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2024-07-06

如何确认事实劳动关系(共9篇)

如何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篇1

如何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ydj2005111129|Lv3|被浏览4次|来自360安全卫士

检举|2013-09-05 21:26

满意回答

检举|2013-09-06 18:36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劳动者如何举证,它也作了明确规定。未签订书面合同,劳动者只要提供了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一些凭证,包括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就可以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事实劳动关系成立。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也基本上认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这种做法。慧剑律师社交平台上有好多你上百度搜去。

如何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篇2

[经典案例:]

2011年5月18日,甲公司与上海市某建筑有限公司签订《工程分包合同》,约定由甲公司承包虹桥交通枢纽工程西广场的车库钢结构雨棚等工程的施工、材料采购、制作安装、竣工验收、工程保修。2011年3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派遣从事钢结构雨棚安装岗位的劳务人员15人,工作地点为虹桥枢纽西交通广场。2011年3月5日,乙公司与郭某签订《内部承包协议》,乙公司委托郭某完成虹桥枢纽西广场雨棚的派遣任务,由郭某负责招聘本次劳务人员、负责本次招聘劳务人员的费用承包、监督管理等。2011年4月1日,甲进入虹桥枢纽西交通广场从事雨棚油漆工作。2011年4月23日,甲在施工中发生事故,坠落地面受伤,并于当日被送入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救治。2011年5月8日,甲出院,出院诊断为腰1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伴不全瘫。2011年7月24日,甲出具书面《事故发生经过》:2011年4月23日下午3时许,本人在虹桥机场雨棚工程操作层面脚手架上刷完油漆,没有依照安全规定下移到地面,从该层面跳到保护层面脚手架上,由于跳下的惯性力量较大,造成保护层木工板断裂,以致本人坠落地面,发生了工伤事故。同日,甲与郭某签订《协议书》,说明甲系由郭某派到虹桥机场雨棚工程借给他人施工,因甲发生事故,经共同协商,约定由郭某承担甲在武警医院所有的医疗救治直接费用8万余元,护工、交通、伙食等费用3万余元,并给予甲一次性后续休养、治疗、误工等所有费用补助7万元。协议第4条约定:本协议签订后,甲任何时期发生的有关事故病情的相关费用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后遗症等风险,由甲自行承担,郭某不再承担任何责任。2011年12月2日,甲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裁令:(1)确认甲与甲公司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2)甲公司支付甲2011年4月1日至当月23日的工资3,500元。该仲裁委员会于2012年1月8日作出裁决,甲的全部请求不予支持。甲不服该仲裁裁决结果,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1)确认甲与甲公司存在劳动关系;(2)甲公司、乙公司共同支付甲2011年4月1日至当月23日期间的工资3,500元。

[审理过程:]

在法院审理中,经乙公司申请,法院依法传唤证人郭某出庭作证。证人陈述,其为乙公司的分包带班人,平时不领工资,按照承包量多劳多得。郭某与乙公司签订内部承包协议后,由于人手不够,便以个人名义向其朋友纪某借用人手,甲便是从纪某处借过来的。郭某与纪某约定,甲等人的劳务费用由郭某与纪某直接结算。2011年4月23日发生事故时,郭某也在现场,并及时将甲送至医院治疗。后经郭某与纪某协商,由郭某全额支付甲医疗费,并额外一次性补偿甲7万元。郭某与甲签订的协议书现已履行完毕。甲对证人郭某的证人证言不予认可,认为其是通过郭某招聘到甲公司工作的;甲公司、乙公司对证人郭某的证人证言均无异议。甲陈述,其与案外人纪某是同乡,甲到上海后,就一直跟着纪某工作。2011年3月30日晚,甲老板纪某让甲等几人次日到虹桥枢纽雨棚工地干活,并将众人送到郭某租赁的房屋。2011年4月1日起,甲等人至虹桥枢纽雨棚工地工作,纪某与甲口头约定其工资标准为120元/天(不带班),如带班则为130元/天。2011年4月1日至当月23日期间,纪某分五次向甲支付生活费400元至600元不等,供甲及手下工人生活之用。期间,由于纪某未及时送来生活费,甲曾分两次向郭某借了共计1,000元作为生活费,甲在工地期间的油漆工作亦由郭某安排。甲受伤后,纪某曾与甲协商后续赔偿事宜。 甲另行主张,2011年3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劳务派遣合同》不是那天签订,2011年3月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没有签订过《内部承包协议》,甲公司和乙公司股东基本相同。

[审理结果:]

本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本案中,甲主张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的时间并非2011年3月1日,2011年3月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亦未签订过《内部承包协议》。甲公司、乙公司对此予以否认,然甲未提供证据予以证实,故对甲的该项主张不予采信。甲又主张郭某是甲公司的员工,甲公司予以否认,然甲亦未提供证据予以证实,故对甲的该项主张亦不予采信。

甲主张其与甲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然根据已查明的事实:(1)甲公司承包虹桥交通枢纽工程钢结构雨棚安装等工程后,已与乙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约定该岗位的劳务人员由乙公司派遣。之后,乙公司又将派遣任务内部承包给了郭某。(2)根据证人郭某的证言,由于人手不够,其向朋友纪某借来甲进行施工,工资由郭某与案外人纪某直接结算。(3)根据甲本人在原审庭审中的陈述,其系通过纪某指派进入虹桥交通枢纽工程钢结构雨棚工地工作,由纪某与其约定工资标准并发放生活费,出事故后,纪某亦曾与其协商赔偿事宜。上述陈述可与证人郭某的证言互相印证,并非如甲所称其系由郭某招用进入甲公司工作。鉴于甲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与甲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故甲要求确认其与甲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有鉴于此,甲要求甲公司支付2011年4月1日至当月23日期间工资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依据亦不予支持。

nlc202309041238

[案例评析:]

