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9篇)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1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人社局的业务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按照“就业保民生、社保安民心”目标要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扩宽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推进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攻坚克难,完成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的“双创”工作和新海棚改工作,完成年初预定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各项目标,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强化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喜人
1.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创业促进就业,全区就业局势保持稳定。2015年1月至10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9692人,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9290人的104.32%,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4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1.23%;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48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9.7%;就业登记1154人,失业1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投入小额担保贷款政府担保资金100万元,共发放创业贷款1040万元,扶持123名人员创业,带动就业333人。“4050”人员社保补贴审核报送115人次,补贴已到位。组织创业培训、技能培训14期,培训学员840人。已创建2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和5个市级充分就业社区。开通“·就业”微信平台,与市就业局网站对接,同步发布招聘信息2538条,就业创业政策知识及培训宣传1000条,浏览人数累计10000次,转发量达5000次。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2.强力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正在建设中。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作为2015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之一,得到了中央、省、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已于2015年9月30日开工,目前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计划2016年9月25日竣工。
(二)紧扣目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进一步提高
1.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参保人数59200人,目前该项征缴工作于11月10日全面展开。上报各辖区572名新生儿落地参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81747人,其中参保缴费57370人,待遇发放25569人。征缴养老保险费693.71万元,参保缴费率96.9%,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缴费率95%以上的目标任务,全市排名第一。累计发放养老金3480.2163万元,待遇发放率100%。向8839名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特殊人群提供财政补贴。向城乡居保参保人发放社会保障卡共计75579张,发放率超过95%。已完成待遇领取生存认证人数24602人,完成率超过98%。按期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务,全区3819名工作人员顺利实施由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转变。
2.提前完成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涉及我局事项。根据省、市政策安排,自2015年1月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45元/月,截止10月,我区共办理领取基础养老金25569人,发放率100%。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31个项目已启动29个,涉及缴费补贴面积689.22亩,补贴人数2547人,补贴金额17641259.58元。
(三)认真实施人才培训计划,人事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1.圆满完成人才任用及人事管理工作。年我区拟招录公务员13名,经过笔试、面试、资格审查,现13人于11月底办理录用手续。通过公开考试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3名,目前已进入聘用审批阶段。组织全区590名公务员参加全区网络在线学习和考试,195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区继续教育网络在线学习培训和考试。
2.落实人才培训计划,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10月区人社局组织2010年以来新录用共计47名公务员到厦门开展初任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大力培养新录用公务员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成效显著。
(四)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工作9月已全部结束,全区参加调整人员3819人,月增资共35.58万元。2015年全区有3295人符合正常晋升工资,月增资额共29.98万元。全区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调整增加工资需补发金额3748.9万元,扣除需补缴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个人部分1636.49万元,实补发金额为2112.42万元,人均实补发金额为5531.35元。实补发数额已经如期发放。
(五)严格执法,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1.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迈上新台阶。截止10月底,日常巡视监察工作共计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77户,涉及劳动者4700多人,责令42家用人单位进行整改,责令16家用人单位进行社会保险申报;共受理群众举报劳动保障投诉案件56起,其中不予受理3宗,立案53宗,已结案49宗,正在办理4宗,为111名投诉者追回工资63.86万元;共处理突发案件69宗,涉及农民工4069人,涉及金额9626.53万元左右;督促242家用人单位与1860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753份,完成劳动用工备案55宗,涉及职工人数6130人,签订合同职工人数6130人,签订率达100%。目前全区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5%以上,完成全区企业薪酬调查124家。
2.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工作进一步加强。共接收各类劳动争议案件202起,立案196起,结案178起,结案率91%,调解率为47%,接待来电、来访群众800人次,缓和了劳资关系之间矛盾纠纷,有效维护区和谐稳定。
3.信访维稳解困工作稳步开展。今年以来共接到12345投诉件15件,办结15件,椰城纠风热线答疑10次,接待来访来信161人次,办结率达100%。
(六)强化作风,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区委、区政府等重要会议精神,以开展党的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月活动为契机,全面整顿队伍作风建设。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讨论会15次、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文件200余份,参加培训班、外出学习共培训干部职工70余人次,制定工作方案、培训计划、人事调配等工作内容共发文78件,函复100件,答复人大、政协关于民生问题的建议共7件,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经办能力明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增强。
(七)推行“四种精神”,贯彻落实“双创”及新海棚改工作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人社局及下属各单位工作人员抽调主干力量投入到“双创”活动和新海棚改工作中,截止11月15日,共参与交通文明岗活动11期,集中大扫除活动5期,巡查“门前三包”责任路段有1月/次变为1天/次;党员干部发扬“五加
二、白加黑”“钉钉子”“马上办”的精神奋战在新海第一线,实现十天之内突破零签约,三十天内正式签约13份,预签约35份的成绩,预签约率达90%,今后人社局工作组继续发挥“三严三实”的工作态度,继续推进新海棚改工作,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责任编号的签约工作。
