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读书活动策划

2024-08-09

中学教师读书活动策划(共14篇)

中学教师读书活动策划 篇1

***中学2013年教师读书

活动总结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我校根据上级统一安排,精心挑选了一批世界经典名著作为必读书目,同时还配备了一些教育专著、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

一、积极组织发动,宣传 “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首先制定了教师读书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组织教师收看《百家讲坛》,鼓舞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三、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学校负责整个

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讲座、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为把此项活动搞好,学校添置了大量的图书;还增添了不少有益的硬件设备,配制光盘、音像制品,为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先后开展了读书笔记展评、开辟了读书心得体会专栏、读书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读书活动,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中学

二0一四年三月

中学教师读书活动策划 篇2

一、研究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在于课堂,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鼓励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参加教学展示活动。

1. 积极营造“沉潜教学实践”的研究氛围。

我们将研究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关注“教学五环节”,努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学校总课题的引领下,各教研组确立子课题,通过两种模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一是理论学习和专家引领→专题研讨和实践探索→教学反思和问题讨论;二是发现案例→交流案例→感悟案例→反思案例。我们通过教师和教师之间直接的课堂教学实践交流,通过专家前辈的个别指导,通过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循环,推进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

2. 举办“新颖杯”教学展示活动。

我校每学期进行有主题的“新颖杯”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凸显教师分层:新教师考核课、教学新秀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加强组内教师备课、观课、评课,专家介入公开课的全过程,提升校本研修活动质量,使所有教师在这一活动中都能得到专业提升。

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能力也是考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指标之一。因此,我校积极倡导普通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我校以《初级中学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与实践》主课题研究为引领,积极构建子课题研究网络,从管理、途径、方法、评价等角度作深入探索,从而提高教师攻克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我校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参与了课题研究,现已拥有7项区级立项课题,20项校级立项课题。这些子课题研究将涉及学校课程建设、德育、师资建设、学生评价等各方面,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聚焦课堂,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真正化为全校教师的共同追求。与此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空间。

三、开展读书活动,提高理论素养

教师不读书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引导教师读书成为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开展读书活动

我校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或与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每学期,我校集中为每个教师采购一本书籍,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等,要求精心研读,撰写读后感,做到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我校为教师订阅多种教学报刊,并要求图书室每月将最新报刊及时送到教师手中,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

2. 开设“教师论坛”,分享教学智慧

中学教师读书活动策划 篇3

教师带头做好引领作用:全校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负责制,保证每天半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力争读深、读透,读有思考,读有感受,并且读写同步,每周写出有质量的读书笔记。

学生边读边写拉动读书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搞好集中阅读学习,撰写感悟体会,并通过阅读欣赏课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读书的感受、收获,师生共研讨。

以活动为载体推进读书活动:通过举办主题读书沙龙、读书演讲比赛等形式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开展心际交流,并借机将读书思考向更广的时空延伸。

在实践创作中体验读书的成果:全体师生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进行写作训练,选择优秀作品推荐给报刊或校园网,在读书成果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巧妙借力推进读书活动:学校图书阅览室征订教育教学的相关各类报刊有上百种,为更好地实施绿色读书工程,学校将各种教育报刊实行专人派送、回收、循环发放一条龙服务活动。

中学教师“读书提质”活动总结 篇4

学校把这些教育类书籍领回来后,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每一个办公组领一套,每一个教师再从这些书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刚开始时,也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有事没事地乱划拉,很是心不在焉。但慢慢的,我发现书中写的内容非常易懂、实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枯燥乏味,有很多情况是我们在教育活动中也曾遇到但却没有处理好的,也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平时无意识用到但却不曾把它们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还有很多方法、措施、理念,是我们不曾听说但感觉非常实用的。于是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手边的书读完,读的过程中还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以备不时之需。

阅读的欲望一旦被点燃便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我又抽来了同事挑选的几本,耐心地读起来。

平时工作量大,事务多,很难抽出整块整块的时间来阅读,那我就挤时间。备完课后,一二十分钟的阅读是我最美的享受;上课之前,五六分钟的浏览也可让我心情愉悦;自习课上,学生认真地写,老师静心地读,共同成长;睡觉之前,拥一本好书,备一个好梦,幸福久长。

