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女教师

2024-10-07

中学女教师(精选12篇)

中学女教师 篇1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3 月-2015 年8 月连续三年为驻地某中学女教师健康体检326 例,其中<45 岁218 例(66.87%),45~65 岁84例(25.76%),65岁以上24例(7.36%)。

方法:所有女教师体检项目由健康管理中心与学校医务科共同设计,体检内容包括:乳腺彩超,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液基细胞薄层检查异常者做阴道镜检查,并取活组织检查。受检查者均由各科主治军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检查。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7.0版本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3-2015 年3 年中每年患病率最高排前3 位的是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3年中患病人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对于排在前3 位的疾病中,不同年龄段比较,<45 岁的患病人数最多,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同一年龄段比较,<45 岁宫颈炎占多数,>45 岁阴道炎患病人数占首位,见表1和表2。

讨论

齐抓共管,把年度体检落到实处。健康管理中心年初与学校工会共同商定,暑假第一周为年度体检时间,并在体检前对每位教师进行信息采集,把体检须知等资料发给每位受检者,并告知体检注意事项及体检项目的意义,每日限定40 人,采取一对一式服务,真正做到不漏人,不漏项。对体检中发现的阳性结果及时进行解释和心理安抚,同时健康体检也必须由政府、单位、医疗机构、个人等四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效果[1]。

军民共建,把体检后续工作建成绿色通道。体检结束后48 h内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专家组汇总每位教师的体检结果,做出健康评估,对重要的阳性结果安排专人到相关科室治疗,凡持体检报告的教师可享受免费挂号,并优先到相关科室诊疗。把普查妇科病作为日常工作,长期开展免费普查,免费治疗妇科常见病,使检后绿色通道健康运行。

以人为本,健康教育入心入脑,灵活多样。对女性教师体检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检查,而是扩展到通过体检使每位教师都能受到健康知识的教育,充分认识合理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体魄[2]。注意会阴部卫生,及时更换内裤,不穿化纤内裤,不随便使用阴道冲洗、抗生素及名目繁多的瘦身减肥药,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专栏、院报、校刊、健康手册等途径,实现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拓展网络平台,健康咨询方便快捷。健康管理中心对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计大力投入,形成了对所有体检者体检信息的开发与应用,在此基础上与学校网有机结合,并不断完善,使女教师体检结果进行网络化管理,每位教师可随时查询本年度和往年体检结果,了解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开通24 h健康咨询热线电话,并进行定期调查反馈,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能力,并通过咨询电话随时解答健康问题[3],解除教师健康问题的后顾之忧。

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副作用应运而生,慢性病高发正是这个发达社会的产物。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影响女教师健康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自身原因,从社会因素看,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用人制度的改革,职称评定,学生家长期望值过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女教师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自身看,为了社会,为了教育事业,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大脑经常处于高速运转和精神紧张,加之缺乏必要的健身运动、人际关系不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平衡,久而久之体质下降。因此认真落实教师年度体检制度,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与咨询,使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生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对慢性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充分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从而主动进行健康干预将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4],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运动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调整状态、消除疲劳,振作精神,走出困境的关键,更是预防亚健康的一剂良药。对于已患器质疾病的教师及时进行专科诊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体质,确保女教师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余征,邓冬苗,余雨玲.2667名中小学教师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013.

[2]黄丹蓉.个性化健康管理在体检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269.

[3]黄亚莉.健康教育对体检女性生活方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114.

[4]薛莹.徐州市区1386名在职中小学教师妇科健康状况体检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36(13):337.

中学女教师 篇2

广东广雅中学新疆班级组现有教师9人,其中女教师7人。该班级组的全体女教师政治觉悟高,综合素质好,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学校“和谐教育”模式为中心,以“建文明岗位,树巾帼形象”为目标,积极参加“巾帼建功”“巾帼文明岗”的创建活动:

1、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自觉以“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为已任,把党的温暖输送到每个民族学生的心坎。

范文网【】

2、齐抓共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帮助民族学生过好“生活关”、“语言关”、“学习关”,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方位促进民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不断完善新疆班各项管理条例,增加学生的时间观念、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加深新疆班学生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及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4、加强教师自身修养,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活动,扩大视野,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共创和谐。

新疆班级组全体女教师务本求实,敬业乐业,团结拼搏,展现了新时代女教师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陈翠珍教师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新疆学生获广东省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广东省第三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表演项目二等奖、全国第八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金奖。

女教师的祈祷 篇3

——编者

诲人不倦的主啊,请原谅我从事教育;原谅我僭用教师的称号,因为这称号你在人间用过。

请赐给我爱,让我把它全部倾注在我的学校;连炽热的美一刻也不能夺去我对学校的情意。

导师,让我的热情经久不衰,让我的绝望成为过眼云烟。矫枉过正这种不纯的愿望仍然扰乱我的心灵,受到伤害时,我仍会产生卑劣的不满心情,这一切请你从我身上清除。别让我为了学生懵懂或者前学后忘而伤心痛苦。

让我比做母亲的更为慈爱,像母亲一般爱护那些不是我亲生的小孩。

把笼罩在你身边的赤脚孩子头上的光辉带给我的平民学校。

尽管我是个穷苦的女人,无依无靠,但让我坚强起来,让我蔑视一切不纯的权力,蔑视除了你的意志以外的对我生活的一切压力。

朋友,陪伴我!支持我!有许多时候,除了你以外,谁都不在我身边。我的教诲越是纯洁,我的真理越是炽烈,世俗的人越不跟我在一起;你最了解孤苦无告的人,那时候,请你把我紧搂在你胸前。我从你眼里看到甜美的赞许,我就心满意足,别无他求。

给我质朴,给我深度;让我每天教学时避免繁琐平淡。

让我每天昂起头来到学校,把心灵的创伤忘掉。让我工作时抛开个人物质的追求和庸俗的苦恼。

让我的手在惩罚时变得轻纤,在爱抚时更加温柔。别申斥我,因为我爱之深才责之严!

让我的砖土学校有崇高的精神。让我热情的火焰温暖它寒酸的门廊和简陋的教室。让我的心意和善良的愿望使它比富有的学校更为富丽堂皇。

最后,请你从委拉斯开兹的画布上抬起苍白的面庞,提醒我,在世上教学和热爱就是两肋带着朗其诺斯的矛伤,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雷怡 译)

(注:委拉斯开兹,1599-1660,西班牙画家。朗其诺斯是画中的一个罗马士兵,他用长茅狠刺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中学女教师 篇4

在世人眼里, 教师应该是比较令人感到幸福的职业。尤其对于女性而言, 这是一份稳定又体面的工作。然而, 对于绝大多数“80后”中学女教师而言, 她们不仅没有身为教师的幸福感, 反而表现出强烈的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的缺失正在影响着很多“80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笔者对这一特殊群体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及相应的提升路径进行探讨。

一、“80后”女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 来自社会的压力

自古以来, 教师被誉为“蜡烛”,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教师也被誉为“春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 只讲奉献, 不求回报。然而, 教师只是做着不平凡工作的平凡人。教育不是万能的, 对学生的教育是社会、家庭、学生和教师合力的产物, 而不是教师独立完成的作品。当全社会把教育的结果全部强加到教师身上, 看重的只有学生的成绩, 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压力, 给了教师种种束缚, 降低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政策性文件给教师设定了“行事准则”, 成了社会评判、衡量教师的主要依据。德性的期望和制度的约束让“80后”教师生活在各种规范之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成功、喜悦及失败、伤感, 教师的自主、创造在学校管理的工具价值面前都被消融, 她们在不知不觉地成了外部规范和期待的奴隶。

