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技能分析

2024-10-07

岗位技能分析(通用12篇)

岗位技能分析 篇1

“21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预示着一场规模浩大的水运建设高潮已经到来。高职水运专业则以交通行业为立足点, 面向一线施工岗位, 与一线施工企业有效对接, 为基础建设项目提供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基于高职水运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 提高学生专业基础知识, 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是当前高职水运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一、水运工程专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状况

1.水运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现状:水运的主要优势在于运能大、耗能小、占地少、成本低、污染轻, 在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对环境保护与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 水运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是绿色交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依靠国家战略, “十二五”至2020年, 我国水运行业将进入建设的黄金期。

湖南省内现状:近年来, 随着《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运业发展的意见》《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相继出台, 将在“十二五”期间给湖南省内河水运的飞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水路运输的基础地位将更加巩固, 水运建设发展需求迅速增加。

2.人才培养与需求

根据调研, 目前国内开设水运工程相关专业的大学有河海大学、天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 其面向是港口航道技术研究与工程设计, 与一线施工企业难以对接。而我国开办水运工程及相近专业的院校, 仅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每年面向一线施工企业的水运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1600人左右。

根据湖南省最新的水运规划建设, 在未来3年的时间内, 湖南省用于水运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将达到129亿元。而在未来3年, 湖南省水运施工技术人才的需求在4500人以上, 而目前登记的水运工程技术人员不到230人, 其他省份的情况基本相同。以前中交集团承担了国内大部分水运工程施工项目, 人才需求与培养较稳定, 供给基本平衡, 而近年来国内大型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大都成立了水运工程专项施工的分公司, 导致国内水运专业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存在较大缺口。

二、水运工程施工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

1.水运专业人员岗位任务综合分析

课题组对从事水运工程项目建设的企业进行问卷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施工企业所需的岗位工作主要有:水运工程施工、水运工程测量、水运工程监理、试验检测工作、内业资料的整理 (14%) 等, 这表明施工企业中技术人员有四分之一从事工程测量的工作, 而其他岗位工作的开展也都需要掌握基本的水运测量知识技能。因此, 水运工程测量在水运工程项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典型工作任务中水运工程测量技能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 水运工程施工主要涵盖航道施工、码头施工、疏浚吹填三个方面, 而疏浚与吹填在航道整治与码头施工都有体现, 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航道施工与码头施工两个工作对象。

航道整治施工、码头施工中具体的工作任务有水运工程测量、建材试验与质量检测、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合同管理与内业资料这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对码头施工、航道整治施工工作过程中涉及到水运工程测量的任务进行分解与分析, 得到航道整治、码头施工测量所需的测量知识与技能。 (见表1与表2)

三、水运工程测量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

在对典型工作任务中水运工程测量技能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从事码头施工、航道整治施工的一线施工技术员对水运测量的理解与建议, 课题组对水运工程测量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进行分析、整理, 得出了水运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应掌握的测量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 (见表3)

四、结束语

一线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岗位的能力分析是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首要工作, 它涉及每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人才需求分析, 直接影响到职业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 而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则直接影响到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对水运工程技术员、测量员、监理员等工作岗位及工作过程的调研与分析, 确定了基于码头施工、航道施工过程的9个高职水运工程测量核心技能以及对应的9个专业知识点, 为高职水运工程测量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高职水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与参考依据。

摘要:主要对高职水运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学生岗位测量工作的工作任务进行调研, 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形成水运测量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 为高职水运专业学生测量技能的培养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高职水运,测量岗位,核心技能

参考文献

邓林.高职港航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分析研究.内蒙古职业教育, 2014 (2) .

岗位技能分析 篇2

一、竞赛目的

员工技能竞赛活动是面向全体技能岗位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竞赛,旨在激发员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兴趣,在员工中掀起学习专业知识的新高潮。通过此次竞赛,将全面营造学习专业知识的氛围、提升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素质,为公司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组织机构

(一)为确保竞赛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特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成员如下:

1、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xx成员:xx、xx、xx

2、工作小组组长:xx成员:xx、xx

3、考评小组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

(二)竞赛组织委员会成员职责:

1、负责竞赛的宣传、策划及筹备工作;

2、负责竞赛方案拟定及竞赛信息的发布;

3、负责竞赛报名、考核、考务组织工作;

4、竞赛组织委员会待竞赛活动结束后自行撤销。

三、竞赛项目

安检、燃气具维修、调压、管工、巡线测量、聚乙烯管焊接。

四、参加竞赛对象

从事相关技能岗位的工作人员及感兴趣人员(一人可申报多项)。

五、竞赛组织形式及要求

(一)竞赛报名

各部门请于10月10日前将参赛人员名单及其参赛项目报至人力资源部。

(二)竞赛方式及要求

1、竞赛分理论考试和实操技能考试两部分进行。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具体考务工作由管网部、客户事务部、市场部、工程部等部门负责落实;

2、理论考试由工作小组组织人员监考、阅卷,实操技能考试由考评小组组织考务工作;

3、理论试题及实操技能考核项目由工作小组及考评小组负责;

4、所有业务部门相关岗位人员必须参加本竞赛活动,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者需得到所在部门负责人书面批准;

5、参赛人员不足5人,则取消该竞赛项目。

(三)竞赛时间

1、理论考试时间:20xx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实操考试时间:20xx年11月中旬-11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竞赛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本次技能竞赛以xx培训学院发布的相关培训资料及《xx员工应知应会燃气知识100题》为主要内容,并结合日常工作中的要点构成理论考核内容。

(二)实操考试内容包括:

1、安检:安检流程、气密性测试和金属软管、单嘴阀、表前阀的安装以及工作单的填写;

2、燃气具维修:灶具零配件拆卸、安装、灶具故障排查及维修;

3、调压:调压器组成构建、装配、压力调试;

4、管工:绞丝装配、工具使用;

5、巡线测量:仪器使用判断、泄漏点精确定位;

6、聚乙烯管焊接:电熔、热熔操作。

(三)比赛内容分理论、实操两轮进行,评定成绩按百分制记分。理论、实操考核分别占总得分的25%和75%。按综合总分由高向低排定名次。若总分相同,以实操成绩得分高者为先。

七、奖励

各竞赛项目取前2名作为“优胜奖”获得者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300元。

八、竞赛原则

(一)为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竞赛标准和过程全部公开,竞赛组织委员会成员不得对外泄露考题;同时,各部门及参赛选手有权利对竞赛全过程实施监督,发现问题可向竞赛组织委员会举报。

岗位技能:统计职场“必修课” 篇3

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迈入统计门槛,成为“统计新人”,对统计基础知识,你一定要做到应知应会,这应该是应职底线。

所谓统计基础知识,就是处在统计学科“起步”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学好基础知识,既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为学习更高层次统计专业知识做好铺垫的需要,更是提高统计职场能力的需要。立之不稳,何以前行?何以飞跃?