读书能医愈,读不同的书能帮助我们解决不同方面的问题。后来,在教学中再遇到难题时,我直接去翻看相关的书籍,在那里总能受到很多启发,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有时候,也会感觉身心疲惫,当静下心来和编者对话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付出的太少,而奢求的太多。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消极被动,我们有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满,却忽略了我们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有无限的趣味和挑战的可能。我们背负的东西太多,站立的位置太低,所以我们没能发现教育的魅力和从教者的幸福。引用一下《教育也可以很美》中的诗句吧:“教育真的很美,她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教育是一首诗,她值得我们为此付出爱心和激情。”

是这些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使我的心越来越轻松愉悦,使我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重新去审视我所从事的事业,让我在不断的探索中去发现教育的规律和趣味,让我可以一路欢笑着工作,生活。

中学教师读书活动策划 篇5

2012年暑假教师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太仓市中小学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以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人文底蕴和专业素养为目标,开展主题为“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思考伴随人生”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让全体教师在交互阅读中碰撞、激荡、升华,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丰富自身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通过读书活动,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3.通过读书活动,实现教师有效积累,补充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推进课程改革进程,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通过读书活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三、读书内容

1.每位教师暑假期间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和《教师如何写导学案》两本书中的一本(开学后,老师们可以进行交换阅读)。

2.学校及本人订购的各类报刊杂志等。

3.自己购买或借阅的教育理论、专业成长、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可借鉴附录1)。

四、活动开展

(一)个人读书活动:

1.每位教师在精读相关书籍,在结合自己日常教学的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三篇读书心得(或反思),每篇心得不少于800字,作为2012年继续教育必须材料,以15学时(属专业培训)计入每位教师继续教育档案;(时间:2012年7月1日—2012年9月1日)

2.每位教师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读书心得发到自己的校园博客上,供全校教师交流讨论。(时间:2012年9月15日前)

(二)读书小组活动:

1.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设立读书小组,各教研组长为读书小组组长。组长制定本小组读书活动计划,并将活动计划电子稿发给教科室。(时间:2012年7月10日之前)

2.组长按照读书活动计划开展相关活动,至少在本学科组内组织一次读书心得的交流活动和一次读书沙龙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推选1-2篇优秀读书心得和一位优秀读书个人。(时间:2012年9月1日—2012年9月30日)

3.组长做好读书活动的总结工作,并将活动总结的电子稿发给教科室。(时间:2012年10月10日之前)

(三)读书活动展评

评选优秀读书心得(20—30篇)、评选优秀读书个人(11位)、评选优秀读书小组(3个)(时间:2012年10月15日之前)

教科室

2012年6月28日

附件1:

优秀读书个人条件:

⑴撰写3篇高质量的读后感;

⑵在学校银杏论坛上交流,反响热烈;

⑶学有所用,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改进见成效;

⑷积极利用校园博客进行读书交流,在校内产生积极影响。

校级优秀读书小组条件:

⑴全员参与规定书目的阅读,每人完成3篇高质量的读后感;

⑵开展有教研、科研成分的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等活动;

⑶学有所用,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改进见成效;

⑷小组读书氛围浓,积极利用校园网、博客进行读书交流,在校内产生积极影响。

附录1

教育理论类:

《教育新理念》(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走向新师德》檀传宝等著北师大出版社

《解放儿童》刘晓东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十大基本问题》金忠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叶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伦理学》贾馥茗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比较基础教育》马健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美国教师教育认可标准的变革与发展》周钧著北师大出版社

《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李吉林著外研社

《儿童像科学家一样》[美]克里斯汀·夏洛等著北师大出版社

《哈佛规则——捍卫大学之魂》[美]理查德·布瑞德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与儿童发展》[美]罗伯特·v·卡尔著、周少贤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多元智能新视野》[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中国人大出版社

《幸福与教育》[美]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专业成长类: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美]sonia nieto 主编、郑明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

《给教师的 101 条建议》 [美]布鲁肖著、方雅婕译华东师大出版社

《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爱]弗兰克·m·弗拉纳根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假如大师在今天当老师——吴康宁教育随笔集》吴康宁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一线教师》管建刚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美]杰弗里·科特勒等编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高万祥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兵法策略与语文教学》岳亚军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我就是数学》华应龙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好学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张凤兰著中国人大出版社

《好老师在这里》林文虎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王金战、隋永双著重庆出版社

《透视美国教育》王定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类:

《防止青少年自我伤害》[英]claudine fox 等著、高翔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王晓春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聪明的秘密——发掘大脑潜能的7个法则》[美] 詹森著、杜争鸣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 《情绪教育法——将情商应用于学习》[加]丹尼尔·沙博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卡洛琳·爱德华兹等著、罗雅芬等译南京师大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美]费尔德曼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教育心理学》[美]桑切克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人格教育学》贾馥茗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与人生》[美]尼尔森·古德、亚伯·阿克夫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压力管理策略》(第五版)[美]brian luke seaward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男孩的脑子想什么》[美]迈克尔·古里安等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积极人生的十种力量》[美]理查·狄维士著中信出版社

中学教师读书计划 篇6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为了推动我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展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增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水平,特拟定学校教师读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读书是教师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更应该不断学习新形势下的教育新思路。

二、活动对象:全校教师

三、读书目标

1、对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而言:

知识提高: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新

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努力使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思想提高: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技能提高:把知识学习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运用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

幸福感提升:丰富自己的人生,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丰富教师的内心世界。

2、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教师树立起榜样的效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

3、对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创设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使学校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学校教育教学绩效稳步前进。

四、教师个人读书的建议和具体要求:

读书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要多方涉猎,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文史哲方面要多下点功夫。经典的名著要读,现当代的小说、诗歌、散文也值得玩味当然最好还要读孩子们爱读的书,比如经典的儿童文学,便于与学生交流与推荐。在个人进行读书活动的同时,要制订读书计划确定读书范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忌半途而废和急功近利、结合工作实践。

1、坚持做到每周读书学习不少于一小时,以书为友,充实思想。

2、读书过程中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坚持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可以以教学案例分析或者教育教学叙事的方式呈现。

3、坚持做好读书笔记,摘录教育教学信息,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充分发挥网上资源共享的优势,经常上网学习,了解各种读书信息。

5、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心得,多反思,多总结。

五、推荐阅读内容:

1.重点阅读: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新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中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有吸收的心灵》和卢梭的《爱弥儿》 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的《大夏书系》中“教师专业发展”和 “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丛书、各学科专业教学案例和教学叙事、各类杂志----《课程〃教材〃教法》《上海教育科研》等。

2.自选阅读:

《赏识你的孩子》、《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新理念》、《教室里的春天》、《探究型课程实施指南》、《破译教育的密码》、《人

生的境界》。《说课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案例新编》等有关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管理、师德培养方面的书目;为老教师准备了《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于丹《论语》心得、《让孩子吃点苦——挫折教育的55个细节》、《中国式家教》等最前沿的理念引领与创新方面的书目。

八、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志清副组长: 刘喜万立全

成员:李再升肖培秋魏巨龙田佳娜祖艳杰 潘月新

中学教师读书活动策划 篇7

这是一次探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科研活动, 参赛老师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语文学科进行整合, 呈现了在课程整合理念下语文课新的教学模式。

虽然受条件的限制, 这次比赛把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并没有得到实现, 但从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和整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来看, 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 这也是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

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虽然, 不同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不可能完全一样, 但是一些共性的原则是存在的。在这次比赛活动中, 不少参赛老师都以先进的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为指导, 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的设计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创建, 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 据此, 想谈点粗浅观感。

本次比赛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是参赛教师对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很多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 声像同步, 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 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 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

例如在《幽径悲剧》上课之前, 教师用视频播放了一段“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关于季羡林老人的介绍, 画面上老人清癯、慈祥的面容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这位大学者的心灵距离, 燕园幽雅宁静的环境, 让学生获得了对“幽径”的直观感受。主持人对于老人生平和学术成就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 特别是作者的为人和思想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了这样的知识“补给”, 再次走进“幽径”, 就能较好地感知作者的喜怒, 把握文章的主旨。

《都市精灵》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更是通过课前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为学生搜集, 挑选, 整理了可以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大量图片, 音像资料, 化静为动, 学生在课堂上, 欣赏到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的红嘴鸥的独特魅力, 观看到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人民广场上白白胖胖的鸽子与游人相嬉戏的温馨场面, 更可以领略到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争抢地盘的海狮的有趣景象。脑海中抽象概念被具体化, 形象化。课堂的气氛因此而轻松, 活跃,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这些课上, 我们都看到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环境进行设计, 即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

如果说, 教学设计仅仅停留在对学习环境设计的话, 显然是对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片面理解, 因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是:对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在这点上, 《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有很好的体现。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考虑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也利用图片和视频, 创设了一个“烟雨楼台皆入画”的优美情境, 让学生在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中亲近文本, 走入文本。

而本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指导学生研读文本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 教师采取“先扶后放”的方式。在简单地回顾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后, 教师示范讲解了文章的第三小节, 即抓住“亭台轩榭的布局”体现苏州园林的特征这一小节, 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

(1) 朗读语段。

(2) 试用一句话概括亭台轩榭的特征。

(3) 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凸显这一特征?

