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建设

2024-07-17

mooc建设(通用8篇)

mooc建设 篇1

慕课(MOOC)简介

1.什么是慕课(MOOC)?

慕课,英文缩写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以下统称MOOC)。从2012年开始,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Coursera、edX等公共网络教学平台集合了国际名校大量免费、高质量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在线支持,包括课程任务布置、学习评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MOOC的特征有哪些?

(1)MOOC依托在线平台,拍摄课程可以循环利用,教师不再需要重复授课。(2)MOOC不同于传统课堂式学习,而是碎片化学习,慕课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课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3)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即可学到众多高校的课程,丰富学习资源。

(4)突破课堂限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按时完成在线课程学习。

3.主流的MOOC平台有哪些?

现在MOOC平台有很多,三大主要平台为:Coursera、Udacity、edX。(1)Coursera目前有超过700门课程,合作机构超过百家。网址为:

https:///。

(2)Udacity以计算机课程为主,网址为https:///。4.国内高校在哪些平台开设了MOOC课程?(1)北京大学在Coursera上共发布22门课程。

(2)上海交通大学有8门课程在Coursera平台上线,并建立自己的MOOC平台:好大学在线。

(3)清华大学在Edx平台开设了6门课程。5.MOOC对传统课堂有哪些促进作用?

慕课可以实现“翻转课堂”的效果,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学生掌握学习自主性,课堂以研讨和解决学生学习问题为主。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有很多优势, 如:可以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人指导、通过课堂研讨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为教师提供更多自由空间等。

6.哪些课程适合做MOOC?

(1)量大面广的通识类公共选修课,要求课程选题新颖,能够吸引学生选修。该类课程需要将全部课程内容制作成MOOC视频,并放于学校的MOOC平台。

(2)其他受众面小的专业课、实践课、课内实验、毕业设计指导、模拟演练等,鼓励但不一定制作全程视频,可以按照MOOC视频的要求制作部分视频,并可将视频放在学校的MOOC平台,用于辅助教学。

7.MOOC课程建设的步骤是什么?

(1)MOOC课程设计:按照视频拍摄要求梳理课程知识点,设计课程的拍摄方式和拍摄环境等;

(2)MOOC视频拍摄: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视频拍摄,每段视频时长5-20分钟;

(3)作业、测试题目编制:按照知识点设计作业题、期中、期末考试题等;(4)MOOC上线运行:将视频和作业/测试题上传至学校指定的校内、外MOOC平台,配合学校组织学生选课。8.学校对MOOC建设有哪些技术支持?

(1)学校建设了MOOC视频拍摄工作室、全自动录播系统,可供教师拍摄MOOC视频;

(2)学校建设了自己的MOOC平台,建成的MOOC课程可以在平台上运行;(3)教务处会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如指导教师拍摄视频、在平台维护课程等。9.学校对MOOC建设有哪些政策支持?

(1)学校将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认定修读MOOC学生的学分;

(2)学校将通过校级MOOC项目立项,支持教师进行MOOC视频建设;(3)建设好的MOOC课程,学校将择优推荐市级或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建设项目,并推荐至校外优秀MOOC平台开课;

(4)通过校级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支持教师将课程的重点、难点(8~10段视频)制作成视频,具体要求将在2015年课程建设建设项目合同书附件中说明。

mooc建设 篇2

利用私有云计算环境提供的高速网络环境, 强大的计算能力, 大数据存取、查询, 虚拟桌面等诸多服务, 部署与实施MOOC学习平台, 可极大地提高教学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 通过互动讨论学习, 上传问题与学习心得, 在线师生互动答疑等多途径学习方式, 既能丰富网络学习资源, 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协作与交流能力。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网络环境上登录并使用云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库, 与学习者交流学习心得, 对于教者快速提升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私有云环境的要求

建设MOOC平台的私有云环境部署时, 要实现教育过程、方法的全面信息化, 教育资源能为不同的学习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目标, 势必需要庞大的数据资源库, 同时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历史记录也会产生巨大的数据量, 所以云计算中心在实现必要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服务功能外, 还应提供大数据的数据挖掘, 快速存储、查询需求, 最大限度提高并发用户访问能力, 满足教学互动、检查、跟踪的需求;通过对不同的学习人群进行跟踪、分析, 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方法, 保证教育活动的灵活性, 是提升教学质量、科研与管理的根本保障;为实现MOOC课程的部分实验虚拟化仿真学习, 需要云环境提供虚拟桌面服务, 该服务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操作系统的多样性、分散性和应用的复杂性。根据MOOC平台功能的需求, 部署的私有云环境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

三、MOOC系统平台的构建

借助于私有云环境建设的MOOC平台, 可实现监控生成优质的课程内容;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共享教学资源;根据跟踪学习者的行为记录, 进行数据挖掘, 快速进行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推荐与调整;学习过程中实时的师生互动, 及时了解学习者的需求;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资料, 学习内容可突破年级、专业、学科的限制;根据以上的教学需求, 建立在云环境上的MOOC平台, 包括课程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题库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四个子系统, 整个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系统平台的应用将创造超越时间、空间的虚拟学习环境,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智能感知环境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真正实现MOOC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学习目标。

(一) 课程管理系统。

优质、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 是实现MOOC学习目标的基本保障。在MOOC平台上进行课程建设时, 首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 征集自愿的组织者与兴趣学习者, 课程内容的形成应采用逐步更新生成模式, 课程建设初期, 由组织者提供必备的预制知识 (包括学习提纲与主要内容的教学视频片段) , 学习者参与学习与讨论后, 上传学习心得、学习笔记, 也可上传学习者自制的视频片段, 组织者对学习者生成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筛选, 生成新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组织者制作的, 也可包括部分学习者制作的, 学习内容含有教学视频、学习笔记或讨论内容, 经专家评估与学习者评价认可后发布, 一门课程至少经过3个生成循环, 才可作为MOOC平台精品课发布。

(二) 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系统资料的广博性程度, 对MOOC方式学习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资源的来源可采用多渠道生成方式, 本地资源的生成由主讲者与学习者提供, 通过监管者审核后发布, 系统除提供必备的资源 (如:视频会议、教学片断、课件库、素材库等) 外, 还应提供制作各种资源 (微视频、课件等) 的模板, 提高系统资源的统一性与可用性;利用搜索引擎使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 是MOOC系统使用初期的主要资料来源。

