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2024-09-08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精选8篇)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篇1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说明生长环境对生命体成长的重要作用,而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就是为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班主任工作者来说,充分认识与主动把握班级精神文化的导向、约束、调适、凝聚和激励功能,对于引导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和优化班级管理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有文化内涵

当前校园文化中出现了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并对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时候,例如,“十年寒窗,岂能功亏一篑;日夜苦读,只为金榜题名”,“听说听教养成好习惯”等功利色彩过浓且层次不高的文化应该摒弃。而“好习惯,好人生,好过程,好结果,好方法,好效果,好态度,好未来”,“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和班集体一起欢呼的感觉真好!”等文化因蕴含丰富、积极的教育价值而值得提倡。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形成共识

班级精神文化不能是班主任的一句话,或贴在级墙壁上的一幅标语。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共谋共建,让全体班级成员形成共识,使其变成统一的行动和精神力量,以形成师生合力。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班级精神文化的确立要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把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精神诉求融为一体。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针对变化

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根据社会发展、学生现状和班级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与时俱进地提出新内容。例如,根据高三后期容易浮躁和吃苦精神差的情况,我们班主任曾经提出“坐下来,沉下去”,隔壁11班提出“听必练、练必实、错必纠、疑必问”,理科实验班班提出“抗疲劳,抗烦躁、抗无所作为”。这些口号针对性强,很实用。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有多样化的载体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很多,如班歌、班旗、班徽、黑板报、学习园地、名言警句、心愿条、祝福语、知识窗、聚宝盆、读书角、报夹、博客、网站(网页)、BBS 社区、QQ 群等。多样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对每一个阵地的占领”,把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很主要的还有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自己的言传身教。还有要联系家长,尽量使得家长认同班级文化,并且配合老师教育学生。实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隐形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厚的成长土壤。我们要主动地、有效地去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篇2

一、班级目标建设策略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并且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就会向目标看齐,朝目标前进,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因此,班级要有明确的可实现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由师生共同制订近期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乃至三年目标等。班级目标建设在实践中要力求创新,在创新中要追求卓越,积极构建“内涵丰富、特性鲜明、文化厚重”的班级文化体系,把营造热爱学习的风气放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首位,打造班级精神。

二、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教育者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和载体,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构建精神文化,从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它能巧妙、自然地渗透班级文化。

1. 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在营建班级精神文化的活动中,教育者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班级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活动,创建特色,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名人名言的摘录、班级环境的布置、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辩论赛、文化小品、诗歌、民乐、艺术等参与创作,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完善学生人格,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营造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

(2)建立新型班级管理体制,培养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级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要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可通过各种角色设置,让学生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尽量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可根据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学生选为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应严格要求,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实践证明,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

2.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建设班级精神文化,胡锦涛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是鲜活的内容,“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在学校班级里,应特别注重诚信教育,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引起学生对人格问题的关注。同时还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班级,关心学校,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

3. 言传身教,以宽阔的胸怀,做真诚的教育。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就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如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的个体角度去包容、接纳。学生可以自私,也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但是无权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去学习、去生活。在工作中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在学校里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是教师去顶、去争、去压,这就不正常了。教师的天职是引导和施教,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做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学生就会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班集体的温暖,这样班级的精神面貌又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物质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陶治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例如:在教室左右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室前方墙壁的空白处可张贴班风、班级“宪法”、知识园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可以是嘉奖区和学习园地,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的布置。

四、制度文化建设策略

1. 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制定的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以达到建设良好班风学风的目的。各项制度要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清晰,内容具体简明,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学生乐于执行和遵守,促使班级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落实班级的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制度的落实。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必须牢记一个原则,即班级制度一旦形成,就要抓落实,建立检查落实执行制度情况的制度,经常督促检查执行制度的情况,否则长此以往,所谓的制度便会成为说在嘴上、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 制度文化 环境文化 班级风貌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16-02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理念与灵魂。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下面,笔者结合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提出了如何进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

一、设置班级奋斗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

班级集体的精神状态和学习风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灵魂”。作为班主任,心中应有十分明晰的“蓝图”:从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制订好工作计划,且每一阶段又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以利于操作和实践。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奋斗目标的设置,对形成班级集体的精神状态,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开学初,我向全体学生提出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确立个人和集体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结合校训和班级实际,明确提出自己的班训:“今日新星,明日精英”,作为学生长远目标与准则。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一定时期的班级现状,确立短期目标,并设计班级标语和口号。(如当学生出现学习焦虑或成绩处于低谷时,我们的口号是“一份耕耘,有时未必一份收获,但长期耕耘,则必有收获”;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设置了“用你行动的彩笔绘出班级的灿烂,用班级的光辉引你走向美好”等等标语;面对学生的骄傲情绪和忽视学科学习基本功的现象,我们提出了“我们所知的很小很小,我们未知的很大很大”、“学习的最大敌人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知识”,提醒学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和已知的知识,应该夯实基础,踏实前进,等等。

二、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增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乐趣。

心理学家说过: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地通过对客观存在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教室是一个班级的载体,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优美而温馨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