学生在回答问题 (3) 时, 需要运用说明方法的有关知识, 课前设计时, 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预先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资源 (如说明方法及作用, 表达方式, 字词赏析方法等) 。这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点击超链接, 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就显示出来了。学生对教师提供的资料有选择地进行利用, 很顺利地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教师引导讲解一段后, 再放手由学生对文章主体部分进行自主探究, 也就是体会苏州园林的局部和细部如何体现苏州园林的特征。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 任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完成教学任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 对信息技术合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了较大的体现, 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很好地实现了由简单的学习环境设计到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也就是说, 抓住了内因和外因两大块, 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理念。

中学教师读书活动策划 篇8

关键词:中学体育;新课标;课外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200-02

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突显出体育教育急需要解决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问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能够显示出体育课的效果,然而,这都需要体育教师专业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本课题就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现状的认识,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探讨:

一、中学教师对体育课促进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认识

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描述,教师们都有一致的见解。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越来越差”,“一届不如一届”。体现在:上课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运动难度稍有变化容易受伤;“不愿意动”的学生增多。

就学校目前的现状,体育课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不能够达成。同时,中学体育教师无奈于体育加试的框架与应试教育带给体育被弱化的事实,只能在体育课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运动。另外,学生不能够完成课的内容,体质的下降致使教师无法采取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二、中学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认识

2012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历经了13年的改革,重新站在我国体育教育的最前沿,引领和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课程》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目标,改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体能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目标。《课程》中增加了体能和技能的权重,正式将提高体能列入目标。我国的《体育教学大纲》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把“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从而说明我国体育教育和欧美体育一样,进入“运动教育”时代。体育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

1.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目标认识不统一。调查得知教师把选择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认识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却把传习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提高放在最后,说明了体育教师想表达体育课的目标不应当放在运动技能的提高上,应当首先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为出发点。教师也潜意识地认为,运动技术和技能不应当是体育课的重点,应当通过运动方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把增强学生健康主线贯穿于体育课中。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则可以促进学生规律参与运动,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2.中学教师对体育目标的认识不全面、极其分散。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目标的认识涉及到多个方面,体现了对体育课目标了解的不清晰,把握不准确。表现在:将体育的功能与目标混淆,如娱乐、交往等;将考核作为了目标,如中考体育加试等;课外体育训练的目标也被列入体育课目标中,如输送人才等;将水平目标列入了体育课目标中,如学会一两项运动项目;与其他目标相混淆,如全面发展、传授教学内容等等。

3.影响体育课因素的分析。调查得知,“体育课目标明确”被选择为影响教师上好体育课的最主要的因素。国外大部分文献将通过学校体育课干预学生体育活动关系到5个方面:课的目标、教师培训、教育材料、改变学校一天的活动形式,及运动设备的易得性。从访谈的结果统计,中学教师没有形成体育课目标的统一认识,势必影响了体育课目标的实现。

4.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知。

大部分老师都听说过,有少数的老师比较了解,还有少数的老师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已经出版了2012年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老师认为,现在的体育课没有达成目标,而且目标制定得比较盲目。因为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确切地指明学校体育课应当怎么做。最重要的是,目前高中的学生仍然是以适合儿童的最基本的体育课内容上课。

三、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了解

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在许多文献中被列为与体育课相联系的指标。将对教师的访谈精确地生成数据,与出版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以综合评价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包括了(1)教师对于年轻人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了解及理解,即对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的理解。因为鼓励学生终生参与体育活动,始终被认为是体育老师这个职业的目的。(2)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信息的出处,这往往涉及到为什么要给学生上体育课的问题。(3)与全国或全国其他地区的相关数据作对比,了解邯郸市学生对体育爱好和兴趣的目标达成的程度。

1.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了解。一些年青的教师认为,“初中的学生有很多参加了外面的办的体育培训班”。

