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中学教师

2024-09-16

“80后”中学教师(共12篇)

“80后”中学教师 篇1

摘要:“80后”中学教师正在以他们的独特职业特征影响并改变着目前中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并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准确了解及把握“80后”中学教师鲜明的职业现状特征, 制定相关的管理策略, 更好地实施有效的管理提升“80后”中学教师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实现“80后”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最终达成中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80后”中学教师,职业现状,管理策略

现今,越来越多的“80后”教师正在融入并渐渐改变着中学的课堂。“80后”中学教师不仅肩负着学生升学的巨大责任,其教育教学、为人处事、个性心理等方面的表现也将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与学生的未来。因此,准确把握“80后”中学教师鲜明的职业现状特征,能够有效地制定管理策略,更好地实施有效的管理,提升“80后”中学教师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最终实现中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80后”中学教师的职业特征

“80后”中学教师这一群体,在本文中指的根据我国国情,于1980年至1989年出生,正在中学阶段从事教师职业的人。

“80后”中学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很高,自我认知非常清晰,有一定的自我成长需求。“80后”中学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很强,他们能够“干一行,爱一行”。对学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普遍比较满意,他们强调“付出要有回报”,并偏向经济型回报,当然对个人的成长发展也有很大的关注和需要,他们热衷于权力,以此为目标会进行努力或学习,勇于自我表现。“80后”中学教师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优越感,但是他们的韧性和恒心不足,加上随着教师职称的评定级别的增高,其工作努力程度会降低。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弱,直面工作或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时,情绪反应较为负面,容易有过激言行,一定情况下会选择逃避。“80后”中学教师不喜欢被约束,但对魅力型领导会比较认可。崇尚民主的、人文的管理,愿意接收来自学校上下及各方的信息,遇到事情更喜欢协商和彼此沟通的方式,并做出适当的判断。

“80后”中学教师有着“80后”这一群体固有的个性表现:有活力,学历高,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比较平易近人;他们与时俱进,了解并充分践行着现代化的工作和生活理念。不过一些媒体或评论中强调的“80后”缺乏责任感、急功近利,多情但脆弱、多识但虚浮、多彩但单薄的个性特点在“80后”中学教师群体身上倒是没有明显的体现。可见“80后”中学教师的成长环境虽然处在整个“80后”群体的大环境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教师,他们的整体素养较高,个性特点中的优点和长处能够更好的为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职业特征。

二、“80后”中学教师的管理策略

在企业管理的相关概念中,有知识型员工(knowledge staff)的说法,他们“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很强的自主性,从事高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其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于衡量,并且有着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由此看来,“80后”中学教师的很多职业现状和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那么对“80后”中学教师的管理与知识员工一致,讲究“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策略,也即在管理中的一切都要围绕着人来进行,强调尊重、理解和信任“80后”中学教师,所有管理活动都要围绕教师的需求满足和价值实现,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能力,实现管理和被管理的和谐共赢。

1、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施柔性的分权管理

学校应该建立起领导授权,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要自上而下适时的将学校的工作思路和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教师知道,并征询教师的意见,合理制定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学校管理者要给予“80后”教师信任与支持,鼓励一批有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具有管理意识和素质的“80后”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事务中,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学校工作的具体运作,为今后储备力量的积蓄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此一来,既满足了教师的高层次发展需求,培养主人翁责任感,还能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将学校管理推向更高的发展空间。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使更多的“80后”教师的参政议政权利得以发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满足自我需求,获得知识实践的体验和乐趣。借助家长议事制度,配合家长会的开展,教师与家长们的交往机会,让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学校的工作开展和深入理解“80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当然,学校德育处等相关方面要对“80后”中学教师的工作方式进行适当引导和规范。

2、采用柔性的工作设计,提升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首先,给“80后”中学教师的工作负荷设定要适度,在教育教学工作给“80后”中学教师更多的教育自主权。例如,教师职责范围内的学术自由;校本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创新教学活动;适宜的教学评定方式。另外,要限定他们的责任,保证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成效。其次,让“80后”中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绩效做到心中有数,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再次,学校要给“80后”教师一定的工作环境和空间“自由度”。实行弹性工作时间政策,在保证教师的教学课时之后,给予教师更多自主发展和学习的时间。打造更优越的教师工作环境,可以根据学校状况安排教师独立的办公格局,设立教师休息室,学生或家长接待室。最后,学校要利用集体教研或跨学科、跨区域交流活动,形成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教育合力,使“80后”中学教师能够彼此加深沟通协作,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创新机制,柔性激励

“80后”中学教师在聘任、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薪酬机制都要与工作能力和工作贡献挂钩,满足教师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并且增加适度的弹性福利激励,例如旅游奖励,教师家属福利、交通或通讯费用补贴等。学校管理者还需要更多的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或生活上遇到问题。使“80后”教师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和他们自身的发展是相互呼应的,给予他们适度的晋升空间和表现舞台,做学校的主人翁。注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实行开发式教师培训和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给“80后”教师合适的发展环境,有组织、有计划的通过系统性、多样性的训练、学习和深造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成就“80后”中学教师的更高成功,体现人生价值。

4、柔性的魅力型管理者

学校管理者要提升个人魅力,积累广博的知识,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以自身的积极力量帮助教师得到启示和成长;尊重“80后”教师的需求,关心爱护教师,平等对话,合理沟通。组织并参与集体活动,拓展团队活动等,加深与教师的交流和相处,了解教师的身心发展状况,更好的制定和实施管理。并注意与他们“共情感”,设身处地地认同和理解“80后”中学教师,尝试换位思考,多去体验和深入他们的世界和思想。对其积极与出色的工作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并对教师的表现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陈国颂.Y世代知识员工管理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高萍.80后个性特征及管理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9.

[3]黄洪基, 邓蕾, 陈宁, 陆烨.关于“80后”的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07) .

[4]刘海波.“80后”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现状问题与培养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9.

[5]苏华, 肖坤梅.“80后”员工的自身特点及管理[J].现代营销 (经营版) , 2008 (05) .

[6]王守恒, 姚运标.教师管理论[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2) .

[7][美]埃德加·沙因著.员工精神:优秀员工的职业基准[M].宁一编译.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4.

[8]Ronald W.Rebore.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in Education (6th Edition) [M].Boston:Allyn&Bac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1.

[9]Susan P.Eisne.Managing Generation Y[J].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80后”中学教师 篇2

自我是一种心理过程,“健康自我”能够对人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加以创造性地解决,自我成长之路“漫漫且修远”。教师中的一族--80后青年教师,其自我成长之路亦然,大抵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自我规划。80后教师大多发现不了自己,很难选准自己的生活角色,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人类灵魂塑造者),也不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家)。如果一直浑浑噩噩地生活,极容易形成社会不予承认的角色,或者是社会反对的角色,甚至是社会不能容纳的危险角色。所以青年教师的工作第一站,甚至更早,就应该对自己的教育生涯进行规划。但规划的内容一定要是自己的选择,时刻忠诚于自己内心的誓言,凭借良知和正义把自己不断地拉回到正确的轨道。“学求博雅,行致诚善”是自我规划的主要内容,每一位80后教师都应追求“博深儒雅的学识和至诚至善的行为”,确定自己的坐标,发现自己的心声。

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以做“重要的事”为准则,排除其它一切事物的干扰,破冰前行。80后教师真正的自我管理,始于区分如下几类事:

1、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如课堂上突然有客来访);

2、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如在办公室闲聊);

3、紧急而且重要的事(如领导马上要听自己的课);

4、不紧急但特重要的事(如个人专业成长、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等)。紧紧抓住“重要的事”是实施自我管理的根,“紧急而且重要的事”谁都知道,关键是认清“不紧急但特重要的事”。把“不紧急但特重要的事”纳入自我规划,视此为灯塔,无论心灵的帆船泊在何处,总要劈波斩浪前行,因为目标永远在前方。

三、自我领导。自我领导具有最大的自由度,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它与自我管理不同,虽然选项可能相同,但意义却天壤之别。自我领导是自愿的,它使自己的思想与自我管理的内容相一致,不需要他人来监督或督促,没有丝毫的被控制感。80后教师完全可以实施自我领导,通过有效反思,明是非知荣辱,调整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选择合乎社会需求的言行。

80后教师智斗00后学生 篇3

第一场:做“麻辣教师”,重塑形象

新学期伊始,第一节课,面对着初一新生,为了给他们留个好印象,塑造一个严肃、稳重的教师形象,我特意穿了正装去上课。站上讲台,刚开始自我介绍,就听见几个女生在台下嘀咕,一个女生说道:“那制服怎么那么像301公车上卖票的,真out.”周边的同学都在偷笑。听着这样的评价,我顿时火冒三丈,但是本着不好在第一节课就发火的原则,我只能把“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吞到肚子里。课后,我上网恶补了一些00后的情况,如衣着模仿日韩明星,耳上打洞,头发染黄,多用火星文、QQ网络语言等。为人师表的我不可能像他们那样打扮,所以我做出了折中的选择。第二次上课,我换上了休闲装,重点是脚上不再蹬着高跟鞋而是换上了一双00后最为流行的converse运动鞋。一位胆大的女生举手了:“老师,你脚上的鞋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故作镇定,用诙谐的语调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哄堂大笑,那节课我上得非常顺利,师生间的互动也增多了,我知道这次我出对牌了。其实,他们不是要求老师的穿着要多时髦,他们要的是一种亲和力。我们穿衣服不要过多选择冷色调,应选择一些暖色调、清新淡雅的衣服,让人感觉比较容易接近,在一些场合可以穿休闲装。脸上要时常挂着笑容,语言上不要总是一板一眼,对着学生有时需要适当的幽默,还有必要学习一下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这样才能跟00后语言上没有代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00后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场:“我就这样,你就看着办吧!”

