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科技合作协议(共8篇)
校企科技合作协议 篇1
校企合作实习协议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陕西省南郑县职教中心
丙方:(学生)
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深化职教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甲、乙、丙三方本着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交流、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学生必须是经过二年以上在校学习的高职生,专业为建筑专业。
2.甲方为乙方学习提供职业实习岗位、岗位专业对口,成为乙方的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
3.乙方根据甲方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习期结束后,甲方根据学生表现,择优录取学生到企业就业。
4.乙方学生进入甲方实习,甲方负责提供食宿,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学生实习表现,甲方合理支付给学生一定的生活津贴(月:元)。
5.乙方学生在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服从工作安排,如有违反,甲乙双方配合解决,乙方应尊重甲方的处理意见。
6.在实习期内,甲方负责学生的安全管理。由于学生违规操作,自身原因造成安全事故,由学生本人承担责任。甲方设备故障、管理疏漏等原因造成学生安全事故,责任由甲方承担。
7.乙方应定期派管理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及教育,并督促学生遵守甲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管理,保守甲方企业商业秘密。
8.乙方实习生因故终止实习,须经甲乙双方同意方可离岗,离岗后应立即返校。学生离岗,甲方须告知。
9.各种证件如施工员、资料员或监理员证于2013年4月15日前,必须提供到位,否则人员予以辞退。实习试用期为一个月,甲方根据表现确定是否留用、继续实习。
10.甲乙双方应本着互利互惠、友好合作态度,对于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应另行协商解决。
11.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自三方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丙方: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监护人:
电话:电话:电话: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校企科技合作协议 篇2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学历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1], 而职业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职业学校本身无法独立完成。教育部2002年以来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其提升到国务院决定的高度, 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被普遍认为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新世纪以来,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尤其是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以来, 在政府推动下, 我国在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 组建职教集团, 成立理事会、董事会, 建立职教联盟等[2]。但总体看来, 我国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校企合作仍然处于探索与实践的阶段。因此,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长久的, 有效的, 互利多赢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成为高职院校特别是骨干建设院校的重要课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提出了“校中厂, 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思路, 并以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为契机, 成立了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牵头的, 校企共建的熊猫光电学院, 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和实践的积累, 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合作模式[2,3]。文献[3]将众多模式归纳为以下9种。
1.“学年分段”, 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 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并与就业紧密相关, 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的形式。
2.“阶梯分段”, 3年中企业实习的比例, 分别为1/3、1/2和2/3, 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紧密结合, 逐渐加大企业实习比例。
3.“半工半读”, 即校与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 工学交替 (每一学期或一学年, 也有几天轮换一次) 。
4.“弹性安排”, 根据合作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和周期性特点, 比较灵活地安排工学的交替。
5.“订单培养”,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特殊“定制”的规格, 一定的数量, 提前预订毕业生, 往往伴随着共同的课程开发、共同的培养和教学管理。
6.“教学工厂”, 学校自办生产、服务企业或者企业把与学校对口的车间搬进学校, 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及作品与产品合一。
7.“厂内基地”, 企业除安排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车间、工位和兼职指导师傅外, 还单独设立了为学生实训和实习服务的车间, 具有教学、培训和实习功能, 有固定管理人员和专职企业指导师傅者可称为厂内工学基地。
8.“行业主导”, 中小企业居多的行业, 单个企业不具备单独与学校合作的条件时, 行业部门或行业组织出面牵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并组织企业群, 联合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实训设备和兼职教师, 联合下培养订单。
9.“职教集团”, 这是一种以名校为主导, 相同区域、相同行业院校、企业联合,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组织。不管哪种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由政府主导, 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职业院校处于主体地位, 积极推行各种模式的校企合作, 而行业和企业则处于从属地位, 处于相对被动的配合地位。如果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无法获得长远的利益保障, 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就不高, 缺乏内在动力, 因此, 校企合作当中, 提高企业的主体性是校企合作成功并走向深化的保障[4]。
三、校企合作机制的基础
任何形式的合作必须有合作基础, 即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如果共同的目标与利益是长久的、稳定的、多赢的, 则这种合作就存在牢固的基础。同时合作方也有各自的目标和利益, 这些目标和利益可能不一致, 甚至是矛盾的, 能否平衡各方利益则是合作能否稳定发展的根本[4]。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牵涉参与方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各方共同目标是“资源共享, 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符合型人才”;这样目标的达成, 对于政府而言, 实现职业教育基本目标, 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企业和行业协会, 能够得到急需的人才;对于学校, 达到了实用人才培养的目的, 提高了学校的声望;对于学生, 能使其掌握实用的技术和技能, 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时各个主体又有不同的利益。政府希望各参与主体以发展教育和培养学生为核心, 实现各自的教育和培训功能。行业和企业则希望自己负担的培训和教育的功能越少越好, 学生对生产发挥的作用越大越好。学校则希望, 政府给学校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 企业能够承担培训和教育学生的职责。而学生则希望学校代表自己的利益, 能在企业学到东西, 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因此,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 最重要的是寻求共同利益。政府应该出台鼓励“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政策[5,6];这种政策必须基于各个主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 真正地让各参与方, 尤其是企业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积极参与对企业发展有利。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要推动者, 需要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政策推进校企合作。在设计时, 必须仔细考虑合作的行业和企业, 寻求那些有长久的共同利益合作伙伴, 并能逐步形成实际可行的合作模式, 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被忽略;学生不能是被动的参与者, 应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必须保证学生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地位与权益。