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演讲稿1

2024-10-05

论语演讲稿1(共15篇)

论语演讲稿1 篇1

一、背诵《论语》《礼记》的名句

(先抄写再背诵)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3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1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1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论语·述而)(

论语演讲稿1 篇2

湖北跨越式发展的“难关”

对湖北省而言,“发展不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要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需加快发展。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在“十二五”时期湖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我省今后五年的主旋律。“跨越式发展”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总量要有新的跨越。“十二五”期间我省GDP跨越了“10000亿元”大关,由2005年65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800亿元;“十二五”时期,应再翻一番,跨越“30000亿元”大关。二是增长质量要有新的跨越。

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湖北省获批全国低碳省(另有广东、辽宁、陕西、云南)试点为契机,做到以质量取胜。以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向高效、低耗、少排放模式转变,推动区域经济的绿色增长,不断提升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个跨越比第一个更难,却也是必须要过的“大关”、“难关”。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尚重生

“十二五”时期的社会问题

改革开发30多年的发展,我给出的诊断是,经济发展迅速,进步明显、成就巨大,但社会却进入一个矛盾多发的状态,现在的问题可以用几个词来表示,纠缠、折磨,是当代中国难以解决的。

排在第一位的是,权利腐败愈演愈烈;第二,农民的增收很艰难;第三,下岗失业困难重重,每年有2千多人需要就业;第四,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第五,人口生态趋于恶化;第六,团伙犯罪趋于猖狂;第七,应试教育趋于顽症;第八,道德失范信仰缺失;第九,婚姻家庭问题增多。我用九句话来概括,这些问题不会因为十二五的到来自行消失,那么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我觉得需要官方的论证,也需要媒体的论证,也需要学界的支持。

论语演讲稿1 篇3

孔子与《论语》

1、背景知识——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误会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以渔夫为师

一天,孔子与众弟子在树林里休息,孔子弹琴自乐。附近河岸边的船上有个老渔夫,他问孔子的弟子:“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贡说:“他就是以仁义、忠心而闻名的孔圣人啊。”渔夫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啊。”孔子听到后,立刻走到渔夫面前,尊敬地拜了拜他,说:“我从小就开始求学,现在都69岁了,还没听过如此高深的教导,因此来向您请教。”渔夫毫不客气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孔子听了很受启发,不断地点头。最后,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遇到先生真是我的幸运,我愿意做你的学生。

3、《论语》

谈学习——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立志、为人、处事——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7.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4、孔子学院——

论语-演讲稿 篇4

我们刚刚学习了《论语六则》,其中有这样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这一句话,不长,却涵盖了我们的人生。年幼时便要立志于学,稍长些就要学有所成,立家立业。但学成不是理想的结束,它开启着闪烁智慧光芒的四十岁。五十岁,我们已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仍要努力作为,即使已不再像年轻时一样拼命追求最终的结果。六十岁,我们已经可以虚怀若谷,淡然面对他人的批评与斥责。等到了七十岁,人生的境界已变的自由而又合理,专属于自己的最高境界,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磨练,去追求。而孔子伟大的品格,也便可以由这句话得知。他一生都在追求一个更加完美的人生。他为之奋斗不止的,就是这样一种云淡风轻,就是这样一种循序渐进,就是这样一种圣人的品格而不是事业。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样一种不可逾越的时光界限,对于我们,也是如此。即使下一秒有再多繁花盛开,我们也得先将这一秒的小草采摘;即使下一秒是无边黑暗,我们也不可能跨越它去寻找光明彼岸。人生,自然不能违背了发展轨迹。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才能按照客观规律,一步一步走下去。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是否功成名就,不在于你是否为社会作出了惊天动地的贡献;更不在于你的经历是否轰轰烈烈;而在于你是否在应该做某件事的时候,用尽了全力去做好它;在于你是否遵循着规律,没有让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在最美的岁月里,在于你是否做到了对于自己做的事情无愧于心,因为他们被安放在时间的模子里是那样的恰到好处。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年轻时不学习,不努力,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更大的失败。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时不进步,难道要等到四五十岁了才拾起理想,期待奇迹发生么?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说:“生活的目标是使生活合乎于自然规律。”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什么是自然规律?孔子已给了我们答案。遵循规律生活,并不是不求创新,只知道一味的按照既定的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走;也不是看破红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听天由命,而是启发着我们在某段特定的时间内,除了做特定的事去推动人生的车轮向前走以外,别无选择。你还是要锐意进取,还是要不懈努力。命运为每个人安排好了相同的轨迹,但绝没有两个人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走法,上天拓的路很宽,走着走着,人和人就有了差别,但只要你遵守了生命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每一种活法尽头都是一个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世界。但如果你在某一时间,做了这段路上不该出现的事,等待你的,只能是深渊。这,才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如何坚定地走在人生的旅途中,让每一步都踏实且井然有序。

人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它更是一个美到极致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必须是一个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想要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我们就要注重脚下踏上的每一步。这,求不得别人,更急不得自己,语言无法描述的境界,还得要等到时间的洗礼,那么,就让我们,从志于学做起。

