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情的散文

2024-06-14

离情的散文(通用7篇)

离情的散文 篇1

一点点离情散文

一次次的相逢,一场场的别离,然后,青春渐老!------题记

有的再见,不是必须的,才会一直想念!

有的相逢,是不停的o予,尽量的满足,才觉欢欣!

我常常愚笨,不知如何真切表白,向深爱的一切,然后空留余恨!

我常常欣慰,能用自己的能力极其努力的去爱家人!又时时忧愁,无力陪伴,伤透了心!

我也常常遗憾,知心的友人,好生想念,好想痛快的诉说衷情,又分身乏术悔恨交加!

活着,到底是没有十分满意的`存在方式,才学着自我勉励,害怕内心的怯懦淹没了在走的路!

理性一点,也委实不难。 离开以后,能给予的反而多了! 想来也觉得是种安慰!

多少事,多少人,自不必永远有所交集,也不会远离放弃,大概就是善果!静静的过活,轻轻的祝愿!都好就好!

下雨了,伞没那荣幸为我撑起,就近寻点小吃吧,不是很卫生也要许久后才能再尝尝的!

由诗入画的离情别绪 篇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宋·柳永)

年少读诗,不解情味,常觉古人矫情。这大抵也是因为今天交通和通讯的发达消解了“天各一方”的地理区隔,同时也冲淡了人们离别相思之苦。试想那个没有火车、飞机的年代,旅途通常意味着用脚力走完山山水水的一程又一程,条件稍好一点的旅人也不过是乘牛骑马地走走停停,一天就是几十里的行程。古代的“千里之外”是何其遥远的概念。令古人心生伤感的不仅仅是离别的时间之久,还因为期间包含着种种难以预测的凶险:任何一次离别都有可能成为今生的永别,所谓“世路交游悲落叶,人生离合类浮萍。”古人的离别虽苦,也美,幻化出了许多诗意。

基于强大的中国文学传统,“送别诗”起源颇早,但画史上,《清河书画舫》记载的最早的“送别图”——北宋李公麟的《阳关图》业已不存。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70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图》是否有对阳关自然风貌的描绘,我们今天已无从知晓,也只能凭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写的意境去推想了。然而,送别题材由诗入画却是事实。如陆治1554年所作的《浔阳秋色》以及仇英的《浔阳送别图》无不是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而来的。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宋人临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也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甄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曹操就把她嫁给曹丕为妻。曹丕的弟弟曹植与甄氏感情要好,在甄氏离世后,曹植写就了感人的《洛神赋》。后人多揣测洛神即为甄妃。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一提到《洛神赋》,这段对女神不吝修辞的描绘最为人称道,但实际上,诗赋最感人肺腑的还是最后对离别之思的大段描述:“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騑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显然,顾恺之也深谙诗赋中离别的无奈,后段运用大量笔墨描绘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曹植伫立洛水岸边痴痴目送。这也正是诗赋中所述:“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在画面的最后,描绘了曹植驾轻舟追而不得的情景:“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进一步升华了离别之怅然落寞。画作步步紧扣诗赋而来,每个段落也都像是诗赋的插图。而在追求“以形写神”的顾恺之那里,显然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人物神态的描绘上,致使“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成为了后世美术史家扼腕的对象。但毕竟在《洛神赋图》里,我们看到了“送别图”在魏晋时期所找到的一种可行的表达模式:山水与人物组合的叙事。在接下来的近千年的绘画史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这一点,恐怕顾恺之自己也始料未及。

描写思乡离情别意的诗句 篇3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4.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

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6.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8.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0.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1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12.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1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1.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2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26.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2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初二作文 篇4

我最喜欢的是《水调歌头》,它里面流露出来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感染了我,它是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一幅清静幽凉的美景,一份在外游子的思恋,一腔精忠报国的热血,在此尽显,隐藏着一种复杂,一种深邃……

明月几时有

这也许是一种抱怨吧。明亮的月亮什么时候才会有呢?这也许是上天注定的,也许现在没有明亮的月光指路,但我们心中必须有必胜的信心,黑暗只是暂时的,而光明是无止境的!

