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的德育效应

2024-07-04

班级文化的德育效应(共6篇)

班级文化的德育效应 篇1

霍桑试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试验,其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等因素,寻找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在大约九年的时间里,经过了“照明试验”、“福利试验”、“访谈试验”和“群体试验”四个阶段。就霍桑试验设计者的初衷来说,其结果应该是一次失败的管理学实验。然而,人们却从这次不理想的试验中发现了一个十分宝贵的副产物———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并由此诞生了现代管理行为理论。

一、霍桑效应对班级德育管理的启示

霍桑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试验效应(被试效应)。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当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受到别人注意时,而改变行为倾向的效应。同时,霍桑效应也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被尊重,并且真正参与到工作或学习中,他就会表现出非常高的效率。另外,霍桑效应还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1) 这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词:鼓励和自信。这是要成就一个人的两个关键词,同时也是在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推行的。

霍桑效应表明影响工作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个人,即对工作的参与感、归属感和满意度。参与感、归属感和满意度越高,效率也越高。而高的参与感、归属感和满意度则是来源于个人需求的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更重要的包括精神需求,即“被关注”的需求。霍桑效应对我们在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启示在于:作为班主任,特别是音乐专业的班主任,由于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高度关注自己的学生,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注他们的进步、退步,关注他们的喜悦、伤心,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并努力营造使学生有被关注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继而促进班级班风、学风的根本性改变,最终形成团结向上、富有活力的专业班级。

二、霍桑效应在音乐专业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可行性

霍桑效应是在管理科学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现象,但它几乎存在于一切社会领域。如今,霍桑效应已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国外有一所学校,在入学之初要给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并以此把学生分为普通班和优秀班。十分有趣的是,有一批学生一年前入学测试的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差的学生被编为优秀班,好的则反之。可是这一年学生的课程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上演了一幕“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的喜剧。看了这个故事,想到我班那些学习成绩并不出色,却追随着音乐梦想而来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我暗下决心:要在今后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尝试运用霍桑效应。

运用霍桑效应进行中职音乐专业的班级管理,我认为有其科学的依据,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可行性。首先,霍桑效应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学原理,其本身就基于管理学科而产生,理所当然适用于班级管理。其次,我所带的班级都是音乐专业学生,在从事具体专业教学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大量案例都充分证明霍桑效应可以发挥出较大的作用。通过班级音乐会、班团活动、组织参加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那些有表现欲、演出多、比赛多的学生各方面进步快等现象都是霍桑效应产生良好效果的案例。再次,班级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被老师、同学、家长所关注,其学习及其它如纪律、出勤等方面进步明显;反之不被关注的学生相比就不那么明显。最后,被关注的教育环境都是容易创设的,我们的教室、音乐专业课堂、排练教室、音乐厅甚至学生寝室等都是理想的教育环境。

三、霍桑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实践情况

下面是我对所带音乐专业班级学生情况所作的简单分析。一是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薄弱,且兴趣不大,但是喜欢专业,对专业课普遍有较浓厚的兴趣与爱好;二是养成习惯相对较差,表现为一方面爱打扮注重自己的外形、着装等,另一方面却是在出勤、卫生及纪律等方面对自己相当放松,要求很低;三是很多人表现为“人来疯”,喜欢展示自己的歌喉、琴技,喜欢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四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庭生活不幸福,表现为父母离异或关系不好,不少同学生活在单亲家庭或第二次婚姻的重组家庭,也有部分同学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长期在外打拼,对他们的孩子缺少关注、沟通与理解,客观上使得部分同学有需要被老师和同学关注的渴望。

鉴于以上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我构设的“被关注”德育教学环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组建班级管理委员会。