论语的演讲稿 篇5

子曰: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仁者,有仁德的人

好,四声 hao,喜好;恶,四声,wu 厌恶

唯有仁德人能喜爱好人,憎恶坏人。

在一般人看来,人皆有好恶,都能好恶。为何偏要说只有“仁者”才能够“好恶”呢?这不是跟我们的常识矛盾吗?显然,孔子这里讲的“好恶”有别于我们日常理解的好恶。

只有仁者能公正无私地去喜爱人、憎恶人。也不会因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恰到好处,这是孔子立身处世的信条。人如果不能公正地去爱人,善恶不分,不能算仁者。“仁”在孔子心中,不仅包括“爱人”,而且还包括“恨人”。在别人看来,仁者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即无分别心。既然没有了分别心,能以一种平等的心面对一切,那爱与恨之间就没有界限了。然而孔子的着眼点并不在此。如果仁者无爱无憎,那么世界上也就不会存在正道与邪道的区别了,这样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忠奸不辨的现象将必然会无处不在。孔子认为,人若仅有爱而无恨,不算是仁者。但是从宋儒到现在的人们,几乎都把孔子的爱憎理解错了,认为爱与恨必然是泾渭分明的,可以说是水火不容的。事实上,孔子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后人的误读而已。

而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呢?

《论语-子路》中有这样一篇,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就是说,假如有人,乡党们都喜欢他,不可以绝对认可;大家都说他坏,也不可以随声附和。只有乡党中品质好的人喜欢他,品质不良的人人讨厌他,才能断定他的好坏。

。人世间永远充满了误解误会误传误信,好友至亲之间也难避免。有一则故事:与曾参同名同姓者杀了人,第一次有人告诉曾母,曾母仍然平心静气织布;第二次有人告知,曾母仍不相信;当第三个人来告诉她曾参杀人时,曾母终于变了脸色,飞奔而出(《史记》)。虽然曾参品德良好,母子信赖,但是,谗言三及慈母惊,何况其他人?可见传言、流言、众人之言是多么靠不住。只有从现实去观察,客观的去评判,才能真正的发现什么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去喜好,去接近,去学习的。

而为什么只有仁者才能好人恶人呢?

因为仁者不会因一些迎合什么人去喜好或厌恶一个人,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那是仁德的人所不耻的。而不仁之人,心多私欲,因多谋求顾虑,遂使心之所好,不能真好。心之所恶.亦不能真恶 好恶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或为情绪所化,或为私欲所蔽,或缺知人之明,或乏待人之诚,或抱嫉妒之心,或由于其它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往往好恶失当,爱憎失常,喜欢了不值得喜欢的人,厌恶了不应该厌恶的人。小人表达喜好的方式,无非是声色犬马,追求的不过是功名利禄之类,千百年来概莫能外。所以一个人,尤其是手里有点权力的人,如果你和朋友之间维系感情的就是这些东西的话,可得千万小心了。赖昌星曾经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不怕干部,就怕干部没爱好。”这里所说的爱好,当然不是朋友之间共通的信念追求、道德文章,而是那些没有节制的私利和私欲,当然也包括那些干部所爱或所恶的人了。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时自然有那些奴骨媚颜的小人,为了迎合上级,去违心的评价一个人,这种人能算是人这么?当然不是。所以这种人也有好恶,但他们的评论是功利的而非公正的。

还有一种人,表面上与你是知己好友,为你出谋划策,为你倾囊相助,但背后也许会恶语相讥,甚至落井下石,这种人更不能算仁者,他们的喜好更加的不真实。

所以,只有真人格、真性情的人,才能喜欢人,憎恶人,君子的中庸,不是伪善的,八面玲珑的,整天去做人际关系的 其实我们都可以去自问,我之于人,果能有真好真恶吗?我所表现出来的好恶,是否真如我心中之所想?自己是否是个有仁德的人??

后记:在演讲和练习的过程中我快疯了,我患上了辩论后遗症,病情如下:

念东西语速非常快

无论念什么,都很有气势,包括抒情散文

念错了就摇头

《于丹〈论语〉心得》等 篇6

于丹著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著,中华书局

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于丹,她正在讲一则寓言:一个贫穷的、自卑的女孩儿,终于得到了自己的圣诞节礼物——一朵美丽的头花,在她戴着它,兴奋地飞奔回家的路上,她感受到了小镇上的人向她投来的惊艳的目光,真诚的夸赞,而且,竟连那个自己暗恋很久的男孩子也来请她做圣诞舞会的舞伴,她又惊喜又惶恐——难道这朵头花具有神奇的魔力?然而实际上,那朵漂亮的头花在她陶醉地奔跑的时候,早已经丢失。故事结束了。真是一朵头花弥补了女孩儿生命中的缺憾?其实,弥补遗憾的是自信心的回归。

一个人需要有接受遗憾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态度去弥补这种不足,心态不同,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生活质量。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的心灵之道。于丹就是通过一个个浅显而寓意深刻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最具普遍适应性的孔子,所以,你也可以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40岁登上健康快车》

洪昭光著,漓江出版社

中青年群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当他们以为自己正处于“工作最费心,身体最省心”的人生阶段时,就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的严重误区。看看那些每天在广场晨练的老人,你是否会感慨:我心中是不是存在着“年轻时糟蹋身体,老了才保养身体”的误区?也许,等你老了,一切就晚了……而健康,的确把握在自己手中。没有理论,不是说教,作者用简单易行的生活小细节,向我们渗透着健康的大学问。作者提醒中年人,应当坚持“四个八”: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这些简单的健康秘诀,你能做到吗?