(三) 题库系统。

考核作为主要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之一, 所以题库管理系统功能与内容的建设尤为关键, 题库内容建设主要是完善考查内容的完整性与全面性, 其生成方式可采用主讲者与学习者共同建设;科学、高效的智能组卷与阅卷功能是衡量题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四) 其他辅助系统。

此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完善用户的学习行为记录, 包括用户的在线学习时间, 学习笔记、交流、讨论、练习、考试等完成质量的记录, 通过对大量历史记录的数据挖掘, 确定学习者的爱好、学习效果与学习方法, 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提高MOOC学习方式的兴趣与参与度。

在私有云环境上建立的MOOC平台, 采用开放式在线学习教学模式, 学习中分享教者与学者的不同观点, 既满足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 又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通过对师生的教学活动的历史记录进行量化统计分析, 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也可作为评价“教”与“学”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华, 龚艺, 纪娟, 谭明杰, 方佳明.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2] .陈芳勤, 朱艳辉, 刘强, 童启, 许赛华.高校多元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构想[J].计算机教育, 2013

从影视的角度谈MOOC课程建设 篇3

一、MOOC的特色及其包含的影视元素

(一)学习资源的碎片化

从心理学认知的角度看,大脑的注意力集中在10 分钟左右,时间过长,脑细胞会自动抑制。在传播学上有学者认为10 分钟左右的时长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通过《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2]的数据表明,MOOC视频时间都趋向于为11 -20 分钟。碎片化已成为这个时代学习者的注意力模式。MOOC正是利用了碎片化的注意力模式,把课程,嚼烂、分解、重组为一个个的知识点,或者我们可以更形象地把它理解为一个个看点或高潮点。如同一部精彩的环环紧扣的电影正是由让观众为之激动的高潮和看点串联而成,从而保证观众能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放映期间能够紧跟剧情的发展,享受观影的乐趣。

(二)教学语言的镜头化和场景化

MOOC的另一个特色是使用的教学语言更多的是以视频的方式来呈现,每一节课相当于一部微“电影”,在这部“电影”里,老师就是“演员”,需要与摄像机镜头面对面交谈,而作为“观众”的学习者通过“演员”的表情、动作对这部“电影”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更形象化地理解“电影”的内容。此外,许多MOOC不是单纯的把镜头对准老师,而是把镜头对准一个场景,如实验装置,演算过程,实景画面,如清华学堂在线课程《中国建筑史》[3]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拍摄建筑物整体或细节的画面,其中运用到了很多电影镜头的表现方式,如推镜头、拉镜头、移镜头、跟镜头等。可见,只要教学需要,MOOC课程的镜头可以对准任何所需的事物,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MOOC的设计及组成元素

(一)MOOC的设计要素

一部电影的制作需要剧本及编排好的脚本。一个电影的故事是按照一幕幕的形式来形成,展开与收尾的,其中穿插了一个个情节点,并由情节点把故事推向前进。同样,一个MOOC课程的制作也离不开“剧本”和“脚本”。对于MOOC教学而言,需要根据教师的课程大纲来组织MOOC的拍摄内容,MOOC课程中的每一章节都是由一连串学习单元和小节所组成的序列,其知识点和视频需要进行有效的拆分,如同电影中编排好的脚本一样一幕幕的出现,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同样以学堂在线课程《中国建筑史》为例,它的课程设计我们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结构(图1),从中可以看到该课程分为三个章节,每个章节又分为两个小节,每个小节在整个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由各类学习单元构建而成,在观看完每个小节的教学视频后,会穿插相应的习题、测试和互动讨论,完成之后便可进入下一个小节的学习。而在设计“剧本”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合理的编排课程知识点的分布,考虑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如何通过提问、设问或案例进行串联(类似于电影中的“兴奋点”与“悬念”);考虑视频、习题、互动讨论环节应如何进行搭配(类似于电视节目的编排)等等。[4]

图1 MOOC的结构设计示例

(二)MOOC内容种类及组成元素

MOOC中的每个章节都包含了许多学习单元,是组成授课内容的重要元素,在课程章节大纲这个“骨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完善它的内容来组成课程的“血肉”。从分类上看,学习单元主要分为两大类:视频和非视频。其中授课视频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它是投入人力、物理、脑力最大的部分,也是最能反应课程特点和教师魅力的部分。陈江在文献[5]中把MOOC视频种类分为外录方式和内录方式。其中外录方式是采用摄像机进行拍摄的一种视频类型,内录方式是在计算机上直接制作完成的一种视频类型。本文中我们把视频种类细化为如下几个主要类型:出镜讲解、手写讲解、实景讲解、PPT 录屏讲解、动画演示。不同视频类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其总结如下,(表1)MOOC视频就是通过这些外录和内录方式的混合使用,按需分配,合理过渡来实现的。

表1 MOOC视频的种类划分

三、MOOC建设的团队分工

MOOC的建设往往需要经过课程选题、课程规划、知识点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拍摄、后期制作、辅助资料、宣传片拍摄等一系列的工作步骤才能最终上线。和只需要一名教师就能主导完成的常规课堂相比,MOOC的独立制作难度相当大。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影视作品不是一个人可以制作出来的,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中需要有制片、策划、导演、演员、摄像、录音、后期制作、出品宣传等一系列的团队分工。与影视作品的制作类似,MOOC的制作同样也需要有一个团队的支持,一份来自中国教育报的文章是这样定义MOOC制作团队的,(图2)[6]。下文就项目经理、授课教师、助教、课程志愿者、制作人、摄制团队、技术支持团队这几个角色的分工进行详细分析。

图2 MOOC制作团队组成结构[6]

(一)项目经理起到了一个总协调的作用,负责与授课老师、MOOC发布平台、制作人、摄制团队、技术团队等方方面面的沟通和联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及有效沟通,把控MOOC的制作进度和经费的使用,并对课程进行宣传和营销。

(二)授课教师是MOOC课程的灵魂和总设计师,是需要投入精力最多的成员之一。他需要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梳理课程的知识点结构。教师也需要与制片人一起讨论每个章节、每个学习单元的展现形式,也就是讨论MOOC的“剧本”该如何设计。

