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中的美与丑论文(通用13篇)
儒林中的美与丑论文 篇1
有时,外表丑并不代表内心丑,外表美并不代表内心美。如果你不相信,那我就举个例子吧!
前些天,我们院子来了一些掏粪工人。他们穿得很脏,他们用手上的工具把化粪池里的粪掏出来,又装到一辆车上,由车拉走。到了晚上,所有的人都休息了,他们问了不打扰周围的人休息,就停止了他们的工作,并用一块蓝色的布把化粪池的井盖全部都盖上,不让臭味散发出去。
有一些衣着华丽的人从跟前走过,走得极快,还用手捂着鼻子,嘴里说着:“臭!臭!臭!”甚至还有人说:“真臭,好烦人!”他们不管旁人怎样议论,依然重复着他们那简单的动作,没有丝毫不情愿。
我并没有跑过去,因为我认为他们的内心是美好的。我缓缓地走过,并朝他们友好地笑了笑,他们也朝我笑了笑,这让我更加确信他们的内心是善良美好的。
我注意看了看他们,他们不仅从化粪池里掏出了粪,还掏出了一些杂物。我心里想:这可能是人们上厕所时扔到马桶里的,他们来的原因可能就是不让化粪池里有杂物。如果他们不来,化粪池里的粪就有可能渗出来,就会破坏我们这么美好的生存环境。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了掏粪工人的伟大。
过了几天,他们的工作完成了,他们也该走了。但他们并没有忘记把自己工作的地方打扫干净,他们用水枪把地上冲得干干净净。
看到这里,现在你相信了吧!
外表丑并不代表内心丑,外表美并不代表内心美。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不要以貌取人,要有一颗懂得分辨美与丑的心。
儒林中的美与丑论文 篇2
梵高有一幅名画, 画了一只旧的粘满泥巴的靴子。靴子没有别致的造型, 也不是干净的、新的, 所以做为一只靴子的形象他并不能引起爱时髦衣饰的姑娘对它的兴趣, 甚至普通的人对它也不会有丝毫的兴趣。可以说, 梵高画的那只靴子, 并不能在靴子本身上引起人们感官的愉悦, 可以说所作为画中的形象, 它并没有美感可言。但它为什么是一幅不朽的作品呢?海德格尔曾做了这样生动的描述:从农靴露出的内联外引的那黑洞中, 突现出劳动的步履的艰辛, 那硬梆梆、沉甸甸的农靴里凝聚了所有的不幸与困苦, 靴上的泥粘满着生活的沉重……。1从这幅画里我们看到了被还原的真实的生活, 看到了那个时代农夫的世界, 看到了他们那充满劳作、焦虑、辛酸的生活和命运。梵高在他的作品里展示了那个时代农夫的生活和命运, 传达了他要传达的一切, 他的作品因此而不朽。作为艺术的作品它又是美的。
对梵高这幅名画不同的认知和解读, 就形象反映了人们对美的不同感受, 也深刻蕴涵了我们对美的不同理解。首先, 艺术形象的美与丑和艺术本身的美与丑并不总是一致的, 艺术创作美也揭示丑, 而艺术自身则是通过这种创作和揭示的真实和感人来获得艺术的价值, 即艺术本身的美。在中国美学史上, 庄子第一个谈到了丑的问题, 揭示出丑中之美, 认为人格精神上的美可使人忘掉其形体上的丑陋, 所以丑怪形象中, 可以包含有强烈的精神之美。庄子指出美与不美是“应时而变”, 2相互转化的, “其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 吾不知其恶也”。3但艺术中丑与美转化并不是随意的, 丑的形象必须要有内在的, 能够给人启示、给人震撼、给人感染的精神力量, 才能实现从丑到美的转换。正如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塑造的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其丑无比, 但他内心的爱光耀高尚, 与爱斯梅拉尔达的美和善良相映成辉, 照亮了整部《巴黎圣母院》。
其次, 艺术的美与丑也在于作品对象的解读。艺术美的魅力在于艺术的含蓄, 热烈而显现的美是艺术的一部分, 但含蓄而内在的美无疑更具有迷人的魅力。正如我们所说的, 生活中不缺少美, 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因而艺术的美与丑也是具有对象性的。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礼记》里说:“美恶皆在心中。”柳宗元说:“夫美不美, 因人而彰。”18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美学的代表休谟说:“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 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 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4对着同一株曲折的梅, 木匠眼里它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废材, 植物学家眼里可能看到了梅的病态, 而在诗人的眼里就有了“疏影横斜水清浅”艺术美。同一幅作品在不同的人里也一样, 审美对象的审美观、艺术鉴赏力、理解力、对作品原意解读的能力都影响着对艺术美与丑的评价。这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 就是人的前理解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 著名的哲学解释学家伽达默尔在其著作《真理与方法》中指出, “前理解是解释学最首要的条件, 是来自与同一事情相关联的存在”。所谓前理解, 所谓前理解, 就是相对于某种理解以前的理解, 或者是在具体的理解开始之前已有的的某种观点、看法或信息, 它主要表现为成见或偏见。因此, 凡高的靴子在海德格尔的眼里看到了生活, 在许多人眼里, 看到的可能就只是一直破旧的靴子。其实靴子还是那只靴子, 不同的就在于审美的对象本身具有的前理解不同。现代解释美学更突出了这一点, 艺术的美是历史的, 是艺术与审美者的交流中逐渐留存的。面对艺术的杰出之作, 艺术历史的名声早已超越艺术本身而将我们征服。因而艺术的美与丑既是对象的, 是个体的, 却又是延续的, 群体的。
再者, 艺术美与丑的相对。其实这也可以是总结性的, 这是艺术上美与丑的核心, 它意味着艺术的美与丑的相互依存和转换。没有丑的概念也就无所谓美的, 而特定的丑又可能是另一面的美。法国启蒙运动创始人伏尔泰在讲到美的相对性是说:美往往是非常相对的, 在日本文雅在罗马就不文雅, 在北京时髦在巴黎就不时髦。如果你问魔鬼什么是美, 他就会告诉你美就是头顶两角, 四只爪子, 连一根尾巴……。这非常形象的描述了美与丑的相对性。又如他认为审美趣味既有普遍性和辨别其好坏的标准, 又有特殊性, 没有绝对的规格。在一般性的协调一致中, 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每个国家造成了一种审美趣味。5毛泽东曾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的。”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也曾说过:“美和丑因相互对照而显著。”总而言之, “美既是永恒的, 又是可变的;既是稳定的, 又是流动的, 两者是对立的统一
最后, 用一句美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做结束, “美是生活”。对生活的理解就是你对美的理解, 理解艺术的美与丑, 从理解生活开始。
摘要:本文从梵高代表作之一《农靴》的不同解读入手, 形象论述了艺术美与丑的相对性, 用哲学解释学的观点分析了对艺术美与丑的不同认知, 提出了对生活的理解就是对美的理解。
关键词:梵高,美与丑,理解
注释
11 .海德格尔.孙周兴译.《艺术作品的起源》.上海译文出版社.