1、注重教室的卫生。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粉笔、小黑板、扫帚等也要摆放得井井有条,决不让农家大院“脏、乱、差”的现象在教室内出现。

2、重视教室的布置。教室布置可以个性化,我的做法是:(1)教室的两侧张贴名人名言及名人挂像,有时也发动学生用自己的画画、书法作品等来点缀。(2)教室的四角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作文(业)角、公布角等。其中自然角可在花盆里种些万年青、凤仙花之类常见的的植物,或让孩子摆放两三个小鱼缸,让孩子养些小金鱼,既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技角可展出学生的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培养科技意识;作文(业)角长期展示优秀作业、优秀文章,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公布角公布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当日值日生等情况,增强班级管理信息的透明度。(3)教室后面要求小组每个月轮流出黑板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在黑板上方挂国旗、班旗及班里的口号,让学生时常感受到班级目标的鞭策。(5)设立自我警示卡,可贴在书桌的左上角,卡上可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座右铭、提醒自己要改掉的坏习惯等。

三、建立班级制度文化,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一切文化都是在人们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要广泛深入地被人们所接受,不仅要通过外在的教育灌输,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硬性制度去加以规范和约束。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是达到集体目的的最好方式,纪律可以美化集体。”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作为班级文化的表征,又是班级文化的有效保障,据此,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骨干成员,必须依据新课改“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学校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制订出更加符合本班特色的、更具人性化的班纪班规。

我班的班规是由班队干部讨论后制定并提交给全班学生进行表决才开始实行的,并且在实行中不断进行完善。我们的班规包括学习、活动、卫生、安检、仪容仪表、午休等各个方面,并进行了分数量化。“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我们在常规量化中设了很多奖励机制,尽量减少惩治手段,因为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在班级量化考核中采用多加分少扣分的形式,并采用每周评出一名常规之星,每半期评出十名“常规标兵”,到期末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用常规分兑换奖品的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级活力

有影响、有特色、有内涵的班级活动是活跃班级气氛,增强班级活力,促进班风建设的有效方式,也是展示学生风采、锻炼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每学期,我班除了重视学校指定的各种活动外,还长期坚持搞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比如一日一思活动: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让他养成每日反思总结的习惯,我让学生每天在日记本上写三句话:分别是:每日一得,每日一失,改进措施及启示,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每日省吾身的习惯。 励志故事演讲活动:为了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意志品质,我班特别抽出每天课前的5分钟时间,进行每天一则励志故事演讲比赛。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自己也不由得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动,立志要向他们学习。此项活动不仅培养学生阅读和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使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悟人生,意识到坚强、努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可贵,并努力养成这些意志品质。有了这些励志故事的潜移默化,同学们一个个热情高涨,很快就形成了同学间团结互助,学习上你追我赶的优良班风。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代表着班级个性,班级的形象,体现着班级的生命,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当班级每一个学生内心充实、满怀激情,富有朝气,活力四射的时候,不再是只有几颗“紧随月亮的耀眼星星”,而是形成“群星闪烁”局面的时候,我们的优秀班级文化就开始生成!

参考文献:

[1]蓝苗苗.营造和谐班级心理环境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3年05期

[2]张君.营造和谐班级环境,提升班级文化品位[J].班主任之友.2013年03期

[3]周勇.魏书生管理模式的班级文化视角解读[J].徐特立研究.2012年01期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激励策略 篇4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09-8-29 10:39:58 阅读:464次 【字体:大 中 小】

何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它似催化剂,使优秀者更为完善,使自卑者自强,使盲目者清醒,使整个班集体进取向上,团结进步。因此,教育的艺术在善于激励,班主任如果能恰当适时的运用激励手段,对班级管理能够产生举足若轻,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以下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常用的五种激励手段。

一、全员参与——责任激励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改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根据管理心理学的这一原理,我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班干部轮值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有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班干部轮值制”即班主任根据学生档案,均衡学生的优劣之势后,把班级分成苦干行政小组,并让学生自设“官职”分管班级的事情。这便有了台长(整理讲台的)、馆长(管理图书的)、门长(关开门的)、窗长(管窗户的)、帘长(管窗帘的)、排长(排桌椅的)、探长(调查班级事件的)、地主(管地板卫生的)、安全部长(管活动安全的)、水利部长(管脸盆的)、运输长(拿点心的)„„在班主任直接领导下,由各行政小组轮流管理班级的各项工作。每个小组管理一周,往复循环三次结束。每一个循环结束,以民主评议的方式,选出本轮最佳管理小组。三个循环结束后,投票方式选出八名最佳管理学生。

“班干部轮值制”把全班同学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班级管理,竞争具有公平性,避免了由班主任指定干部造成的主观、片面以及由此使学生产生的不