(三)助教,顾明思议是为MOOC教学提供辅助支持的成员,他的作用同样重要。他需要与授课教师,制片人一起共同完成课程设计,制作习题和作业。同时需要把制作好的课程内容发布到MOOC平台上。一门MOOC课程的制作前后往往需要多名助教的支持。

(四)课程志愿者往往由上过该课程的学生组成,在课程上线前他们需要对课程进行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与制作人和教师进行沟通,反馈建议。

(五)制作人是MOOC制作团队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授课内容怎样用镜头语言展现清楚,有吸引力,产生如同影视剧作类的艺术效果,这都需要制片人的帮助。他们的工作是要与授课教师沟通MOOC的设计方法,选择最优的展现形式,同时他们也要指挥摄制团队进行MOOC视频的拍摄工作。

(六)摄制团队的任务较为明确,就是根据制作人的安排完成MOOC的拍摄工作。

(七)技术支持团队需要对授课教师设计的课程模块进行评估,为课程设计出更能发挥教学效果的新模块。

通过上述的分工,一个MOOC制作团队算是搭建完成了,而团队制作出来的MOOC课程能否被大众喜爱和接受还需要团队各成员的集思广益和高效配合。

结语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对于教师而言,过去的讲授者、讲解者将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对于学习者来说,这种在线教育的方式,让全球各国不同人群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对于高校来讲,“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7]本文基于影视角度对MOOC制作的探讨希望给即将或正在进行MOOC制作的人们带来启迪和帮助。

[1]蔡文璇.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4):9.

[2]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EB/OL].(2014 -01 -10)[2014 -10 -9]http://weike. enetedu.com/report/news/pdf_0108.html.

[3]学堂在线.中国建筑史[EB/OL].(2014 -10 -4)[2014 -10 -9]http://www. xuetangx. com/courses/TsinghuaX/80000901X/2014_T2/about.

[4]周煜.论MOOC教学的语言特性与传播归属[J]. 传媒教育,2014(7):135 -136.

[5]陈江.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4 -41.

[6]中国教育报.MOOC课程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EB/OL].(2014-04 - 18)[2014 - 9 - 30]http://www. hsdfz. net/news/201404/20140418095651765526.html.

从联系中看MOOC 篇4

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Techonomy Conference)上预言:“未来五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不到三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微课、微课程接踵而来。源于斯坦福的Udacity、Coursera,以及麻省和哈佛联手创办的edX——领军全球的MOOC三大主流机构携越来越多的加盟大学进入网络课程。比尔•盖茨的预言提前成为现实。

MOOC与微课、微课程是相互联系的,云计算为它们提供了大行其道的可能性,翻转课堂则为它们创立了现实的网络课程范本。MOOC就是在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成功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灵感,又如海啸与风暴般席卷世界,放大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效应。

中国和世界也是相互联系的。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名校开始走向MOOC。上海市成立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30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课,7门课程实现校际学分互认。中小学在高校引领下,很快从翻转课堂中汲取营养,在MOOC风暴的激情催动下进军微课与微课程,义无反顾地加入以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为前奏的大数据变革教育的行列中。

微课、微课程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视频’(指微课——笔者注)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把它归纳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比较微课与微课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来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语)。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

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观照下,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新词汇层出不穷,时髦语言越来越多。我省在进行微课比赛,论坛里又出现微课程。这两者是相同,还是有差别?我不大明白。

按一般理解,“课”与课程的含义不同。“课”一般是指课堂教学,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音频。系列微课是指一系列讲解具有连贯性知识点的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这种解释还是把微课还是“课堂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藉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学识及传统的价值观。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亦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广义地讲,课程是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而得知的过程。学习课程的可能是有意安排或者偶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美好的或是痛苦的。” “课程”一词在中国始见于唐宋期间。但当时的课程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但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摘自360度百科)

MOOC为传统教育敲响警钟 篇5

近年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出现在大众面前。无论你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还是一名在职从业人员;无论你是为了兴趣体验,还是为了研究深造,只要打开网页,你就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享受名校名师授课,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MOOC为何物、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哪些影响、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采访了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院长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教授。

高等教育将迎新挑战

北京晨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MOOC?

祝智庭:MOOC是“大众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2010年在美国初露端倪,2012年出现爆发性增长,《纽约时报》甚至称2012年为MOOC年。目前美国出现三大MOOCs运营机构:带斯坦福大学血统的Coursera和Udacity,是风险基金投资的营利性教育机构;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血统的edX,属于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这些机构的共同做法是允许任何人免费注册他们的在线课程,当学习者决定要拿学分时才需要交费。

按教学模式之不同,MOOCs分为xMOOC、cMOOC及tMOOC三类。xMOOC与一般网络远程教学课程无异,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属于知识复制型的。以斯坦福的《人工智能》MOOC为例,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内容,辅以在线测评、同伴互助及编程练习;cMOOC则是让学生运用社交软件,围绕专题开展研讨,每1至2周探究一个专题,师生共同贡献思想,以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理论为指导,属于知识建构型的;tMOOC采取基于任务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新媒体传播课程中,要求学生利用工具独立编写一些数字故事,然后在网上提交作品,其间,老师仅起到指点的作用。目前,三大MOOCs机构(Coursera、Udacity、edX)的开放课程主要采用xMOOC模式。

北京晨报: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曾表示,“在线教育将引发全球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变革。”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您认为,MOOC将为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祝智庭:从目前发展情况看,MOOC对高校教育的冲击波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名校发威;二是市场发力。在此形势下,国内高校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名校蠢蠢欲动,想通过发展MOOC抢占先机。普通高校心存焦虑,坐观其变。

然而,对于MOOC的教育影响,国际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尔·盖茨在谈到MOOC时也持慎重态度,他说,在线教育无疑会发生,但不应该是讲授课的简单翻版,不能指望让学生光看视频拿学分。

如果我们解读一下MOOC隐含的关键词M(Massive,大众)、O(Open,公开)、OC(OnlineCourse,在线课程),就立即可以发现:MOOC并非新鲜事物。我国68所重点高校设立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验已经十余年,已经招收学生千余万,毕业六百多万,开发在线课程两万多门。

从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形态中也可以找到MOOC的影子。首先,大多数学习是通过在线课程完成的(符合OC);其次,入学门槛较低,班额很大,也算是准大众化(符合M);第三,面向各种背景的在职学习者,采取弹性学制,在招生对象、时间维度也是比较开放的。我国在线教育机构与美国MOOC教育机构相比,最大共性是名校办学、在线教育;最大差别有两点:一是我们投入名师资源有限;二是在管理机制方面,我们是先收费后学习。诚然,我国网路远程教育存在诸多弊端,有的地方甚至问题迭出,但这些问题大多与管理不良、自律不严、商利驱使之类的非学术因素有关。试想,如果我国高校全面推行MOOC,难道这些负面因素就会自然消失了吗?