二、“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工作部门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以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行下效强化作风建设,圆满完成各项主要指标任务,为推动“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促进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完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面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培训促进就业活动,扎实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合理,有效控制失业,就业质量得到提升。2011—2015年,我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分别完成8553人、10727人、13102人、10179人、9692人,每年分别超额完成责任目标的101%、105%、101%、109%、104.32%,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归零状况。
(二)社会保险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灵活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实现对失业困难群体的多层次帮扶。经过几年的扩面征缴,我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已远远超出我区“十二五”规划制定目标。至2015年10月底,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为81747人,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工作全面展开,61167人参保,参保率达98%以上,全面提升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机制改革顺利推进,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稳妥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区级执法队伍管理,整合区直机关、镇街、社区综合协管员的管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严把入口关,严格公职人员的组织招录招聘程序,创新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强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道德行为规范建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队伍结构优化,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格局初步形成。
(四)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机制日臻成熟,劳资关系总体和谐。建立以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为基础,以推进集体协商、开展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大检查三手联动为重点内容的劳资纠纷预防工作机制;建立以人社、维稳、住建、公安、工商、工会等部门联动为主要内容的处理重大劳资纠纷稳控工作机制;劳动维权保障机制更加完善,重大劳资纠纷逐年下降,劳动信访案件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时效内结案率年年保持100%,辖区劳动关系呈现和谐稳定的良好形势,没有发生过一宗因劳资纠纷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十二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全力打造和谐的攻坚时期,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也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各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直接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和人力资源供求总量矛盾,就业形势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就业问题压力继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
(二)各项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建立健全。
由于社会转型和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并集中于社会保险体系。人口老龄化问题使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社会和民众对社保管理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但现阶段社保管理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劳资关系日渐复杂,仍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分工不断细致,人性化服务逐渐加强,更多新型劳动关系、非典型劳动关系将会不断涌现,使得劳资关系的认定和处理日益复杂。劳动者维权意识逐步提高,企业规避法律法规约束行为日渐增加,劳动关系调整体制不完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劳动协调难度加大。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2
会议指出, “十一五”期间, 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努力推动下, 北方十五省 (区、市) 超额完成了国务院规定的1.5亿平米的节能改造任务, 取得了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等多重政策效果,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已成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暖房工程”、“暖心工程”, 并初步形成了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会议明确, 根据国务院有关决定精神, 下一步将大幅度扩大改造规模, “十二五”时期要完成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完成老旧住宅节能改造任务的35%, 使约700万户城镇居民改善采暖及居住条件, 力争到2020年北方采暖区基本完成老旧住宅节能改造任务12亿平米。
会议指出,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创新体制机制, 确保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快建立以市场融资为基础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中央财政将加大投入, 完善“以奖代补”办法, 按照严寒地区55元/平米、寒冷地区45元/平米的标准足额拨付补助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应积极安排配套资金;要大力推进市场化融资, 突出热力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的主体地位, 不断拓宽改造资金来源。要健全工作机制, 创新方式方法, 注重明确责任, 签订省部级协议, 中央与地方形成工作合力;注重突出重点, 狠抓重点市县“节能暖房”工程, 实现“以点带面”;注重统筹协调, 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相结合, 使政策效应最大化;注重改革创新, 加快供热计量改革, 为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会上,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北京、天津、吉林、内蒙、山东5个省市区签订了节能改造工作协议, 明确了2011—2013年工作任务及补助政策等;将沈阳市、唐山市、赤峰市等10个市, 及吉林省抚松市等10个县作为首批“节能暖房”工程重点市县。对上述重点省份与重点市县, 将集中政策资源加大支持力度, 对如期完成改造目标的重点市县, 给予专门财政资金奖励,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重点突破, 使重点地区建筑能耗明显下降、煤烟型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老旧住宅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3
我国目前西、甜瓜良种生产一直沿用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制种技术,即1家1户的小农生产方式。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因西、甜瓜制种用工太多而导致了成本居高不下,优势制种区域面积收缩,直接危害我国西、甜瓜种业安全,也使得我国对外制种产业严重受损。同时,我国西、甜瓜种子采后加工处理技术滞后。种子质量难以保证。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西、甜瓜产业发展的瓶颈。2核心技术与实施内容
2.1西、甜瓜高质量规模化良种繁育技术
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域和品种类型,研究提出配套栽培方式和农艺措施;针对目前西、甜瓜制种成本高,用工多,而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现状,进行以省工栽培和健康种子规范化生产为目的的繁育技术研究,并在主要制种区开展示范。
2.2西、甜瓜种子质量保持与种子质量检测技术
通过种子生理研究,确立保持西、甜瓜种子质量的包装、仓贮等适宜方式;总结种子生产措施、处理加工方法对种子质量的影响:集成优化西、甜瓜种子真实性鉴定、西瓜甜瓜种子带菌(毒)检测等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并在西、甜瓜种子企业开展技术应用和示范推广。
2.3西、甜瓜种子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
