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精选10篇)
科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篇1
农村学校学困生转化的几点策略
农村学校就学困生的成因来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教师的最终目标是“济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尽量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合理、友善的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使他们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以达到逐步转化的目的。
第一,关爱他们,激发进取
农村学校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成为留守孩子,从而缺少父爱和母爱,出现了相对孤单,自卑寡言,出现了不按时到校,甚至逃学的情况;有的因为家长文化层次较低,个别家长用暴力方式去教育孩子,扭曲了孩子的性格,出现了心理障碍,成绩不断滑坡,厌学情绪不断高涨等。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困生,对于他们的转化,关键是要用爱的力量,激发他们增强自信,将偏离轨道的孩子吸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为爱学生就意味着对学生的理解,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有儿童般的兴趣和情感,用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我班的一位男生父母经常去外地打工,自己被寄托在外公外婆那里,由于缺少父母之爱,在班上不喜欢说话,看上去很郁闷和孤独,有时连脸不洗就来学校,我经常找他谈心,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希望多关心孩子,经过近一学期的努力,他不再感到孤独,并融入集体,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二,尊重他们,培养自尊
作为班主任,对每位学困生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每时每刻都要去尊重他们。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尊言,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要适时进行“绿色批评”,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灵环保”,防止用不当的语言刺伤学生的自尊,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和尊重自我,并不断地培养起他们的自尊心。第三,激励他们,树立自信
学生在与教师交流时常常带有顾虑,不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符合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及时的去肯定和鼓励,可以用言语行为“很好”,“真棒”等去激励,也可以用非言语行为,如微笑、点头、鼓励的目光去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教师还要不断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尽可能的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并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们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越成绩。而小学生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教师更应鼓励学困生去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力量,增强自信。
我班的一位女生写字常出现多笔或少笔,因此,我在每节课上让她在黑板上写一句话,然后鼓励她自己先一一订正并改正错字,经过多次鼓励和表扬,我发现她进步很大,并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因此,教师的不断鼓励是学生树立自信,不断进步的法宝。
科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篇2
“学困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差生”“后进生”, 在国外通常称为“慢生” (slow learner) 、“学习困难者” (difficult student) 、“学业不良者” (Learning Difficulties) , 在国内基本指学习成绩和能力差的学生。
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 对所谓的相对学习成绩和能力欠佳的学生进行了多次的谈话, 其中包括了对新课标小学科学内容的理解等方面, 总结了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 并探析了几点有效的措施。
一、小学科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美国的有关研究认为, 学习困难是由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信息加工过程存在问题, 如错误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等;注意力缺乏的儿童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导致其学习成绩低下。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 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产生习得的无能为力情况, 其学习特点是被动学习, 不能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自我控制能力差, 缺乏自信心、意志力, 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笔者通过自己对科学的理解以及和学生谈话, 认为其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小学科学学科本身的原因
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与以前的常识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内容浅显易懂, 教材编排得生动有趣, 知识面相当广泛, 更多地强调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 但书本知识描述比较简洁, 小学生年龄较小, 自觉性普遍较差, 很难找出知识点并理解记忆, 课后自学“加餐”又力不从心, 导致知而不会、会而不精、精而不能融会贯通。
2. 教师和教学方式原因
新课标实行过程中, 由于教师受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 不能很好地执行实践和探索的教学方式。另外, 大多小学科学教师是从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转岗而来, 其知识准备、思维水平和心理状态也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科学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方式上, 由于教学进度等原因, 让学生由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一下子过渡到以知识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 造成学生兴趣丧失, 也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抽象知识形象化理解和巩固, 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 学生性格与环境原因
小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上更多以感性为主, 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切身亲验中获得, 而性格孤僻、静而少动的学生最缺少的就是对生活的投入和好奇心。另一方面, 家庭环境也是造成学困的原因之一。父母陪同小孩一起打球、游戏、出游、实验都是让他们获取知识的很好的途径。通过谈访发现, 学困生往往都是家长平时很忙, 给予孩子关心的时间是最少的。