一般来说,班团干部一定要选用所谓“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多年中职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班干部工作效率的研究,我发现:中职学生中的“品学兼优”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虽然文化学习和品德养成方面都不错,但往往能力较弱,又怕得罪同学,不敢大胆去管理班级的同学,导致班干部威信下降,自己的积极性也不高。往往随着年级的提高,想当班干部的同学就越来越少。因此,我的思路是,班干部一定要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班主任既不能包办,又不能对选举的结果有歧义。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全班同学都是被关注对象,一些成绩并不理想甚至在某种框架下可以被视作后进生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会参与到班干部的竞选中去。由于这些同学平时与其他同学关系不错,因此得到的选票也并不少。以09音乐班为例,在第二学年新一轮的班干部竞选,除了部分品学兼优同时认真履行班干部职责的同学继续以高票当选外,新参与竞选的阿杰、小周、小辰、小狄 (2) 等同学都以高票当选。我尊重全班同学的投票意见,并且大胆任用这些新干部,选用阿杰为班长,小周为副班长,小辰为文娱委员,小狄为劳动委员。一学期下来,这一批班干部的工作成效非常显著。首先是他们被关注、被重视后,自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学习在内的很多方面发生了实质的变化,特别是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相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其次,要大张旗鼓地支持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感到老师是信任他们的,这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就如晚自修纪律来讲,这学期几乎没有收到学生科的晚自修纪律扣分单,而且同学反映现在晚自修大家都比较安静,因为上述班干部管理纪律非常尽心尽职,好的同学本身在这方面没有问题,而自觉性较差的同学和这些班干部关系很铁,也很给面子。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工作过程同时也是被同学关注的过程,工作的结果也同时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和赞赏,于是自豪感和满足感就得以满足,这也成为他们工作的持久动力。

再如小辰同学,一年级的时候表现不是很好,自由散漫,学习积极性不高,谈恋爱,而且心理极不稳定,有轻微自虐现象,一度被学校处以留校察看处分。但我没有因此对他另眼看待,更没有放弃对他的心理疏导。相反,我是更善意地关注他,一有好苗头马上给予表扬、肯定,通过谈话等慢慢纠正他的心理问题。这个学期,他自从当选为班干部负责班级黑板报工作后,从板报的内容选定设计到负责安排出报时间,都是积极主动去落实。班级黑板报每月得以及时更新,还屡次获得了学校黑板报评比的优胜。他通过参与班级这些工作,感觉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学期他虽然从原先的笛子专业转为小提琴专业,但表现得相当不错,勤奋练琴,期末专业成绩还在其他同学之上。虽然还有一些小问题,但这学期总体与一年级时有了本质的区别,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心理状态良好而稳定,没有出现任何极端的反常行为。该生是本学期班级各方面进步很大的同学之一。

2. 微格训练。

微格训练,即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在有限的实践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的教学方法。 (3) 除了被老师关注、被同学关注外,我还设法让学生学会自己关注自己,创造更全面的被关注环境。因为,现在学生都有手机、Mp3等录音、录像设备;同时音乐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作为专业教师兼班主任,我很方便利用自己的专业教学课堂和班团活动课,进行微格教学。专业视唱练耳、乐理课堂上的唱、弹等专业行为,班团课上大家的自由发言或专业表演不仅有教师和同学的关注,而且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自己点评、录音、录像等形式,可以重复、强化被关注,使被关注的强度进一步提升。以此推及对所有专业课程的兴趣,从某种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

3. 鼓励学生参与演出(比赛)。

我们的专业决定了学生对与登台演出的兴趣比其他学校或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来的迫切和强烈。因为他们中大多有很强的表现欲,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文化课成绩不好,但他们在专业上却往往有一技之长。参加各种比赛、音乐会演出可以让他们在专业上有一个展示的机会。所以,我经常通过举行班级音乐会或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歌唱、器乐等比赛,给他们创造一些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创造“被关注”的环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班级音乐会的举办,要经过节目筛选、主持人选拔、节目单、音乐海报的选定、节目排练、工作人员的选定训练等一系列过程,我往往将同学会分成若干个组,尽量要全班同学都在一场音乐会中有分工。具体的做法:每个节目有负责人(集体项目)、主持人小组、接待组、舞台工作组等,节目单上把全班同学的名字尽量都出现一次,暗示他们不管是参与演出的或不参与演出的同学都将扮演音乐会的重要角色,所有的同学都被老师所关注着。这样,全班同学就会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兴奋感参与活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不仅促进了专业技能的提高,动手能力、人际关系的融洽,而且使得全班同学空前团结,班级凝聚力增强。如10学年第一学期09音乐以《我们在音乐中成长》为主题的班级汇报音乐会不仅在演出方面取得了成功,而且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也得以激发。音乐会后同学们在专业学习、纪律、卫生及出勤等校纪校规的遵守上又有了更大的进步。