(见“职场视频1”)

观后感:

发展速度、增长速度是加工统计数据、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和增长程度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指标,也是在统计职场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类似这些最基本的统计常识都不能掌握的话,会使你的“职场体质”弱不禁风。

建议你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选择一些统计基础知识的书籍或教材,如:《统计基础知识读本》、《主要统计指标解读》、《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统计知识简明读本》、《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等(均为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或扎扎实实自学,或参加相关培训。

模拟提问:

你知道统计的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吗?

你了解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调查的生命周期和步骤吗?

你知道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吗?

你知道时间序列是怎么回事吗?

岗位技能,亦专亦精

岗位技能,就是掌握和运用专门职业技术的能力。

岗位技能和上面说的基础知识是有区别的,基础知识(包括更高层次的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视听形式学习,而岗位技能作为实际操作功夫,必须亲自演练和实践,并把悟性、勤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元素融入到实践当中,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巧恰水准。

请你注意,知识和技能是互寓互融、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的:只掌握抽象的知识,不掌握岗位技能,你会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只掌握一些技能、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你的应职能力得不到升华。对于年轻人来说,你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一方面要注意技能的提高,“亦专亦精”应是技能掌握程度的最佳境界。

(见“职场视频2”)

观后感:

在统计专业岗位上,Excel是最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工作技能。特别是年轻人,务必要熟练使用,充分发挥其加工、分析统计数据(包括统计制图)的作用和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是不能取代技能的。若论优化工作质量,有时技能比知识的作用更直接。在职场岗位上,技能所涉猎的学科范围更宽泛,年轻人不可不学、不可不精。技能掌握得越多元、越熟练越好。

模拟提问:

你能熟练解读本人“岗位专业”每一个统计指标的内涵吗?

你能脱口说出本人“岗位指标”的统计原则、统计内容、统计范围、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取数渠道吗?

你能归纳和梳理出本人“岗位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原因和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思路吗?

你能熟练、到位地掌握数据质量审验方法、数据质量评估技术,并写出高质量的数据评估报告吗?

你能够熟练、到位地分析和关联数据资料,写出高水准的统计分析报告吗?

你会应用数据库操作的常用命令吗?

你会运用计算机功能(非核心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审核、计算、汇总吗?

你会制作版面得体、色彩适度、设计美观的分析报告或业务培训幻灯片吗?

你知道在主持业务培训或专业会议时,如何“开场”吗?

你掌握向领导、媒体、同行进行“口述”统计分析时的表达技巧吗?

你知道对调查对象进行业务培训时,应注意哪些讲课技巧吗?

你知道本岗位和调查对象应该做好的统计基础工作都有哪些内容吗?

你能梳理出岗位基础工作扎实的标准和目标吗?

相关学科,必读必看

作为新时期职场中人,特别是作为“精英”和“骨干”的年轻人,一定要具备多元、复合、随使随新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储备,才能满足应职需求,才能优化工作质量,才能擦亮职场名片。

观后感:

统计工作、统计产品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不是只掌握一些统计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在职场上应对自如了。以上例为据,除了“合资合作、股份合作”外,其他均不属于“所有制形式”范畴,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常识。在这里出错显然是分析产品的“硬伤”。

身在统计职场,既要下力气学好“当家”的学科,也就是初级、中级、高级不同层面的统计学知识,还应该学习一些不能不知、不能不用的与统计业务关联度很高的学科。如果知识结构单一、技能储备有限,你在职场演出中肯定不能胜任角色要求,假若年纪轻轻就进入“龙套”行列,那可就是人生败笔了。

模拟提问:

你了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吗?

你知道“消费者信心指数”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采购经理人指数”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GDP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咋回事吗?

你了解财务基础知识吗?

你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吗?

你阅读过有关企业管理、财务、金融、税收方面的书籍吗?

你知道下述测度标准吗?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衡线;基尼系数警戒线;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产业格局划分线;负债率警戒线;商品房空置率合理区间;房价与收入比例正常线;人均耕地警戒线;CPI上涨警戒线;经济成分构成中国有经济的合理区间……

掌握知识技能,乃职场立身之本。业内有一句戏言,值得年轻人深思:“餐厅里吃饭的人很多,干活时可用的人很少”。若想在领导、在同事眼中成为“干活”的骨干,若想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你一定要学好岗位技能这门“必修课”。

企业分析化学岗位技能培训的思考 篇4

关键词:分析化学岗位,技能培训,素养,培训质量

1 前言

有色金属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现状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高技术及高技能人才的紧缺,这与企业发展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面对挑战,企业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就如何提高分析化学岗位培训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加强分析化验职业技能培训,是企业提高化验职工职业素质和素养的主要手段。本文根据职工技能鉴定方式,对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科学精选培训课程和内容,突出对素质能力培训的探讨。对培训过程及效果进行了跟踪和科学的评估,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增强培训效果,使培训过程具有现代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促进了企业分析化验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提高。

2 分析岗位职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2.1 员工结构

一些分析人员由于是“半路出家”,虽然分析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会操作,但不能解释分析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这些职工工作上档进位较困难,进一步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显得力不从心。还有部分职工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学习吃力,在与年轻人竞争中处于下风,有畏难情绪。

2.2 员工心态

一些职工对岗位培训态度不够端正,对培训缺乏积极性,认为自己已经能做这份工作,何必再费时费力,存在动力不足的情况。加上分析化学一些理论需要数学等相关学科作为基础的辅助,使职工对分析化学学习培训内容望而却步。

2.3 培训质量

化验岗位培训质量不高,职工所学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培训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理论不能指导实际。创新能力差,甚至没有。

