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自扰的散文

2024-10-13

庸人自扰的散文(精选14篇)

庸人自扰的散文 篇1

以庸人自扰为题的青春散文

偶然翻看自己的日志,俨然有种深深的距离感,20XX末因为未到的世界末日而感慨,那时的自己又是否会知道如今的境况而徒增悲哀呢?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是个有目标的人,起码该有未来,无论它明媚与否,殊不知这点追求经不起追问,一日一日,时光消磨,黯淡无华。你总得看得到这样的自己吧,哪怕变成了当初最厌恶的模样,你总得接纳这样的自己吧,即使内心百般不情愿。若你真的撒手而去,灵魂弃离躯体漂泊无依,血液凝固,泪涸眼睑,你还能心安理得的藐视这一切么。或许你仍会,可是还能不能做得到呢。 一切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时光若不留下些痕迹又怎能证明它来过呢。终于泪痕淡去,我以为那是成熟的标志,我可以游走于众人之间,毫无顾忌的大笑,或是些许寒暄以达到什么目的。却不知泪痕已刻至心间,深不见底,又不明踪迹。偶尔会站在高处俯视大地,忙忙碌碌的人们似乎杂乱却也有规律,好像都是既定的道路,我们只是执行者,无需任何异议。每日做着重复的事情,思虑重复的焦虑,最初带着些许期待,而后又不得不被扯回现实。终然,圆滑的不会再受任何阻绊,静静等待时光浇筑,可笑的凝固。 常常笑言自己狗缘不浅,游走于世,至少还有些可爱的狗狗们记挂自己,也不止一次被它们所感动。偶尔在将睡未睡之时,将醒未醒之刻,听到微弱的呜咽哼唧声,打开房门又看到分明是泪水的东西在它眼框打转,实在有些不忍。他们本该是灵长的,纯洁的.毫无杂质,得到些许关爱就倾尽其心,乐怒露于言表。

脑海中不止一次构想过高三的画面,流血流泪不言放弃,甚至看到某些影片而潸然泪下,冥想自己也将是那样,努力的让人欣喜。却不知什么驱使着自己,挥霍着最不该挥霍的时光,带着重重的愧疚捶打撕扯着心灵。若真是看破世俗又怎会在此档口如临大敌,步步退缩,徘徊不前。你并不是毫无畏惧的,即使你早已看到自己千疮百孔得以漏去许多伤悲,也看得出残破不全的心留不住半点欢喜,可还是畏首畏尾,绝望中掩埋着一丝光亮,忽明忽暗躲躲闪闪却始终不忍熄灭。 多久不能安然入睡了,又多少次惊醒后泪水湿透枕边,睁大双眼望着无边的黑暗,自己却渺小的心疼。你在不在,我在不在,月亮冰冷依旧,明日太阳照样会升起,人们依然会奔波于生计。耳边车呼啸而过的风声有些怕人,此刻的自己还能走能跳,分分钟前,或许已葬身车底,躺在冰冷的土地上放大瞳孔,不久化为粉末静置于小小的盒子中,灵魂浮于上空再无所依。不得不庆幸自己还存在着,即使明日的太阳仍是未知。

我或许该感谢上帝的眷顾,给予我完整的躯体,只能怪自己不珍惜,不能有完美的灵魂与之相配。 从来不敢想象安心这个词语,总以为只有长辞于世之时才得以安放心绪,不闻外物,可分明是感受到了那般的美好,沉静的冰冷却又被暖暖的包裹着,似乎毫无表情却又波涛汹涌,已经想不起有多久没有让自己的心着地,像是孩子牵着大人的衣角般前行。 可你始终不再是孩子了,幼稚的行径也该有一天停止,亦或是只想简简单单的告诉自己你并不孤单,摔倒了爬起拍拍土依旧独自前行。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缠绕在思虑里不能自拔,没有人该对你负责.。我早该明白,也早该释然,却仍旧像个孩子般摔倒后仰头张望你是不是在,我是不是该哭泣,等待你伸手扶我起来,帮我拍去尘土。 我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了,至少很久之前就可以自己拔去手上的输液管,朦胧中看到瓶中未完的液体再准确的插回去。即使手背青肿也不曾因为下一针而疼痛的哭泣。可物质终究是守恒的,泪水也不会无故消失,它们只是在另寻合适的时间倾泻,比如小小的委屈被人询问,比如偌大的篮球碰巧砸至后背,比如 。。 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有多长,也不清楚这五十多天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许结局既定,无论我做什么也不会改变,也许我稍作改变,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未来。这些都不重要了。 至少有你相伴,我不用时刻带着面具伪装自己, 至少我知道你会看着我前行,至少有你,我会想见到一个比现在完整的自己。

庸人自扰的散文 篇2

(一) 散文的“散”。

在中小学的语文课中, 关于散文的特点, 虽因文章不同而有不同的的概括和说明, 但一般都万变不离其中, 即“形散而神不散”。 “散”的含义大致有几层:语言不受音韵、格律、句行的限制, 是自由的散体;表达方式可以灵活 (散) , 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随意运用:既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 间杂其他方式;也可几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收综合之功效。结构要散得开, 海阔天空, 挥洒自如。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内容可以收纳在一篇小小的文章中, 例如郭沫若的《灯》就是从眼前的灯引出古“希腊的火炬”、航海的灯塔、山那边的灯——革命的希望。《天山景物记》自山外到山内, 从草原边沿到中心, 由雪山脚到山顶, 再由山顶到果子沟深处, 真是海阔天空, 挥洒自如——中心是天山美、祖国美。 鲁迅先生说:“散文的体裁, 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指的也是这个“散”。

(二) 散文的“不散”。

“不散”指散文的中心, 或阐述一个道理, 或表达一情感, 或反映一种状态, 或渲染一种气氛, 总有一个中心, 这就是散文的“神”。因此, 散文“散”的是貌, “不散”的是神, 貌散而神不散, 是散文的根本特点。这里有个比喻比较恰当:好比渔夫手中的网, 放得开, 撒得远, 但手中的网纲却是紧抓不放的, 一旦需要, 纲举目张, 收起来即可。

(三) 散文的其它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是散文的根本特点, 但除外, 散文具有的其它特点也是不容忽略的。