劳动关系争议是本案的争议焦点。案件涉及四方当事人,即甲公司、乙公司、甲某、包工头郭某,从法律关系角度分析,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存在的民事合同关系,乙公司与郭某是违法分包关系,而甲某与郭某则是民事雇佣关系。由于违法分包行为的存在,乙公司没有与甲某直接的法律关系,而是通过包工头郭某对甲某进行使用。

甲某主张与甲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是对法律关系的错误认定。甲公司作为工程总包方,对雨棚安装岗位实施劳务派遣,未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合法有效的。乙公司是具有合法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可以招聘劳动者并进行管理。甲公司基于劳务派遣合同的约定,对乙公司派遣的劳动者进行使用、管理,是受法律保护的正当行为。根据劳务派遣关系的特点,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甲某以直接为甲公司提供劳动为由,主张与甲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是属于主体错误的诉求。

甲某应当主张与乙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从关联性角度分析,甲某是由郭某直接招用进行施工工地从事雨棚安装施工的,而郭某之所以能够招用工人进行施工,是基于其与乙公司签订的《内部承包协议》,而且该协议明确约定,由郭某负责招聘劳务人员、负责劳务人员的费用承包、监督管理。由于是内部协议,则郭某对外只能以乙公司的名义从事业务活动,乙公司应当对郭某的行为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因此,郭某招用甲某等人,也是代表乙公司的行为,应由乙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第12号文)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另外,该通知还特别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因此,乙公司、郭某、甲某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完全符合该通知的规定,依法应当认定甲某与乙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在本案中,如何认定甲某与纪某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甲某能否与乙公司形成劳动关系。郭某主张甲某系从纪某处借用,而甲某也认可自己曾跟纪某打工。实际上,无论是甲某与纪某的关系,还是甲某与郭某的关系,都是比较松散的合作关系,这也是建筑行业用工的特点。郭某、纪某都是自然人,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劳动关系的确认取决于劳动者与哪个单位形成了用工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该如何维权 篇3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虽然已经形成从属性劳动,但不符合劳动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的劳动力使用与被使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是现实中还是有不少数的用人单位不与所属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致使劳动者维权困难。

虽然说事实劳动关系也受法律保护,但事实劳动关系毕竟不比劳动合同关系更合法,一旦发生了劳动争议也不容易解决。面对现实,作为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权利,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此提醒劳动者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要取得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证据。如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尽快签订劳动合同时的谈话记录、录音、证人证言、用人单位出具的不签合同的证明等。

二要收集能够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类似合同的协议、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供培训获得的证书及相关票据、工资卡、考勤卡、工作证、开会通知、报销凭证等。

什么是事实劳动关系 篇4

「基本案情」

王某曾是大连某公司的员工,与该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期限为2005年4月30日到 2005年12月31日。合同到期后,双方并未续签合同,王某仍在公司工作,并照常领取工资。2006年5月,王某再未到公司上班,公司也未对其作出任何 处理,且其人事档案仍留在公司。

2008年6月20日,王某以该公司员工的身份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要求该公司支付拖欠的2007年5月以来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2008年1月以来的双倍工资,合计索赔金额近14万元人民币。「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2007年5月以来,王某和该公司的劳动关系是否成立?「律师观点」

王某与该公司之间已不存在劳动关系,该公司没有支付申请人工资及其主张的其他费用的义务。

在法律上,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事实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用工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所谓事实劳动关系,就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与其他劳动关系相比,仅仅是欠缺了书面合同这一形式要件。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 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 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王某与该公司曾经签订过一份《劳动合同 书》,合同期限为2005年4月30日至2005年12月31日,该合同到期后双方未续签劳动合同。但是王某在该合同到期后继续到公司工作,而公司也没有 表示异议,根据《劳动法司法解释

(一)》第十六条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根据该条的规定,在本案中,应当认为王某 与公司之间重新订立了为期八个月的劳动合同,新的劳动合同到2006年8月届满。在2006年5月,王某就离开了公司,所以到2006年8月,双方之间的 劳动合同就期满终止了。

在2006年8月之后,王某与公司之间既没有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形成新的事实劳动关系,理由如下:第一,从 2006年5月以后王某未到公司工作,公司未为其安排劳动,也未支付报酬。第二,从2006年5月以后,王某未接受公司的管理约束,与公司并没有形成管理 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第三,从2006年5月以后,公司未向王某发放“工作证”或“服务证”等身份证件,也未允许王某以公司员工的名义工作。所以对于 2007年5月以来的工资,王某无权向公司主张。同时依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公司没有义务按照《劳动合同法》

第82条的规定向王某支付2008年1 月之后的双倍工资,也没有义务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金。

综上,王某的仲裁请求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根据。

劳动者怎么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篇5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劳动者怎么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一旦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依然存在劳动关系,这样的劳动关系我们称为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的时候,如何来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赢了网将为您解答这个疑问。

劳动者怎么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通过以下证据,可以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相关知识阅读:

如何提取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

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但对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

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四、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以上就是劳动者关于如何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的法律分析。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处于弱势群体,上面的证据劳动者并不一定能够搜集到,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形,请找赢了网,我们有专业的劳动争议方面的律师会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为您做专业的法律分析,帮助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劳动者怎么证明事实劳动关系http://s.yingle.com/ld/221365.html)劳动工伤.相关法律知识