公平感和逆反心理;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会对管理者多一份理解和支持。进而产生上下左右较为融洽的心理氛围和群策群力、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实现我价值的迫切感和为班级、小组争荣誉的责任感与义务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这种自我管理中,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班级管理与素质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数据说话——公平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公平感是一种影响人积极性的普遍观象。从心理发展过程看,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自律时期,他们一方面用审视的目光观察别人,同时,也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如果遇到不公平的评价,就会产生巨大的受挫感,影响积极性的发挥。因此,作为管理者,一方面在自己的行为、态度上要做到一视同仁,避免主观、片面性评价,另一方面,设计出科学的衡量学生行为的指标,实行量化管理,用数学学说话,把公平落到实处。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为了让班级管理有章可循,我让班委会列出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具体条款,全体同学共同讨论,制定出全体同学必须遵守的详细的班规,实施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制度。把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予以量化记分,定期公布,累计积分,并把积分作为评优的依据,这样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具体操作是:从每组选出一位纪律小组长,负责登记日常德育加减分情况,每周末在班里汇报一次,学期结束后,把各周的分数累加得出总分。或者也可以实行逐周累加,每周公布公布的分数就是该学期的总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难免会出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允许学生犯一些非原则上的错误,若能真正、切实改过,在量化考核的时候,应给这些学生适当地加回被扣的分数,以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知错能改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应该鼓励。班级的量化管理只要运用得法,必然能因为管理规范,有效地避免主观、片面性,增强客观、公平性以及透明度。这样,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

性,从而达到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目的,也达到了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最终目的。

三、先进闪光——荣誉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于优秀组织里,并且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在班级管理中,当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必要时可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因为荣誉是一个人在学习或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的标志。获得荣誉的学生,往往有一种被认可的兴奋感和继续进取的心理状态,在奖励时,要一改过去单纯奖励成绩一贯优异或表现一向好的优等生的做法,特别注意奖励那些经过努力而有显著进步的中下等生。班主任更要时刻注意寻找班中这些同学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因为青少年学生缺乏韧劲儿,有了进步若不及时鼓励,会很难坚持下来。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设立奖章:

(一)集体荣誉奖章

参评对象为管理小组、各小队,评比时间为每一个循环结束,评比依据是量化表,荣誉名称有“最佳管理小组”、“先进小队”,奖励凭证为将状。奖励仪式设在班务会上,由班长主持,班主任颁发,并把奖状贴在教室墙上,以示宣传。

(二)个人荣誉奖章

参评对对象是全班学生;评比时间为每月评一次;评比依据是量化统计表;荣誉名称为优秀学生;奖励凭证为优秀学生卡。卡内分设为以下优秀项目:功臣奖、勤奋奖、最佳管理奖、好人好事奖、卫生模范奖、快速进步奖等。卡由书签精制而成,每卡下方有班委会的落款和班主任的印章。奖励仪式设在月末班会上,班长主持,班主任颁发优秀学生卡。

班级实施荣誉激励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巩固、发展自我之长,对比、寻找、克服自我之短的成长机会,学生在优秀学员的激励下,加速了完善自我的过程。班级奖励恰好起到了及时鼓励、不断鼓励的作用,有利于促使学生把一时的进步变为永恒的品质。

四、情有所依——情感激励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一个多向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他们的感情纯朴真诚,丰富而又脆弱。他们渴望教师的纯真情感的回应。学生一旦感受到这份深情厚意,就会乐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真理。从现代教育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人重在管心,管人重在管情,管人心者莫不在乎情,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情激励手段,促发其内驱力,这是激励教育的前提。

没有爱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富有成效的教育。爱护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一个基础,那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真挚的爱护和尊重。因此,班级管理离不开情感激励。在班级管理中,我十分注意构建情感激励机制:首先,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自身的工作激情和表率行为来感召学生,让学生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中体验到教师对他们自身成长或班级进步的真诚期望,以唤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其次,注意以长者、导师的身份来指导、关心、帮助学生,关注他们的每一点成长进步,关注他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扬长避短。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重感情投资和积累。以自己的爱心去换取学生的信赖和亲近。第三,以平等的集体成员的身份去接近学生,经常站在学生位置上去体验他们的情感,注意自身的移情作用,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以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隔阂。第四,从正面激励启发学生,指导学生思想进步,当面谈心是必不可少的。而运用书面语言,主要是通过操行评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我在给学生写评语时,常有意识地对学生操行进行个性化的把握和评价,尽力做到生动、具体、感人,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抓住激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正面引导和暗示。给学生提供一面自我认识的镜子,学生受到这种令他们回味的充满关怀和爱护的评语之后,会反复阅读仔细琢磨,不断受到启迪和激励,从而维持他

们兴奋的积极心态,就会按照老师的期望去努力塑造一个新的自我。

五、导有目标——榜样激励

榜样是根据人们关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它比说服教育更具有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生的感情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正可谓“榜样的力 量是无穷的”。因此,班主任在进行情感激励的同时,必须施以榜样的激励,才会真正扬起班级奋进之帆。

(一)班主任自身的榜样力量

从组织学角度看,班主任是班级是“最高领导”。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导者的心理气质和本人形象,直接影响其所在群体的心理氛围和组织形象。就个体而方,班主任又是班级的一分子,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班主任的魅力是一种能使学生难以忘怀的、自觉服从的领导力量。而这种魅力的形成,来自于班主任自身所具有的广博的学问、卓越的见识、非凡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性。当教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成绩。因此,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具备诸如渊博的知识、准确的教育观察能力、深刻灵活的教育思维能力、卓有成效的言语表达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要有真诚无私的教育爱心和诲人不倦的教育意志力。正是有了无私的爱心才能有耐心,才能无怨无悔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世界中去,潜心探究学生心理,才能做到用生命呵护学生、把心灵献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巨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