不知不觉就到了初二,整天泡在书本中,钻在题海中,一不留神就迷路了,常常不知这样是为了什么,到了期末,也就是一张试卷,中考,不是一张试卷吗?……我感到厌烦,困倦,可怜的寒窗苦读何时终了啊?

我欲乘风归去

多么美好啊,有轻风做伴,飞往美丽的月球,去一睹清静幽凉的美景,躲避人世间的喧嚣,一个人独自享受,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赋予了自己沉重的压力,在压力中幻想倒可以解脱,我向往美丽的月球,不用在书本中深钻细研,眼里只有美丽的风景,只有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小天堂。

何似在人间

一个巨大的转折!我不能相信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臣子能如此乐观,哪里比得上人间呢?为什么?难道我的幻想就在这一刻必须破灭吗?

我不相信命运,也不相信真理,我只相信自己,但这次我不得不相信真理,因为我想起了我的亲人,我的同学,我的老师,还有那些默默关心我的人,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天堂需要新鲜的活力,人间有真情,冷清的月亮,哪里比得上温暖的`地球?和我温暖的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是不变的真理。俗话说,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挫折,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得了很多,同样也失去了很多,其实我们并不必在意,不必烦恼,应该为自己的日益充实而高兴。

初二的我更加注重自己的感情,稍有挫折就用眼泪发泄,现在才明白那是懦弱的做法,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压。我失去了童真,但我获得了启迪我人生的知识,在获得面前,我的奉献显得微乎其微,那么,还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多么富有哲理意味啊。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光,这是作者乐观情感的抒发,也隐隐包含着对弟弟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

髙三随笔:暂借东风赏离情 篇5

——题记

经过幼年的好奇,少年的无畏,青年的冲动,中年的熟稔直至老年的淡然,人从最初的落脚到最后的停顿,经过了无数的路途,那些旖旎或是暗淡,喧闹或是孤寂的景致都像透明的血管植进我们的身体,沿着它们,我们可以找寻到另外一个自己。

不断忘记苦痛的周遭,也不再理会旁人无心或者有意的闲语,循着年轻的道路,过水涧,观流岚,告别所有对幸福或灾难的定义,投身万物中,放下爱恨与空虑,多久以来于心内酿制的窘迫,让它挥发,不留余地。

走出千万人群独行,往柳暗花明山穷水尽去,疑是无路时又峰回路转。虽然一生颠沛流离,虽然一生仍不得志,但是并不影响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往着也许明天事情就会迎来新的转机。

所以,落魄的韩偓无需悲伤,远离京城的繁华不是更让你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吗?无尘世的纷扰不更让你开始真正的思考人生吗?不身居高位不更让你真正地知晓民间的疾苦吗?而这些对你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一路都是离情 篇6

作者 杨绛

出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时间 2012年9月

定价 23.00元

钱锺书的《围城》,不是空前但也绝后,它那让人常看常新时看时乐的本事,恐怕很难再有人可以复制和超越了。写《管锥编》、《谈艺录》是做学问,写《围城》则是做人,想把人做好,当然要比做好学问难得多。

毋庸置疑,《围城》是伟大的作品,但使它伟大的,却正是散落在字里行间的“小”,写的是小人物的小心思,小知识分子打的小算盘,这些小,汇聚成了大,最后大到竟能够概括浮生百态,你不是方鸿渐,也是赵辛楣,不是苏文纨,就是孙柔佳。说来真是尴尬,人心里的弯弯绕那么多,每个人都藏着掖着点儿什么,都指望着少点儿付出多点儿回报,然而,这般复杂的人心,居然就被一本书一个人三言两语地给写透彻了。看着人们惯用的小小伎俩如此轻易地就被拆穿揭露,在拍案叫绝的同时,怎能没有一点点的自惭形秽。