  请产假影响年终奖吗 http://s.yingle.com/ld/653383.html 有劳动能力的人是否能获得抚恤金 http://s.yingle.com/ld/653382.html  劳动争议仲裁详细程序

http://s.yingle.com/ld/653381.html  劳务派遣因用工单位原因更换用工地点可以索赔吗 http://s.yingle.com/ld/653380.html  就医如何使用社保卡最划算

http://s.yingle.com/ld/653379.html  事假抵扣年休假规定(2018)http://s.yingle.com/ld/653378.html  办理社保代理业务需要哪些手续 http://s.yingle.com/ld/65337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如何计算自己和单位应该缴多少社保费 http://s.yingle.com/ld/653376.html  五险一金转移至异地材料及程序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ld/653375.html  劳动合同书上的工种怎么填写 http://s.yingle.com/ld/653374.html  农村社保卡办理资料及程序

http://s.yingle.com/ld/653373.html  工伤认定完就能赔医疗费了吗 http://s.yingle.com/ld/653372.html  探亲假国家规定(2018)2018 http://s.yingle.com/ld/653371.html  没转正之前的这个阶段是不是试用期 http://s.yingle.com/ld/653370.html  去境外务工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ld/653369.html  国家对于卫生人员节假日有什么规定(2018)http://s.yingle.com/ld/653368.html  公司的钱收不回来扣工资怎么办 http://s.yingle.com/ld/653367.html  国家对公司假期有什么规定(2018)http://s.yingle.com/ld/65336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了怎么办 http://s.yingle.com/ld/653365.html  跟上司吵架导致被开除,公司违法吗 http://s.yingle.com/ld/653364.html  工资表能算工龄吗怎么计算

http://s.yingle.com/ld/653363.html  社保转移常见的7个误区

http://s.yingle.com/ld/653362.html  国家规定(2018)的工资年终奖是如何计算的 http://s.yingle.com/ld/653361.html   陪产假怎么办理 http://s.yingle.com/ld/653360.html 社保要连续缴纳断交后有哪些影响 http://s.yingle.com/ld/653359.html  单位招收未满16岁员工需签订何种协议 http://s.yingle.com/ld/653358.html  公司承诺的年终奖不发怎么办 http://s.yingle.com/ld/653357.html  个人公积金贷款程序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d/653356.html 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和规定(2018)http://s.yingle.com/ld/65335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现在社保是否需要连续交满15年 http://s.yingle.com/ld/653354.html  公司办理员工退社保需要什么材料 http://s.yingle.com/ld/653353.html  社保卡中的银行账户能异地使用吗 http://s.yingle.com/ld/653352.html  住房补贴可以代替住房公积金吗 http://s.yingle.com/ld/653351.html  公积金贷款申请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ld/653350.html  本省工作人员有探亲假吗

http://s.yingle.com/ld/653349.html  临时工有工龄工资吗相关规定(2018)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ld/653348.html   2018社保可以退吗 http://s.yingle.com/ld/653347.html 企业辞退员工赔偿金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ld/653346.html  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社保退回 http://s.yingle.com/ld/653345.html  选择个人社保代理公司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http://s.yingle.com/ld/65334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分公司快倒闭时通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ld/653343.html  职工领取生育津贴期间,单位还要发放工资吗 http://s.yingle.com/ld/653342.html  补交社保程序资料及补交社保一年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53341.html  公司员工不参保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ld/653340.html  临时工也享受法定节假日工资待遇 http://s.yingle.com/ld/653339.html  2018最新离职证明标准(2018年)格式 http://s.yingle.com/ld/653338.html  不按时发年终奖属于违法吗

http://s.yingle.com/ld/653337.html  公司替非本公司员工代缴社会保险合法吗 http://s.yingle.com/ld/653336.html  生育津贴领取时间是什么时候 http://s.yingle.com/ld/653335.html   工伤级别赔付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53334.html 律师在国家节假日接到案件办理的标准(2018年)收费 http://s.yingle.com/ld/65333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2018年清明节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及加班几倍工资 http://s.yingle.com/ld/653332.html  哪些情形下单位可辞退员工

http://s.yingle.com/ld/653331.html  年满50周岁企业想解除劳动关系该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ld/653330.html  自由职业者的社保应该怎么缴 http://s.yingle.com/ld/653329.html  我国各地高温补贴从几月到几月 http://s.yingle.com/ld/653328.html   公积金贷款条件 http://s.yingle.com/ld/653327.html 年假计算方法是什么样子的2018 http://s.yingle.com/ld/653326.html  因工死亡的情形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d/653325.html  工伤腰脱能认定伤残等级吗

http://s.yingle.com/ld/653324.html  2018年三八妇女节放假安排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ld/653323.html  北京社保的转出程序和材料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d/65332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非编制人员没有绩效奖金吗

http://s.yingle.com/ld/653321.html  新版社保卡将具备哪些功能

http://s.yingle.com/ld/653320.html  劳动法可以随便延长员工试用期吗 http://s.yingle.com/ld/653319.html   十三薪什么时候发 http://s.yingle.com/ld/653318.html 国庆节加班七天是否属于违法行为该如何维权 http://s.yingle.com/ld/653317.html  员工被辞退,年终奖也要被扣吗 http://s.yingle.com/ld/653316.html  秘书团队集体辞职要满足什么条件 http://s.yingle.com/ld/653315.html  社保代缴证明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ld/653314.html  社保转移的手续和材料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d/653313.html  离职工作日最后一天是节假日咋办 http://s.yingle.com/ld/653312.html  椎间盘突出如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http://s.yingle.com/ld/65331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私人企业可以不按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吗 http://s.yingle.com/ld/653310.html  领失业保险金有没有时间限制 http://s.yingle.com/ld/653309.html  国家法定假日安排休息,工资怎么计算 http://s.yingle.com/ld/653308.html  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d/653307.html  10级工伤最低赔多少钱一天

http://s.yingle.com/ld/653306.html  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 http://s.yingle.com/ld/653305.html  2018年春节哪几天算加班