《中国家长心里的痛》

夏克军著,海天出版社

演讲稿——论语之我见(范文) 篇7

我庆幸是校园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西川中学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西川中学是幸福的,因为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我知道学习任何经典,先人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近年来,深邃、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天天背诵着弟子规,大街小巷里开了很多的国学诵读班,电视里的科教频道也是充满了各种国学讲座。

为何国学如此之重要?

国学以他简练的语言,传奇的故事,时时让人感觉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文人的思想火花。

国学又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术数,等等,内容比较完备,文学大师的生花妙笔,史学家的考据论证,传奇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笑话典籍,让人大开眼界。

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国学离我们很遥远,很空洞,那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国学到底为何物?

国学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论语》《道德经》《易经》这些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超然之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昂然之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泰然之志;“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豁然之明;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之气。这些都在为我们照亮前方的人生道路。

国学应该如何学?

论语演讲稿1 篇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3.自身学习

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内蕴,端正学习,改进学习方法。

培养文言阅读能,体会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2.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的片段并且尽

背诵。

三、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

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

生存下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4、孔子,是是志在报国又

重用的闲人,又是

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二、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秀的有72人。他

优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 1 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二)、孔子思想 *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人的思想逾两千余年。

儒家学说

文化的主流,了

古代*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间的关系。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要

“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

发展。孔子

文明的“天下人尊为

和弘扬了人

要“仁民”,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的人生观和

人与人之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三)、【颁奖辞】

文化的先驱:孔子

孔子的卓越

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和思想

深远,他才被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

一条光明的大道。

(四)、孔子及儒学的命运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亚圣孟子社会的至高准则。

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墨家

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

。

,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与儒家对立,商鞅,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必贫而削”。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当时民间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董仲舒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意思是:

孔子,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 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经受了一次空前严峻的时代性考验。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道为代表的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

;要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心理结构的改造。

民族文化*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批林批孔”运动。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知天命耳顺内心有

定力去对抗外界。

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

变成生命的张力。

*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

就收到孔子的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日本的现代化过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推崇。”

是1959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到1969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的熏陶。” 是无法克服那些

和挫折的。”

新加坡大的都受过儒家价值观

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

三、《论语》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内容非常,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4、在编排上,《论语》的编纂体例,每一条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

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只是大

5、《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练习: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

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

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千七十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译、背,积累工作。

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理解《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教学: 的片段并且尽

背诵。

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1、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 4

2、教学难点: 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的评价。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习

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

性。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1、学生将文本中出自《论语》的句子挑出(39句),教师将学生分的结果

打印。

查阅资料,每组翻译并试着理解6——7句,将本组合作

2、阅读课文,思考:《论语》

涉及到哪些的内容,体现了孔子。

观点?

3、查阅资料,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教学过程: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导入本课:

上节课这节课让

二、了孔子与《论语》,那位同学能够给大家简单说一说? 一起

文本,走近孔子,对孔子做

积累工作。

朗读本组承担的句子,随后由一名代表将本

记录并随时补充的结果的见解。传阅学习。更的。

学生课外作业,读、译、背,1、学生按展示预习结果。每组同学组中的一句翻译并简要

2、各的理解。其余各展示一句之后,将各组合作并打印

三、文本中的句子解决完毕,大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语》 涉及了哪些的内容,体现了孔子

观点?

了。请速度文本,思考:《论: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 5 想。

四、教师学生

: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1、春秋战国时代,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子是天生的圣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亚圣孟子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

墨家

看法

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先秦法家学说想对立,学说不合时宜。

2、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环和纲常伦理来其封建统治。,学术界和政界对孔子的评价就褒贬不一。

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

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

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

孔子“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

3、自从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给郭沫若的诗里御笔一批,“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吹响批孔的号角,引发了全国口诛笔伐的狂潮。

五、教师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人难养也”让女性不高兴,时代在观点

完全认同,他的“唯女子和小

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社会在进步,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法抵挡的。当然。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治国理念。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

无数的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千多年来照亮历史与

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

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

孔子活

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

世界的生活仍然的意义”。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

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

“正名”吗? 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在美国教《论语》 篇9

我爱我的学生。他们让我高兴,他们都非常聪明用功——我一生从来没有过像美国海军学院这样的好学生,几乎个个都是A学生。昨天的课是读《论语》。我先不讲孔子的生平,要学生先读《论语》。很好,我的学生都完成了阅读,然后我放这个电影,给学生介绍孔子的生平,请学生听不同学者关于孔子的论述。