2.4 培训方法

当前分析化学学习培训中存在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缺乏完整性及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5 培训考评体系分析

化学岗位培训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有些企业对培训方面未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

3 对分析化学岗位技能培训的思路与途径

3.1 明确目标

分析化学岗位技能员工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员工按照检验规程和标准正确使用化验试剂与分析仪器,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等矿物指标进行测定和定性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分析,为评定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为科研试验提供数据支持;能够对分析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解决,能简单维护和修理分析仪器和设备,并具备有一定的改进分析方法的能力;具备一定分析化学理论知识;通过系统的培训,能独立分析和准确检测工业原材料、化工产品、各种商品的物理、化学指标,并能解决检验环节及检验设备等的技术难题,通过检测能针对被检测产品性能及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品的生产操作提出改进意见,进行检验工作的创新与规范,能系统地进行化学产品分析检验的指导及化验室管理工作,达到劳动部国家化学检验大纲的鉴定要求。

3.2 员工观察力是基础

分析化学岗位要求较高,它不但要求职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在配制标准溶液和分析样品过程中,不能放过一丝不同于以往的物理、化学现象,有观一叶能知秋的本领。重点培训岗位人员的观察能力和钻研精神,有科学的求实态度。在滴定法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和沉淀滴定,重量分析法及仪器分析法中,通过仔细观察反应现象,规范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操作。

3.3 优化培训内容

精心准备教程,挑选符合职工各个层次的教材,教材要求全面、实用、通俗易懂。教材包含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各种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及反应机理等方面内容。同时要了解当前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仪器分析如各种新式极普仪、质谱仪运用与发展,还有一些传统的分析化学的经典方法如滴定法要及时改进。

3.4 因材施教

根据职工学历、工作经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大学学历的职工,倾向向理论深的内容,同时把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用理论解释透彻。对学历相当低的职工,要多花些时间在理论学习方面,例如一些简单浓度的换算、溶液的稀释、单纯滴定分析及置换反应的浓度计算、标准偏差的计算等,要从浅入深,循序渐进。

3.5 创新培训方式

根据员工的年龄特征,新员工接受新鲜事物快,不喜欢被约束,不喜欢古板、死气沉沉的课堂学习。但目前员工培训缺乏创新意识,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开展培训,不问需求,不选对象,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缺少挑战意识,只求完成任务,员工培训仍以单向的课堂传授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空泛,形式的东西大于实际的收效,缺乏激励措施,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要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培训方法改革的基本着力点,不断尝试新方式,给员工以新鲜感;开拓多元教学培训,使员工教育培训主体的学历教育与员工培训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岗位技能训练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技能教育培训与安全教育培训相结合,形成员工教育培训主体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员工培训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持续动力。

3.6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为职工成才提供舞台,激发职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通过职工技能鉴定、首席员工制度、金牌员工制度,让职工有成就感和荣誉感,把培训成绩与职工收入挂钩,并让职工得实惠,刺激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知识。同时,对授课老师进行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营造企业学知识、学技能的浓厚氛围。

3.7 提升教师素质

企业培训的老师多数由企业内部分析技术人员担任,大多数老师没有经过正规的教师培训,普遍缺乏上课经验。企业应从长远的角度,为老师提供各种条件,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形式对老师进行充电,提高分析化学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3.8 建立分析化学培训效果评价制度

重视培训质量和办班效益,要把学员学习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培训质量的主要标志,从受培训人员理论和操作2个方面综合评价,通过技能考试,检验培训质量。结合培训岗位人员化验合格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技能水平的提升等方面评价每次培训的质量。

3.9 注重实际操作培训

把化验岗位操作位置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由老师和操作水平较高的员工做示范,规范操作,领会要领,同时要兼顾操作效率。例如,对于锡分析化验方法、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EDTA络合滴定法、极谱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等要熟练掌握。

4 结语

企业分析化学岗位技能培训要结合企业生产的需要及企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来开展,通过对培训的改进,对上课内容、方法、方式进行创新,提高岗位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职工的潜力,促进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工作。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质量意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技能岗位津贴 篇5

一、目的为实现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关键岗位、重点岗位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强化岗位意识,强化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公司员工的管理和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二、实施范围

公司所有技术岗位职工均享受岗位津贴制度。

三、津贴标准

公司内部津贴标准:

1、初级技工(转正之后):30元/月;

2、中级技工(任职满2年):50元/月;

3、高级技工(任职满3年):100元/月;

国家认证津贴标准:

1、初级技术职称(或技术职业资格证):200元/月;

2、中级技术职称(或技术职业资格证):300元/月;

3、高级技术职称(或技术职业资格证):500元/月;

四、发放要求

1、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完成岗位职责工作。

2、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技术职称需与本岗位工作性质相关。

3、取得证书的发证机关需是国家认可的、具有评定资格的国家机关,且不跨行业。

五、有关问题

1、员工需要在本单位工作转正后方可享受津贴补助。

2、行政人事部根据考勤规定按月发放技术职称津贴。

3、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4、本办法解释权归人事部。

行政人事部魏陈梅

岗位技能分析 篇6

【关键词】考试模式 岗位技能 教学改革

岗位技能课程一般在学员毕业前的一个学年开设,其目的是使学员掌握相关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而,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这类课程目前普遍存在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分段综合考试模式”,目的是通过改革考试模式,以考试为牵引,促使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调动学员学习岗位技能课程的积极性,提高这类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岗位技能课程考核现状

岗位技能课程一般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当前的专业理论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试卷考试的形式,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考核则采用课尾抽考模式,即当课程结束时,学员按照训练时的分组随机抽取一个科目进行考核。其突出的问题是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教学相脱节,没有起到互辅互助的作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一般以教员在课堂上的理论讲授为主要形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抽象,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而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则一般结合具体装备进行操作训练。由于训练时间少、之前的理论基础学得不扎实,训练效果不佳。因此,目前的考核模式不能起到有效牵引教学的作用。

“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分段综合考试模式”

针对现行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毕业学员的岗位任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岗位技能课程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参考其他院校在岗位技能教育上的经验做法[1],提出了专业理论课程的“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分段综合考试模式”。

1.“现场科目考试模式”