http://s.yingle.com/ld/653304.html  台湾人在大陆买社会保险将来能退吗 http://s.yingle.com/ld/653303.html  代办个人社保转移程序及费用 http://s.yingle.com/ld/653302.html   代办社保转移委托书 http://s.yingle.com/ld/653301.html 社保自己交的部分可以取出来吗 http://s.yingle.com/ld/65330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学生医保网上申报应该了解哪些内容 http://s.yingle.com/ld/653299.html  优惠券节假日不可用违反消费法吗 http://s.yingle.com/ld/653298.html  养老金发放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d/653297.html  公务交通补贴的帐应该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ld/653296.html  工伤胳膊没了赔多少钱

http://s.yingle.com/ld/653295.html  社保一般个人交多少比例

http://s.yingle.com/ld/653294.html  公休假和年休假是一回事吗

http://s.yingle.com/ld/653293.html  不能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怎么办 http://s.yingle.com/ld/653292.html  社保缴纳个人和公司的比例是多少 http://s.yingle.com/ld/653291.html  工作餐吃鱼卡刺窒息死亡能认定为工伤吗 http://s.yingle.com/ld/653290.html  上海医保转移到外地该怎么做 http://s.yingle.com/ld/65328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劳动者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吗 http://s.yingle.com/ld/653288.html  农村医疗保险缴费档次

http://s.yingle.com/ld/653287.html  公司员工社保补缴怎么办理

http://s.yingle.com/ld/653286.html  春节聚餐免责书是否有用

http://s.yingle.com/ld/653285.html  职工社会保险交到什么年龄

http://s.yingle.com/ld/653284.html

冒名顶替构成事实劳动合同吗? 篇6

2003年冬,A企业的下属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非法人企业,以下简称房产公司),将其所属锅炉房的司炉工作承包给B企业。2003年10月13日房产公司与B企业签订《司炉责任状》,房产公司又与B企业所派遣的职工分别签订了《司炉工合同书》。

2003年11月,张某某顶替B企业派遣职工陈某某开始司炉工作,2004年1月31日张某某在给锅炉通煤时从梯子上摔下致使左股骨颈骨折。2004年3月23日张某某委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004年4月5日社保局向房产公司某锅炉房送达了《工伤认定调查通知书》,2004年4月16日房产公司劳资科向社保局递交了《小区司炉工张某某的摔伤经过》,介绍了摔伤过程并说明了张某某并非是房产公司职工,2004年5月26日社保局下发(2004)劳工伤认字26号《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认定张某某系房产公司某锅炉房职工,其所受伤为工伤。2004年6月8日社保局将此《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送达给张某某及房产公司某锅炉房。2004年7月29日张某某依据此《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以A企业为被申请人向某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004年9月9日劳动仲裁委员会下发劳仲裁定字第12号仲裁裁定书,仲裁委认为:申诉人所诉被诉人A企业和A企业下属房产公司,与《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所确认的申诉人的用人单位非同一主体。因此,驳回了申诉人张某某的仲裁申请。社保局于2004年9月29日又下发了(2004)劳工伤认字110号《工伤认定结论补正通知书》,将(2004)劳工伤认字26号《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中的单位名称由A企业房产处某小区锅炉房变更为A企业,并将该《工伤认定结论补正通知书》送达给A企业房产公司,送达主体亦为A企业房产公司。

审判过程

(一)行政诉讼案

2004年11月15日A企业以市社保局为被申请人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要求依法撤销市社保局(2004)劳工伤认字110号《工伤认定结论补正通知书》,重新作出认定。市政府经书面审理,于2005年1月20日下发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市社保局《工伤认定结论补正通知书》的工伤认定。

2005年2月3日A企业依法向市所辖区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依法撤销市社保局(2004)劳工伤认字110号《工伤认定结论补正通知书》,重新作出认定。理由如下:1、社保局工伤认定程序违法;2、原告A企业与B企业之间系劳务合同关系,张某某是B企业派遣A企业的职工;3、第三人张某某冒名顶替的欺诈行为不能与原告A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合同关系。经审理法院认为:被告在第三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依法履行职责,对第三人的受伤情况作出调查和认定,其认定工伤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适当,程序合法,应予支持。原告称第三人非其单位职工,庭审中提供陈某某出勤表、工资表等证据材料,证明出勤和领取工资均为陈某某,因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法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第三人不构成工伤的证据,而原告未提供此证据,且原告提供的《小区司炉工张某某的摔伤经过》已证明第三人张某某确系在原告处从事司炉工作,故对原告提供的证据不予采信。第三人张某某虽然未与原告签订《司炉工合同书》,但其顶替陈某某从事司炉工作,A企业房产公司所派代班人员、班长知情并为第三人按月发放工资,故第三人与A企业房产公司已形成事实劳动合同关系,因A企业房产公司无独立法人资格,原告为用人单位,被告认定第三人与原告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虽然未向原告直接送达,但已按照法定程序向原告所属事发单位房产公司送达,其执法程序合法;根据《工伤管理条例》第十四條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及第十九条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的规定,被告适用法律正确。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维持某市社保局作出的(2004)劳工伤认字110号工伤认定结论;本案受理费100元由原告承担。

A企业不服一审判决,依法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维持了原审判决。

(二)工伤赔偿案

2004年10月25日张某某以A企业为被申请人向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再次申请劳动仲裁,2004年11月18日仲裁委开庭审理了此案。

2004年11月29日市仲裁委员会下发劳仲裁字(2004)第23号仲裁裁决书,判决如下:1、被诉人A企业应一次性支付申诉人已发生的治疗费5956元、伙食补助费133元、医疗期间工资4800元(2004年1月31日至2004年11月29日,480元/月)。三项合计10889元,被诉人应在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付于申诉人;2、被诉人A企业应自2004年11月29日起至申诉人医疗期满,依法支付申诉人的治疗费用、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治疗期间工资。申诉人医疗期满,被诉人应向法定机构提出申请,为申诉人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根据伤残等级评定结果为申诉人提供对应的工伤待遇;3、仲裁费三百元,由被诉人承担。