“我就这样,你就看着办吧!”这是00后学生面对教师以及家长指责时经常说的“无敌金句”。最初,我会义正言辞地说,这样说很不负责,然后讲一些大道理,他们总会仰起头,毫无一点羞耻感,一脸不屑地看着你,甚至有些学生嘴里还会嘀咕几句:“这老师讲话咋那么烦,像唐僧一样。”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懂得了对付这句“无敌金句”的窍门是:不要长篇大论,点到即止,提出整改要求不要一蹴而就,而要利用“登门槛效应”。

那天学校德育处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我作为检查组的一员,负责检查初二级学生的仪容仪表。本次检查的项目包括头发(女生不能披头散发、男生头发不能过耳)和校服(不得改装)。一个女生的校服上装被改短了,连肚脐眼都快要露出来了。我把她叫出教室,刚要开口指责,她就扔给我一句话:“我就这样,你就看着办吧!”眼睛里露出来的全是挑衅,就在这一瞬间,我想到了方法。于是我说:“是你要我看着办的,那我开始办了,请你跟我来。”我把她带回我的办公室,带到穿衣镜前:“这里没有任何人,你在镜前看看自己,整理一下头发,还有衣领,整理的过程中看看发现了什么。”她不情不愿的理了理衣领,就在扬起手的瞬间,由于衣服被修剪得太短了,肚脐眼以上部分都裸露出来了,她迅速地放下自己的手。我没有再说大道理而是趁着这一时机对她提出一个小要求,对着她比划了一个5公分长度的手势:“就把衣服放长5公分,这不但能为你的肚脐保暖,还可以让你在举手投足间更加从容、优雅,行吗?”她轻轻点了点头。过了几天后,又是我的思品课,我特意留意了这个女生的衣着,衣服还是改过的,但已经不是之前短得夸张的那件了。

第三场:温柔的惩罚

00后学生聪明、自我中心强、忍耐力和受挫力差,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吓一吓、哄一哄、诈一诈”的老三字经对于他们也已经不管用了,教育惩戒他们,除了要合理合法外,更要符合他们的时代特征。我任教的思品科目属于非中考科目,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整顿课堂纪律以及愉悦课堂气氛,我改良发明了“温柔的惩罚”。课堂上我喜欢把学生分成小组,每节课都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答题加分,分值包括小组的纪律分,如果小组中有人讲话、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要扣纪律分。离下课还剩5分钟的时候结算本节课小组的分数,最低分数的那组成员要以抽签形式推出一人接受“温柔的惩罚”。这温柔的惩罚就是让受罚者在一个小箱子里抽出惩罚的形式,然后照做,惩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都不伤害学生的身体。例如:(1)蹲在地上做五个蛙跳,还要发出“呱呱“的叫声;(2)对着墙壁大喊三声“我爱你”;(3)用温柔的语调唱国歌;(4)背着一位朋友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5)给大家鞠躬,真挚地说:“对不起,我错了。”(6)自豪大声地朗诵:“本人没有什么优点,唯一的优点就是没有缺点。本人基本全是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只有有点。如果帅气(漂亮)是一种罪,我已经罪犯滔天;如果有型是一种错,我已经一错再错;如果聪明要受惩罚,我岂不是要千刀万剐;如果谦虚要受折磨,我又怎能逃过?”每节课的这一环节都成了学生期待的环节,他们可以在嬉笑中释放学习的压力,有些学生还能在朗诵中增强自信心,在背同学行走中增进友谊。

“80后”中学教师 篇4

1982年出生的朱昌平, 身上压根就没有所谓80后的影子。虽然家里很多人当老师, 工作又辛苦, 可当亲属建议他考师范的时候, 他认为没什么不妥, 毕业被分配到农村学校时, 他觉得也挺好, 就在几个同时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当老师的女生, 看着破败的宿舍哭鼻子时, 他却兴奋地找到校长, 问可以教什么。当听说缺物理老师时, 他欣然地接受任务, 虽然这不是所学专业, 但既然学校需要, 他认为只要努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

●自己动手, 创意无限, 其乐无穷

一开始朱昌平就被委以重任, 带九年级毕业班, 一切重新开始的朱昌平又拿起了物理课本, 上网找相关的先进理念与教学方法, 和学生一起上自习。当21岁的朱昌平与十六七岁的学生为了一个问题唇枪舌剑时, 几乎分不出哪个是老师, 哪个是学生。最让朱昌平头疼并不是执教自己不熟悉的物理学科, 实验器材的缺乏才是朱昌平面临最大的问题。朱昌平搜遍了整个校园也没找到几件像样的器材, 实验必须做, 只凭讲学生怎么能掌握, 于是朱昌平就瞄准了身边能利用上的一切。

朱昌平发现那些淘气包平时不爱学习, 可如果给他们安排一个到生活中找相关材料的任务, 他们却非常乐意。朱昌平自己也行动起来, 为了找一枚钉子、一个空瓶, 办公室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他翻过, 有一次为了找一根电阻丝, 他瞄上了校长的电褥子, 校长看出了朱昌平的心思, 就把电褥子贡献了出来。

谈到做实验教具, 朱昌平兴奋地说:“前两天我做了一个照相机, 凸透镜是某淘气包的旧望远镱上的, 然后用硬纸卷上, 后面再放一块毛玻璃, 一个简易相机就做成了。”可是这毕竟不是真相机, 朱昌平在演示解释相关原理时, 有个淘气包问会照出照片吗?朱昌平挠挠了头, 说这个问题好解决, 于是课下朱昌平就把大头贴塞到纸筒里面, 第二天再上课, 那架相机对准哪个学生, 还真能出来照片, 虽然照片上的并不是自己, 但学生还是争先恐后地去“照相”。

讲浮力时, 朱昌平要求学生带鸡蛋和矿泉水瓶, 上课时, 学生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鸡蛋, 认真观察鸡蛋在水里的状态, 一下课, 所有学生把鸡蛋都给了朱昌平, 让吃住在学校的朱老师改善一下生活;讲重力时, 要用砝码, 可是学校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器材, 朱昌平想了想, 于是让学生把平时吃的小食品带到学校, 食品袋上都有具体的克数, 可以临时扮演砝码的角色, 课讲完后, 大家又聚在一起美餐了一顿。几年下来, 朱昌平制作的器材已经摆满了一个柜子。

教物理的头几年, 朱昌平总是自己做实验器材, 后来他发现其实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 何不让他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没想到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 已经根据课本, 自己制作了出来, 等到再上课时, 学生已经拿着已经制作好的器材给同学讲制作原理了。通过这一过程, 朱昌平也发现那些平时淘气的学生, 动手能力却出奇得强, 就是通过这样不断地动手动脑, 以前所谓的学困生、淘气包进步得最神速。

有时, 有些实验器材太精密, 不是简单能做出来的, 于是他就到县里条件好的学校去借, 讲起自己制作实验器材时, 那里的老师往往会惊讶地说:“你就这样讲东西?”可是当朱昌平说起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 他们也会自叹不如, 虽然他们的学生拥有优质的实验器材, 可学习物理的兴致却从来没有那么足过。

接下来, 让县里其他物理老师更难相信地是, 2004年中考, 朱昌平所教学生一举拿下了全县物理平均成绩第一的好成绩。

●第一堂课, 兴趣、信心一个都不能少

物理课八年级才开, 为了这第一堂课, 朱昌平可是煞费苦心, 为了让学生对第一堂物理课有期待, 消除其他科成绩不理想的负面影响, 朱昌平总是把物理课的开课时间往后推一两天, 这样从一开始学生私下里讨论物理老师长什么样, 到后来发展到热切地盼望物理老师的到来, 判断着时机差不多了, 朱昌平则闪亮登场。

上课前一大早, 朱昌平还要精心打扮一番, 衣服要穿运动时尚的, 头发要整整齐齐, 还要准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 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与淘气包在第一堂课就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当阳光的朱老师, 拿着器材走进教室的一瞬间, 学生们兴奋极了, 他们一边欢迎物理老师, 一边紧紧地盯着朱昌平手里那些稀古怪的东西。当学生稍事安静后, 朱昌平就会让学生一样一样地认这些器材。他还会找几个淘气包做以下实验:请后背挺直, 紧靠椅子, 看能不能站起来;双腿紧贴墙面, 看能不能捡起脚下的硬币, 他们发现这些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 原来真的不简单。紧接着, 朱昌平开始为他们加油:“同学们, 我不管你以前的学习成绩是什么样, 现在你们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只要你懂得加减乘除, 那学好物理就没有问题。”一堂课下来朱昌平没有讲正常的教学内容, 却让学生对物理课充满了向往。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 刚开物理课时, 朱昌平就把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 先确定小组长, 然后小组长再选择与自己合得来的组员, 一个小组6人,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 小组中又分成了3个更小的组, 每两人一个组合, 基本上是一个优生带一个淘气包。这样, 当朱昌平不在时, 他们有问题先找小组长, 小组长解决不了再向老师反映。实验了一段时间后, 朱昌平发现合作解决或者经过讨论的问题, 学生掌握得最好。

朱昌平兜里总揣着棒棒糖, 看到哪名学生上课积极发言, 有创新性表现, 就送给学生一个, 而学生的书包里也经常装着棒棒糖, 看老师讲得特别精彩, 也会奖励一颗。后来, 物理课成为学生最爱上的课, 朱昌平经常是被学生簇拥着再到班里上堂物理课。

●与淘气包相处, 有绝招儿

平时朱昌平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那些淘气包身上。

学生李秋就是个典型的淘气包, 开物理课的第一天, 李秋就和朱昌平交上了手。那天上课铃声已经响过, 李秋才慢腾腾地走到班级, 他一看是位新老师, 就说:“哟, 是个新老师, 介绍一下你自己啊?”