因此,我们不必急着对大洋彼岸出现的MOOC风潮感到惊慌失措或者欣喜若狂。我们倒是值得静下心来,总结一下我国十多年来开展在线教育和开发共享资源的经验与教训,思考如何才能排除教育中的急功近利邪念、确立创新与开放教育理念、善用网络支持本校的日常教学和校际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才是硬道理。

北京晨报:MOOC为名校教师提供了公开比拼的“擂台”。您认为,这对于教师而言,是怎样的一个考验?来自哪些方面?

祝智庭:传统的教育方式多为知识遗传型,即教师用从其老师身上沿袭下来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越来越不受用。MOOC首先给大学教师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失去知识垄断性的教师们职业生涯怎么过?我的建议是应该切实转变角色,从单纯的讲师变成“教练”,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或者说,教师要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学习服务。

与大学流行的全程MOOC不同,美国许多中小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课前在网上观看教学视频,这样老师就可以在面对面课堂上集中答疑和讨论问题。此类网上、网下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倒是值得大学去大力推广的。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要做好准备迎接信息化教育的挑战。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学生的权威知识源;二是转换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三是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与进行协同知识创新。

数字化实现教学改革

北京晨报:MOOC以强劲势头袭来,一时间,使得国内高校个个自危,“传统大学消亡论”甚嚣尘上。您认为,MOOC引发的这场教育革命真的会造成传统大学的灭亡吗?

祝智庭:教育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单纯地通过网络教学完全替代育人方式。特别对于理工科课程而言,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多的依靠实际应用与实验完成。或许有一天,虚拟实验将得到广泛普及,但这个过程比较曲折,也不会完全取代实际操作。文科学生也更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不该天天挂在网上,变成百分百的“虚拟公民”。

分析一下国际上MOOC机构的行为,如果算是成功的话,那么其成功要素可以归为三点。一是根植于开放课程资源。新西兰人很直白,办了一所“开放教育资源大学”。不过,如果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地基上构建谋利商业大厦的话,就已经背离了UNESCO于2012年倡导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让知识成为人类的共同财产”的精神。

二是得益于逐名效应,出于学习者对国际名校名师的仰慕,这一点只能令普通高校羡慕嫉妒恨。然而,名校教师未必教学高明,国际著名开放教育专家约翰·丹尼尔爵士揭穿了这一“谎言”,他说:xMOOC的谎言和悖论都与质量和教学法相关。第一个谎言是:学校的品牌是教学质量的象征。事实并非如此。那些开发xMOOC的知名高校,他们的声誉是因其研究而获得的,并没有资料表明他们在教学尤其是网上教学方面特别优秀。我本人的看法是:普通学校、普通教师也大可不必自惭形秽,因为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名校的MOOC不可能适用于每一类学生。普通教师也可能通过信息化教学创新让自己变成名师,普通学校也可能通过信息化教育创新变成名校。

三是归功于运作机制,先学习后付钱。这是美国人的商业高明之处,因为数字化课程资源可以无限复制,几乎不增加成本。如果换成开饭店的话,让顾客先品尝,觉得满意才付钱,谁办得起呢?

据上分析,单凭MOOC一阵风起,就轻言“传统大学消亡论”,未免有危言耸听之嫌。无论如何,大学课程教学中应该引入网络支持教学互动与适应性评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这是切实可为之事。

北京晨报:您认为,未来MOOC将对大学教育改革起到什么作用?除MOOC外,大学教育还应如何实现改革?

祝智庭:大学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我们不要让自己眼睛只盯着MOOC。除了MOOC,大学其实还有更大的可为空间,例如在课程体系的创新重构,数字化实验环境设计,多学科协同科研平台研发以及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如果能够取得突破的话,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更有价值。诺贝尔2013化学奖颁给了“把化学实验室搬上网络”的三位科学家,应该对我们更具启发意义。我国高校在数字化科学实验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这是值得特别重视的。我们应该做到e-Learning(数字化学习)与e-Research(数字化科研)两手抓,并且创建两者互相融合的平台。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适应于信息时代的创新教育文化和灵活开放的管理体系。唯有胸怀信息化教育变革大格局,才能平心静气地去追赶国际先进教育,而不是被一些表面现象搞得集体焦虑,以致变形失态。晨报记者 王斌

实习记者 刘佳

MOOC 挑战下,大学如何应对

2013 年9 月中,“中美大学信息化建设校长暨CIO 座谈会”在上海召开。美国6 所大学CIO与中国8 所大学CIO 进行了一次交流,内容集中于教育的IT 技术,话题焦点是“MOOC 挑战下,大学如何应对?”美国第二代互联网联盟Internet2主席、乔治城大学及康奈尔大学前副校长David Lambert 说:“校园已经发生巨变,现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的过程都依赖于IT 技术,大学的所有因素都将被技术所驱动,MOOC 推倒了大学的围墙,但也意味着IT 在大学的领导者地位变得至关重要。”与会的美国大学CIO 包括杜克大学副校长Tracy Futhey,纽约大学副校长Tom Delaney,乔治城大学副校长Lisa Davis,均从提升大学竞争力的战略角度,介绍了本校在面对MOOC 等新技术挑战下的各种策略。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副校长Robert Grillo :

教育经费越来越紧张,我们要找到很好的办法才能获得教育的投入。在移动的、大数据的、分布的环境中,我们要不断接受新的技术挑战。现在学校有2 万名学生使用WiFi,这些都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问题,而且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

大学发展当下的挑战,类似MOOC,在学校对教职员工来说意味着什么,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谁将拥有这些知识产权,学生将如何选择,都是一些需要探索的课题。目前我们学校拥有250 门全球课程,共有5 万的学生注册了MOOC 课程,我们也将提供课件的下载和在线的内容,通过全球管理系统提供资源的分享。