A企业不服向所辖区法院起诉,法院因本案所涉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尚无结果而休庭,中止了审理。2005年9月16日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的终审判决,维持了某市社保局的工伤认定。2005年11月7日法院开庭审理了本案并判决驳回A企业的诉讼请求。

法理评析

笔者认为:

1、市社保局的工伤认定程序违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十一条规定:“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诉送文书。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拒绝签收或者盖章的适用留置送达。”据此规定,市社保局在明知A企业的住所地,且相距不远的情况下,而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至A企业下属单位房产公司,甚至锅炉房,其又如何保障A企业的申辩权和举证权。另外,张某某依据市社保局《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向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被驳回后,市社保局又依据张某某的申请将市社保局《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中的用工单位由A企业下属单位房产公司某锅炉房变更为A企业,重新下发了市社保局《工伤认定补正通知书》,据此,市社保局应当已经认识到主体错误的问题,其也应当认识到送达主体也是错误的。因此,其应当重新向A企业送达《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给A企业以申辩和举证的机会,但市社保局并未依法重新送达,而是直接补正变更,并且该份《工伤认定补正通知书》也未依法送达给A企业。市社保局的此种行为严重侵犯了A企业的申辩权和举证权,其工伤认定程序违法。

2、张某某与A企业之间不构成事实劳动合同关系。

从市社保局、市政府到一、二审法院认定张某某工伤的法律依据,均是在认定张某某的顶替行为得到A企业下属单位房产公司某锅炉房的代班班长的认可、且为张某某发放工资等的前提下,认定张某某与A企业之间构成事实劳动合同关系。但从市社保局所做的调查笔录中反映,工资是由A企业房产公司拨给B企业劳资科,B企业劳资科再给B企业铸造车间出纳杨某某,再由给B企业的代班班长,由B企业代班班长发给职工,并非社保局、法院所认定的由A企业房产公司代班班长给张某某发放工资,其也没有充分的证据张某某的顶替行为得到A企业下属单位房产公司某锅炉房的代班班长的认可。而且在二审法院的庭审中,张某某的代理人认可考勤表、工资表均系陈某某的名字,顶替行为只有B企业的代班班长知情,A企业房产公司的代班班长是否知情不清楚,只是认为张某某冒名顶替陈某某两个多月其应当知道。我们假设A企业房产公司的代班班长知情并同意,那么该代班班长的行为能否代表A企业呢?很显然该代班班长的此种行为不能代表A企业,众所周知班长有班长的职权范围,他的这种行为并非是职务行为,而一个企业的招佣工行为均是由企业的人事部们行使的。因此,该代班班长的行为不能代表A企业。

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之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也就是说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那么相应的张某某采取的冒名顶替的欺诈行为所形成的事实劳动合同,也是无效的事实劳动合同,进一步讲,冒名顶替的欺诈行为不能构成事实劳动合同。而且,张某某有意采取冒名顶替的欺诈行为,存在重大过错,对其自身造成的损害,理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综合以上分析,本案不应认定为工伤。如认定为工伤,虽然考虑了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了其合法权益,但企业的合法权益应如何得到保障,同时也放纵了弱势群体的不法行为(冒名顶替的欺诈行为),亦造成无法追究张某某理应由其自身承担的责任,也违背了我国法律的平等、自愿、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如若不认定工伤,势必涉及民事损害赔偿,如此,与本案有关联的个人及企业均可成为本案的当事人,在分清应对伤者的损害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的前提下,按各自应当承担责任的大小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这样即保护了伤者弱势群体应受保护的利益,也保障了企业应当维护的合法权益,从而也体现了我国立法的基本精神。

解除事实劳动关系没有经济补偿金 篇7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3)江民一初字第211号

原告徐荣祥,男,1954年6月3日出生,汉族,原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职工,住杭州市江干区华家池14幢85号201室。

委托代理人程雪原、徐涛,浙江援手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住所地杭州市笕丁路135号。

法定代表人许承树,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许劲松,浙江浙经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徐荣祥诉被告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章重独任审判,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徐荣祥及其委托代理人程雪原、徐涛,被告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许劲松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徐荣祥诉称,自1995年5月19日起在被告处工作,担任生产车间主管。在工作期间,被告一直未依法为原告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统筹保险。2000年5月21日,原、被告双方签订养老保险合同一份,事后,被告支付原告一次性养老金人民币80000元。2002年10月19日,被告单方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关系。此后,原告虽于10月23日至11月18日一直在被告处工作,被告不但拒发原告工资,而且还在11月16日登报称原告从10月20日起矿工,并于12月9日对原告作出了除名决定。原告认为,被告违法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关系,系被告违约,要求判令原告无须返还人民币80000元,被告支付原告工资1112.57元、经济补偿金人民币14000元、补交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自1995年6月至2000年5月)以及押金1000元和垫付的电话费648.50元。

原告徐荣祥为此提供以下证据:

1、原告与许伟超(同音,系被告单位总经理,许伟超与原告法定代表人许承树是父子关系)签订的协议书一份,欲证明原告与被告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电信费发票一份,欲证明原告为被告垫付电话费人民币648.50元的事实;

3、仲裁裁决书一份,欲证明原、被告之间劳动争议经仲裁裁决的事实;

4、养老保险合同一份,欲证明原告自进公司以来,被告未曾为原告缴纳任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80000元补偿金是对于原告应享受的劳动保险待遇的补偿;

5、印晓虹、施文英(卫生监督检察员)出具的证明一份,欲证明在2002年11月7日,原告尚在被告单位正常上班的事实;