“现场科目考试模式”指以完成规定科目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新型的考试模式。该考试模式综合了闭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的特点,将专业理论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点设置成若干个科目。每个科目由理论知识模块和操作技能模块组成。考试时,学员从科目库中随机抽取一个科目,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结合装备进行讲解、操作及示范。考官由教员和学员共同组成,集体实名制打分,现场统计并宣布评价结果,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

2.“分段综合考试模式”

“分段综合考试模式”指学员在分组训练时,每完成一个科目即进行考核,由教员和学员组成的考官组集体实名制量化打分,作为该小组所有学员在该科目上的分段成绩。考核的内容包括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两个模块。操作技能考核由学员按照操作流程自行组织实施;专业知识考核采用口试的形式,由学员从完备的口试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试题进行回答。整个训练结束后,对每名学员所有科目的分段考核成绩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综合,即为该名学员的最后考核成绩。

新型考试模式的教学实践

“现场科目考试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考试的抓手作用,突出“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3],实现了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由以理论讲授为主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转变,激发学员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除了难点由教员重点讲解之外,其他教学环节包括备课、讲课、成绩评定等都由学员自己设计并组织实施。通过“装备进课堂、教鞭进库房”,充分结合现有装备,灵活采用现地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分段综合考试模式”通过将教学训练与考核评价相结合,做到了即训即考、全程全要素评价。把学员平时的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实现了从课终一次性评价向教学全过程评价转变;把教学组、学员的评价结合起来,实现了从单一评价模式向多元评价模式转变;采用现场讲解、操作、示范及回答问题的无纸化考试形式,实现了从以考试检验学习效果为主向以考试促进学习为主转变。

结束语

针对岗位技能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专业理论课程的“现场科目考试模式”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分段综合考试模式”。现场科目考试模式以在装备现场设备考试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能够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促使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学员的中心地位,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分段综合考试模式将教学训练与考核评价相结合,做到了即训即考、全过程全要素评价,有力地促使了以考试检验学习效果为主向以考试促进学习为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军队院校优秀教学成果选编[M].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2009.

[2]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M].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教育教学参考,2012:16-19.

[3]朱邦芬.关于培养杰出人才的一些想法和做法[M].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教育教学参考,2012:20-25.

岗位技能分析 篇7

对我院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跟踪调查, 化学检验分析测试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 这一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主要由化工分析课程来完成, 作为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化工分析以工业分析与检验工作过程为导向, 与化学检验工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 从而实现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学完化工分析即可参加并取得化学检验工中级考证证书。

1 化学检验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标准是对化学检验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 是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它是化学检验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 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工作人员的基本依据。现在一般企业的化学检验岗位录用的条件之一是应聘者需有化学检验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标准中将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分为三级, 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的核心部分是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守则和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要求是依据工作内容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两方面对职业能力进行描述。技能要求是指完成每项工作所应具备的操作技能, 相关知识是指完成每项操作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 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高职毕业生一般要求达到高级工的要求。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描述了企业相关职业从业人员或即将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胜任这个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 反映了企业的用人要求, 所以标准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十分具体,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编写原则

2.1 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化工分析是我院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任务, 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课程设置对应就业岗位 (群) , 化工分析课程对应的是化学检验岗位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后, 要求学生能够取得化学检验工的中级证书。本课程的前置课程为综合化学, 后续课程为环境监测技术与实训, 在编写该课程的课程标准时要把握好度。

2.2 融入化学检验工的职业技能标准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所以在制订专业课程标准时要引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高职专业课程标准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化工分析课程的主要职业岗位是化学检验工, 所以在制订化工分析课程标准时必须要融入化学检验工的职业技能标准,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2.3 课程标准的内容构成完整、要求明确

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依据, 在课程标准中应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课程考核、实施建议等。通过对职业岗位技能分析, 确定课程标准内容。参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3 如何实现化工分析课程标准与化学检验工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3.1 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等级相对应

国家职业标准的工作要求中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等, 针对职业功能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内容, 并以相关的技能要求和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支撑, 其技能要求从低到高依次递进, 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是以职业岗位 (群) 设置课程, 化工分析的课程目标是学生学完此课程能取得化学检验工的中级证书, 所以教学目标要与化学检验工的中级标准相对应。

3.2 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标准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依据职业标准中的职业功能,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情境, 按职业活动顺序, 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剖析与研究, 按照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 确定教学内容, 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融合,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3 教学过程体现职业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依据典型工作流程, 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环节, 实施行动导向式教学。学习领域课程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 做到学习的内容即工作, 通过工作完成学习。每个学习情境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任务, 检测项目的一般工作流程为选定分析方法、列出仪器和药品清单、配制化学试剂和标准溶液、进行分析检测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样品检测操作、进行数据处理写出分析报告。根据工作过程的这六个阶段来设计教学流程, 做到理实一体化, 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4 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证衔接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另一方面也可用于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化工分析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实践操作、作业与报告;终结性考核采用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技能考核采用模拟化学检验工中级鉴定方式进行。课程结束后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化学检验工的职业资格考试, 使学生获得化学检验工中级证书, 为毕业前取得高级证书奠定基础。

环境检测和治理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更新、应用,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地更新, 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岗位的技能标准有利于学生了解就业工作岗位的特点、要求和规范, 毕业后能更快熟悉和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化学检验岗位涉及样品采集、预处理、分析检测和数据处理等过程, 需要工作人员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因此要将素质教育全面融入课程标准, 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总之, 专业课程标准的制订要基于岗位工作过程、体现工学结合特点、对接岗位技能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满足职业岗位需要, 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对接。

参考文献

[1]薛叙明, 曹红英, 赵昊昱.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2) :75~78.

[2]曾爱斌, 阮亚男, 陶星名, 等.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职教论坛, 2011, (5) :62~64.

[3]张松慧.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20) :137~138.