开展西、甜瓜种子采收消毒技术、晾晒干燥技术研究:无籽西瓜种子免破壳等种子预处理技术研究:研究西、甜瓜种子采后物理和化学多处理方法。确定有效处理方法和适宜参数:进行防治西、甜瓜种传病害处理技术与提高种子活力引发技术相结合的高质量健康种子处理技术的研发,形成一系列配套种子处理技术规程,并推广应用。
3考核指标
(1)制定出不同生态区域下操作性强的规模化良种繁育技术规程2-3个。(2)建立西、甜瓜种子质量保持与种子质量检测技术模式2-3个,其技术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3)建立西、甜瓜种子处理技术体系2-3个,其种子带菌率控制在国家标准内。(4)与5家以上经营西、甜瓜种子为主的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合作联盟,共同开展健康良种繁育与处理技术研发,直接指导企业种子生产与质量控制。示范带动制种基地666.7hm2。指导西、甜瓜种业企业3-5家,良种产量10万kg。
4预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
4.1预期经济效益
在实施期间通过种子加工技术的推广每年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50万-100万元,5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为300万-500万元。按年推广加工处理种子3000kg,推广面积3000hm2,可为瓜农增加收入4500万元。
4.2预期生态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确保农业生产的用种安全,并且根据不同的生态领域和品种类型提出配套栽培方式和农艺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护本地生态环境。研发高质量健康种子处理技术,并确立保持西、甜瓜种子质量的适宜方法,能够增加优质制种区域面积,无疑将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
4.3预期社会效益
制定出的技术规程将大大降低劳动力的使用,并使生产成本降低,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种子质量问题引发的矛盾,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还可提高我国西、甜瓜种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带动包装、运输等关联产业的发展。
5运行管理机制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实施总负责,种子生产岗位专家技术总负责,明确各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团队成员、技术骨干应承担研究内容和示范任务,将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定期向牵头人和技术总负责人汇总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加强参加人员间的交流和合作,综合研究室进行跟踪分析。以岗位专家、西瓜甜瓜综合试验站和龙头企业、农户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加强与种子生产龙头企业的合作,开展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示范和应用;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基层部门的合作,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示范提高种子生产技术水平。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4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我县文化体系建设,根据我局工作职责,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工作
(一)完成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十二五期间,完成文化广场基地60个,形成基层文艺队84个,拥有文艺骨干113人;投入上亿资金,加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四馆一站(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县美术馆、30个乡镇文化站)、210个农家书屋、38个社区书屋、210个村文化活动室均高标准建设完成,并对全县32.8万群众实现免费开放服务。五年来,共计投入免费开放资金950万元。
2.2014年政府财政投入资金一百余万全面提升文化包装,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功能室设计、装饰、布置,将两馆各功能室焕然一新,为创建一级馆评估定级奠定坚实基础。2015年8月,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初评。
3.“十二五”期间,XX县图书馆通过政府采购、书香汉源捐书等活动使得图书的馆藏量由正式开馆时五千余册达到了五万余册;订阅报刊杂志245种,有电脑30余台,接待读者共计184024人次,送出图书将近两万余册。采购特夫克(v8.31)图书软件管理系统,接通宽带20m,使得XX县图书馆的图书进入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规化、信息范化管理图书借阅实行自动化管理。
4.2011年9月,县政府通过了《XX县博物馆陈列布展大纲》,以汉源历史脉络为主线,以解码大渡河文明密码为主题以大量实物和图片,运用多媒体(声、光、电)全面展示我县人文、历史、环境、资源。博物馆陈列布展目前已进入深化设计。
(二)打造汉源特色文化品牌
1.通过不断挖掘民间艺术潜力,推出了一系列原创精品力作。累计创作文学艺术作品200多件,许多作品获得了省、市级以上的大奖,深受汉源百姓喜爱。其中,创作了《梨花情》《多彩汉源》《坝呷酒歌》《幸福的汉源人》《阳光汉源》等20多首歌曲;创作了《又香又麻不消说》《盛开的索马花》《年年有余》《红苗伞》《汉灯冥想》等30多支舞蹈;创作了《姜啷啵回汉源》《建设者之歌》等一批有影响的小品,其中《姜啷啵回汉源》参加2015年2月XX市首届网络春晚比赛获得全市最佳人气奖;XX市包装打造了汉源民歌《王哥调》、川剧围鼓《喜幺娃回门》,公开出版了汉源历史文化书籍《汉之源》《中国民间文化三套集成》,文学书籍《清风》《一地月光》、美术作品集《汉源美术》《春满汉源》,创办了《新汉源报》《流沙河》内部文学刊物。目前正在编制XX县中小学音乐乡土教材,策划制作mtv音乐歌曲专集《美丽汉源》,即将公开出版大型画册《山横水远》、汉源山歌集《山号—南丝路上的乡歌民谣》和《皇木民歌集》。2.邀请著名音乐人,“中国组合之父”陈川老师,倾力打造组合“汉源牛”,该组合由五个青壮男子组成,歌曲包括两首原创歌曲《汉源牛》、《茶马古道》,并将代表XX市参演今年11月的省农博会。
3.我县共挖掘省、市、县级非遗项目34项,其中省级非遗2项,市级非遗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项,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等6大类。调查整理了110余个“非遗”线索资料,建立了34个县级非遗名录。2011年,我县在贡椒发源地修建了贡椒广场,力争将贡椒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繁荣群众文化活动
1.年平均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30-40场次,图书馆、博物馆开展活动10余场次。形成诸如“唱响汉源”新生代歌手大赛、赏花旅游文化月系列活动、梨花仙子选拔赛、广场舞大赛、双溪桃花节、大树葡萄采摘节、“夜太美”摄影赛、书画展、征文比赛、“书香汉源”、“图书小管家”、“卫生小卫士”“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月我国“文化遗产日”等品牌活动;二是年平均举办各类培训班15次以上,形成如暑期少儿艺术免费培训之类的常态性培训项目;三是年平均送文化下乡、送图书下乡、进军营、进学校30余次,开展农民工和留守学生(儿童)图书服务宣传活动。目前我县书画作品入围参加四川省首届艺术节展览。
2.收集XX县优秀艺术家作品500余幅,全市各区县艺术家作品百余幅,包括书法、国画、油画、素描、摄影等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全年累计展览50余天,吸引参观人数上万余人。
(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省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积极配合抢救性发掘了大渡河沿岸的富林文化遗址、狮子山型文化遗址、富林背后山型文化遗址、大树背后山型文化遗址、大树古堡遗址、大瑶石棺葬、桃坪战国、西汉土坑墓群、东汉砖室墓等文物。出土文物达2万多件,具有重要价值,抢救性发掘工作成效显著。
(六)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1.XX县文新广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2012年6月份成立以来,共实施行政处罚34家(次),罚款47900元,责令停业整改6家(次),整改36家(次),联合公安、工商部门开展无证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性场所整治,取缔11家无《网络经营许可证》的经营户,查扣31台电脑及配套设备,移送案件6件。
2.在“扫黄打非”工作中,取缔音像制品销售游商地摊8家,查缴非法出版物216册,侵权盗版光盘4797盘,淫秽色情光盘95盘。2012全市年终考核第一名,同时获得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考评第一名。
二、广播电视工作
(一)稳步推进广播电视事业
1.光缆干线工程有效开展。2010年以来,我局先后完成安乐至皇木至乌斯河、大树镇至龙塘山、广电网络公司机房至富庄镇、广电网络机房至小堡乡、萝卜岗至XX县丰乐乡、安乐乡白岩岗至万里乡、流沙河沿线移民安置点组网光缆线路建设工程、唐家河西乡光纤有线电视网络恢复重建工程光缆工程建设项目,使我县的光缆干线有效深入到XX县各个乡镇。
