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

2024-10-08

初探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通用8篇)

初探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 篇1

4.1会计职能受到的影响

在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会计职能包括了核算智能、监督职能、分析智能和预测智能。会计电算化简单来说就是包含了预测、决策、核算、分析、管理等综合的电算化应用系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会计工作电算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会计职能在电算化平台上的发挥,能够极大减少企业管理在人力和时间上消耗的成本,并且提高管理和核算的效率。除此之外,还促使会计职能发生了变化,使会计人员的工作更加系统、规范,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目前会计的主要职能还只是核算和管理,各项工作大多是由会计核算软件完成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强化了这些职能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要解决电算化管理会计中手工操作烦琐的问题,就要不断地推进财务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4.2会计记账受到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改变了手工条件下的总账和明细账的传统核对工作,提高了会计记账的效率,在记账后,计算机能够自动对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核对处理。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电算化系统后台的操作权限被设计人员掌握,数据极有可能会遭到非正常的修改,其真实性也会遭到深度破坏。而记账凭证又是手工会计记账和计算机记账的会计账务处理系统纽带,因此,要提高会计记账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必须加强会计凭证的审核力度,限制担任出纳及运用会计系统开发人员的会计记账工作,明确内部管理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制度,对会计人员的责任和工作进行划分。

4.3财务处理受到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和传统的手工记账在会计核算和结算方式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在于,手工记账模式是通过开具大量的纸质单据、报表和填制账簿来完成会计账务处理工作的`,而对于电算化会计来说,会计工作基本实现了无纸化,电算化用电子凭证、电子票据及电子账簿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账务凭证。同时,在电算化会计模式下,交易方式主要为网银,而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的交易方式是现金交易,处理手续比会计电算化的交易手续更为烦琐。电算化的交易方式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负担,让每笔交易变得清晰可见,有效控制坏账的问题发生。

4.4会计科目受到的影响

要想对会计工作中的会计科目和复杂的业务事项分别进行分类和运用,就必须要以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让会计电算化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具有及时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客观性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求。要实现会计电算化要求下的设置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把实现资源共享作为基础的目标。做到资源相对稳定、简明适用和力求完整,对会计科目类别、科目代码、核算内容以及单位名称做出统一规范设置,建立具有标准化的核算制度。第二,建立相对稳定和统一的会计科目。针对具体的科目设置,联系其实际需要,在不违反同一规定的原则下,优化处理电算化的设计工作,设置明细科目的内容、类别、层级,从而满足初始会计电算化运行的需要。第三,实际上,会计科目代码设置是一项具有技术性的工作,会计代码的使用比较频繁,使用的范围比较广,还具有简易便捷的特点,因此,会计代码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同时,会计明细科目的数量也随着经纪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业务内容的不断充实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让设计人员在设计代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会计业务内容的发展,防止代码输入过长,以免输入使用不便。并留有一定修改的余地,从而确保科目代码的修改具有灵活性。

4.5审计监督受到的影响

审计监督对于财务工作的管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然而,目前来说,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审计监督还是审计人员当前一直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电算化会计软件,充分了解数据输入和数据修改的程序,这样才能解决计算机数据缺乏可操作性和存在修改漏洞的难题。由于会计系统的漏洞和相应审计监督手段的缺失,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初期出现了大量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犯罪的事件。因此我国要吸取以前的各种经验教训,推进审计监督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发展,减少财务和经济上出现的问题[3]。

5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对会计工作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在电算化普及的过程中,会计的工作方法得到了一些调整,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得到了动力,经济知识的普及度也得到提高,计算机也得到了相应的技术发展,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行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论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方式的分析发现,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的改革能够为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整体上适当的干预我国的市场经济运作体制,推动我国未来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秀.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知识经济,(5):97-98.

【2】侯娜.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相关影响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11):137-137.

【3】纪迎杰.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工作的影响及应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36-37.

[

初探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 篇2

1 电算化会计的概念

所谓电算化会计, 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 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帐、查帐、审计等远程处理, 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 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 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

2 电算化会计的特点

计算机作为对信息处理最为快捷有效的工具, 它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 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 网络的发展, 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别是Intranet, 它利用了Internet的一系列技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以网络的衔接方式进行重新组合, 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具有以下特点:

2.1 会计信息提供更及时

以往财务部门信息实时反馈能力不强, 一份计划的执行情况、一项投资的获利情况, 一般要到本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帐上反映出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 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现行的定期财务报告制度, 满足不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及管理者对及时性的要求。电算化会计实现了实时跟踪的功能, 可以动态的跟踪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变动, 给予必要的揭露。外部信息使用者可通过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 随时掌握企业的最新的及历史财务信息, 从而减少其决策风险。而企业管理者亦可随时获取本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 进行分析比较, 及时做出正确预测及决策。

2.2 会计信息披露更全面

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获得全面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不论对企业有利的会计财务状况, 还是对企业不利的会计信息, 均应予以披露, 从而使公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由于有限的篇幅, 当前的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数量化的信息, 也无法反映报表数字处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电算化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则包括了企业所有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 并采用网上报告的方式, 有效的扩大了会计报表及附注的信息容量。通过在线访问, 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取所需信息。

2.3 会计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性

计算机网络与其他媒体相比更具有先天的优越性, 因为网络为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及时交流创造了条件。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人机对话, 一改以往会计信息使用者被动的接受统一格式的局面, 使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交互性。在计算机网络中,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关会计信息, 并可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自己建立索引。若按报表项目建立索引, 就相当于根据自己的需要生成一个简化的财务报告;若按部门建立索引, 就可获得企业的分部报告;若按时间建立索引, 就可以获得各个时期的财务报告。

