆放,整齐有序。4.1.4办公场所禁止存放药品及私人物品,不得随意在桌面、墙面涂抹,悬挂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4.1.5下班时不得将文件和资料敞开放在桌面上,下班离开座位时应将座椅放在桌子下面。4.1.6业务接待室应做到随时打扫,保持桌子及地面的清洁。废纸、剩茶叶等废物要倒入垃圾桶。

4.2 仓库卫生管理

4.2.1仓库环境要整洁、规范,保持仓库场区干燥,走道通畅无杂物,无粉尘、污水等污染源。

4.2.2储运部门负责仓库库区、办公区、生活区的环境卫生,清洁责任落实到人。每天应有卫生值日人员检查仓库各区域环境卫生,保证仓库清洁卫生。

4.2.3仓库内墙壁和顶棚表面平整、无蛛网灰尘,地面平整无缝隙,门窗结构严密不得有洞。4.2.4仓库人员对在验收、存储、出库等作业时产生的废弃物,应放入垃圾桶。作业完毕要及时整理清扫,做到地面无垃圾。

4.2.5仓库办公区、库内卫生应坚持天天打扫,定期集中清扫,做到每周小清扫,每月大清扫。

4.2.6库房严禁存放与所储存商品无关的一切物品和私人物品,保证仓库库容整洁,医药商 品码放整齐。4.2.7严禁在药品外包装上乱写乱画。保证在库药品清洁无尘,货架无积灰。4.2.8包装物料、搬运设备、卫生消扫工具应存放在指定位置,不得随处丢放。

4.2.9储运部门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仓库的实际情况,适时采取防潮、防霉变、防尘、防污染措施。

4.3 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

4.3.1公司员工应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衣着整洁大方得体,不乱扔垃圾杂物,不随地吐痰,不在工作区吸烟。

4.3.2药品经营、验收、保管、养护、出库复核等工作人员必须衣着干净整洁,在夏季要勤换衣服,勤洗澡。

4.3.3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要做到工作时间不着浓汝,不带首饰等装饰物品以免污染药品。4.3.4员工要经常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洗农服。4.4 人员健康管理

4.4.1公司定期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综合管理部负责编制直接接触药品的员工健康体检计划,并根据计划组织实施体检。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有:质量管理、验收、养护、保管、出库复核等岗位。

4.4.2体检应在正规医院进行,体检基本项目应符合要求。体检结束后,应有加盖医院体检专用章或公章的正式体检表,并存入员工健康档案备查。

4.4.3直接接触药品岗位的员工,体检中发现患有精神病、隐性传染病、皮肤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应由人资部门及时安排调离岗位,并做好相关记录。治愈后,依据医生出具的健康证明(无传染性),可继续安排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工作。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篇7

(2014年3月19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非因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合法行为。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适用本条例。本省户籍人员在本省行政区域外见义勇为的,抚恤优待和社会保障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抚恤优待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见义勇为工作经费、奖励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

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协助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做好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工作,并依法做好慰问、帮扶和权益保障等工作。

第六条 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等相关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支持、帮助见义勇为人员实现其合法权益。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宣传报道见义勇为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见义勇为社会氛围。

第七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鼓励单位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见义勇为人员进行捐赠或者捐助。

—1—

第二章 确 认

第八条 县级以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为见义勇为的确认机构。

第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并符合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

(一)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二)同侵害国家、集体财产或者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三)在发生自然灾害或者事故灾难时,救人、抢险、救灾的;

(四)其他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的。

第十条 行为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行为发生地的县级见义勇为确认机构申请确认见义勇为;行为人所在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其他人员可以向行为发生地的县级见义勇为确认机构举荐确认见义勇为。无申请人、举荐人的,县级以上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根据掌握的信息到见义勇为发生地调查核实、确认。

公安机关在处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时发现见义勇为行为的,应当告知见义勇为行为人享有申报的权利,并通知见义勇为确认机构。