大多数的老师,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如果要按每周规律的基础上参加体育活动,这个比例很少。对有课外专业运动训练的学校,教师认为没有影响到其他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没有课外专业运动训练的学校,教师认为更少。教师表达了学校出面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愿望。认为,学校的态度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关键因素。

一些教师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青少年参与的活动类型显示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广度。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和以前相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是直线下降的,并且各年代也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也有一些人则认为和以前相比,学生参与了更灵活的活动类型。学生参与活动的类型已转向更少的竞争,和更多娱乐型的活动,他们更愿意和朋友一起活动。特别指出,初中的学生更偏向于娱乐目的的活动,而高中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参与了“健康和健身”的活動。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喜欢的,受到体育环境的影响。当政策和环境发生变化,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的变化恰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

2.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信息的反应。年长的教师感慨于现代化的产品占据了学生们的闲暇时间,剥夺了学生们身体活动的机会。更加感慨体育课可用的教材大大减少,学生在课外参加的活动也并没有被列入到体育课的教材中。

年轻的老师表达了不能估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认为学校空有“阳光体育”的号召,没有实际行为,中学仍然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水平的标准。在外面参加各种体育培训班的学生大都在双休日时参加,参加各种比赛如拉丁舞比赛、跆拳道比赛等也是以个人的名义报名参赛的。同时年轻的教师也认为,学生在校外参加的活动很难做为体育课教材。

就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目标,教师并没有表达出学生可以独立地参加锻炼的能力。即通过对课外体育活动调查,体育课也没有影响到课外体育活动,也就没有达成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目标。

通过以上得出结论:

(1)学校体育课没有达成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

(2)大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的目标表现出认识不全面,不统一。

(3)老教师认为,现在的体育项目的设置不利于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目标。

(4)教师们认为现在的体育环境不利于学生培养体育的兴趣。

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篇9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是这样说明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作文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种讨厌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爱眼下的工作吧,选择了做教师,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样的人民教师。也许不能像她一样成功,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愧教师这个称谓了。

中学教师读书计划 篇10

这座宫殿是书籍;这海洋是人类的知识。正如战争需要抢炮一样,生活需要知识。我国著名科学家高士其认为,“知识犹如血液般的宝贵”;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说:“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没有知识的生活,是动物式的生活。

知识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是的,实践是知识的第一源泉。但知识还有第二源泉,也是最集中、最重要的源泉,那就是书籍。“热爱书吧——她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这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的忠告。

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阅读会使你的生活轻松,使你的思想深刻,使你的情感丰富,使你学起课内知识来劲头更足,效率更高。

我是一个教师,知识的传播者,这就决定了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教师,能成为一个有人文精神、有良好德性的教师?能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今天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我拟将以下书目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重点。

《现代教师论》

《班级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

《解读新课程》

《教育新理念》

《创新教育论》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边学边思,力争有所收获。当今社会,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停留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不适合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论教师与读书 篇11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 学生几乎将全部精力放在应试上, 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外, 没太多时间读书, 造成学生将读书狭义地理解为读教科书应考, 学生一旦毕业或考上大学, 就标志着读书生涯的结束, 从此便脱离了苦海。假期里, 一位学生家长向我抱怨, 她在北京大学上大学的儿子, 回到家里一眼书都不看, 成天除了玩手机发短信, 就是上网聊天或玩儿iPad, 似乎与书绝缘。

从许多关于教师读书现状的调查来看, 教师读书的情况也并不理想。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的教师经常读书, 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 其余大部分教师的读书只限于读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我们现在谈的书是不包括后者的。

在我与教师的工作接触中, 也感到相当一部分教师读书非常少, 搞课题时阅读文献很少或不够, 课题结题时, 只谈自己的经验, 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与别人的相关研究进行比对分析, 明显感觉阅读量不够,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教师整体读书状况不甚理想的现实。与我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在读书上远远超过我们。

学生和教师主要读教科书, 较少有时间阅读教科书以外的书籍, 这就是我们的读书现状。给人的感觉是功利性太强, 这种状况让我们不得不对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担忧。要想让学生读书, 首先要求教师要带头读书, 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有一个这么大比例的教师群体不读书, 肯定有原因, 因为相关的调查还表明, 超过九成的教师想读书。教师们自己对此做出的解释是“没时间读”。有一位教师说:“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0点, 天天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 就是坐班、开会, 连没有晚自习的晚上还得早早到教室, 安顿学生、找学生谈话, 天天得提起百分百精神看着那些调皮捣蛋鬼, 就怕他们搞出一件事情, 让你饭也吃不香, 觉也睡不好。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啊!”这位教师的回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时代背景分析, 应试教育当是罪魁祸首。