2. 来自职业发展的压力

绝大多数“80后”教师在从事了3~10年的教学工作之后, 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与任务开始变得熟练, 按理可以缓解疲惫。但是, 这时她们又需要通过进修、在职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 还有换岗下岗的可能。同时, 教育主管部门还在政策层面向教师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比如教师资格证的注册需要满足规定培训学分, 职称晋升需要有计算机考证等方面的硬性要求。随着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 不少地方都陆续要求参与职评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班主任工作年限。这一大环境又使得“80后”女教师不得不将本应该放在家庭上的时间“挪用”到细碎繁琐的班级管理探索与实践中。这些都让“80后”的女教师强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与生存危机。

3. 来自考核竞争的压力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社会比较是产生公正感的心理机制。只有他认为自己的投入产出与他人的投入产出相当时, 才觉得公平。“80后”女教师更倾向与这种社会比较。在教师的发展机会 (如职务晋升、获奖、进修培训等) 的公正感而言, 由于学校内部的“排资论辈”, 常常对青年教师有失公允。一些不公正的否定性评价很容易伤害“80后”女教师的自尊心和幸福感。同时, “80后”女教师不够理想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到职称的评定, 评不上更高一级的职称更是意味着经济收入的损失和职业成就感的降低。处于职称的最底层的她们, 每天做着和其他教师一样的工作, 却拿着不一样的收入。因此, 多数女教师内心的满足感是不强的。这使“80后”女教师陷入一种无奈的困惑之中, 严重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让她们的教育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4. 来自自身性格弱点的影响

女性感情细腻且敏感, 容易在各方面体验到挫折感;有的女性心胸不够开阔, 容易计较一些小事, 心里积满了小恩小怨;有的女性喜欢与别人攀比, 容易嫉妒别人。她们对自我提出高要求:教学成绩要名列前茅, 卫生评比要拿“流动红旗”, 参加“优质课”评选要有所斩获……这些女性常见的性格弱点在“80后”女教师身上有所表现, 成了她们幸福感缺失的又一原因。同时, 现在的“80后”女教师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 不太会主动与他人沟通与解释, 也不会自我反省, 而是一味地找他人的原因。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误会与摩擦。此外, “80后”女教师在与其年龄相差不大的学生面前, 渴望爱与被爱, 渴望得到他们的尊重。因此, 很容易与学生建立起朋友般的感情, 但她们由于经验欠缺, 自我调节能力差, 在需要拿出威严时, 往往达不到显著的效果。

5. 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

“80后”女教师在工作前几年的时间里解决了住房、婚嫁等问题之后, 又要经历怀孕生子阶段, 这就注定女教师若想取得成功、获得社会的认可, 就必定要比男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处于怀孕生子阶段的“80后”女教师承担养老育幼的家庭重任, 她们在家里要负责家庭的生活起居, 做家务, 辅导孩子学习, 相夫教子。在学校里, 她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尽管多数家庭的无私支持为“80后”女教师提供了坚强后盾, 但多重角色的频繁转换让她们身心疲惫, 很难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钻研教育教学。面对各种压力, “80后”女教师普遍感到不够幸福的现象也在情理之中。

职业幸福感缺失的现状不仅关乎“80后”女教师的生存状态, 更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 除了教师自身要主动寻求并培育自身职业幸福感外, 社会、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积极研究对策改变“80后”女教师的教育生活状态。

二、提升“80后”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1. 教师自身由“埋怨环境”向“修炼自身”转变

在学校, 资历尚浅的“80后”女教师还处在生存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她们的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 较高层次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如果这时她们将教师职业单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非“生活方式”, 那么当“工作快乐”、“专业声望”和“荣誉获得”等对于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说是难以得到的奢侈品时, 她们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就会缺位, 进而不能真正理解教师职业的正确内涵。埋怨环境, 天昏地暗;改变自己, 天高地阔 (魏书生, 1993) 。女教师在面对时运不济与命运不公时, 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信念, 脱离功利主义心态, 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挫折, 以积极的心态解决这些困难。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从“埋怨环境”思维中走出来, “80后”女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修炼”:一是愿景修炼, 不断追求卓越;二是学术修炼, 提升学术素养;三是心智修炼, 学会哲学思考 (吴加澍, 2011) 。有了追求的愿景, 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学科视域与丰厚的文化底蕴, 有了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教师就有了内部动力与强大信念。而“一个教师能走多远, 关键取决于其信念” (张强, 2012) 。“80后”女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具有阳光的人生态度, 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 快乐地与学生相处, 开心地享受教学中的成就, 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不断设定目标突破自我, 实现生命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 你会发现先前一直担心的职称评定问题就好比坐车, 大家不要乱, 更不能挤, 只要做好充分准备, 那么车一来, 学校自然会全力以赴扶你上车。

2. 学校管理由“工具价值”向“人文价值”转变

学校往往会从教师的“应做什么”的“工具价值”而非“需要什么”的“人文价值”对教师实施管理。对教师进行管理时, 首先必须认识到教师是一个“凡人”, 是一个“生命”, 要对其给予生命的善待与尊重, 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之后才是作为“教师”的角色要求。只有这样, 教师的幸福才有基础与源泉。教师幸福作为一种复杂而又活跃的情感体验, 与情感内容并无绝对关联, 它可以是愉悦、高兴等积极情感, 也可以是生气、难过、焦虑等消极情感, 或者兼而有之。考虑到幸福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的愉悦的情感体验, 所以情感关怀对细腻又敏感的“80后”女教师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管理者首先要让她们在一种尊重、信任、支持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与需要;其次, 要努力创设各种平台 (如教师培养计划、各类课堂比赛、综合荣誉评比等) 为她们实现专业成长的阶段性目标提供机会, 让她们看到自身专业成长的希望, 进而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要设定合理的评价机制使“80后”女教师的付出有获得肯定的机会, 让她们感受到价值感, 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3. 教育部门由“规定动作”向“自选动作”转变

教育主管部门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不断创新思路搞活动的做法本无可厚非。然而, 多数陷于日常琐碎事务之中的中学女教师在面对各类名目繁多的培训时, 普遍表现出倦怠的心态, 甚至充满“敌意”。传统的师资培训是让受训教师接受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教学法知识 (理论) 和成功的教学模式。它忽视了教师作为独立个体基于教育教学信念的主动建构过程, 其有效性不免令人质疑 (张强, 2012) 。从客观角度讲, 这些层出不穷的“规定动作”的确挤占了很大一部分本该属于教师的自由空间, 让教师 (特别是“80后”女教师) 的职业幸福感急剧下降。甚至对于一些正处特殊阶段的她们来说, 除了上班时间外, 其他时间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睡觉。如果身体和精神长期被“透支”, 甚至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则教师感受到的只是痛苦和无奈, 怎么可能会有幸福感呢?为此, 教育部门针对承担特殊使命、处于特殊阶段的“80后”女教师的特点, 积极转变工作思路, 更多地了解她们的现实困难与实际需求, 提供满足教师个性化需要的“菜单”供她们进行选择。“自选动作”强调教师的参与意识与自我需求, 注重教师的经验与兴趣, 能较好地唤起“80后”女教师对培训的认可度。这样, 教育部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善意”举动就会被她们所理解, 她们内心的“烦闷感”也会逐渐被“幸福感”所取代。