2.4 会计业务的分布式处理

在单机工作的情况下, 财务部门往往选定某些计算机完成某项工作, 使这些计算机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而在会计网络中, 一项复杂的工作可以划分为许多部分, 由网络上不同的计算机同时分别处理。如凭证录入工作量很大的企业可以按统一格式在若干台网络工作站上同时录入凭证, 网络版财务管理系统则自动将其存入网络文件服务器。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录入, 在同一服务器上存贮, 这既可以保证凭证的及时录入, 又可以保证数据存贮的统一, 还能大大减少单机版造成的数据冗余。

2.5 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5.1 硬件共享。

单机系统的共享性差, 常常出现系统中有的机器忙得不可开交, 有的却符合不足;或者一些高档设备如高速打印机、大容量存储设备等由于不能共享, 而使设备闲置, 造成浪费。当网络配有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后, 其他工作站配置要求可大幅降低, 若干台普通工作站可在网上共享CPU的高速度, 文件服务器大容量的内存、硬盘、光盘, 网上高速优质的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共享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性能。

2.5.2 软件共享。

电算化会计将打破单一的财务软件的购买和使用方式, 网上计算机可省去购买、安装过程及软件的运行维护, 从而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6 管理结构的扁平化

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多为“金字塔”模式, 在企业经济活动量大大增加, 包括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在内的各种流动大大加速的情况下, 这种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等级抑制了企业的快速反应及决策能力, 不利于企业保存竞争力。而且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等级也可能带来次优化和目标冲突等问题。所谓次优化 (sub-potimisation) 是指在大型复杂的组织结构中, 系统总目标被划分为几个子目标, 作为每一个子目标执行机构的部分均试图最优的达到其子目标, 但却使整个组织难于最优的达到整体目标。网络环境下, 企业的组织机构变成了一个自动网络系统, 它把一些小型的、自就业团队 (teams) 整和起来以便进行实时管理, 用网络结构取代传统的金字塔结构, 使这些问题得以缓解。

3 电算化会计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的产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 它不仅改变了会计信息生成和传播途径, 而且给传统会计中理论和实务带来了很大影响。

在会计基本理论中会计四项假设是最为重要的, 但随着电算化会计的产生, 四项假设中三项假设有变动和改变, 只有货币计量假设没有很大变动, 只是更趋于实际。

3.1 会计主体假设是诸项假设中最主要的

一项, 是会计工作的单位, 如果该假设不能成立, 以下几项假设均不能成立, 会计工作也无法开展。但电算化会计的主体-网络公司 (Virtual corporation) 是一个虚拟公司, 所以它不同于传统会计主体的范畴, 很难确定会计主体。因此需要我们转换概念, 用相对会计主体也就是网上存在的这个临时组织来代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 才可以明确该会计任务完成的职能。

3.2 持续经营假设由干电算化会计的产生而不能成立, 继之而起的应是面临解散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在传统会计中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考虑, 财产估计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而设立的, 但在网络环境下, 电算化会计可实时反映分析财产估价和费用问题。而且电算化会计的主体网络公司是一个存在于网上的临时性组织, 进行的多是一次性交易, 完成后即进行解散。

3.3 会计分期假设也由传统的划分方式变为了适用于电算化会计的划分。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27-02

会计电算化作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实现了会计手工记账到计算机记账的转变,更加准确、便捷地进行财务数据的记录、分析、预测、和决策。现如今各大中小企业都已开启会计电算化的步伐,利用各种财务软件处理繁杂的财务数据,会计电算化势在必行。这也就要求财务人员在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中职学生为了顺应企业这一发展趋势,也必须学好这一课程。

会计电算化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实践性、操作性方面,因此,在其理论教学方面,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实践教学的方面;只有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才能够真正的推动会计电算化教学;为了更好的理解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软件与熟练其操作方法,应该在理论教学方面有所改进,在实践教学方面增加实验频次,加强教学训练过程。以下从这些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

目前,中职学校一般在第三学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学生先进行财会专业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习,再实践性的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因此,总体上看对其设置较少,而且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层面,这种脱节或者不合理设置往往让学生在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来直接上岗,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实习与培训才能更好的掌握这门专业技术,因此,应该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分析理论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真正的将实践教学方面增加,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理论教学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从教学资源、配套设施、实训机房方面做好基础的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的基础。

其次,应该进行教学内容划分,如基础通论环节、基础实践环节、专项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将中职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完善化。具体来看,可以根据系统管理模块、总账管理系统模块、电子报表系统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工资管理模块、购销存管理模块和核算管理模块,来开展理论教学,并透过对每个模块的实践来增加理论教学的理解;另一方面,应该注重系统技术架构方面的理论基础学习,对相关软件的安装、应用有一个全面的总体掌握;另外,应该在每个模块教学中,将基本的理论性原理讲解清楚,并透过工作原理、业务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流程、财务系统初始化等方面的理论学习来增加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深化理解;以电子报表系统为例,它的最终呈现形式虽然简单,但其中牵涉到表格的定义、公式、操作方法、数据处理以及编制流程等,所以,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应该全面、分类、具体的将其内涵解读、分析,让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过程与理论学习过程,并为其进一步的实践操作与理论反馈奠定基础。