6、现场检查笔录一份,欲证明印晓虹、施文英系杭州市卫生局所委派的卫生监督检察员,以及她们曾于11月7日到被告单位现场检查的事实;

7、11月16日钱江晚报启事一份,欲证明被告在11月16日刊登启事,要求原告去上班,否则以旷工论处;而事实上原告一直在被告单位正常上班,被告的启事说明是被告单方要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关系,系被告违约。

8、决定书一份,欲证明该决定书的内容与事实不符,不能作为被告开除原告的有效理由及依据;

9、证人周建军于12月17日出具的情况说明一份、对周建军的调查笔录一份、证人周建军当庭所作的证词以及周建军的工作记录一本,欲证明原告2002年10月19日与被告单位总经理许伟超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发生过争执,许伟超当时口头告知原告以后不要再上班,原告离开被告单位的时间是11月20日。

10、对证人朱慧英的调查笔录一份,欲证明原告2002年10月19日与被告单位总经理许伟超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发生过争执,许伟超讲过“你以后不要进公司”的话;公司对徐荣祥的除名决定,员工不知情,公司也没有张贴过任何公告;

被告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辩称,一、原告所称被告违法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关系与事实不符,10月19日原告与被告因加班事宜发生争执,并从2002年10月20日开始一直无故旷工。

二、由于原告无故终止合同,故其要求经济补偿金14000元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依据。

三、原告却有1000元存款在被告处,但不是押金。原告要求享受保险待遇、支付工资、返还押金和垫付电话费的诉讼请求不属本案争议范围,应另行申请仲裁。

被告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为此提供以下证据:

1、养老保险合同一份,欲证明自2000年6月1日开始,被告支付原告一次性养老金人民币80000元,原告应为公司至少服务10年;

2、徐荣祥的收条一份,欲证明被告已经将80000元支付给原告的事实;

3、裁决书一份、2002年10月考勤表一份、启事一份,欲证明本案已经过仲裁,以及原告违约,无故旷工的事实;

4、除名决定一份,欲证明因被告违约,无故终止合同,原告对其作出的处分;

5、调查笔录(蒋美仙、郭建英、严菊兰)三份,欲证明许伟超在2002年10月19日与徐荣祥发生争吵时,没有说过要其以后不要来上班的话。

经庭审质证,被告对原告所提供的第3—8项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对第1、2项证据认为缺乏关联,第9、10项证据的内容不真实。本院认为,第1、2项证据与本案争议的事实缺乏关联,不予采信;第3—8项证据形式合法,内容与争议事实有关,应予确认;第9项证据形式合法,内容与案件争议事实有关,且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虽然原告有异议,但却未能提供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对该项证据本院予以确认;第十项证据不符合证据的形式要件,不予采信。

原告对被告所提供的第1—4项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认为对欲证事实没有证明力;第五项证据的内容不真实。本院认为,被告提供的第1、2项证据形式合法,内容与争议事实有关,对欲证事实有证明力,应予确认;第3、4项证据形式合法,内容与争议事实有关,但对被告“无故终止合同的违约事实”不具有证明力,本院不予采信;第五项证据不符合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规定,也就是不符合证据的形式要件,本院不予采纳。

根据本院确认的证据以及原、被告双方的陈述,本案已经查明的事实是:

原告于1995年6月进入被告单位工作,具体负责该公司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月工资1500元,1998年起调整为1750元,每月5日发放上一月工资。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期间被告没有为原告办理社会养老保险。2000年5月21日原、被告签订“养老保险合同”一份,约定期限自2000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止,被告支付给原告一次性养老金人民币80000元,原告在合同期内违约,无故终止合同,须全额返还养老金;双方还对付款时间等作了具体约定。合同签订后,被告按约支付原告人民币80000元。

2002年10月19日被告单位总经理与原告因加班问题意见分歧,发生激烈争吵。事后,原告未参加加班,10月22日原告恢复上班。11月5日被告未发给原告工资。11月16日被告在《钱江晚报》上刊登启事称:“徐荣祥,自200

2年10月20日起至今未到公司,请立即到公司上班。否则以旷工论处。”11月20日原告离开被告单位。12月9日被告作出书面决定,认为原告自2002年10月20日起无故旷工,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决定对原告作除名处理。12月13日被告向杭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原告返还一次性养老保险金人民币80000元。12月16日原告收到被告的除名决定。2003年3月杭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2002)杭劳裁字第144号仲裁裁决书,原告于3月27日向本院起诉。

另查明,原告有人民币1000元在被告处。

本院认为,原、被告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属事实劳动关系。被告作为用人单位,其总经理在与原告发生争吵时用词激烈,事后漠视原告的正常工作、拒付工资,导致双方不能继续维持劳动关系。原告主张被告违约解除劳动关系,要求确认不返还养老金、被告支付拖欠工资的诉请,理由正当,应予支持。被告认为原告违约无故终止合同,却未能提供有效证据,其辩称理由不能成立。原告在被告处的钱款虽不属劳动争议范畴,但鉴于双方劳动关系已经解除,对原告因工作原因遗留在被告处的钱款,被告应予返还。因原、被告系事实劳动关系,原告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诉请于法无据。至于原告主张保险待遇、垫付电话费一节,因保险待遇已超过法定保护时效,垫付行为证据不足,本院不予采纳。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徐荣祥不应返还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养老保险金人民币80000元。

二、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给徐荣祥工资人民币1122.57元。

三、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返还徐荣祥人民币1000元。

四、驳回徐荣祥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由原告徐荣祥负担10元,杭州华隆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负担4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开户行:工商银行湖滨分理处,帐号:***2968,户名: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仍未交纳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审 判 员 章 重