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曾做过大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和与尝试。但很多校企合作的层次比较浅, 主要模式包括“学年分段”、“半工半读”、“订单培养”等。这些合作关系比较单一, 最终学校提供学生, 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学校和企业缺乏其他交集, 对于学生的培养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目标。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没有过渡, 从角色转换上有明显的割裂感, 对学校和企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也不适应管理培训学生, 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普遍不高。而学校又缺乏协调的组织和机制, 不能有效地沟通和协调, 各方面的想法和利益不能及时充分地交流和协调。因此这样简单的合作很难稳定和持久, 很多合作难以为继, 最后不了了之。为了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走向深入,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 研究了校企合作实践和理论机制, 吸取以前校企合作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最终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具体包括如下几项。
(一) 寻求政府的支持
国家已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尤其是国家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够获得很多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此, 在2012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在骨干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厂中校, 校中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 建设方案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和支持。这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二) 寻求合作企业
微电子学院在寻求企业合作伙伴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如下方面。
1. 学校专业与产业密切相关, 这是校企合作的专业基础。
2. 具有一定的规模, 在行业中有影响力。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才具备丰富的资源, 才能将校企合作看成一种资源, 并能加以整合和利用, 实现企业自身利益。这样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体现企业主体性地位,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被动配合。
3. 在地理上很近。学校和企业距离近, 可以有效地降低校企合作的成本, 增加校企合作的内容、范围, 提高合作的层次。实现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 处于发展期。校企合作的双方有类似的发展要求, 处于发展期的企业更有活力, 更愿意合作。
基于以上考虑, 我们选择南京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满足以上的所有条件。
(三) 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体
一般的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具有偶然性、短期性, 合作层次浅, 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没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负责与管理。为了实现长效的、稳定的、系统的校企合作, 微电子学院与南京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熊猫光电学院, 作为校企合作的实体, 其作用包括如下几点。
1. 协调校企合作的各个参与方, 凸显各个主体的主体性, 整合各种资源, 使校企合作能够形成合力,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熊猫光电学院订立熊猫光电学院章程, 成立了熊猫光电学院理事会。理事会的成员来自校企合作的各个主体, 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和学校。理事会的成立为以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能协调平衡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 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2. 组织和开展校企合作的各项事务和活动。事务和活动包括工学结合, 企业员工培训, 行业协会的活动, 行业技能竞赛等。以工学结合为例, 我们定期举办中电熊猫校企合作班, 已经完成了两届学生的培训;培训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混编师资团队共同完成。培训让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知识相融合, 提升了知识的实用性, 同时, 学生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顺利过渡, 为今后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 熊猫班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生活, 迅速地掌握生产技术和技能。
3. 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熊猫光电学院是校企合作的产物, 对学校而言不仅能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同时也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仅仅是实习学生, 而是扩展到了学校、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的领导。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老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具备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校企合作, 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层面的培养, 同时也是师资的培训、领导的培训。通过工学结合培养了学生, 通过混编师资团队建设, 培养了教师, 通过理事会的运作培训了领导。使得企业元素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
在熊猫光电学院的框架下, 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和共享, 这样的机构是所有参与方都需要的。在这样的机构下可以放大和扩充自己的资源, 所有主体均能在这个框架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和利益, 在此基础上校企合作才能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五、校企合作的思路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7]。然而校企合作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1.校企合作本身是一种资源积聚和整合的过程。这种过程并不是凭空发生的, 而是具有其内在逻辑和机制的。因此, 搞清楚校企合作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
2.根据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际, 寻求最合适的合作方, 并理清各个参与主体的共同利益和相对利益。寻求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建立利益平衡的机制是校企合作存在并发展的保障。
3.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实体, 这样的实体可以实现校企之间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是各方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平台。
4.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 必须走向深入, 必须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功能和作用。校企合作既要成为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也要成为行业和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最终成为校企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整合关键纽带, 校企合作才真正有生命力。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本文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校企合作机制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以校企合作的实践分析了校企合作得以生存并发展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一种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机制,实践,思路
参考文献
[1]董云霞.浅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3) :127-128.
[2]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4) :5-11.
[3]颜楚华, 王章华, 邓青云.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4) :80-82.
[4]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3) :70-72.
[5]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 2006-5B:68-73.