二、用友财务软件教学

首先,对于用友财务软件的安装,目前电脑多采用XP系统,其安装可以采用光盘形式,也可以采用下载软件安装包的形式,一切依具体情况而定,这方面对于现代经常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功能的学生而言,比较容易;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演示或者U盘下载为学生安装该软件提供便利。目前来看,由于软件版本升级比较快,而且,在更新中往往增添新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当看到软件应用出现一些限制性因素时,应该意识到版本更新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教学中出现的数据修改、恶意破坏问题,这方面可以选择数据恢复或更新中通过系统服务方面的总账工具来解决;另外,就是权限的问题,教师教学中,往往需要采用做备份,保存并进行权限限制,减少可能性的数据损坏。还有诸如,在计算机上新建账套时的建账问题,同一资料重复使用或同时使用时的“操作员已存在”的问题、出纳签字功能缺少符合条件凭证的问题等;对于此类问题解决也有对应的方法,如账号的密码设置、实施编号处理等。以用友ERP-U8为例,对于数据源配置中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安装成功后,重启计算机数据源实现配置,但在“数据库”后需要对服务器计算机名进行输入,这属于安装方面的故障,通常只需在“我的电脑——属性——系统属性——计算机名——完整的计算机名称”后的字符输入即可。总之,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不仅仅要懂得基本的会计做账流程,还要懂得处理各种财务数据之外的问题,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顺利进行。

其次,就是对于用友财务软件的教学问题。在用友财务软件教学中,基本上只需要按照教学资料以及软件应用说明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对一些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除了上面说的几个基本的常识性的使用中会遇到的问题之外,还需要学习并解决其它常见问题,以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对于企业设定账套主管、会计、出纳方面的角色、权限等问题。通常会有总账模块,当选择制单序时控制参数,做好凭证编号后,就可以进行应收账款模块学习;通常情况下,能够透过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进行学生分组,开展具体教学。再如,建账日期的改动、新年度账的建立、年度账的结转等,都可以用友ERP财务软件建立一个账套后,建立起若干年度账,再进行模拟练习;通常的练习中为了方便,多采用月度、季度账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练习;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操作方法,可以通过设置多重障碍,让学生以解决问题的途径来实现障碍解除,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惰性,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三、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教学

首先,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教学方面,包括实习环境模拟、道具仿真化、会计操作电算化、教学手段先进化;具体来看,就是要求按照一般的会计工作,进行岗位划分,如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主管等;当划分好流程后,利用象征法,建立或代表每一个财务科组开展角色模仿;然后,对应的配置完备的会计道具,如算盘、点钞纸、日记账、增值税、科目汇总表、支付证明单据、转账凭证、各种明细分类账等;再进行具体的操作,根据实际中的手工、电算化结合模式,在每个岗位上进行手工道具设置、会计电算化软件,从而进行实习、相互参照、印证与操作能力训练;在这种实习模拟中,要求配备各项辅助性的教学工具,比如,投影机、视频展示台、专业微机、声像设备等。从而让实习模拟做到逼真、直观、精准、有模有样。

其次,应该在练习熟练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电算化实务模拟的操作,这要求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这方面,应该有教师控制台,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对软件的熟练操作技能;然后,在这种实务模拟训练的框架内,实施独立式实习、分岗位轮流实习结合的模式,让学生一方面,掌握会计流程程序,一方面能够真正的做到能力的训练与认知度的提升;并设置相应的评估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认知情况、操作能力、参与积极性等进行综合评估;还可以通过小组式的任务划分,提高在分岗位实习后的合作能力训练;另外,就是应该将初级与中级电算化管理操作相结合,通过由简单到难的模拟顺序,渐渐让学生掌握复杂的模拟操作、全流程操作,从而完成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式学习与模拟实习训练,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

结束语

总之,对于中职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正处于新的信息时代,因而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时制宜,真正的将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实践操作方法全面掌握,从而提高对会计专业的专业能力与素质,以适应当前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该尽可能的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与企业进行联合,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人员的经验传授与交流,来让学生与社会实践有一个沟通的渠道,并获得真正的认知,减少因学校的理想化、理论式教学而让学生毕业后一无去处,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等,从而真正实现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做出具体贡献。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毕业实训毕业 篇4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设计

会计电算化子项目初始设置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会计电算化子项目初始设置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子项目包括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UFO报表等。

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一)资产类别设置

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规格不一,要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时准确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就必须科学地搞好固定资产分类,为核算和统计管理提供依据。

各单位应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作出合理的分类。如高校固定资产的分类就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进行分类。对于自制的仪器设备或其它资产,按照资产的自然属性归类,确属无法归类的,可纳入自制资产编码中。不能自行增加新的分类号,若目录中没有,则在二级编码以下填“00”。

增设资产类别“运输设备”,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率5%,使用年限平均法(一)正常计提折旧。

操作要点:

在目录区树型列表中选择“设置/资产类别”,进入资产类别设置界面。点击工具栏的“增加”按钮,类别编码栏由系统自动编号,输入类别名称“运输设备”,使用年限“10”,净残值率“5”,其他栏目按默认值,点击〖保存〗按钮完成资产类别增加操作,如图6-7所示。

(二)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

分配折旧费用时,不同部门的折旧费用在不同的费用账上列支,为了实现折旧费用分配凭证的自动化编制,我们需要事先确定每个部门折旧费用的列支渠道。

将管理部门的对应折旧科目设置为“管理费用-折旧费”,将生产车间的对应折旧科目设置为“制造费用-折旧费”。

(三)增减方式设置

增减方式包括增加方式和减少方式两类。系统预设的增加方式主要有:直接购入、投资者投入、捐赠、盘盈、在建工程转入、融资租入。预设的减少方式主要有:出售、盘亏、投资转出、捐赠转出、报废、毁损、融资租出等。如果系统提供的增减方式不能满足本企业的需要,可自定义增减方式。

(四)卡片项目定义

卡片项目是固定资产卡片上用来记录固定资产详细资料的栏目,如原值、净残值、资产名称等,它们是最基本的卡片项目。

实际工作中每个企事业单位都会有自己特定的卡片格式,因此各个单位固定资产卡片上记载的项目不尽相同。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供了允许用户增加卡片项目的功能。固定资产系统提供了一些常用卡片必须的项目,称为系统项目,如果这些项目不能满足企业对资产特殊管理的需要,可以通过卡片项目定义来定义自定义项目,这两部分构成卡片项目目录,操作界面如图6-10所示。