1.“小”, 指散文的篇幅小、题材小。

好的散文总是以短小见长。如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这样一篇古今传诵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首先,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 却纤尘不染, 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 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大有“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味。这部分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 集中体现莲花之美, 而关键就在于一个“洁”字。作者托物言志, 寄予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也反射出自己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 分评三花——菊、莲、牡丹, 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将菊花的隐逸, 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相对比, 使“爱莲”之主题得以加深。并以莲自况, 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 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 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 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 而就是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却仅仅只有100多字——“不枝不蔓”, 优美简炼, 的确是如莲之美。散文不仅篇幅小, 绝大多数散文的题材也小:花草虫鱼、山水沙石, 一缕情思、一种念头, ……借助这种小题材, 以小见大, 因薇知著来说明人生的大道理, 抒发人类的美好情感, 歌颂真、善、美, 鞭笞假、恶、丑。郭沫若的《银杏》就是一篇用小题材蕴含大寓意的典范文章。《银杏》写于抗战时期的1942年5月23日, 发表在5月29日的《新华日报》上。开篇一句“银杏, 我思念你!”深切的呼唤把人们的思绪牵引到那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文章虽然题为《银杏》, 但显然目的不仅仅是在写银杏, 作者写银杏的古老, 银杏的美、真、善, 其实是赞美我们祖国的历史悠久, 人民的美丽和真与善。而文中写银杏的蓬勃, 端直, 挺立, 坚牢, 庄重, 嶙峋, 洒脱……正是表明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正直, 坚强与不屈。这种美丽的树是中国, 以及中国人的代表。文章还告诉我们银杏正一点点在人们的记忆与思想中消逝, 它意味着在银杏身上所传载的中国人的正直, 坚强, 种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德, 也正随之隐遁, 消亡, 表现了作者心中深深的遗憾以及无奈。“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 都喜欢吃你的白果, 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则讽刺了那些汉奸, 并批判了那些作为中国人, 受过中国的哺育与滋润, 却忘记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人们。由此可见, 散文的“小”蕴含着“大”。小题材、短篇幅囊括了宇宙万象中任何一个细微的角落, 包孕着人际世界中所有深刻的、具有哲理性的思想。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所说“一室便是宇宙, 花影树声, 都含妙理”。

2.“活”, 指表现形式自由灵活。

散文在文学作品中是表现形式最自由、最灵活的种类。散文反映的事务包罗万象:小到花木虫鱼, 大到宇宙空间, 因此, 散文的表现形式也格外自由灵便, 不拘一格。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童年时候欢畅、快活的生活和刻板枯燥的私塾岁月, 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束缚和摧残。文章结尾却写了这样一件事: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 孩子们就各做各的事, 鲁迅呢, 却是画《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居然画了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 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已经做了店主了, 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乍一看去, 这这卖绣像、开锡箔店、做店主、升绅士等等, 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没什么关系, 似可不写, 其实不然, 试想, 在“三味书屋”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下, 能够画出一大本绣像来, 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趣而难忘的事, 而绣像以后的命运如何、现在又怎样, 自然是读者所关注的。这里, 作者没有刻意安排, 而是顺势带出, 写得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因而读起来没有丝毫啰嗦、累赘的感觉, 相反到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这正是散文自由灵活的特点带来的特殊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 散文的“活”还表现在文章形式完全受作者思想、情绪、意念所支配, 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某种感受、就可以尽情、尽兴地写, 而不受任何形式上束缚。当然, 散文的自由灵活, 并不等于说它不受任何限制。散文所受的制约就是文章的“主题”, 一篇散文, 无论篇幅长短, 无论体裁大小, 都要表明一种思想, 阐述一个观点, 反映一缕情思, 说明一个过程。这就是主题, 这也就是“貌散而神不散”的具体体现。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散文就像涨大水时的沼泽, 两岸被淹没了, 散漫得很。

3.“真”, 指“真情实感”。

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 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把自己独特的生活、情感通过艺术加工直接展示给读者, 而不像小说、戏剧、诗歌那样, 要借助于虚构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故这里说的“真”首先是指散文反映的人和事实真的;其次, 是作者的感情是真的, 是作者真情实感的直接抒发, 因此, 散文更也接近生活。例如, 冰心的散文作品往往张扬“爱的哲学”, 大胆抒写个性, 这就与她的经历密切相关。1900年冰心出生在一个“不旧也不怎么新”的家庭, 正直的海军军官的父亲给了她爱国, 民主的启蒙教育, 而贤惠的母亲则给她以无限的慈爱并引导她真诚地爱人。这样的家庭及童年生活,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 了“爱”的种子。所以, 她常常用最喜爱, 最自由的文体——散文, 真实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寄小读者》。又如, 朱自清在谈到他的著名散文《背影》的写作时曾说道:“我写《背影》, 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好处, 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可见, 真实的感情, 自然而然的流露, 使得散文更加接近生活。

二、结语

有人把生活比作一个沼泽, 把散文比作 “从沼泽里挖出来的珍珠” (是生活中有价值、闪光的而且是为作者深切体验了的东西) , 把其他的文学形式比作是“用这些珍珠加工成的各种各样的珍宝、首饰”。因此散文的美是“天然去雕饰”的美, 是自然的美。总之, 散文正是因其取材广泛, 摇曳多姿;情感真挚, 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 读之令人喜爱, 让人陶醉。

摘要: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形散而神不散”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散文以小篇幅、小题材反映大世界, 表现形式自由灵活, 抒发情感真实直接等也是不容忽略的。

关键词:散文特点,篇幅小,形式活,感情真

参考文献

[1].编委会.80名家谈散文创作[J].文学自由谈, 2002

[2].编委会.中外文学名著鉴赏[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

7个关于sex的庸人自扰 篇3

1 听说滚床单可以减肥,是真的吗?

一般来说,滚一次,男性消耗的热量约等于全力冲刺跑200米消耗的卡路里,如果女方主动的话,可以锻炼到腰部、背部的肌肉。但是,为了减肥而滚床单的想法,如果被对方知道,对方一定会大受打击,怀疑自己的魅力,而且带着这种想法,你也没办法完全投入其中吧?要减肥的话,还是直接去健身房吧!

2 距离上一次已经有五年之久了,我的身体还能记得该怎么做吗?

如果你觉得手足无措的话,不如全部都交给对方,不要一直担心着该怎么办,如果想自己主动一点的话,不如直接告诉对方,好久没尝试了,可能会有点生疏,对方一定会觉得这样坦诚的你很可爱。

3 目前27岁,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直接和对方说这是“第一次”,这样可以吗?

如果不是419的情况,而是和对方好好恋爱,情之所至的话,可以坦白地告诉他,不告诉他的话,在滚床单的过程中,对方也必然有所察觉,身体是不会骗人的。对于男性来说,这种坦白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安心,因为在他们眼中,沒有经验没什么,经验丰富才会觉得奇怪。当然,如果当你坦白之后,对方觉得和这样的你恋爱很沉重的话,这样的男人不要也罢!

4 爱爱真的会让人变美?

和喜欢的人进行了一次心灵交融的sex之后,你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被喜欢的人珍视,是一种充满安心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能让人看起来神采飞扬。但是如果是一场很焦躁,双方都不愉快的sex,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让你变美的不是sex,而是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爱。

5 不明白传说中的“这里,有感觉?”到底是什么,因为我比较冷淡?

这也许是滚床单的时候,你的心没有与身体产生联动吧。一般来说,快感的产生,内心的感觉占八成,身体占两成,如果你的心没有进入sex的模式,那无论对方怎么抚摸,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觉。如果实在想弄清楚自己身体最有感觉的部分,不如自己一个人偷偷尝试一下,不要把压力都转移到对方身上,也可以主动说出想要他怎么做。

男性和女性的高潮是不一样的?

男女相比,女性的高潮是缓慢递进的,而男性的则不同,所以小说中出现的“我们一起”,基本上可以看作奇迹,因为男女生理特性不同。所以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潮,在摸索中寻找到最适合彼此的方法就好。

7 他想要的时候我拒绝了,作为女朋友来说,我是不是不太好?