[6]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校企科技合作协议 篇3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活教育 校企合作联盟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校企合作强调的是高职院校的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结合,体现了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思想。校企合作是活教育课程论在当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的新体现。
1 校企合作联盟的总体目标和合作原则
校企合作联盟的总体目标是在各个相关高职院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基本单位,联合当地经济发展区域的行业、企业事业组织和机构,成立校企合作联盟,通过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平台,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有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联盟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进行的。
2 校企合作联盟的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联盟可以由校企合作联盟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理事会组成,按照专业群成立专业合作联盟。
3 校企合作联盟会员单位的互利共赢关系
作为校企合作联盟的成员,必须具有互利共赢的条件,才能够使合作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行业企业等联盟会员单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联盟获得以下主要权利与利益:
(1)有相关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信息知情权;(2)参加联盟组织的各种合作与交流活动,应邀出席相关高职院校重大活动;(3)与相关高职院校共同进行各种形式校企合作项目;(4)优先使用科技成果;(5)优先选拔相关高职院校毕业生;(6)评聘兼职教师;(7)在相关高职院校设立企业奖学金;(8)使用相关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场所;(9)享受招生选择性计划名额;(10)在相关高职院校校园网、校内公共教学科研场所宣传企业与企业文化。
与此同时,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合作方可以为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承担相关高职院校师生实习实训基地义务;向相关高职院校推荐兼职教师;协助相关高职院校各相关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等教研活动;赞助职业教育基金;优先录用相关高职院校的合格毕业生等等。
4 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
4.1 教学模式
基础模式是指相关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相关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其合作可延伸到共同开展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以及相关高职院校教学项目研究等领域;企业可向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实习设备和原材料,改善相关高职院校实训、实习条件。
4.2 基地模式 (下转第29页)(上接第8页)
为保证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适应企业需求,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就业前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运营环境和节奏,提高岗位适应能力。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立由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的实训(实习)基地。
4.3 订单模式
院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按照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和技术要求,对学生实施量身定制培养。实施订单培养的班级可以采取冠名制管理形式。
4.4 创业模式
院校与企业以各自的优势资源为资本,就一个创业项目进行合作投资,共同管理,共享效益。
创业项目可以是一个企业(如工作室、旅行社、咨询公司等生产经营性实体),以校办企业形式开展工作,可以享受校办企业的相关政策。创业项目还可以是一种研发产品或技术,校企专业共同开发,共同享受高校科研项目支持,共同享受科研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5 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1)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研究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研究开发相关专业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工作;(3)實习实训,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方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共同参与对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完成效果的考核与评价;(4)科研开发,校企专业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工作,共同享受科研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5)职工培训,利用相关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定期对合作企业的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训,培训工作可以共同进行。(6)师资培训,利用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优质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相关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培训,提供挂职锻炼(训练)机会;(7)联合创业,相关高职院校与企业以各自的优势资源为资本,就一个创业项目进行合作投资,共同管理,共享效益。(上述联合创业模式)(8)顶岗实习,学生以实际员工的身份定岗参加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9)订单培养,通过企业命名方式设立专业班级组织,运用企业的文化、技术、素质要求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10)设立奖励金,以企业命名的形式设立经学金、奖教金,通过奖励金的评比活动,宣扬企业的文化和精神,鼓励优秀的师生争先创优。(11)社区服务,校企合作以双方的资源优势开展对企业、相关高职院校和社会的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义务的;(12)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3)就业基地,通过合作,吸引和鼓励企业定期接受相关高职院校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建立就业基地;(14)校企文化建设,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相关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文化品位,使学校教学科研场所和校园建设更加具有职业文化特征,使企业更具人文科技的精神特征。
校企共建合作协议 篇4
甲 方: 乙 方:
签署日期:二零壹伍年 月 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合作共赢、诚实信用的原则,就(专业或方向)共建事宜,签订本协议。
一、合作背景
甲方作为颇具实力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乙方着力于科技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和大学生实习就业服务。适应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统筹学科专业规划,巩固基础学科,加强国家急需的应用学科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从实际出发,探索多种形式办学,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提高办学水平。双方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校企合作,不断增强专业办学实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就业服务。
二、合作内容
甲乙双方进行校企合作,将乙方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实训、就业推荐服务等人才培养体系引入学校,合作内容包括专业建设、师资派遣、师资培训、教学实施、课程实训、项目实训及就业推荐服务等工作。
本次合作从 年级至 年级共 届学生,每届合作的学生单专业人数不低于 人。
三、合作期限
本协议首次合作有效期为 年 届学生,自本协议签署之日起计算,以最后一方所签署的日期为准。期限届满后,双方无异议,经甲乙双方共同书面确认后,该协议可延长五年。
四、运营机制
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致力于推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实习就业、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培养,产品开发、技术咨询、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创新办学模式、探索产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定期会议、参观考察、高层会商的方式,加强委员单位间的联系,增进相互了解。
五、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负责提供共建专业相关的教学场地设施、学生住宿及办公场地,需要更换办学、学生住宿及办公场地时,不得另外增加乙方的任何费用。