(二)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

先进人物的言行具有导向性。以先进人物为榜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榜样可以是社会上的,比如具有“钉子精神”的雷锋,一心为民的焦裕录,公而忘私的孔繁森,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张海迪„„学生容易对那些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从内

心深处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榜样”也可以是身边的“英雄”,我重视优秀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激励作用,比如热情为全班同学服务的优秀干部,刻苦学习乐于助人的学习标兵,勇于拼搏敢的优秀运动员„„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中的先进人物更具现实性、可信性,也因此更具可比性,更易为学生接受,更能起到立竽见影的作用。学生会用他们的事迹对照自已的言行,检查自已的不足之处,引起自愧和内疚,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以矫正自已的不良行为。因此,在学校设有荣誉专栏,展示评上市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或参加省市有关竞赛获奖者的荣誉证书或个人彩照的基础上,班级相应地利用班会,结合本班的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并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激励和约束学生,更能发挥群体效应,形成有特色的班集体。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篇5

摘要:班级作为学位教学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班级管理的功能,并从“科学设定管理目标,明确班级奋斗方向;实行民主管理,给学生自由施展的空间;形成集体领导核心,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特色活动,发展个性特质;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优化外部环境,渲染文化氛围”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证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班级 管理 目标 民主 核心 活动 氛围 主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班级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其主动健康地成长。要达到这个目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必需讲究一定的策略。本文从不同层次对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做了实践性的探讨。

一、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也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班级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起到教师群体起不到的作用。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集体是个人的教师。”班主任不仅直接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还可以通过集体影响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因此,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1、为学生社会化提供帮助。学校班级是社会组织的雏形,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存在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与社会联系。每个学生可在班级活动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还可以进行各种角色变换;通过完成各种角色任务,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班干部可以学到组织领导集体的各种本领;作为集体的成员,则可以学到如何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发扬民主的规范行为。可见,班级管理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社会角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的过程;而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则有助于学生社会化的顺利完成。

2、营造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空间。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社会需求,通过交往不仅可以获取知识,满足心理上的各种需要,还可以学会交往的本领,增强人际之间的适应力,消除个体的孤独感。在学校组织中,班级作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基层组织,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交往可以建立友谊,消除误会,学到知识;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交往可以增强个体归属感和群体的凝聚力;班级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交流信息资料,扩大班级社会效应力的作用。而这些都离不开有效的班级管理。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不断成熟。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可以接触各种环境,但班级这个环境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从教育学角度看,班级群体是教育教学最基本单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社会学角度,班级是实现预定目标以促使学生实现社会

化的组织。班级群体不仅映射着国家与民族的基本文化要求,也体现着班级特定群体文化特征,这两者都直接、间接作用于青少年学生个体,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和个性成熟。因此,搞好班级管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不断成熟。

二、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我们要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科学设定管理目标,明确班级奋斗方向。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制定应以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意向、目的、利益等为基础,是教育理念与学生需求的统一体,这个目标体系应在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参与下制定的,具有导向与凝聚作用,是实现班级科学管理的一项制度化措施。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应注意:1、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先进性。在班级的目标管理中,要求目标必须满足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要求,给予学生磨练意志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共同努力,定会使好的集体和好的班风较快形成,并得以巩固。2、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层次性。学生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是根据学生年龄、学段、学期、学年的变化而循序渐进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也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实现。制定班级目标要力求全面,但在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主攻目标。制定长远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建立坚定信念,激励学生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努力;制定近期目标,能使班级奋斗方向明确,制度常规日臻完善,逐步使班级管理协调有序,正确舆论与良好班风可基本形成。从而使班级管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分层次的管理。

(二)实行民主管理,给学生自由施展的空间。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否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班级发展的方向和教师教学育人的实际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具有以民主的姿态与学生协商的态度。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班内的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担任主角、施展才华,努力让学生从“要我做”中解放出来,变成“我要做”,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和活动中的真正主人。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显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巩固,使班级管理更加开放。

为了实现班级民主管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首先就应在同学中间宣传目标价值。如组织哪些活动,搞何种主题的班会,定何种制度,怎样搞评比,班干部如何分工,宣传板报如何配合等,条分缕析,交待清楚。其次,把集体目标以个人目标的形式体现出来。集体目标需要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因此,只有学生个体的成功,才会有集体的成功。班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上,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并在集体目标指导下,制定出每个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全体学生就会为了共同奋斗目标携手并

肩、众志成城。在民主管理过程中,班级课内、课外活动健康有序,学生精神面貌良好,追求真知、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也会日益巩固并不断优化。

(三)形成集体领导核心,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因此,班主任在接一个班后,就应重视干部的选择和培养,让他们在班级里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前进。

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有核心有力度的班级领导小组。坚持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演讲,培养其竞争意识和目标能力,减少班主任指定而造成的惰性和片面性,学习成绩好坏不是评选的唯一条件,重要的是其组织能力、目标意识和责任心。班干部一旦确立就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是班级管理的驱动者,每个班干部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问”,将班级管理引入自动运行轨道。