朱昌平打量一了下李秋, 笑呵呵地说:“好啊, 我叫朱昌平, 咱们以后打交道的时间长着呢, 那你也介绍一下自己吧!”

听老师这么说, 李秋倒有点不好意思, 嗑嗑巴巴地做了介绍。

“那你知道为什么白天我们能看清物体, 而到晚上却不行吗?”这回轮到朱昌平提问了。

“谁不知道晚上看不清东西。”回到座位的李秋大声地喊道。

朱昌平觉得李秋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是有的, 就夸他说得有道理。

下课后, 朱昌平找到李秋问他觉得物理课怎么样。

李秋说:“物理挺好玩的, 对付着学呗。”

“李秋, 你的思维很活跃, 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学好。”朱昌平鼓励道。

从这以后, 上课时朱昌平总是提问他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下课时也让他帮着拿器材。当朱昌平让李秋让当物理科代表时, 李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李秋成了朱昌平的得力小助手, 老师需要什么器材, 下一堂课同学们要准备什么, 只要朱昌平交待完, 李秋都会迅速地组织同学们准备好。等关系变得很铁了, 朱昌平却开始严厉起来, 经常严肃地说:“你必须学会, 学不会, 看我怎么收拾你。”就是在这样恩威并施的教育下, 李秋走过了初中的美好时光。后来上了高中的李秋, 在电话里说了这样一番话:“老师, 其实, 在你当我们物理老师之前, 我都已经打算不念了, 可是你这样要求我, 我才有了读下去的信心……”李秋还总和上初中的学弟学妹说:“摊上朱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你们就幸福去吧。不过你要是不听话, 他有的是招儿收拾你。”

朱昌平在淘气包中很有人缘, 一下课, 这些淘气包, 就拿着篮球去找朱昌平一起玩, 技术不错的朱昌平总是能引起阵阵喝彩。下课后, 他们什么玩笑都敢跟朱昌平开, 有时看到有男生穿得不利落, 朱昌平就会说:“怎么穿得像个小老头, 能不能干净点儿?”他们听了准会这样反驳:“老师, 看你多年轻, 看起来也就40多岁。”虽然这样说, 第二天, 淘气包们准会干净利索地来上学。

2010年11月, 朱昌平被县里推荐去省里参加“国培”, 对于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朱昌平很重视, 但学生怎么办, 全校只有他这么一个物理老师, 于是在走之前, 他把参加培训耽误的课都提前上了, 那时担任八、九两个年级物理教学任务的朱昌平, 每天的课被安排得满满的, 讲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学生似乎也觉察出什么, 不停地问老师是不是有什么事, 为了让学生安心地学习, 朱昌平提前两天才把出去培训的事和学生说了。走的前一天, 学生把一个集全班学生之力, 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奖杯交到了朱昌平手里, 还有一张画有可爱小熊图案的奖状, 上面写到:“朱昌平同志, 被评为2010年度最受学生喜爱教师。”下面还有一枚戳, 落款是九年一班全体同学。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可看到这些文字的一刹那, 朱昌平眼睛湿润了, 朱昌平说那是他有生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这些可爱、懂事的农村孩子让他有了付出一切的动力。

这些年来, 朱昌平取得了诸多荣誉:2009年他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2011年作为全省15名教师代表的一员受到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王宪魁等领导的接见……

当县里最好的中学来挖朱昌平时, 朱昌平却拒绝了。朱昌平说:“我不走, 虽然我们这里条件差, 可这里有淳朴可爱的孩子, 我感觉特别快乐, 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需要我。“”在工作周记中, 朱昌平还写了这样的话:“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 让物理学科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的终身学习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不输于任何一个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 我会为此目标而不断努力。”

“80后”中学教师 篇5

一、推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2二、推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我们需要不断反思。...............3三、推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我们需要坚持不懈!...............4单位:揭阳市大南山侨区华侨中学

作者:朱坚来

2011-10-2

5“80后”青年教师的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

做为一名“80后”青年教师,在大南山侨区华侨中学七年级当了两年的班主任,新学年都要面对一个新一届的班级,由此我们必须由“经验型”向“专业化”进行转变,我觉得在年轻教师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路上需要做到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坚持不懈!

一、推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新时代的班主任教师,要想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自己首先要不断学习,虚心向他人学习。无论是工作多少年的班主任,面对现在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我有一种感觉:每当我带新一届的学生的时候,我再用上一届的一些方法来应对新一届的孩子有时根本不起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了。所以,真的觉得自己应该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

1.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与请教优秀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学习他们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

班主任的学习,首要的是打好专业基础,具有出色的专业知识,你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这就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其次,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掌握班主任专业知识,教师应该做“百科全书”式的教师,仅局限在一个领域、自己的专业,是当不好教师的。我们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是我认为一定要成为“杂家”。有了广博的多元知识储备,班主任本身在学生心中就成了整体知识的化身,就会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时时刻刻形成督导学生求知明理的强大的知识场,这时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综合输出不同门类的知识,让学生在钦佩的同时也把你作为榜样而积极地去效法。班主任对学生的这种软影响一旦生成,对学生学习的推动作用将是深远的。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教师。作为年轻的班主任,在自我成长时我们真的要多向老班主任请教的。曾经听过一位老班主任说现在的年轻班主任有的太傲气了,平时根本不向老班主任请教问题,遇到一些难题了,就上网查询,好像在网络里得到的东西比身边老师传授的东西要强得多。当我听到这番话的时候,我从心里很想对那些年轻的班主任说:“我们年轻是拥有资本,但是我们也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位老班主任给我们指点的方向,会让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少走许多弯路,所以,如果遇到一些班级管理的麻烦事,不要害羞,不要傲气,多向身边的老师请教吧!只要能将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多问一些又有什么呢?”

2.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班级管理策略。

其实,管理班级因人而异,但是在管理班级时,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相同的问题,比如对待学困生的问题,对待厌学孩子的问题,对待留守儿童的问题等等。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多向别人学习一些管理班级的策略,可以让我们更从容地去处理班级发生的一些问题。

好而又科学的班级管理策略,我在工作中一些努力地向别人学习着,有一些好的方法应用到了班级管理中,觉得确实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比如,以前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时对学生的期待总是很高,有时觉得自己努力工作了,可是有时学生不买我们的帐,对我们的付出很漠然,有时看着学生在学习上不专心在思想上转变慢自己也会着急。在我向其他教师学习之后,我认识到了一点:学生的成长是需要期待的!小学六年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学习习惯或者行为习惯,不是到了中学,我们的一番说教或者一阵督促就会起到效果的,有时一遍没起到好的教育效果时,我们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只要我们班主任不放弃对学生的管理,总有一天他们会进去的。悟出了这个道理,学习到了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期待理论,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多了许多平和之心,慢慢来,别着急,教育学生不能一蹴而就,有时如果不能立竿见影,那么我们就期待他们总有一天会变化的,会变得越来越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的!

二、推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我们需要不断反思。

作为班主任教师,我在过去两年的带班过程中,有时都会有些对管理班级、对某一个偶发事件、对待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时处理了一些班级管理的事情后,我们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反思一下自己在处理班级

问题时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稳妥,反思一下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做得更好,反思一下我们在班级管理时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不断地反思中,相信我们所有的班主任教师都会不断成长的。

在我们班级出现一次一位男同学被校外人员欺辱,我及时去解决这一突发问题之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处理这次校园突发事件的行为,觉得下一次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一定不自己单独处理,争取多与学校领导沟通,我也注意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时多讲给学生一些与人为善的道理,发生问题时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能只凭主观判断或者一意孤行,只要能对学生发展有好处的方面,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多思考、多实践!

在我们班学生月考部分学生成绩下滑之后,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法。作为班主任教师在学生成绩出现波动时,光着急一点也不解决问题,对于成绩下滑的学生,我们需要多去鼓励和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都有上进心和进取心的,当成绩出现波动时,他们也会着急,作为班主任教师我觉得我们这个时候对他们的激励会给他们更多的前进动力的!