2.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我局先后完成XX县城东、XX区地埋管道工程、九襄地埋管道工程、XX县XX区通讯用室外机房安装工程、万工新集镇至乌斯河沿306线直埋光缆线路建设工程、6个集镇30个移民安置点广播电视入户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广播电视网络基础设施,为我县光纤入户工程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国标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稳步推进。为了更好的解决了我县部分偏远乡村群众收看本地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我局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国标地面数字电视业务,采购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17000套,发展用户15000户,使我县的本地电视节目已深入汉源的每一个乡镇。4.XX县城光纤入户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智慧城市、光网四川”的整体部署,我局于2014年9月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XX县城光纤网络入户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工程建设已全面完成,改造有线电视用户15000余户,为建设“智慧城市、光网汉源”以及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发展铺设好了网络基础。
(二)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成绩突出。
为扎实做好乡镇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我局精心部署、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有线数字电视的相关知识,并组织精干技术人员采取设点、上门服务、现场演示讲解等多种方式,积极为用户提供安装、维护等技术保障,热情周到地将数字电视安装到户,让电视用户及时体验到数字电视带来的精彩生活。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也得到了广大电视用户积极支持、踊跃参与。截止目前,我局已完成5485户用户有线数字电视的整转,超额完成有线电视整体转换任务,使我县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1930户,居全市第一。
三、宣传工作
(一)硬件上档升级
五年来,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及县委、政府的支持,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投入广播电视台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先后建成了全台网系统,实现全省首个能播出高清节目的县级电视台;设计建成了一辆全高清转播车,实现本土节目高清电视直播能力;建成了800平米的演播大厅,为XX县举办的《唱响汉源》、春晚等各种文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二)创优工作成绩突出
五年来,汉源电视台不断开拓创新,创优工作在全市新闻系统名列前茅,多次获得省级优秀奖和提名奖。2010年8月,《猴子岩特别报道》、《XX县猴子岩发生山体崩塌系列报道》均获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广播电视学会(新闻类)提名奖”;同年9月,纪录片《古路之路》获全国dv新闻类铜奖;2011年2月,纪录片《尘肺之殇》获省级创优优秀奖,《学校该不该拆?》获省级创优提名奖。2013年新闻专题《七旬老人独居椒林》获省级创优提名奖,公益广告《书香汉源》获四川省第二届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电视类创作大赛三等奖。2014年纪录片《乡村教师》、现场直播《飞跃花海滑翔伞表演秀》、原创音乐《阳光下的我们》获省级创优提名奖;同时,《乡村教师》获市级一等奖,也是全市县级电视台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品。
(三)新闻宣传聚人心
汉源电视台始终坚持以新闻立台,对区域内“新近和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进行报道,有效地为群众传播资讯。《汉源视点》主要报道社会热点、民生焦点、游购娱乐等各类经典资讯,尽可能多地为受众提供信息。《纵横汉源》是高端访谈类节目。视角对准汉源或和汉源有一定联系的话题人物和著名人物,包括来到汉源的政企高官,文化名人,演艺明星。《新城新事》则主要报道社会热点、民生焦点等各类经典资讯。尽可能的为电视观众传播咨询提供信息。另有一档与多部门合作联办的法制栏目《法制.平安汉源》。由此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格局。我们拥有6000平米的办公大楼;800平米的演播大厅;沃尔沃高清转播车;集高清制作、高清转播、素材收录和媒资管理为一体的大洋全台网和专业录音棚等一流的硬件设施,在西南地区县级电视台中名列前茅。目前,覆盖人群达20余万,经问卷调查,收看汉源新闻的电视观众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四)电台发声同频共振
2012年5月21日,fm90.9大渡河阳光调频广播正式落地播出,开设了《阳光政务》、《新闻社区》、《云端高速龙门阵》、《车行天下》等14档自办节目,全天24小时不停机播出。着眼汉源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讲好汉源故事,赢得广大听众一致认可。
(五)策划“唱响汉源”形成品牌
汉源电视台、大渡河阳光调频广播、县文化馆精心策划组织实施2013、2014两届“唱响汉源”新声代歌手大赛,为群众搭建音乐的梦想舞台。第一届“唱响汉源”历时41天、参赛选手突破1000人次,赛事创造了5个奇迹,一、建国以来XX县规模最大的一次文艺赛事;
二、XX县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赛事;
三、XX县赛事中单项奖金最高的一场赛事;
四、XX县时间跨度最长场次和分区最多的一场文艺赛事;
五、XX县单项比赛参赛者职业、年龄差距最大的一次比赛。第二届则是吸引外地参赛选手,提升汉源对外知名度。5个片区,12场海选,吸引了来自山东、湖南、重庆、成都、云南、阿坝等全国各地38个省、市、自治区及周边区县的178名优秀歌手前来参赛;同时,电视、广播、大渡河阳光调频和汉视传媒两个公众微信平台共同形成宣传强势,唱响汉源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经典品牌。
(六)文化交流多格局
高清转播车录制组先后参与了XX市国际电影周、甘孜州文化节、老挝金三角国际旅游文化节,为繁荣大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招商引资工作
(一)全力推动九襄阳光康养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
九襄阳光康养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被列为藏羌彝文化走廊国家级重点项目、2014年XX市市级重大项目、XX县2014年重点工作。为此,我局积极谋划筹备该项目,扎实推进项目进度。截止目前,已完成征地、打围等相关工作,正在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定,按照《XX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48期)的要求,我局积极与雅安文旅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接,签订委托协议。
(二)博物馆招标工作顺利完成
XX县博物馆项目投资2000万元,于2015年4月按程序和规定完成招投标工作,建成后拟打造为“国内一流县级博物馆”。
(三)积极推进XX县电影院项目建设
XX县电影院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初步设计5个厅(2个大厅和3个小厅),大厅容纳400人左右,小厅100人左右。目前已全面复工,已完成基础建设工作。
(四)积极与省、市对接,争取项目资金
2010年以来,我局共争取省、市项目资金3000万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缺乏战斗力。由于我局人员结构老龄化,三馆缺乏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推动难度大。目前,大多数移民安置点用户对数字电视概念不清,认识模糊,加之受移民遗留问题影响,对付费频道、高清频道等新的收视方式、收视习惯和消费习惯,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使数字整转工作受到制约。
(三)博物馆项目设计效果不理想。博物馆项目建设属于创意型项目,根据国家规定,按照工程建设类项目进行招投标。目前中标单位工程技术能力很强,但设计创意能力较薄弱,达不到博物馆项目创意要求,项目推动困难重重。
(四)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难切实际。村级行政区划在全国千差万别,建全国统一标准和规模的书屋和文化活动室与汉源实际情况不符。
六、2016年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读者至上”,基本服务“零门槛”,坚持服务立馆,科技强馆,人才兴馆,为参加全国第七次评估定级达到一级馆打基础。
(二)在做好文化事业的基础上,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依托九襄石牌坊的茶马古道民俗博览园,建设一个建筑面积约为800㎡的“汉源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重点对省级非遗涂家木雕和曹润红彩塑、市级非遗大田老太庙花灯、九襄川剧围鼓等进行展示和保护传承。
(三)针对文艺创作的相对薄弱的问题,积极争取资金,挖掘、培养本土文艺人才,并创作一系列反映本土文化的优秀歌曲。
(四)加快我县文博事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新增一至二个具有名片效应的博物馆(或专题展馆)。普及文博知识,推动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五)在做好文博事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县文化产业。以九襄石牌坊为龙头,在其周边建设汉源茶马古道博览园(目前该项目已纳入藏羌彝走廊在建项目国家规划,同时已有相应社会资本注入),同时结合地处藏羌彝走廊、茶马古道、南丝绸古道等优势,辐射清溪片区、宜东片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其次是结合博物馆开放进一步提升“富林文化”名片效应,拓宽该品牌在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作用。
(六)积极争取建立乡镇文化工作目标考核,引起各乡镇党委重视,在百分制考核分数中力争占到1-2分,充分调动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积极性。
(七)针对村级行政区划在全国千差万别的情况,因地制宜建图书馆和文化馆,以适应其需求!