钱锺书是出了名的淡泊和爱清静,“吃鸡蛋不必认识下蛋的母鸡”的趣事不必多说,此外,据说有人慕名拜访钱锺书,杨绛推脱说锺书很忙不便接待,那人离去的时候往窗口一望,錢锺书哪里是忙,闲得在那儿叠纸飞机玩儿呢。

我想这也就是《我们仨》如此热卖的原因之一。一个人的行事越是低调,他的蛛丝马迹就越是惹人遐想猜测。相反,若是一切都一览无余,反而令人失去了了解的兴趣。作为读者,难道没有带着一种微微窥看名人隐私的兴奋心情来翻开《我们仨》的第一页吗?

我们眼里的钱锺书是一个出色的学者,但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担任一个角色,所以与此同时,他还是个笨手笨脚的丈夫,一个童心未泯的父亲,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沧桑老人,想了解这些,只能通过杨绛,这个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是独自坚守到最后的人。

《我们仨》是一本回忆之书,逆时间的流水而上,文字在此时变作时光机器,载着我们重温无法再来的往日时光。苏伟贞的《时光队伍》,徐晓的《半生为人》都在此列,它们同属于回忆,由时间镀上黄晕,因为生者对往生者的挂念,显出忧伤的温存。

读完全书再回过头去读第一部分,那种恍惚之后的巨大悲恸才会悠然显现。怎么会不痛呢。只是那种痛不能够明说,那一颗颗包含着泪水的血泡被反复磨砺结成老茧,从此拂过伤口,在痛的同时又多了一丝渗透肺腑的酸涩。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读到诸如此类的句子,鼻子当然是会发酸的,但也仅仅是酸一下,之后有的是无限的怅然。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站在岸上的我们除了将那只小船送过一程又一程,又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杨绛当然懂,所以在《我们仨》里,很少能看到痛苦或悲伤,我们读到更多的是平凡快乐的家庭生活,杨绛的眼睛一直跟随着丈夫和女儿的身影,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那才是值得永远保留的珍贵回忆。虽然一家三口聚少离多,但是在难得相聚的日子里,三颗紧紧相依的心感受到的却是无与伦比的温暖。三人相互依靠和支撑,形成世界上最最稳定的关系。

想象一下杨绛这一辈子的遭遇,出国留学,回国,遭遇战乱后逃亡,经历过“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女儿、丈夫周而复始地被病痛折磨,最后双双离去,留下她一人对着孤灯一盏写下这本《我们仨》,这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情绪,大概常人无法感同身受。即便如此,杨绛还是以平实温暖的语句完成了《我们仨》,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完成了一次对生命的回望。

钱锺书一辈子守着满腹的经纶无欲无求,但却总是能够遇见真正懂得赏识他才华的人和能够让他发挥才干的契机。杨绛勤勤恳恳,顾家,爱子,在文学上亦有建树,从钱锺书的背后站到了身旁。钱瑗虽然早逝,但她能够生在这样一个美满健康的家庭,走完一段由家人和朋友陪伴的人生,也不枉此生。

离情的散文 篇7

2010年9月,离国庆节还有两个星期,我接到老同学单亮从深圳打来的电话。他说过节将携全家回母校拜访老师,顺便去神农架旅游,因我家住在母校附近,他开玩笑地叮嘱我做好“被骚扰”的准备。

单亮是我在武汉上大学时的死党。那时,我担任系学生会主席,为了帮他在学生会谋个一官半职,还颇费了一番脑筋,为此,他当了我半年多的跟屁虫。毕业那年,由于我是系里的“红人”,被推荐到省直机关上班。而既没背景又非“红人”的单亮去了深圳。一晃10年过去了,我只是机关一个小科长,而单亮在深圳已经开了自己的公司。

妻子马静闻讯后,马上警惕地问我:“你打算怎么接待?”我没细想,随口就说:“怎么着也要请他们全家到酒店撮一顿啊!”

