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佛山市碧江古村

2024-06-24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佛山市碧江古村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佛山市碧江古村 篇1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佛山市碧江古村

我一向喜欢古村落,喜欢它的质朴,向往它的原生态,陶醉于它的历史沉淀。但是由于城市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等,这些古村落保存与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得到关注与重视。我的家乡佛山存在的古村不算多,现在想要介绍一下我们漂亮的碧江古村。

碧江村位于广东省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大规模建村始于南宋初年,古称“迫岗”,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属顺德四大圩镇之一。从古至今,碧江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

碧江保留了泥楼、职方第等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民居,以及慕勤堂苏公祠、肖岩苏公祠、五间祠等岭南祠堂建筑。村心街、泰兴大街更集中了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金楼等16处保存较好的明清历史建筑。为珠江三角洲民居、祠堂标本部落、传统宗族文化、近代工商文化等,提供了完整、重要的物证。

碧江村在大良北面11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岗称碧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最鼎盛时期曾有3万多人口。该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碧江村现存的祠堂、宅第、民居、书塾、园林等明清古建筑共有1万多平方米。由于经济与科名、文化的发达,碧江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古建筑资源。祠堂、书塾、古桥等处处可见。清咸丰《顺德县志》留下“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百金,而莫盛于碧江”的记载。现在碧江的古建,仍保存得较完好。其中金楼及古建筑群包括金楼、泥楼、见龙门、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苏三兴大宅等建筑,已于2002年7月17日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泰兴大街祠堂群、村心祠堂群、德云桥等古迹成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它是我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于2009年通过了国家审核,正式获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碧江金楼,其原名赋鹤楼,为碧江苏氏望族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所建。这座楼原为职方第中的藏书楼,楼体为三间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屏门、门坊、檐板、厅壁、天花藻井的木质雕饰均以真金镶贴,因而得名。

楼底层门枋,由一屏宽近4米的大型博古花罩镶嵌而成,上面的花鸟禽兽,瓜果蝶蜂,无不呼之欲出,点睛可破壁。楼上一片金碧辉煌,雕饰更为精美。正厅前的葡萄花罩与上檐连接,融为一体,但见上面葡萄连串,藤蔓交绕,甚为逼真。上檐浮雕,有“寒岁三友”、“松鹤延年”、“兰桂腾芳”、“犀牛望月”等寓有吉祥如意的图案,有一种富丽堂皇,祥和雍肃之感。另外,天花板中央藻井的雕刻为“云蝠灯影”,一只只蝙蝠在灯光下金光四射,蔚为壮观。金楼内还雕刻着刘墉、王文治、宋湘、张岳崧等众多名家的珍贵墨迹,极具历史价值,楼内陈列的原套清造红木家具,也是广式古家具的代表作,身临其境,更令人不禁神往于它昔日的尊荣。

金楼附近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和极具岭南水乡风格的园林,让人在步移景换中展现出来。难得一见的干打垒,蚝壳墙,水磨青砖,镬耳山墙等明清建筑,在此也随处可见。各款精美传神的木雕、灰雕、砖雕,在此处也俯仰可拾,而祠 堂、大宅、家塾、书斋、园林等各种功能的古代建筑,通过一条条极具岭南特色的“耙齿巷”次第相连,折射出当时碧江的富庶难匹与人们安闲富逸的生活。碧江的祠堂更让人叹为观止,“慕堂苏公祠”等皆一时之选,充分体现了史书所说的:“俗以祠堂为重大,其宏丽者莫过于碧江”的说法。漫步碧江,仿佛回到书声悠扬,鸟鸣花艳,商贾如云的景象之中。

碧江金楼除了雕刻难得一见外,还保存有清朝大学士刘墉、湖北督粮道宋湘、云南临安太守王文治、翰林学士张岳崧、军机大臣戴鸿慈等众多名人的真迹墨宝。此外,清代官轿,千工床、梳妆台等古董家□同样一应俱全,保存完好。曾到过金楼的多位国家级、省级古建专家均给予极高的评价,碧江金楼现已列入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再者,佛山是“美食之乡”,因此这里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美食菜点,小吃包括:佛山盲公饼、扎蹄、大良野鸡卷、炸牛奶、蹦沙、双皮奶、小凤饼、南海鱼生、大福饼、九江煎堆、三水狗仔鸭等等。佛山的柱侯食品和顺德的“凤城炒卖”也是声名远播,值得一尝。佛山金牌菜式包括:燕奶金丝球、荷香豉蒜肉、佛宾清香鸡、金菊蟠龙鳝、煎焗钳鱼、鸳鸯彩虾彩、玉兰吉品鲍等……试想想,走在美丽宁静的碧江古村,领略这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人文风光,品尝佛山的特色美味佳肴,是多么写意和享受!

目前,碧江的街巷格局整体保存较为完整,但由于新建建筑数量较多,使部分街巷的完整性和空间尺度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毁,主要表现在建筑层数过高破坏街区尺度,建筑材质的现代化与传统街区氛围的不协调,建筑外挑占用街巷空间,建筑封堵街巷,石板路面损毁等,这些都对街巷的传统尺度、色彩等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并且,虽然大多居民都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深层次保护管理,如何在具体的日常行为和生活工作中去切实保护利用好文化资源,还缺乏相当的认识。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好碧江村。

对于碧江村的风貌:对整体风貌的保护,应结合碧江古村落的现状特点和保护要求,通过划定环境协调区、历史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和文保的保护范围等,规定各个保护层次内的保护内容和保护要素,以实现整体风貌的保护;对于街巷机理和尺度的保护是古村落保护中的重要部分,应该通过建筑的退线控制、高度控制、环境要素保护等来实现;重点保护与一般保护相结合往往是村落保护的有效措施。一般而言,重要历史走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建筑周围是重点保护的范围,它往往集中着村落的精华和价值所在,对重点地段的严格保护是必要的。在碧江古村落的保护中,划定重点地区并通过严格的环境控制措施来实现保护的目标。

对于文化保护,我们要注意继承地方文化特色、传承当地精神,在保护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环境。

上一篇:《校园之声》广播稿下一篇:农业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