在每天的认真严肃管理之后,我也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我觉得有时我需要多放手一些,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不用什么事情都事必躬亲,多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班干部带动全班整体发展,以后的带班中我真的要多去考虑这些的。

经过了不断地反思,觉得自己真的越来越在管理班级时游刃有余了,我们也不是完人,不断靠反思纠正我们在班级管理的错误方向,不断靠更正我们在班级管理时错误的方案,不断靠反思去总结和积累更好的班级管理经验,相信班主任在专业成长之路上一定会更顺畅和宽广的!

三、推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我们需要坚持不懈!

三分钟热血谁都有,难就难在数十年如一日地去悉心教育学生,专心管理班级,观察身边的优秀班主任,他们就可以做到坚持不懈,坚守班主任阵地,不懈怠,不抱怨,而是对班主任工作始终充满热情,始终坚持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始终对学生认真管理着。

坚持不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源于班主任教师对自己这一工作的真心热爱。都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了,也真的觉得我在自己的班

主任岗位上体会到了工作的幸福和快乐!真的喜欢每天与学生在一起,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愿意与他们一起成长,班主任成长路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再坚持!永不放弃!

“80后”中学教师 篇6

【案例二】吴先生的儿子刚上小学,开学前,班主任老师来家访。一看儿子的班主任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吴先生全家都急得不得了,到处托人、找关系,千方百计想把儿子转去老教师带的班。“一个年级共有6个班,就我儿子班是年轻老师当班主任,以后怎么跟其他班的孩子比啊?”吴先生觉得,眼前的这个80后女老师自己都像没长大的孩子,肯定不如老教师有经验、有责任心。一学期后,吴先生的儿子就转学去了一所民办小学。而像吴先生这样想把孩子送到老教师班里的家长,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遇到过。(搜狐新闻网)

80后新教师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教师。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80后新教师遭遇了信任危机。人们普遍认为这一代人中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不负责任、以个人为中心,所以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对80后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能否担当起教育90后学生的重任,存在怀疑。因此,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对80后新教师进行深度的了解和研究,适时调整培训策略,针对80后新教师的时代特点、生存状态、个性品质开展培训活动,使他们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崭新的富有朝气的生力军。

一、透视80后新教师的特点

(一)知识素养:知识面广而新

80后教师生长在信息爆炸性发展的年代,网络及其他各类媒体的信息使他们的知识素养呈现出与60后、70后教师完全不同的特点,那就是知识面广而新。他们除了在大学里学习系统课程知识外,更大量的知识是从网络和媒体中接受。他们能够熟练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互联网的关系也更加密切,总是和这个世界保持着同步的发展。从这一点上看,80后新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上更加顺畅,更能领会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更受 90后学生欢迎。但网络时代也带给80后新教师在知识接受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浅尝辄止,读书不求甚解,过分依赖于互联网,养成“谷歌一下”“百度一下”的习惯,有的新教师懒得读纸质文字,因为“网上啥都有”。

(二)思维能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80后新教师短短二十多年的生命历程,却经历了太多的变革,改革开放,尝试素质教育,高考改革(自费),人事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他们不得不调整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社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教育教学界的新理念、新思潮,他们也更愿意关注和实践,如多媒体教学、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等。他们又具有年轻人普遍具有的特点,富有朝气,精力充沛。

(三)情绪状态:热情而富有亲和力

80后新教师刚走出大学校门,还带着较浓的学生气,他们血气方刚,热情而富有朝气,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显得更有亲和力。因此,他们更容易走近学生,更容易与学生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但是,某些家长则认为,80后新教师和学生走得太近,就像大孩子和小孩子的关系,失去了教师的威严,会导致管理失控、教学失范。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80后新教师缺少爱心、耐心、责任心,缺少对生命的关怀意识。于是,80后新教师普遍遭遇信任危机。

另外,不少80后新教师存在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大多数新教师必然分配到乡下,有一部分新教师甚至分配到一些边远山区。从热闹喧嚣的大城市到偏僻闭塞的边远山区,对于新教师来说,必然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焦灼于何时能进城调动,困惑于所处的现实处境,在困惑中求生存求发展。

(四)个性品质:敢于怀疑,富有挑战精神

不断变化的社会也培养了80后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精神。他们从来不是“俯首帖耳”全盘继承的一代,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不喜欢拘泥于成规,会用自己的方式建立课堂的学习秩序。比如,他们在评价学生时敢于创新,敢于采用五花八门的评价方式。他们是在激烈的竞争中长大的,中考、高考、就业,每一个关口都充满了白热化的竞争,因此,他们不惧怕挑战,敢于挑战,他们有张扬的个性、不羁的言行。我们在开展参与式培训时,从招贴画汇报和点评两个环节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他们自告奋勇要求担任汇报员和点评员,而且举止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同样是参与式培训,相比之下新校长上岗培训和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在思维敏捷、语言的表现力等方面稍显逊色。

二、从80后教师特点审视新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教师培训师训机构中起骨干支柱作用的多为60后教师,少部分为50后或70后教师。由于阅历、精力等多种因素,60后教师承担着新教师培训的策划、组织、上课的主要职责。各类师训机构都在探索若干师训的新范式,在培训内容和模式上都有所创新,但多数培训仍然沿袭此前学历教育中早已形成的一统化的师训范式。如此因循守旧的师训范式遇上个性鲜明、思维敏捷、主体意识强烈的新教师,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

(一)培训内容与新教师的生存状态相脱节,漠视新教师的生存状态

当前新教师多分配到农村边远山区,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生源相对较差,文化娱乐生活较为贫乏。这些生活在信息时代里的新教师,尽情享受过大学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娱乐氛围,习惯了父母的羽翼为之遮风挡雨,他们对于如此闭塞的农村环境、落后的教学条件,从心理上到物质生活上都无法很快适应,必然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在新教师培训中,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他们非常焦虑于进城调动。有一位新教师问,怎样才能调进城区学校。当我们告诉他新教师必须在农村任教6年之后才能参加进城考试,而且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时,他脸上显出沮丧神情,觉得人生已没有希望了。教师培训机构必须针对新教师的这一生存状态、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引导其产生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其认清生活的真谛,直面生活的现实,正确对待物质享受,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平和的心态,立足山区,去发现、挖掘、创造农村教育的非凡价值,激励他们的职业意志力,把艰苦的条件作为事业成功的磨刀石,打造出作为教师的闪闪发光的生命价值。

(二)开展极端道德完美主义教育,忽视教师生命的需要

当前教师培训机构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时,师德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内容。但在我们的师德教育中,请来作报告的多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有着忘我、忘家献身精神的师德标兵和楷模。如此师德培训遵循的是极端道德完美主义,忽视教师个体生命的需要。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普通的人,他们需要一定的物质享受,他们是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也应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但我们的师德教育总是想把教师培养成圣人,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漠视生命。那些一心扑在教学上,不顾家中病危的妻子、嗷嗷待哺的儿女、年迈无人照顾的父母的教师,其伦理的出发点就值得怀疑,其生命价值观更令人怀疑。为了学生的成绩、升学率而漠视家人生命、自己生命的教师是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的,他所唯一敬畏的是学生的成绩、领导的表彰,他所崇尚的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但是,在我们的师德培训中,这样的楷模教师总是座上嘉宾,在台上侃侃而谈。我们在进行师德培训时,一方面要杜绝如此不人道的师德培训,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到新教师的道德需要和动机,不能对新教师提出不适当的过高过急的要求。

(三)忽视80新教师的时代特点、个性特点,采取一统化的师训模式

当前师训机构在培训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结业考核方面,已形成一套固定的程式,年复一年沿袭下来,基本不变,完全忽视作为培训对象的“人”已经完全不同,忽视80后新教师特定的时代背景,忽视新教师作为“人”的特殊性、差异性、发展性,在实施培训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上,偏重于机械传授、定量指标,从而导致新教师在培训中只能扮演被动的受训者的角色。这种“病变而药不变”的做法势必影响培训效果。

(四)忽视80后新教师生命的灵性和创造力,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让他人具有智慧”的专业人员。80后新教师已基本具备作为教师应有的复述性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应用性知识,他们缺少的是实践性知识和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因此新教师培训,应着力于使新教师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尽可能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在培训活动中发挥生命的灵性和创造力,去生成和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智慧。但是,当前的新教师培训中,对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着力较少,因为这样的培训活动所花的精力更多,对培训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见效则相对较慢。但教育是一项缓慢的工程,师训也一样,尤其是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更要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培养心理准备。

三、基于80后教师特点的新教师培训策略探索

“师本”是师训机构实施培训时必须遵循的理念。在新教师培训中,师训机构要做到眼中有“新教师”,在设计培训方案、选择培训模块和模式时,必须基于80后新教师的普遍个性品质、学识特性、生存状态等,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度调整培训方案和实施方法,最终使新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教育激情。

(一)要实现培训教师的角色转变

当前的教师培训中,教师培训师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以往的培训中,我们所请的培训教师或为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名师,或为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或为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往往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或进行系统知识的讲授,或进行经验的传授。在讲座式培训中培训者是权威,是信息提供者,是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是传递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参培教师是信息和命令的接受者,是受训者。如此,培训者与参培教师之间是一种单向传递等级分明的师生关系。而在课例研究、论坛沙龙、参与式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中,培训者与参培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培训者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了参训教师的“协作者”“合作者”,与他们一起学习研究、共同提高;参训教师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要创作者,是非常丰富的培训资源,是培训者的“合作伙伴”。这样,培训者与参培教师之间是一种双向互馈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作为师训机构的培训师必须及时调整心态,实现角色的转变。