我们即将面对大学发展的巨大挑战。我们非常推崇大学的品牌效应,那么,未来学生会如何选择,他们希望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学习,对大学都将是巨大压力。大学将进入高速的数字时代,为此,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全球的战略。

杜克大学副校长Tracy Futhey:

杜克大学对MOOC 的战略一直是有变化的。

在第一年刚开始时,我们欢迎和鼓励优秀的并且得过教学奖的教授积极参与MOOC 的制作,以确保高质量的课程上网。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控制教学质量,这些课程不一定是规模最大或是得分最高的课程,但是我们挑选的都是优秀和有热情的教职员工。

第二年,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标准来进行M O O C 课程的评估。M O O C 的目标是拓展新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是照搬线下的课程,把线下的课程原封不动地搬到线上,我们挑选的部分课程需要学生花时间去实地操练,即在实践中参与,因此M O O C 课程不单是让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去上这些课,而是希望更多的人去尝试更多的内容,然后把一些成果带到校园,带到课程中。

乔治城大学副校长Lisa Davis:

乔治城大学在10 月推出MOOC 课程,为此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来设计这些课程,我们希望学校的品牌能够脱颖而出,希望选课的学生通过MOOC 课程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校园和我们的品牌。

关于MOOC 选课的流程,教授需要先提交MOOC 课程的提议,我们收到七百多份提议,评估委员会根据提案,选择审核哪些课程适合第一批上

线,影响选择的因素,包括品牌效应,以及是否符合乔治城大学的价值观等。我们也考虑课程的授课老师是谁,是否能在镜头前顺利地授课。我们也会为这些教职工分不同的层级给予资金支持。

目前总共涉及75 位学校的教职员,包括全球化、医学、生物、统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是乔治城大学的名牌课程,也是许多人选择乔治城求学的原因,这些课程是我们的首选。

我们之所以选择edX 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他们非常注重教学。在乔治城大学有一个新的设计与学习的教学中心,主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创新,我们不是仅仅做一些教学视频上传,我们也希望上传一些PPT 等课件。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要建MOOC课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需要专门课程的设计者、IT 人员、3D 模拟技术人员、视频制作者。而不论是放在I-TUNES 还是edX 上,平台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开发课程内容,如何让技术更好地传达我们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目前我们还没解决学分的问题,这些课程是免费的,乔治城大学的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程,他们可以拿到证书,要拿到证书需要交费,我们需要时间来解决学分的问题。

变革高等教育?MOOC还差很远

12月12日,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近年来最火的互联网创业领域之一,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MOOC究竟能否推动高等教育革命、甚至取代实体大学课堂呢?《纽约时报》网站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MOOC融入高等教育的实践目前困难重重,教学效果依然远不及大学课堂。

以下为原文内容要点: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本月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在100万名注册了MOOC的用户中,大约一半的人根本没去看过任何网络教学视频,而完成课程的人仅有4%。

那么,知名学府的MOOC对于那些没能上大学的人又有多大吸引力呢?宾大上个月发表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宾大MOOC的参与者中,80%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学历。

事实上,将MOOC引入正规高等教育的实践目前进展得并不顺利,而MOOC倡导者们在硅谷腹地进行的一次失败尝试,让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MOOC对于高等教育的意义。

今年1月,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与MOOC网站Udacity联合推出了3门学费低廉、能获得公认大学学分的在线基础课程。那场新闻发布会相当高调,加州州长也前去捧场。

这是一次中等规模的尝试,每门课程招收了大约100名学生,很多学生都来自加州西部港口城市奥克兰的一所特许高中。为了让他们能坚持完成课程,Udacity联合创始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教授塞巴斯蒂安?斯伦(Sebastian Thrun)聘请了在线导师为学生们答疑解惑。但是,三门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在大学校园里差很多,例如代数课程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可以及格。这个项目在今年7月中止,不知何时会重开。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发言人拒绝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

热火朝天的MOOC行业并未因为这次失败的尝试走向衰落,一些MOOC先驱开始探索不同的课程模式,例如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而并非只是由教授讲课。此外,MOOC的热潮也推动美国众多大学纷纷上马互联网发展战略。

美国商业杂志《Fast Company》今年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斯伦的Udacity正在从大学课程向与企业合作的商业性培训课程转型。这篇文章为斯伦乃至MOOC行业招来了很多负面评论,有人认为MOOC变革高等教育的企图宣告失败、认为风投支持下的Udacity看重利润而忽视那些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学生。

而斯伦在接受采访时辩称:“我所关心的,是面向所有人而非仅仅面向精英的教育。我们想要让所有人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所有人铺就成功之路。我的决心从未改变。”

斯伦还表示,他并未放弃大学课程,而是与圣何塞州立大学一起改进课程以提升未来的教学效果。在一篇个人博客文章中,斯伦指出“没几个创意能在一开始就行得通,创新总是需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他还以手机做类比——手机也是经历了好几代演变才从当年的笨重“砖头”变成今天的样子。

斯伦强调,圣何塞州立大学和Udacity在今年夏季开设的第二期试点课程效果大有改观,代数和统计学的学生成绩甚至优于大学在校生。但是他没有提到一个重要事实——由于夏季课程面向所有人开放,所以一半学生都是已经有学历的。

mooc信息检索选择题总结 篇6

(1)课程中万不得已,不用百度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在搜索信息的时候,尽量使用专业的资源系统或垂直搜索引擎,而不是一味的依赖综合类搜索引擎。(2)信息伦理范畴:保护别人的隐私信息;尊重知识产权;不使用信息暴力(3)斜杠青年指具有多重身份的人

(4)在信息素养的定义中,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知识,信息伦理,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基础;信息素养是一种基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

(5)关于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信息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终身学习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6)互联网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包括:身份证的校验规则;一个在线识别手写符号的网站;学英语的攻略;别人写好的校验身份证号码的公式(7)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需求识别能力与信息素养相关。

(8)获取信息,对一家公司进行评价和获取信息,对所报考的大学进行评价都属于信息评价

(9)将云盘资源分享给朋友;利用笔记软件做课堂笔记;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管理自己碎片化的知识;都属于个人信息管理(10)(11)终身学习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