4. 利用其他教师和家长,扩大“被关注”的范围。

学生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他们的人格,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仅仅被班主任老师或班级同学关注还远远不够,应该扩大这种让学生“被关注”的范围,可能效果会更加明显。我的做法是:一是采用第三者表扬法。我们的学生除了文化课、专业理论大课外,还有一对一的专业小课,如声乐、钢琴等器乐课。学生对小课老师的评价很在意,不亚于班主任。因此,我经常在与学生个别谈话中,利用第三者表扬法,即告诉学生你的小课老师非常喜欢你,最近你的声乐进步很大;或者告诉他,语文老师说最近你的作文写得很不错,语文课纪律好多了,等等。同时,在与专业课或文化课老师的交流中,更多肯定学生们的进步,许多专业老师也是会转达给学生这种信息,你的班主任又在表扬你了。这样通过第三者的信息,更能让学生有一种被关注、被肯定的自豪感。很多学生就是这样被调动起了学习积极性,或者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二是通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是被学校老师关注认可的,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我和家长联系有自己的几种方法:打电话联系,基本上说孩子优点,淡化缺点,强调进步之处;利用节日,写明信片,告诉孩子的进步,感谢他们的教育;举行轻松的家长会,邀请家长观看孩子的专业汇报演出,让他们关注孩子取得的进步,体会到做家长的自豪感(在小学、初中阶段,大多数家长开家长会往往因为孩子成绩差、表现差而感到在老师或优秀学生家长面前很没面子)。特别是通过演出,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后会进一步了解他们,更加关注他们,从而甚至有可能改变对孩子原来的片面看法(学习差、不学好,等等),这样又可以通过家长的关注使学生体会到一种从来没有的认可度,由此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

5. 班级文明寝室评比制度。

学生寝室卫生特别是男生往往是比较差的,如何让学生自觉去完成自己的值日义务,我也采用了霍桑效应。首先,民主选举产生寝室长,采用寝室长负责制度,自行制定寝室规章制度。我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男生寝室视察,一方面是提醒,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一些机会去特地表扬一下自觉做值日的学生,让别的同学听到这种表扬,从而形成一种观念:哪怕是在值日方面做好了我也可以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肯定。正是这样的激励,加上班级文明寝室评比小组的公正评比,每月评出三个班级文明寝室,获奖寝室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总体效果明显。

通过以霍桑效应原理为指导,构建“被关注”的德育教学环境,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班级班风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专业积极性高涨。我班生源质量并不很理想,90%的同学没有音乐基础,一开始对专业学习比较模糊。但是,在“被关注”的教育环境下,很多学生的专业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仅仅是一年半的学习,如小狄、圆圆等同学从零起步,到能登台表演独奏,并且获得很多专业老师的肯定。这样的表现不但可以促进他们自身的进步,而且成为其他同学的镜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人际关系和谐,养成习惯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大家都被成为老师关注的对象,我班严格意义上没有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划分,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我的表扬与肯定,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老师的拥抱和鼓励,当然还有一视同仁的批评。特别是这个学期,我更加注意渲染这种教育理念。效果非常好,这学期基本没有人来投诉同学之间尴尬的相处情况;背地里指责哪个同学不好,等等。寝室里失窃的东西少了,同学之间吵架少了,早训旷课少了,自觉做值日的多了,为班级献计献策的多了,等等。班级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如小林、霄霄、小徐同学等在养成习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3.学生心理健康呈现出良好势头。霍桑效应的心理暗示还可以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一年级入学时的心理测试表明,班级中有轻度忧郁症倾向的同学5人,有较为严重的抑郁症的8人。由于班级气氛较好,再加上平时及时的心理疏导,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每一个进步,我发现这些同学都有明显的好转,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相反心态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小飞主动参与学生会的竞选、班级音乐会的演出,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小虞变得独立、懂事而要强,声乐进步明显;小涛积极参与学校民乐队排练,班级音乐会的主持工作;家佳更是在学习上继续保持名列前茅的成绩,专业进步也十分明显。