“那你在武汉的同学就不请了吗?你们班至少有10来个同学在武汉,想过没有,这一顿招待下来,最少也要千儿八百吧?”马静的“算计”让我无言以对。

我不是那种不讲情义的人,可现实问题是:马静所在单位效益不好,而我在官场,每月就那么一點薪水,职务升迁又由不得自己,但两边家人却是铁定地要接济。一直以来,马静始终做着望夫成龙的美梦,对我的表现是恨铁不成钢。这几年,为了筹集买新房的首付,我和马静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凡是千元以上的开支,都会有一种条件反射似的本能谨慎。

“这次你同学来,不说包吃喝玩乐,但最起码也得包他吃住吧,这样下来没有3000元搞不定。”妻子不禁喃喃自语。我也觉得为难,但一时又找不到更合适的办法。

临近国庆节前夕,马静突然提出要去旅游,她的理由很简单:一是结婚6年了,从没一起出去过;二是她的同事跟往年一样都在热议去哪里玩,今年说什么也不能落伍。

尽管我知道这又是马静的“小算盘”,但她说的确实是大实话,理由也冠冕堂皇。无奈之下,我将皮球踢给马静:“你不是说来而不往非君子吗?那单亮来武汉怎么办?”没想到,马静早有准备:“既然单亮是你的铁哥们儿,那我们就不把他当外人,我们外出旅游后,他到武汉就请他住我们家,留下1000元,他们想吃啥就吃啥。再说,单亮对武汉很熟,又是全家一起来,也不需要你这个电灯泡,而且,你不是有很多老同学在武汉吗,他们也可以陪啊!”

马静的“算计”不仅能尽到地主之谊,而且还能省钱,更重要的是还不影响自己外出旅游,这确实是个一箭三雕的好主意。

于是,我忐忑不安地打电话给单亮。没想到单亮不仅非常理解,而且对我的建议感到很兴奋:“好啊,我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出差,酒店都住腻了,能住你家太好了!如果你们来深圳玩,也可以住我家啊!”

当我把单亮的想法告诉马静后,马静立即调整旅游计划决定去深圳。

于是,十一前一天,我把我家的钥匙寄放在同学那里,就坐上了去深圳的火车。而单亮当天也携妻将子登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于是,一场“换房游”就此粉墨登场。只不过我和单亮的目的不同,单亮是图新鲜;我和马静则认为可以省掉很多费用,图个经济实惠。

始料不及:在差距中心理失衡

十一早上7点整,火车准时抵达深圳。我们一家三口刚走出站台,就看见了一个上写“接彭卫东”的牌子。

正犹豫时,那个举着牌子的小伙子走到我们跟前,满脸微笑地说:“您就是彭科长吧!我是单总的司机,是他吩咐我来接你们的。”简单寒暄后,我们全家跟随小伙子来到停车场,乘上了单亮的宝马760。

半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单亮所住的小区。一下车,我和马静眼睛一亮:9栋板式小高层错落有致,楼宇之间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应俱全,地下音响正在播放萨克斯乐曲《回家》,我们在司机的引领下,上了单亮居住的那栋楼房的电梯。

单亮购买的是顶层复式楼。推开窗户,深圳的美景尽收眼底。单亮给我留了张便条:“买了些菜放在冰箱里,不够到楼下超市选购,祝玩得愉快!”司机临走前给我留下手机号码,再三叮嘱我们“有事打电话”。

参观完单亮金碧辉煌的复式楼后,马静突然来了一句:“你同学混得可真好,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就是不一样!”