四个在美国极为有名的教授从自己的专业出发谈论孔子的生平、哲学和今天的意义。这些教授包括蜚声历史界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Morris Rossabi,他专攻中国历史研究中不太被重视的边疆史,著述等身, Rossabi教授谙熟近十种文字,生于埃及,从小习得英文、法文和阿拉伯文,孩童时代来到美国,学会了德文,以后又专攻中文,蒙文,满文等。在研究中国历史和传统时,他提出中国从来不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相反,中国与邻国保持很平等的关系,他的书对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很重要的作用。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世界著名的儒家学者。美国有另一部纪录片《杜维明:一个儒生在美国的生活》就是他专讲孔子和自己的关系的。杜维明关于儒学的著作是儒学的必读书。秦家懿,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宗教、哲学和亚洲学的教授,专攻王阳明学说的世界一流学者,她对儒学的研究赢得世界学者的尊敬。还有一位是现在夏威夷大学中国哲学教授Roger T. Ames,是《西方与东方哲学》杂志的主编,著名的中国哲学家。他自己近几年重新翻译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我给学校定的他的书就有19本,真不知道他怎么写出这么多书来。这几位教授对孔子的论述本身就是学习孔子的很好的教材。

演讲稿1 篇10

山东亚和太律师事务所

刘凤华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首次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主席有此信心的基础何在?是30余年坚持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历史所决定,是社会各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致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所决定。

30年来,我国经济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13年的56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30余年来的今天,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联合国2008年发展目标报告中称,中国通过深入有效的扶贫措施,已经提前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的目的,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法制建设得以飞速发展,民主法治意识增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大力加强立法工作,陆续制订、完善了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上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30余年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办;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30余年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科技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以航天工业发展为例,中国仅仅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卫星上天,到世界上第三个完成航天器成功登陆月球的国家,完成了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到科技强国的华丽转身。

在我们身边,30余年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也比比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青岛,人口不足百万,城市中心仅有一条不足千米长的中山路,除公共汽车外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全青岛市的红绿灯、交通指挥岗屈指可数,登高远望,市区内难以找到超过十层的高楼,居民区,大部分都是由低矮的平房组成。与当前摩天大厦鳞次栉比,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已完全取代自行车成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公交汽车的升级品---地铁也在建设之中,不久就会成为青岛市民主要交通工具,而我们三十余年前根本都想象不到的电脑、网络、智能手机、3G4G网络、私家车、拥有产权的私人住宅等等等等,已经作为生活必需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回到30年前,即使是想象,我们也难以预见到今天中国的发展,青岛的发展以及我们自己的变化。为什么中国能以世界第一的经济发展速度,用短短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与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演讲稿1 篇11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诚信的人》。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当我听到雄壮的国歌,看到徐徐升起的国旗,我思潮起伏,想起前一周我班发生的事,不禁想到了诚信。一提到诚信,我们都知道那就是诚实守信吧。不错你们说得对!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做到呢?比如:考试时,你的手边或同学恰好有你不会做的那道题的答案;家庭作业没完成到学校抄别人的;高年级自以为是欺侮低年级的同学。我们许多同学口口声声说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口口声声向父母承诺认真学习,难道就用这些行为来实现诺言吗?或许作弊能给你带来虚荣心的满足;或许抄作业能使你不用动脑就完成了任务;或许你倒水或打人能给你带来一时的快乐。但是你所付出的,将是非常宝贵的品格——诚信。诚实对自己负责,讲信用,对他人负责。在做一件只有所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事儿时你诚信与否,将反映出你灵魂的崇高或卑劣。同学们,如果把你的灵魂比做一个花园,那么你的各种品格,将是园中的香花和异草灵木。而“诚实”将化作一道优雅的细流,静静地滋润着花木,使整个花园都显得活泼有生气。

对自己诚实,对他人讲信用。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你将是一个诚信的人,你将拥有一个完美的灵魂。亲爱的同学们,做个讲诚信的人吧!完美你的灵魂!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明理诚信,我们心中的美德》。每当我们驻足于高悬的国旗之下,吟着“博学、健体、明理、创新”这八字的校训时,我就会深思起“明理诚信”这个警句来。所谓“明理诚信”就是明事理,讲真诚。

在当今社会,“明理诚信”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也有不能替代的促进作用,并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周总理的工作,毛主席的策略,以及众多科学人士的成功,哪一项不包容了明理诚信的科学态度呢?所以无论是纵观历史,还是鸟瞰今日,“明理诚信”的态度都是正确的、实际的、卓有成效的。因此,这对于我们这些当代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必备的精神基础。