二、小学科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小学科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不是智力因素, 而是兴趣和实践。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 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 以至于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成功的先导。因此,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有效转化:
1. 教师精研教材, 用真实生活例子丰富教材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应更加主动、系统、深入地学习与科学相关的知识, 可以通过网络、培训班、进高校深造等途径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然后完整到位地剖析教材内容,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生活例子梳理出完整、易懂的知识脉络, 教学时做到举一反三, 知识点深入浅出, 让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 理解起来明明白白。
2. 教师联系实际, 用实践探究教学激发兴趣
对于学困生来说, 科学知识往往是抽象和高深的, 使他们敬而远之。若将科学内容回归到与学生贴近的日常生活中去, 让他们有可以依托的具体情境, 就容易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 同时通过实践观察、实验验证更能激发兴趣。如学习《种子》时, 可以联系平时吃的豆芽, 并指导学生在家亲手制作, 就可能使种子发芽的神奇过程转化为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例。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运用具体的模型, 从而使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学生经过操作活动,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不仅会对科学学习充满乐趣, 还可以拉近他们与科学的距离。
3. 学生优帮互助, 用情感感染活动促进参与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 很大程度上与他对任课老师的态度有关。科学教师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在教授知识、技能方法和科学思想的同时, 还要将自己对科学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随着教学内容去影响学生, 从而拨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忱和兴趣。同时, 科学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组织的小组实验和实践中, 引导学生具备集体探究的意识, 同学之间多关心互助, 有意识地和其他学生一起表扬学困生的进步和成绩, 使学困生在集体中赢得尊重。当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 就会喜欢上科学, 从而积极地参与到科学课堂中来, 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每个人都想得到肯定。对于学困生来说, 最缺乏的就是肯定, 当他们在学习时取得了一点成绩,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都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同学的肯定。当学困生感受到同学真挚的帮助和肯定, 就能激发他们积极思维, 增强自信心, 最终促进科学的学习。
4. 家校沟通反馈, 用科学教育方法共托希望
小学生知识的获取来源一半是学校, 一半是家长。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无可厚非, 但有些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往往是不够的, 学困生的家庭更是如此。学校与家长要建立一个很好的“沟通绿色通道”, 一方面引导家长学会教育, 重视陪同小孩多实践、共观察, 如观察日全食现象, 学生边看家长可以边讲解有关宇宙天文知识;另一方面, 教师要通过“绿色通道”把学生的优势和弱势反馈给家长, 并提出合理的配合转化建议, 做到教育在共性的基础上也能因人施教。如对于性格孤僻的学困生, 就要建议家长通过怎样的活动和方法改变现状。
科学施教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篇3
关键词:差异性;学困生;教学氛围
农村中学的教学目前面临着很严峻的考验,学生的父母在外地务工者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普遍缺乏,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不好。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学生基础较好的或者是先天素质较好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希望继续深造的,就把孩子送到城市的好学校读书。因此,剩下在农村读初中的学生,对其进行化学教学是非常艰难的。
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怎样转化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是我们任课教师要研究的问题。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都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和爱戴自己的老师,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的教育效果也才会高。所以教师要设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喜欢,这样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教师怎样才能融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呢?那就是民主的教学风格,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的局面,学生要和教师成为学习伙伴,借助学习资料和学习环境构建知识图示,这是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精髓。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样环境中可以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有了学习的情境,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会更快更好。学生的学习氛围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地自我成长,一种是学生自己的自我学习和成长。在初中阶段,虽然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小觑和低估的。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这也会是新课改后大力提倡的观点,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少则一个学期,长则一年,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耐性,有足够的信心和细心,将学生的一点一滴成长无限放大,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的教学永远和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研究教法的前提是研究学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开始,教师要抓住这样的信息不断进取,为后进生的成长和进步发挥自己的特长。
参考文献:
李小红.教师课程创生的缘起、涵义与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5(02).