其次,管理体系是一个班级内部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这就必须创设民主氛围,鼓励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思维,多一个脑袋就多一分创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管理,班主任切忌全部承包,更不可一锤定音,要以接纳的胸怀欢迎每一个哪怕是极微小的管理环节的建设意见。如每周调座位,以前是周五中午放学时调动。针对调位时人员糟杂、拖延放学时间、影响班级常规,有学生建议:周一早上一来就自动调好座位,周五清查桌面、抽屉。这就省时间,既养成了惜时的习惯,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它抛出来,大家摊开来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有人总忘记带课本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学生在自我讨论中找到了方法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班主任适当放低自己的智商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改变被动接收任务为主动选择任务,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内化作用,把创造思想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最终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

(四)开展特色活动,发展个性特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应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培养出每一个艺术上的精品。我们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滋润,不是给予而是吸纳,不是外显示而是内韵的自然散发。学生应该把所掌握的知识能力转化为一种能量,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开展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活动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1、精心安排晨会课。晨会课虽短但其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教师不应让它成为行为教导课或语数的补充课,我们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纵观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的更新越来越迅速,我们培养的再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之人,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博大之人。我班周二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或其他人获取各种信息,上至国际形势动向,下至周围偶发事件。把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进行讨论交流,看法虽幼稚,分析也肤浅,但是其高涨的热情与时代的节拍是相适应的。学能迁移,很多知识信息被引入日记、作文中,这不正是信息的意识升华吗?

2、巧妙设计辩论会。根据班级发生的现象或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如:为了比赛她总是找踢毽子踢得好的同学练习,她的做法如何呢?学生的观点不尽相同,正方从提高技能、为班争先进行讨论,反方以比赛重在参与、共同进步为切入点进行针锋相对地辩论。进行辩论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索、耐心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在别人论述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或从别人话语中找出漏洞予以反驳,促使他们静听深思,减少不加思索的“对”或“错”的机械运动。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初步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积极轻松去参赛。学校组织各类各项比赛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班主任必需抓住这增进班级凝聚力、激发蓬勃朝气的契机,赛前进行充分宣传、调动、组织,激活每个学生的参赛欲望并付之以实际行动。如学校组织踢毽子比赛,在老师带动下,每个学生都努力去踢,连平时几乎不踢毽子的人也禁不住“诱惑”找来毽子练起来。在全班动员起来的基础上,再民主推荐出参赛选手就水到渠成了。参赛学生自己认真准备,老师为其提供多次锻炼机会,如演讲比赛,让演讲者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示范演讲,大家听后各抒已见,肯定优点,更多的是提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措施,不仅使该生克服怯场心理提高演讲水平,也使每个学生参与了演讲并了解了演讲。

(五)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1.班主任人格与班级集体氛围。作为班主任,除了应具备令人信服的学识和对学生的责任心之外,还应该拥有良好的人格。具有人格力量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位自我实现的人,他具备完美的人性、独立的人格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并协调自我心理。因此,具备人格力量的班主任能使学生乐观、上进。

2.班主任工作责任心与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无责任感,是否爱学生,是其能否为班集体所接纳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轻率、疏懒、不负责任和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便会逐渐弃掉内心自然的敬慕。这样的班级缺乏感召力,班主任也会遭到整个班集体的默默抗拒。

3.班主任学识与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应具备的学识,不只包括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在社会经验、人生感悟,甚至哲学和文化艺术上渊博的知识和独到丰富的见解。只有这样班主任才有条件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引导学生个性正常发展。

(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的人才。完善的管理机制应该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即有共同的共产主义信仰、价值观和人生观,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征;既具备必备的基本素质,又能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学生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

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句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七)优化外部环境,渲染文化氛围。

优美舒适的环境总让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班级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必须会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身心发展。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激励其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以高尚的情怀去生活。

1、开辟多功能的“知识窗”。把谜语、名人名言、智力拼搏、脑筋急转弯等请到学生的世界中来。生动活泼的谜语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耐人寻味的名人名言能警醒学生善待今天,变化多端的智力大拼搏能开发学生的智力,神秘莫测的脑筋急转弯能让学生品尝恍然大悟的惊喜。原本呆板、枯燥、生硬的黑板俨然成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充满了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

2、增添情趣的“争星表”。“争星表”能激发学生的超前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不是一张普通表格,而是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绘制的一幅星星座。每一颗星都闪耀着绚丽、迷人的光环。背诵课文不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很多学生在不到学期一半的时间里,已背熟了一学期所要背诵的课文,争得了令人羡慕的“满天星”,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3、设置勤俭的“聚宝盒”。“聚宝盒”凝聚了每个学生拾金不昧、勤俭朴素的精神。当拾到钱又找不到失主时便存入我们的“聚宝盒”,有些学生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加入其中。另外,班上同学把捡来的易拉罐聚集起来卖给收购站,所得财产必然成为“聚宝盒”的又一重要来源。“聚宝盒”的体重不断递增,由空变实,让学生知道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当需要添置班级的活动用品,当有同学取得突出成绩,当“手拉手”献爱心搞得热火朝天时,“聚宝盒”便献出它的“法宝”,此时学生的脸上绽开了花朵,因为他们可以自己支配这笔他们亲手创收的财富,品尝到了“自产自销”的愉悦,更加懂得去珍惜这不易积攒的财富。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饱含天真灵气的班级环境中,学生体验了心灵的欢愉,蓬生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连山班主任工作研究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7.11。