岗位技能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本院内科系列病区、外科系列病区、急救系列科室、其他系列 (输液室、门诊、医技科室) 等不同岗位抽取工作3~5年和6年及以上的护士各43名, 共86名。年龄22~41岁, 平均28岁;工作年限3~10年, 平均5年。学历:中专6人, 大专57人, 本科23人。职称:护士16人, 护师39人, 主管护师3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护理人员分组及情景设置

86名护士按同科室1名低年资 (3~5年) 、1名高年资 (6年及以上) 配对原则随机组合。各组护理人员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大体一致。设置2名护理人员在当班时遇一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模拟情景, 利用Sim Man综合系统模型培训进行逐对考核。考核结束, 按《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 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急救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模式, 每对护士轮流担当A、B角, 进行培训、演练。2周后再次利用Sim Man综合系统模型培训进行逐对考核。

1.2.2 培训方法

我院护理部为有效保证护理安全, 规定每班 (包括午间及夜间) 至少有2名护士当班, 其中有1名必须是工作6年及以上的护士。根据这一实际情况, 考虑到当班护士都有可能遇到此类情景, 我们将第一目击者定为护士A, 另一位定为护士B, 按《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结合模拟情景制定相应急救流程, 明确A、B角的分工。具体分工如下:护士A现场发现病人异常, 立即评估病人意识→叫帮助 (护士B) →评估脉搏→安置体位, 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护士B通知值班医师及急救小组→推抢救车、除颤仪、呼吸皮囊等到现场→连接除颤仪、打开PADDLE导联分析心律→ (室颤或无脉性室速) 除颤;护士A继续心脏按压, 护士B打开气道, 准备用呼吸皮囊加压辅助呼吸;护士A、B持续按30∶2进行心脏按压和皮囊加压辅助呼吸;护士B适时连接心电图电极片和导联线, 通知麻醉科气管插管, 准备负压吸引, 建立静脉通道 (按医嘱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 , 直至5个循环或2min后, 2名护士共同评估病人情况。

1.2.3 评价方法

培训、考核人员为培训中心专门负责急救培训老师, 采用我院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制定的《床边模拟急救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

将培训护士按不同岗位进行分组, 内科组 (神经、消化、呼吸、心内、血液、肾脏等) 30人, 外科组 (普外、心胸、肝胆、泌尿、骨科等) 26人, 急救组 (急诊、ICU、复苏室) 15人, 其他组 (门诊、医技科室、输液室) 1 5人, 各组护士培训前、后成绩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以 (x-±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岗位护士的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 (表1)

培训前内科组、外科组、急救组考核成绩两两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上述三组成绩均明显高于其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四组护士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四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1、2、3分别为内科组与外科组、急救组、其他组比较, 4、5分别为外科组与急救组、其他组比较, 6为急救组与其他组比较

2.2 情景模拟培训效果调查情况

86人都认为情景模拟演练有助于临床实际应用, 这种培训方式值得推广;79人 (91.9%) 认为情景模拟培训能提高急救意识;81人 (94.2%) 认为综合写作能力提高, 抢救过程更加有序。

3 讨论

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均应争分夺秒, 现场医护人员能有效应对, 可能取得较好的结局;如果患者在4~6min内得不到紧急救治, 就可能发生生物学死亡。从我院的考核情况看, 不同岗位的护士心肺复苏等相关技能掌握情况存在差距, 内科系列、外科系列、急救系列岗位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等技能掌握较好, 三者掌握情况接近, 而门诊、医技科室及输液室等其他系列与前三者比却有明显差距, 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原因可能为:虽然所有护士均参加过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 但该项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少且要求很高, 随着时间段推移也会逐渐被遗忘[2]。一般来讲, 护士对实践操作的遗忘较对理论知识的遗忘更快。急诊、ICU、复苏室的护理人员,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理论学习及操作演练频次较高, 科室对心肺复苏等技能培训已经常态化。Jensen等[3]证实, 接受心肺复苏术培训的时间与心肺复苏模拟考核成绩明显相关。国内有研究[4]显示, 每年复训1次就能达到心肺复苏技术熟练的最佳间隔时间。而事实上护理部在进行心肺复苏等技能培训安排的频次上并未将不同科室加以区别。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内、外科系列病区与急诊系列无明显差异, 可能与我院ICU床位紧张, 内、外科病区收治重病人较多, 使得相关科室自行组织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较多有关。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模拟某种情景的教学方法, 以案例为基础, 具有无风险、可重复性、可控性、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 也有利于训练考核标准化[5]。利用Sim Man综合系统模型, 可以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措施。经过情景模拟、护士分工协作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培训演练后, 各科护士考核成绩都有大幅度提高, 86名参训者都认为情景模拟演练有助于临床实际应用, 值得推广;91.9%的护士认为通过培训急救意识、综合协作能力及抢救有序性均得到提高, 且培训后考核成绩各科无明显差异。情景模拟法能帮助护理人员提高临床应急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各种情形下的现场决策能力[6]。

综上认为, 医院不同岗位护理人员对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采取情景模拟方式进行强化培训, 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

摘要:目的 运用情景模拟培训、考核护士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并分析不同岗位护士掌握情况。方法 通过设计模拟情景, 应用SimMan综合系统模型, 参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 (CPR) 与心血管急救 (ECC) 会议指南, 对86名护士进行模拟急救技能考核, 分别依不同岗位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培训前急救及内、外科组护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组护士,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不同岗位护士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训前急救及内、外科系列护士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好于其他科室护士;通过情景模拟培训能有效提高不同岗位护士的急救技能。

关键词:情景模拟培训,心肺复苏,急救

参考文献

[1]单荣芳.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 (10) :467.

[2]Field J M, Hazinskj M F, Sayre M, et al.Executive Sunnary: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 2010, 122 (3) :640.

[3]Jensen ML, Lippert F, Hesselfeldt R, 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clinical Experience on learning outcome from resuscitation training-a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J].Resuscitation, 2009, 80 (2) :238.

[4]严翎, 史爱珍, 卞素琴.心肺复苏术护士复训最佳间隔时间的探讨[J].护进修杂志, 2004, 19 (9) :789.

[5]刘生梅, 王延梅.模拟教学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的利弊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8, 14 (5) :608.