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篇4
课题研究方案
金坛市后阳中心小学韦秀兰
【问题的提出】
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能重来,童年的时光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所有教育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根据“木桶原理”,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对学困生的研究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学困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力。这样缺乏理论的实践,终究只能是盲目的实践。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来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它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行动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有利于建立教育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
2、通过此项研究,重构师生关系(特别是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找回自尊、重塑自信、充满阳光,有利于形成学校和谐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氛围,推进学校整体发展。
3、通过本项研究,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对策、途径与措施,拟建立小学学困生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方案,并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
1本环节。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将运用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对学困生研究的意识。
1、组织研究组成员学习有关学困生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有关教师总结以往工作中学困生教育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学困生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课题分工任务,开展行动研究,在参与研究和行动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3、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学校课题组成员每月组织一次课题情况汇报,讨论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校际研讨、交流、现场活动。
4、编印有关如何进行学困生教育的材料。
通过上述活动更新教师观念,营造研究组成员参与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和实践的氛围。
(二)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对策与途径。
1、完善等级制评价,消除自卑心理。
所谓“完善等级制评价”就是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作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我们还可利用“鼓励性评语”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个性特长、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精心雕琢”,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开展“学困生”进步评奖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学困生”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
3、建立“手拉手”辅助网络,营造互助氛围。
在采取“评价、评语、评奖”措施的同时,各班将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手拉手”辅助网络,在“手拉手”活动中,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克服消极、畏难情绪。而“学困生”则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影响和带动优等生参加文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这种平等互助的
2心态下,建立“团结向上、互助友好”的班队集体,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
4、寻求切入点,走进 “学困生”的心灵。
(1)采取情感倾斜,走过弱势心灵。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
(2)点燃理想之灯,唤起自信之心。我们研究组的老师在批评引导的同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3)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需求犹为强烈。
(4)综合分析调查,注重有效方法。教育者在引导教育的同时,要科学分析、因人而异,切忌简单粗暴。奖励学困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5、丰富和完善学校学困生教育的实践活动。
【研究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是人的本能,发展是终生的过程,发展具有层次性,人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部分个体的全面发展。“学困生”是一个可发展、可造就的“活动人”,是一个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叶澜教授的教育生命性理念。认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我们的学生正处在生命成长最快、最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于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我们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观。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项研究,转变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努力让学校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园地,让学校成为充满幸福的精神家园,让学校中的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2、通过本项研究,培养学困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3、通过本项研究,努力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对策、途径与措施。
4、通过本项研究,建立小学学困生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方案。
【研究的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10月至2007年11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对“学困生”的内涵及特征作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教师及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2009年8月至2009年11月)检测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专家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摄写课题研究资料集。
【研究的保障】
1、研究组织机构的保证:建立学校课题组。学校课题组成员曾参与的省级课题《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荣获省一等奖,组员大多富有实践研究能力和经验,较好地具备了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业务水平、健康水平、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实践操作能力强,教学业务水平高,成员具备双专科、本科等学历水平。
4所有成员均为学校教学骨干,是一支具有研究能力、结构合理、并具有敬业精神、素质良好,更有创新精神的研究成员队伍。同时,除了课题组正式成员外,我们还邀请了市教科所有关领导、专家做我们的学术顾问,邀请他们定期指导,帮助我校开展教科研工作。学校形成一个自上而下、民主开放、管理严密的组织机构,确保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
2、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软件的保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浪潮滚滚而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科研兴校是每个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基本工作,所以,我校将在经费上予以充分的保证,用于学校教科研的经费都会尽量满足,保障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3、时间保证
本课题组争取在三年内完成课题。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每月有一次组内交流。
(2)每年有一次校内交流。
4、研究手段