遇到问题首先能想到基于信息来解决,这体现了很好的信息意识

第二节课后测试

(1)与知乎相似,Quora也是一个知名的知识问答社区(2)小木虫这个论坛社区主要关注 学术科研(3)爱课程可以观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网络经验平台 Wikihow &百度经验

(5)电商网站上信息资源特点:资源的组织和呈现比较人性化;贴近市场,贴近实际;资源多种多样,规模巨大。

(6)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可以免费获取MOOC课程

(7)网络百科的特点:由网友众包编辑;信息量大,词条多;更新比较及时,更新频率高。

(8)部分学术文献可以免费获取,期刊网站、免费数据库、OA文献检索系统是免费获取学术文献的主要渠道。

(9)道客巴巴、豆丁网、百度文库都是比较知名的网络文库。第三节课后测试

(1)在 检索结果必须出现信息素养这个词 检索结果必须是ppt文件(9)支持filetype、site、inurl等高级检索语法的搜索引擎有百度、搜狗、360搜索、谷歌(10)布尔逻辑有三种关系,分别是and or not。搜索引擎提供布尔逻辑,主要涉及 竖线 空格 减号 这几种语法(11)大部分搜索引擎支持filetype之类的高级语法

第六节 课后测试

(1)在CNKI的作者单位等检索点支持匹配方式的限制,除“精确”这种匹配方式之外还有“模糊”的匹配方式

(2)百度等搜索引擎也支持精确匹配这种限制,一般用 双引号 实现搜索引擎的精确匹配

(3)12306APP查询时 一般需要输入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日等条件,实际上三个条件的关系是 并且

(4)CNKI的博硕论文数据库有“导师”这个检索点

(5)在搜索引擎中输入 朱日和阅兵 1080 意图是搜索朱日和阅兵的视频(6)搜索之外还有一些获取信息的渠道,关注是其中之一,主要包括 知乎中关注话题/问题/答主 关注微信公众号,尤其是资源类微信公众号。(7)在一些支持截词检索的英文检索系统中,通配符一般有两种,分别是 替代一个字符 替代多个字符

(8)篇名、关键词、作者 属于CNKI期刊论文数据库检索点

(9)二次检索是指在第一次搜索结果的基础上增加条件进行再一次搜索(10)

容(11)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器负责抓取内容,索引器负责对抓回来的内容进行当搜索引擎中遇到失效链接时 可以①通过快照②换个地方找同样的内索引,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索引库中 第七节 课后测试

(1)如果想把当前整个屏幕以一张图片的形式复制到剪贴板,可以点击键盘上的printscreen键

(2)小木虫是具有文献求助版块的论坛(3)IDM属于下载工具

(4)迅雷的批量下载中,通配符可以替代数字或字母,其中数字的范围是0~999(5)访问国家图书馆需要实名注册一个账号,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6)想下载一个网页中的某一张图片 可以选择①复制粘贴②图片另存为③截屏工具④复制网址,然后通过下载工具下载

(7)想把一个网页中所有的图片全部下载,可以选择①安装迅雷,网页空白处右键,选择 使用迅雷下载全部链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所有图片格式,然后保存②使用浏览器“保存网页”的功能,然后再保存下来的文件夹中查找(8)下载在线视频可以 ①在临时文件夹中找②通过硕鼠等视频文件源地址发现工具或网站找到在线视频的源地址,然后利用下载工具下载③屏幕录像(9)迅雷有①知道一个文件的网络地址,可以在迅雷中新建新的下载任务进行下载②安装后,可以在浏览器上右键调出迅雷的“使用迅雷下载全部链接”③批量下载。也就是如果下载的多个文件命名上具有数字或字母上的连续性规律,可以使用通配符进行批量下载。(10)如果一个网页上的文字内容无法复制,可以先截图,再把图片放到一个文字识别网站或软件中进行识别。第八节 课后测试

(1)如果查一家医院的等级,可以通过 卫计委

(2)想查询一个企业或个人有没有涉诉案件,可以通过 裁判文书网 进行查询(3)想了解一家企业的工商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可以通过 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工商总局提供)

(4)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可以通过 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查询(5)天眼查 可以查询企业工商登记、商标、网站备案、专利等信息

(6)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微信公众号“谣言过滤器”、新华社主办的“中国食品辟谣联盟”、CFDA网站上的辟谣栏目等可以找到辟谣信息

(7)通过卫计委网站可以查询 护士的资质、医院的资质和等级、医生的资质(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不仅提供了针对企业的查询,而且提供了面向公众的查询 可以免费查询 药品及药品广告、医疗器械、化妆品。食品(9)药智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所提供的公共查询网站可以查询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商品备案信息(10)评价一个大学的实力,要考虑①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的数量②是否985/211③院士的数量④重点实验室的数量(11)(12)谣言过滤器是腾讯公司自己运营的一个微信公众号

我们可以通过查询ta发表的文章数量、文章被引次数、文章所在期刊级别、中标国家级课题的数量等途径来评价一位老师的学术水平(13)H指数是评价学术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一位作者的H指数是20,指的是ta有20篇文章的被引次数超过20(14)(15)在豆瓣网站上,可以看到一本书的评分和网友对这本书的评论 在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查到我国各级法院的绝大部分生效判决书

第九节 课后测试

(1)Es文件浏览器、total commander、unreal commander 属于文件管理软件

(2)分享自己网盘中的文件 在手机端播放网盘中的视频 文件储存 属于百度网盘的功能

(3)坚果云具有同步盘的功能

(4)草料二维码生成器 联图二维码生成器 微微二维码生成器 属于二维码在线生成器

(5)番茄土豆、any.do、tick tock task属于时间管理软件

(6)与问卷星类似、能进行调查数据收集的在线表单有 金数据、调查派、问卷网

(7)Smallpdf是一个格式互转的在线工具,可以完成 pdf转ppt/word/excel(8)Ms office可以把ppt格式文件转换为pdf/gif/mp4等其他格式。具体方法是选择才“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