可喜的是, 应试教育的倾向正逐渐被扭转。随着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 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 必将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取代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评价的体制机制障碍因素, 上升为决定素质教育成败的主要因素。

客观地看,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 在精英教育时代, 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急需人才, 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在充分肯定广大教师贡献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面对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 人的全面发展被提上了时代的主题, 在这样的时代, 更加强调立德树人,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像过去那样只抓成绩, 不抓学生的综合素质, 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新要求了。抓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这远比应试教育的要求要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要靠常年累月的逐渐积累, 而读书则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

过去不读书有理由, 现在这个理由将要不存在了, 时代要求变了, 制度环境也正在逐渐转变。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个变化, 主动迎接这个变化。

二、通过读书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研究表明,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般要经过生手、熟手和专家型教师几个阶段。生手指刚刚入职的新教师, 在这个阶段,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实践中摸索课堂教学规律和课堂管理规律, 逐步适应课堂教学常规。经过一轮以上的教学锻炼, 他们开始对教学常规和学生管理变得熟练起来, 步入熟手型教师阶段, 部分教学和管理出色的教师开始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 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观察和研究发现, 当教师成长为熟练型和骨干型后开始分化, 有相当一批教师开始停步不前, 他们自恃对课堂教学驾轻就熟, 工作开始缺乏新鲜感, 逐渐失去往日的工作激情, 加上不注意读书学习, 这部分教师停步不前, 开始表现出职业倦怠, 目前, 这样的教师占了绝大部分。

也有一部分教师, 经过熟手型短暂的“单调感”后, 开始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 经过反思, 产生更高的职业追求。他们开始产生读书的渴望, 经过一段时期的读书与实践的反思, 进入到一个较高的理论与实践的境界, 开始接近专家型教师的状态。下面是一位处于熟手型阶段教师的心路历程, 她的挣扎、反思与突围比较真实地诠释了熟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阶段的典型特征:

“……这样的生活, 我们能够体验教育的幸福吗?不, 不能!这样的生活很累很累, 这是我在做老师, 做班主任后非常强烈的感受。面对你天天辛苦付出的学生, 体会不到半点的幸福, 感到的只有无尽的疲惫、无尽的烦恼, 这样的感觉让我觉得可怕!我还很年轻, 我以后的教育教学道路还很长很长, 体会不到教育的快乐幸福, 我整个的人生幸福又何在?作为教育者, 我都是满心疲惫, 怎么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我教书是为了什么?语文是什么?教育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是理想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理想的教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接受我的教育?我的幸福在哪里? ……对所有这些, 我曾经痛苦地思索过, 曾经力求寻找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的模式。困惑的我, 把目光投向了书籍。我订阅《语文教学参考》《班主任之友》, 我看李镇西、于漪、魏书生, 我读叶圣陶、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我看大家们的教学快乐, 我品大师们的教育幸福。看到别人是那么快乐地教书, 那么幸福地去教育学生, 我很是羡慕!从他们的幸福中, 我明白了‘教育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不是什么已经完成的和完善的东西’ (第斯多惠) , 哪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哪有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和任何班级的教育教学套路?所有的教育、教学, 所有的课程, 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一种动态, 一种求索、努力和挣扎。在这个过程中, 有得有失、有甜蜜与忧伤、有幸福与苦难、有憧憬与代价。而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需要多读书, 多积累, 增加文化底蕴。就这样, 我和书籍跳起了舞。我看文学、哲学, 我读教育学、心理学, 课后, 我也写起了教后记、教育札记。我不断地读, 不断地思考, 从书籍中寻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慢慢地, 我发觉自己工作起来顺多了, 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多了, 生活变得快乐了。”

我们现在讲教师的专业化, 主要应指教师能顺利地进入专家型教师阶段, 到了这样一个阶段, 教师不但熟悉课堂常规, 轻松驾驭课堂, 而且经过读书学习, 具有了相当程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开始拥有自己的教育主张, 教学与教育能力兼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引导教师尽快走出职业倦怠期, 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引导这一阶段的教师走向读书无疑是一条最基本的途径。