护理岗位技能培训的反思 篇9

关键词:护理,岗位技能,培训,反思

护理岗位技能培训是提高护士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措施, 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实用的培训方法是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现阐述如下。

1 培训方法及结果

应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 和广西卫生厅《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桂卫医[2006]21号) 标准要求, 对我院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26次, 共476人次, 结果一次应试合格率为94.54%。

2 问题反思

培训中发现在护理岗位技能培训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①认识上存在误区;②理论脱离实际;③实践方面薄弱。

2.1 认识上存在误区

护理岗位技能是每个护理人员都应具备的, 是护士必修的内容, 是服务病人的重要要素, 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 但在内涵的理解上、如何培训提高的问题上, 有时在认识上会产生偏差, 陷入误区。

2.1.1 误区一

简单地认为护士岗位技能单就指《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所指的操作程序内容, 认为只要掌握了《规范》的操作就等于掌握了护士岗位技能。其实不然, 护士岗位技能除了《规范》中所含的内容外, 还有很多岗位中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沟通技巧、人文关怀、应变能力、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 认为护士岗位技能就是《规范》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2.1.2 误区二

认为护理技能就是工作经验, 是在实践活动中自然养成的。为此, 管理人员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对付它。这种观点从理论上看似乎并非完全错误, 但缺乏规范实践上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使护士岗位技能训练缺乏有效指导, 从实质上纳入了形式主义的走过场, 造成违规操作、护理质量下降、引发护理纠纷或差错, 因此也是不正确的。

2.2 理论脱离实际

护理技能的培训考核, 多少年来一直沿用模拟的形式, 集中在某一指定地点, 按规定的方式进行。没有实际病人, 不可能遇到什么特殊情况, 也不可能有特殊病情, 按部就班地操作。事实上这样的培训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 可以说基本与实际工作脱节, 广大护理同行都知道, 临床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文化修养、年龄的悬殊、性别的差异等都可能为护理工作设下不同的障碍。这些障碍处理得是否妥当就需要方法技巧问题, 也是护理理论、护理技能, 即护理“三基”水平的真实体现, 与此同时, 还需要融入相关学科知识的参与, 如人际关系的处理、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等。因此, 本人认为脱离临床和病人的培训是欠科学的。以心肺脑复苏 (CPCR) 为例, 被抽考的护士面对人体模型, 都机械地执行着标准的CPCR, 而在临床上遇到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时护士并不能有效地实施CPCR[1]。

2.3 实践方面薄弱

2.3.1 缺乏创新

培训考核一律机械地对照文字标准逐条进行, 过分重视流程质量而忽视整体质量, 比如把操作前后的评估与操作流程分离, 把不影响整个技能发挥的“顺序颠倒”纳入扣分内容范围等, 这些规定, 只能让培训机械执行所谓的“标准”, 而缺乏创新, 给培训工作带来困惑。

2.3.2 心理素质培训不到位, 实际应变能力差

护士们一听说“考核”就紧张, 完全不能发挥实际操作水平;或者是在临床上本来做得很顺畅的操作, 一旦护理部或护士长到场就会变得杂乱无章;理论考试答题条条是道, 到了抢救现场却思维“短路”。以上种种迹象都表明心理素质培训不到位, 护士应变能力差。

3 改革思路

3.1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3.1.1 系统整体观念

护理技能训练不是孤立的管理环节, 而是护理继续教育和临床工作过程相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训不是针对某一个体, 而是必须面向每一个护士, 护理技能的提高是护士整体技能的提高。因此, 要有系统整体观念。

3.1.2 动态发展观念

护理技能的内涵随时代变化和工作内容的变更而刷新;护理技能训练不是一次终结式的, 而是动态发展的;训练的着眼点不是结果的评估, 而是培养护士高素质的过程的充实;它应当是长期的和变化发展的。

3.1.3 科学观念

由诸要素构成的培训系统是有规律的, 既有理论的依据, 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训练内容的确定和阐述应是科学的, 其培训步骤和方法也应是科学的, 科学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3.2 实践改革

3.2.1 理论联系实际

以“四个想清楚”为原则开展护理技能培训, 即“干什么想清楚, 练什么想清楚, 缺什么想清楚, 补什么想清楚”, 主要提高发现、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贴近临床, 贴近病人, 在临床中培训和考核, 在日常工作中培训考核, 避免说教式培训, 防止走过场, 注重实效。分专科、分岗位、分职称决定培训内容。在动态变化中培训,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质量。

3.2.2 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

人是一个生物体, 是感情动物, 需要人文关怀和沟通。对护理职业活动而言, 语言表达、信息传递、关怀指导等所有沟通内容始终是护理服务内涵至关重要的内容[2], 也是护理岗位技能的一部分, 因此, 有关学科的知识应用和培训也不能忽略。

3.2.3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随着人民健康需求的增高和学科的发展, 旧的训练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护理工作的需要, 如众多的高、精、尖抢救仪器的使用、计算机管理等, 都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 培训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在培训中应重整体, 讲原则, 安全、无菌、人文, 但不拘小节。在循证的基础上, 鼓励评判性思维, 允许超“标准”操作, 要让护士做到多思善问, 要敢于提出问题,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善于在培训中总结, 在总结中提高, 在提高中创新。因此, 不能把护理技能培训变成“应试教育”, 一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又束手无策, 这就没有真正起到训练的作用, 达到培训的目的。同时, 在训练、提高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经验, 以推进护理技能培训工作并使之更完善。这样可克服“高分低能”的发生。

3.2.4 重视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是护士必备的素质之一, 因为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人, 心理干扰因素较多, 如果护士没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就会影响应急操作和服务质量。因此, 要在不同的环境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关心理和应变能力的培训, 经过培训, 让护士们产生对“应急”的免疫力。

3.2.5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大胆动手的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又比较持久的知觉, 是知觉活动的高级形态。病情需要观察, 病区环境需要观察, 药物疗效需要观察, 仪器运转情况需要观察, 还有很多很多地方需要观察, 观察是护士技能的要素之一。因此要让护士掌握观察的知识、学会观察的技能,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以利及时发现问题和防范问题。同时还要鼓励护士大胆动手操作, 不怕出错。

总之, 护理技能是护士的基本功,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 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同时,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随着工作内容和学科的发展而改变。因此, 护理技能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宜青, 冼丽娟, 叶丽宜.心肺脑复苏与临床实践模拟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4) :58.