2、共建专业的设置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培养方案由双方协商提出,学院报批后实施。培养方案要求支持学生创新活动和教育改革、全面贴近市场需求。共建专业由甲方负责向上级主管教育部门进行申报,乙方有义务协助申报。
3、甲方有权对乙方的教学及实训计划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协商确定适合本校的教学计划。甲方有权对合作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有权要求乙方针对所出现的教学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甲方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并为教学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负责在校期间的学生教育、教学、安全等管理工作并定期通报给乙方。
5、甲方负责就合作专业招生实施前,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文件,将合作专业情况在招生目录及学校网站上进行公示说明和宣传。
6、按照批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甲方将提供师资力量负责基础及公共课程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甲方根据教学计划需求指派共建专业相关师资参加乙方组织的师资培训班,经培训合格的教师方可参与共建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工作。
7、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由甲方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毕业证书,并按教育部统一规定办理证书电子注册。甲方负责办理有关就业手续,乙方全面配合甲方完成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就业咨询辅导和专业对口的优质就业。
8、甲方负责在新生报到后15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提供学生资料,方便乙方教学资源的配备和教学计划的实施。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协助甲方的招生宣传工作,包括招生宣传方案的策划、乙方招生渠道资源的使用、双方招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专业宣传资料素材的提供、招生宣传活动的共同组织实施等。
2、在甲方统筹管理下,乙方协助甲方共建专业的招生工作,并承担协助招生产生的相关费用;乙方在招生宣传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有损甲方社会声誉的行为,不得进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宣传。
3、乙方对双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市场宣传推广,包括并不限于在乙方网站上对甲方进行品牌推广。
4、新生入学后,乙方负责与本专业学生签订就业推荐协议,学生正式毕业且取得学历证书后,乙方负责提供就业服务,并保证提供不少于2次安排学生到对口企业及岗位就业的机
会。
5、乙方提供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表、教纲、考纲、合作专业实训方案等相关教学资源、并负责合作专业核心课程的师资培养及企业级师资外派。
6、乙方按照批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提供企业级师资参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参与指导学生(包括论文、实践、创新活动等)。
7、乙方按照甲方校园学生管理相关规定协助甲方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学生公寓管理、学生奖励处分、学生相关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奖、贷、勤、助等的评定等一切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工作。
8、乙方负责对甲方在教学、就业服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9、乙方负责将企业真实案例及真实项目导入学生教学过程,并根据共建专业在校生规模及教学需求,与甲方协商建立校内实验室。
10、乙方负责学生实训阶段的管理工作,建立学生管理档案,包括毕业实习考核登记表、毕业实训报告、毕业生登记表等等。学生毕业前,由乙方整理后移交甲方。
11、乙方根据教学计划需求组织实施共建专业相关师资培训。
12、乙方负责本专业学生在最后一学年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由学生自理,实训期间学生管理由乙方负责、甲方协助,乙方为甲方带队老师免费提供住宿。
13、如“共建专业”招生学生人数少于30人,未能达到开班人数,在保证双方及学生权益的基础上,甲乙双方另行商议解决方案。
14、乙方保证学生在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90%。毕业第一年平均薪津不低于5000元/月。
六、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均应按照本协议约定履行义务,一方未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本协议约定的,视为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应向对方赔偿全部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七、争议的解决
1、依据本协议,双方确定为项目合作关系,双方中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商业行为、法律行为及经营损失不承担连带责任。
2、在双方的合作办学过程中,如出现任何教学质量或其它合作问题,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若任何一方的行为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违反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共道德,故意或过失造成对对方利益损害时,另一方有权提前终止或解除本协议。
3、本协议之变更须经双方同意并采取书面形式备案。变更或终止本协议时须提前一个月向另一方发出书面通知。协议终止时,对于仍然在校的学生,本协议以及补充协议的各条款所规定的双方责任依然有效直至双方完成对上述学生的各项服务(学生在不违反甲方有关规定的情况下正常获得毕业证书)。
4、因履行本协议而发生的争议,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其他
1、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签署书面补充协议、合作方案,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校企合作协议范文 篇5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传真: 传真:
为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功能,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技术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促进企业建立现代化的职工培训体系、加快产业升级,探索共建主体多元、办学开放、人才终身服务和诚信监督的新型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校企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遵循“需求产生合作、供给创造需求、合作带来共赢、共赢促进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确立双方在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合作关系。
(三)甲方根据企业需求和自身特点,为培养合适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乙方安排人员参加(技术、生产或人力资源主管)。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另做补充。
(一)产品研发、工艺改进,共建研发平台
科研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因此校企双方有着课题研究的共同愿望。在课题研究中,或侧重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或侧重于企业的经济运营,或侧重于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或侧重于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等,由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确定科研项目,以职业技术院校先进的设备和人力资源为纽带,以科研项目转化和运用为共同努力方向,在技术院校中建立一个研发平台,让企业的工程师、技术院校师生都参与科研项目开发、制作和应用,实现以项目为驱动,共同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软件”能力。
(二)共建“生产实训”中心
生产实训中心是技工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设施。校内、校外实习中心都关系着学生学习技能的条件。共建,就是彼此分工合作,从各自教育资源的优势出发,在不同的教育教学阶段,或侧重物质条件,或侧重师资队伍,或侧重教学内容,或侧重教学管理,或提供质量评价体系等,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场所。
(三)双向委培、订单培养
双向委培包括校内定向委培和企业中定向委培两种方式,前者以学校学生为生源,根据企业要求,定向培养,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后者以企业招聘员工为生源,根据企业要求,完成企业员工基本技能、基本素质要求等前期培训,为企业员工培训缩短时间,节约成本。校企双方的“定向委培”不仅是“订单预购”性质,“委培”方必须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育教学质量各环节的考核评估,其“声音”的作用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双方定向委培过程中,双方可以相互成立冠名班级。为了学校能更好的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出人才,企业可以提供助学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