如果连续拒绝男性三次的话,会伤害对方的自尊,不要直接说“不想做”,或者可以说“今天太累了,我们明天好不好?”,给出下次邀约的回答来代替直接说No就没有关系。因为在很多男人的心中,sex可能等于自己的人格魅力,如果一直被拒绝,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会给你们的感隋造成伤害。

庸人自扰造句 篇4

(2)我也有悲痛过,然而一想起你的事情,我就觉得我的那些所谓“痛苦”,其实是庸人自扰。

(3)他们不会发生什么事的,你何必庸人自扰,坐立难安呢?

(4)记住,许多庸人自扰的问题,都是来自我们过去所吸收的烂知识中,因发酵而生的。

(5)该操心的事你不操心,倒是每天庸人自扰地担心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6)人生在世坎坷多,莫将烦恼心头藏。万事看开心情爽,何必庸人自扰把身体伤。癌症杀手也能防,不良习惯全抛光。健康生活快乐长,病魔自然离身旁。世界癌症日,远离癌症,幸福健康!

(7)快乐其实不少,需要你去寻找;烦恼其实不多,何必庸人自扰;生活即使不易,也要保持微笑!困难常来骚扰,四个字送你:把它撂倒!

(8)她的身体好好的,却又疑神疑鬼,整天往医院里跑,弄得一家人都不得安生,这才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呢!

(9)做人须简约,不庸人自扰,不杞人忧天,于简单中快乐,于明了中怡情;待人须真诚,以律人之心律已,以宽已之心宽人,于付出中坦然,于慷慨中超脱;做事须务实,不沉溺幻想,不一曝十寒,于微笑中面对,于勤勉中坚持;处世须自然,不圆滑世故,不唯利图谋,于谨慎中看胸怀,于细节中求成败。

(10)MM问闺蜜:男友和前女友一起买的戒指,项链一类的东西,我该留着还是扔掉?扔了觉得可惜,不扔看着闹心!闺蜜:庸人自扰!她的前男友你不也在用吗?

(11)幸福往温柔里靠,表情在快乐里笑,烦恼是庸人自扰,累了就要休息好,锻炼就要蹦蹦跳,卖萌就去撒撒娇,对朋友要最厚道,我说了你要遵照,祝一切都好!

(12)太阳当空照,花儿对你笑,小鸟说早早早,儿童节祝你快乐好,你说生活怎么那么多烦恼,其实是你庸人自扰。儿童节送你一份逍遥,愿你开心多快乐,美丽又幸福!

(13)不用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秦汉仁就是沉不住气,你能够查出什么?考虑负面影响了没有?

(14)他应该是个理智的男人,可惜感情这东西从来不由己,他既然想不清楚那就干脆不要庸人自扰,他来接她出来,她要做什么,他都在。

(15)忘恩负义乃是人的天性,如果你非要期望别人感恩,那多半是庸人自扰。

(16)学会超脱,别庸人自扰,一切皆是空。

(17)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夜平安无事,东方破晓,众人才稍缓紧张之心,吃了早饭,依旧结队而行。

(18)但很多人实在是介于温饱之间与智慧能量方面的不满,或许也就大多与“天才”的皇冠擦肩而过,所以也来了庸人自扰之说。

(19)任何的精明世故原来都是庸人自扰,所谓的磊落豁达无非还是矫柔造作。

(20)即使老师当时发了脾气,动了怒,过了火,也是一时的,不可能记在心上,没事找事给我小鞋穿,我简直有点庸人自扰。

(21)丁雳的这个夜长梦多自然是怕,有人捷足先得接去了任务,完成了任务,那张扬和丁雳这么长的考虑那真是庸人自扰。

(22)如此解读,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海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23)杜明强的短信发出去,收到的回复越来越少,他也被手机幻听折磨得像神经质一样,终于忍不住摔掉了手机——其实过后想想,手机本无罪,庸人自扰之罢了。

(24)杨振觉得他实在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25)也可意想广阔天空、人间万象、山水园林、乡村野趣,心往神驰,人身犹如沧海一栗,何必患得患失,庸人自扰?达次境界,就会精神振奋,如释重负。

庸人自扰高三毕业作文欣赏 篇5

没事去逛了哥特式忧伤的空间,看了他的照片,妈呀!男孩子也可以长得这么干净,这么可爱再看他女朋友的照片,不说倾国倾城,也百媚俱生了他空间里的那些个照片简直对我就是打击,残酷的打击和一阵视觉轰炸后,我沉寂了很久的审美观终于苏醒了!

几乎都快忘了自己长什么样的时候我终于拿起了镜子拿起了镜子之后我不可置信的盯了很久,终于吐出了一句话:原来我每天就是这么出去的见人的!太可怕了!我需要严重改造!!!

之后,我又对着镜子做了几个非主流惯用的姿势,比如,侧着头,瞪大眼睛又比如,嘟起嘴巴,翘着下巴,慵懒的眯起眼睛,可是做完后我就开始狂找垃圾桶!

哎哎哎,眼睛不够大,嘴巴又太大了,下巴不够尖还有,额头上的痘痘真是泛滥呃最要命的那两颗兔牙,不管做怎样俏皮的姿势,看上去都超傻!

一翻折腾之后我真的绝望了,躺在床上,随便拿了一本书,是郁达夫文集,翻到迷羊里面谢月英法国式的打扮,在看到对她爱神式发型的描写后,我恍然大悟,再坐起来看自己!

哇!标准的波波头,齐刘海头发又乱糟糟的,不怂才怪哦再看我的脸,有点肥肥的感觉象我,只能把刘海打厚,再剪一个斜刘海,头发拉直了做一个定位,才好看!

既然头发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眉毛了仔细一看,我的眉毛粗粗的,不浓不淡,毫无特色试着拔一根下来唔,好疼!咬紧牙,我又拔了好几根,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算了,眉毛这么顽固看在它还不是那么影响市容的份上,我再往下看,睫毛,呜呜太伤自尊了想我一个活了十五岁的妙龄少女,不卷不翘的睫毛居然还没我弟弟的长好可恶!这点决不容忽视,明天,明天一定要把老妈的美宝莲偷过来!

OK!又解决一个,我心满意足地叹口气再往下看通通都不满意,可是要改造实在是太困难了,算哒,眼睛,嘴巴,就这样吧!马马虎虎,还凑合着!

视线再往下移,耳朵对了!耳朵上面空空如也,这怎么可以!所以,明天明天!

由耳朵的朴素问题我马上就想起了自己的手上,脖子上都也是空荡荡的好,决定了!明天一定要去女生饰界血拼!

第二天

走路都好沉重,耳朵好疼就算我只是打了一个耳洞,也还是酸酸胀胀的额前的刘海又厚又长,斜斜的一路遮住了我的眼睛看东西都找不到清晰的感觉,头发扎得眼睛好疼又回想起拉头发时的惨痛经历,心里已经把那个冒着烟的`夹板骂了一万遍当时还在想,为了头发,为了我的形象,拼了!现在想想,我还真是蛮迷茫的手上也好沉重,抬手遮太阳的时候,看到戒指手链璀璨的光芒心中突然一阵恶寒,这么恶俗的打扮真是!