校园里,教室里,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谈论自己的成绩时,说自己不如别人,可当我们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足否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成绩的高低,并不能证明同学本人的智力。成绩的好坏,也不能说他们智力有什么差别。明理诚信,要求我们在学习上来不得一点马虎,来不得一点虚伪,当我们处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常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只要刻苦钻研,明理诚信,成功终将会向我们靠近。

同学们,让我们在这美好的生活中,以明理诚信作为自己的准则,努力拼搏不断进取,在蓦然回首那一刹那,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句“无怨无悔”。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时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在考试时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的行为,赢得了皇帝与大臣们的赞赏。还有“曾子杀猪”,他在孩子面前实现诺言的故事一直留传至今。有这样一句话: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也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它要求一个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当面和背后一个样。人家有事相托,既要急人之所急,又要量力而行。要说到做到,信守诺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许多人急功近利,言而无信,迷失了自我,客观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骗,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使人们陷入怀疑一切的境地。

诚实守信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合作越来越多,诚实守信显得更加重要。当前,在经济领域中最常见的,使人深受其害的是造假、贩假。如假烟、假酒、假药、假文凭、假公章、假证件、假车票、假发票、假钞票、假信息、假合作,假公济私,欠账不还。各种各样的违约事件和买卖经营中的坑蒙拐骗,这些现象都让人深恶痛绝。

当然,诚实守信要讲原则。我们在答应别人办某一件事时,要想

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做,不该做的事情就不答应。如果答应了做不该做的事情,一经发现就要立即改正,不能为了顾面子而将错就错。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让我们牢记总书记的话,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说《论语》,话人情 篇12

记者(以下简称记):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人情文化也在这个节日里得到充分彰显。您如何看待人情文化呢?

章人英(以下简称章):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人们都很看重人情,所以也有人说,中国是典型的人情社会。你看,今天来采访,你们带来社里总编辑送来的挂历,这就是人情(笑)。人情是个中性词,但在中国,一般来讲,讲人情总归是好事情,比如我们说,“有人情味儿”、“不近人情”,这一反一正都是证明。

我从事过辞书的研究工作,曾经编写过《辞海》的社会学词条,自己也出了几本辞书。看了你的采访提纲,我还专门在《辞海》中查了查,目前确实还没有“人情文化”这么一个词儿。既然讲到人情文化,我想还是先对它做一个界定。

人情是一个人思想感情的表现,为人类所独有,它是通过社会相互交往,在感情上产生的一种互动形式,在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起到一定感染作用。人情本身是中性化的,没有褒贬。而人情文化是表达人与人之间交往行为的一种文化,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人们通过交往来建立人情,交往得频繁,人情就深,交往少就会相对较浅。

记:刚刚讲到人情文化的变迁,您老今年已经95岁高龄,走过了近一个世纪,能不能谈谈在不同的时期,您觉得中国人在过春节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章:坦率地讲,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现在发生了裂变。前段时间,胡锦涛总书记的一次讲话中把中国近百年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其间的节点分别是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每个时段都大体经过30年。我出生于1914年,辛亥革命发生在1912年,应该说这三个阶段我都完整地经历了。

我认为中国人情文化的变化也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人情文化随着时代的裂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阶段,家族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纽带。我小时候,过年都是给长辈们磕头、跪拜,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成鞠躬、作揖;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人情关系由家族关系到组织关系,大家见面时握手,春节拜年讲究“团拜”,往往是同事之间相约几个人去同事家里拜访;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关系逐渐淡化,个人关系开始凸现出来。在从前,过年礼仪和礼节是很重要的形式内容,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更重要了。

最早的时候拜年,拜访者随身也不带什么礼物,老人给孩子钱,我们那时候叫“压胜钱”,也就是现在的“压岁钱”,钱给得不会太多,就是个象征意义,希望给孩子福气、幸福,为了讨个口彩。在第二个阶段呢,人们过年会送挂历、贺年片。现在都变成红包了,红包里有多少钱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现在拜年的形式已经异化了,很多人去拜年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形式的变化不能说就损害了内容。比如说,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了,我知道,大家往往通过电子邮件拜年,手机短信拜年,形式变了,有人说人情味儿少了,我倒不这么看,也还要看这形式里面包含着什么内容。

记:章老提到时代的裂变,以及春节期间所反映出的人情文化的物化倾向。也有人认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官场的贪污腐败愈发严重,在落马的官员中,收受“节礼”往往是他们的重要犯罪事实之一,故此有人得出结论,官场腐败从某个角度讲,正是人情文化异化的表现。对此,您怎么看呢?

章:我认为人情本来是个好东西,但还是要看如何恰如其分。文化如流水一般,不可能不流动变化,人情文化也不例外,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如何让这种“变”实现“通”才是真正需要研究的。要做到“通”,对于不良的倾向就只能是疏导,不能因为人情文化异化,造成了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或者截堵。

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我们应该倡导,不应该抵制。法律不应该摒弃人情,同样,人情也不能逾越于法律范畴之外。关键是如何剔除掉人情中物化、异化的成分,唤醒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真正优良的品行规范。

记:按照您的“变则通”的说法,你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厚人情文化土壤的民族,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人情与法制应该如何实现平衡呢?如何把人情文化与法律结合起来?