(八)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和致富增收。因地制宜做好文化与旅游、农业、生态等融合发展规划,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九襄阳光康养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藏羌彝民族文化品牌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带动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就业增收渠道。
(九)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加强对文化产业项目论证、包装、推介、开发的指导,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指导帮助文化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注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加强农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的保护维修。
(十)九襄阳光康养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作为我县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我县的重点工作,在今后的一个季度里我局会继续加强同各单位的协调工作,积极推动项目进展,争取3年内完成项目整体建设。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5
区“十二五”林业工作主要包括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与抚育,机关义务植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相关工作,林业规划建设,森林防火,林业行政许可等相关工作。
一、抓好生态风景林的建设、抚育工作
(一)根据《XX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的统一部署,2012年-2015年我区完成广深高铁、清平高速、盐排高速3条共10.3公里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改造、管护及封育任务。
(二)2013年,我区继续投资建设夹门山隧道口附近和盘山公路沿线生态景观林改造工程,改造总面积17223平方米,栽植苗木约1100株。
(三)2014年,完成盐排高速(段)生态景观林建设,改造提升绿化景观全长约1.6公里。
二、组织机关义务植树造林工作
为充分调动市民植树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区生态环境。我区每年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XX市全民义务植树管理办法》,动员全区全面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并且积极组织区、直机关单位参加机关义务植树活动。
(一)2011年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在望桐新路两侧举行,共种植树苗601株,种植面积达22.5亩,种植树种包括凤凰木、小叶榄仁、木棉和大叶紫薇。同时,2011年,区在“大运”绿化提升行动中组织街道共植树4.2947万棵。
(二)2012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在梧桐山仙池公园开展,共种植凤凰木、黄槐、大叶紫薇等1000余株,种植面积达7000平方米。
(三)2013年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在梧桐山风景区莲塘站梧桐绿道旁开展,种植了大叶紫薇、黄槐、凤凰木、宫粉紫荆、木棉、火焰木等6种乔木树种1000余株,种植面积达6000平方米。
(四)2014年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在梧桐山风景区莲塘站梧桐绿道旁开展,共种植无忧树、红叶乌桕、水翁、铁刀木、木棉、大叶紫荆、紫荆等7种乔木树种850株,种植面积达6000平方米。
(五)2015年义务植树活动,采用协办“我和小树共成长——亲子共种‘祈愿树’活动”的形式,参加植树的人数为1080人,树苗720棵,种植面积6800平方米,主要种植树种为国庆花。
三、开展薇甘菊和其他有害物生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2013年-2014年薇甘菊防治工程防治总面积为3765亩,目前已竣工验收,并已完成结算审计与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二)2014年薇甘菊防治项目总面积为2036亩,目前已竣工验收,并已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三)2015年区薇甘菊防治工程服务项目防治总面积为7376亩,包括全区林地范围内(不含已纳入市政公园管理的林地范围)区域,并将布心山公园纳入本次薇甘菊防治范围,防治面积较2014年增加了1584亩,采取三次人工连续清除的防除方式,目前已完成第一次清理工作。
(四)2015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服务项目。该项目在全区林地范围内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监测、统计、汇总我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并形成相关报告文本,项目总投资约18万元,目前已完成9月及10月监测工作。
(五)区2015林地红火蚁防控服务项目。该项目在全区林地范围内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分别在8月、10月、12月开展三次“地毯式”普杀,并在完成三次普杀后根据红火蚁滋生情况进行最后一次查缺补漏消杀,项目总投资约18.5万元,目前已完成第二次普杀工作。
四、中幼林、生物防火林抚育及居民小区及路边防火林带清杂工作 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我区森林安全,我区每年开展中幼林、生物防火林抚育及居民小区及路边防火林带清杂工作,“十二五”期间,中幼林抚育面积471204平方米、数量为62339株,生物防火林带抚育长度为192.5公里,居民小区及林边防火带清杂83公里、面积为747300平方米。工作列表略
五、开展其他林业工作
(一)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委托专业单位编制了《XX市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通过了市城管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省林业厅批复了我区上报的“规划”(成果质量评定为优),并以区政府名义出文,获得了区政府的批准实施
(二)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我区于2014年年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此次调查将城市1亩以上乔木的森林纳入调查范围,范围扩大,森林覆盖率增加,截止目前,已完成外业调查、内业数据整理以及初步调查成果。
(三)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区工作。按照《广东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林业生态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办积极推进广东省林业生态区创建工作,目前,《区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区工作方案》已制发,总结汇报片摄制、外业调查及自查报告均已完成,正在进行申报工作。
(四)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变更工作。根据《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2015年)》及《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操作细则(2015年)》要求,完成了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正在进行下一步工作。
(五)裸露土地复绿工程。2013年,我区下发了《关于明确区土地裸露防治职责分工的通知》,全区各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各司其职,积极做好辖区裸露土地防治工作。我局完成的复绿面积为60694.89平方米,确保了全区无大面积、无新增的裸露土地。
2014年,由我局负责治理的裸露土地按照环水局提供的区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153块裸露地块的所属街道、面积、xy坐标等卫星图片资料,对上述裸露地块进行现场勘察、分析和比对,确定需要复绿具体地块,现已完成勘察相关工作,并按照《关于明确区土地裸露防治职责分工的通知》要求,全区各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各司其职,做好辖区裸露土地防治工作,确保全区无大面积、无新增的裸露土地。
六、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安全
我区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共有17个,分别是:黄贝、清水河、翠竹、东晓、东湖、莲塘等六个有林街道办事处和梧桐山风景区、仙湖植物园、翠竹公园、东湖公园、围岭公园、布心山公园、罗芳公园、红岗公园和银湖山郊野公园、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银湖旅游中心。“十二五”期间,各责任单位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森林防火工作的指示精神,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绩,火警过火面积都在省政府规定的控制指标以内。据统计,2011年全区共登记12宗,过火面积2130平方米;2012年共登记森林火警6宗,过火总面积约910平方米;2013年未发生森林火灾;2014年共登记森林火警3宗,过火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2015年共登记森林火警2宗,过火面积约为1080平方米。起火原因均为乱扔烟头、孔明灯掉落、小孩玩火或起火原因不明等。由于火情发现及时,施救措施得力,没有造成大的森林火险和人员伤亡。
(一)从制度入手,打牢森防工作基础。修订完善《森林防火预案》,使森林防火工作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在“预防”二字上下功夫。每年积极召开森林防火会议,总结当区森林防火工作,部署下一工作,并对当年辖区范围内无山火发生的责任单位及各联防武警部队提出表彰。
(二)及时补充森防物资,随时做好处置森林火灾准备。2011年添置了2台森林防火专业水泵,微型防爆电筒80个;2012年购置了2台森林防火专业水泵,10台背负式消防水泵,110个微型防爆电筒;2013年购置了47个森林消防水箱,2套森林防火背负式消防水泵等;2015年根据各有林街道办事处与辖区有林公园通过现场踏勘上报的消防水桶放置点,因地制宜,选取了设置点分批放置,第一批已放置了19个,并将在森林消防水桶中灌装化学灭火剂,同时发放了300个简易式水基型灭火器。
(三)突出森防的宣传教育工作,在预防上下功夫。2011年组织全区六个有林街道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通过省森防办订购了森防宣传日历10000张、漫画10000册;2012更新及新设立宣传警示牌共计40块,派发《森林防火条例》及宣传资料6000多份、森防宣传环保袋15000个,悬挂宣传标语横幅45条(幅);2013年印制防火宣传的盒装纸币10000盒;2015年印制宣传毛巾9500条,帽子1000顶,纸袋4000个。
(四)加强防火培训,提高处置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森林防火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我区积极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市、区森林防火知识、林业执法、实战等相关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切实提高扑火队员森林火灾扑救实战能力,真正将森林火灾知识和实战扑救结合起来,确保扑火队伍在遇到火情时能够拉得出、上得快、扑得灭,真正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为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奠定基础。同时,2014年10月17日,组织全区护林员、园林所相关人员在区小坑水库开展护林员森林防火安全业务培训,旨在学习灭火工具在森林火灾发生时如何运用,如何加强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火场上的救火经验。
(五)开展森林防火演练。2011年大运森防工作纳入了大运安全保障工作,我办高度重视,制订了专项应急方案,并于大运会前组织位于体育周边的黄贝街道办和莲塘街道办进行了贴近实战的演练,加强大运森防值班,大运期间,黄贝街道办和莲塘街道办在体育馆周边山林实行动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了大运期间我区森林安全。大运期间,全区没有发生一次森林火警。2013年11月份,我区在清水河银湖山郊野公园成功举行了一次森防演习,参演单位(人员)包括市森林消防专业大队、武警消防大队、全区林街道护林员、清水河街道办民兵、区园林所等共计150人,参演消防水车8台,通过演习,提高了我区处置森林火灾的能力。