申请、举荐确认见义勇为的,应当提供真实材料,并自行为发生之日起提出,一般情况不超过2年。

第十一条 对事实清楚、证明材料齐全的确认申请、举荐,符合见义勇为条件的,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受理。

对事实不清、证明材料不齐全的确认申请、举荐,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要求申请人、举荐人补齐证明材料;必要时,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可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收集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如实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对情况复杂、争议较大的申请、举荐,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进行评审。

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举荐或者自行调查核实情况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确认的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至60日。

第十二条 见义勇为发生地公安机关、民政部门的证明材料,可以作为

—2—

确认见义勇为的依据。下列材料,经查证属实,也可以作为确认见义勇为的依据:

(一)见义勇为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有关人民团体或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证明材料;

(二)受益人、见证人的证明材料;

(三)违法犯罪行为人的陈述、供述材料;

(四)其他了解情况的单位和个人的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对拟确认为见义勇为的,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将见义勇为人员名单和主要事迹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7日。对公示期届满无异议或者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予以确认。为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安全或者因其他情况需要保密的,可以不公示。

对不予确认为见义勇为的,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作出不予确认的书面决定,并通知申请人、举荐人。

第十四条 申请人、举荐人对不予确认的书面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该书面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见义勇为确认机构申请复核。上一级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

第三章 奖 励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见义勇为人员给予下列单项或者多项奖励:

(一)通报嘉奖;

(二)颁发奖金;

(三)授予荣誉称号;

(四)其他奖励。

第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对在全省范围内事迹特别突出、有重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对事迹突出、有较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见义勇为英雄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

市、州人民政府对在市、州范围内事迹突出、有较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对事迹较为突出、有一定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

县级人民政府对在本行政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授予“见

—3—

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

第十七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见义勇为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见义勇为人员所得物质奖励,税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第四章 保 护

第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应当立即送医疗机构抢救和治疗,并及时向当地见义勇为确认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报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及时组织抢救和治疗,不得拒绝、推诿或者拖延。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应当及时协调解决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抢救和治疗费用。不能及时解决的,由县级以上见义勇为确认机构从见义勇为专项基金中垫付。

医疗机构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在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可以适当予以减免。

第二十一条 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在救治期间的医疗、交通、护理等费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加害人、责任人的,由加害人、责任人承担。

无加害人、责任人,加害人、责任人无力承担或者暂时无法找到、确认加害人、责任人的,按照下列规定支付相关费用:

(一)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支付相关费用;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并认定为工伤的,其相关费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支付。不在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相关费用,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见义勇为专项基金支付;

(二)见义勇为负伤人员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见义勇为专项基金支付。

第二十二条 见义勇为专项基金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安排。第二十三条 见义勇为负伤人员治疗期间,其工资、奖金等待遇不变;无固定收入,生活困难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每月不低于当地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第二十四条 凡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见义勇为致残人员,按照

—4—

国家和省的工伤保险有关规定落实相应待遇,不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按照《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由民政部门评定伤残等级并落实相应待遇。

见义勇为致残人员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并不得降低原薪酬待遇;非因法定事由,不得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因见义勇为致残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给予办理残疾、退休手续,享受相应的残疾、退休待遇。

第二十五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符合《烈士褒扬条例》相关规定被评定为烈士的,其遗属享受相关待遇;未被评定为烈士的,其遗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第二十六条 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失去生活来源的,属于城市社会福利机构供养范围的,优先安排到福利机构供养;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对致孤儿童,纳入孤儿保障体系,优先给予救助。

第二十七条 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庭,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优先纳入低保范围;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申请相应的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二十八条 对就业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牺牲或者致残的见义勇为人员的配偶及子女,优先纳入就业援助,予以重点扶持;地方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申请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的,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优先办理证照,有关费用依法给予减免。