22 .3.陈业新.《庄子》.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4.
34 .引自《西方美学史》.上卷.
浅谈艺术中的美与丑 篇3
【关键词】 艺术美;美丑转化;审美距离;审美能力
尽管艺术始终以“美”为追求,但作为审美客体,我们的审美不能只停留在鉴赏美的阶段,因为相对“美”而言,“丑”是一种延展性的深华的美感,艺术的审美价值的体现,有时也需要借用“丑”的形象来向审美客体传达,因此我们不能做受限于狭隘的审美视野的人。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丑是美的拓展,美是丑的升华。”
通常我们认为,“美”和“丑”作为审美接受者的一种主观感受和鉴赏经验,对于艺术其本身来讲并不重要,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关于对“美”和“丑”的对应关系,也并没有特别看重,而且认为对于“美”和“丑”的鉴赏,都属于较低层次的领悟范畴,审美接受者所应看重的是艺术作品所呈现的自然勃发的生命力。例如,魏晋南北朝的大画家顾恺之,他就认为在绘画中,人物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并不是最要紧的问题,真正的做到绘画的传神之道才是艺术的关键,他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由此可见,尽管“美”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练中创造出来的东西,但在他们的眼里,“美”或“丑”的表象意义并没有那没重要。
著名变法运动的倡导者王安石,历史上所记载的他,是个正直、光明、有魄力的大丈夫形象。但是,我们通过林语堂笔下的王安石,对他又多了另外一层了解,在朝堂之上王安石整日以邋遢的仪表面对朝中官员,衣衫不整,鬓发凌乱的他因而常遭朝堂官员的嗤笑,但他并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可谓是对美和丑没有一个明确分辨界限的偏执狂,并且,当面对自己臃肿肥胖的糟糠之妻为自己纳娶一位年轻貌美的妾氏之后,他仍不为所动,甚至视若不见,只把身边臃肥姿态的发妻当做宝物一样爱惜,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王安石的专情与否,但他确有一种不以外表取人,不看重美丑的处世态度。
审美距离的存在使丑可以转化为美,正如死亡和生命相伴,健康和疾病抗争,痛苦与欢乐交替一样,美和丑之间也是可以轮回转化的。庄子说:“‘美’和‘丑’的本质都是气,他们之间等同的可转化,有时甚至越丑越美。”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关于美与丑的这种转化是需要条件的,因为美是超越了审美客体的个人利害得失,才能具有的人类普遍性情感,因而若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会出现出类拔萃的美感,所以审美接受者需要把审美的态度与实用分开,以无功利的眼光去欣赏,去发现,才能看到美化为丑的存在。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徐冰先生,在上海世博会上,徐冰先生历时2年打造的大型装置作品《凤凰》初露锋芒,在那里,《凤凰》作为美的艺术品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鉴赏,对比之下,在中国的建筑工地上,《凤凰》曾是一堆任人践踏,无人理睬的垃圾而已,这些带有原始粗陋感的建筑废弃材料,在北京CBD工地的建筑场内被徐冰先生发现,他对这种高楼大厦背后的真相深深感叹和吸引,因此决定用这些看似粗糙,丑陋,任人丢弃的废旧材料制作美的艺术作品,同时采用了中国人都熟悉的并且寓意“美好”的传统吉祥图腾——凤凰。事实上,这件装置作品《凤凰》,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而来一系列关于美和丑的争议话题,它在部分大众审美客体面前始终无法摆脱其“破烂”的表象,审美接受者对于《凤凰》美和丑的判断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对此徐冰先生自己却一笑置之说:“美和丑,并不重要,那不是做艺术的出发点,甚至风格也没那么重要。”
关于艺术中美和丑的转化问题,艺术家俸正杰曾说:“美画成丑,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美。”作为国内当代艺术艳俗风的缔造者和开创者,提到他的名字,人们的脑海中就会闪过那些浓妆艳抹的靓丽的美女形象,他笔下这些红色,绿色,粉色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又圆又大的脸,眼珠翻白眼分到两边,丰润盈红的厚嘴唇。虽然,他抛弃了古典优雅的美人形象,反而把人物都画的很丑,但奇怪的是很多人都很喜欢。
因此我们认为,从美感进一步拓展到丑感,这是我们欣赏者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完善。不管是美的形象,亦或是丑的状态,我们都不能将艺术的审美价值停留在形式问题的考虑上,我们始终需要发掘艺术本身最本质的内涵和价值,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和深刻性,能够予以欣赏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这样的艺术才能成为永恒。作为审美接受者,如果他只能欣赏美的形象,而不能鉴赏丑的艺术形态,那么我们认为这个欣赏者的审美能力是残缺的,脆弱的,不完整的,是局限在以自我中心的狭隘审美视野的人,这样的欣赏者不能够以更宽广的胸怀看到更丰富多彩的世界面貌,也很难领悟到历史的视野之深,人性的意蕴之深刻。
佛家理论说,无“心”就无所谓美,美与丑都不是绝对的,即: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美即丑,丑即美,美者不足傲;丑者不足卑,美丑一如性皆为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的风格如此造就,中国画画家对“美“的认识既有外悟又有含蓄的情感表达,同时也有内倾又有外向的性情特点,在画面的表现上,独特的风格美落笔在虚与实,浓与淡,厚与薄,疏与密,动与静错落有致的形神对比之间。古代的名画家,游居山林,见景生情,借景抒情,以景寓情,含蓄隽永的表达自我之情,收放自如的造意境之美,将中国“天人合一”的境界美绘至极致。这种历史延续性含蓄优雅的美感,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当代艺术家冯梦波的笔下,产生了新的灵气。冯梦波的作品《乱码山水》系列中,他就将三维技术破解并重构古代艺术的传统风格美,将清代“四王”的艺术作品,形成独特的“电脑山水画”,为其涂上了一层当代的味道。艺术美的范畴广阔而又延续绵延,艺术美中的形式美,精神美,物质美等等一切的美感都在以一种隐秘的方式慢慢渗透入审美接受者的内心,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的期待和执着是不会变更的,人们的审美视野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审美能力在不断提高,当审美接受者的审美心态拓宽,看到的一切艺术美的价值也就不一样了。
艺术是对自由的追逐,是艺术家审美的创造,它源于生活,并用诉诸情感和生命的方式表达思想,在艺术的领域,美与丑并不是创造过程中的核心考虑,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欣赏者,我们都应以开放的心态去发现去包容去接受一切有生命感的灵动之美,美中有丑,丑亦可为美,我们认为不论是美,还是丑都不能纯粹到极致,就如英国作家罗斯特所说:“绝对的丑陋是没有的。”
我心中的美与丑学生作文 篇4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陋习潜伏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美好的生活中增添了几份瑕疵。如果说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那么陋习就是社会前进的绊脚石。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陋习还是随处可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今年暑假,我在小区里、马路上,看到了许多生活中的陋习,例如随地吐痰、践踏草坪、乱闯红灯、乱扔垃圾等等。我拍的这张照片,就在我家附近的马路上,一辆行驶中的轿车伸出一只手,把废纸抛在马路上。人和车都非常美,但这种行为却非常丑陋。
因此,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向身边的人多做宣传。告别陋习、拥抱文明,让我们争做文明小卫士吧!