(二)采用多样化培训模式,提高新教师培训的参与度

受学历教育影响,当前的师训机构多采用听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经验介绍之类的集会式培训,培训现场多为秧田式位置摆布,学员只需要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即可,不用动脑,缺少体验,完全处于被动受训的状态。这样的培训无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力,因此,我们在选用培训模式时,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情商的培养还是课例诊断研讨,都可以引进多种培训方式,如参与式培训、外出考察、课堂观摩、论坛沙龙、远程网络培训等等。

参与式培训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受训教师不再是只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学习者。小组研讨式是参与式培训的主要方式,在思想和观点不断交锋的过程中共同研讨,澄清观点和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培训模式重视新教师身上蕴藏着的非直观、非显性的巨大的精神资源,包括新教师日常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历和体验、教学感情和问题意识;培训的内容以新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思考为切入点,真正做到以新教师为本,解决新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训活动中受训教师的思考、研讨贯穿始终,在思考和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受训新教师的思考力、影响力和表达力。

不少新教师分配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教学任务重,有的还是包班,因此新教师培训中工学矛盾突出。针对这一特点,师训机构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远程网络课程,通过网络开展培训,并逐步建立合理规范的网络培训考核制度。

(三)要着力于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情绪动力——情商和创新能力

80后新教师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抗挫能力相对较弱,生命关怀意识相对淡薄,因此,选择培训模块时,要注重设置有利于培养新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生命关怀意识、环境适应能力、意志力等方面的课程。比如,可以开展各类情商培训。教师情商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意志,具体体现为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对他人情绪的体察感受理解能力、人际交往沟通合作能力。鉴于80后新教师在气质、品性、情绪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尤其需要开展情商培训。通过情商培训,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体察和利用他人的情绪,使他们从依赖外在规范强制的示范作用和由职业良心义务从教的层面,转到用情商素质自觉地管理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上来。

(四)要关注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课堂教学实践智慧。

“80后”教师的管理策略 篇7

特点一:综合能力强, 超级自信, 藐视权威

应对策略:开放沟通, 人性关怀。“80后”群体的出现, 对园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 对他们已经不能靠简单的命令和要求来推动工作。面对他们表现出的种种问题, 园长首先要自省幼儿园的管理是不是有不妥之处。开放沟通、人性关怀管理策略的运用, 会得到“80后”教师积极的回应。比如, 每天清晨, A园长都会走进每个班级, 微笑着向每个教师打招呼, 教师也报以灿烂的笑容, 丝毫没有面对园长的拘谨。在这所幼儿园的员工队伍里, “80后”的年轻人占到了85%。

特点二:教师态度良好但缺乏敬业精神

应对策略:从招聘把关。幼儿园招聘教师并不一定要求应聘者的技能最强、智商最高, 而是要求兴趣在从事幼儿教育上。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所提到的“让合适的人上车”对幼儿园的人才选择非常重要。从招聘开始, 选好适合从事和本人意愿从事幼儿教育的人才, 这样会为以后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招聘的时候, 有一件事情很重要, 就是要确定应聘者是否对这个工作感兴趣。园长一定要问清楚, 应聘者的个人兴趣是什么。

特点三:具备基本素质, 却不能马上胜任工作

应对策略:用培训打造人才。第一, 知识的培训:使教师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了解幼儿园的发展战略、目标、方针、规章制度, 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第二, 技能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技能, 如教育教学的技能、家园沟通的技巧、电脑操作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等;第三, 态度的培训:通过培训, 建立起幼儿园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 培养教师对幼儿园的忠诚、应具备的精神准备和态度。具体的培训项目可以设计为:时事、追求卓越心态、安全与事故防范、幼儿园文化、团队精神、人际关系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时间管理、家园关系、个人电脑实务等。在培训出“80后”骨干教师的基础上, 以点带面, 带动整个“80后”教师群体的成长。

特点四:平等意识强, 不喜欢被命令和指使

应对策略:倾听教师的声音。和园长说话没大没小, 敢于直言而且又重视自己权益的“80后”教师, 有时会给园长带来一些惊异和挑战, 但在开放的幼儿园, 这些行为却可以得到园长的欣赏。有一个园长说:“我很欣赏这代孩子, 他们很少有溜须拍马的, 他们的平等感十分强烈, 不畏权势, 主人翁意识也特别强烈。”“既然要去听, 就不要害怕他们说的话不好听。”“当教师有不同声音的时候, 首先我们要想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 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看自己是不是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幼儿园要为“80后”教师营造开放的沟通环境, 电话、邮件、信件、面对面的交流都可以, 这样“80后”的参与感和平等感都不会受挫, 他们的声音可以很通畅地表达。更关键的是, 园长可以真正用心地去倾听与回应, 而不是敷衍和形式化。作为园长, 每个月应该和一线教师一起坐下来, 聊聊最近大家有什么高兴和不高兴的事, 觉得哪儿不好, 及时改进。当然并不是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但是必须给出回答和解释, 当场不能回答的, 要在24小时内回答。这样让大家对幼儿园没有误解和积怨, 因为积怨像雪球, 会越滚越大, 拿到桌面上说出来, 会很快得以消解。

特点五:精力旺盛, 但缺乏坚持性

应对策略:平衡工作和生活。真正好的园长不仅关注“80后”教师8小时内的工作状态, 还想方设法丰富他们8小时之外的生活。就笔者所知的一所幼儿园, 非常注重教师精神文化建设。春天的周末, 园长会带教师去植物园赏花;夏天的早上, 会组织教师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去北海划船;下午下班后, 园长会为住集体宿舍的教师请来武术教练或瑜伽教练放松身心……只要是合理的建议, 幼儿园会出一定的经费让教师组织活动。而且幼儿园充分照顾到教师的备课时间, 比如在每天上午的课间操和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 班里可以有一位教师抽空出来进行备课和思考, 这种合理的安排让教师的工作有张有弛。在工作时间上, 幼儿园非常注意尽量不让工作占用教师的个人时间, 5点半下班后如果不能马上走, 6点半也必须要走。如果有事情确实要加班, 那加班后马上补休, 把加班的时间全部还给教师。

当一位教师工作比较稳定, 又有一个可以实现兴趣的平台, 那这位教师会比较安心, 不想跳来跳去, 也不会有职业倦怠。

特点六:遇到不如意, 会产生小情绪

应对策略:做个3F园长。好的园长, 一定要做到三个F:Friendly, 友好;Fair, 公平公正。教师不怕严厉的园长, 就怕一个不公正的园长;第三就是Firm, 坚定。一个人做得不好, 触犯了纪律, 园长必须坚持原则采取措施, 而一个人做得好, 即使别人说他不好, 园长也要有勇气说他就是好。这三个F是缺一不可的。好的园长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平时, 要关心教师的小情绪, 只要发现团队中任何人的情绪不对, 就要及时找他谈话, 帮他疏导不满。“当每个人都在正确的情绪里的时候, 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想去离开”。

有了平等开放的氛围, 有了园长真心的关爱, “80后”的教师会在幼儿园工作得十分愉快。当然, 也并不是没有教师离开。有一位园长说:“很多年轻人刚刚走向社会, 可能这是他们的第一份工作, 他们希望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如果一个教师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 我们应该鼓励他。每个好的教师离开的时候, 我都会说, 将来如果有机会你想回来, 我们园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真的是这样, 有的教师离开了, 又回来, 回来之后变得更加珍惜这份工作。

特点七:喜欢新鲜、挑战、爱表现, 不喜欢重复

“80后”教师的管理策略 篇8

一、小故事, 说明大道理

“80后”性格特点分析:大都“80后”伴随着家长的过分溺爱、过重期望长大, 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 个性十分鲜明, 一般是听不得纯道理说教的。如果单纯给他们讲道理, 他们往往会持“看你表演得好热闹”的态度。所以, 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往往是有效的“管理工具”。

首先, 我把一个个针对性强的小故事渗透到管理的每时每刻。如果“80后”教师的职业承诺低, 我就给他们讲《把厕所打扫得比饭店还干净》, 这是关于麦当劳首席执行官贝尔的故事;如果“80后”教师工作目的性不强, 我就给他们讲《猎狗与土拨鼠》的故事;如果“80后”教师做事不够坚持, 我就给他们讲《掘井人》的故事;如果“80后”教师因为自己技能不够, 而羞于参加相应的技能比赛活动, 我就给他们讲《无听力儿童梁小昆歌唱》的故事;如果“80后”教师不注重细节, 我会给他们讲《香格里拉服务员退后一步与客人说话》的故事;如果“80后”教师工作不够认真, 我会给他们讲《海尔被砸掉的76台冰箱》的故事……

其次, 我园每周三都举行半个小时的“故事会”, 至今已经历了爱国主义、立志教育、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公德师德六个系列主题。不仅我讲, 我还鼓励“80后”的教师也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铸就了我园“80后”教师的职业精神。爱园敬业, 团结开拓, 至诚至信的“80后”团队, 为我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软激励, 解决大问题

“80后”工作能力分析:“80后”教师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较好, 所以, 他们普遍接受新理念快, 悟性强, 信息化程度高, 好表现。但是对工作常常没有明确的目标, 甚至不追求什么目标。为此, 我采取了沟通和提供丰富的平台这两个软激励措施。