(六)建立全方位巡护体系的方式,针对隐患地区及时发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限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各有林街道办事处严格落实巡防制度,区森防办注重加强与辖区内的风景区、郊野公园、市政公园的联系,形成了重点防护与经常防护相结合,居民自防与军警民联防相结合,责任防护与全民共防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森林安全巡防体系,及时地发现和消除隐患。
七、林业行政许可与新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方面
2012年受理林业行政许可项目6宗,2013年未受理林业行政许可项目,2014年受理林业行政许可项目2宗。根据国家、省、市新下放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以及取消、停止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公告,经清理,目前由我区实施的林业行政审批事项包括:占用、征收、征用林地许可,临时占用林地许可,采伐林木许可,并已全部制定实施办法。
八、“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已建生态景观林的抚育工作。
(二)积极组织机关义务植树工作。
(三)继续做好中幼林、生物防火林抚育及居民小区及路边防火林带清杂工作。
(四)继续推进林业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包括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广东省生态林业区创建工作、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变更工作等相关工作。
(五)继续做好全区薇甘菊、红火蚁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
(六)高标准做好森防各项工作。
人社局十三五总结十四五规划计划 篇6
“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一)“最多跑一次”改革扎实推进。大力推进“六个一”工程,提升人社服务品质。一是办事一次不跑。通过办事情形颗粒化、表单填写简易化、事项查询便捷化,实现服务事项X%网上办和掌上办,网上办结率达X%,网上办件量达到X.X万件,人社服务窗口由X个减少至X个。
二是监管一网通管。
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市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为基础,创新监管方式,推进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实施“掌上执法”,将X条行政处罚、欠薪逃匿等信息归集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应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开展工资支付双随机抽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X家次。加强工资支付监管,采用“智慧监察·阳光支付”系统,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安心工资卡”欠薪预警机制,实现新增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全覆盖。三是需求一号响应。
变“企业有困难找政府”为“企业有困难政府来解决”,实现企业需求快速响应;“上家门、进村门、到厂门”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组织上门办X批次、服务群众X.X万余人次,实现群众需求上门服务;推动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统一社保卡发放,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X个新建工程项目X名农民工通过社保卡发放工资X.X万元,实现农民工需求有保障。四是信用一网通享。
按照“你承诺、我先批、事后审、失信惩”的工作思路,X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容缺受理、信用审批,累计办理许可业务X件,X件因失信被撤销行政许可。实行信用信息归集,将拖欠工资等X条不良内容上传市信用共享平台,信用扣分处理X个用工不规范的在建工程项目。加强信用核查在日常行政服务中的应用,平均每月检查应用X起。五是政策一次到位。
X个人社事项上线X政务服务网“一网通服——X市政策服务平台”,实现涉企政策集中发布、无感推送、网上兑现。充分运用网站、自媒体等开展线上人社政策宣传,组织业务骨干走企入村,在各镇街、企业举办X场宣讲会,实现人社政策信息“上网下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发放准确性,X项财政补助资金全部通过社保卡发放,实现自然人财政补贴资金社保卡“一卡通”。六是服务一生相伴。
创新推出“无感智办”,服务前移,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主动作为,在当事人符合法定条件时提供即时智能服务。目前已梳理X个事项,X.X万人实现无感智办。(二)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X%以内。我们从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稳定工作的期盼着手,统筹推进各类重点群体就业,织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线”,织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纬线”,托住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底线”,促进社会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扶贫”,通过组织专场招聘、开展政府雇员国企人员定向招聘、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技能培训等方式,帮扶X名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成功就业,实现低收入家庭符合就业条件劳动力百分百就业。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支持大众创业政策,认定市级众创空间五批X个、X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X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X家。十三五以来组织创业大赛、沙龙、论坛等各类创业活动X余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大赛”,“创业X”品牌在国内外日益浓郁。(三)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
紧紧围绕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目标,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目前,全市有大中专以上学历人才X.X万人,专业技术人才X.X万人,高技能人才X.X万人,“十三五”以来柔性引进两院院士X人、引进培养“X”专家X人,X名外国专家获“西湖X奖”。制订出台《关于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推出了“大专以上的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全部解决”“大专以上的人才住房全保障”等X条涵盖创业创新资助、生活服务保障的“人才新政”,全面保障人才“衣食住行文教卫”七大生活需求。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占地X亩、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的人力资源产业园于X年顺利启用,目前已集聚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X家,获批成为X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四)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积极化解各类劳动纠纷,建立劳动监察网格化预警机制,实施租用场地经营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开展建设领域工程款和工资款两条线拨付试点。十三五以来,立案查处劳动违法案件X.X万件,为X.X万名职工追回拖欠克扣工资X.X亿元。及时稳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将劳动争议调解纳入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实现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X调解、仲裁调解五大调解的联合及由司法、工会、工商联、企业家协会、法院联手提供的“大维权”服务。十三五以来,仲裁机构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X件,办理结案X件,整体结案率达X.X%,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X件,调解率达X.X%,涉案金额达X.X亿元。(五)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率先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建立全民参保动态管理机制,打通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转换通道,实现城镇职工、城乡居民、被征地农民三类养老保险之间的有效衔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X%以上,基本实现户籍人口参保全覆盖。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开发社会保险业务操作信息系统,使用业务经办人员CA认证系统,努力从源头和各个环节上堵塞漏洞,规范工作程序,防范和化解基金管理的风险,确保基金安全。依托社保基金监管软件平台,加强非现场监督,及时排查重复参保、重复领取、死亡冒领等疑点核查。(六)人事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公开、公正、公平、择优招考事业单位人员,循序渐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能力建设,规范工资福利,全面推进阳光人事。启动实施专才特聘,为优化事业单位人才结构,大力招引名校优生,我市自X年起组织用人单位,深入X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专才特聘,先后聘用X余名优秀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工作。加强人事考试标准化考场建设,提升人事考试服务能力,严格落实人事考试内控制度,进一步加强人事考试工作队伍建设,保障人事考试安全运行。四、“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
(一)实施更高质量的就业优先战略。一是加大政策力度稳就业。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促进企业稳定岗位的政策力度,提高援企稳岗整体效能,切实援助企业摆脱困境。对符合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员工队伍稳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强化企业的用工主体作用,提高企业职工岗位的稳定性。二是建立全方位就业帮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社保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工作。稳步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加强就业见习管理。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鼓励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做好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工作,举办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发挥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作用。围绕民生“短板”领域,拓展公益性岗位。三是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补贴等创业政策。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推广更为灵活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享受对象范围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建设,强化平台的项目孵化能力与水平。大力组织创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创业活力。(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进一步完善各类养老保险的转移、衔接制度和办法,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二是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围绕《工伤保险条例》贯彻实施完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力度,重点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参保率,争取做到全覆盖。