(四)顶岗实习、工学结合
学校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最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
(五)就业推荐、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对于学校优秀毕业生,企业落实学生就业。落实学生就业是建立在合格标准基础上,按市场“双向选择”的要求而彼此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技工教育以就业为向导,企业录用具有相应岗位职业技能的合格毕业生,学校要帮助学生具有这些就业能力。所以,校企双方基于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现实利益的相应回报。校方要把人力资源输出质量关,企业在充分提出就业岗位的前提下也要把质量关,而学生本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有在选择的自由。
(六)提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
一般而言,学校的教学实施和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往往逊于企业方,企业方优势在于实践经验和技术手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企业方必须投入相应的兼职师资队伍,或课堂、或工场,给予学生渐进而全面的企业文化、实践技能的教育指导。
学校方优势在于标准化技能培训和先进的设备,具有完善的职业资格等级培训和考试资格,可为企业提供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培训考证服务,提高企业员工技能和素质。学校也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成果,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
1、详细真实地介绍本单位的基本情况相应的资质书面材料,保证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真实合法的法律地位。
2、甲方可作为乙方的就业(实习)基地,在甲方有用工需求的时候,乙方为甲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甲方选拔和录用。
3、根据甲方产业发展情况、生产经营规模和预期增长等人力资源增长过程中,负责向乙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向乙方提供用工需求信息、员工培训计划。
4、负责向乙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状况,需求职业岗位物征描述,需求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协助乙方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联办班级实施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班实施计划,制定各专业岗前培训计划和顶岗实习计划。
5、根据当前一段时期用工需求和员工培训计划,提出联合办学专业招生春、秋季招生计划人数的建议计划。
6、按照乙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及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供学生实习操作,指导学生按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操作相关设备。
7、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的安排,并委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学生财之道能顺利的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8、负责安排双方联合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就业,做到优生优用。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当地《劳动合同条例》的相关程序,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劳动用工手续。
9、甲方有对乙方人才培养方式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乙方在收到甲方书面建议后,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及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实际需求。
10、甲方并为乙方及学生提供一定的赞助和资助。
11、甲方根据乙方培养甲方需求人才的要求,捐赠一定设备和教学材料、投入一定教育资金,为人才培养共同努力,互利互惠。
12、根据甲方发展需要,提出所需合作科研项目或工艺改进课题,由甲方科研工程师主导,乙方教师和学生参与,共同研究开发,转化科技成果。
(二)乙方
1、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办学资质及真实合法有效的法律地位。
2、负责开展招生宣传,将与甲方联合办学作为办学的优势与特色进行宣传,吸引学生报读双方联合办学专业。
3、根据当前一段时期甲方用工需求和员工培训计划,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人事部门,上报春、秋季招生计划。
4、制定各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并按相关要求组织开展教学,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与甲方联系,确认具体实习计划和安排。
5、按照甲方用人条件负责对新生录取、入学报到、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及其它在校期间的各种教育管理工作。
6、委派专人(驻厂老师)负责管理实习学生、协助甲方处理实习期突发性事件等行政事务,并参与实习指导工作,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甲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去制度。
7、负责根据当收费标准按年收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相关费用,并向甲方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8、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9、为来校参加教学辅导和实习指导的甲方技术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并按甲乙双方的约定为工作人员支付报酬,差旅费、工资由甲方负责,乙方包吃住。
10、乙方要保证乙方的实习生(就业生)的稳定性,出现实习生(就业生)流失超过一定比率要及时为甲方补上。
11、乙方负责按照甲方人才要求定向培养人才,由甲乙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以乙方培训教学为主,甲方积极支持参与,共同评估人才培养效果,培养出甲方所需人才。
12、乙方负责提供设备和派有实力的老师、学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或工艺改进研究制造。
四、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为 年,双方可根据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续签合作协议。本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建立新的合作意向。
五、其它
(一)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另一份报送仲恺管委会社会事务局备案。
(二)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签订补充协议。
(三)如有一方违约或有损害对方利益和形象的行为,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或授权)人: 代表(或授权)人:
校企合作协议 篇6
甲 方:太原市财贸学校
乙 方:中盈创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校企合作的号召,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学校教育系统性的特点,借助企业实践平台,为社会及企业培养 第一条 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稳定、紧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检测维修和数据恢复技术人才,开拓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空间。在自愿、平等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本合作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 第二条 合作项目
一、双方共建中盈创信实训基地。
由甲乙双方结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建设中盈创信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实训基地)。甲方创建至少可同时满足20名人员共同实训的实训条件,用以保障顺利开展相关实训,达到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合格人才的培养及输出;乙方将专业课程对口业务引入实训基地。乙方在技术、人员方面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指导,并为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提供相应的师资培训,协助甲方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二、开展中盈创信实训基地业务
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对外宣传、拓展IT服务业务,定位及区域锁定系统可有效辐射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有需求的消费类客户,形成线上接单+线下服务的o2o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IT设备的硬件故障排错、维修、数据恢复以及手机系统的软件调试等技术问题,以及手机换屏、换电池、操作系统安装、清灰、二手机回收上门服务。在服务周边社会的同时,不仅解决了用户的需求,实现了电子产品的再利用,更体现了“绿色、环保、和谐”的先进社会理念。
三、实施人才培养