现在, 有越来越多的校长在管理工作中开始认识到这一点, 将注意力由单纯放在抓学生发展转向既抓学生发展又抓教师发展。例如, 天津市和平区、河东区、北辰区等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等提出了“创办教师幸福的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办学方针。有些学校对教师读书开始重视起来, 为教师读书提供专门阅览室, 为教师购书提供资金支持, 购买读书卡, 组织教师开展专题阅读, 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等等。

教师通过读书, 不但丰富了知识, 开阔了视野, 收获了策略与方法, 而且从读书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增添了自信, 丰富了情感, 得到了幸福。教师的这种自我的超越, 不断地创造新的自我, 必定会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最终获益的是学生和教师自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读书有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以为, 他说的既是一种读书境界, 也是一种人生自我超越的过程, 更是获得人生真正幸福的道路。通过读书方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三、要养成“跟踪”和“反复”读书的 习惯

关于教师读书, 要讲求读书方法, 同时对读书内容有所取舍。

第一类教师必读的内容, 我建议教师要及时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 宏观上把握教育动态, 及时了解各地教育改革进展和教育教学典型经验做法。建议教师订阅一份报纸, 如《中国教育报》,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订阅一份专业杂志或适合教师阅读的教育类杂志, 如《天津教育》, 最重要的是要年年订阅, 期期阅读, 做到长期追踪阅读。如果只是偶尔去资料室翻阅一下是不行的。我自己多年坚持采用这个方法, 受益良多。报纸、杂志的主办者均会对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信息, 包括宏观政策和微观教育经验做出及时报道, 长期阅读能帮助教师及时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形成对信息的历史、动态的把握。总之, 这部分内容要做到追踪阅读。

第二类教师必读的内容, 我建议教师加强教育和心理理论名著的阅读。教师职业从根本上讲, 其基本理论基础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 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积累和增长。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交集, 说得通俗一点, 就是教师要把学科知识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教给学生, 不但自己对所教知识要明白, 还要把学生教明白。它更需要关于教学法的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在这方面, 我建议教师最好读些教育学和心理学大家的原著, 教育类如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的著作, 心理类如加涅、马斯洛、塞利格曼等的著作。如果教师对这方面的著作不熟悉, 可以去请教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工作者。这些著作教师刚开始读起来可能会感到吃力, 但只要能用心“啃下来”, 就会发现这些著作是教育领域的“极品”, 就会提升我们对教学和学生的理解水平。我不同意一种观点, 就是这些著作过于艰深, 主要供专业教育理论工作者阅读。这种观点是偏颇的。我们不能为静不下心来阅读和浅阅读找借口。教师读此类书一定要反 复读, 带着问题去从书中找答案, 读一遍往往是读不出味道来的, 就好像是一件艺术精品, 初看也许会觉得它很一般, 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只有多看几遍, 仔细把玩, 才会发现它的精致之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的主要是这类经典著作。

上述报刊书籍是教师的必读书, 是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如果教师还有余力, 则可以广泛涉猎, 丰富自己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推荐书目

《教学行为指导》, [美]Donald R. Cruickshank等著, 时绮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 [美]R.M. 加涅著, 皮连生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教师读书活动策划 篇12

假期里抽空阅读了《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学教师》,因为肩负初三毕业班的授课任务,临近春节家里事物也比较多,所以忙忙碌碌地翻阅,有些“囫囵吞枣”之意,只能略写些不太成熟的心得体会。

《标准》一书初阅有些公文大纲式的枯燥感,但细翻几个章节发现编者还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将国家标准政策和实际教育教学环境,社会环境结合研究继而编撰了这本书。

《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规范,是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是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亦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写了这些,又想想书里密密麻麻的解释和要求细则,深深地感慨老师越来越不好当了,责任重大,挑战巨大!