二OO三年六月十日

如何适用证据规则推定法律事实 篇8

杨某等9人与柳州市某酒楼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对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存在不同意见。杨某等9人均称于2010年8月到某酒楼工作,2011年2月2日,某酒楼解除与杨某等9人的劳动关系。杨某等9人提交加盖有某酒楼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工资凭证及收条,以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某酒楼则称从未与杨某等9人建立过劳动关系,否认使用过杨某等9人提交证据上所加盖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杨某等9人于2011年3月15日申请仲裁,请求裁决某酒楼加付2010年9月11日至2011年1月11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一倍工资。

[处理结果:]

裁决某酒楼加付申请人2010年9月11日至2011年1月11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一倍工资。

[争议焦点:]

如何分配举证责任,并适用证据规则推定法律事实,做到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统一。

[案例评析:]

杨某等9人提供的工资凭证及收条中均加盖有某酒楼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而某酒楼否认使用过证据上所加盖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并表示其经营使用的发票亦无须加盖任何印章。在此情形下,某酒楼应证明劳动者的证据不具真实性,承担举证责任和不能举证的后果。但某酒楼称没有使用过相关印章导致其无法举证。从逻辑推理上来看,对不存在的事物举证确实是举证人的难点。本案中,到底有没有相关印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2011年2月1日之前,在开具发票时必须加盖单位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从2011年2月1日起,在开具发票时必须加盖发票专用章。仲裁员认为,某酒楼在庭审中“在发票上不需要加盖任何印章”的陈述与我国《发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并不相符,某酒楼经营多年,其观点明显不具合理性。仲裁员责令某酒楼提交加盖单位印章的发票,但某酒楼认为,因发票上不需要加盖任何印章,相关印章没有使用过,无法提交证据。针对该情况,仲裁员即运用出现妨碍举证情形时可以推定法律事实成立的理念,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的规定,仲裁员推定申请人的主张成立。

[专家建议:]

劳动关系的确认由劳动者首先承担举证责任,办案实务中,经常发生劳动者因缺乏收集证据的意识和能力等原因,导致举证不能承担不利后果。本案通过发票上的用章推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不是常规做法,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过程中还是应注意多收集相关证据。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劳动争议仲裁院)

如何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篇9

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复函

(劳社厅函〔2001〕249号)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你厅《关于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请示》(浙劳社仲〔2001〕259号)收悉。经商最高人民法院,现答复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该规定中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劳动者和原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而不等于双方按照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续签了一个新的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认定为终止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发布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含劳动部)发布日期:2001年11月26日 实施日期:2001年11月26日(中央法规)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几个问题

提供者:刘斐 时间:2005-11-30 9:35:33 来源于:西安劳动争议网 作者:廖朝平

论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

作者:任鹏飞 时间:2010年01月11日 17时28分

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对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但同时它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关系的保护非常完备,包括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有怎样的法律后果,赔偿数额如何计算等等,都规定得非常详细。但是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如何保护却未置一词,在法律制度层面留下一片空白,导致法律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状况。

一、《劳动合同法》出台前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 所谓事实劳动关系,就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应签而未签订劳动合同;

2、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

3、以其他合同或文件代替劳动合同(比如招工简章、公司规章等);

4、劳动合同期满没有终止也没有续签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对于事实劳动关系是怎样保护的。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是有明确规定的。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2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

以上规定上赋予“事实劳动关系”合法地位,事实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享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所有权利,同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一样。这些权利包括获取劳动报酬、社会福利等等,并且在劳动者的权益受到用人单位侵害时,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途径,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对的,用人单位也应履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切义务。

从上述规定来看,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关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对等的。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相比,只是欠缺了书面合同这一形式要件,对双方的实际权利、义务没有影响。只有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方面,跟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在法律规定上有所不同。

劳动部发布的涉及到事实劳动关系解除的规章和批复非常多,缺乏体系性。尽管这些规定纷繁复杂,但是经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基本被分为两类:因用人单位恶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和非因用人单位恶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

在第一种情况下,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181号)规定:“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十七条和《关于劳动争议受理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96号)第四条规定精神,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并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因要求经济补偿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如果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并依据《劳动法》第九十八条、《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和《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前,关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就是由《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和《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这两个部门规章来规定。上述规章和复函中,可以看出在立法上,把用人单位恶意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解除事实劳动关系是按照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来处理的。

在第二种情形下,相关的规章、批复更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六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等等。但是基本原则都是一致的,只要用人单位不存在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无论最后是因为劳动合同期限协商不一致还是其它原因,任何一方均可以提出终止事实劳动关系。

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这部法律在事实劳动关系这块所作的变动尤其大。

二、《劳动合同法》出台带来的冲击和矛盾

《劳动法》将事实劳动关系等同于劳动合同关系,因此并没有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专门规定。《劳动合同法》同样只是详尽地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情形、条件、程序等,并未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作出专门的规定。

但是仔细研读《劳动合同法》可以发现,它对一年以上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其实是有间接规定的。《劳动合同法》第14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一年以后,其解除、终止应当按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处理。

但是,《劳动合同法》对不满一年的事实劳动关系应当如何解除、终止没有明确规定,实务界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不满一年的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应当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来处理。其理由是:第一,将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等同于劳动合同的解除符合立法精神,若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进行彻底放宽,不仅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相背离,也不利于惩罚并减少建立劳动关系却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第二,《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前虽然有规章、批复规定事实劳动关系可以一方任意解除,但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应当一律按照新的《劳动合同法》处理。

另一种观点则完全相反,认为不满一年的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不应当适用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相关规定。其理由:第一,从法理角度,如果按照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来处理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其结果很可能是用人单位即要支付双倍工资,又要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第二,既然《劳动合同法》没有对不满一年的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作出明确规定,就不存在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定,不满一年的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就应当按照旧的规定来处理。