1.乙方为甲方提供实训资源,并由专职主管对实训师生实施指导,协助学校教师及学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乙方与甲方提供实习资源,并由专职主管对实习生进行专业指导,迅速提高实习生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3.甲方为乙方定期输送专业对口人才。
四、进行社会培训
甲方和乙方协作利用实训基地及师资等软、硬件资源,开展相关的社会培训,服务周边社区。第三条 合作方式
一、中盈创信实训基地设备
1.甲方提供符合需求的实训基地,此实训基地须至少满足20位以上人员独立实习、实训和操作。
2.乙方挂牌设立“中盈创信实训基地”。
3.在本合作范围内,甲乙双方对外发布信息均可称对方为“合作伙伴”,使用对方名称、LOGO、商标标识及图片。
4.甲方除了满足实训标准的实训基地之外,还要提供实训基地开展日常工作所需的工作用PC、宽带网络接入,以及办公相关的水、电及其他配套设施、设备。
5.乙方提供实训基地整体管理及业务流程输出。
二、服务流程及业务管理
1.乙方提供用于中盈创信实训基地对外运营的整体服务流程及平台后台管理。
2.甲乙双方分别指定专门负责人,甲方负责人为学校专业老师,乙方负责人为公司人员,具体负责合作项目的协调、配合工作。
三、人才培养
1.乙方负责学生实训、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对于通过考核且对乙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有意向的学生,在其实习期满后,由乙方提供相应就业岗位并签订录用协议;对于通过考核但对乙方工作岗位无意向的学生,在其实习期满后,可 2
自行就业;对于未能通过考核的学生,在其实习期满后,由乙方给予二次培训、实习及考核的机会。
2.学生实习行为,作为甲方教育内容的一部分,由甲方为学生投保“第三方责任险”,乙方有对实习学生及教师进行指导的义务和评定的权利,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享受乙方所规定的待遇。
3.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甲方应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学资源。乙方就甲方在人才培养中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第四条 合作实施
一、合作内涵
计算机检测维修及数据恢复适应当下信息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以培养该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确立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人才为最终定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保障,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通过校企管理、课程、师资、实训等全方位对接,打通学生从生手到熟手再到职业能手的成长渠道,形成“校企对接、工学结合”的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运行机制
“校企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通过“三个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管理对接
校企共建合作组织,共同开展教学管理,实现管理对接。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协商课程、师资、实训等事务。2.课程对接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享开发成果。校方借助企业的技术优势,开发计算机检测维修及数据恢复领域的教学资源,以及关键岗位的课程资源,双方利用课程资源培训学生和员工并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3、实训对接
在校企合作组织的领导下,校企共建中盈创信实训基地。学校按照教育人才规律,企业按照市场用人规则,以为企业培养计算机检测维修及数据恢复人才为最终目标,共同积极探索实训基地运营模式。
第五条 合作期限
双方合作期限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年。双方可根据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续签合作协议。第六条 保密事项
1.合作涉及到甲乙双方所有人员均有保守商业秘密和秘密信息的义务。在签订协议、合同和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秘密信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泄露、披露或者不正当使用该商业秘密和秘密信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及其他相关法律责任。
2.本条所说的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且权利人采取过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书、合同附件、客户名单、经营渠道、科研内容、科研成果等。
3.本条所说的秘密信息是指甲乙双方中一方明示要求对方保密的信息。4.协议终止后,协议双方仍需遵守本保密条款规定的保密义务,直至对方书面同意其解除此项义务,或该保密信息已公开,不会因违反本保密条款而给对方造成损害时止。第七条 知识产权
在本合作范围内甲乙双方共同开发课程等相关资源的知识产权由甲乙双方共同享有。甲乙双方在合作前、合作中或合作外自行开发或从第三方获得的包括但不限于课程、教材、信息的知识产权均归甲乙各方或第三方所有。协议期间,甲方通过教学过程独立产生的智力成果所涉及知识产权为甲方所有,乙方征得甲方同意后可不受任何限制地无偿使用;乙方在合作过程中与第三方开发项目所获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乙方可视合作需要用于本合作内容。第八条 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未按本协议履行即视为违约,守约方催告后30日内违约方仍不纠正的,守约方有权以书面通知的方式单方提前解除本协议,并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相应损失。第九条 不可抗力
因不可预见、不可回避并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形发生,本合同无法履行或防碍双方按本合同约定履行或导致履行迟延的,发生不可抗力的一方应在该情形发
生之日起24小时内通知另一方,并在该情形发生之日起20日内,将可以证明可抗力情形的情况和本合同无法和迟延履行的不可抗力情形发生地的政府机关出具的证明文件交付给另一方。符合上述约定的,发生不可抗力的一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条 争议解决
因履行本合同或涉及本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应由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通过协商无法解决时,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该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甲乙双方均有约束力。第十一条 其他
1.本协议如遇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或有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或备忘录),补充协议(或备忘录)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随意更改本协议。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盖章签字之日生效。
3.本协议为框架协议,双方可就具体事项另行协商签订协议或合同,作为本协议的附件。除后续协议或合同中另有约定,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本协议为准。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 地址:
地址:
校企科技合作协议 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依托企业,深度合作,双主体,模式
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并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 要将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放在首要位置, 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探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瓶颈”剖析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但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凸显出发展“瓶颈”。
1.1 校企合作办学政府推进动力不足, 呈现出“主体欠缺活力”现象
我国的高职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特征就是以政府为主体, 各级政府担当着多种角色, 在政策法规保障、发展经费投入、资源统筹规划、管理监督评价等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 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缺位, 宏观层面校企合作办学具体的调控政策法规缺乏, 校企合作办学常常被认为是政府职责之外的事情。在这种前提下要想很好理顺校企合作各方的关系, 创建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办学运行体系只能是空谈。
1.2 校企合作办学企业投入动力不足、学校自身能力不强, 呈现出“企业一头冷、学校一头热”现象
目前, 高职院校仅仅将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作为出发点, 片面追求学校层面的“社会效益”, 同时希望企业能够不惜放弃自身的“经济效益”来承担合作培养人才的任务, 完全忽视了企业的利益需求。校企合作办学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的划分比较笼统模糊, 企业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 它一旦没有了利益的驱使, 不能在校企合作中体现出主体地位, 企业就会表现出合作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学校的教育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之间,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价值链与利益链未能有机的无缝对接。