美与丑作文 篇5
一天,太阳公公早早的升起来了。它把自己的光芒洒向树林。抬头望去,像剪碎的金子。白云像棉花糖一样好看。春风也来凑热闹,花儿笑红了脸。小草高兴的点着头。杨柳甩着她的长辫子。小鸟高兴的歌唱着,好像在说:“看,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这时候,从小路上走来了一位美女。她的头发像瀑布一样散着。金黄色的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非常动人与美丽。她提着一个粉红色的包,穿着一双银色的高跟鞋。她如花似玉,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走着走着,她被一个小黑包给绊倒了。这时,美女破口大骂:“是谁这么缺德啊?敢在本姑娘面前扔东西?”
美女用脚狠狠地一踢,把小黑包踢到草堆里去了。突然,美女发现小黑包里露出了一张张百元大钞,她惊叫道:“哇,好多钱啊�u”美女蹲下身子,捡起起小黑包,迅速溜走了。
我想,外表美,内心丑陋,不是真正的美女。心灵美,才是最美的。
爱的传递
阳光灿烂的清晨,4岁的美安洛和姐姐美静洛及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
“啊!多美可爱的小松鼠呀!”大家被美安洛的声音吸引过来。大家一边聊天一边观看。
忽然,雷声大作,小雨点儿纷纷落下来,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一把雨伞。妈妈把雨伞给了身边的美静洛。姐姐美静洛又把雨伞给了美安洛,美安洛不解地问:“妈妈,你和姐姐都需要雨伞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呀!”
“也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
妈妈又说:“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妈妈摸了摸美安洛的头说。
美安洛朝小松鼠走去,她打开雨伞帮小松鼠挡雨。安洛有问妈妈说:“妈妈,我这样还是最弱小的吗?”
“不,不,你真棒!”一家人开心地笑了。
爱无处不在,你发现了吗?
作文培训老师:刘海洋
美与丑 篇6
步入初中,我也交到了不少朋友,有益友,也有损友。小陆就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他穿着潮流的“乞丐裤”,“阿迪”的运动鞋,还梳着三七分的头型,大大的眼睛闪闪发光,鼻梁上架着一幅平光眼镜,你,真的很英俊潇洒,非常帅!
但是知人知面要知心,他却是一个品行不好的男孩。
在学校里,一次去食堂吃饭,我和他走在过道那边,他对我很友好,说:“我帮你打饭吧,你去那边坐着吧!”
我会心一笑,把饭卡给了他,随后,我便坐到一处靠窗地方。只见他大步流星向打饭窗口跨了过去,我笑了笑转过头看看窗外的风景,不一会儿,就听到他那大粗腔和别人叫了起来。原来他大到别人面前插了队,说:“咋地,不服啊!”那人气得吹胡子直瞪眼说:“滚开,这是我先来得。”他干咳几声说:“死一边去,脑子给驴踢了吧!”
后来,他们又眉飞色舞,张牙舞爪,以脏话对骂,小陆抡起拳头,要打那个同学,我赶紧上去劝架,“别吵了,小陆是你不对,和别人道歉。”小陆仍然虎视耽耽地盯着别人,我又开口道:“快点!”小陆说“对不起。”一副心不干,情不愿的样子呈现出来,好像想打人。
还有一次,咱俩去街上玩,突然“喝吐”的一声。小陆吐了个痰在地上,我皱了皱眉,说:“不可以这样哦,随地吐疾是不对的,这样可能会得肺结核。如果人人都吐一个痰,地迅球上将近60亿的痰,那我们的家园会成什么样!”他一开始还不以为然,在我的喋喋不休下,他才不情愿地用纸擦掉痰,扔进了垃圾箱!
小陆,你虽然很帅,很潮,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但是你的品行真的有点差,作为朋友我希望你能改正!
美与丑的看台 篇7
伽西莫多原是一个弃婴,被克洛德领养,成为圣母院的敲钟人,没有人同他说过话,巨大的钟声让他失去了听觉。他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是在评选愚人王的时候,他鸡胸、驼背、瘸腿,丑陋得无与伦比:“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巴,小小左眼为茅草似的棕红色眉毛所壅塞,右眼则完全消失在一个大瘤子之下,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的牙齿横七竖八,长着老茧的嘴巴上露着一颗象牙般的大门牙,下巴开叉。”但是他“精力充沛,矫健敏捷,勇气非凡”。雨果把他夸张地描写成了一个更接近兽的形象。“公然违抗力与美皆来自和谐这一永恒法则。”伽西莫多像野兽、猴子、巨蜥一样生活在圣母院,与圣母院合为一体。他令人讨厌、惧怕、憎恨,但是又是他给圣母院带来了生命活力。“假如是在埃及,人们可能会把他奉为这座寺院的神袛,但中世纪的人们却以为他是魔鬼。”在雨果的笔下,伽西莫多就是一个被贬谪到中世纪的古代的神,他的奇丑与他的神力一样超凡脱俗,而他那颗沉睡的心灵一旦被唤醒,更是惊世骇俗,足够让中世纪由教会势力、王室、法官、总督等组成的腐朽的权力机构手足无措,原形毕露。
在课文中,雨果细致地描写了伽西莫多在受刑时的表情和动作,“眉毛都没有抬一下”,脸上出现“惊惶和痛苦”,“恢复先前的冷静沉着”,“一下子就把皮条和绳子都挣开了”,“不再动弹一下”,面对群众的侮辱和嘲骂,“愤怒、憎恨、失望……变成千万道电光,在那怪人的独眼里闪闪发亮”,表现了伽西莫多超人的忍耐力和原始的自尊和力量。看到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他愧疚得“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当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时,他流出了“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这是感激的眼泪,自责的眼泪,人性自然流露的眼泪,也是唤醒沉睡的心灵的眼泪。伽西莫多已成为人容貌丑陋的代名词,而爱斯梅拉达则成为美丽聪明、善良圣洁的化身。这个姑娘遭遇悲惨,从小就被一群流浪的埃及女人拐走,成为一个流浪艺人。就在愚人节那天,一边是丑得让人惊心动魄的伽西莫多被选为“愚人王”,一边是美得令观众失魂落魄的爱斯梅拉达在载歌载舞。伽西莫多受审时让聋法官、总督洋相百出,而爱斯梅拉达的小山羊佳利竟然把城防手枪队队长、王室宗教法庭检察官的丑态模仿得惟妙惟肖。看着养父克洛德漠然离去的背影,刑台上的伽西莫多脸上竟然没有一丝的怨恨,反而露出了“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那是代“父”受过的欣慰;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对劫持自己的“恶人”没有一丝的仇恨,在众人羞辱伽西莫多和伽西莫多口渴难耐的时候平静地走上刑台,给他喂水,那是多么纯洁宽厚的怜悯之心,因为这一次邂逅,阴森丑陋的刑台之上亮起了一道动人心魄的圣洁的人性之光。
伽西莫多在台上受刑,围观群众嘲笑、诅咒他,向他扔石子。当伽西莫多耗尽心力多次用“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时,不但没有得到帮助,反而引来更严重的侮辱,人们把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破瓦罐、瓦片扔到他的脸上、胸脯上和头上。这些描写,确实表现了“中世纪”西方民众的麻木无知、庸俗愚蠢,缺少怜悯之心,与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仅仅作此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探究造成民众毫无同情心的社会根源。
在围观的群众中,雨果详细地描写了女性对待伽西莫多的态度:
(1) 群众大笑起来,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
(2) 在这里就像在大厅里一样,妇女们特别起劲,她们全都对他怀着某种憎恨,有的恨他奸诈,有的恨他丑陋,而以后一种人的憎恨最为厉害。
(3) “得啦!”一个老妇人说,“那就是刑台上的怪笑了。什么时候他才在绞刑架上做怪笑呢?”