2、构建班集体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班集体激励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10。

3、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篇6

论文摘要: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缩短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差距的有效方法,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善于汲取企业文化的精髓,强化制度管理理念、柔性管理理念、个性化管理理念、标识管理理念、团队管理理念,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满意的、与岗位“零距离”的高素质人才。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班级文化;制度管理;柔性管理;个性化管理;标识管理;团队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各个区域产业链的不断重组和调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面临重大的挑战。进一步缩小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标准上的实际差距,更好地做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需要不断研究和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人才要求,做到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而作为校园文化中最基本的模块——班级文化,必然要学会不断汲取企业文化中的有益因素,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使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为培养企业认可、社会认同的职业人才提供理想的成长环境和优质资源。

现代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独特标志。优秀的企业必然拥有内涵丰富、风格迥异、具有独特魅力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所共有的特质体现在:统一的决策、小团队工作模式、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高效的自我控制等。对照传统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制度管理理念

欧美企业非常重视制度化管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企业内所处的位置和应有的权利义务,员工做事效率高、内耗小、管理方便。这一点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很好地借鉴。

制度修订民主化 班级各项制度的修订如果都是班主任自己的主观意愿,没有学生的参与,执行的效果不会好,这也是目前一些班级的通病。要让班级制度深入人心,必须是班级集体意志的体现,这样的制度更有亲和力和约束力。可以让班级每个学生都献言献策,并统一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筛选出最适合本班级的制度,每个学生都要签署个人同意协议,确保班级制度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可执行性。班主任在制度修订过程中主要起引导、顾问和决策作用,做班级的领航者,尽量避免干涉学生的民主决策过程,培养学生民主议事的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制度的修订。

制度修订科学化 向现代企业学习,仔细研究分析班级管理中可能涉及的各类事务和突出问题,参照学校和班级管理要求,合理规划职能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和协商机制,和学生一起共同确定最优化的职能管理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职权清晰,便于管理。对每个部门和岗位都定岗定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真正做到统分结合、忙而不乱。

柔性管理理念

以制度为主的刚性管理是确保班级正常运转的必要手段,但一味的机械式的严防死守式的盯人式管理是无法持久的,以往很多班级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制度制定好了,第一个月大家都很卖力,第二个月松松垮垮,再往后就可有可无、形同虚设了。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管理的是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会因为心理和生理的`各种因素而波动,缺失了人性化的管理体制注定无法持久。我们要学习日企的长处,弥补这一缺憾。日本一些新企业讲究以人为本,非常尊重企业员工的地位,承认他们的价值,使之能心甘情愿、身心愉悦地为企业多做贡献。如同中国武术中的太极,这种柔性管理,恰好弥补了欧美某些企业硬派管理的暗伤,就如同机器里的润滑油,极大地保证了机器长时间的正常运转。那么,班级管理的润滑油在哪里呢?

尊重每一个学生 我们要改变过去师尊生卑的传统心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耐心了解其真实感受,有技巧地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努力消除学生的消极抵抗和逆反心理,根除师生对立和冲突现象,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学生思想、言行的引导工作,使学生在感情和意识上逐渐认同学校和教师的管理,从教师强制性的有为而治慢慢向学生自觉的无为而治转变。

关心每一个学生 我们要经常关心班级学生的生活。诸如身体是否有恙、生活有何困难、生日是哪天、和父母吵架了吗、与哪个同学有别扭等等“琐事”。我们要不厌其烦,耐心问候,体现整个班集体对他的重视、认可和关怀。我们的制度在某些地方要体现明显的人性化,规避负面情绪的产生,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热情。和为贵的企业精髓我们用好了会受益无穷。

个性化管理理念

制度化和柔性化的管理使得班级的管理正常而有序,但人是有惰性的,一年半载后,我们会发现班级里似乎少了什么,变得越来越索然无味,少了什么呢?激情。没有激情的班级往往缺少生机和活力,易趋于平庸。如何拥有激情,在这方面,欧美企业给出了解决方案。欧美企业经常强调个人的竞争意识和个性的发挥。欧美企业经常鼓励员工,“我能比别人干得更好”是大多数欧美企业员工的座右铭。通过不断地、系统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并适当地给予激励和刺激,能更好地释放员工内在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事业成就感。借鉴企业的激励模式,我们可以对班级管理做以下尝试。

浅谈班级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篇7

一、“动之以情, 情感互动”是班级管理的捷径

班主任工作首先是投入爱, 爱是班主任工作的起点, 也是最终归宿。班主任不但要富有爱的情感, 更要富有爱的行为。班主任要在学生需要获得帮助时伸出温暖的手;发现有困难的同学, 有厌学情绪的同学, 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同学, 无学习积极性的同学, 要多花点时间关注督促鼓励孩子们, 多与其父母交流他们的近况, 让该生知道老师是真诚地关爱他而不是冷落他, 使孩子心灵真正受到触动, 才能使他们成绩有所提高。