章:从社会学角度,中国社会此前可称之为礼俗社会,现在叫法理社会。礼俗社会是通过“礼”及道德风俗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治社会中,就是用“理”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二者应该很好地结合起来。

我认为一种文化大概都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行为规范,另一个就是价值观。价值观关系到评价一种文化到底好不好。至于具体怎么操作,就是指行为规范,法律正是研究人的行为规范的。近年来,我做一些国学方面的研究,还参与创办新世纪国学沙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于《论语》的解读,我认为从中就可以找到将人情和法律相融合的方式。

《论语》中有两个核心理念,一个是仁,一个是礼。作为个体来讲,《论语》研究的是仁,所谓“仁者人也”,这里的人包括小我和大我。小我是个体,大我是群体。“仁者爱人”就是要爱护自己,约束自己,更要推己及人,爱护全人类。而在价值观层面,《论语》提出要用礼来对个体加以约束。仁和礼融为一体,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模式,它对安定社会秩序,缓和世界紧张矛盾,推动人类和平会产生潜在功能。人情文化和法律结合,等于把仁和礼二者结合起来了。如果这两方面做好了,就实现了一种平衡。现在讲求和谐社会,过去是注重中庸。喜怒哀乐还没有发出来,叫做“中”,发出来的而又有节制,就叫做和。这种节制实现的客观因素就是法律,如果法律能够和正确的人情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这种平衡就不难了。

《论语》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一句——“礼之用,和为贵”,但人们往往忽视后面的一句“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的运用,贵在处理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恰到好处。但这种做法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如果只知道为求得当而求得当,不用礼的规范来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但这个以规范来节制,在现今社会遵循的根本就应该是法律,只是法律也应该讲人情。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要用道德来教化,用礼乐制度来规范,百姓不但有了廉耻心,而且可使百姓自觉纠正错误。如何让人们具有一种真正的廉耻心,应该是执政者也是当今社会的法律工作者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实现人情与法制平衡的关键吧。■

访后随笔:

采访结束时,章老从书房取出一张贺卡,作为新年礼物相赠。已经好多年了,章老每年都要把自己写的几首诗端正地誊在一张纸上,复印若干张,作为新年贺卡寄送给友人。这些诗都是他在走过的一年间,对于生活和书籍的感悟。通过这种形式,章老的朋友们会知道,在辞去的旧岁中,他对人生的真谛有了哪些更深刻的体会。“如今年龄越来越大,我想,朋友们收到我的这张贺卡,他们就会知道,我还健康地活着。”章老笑笑。

2009年的这张贺卡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呈上5首诗,最后一首是他在2008年冬至95岁寿辰时写下的:

更堪回首话前尘,一梦醒来九五身。

风雪岁寒催木落,苍松越老越精神。

已近百岁,章老的新朋旧友散落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但不管他们在哪里,他们走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我设想着,当大家接到这样一份新年祝福的时候,是否都对岁月、对于岁月打磨出的蕴意深厚的人情生发出一些新的思考呢?

爱德演讲稿1 篇13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主题是《关爱他人,善待自己》。关爱是一种幸福,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在19世纪中叶的一个冬季里,有一个少年流浪到了美国南加州的沃尔森小镇,在那里,善良的杰克逊镇长收留了这个少年。

冬季的小镇雨雪交加,镇长杰克逊家花圃旁的那条小道变得泥泞不堪,行人纷纷改道穿花圃而过,弄得里面一片狼藉。看到这些,被镇长收留下的少年心里很不忍,因此他便冒着雨雪看护花圃,让行人仍从那条泥泞的小路上走过。此时,镇长挑来了一担炉渣,将那条小路铺好了,于是行人就不再从花圃中穿行了。镇长对少年说:“关照别人不就是关照自己么!”

这虽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少年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和启迪。他就此悟出:关照别人虽然也需要付出,但同样能得到收获。镇长的一句话,成为这个少年终生享用不尽的巨大财富,他后来成了石油大王,他就是——阿曼德·哈默。

“爱人”是帆,“爱己”是船,只有彼此的推动和支撑,才能使爱心常存,爱意永驻。

因为“为人”,则是“为己”。我再给大家说个故事。

皖南山区某县有一个青年农民,他种的水稻品种好、产量高,他 总是将自己的优良水稻品种无偿地送给村里的人。村民问他:“你这样做不怕我们超过你吗?”这位青年农民回答:“我将好种子送给你们,其实也是帮助了自己。”他知道,周围的人们改良了他们的水稻品种,可以避免自己的水稻品种产生异变,导致减产。

提起关爱,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一位阿姨生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她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她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到了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她的女儿,于是阿姨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终于叹了口气,她连声说:“阿姨,对不起。我真的感谢您让我扎了三针。我是来实习的,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阿姨告诉小护士,阿姨也有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个患者,她希望女儿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怀有一份怜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生活中常是这样:关爱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可见,关爱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 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先去关爱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有的朋友会问:怎样才算与人为善呢?与人为善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括相当广泛的内容。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稳私,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善于和那些与自己兴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承认别人的价值,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总的说来,善待他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遵从这个原则,你将获得许多好朋友、好伙伴。