(4)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5)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为何巴黎的妇女如此讨厌、憎恨伽西莫多?最大的原因就是他长得丑,丑得让民眾视他为“邪教的怪物”、“骑扫帚把的家伙”、“魔鬼”。按照当时的宗教观,魔鬼会祸害孕妇,“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甚至会让“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伽西莫多要水喝时,“人群中找不出哪个好心的男人或女人敢于送给那受苦受难的人一杯水,那刑台的可恶的石级被当做十分可耻和丑恶的东西,善人们是不愿意上去的”。当时的宗教观和道德观无疑要对民众人性沦丧负重要责任。虽同为女性,爱斯梅拉达却从未受过这种世俗思想的浸染,所以,她不谙世事,心地纯洁善良,“走上了石级”,“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这一举动,唤醒了民众人性的良知,观众也都感动得拍手叫好。
15世纪的西方已进入中世纪的衰亡时期,矛盾重重的王室、教会、宗教法庭等权力机构力图继续掌控民众的思想和命运,而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一方面继续受着宗教思想的钳制,另一方面显示了很强的叛逆性。犯人受罚原本是一件以儆效尤的严肃的事情,而雨果用讽刺的笔法描写阴森的刑台之下群众出格的言行举止,既揭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表现了民众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不顾别人死活的无聊和野蛮,又表现了民众藐视中世纪权威、宗教、法律、道德的一面。副主教克洛德在爱斯梅拉达面前无法自持,他一边是惧怕,骂她是“女巫”,一边又抵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支使伽西莫多去劫持爱斯梅拉达,在事情败露时自己悄悄逃脱,在伽西莫多受刑时不闻不问,暴露出了自私、阴险、卑下的本质,与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好形成对比。与昏庸荒唐的王室、法官、总督相比,克洛德可算是统治集团中的精英分子,他精通神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是国王智囊团重要成员,他也自以为是掌握世人灵魂的人。在美与恶、灵与肉的冲突中,克洛德在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同时也一步步走向毁灭。伽西莫多看到克洛德将爱斯梅拉达送上绞刑架后发出恶魔般的狞笑,他的心灵彻底被唤醒,他将自己的“义父”从高高的钟塔推下。克洛德的堕落和坠落,给了他所属的集团一记响亮的耳光,标志着封建王朝的末日即将到来。
美与丑的作文 篇8
在这里有一个农场,这个大农场是玛丽太太的。里面有很多动物,其中有一只多嘴的鸭子,就连睡觉时梦话都不闲着,但她很善良。她有四个孩子,最丑的叫“丑丑”,他的哥哥和妹妹长得都很美,他的哥哥妹妹都长着一双小小的黑眼睛,身上雪白雪白的,而丑小鸭,眼睛一只大一只小,乌黑的毛乱蓬蓬的,丑丑的哥哥很瞧不起人,丑丑和妹妹都很善良。
一天,妈妈对他们说:“今天,你们自己捉虫子。”哥哥们很懒,一只虫子都没捉到,丑丑和妹妹找到了很多的大肥虫。哥哥们看得直流口水,就跑过去把丑丑的毛啄掉,把所有的虫子都给多抢走了。丑丑伤心地问:“你们为什么抢我的虫子?”哥哥们生气地对他说:“你这个丑八怪还配吃虫子吗?”丑丑更伤心了。妹妹就把自己捉到的虫子给丑丑吃,吃完了丑丑带妹妹回家。妈妈看见丑丑身上有很多伤,就问他怎么了,这问问那问问,多少句嘱咐的话在丑丑的耳边转呀,丑丑知道妈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有一次妹妹告诉妈妈丑丑怎么回事。妈妈就到哥哥面前说:“他丑但你们……”哥哥们觉得自己错了,他们不再欺负丑丑了,慢慢地喜欢了丑丑,和丑丑便成了好朋友。
美与丑 作文500字 篇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同时,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多。但是有些人对美的理解是令人费解的:理解秃头或留长发是英俊的;把新衣服全洞化;把头发染成奇怪的东西是时髦的。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误解了美丽。
所以我想对他们说,再见。雨果的圣母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卡西莫多。他丑陋的外表让人们感到可怕。但他的心比穿着华丽衣服的人更善良和纯洁。从赞美的角度来看,他并没有因为他的外表而被羞辱。可以看出,内在的美是最重要的。即使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如果她出口到肮脏的行为,她怎么能把它描述成美丽呢?但如果出口是高尚的,即使她看起来很普通,她也是美丽的。
在整个历史中,有无数的人出现在历史上,但他们不被后代所铭记,而另一些人则以历史闻名。为什么?宋瑜被子孙后代记住,因为他才华横溢,赵军被子孙后代记住,她愿意为国家牺牲个人幸福;裘进被子孙后代记住,因为她的骄傲和精神。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学习或精神,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真正美丽的真正美。据说潘安因为他的贪婪而感到羞愧。不难看出,美不仅是美丽的外表,而且是内在的美。不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出色的外表,但这并不重要。追求时尚的现代人是否意识到美的真正意义并不重要。请放弃你的外表,冷静下来,泡一杯茶,品尝一些散文或小说,这样你的头脑就会滋润和丰富。总有一天有人会告诉你你你很漂亮。这不是因为你的外表,而是因为你的精神是美丽的。我们走吧。爱美的人。让我们追求真正的美。
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孤独的美与痛 篇10
白先勇:
与作品相辉映的人生
台湾作家欧阳子评价白先勇的小说时说:“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白先勇的作品就是他人生的历程,每一段历程中的孤独的美与痛让人过目不忘。
白家五公子
白先勇小说中一再重复的主题是美和孤独,而这种贯穿白先勇一生的主题,在他出生之时就已注定,因为他是白家五公子——白崇禧将军的儿子。他出生即遭遇战乱,童年时罹患肺结核,过了两年与世隔绝的生活,1949年随父亲退至台湾……战乱动荡、身体疾病、孤独的童年,汇映交织在白先勇作品中。
1937年8月16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整整一个月,产妇马佩璋在南宁市中心的小乐园医院诞下一男婴,刚刚上任才半个月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膝下也由此再添一子,是为白家五公子,取名先勇。70多年后的白家五公子,早已不需要父亲威名的荫庇,他自己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已足够紧随父亲为广西临平县的白家祠堂再添一根“光亮的门楣”。