最最重要的是,在涂睫毛膏的时候,那种不自在的香味真的让我头晕,睫毛刷也总是因为我生疏的手法而几次戳到眼睛,辛辛苦苦涂完后,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望望镜子,呃?怎么弄得眼睛周围都是!

不管了,对着镜子我矫情地做了一个可爱的表情,还顺便眨眨眼,效果是不错了,可是为什么我总感觉怪怪的呢?

第二天到学校,刚进教室,我就听到了很不礼貌的轰闹声死党全都围上来,问我怎么了,周围响起恶作剧的口哨声和不怀好意的猜测!

那个,格洛,你是不是开始和**玩了?

不对吧!老实告诉我,格洛,你是不是失恋了?

晕死啊我!

抬抬眼,从镜子里看自己,看那个不象自己的自己

好累!

好友麦扔过来一张纸条,依旧大大咧咧的字迹,

毫不客气的口吻:

喂,死格洛,你发什么神经啊!我命令你明天就给我还原!真是的,你怎么一点品位都没有,本来那么可爱纯洁的脸蛋被你折腾成这样

看完纸条,我愣了愣,望着麦,她冲我笑笑

回到家,把这些东西全部扔掉!手上还是空荡荡的,刘海别过来,视线也仿佛变得开阔整个人忽然就好轻松!

镜子里的我,正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纯洁,快乐

庸人的平淡美文随笔 篇6

年轻懵懂时的梦,在浮夸的现实中,找不到焦点。

太多的无奈,让自己适应了这个结果。

不是无头苍蝇的乱闯,也没有马到成功的名就,只是简简单单。

平庸到无可挑剔的习惯。

走在喧嚣的大街上,我不希望遇见的人太多太多。

似乎是发觉自己在那一刻会无话可说,宁可不见。

现在平淡的我已不再是那年的我,

那年青春的心已腐蚀,

那年放飞的梦已陨落,

那年校园的自己已不复。

忙忙碌碌,平平淡淡的生活,

刻画不出任何不妥的颜色,

上下班的身影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后慵懒的坐下,对着电脑的屏幕。

不知该做些什么,开了关,关了开的页面似乎也不知出了什么错。

就这样找不到重点的作业,一分一秒的流逝,等待着下班的通告。

怀着一天的懒散心境,走在回家的路上,眼睛似乎留恋上了窗外的美景。

然后不忍的`背过身,走向居所,油盐酱醋的翻炒。

似乎一天的忙碌只有这顿饭吃的满足,躺在床上,想静静的闭眼。

呵呵,总是有些不愿思考的事或人来叨扰,那么累的脑袋,却不因复杂而停止工作。

这就是生活。

最近总会遇到以前的同学,

然后谈起过往的青春,谈起过往的人,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

妄加的揣测,只会加深笑容背后的苍凉。

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只一句“好久不见,最近还好么?”

一行字划过,没有任何的色彩。

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问候。

记忆深处的青春,深刻或不深刻已不那样重要。

庸人自扰的散文 篇7

关键词:周晓枫,散文创作,新散文

散文在现当代文学诸种文体中向来是比较边缘的一支。作为一种文体, 它自出现以来的最大优点也就是它的最大缺点:文体界定不明, 范围太大——古代的散文“本与韵文相对而言, 指不用韵偶的散体文章, 如史传、论说、颂赞、书记等”。随着文学的演变发展, 又被用来泛指包括小说、游记、传记文学等所有不用韵文的文学体裁。现当代则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 指三者之外而别具特点的一种文学样式。”这造成了散文的内容包容性与形式的自由性也造成了它的驳杂性和散漫性。而且, 散文的内容自古至今被一以贯之的“载道”“言志”与所主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散文非常容易就依附于权力、体制之下, 仿佛散文已经成为一种语言的操作, 而非个人性情、思考的表达。

由以上散文的地位与困境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贯穿至今的“新散文”理念与创作, 实在不啻为对散文文体未来走向的一种可贵尝试。寄托着倡导者对于散文文体正名的苦心。“新散文”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大家》杂志在1998年第1期上创办的“新散文”栏目时出现的。张锐锋、周晓枫、于坚等成为了反叛的先驱者。随后, 《人民文学》等期刊也陆续开辟了新散文专栏。接着, 《新散文》周刊的成立, “深呼吸散文丛书”等集丛问世, 使得新散文渐成中国散文界乃至文学界蔚为壮观的景象。近年来, 祝勇、张锐峰、周晓枫几位以其稳定的高质量创作渐渐成为新散文的领军人物。本文将以周晓枫的散文创作为切入点, 阐释新散文之“新”。

周晓枫目前出版的散文集有《你的身体是个仙境》《收藏——时光的魔法书》等几种, 并不断在《散文》《十月》等刊物上发表着新作, 显示出不俗的创作实力, 作品曾获冯牧文学奖等奖项, 周晓枫散文有以下几个突破:

一、篇幅的扩大, 内蕴的丰富

《你的身体是个仙境》九千余字, 《琥珀》一万五千余字。这样的大篇幅散文在周晓枫的作品里比比皆是, 一改短小精悍的传统散文样式。周晓枫的散文常常分成不同的小节:《鸟群》由五个“声部”组成;《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包括《姥爷》《晚餐》等十六小节。这些小节往往围绕着作者文章的题目展开, 各个部分细腻精致, 同时组成洪大的多声部交响乐。

周晓枫的散文并非长篇散文的个案, 新散文主将们几乎一致选择了它。张锐峰的《月亮》《河流》也都在三五万字之间, 比周晓枫走的更远。这样的篇幅“无疑增加了写作的难度, 也打破了散文写作的快餐意识和速成意识。”散文写作的准入线被提高了, 同时也提高了散文的文品, 吟风弄月表达琐碎个人情绪、为体制歌功颂德的企图已经完全无力支撑起如此广博的架构, 因为缺乏智性、思索、个人体验的写作缺乏叙述的动力。

二、多文体互渗的文体开放性

新散文的提倡者都主张借鉴小说、戏剧等其他文体的创作手法, 周晓枫在访谈中也说过自己“试图把戏剧元素、诗歌语言、小说情境和随笔理性都汇入散文作品之中。”《穿过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从第二节到最后一节都是以话剧《青春禁忌游戏》的人物台词作为引子;而从各个角度叙写不同事物的手法像极了多角度的小说叙述。最明显的文体交叉借鉴莫过于整体风格的诗化——诗意的语言表述, 有限里含无限的蕴藉内涵, 对真理与个人体验的深度挖掘。如《黑童话》对儿时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的再解读甚至解构:从《一千零一夜》和《睡美人》的故事源头发掘出了性;由《美人鱼》里不会言说、为爱牺牲的小人鱼想到爱情里天生不平等的牺牲;这样对于童话的个人化解读是挖掘文本多义性内涵的可贵尝试。同时俯首即拾的诗语化表达:“睡眠, 是死亡的仿制品, 甚至是一种安全的练习”;“她花瓣的唇, 梨形的骨盆, 月色中酝酿甜蜜的丰收”。这样舒徐自如的节奏, 精准的书面语言, 使得周晓枫的散文一扫以往的浅白和单一。