二、巧妙选拔班干部, 培养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

班主任要做好班干部的培养, 那就需要班主任有一双亮眼去发掘人才, 如果挑选了一批有才干的班干部不仅让平时工作事半功倍, 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班风, 进而影响班级所有的同学。同学们认可的班干部, 可以继续留用;一些出现问题的, 给他一段时间改进他所出现的问题。同时, 他的职位要由其他表现不错的同学来担任, 通过这一措施, 可以让每名班干部养成积极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三、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对于班主任, 孩子们的要求和对其他老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 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在和他们接触的时候, 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他们, 用自己的文明举止为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四、业务好才是硬道理

讲课好的老师, 才会真正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做到这一点, 才能在班主任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所以, 身为老师, 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才不会和学生产生代沟, 才能在树立自己威严的时候, 仍然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 促进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

除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外, 班主任也要了解每一位学生, 包括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 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 他们有什么毛病, 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 以便因材施教。在平时能尊重、理解、信任孩子, 尊重他们的人格, 让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做事有主见, 为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要想做好一名班主任, 在加强自身业务的同时, 还要学会如何领导和管理, 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分配, 如何在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下不乏人情味等, 掌握在学校的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

总之, 班主任要在各项工作中, 善于采取各种教育措施和技巧, 充分发挥班主任角色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主任工作的确千头万绪, 但是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 都会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 我们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技巧, 使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同时, 为国家的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办人民满意, 家长放心的教育。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篇8

[关键词]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3-0018-04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是一种“教育存在”。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的理解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主要包括即班旗、班徽、班歌、班报、班训、班风、班规、班级舆论等。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凝聚力、班级组织以及班级各种设施所显示的文化底蕴。《学习的革命》的作者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在他们的书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非教育者有意识地给了学生什么东西,而是学生在怎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生的活动场所主要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里的班级。家庭主要是学生吃饭、休息的地方,而更多地倾注了学生活力的学习和生活则是在班级中。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文明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它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极其重要意义。那么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呢?

一、确定班训,

塑造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精神

班训就是班级明确提出的价值追求,它常常用最简练的语言,近似于“口号”的方式来表达。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班训是一种常规的班级教育方法。在许多学校的班级里,在教室黑板的上方,经常有用来警示、激励全体同学的话,这就是班训。班训把教育文化的价值追求,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和班级成员的发展需要,明确提出来,使全班同学有明确的前进方向。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教师的教要恰在学生有积极需求,但尚不知道如何追求时施教。这句话用在班训的确定上,就是班主任不能提出学生不感兴趣或根本不理解的班训,也不能提出只有少数人理解,难以成为大多数学生奋斗目标的班训。然而在现实教育中许多班级的班训往往大同小异,不能体现班级的特征。确定班训应为教育文化发挥积极作用服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学生的积极发展服务。因此班训的确立应注意以下原则:以教育文化的价值追求为基本参照,只有使班训建立在教育文化的价值追求基础上,由此确立的班级精神才是积极的;符合班级成员的发展特点,每一个班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任务,一定的班训只有在符合班级成员发展要求的条件下,才能够为班级成员所遵循并积极地追求;适合班级中特定的学生文化,班训要积极发挥作用,必须为学生群体所认同,亦即为学生文化所认同。一种能够在班级积极精神的塑造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班训,能够指引班级全体成员或至少大多数成员开展活动,能够激励班级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去奋斗。它必须是班级成员们自己意志的表达,必须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班级全体成员集体“协商”的结果。如北京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学生都来自平均月收入不足200元的家庭,根据该班全体学生家境贫寒的特点,便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精神,其班训为“特别有礼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他们认为,和别的同学比吃穿、比父母,我们不行,我们的父母一无钱,二无权,但十年后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立足社会时,我们一定不比别人差。在这种精神鼓励下,尽管该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初并不是最好的,但经过努力,成绩跃进到年级第二名,第一名是实验班。

二、提供参照群体,正确发挥榜样作用

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终极关怀,包括人格、精神、道德准则等等。文化的变化与变革,从来就与另外一种文化要素的渗入有关,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学校如此,一个班级如此。要建立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精神,就必须提供正确的参照群体,树立班级文化精神的榜样。班级文化现象本身是多元的,从构成看,包括整个班级群体的文化、次于班级群体的文化、班级成员的个体文化;从性质看,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从影响看,它受到学校文化、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当今,青少年文化对班级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追星现象”是青少年文化的典型表现。“追星”的根本原因是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他们把一切身上罩有光环的人物都当做自己的崇拜偶像。他们所崇拜的人物中,有现实生活中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如刀郎、成龙、贝克汉姆等;有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如《水浒传》中的武松、《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等;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成吉思汗、岳飞、巴顿等;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有的学生还把自己的父母和同学当作崇拜的偶像……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中指出:“人格的发展,可以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而习得。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这里的偶像崇拜实际上就是一种榜样的作用,