有人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单单是行动上做出来的,更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用“心”和他人交往。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如果一个人能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利益,哪怕牺牲的只是一点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诗人艾青说过:“在寒冷中最先死去的不是没有衣服的人,而是自私的人;只有相互拥抱才能带来温暖。”是的,关爱是何等重要,它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桥梁。关爱他人并不一定要牺牲自己,小小的关爱也是最大的善行。朋友,是你播下的友爱、温情的种子,就会发芽、成长;是你帮助过的人、温暖过的人,最终也会令你受益无穷。

只有纯粹的温暖才能温暖人心,只有用真诚的情感才能感动他人,那种被金钱和利益包裹着的所谓帮助,只会引人厌恶而已。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只有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对方才会与你真诚合作。

无限芬芳落尽,惟有绿树依然。因为它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

如同中国有句古语说的那样: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徐青演讲稿1 篇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首先感谢公司领导给我创造了这次上台演讲的机会!更感谢一直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成长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是你们给了我参与这次演讲比赛的勇气和力量!

我叫XX,在钢帘线变电所工作,一直以来,我信奉的是清清白白、正正直直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自己的本分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和学好业务知识。刚开始工作,对于电我根本就是一个门外汉,以为就是更换个灯泡、开停个按钮那么简单,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电场、电阻、电流、电压、电动势、电功率、电能。不了解三相交流电的概念,更不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在公司XXX主任的悉心指导下,我慢慢的学会了、也弄懂了,在此,我要对邹德斌主任说一声谢谢!

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带头工作,带头加班,带头学习理论知识,很快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同时,我也当上了电工班长。这个职位对我有了很大的压力。我想我要以此为起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积极的心态干好工作。由于没有管理经验和业务知识的欠缺,使我在工作中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方面:业务知识的不足一直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对电的掌握熟悉程度还是不够,理论知识还很欠缺。我将在新的一年里,通过自己自学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在班组管理方面:没有工作经验,对工作的安排不合理。在管理中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安排工作,致使有些工作做得不好。自己在工作中也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一个合格的班长标准来要求自己,在管理中总结经验,在工作中学习,当好一个合格的班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提高管理和自己的技术技能,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增强责任心。加强班组用电安全管理,巩固安全基础。尽力配合邹主任、周主任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力争在今后做得更好。

回首瞻望,我们熟知的“铁人”王进喜,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的干劲,获得了成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他们的青春之火熊熊燃烧,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芒,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同样,XX公司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不能把自己仅仅放在“小我”的狭隘圈子里,我们要以建设新型的、强大的公司为己任。

虽然在2011年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荣幸地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的荣誉称

号,面对荣誉我想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2012年的目标等待着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的去完成,我们要凝心聚力,再接再厉,登高望远,再攀高峰,为早日实现“XXXX、XXXX”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的演讲结束。

读论语 管企业 篇1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儒学经典《论语》(共计二十篇)开篇“学而”第一章的第一段话。这一段话是我们打开《论语》的一把钥匙。其实,它也是企业家们做企业的一把钥匙。这段话告诉我们,企业家从创业到成功有三个最重要的境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是行为,“习”是行为的目的,“说”则是目的完成后的享受

学习要不断地去实践,通过实践来体认和明白“为什么要学”。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是前人的体验和经验的记录;其他人的经验也不是直接拿来就可以用的。只有当我们把这些体验和经验通过实践去不断体察和认知时,你才可以活学活用书本上的和别人的知识,你才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我把“习”分为四个阶段:

一、模仿:这种素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我们的学习首先是模仿,从在家里模仿父母,到在学校模仿老师,到在单位模仿领导,到在社会模仿偶像,在模仿中进步,在模仿中成长。

二、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要模仿,如何把这种模仿和自己的个性结合起来,并主动修正,逐步形成自己的做人做事风格。这个阶段,人们会尝试做各种事情,通过不断体会去验证自己的观点和做事方式,相同的体验形成经验,开始变成知识模块固化下来,形成自己初步的思想体系,对善恶美丑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辨别标准。

三、经验:当经验不能够上升至体认阶段,就会成为僵化的经验主义者。国共战争的“围剿”战役中,德国专家李德就是典型的僵化经验主义者,只知道生搬硬套德国的阵地战而忘记了当时的红军不是德国的正规军,导致红军损失惨重。经验主义者往往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必然,或者是没有考量前提条件而就事论事,当前提条件发生变化也不能随需应变。这往往是自己的思想体系没有主动追求改变,努力完善的结果。

四、体认:就是体察和认知。即能够把经验里面的规律挖掘出来,透过事情的表面直达其本质,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时候,就可以活学活用这些经验,还能够把其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