三、语言的雕琢、精密

她在多种修辞手法间游刃有余, 尤其是精妙的极端个人化的比喻:“闪电, 巨大无比的枝形水晶吊灯被剧烈震动, 然后一盏盏地爆裂, 碎掉” (《夏至》) ;“蝴蝶是不是史前的拓片……宛若一张小型的华丽地图, 抑或来自天堂的请柬” (《斑纹》) 。本体和喻体的勾连极具个人化, 意义就在此流动。周晓枫多次坦陈自己是一个“修辞的痴迷爱好者”——“我从来没有摆脱过修辞爱好者的身份, 热衷于句子建设, 对比喻和词语混搭抱有特别的兴趣...对词汇和语句我持有长久的雕琢耐心, 效果上追求繁复的巴洛克式”。但她并未陷入语言的狂欢里无法自拔, 而是明白这不应喧宾夺主:“语言是个基本功, 但一味在语言中炫技, 会使优势反过来成了阻力, 满足于浮巧小智, 而影响文章真正的涵纳力……”

语言的精密华美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更重要的是言说方式的改变本质上呈现的是作者观察事物的视角的改变, 周晓枫的散文意义在于其背后更细密、敏锐、辩证、交融的观察认识方式——这才是她的散文之魂魄所在。

四、个人化的书写题材

周晓枫的题材颇具“现代性”:身体、动物、女性成长经验。由于年幼就遭受过病痛 (畸胎瘤、面部烫伤、耳疾) 的折磨, 周晓枫对于身体的意识比健康人来得更早也更深刻。而作为一个女性, 身体与女性体验、性都密不可分。在《你的身体是个仙境》里, 作者写到了青春期就产生的对肉体的深深羞耻感, 童年经历的来自小男孩的恐吓, 性意识的觉醒, 对性的反感, 心理最终的转变与对性的接纳与享受, 身体在这里承载了一个女孩的肉体与心灵的成长史。

动物题材在周晓枫散文中也占很大比重, 写动物的《它们》, 《鸟群》中的各种鸟, 在这类题材中, 作者显示了她生物、人文知识的丰富与对自然、动物的美发自内心的好奇、热爱, 充满悲悯的情怀。比如“孔雀收藏着一把绝代华丽的扇子...阳光的丝线在扇羽上编制着, 光影变幻, 璀璨夺目。孔雀是世袭的贵族, 收藏善的人是安详的, 收藏真的人是有力量的, 所有收藏美的人都是高贵的。” (《它们》) 从对孔雀美丽高贵的描写再到一段格言般的感悟, 具象与抽象完美地统一;再如从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的关系引到善与恶的二律背反关系:“肉食动物以草食动物为食粮, 就像恶以善为营养, 善滋育着恶的蓬勃生长, 同时抑制着恶的无边蔓延, 这奇特的二律背反关系埋藏在道德法则的深处。” (《它们》) 。周晓枫的动物题材可称为美与智慧并存的书写。

五、结束语

周晓枫的散文之新, 具体体现在:篇幅的扩充, 多文体创作手法的借鉴, 语言的精致细密, 独具现代性的题材,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散文文体探索的勇气和自我挑战的魄力。我们有理由期待新散文能沿着这样的求索和挑战自我的道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张永璟.新散文新个性新问题[J].文艺争鸣, 2006 (5) .

庸人勿自扰 篇8

直到她的出现,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她,当时她刚失恋,对方是个富二代,他们已经订了婚,那个富二代又和他的秘书好上了,她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这事对她打击很大。那段时间,我安慰她,给她鼓励,帮助她走出了阴影。走出阴影的她向我表示了好感,我比她大十岁,不想耽误她,但还是忍不住和她暧昧地相处着。

有一天,妻子发现了我们的暧昧关系,要我做出选择。当时我不想放弃婚姻,给她发了个短信,说了些抱歉的话,要结束这段暧昧的关系。没过多久,我又忍不住找了她,开始她不理我,我却放不下她了。有一天,她突然给我电话说要见我,见了面我们拥抱了。

之后,我们的关系进了一步,后来发生了关系。但慢慢地,她对我冷淡了下来,或许发生了关系后,她认为我也不过如此吧,也或许是我迟迟不给她离婚的承诺。

有一天,和她聊天时我套出她有男朋友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和我说,她不愿正面回答,只说我一直不离婚。

我是个占有欲很强的人,我要她和她男友分手,我会离婚。她敷衍我,继续和他男友保持亲密关系。我很痛苦,想过放手,可还是放不下她,努力想挽回她,可她变得很快,连面都不愿见了,说是要忠于他的男友,我忌妒得要发疯了。

有一天,我到她下班门口等她,她说她怀了她男友的孩子,她要负责,她爸妈也催着她和她男友订婚,她男友昨晚去她家提亲了,当时我真想给自己两嘴巴,怎么这么傻。

她是出于报复心理,戏弄我;还是利用我逼她男友上她家提亲;又或是怕我以后接受不了她,但她有了男友后一直对我比较冷淡,应该是前两个原因之一吧。我现在的心空空的,可这一切又能怪谁呢!我现在只想知道她的想法,您给我分析一下吧。

ZX1977

ZX1977:

一个极其烂的男人,没钱没长相,一句话也说不清楚,还在电梯里大放响屁,他不会有什么感情困扰,因为没有女人爱他,同时两个女人看上他的概率为零!

一个极其好的男人,每天零花钱十万,帅得可以走奥斯卡红地毯,在女人面前,永远有绅士风度,他也不会有什么感情困扰,因为女人爱他是必然的,甚至觉得他花心也符合自然规律,没太多怨恨。

倒是平庸的男人容易有困扰,这些男人,条件放低,碰上一个条件也放低的女人,不难有婚配,想要更多,却在能力之外。心思踏实,有自知之明,老老实实工作赚钱,不失为平稳幸福的一生。

就怕庸人忽然来了点运气,继中了“再来一瓶”大奖之后,又有个女人来示爱。无法控制局面,只有困扰了。要主动选择,一个也不愿意丢,换句话说,根本没有选择的能力,别人被动选择了,谁放弃他,他觉得谁好,结果人人讨厌他。所谓的庸人自扰,就是这么一回事。

情人是报复你,还是刺激你,那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老婆和情人都不理你,将来也不会理你。所以亲爱的读者们,我们要乐观,世上还是有些公道的。

庸人自扰的散文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今天我要给大家作的报告是《保持平常心,做好平凡事,不做平庸人---记李白纪念馆共产党员蒋戈同志的平凡事迹》。