第二十九条 被授予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或者先进个人的见义勇为人员或者其子女参加中考、高考时,给予一定的照顾加分,应征入伍、报考公务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被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见义勇为人员,公办幼儿园应当就近优先接收其子女入园。

对因见义勇为致残的学生或者因家长见义勇为牺牲、致残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学校应当优先落实教育资助政策。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符合保障性住房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优先解决保障性住房,优先配租配售。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人身、财产安全需要保护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对恐吓、侮辱、殴打、诬告、陷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三十二条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遭受人身伤害、精神伤害或者财

—5—

产损失,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优先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十三条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要求保密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保密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保密。

第三十四条 受益人应当救助见义勇为人员,保全证据、提供真实情况、配合确认见义勇为行为。

第五章 经费保障

第三十五条 见义勇为基金来源:

(一)财政拨款;

(二)社会捐赠;

(三)其他合法收入。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的捐赠,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缴纳所得税时税前扣除。

第三十六条 见义勇为基金主要用于:

(一)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慰问和帮扶;

(二)见义勇为人员劳动能力鉴定;

(三)见义勇为牺牲人员遗属的抚恤;

(四)见义勇为人员的补助、救助;

(五)见义勇为工作依法支付的其他费用。

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遗属的抚恤、补助、救助,国家和省已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应当依法筹集、使用和管理见义勇为基金,并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制度。

见义勇为基金应当专款专用,接受民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和捐赠人员的监督,每年向社会公布收入、支出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拒绝、推诿或者拖延抢救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卫生和计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用人单位非因法定事由,对见义勇为伤

—6—

残人员予以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诬告、陷害见义勇为人员,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故意提供虚假见义勇为证明材料的,由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奖励、救助、捐助和抚恤,尚不构成犯罪的,经见义勇为确认机构核实,由有关人民政府撤销其荣誉称号,依法取消相应待遇,并由相关部门追缴发放的资金、救助和捐助款物、抚恤金、补助金等。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见义勇为确认机构、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见义勇为人员确认、奖励和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申请、举荐见义勇为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

(二)对申请、举荐见义勇为不按时作出处理的;

(三)违法筹集、管理、使用见义勇为基金的;

(四)损害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对见义勇为群体的表彰、奖励和保护,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篇8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19950616(颁布时间)19950616(实施时间)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

(1995年6月16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奖励 第三章 保护 第四章 罚则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传统美德,匡扶社会正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以及在抢险救灾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员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弘扬正气,扶正祛邪。

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当大力宣传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国家工作人员应当以身作则,见义勇为。

第四条 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日常工作由公安机关办理。公安、民政、劳动、人事、卫生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密切配合,认真履行本条例所规定的职责。

第二章 奖励

第五条 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应当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奖励:

(一)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违法犯罪分子侵害时,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二)在抢险救灾中,不顾个人安危,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免受重大损失,表现突出的;

(三)其他见义勇为事迹突出的。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见义勇为人员的表现和贡献,应当给予下列单项或者多项奖励:

(一)授予荣誉称号;

(二)记功;

(三)嘉奖;

(四)发给奖金;

(五)其他奖励。

第七条 荣誉称号分为“见义勇为英雄”和“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获此称号者享受省劳动模范待遇;“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第八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本系统、本单位的见义勇为人员给予奖励。第九条 对需要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由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公安派出所、见义勇为人员的工作单位负责向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申请。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办理奖励的申报工作,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第三章 保护

第十条 见义勇为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当违法犯罪分子正在进行伤害、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爆炸等犯罪行为时,受害者本人或者他人可以采取正当防卫措施制止不法侵害行为。

第十一条 各级公安、司法机关对需要保护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对行凶报复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二条 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抢救和治疗,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者拖延治疗。