“嗯,在学校那会儿,是我提携他为学生会秘书长,那时他还是我的左膀右臂。”不自觉中,我的话里流露出一丝酸意。

“你这个当主席的,什么时候也能像你的左膀右臂那样买套复式楼,让你老婆和儿子跟着享福啊?”尽管马静的话带有几分嘲讽,但的确也是有感而发。

我和马静结婚以来,一直住在我单位分的63平方米的小两居,我这科长一当就是4年多,副处长很年轻,什么时候能更上一层楼,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为了省下的士费,我打电话给司机,当天我们全家游玩了世界公园和欢乐谷两个景点。回到家里,我累得往宽大的沙发上一躺,打开电视,便开始享受这难得的既是“旅行”又是“居家”的特别感觉。

不一会儿,儿子说肚子饿了,我回头一看,马静居然还在聚精会神地欣赏家里的名牌家具、高档电器和各种摆设。我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再好又不是咱家的,快去给儿子做饭!”“跟着你,享用不了这些东西,挂个眼科也不行啊!你看看人家老婆,两个衣柜里全是名牌时装,光真丝睡衣就4套,化妆品全是国际品牌。今天我累了,这又不是我的家,要做饭你自己做!”

我又一次感到马静话中带刺,她很少用这种语气跟我讲话。我没想到,“换房游”尽管省了些钱,但也让马静开了眼界,看到了生活质量的差距,而这种失衡,我确定对婚姻是弊大于利。

就这样,谁也不愿意做饭,我只好带全家到饭馆吃饭。饭后去逛深圳的夜市,我发现东西贵得离谱,便带儿子提前溜到夜市门口等马静。

等了半个小时,马静兴高采烈地从夜市出来了,她居然花了1200元买了套真丝睡衣,比我的一套西服还贵。见我脸色难看,马静装着很委屈的样子说:“你没看人家老婆,高档睡衣有七八套,我买一套也不行啊!”“我不反对你买衣服,问题是这种睡衣在杭州最多值600元,你要真的想要,下次我去杭州出差给你带。”

马静一听火了:“你到杭州出差3次,也没见你给我买过。你是不是要等我人老珠黄时才给我买?对不起,我可等不及了!”马静的话呛得我半天说不出话。

第二天,我和马静去中英街游玩。因为有老同学老婆的榜样作用,她居然见到什么新鲜东西都想“据为己有”,大有要赶超的势头。当马静决定购买一部数码摄像机时,我叹了口气说:“马静,我提醒你,你是科长的老婆,不是老总夫人!‘换房游’就是为了省钱,你这样跟别人攀比,这日子还怎么过!”

“现在流行数码摄像,别人家——”我一听火冒三丈,马上打断她的话:“又是别人家!别人家的老公是公司老总,你家老公不是,什么事总要讲究个量力而行吧!”就这样,马静的数码摄像机购买计划在争吵中流产。

晚上,我接到单亮的电话。我在电话里坦承自己家里条件差,让他受委屈了。单亮说:“老兄,你这就见外了,这两天晚上都是你弟媳在你家给我弄饭吃,我享受的是宾至如归的感觉,比去酒店强多了!怎么样?你这几天也是在我家吃的饭吧?”我只好点头称是。

打完电话,一想到这几天马静不做饭我就生气。单亮比我有钱多了,可老婆不是照样在我家做饭吗,而马静不仅对我横竖看不惯,还瞎攀比,她怎么不去和人家老婆比比贤惠!

接下来,我没有给马静好脸色,旅游自然也就毫无乐趣。国庆节还没有过完,在我的提议下,我们一家提前两天返回武汉。

“换房游”后遗症击溃友情和婚姻

这次“换房游”,我简单算了一笔账,尽管省下了住宿费,可因为单亮老婆的装备激起了马静的攀比心理,她一改往日的勤俭节约,仅在添置衣服方面就花了两千多元,结果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算。

尽管“换房游”结束后,马静表面上恢复了原状,但骨子里却开始讲究起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的提升,要么得有权,要么能挣钱。自“换房游”后,马静会时常提醒我去领导家活动,而我则认为“花小钱不如不去,花大钱却无能为力”,总能找出各种借口推脱。时间一长,马静对我的“不求上进”开始不满,经常以拒做家务和我对抗。