(五)使用状况设置

从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角度,需要明确资产的使用状况,一方面可以正确地计算和计提折旧,另一方面便于统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系统预置了三类使用状况: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如图6-11所示。

如需新增使用状况,可在使用状况目录表中选择使用状况,点击〖增加〗按钮,显示该类别“单张视图”;在编辑区输入上级名称、使用状况名称;根据使用状况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判断该资产“是否计提折旧”;单击〖保存〗即可。

(六)折旧方法设置

折旧方法设置是系统自动计算折旧的基础。系统提供了常用的五种方法:不提折旧、平均年限法(一和二)、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这几种方法是系统设置的折旧方法,只能选用,不能删除和修改。另外如果这几种方法不能满足企业的使用需要,系统提供了折旧方法的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定义自己合适的折旧方法的名称和计算公式。

(七)录入原始卡片

原始卡片是指卡片记录的资产开始使用日期的月份大于其录入系统的月份,即已使用过并已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卡片。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系统进行核算前,必须将原始卡片资料录入系统,保持历史资料的连续性。

二、应收款管理初始设置

1.设置科目

基本科目设置:基本科目是指在核算应收款项时经常用到的科目,可以在此处设置应收业务的常用科目。单击“设置”中的“初始设置”进入“初始设置”窗口。在左边的树型结构列表中单击“设置科目”中的“基本科目设置”,结果如下图所示。

控制科目设置

在初始设置界面的左边的树型结构列表中单击“设置科目”中的“控制科目设置”即可进行相应控制科目设置。

产销售科目设置。操作与控制科目类似。

结算方式科目设置。在“初始设置”界面中的左边的树型结构列表中单击“设置科目”、“结算方式科目设置”。单击工具栏中的“增加”按钮,选取一种结算方式,双击“币种”栏,选取币种,双击“科目”栏参照输入科目。科目所核算的币种必须与所输入的币种一致,并且是不具有“客户”或“供应商”往来辅助核算的末级科目,如下图所示。

2.坏账准备设置

单击“设置”、“初始设置”中的“坏账准备设置”,结果如下图所示。

做过任意一种坏账处理(坏账计提、坏账发生、坏账收回)后,便不能再修改坏账准备数据,只能查询。

3.账龄区间设置

在“初始设置”界面的左边的树型结构列表中单击“账龄区间设置”,打开账龄区间设置对话框,如下图所示,然后单击“增加”按钮,输入该区间的总天数,即可在当前区间之前插入一个区间。该区间后的各区间起止天数会自动调整。最后一个区间不能修改和删除。

4.报警级别设置

在“初始设置”界面的左边的树型结构列表中单击“报警级别设置”,如下图所示。然后单击“增加”按钮,可在当前级别之前插入一个级别,插入一个级别后,该级别后的各级别比率会自动调整。删除一个级别后,该级别后的各级比率会自动调整。最后一个区间不能修改和删除。

5.单据类型设置

四、单据设计

单击“设置”“单据设计”,进入“U8单据格式设计”窗口。在窗口左侧的单据类型树型结构中选择要设计的相应单据,选择菜单“编辑”“表头项目 ”或“表体项目”,打开“表头项目 ”或“表体项目”设置对话框。在窗口中列示了单据中所有的项目,供用户选择,在需要显示的项目前打勾,可以选择多项,然后单击“确认”按钮,选取的项目显示在单据中。如果对系统提供的项目不能满足需要,可利用“设置”“自定义项”,选择设置单据的自定义项目和存货的自由项,设置的内容会成为有关单据的可选项目。

五、单据编号设置

根据企业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据的不同需求,由用户自己设置各种单据类型的编码生成原则。每种单据对应一种编号规则。

三、应付账款初始设置

 初始设置:

 基本科目设置:【应付账款】—【设置】—【初始设置】

---基本科目设置

应付科目设置

应交增值税科目设置

采购退回科目

预付科目

 产品科目:【应付账款】—【设置】—【初始设置】---

基本科目设置

四、总账初始化设置

(一)总账系统初始化,也叫作建账,企业在由手工会计系统向电算化会计系统转化的时候,为保持不同会计期间会计数据的连续性,需要将手工会计下形成的会计数据输入到财务软件当中来,这个过程就是初始化的过程。

总账系统的系统参数设置决定了总账系统的输入控制、处理方式、数据流向、输出格式、设定后一般不得随意更改。

系统参数设置包括

凭证参数设置

账簿格式设置

会计日历设置

其他设置

(二)设置总账系统参数——凭证

1、制单序时控制:

控制系统保存凭证的顺序,可以按凭证号顺序也可以按日期顺序排列。选择此项制单时,凭证编号必须按日期顺序排列。

2、支票控制:

前提:使用银行科目制单;选用的结算方式设置票据管理

目的:若录入支票号已登记在登记薄中,系统提供支票报销的功能;否则,系统提供登记登记簿的功能。

3、赤字控制:

控制对象:“资金及往来科目”或“全部科目”

目的:填制凭证时,相关科目的最新余额出现负数时,系统将予以提示。

4、可以使用“应收、应付、存货”受控项目:

选择此项目,制单时可以录入受控科目否则,不能使用此科目制单。

例如:应收账款科目

5、现金流量科目必录现金流量项目:

在录入凭证时如果使用现金流量科目则必须输入现金流量项目及金额。

6、自动填补凭证断号:

如果选择凭证编号方式为系统编号,则在新增凭证时,系统按凭证类别自动查询本月的第一个断号默认为本次新增凭证的凭证号。如无断号则为新号,与原编号规则一致。

(三)总账系统参数设置——账簿

1、凭证、账簿套打:

用于各种打印机输出管理用的表单与账簿。

2、明细账(日记账、多栏账)打印输出方式

按月排页:打印时从所选月份的起始月排序,从第一页开始打印输出,起始页号为“1页”。即使所选月份范围不是第一个月,页号也从“1页”开始排。

按年排页:打印时从本会计的第一个会计月排序,打印起始页号为所打月份在全年总排页中的页号。若所选月份范围不是第一个月,则打印结果的页号不是从“1页”开始排。

(四)总账系统参数设置——权限

1、制单权限控制到科目:

制单时,操作员只能使用具有相应制单权限的科目制单。

单位有多个制单人,张三负责费用报销,限制张三可使用科目为费用类和现金类科目。

2、制单权限控制到凭证类别:

限制操作员在制单时只能填制某个类别凭证。

3、操作员进行金额权限控制:

对不同级别的人员进行金额大小的控制。

(五)总账系统参数设置——会计日历

查看各会计期间的起始日期与结束日期,以及启用会计和启用日期。如需修改请到系统管理中进行。

(六)总账系统参数设置——其他

外币核算:

选择相应的汇率方式──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即在制单时,一个月只按一个固定的汇率折算本位币金额。

初探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 篇5

1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

(1)内部控制的范围发生变化。

(2)内部稽核机制发生变化。实行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自动化、控制的程序化,各种手续都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统一执行,会计工作的分工、岗位职责、权限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3)内部控制的重点有所转移。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的重点转移到对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等几个方面,尤其是原始数据的输入方面。

(4)会计信息存储介质、存储方式的改变。

(5)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变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由原先的单一人工控制转变为人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同,程序化控制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电算化程度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要求也越多。

(6)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环境下,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部控制方法主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因此,在计算机会计中,控制的重点已不再仅仅是人,还包括人工处理控制、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控制、会计信息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控制等多方面。

2 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的管理特征

(1)操作授权口令化。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操作员的口令和密码是进入会计系统的唯一通道,与手工会计系统授权人员签章不同的是,口令和密码更容易被丢失和盗取,引发不易察觉的会计资料失真。

(2)系统失控的隐蔽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许多应用程序本身就带有内控的功能,如果企业在初期设置时没有考虑周全,由于程序运行的重复性,往往会使失控情况长期不被发现,造成很大的损失。

(3)系统缺乏交易痕迹。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文件记录的控制功能大大减弱,一旦企业发现错误,由于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难以追查出错源头。比如每一笔会计分录的录入系统都会要求借贷平衡,可是如果录入的会计科目错误而审核时又没有及时发现,将会使查找非常困难,可能最终需要查找每一张记账凭证。

(4)控制范围扩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不仅要对交易处理控制,还要对系统权限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等等。

(5)信息存储安全风险增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容易丢失或损坏,如果没有及时存储,甚至需要全面恢复系统。

(6)电子商务的应用增加了网络风险。网上银行、网上报税、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等新功能的出现,必须要求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

3 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控制主要是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一套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完整的规范化数据格式。

(2)具体控制电算化下的会计处理操作。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指计算机业务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如: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等等。

(3)加强对会计资料的管理。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资料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应采取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做好防消磁、防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的,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所有的软件文档资料、数据结构形式、程序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均应按机密文件管理,报废的计算机,应将其硬盘彻底格式化,以防数据泄密。

(4)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初探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 篇6

在会计领域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率,使会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例文,供大家参考。

大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例文篇一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的电算化系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要和各个部门进行配合,实现各项和各个部门的对接和结转,使得会计的电算化更加的便捷方便,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改变现阶段单一的电算化方式,培养适合现代信息和技术的人员,对财务系统进行一定的优化,促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新型人员的应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无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员,应该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技术培养。本文主要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职会计电算化;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突出,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的受到重视,越来越成为企业日程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对企业的有效规范的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企业的资源规划,就是我们俗称的ERP系统,是企业现阶段日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和提升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总体状况是企业需要专门的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但是在实际的培养中,对人才的培养还是存在一定的缺失。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的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在会计的工作中进行相关的应用,它是一门综合学科。会计的电算化教育不仅仅是包括会计信息的相关的课程,对技术的教育还包括实际的使用能力,并能在实际的使用中进行熟练的应用,还要有扎实的使用能力和实际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新型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要灵活。会计电算化就是通过对会计的信息化处理,将各项数据通过相关的技术系统进行实际的控制,将各项问题进行信息化的处理,使得各项技术的处理比人工的处理方式更加的便捷准确。

(二)现代信息技术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微电子学的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形成的手段,对声音图像、文字的处理要进行实际的操作,对各项技术的处理和信号的获取要通过各项技术的感应程序和实际的交流程序,将各项信息技术进行实际的传播。然后将这些有效的数据通过ERP系统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得这些数据更加的合理和规范,适合人们的使用,增加使用的效率和实际的使用效果,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和数据的整理更加的方便快捷。特别是企业提到的ERP程序,它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提高企业盈利。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目前来讲,现阶段的高职人员还是应该具有更加深入的素质和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于现阶段的人员来讲,不仅仅要包括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包括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自身的一些基本的信息化管理的各项措施,还包括各项信息化的各项措施,使得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不断的在进步。会计使得会计业务与企业其他业务高度集成,突破了原有的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限性。会计工作的内容及程序更加复杂,给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教育应注重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掌握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技。作为高职的技术人员,应注意适应信息化的发展,适时的对社会的进行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二、现阶段高校会计电算化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的观念陈旧