三、结语

幸福是一种能力, 是一种有关幸福实现的主体条件或能力 (檀传宝, 2002) , 我们要为幸福做好准备。这样一种准备既与外部状态的改善有关, 更与教师自身内部状态的变化息息相关。尽管处在特殊阶段的“80后”女教师面临诸多挑战, 这些困难不可避免地对她们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感产生了消极影响, 她们必须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自身修炼, 在主客观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培育内心的职业幸福感, 真正体验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只有教师有了内心的幸福感, 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无论是从教师的健康还是从教育的发展来讲,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都是很有必要的。“80后”女教师应该保持幸福与优雅, 让自己灵动而有激情, 不断学习积累, 加强自我修炼, 为自己的教育之旅铺设坦途。同时, 努力“将自己当自己, 将自己当学生, 将学生当自己, 将学生当学生”, 在“育人”的同时坚持“育己”, 既照亮别人, 又发展自己 (张强, 2008) 。

参考文献

[1]苗元江, 龚继峰.超越主观幸福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2]檀传宝.论教师幸福[J].教育科学, 2002 (1) .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 1993.

[4]吴加澍.从优秀走向卓越——物理教师的三项修炼探微[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1 (6) .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6]张强.开掘班主任生活的幸福源泉[J].班主任之友, 2008 (11) .

中学女教师 篇5

春风化雨情 润物细无声

自从1993年大学毕业以来,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老师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工作,把帮助学生学会做人、知荣明礼作为她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她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从登上讲台的那天起,**就决心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更多的学生成才铺路,培养出更多的祖国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高老师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她始终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把家长的期待作为自己的工作动力,把学校的使命作为她不竭的力量源泉。

学生进入高中,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早恋的事,许多老师更是视其为洪水猛兽,全力防范。大多数老师都是让男女同学划清界限,不许他们有过多的接触和来往。为此,什么联欢会、郊游等有可能使男女学生交往的活动统统取消。一发现有早恋苗头的就不厌其烦地谈话,甚至进行讽刺挖苦和人身攻击。针对于学生早恋的问题,**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她认为,现在的学生营养好,身体成熟早,处于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非常正常。如果一味采取高压政策,恰恰会让学生走向极端,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她所采取的态度是“发乎情,止乎礼”,她还倡导男女同学健康地在一起学习、讨论和活动。她常常对学生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不但要像亲兄妹一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能早恋,而且要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不过早地陷入早恋的泥潭。每到传统的节日,她都带头开展各项活动,让同学们相互了解,消除神秘感。运动场上,有她和同学“师生接力”的身影;联欢会上,她带头为精彩的节目喝彩;游乐场里,她亲自为同学们摄影……每年的中秋节,高老师都要求学生提前三十分钟到班级,教室里总是准备好了月饼、西瓜、葡萄,有的是高老师自己买的,也有学生自发带来的,大家在一起吟诗、赏月,其乐融融。

**老师能正确对待学生犯的错误,从不因为学生偶然犯错误找家长,写检讨。有一次,一名学生又在教室里拍球了(此前老师已经多次强调了),高老师把这名同学叫上讲台,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主动要求写检讨。高老师说,我不希望你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写检讨上,更不希望你拍球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现在,请你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保证以后不再在教室里拍球了。学生宣了誓,从此也真的不拍球了,其他学生也都因此而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了。

宏图报党恩 志远谢师尊

2002年,**实验中学第一次承办国家西部助学工程“宏志班”,这既是省市文明办对实验中学的信任,也是对实验中学的一次考验,只能办好,不能办砸。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宏志班”工作,考虑到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最差的学科是英语,就选定一名英语老师做为“宏志班”的班主任。但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同样非常重要,必须要选师德高尚、业务突出、责任心强的担任各科教师。在选择化学教师时,学校领导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老师,因为她是最佳人选。事实上,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教“宏志班”,是因为这些学生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差,心里素质不够好,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辛苦。**老师决定在学习上要从基础抓起,缩短与“宏志班”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在心理上,树立“宏志班”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建立他们的自尊,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学校开运动会时,本市的学生都带着高级饮料,吃着包装精美的冰激凌,只有“宏志班”的学生因为贫困和节俭没有买任何零食。**老师就告诉“宏志班”的学生说:你们今天跑得太好了,给班级增了光,老师请你们吃冰棍。后来有的同学偷偷告诉**老师,这是他学生生涯中第一次老师请他们吃冰棍。“宏志班”有一名同学叫范某某,父母双亡,是她年迈的奶奶一直在抚养她,这一老一小全靠别人的接济度日。**看她连草纸都不舍得用,就决心尽自己所能帮助她。从生活的资助到心理的疏导,高老师都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天,**叫她帮自己把学生作业捧到办公室,聊了几句后,她对学生说:我这里有一些没用完的教案本,你拿回去给同学用吧,还有一些过期试卷,你们可以用背面当草纸。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这名学生感动得眼圈都红了,她知道老师既要帮助她,又在顾全着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一次,“宏志班”的学生田某突发急病,到了医院,却交不起检查费,又联系不上班主任。情急之下田某想到了自己的良师益友**老师,就给高老师打了电话。高老师二话没说,立即赶到医院,陪同田某检查和治疗,并为她交了各项费用。等田某病情

稳定下来之后,高老师又塞给她200元钱,田某推托不要。高老师说,这是学校的政策,我回去能报销。天真的学生相信了老师的话,感激地收下了“学校的补助”。在高老师的教师生涯中,这种自掏腰包为学生看病和资助贫困学生的事情几乎每年都有两三次。

2005年高考,**实验中学“宏志班”学生的化学成绩远远高于其他班级,绝大多数学生都如愿以偿

地进入了理想的学校。学生们没有忘记三年来**老师对自己亲人般地呵护,商量要给高老师买一件礼物。高老师知道后,对大家说:“大家来自全省各地,是党和国家的助学政策使你们能在实验中学免费上学,学校每个月都给大家补助,老师和学生对大家更是格外关爱。今天你们即将步入理想的大学校园,老师只希望你们一生牢记党和人们的恩情,早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早日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这才是你们献给老师和母校最好的礼物。”

阳光驱阴霾 雨露哺英才

最近几年,高老师一直担任英才班的班主任。平行班的学生多半是外向的,调皮又可爱,主要解决学习习惯和刻苦程度的问题。而英才班的学生学习不用过多操心,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英才班的学生都曾经有过辉煌,在小学初中都是佼佼者,都是家长的骄傲,老师的宠儿。而到了省示范性高中——人才济济的地方,只有少数人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多数的学生耀眼的光辉在减弱。高老师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因为,她深知,一个孩子的成长牵动几个家庭的幸福,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她最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神了,干涩、惺松的眼睛,一定是昨夜没有按时睡觉,可能是熬夜看书或上网了;茫然、飘忽的眼睛,一定是精力分散了,可能是回想旧事或早恋了;慌乱、掩饰的眼睛,一定是有事怕别人知道,可能是犯错误了……每一个不正常的眼神都会令高老师心情沉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找恰当的机会进行了解和调节。每一次考试前后,是高老师最忙最累的时候,考前有的学生压力太大,要谈话;考试后,没考好的,要谈话——帮助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考得好的,还要鼓励;更多的还要接很多家长的电话、来访。尽管高老师很忙,但是对待学生和家长都充满了极大的耐心,正是她把满腔的爱和无私的真诚的洒向每一个学生,才深得广大学生的爱戴。