第十三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费用,由其所在单位负责解决,但所在单位无力支付的医疗费用和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城镇居民、学生等人员的医疗费用,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解决。应当由加害人赔偿的医疗、误工、生活补助等费用,依照公安、司法机关的裁决或者判决执行。第十四条 见义勇为人员负伤后,所在单位对其治疗期间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不变。对无固定收入的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发给误工补贴或者生活补助。第十五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并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的人员,由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因见义勇为牺牲和负伤致残的人员,属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有关工资福利待遇按照因公(工)伤亡人员的规定办理;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城镇居民和学生等人员,由民政部门参照国家有关因战伤亡的民兵民工抚恤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对见义勇为受伤致残的职工,经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所在单位应当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办理退休手续。

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城镇居民和学生等人员,因见义勇为受伤致残,经民政部门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发给基本生活费;城镇企业在招收农村劳动力时,应当优先招收其符合用工条件的一名直系亲属为合同制工人。

第十七条 获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入学、入伍、住房、工资晋级等优先权。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见义勇为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用于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

第十九条 省和设区的市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公安机关。见义勇为基金的来源是:

(一)各级人民政府拨款;

(二)省内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

(三)见义勇为行为受益者捐赠。

(四)其他捐赠。见义勇为基金主要用于:

(一)奖励见义勇为人员;

(二)对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家属和伤残人员生活困难提供资助,为伤残人员康复治疗提供经费;

(三)为

见义勇为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四)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五)按照规定可以支付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条 见义勇为基金会对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立监事会,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一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害时,因未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直接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履行维护社会治安和抢险救灾等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的,或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责任人,应当从重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没有得到保护的,本人、家属或者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有权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申诉。对拒不执行本条例规定的责任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十三条 对贪污、挪用见义勇为专项经费或者基金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篇9

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责任心强。

二、食堂从业人员由学校一年一聘,学年初,学校与食堂从业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三、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上岗。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到法定机构体检一次,体检符合要求,由疾控中心发给健康证,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四、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设施设备使用规范培训、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等相关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五、食堂从业人员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必须立即停止食堂的一切工作,待治愈后经体检合格方可重新上岗。

六、坚持晨检制度,发现有碍食品安全卫生的,必须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卫生的疾病治愈后,经体检合格方可重新上岗。

七、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应做到“四勤五不准”: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不准穿拖鞋、不准戴首饰、不准留长指甲、不准涂指甲油、不准在加工区和分餐区吸烟。从业人员上岗必须着装。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篇10

(2012年2月2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行为的申报、举荐、确认、奖励和保护,适用本办法。国家级见义勇为行为的申报、举荐、确认、奖励等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见义勇为行为受法律保护,并应当受全社会尊重。法人、其他组织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应当支持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

第四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与提供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本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负责。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法定职责范围内,负责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的相关工作。广播电视、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社会团体应当做好见义勇为的宣传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设立见义勇为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依法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会。见义勇为资(基)金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抚恤、慰问;

(二)因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的补助;

(三)为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生活困难的亲属提供资助;

(四)办理因见义勇为牺牲、伤残人员的无记名人身保险;

(五)其他需要支付的费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见义勇为专项资(基)金管理部门进行捐赠。

第七条

公民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之外,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一)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或者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二)制止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三)协助公安、司法机关追捕、抓获通缉的罪犯或者犯罪嫌疑人的;

(四)为保护国家、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抢险、救灾、救人的;

(五)其他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的。

第八条

见义勇为行为由县(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组织确认。

见义勇为行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关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申报、举荐确认见义勇为行为。

见义勇为行为没有申报人、举荐人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可以依职权进行确认。

第九条

申报、举荐见义勇为行为,应当自见义勇为行为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特殊原因,不能在一年内提出的,可以酌情延长。

第十条

申报人、举荐人应当提交见义勇为行为有关证明材料。

见义勇为行为受益人有提供见义勇为行为相关情况和证明材料的义务。

第十一条

县(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收到请求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申报、举荐材料后,认为见义勇为行为符合上级人民政府表彰、奖励条件的,可以逐级向上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提请确认,并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奖励,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