蒋戈,现为李白纪念馆服务部主任。他于1981年7月应招入伍,1985年7月毕业于空军后勤学院航空四站电器专业,在部队曾任政治指导员、司令部政治协理员等职务。2000年9月转业,分配在李白纪念馆工作。十多年来,蒋戈同志历经了从一名部队基层干部到具有文化圣地之称的李白纪念馆员工角色转换的心理和行为适应;收获了这次华丽转身所带来的喜悦;见证的了李白纪念馆发展、建设,特别铭心刻骨的5.12特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浴火重生后的崭新面貌。十多年来,镰刀斧头熠熠生辉,在文化旅游局党委和纪念馆党支部构筑起的坚强堡垒之下,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始终爱自己的岗位,保持平常心,做好平凡事,不甘平庸,克服难事,主动担当,尽心尽责,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起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江油。李白纪念馆在这次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昔日楼台巍峨、廊榭逶迤、鸟语三春、花香四季的馆园,顷刻间墙倾屋摧、禽飞花残,满目创痍。当晚,在纪念馆的废墟上,树起了一面鲜红的党旗,全馆职工齐聚在镰刀斧头下,以蒋戈等共产党员为主体的救险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进入即将垮塌的文物库房和陈列室将全部馆藏文物转移至安全地点,风餐露宿,昼夜守护

着这块曾经给世人留下美好记忆的神圣家园。

2009年初,李白纪念馆被列为河南省援建江油市灾后重建的第二批交钥匙工程,由河南省文物局援建,河南省龙源古建园林技术开发公司承建。根据馆里安排,蒋戈主要配合河南省援建队伍在江油办理相关手续和协调在江油的各种关系,特别是后勤保障以及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等工作。

当河南省龙源古建筑第一批援建工人入馆后,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配合援建人员。在开通水、电、天然气以及通信网络等工作上,他不厌其烦数次到电业局、鸿飞公司、电信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以最短的时间开通水、电、气、电话和电视,同时又为他们联系油盐米等生活用品使河南工程队的后勤生活得到保障。在援建中,他和河南工人打成一片,隔为一体,时常为他们出主意,“太白堂”基础开挖后,河南工人不熟悉江油地貌特点,基槽内冒水,他们一时不知如何处理,蒋戈当即向他们建议:打井降水,并及时与江油水务局工程人员联络,在最短的时间内找来降水打井队,使得“太白堂”基础工程顺利进行。

河南援建工程动工后,涉及在江油市诸多部门办理手续,他是不顾炎热酷暑,先后多次到建设局、公安消防大队、质检站审图中心等进行咨询,了解相关手续的办理流程,并按时办理了《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消防审查,同时协助援建方进行资料汇编和整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纪念馆主体工程完工进入陈列布展、园林景观重建后,涉及立项,可研报告评审,招标等事务必须在最快时间内完成,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接到任务后他数次到建设局、发改局、监察局、财政局咨询,到行政服务中心、招标站虚心向

工作人员请教,一边学习一边积累经验,使“立项”批复、招标批文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2010年10月,正是陈列布展、园林景观重建最关键的时候,但馆内临江仙馆河内垃圾堆积,严重地影响了工程进度。为此,蒋戈同志立即组织人员用水枪进行清理并疏通垃圾。他第一个下水,在河道上用水枪开始慢慢清理,河上污泥、垃圾很多、又脏,冲出来的气味难闻,而且人陷在泥中,不能行动。整整一天时间,蒋戈同志泡在水里,一步、两步、叁步,一铲、两铲、叁铲,军人高大的身躯掩映在围观的群众当中是那么渺小,但他双臂挥铲除泥划出的无声音符却明明在传递出一道震耳欲聋的声音,那就是“用平常心,做平凡事,不做平庸人”。

2006年12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蒋戈家在老家安岳的父亲被查出得了癌症,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保守治疗后,于2007年12月进行了癌体手术切除,经过两年时间的放疗、化疗,到2009年12月,癌细胞开始扩散,病痛已经完全击垮了他年迈父亲的身体,彻底瘫痪在床。蒋戈是家里的长子,他的几个兄弟姐妹当中,只有他还家在四川,当然离父母也最近。他16岁离开父母,远离家乡,过去在部队没有尽到儿子的孝心,如今,父亲病重,他是多么渴望天天陪护着老人家,为他端茶做饭,为他按摩腿脚„„。得到父亲得病的消息后,他于2007年12月父亲手术住院时回过一次家,后来由于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那没日没夜地艰巨任务当中,每天,他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父亲执子之手送子上学、携母之手送子参军、卧床招手盼儿归的情景。这期间,他也一次次从母亲的电话中得到父

亲病情加重的消息,但繁重的工作任务使他没有时间回家看看。他本想在2010年5月,河南援建任务完成后,回家看一下父亲,但紧接着又是陈列布展、园林景观重建。

2011年4月7日,得到父亲病危的消息,4月8日,恰好是星期六,他赶回了老家安岳,这时父亲已经不能说话,紧握着父亲只剩下骨头的双手、亲吻着父亲皱纹的额头、看见父亲老泪纵横的双眼,他没有哭,走出屋外,他面对家乡的青山留下了眼泪。由于纪念馆陈列布展、园林景观重建必须赶在5.12三周年之前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工作任务在急。第二天,他又返回江油,投入到工作当中。5月14日,父亲带着对儿子无尽的牵挂中走完了他圆满的一生。5月16日,蒋戈回到了父亲身边,但此事父亲已经安葬。青山无语,微风吹起招魂帆上的纸条打在他的脸上。在父亲的坟头前,他点上三柱香,双膝跪地,给父亲叩了三个响头。

“花开无声,花落无音,人淡如菊,心素如简”。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怀平常心,做平凡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像大路边一株清雅小草的存在,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尽自己的应尽之责。送走了养育了他一生的父亲,蒋戈又继续迈步走向他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以“虚其心、定其行、潜其志;安于静、明于思、多奉献”为座右铭,继续享受着李白文化的阳光沐浴,在播撒李白文化种子的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建功立业!

谢谢大家!

何必自扰? 篇10

鄙人乃一农家俗辈,反其道而行之,于读书无用处“死”读书,实在有不合时宜之嫌,说来怕是耿耿不能忘却那份“关怀”。人各有志,强来不得。囊中羞涩自有囊中羞涩的难处,抛开已陈的那份清高,热衷于急功近利的行当,要发大财挣大钱靠“青灯黄卷”终究不是办法,权衡利弊得失,宜于见机行事,“海阔凭鱼跃”,欣逢盛世良机,也只有由他去吧。我自岿然不动。

有道是宏扬人文精神不得与荣华富贵为伍,也不与安乐享逸为伍,只有历经风霜寒苦才赢得它那光耀人间的灿烂辉煌。识时务者各寻安康的天堂去了,不甘落伍者要击鼓鸣冤了,人生该有多少不平事!