岗位技能分析 篇10

关键词:高职学生,技能大赛,点钞训练

点钞技术既是财会、金融等专业及相关工作岗位应该掌握的一项专业技术,也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仅从专业学习而言,熟练掌握点钞验钞技术是从事财会、金融及与钞票出纳相关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近几年全国会计技能大赛的举办,更是对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以出纳岗位为例,学生在操作上,点钞方法的选择、点钞动作的规范、点钞的速度和准确度都将成为比赛成绩的关键点;学生在环境上,时间的长短、心理的因素、场景的适应都会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每一年比赛的新要求,提高学生掌握点钞技术基本功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形成长期的任务。根据比赛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现将手工点钞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构思做以分析。

一、把握学生心理,明确训练目的

人的心理活动包含心理动作和心理内容,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进入学生的情感领域,了解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所认识的问题和怎样认识的,把握学生想什么和怎么想,同时在了解的过程中为学生构建整个大赛框架结构,如手工点钞目前的训练中的细节、清点的动作、捆扎的方法选择、答案和计算的填写等,使学生有意识地搜集和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和比赛信息,以便在后续的训练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针对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态度,加强挫折训练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容易形成如下问题,这些问题对一个近期将成为专业选手参加竞赛是需要及时纠正和克服的。

(一)点钞兴趣持续性短

在手工点钞训练项目中,初学者学习兴趣高,一般在学习四个课时左右,特别是训练之后,他们就能体会看别人做和自己做的差距,甚至有些没有耐心的学生兴趣就大大降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一些关键点(如点钞手指的弯曲度、手指的部位点钞)学生练习过程都不规范。这种习惯性错误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学生没有意志力,怕吃苦,不能坚持是无法达到训练目的。

(二)点钞过程缺乏坚持

点钞的训练过程既乏味又枯燥,要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平,一定要经过反反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但学生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就放弃,这样是无法进行训练的。这个现象在平时学习中容易出现,但这个问题恰恰是技能比赛训练要规避的难点,所谓要突破自己才能进步。

因此,只有加强挫折训练,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具体实施为,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测试方式,比如说,由原来的定时测试计成绩改变为定量测试计成绩;由原来的综合考核改变为单项考核;由原来的总分计成绩改为单项计分。总之,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下、条件下都能达到好的训练状态。

三、有效突破训练瓶颈期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手工点钞基本功是点钞技能水平的关键,练好手工点钞基本功需做到以下几点。

1. 规范的指法。

在会计技能大赛要求的前提下,手工点钞的方法选择是一个重点,目前手工点钞手持式中扇面点钞法和四指四张点钞方法都是比较快速有效的。这里以手指式四指四张点钞方法为例,持钞动作中指和无名指之间要固定,清点动作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要依次划动,不能出现拖动动作,清点在钞票右上角边上,动作要轻,记数分组记准确。

2. 点数准确。

点钞技术的关键是一个“准”字,清点和记数的准确性是点钞的基本要求。点数不准不仅影响日常工作的质量,而且会产生差错,造成损失。在点数前要做好思想准备、款项准备和工具准备。点数时一是要精力集中;二是要坚持定型操作,坚持复核;三是要双手点钞,眼睛看钞,脑子记数,手、眼、脑三位一体,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点数准确的效果。

3. 扎把牢固。

钞票捆扎应尽量牢固,以钞票不散把、抽不出为准。扎小把时,将第一张钞票轻轻向上方提拉,以不被抽出为准。扎大把时,按“#”字形捆扎大捆,以用力推不变型,抽不出票子为准。钞票捆扎的方法可根据腰条的长短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缠绕法的腰条比拧扎法的腰条要长,其中,缠绕法的缠绕圈数可以适当调整,前提是在符合扎把要求的基础上,捆扎钞的训练应结合清点动作同时进行,意思就是说,捆扎作为点钞的一个环节,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仅只重视清点,忽略了捆扎的环节,必须同时进行,以避免出现比赛时多一个环节后,选手出现紧张心理,影响正常技能水平发挥。

(二)调动训练积极性

在手工点钞训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阶段性停滞,有时还会出现不安、不自信、成绩倒退情况,这期间指导工作会停滞不前。这需要分析原因,如学生近期在训练过程中清点手指是否出现疲惫现象;查找方法,转变训练方式,案例激励,创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多鼓励,少评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知道“I can”。

(三)通过比赛模拟真实场景

在比赛训练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进行模拟训练,这样的方法中,可以让队友扮演对手,这样的方法更接近实战,可以有效地调动选手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以便减少选手。

总之,手工点钞作为会计专业一项基本技能,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岗位需求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和方法,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点钞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廖晓群.关于中职会计技能大赛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35).

岗位技能分析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20-02

21世纪的今天,饭店服务行业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而是有素质、有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湖北省秭归县职教中心(以下简称“我校”)的饭店管理专业正好满足了酒店业对人才的这一需求。

饭店管理专业是我校的主干专业之一,2005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校大力投资建立了酒店仿真模拟实训室,并培养了一支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本着以服务旅游经济、拓展就业渠道、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彼此发展的办学之路,先后与苏州会议中心、三五醇酒店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为他们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

一、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立足于行业、地区经济需求,放眼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方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共同论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从而建立起与行业接轨的课程体系。

1.根据就业岗位,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就业岗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本专业根据企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走入市场进行行业调查,明确了就业岗位,确定了就业岗位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目标,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参考依据。

2.根据能力结构目标,改革课程结构。根据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目标,我们将所有专业课程划分为公共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选修课四大模块,根据“必须、够用”的总体原则和公共基础课服务于、服从于专业课,教学突出专业课、优化技能课等基本原则,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教材》+《实施性教学纲要》的形式呈现,形成了适合学生发展的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课程结构,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计划更加完善。

3.根据行业标准,进行专业课程项目化。根据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目标,通过归纳整合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目标,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知识体系,即一个个具体的教学“项目”,形成较为完善的新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二、推进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是一种以行为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模式。为此,学校教务处结合本专业特点,围绕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展了系列课堂教学设计活动,推选出本专业的典型课例,进行专业示范和引领,将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推向深入。新课程体系主要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有:

1.实物演示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素材,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并强化记忆,如托盘的使用、刀叉、餐巾折花等,学生由认识到使用,教学更加的立体化、实用化。

2.场景教学法。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如中式铺床、中西餐摆台、客房服务、酒吧服务等,将学生引领到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学习。不仅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能面对顾客,让学生意识到服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尝试去处理服务中的突发事件。例如,酒水突然倾倒、台布的操作失误,甚至客人的无理挑剔。