**老师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责任感,使她从不以分数论人,使她的每个学生都能自尊、自强。也正是对学生的爱,使她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她现在所带的班级中有个叫董某某的农村学生,开学初,高老师就发现,他不舍得吃穿,平时经济比较拮据。进一步了解情况,才知道他母亲患重病,还有一个刚刚上大学的姐姐,只靠当老师的父亲支撑全家,已经无力支付他的学费。在高老师的努力协调下,学校为他免去了三年全部的学费和宿费,而且高老师还号召其他老师多关爱这个困境中的学生。在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学习中,年级党员为他捐助了800元钱,这钱虽然不多,但是凝聚了老师们的爱。

苦心钻研精益精 桃李芬芳乐无穷

**常对身边的教师朋友说: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只做蜡烛了,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变得越来越短了。要做电灯泡,有强大的发电厂供电,最不济也要做个油灯,能时时往里边加油,生命的火花才不至于熄灭。

也正因为这一点,她在业务上她刻苦钻研、博采众长,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不但虚心从书本中学习,还虚心向同行求教;教学中,她坚持每上一节课都写后记,记下教学体会。坚持每听一节课都反复揣摩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在课后,她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帮助分析孩子存在的不足与潜力。在作业批改中,她坚持“批中求实,改中求是”,哪怕是处理一道选择题,也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她常常鼓励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开动脑筋,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她在课堂上“千方百计的激发兴趣、恰到好处的设计问题、潜移默化的分层激励”,使她的化学课堂成为训练学生思维的乐园。高老师对学术的严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幽默的语言,让学生们喜欢上她的课。高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高考动向的把握,使得她的课堂生动活泼,精讲精练,脱离了目前高考的题海战术,而所教的班级成绩始终是第一。

十几年来,她所教的学生在高考中成绩十分突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在2000年的高考中,**老师的学生孙鑫获得了**市理科状元;所任教的化学学科成绩取得了全校第一名,在全市也名列前茅,其中彭涛同学化学147分,成为全市化学单科状元。2003年,**辅导的学生金钊获得**省化学奥赛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本省参加了全国化学竞赛,并荣获国家级三等奖,闫傲冰和李子靖同学获省级一等奖,还有三名同学获省级二等奖。2005年高考,所带班级的平均分高出同类班级50分,而且指导填报志愿得当,绝大多数学生都如愿以偿地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2008年高考,**老师的班级学生成绩超清华、北大的人数最多,得到了学生、家长、同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几年来她所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奖,其中《喷泉试验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高一化学教学初探》等论文分别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高老师数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的教研和赛课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女教师之死 篇6

只是这“十万+”不过是在别人的伤口上撒了把盐,沾着别人的痛苦来成就自己一夜爆红的快感。一群孩子被描述成冷血动物,眼看着自己的老师呻吟挣扎却无动于衷,这种事,以简单的常识来判断就很难站住脚。一两个学生冷漠也许可能,但一个班都这样,难道不应该追问一下可信度?老师病死考场,学生看在眼里却无人施救,难道现在的师生关系已然这么紧张了?这么大的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还能平静地做完试卷走人,只怕这种“平静”本身就值得怀疑。哪怕是陌生人,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种违背了人性的事发生,何况是一群与老师朝夕相处、涉世未深、对人生充满期待的孩子?不可否认,现在的家庭和社会教育确实给孩子灌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比如金钱观、竞争观,但人们从本质上说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一点善良,哪怕出于保护自己孩子的心态出发,也不希望他们过早地沾染恶习,对社会和成长之路心生惧意。不管是家庭社会还是教育本身,都不会支持这样一种行为,何來冷血的教育之说?

事实证明,不是常识出了错,更不是孩子被教育带坏了,而是某些人持有色眼镜对待中国教育问题。新华社记者的调查表明,事实真相不但跟微信文章描述的有较大出入,而且一些基本事实和关键细节也缺失了。孩子发现后不仅没有旁观,反而积极主动地营救老师,老师去世后学生都很悲痛,为失去了一名好老师感到伤心不已。发生在江苏课堂上的这一幕其实充满着人性的温暖和教育的张力。

真相都没搞清楚,就把剑拔了出来。这种预设前提、居高临下的审判,与真相很远,与炒作很近;与教育很远,与诋毁很近;与责任很远,与名利很近。他们之所以炮制这样一份东西,不是冲着要为教育摇旗呐喊去的,而是冲微信圈里一鸣惊人去的。没有比炒作一群孩子的冷血更能激起社会强烈反弹的事了。而其后发生的事也证明,容易被情绪冲昏了理智的人,也容易成为炒作的牺牲品。

我们不希望有人拿人性炒作,更不希望教育问题成为某些人谋求点击量、炒作自身的工具。“十万+”的诱惑力不会比良知更大,没有责任感的“十万+”点击量再高也只不过是增加大家厌恶的频率,没有任何意义。当始作俑者在后台为自己飞升的点击量、转发量沾沾自喜时,他们也应该听听外界批评质疑的声音,得了“十万+”又如何,正义的力量不会容许非正义拿正义开涮,短暂“辉煌”之后将是长久的唾弃。

在这起事件中,一个明显带有炒作意图的公众号,为了博取眼球孤注一掷也许并不让人意外,但那么多人相信,且不假思索地转发评论,才是真正让大家担心的事。对于一件事情既缺少思考的自觉,也缺少求证的主动,只是一味地让自己被情绪淹没。很多剧情反转的新闻中都有类似的身影。易怒、轻信又缺少理性,用偏执的眼光看问题,用情绪代替理性,用盲从表达不满。

诚然,中国的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很尖锐,但并不能因这些问题而否定中国教育的大方向。相反,中国教育培养了一群乐观向上、积极有为的人,我们都是这种教育的受益者。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基本的认知,就很容易在人为制造的假象中迷失方向。

【原载2016年01月20日《解放日报·评论》】

插图 /女教师监考猝死 /美堂漫画

孤岛上的女教师 篇7

小岛来了曲老师

1987年5月, 年仅23岁的曲凤琴从吉林应聘到赵凯村, 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她坐了3个小时的船来到孤岛时, 天已擦黑, 学校两间土房摇摇欲坠, 书桌破烂不堪。见到此景, 满腔热忱的曲风琴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她动摇了。村民见到一筹莫展的曲风琴, 心里由热变凉:“本乡本土的男老师都熬不住, 人家城里长大的姑娘, 能受得住这苦吗?”村委会主任说:“孩子, 这里苦哇, 后悔还来得及, 不会怪你的。”

曲凤琴来到这里后, 25名失学儿童和家长整天跟着她问这儿问那儿, 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 一张张稚气的脸, 她留下了。

两间摇摇欲坠的土房, 随时都可能倒塌, 要开课, 首先修校舍。她每天带着10多岁大的学生, 像燕子垒窝似的打土坯, 修校舍。她和学生的双手磨出了血泡, 裂出了一道道口子。村民感动了, 放下家里的活儿, 齐心协力把校舍修好。

开学那天, 小岛沸腾了, 如同过年一样, 男女老少自发聚到学校。村委会主任流着泪说:“孩子们, 你们今天能上学, 多亏了曲老师啊!”说着, 向曲凤琴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师, 您别走了