(1)、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认真总结过去的成功做法,收集资料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把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2)、行动研究。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式。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正,边研究、边推广,使整个研究成为研究培训、学习提高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教师也在研究中进步。
新课改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篇5
胡 锦
(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初级中学 甘肃 通渭 邮编743300)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英语学困生”的智力、身体发育都很正常,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改变这种 困境的主观愿望。为了给这些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找到科学的英语学习方 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初中 英语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在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 重,产生了大量的“英语学困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探索转化策略,使他们树立自信,学好英语是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需要,也是广大英语教师在新课程背 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适合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一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意志较薄弱
英 语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普遍对学习英语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有的学生很难适应由小学到初中的教 学转变,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进而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有的是思维较活跃,但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初学英语时成绩还跟得上,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 多,难度加大,成绩逐渐跟不上而失去信心。还有的学生喜欢学英语,由于缺乏正确有效的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 求教师要用耐心、诚心和热情去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方法、策略不当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有的学生 能主动预习新课,课堂上积极大胆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运用多种方法记单词,自觉进行听力训练,独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英语基础扎实。但有的同学没有掌握英语学习的关键和要点,不懂得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口头、笔头实践才能实现。他们仅仅满足于听懂教师讲解的内 容,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上,无法形成语言技能,基础不扎实,边学边忘,越学越感到困难,导致掉队,有的甚至因此放弃了学习英语。
3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社 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目前不少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重视不够,他们或忙于生计,或忙于玩乐,对孩子的英语学习缺乏督 促、引导。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涣散、不求上进、厌学等。
科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篇6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进城务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转化指转变,改变。
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使学困生在学习成绩、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四、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五、研究对象
北园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总结经验。
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5、测试法:通过学习成绩检测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6、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xx.9―20xx.11)
通过问卷调查,校讯通、家访等进行“学困生”的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成立课题组,进行合理分工,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xx.11―20xx.6)
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实验,收集实验资料,撰写经验文章,转变教师育人观,课堂教学观。
第三阶段:理论总结与推广(20xx.6―20xx.7)
整理实验实录,提炼实验成果,撰写论文,编辑论文集,全校推广、验证,提升实验成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6、学生实绩展览等。
九、课题研究管理
1、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把本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实验教师由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及时交流,反馈问题,相互促进。
2、加强研究过程及档案资料管理
高中政治学困生转化策略 篇7
目前学困生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 它直接影响政治课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 本人对此进行了尝试, 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好高中学困生的课堂教学问题。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 认真备课
备课, 既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又是教师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 同时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那么, 教师如何针对政治学困生来备课呢? (1) 分散难点, 讲清重点。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新课标的要求, 搞清教学目的, 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特别是要根据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的要求, 做到因人施教, 备课时就要结合学困生的实际重新组合课本知识, 分散难点, 讲清重点。 (2) 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即备课要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水平, 根据学困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思维特点, 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备课时考虑设计一些适当的简单的问题来提问学困生, 使每个学困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除此之外, 备课时还要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 解决一两个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 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解决不少问题。采取这种方法, 能使学困生的学习化难为易,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密切师生关系。
二、想方设法, 搞好课堂教学
1. 全面指导学困生阅读教材, 培养他们获取和解读知识的能力。