只是,在1937年的那年夏天,战势正急,国势日微,再加上广西全境闹起水灾,任谁也没有闲心去遐想下这位刚刚出生的白家五公子的前程。更不幸的是,这位白家五公子的整个童年,似乎都未能如正常孩童那般。白先勇甫一出生就始终处于漂泊中,先是跟随母亲躲避战乱,后又因父亲抗日所需。而7岁时,又因为罹患肺结核,白先勇不得不过了两年与世隔绝的生活。在这两年里,多数时候与其作伴的仅有一保姆、一厨子。正是在这动荡孤单的童年里,白先勇的性格渐渐变得敏感而又细腻,同时在内心深处也就此留下了怎么也挥不去的孤独。
1945年,抗战结束,白先勇的病情逐渐稳定。尽管仍远离南京的大家庭,独自生活在上海,白先勇却已重新回到学校,开始慢慢的接触到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或者,可以说,正是繁华的老上海十里洋场,让白先勇见到了一个与之前他那封闭、孤独、清冷的空间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那里,他听到了中国最华丽的古典戏剧——昆曲;在那里,他看到了那个时代上层名流的奢靡生活;也是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原来这个世界是如此生机勃勃,却又纸醉金迷。于是,这段经历,为以后白先勇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成为他今后创作中十分重要的素材。
然而,内战的爆发和国民党政府的最终失败,使白先勇不得不跟随父母离开灯红酒绿的上海滩退避香港,最终及至台湾。这场山河岁月的巨大变迁,再度对白先勇的人生和思想产生了极大冲击。
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后,由于他梦想参与兴建三峡大坝工程,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成功大学(今“国立”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翌年发现兴趣不合,转学“国立”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也许正是因为白先勇在从萌动走向成熟的年纪里,看到了太多“残山剩水”下的悲喜人生,才最终选择了文学。在入读台大外文系一年后,白先勇的处女作《金大奶奶》在《文学杂志》正式发表,被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盛赞为: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
白先勇笔下的女性
白先勇笔下的每一位女性都让人过目不忘,他笔下的城市更是让人在文字中回味往日的岁月:桂林、上海、南京、台北、芝加哥和纽约。从这些城市的位置分布不难看出,白先勇小说所覆盖的地理空间涵盖了太平洋两岸的中国和美国,而作品中的人物也处在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迁徙中。在大陆、台北、纽约, 3个时代、3个地点,白先勇笔下的女性身影随着时光流转而辗转其中。
白先勇创作的小说题材广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丰富多姿。小说篇篇结构精致,文字洗练,人物生动,观察深入,特别是在女性形象方面,白先勇塑造了金大班、玉卿嫂等诸多女性角色。然而,尽管形象众多,读者仍能从中清晰地体验到白先勇的创作路程。
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台早期创作阶段和赴美学习后的成熟创作阶段。正因为有着这两个前后分明的创作阶段,白先勇笔下塑造出的女性也类型鲜明,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那些生活在传统社会中的女性,这类人物尽管内心怀揣了对爱情的向往,但由于受到了传统社会的扭曲和束缚,不得不和周遭环境发生强烈的冲突,这类女性多见于白先勇早期创作的作品中,玉卿嫂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故事发生的地点多在大陆的桂林、南京、上海,是20世纪中叶中国女性命运的侧影。
第二类则大多是经历了由大陆及台北的时空变幻,个人命运因此出现重大转折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的个人经历前后拥有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冲突对比中,读者不得不感叹于命运在时代变化中的无常,而这类女性散见于《台北人》的各篇作品中,其中尤以金大班为典型代表。也因此,在阅读白先勇笔下的那些故事,并为这些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们“殊途同归”的经历而感叹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现代史。正如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同学兼好友欧阳子评论,“民国成立之后的重要历史事件,我们好像都可在《台北人》中找到……”
第三类女性,则大多是在美留学的中国人,这类女性的生活背景大多是在海外,因此能直接感受到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感染和冲击,然而她们的身上仍然大多背负着诸多中国传统女性的个性,这种内外矛盾导致了她们的个人命运,大多只能在东西文化的冲撞下无奈地随波逐流,这类女性“生活”于《纽约客》的几篇小说中,《谪仙记》里的李彤即为其中一员。
这三类女性构成了白先勇作品的重要骨架,也勾勒出白先勇在创作视野上“由国族立场到世界立场”的重大转变。正是从这些女性的身上,我们强烈地体会到,无论是传统语境还是现代语境,普通人的命运始终都是白先勇最关注的主题,她们的孤独,她们的渴望,她们的抗争,通过白先勇的笔尖缓缓流出,最终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欣赏到了中国女性鲜活的一面。
大陆著名摄影师肖全1990年在成都为三毛拍摄的照片。
白先勇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
《孽子》
推荐语:诚如白先勇先生所言,在《孽子》中,主要写父子关系,而父子又扩大为:父代表中国社会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对待下一辈、对待同性恋子女的态度——父子间的冲突,实际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玉卿嫂》
推荐语:在白先勇所有的女性角色中,玉卿嫂是最为温柔而暴烈的,要么爱,要么死,没有第三个选择。
《金大班》
推荐语:由白先勇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改编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舞国“百乐门”里绝色美女们勾心斗角的故事,围绕着绝代佳人金兆丽离奇的身世传奇,生死相许的凄美绝恋,几十年如一日的痴情守候,两代人的生死交锋,展开了一幅灯红酒绿、朱颜白发的华美人生。
刘晓庆所扮演的金大班。
白先勇和三个时代的女性
从大陆到台湾,再到纽约,白先勇笔下的女性也一变再变,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就是一段段真实历史的侧影,大陆人、台北人、纽约客,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女性,却有着同样的命运。