1996年10月25日是曲凤琴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 她去乡里开会顺便购买复习资料, 当时正值秋冬交替期, 芦苇沼泽的冰还没有冻实, 她踩到薄冰掉入冰水里, 冰水刺骨, 心在收缩, 双腿麻木。夜里回到家时, 她已整整趟了6个小时的冰水。

那一夜, 她失眠了。一个年轻女人, 蜗居在孤岛十几年, 不知道什么叫流行, 选择了一个让男人都惧怕的恶劣环境, 对一个女人来说太残酷了。于是, 她想走。

孩子们知道曲老师要离开孤岛的消息后, 小手扯着曲老师, 含着眼泪让她回学校一趟。她来到教室, 见到孩子们趴在桌子上抹眼泪, 她的心颤抖了, 她看到桌子上的新钢笔和一张写了字的纸:“老师, 您一定要走吗?您这一走, 又没有人教我们了, 我们多想上学呀!这是同学们花钱买的钢笔, 它代表我们的心, 无论您走到哪里, 我们的心都跟着您。”

曲凤琴泪流满面, 转过身来, 黑板上的大字跳入眼帘:“老师, 留下吧!”此时, 孩子们一声声哽咽地喊:“老师, 别走了!”曲凤琴在黑板上挥笔写下:“立志教育, 扎根孤岛。”孩子们跑过来, 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妈妈, 你爱我吗

由于冬季的教室冷得像冰窖, 为了不让学生们挨冻, 曲凤琴把大铁锅倒扣在火炉上, 这样散热面积增大了好多。徐婷同学有着凉就上厕所的毛病, 曲凤琴想了很久, 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把砖放在炉子上烤, 烤热了垫在孩子们的脚底下, 凉了就换, 时间一长, 果然见效。徐婷的妈妈说:“曲老师比我这当妈的强, 我想不到的事, 她都做到了。”

曲凤琴有两个女儿, 为了不分散工作精力, 她将出生不久的大女儿寄养在吉林老家。小女儿留在她身边, 上课时, 曲凤琴把年幼的女儿放在门外。女儿困了, 就在墙根儿的草地上睡着了。夏天岛上蚊子在女儿的身上叮了好多包, 痒了, 女儿就用小手拼命抓, 抓得溃疡生疮。丈夫撑船带着女儿到乡里看病, 医生看到孩子全身都是包, 就问道:“孩子有妈没有?”

有时, 小女儿也问, “妈妈, 你爱我吗?”曲凤琴对女儿说, “不是妈妈不疼你, 只因太多的孩子需要妈妈的爱。”在关照学生和女儿的矛盾中, 她一次次把爱献给了学生。

19年来, 曲凤琴在赵凯村送走了80多名学生。她任教送走的第一个毕业班的成绩在全乡名列第一, 以后年年居乡里前列。从孤岛走出去的89多名毕业生中, 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已经有十几个, 这对小小的赵凯村来说是一个奇迹。也是对曲凤琴19年的耕耘最好的回报!

19年, “一校一师一盏灯”。曲凤琴老师把她的一切都献给了那座孤岛, 献给了那座孤岛上无数双期盼学习的眼睛。“立志教育, 扎根孤岛”, 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却融入了一个城里女教师对教育的执著与坚毅!由于她的努力, 小岛上撩起了一片希望, 一片奔向未来的希望!她的学生争气了, 以致女儿稚气地问她:“妈妈你爱我吗?”曲凤琴的回答是那样的耐人寻味:“只因太多的孩子需要我的爱!”是的, 她是孩子的母亲, 也是她学生的母亲, 她对学生的爱收获了一个金黄的秋天, 收获了季节的桃李芬!

女体育教师的十年成长 篇8

一、教学实践中的成长

工作的第一年, 要上一节汇报课, 由于经验不足, 心理压力比较大, 怕讲不好, 我就不断地进行演练, 并向学生说明这次课的重要性。在上课过程中, 课堂组织得比较好, 学生也比较配合, 就是课堂气氛有点沉闷, 这也印证了组长的一句话:“演练的结果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 本来好动的学生, 会变得死气沉沉。”那次课后, 我变得更加勤奋, 开始不断地去听组内教师的课, 不断地向老教师请教一些教学方法, 并让老教师们指出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并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我也会抽空去听其他学科的课, 从中吸收一些教学经验, 并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在初中的第二年, 我又上了一次公开课, 是以跳绳为主要内容的课, 这次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学生参与积极, 并能在快乐中学会各种方式的跳绳。一位听课教师说:“相比上一次公开课, 杨老师成长得很快。”当时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只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二、专业技能的成长

调到高中之后, 由于在学校里吃住, 所以学校不仅是我的工作场所, 也是我生活娱乐的场地, 学校舞蹈房几乎成了我练习健美操的专用场地, 使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各项运动能力, 为将来的选项教学奠定了基础。2007年, 学校开展选项教学, 我的“健美操”也有了用武之地。我利用课堂教学, 不断地去摸索, 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 不仅在课上跳、课下也跳, 而且下班后还要到舞蹈房再跳几遍。

每学年各院系都要上一节专项课的公开课, 专项课开展到现在也有三年了, 三年中看课的教师对我的专项技能、教学也有不同的评价:最初组长说看我跳健美操的动作僵硬, 现在说我跳的健美操动作优美。因为勤奋, 笔者的努力也得到了验证, 在2005年教师基本功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三、教科研的成长

从工作至今我一直坚持搞教科研, 在开始的几年里, 送县参评的科研论文都没有获得奖项。我也曾想过放弃, 但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激励着我:杨继平你行, 你一定行!于是我开始拓宽自己的视野, 关注各种权威杂志, 如《中国学校体育》、《田径》等, 从中吸取了很多教师的经验。4年后, 我终于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我的一篇论文获县三等奖, 案例获县二等奖, 这极大地激励了我, 除运动、训练外, 就是看一些体育杂志, 并及时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和科研中, 由此, 逐渐对科研和写作有了心得, 几年中先后有8篇论文、案例在县、市获奖。

浅谈女教师教物理的优势 篇9

刚进入工作岗位, 整个学校的物理教师就只有我一个是女的, 很多女同事都带着羡慕的目光问我:“你怎么学好物理的, 我上学时最怕物理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 我发现女物理教师可以发挥很多优势, 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

下面我想就以下几点浅谈一下女教师教物理的优势。

一、树立榜样, 改变“女生学不好物理”的传统观念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 女生很难学好物理。但是站在讲台上给他们讲物理的却是女教师, 这不正是改变传统观念的榜样吗?我当时选择物理专业就是受我的班主任的影响, 那是一位优秀的女物理教师, 高中三年我跟她学物理受益匪浅。现在, 我带初三物理, 班里也同样有个女生对我讲:“我上初二的时候, 物理老师是一个男的, 他在我们班里说, 对于你们来说物理是一门新的学科, 可能女同学会觉得难一点。我当时就想, 完了, 我是女生, 物理肯定学不好了。”这是什么话?女同学就一定会觉得物理难吗?现在这位女同学说她很喜欢物理, 物理老师也是女的一样, 她可以把物理学好我也一定能行。班里的女生和她一样都对物理产生了极大兴趣, 能给他们一个好的表率, 使他们喜欢物理, 并争取把物理学好, 我很欣慰。