现在的新教材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每上一节新课, 利用6分钟时间, 给学生看一看课文内容。阅读每框时, 粗读与精读要结合起来, 第一遍要粗读, 了解每框的大体内容, 第二遍是精读核心段落, 重要结论、关键句子和词语要反复琢磨, 用红色笔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部分。教师可以巡视课堂, 特别要注意学困生的课堂阅读情况, 给予适当指点, 然后提问学生:对课文有哪些知识不理解?可以提问成绩好的同学, 同时兼顾学困生, 对学困生的回答要给予大力的表扬, 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另外, 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例如《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通过粗读和精读, 学生了解到该课文的结构, 重点知识是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变动的影响。我讲授该框题内容时, 还配合练习中有关2007年石油涨价的问题, 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其原因, 并要求学困生在进行思考时, 务必抓住价格这个关键词, 结合课文知识点做出回答, 就可以达到解读知识的能力要求。
2. 运用案例和漫画讲授政治知识, 使学困生理解抽象的道理。
案例教学的好处是能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来揭示知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 为学困生所熟悉, 富有时代感, 同时可以适当赋予课本知识一定的娱乐性, 这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案例的展现需要教师声情并茂地加以描绘, 刺激学困生, 使其在大脑中呈现关键片段。但是, 案例必须精而准, 如果选择不当, 效果会适得其反。介绍完片段之后, 教师要趁热打铁, 用一到两道问答题引发学困生的思考。学困生一旦被生活故事的情节吸引, 就会产生按捺不住的求知欲, 想揭开谜底蕴涵的道理, 紧接着, 就会积极参与, 畅所欲言。
3. 认真整合教材内容, 形成网络结构, 便于学困生记忆知识。
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困生的实际, 教师要先将教材重新整合, 待上新课时,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我来写教材, 我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如何排序?并勾勒出该课的结构图。老师对学困生的合理想象要及时给予鼓励, 让他们知道自己对这个问题并非一无所知, 而是先知先觉的, 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信心,
4. 注重堂评堂练, 展现思维过程,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索 篇8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每个班都有学困生,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我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任,同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转化“学困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综合多种有效措施,因人施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学困生父母自身素质较差 据调查,学困生的父母一般以农民和个体户居多,他们忙于务农或忙于经商,无瑕教育子女,因此造成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得法或根本不教育。每當子女学业出现问题,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父母的不良兴趣对学困生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由于孩子内心较稚嫩,很容易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孩子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兴趣。
(二)教师因素
教师对学困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少数教师对学困生认识上有片面性,有些教师往往把学习困难生看作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去适应学。他们缺乏对学困生的深入了解,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对学困生学习难极少归因到教育教学问题上,而多归因于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上。此外,还有同学因素以及自身因素。
二、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一)帮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成功的基础。由于各种原因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打骂,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对学习没有信心,以致越学越差,厌学情绪始终强烈,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而受到影响。作为班主任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帮助他们甩掉学困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搞上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学困生真正树立起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奋力拼搏逐步脱困。
(二)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
学困生大多是由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他们自暴自弃,在新的学习任务面前却步。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就要让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抛弃自卑,增强自信,把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学习上的要求变成内在的学习需要,变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他们增强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这就要求各位教师多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充分展示个性、特长的机会,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新课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
(三)以身作则,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学生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离不开班主任本身的素质。班主任讲话要文明、举止要端庄、礼貌待人、衣着整洁大方,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品德和行为对学生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诲人不倦。一个好的班集体还需要好的思想指导,作为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要有一支得力的助手——班委会。班委会是集体的脊柱,在组织、形成、发展班集体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应重视班干部的使用和培养,并利用他们扩大积极分子数,在集体中形成一支坚强的骨干力量。班委会的组建需要通过班主任长时间的试用和考察。在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上要多与学生座谈,广泛听取学生的建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尤其是学困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集体观念。
那么,如何实行学困生达标过关操作流程?
课堂达标:各班各科学困生名单以周为单位制表上墙,科任教师在每堂课上要通过提问、做练习、板演等方式对学困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摸底,力争达到堂堂过关,凡过关学生在统计表中打“√”,未过关者打“?”。
每日达标:班主任配合科任教师为每位学困生选配一名学科小老师,负责课后的讲解指导、督促检查工作以及课堂作业和课后资料的完成,力争达到每日过关,小老师每天定期向科任教师汇报自己所负责学困生的过关情况。
每周达标:每周五就本周该科所学基本知识及其基本应用以试卷的形式对学困生进行达标检测。各科周达标检测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确定下周工作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找相关人员进行诫勉谈话,提出相应要求和措施。
每月达标:由教学处统一组织月考,根据考试成绩检查上月学困生达标过关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同时确定下月学困生达标过关学生名单。
那么达标过关奖惩措施?凡每日达标未过关学生,要么在班级通报栏中进行通报批评,要么在综合素质考核中适当给予扣分。凡每周达标未过关学生,要么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公开通报,要么由教育处负责叫家长进行诫勉谈话共同教育。在每周一的班级例会上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进行自我反思。凡连续两周达标未过关者,由教育处安排进行为期一周的劳动教育,并要求家长深入学校陪读一天。月达标主要以月考为主,通过月考凡达标过关学生由学校统一颁发达标过关荣誉证书,科任教师每月过关一名学生在教学质量奖中加一分,过关人数在两名以上者在人数基础上再奖励一分,班主任加分为本班过关总人数除以科目数。学校及年级处在原有教学质量奖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投入资金。
三、结论
新课改对于学困生来说是一次重树信心,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好机会。我相信: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催化剂。只要教师施以爱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帮助其树立信心,转困一定有收获。但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变化,改变策略,及时调整,一切以学生的变化提高为着眼点。