目前,对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专门的学科对会计的电算化进行培养,主要的培养对象也不是实际的使用型人才,而是课本的知识和系统,不能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对课程进行安排,使得课程的安排脱离实际的需要,往往只是通过课本的要求对各项课程进行安排和销售,在学校中学生完全的不知道怎样的去进行实际的操作,也不知道各项措施的运用条件是怎样的,只是对学生的各项问题进行,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方面较为生硬,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不够。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和其他许多课程教育一样,都存在着“唯师是从”的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偏重理论,忽略或者轻视实际操作,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当前的会计课程的设置,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设置,在对各个课程的联系方面没有和会计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也没有将各项基础的知识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仅仅是通过课本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设计,缺乏实际的使用效果,对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会计的电算化是和实际的工作岗位密不可分的,高职的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能力培养重点放在实际的使用能力上,而不是课程的安排上,但是显然现阶段的大部分教师将各项的工作放在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没有相关的规定,导致学生自身应用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现阶段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目前的高职教学中还是采用较为落后的教学方式,就是传统的教师的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为辅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般的课程方面还是有其主要的优势的,但是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这种方式是不实用的,首先来讲会计的电算化就较为注意实训型,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不能将这门课程进行有效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的对各项新学习的模块进行实际的使用和训练才能够进行相关的解决。

三、针对现阶段的各项问题提出自身的建议

(一)创新会计的电算化观念

创新的教育观念,就是通过新型教育方式将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教师的素质是进行学生教学的基础,在进行实际的工作中,教师首先要确立新型的教学观念,更好的引导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书本上的知识,对相关的实训能力也要进行关注,合理的运用自身的知识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训联系,保证学生自身的一些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课程设计

高职学生面临的是一线工作,因此课程的设计方面不能采用单纯的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形式,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和相关的单位建立一定的校外联系,让学生可以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真实工作过程,通过实际的训练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了解。例如,学校可以安排学生暑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际的工作,了解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

(三)创新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较为死板,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职的学生正处在思维不成熟的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反而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因此应该创新师生关系,教师真正的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重视学生自身的意见,尽量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自身的想法,在每次进行实习训练以后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财会研究提升,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和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使学生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身意见,这样对教师以后的教程安排有一定得促进作用,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会计的电算化是一项较为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高职的院校作为直接面向社会的学校,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方法,重视实训型。

参考文献:

[1]龚晓利.《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

[2]夏勇.谈从会计电算化到ERP过程中会计角色的转化[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03)

[3]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J].财会月刊,2010,(11)

大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例文篇二

财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影响及应用

摘要: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使得财务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极大地提升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在对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科学认识会计电算化、正确处理手工操作与会计电算化的关系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在财务工作中运用会计电算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工作;影响

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广泛地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会计电算化更好的服务于财务工作等是众多行业关注的共同问题。本文将围绕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工作的影响及应用展开一定的研究,希望对财务工作的更好开展有所帮助。

一、会计电算化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将会计工作中的数据处理分成了以下三个步骤: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在录入环节,只需要将相关数据准确的录入,计算机就能够根据预先编辑好的程序完成记账、转账、对账、结账、制作报表以及相关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工作。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较,会计电算化能够更加准确、更加迅速的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信息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简化了财务工作的程序。

2.实现了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包括算账、报账和记账,会计工作人员容易将过多精力耗费在固定的核算模式上,思路受到严重的限制,往往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对相关数据进行的详细分析和判断。因此,也就难以从财务数据上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更别说给领导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了。而会计电算化则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会计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问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并适时的给领导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统计的多样化,提高了数据信息分析的时效性,同时,也为会计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调查、分析和研究相关财务数据,有助于企业领导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可以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工作已经逐渐由“核算型”转化成了“管理型”。

3.实现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程序化

会计电算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形式。传统财务工作中的科目汇总表、账账核对以及账证核对,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中已经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在会计电算化中,某些数据信息的检查和核定只需要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检索就能快速准确的完成,极大地减少了财会工作人员的控制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必须通过计算机预先设计好程序逐步运行才能顺利完成。这种内部控制工作的程序化,使控制对象由先前对程序文档进行操控逐渐拓展到了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以及运行程序的操控。操控形式也由简单的手工操控逐渐转化成了更为复杂全面的内部操控,它包含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使用权、操作过程以及输入和输出数据准确性等的控制。改革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促进会计电算化向更规范、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在财务工作中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策略研究

1.科学认识与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普及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未来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对会计电算化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首先,会计电算化使传统会计工作中的数据核算方法、数据储存方法以及对信息分析和处理方法等发生了极大地变化,扩大了数据核算和分析的范围,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其次,它也使会计内部审计的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是会计事务和理论研究发展史上一次真正意义的改革。企业管理人员和财会工作人员应对此给与高度的重视,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推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把会计电算化作为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发展。

2.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手工操作间的关系

(1)手工操作依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就是财务工作人员通过借助计算机系统来更好的处理财务工作,从而实现人机的有效结合。尽管会计电算化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分析数据、制作凭证、绘制报表等一系列工作,但具体的流程还是离不开会计工作者的手工操作,此外,对会计档案等信息的保存与保管,以及维护计算机的各类设施等都需要会计工作者的手工操作。所以,手工操作依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

(2)在手工操作基础实现会计会计电算化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使得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事物变得越来越复杂,只有更准确,更快速的掌握财务信息,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投资者和债权人及时作出有效的决策。而会计电算化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随着决策者们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在原有的手工操作模式下逐渐加入了预测、决策模型以及数学分析测算方法,这就促使会计电算化逐渐实现全面化和具体化。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1)通过多种途径强化财务工作人员培训