庸人自扰的散文 篇11

一、借助视频,创设画面美

众所周知,散文往往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画面,我们学习散文的过程就是在画中徜徉的过程,这样的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享受,让我们陶醉其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营造的美好画面,我们还要借助视频资料等手段,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感官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体验。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佳作,朱自清用清新的笔调让我们展示了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色,每一个读者都被这篇散文营造出来的美景深深震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篇散文的独特之美,就在教学中使用了视频资料来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前就搜集了很多关于荷塘月色的视频资料,然后精心挑选其中最美的画面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课件,学生们直接感受到了幽静的小路、婀娜多姿的荷花、朦朦胧胧的月色以及荷塘边的杨柳等意象,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配以轻柔的音乐,这样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进入了轻柔的意境中去,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很好地享受着如诗如画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描绘进行对照,这样帮助学生体会到了清华园荷塘月色的美,获得最真实的深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视频辅助教学,总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是教师的单纯讲解不能达到的效果。借助视频资料,让学生走进教师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充分体会散文中营造出的画面之美,这是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咀嚼词语,品味语言美

散文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取胜,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陶醉于文本语言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散文,让学生从咀嚼词语入手,品味语文之美是体会散文美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将语言品味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在语言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散文语言的独特韵味。

例如在教学《囚绿记》这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教师就抓住文本的题目引导学生体会,从而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篇课文的题目,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大家的自主学习中,大家对文本题目中的“囚”字产生了很深的疑惑:“‘囚’这个字在文学作品中很少使用,用在题目中更是少见,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一个字作为题目呢?”这个问题正是教学中需要重点体会的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字带来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寻找答案。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对于这个字有了深刻的体会:“所谓‘囚’,自然是因为强烈的热爱,爱之不舍才会‘囚’,这就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极端喜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的情感有了自己初步的体会,在这样的体验基础上再进行文本学习,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加深刻和真实。

在这篇散文的教学中,教师从课堂导入环节就抓住文本题目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让学生在自主质疑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会,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感知,这样的品味语言的过程,让学生对散文语言之美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好地体会到散文之美。

三、放飞想象,体验情感美

语文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散文更要依靠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散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所以,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体验中体会情景交融的美好,掌握文本的主旨,从而实现学生对散文的深度阅读。

在《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在欣赏美好意境的同时,体会文本中的深厚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总结文本中描绘的五幅画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本中描绘的“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抓住了文本中描绘的几种事物来体会,例如文本中的颜色——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等,还有文本中的声音描绘——驯鸽的飞声、衰弱的蝉声等,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身处这样的画面中,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结合教师补充的背景资料,学生体会到秋天的清以及静,但是悲凉的感情可能更多的是郁达夫个人的主观感受,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遭遇是相关的。

散文教学中,充分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每一篇散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美体验是我们学习散文的难点,在放飞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走进文本中的情境,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鉴赏散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散文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语言优美,形散而神聚,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最好媒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味散文之美,让“美”盈满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中同样适用,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鉴赏散文,让学生体会散文的独特之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自主探究,美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安之凯.让散文阅读充满活力[J].文学教育(下),2011(7).

《给孩子的散文》出版 篇12

据新华网报道,日前,李陀、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散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著名诗人北岛继 《给孩子的诗》之后,联袂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陀共同选编的最新作品。北岛和李陀探勘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宝藏,采撷一个世纪的创作芳华,编选《给孩子的散文》,再度带来阅读的冲击。《给孩子的散文》收录散文46篇,涉及45位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选篇目,无论文体、风格、样式,还是内容、题材、立意,无一不体现了作家们的郑重态度与高妙技巧,也是后来者最佳的学习、摹仿典范。 《给孩子的散文》中作家、篇目、版本的择选,都体现编者北岛和李陀一以贯之、别具手眼的文学理念与美学眼光。《给孩子的散文》的编选刊行,是对“五四”以来现代汉语散文成就的总结致敬,是对未来写作的热切期许。《给孩子的散文》也让孩子们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触摸经典、亲近文学。“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 “读散文就像穿越田野,无边无际,遍地花开。合上书打开书,我们眼前会展开更广阔的世界。”编者北岛和李陀如是说。

庸人庸思二章 篇13

朋友的儿子死了。十八岁,脑疾。

我当时正开车经过朋友的村庄,就顺路进去看望。十点了,那晚的风很冷,还飘着些许的雪花。按照当地风俗,人死了要送纸钱,沿路随便一家小商品店,都能买到那种成捆的黄色烧纸。

我把车开到朋友厂子门口。工人放了年假,车间里黑的,只有一只狗在吠。

朋友开了门,我把几百元钱的心意送上,然后又把那捆纸给了他。朋友抱在胸前,四十多岁的男人,站在冷冷的风口,强忍着悲痛,说不出话。

很多天过去了。想起那位朋友,想起那个冬天的晚上,我感到一种难言的羞愧和臊热。

我意识到我做了一件很蠢的事。

为什么要送那捆纸给朋友呢?即便是风俗,即便那个儿子地下有知,又能怎样呢?

我该给朋友一个拥抱,或者一根烟,两个人默对着,静静地吸完。

那才是他当时最想得到的吧!

得失一念间

寺庙烧香宰客,已见过多次。前不久跟团去大连,又遇到了类似情况:一位道堂主持先是一番道貌岸然的解说,接着过来几位高僧,分头领我们去侧室接受“指点”。因为有过此类经历,连门也没进就出来了。

我在功德箱捐了20元钱,然后领太太去寺外赏花。

约半小时后,进去的人出来了,一位男士,跟我在车上聊过的,脸上讪然有色,我就知道中了圈套。一问果然,烧一柱香500元,他当时也意识到其中有猫腻,但又不敢拂逆“佛门规矩”,所以只得勉强为之。

我还在幸灾乐祸呢,朋友的太太一挥手说,管他真假呢,就当我们花钱买了个吉利不是?你不花钱,连个吉利都讨不到。

我觉得脸一阵发烫,直疑这话是冲我说的。

我是这样理解这件事的:得与失,并不能仅凭金钱衡量,关键在于你的内心,你觉得便得,失便失,与别人无碍。但那些搀杂了恶意欣喜的得,却比金钱的失更大——它让你窥视到了自身灵魂暗处的卑俗与渺小。

那天接下来的路程,我郁郁的,一直打不起精神。

哲理散文教学的尝试 篇14

一、以哲理为“纲领”,提纲挈领地学习课文

小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生活积累有限,理解作者所阐述的哲理有难度。怎么办呢?我让学生先找到总结哲理的段落,尝试理解;再把读不懂的词句画出来,带着疑问回过头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从中找线索来帮助理解。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一课,说的是苏格拉底让弟子们通过到麦地里摘最大的麦穗的活动,来领悟“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个道理。学生们找出了集中阐述道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熟读后,我问:“苏格拉底是怎样让弟子领悟的呢?”然后,引导学生们跟随他的脚步,经历他的弟子所经历的。

苏格拉底设置的情境是去麦地摘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如同我们的人生——这样理解“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设立的目标是摘一个最大的麦穗,这其实是人共同的人生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样理解“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体验的方式是独立在麦地中行走———人生的路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得独自去走;看弟子们在麦地中的表现,挑挑拣拣,犹豫不决———这样理解“一再地错失良机”。在麦地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告诉两手空空的弟子“一个现实,两种可能”:现实是肯定有“最大的”;可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未必碰见”,二是“未必能准确判断”。因此,他教导弟子们,所谓的“最大的”,其实是要及时把握眼前所拥有的。他的弟子就在这精心设计的虚拟人生体验中领悟到了把握眼前才是实实在在的。我的弟子也随之明白了这个道理。

而我的弟子们还进一步领悟到:把握眼前看似细小的每一点,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些细小的最终会累积成“最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应该把握住眼前所拥有的。