二、亲切温柔, 构建师生间和谐的情感气氛

教育的魅力来源于情感, 成功的教育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情感氛围。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女教师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我所教的班级里就有几个这样的同学。在初二的时候教他们的是一位比较严厉的男教师, 人挺凶的, 学生都怕他。以致不喜欢这位物理老师, 更别说与老师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了。物理课, 他们上得很小心, 不敢举手, 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现在他们跟我学物理觉得很自如, 老师很和善, 课堂气氛很轻松, 学生主动思考, 敢于思考, 积极分析, 学得自由, 收效很大。

女教师和善可亲, 使同学们与她在一起没有紧张和约束感。同事有个亲戚一个小女生读初三, 物理不太好, 坚持要找位女教师辅导物理, 于是她找到我。我想她马上要中考了, 内心一定很急, 我就答应给她指导一下。她是一个很腼腆的小女孩, 我问她为什么非要找个女教师辅导物理呢?她说她们物理教师是男教师有问题不敢去问, 不好沟通。班里的女生都挺怕学物理的。的确, 女教师特有的温柔、亲切与善解人意, 有助于他们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和睦的心理气氛, 从而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教诲更易沁入学生心田。

三、充满爱心, 排解学生内心的困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提倡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心灵接触。”女教师有着男教师无法比拟的性别优势, 女教师敏锐的内心世界, 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并以其爱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初三中考即将拉开帷幕, 学生们都在紧锣密鼓的复习着。一天, 我像往常一样正认真批改着学生的作业, 一个男生站到了我面前。他说:“吴老师, 你可以出来一下吗?有件事情我想单独和你说一下。”我想什么事情这么神秘, 于是我带他去了操场。我们边走边聊, 他说他对班级里的一个女生有好感, 学习总是不能专心。马上又要中考了, 父母对他的期望很大, 他又是非常孝顺的孩子, 所以心理很急, 很困惑, 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的这种信任和坦白令我十分感动。我告诉他, 这是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这种感情是纯洁的, 谁都无权去指责它。不必为此感到惊慌和自责, 更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既然被对方那么多的优点吸引, 何不以她为榜样并向她学习呢?另外, 不妨和她做朋友, 你们两个的成绩都很好, 互相鼓励, 互相激励争取考进一流高中, 让这种纯洁的友谊绽放出同样纯洁的友谊之花。听完了我的话, 他沉默了很久。一周后, 他来告诉我:“我已经照你的话去做了, 心情轻松了许多, 现在我可以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老师你真好, 谢谢你!”

四、语言清晰, 引导学生进入清新明快的境地

教师语言表达技能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并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着示范作用。

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语言传递为主, 女教师口头语言的流畅性和情感性, 能发挥起独特的教育优势。就其流畅性来讲, 女教师说话的准确、清晰、流利, 给学生一种清新明快之感。学生在学习《声》这一章的时候, 我就用不同的响度, 不同的音调发音讲给学生听, 整章内容讲得很形象、生动, 学生学的效果非常好, 记得也特别牢。

五、形象美好, 带给学生阳光般的心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学生的穿着已有很多花样。他们对教师的衣着, 形象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与学生笔头交流时学生写到了这样的话:老师很时尚, 也很平易近人, 与我们以前的教物理的那些衣着陈旧, 灰头土脸的男教师不一样。穿着苏格兰短裙、小牛皮靴的你英姿飒爽地站在讲台上, 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让你讲解得神采飞扬。我很喜欢上老师的课, 我也一定会把物理学好的。

女教师的衣服样式和颜色很多, 每天穿戴整洁, 以美好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会给学生阳光般的心情, 有了好心情, 才会有好的课堂效果。

比如讲到《压强》这一节内容时, 我特意穿了双高跟鞋而且是很尖的那种。我问有很多同学, 被别人踩过脚什么感觉?你们看, 今天我穿了这双又高又尖的皮鞋, 如果脚后跟一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脚上, 那又是什么感觉呢?今天这堂课的内容就会给你最完美的解释。学生听了很起劲,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整节课老师上的好, 学生学的好。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文化机制 篇10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 依托于具体的教室、校园与村落等空间环境以及当中的观念体系、文化性格与各种习俗, 融合了本土与外来的、传统与现代的各种价值取向。它与具体的地域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又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场、实体场, 而是一个倾向于社会场、心理场的综合场。

一、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特点

教师发展文化场是由多种要素在多种维度中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传统性、多元性与跨文化性的特点, 影响着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内容、方向与路径。

1. 整体性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整体性特点指的是它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样的文化场是一个整体, 是一个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相对独立性的自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整合了空间、时间和价值观念的各个要素, 跨越民族与地域, 借助于现代化手段与途径, 辐射到世界各地。

作为一个整体,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核心是观念体系。围绕这个核心, 外层是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相应的活动方式, 这样的文化场对教师发展产生影响是通过一定的场力而实现的。这个场力表现为一种精神氛围、一种风气, 决定着社区的舆论、学校的校风和班级的班风、学风、教风, 塑造着相应的教师文化, 对女教师发展起着熏陶、示范、规范、调节的作用, 女教师则以理解、掌握、内化、外化等形式学习和接受这些文化的期待与规范, 并付诸教育、教学的具体行动当中。

2. 动态性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动态性特点指的是它的不断运动、前进或者退步的发展性与变化性特点。这样的文化场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的系统, 这个系统自产生之日起, 就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运动与变化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其自身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一方面来自与其他文化的接触、交往与沟通。

文化实际上是自然界的“人化”, 人的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文化内在结构的多维性与开放性。变迁是文化永恒的主题, 文化是一个没有固定边界的、开放的系统。文化自身具有的张力, 使得它在与异文化接触的过程中, 必然会有一个相互之间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推动文化处在不断的运动与发展过程中。而文化场中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则构成了文化变迁的动力机制。可以说, 吸收外来成分以使自身获得新的生机, 是整个文化发展史的通则。[1]文化就是这样在不断地吐故纳新、摈弃糟粕、吸取养分的过程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动态性特点, 使得女教师的内心世界在“平衡—失衡—平衡”的不断转换中获得发展。

3. 传统性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传统性指的是文化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性别观仍然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性别观念是与特定的、传统的社会分工, 当地人的生计方式, 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而民族村寨, 多是处于边远山区, 其地理位置距离中心地带偏远, 交通不便, 通讯不畅, 因此“地方性知识”根深蒂固, 固有观念难以撼动。

这样的传统性特点, 为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带来的规约和要求有时是苛刻的, 她们首先要从属于家庭, 从属于丈夫, 如果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实际上, 长久以来的性别刻板印象, 极大地桎梏了人类的发展, 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眼界的开阔以及能力的提升, 现实中的女性对自己的期望却远远不止这些, 更多的女性要求独立以及参与社会性事务。女性对已有的角色表现出一种服从的提升, 但也包含着一种抗争。

4. 多元性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多元性指的是文化场中各种因素与观念交织并存的状态。这样的文化场在空间上包括学校、课堂、家庭与社区等物质环境, 在观念上包括本土与外来的、传统与现代的不同价值取向等心理环境, 在人物构成上包括本地人与外来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 在人物活动中包括本地传统生活习俗和日常生计以及专业化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活动, 在女教师角色上包括主流文化代言人以及本地传统文化承载者等多元身份……