大陆人:
难以被满足的感情
束缚在传统价值观之中的大陆女性用不同的方式选择对抗命运,在白先勇早期涉及大陆女性的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中,金大奶奶和玉卿嫂是为典型,她们在深宅大院中为了生存和爱情或内敛或激烈地反抗,结局不一,而同样都是感情世界中的苍白孤独。
1958年的夏天,在台大外文系刚读了一年书的白先勇,带着一股“初生牛犊”的勇气给自己心仪的《文学杂志》投了稿,这就是《金大奶奶》。多年以后,白先勇在《蓦然回首》中,回忆起夏济安老师审读自己处女作时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我记得他那天只穿了一件汗衫,一面在翻我的稿子,一面将烟斗吸得呼呼响。那一刻,我的心直跳,好像在等待法官判刑似的。”
在处女作《金大奶奶》中,白先勇塑造了一个孤独而又凄凉的女性形象。金大奶奶凭着前夫的遗产,认识了金大先生。然而,金大先生在获得金大奶奶的财富后,却开始对她施加各种凌辱,乃至于全家上下包括佣人在内,都看不起金大奶奶。最后,金大先生甚至要把自己喜欢的戏子娶回家,并意欲将金大奶奶赶出家门。处境孤独的金大奶奶,与金大先生和众人做了决绝的抗争,但结果当然只能是以惨败而告终,金大奶奶在悲愤交集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以一个小孩的眼光徐徐展开,看上去节奏舒缓,读来却字字见血。怪不得文学评论家夏济安对这篇小说给以“老辣”的评价。白先勇在小说中鲜活地塑造了一个孤独凄凉的女性角色。可以说,是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让执着向往爱情的金大奶奶陷入了孤独;也可以说,白先勇敏感地发现,人的感情世界很多时候就是孤独的同义词。
而另一个让读者耳熟能详的女性形象玉卿嫂,同样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感情彼此间隔的遥远及由此带来的孤独感的哀叹。《玉卿嫂》中,同样是以正值少年的“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在小说中,玉卿嫂是一位被婆家赶出来的孤孀,为生活所迫来到“我”家里帮佣。在之后的相处中,“我”渐渐发现原来玉卿嫂偷偷地养着一个男人,名叫庆生。由于“我”对玉卿嫂有好感,也爱屋及乌地对庆生有天然的亲近感。然而,正是通过“我”,庆生偶然地认识了戏班的戏子金燕飞,两个人迅速产生了感情,并不幸被玉卿嫂发现。最后,玉卿嫂自觉无法再挽回与庆生间的感情,于是最终下定决心让自己和庆生“玉石俱焚”。
两部小说在主题表达上相似,然而书中的主人公在感情表达上所采取的手段则有云泥之别。玉卿嫂在感情的激烈程度上远胜于金大奶奶,在抗争的方式上也更加主动,因此决绝的心态也就更彻底。
玉卿嫂这种激烈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实则在作者描写玉卿嫂与庆生做爱的那段场景时,已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玉卿嫂的样子好怕人,一脸醉红,两个颧骨上,油亮得快发火了。额头上尽是汗水,把头发浸湿了,一缕缕的贴在上面,她的眼睛半睁着,炯炯发光,嘴巴微微张开,喃喃呐呐说些模糊不清的话。忽然间,玉卿嫂好像发了疯一样,一口咬在庆生的肩膀上来回地撕扯着,一头的长发都跳动起来了。她的手活像两只鹰爪抠在庆生青白的肩上,深深的掐了进去一样。过了一会儿,她忽然又仰起头,两只手住了庆生的头发,把庆生的头用力揿到她胸上,好像恨不得要将庆生的头塞进她心口里去似的,庆生两只细长的手臂不停地颤抖着……”玉卿嫂和庆生间的悲剧结局,似乎一早就埋伏在此地了。
从这两部早期代表作可以看到,白先勇在一踏上创作之路开始,就对女性感情交流上存在的困境给予了敏锐的关照。这与其年幼时期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困境此后成为白先勇作品中最常表达的主题。只是随着白先勇的成长,以及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大,他对困境产生的原因剖析也在不断深入,由此得以形成了更为宏大和多元的关注视角。然而,在这其中始终不变的是,在白先勇笔下的那些女人和男人,他们的感情世界始终都是那样苍白孤独。
台北人:
江山变色下的残山剩水
1949年,国民党败北退至台湾后,大陆往日的生活方式仍然留在他们身上,但时代在变。留在“前朝遗梦”中的人们发生的故事光怪陆离,白先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新台湾人”勉强和留恋的心态,用他笔下“永远的尹雪艳”来展现每个亲历历史,退到台湾的人心中的“残山剩水”。
1952年,白先勇从香港到达台北,与先期到达的父母团聚。直到1963年1月赴美留学,11年的时间让台北成为白先勇出生后最熟悉的城市。虽然身为将军的儿子,但来台后,白先勇没有依靠父亲去获得任何特殊待遇。由于白崇禧与当权者间始终存在着分歧,到了台湾以后备受冷遇,当时的白崇禧被认为“仅较张学良、孙立人略胜一筹”。不仅仅在政治上被边缘化,而且白崇禧的人身自由也受到当局的限制,曾经领兵百万的枭雄沦落到被特务监视的地步。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艰难的时世下,白将军与夫人马佩璋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努力为子女营造出温暖的家庭环境。
然而,1962年底,母亲突然病发去世,这给刚刚大学毕业的白先勇在心灵上造成了巨大震动。在后来的回忆录中,白先勇如此说道,“母亲的死亡,使我心灵受到巨大无比的震撼……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死亡,而深深感到其无可抗拒的威力”。可以说,母亲的离去意味着白先勇人生中一个时代的结束,以及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1963年1月,母亲的丧仪刚刚结束,白先勇便只身飞往美国爱荷华州。
在离开台北后,白先勇几乎是穿插式地完成了《台北人》一书。其中《永远的尹雪艳》广受好评,女主人公尹雪艳本是上海百乐门的红舞女,是老上海滩十里洋场新贵们追逐的目标。随着旧政权退出大陆,尹雪艳也跟着来到台湾,并很快在台北再次成为“旧贵新知”们趋之若鹜的对象,而尹公馆也因此成为上流社会的寻欢乐土。而尹雪艳摇曳着身姿,穿插在旧世界的人物之中,生活在新式的台北,不动声色地对比着两个时代的差异。
尹雪艳成为白先勇追忆旧日上海盛世繁华的“地标”,像那永不会褪尽繁华的上海滩,尹雪艳也是“永远的尹雪艳”,所以小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尹雪艳总也不老”。对于其他女性角色,《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大班、《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身上,总有一种美人迟暮的遗憾和悲伤。然而,在尹雪艳的身上,白先勇投入了自己的满腔热情,塑造出了这样一个充满魅惑的角色——“尹雪艳着实迷人。但谁也没能道出她真正迷人的地方”。
然而,这个“迷人的”、“总也不老”的尹雪艳却是标准的男人克星。从老上海滩到台北,凡是与尹雪艳关系亲密的男人,最后无不落得一个悲惨下场。而这不正像是旧政权坍台前,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里那些灯红酒绿的上流生活吗?