以哲理为“纲领”,提纲挈领地学习课文,学生学得容易,感悟深刻。

二、细细品味课文,推敲细节,感悟人生哲理

有的课文里的哲理藏得很深,不仔细品味,还真挖掘不出来。这样的课文,就需要细细地品味,推敲细节,感悟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粗看题目和内容,容易将它归入写人一类的散文中。而细细读来,却觉得它与通常写人的文章很是不同。文章没有具体地表现人物思想品格、性格特点的事例,也没有着力描写他的某种精神,而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和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在人物的语言中,蕴含着非常朴素的道理,那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生命观。所以我认为,它更像一篇哲理散文。

怎样让学生也咂摸出这篇文章的味儿来呢?我首先让学生找到容易理解的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课文中有两处,一处是作者见扫路人的第一面,印象是“精瘦”“老”“褪色的衣服”“棕色的运动鞋”。印象模糊,粗线条,以穿着为主。这体现出作者没怎么在意,扫路人实在太平常了。第二处是作者与扫路人第一次对话后,观察细致了许多:“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由不以为意到仔细打量,意味着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呢?原来,是主人公的语言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外表下所拥有的一个非凡的灵魂。

1. 第一次: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到底是累还是不累?作者详细描写了天游峰的高和险,写了自己攀登到顶峰的不易和得意。一个70岁的老人,每天早晚上下都扫一次,肯定是累的。不过,在老人的心里,工作是快乐的,是游山玩水,是一种享受,怎么会累呢?这种享受工作的人生态度天下有多少人拥有呢?真让人羡慕啊!羡慕之外,是钦佩了。

2. 第二次: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如果不先入为主,就凭扫路人所说的话来评价他的生活质量:喝山泉水,吃“绿色”大米和青菜,呼吸清爽的空气,有花鸟做伴,这是什么样的日子?这是神仙过的日子啊!清苦的日子最接近自然,最有利于健康,他是在享受生活啊!这样的人生态度又有多少人拥有呢?真让人向往啊!所以,作者怀着深深的祝福,抓紧了他的手说:“30年后,我还来看您!”

3. 第三次: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面对作者善意的祝福,扫路人爽朗地大笑,说了这句话。这是多么豁达乐观的生命观啊!他相信自己能健健康康地活着,活个百岁不成问题,继续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有意思的是,有位教师曾经无意地问他的学生:“你们觉得自己能活过100岁吗?”生活条件比老人优越百倍,正处于旺盛生长期的孩子下意识地回答:“不能!”或许他们只是脱口而出,并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这或多或少反映出他们的心态,他们的生命观是消极的。

不仔细推敲,这样一个性格不鲜明的角色就会擦身而过,成为路人了吧?不细细品味,这样的人生观、生命观教育就错失良机了吧?这样的课文,就像它的主人公,会经常被忽视的。

三、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理解哲理的积极意义

有些哲理的一面是积极的,一面是消极的。不注意它的两面性,学生就很容易产生误读。怎样强化对哲理积极意义的理解呢?课堂教学中,精心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把哲理放入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能有极好的效果。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课文说的是两个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发现东坡只有雪松的秘密是因为雪松的树枝能在积雪很厚的时候弯曲一下,待积雪滑落,再反弹恢复原状。雪松适应了环境,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他们由此领悟到:“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这其实是个“妥协”的问题。这是个非常微妙的话题。决不妥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很容易受伤;而一味地妥协,又懦弱可欺。假如学生没有区分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地进行吸收,一遇到打击就妥协、投降,这样培养出的“接班人”永远无法顶天立地,撑起民族的未来。这有个度的把握的问题。

我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化理解:(1)外界的压力大于自己承受的极限,会导致毁灭时,适度妥协。而人的承受极限是不可估量的。感觉到极限的时候,其实还可以坚持一下,让自己的承受力变得更强,力量也因此变得更强大。尤其是关乎国家利益、民族存亡这样的大是大非原则时,坚持显得更有必要、更可贵。(2)“适当的让步”,这个“适当”,不能以牺牲人格尊严为代价,不可饥不择食、不择手段。(3)“反弹”,不是将别人加于自己的伤害反加于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存与更好地发展都应该以尽可能地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前提。

引导学生理解“妥协”的积极意义,教育他们懂得适度地“弯曲”,是非常人性化,也是非常睿智的。课堂上我们相应地开展了主题阅读活动。阅读的材料有《卧薪尝胆》《“六尺巷”》《用宽容结束冷战》《被幼稚逼到墙角》,分别讲的是忍辱负重复国、邻里相处、同学相处、母女相处的故事。用《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在面临国家前途命运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时,要把“小我”置之度外,顾全大局。适度地妥协,能为自己创造机会,反败为胜。而后面三个故事,都与学生生活贴近。尤其是后两个,更顺应了他们眼前的需要。学生进入青春期,与家长的关系日趋紧张,又即将升入初中过住校的生活,同学相处、亲子关系都是这个人生阶段面对的主要矛盾和烦恼。拓展阅读这些文章,既是对课文哲理的积极意义的深化理解,更是人生的指引,教他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处理的方式。

主题阅读,既是哲理的深化理解,也是哲理的合理拓展,还是哲理的灵活应用。

四、注重个性化解读,发散思维,鼓励思想独立

教语文,我常常追问:“到底为什么读书?”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对此,我高度认同。读懂只是最初步的,而认同是产生共鸣,能逐渐将别人的认知内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终极追求是思想独立,也就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要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不能因为孩子小而忽视这方面成长的“给养”。在哲理散文的教学中,我尤其注重个性化解读,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思想独立。

如,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学生理解了生长在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我让学生围绕对这句话的理解写读后感。

学生黄晓芊写道:“‘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是文中最后一句话,也是最透出生命的坚韧的一句。生命的芬芳在这棵柳树上真正地释放出来。它没有抱怨命运,始终感谢上苍:‘我还活着!’就是靠着这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会如此坚韧。

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文字的我,此时此刻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史蒂芬·霍金。尽管他全身无法动弹,尽管他无法与人交谈,尽管医生判定他活不过两年,他却以超乎想象的坚强和毅力生存下来,还努力编写出科学巨著———《时间简史》。他与青海高原上的柳树都有着一样的执著,都有一个命运打不垮的信念———‘我还活着,并将活下去!’

致命的打击往往置人于死地。但有这样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这九十九个不可能之中,总可以找到那一线希望———‘活’的信念,让它支撑自己继续生长,去绽放生命的光彩。信念是最有力的后盾,信念是最灿烂的阳光。

是的,命运的坎坷容易把人带进‘困境’这个死胡同里,但我们要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去和命运作抗争的话,命运的坎坷就像纸老虎一样,立刻被消灭。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人生的暴风雨后总能绽放生命最绚丽的彩虹。”

学生吴芷璇写道:“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佩服这株柳树。它不屈服的精神感染了我,洗涤了我的灵魂。的确,就像文章中说的一样,‘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株柳树把握住了上帝疏忽的一条路,并以顽强的精神走下去。可能连上帝也不曾想到,这株柳树以不可思议的生存奇迹在向它宣告:世上没有什么会畏惧你的阻挠而退却,只有你不断地被世上的某种精神而征服。

……

记住,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上一篇:滑滑板600字作文下一篇:新生儿肺炎护理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