就其内容而言,《标准》一书描绘了一个合格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和能力坐标。全书内容贯穿突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本、遵守师德标准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以及各方面能力并能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要求。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最终版] 篇13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这是一本叙述班主任工作的经典之作,它语言朴实、内容丰富,有基本理论和观点、有研究经验和方法,还有丰富的案例素材,极具参考价值。对于即将担任班主任的我来说,如获至宝。

作者郑英老师,是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已连续7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杭州市首届模范班主任、杭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011感动杭城十佳优秀教师”、“2011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培训导师,“全国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主讲专家。《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杂志封面人物。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德育》《中小学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60余篇,在全国各地作班主任专题报告近200场。

整本书有理念、有实例,生动形象的呈现了一个个教育现象。班主任是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处理好与学生、任课教师、家长的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郑英老师在细微处用心,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详细的讲述了许多班主任工作中的艺术,如运用名字的艺术、与学生对话艺术、奖励学生的艺术、惩戒学生的艺术、与科任教师合作的艺术、与家长合作的艺术。印象最深刻的是奖励学生的艺术,现在提倡赏识教育,但是在现实教育中容易出现教师的奖励倚重物质,浅层刺激;滥施奖励,过则成灾;关注两极,失之偏颇等现象。这点在我过去的教育实践中感触颇深。怎样的奖励才能做到既激励学生积极表现,又能为后续的积极行为注入恒久的动力呢?郑英老师的经验告诉我们,奖励应该关注动机,注重长效。一方面要用精神熏陶,寻找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要让奖励注入情感,发乎真情,感人于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是最琐碎,但琐碎中也是最显班主任智慧的。在本书的第二部分,郑英老师讲述了她班级管理不走寻常路,在定班规、收作业、安排卫生、选班干部、班会课、家长会,甚至细到筹办费、带零食、倒计时、评语等工作中凸显智慧,恰当的下放权力,运用集体的教育作用,让班级成为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家。

读完整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感的心,面对班级的细小零碎、繁杂琐事,我们若能用心采撷、精心经营,便可将“熟悉的地方”点化成“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用心,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班主任。

罗敏

中学教师读书活动策划 篇14

一、一句智慧语录, 一粒思想 种子

在我们的校园里, 经常可以看到充满智慧的语言, 那是我们青年教师读书社团的成员收集并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智者语录。

“青年教师读书社团”要求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习, 我们用每周一句“智者语录”进行引领, 在青年教师的心中播下一粒粒思想的种子, 让这简短却蕴含教育哲理的语言唤醒他们的心灵。

如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没时间学习的想法, 校领导与老师们分享了名师的心得, 让教师们体会到很多现状是可以逆转的, 很多困惑是可以在瞬间被智者解答的。

因为阅历的问题, 年轻人最容易产生抱怨的心理, 校领导赠与社团老师们这样几句话:

1.埋怨环境不好,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 常常是我们方法不好。

2.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 但是, 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命题。

后来, 青年教师们通过读书收集智慧语录, 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语言, 点燃了读书社团成员的智慧, 帮助他们形成了健康乐观的职业心态。

二、一张教育面孔, 一部教学 专著

为了让更多在阅读中成长的名师成为青年教师们崇拜的偶像, 我们确立了“一张教育面孔, 一部教学专著”的阅读策略。王崧舟、窦桂梅、魏书生、华应龙、管建刚等一张张名师的教育面孔开始走进青 年教师心中, 一张面孔, 一个故事, 一部名著, 成为教师的囊中宝物, 边读边品味名师的成长, 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 建立自己教育信仰的大厦。

教育思想其实都是一些朴素的道理, 比如“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比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在这个教育信息轰炸的时代, 教育理论专著丰富了教师的思想底蕴,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读书, 还应不断实践和反思。把读书与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 用读书指导实践, 用实践深化读书, 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读书让农村青年教师有了自己的思想。现在老师们能独立解读教材、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了。 读书让农村教师上课更游刃有余了, 成为了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

三、一个培训计划, 一条成长 之路

人是靠精神站立的, 又是靠业务行走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为此, 我们的教师读书社团除了看书学习之外, 还有一系列的基本功训练来帮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传统的“三字一话” (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 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是我们培训的内容, 但是面对生本教育的新理念, 我们拓宽了教学基本功的内容, 如解读文本的能力、解读学生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 等等。我们制定了“四个一”培训目标:写好一手字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书写能力) ;读好一篇文章 (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朗读能力) ;上好一堂课 (教师解读文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写好一篇文章 (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能力) 。

每周进行一次粉笔字、钢笔字展示交流;每周由一位教师进行朗读能力展示;每周由一位教师上教研课;每月一次读书体会及教学反思交流;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青年教师读书社团的老师们越来越觉得, 读书学习、基本功训练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上一篇:三年级节约教育班会课下一篇:领导班子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