科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篇9
山东省梁山县徐集第一中心小学 仇念章 吴金凤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教育问题很多,特别是“学困生”,尽管他们数量不多,但势必影响着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还将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就业和工作;甚至影响他们将来的人生幸福。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就本人的转化工作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根据学困生的成因不同,可以将学困生大致归为以下四类:
1、智障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是为数极少的,即由智力因素决定了的智障型学困生。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父母遗传或者在母亲怀孕期间受到某些对胎儿智力发育不利的因素造成。
2、成长缺失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较为普遍,即家庭结构和成员的关系导致的。最为典型的就是隔代教育——“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本来都是很不错的学生,后来由于父母工作或生活的需要而不得不离开小孩,由其爷爷奶奶隔代进行教育,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
3、定位迷失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可以归为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因素。受市场经济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一部分人将当今社会没有读过书也能过好日子,读了书不一定能过好日子的现象夸大化,认为读书无用,以致部分学生在家长的错误引导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学习方法不当型学困生。这类学困生虽然没有以上三种原因,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学习成绩一直提高不上来的那部分学生。
以上四类学困生,后三类经过教师努力可以转化,第一类学困生转化可能性 较小。
二、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对策与途径。
1、完善等级制评价,消除自卑心理。
所谓“完善等级制评价”就是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作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我们还可利用“鼓励性评语”,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个性特长、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精心雕琢”,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建立“手拉手”辅助网络,营造互助氛围。
在采取“评价、评语、评奖”措施的同时,各班将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手拉手”辅助网络,在“手拉手”活动中,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克服消极、畏难情绪。而“学困生”则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影响和带动优等生参加文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这种平等互助的心态下,建立“团结向上、互助友好”的班队集体,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为此把一位学困生与一位优秀生编成同桌,每天抽背课文、词语、句子,如果优秀生背诵课文时,我让学困生用手点字听读,然后再让学困生自己认读一遍,这时优秀生做小老师检查学困生认读情况,如果读错字音,让优秀生纠正字音,从而让学困生能正确、通顺读书,如果哪组中学困生有明显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这种转化学困生很适合我们农村小学教学。
3、适当降低学困生学习要求。
针对学困生制定的目标要合理、科学,切忌盲目、过高。要因人而异,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个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办法。在考试难度大体平衡的情况下,可以按3分或5分一个档次,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次提高。制定这样的目标,有两个依据:其一,这个目标易达到,只要经过学生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其二,有助于学困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进而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果学困生的成绩一 直徘徊不前,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失去前进的动力。不切实际要求,只会导致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我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提问、布置作业,学习目标等适当降低要求,减轻他们学习负担。如:学习新课前,复习旧知,应该多留给学困生回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作业,如写生字,一般要求一个生字写四遍,可以让学困生只写两遍,让他们跟上队伍,觉得作业很轻松;再如,黑板作业,学困生可以不抄写题目,只写答案,当然,有些学困生的答案不是很完整,此时师可以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他们身上,具体指导他们完成作业,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上新课前标好自然段,会圈画生字词,读准字音;看具体情况进一步要求,提的问题,学困生只要举手就优先给予回答机会,并引导他们把问题回答完整,让他们觉得自己会回答问题了,真了不起,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4、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
①正确的记忆方法。语文教学离不开抄写、默读、背诵,学困生遇到这些读、背、写就头痛,在“读读写写”、“日积月累”和“要求背诵的课文”中,让他们分开背,一天背一部分词语、一个自然段,且背前先读熟,理解、再记忆,然后练习背诵。默写时遇到容易写错的字,先分析一下字得结构、偏旁部首,再利用自己熟悉的识记方法记住字形,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有效地记住。
②及时巩固知识。很多学困生的差距是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造成的,所以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要默写,那些要理解,让与学困生结对子的优生多读给他听,当优生会背诵时,差生也基本会读了,再多读几遍,也会背诵了。让差生背诵时,优生听写,再让差生打开书本对照,到默写时差生多多少少地也能默写一些了。
③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很多学困生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坏习惯书写马虎,做事不周,造成得记忆模糊。根据这一心理现象,我严格要求学生在书写每一课会识记的生字之前,首先读准音,分析字形理清字义,按笔顺一笔一笔书写在田字格里,并注上拼音。在心里默念字音。第二天早上再认读数遍后,就进行听写。优秀生都写出,学困生一般也能写出来,只有个别笔画繁多的字写不对。我觉得这样做虽然花时间多,但听写的效果很好,心情很舒畅。我这是运用心理学的“再现”。
5、点燃理想之灯,唤起自信之心。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学困生”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这是人的天性。不用说学生,就是普通的教师,听到领导的表扬、鼓励,也会激发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对学生来说,物质的鼓励是其次的,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给予的精神鼓励。教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可以给予其一节课、一学期乃至一生的影响,甚至改变其人生的轨迹。在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鼓励之词,予学困生精神上的巨大支持。哪怕他失误再多,也有其亮点或创新的地方,都要予以鼓励。表扬、鼓励学困生,还能使之亲近老师;亲近老师,就能“信其道”,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转化学业成绩,提升语文学习的信心。
6、给学困生父母般的爱
科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篇10
庄浪县第二小学 万芳琴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的发展一直是我长期关注和探讨的课题。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表现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
1.自身因素:(1)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表现在没有责任心,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不需要努力去学,常常要老师催,家长追才能完成作业。