首先, 通过一对一的沟通以及书面的沟通, 有效地支持、帮助每一位“80后”教师。

具体的步骤是:一聆听———理清目标, 清晰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二发问———反映真相,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三区分———心态迁移, 让他们的心态向积极方向转变。四回应———行动计划, 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清晰的沟通, 有效地激励了“80后”教师, 大大降低我的管理成本。

其次, 创造丰富的平台激励教师。我的做法是为“80后”教师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他们而言, 工作越是有变化, 越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激起他们的信心和责任感。在我园, 工作两年以上, 经考核合格, 即可申请做“执周园长”;教师有一技之长, 即可申请开自己的“工作室”;幼儿园的工作项目, 大到举办家长会、筹备才能教室、开办亲子, 小到一个讲座、一个兴趣组的设立、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教师均可自己“搭台”自己“唱戏”, 但又会在合适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时候得到我及时的支持。实践证明, 这些软激励机制, 再配合我园的结构工资, 带薪休产假、丧假, 以及更大限度地关心职工的家事等管理措施, 满足了“80后”教师的物质、心理需求, 从而达到了管理的目的。

三、重结果, 塑造执行力

“80后”教师处事风格分析:“80后”教师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教育体制变迁、住房改革, 以及就业分配制度的变革成长。这些变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批教师的逃避心理, 他们中的大多数看重过程, 但不追求结果。比如“工作我做了, 保教效果好不好, 不是我的事了”。这样的处事风格, 会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为此, 培养“80后”教师的结果思维, 一直是我执着做的一件事情。

一个“80后”教师的努力与感悟 篇9

一、做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工作的第一站是福顺乡庆平小学。到那里后, 学校安排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我, 担任了班主任。我当时除了兴奋以外, 也深感压力不小, 干不好让学校多失望呀!于是我决定向学校老教师请教和学习, 在他们耐心的指导下, 我渐渐地成长并得到锻炼, 为现在的班主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庆平小学工作了4年后, 我进入了第二站——向阳小学。在向阳小学的三年里, 我承担的是英语和音乐教学, 我潜心学习, 积极参加各项比赛, 获得过地区英语观摩课一等奖, 同时被评为地区教学新秀。

2007年, 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走进了我工作征程的第三站——洮南市实验小学。在这所我小学的母校里, 我和昔日的老师、领导并肩工作, 开始了新的征程。在课堂上, 我领悟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真谛。我面带微笑, 学生也全神贯注, 在我的引领下认真地进行每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手势这样读, 换一个手势那样读, 学生就跟着我的手势, 一遍又一遍地读。教室外, 连上体育课的孩子都抻着脖子看我们的英语课。就这样, 每到下课, 整节课的内容学生都能背下来了。年底学校考核, 我被评为了全校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课堂教学的成功, 也让我深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英语是第二语言, 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能让美丽的种子开出灿烂的花朵的。为此, 课后我强化练习, 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 并积极参加各种业务比赛。在白城市“口语与板书设计”的基本功大赛中, 我获得了一等奖, 并获得了参加省级比赛的资格。在参加省级比赛中, 虽然我全力以赴, 却只是获得了二等奖。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英语方面的工作能力。教育是一份神圣的事业, 要认真对待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如果自身业务水平不够高, 又怎么能教给孩子们那一滴滴奠基生命的“水”呢?80后的我就是这样, 朝气蓬勃, 积极向上, 无法抗拒让自己前进的力量。我拨通了长春“新东方”的电话, 报名参加了假期魔鬼训练营班。但是, 就在我决心让自己成为一名金牌英语教师的时候, 学校安排我承担了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二、做一个智慧的老师

如果说英语教学让我感悟到教育需要激情, 那么, 数学教学的经历则让我感悟到, 教育更需要智慧。

在见到学生之前, 我就得知, 这个班级的成绩与平行班相比差一些, 学习状态糟一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面对这些我没有丝毫低落, 反而斗志昂扬。当我穿着亮片马甲、小马裤站在学生的面前, 他们都惊呆了, 我相信, 一种锐气和斗志已经传达出去了——没关系, 相信孙老师, 会让你们梦想成真。为了尽快改变班级的学习面貌, 我中午不回家, 吃盒饭, 争分夺秒地为后进生辅导, 学生的成绩也在提高, 但我的心里没有一丝喜悦, 因为我心里十分清楚, 没有我这根拐杖天天帮扶他们, 他们立刻会坍塌倒下。

在我疲于奔命却收效不大的时候,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话解开了我的心结, 她说:让孩子自己想去学习, 那才是我们当教师应该做的。所谓“听君一句话, 胜读十年书”, 我没有把学生送上自主学习的跑道, 只是徒劳的传教者, 这样的教育当然是不成功的。于是我整理头脑中的所有“储备”, 着手建立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对手制”和提高学生成绩的“师徒制”。

先说说”对手制”:我把全班的60名学生, 分成30个小组, 每组2名同学, 组内的另一名同学自然就是你在学习上要超越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2个人能成为对手, 该如何去分这个小组, 学问也很大。你要留意观察, 全面考虑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品质方面的差异, 让成为对手的小组最愿意竞争, 真正较起劲来学习。组分好后, 还要建立奖励机制, 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对手制可以给他带来什么”:只要你在测试中比你的对手高, 你就获胜, 就会得到奖励和加分。这样, 学生的学习劲头就被调动起来了。为了更好地落实“对手制”, 在测试时, 我会让孩子们把学习用品准备好, 打乱正常的座次, 让成为对手的学生坐到一起。这样孩子在测前准备时变得充分了, 答题时认真了, 全都把试卷遮盖上, 不漏出多余的一丝缝隙, 对手检查2遍, 他绝对不只是检查1遍。每获胜一次孩子就会获得我的一份亲笔绘画作品, 先是一条金鱼, 然后是水草、小鱼, 最后是水泡, 当你攒成一幅画时, 你就可以得到一张由实验小学独家印刷的、在外面买不到的“喜报”, 老师在上面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语。孩子们如获至宝, 全都装裱珍藏, 挂在家里, 家长看到也特别欣慰。“对手制”让孩子们自己要学习了, 想学习了, 班级成绩的提高也有了希望。

但是, 学生爱学习了, 未必就能学得好。因为孩子的听课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差异是正常的, 每个老师都希望所有的孩子在课后能考出好成绩, 但是, 往往事与愿违。怎么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提高呢?于是, 我建立了“师徒制”,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简单的说, 师徒制, 就是让学生相互做老师。我把班级的60名学生, 按成绩分成30个“师徒组”, 只要在我的复习课和练习课上, 我总是打乱原有的座次, 让师傅和徒弟坐在一起, 我只讲师傅不会的题, 再由师傅去给徒弟讲题。徒弟有进步, 师傅将得到班级最高奖赏——实验小学独家版本印刷的喜报。

经过一年多的拼搏, 这个班级在小学毕业考试中获得了全市第二的佳绩, 也让我享受到了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幸福。

“80后”中学教师 篇10

一、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下“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 “80后”高校青年教师是生长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群体, 他们的思想观念同前辈们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在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的同时, 也表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社会形势的复杂多变导致部分“80后”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产生动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并全面加入世界经济全球化, 出现了各种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复杂多变的因素。从全球视野看, 为保证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遏制社会主义价值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发动攻势, 以各种思潮对我国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如“新自由主义论”、“中国威胁论”、“意识形态终结论”, 等等。这些社会思潮尽管极其谬误, 但是具有很大的蛊惑性, 迷惑了包括“80后”高校青年教师在内的部分人的认识与判断。从国内的客观形势看, 由于经济成分的变化和分配制度的变革, 人们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等各方面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和反差, 增加了社会不确定因素。在高校教师待遇不高、社会上尊师重教观念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下, 一些“80后”高校青年教师对改革开放的政策产生了怀疑。从自身素质来看, “80后”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功底不深, 辩证思维较差, 在国际国内各种错综复杂的大环境的影响下, 一部分“80后”高校青年教师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对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信心不足。

(二) 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80后”高校青年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

当前“80后”高校青年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流是比较好的, 大部分青年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有乐于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然而不能忽视的是, 在传统文化价值影响下, 在西方资本主义金钱观、利益观的腐蚀下, 部分“80后”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出现弱化而功利意识倾向强化, 表现为严重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不少青年教师认为市场经济提倡的就是个人本位, 价值判断的标准就是物质利益和金钱。[2]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 师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

(三) 社会思潮下的信仰危机是造成“80后”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职责淡漠的根源。

在传统文化的断裂、国际社会主义的低潮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等合力作用下, 我国公民的信仰不同程度的模糊已是不争事实。高校亦面临同样的信仰困境, 在一部分“80后”高校青年教师中表现为理想目标的实际化、价值理念的实惠化、道德观念的自我化, 重利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为严重, [3]放弃了高校教师所应坚执的敬仰和信从。教师之道, 当以“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即要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正气凛然的道德品质, 才能使学生信服并受到影响。青年教师的良好人格形象对于和他们年纪相差不大的大学生而言, 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风向标。然而部分“80后”高校青年教师在学术道德、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和团结协作等方面的深度欠缺, 丧失了作为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而被社会所诟病。