同尹雪艳一样,“金大班”金兆丽也是一位流落到台湾的旧上海风华绝代的舞女。但与尹雪艳不同的是,这位将从风月场上隐退的金大班,当年的那种风光显然已开始慢慢消褪。尽管表面上金兆丽仍然夹裹着“舞场大班”的威风和气场,但嫁给一个60岁老头的归宿,才真正揭示了金大班的悲凉命运。
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与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在《蒙元入侵前的中国日常生活》中,杭州城在遭遇蒙元入侵前所洋溢的华丽奢靡的景致,是何其的相似;这种生活与《红楼梦》中,“大厦将倾”的荣宁二府那瓷瓶般的富贵繁华,又是如此的相同。白先勇借着小说中的人物来重新书写那段“民国历史”,所以夏志清先生在《白先勇论》中认为, “《台北人》甚至可以说是部民国史”。在《台北人》这本书中,这种孤独感则来源于江山变幻的时代里,每个亲历者心中的那片“残山剩水”。
纽约客:
繁华都市中的迷离
白先勇第一次离开家乡到了台湾,笔下的女人转了个身从大陆到了台北;白先勇再一转身到了纽约,他笔下的女性也跟着到了纽约。纽约客身上不再是对故乡的留恋,而是“国族立场”和“世界主义”相遇。白先勇仍然用女性来诠释他所遇到的冲突。
因为几个哥哥姐姐都住在纽约附近,1963年,白先勇来到美国后第一个落脚的城市即为纽约。在纽约度过的两个暑假期间,白先勇一个人住在曼哈顿69街的一间公寓中,除了日常的工作学习,其余的时间就常常在曼哈顿四处游荡。
纽约的生活经历让白先勇更切实地体会到什么是国际都市。白先勇回忆起刚到纽约,自己在街上游逛的感受时说道,“纽约曼哈顿像棋盘似的街道,最有意思的是,每条街道个性分明,文化各殊,跨一条街,有时连居民的人种也变掉了,倏地由白转黑,由黄转棕。纽约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移民大都会……个人的悲欢离合,漂浮其中,如沧海一粟,翻转便被淹没了。”
于是,在那两年夏天,白先勇心中搜集下的种种画片,慢慢在笔下转成一系列“纽约故事”。1965年春,白先勇开始撰写《谪仙记》。白先勇将自己的创作开始同整个世界联接起来,著名的白先勇研究专家刘俊把白先勇的这种转变称为“从国族立场到世界主义”。而在《谪仙记》中,白先勇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这个主题。
《谪仙记》写了四个结伴到美国读书的女孩,从风华正茂到成年结婚的故事,作者尤其着重描述了李彤的悲惨命运。在小说中,这四个女孩曾是上海一所贵族女子中学的同学, “家世都差不多的显赫”,但李彤家里最有钱,因为“父亲官做的最大”。因此,李彤也是四个女孩中心气最孤傲的,在许多美国人眼里,她简直就是“中国的皇帝公主”。但不久之后,李彤父母为躲避国内战事去了台湾,乘坐的太平轮却出了事,双双罹难。在遭遇到这样的创痛后,李彤的性格变得更加玩世不恭,尽管她在学习和工作上仍然超越常人,可是始终无法平复和医治好自己的心结,最后选择在威尼斯投水自尽。
可以说,李彤的悲剧命运正是来自于“国族立场”和“世界主义”相遇时所产生的冲突。小说一开头在叙述四个女孩在挑选国别角色时,李彤就挑选了“中国”,而且李彤的旗袍也是“红的最鲜艳”,作者在李彤身上设置了这样一个鲜明的国族立场。然而,在来到美国之后,当自身的民族特征与他族文化或世界文化之间产生差别和比较时,自身民族所特有的弱势,却不得不让李彤陷入一种失落和迷惘。在这种迷惘中,李彤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所拥有的国族立场的意义。而父母的遇难,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切断了李彤与自己祖国在血脉上的联系,于是李彤便好似成为一个飘荡在大都会中的无根的人,也正是这种无根的感觉,让李彤在性格上逐渐走向极端,并最终自我毁灭。
《谪仙记》里这种对于“根”的探讨,是白先勇到美国重新提笔后,小说中常常出现的主题。这种小说主人公在与“根”分离后,甚至由于各种原因“失根”以后的孤绝感,则更是白先勇想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也因此,在《谪仙记》的题跋中,白先勇引用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他觉得海外中国人心中常常浮出的孤独,正如同“天地之悠悠”那么深远。
在《谪仙记》之后,白先勇又创作了短篇小说《谪仙怨》,女主角叫做黄凤仪,曾是一位官宦人家的小姐,来到美国后沦落成为风尘女子,但却有一个有趣的雅号——“蒙古公主”。显然,在这部作品中,白先勇想要通过“风尘女子”和“蒙古公主”间天壤之别的地位差距,来进一步加剧主人公身上所背负的那种身份冲突。
前后不同身份间的强烈对比,在客观上是由东方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处于明显的弱势造成的,而在主观上则正是主人公在“世界主义”面前对“国族认同”的一种迷失。在充斥了物质和文化的都市里,尽管曾经有着公主一般的身份,然而为了拾回曾经的虚荣,黄凤仪却选择了投身到“金钱至上”的消费主义观念中。在《谪仙记》里,白先勇仍然更多的是在批判和反思自我的心理迷失;在《谪仙怨》里,白先勇已经开始批判和怀疑始终处于强势的西方文化了。无论是自我在东西文化冲突中迷失也好,还是西方文化中同样存在着误导和诱惑,李彤和黄凤仪最终都在美国“谪仙”了,曾经的“公主”,如今都已成为“堕落天使”,而眼前大都市的繁华却仍旧与她们无关。
从《十七岁的青春》,到《台北人》,再到《纽约客》,无论是早期的青春系列,还是“台北人”和“纽约客”系列,白先勇塑造的角色背后大多笼罩着一股浓郁的孤独感。只是这种孤独感,早期仅仅是一个令人有些忧郁的影子,后来却化成一团巨大的黑洞。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困境,江山变色下的环境落差,东西文化对比下的强烈冲突,让身处桂林、上海、台北乃至于纽约的中国人心中都暗藏下一抹孤独。就这样,白先勇将他儿时曾切肤体会的孤独感,浸透到了自己的文字里,留下一个个鲜活的角色。
范冰冰所扮演的金大班。
如今白先勇已鲜有小说发表,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昆曲推广上,自许为“昆曲义工”。
舞台作品
《牡丹亭》(白先勇的青春梦)
推荐语:白先勇圆梦之作,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这部扛鼎之作《牡丹亭》是传奇中的国色天香花中之后,五十五折的剧本,架构恢宏,剧情曲折,上两次演出,只见一斑,编演一出呈现全貌精神的《牡丹亭》。
1960年,年仅23岁的白先勇与台大的同学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多篇小说。
白先勇代表作
“人的感情世界很多时候就是孤独的同义词。”
——白先勇
《寂寞的十七岁》