总而言之,就是实践——总结——实践。

当我们用这四个阶段来对比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其实就是模仿的三十年。有人说现在的中国是“山寨”中国,这个说法是非常恰当的。中国最活跃的“温州商人”首先是靠模仿走向世界,然后反复实践,走了很多弯路,才有了现在自创的很多品牌。

作为企业家,首先应该具备学习能力、反省能力和执行能力,你可以不懂具体的业务,但你应该懂得业务模式、行业规范、市场需求,你必须向周围的人去学、去了解、去体验、去认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下属对你的认同和尊重,获得市场的第一手信息,赢得影响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是重中之重,来什么样的朋,决定了你是否能“乐”起来,能“乐”多久

当你具备了学习能力、反省能力和执行能力等基本管理素质的时候,你就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时,就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希望和你共事。这些人帮助你把企业做得更强更大。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位置也逐步发生着变化,由刚开始的亲力亲为,到退居二线成为教练员,帮助大家做好事情,再到退居三线成为裁判,指导大家如何做好事情。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众多企业如流星般潮起潮落。问题在哪里?就在于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吸引来了什么样的“朋”!企业要做强,首先掌舵者要很优秀,既要有业务能力,还要有人格魅力;其次,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而不是貌合神离的团伙;最后,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要给自己的企业赋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周易》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掌舵者,就会引来什么样的合作者。有“朋”来投奔你,可能是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作为企业的舵手,需要在这些“朋”中挑选真正的同道中人,而不是“伪”同道中人!企业创建之初,生存是第一位的,理想和目标可以先放在一边。随着企业越来越强,团队越来越大,就必须要提出一个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刚开始可以大一些、虚一些,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个目标要不断被修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只有这样,才能让“伪”志同道合者看清形势退出队伍,达到净化队伍和精减队伍的作用,这也是自然界吐故纳新的法则。用目标来自动辨别志同道合者,比掌舵人自己用眼光来辨别志同道合者,会使矛盾不激化,内部更和谐。

企业做不强,做不长久,往往不是创业者本身能力不强,而是能力太强了。能力特别强的企业家,往往喜欢用讨巧的方式做企业,吸引来的也是一群急功近利的合作者,这个团队就变成了“团伙”,以作案的心态和方法做企业,注定了覆亡的结局。能力强的创业者,往往喜欢一言堂式的企业环境,企业目标也随时随需应变,搞得大家不知如何追随,最后等于没有目标,貌合神离。

当企业度过了生存期,就可以用目标、用理想来吸引“朋”自远方来,由人治自动过渡到法治,让志同道合者都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创业者所搭建的平台上奋斗。

刚开始,大家认同你,是认同你的人品、认同你的做事方式、认同你的目标、认同你的价值观。逐渐地,大家认同你,是认为你不但可以共患难,还可以共享富贵(激励绩效)。一大群认同你的,与你志同道合的人来加盟,和你共飨同样的目标和理想,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知”是别人的态度,“不愠”是自己的态度,“君子”则是评判你修养的标准

当你的团队只有几个人的时候,大家同吃同睡,为了企业的生存而打拼,这种血浓于水的感觉会让大家觉得彼此是一体的,沟通无障碍。但当你的团队由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更多时,你会发现沟通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你会发现你辛辛苦苦为了大家,可到头来大家却不理解你。你会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这么重,为了团队的生计四处奔波,而有些人可能还在开小差,有些人总是掉队,还有些人总喜欢耍脾气。公司里有些元老开始懈怠,开始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些还和竞争对手眉来眼去。

这是企业在做强后面临的一个劫数,这个劫数度不过去,企业很快就会倒下。这看似对企业的考验,其实是对企业团队的考验,更是对企业家本人的考验。如果你的团队凝聚力很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一致,这个坎很容易就能迈过去。而凝聚力强弱取决于企业掌舵者面对企业从小做大后心态的转变以及对得失的理解。

企业做强了,媒体追着你要求采访,各类峰会论坛以及高级会所邀请你,你成了社会名流,可是在下面托着你的团队成员会怎么想?企业有钱了,大家都认为自己干了很多事,有更高的期望值,可企业现状还不到大碗分金银的时候,你如何处理这种预期的落差?成了名人,你更要忙于社交与应酬,和与你一起创业的老战友联络感情的时间少了,他们或许会认为你把他们忘了……

这时候,作为管理者,你怎么办?

当别人不了解你甚至误解你时,你没有怨恨和恼怒,而是先找自己的原因,再去坦诚地和其他人谈,了解他们怨恨和烦恼的原因,理解他们并开诚布公,最后解决问题。虽然你是一个成功者,但你能时时站在团队成员、甚至员工的角色上来思考问题,这样的人,就是合格的管理者了。

“学而”第一篇的最后一句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和这一句遥相呼应,互为因果。别人不了解你,你却不生气,这并不是说品德有多高尚,只是你知道想让别人了解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而让自己了解别人,则是自己可以做到的,那就先从自己做起。

上一篇:政研工作问题下一篇:关于长城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