目前,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严重滞后, 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普遍不够完备, 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普遍不高, 师资力量匮乏。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走进学校, 没有任何的企业经历, “双师”素质更是无从谈起, 引导和刺激教师主动为企业服务的相关制度没有制订。很多院校天天喊着要“校企合作”, 但没有考虑到自身基础差、底子薄、吸引力不够的实际, 逞强不等于能力强, 这样很难吸引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
1.3 校企合作办学“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呈现出“工学两层皮”现象
目前, 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本身的价值认识不清晰, 没有真正把校企合作当成是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突出问题的手段, 仅仅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 片面地为了合作而合作, 为了实习而实习。回过头来依然按自己老路子办学, 没有充分考虑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已经不相适应, 没有充分考虑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伴生关系, 工学不但没有结合, 反而呈现办学与合作两张皮, 如果这样还不如不合作。
2 依托企业、深度合作——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实践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是2010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被交通运输部评为首批“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 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 现由青岛港 (集团) 有限公司主办。它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办学案例, 作为港航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充分依托国际亿吨大港的独特优势, 立足港航, 面向社会, 凸显了校企合作办学优势。
2.1 校企互为主体, 合作共赢是双主体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中央省市已经非常重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并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体制中来, 2011年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 政府在校企合作理事会中担当引导作用, 通过实践探索研究认为:政府主体充满活力的同时, 应认清校企合作的本质, 真正的合作主体是企业与学校, 校企互为主体, 需要合作实体的深入对话。青岛港企业办学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补给, 构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资源结构, 学院的毕业生青岛港优先选择, 港口可谓有“利”可图, 有“利”就有“吸引力”、有“活力”, 这为校企深度合作, 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青岛港可以随时牺牲自身利益, “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 港口的师傅都是学院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 港口的机器设备都是学院的校外实习设备, 为学院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训设施设备;2010年学院成立青岛港员工培训教育中心, 为港口培养了大批与世界级第七大港相适应的“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真才实学、干事创业”的高素质企业员工, 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成功之路;当企业急需用人的时候, 学院想用人单位之所想, 急用人单位之所急, 临时调整教学计划, 把课堂搬到企业去, 安排学生进行企业生产实习, 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真正实现了同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使企业得到人才, 学生得到技能, 学院得到发展, 从而实现了学院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2.2 校企共同体新探索——“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坚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建立起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打造出新颖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
2.2.1 体验式认知实习
针对大一新生一张白纸的状态, 为加强学生对学院与企业的深度了解, 推动学院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在青岛港等各大公司的鼎力支持下, 分专业有针对性地安排新生进行为期1至2周的企业认知实习。进港口、下企业, 亲临现场, “零距离”接触企业, 让学生切身体验工作流程、感受企业工作与文化氛围。这种实习模式, 学生全面感受到了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课堂学习的差异, 感受到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重新定位, 确定发展目标。
2.2.2 轮岗式实习
经过一年的学习, 大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具备了最基础的实践能力, 但是离企业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此, 此院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有效资源, 针对不同的专业将课堂实践搬到不同企业, 让学生利用一学期的时间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学习, 并且定期轮岗, 在不同岗位上多方位提升学生的能力, 甚至能够为企业的产品的设计研发献计献策。这种实习模式, 学生能真刀真枪地参与企业生产, 得到锻炼, 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企业也能从中发现优秀的实用型的人才, 择优录用。
2.2.3 就业式毕业顶岗实习
大三学生可以在学院就业双选会上选择企业或自助择业, 进行为期一年的全脱产顶岗实习。学院、学生与企业之间签订三方实习协议, 定期沟通交流、反馈信息, 共同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这种实习模式, 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工作的实质, 最终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在实习结束时, 根据实习动态, 学生和企业之间可以双向选择去留, 增加了学生与企业的自主性。
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 使学生将不同阶段的相关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实现所学理论和技能向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转换, 是学院、企业、学生共赢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2.3 以技立业, 探索办学新模式——大机定向培养班
大机定向培养班中的大机包括门座式起重机、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青岛港设备更新换代快, 学院将港口闲置设备引进来“为我所用”。港口投入巨大人力、物力, 在校园内开展“校内基地模拟生产化”建设, 建立起“门座式起重机实习实训场地、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实习实训场地”, 每学年都安排上百名具有丰富港口实践经验、技术水平高的企业专家进入校园, 担任校内实训培训教师。学院坚持办学形式的开放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结合港航业用人实际, 校内外教师联合开发实习实训项目, 共建专业, 共建课程, 共同修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港口开展“校外基地实践教学化”建设, 学院以培养“许振超式的大学生”为目标, 在港口码头一线开设“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实习实训场地”, 技能实践课程由港口的师傅亲自授课。学生笔试与操作考试合格后, 统一发放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学院依托港口, 面向全国港航业和区域经济, 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优势, 突出港航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特色、素质教育特色、就业创业特色, 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双主体、新探索、新模式、新机制, 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共赢。在高校招生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学院招生顺, 连续三年新生人数不断递增;学生毕业分配畅, 年年毕业生分配供不应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刘洪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 2011 (5) .
[3]秦祖泽, 刘迎春, 覃事刚.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创新“校企共同体”办学新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4) .
[4]胡丽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3) .