三、新法下不满一年的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

《劳动合同法》对于一年以上的事实劳动关系如何处理有明确规定,但对于一年以内的事实劳动关系如何处理却成为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应当结合《劳动合同法》以及之前的规章、批复的精神来解决。

第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有关事实劳动关系解除、终止的规定并未全部被《劳动合同法》替代。旧的规定中关于一年以上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自然被《劳动合同法》所替代,但是对于不满一年的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因为《劳动合同法》没有新的明确规定,所以依然应当依据旧的规定,区分用人单位有无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故意来处理。

第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和《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这两个部门规章的部分因与新的《劳动合同法》相抵触,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相抵触的部分应当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最后得出结论:

事实劳动关系不满一年,并且用人单位没有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故意时,任何一方可以提出解除、终止事实劳动关系。

若事实劳动关系不满一年,并且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关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本来应当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和《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这两个部门规章这两个部门规章处理。但是由于这两个部门规章中的内容与《劳动合同法》相抵触,因此应当直接适用《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的规定,这样既符合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又符合《关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中将用人单位恶意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解除事实劳动关系按照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来处理的立法精神。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几个问题 作者:廖朝平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和适用问题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而在现实的劳动就业市场中,劳动力供大于求,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律义务,往往不愿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就业压力大的状况下,为抓住就业的机会,往往也被迫放弃订立书面合同的权利,从而导致事实劳动关系的大量存在。审判实践中,对事实劳动争议案件由于法律规定的缺乏,理论界又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成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

(一)事实劳动关系界定及其表现形式

何谓事实劳动关系?目前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是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未继续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①有的认为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既无劳动合同又存在着劳动关系的一种状态;②有的认为是一种形式要件不合法而实质要件均合法的劳动关系;③还有的认为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虽然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双方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劳动给付关系。④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实际上是相对于劳动法中劳动合同所调整的劳动关系而言的,界定事实劳动关系必须把握劳动合同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实质。因此,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是指相对于劳动合同所调整的劳动关系而言,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劳动关系或变更劳动关系时,不符合劳动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但双方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形成隶属性的劳动关系状态。

理论上一般认为,事实劳动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二是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三是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⑤但实际上,对无效劳动合同法律已有明确的规定,审判实践中,是按照劳动合同无效来进行处理的,并没有按照事实劳动关系处理。而双重劳动关系尽管我国劳动法原则上不承认其合法性,但实践中仍然是按照双重劳动关系来处理的。因此,审判实践中,所指的事实劳动关系主要是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一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始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另一种是原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仍然在原单位工作。

(二)目前实践中对事实劳动关系的审理依据 1、1992年3月3日原劳动部办公厅给吉林省办公厅的《关于全民合同制工人合同期满后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问题的复函》,是在我国最早使用事实劳动关系这一法律术语的规范性文件。该文件认为事实劳动关系不符合法律规定。2、1995年施行的《劳动法》第98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条尽管没有明确事实劳动关系,但也没有否定其效力。

3、目前,实践中处理事实劳动关系较为直接的依据是,原劳动部在1995年8月4日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纠正。用人单位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按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33号)的规定进行赔偿”。同时,该《意见》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这两条对事实劳动关系案件的劳动仲裁提供了法律适用依据。4、2000年10月 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的通知将“事实劳动争议”案由明确列在第一部分合同纠纷案由中的第三十九款劳动争议案由之中,对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事实劳动关系案件,提供了依据。5、2001年4月 30日施行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也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如果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同时,该《解释》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该司法解释对确定履行或解除事实劳动关系提供了依据。

从上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内容来看,其承认了事实劳动关系是一种劳动关系,即将事实劳动关系明确列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但是总体上看,调整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依然缺乏,并不能解决困挠着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用人单位能否随时解除合同以及是否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等问题。

(三)对解除或终止事实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问题

1、对自始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提出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请求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劳动法》第28条规定了由用人单位提出并协商解除合同、非因劳动者过失而解除合同,以及因经济性裁员解除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另外,根据《劳动法》第91条规定,用人单位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如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支付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解除合同后,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应给予惩罚性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因此,对自始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提出解除时,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实践中多数认为在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有关部门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可供参照的情况下,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我们认为,应当支持。其理由是:其一,导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是由于用人单位不懂法的过失或规避法律、钻法律漏洞而逃避责任的故意行为造成的。在当前劳动就业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劳动者为保住工作岗位,不敢坚持要求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二,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已经明确将其列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相比,前者只是没有形成书面合同,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存在着形式上的瑕疵而已,而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2、对原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然在用人单位继续工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以书面形式办理续订劳动合同手续,之后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请求经济补偿金的问题。2001年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施行后,针对《解释》第16条的规定,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曾就关于此种情况下的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请示,2001年11月2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复函答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认定为终止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该函只回答了这种情况下终止的劳动关系是事实劳动关系,却没有回答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所请示的是否支付经济补偿金以及怎样支付的问题。此后,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工资处就此问题,又请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该司作了答复。其内容是:在这种情况下,解除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并按《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之规定处理。即按以下三种情况处理:①如果劳动者因本人原因提出终止该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一方提出终止该事实劳动关系,并与对方协商一致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满1年按1年计算,最多不超过12个月的工资;③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劳动者不同意的,视为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不受“12个月”的限制),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这个答复成为了实践中适用的依据。在一些地方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对这种情况下的事实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都予以了支持。但还有一些地方的仲裁机构和法院仍然没有给予支持。

2004年9月30日《人民法院报》刊登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第22条,对这种情况下的事实劳动争议是否给予经济补偿金的问题,规定为用人单位提出解除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尽管这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但表明最高法院已经注意到司法实践中适用不一的情况,并明确了用人单位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

上一篇:联邦快递的发展史下一篇:从论语看孔子其人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