(9)有道云笔记、印象云笔记、为知笔记属于笔记软件(10)Markdown是一种可以使用普通文本编辑器编写的标记语言,通过简单的标记语法,它可以使普通文本内容具有一定的格式(11)Smallpdf是一个收费的应用,但初次可以免费进行2个文件转换,再次使用需要间隔一小时(12)(13)(14)

mooc建设 篇7

1.MOOC的起源概括

MOOC英文全称为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也就是所谓的在线式开放教学模式课程。 同时, 国内有人将其翻译成“慕课”。 从MOOC课程的起源来说, 作为互联网当中的开放课程,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 在Wiki的基础之上, 美国著名的大学教授David Wiley成为网络开放式课程教学的发起人, 即“Intro to open Education (INST 7150) ”, 使不同地区的用户都能够通过这一开放式教学模式来对课程所运用的资源进行分享, 从而互相学习和借鉴。 2012年, 美国最为著名和顶尖的大学陆续开始设立网络开放式学习平台, 并在网上提供更为完善的免费教学课程, 例如“Udacity、Coursera、ed X”。 这三大课程的设置及提出, 使得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更加完善。 到2013年, 新加坡的国立大学开始与美国公司Coursera进行合作, 参与了大型开放式的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

2.微课程的基本含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移动网络技术的兴起, 短少的播放时间、 廉价的制作成本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导演, 从而使许多人开始运用这种短小的课程进行学习和授课。约翰·梅迪娜在所著的《让大脑自由》中提出, 众多人学习时, 注意力只能维持十分钟左右, 于是综合众多定义和理解, 可以将MOOC环境下的微课程教学定义为:微课程模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在线形式进行学习, 通过移动终端构成学习的方式, 通过一系列专题的学习内容及更加全面的教学活动的结合, 最终以十分钟内的微课程形式为载体向大家传授知识。

二、国内外对MOOC及微课程的研究现状分析

1.“MOOC”的教学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 对MOOC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模式:①主要以高校作为研究的重点, 对MOOC环境进行建立;②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自己来建立MOOC环境。

以高校为代表的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Sebastian Thrun所推出的MOOC课程平台———Udacity,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以突破9万名的学生完成注册使用, 数周之后便有190多个国家16万人加入。 另外, 2011年由斯坦福大学建立的在线性质学习的营利性网站, 到现在为止, 已有三十三所学校陆续加入, 其中有著名的美国常青藤大学、 伯克利音乐学院等等。 在这个开放式学习平台上, 已有不低于二十多个科目的不同学科同时进行, 其中包括数学、语文、人文、社会科学、计算机学科、医学等, 所设置的课程形式主要以短小的视频组织而成, 时间长度在8分钟到20分钟以内, 因为按照约翰·梅迪娜的研究结果, 学习者所能保持的注意力在十分钟左右, 所以, 课程时间的设置基本在这个时间范围内,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当中, 所播放的学习时段会有中途暂停的模式, 主要是对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试。 另外一种则是UDEMY教学模式, 主要由用户自己创建课程, 通过自我课程内容编辑器及教师管理工具进行教学。

2.“微课程”的教学研究现状

在国外进行微课程学习, 通过时长和线上线下的不同, 主要分为三种, 其一是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所进行的研究项目, 将其时长设置在1—2个小时左右, 其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问题、案例、情景、资源及协作性的学习;另一种为“一分钟微课程”形式, 主要是将教学的内容和老师相互连接, 从而形成更加凝聚性的学习体验;最后一种则是运用绘图软件、手写板及各类实践性的手法进行录制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并在网站上进行开放性的教学, 能够使得学生和老师共同运用这些网站进行学习。 而在国内对微课程学习则主要是通过一种基础性的教学课程, 对教师教学进行一种阶段性的辅助, 并且在国外研究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 使国内MOOC环境的研究更加深入, 同时为《现代维语》微课程建设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三、MOOC环境下微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和构建

对MOOC环境下微课程的相关起源、概念及研究现状分析, 为《现代维语》微课程设计和构建提供了极好的理论依据, 也为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MOOC环境下《现代维语》微课程设计

首先, 对MOOC环境下《现代维语》的微课程设计, 其中的“微”具有时间段的含义, 因此在微课程设计中应以短小的时间设计为主, 以学习者注意力集中的范围为参考时间长度, 一般设置在8-20分钟内, 并在微课程中关注知识的连续性、整体性, 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其次, 在MOOC环境下, 《现代维语》微课程设计中融合多种资源, 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地点、时间和方式进行现代维语的学习。 学习者通过微课程中所融入的多种理论知识, 充分利用微课程视频中的评价和互动环节进行学习, 达到较好的辅助学习功能。 最后, 由于对现代维语学习的学习者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因此提供一种内嵌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在微课程、评价系统及互动性三个方面进行更好的指导和鼓励, 能够使得学习者形成更好的自我学习环境。

2.MOOC环境下《现代维语》教学模式构建

在MOOC环境下《现代维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当中, 首先要更好地挖掘学习者内在的学习能力, 并确定其学习的目的性。

首先, 进行《现代维语》构建时, 要让用户通过自己的邮件及网络账号进行MOOC平台登录。 在进入界面后, 找到《现代维语》课程进行学习。 在学习设计阶段, 根据学习者学习的不同阶段和对现代维语的熟知程度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 从而由浅到深逐步地进行学习, 增强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 让学生更好地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钻研能力。 要在MOOC微课程环境下进行现代维语学习目的给予一定的引导, 由于MOOC环境当中教学课程复杂, 种类繁多, 其教学的目的性就有所欠缺, 因此对现代维语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 要注意调整后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使得整个现代维语的设计有始有终, 达到学习现代维语的最终目的。

其次, 注重现代维语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微课程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维语内容的设计时, 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来进行实用性的教学, 并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对课程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更好的分析和梳理, 充分将知识点分成“课程———章———节———知识点”的结构。 《现代维语》的微课程学习, 每个学习者都有很高的自主性, 因此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 要更好地确定教学设计和制作应当采用的手段和工具, 从现代维语教学的实际内容进行分析, 选择一种更加合适的手段对微课程当中的现代维语教学视频进行制作, 充分展现出教学的内容, 让学习者在视频中更好地了解到学习内容, 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程中展示的内容。

四、结语

本文通过充分的研究, 总结出对MOOC环境下《现代维语》微课程进行设计和构建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让更多研究者能够在今后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这方面的研究和了解, 同时为现代维语的研究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 MOOC环境下的现代维语微课程建设也随之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MOOC的起源进行了解, 并对微课程的基本含义进行了解, 分析MOOC及微课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进而更好地设计和构建MOOC环境下微课程教学模式, 从而为现代维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MOOC环境,现代维语,微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原春琳.国家开放大学启动微课程学习[J].中国青年报, 2007, (7) .