3.项目教学法。在实际操作课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分阶段练习、操作、突破。例如,练习托盘从托盘站立到行走,再到障碍穿行,一个阶段着重完成一个项目的训练,直到操作规范为止,再进行下一个项目。学习时,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时进行一个项目的采集、归纳、总结、制作,如菜单的制作、菜品的搭配、宴席的安排等。

三、校企深度合作,创建新型的“教学工场”

在教学场所创建、培养方式、训练模式等方面,学校与知名企业进行全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企入校创办校内教学基地,入企办校创新校外教学基地,为新的课程标准建立了充足的教学实际场景和设施设备,为学生的技能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

1.建立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室。目前,我校前厅、客房、餐饮、计算机等课程都已经建立起充足的高标准的适应新课程标准“一体化”课程的实训教室,让学生现场学习理论,现场进行操作与演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

2.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饭店管理专业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校主要和苏州会务中心、三五醇酒店等多家企业联手开办本专业。由学校和企业根据岗位需要和用人标准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同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明确培养目标,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要求不同,“订单”模式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在具体运作上,鲜明地体现了适应企业的“订单”特色。例如,苏州会议中心比较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修养,学校在教学就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礼仪规范》、《会议服务》等课程;企业派送专业人员到学校深入教学,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且及时完善、调整教学大纲,让教学内容更贴切市场需要,强化针对性技能实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专业能力评价标准,共同对学生的专业成绩进行考核,合作企业为合格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

四、多方保障,实现课标与岗位无缝对接

1.机构设置突出校企合作。①进一步完善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机构,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合作企业、校企合作联系会议、到企业参加实践教师、等渠道,监测市场变化,采集市场人才需求信息;②加强校企合作,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强化与苏州会务中心、三五醇酒店、三亚机场等企业的深入合作。合理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坚持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方向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向。

2.学业评价结合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学业认定实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学业认定时,强调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双合格;强调学习过程评价和毕业综合考核双合格;重视实践操作,强调前厅、餐饮、客房等技能全部达到初级水平,至少有一项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等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

3.学习途径结合企业岗位实践。在办学过程中,我校与酒店共同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学习途径。①理论学习+实训操作。第一年,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增强饭店服务的综合意识,掌握现代饭店的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和要求,以及所涉及的管理理论和相关知识内容;同时进行实训操作,这一阶段着重是分项训练强化基本功;②实训操作+阶段性实习。第二年,教学上加强学生的综合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每个人都能独立从事前厅、餐饮和客房的工作,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阶段性实习,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并能对技能学习做相应的调整;③顶岗实习。第三年,酒店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灵活、合理的安排学生到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实习。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掌握酒店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总之,通过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课题研究,我们创新了校企七大主要合作内容:即人才培养方案共定、课程内容共选、教学过程共施、实训基地共建、教学效果共评、优质资源共享、师资队伍共培。不仅满足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还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满足了学生求知、就业的需求,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共赢。

送技能送岗位就业惠民合民心 篇12

“技能福利”免费送

“从报名、培训到考试、领证, 不用花一分钱, 还能领生活费补贴”, 日前, 家住天津市河东区东新街的邢女士了解到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后, 立即进行了报名登记, “我今年49岁了, 这些年一直在各处打零工, 但还是想学点技能, 听说月嫂和育婴师市场供不应求, 工资也高, 我就来报名了。工作人员说, 人数一凑齐, 区人力社保局和辖区民办培训学校就将为我们这些报名人员开班培训。”邢女士所说的培训就是区人力社保局目前正在开展的“福利计划”技能培训。

当前天津市河东区开设的技能培训专业主要有7个, 即家政服务员、月嫂、养老护理员、育婴员、收银员、营业员和计算机维修。培训课时为80-180课时不等, 其中理论课时占30%、实际操作课时占70%, 培训时间约为10天至22天半不等。此次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采用“职业培训包”的模式, 把职业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训考核等规范化、标准化, 让培训者真正能学以致用, 有了实用的技能, 不仅能提高收入水平, 还能增加就业机会, 实现素质就业、稳定就业。

目前, 天津市河东区12个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正在积极受理报名登记, 各街道失业人员均可免费参加“福利计划”技能培训, 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课时, 按每人每课时6元的标准领取生活费补贴。“失业人员报名培训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社会保障卡 (须开通储蓄账户功能) 原件及复印件、2张二寸照片到所属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报名。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原则上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 其中就失业转换人员一年内可享受两次免费培训, 不同职业相同等级最多可享受两次免费培训。”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岗位“量身定做”择业我做主

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各街道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党员、残疾人、新毕业大学生等不同就业需求的人群召开专场招聘会, 提供就业机会。

富民路街道针对辖区部分妇女需要灵活就业的岗位需求, 举办妇女专场招聘会。乔女士在本次招聘上她找到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乔女士告诉记者, 自己以前一直从事小时工, 这次她希望再找到一份就业时间灵活的工作。“没想到这次招聘会提供的岗位特别多, 我一来就找到了工作, 而且待遇也不错, 这样既能照顾到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真是不错。”乔女士说。记者从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那里了解到, 目前, 失业妇女年龄偏大, 考虑到照顾家庭, 她们希望就业能够具有灵活性。在招聘会上记者看到, 富民路街道16个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人员共发布了招聘信息110余条, 提供就业岗位135个, 一些物业、家政、工作室等招聘单位还现场面对面招聘, 为求职妇女提供现场咨询。30人达成就业意向, 17人当场应聘上岗。

惠民行动解除“后顾之忧”

天津市河东区人力社保局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清欠等问题, 开展惠民专项行动, 为劳动者提供舒心、暖心、贴心服务, 收到了良好效果。

近日, 河东区人力社保局热线接到一通外来务工人员的求助电话, 反映其所在单位拖欠工资。接听电话后, 河东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马上查底档联系到该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和该公司所在的街道劳动保障中心, 立即派人前往该公司处理。在经现场反复做工作、讲政策、疏导情绪后, 企业人事负责人当即表示, 个人先垫资3万元给6名职工, 下午5点准时打入工资卡。据悉, 在今年1-2月份期间, 河东区人力社保局已经累计为12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4.74万元。“我们将持续开展好这项惠民行动, 扎实做好这项工作, 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障。”河东区人力社保局副局长王焕军介绍说。

上一篇:中学女教师下一篇:全厂视频监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