第十二条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应当自收到请求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申报、举荐材料之日起30日内调查核实,作出确认或者不予确认的书面决定。

第十三条

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应当组织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评定;必要时,可以组织召开听证会。

第十四条

对确认为见义勇为的人员,按照下列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一)见义勇为事迹特别突出,在自治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不低于五万元的奖励;

(二)见义勇为事迹突出,在州、市(地)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提请州、市(地)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不低于三万元的奖励;

(三)见义勇为事迹比较突出,在县(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提请县(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不低于一万元的奖励。

第十五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或者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由行为发生地县(市)人民政府分别一次性发给见义勇为行为发生时上一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十倍、二十倍、十倍的奖金。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贫困县(市)执行前款规定确有困难的,由自治区财政对不足部分给予补助。

第十六条

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的活动应当公开进行,但是受奖励的人员要求保密或者有关部门认为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十七条

对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应当及时护送到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治疗。

第十八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和康复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误工费、伤残辅助器具费、残疾生活补助费、丧葬费等,由致害人或者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承担;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致害人、责任人无力支付,或者没有致害人、责任人的,按照下列规定支付:

(一)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应当参加而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二)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已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三)见义勇为人员无工作单位的,由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从见义勇为专项资金、见义勇为基金中支付。

见义勇为人员系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工伤待遇支付。

第十九条

见义勇为受伤人员在治疗期间,应当视为正常出勤,所在单位不得扣减其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

第二十条

因见义勇为致残的人员,其伤残等级由有关部门依法组织评定。见义勇为人员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一条

因见义勇为牺牲的人员,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因公(工)伤亡的规定办理。对评定为烈士或者给予嘉奖、记功的见义勇为人员,除按照本办法给予表彰、奖励、抚恤外,还应当执行国务院《烈士褒扬条例》和有关规定。

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和基层组织可以对本单位、本辖区的见义勇为人员给予奖励。

第二十二条

见义勇为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入学、入伍、晋职、晋级、承包经营等方面的优先权。获得自治区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享受自治区劳动模范待遇。

见义勇为人员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生活确有困难且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给予税、费减免照顾。

第二十三条

因见义勇为伤残、牺牲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其纳入社会救助体系,落实相关待遇;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应当在经济、生活等方面给予扶助。

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见义勇为人员家庭,其获得的见义勇为奖金和抚恤金等不列入家庭收入计算基数。

第二十四条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应当为见义勇为人员建立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和跟踪服务。

第二十五条

见义勇为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受到诬告、陷害、打击报复,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请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请求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

第二十六条

见义勇为行为受益人逃逸、隐瞒受益事实、拒绝作证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应当予以查证,并向社会曝光。

第二十七条

用工单位因见义勇为人员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

诬告、陷害、打击报复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开批评;情节严重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荣誉和奖励的,由荣誉和奖励授予机关撤销其荣誉称号,追回有关证书、奖金和有关补助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待遇及相关费用不按规定予以办理,或者不履行保护职责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取消单位或者个人评优资格,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奖励、保护见义勇为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见义勇为专项资(基)金,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实验室安全检测和人员健康保护 篇11

1、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周围轻轻挤压,挤出伤口附近的血液,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4、被含有各种传染病标本污染工作服、衣物时,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5、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理:

1)、被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寻求传染病专家指导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或注射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三个月后抽血复查。2)、被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寻求传染病专家指导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执行。3)、被确诊或可疑艾滋病阳性者职业暴露→局部处理→立即抽血→请我院及防疫站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1小时内使用→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登记表→报防疫站→4周、8周、12周、6个月查艾滋病抗体。

4)、被带有梅毒阳性病人血液的锐器损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梅毒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用三周,针刺伤当时、一个月、三个月抽血复查。

上一篇:网上银行怎么开通呢下一篇:致实习生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