当下, 民族村寨女教师角色与身份的多元化, 加之生活工作在多种文化交织的文化场中, 使她们陷入文化困境:在工作中, 在女性与男性不同的教育参与程度下, 她们感受着中心与边缘的无奈;在家庭中, 她们面对着家务与事业、主内与主外的犹豫;在村落院坝, 她们经历着局内与局外的尴尬;在人类共同的文化场, 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 她们体验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5. 跨文化性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跨文化性指的是文化场中各种文化的多元性及其之间相互交往的跨界性与融合性。跨文化性, 指的是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 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历史上, 由于天然屏障及人为的文化壁垒, 各种文化之间自我封闭, 彼此互不往来。而当历史发展到今天, 由于现代经济及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过去文化间的封闭已被打破, 共同的利益与共同的难题也促使各文化之间产生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主观需要。所以, 打破疆界、联合沟通, 共同制定互补双赢的文化政策成了各国进一步发展的客观条件及主观需要。

由此, 同过去相比, 当下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文化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单一文化场转变为了多元文化场, 由过去的文化的多元并存转变为了各种文化跨界互动, 由文化间的彼此封闭、冲突转变为了相互交流、理解、共生共荣, 是一个由多种文化所共同生存、演变、发展的有机系统。文化场的跨文化性使得女教师面临着不同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的文化局面, 一方面为她们观念的丰富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另一方面也使她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选择困境。

二、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文化机制

教师发展的实质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智能结构和文化性格的逐步合理提升与完善的过程, 是外在环境与教师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文化的视角看, 教师发展总是处于特定的文化场中的。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整体性、动态性、传统性、多元性与跨文化性, 决定了女教师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连续的、多维的互动过程, 即是一个跨文化场中的关键事件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文化体验与文化性格等内在因素的互动的过程, 是一个社会文化期待与主观自我期待的互动的过程。其中的动力机制源于文化间的差异以及由于差异而导致的观念的冲突、复原力的因应与文化的自觉, 更源于女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

如下图所示, 左侧的“文化互动的激发”为教师发展文化场中教师发展的外力作用, 右侧的观念的冲突、复原力的因应、文化自觉的维系与生命意识觉醒的引领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内外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于教师, 推动着教师的发展。

文化互动的激发是指在跨文化场中的各种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观念的冲突是指新旧观念之间的差异、矛盾与对抗;复原力是一种内在的、潜在的适应力, 当环境变动时这种潜能便会引导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做出调试;文化自觉是指对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图景的意识与理性思考;生命意识觉醒是指个体对自身生命的体验, 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因此,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动力来自文化场的外力作用以及由此所激发的教师自身的观念、复原力、文化自觉与生命意识觉醒的相互作用。

1. 文化互动的激发

文化互动的激发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由于文化张力的作用, 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 必然导致在跨文化语境中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冲突。

文化学理论认为, 文化变迁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内部的矛盾运动, 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一是来自外部的压力或推动力, 由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迁徙, 或者与他文化接触而引起。正是由于冲突与变迁这文化永恒的主题, 教师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场成为了教师发展的重要影响源。文化是人的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产品, 是人在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但同时文化又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文化张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所以, 文化又是“为人”的。文化经由社会生活实践及精神价值体系两条途径对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决定着人的精神面貌及发展水平。文化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超越性和自在性的内在张力或矛盾, 这种矛盾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个体和群体、个体与文化模式的矛盾。在特定的条件下, 文化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精神会为人提供自由和创造性活动的空间和条件;而在另外一种条件下, 特定的文化模式的自在性和强制性又会成为个体发挥创造性的桎梏。[2]民族村寨女教师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推动或者挤压之下的一种样态。

2. 观念的冲突

观念的冲突是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在文化碰撞与冲突中, 只有那些与教师成长有密切联系的、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才能够触动并激起教师发展的潜能。关键人物是指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对教师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这些人往往决定着教师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向。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教师要围绕该事件作出某种关键性的决策, 并促使教师对可能导致教师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作出选择。[3]

学校与课堂是民族村寨女教师教育生活的主要场所, 她们的发展与这里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学校与课堂是传播主流文化的主要场所, 许多新的文化元素就是从这里进入到社区、进入到家庭的。新旧文化元素之间的冲突在这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它具体化为课堂上或校园中的关键事件或关键情境。民族村寨女教师一方面以传播主流文化为己任, 但同时她又不可能超脱于所生存的文化环境, 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留有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这一新一旧的接触所带来的观念的冲突以渗透、规约或者阻抗、催化的方式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影响造成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新观念的冲突, 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行为体现出来。

3. 复原力的因应

复原力的因应是牵引教师文化情感与体验的内在文化本能。复原力, 英文resilient, 也有译作韧性、心理弹性等, 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4]研究认为, 复原力是一种个体的能力、潜能或保质, 透过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因应过程, 产生出良好的适应结果。[5]复原力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心理特性, 它来自先天的、个人早年的经验或者危机事件后的个人学习经验。因此, 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身处顺境, 复原力作为一种潜在的心理能源存在于每一个个体身上。如我国的苗族长期辗转、迁徙于大山之间, 逐渐积淀形成了顽强、坚韧的民族性格, 作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代代相传, 融入了每一代人的血液与心灵, 成为世代遗传的文化基因。当遇到冲突、困惑或矛盾时, 民族固有的复原力便会被激发而释放出能量, 催动人克服困难、战胜逆境。

文化冲突对民族村寨女教师所激发起的复原力不仅与冲突的特点有关, 同时也与教师原有的观念体系, 与教师的文化体验、对教育的看法、对学生的看法以及对自我的态度有关。但是, 并不是所有人在逆境之中都一定会被激发出巨大的复原力, 同时, 复原力本身也不是完美的, 它也有着不同的层面, 因而对人的发展的推动力也有大有小。Hunter认为, 最低层面的韧性仅仅具有生存意义, 人们通过暴力侵犯和情感压抑来保护自我;中间层面的韧性具有防御意义, 个体拒绝与别人交往, 以此抵制外界生活的不良刺激;最高层面的韧性才具有健康、成长的含义, 他们积极地调动个人资源, 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灵活地处理生活压力。处于前两个层面的人在成年之后, 往往会出现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甚至心理障碍。[4]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同处于一个文化环境之中, 有的教师进步快, 而有的教师进步慢, 甚至有的教师会产生退步的现象。

4. 文化自觉的维系

文化自觉是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理性程度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自觉是指对自己文化的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势,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是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在文化上的体现。

民族村寨女教师的文化自觉对于明确自身的文化处境以及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 反思自身的文化责任与文化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教师文化紧迫感与使命感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从文化学角度看, 文化自在与文化自觉是个体文化意识发展的两个阶段, 文化自在是无意识的、较低级的阶段, 文化自觉是有意识的、较高级的阶段。因此, 文化学视角中的教师发展也可据此划分为相应的两个状态, 即教师发展的文化自在状态与教师发展的文化自觉状态。国际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向为外源型发展与内源型发展两大类型。外源型发展强调教师权益的保障、教师教育制度的完善、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等外部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内源型发展强调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 强调教师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等内部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

5. 生命意识觉醒的引领

生命意识的觉醒是民族村寨女教师获得发展的内在引领。生命意识的觉醒唤起并支撑着民族村寨女教师对自身生命的热爱以及为提高生命质量的努力, 这种积极地对生存方式的不断追问与反思, 既是本能的, 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因为对生命的价值的感悟以及对生与死的观念是深深根植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的。