如果一个班级中积极健康的偶像崇拜占上风时,就会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精神,反之就会形成消极的班级文化精神。因此,班主任必须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偶像崇拜,必须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参照群体。在对待学生的参照群体问题上必须注意以下原则: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特意寻找学生的参照群体,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志趣和价值观,把握好教育的启动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育过程;培养班级内的参照群体,培养典型,树立标兵;推荐正面的参照群体,通过班会、电影电视或文艺读物,使之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组织学生评价好参照群体,使正面的参照对象深入学生的心灵,消除反面参照对象的不良影响。

三、通过学生文化活动,

促进积极的班级文化形成

学生文化在班级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它可能与班级文化相对立,也可能与班级文化相融合,从而对班级文化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学生文化总是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学生文化总是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体现出来,要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精神,就必须重视表现学生文化活动。学生文化活动必须在班主任指导下进行,并形成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精神。

进入青年时代的中学生,开始热衷于自己组织一些活动,如文娱活动、体育比赛、郊外踏青、假期旅游等。每当盛大的节日来临之际,学生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清明时节,他们渴望到芳草萋萋的郊外去踏青;“五四”青年节,他们渴望开展拥抱青春的活动;元旦佳节,他们会以青年人所特有的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去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是,在一些“应试”思想严重的班主任眼里,似乎只有学业才是班级中唯一的重要活动,却认为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活动是不务正业。实际上那些属于学生活动的爱好,恰恰反映了学生文化和学生文化的价值追求。学生希望作为成人代表的班主任和老师们能够承认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果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能够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认可,那么他们对于班主任、老师的文化、价值观也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因此,不少有经验的班主任都认识到:参与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是进行教育的契机。班主任发现通过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形成学生的良好习惯、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精神。在开展这些活动之后,班主任就会发现再开展其他教育活动会更加容易。其实具有学生文化色彩的活动,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还包括班级组织的活动和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文娱体育活动,也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班级组织的活动主要有以下类型:季节性班级活动、教育性班级活动、主题性班级活动、知识性班级活动、假想性班级活动、实践性班级活动、活动性班级活动、游戏性班级活动、系列性班级活动、即兴性班级活动、自治性班级活动、传统性班级活动、事业性班级活动等等;活动的形式有故事式、展览式、竞赛式、表演式、演讲式、辩论式、游戏式、参观访问式、调查式,还有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等;班主任可以通过上述各种不同活动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和单项运动比赛(如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具有竞争色彩的表演活动(如歌咏比赛、舞蹈比赛等)、表达自己观点的辩论赛、综合性的文化艺术节等,这些不仅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也对班级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充分运用“班级媒体”,

形成、传播、加强班级文化精神

班级文化是在一定的媒体作用下创造起来的,所谓“班级媒体”,是指在班级传播信息的工具。它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班级的板报栏、班徽、班级标语、班歌、班极日报、班级日记、班级周报、班训、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文化艺术长廊等等。班级文化的主导价值取向要经过班级成员的“协商”,这不仅是班级成员们个体之间的“协商”,更重要的是班级成员不同文化价值取向之间的“协商”。如果班级的板报栏、班级标语、班歌、班极日报、班级日记、班级周报、班训、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文化艺术长廊等,受到班级成员积极关注,这些见诸文字的东西,就可以更迅速地在全班范围内影响班级成员。由此可见,这些班级媒体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在班级文化精神的形成、传播、加强方面,发挥十分独特的作用。同时,一种班级文化精神初步形成时并不稳固,还需要不断加强,而通过班级媒体对班级精神的宣传、讨论、传播,可以有效地使班级文化精神得到巩固、丰富、完善和发展。

班级媒体在班级文化精神的塑造过程中,就发挥着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作用。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班级成员逐步得到相互了解,进而在班主任指导下形成全班同学的共识。运用班级媒体进行班级文化精神塑造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班级成员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该阶段应当让每一个班级成员都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作到畅所欲言。例如,班训可以在全班征集,然后在班上公示,选择为大家所公认的方案,最后定为班训。班级日报由学生轮流编辑,展示每个学生的才华、能力,也使班主任获得了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第二阶段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指导下获得共识的过程,该阶段班主任不再是局外指导者,而应该介入班级媒体的编辑、组织,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让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见解。例如,在该阶段利用班级日报组织学生对班级中的“重大”生活事件进行讨论,最后班级成员之间就会逐步形成共识。笔者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十分重视班级媒体对班级文化精神的促进作用,注意利用教室有限的空间——墙壁,进行班级媒体的创造,在墙壁上布置板报、标语、班极日报、班级日记、班级周报、班训、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文化艺术长廊等;利用后面的黑板让值日生、值周干部从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些励志勤学的内容,作为“每日一句”、“每周一篇”的内容,形成独特的“墙壁文化”,形成“班级的眼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性情、意志。

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精神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可以使班级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资料

[1]徐亚莲主编.中学教育力量整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辜伟节主编.中学班集体建设与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贺优琳主编.中学德育的新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班华、王正勇主编.高中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纪泽明主编.学校人文精神的弘扬[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潘静波)

封面人物简介

上一篇:2022年11月初一5班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