一天,我接到单亮的电话:“卫东,我听说你们单位下属的一所学校要整修运动场,有这事吗?”我一听就断定马静跟单亮联系过,因为学校分管基建的刘校长和我住一栋楼,经常到我家吃饭打牌。没想到,刘校长在我家无意中的一句话,就成了马静眼里的商机。

晚上,马静给我敲边鼓:“单亮的公司就是经营运动场塑胶跑道及人造草坪铺设的,这次学校正好计划整修运动场,单亮对你这么够哥们儿,你又跟刘校长很熟,这可是个好机会。我已经跟单亮说过,他说这个项目你只要帮他搞定,利润和你对半分!”

我一聽就感觉心里窝火,马静居然背着我和单亮联系。

我知道那个项目的利润大约有50多万元,如果做成,我的分成够我购套新房,但今后万一出事,这个数目当然也可以让我锒铛入狱。

一个星期后,马静见我没有动静,就向我发出最后通牒:“卫东,你要是真不去,那我就自己去!”我一听火冒三丈:“我不同意,你去也没什么用!”马静一下子被我噎住了,半晌,她冷冷地说:“卫东,知道你和你同学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吗?就是你的虚伪和迂腐!难道‘换房游’还没让你警醒吗!”我立即打断马静的“教导”:“够了!再别提这事了,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搞了这次‘换房游’!”

事到如此,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不想暴富,还不如说是跟马静赌气,因为我实在不愿看到,一次小小的“换房游”,就改变马静原本恬淡自得的生活态度。我心目中的妻子,不应该是见利忘义的俗气女人,何况那样做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风险!然而,马静从我的态度中读到的是酸腐,然后是对我深深的失望。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接到单亮的电话,这次他居然亲自到了武汉。在和武汉同学一起聚餐后,单亮单独约我到他住的房间,劈头就质问我:“卫东,我一直把你当大哥,关于项目的事,我今天就是得罪你,也要说几句,你知道现在嫂子在想什么吗?”

一听是这事,我心一凉,但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我不好发作,只是冷冷地问:“她在想什么?”“她现在对你很失望,连离婚的想法都有了,你难道一点感觉也没有吗?”我反问单亮:“你怎么知道?”单亮叹了口气说:“这些天,她经常跟我通电话,这次我来武汉,也是应嫂子的执意安排。不过,我告诉你,嫂子的想法很正常,难道你就不想过上好一点的生活,难道你就忍心嫂子跟你苦一辈子!?”

我尽量压抑着怒气说:“单亮,首先我得谢谢你的好意,但很遗憾,除了同学之情外,我们现在真的不是一路人,你是商人,讲究的是商道和利润,可我不是,我要是答应你和马静,就很可能把我一辈子的饭一口吃了。我也好好地想过了,既然我选择了从政,宝马、洋房就注定与我无缘。但我没想到的是,一次‘换房游’,居然让马静迷失了生活方向!当然,我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但我告诉你,你现在的好意却正在破坏我的家庭!”没等单亮反驳,我摔门而去。

第二天,马静得知她苦心经营的策划流产后,一气之下向我提出离婚。她的理由很简单,她说她不可能跟一个仕途上不求上进、对金钱毫无兴趣的男人过一辈子!看着她自以为掌握真理而咄咄逼人的面孔,我感到马静突然变得很陌生,心也在一瞬间凉了半截!

在几个月的冷战中,我和马静都坚持自己的想法,谁也不愿意屈就对方。本能从中斡旋的老同学单亮,也因为不愿卷入我的家庭纠纷,再也不接我和马静的电话。

今年1月8日,当我和马静走出武昌区民政局的大院时,回想起从去年国庆节到现在的风风雨雨,我感到就像做了一场噩梦。痛定思痛后我才明白,被媒体推崇的浪漫的“换房游”,其实就是一朵罂粟花,看上去很美,其实香花有毒!

责编/毕春晖

上一篇:梁秋实雅舍原文课文下一篇:演讲稿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