二、社会思潮冲击下加强“80后”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80后”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决定着高校抵制各种落后、错误、反动的社会思潮影响的成效。要杜绝各种错误思潮在高校中蔓延发展, 加强“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成为一项急迫而重要的工作。

(一) 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校园, 在于严谨治学的师风和励精图治的学风两个方面, 而教师因其角色和地位方面的独特性在校园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是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前沿阵地, 首先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 这些社会思潮对高校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势必产生重要影响, 成为影响和谐校园的不利因素。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 “80后”高校青年教师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支素质高、结构稳的“80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有利于导向、规范、激励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进一步发挥和谐的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培养一大批具有高尚品质的“80后”高校青年教师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必然要求。

(二) 提高“80后”青年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条件。

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4]“80后”高校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凸显。高职称、高学历固然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的必备条件, 但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容忽视且不可或缺。“80后”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价值观, 将对广大大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加强这支队伍的师德建设, 有利于把改革开放下深受意识形态多样性影响的“80后”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引向正确方向。

(三) 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政工作做得好坏, 是决定其抵制错误社会思潮能力强弱的关键。高校思政工作不能仅把重任系于数量有限的专职思政工作者身上, 而是应该集广大高校教师特别是“80后”青年教师之力量做好这项工作, 把师德建设贯穿到高校的思政工作之中, 使“80后”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施者和参与者, 这是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方面, 把“80后”青年教师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这些青年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达到高校思政工作目标。另一方面, “80后”青年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以自身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激励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 扩大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力量, 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 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将使思政工作更有成效、更顺利。

三、社会思潮冲击下加强“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高校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 高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加强“80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规范和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养, 以正面积极的模范言行教育和影响学生, 提高高校师德水平。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阶段, 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各项工作, “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更不例外。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和“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作为科学理论和价值理论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不仅研究了整个世界 (自然、社会和思维) 发展的普遍规律, 而且在价值观理论方面内在地实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 为我们的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是“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迫切需要。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80后”高校青年教师力量。共同理想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目标, 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为之奋斗。[5]74“80后”高校青年教师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精英和中坚力量, 更应树立坚定的共同理想, 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潜能, 与全国人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形成统一步调和强大战斗力。鼓励广大“80后”高校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来, 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立志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奋斗。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80后高校”青年教师奋发向上的积极斗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为“80后”高校青年教师指明了其所应具备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 这也是“80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依托所在。4.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80后”高校青年教师道德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八荣八耻”, 解决了“80后”高校青年教师行为规范的问题, 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有了依托, “80后”高校青年教师践行有了遵循。要在“80后”高校青年教师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促进高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二) 建立健全“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相关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长效机制是保证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这些相关的机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教育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1.加强师德教育机制建设, 激励教师持续成长与发展。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要求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而是要在不断的学习中与时俱进。首先, 高校要创造机会让广大教师参与到各种有利于加强师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使“80后”高校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熏陶思想, 升华道德意识。其次, 在高校采取措施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 “80后”高校青年教师要加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最后, 要树立榜样, 推出一批师德高尚的教师模范, 养成高校崇尚并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2.借助一定的形式和手段保证师德建设的运行。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要在新形势下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师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 做到“有法可依”;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加强师德监督机制, 利用社会舆论、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力量, 形成社会和校园相互结合的监督环境, 同时建立师德监督检查队伍, 采用“师德信箱”、师德网络监督和媒体曝光等形式示范和警戒教师遵从师德。3.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形成鼓舞教师弘扬师德的激励机制。精神上, 基于“80后”高校青年教师对教育队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要强化他们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并对其自身在本职工作中的价值作出积极的肯定, 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人生的理想和追求。物质上, 加大对教师的工资、住房、工作条件等各方面的投入, 改变“教师即清贫”的状况, 为“80后”高校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使之安心教书育人。

(三) 优化“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环境。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师德建设的必要条件, 对塑造优良教师人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 改善“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当前, 党和国家实施的科教兴国的战略使教育和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教育和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然而, 受到诸如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度及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变化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 社会上有悖尊师重教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极大影响“80后”高校青年教师对过去在教师中占主流地位的无私奉献精神的继承。为此, 各级部门仍应继续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把教师工作落到实处, 为师德建设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其次,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是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促使“80后”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促进师德建设。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引导与熏陶青年教师的重要环境与载体, 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教师队伍的问题,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 将有助于“80后”高校青年教师坚定教书育人信心, 以优良的师德感染学生, 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二要为“80后”高校青年教师加强道德素养提供良好平台, 努力为教师个人进步创造条件。在领导层面加以重视的基础上, 在校内举办各类有利于提高“80后”高校青年教师素质的培训, 以促进“80后”高校青年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社会思想面临着诸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各种社会思潮对广大“80后”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同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困境和难题。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从机制上加强巩固“80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改善“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环境, 促进“80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思潮,“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梅荣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析评[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

[2]林桂海, 陈稷玲.论社会转型期高校师德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7, (6) .

[3]虞文娟.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2) .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80后”中学教师 篇11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 课改 体育教师角色 转变细节 研究

面对课程改革巨大转变,体育教师将受到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形式下,体育教师对自己扮演的角色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将成为当务之急。

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于教育系统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背景下不适应了,或者说远远不够了。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一、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核心精神:以学生为本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积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准确掌握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道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传统教学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即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潜能,以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效和育人的功效。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这次课改的显著特征。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就要转变学生“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实践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从教师与教学评价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者

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评价手段的单一,只有教师评价且只注重结果。只教学生技术技能,并不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取向。结果是学生虽然学习了技术,应付了测试,但并没有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实施新课程后,教师将通过对评价制度的改革,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对个体差异的重视等,重新认识学习效果,教师将努力转变单一的量性评价方法,树立一种对所有学生来说,“能尽力的都是好的”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灵活有效的,以质性评价为主的新观念。

二、新课程下的教师关系重构:体育教师要走进学生

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常见的人际关系,也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育质量。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的重构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在新课程体系中,新的课程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之间确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新课程需要体育教师做一名心理老师,一名贴心朋友,一名爱心型的老师,一名民主型教师。

三、新课程下教学需要体育教师做智慧型老师

1、从教师与教学模式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是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都体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如在对教育的根本认识上,从强调外在力量的塑造到强调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在对教学的根本认识上,从注重教师的独白到注重师生间的对话;反映在课程上,则是主张把教材当作“蓝本”到解读的“文本”。如果把教材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学大纲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教学也就成了凝固的、共同寻找所谓惟一正确答案的机械活动。把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进行解读,也许教材所展现出的就是不同的光彩。这就要求教师不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认真积累、总结和提高。教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造、创新精神,无论是在教学的组织、对教材的理解,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上,新课程和教材都给教师以很大的空间。今后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应该越来越要把教材当作共同分析、探讨的对象,可以从“自我”的角度进行诠释和说明,而不应该千人一面,千校一式。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新课程则认为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的体育教师迈进。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为此,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体育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及相互关系,体育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体育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体育教师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体育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四、新课程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让体育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体育教师是高中新课程实施、研究、开发、评价的主体。促进普通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式与学生方式的实质性转变。新课程改革需要体育教师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体育教师转变,互评共进,共同发展。

“80后”中学教师 篇12

【案例二】吴先生的儿子刚上小学, 开学前, 班主任老师来家访。一看儿子的班主任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 吴先生全家都急得不得了, 到处托人、找关系, 千方百计想把儿子转去老教师带的班。“一个年级共有6个班, 就我儿子班是年轻老师当班主任, 以后怎么跟其他班的孩子比啊?”吴先生觉得, 眼前的这个80后女老师自己都像没长大的孩子, 肯定不如老教师有经验、有责任心。一学期后, 吴先生的儿子就转学去了一所民办小学。而像吴先生这样想把孩子送到老教师班里的家长,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遇到过。 (搜狐新闻网)

80后新教师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教师。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80后新教师遭遇了信任危机。人们普遍认为这一代人中独生子女多, 娇生惯养、不负责任、以个人为中心, 所以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对80后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能否担当起教育90后学生的重任, 存在怀疑。因此, 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对80后新教师进行深度的了解和研究, 适时调整培训策略, 针对80后新教师的时代特点、生存状态、个性品质开展培训活动, 使他们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崭新的富有朝气的生力军。

一、透视80后新教师的特点

(一) 知识素养:知识面广而新

80后教师生长在信息爆炸性发展的年代, 网络及其他各类媒体的信息使他们的知识素养呈现出与60后、70后教师完全不同的特点, 那就是知识面广而新。他们除了在大学里学习系统课程知识外, 更大量的知识是从网络和媒体中接受。他们能够熟练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 与互联网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总是和这个世界保持着同步的发展。从这一点上看, 80后新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上更加顺畅, 更能领会学生的思想和观念, 更受90后学生欢迎。但网络时代也带给80后新教师在知识接受上的一些负面影响, 如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浅尝辄止, 读书不求甚解, 过分依赖于互联网, 养成“谷歌一下”“百度一下”的习惯, 有的新教师懒得读纸质文字, 因为“网上啥都有”。

(二) 思维能力: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

80后新教师短短二十多年的生命历程, 却经历了太多的变革, 改革开放, 尝试素质教育, 高考改革 (自费) , 人事制度的改革 (双向选择) ……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他们不得不调整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社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教育教学界的新理念、新思潮, 他们也更愿意关注和实践, 如多媒体教学、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等。他们又具有年轻人普遍具有的特点, 富有朝气, 精力充沛。