财务工作要求财务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财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求他们应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必须要提供多种途径,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培训,不断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2)强化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监管

企业各级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培训点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培训点的招生状况、培训状况以及可使用计算及数量等进行检查,制定具体明确的培训目标,规范培训流程,以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各企事业单位要严格财会人员持会计电算化证上岗的制度,也就是说,会计从业人员只有通过参加政府部门统一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上岗从业,成为会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忠卿.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3,(23):23-24.[2]张静.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2013,(24):135,138.[3]姜波.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系统的影响[J].煤炭技术,2007,(7):155-156.大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例文篇三

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会计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会计电算化便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改善了以往传统会计工作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和发展,分析了其给会计工作方法带来的影响,从而使会计电算化更好的服务于会计行业。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影响

以往传统的会计工作需要较多的核算人员进行核算,并且由于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误差,也无法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使得会计工作效率较为低下。信息技术时代的快速发展,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契机,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下,实现了会计工作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会计工作产生了许多有利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精简了以往繁复的操作过程,以较快的速度得出了较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帮助企业节省更多的成本,并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和发展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以往传统会计操作繁复、工作量大、核算结果不准确和工作投入成本较高的问题,其主要结合了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以及信息系统等多门学科,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高智能运算和相关功能替代传统的人工会计的方式,运用计算机代替人脑计算,方便了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并有利于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虽然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比较稳定,目前在会计行业中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市场中多样的财务软件极大的为会计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网络和电子商务等工作的快速发展,对未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系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不断的创新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智能管理。

二、会计电算化对于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为会计工作提供了较多的便利,不仅仅简化了会计核算的过程,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还提升了会计核算的计算准确性,保证了其工作质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使会计工作变的连续且具备时效性,避免了以往间断的工作和繁琐的程序,大大的简化了会计核算过程中财务处理的程序。以往的传统会计工作在遇到一些比较特殊和复杂的核算项目时,人工核算较为困难,短时间内很难完成工作,并且无法连续的进行处理和长时间的进行核算,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也浪费了较多的时间,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减少了以往操作中的很多步骤,能够快速的得出计算成果并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核算时,只要是非人为失误操作的数据,均能运用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功能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避免以往传统工作中人工核算出现的误差,提升了会计工作中的数据真实可靠性。此外,运用会计电算化还可提升会计工作中的安全性,计算机可对会计工作人员设定相关的权限,若无通行密码则无法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和处理。因此,排除了工作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干扰,帮助用户建立安全、稳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获取更为真实的会计信息。

2.会计电算化改善了信息处理方式

传统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数据核算,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工作的重心发生了改变,计算机的利用极大的减少了核算工作量,解放了核算人员的工作,使其转变的更为简单和有效。以往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只能运用人工进行计算,且必须在月末进行报表的编制工作,增加了工作人员在月末的劳动强度。电算化的会计摆脱了此类限制,只要对计算机输入相关的指定,计算机会自动在程序中进行标识,可在特点的时间内收集会计的数据和信息,随时根据计算机储存的数据进行处理,改进了报表的编制方法。

3.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工作内容

目前会计工作内容在会计电算化的改变下,工作重心变为了监督职能,即针对原始数据和票据进行审核和确认,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票据的正确性。由于会计电算化带来了会计工作重心的改变,对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力,以此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其次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监督能力,提高自身对数据的敏感性,及时发现会计信息中的问题并予以处理;最后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和风险意识,可利用会计电算化统计的信息对财务情况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推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情况,方便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4.会计电算化系统降低了企业成本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可减少会计核算人员的数量,只需要通过一台电脑便可以进行系统和全面的会计核算,可为企业降低成本支出。企业不需要像过去一样聘用较多的核算人员来处理会计事务也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获取会计核算结果。极大的减少了企业成本支出,提高了会计信息获取的效率。此外,会计电算化使财务处理呈现出自动化和一体化的特征,在报表的制作以及数据后续的输出中,实现了数据的同一性和共享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5.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知识结构改革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在降低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给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知识,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使会计知识结构往更高层次发展。会计人员拥有更多时间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充分满足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需求,结合经验不断创新,更好的改善会计电算化系统为会计工作提供帮助。此外,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可对会计数据具备更高的见解,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以更好的角度和视野为企业给出建议,使企业做出决策,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深刻又具备意义,其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既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内容,也改善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方式,此外还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促进了会计知识结构的改革,随着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势必加速实现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初探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 篇7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 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 又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 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 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1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地位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 是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符合市场经济要求, 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在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因此, 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岗位能力为核心, 创新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整合课程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科学构建《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

2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 教学目标不能适应企业ERP人才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种类繁多, 而大部分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侧重于介绍某种会计软件 (如金蝶软件、用友软件等等) 的操作方法,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也存在此类问题, 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以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为主, 而忽略了其他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也间接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系统地认知会计电算化岗位, 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对ERP财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2 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教学内容编排缺乏实践性, 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 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导致学生操作实践实训学时分配不合理, 无法有效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电算化岗位工作内容, 违背了高职高专对技术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3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改

3.1 改革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算化会计课程改革需要将电算化会计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进行整合融入到会计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算化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应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 结合企业对电算化会计岗位人员的需求, 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确定课程改革方向。二是以应用性为出发点, 调整教学内容。深入企业调研。三是创造先进的教学手段, 改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配套设施。四是以赛促学。近两年, 江苏省教育厅偕同用友公司积极举办会计技能大赛, 大赛中对学生参与信息化比赛部分要求极高, 通过比赛考查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整个团队的分工协作。

3.2 电算化会计课程改革设计

结合近两年江苏省教育厅举办会计技能竞赛对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部分的要求, 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了相关设计。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中项目四薪资管理系统和项目六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为例进行设计展示。