我们在调查中经常可以看到, 民族村寨中小有成就的女教师们往往都是本村女孩儿中第一个坚持发奋读书的女孩儿, 她们对于改变现状、与命运抗争有着不懈的追求, 她们的成功又往往成为了本村女孩儿们的榜样。一位苗族女教师告诉我, 为了能够让她坚持上学, 她的父亲将自己做“老家”的大木头——这一灵魂与来生的寄托卖掉给她交学费。这件事对她的心灵该是多么大的震撼啊!每当她开始动摇当山村教师的信念的时候, 这件刻骨铭心的事都能唤起她的记忆而使她重又振作起来——继续留在村里坚持做下去。这当然有时代的痕迹, 因为那时候女孩子的读书机会很少, 但是却更加有力地证明了个体对生命觉醒在人生发展、充分实现生命价值中的重要影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同样环境同样命运的教师, 却有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发展轨迹以及不同的生存价值。

综上所述,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实际上是一个内外力量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化场对教师发展影响的意义在于它对女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预期、激励、阻止、调控;影响的内容包括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文化情感与发展动力;影响的途径是透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产生推动力或阻抗力, 它的力量具体表现为对教师教育信念的牵引与对教师教育情感的激发;文化场中两种或多种文化冲突的结果决定着它对教师发展所产生力量的大小及方向;教师通过观念、情感上的拒斥或接受对新的文化元素采取顺应或认同、改造或创新而反作用于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120.

[2]衣俊卿.论文化转型的机制和途径[J].云南社会科学, 2002, (5) .

[3]叶澜, 白益民, 王枬, 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309.

[4]肖楠.韧性 (resilience) ——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 2005, (5) .

[5]周碧岚.复原力研究的进展与方向[J].求索.2004, (10) .

女教师 健康的灵魂 篇11

乡村女教师:瓦尔瓦拉

她的道路被人追随

前苏联黑白影片《乡村女教师》中的乡村女教师瓦尔瓦拉的形象,曾经打动和影响了上个世纪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好几代人,甚至使当时很多女性受到鼓舞,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女教师”这条职业道路。以今天的眼光看,平凡又不平凡的瓦连卡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她身上散发出的理想主义光芒,以及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勇敢和坚定,影片中,瓦尔瓦拉对她的学生说:我教你们念书写字算术,学会了知识,你们就有力量了,再也不会被狂暴的人欺负了……她灌输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勇敢和正义的基本人生信念和价值观。正因如此,她不仅是一个银幕形象,更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榜样人物,有血有肉地在人们心中和记忆里长存。

特殊老师:莎莉文

奇迹的创造者

海伦·凯勒的故事在全球范围内,几乎家喻户晓——从一个丧失了视力和听力的有严重语言障碍的小女孩到能读会说,会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光芒的感人的奇迹,她的经历让无数人感动和受到启发。在这个伟大而感人的奇迹中,还有一位缔造者,就是海伦的老师莎莉文。莎莉文让海伦用手指抚摸她的嘴唇,触摸她的喉咙,触摸她的脸颊,感受发音,学习说话,莎莉文教她写字,认识事物,还让在黑暗中生存的海伦,理解“爱”这样抽象词汇的意义。莎莉文,一个普通的家庭女教师,用她无比的耐心和智慧,不仅使海伦有了克服残疾的、获得知识的能力,更照亮了海伦的心灵,而这光芒,充满了爱和善,成为世界性的精神财富。

修女教师:玛丽

高水准的灵魂工程师

从见习修女到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美国电影《音乐之声》带给我们一个欢乐、勇敢、美丽同时又充满热情的年轻女教师玛利亚的形象。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她活泼的性格,以及多才多艺、因人施教的教育才华,而是她的本色,她有一颗不受拘束热爱自由的心,有着自然又高贵的灵魂。作为家庭女教师,她所做的和带给孩子们的良好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教条的书本能够做到的。在健康灵魂的塑造方面,玛丽的表现无疑是一位高水准的灵魂工程师,而且,还是天才的灵魂工程师,这一切皆因她自己就有着那么光明和健康的灵魂。

永远的女校长:吴贻芳

以教育救国家

家世坎坷并没有阻挡这位诞生在1893年的中国教育家的追求和自强不息的步伐。父兄的自杀,母亲和姐姐的去世,都没能让她沉沦或放弃自己求知的追求,在读了金陵女子大学后,她继续求学之路,奔赴美国成为美国密执安大学生物学的华人女博士,从1928年开始,她成为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大的第一位女校长,在这所学校一直工作了23年,其间,还作为著名的“六教授”之一赴美宣传抗日。国难家愁,这位女教育家一路走过的道路何其险峻?从她当年青春的身影中,我们会发现,受五四时期的影响,“教育救国”这个理想,她贯彻得多么坚定。

教师的教师:爱伦·凯

为儿童要自由

女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途径探析 篇12

一、影响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心理因素。中国男性的成就动机比女性高,在教师群体中,男教师对工作的期待值比女教师要高很多,比如,在职称评定、政治地位等的追求上。另外,女体育教师要面对特殊生理期的困境和体育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认可值,这些都给女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客观因素。体育工作的负荷强度大,除体育教学外,还有体育训练,在室外受到日晒雨淋的机会很大,女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强度与男教师一样,还要做很多的家务,还要生儿育女,女性在多种客观情况的制约下开展工作,就显得任务繁重。

(3)自身因素。很多女体育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和理论知识匮乏的情况比男老师要严重,对自己的业务提升不够重视,从而影响到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女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内容

(1)提高职业基本素质。其一,健美的形体。一名女体育教师拥有健美的形体是其职业角色的直观体现。形态优美的身姿,匀称协调的身材,再加上健康的体魄与顽强的意志,在教学示范中是一种优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会给学生一种亲和感,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会赢得学生的赞赏和效仿,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其二,端庄的仪态。根据职业角色要求,女体育教师的仪态要稳重端庄,服饰打扮要考虑职业身份和工作特点。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身体姿势,无论站、坐、行都要姿态优美、仪态大方,给人以含蓄、自然、轻盈、飘逸的美感,展现出充满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美好形象。其三,优雅的气质。形象美的产生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主体方面,一是客体方面,老师没有好气质,学生也就不会有好的气质产生。老师如果气质好,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就会欣赏老师、模仿老师。

(2)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其一,敬业爱岗,敢于付出。体育教师工作很辛苦,除了上好体育课外,还要进行大量的运动训练与一些额外的竞赛工作,而女体育教师还要面临特殊生理期、生育、抚养孩子、操持家务上的困难,所以女性体育教师要比男教师付出的更多,只有做到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才能在工作上有更大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二,热爱学生。女体育教师有一个优势,就是能让学生产生母爱的感觉,而女体育教师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位母亲,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在教学中无私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一种爱学习、爱老师的习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同样的环境下都有所进步。

(3)提高专业素养。其一,积极充实文化知识。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教学能力与文化知识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能力的高低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基础的。一名女体育教师要想超过男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用现代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为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其二,拥有精湛的体育技能。一名女体育教师在技术上不能输给男老师,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更具说服力。如果女教师连体育动作都完成不好,或者不优美,那么学生就无法学习和模仿;如果动作娴熟、质量高,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好,动作到位又准确、优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其三,具备良好的教学科学研究能力。一名女体育教师要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评课、指导课,能写科研论文,能做课题,能组织与策划各种活动,从而给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三、结束语

总之,女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更加重视专业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发挥自己的优势,付出更多努力,敢于挑战,乐于奉献,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娟.株洲市城镇中学女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吴晓芳.南京市普通高校女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

上一篇:关键机构下一篇:岗位技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