(三) 情绪状态:热情而富有亲和力

80后新教师刚走出大学校门, 还带着较浓的学生气, 他们血气方刚, 热情而富有朝气, 对孩子们来说, 他们显得更有亲和力。因此, 他们更容易走近学生, 更容易与学生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但是, 某些家长则认为, 80后新教师和学生走得太近, 就像大孩子和小孩子的关系, 失去了教师的威严, 会导致管理失控、教学失范。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 80后新教师缺少爱心、耐心、责任心, 缺少对生命的关怀意识。于是, 80后新教师普遍遭遇信任危机。

另外, 不少80后新教师存在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大多数新教师必然分配到乡下, 有一部分新教师甚至分配到一些边远山区。从热闹喧嚣的大城市到偏僻闭塞的边远山区, 对于新教师来说, 必然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焦灼于何时能进城调动, 困惑于所处的现实处境, 在困惑中求生存求发展。

(四) 个性品质:敢于怀疑, 富有挑战精神

不断变化的社会也培养了80后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精神。他们从来不是“俯首帖耳”全盘继承的一代, 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 不喜欢拘泥于成规, 会用自己的方式建立课堂的学习秩序。比如, 他们在评价学生时敢于创新, 敢于采用五花八门的评价方式。他们是在激烈的竞争中长大的, 中考、高考、就业, 每一个关口都充满了白热化的竞争, 因此, 他们不惧怕挑战, 敢于挑战, 他们有张扬的个性、不羁的言行。我们在开展参与式培训时, 从招贴画汇报和点评两个环节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他们自告奋勇要求担任汇报员和点评员, 而且举止大方, 口齿清楚, 表达流利。同样是参与式培训, 相比之下新校长上岗培训和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在思维敏捷、语言的表现力等方面稍显逊色。

二、从80后教师特点审视新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教师培训师训机构中起骨干支柱作用的多为60后教师, 少部分为50后或70后教师。由于阅历、精力等多种因素, 60后教师承担着新教师培训的策划、组织、上课的主要职责。各类师训机构都在探索若干师训的新范式, 在培训内容和模式上都有所创新, 但多数培训仍然沿袭此前学历教育中早已形成的一统化的师训范式。如此因循守旧的师训范式遇上个性鲜明、思维敏捷、主体意识强烈的新教师, 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

(一) 培训内容与新教师的生存状态相脱节, 漠视新教师的生存状态

当前新教师多分配到农村边远山区, 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交通不便, 生源相对较差, 文化娱乐生活较为贫乏。这些生活在信息时代里的新教师, 尽情享受过大学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娱乐氛围, 习惯了父母的羽翼为之遮风挡雨, 他们对于如此闭塞的农村环境、落后的教学条件, 从心理上到物质生活上都无法很快适应, 必然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在新教师培训中, 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他们非常焦虑于进城调动。有一位新教师问, 怎样才能调进城区学校。当我们告诉他新教师必须在农村任教6年之后才能参加进城考试, 而且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时, 他脸上显出沮丧神情, 觉得人生已没有希望了。教师培训机构必须针对新教师的这一生存状态、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引导其产生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帮助其认清生活的真谛, 直面生活的现实, 正确对待物质享受, 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平和的心态, 立足山区, 去发现、挖掘、创造农村教育的非凡价值, 激励他们的职业意志力, 把艰苦的条件作为事业成功的磨刀石, 打造出作为教师的闪闪发光的生命价值。

(二) 开展极端道德完美主义教育, 忽视教师生命的需要

当前教师培训机构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时, 师德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内容。但在我们的师德教育中, 请来作报告的多是“燃烧自己, 照亮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有着忘我、忘家献身精神的师德标兵和楷模。如此师德培训遵循的是极端道德完美主义, 忽视教师个体生命的需要。教师, 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普通的人, 他们需要一定的物质享受, 他们是食人间烟火的人, 他们也应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但我们的师德教育总是想把教师培养成圣人, 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因为它漠视生命。那些一心扑在教学上, 不顾家中病危的妻子、嗷嗷待哺的儿女、年迈无人照顾的父母的教师, 其伦理的出发点就值得怀疑, 其生命价值观更令人怀疑。为了学生的成绩、升学率而漠视家人生命、自己生命的教师是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的, 他所唯一敬畏的是学生的成绩、领导的表彰, 他所崇尚的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但是, 在我们的师德培训中, 这样的楷模教师总是座上嘉宾, 在台上侃侃而谈。我们在进行师德培训时, 一方面要杜绝如此不人道的师德培训, 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到新教师的道德需要和动机, 不能对新教师提出不适当的过高过急的要求。

(三) 忽视80新教师的时代特点、个性特点, 采取一统化的师训模式

当前师训机构在培训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结业考核方面, 已形成一套固定的程式, 年复一年沿袭下来, 基本不变, 完全忽视作为培训对象的“人”已经完全不同, 忽视80后新教师特定的时代背景, 忽视新教师作为“人”的特殊性、差异性、发展性, 在实施培训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上, 偏重于机械传授、定量指标, 从而导致新教师在培训中只能扮演被动的受训者的角色。这种“病变而药不变”的做法势必影响培训效果。

(四) 忽视80后新教师生命的灵性和创造力, 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轻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也是“让他人具有智慧”的专业人员。80后新教师已基本具备作为教师应有的复述性知识, 也掌握了一定的应用性知识, 他们缺少的是实践性知识和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因此新教师培训, 应着力于使新教师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 尽可能搭建平台, 引导他们在培训活动中发挥生命的灵性和创造力, 去生成和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智慧。但是, 当前的新教师培训中, 对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着力较少, 因为这样的培训活动所花的精力更多, 对培训教师的要求也更高, 见效则相对较慢。但教育是一项缓慢的工程, 师训也一样, 尤其是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 更要有“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的培养心理准备。

三、基于80后教师特点的新教师培训策略探索

“师本”是师训机构实施培训时必须遵循的理念。在新教师培训中, 师训机构要做到眼中有“新教师”, 在设计培训方案、选择培训模块和模式时, 必须基于80后新教师的普遍个性品质、学识特性、生存状态等, 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 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度调整培训方案和实施方法, 最终使新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教育激情。

(一) 要实现培训教师的角色转变

当前的教师培训中, 教师培训师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以往的培训中, 我们所请的培训教师或为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名师, 或为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 或为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往往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 或进行系统知识的讲授, 或进行经验的传授。在讲座式培训中培训者是权威, 是信息提供者, 是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 是传递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参培教师是信息和命令的接受者, 是受训者。如此, 培训者与参培教师之间是一种单向传递等级分明的师生关系。而在课例研究、论坛沙龙、参与式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中, 培训者与参培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培训者从“神坛”上走下来, 成了参训教师的“协作者”“合作者”, 与他们一起学习研究、共同提高;参训教师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要创作者, 是非常丰富的培训资源, 是培训者的“合作伙伴”。这样, 培训者与参培教师之间是一种双向互馈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 作为师训机构的培训师必须及时调整心态, 实现角色的转变。

(二) 采用多样化培训模式, 提高新教师培训的参与度

受学历教育影响, 当前的师训机构多采用听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经验介绍之类的集会式培训, 培训现场多为秧田式位置摆布, 学员只需要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即可, 不用动脑, 缺少体验, 完全处于被动受训的状态。这样的培训无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力, 因此, 我们在选用培训模式时, 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情商的培养还是课例诊断研讨, 都可以引进多种培训方式, 如参与式培训、外出考察、课堂观摩、论坛沙龙、远程网络培训等等。

参与式培训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 共同承担责任, 受训教师不再是只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者, 而是主动学习者。小组研讨式是参与式培训的主要方式, 在思想和观点不断交锋的过程中共同研讨, 澄清观点和认识,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培训模式重视新教师身上蕴藏着的非直观、非显性的巨大的精神资源, 包括新教师日常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历和体验、教学感情和问题意识;培训的内容以新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思考为切入点, 真正做到以新教师为本, 解决新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训活动中受训教师的思考、研讨贯穿始终, 在思考和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受训新教师的思考力、影响力和表达力。

不少新教师分配在偏远山区, 交通不便, 教学任务重, 有的还是包班, 因此新教师培训中工学矛盾突出。针对这一特点, 师训机构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远程网络课程, 通过网络开展培训, 并逐步建立合理规范的网络培训考核制度。

(三) 要着力于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情绪动力——情商和创新能力

80后新教师多为独生子女, 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抗挫能力相对较弱, 生命关怀意识相对淡薄, 因此, 选择培训模块时, 要注重设置有利于培养新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生命关怀意识、环境适应能力、意志力等方面的课程。比如, 可以开展各类情商培训。教师情商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意志, 具体体现为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对他人情绪的体察感受理解能力、人际交往沟通合作能力。鉴于80后新教师在气质、品性、情绪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 尤其需要开展情商培训。通过情商培训, 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体察和利用他人的情绪, 使他们从依赖外在规范强制的示范作用和由职业良心义务从教的层面, 转到用情商素质自觉地管理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上来。

(四) 要关注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课堂教学实践智慧。

上一篇:基准价格下一篇:汇率变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