出版年份:2010年10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语:收入白先勇早期、中期的短篇小说多篇。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认为白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运动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台北人》
出版年份:2010年10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语: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深具复杂性短篇小说集,由14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
《纽约客》
出版年份:2010年10月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语:1963、1964那两年夏天,白先勇心中搜集了许多幅纽约风情画,这些画片又慢慢转成了一系列的“纽约故事”,但这本书一拖便是数十年,现如今又收入白先勇21世纪以来的新作品两篇,即关于同性恋题材的《Danny Boy》和《Tea for Two》,读者为等待出版这个集子恐怕头发都快等白了,目下只有6篇,也只好先行结集。
《孽子》
出版年份:2010年10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与丑的作文 篇11
空气变得闷热,五彩缤纷的雨伞的踪影已经不见了。
这时,走来了一名美女。
这位美女穿着一条时尚的连衣裙;脸上抹了淡淡的化妆品;留着一头卷曲的乌黑亮的头发;身上还喷了淡淡的香水味,引来许多蜜蜂与蝴蝶。
这名美女在蝴蝶与蜜蜂的眼中,简直是会行走的花朵一样香,一样美。
周围行走的年轻人个个都瞪着眼睛望着她,有的还留下了口水,从美女身旁走过的几位老奶奶看见她,仿佛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美丽;花坛的小草看见了她,在为她跳起了华尔滋;花儿看见了脸变得红扑扑的,这时,美女听见了一句话:“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啊!”心里美滋滋的。
美女由于一直回头抛媚眼,没有注意脚下的东西,一不小心摔了一个大跤。
周围的行人看见了,哈哈大笑,有的甚至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美女一看,发现绊倒她的竟是一个破包,还散发出恶心的臭味。
美女怒冲冲地说:“你这个破包,又臭又脏,不紧绊倒本小姐,还弄脏了我的衣服!“话音刚落,用力的踩了一下包,再狠狠地把包踢出几米远,这时,从包里掉出了百元大钞,她大喜,眼睛发亮,迅速捡起后溜走了。
美与丑作文800字 篇12
美与丑之间的关系,直到现在我才一点一点得明白它真正的含义。
上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的铅笔都是质量较好的绿色硬铅。班里好多同学的铅笔都是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我真想占为己有,贪心使我最后铤而走险,偷了同学一只带有橡皮的铅笔回家。为此我也付出了代价。妈妈用小木棍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最后我把钱笔偷偷还了回去。也许是因为我小,妈妈没有对我多说什么。
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吃自助餐。平时在家中我就非常挑食。在自助架上我终于找到了一种自己喜欢吃的绿豆小酥,就拿了几盒。实在吃不下了,我想:“不拿白不拿!”反正我又没吃那么多,就悄悄地往包里装。妈妈发现了说:“雨雨,你看见墙上的字了吗?”我抬头一看,上面的小条幅上写着:“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消费,请不要浪费!”我虽然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可还是把装进去的东西拿了出来。回到家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在饭店吃饭,如果都像你一样,谁去谁拿,饭店不就关门了。所以要靠大家的自觉,你明白吗?“听了妈妈的话后,我似乎懂了。
前不久,我在一次老师的小测验中,偷偷地打小抄,被老师发现了,回家后我拿着老师莫名其妙扣了8分的试卷,妈妈看后说:“不是对吗?老师怎么扣分?”我也装着不懂,说:“对呀,也许是老师看错了。”这次我没有据理力争,让妈妈看出了破绽。事情真相大白后,我想这下惨了,挨打是定了,没想到事情出乎我的意料,不但没挨打,妈妈还准备了一桌子我爱吃的饭菜。在饭桌上,妈妈给我讲了从我上幼儿园到现在所作的每一件好事与坏事,虽然饭菜很香,可我没有吃出味道。因为妈妈哭了,哭得很伤心。最后,妈妈告诉我:你已经快十岁了,也应该懂事了。人的外表长得再美丽,你没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那么你的心灵也是丑陋的。
美与丑作文500字 篇13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同去生态动物园时,遇到了一处能喂鸽子的小院,在我不断地央求下,爸爸终于同意让我去买食物喂鸽子了。
我拿着食物一伸手,鸽子便立即迎了过来,正当我喂的高兴时,鸽子却飞走了,向一个地方汇集了过去。我正生气是谁抢了我的“客源”时,才发现是一位美丽的小姐姐,拿着更多的食物吸引了成群的鸽子。她头戴贝雷帽,扎着两条麻花辫,穿着斑点的粉白色衬衫和叠字裙,好似天仙下凡,再配上一群鸽子真是好看极了。
在她面前有一位正在忙碌的拍照师,在人们的赞叹声中拍了许多照片。但随着拍照师的一句“拍好了”,只见那位小姐姐与刚才判若两人,她立刻厌恶的把鸽子从身边赶走,一边护着食物一边说:“你们别吃了,走开,快点走开……”还把刚才鸽子落脚在她身上的地方拍了拍:“这衣服可贵了,你们这些鸽子可真脏,把我衣服都弄脏了”,说着还不忘给鸽子们一个白眼。而她之前在我心中美丽可爱的形象轰然倒塌了。
接着,她又从拍照的人手中把手机拿回去翻阅照片,刚才还是笑容满面的她,突然就现出本性,她指着手机里的照片气呼呼地说:“你拍得这么难看,还好意思帮人拍照”。原来拍照的人是好心帮忙的路人,此刻却被她反咬一口。小姐姐说完走了,而我对她也失去了兴趣。
【儒林中的美与丑论文】推荐阅读:
电影中的宗教论文05-30
学习中的引导论文06-24
教学中的创新论文08-26
生活中的化学论文07-27
论文中的摘要怎么写07-05
完美对称中的问题论文10-19
教学中的新课改论文05-10
初中语文中的民俗论文08-04
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论文09-27
抒情中的抽象艺术论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