[5]黄继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障碍及对策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
校企科技合作协议 篇8
关键词:冠名班 长效机制 三赢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于2010年与东莞欧亚国际酒店(以下简称合作企业)正式建立合作关系,本着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就业的原则共同创办“订单式”培养模式,并于2011年招收第一届酒店管理专业冠名班的学生。欧亚冠名班(以下简称欧亚班)成为学校第一个冠名班,也是学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过程中一个典型成果。本文以欧亚冠名班实施的情况作为研究案例,通过例证分析,为校企深度合作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培养优势
冠名班对于校企生双方来说是一条互惠互利的三赢之路。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培养了实用而且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企业冠名在灌输企业文化的同时,也推广了企业品牌。另一方面,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实际是参与企业互动,与市场接轨的过程,校企合作可以激发学校动力,借助企业在行业的优势发展专业,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最后,对于学生而言,在冠名班学生除了学习学校规定的教学大纲,还有一套专门针对企业的定向培训方案,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省去了企业岗前培训的程序。在读书期间能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提高自信。学生享受学校和企业双重奖学金的同时,在企业课程见习期间,企业会发放一定的实习补助金。
2.冠名班在实施的困境
2.1学校方为了配合企业需求而做出很多改变,影响学校正常运转。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为适应企业需要,做出了各个方面的调整,这种种调整对学校来说,有时候违背学校制度的改变,影响了学校教学正常的运作。
拿欧亚班来说,企业希望几门核心课程安排在企业,让学生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希望缓解企业在营业旺季的用工紧缺的状况。在企业这一需求下,学校所要做出的改变很大。一方面,企业选择的营业旺季的时间段,正是学校正常的教学周期。在正常的教学周期内,除了这几门核心课程外,还安排有专业其他课程,还有学校性质的公共必修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安排成了一个大难题。另外一方面,这些安排在企业的核心技能课程的质量监控也成为难题。校外课程不能和校内课程一样,采取学校现有的监控方式来进行,它必须有更有针对性的创新监控方法才能运行,它是学校一直要完善的课题。另外负责校企合作的联系人的老师,也在双方各种工作沟通中苦不堪言。
2.2企业方付出的成本,所做的调整巨大
企业决定与学校合作,在付出成本的同时,主要是希望获得收益。合作企业投资建设酒店管理一体化实训室,并且每年投入2万元支持专业建设和为学生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等,主要是希望能够得到学校的支持。但是,合作企业提出的要求,学校在操作起来出现问题,未能够完全满足企业要求。这让企业感觉失落。合作企业选派企业高层为学生亲自授课,实际上对企业现有的工作安排也做了改变。为保证学生安全,学校要求学生的住宿尽量安排在酒店内部宿舍,这样每次学生到合作企业去,酒店都会特别腾出宿舍给学生,2个月课程实习结束后,学生离开,再安排企业员工住进来。实际上企业也做了很多调整。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出现一些情绪波动,也影响了企业的运作。
2.3学生在冠名班培养中,认同感不强,情绪波动比较大
冠名班的学生刚入校对企业存在着好奇,对未来工作的地方也存在着许多憧憬。但是当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走进真实的工作岗位,憧憬变成现实后,立刻感受到反差,尤其是工作岗位辛苦的,失落感更强烈。冠名班学生在企业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学生承挫能力弱,对冠名企业认同感不强烈,导致最终大三顶岗实习和毕业后都不愿意再去合作企业。
3.冠名班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3.1寻找三方利益需求的共同点或平衡点
要实现三方共赢,必须加强学校、企业、学生三者沟通联系,寻找与把握校企生三方利益平衡点。学校借助企业力量,锻炼学生,培养学生;企业与学校合作,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获得;学生理解学校和企业双方的需求,通过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校企生三方,也需要认识到自身利益的获得,是通过履行相应的责任才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前期的付出是基础,要真正实现利益的获取,就必须对对方付出。要做好三方沟通与协调工作,做到真正理解和互助。
3.2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
对于校企双方来说,校企合作越深入,需要协商的细节越多,势必会影响到双方之前固有的运作模式。如果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都以各自的模式为基础,校企合作运行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矛盾,导致很多工作就无法进行,因此,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就显得很重要。校企双方选派有权力和有影响力的人组建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校企合作全部事项的协调。对于学校和企业而言,要认识到要堅持校企合作,就势必要面对针对合作而形成的各种改变,校企双方可以开通“校企合作绿色通道”,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3.3建立和健全校企生三方约束机制
虽然有签署的校企合作合同,但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个别学生或企业不能很好履约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校企的良好合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个别学生因为对合作企业的多次接触,熟悉企业后便不愿再留在冠名企业。或者学生联系到更满意的就业单位,放弃了冠名企业的就业机会。加上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找工作的容易,使学生留在冠名企业的约束变小。另一方面,企业受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企业在生产处于低潮时,有时会变相提高接收“门槛”,甚至干脆放弃冠名班的毕业生。一旦冠名企业拒绝接收毕业生,将给学校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建立三方约束机制就显得很有必要。
3.4选择优质合作企业,选拔对企业认同的学生
只有学生认同合作企业,学校在于企业合作中,学生才会充当良好的受益者和接受者。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受益,学生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配合学校和企业做好相关工作。
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企业冠名班建设是三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三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法律约束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范校企合作中各方的行为,明确企业承担顶岗实习的责任,应明确顶岗实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双方培养责任、学习时间等内容,切实维护学生的利益,共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道德约束,校企合作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特别是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唯有此,订单式“企业冠名班”培养模式,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权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邓志辉.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10,(4).
【校企科技合作协议】推荐阅读:
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12-01
校企合作协议07-08
企业校企合作协议08-25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0-21
校企合作战略协议12-07
校企技术合作协议08-14
校企项目合作协议11-09
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协议07-15
校企合作协议书207-30
校企合作协议书(实用)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