积极探索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持续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做到应保尽保。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适时提高以上三个险种的享受待遇。三是扩大资金来源,加强基金监管。按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要求,在个人账户逐步做实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探索和完善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方式。按照“分段把关、分人负责、相互制衡”的社保经办管理模式要求,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依法行政、内控管理、严格监督、透明运行贯穿于各类社会保险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形成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社会保险资金监督体系。(三)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一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千企万岗百校行”、“高校学子X行”等活动,为企业引才提供渠道。举办旅外博士专家项目接洽会、人才项目路演等活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助推人才强市建设。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开放、更有力度的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工作体系。建立动态的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紧扣产业人才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强人才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推进“给每位创业者一张床”改革,拓展人才子女入学解决途径等。打造“i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次推送、人才服务一网通办。建立人才服务专区,实时为各类人才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四是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组织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X岁以下登记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其中农村学员和困难家庭成员再给予生活费补贴。(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
全力打造集基层调解、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于一身的“一体化”工作新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劳动纠纷。一是打造“一站式”服务。市、镇(街道)两级分别建立根治欠薪“一体化”工作中心,在市劳动监察大队、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分别设立劳动纠纷投诉举报窗口,引导有条件的网格(工作片)、村居(社区)设立接待窗口,统一受理劳动纠纷化解诉求,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形成“八统一”工作标准,全科受理,一站式服务,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处置、内部流转服务、异地联动通办”的一体化工作机制。每个镇街至少配备X名以上专职根治欠薪工作人员。二是着力“一揽子”解决。树立“调解优先、执法仲裁断后”理念,实行基层调解、监察仲裁之间互联互通,实行多部门共治共理,建立以镇(街)政府为核心,劳动监察、仲裁为骨干,公安、司法、综治为有力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劳动纠纷化解机制,提高非诉调解的能力和效率,将劳动纠纷就近就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一般性劳动纠纷通过基层四个平台指派到镇街、网格调解,X个工作日内无法解决的,按照“依法分类处理”的原则,进入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法定程序处理。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7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媒体‘十二五’规划和实施”。2011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科学发展”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在相关评价体系、长效机制、具体政策等方面将发展重要调整和变化,会更加重视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将给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定下新思路、新途径、新基调,它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我国新闻媒体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未来五年,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闻媒体要与全国其他战线一样十分珍惜这一宝贵的战略机遇,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
会上,还同时邀请了来自新华社、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国内知名媒体、企业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开坛演讲,奉献了一出出精彩的知识盛宴。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8
一是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全县有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5 441人,比2010年增加35所、2 712人,学前一年入园(班)率由2010年的77.14%提高到93.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17.9%提高到69.33%;投资729.93万元,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14所,增设学校附属幼儿园7所;按计划逐步开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水泄乡、厂街乡和杉阳镇中心幼儿园预计年底可完工,县城幼儿园完成征地、地勘、设计等前期工作。“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2015年,全县共有小学在校生12 958人,初中在校生6 98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36%,初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101.65%,小学辍学率为0.87%,初中辍学率为1.3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率达91.34%;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为99.66%,复盲率为0。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 318万元,新建永平二中校舍9 700平方米;已争取到2 737万元资金,准备新建永平一中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共13 544平方米;补充高中教师42人,逐步解决高中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目前,全县普通高中有40个班2 198人,较2010年增8个班85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66%,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2、2013年高考总上线率超过全州平均水平。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2010年以来,投入230万元,采购了电焊、汽车维修、灶具等设备,添置计算机30台;新增了焊接、中餐烹饪、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拓宽办学渠道,设立云南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扩大招生范围;继续与大理技校、大理第二职中、大理农校等学校开展校际合作。2015年,永平职中在籍在校学生11个班461人,比2010年增加118人,云南开放大学教育在籍学生480人;每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3 000人以上。
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永平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共完成新建校舍124 281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47 657平方米,投资总额达19 577.43万元,基本消除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投入1 554万元,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13间、多媒体教室280间,投影304套,全县完小以上义务教育学校配齐了理化生及科学实验仪器和音体美设备;37个教学点实施了“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配备了卫星收视系统。
三是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依法对乡镇中心学校、初级中学和县属学校班子进行考核和调整;按政策解决了3 280名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对取得高、中级教师资格但“评聘分离”未聘任的228名教师,全部聘任到所评职称岗位;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岗位补贴人均标准500元/月,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乡村教师都得到了生活补助;通过公开考核招聘和考试招聘的方式录用高中教师42名、中小学特岗教师196名、支教教师10名、定向招聘农村基层期满高校毕业生26名、择优招聘大学生村官3人;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国培计划”“携手助学”等培训9 000多人次。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9
十二五”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实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全区的司法行政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总要求,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目标,找准突破口,建设新平台,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平正义,为建设“法治宜秀”、“平安宜秀”、“和谐宜秀”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十二五”期间,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原则
1、“十二五”工作发展目标。“六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全民法律素质、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以及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职能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力度和管理效果明显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执业环境明显改善。不断推进司法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显著增强。司法行政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建成全系统信息化网络,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2、“十二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坚持的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二、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重点,努力推进“大调解”机制建设