[2]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可用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mooc建设 篇8

关键词:MOOC;教师培训;平台设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8-0066-04

一、研究背景

1.目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每年都要接受不同层面的各类培训。目前这些培训形式还主要以面授为主,辅以网络远程学习。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为了学分要求还要疲于奔波参加培训,深感“负担很重”。即使参加了网络学习,虽不用跑路,但现有的网络课程只是传统课堂的搬家,同样需要完成面授的学习时间,教师们只能无奈地开着网络,人却跑到了教室上课,回来看到课程结束,匆匆地回个帖,提交作业。可见,这样的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在一项“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92%的教师选择了“教师负担重,工学矛盾突出”,84%的教师认为“现有网络课程耗时长,缺乏学习灵活性”,72%的教师认为“培训对象差异大,缺乏个性化的学习支持”,59%的教师认为“高质量的培训资源还比较缺乏。”面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有必要探索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2.国家政策引领

为了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提升培训质量,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其中《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指出:“启动教师培训MOOC(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建设工作,利用合作项目引进和开发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各地要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支持中小学与高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1]

此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也提到:“培训机构须预设丰富适用的课程资源,部分必修课程应参照 MOOC方式建设,进行碎片化加工,原则上每段课程不超过 15分钟,本类资源原则上不少于线上学时的四分之一。”[2]

这两份文件同时提到了MOOC课程建设,为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方向指引。

二、MOOC发展与优势分析

1.MOOC的发展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发端于 2001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运动(MIT OCW),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更名为开放教育资源,最为重要的转折是在 2011 年秋天,来自世界各地的16万余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与 Peter Norvig两位教授联合开出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3]此后,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以及edX三大平台都纷纷上马,有超过十几个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4]这三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而且它们的课程都是免费的。在MOOC上学习的学习者大多是成人学生,包括全日制高等院校学生和在职成人,他们共享到全世界优质资源,通过交互式在线学习获取证书或学位。

国内方面,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正式推出国内首个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OOC 平台“学堂在线 xuetangX.com”,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2014年4月份,上海交通大学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课程平台“好大学在线cnMooc.com”。[5]2014年5月,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项目正式上线。

2.MOOC的优势

MOOC虽然始现于高等教育领域,但对于各行各业的远程教育,尤其是如何提高课程质量和进行课程运营与教学服务的启发是巨大的。

MOOC给远程教育领域的最大启示是它定义了什么是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在MOOC中,好的课程=课程本身高质量+好的课程运营与服务+使用体验优质的平台。

(1)课程本身高质量

课程本身高质量首先体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名校、名师作为主讲教师。对于学习者来说,名校名师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可以想象,如果牛顿来讲光学、启功来讲中国文物、梁思成来讲中国建筑史、谭浩强来讲C语言,对于学习者将具备多么大的吸引力!对于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域来说,如果能够有各个研究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来讲课,效果也是类似的。

其次,知识讲授形式以视频为主,视频制作微型化、专业化。MOOC的讲授视频与以往的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带来的感受完全不同。MOOC中的每段视频通常比较短,在5-15分钟左右,这充分借鉴了TED、可汗学院等“微视频”的思想,更适合学习者学习。为了进一步符合网络学习者的特点,有些网络课程的视频在拍摄和制作时还采用了专业的电影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手法,使得学习者在看教师讲课时像看电影一样精彩。

(2)好的课程运营与服务

一个好的课程不仅仅是“静态”的课程资源。它必须要配合适当的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是指:何时开班、何时选课、教学进度控制、练习与作业批改(主观题)、学习者学习成绩档案的生成、颁发课程合格证书等等。学习支持服务是指:当学习者遇到问题时如何寻找和获得帮助。在MOOC中,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是通过论坛(学习者互助、助教帮助)、助教专题答疑、小组互助(即时通信,如QQ群等)等几种形式提供。此外,MOOC课程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者可以自主决定学习进程,运营方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反馈互动,进而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源,因材施教。

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知识针对性强,但是却缺乏适用性

微信公众平台根据我们的兴趣推送了相应的学习内容之后,这种内容很符合我们的需求,但是却缺乏实际情境的验证。它仅仅是一种问题的单一解决方法,如果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就无法适用。比如:我们在学习操作性的知识时,它是必须要结合实践进行的,而碎片化知识只能知道问题解决的方法,却不知道问题的原因,在实际解决时,我们又不知道怎样办。

3.微信公众平台缺乏多样的交互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回复,但是这种回复是不是学习者想要的答案或者对学习者有没有用处,这些都是未知的。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在推送了相应的学习内容之后,学习者是否有效地阅读,或者学习者在阅读了相应的学习内容之后,无法直接进行提问,也得不到针对性的解答。

五、思考与建议

微信公众平台在为碎片化学习提供支持之外,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并不能因为存在问题我们就要拒绝这些碎片化知识。因此怎样把这些碎片化知识建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建立碎片化学习体系是基础

我们在接受碎片化知识时除了要系统地学习、思考、分析之外,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此为根节点,不断扩充其分支。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或者将这些知识点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2.“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将放射性碎片化思考具体化的方法

研究表明,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同时它又是灵活的,个性化的,具有无限的发展性的,这些特点非常符合碎片化学习的特征,因此对于碎片化思考具体化它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同时,它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现在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手机端也有很多使用方便的软件,比如:极品思维导图、思维简图等等,它们可以结合微信公众号进行使用。

3.检验和输出是完善碎片化学习知识体系最关键的环节

在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之后,并不是所有的碎片化知识都能纳入其中,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检验,也就是说,我们要弄清楚它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联系不大或者它根本没有价值,我们要果断舍弃。而对于输出,即碎片化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可以将碎片化知识进行转述给其他人,或者将借助一些外部工具做笔记,建立思维导图等等。

碎片化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它不仅仅只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获得,还有很多其他途径,但是它的特点和利弊都普遍存在,我们一定要理性辩证地思考它的利弊,合理检验与输出,从而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

参考文献:

[1]顾小清.超越碎片化学习——语义图示与深度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15(3).

[2]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3(3).

[3]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4]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张琳.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

[5]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0).

上一篇:国道主干线施工总结下一篇:五年级蓓蕾读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