3.3 教学手段

《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角色扮演。

3.3.1 案例教学

通过分解企业典型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 进行分模块案例教学, 使学生对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等业务岗位增强认知度。

3.3.2 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为4 人一组, 给每个学生分设不同会计业务岗位, 让学生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 掌握不同岗位具体工作分工。

3.4 实验实训条件

3.4.1 实验实训平台:配有用友公司ERP-U8软件、金蝶K3 软件、用友T3 畅捷通软件

3.4.2 企业业务仿真核算资料:企业业务仿真核算资料包括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UFO报表等各个业务模块核算资料。

3.4.3 校外实训基地:用友公司扬州市分公司等十余家企业也提供了认知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机会给学生进行校外观摩、学习。

3.5 考核形式:《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形式以平时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平时考核分为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两个部分, 个人考核: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UFO报表;团队考核:供应链管理系统。期末考核以某个企业典型工作业务为考试内容, 学生以4 人为一组, 完成相关工作任务。通过团队考核形式, 综合测评学生对财务模块、业务模块的掌握能力。

摘要: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之关键。基于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 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改革, 力求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着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能力, 岗位认知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薛国红.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教育管理, 2015, 02, 0249-1.

[2]施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07, 119.

初探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 篇8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素质结构模型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飞速发展,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这次变革,有办学层次和方向的调整;有专业设置和课程知识的调整;也有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变化等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近几年,我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职业素养达标和岗位技能达标的“双达标”的培养模式。因此,对各个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掌握了各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模型,并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的实施“双达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一、素质和素质结构模型

“素质”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里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先天条件下,经过后天的环境熏陶、教育培养以及自身活动的历练,逐步积累起来的相对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通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关于素质结构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形象的表达出了人的素质结构中涉及的各个方面。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的素质中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特征等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三大方面。

我们今天讨论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模型,和麦克利兰的比起来,自有它的不同之处。麦克利兰的模型是用来描述大众型的,涵盖了对社会上一般人的概述,是对各行各业人的基本素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而我们讨论的是处于培养阶段的人应有的素质结构模型,是探讨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进而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素质结构模型及其分析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素质,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适应未来社会工作需求所必需的内在的、稳定的和基本的身心要素、结构以及其质量水平,是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中职教育不是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应用型教育,而是技能型教育,属于就业教育,其专业知识培养方面主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以“知识+操作技能”为培养内容的。结合近几年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着重从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提升能力三个方面论述学生的素质结构。现本着“夯实基础、理论够用、强化技能、提高素质”的原则,对素质结构模型的各个部分分别进行探讨。

1.岗位职业能力模块

在素质结构模型中,此模块主要指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岗位技能两方面。

会计电算化本身是由会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发展起来的,因此其理论知识模块既要有会计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包含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不过多涉及理论知识,又鉴于其工作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及相应会计电算化软件等,归纳分析其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有:①计算机应用基础;②会计实务;③会计电算化;④经济法;⑤纳税实务;⑥财务管理。

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定位方向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也即是“技能型”人才,不是搞理论研究的,因此其最重要的莫过于会计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只要在工作中知道是什么和怎么做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为什么,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是工作中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工作岗位需求,确定如下相关工作的岗位技能:①计算机办公自动化;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③会计帐薄的设置与登记;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试算平衡表等常用会计表格的填制;⑤错账的查找与更正;⑥会计期末结帐;⑦成本计算;⑧会计档案的整理与装订;⑨会计报表的编制;⑩工商企业会计综合业务操作。

2.自我管理能力模块

所谓自我管理能力模块,指的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两大方面。笔者近几年来一直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一线工作,直接接触中职学生,总结出中职学生在个人思想品德方面大致有如下典型之处:不懂得尊重他人,没有礼貌,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出口成“脏”,且自以为荣;自私自利,凡事只顾自己;好逸恶劳,懒惰成性等。在行为习惯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责任意识。对这些暴露出来的或普遍或典型的问题,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均可以归结到这些学生的情商方面出了问题。甚至也可以说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劲头不大,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是和情商有很大的联系。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不能适时的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能时时的进行自我激励、不会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等,这些正是情商较差所导致的。

根据以上论述,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求,笔者认为,自我管理模块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遵纪守法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自我评价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会计作为一个和金钱打交道的职业,其遵纪守法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尤为重要。

3.发展提升能力模块

如果说中职学校是生产符合社会需求的基本技能型人才的工厂的话,那么,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说是初步具备了走进社会步入职场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但是,顾名思义,这个模块是本着提升学生毕业后能有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而需着重培养的素质。

尽管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高,但是作为学校教育,要看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不可估量的,不可拘泥于“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这样的基本目标。在教育教学中,也要充分贯彻分层教学的思想,不可一概而论,一个教学目标走天下。因此,在素质结构模型中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提升能力模块必须要有所体现。笔者分析认为,首要的就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这个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耐心。只有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方能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可能。

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在素质结构模型中,首先是组织管理能力。对于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只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出纳或会计等,而永远成不了财务科科长。其次,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可以说是和组织管理能力相辅相成的。再则就是文明礼貌和礼仪意识,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提升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在素质结构模型中加入一个特长,是为了在职场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一个人的特长,尤其是除却专业之外的特长,是一个人魅力展现的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外,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社会态度也是基本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方面,这些方面也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与探讨普通学生基本素质结构模型的研究不同,本研究以当前中职类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首要目标,以从事财务等相关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的、稳定的和内在的身心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把学生的基本素质结构归结为岗位职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提升能力为大致的体系模型。这一模型的构建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指出了方向。

上一篇:英语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下一篇:(终)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