(2)贪玩造成学习困难占的比例最大,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小学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分清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课堂上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后作业应付了事,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3)知识断层型,由于学习不得法,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掌握,造成学习新知有困难,因为小学没留级制度,这些学生都跟班升级,所以学习缺漏也就越积越多。
(4)学习习惯差,依赖性大,产生惰性心理,他们只等着别人说出结论,不愿主动积极地思维,成绩当然不乐观。
(5)自信心不足,由于理解能力比较缓慢,思维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思路,课堂上这些同学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当观众,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情绪。
2.外部因素
(1)家长教育无方,表现在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由,孩子作业是否按要求做完,很少过问。等到成绩不好,更多的是责骂而不是帮助分析原因。
(2)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3)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有抵触情绪,导致厌学。或者是在同学中不合群,也会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虽然诸多方面但大多不是智力、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兴趣、习惯问题。
二、转化策略
(一)走进学生心灵,寻找教育突破口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的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小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所学习的科目是否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的老师就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每个老师要伏下身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走进孩子的心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的关系,这是促进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案例一] 晓宇 :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不会听课,无法独自完成作业。上课画画,做小动作,眼睛很少朝黑板看,课堂练习从不参与,家庭作业都是父母家教带着完成,而且不听从教育,课堂上老师叫其写作业就嚷,我没本子,或者说我没笔,我妈没削铅笔等,如此的幼稚,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弄清原因后,我觉得这个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循循善诱,要多鼓励,多亲近,要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像妈妈那样真诚地关心他。于是我就时常利用下课时间与他谈心交流,了解他的爱好、兴趣、烦恼,并在课堂上多关注他,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他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动笔完成好课堂练习,做对了给予表扬奖励。在同学赞美中,他乐了,感觉学数学还是很有趣的。接着我又用课余时间帮助他补缺补漏。适实指导,真诚帮助,他感觉到进步的希望,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学习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
[案例二]小佳,对学习数学自信心不足,畏难情绪严重,原任老师反映作业完成没质量,成绩不理想。接班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很有个性,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应付,还煽动孩子不订正错题。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多次找其谈心,指出她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和她一起定出学习计划,并为她加小灶,补缺补漏,让她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她理解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告诉妈妈老师是她的好朋友,对学习也就有了动力,不仅认真完成作业,还挤时间给自己加码,多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作业,从厌学到主动学,这个变化可真不小。
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地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得功课。
(二)精心设计每节课,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最重要就是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主动去学。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兴趣,我想最主要的要让孩子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尝到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犹如一潭死水,学生何有乐趣,无乐趣哪来兴趣,因此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孩子在自主、猜测、实践活动中去探究新知的奥秘,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件快乐的事。
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如,“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故事情节引入新课,孩子们觉得新颖有趣,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1:石子占有位置。学生2:石子将水挤出来。学生3:也就是说石子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老师不满足接着问:如果我将石子取出来,它还占有空间吗?这个黑板擦占有空间吗?每个物体都占有空间你知道叫什么吗?孩子们高兴地喊起来:“体积”。接着在猜猜两个容器哪个容纳的水更多的环节中,学生情绪更高涨,有的说一样大,有的还是左边的容器大,有的说右边容量肯定更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异口同声的说:验证。谁来验证呢,看到一个个跃跃欲试的孩子,我不失时机地把球抛给学困生完成,看到他们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我欣慰地笑了,我相信他们未来的学习会获得丰收的硕果。(三)注重“导学”,激发学困生自信
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就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学习障碍,还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进行个别“导学”。在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又如何进行个别“导学”呢?每节课中都有一定时间检查课前学习效果或检验新课掌握情况,此时我都走下讲台,。因人而异,掌握时机,给予学困生巧妙的引导帮助。别小看只有几分钟时间,这几分钟的指导让学困生增强了获取成功的机会,一个微笑,一点抚摸,一句勉励的话,对学困生都可能是信心的源泉,他们就可能产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对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信心铸就成功的一半。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还要从各个方面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会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自卑,重拾自信。
(四)及时反馈纠正,学困生练习当堂处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我都要做到及时反馈纠正,并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特别是学困生尽量让他们做到错题不过堂。这样的处理大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积极性。
【科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推荐阅读: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08-30
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浅思08-29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学困生辅导计划09-03
学困生转化10-11
转化物理学困生06-18
学困生成因转化10-22
英语学困生转化案例05-23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06-12
语文学困生的转化06-14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