3、加大对《人民调解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围绕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满意率持续上升,民转刑命案发生率、越级上访率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率持续下降的“三升三降”目标,重点实现“三调”(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对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考核评价机制。两年内,要在全区建立行业、企业和跨区域调解委员会。
4、加大经常性和集中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力度。健全完善重大矛盾纠纷快报、日报、直报制度,探索实施矛盾纠纷“零报告”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纠纷信息的综合分析,强化群体性事件的预测、预警。
5、加大建立“大调解”机制力度。把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作为完善大调解机制的重中之重,坚持经常性地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突出做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涉及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对事关民生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和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求做到不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进一步深化周边地区联防联调工作,完善联防联调机制,加强同桐城市、枞阳、怀宁县、大观、迎江区等单位沟通,维护交界地区的社会稳定。
三、以做好特殊人群管控工作为抓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6、大力提高矫正质量。成立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立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充实司法所力量,确保有专人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教育矫正,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告教育,组织公益劳动,加强心理矫治,提高教育矫正效果。强化监督管理,针对不同的犯罪类型和风险等级,探索分类矫正方法,严格管控措施,避免脱管、漏管,防止重新违法犯罪。注重帮困扶助,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服刑人员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制度,统一文书格式,加强档案管理,促进社区矫正规范运行。
7、认真落实帮教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对重点人员做到必接必送。加大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安置的工作机制。要落实衔接措施。对监狱、劳教所提供的有明显重新犯罪倾向人员的综合评估意见,区安置办公室要立即反馈,并及时通知司法所。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信息。要强化教育管理。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法制和文化教育,激励引导他们遵纪守法、自食其力,顺利融入社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完善和落实帮教责任制,将教育、管理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建立跟踪帮教机制,及时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特别是重点帮教对象的情况,一旦发现刑释解教人员有危害社会的苗头,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安置帮扶力度。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制定完善帮扶政策,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社会帮扶,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帮教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8、完善帮教安置基地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区范围内建立2-3个帮教安置基地,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帮教安置对象进行职业培训和过度性安置,尤其对“三无”人员安置,保证其生活出路。
四、以提升社会法治化水平为目标,开创法制宣传教育新局面
9、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眼于打牢建设“法治宜秀”的思想基础,巩固和深化“五五”普法成果,不断探索规律,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健全机制,完善体系,努力构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着眼于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大力宣传中央、省、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宏观调控、资源环境、投资开发等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公正有序的法治氛围
10、积极推动领导干部任职资格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积极推动领导干部任职前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把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扎实组织开展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以重点对象普法工作的开展,带动全民法律素养的提升。
11、进一步完善“法律六进”活动工作机制。举行“法律六进”观摩、交流、评比活动,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继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法治示范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典型的培养总结和宣传推广工作,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
五、以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12、推动法律顾问团建设。引导律师积极开展新兴产业的法律业务研究,依法办理企业融资引资,兼并重组等法律事务,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成立区、镇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团(组),法律顾问进村(居)、进企业、进厂矿。并加强对政府法律顾问团(组)运行情况的管理考核,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性和实效性。
13、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水平。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将服务的重点放在满足镇(村)、社区法律需求上,努力提升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水平。加强指导管理,出台全区基层法律服务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强化能力培训,规范执业行为,促进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14、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数量和质量并举,管理和服务并行,发展和规范并重,加强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规范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和使用,促进法律援助工作健康发展。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法律援助接待窗口建设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主动到外来民工多、弱势群体多、困难群众多的地方,宣传法律援助制度,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帮助,切实解决经济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
15、切实抓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做好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和能力验证工作,依法开展司法鉴定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规范司法鉴定工作程序。加强对司法鉴定人员法律法规教育,确保鉴定结果公正、准确。
六、以强化规范管理为方向,努力提升基础建设水平
16、抓好基层建设全面提升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在2012年底前实现收编直管,做到专编、专人、专用。充分利用政法专项补助资金、装备和改善基层司法所办公条件。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实司法所力量,在2015年底以前,全区司法所力争达到3-4人,全区司法所达到规范化司法所标准。在2012年之前,争取司法局办公用房实施国债项目,打造一流的县(市、区)司法局,努力营造栓心留人的环境。进一步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完善司法所干部管理体制,加强司法所业务建设,建立统一的工作质量标准,规范工作台帐、工作程序和考核标准,把司法所打造成为司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线平台。
17、加强制度化建设。全面整理现有规章制度,促进现有规章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范。认真做好新的管理制度的创设工作,出台一批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不断完善目标体系,细化责任分解,健全考评机制,严格奖惩办法。加大检查力度,强化目标考核,确保各项目标得到落实。
18、强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区局和各司法所网络信息化建设,努力把网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报关网络化。
八、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切实增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19、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民主决策,提高决策透明度。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牢固树立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形象意识和团结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勤廉示范单位争创活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强化监督检查、效能监察和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区人社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旅游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07-15
“十二五”科普工作08-16
司法所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09-12
县林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及重点调研课题05-23
投融资平台“十二五”规划总结及启示09-25
某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05-13
党建工作十二五规划08-07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达标计划07-01
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