4.班级团队凝聚力加大。同学们在关注的环境中,学会了关注别人。从自己需要被他人关注,转而理解他人需要自己的关注;从我需要他人倾听我的诉说,转而主动倾听他人的诉说。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乐意接受和赏识的。因此,他们也会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受到更多人的赞赏和关注,全班同学也会因此形成合力。此次班级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是最好的证明。

以霍桑效应原理进行班级管理是一种创新理念,也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次新的尝试。虽然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可否认,这种方法还有许多的不足,但是我愿意继续进行研究与尝试,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希望能探索出中职学校音乐专业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管理方法与途径,最终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批批有一定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新型文艺人才,为艺术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中职音乐专业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特殊群体, 大多数学生虽然文化成绩和养成习惯较差, 但他们怀抱着音乐的梦想始终不离不弃。如何对他们进行班级的德育管理才会更有成效?作者运用现代管理行为理论——霍桑效应来进行管理尝试,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霍桑效应,班级德育管理,中职音乐专业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41330.htm.

[2]为尊重学生的隐私, 本文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3]http://baike.baidu.com/view/3252725.htm.

班级文化的德育渗透 篇2

[关键词]德育渗透 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特有的,是客观存在的,它与企业文化、饮食文化等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德育效应,而且能与其他德育教育形式和途径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班级文化德育效果现状

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多个层面的文化内容对学生产生导向、教育、规范、激励、凝聚等多方面的作用。为此,许多班级也曾搞得轰轰烈烈,但其效果又如何呢?最近,笔者在学校对15个班级共468人作过一次调查,其内容如下:

1.你记得并能解释班级的班训吗?

A.是 B.否

2.你阅读并能记住班级张贴的大部分名人名言吗?A.是 B.否

3.你记得班级获得的大部分荣誉吗? A.是 B.否

4.你认为班级布置的意义是什么?

A.应付学校的检查 B.美化教室环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5.班级的学习园地、学生作品及班级之星有及时更换吗?A.是 B.否

6.黑板报宣传的信息你每次都有阅读吗? A、是 B.否

7.你从班级文化中能受到教育吗?

A.有B.偶尔有

以上七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如下图:

从结果显示,大部分班级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班级文化,只是单纯地作为班级布置,作为一种装饰而已,这显然是违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初衷。

二、班级文化德育现状原因分析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一块重要的德育阵地,每个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将班容班貌的评比、黑板报评比、班团活动的开展等纳入班级考核,但效果并不如我们所想。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政教工作的不持续性。政教工作往往引导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路,虽然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政教工作中都会把班容班貌的评比纳入工作计划,并也实施了计划,但是,在第一次检查与评比之后,在评奖之后,就很少有人问津了,也很少去调查其实施情况了。所以,许多班主任也就忽视了发挥这一块阵地的长期教育作用,使得班级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二)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参差不齐。每次要班容班貌检查时,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班主任的牢骚:“哎,又要检查,真是的,有什么意义啊”?其实,从这些话语中不难看出:许多班主任把班级文化建设当成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我们也就不难想象学生会以怎样的心态去完成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而这些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班级氛围等相对于那些把班级文化当作神圣的工作,当作教育的方式与途径的班级,相差甚远。

(三)重视一次性建设。为了检查,为了评比,一些班级不惜花大量的班费,购买绿色植物、彩带、贴纸、写字板、名人名言、画框,甚至是金鱼、香水等,将班级的各个角落装饰一新,确实吸人眼球。但是,检查结束后或是一段时间后再次走进这些班级,常会发现:绿色植物或枯萎,或落满灰尘;奖状、名人名言或掉下一只角,或已破损;学生作品展示栏、班级之星或空或久未更新……这样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达不到教育功能,反而给学生“形式重于内容”的误导。

(四)缺乏后续教育。班级文化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它也不是自动达到目的的。黑板报、班级奖状、班级之星、企业文化等宣传可让学生全方面受到教育与启发,但是许多班级仅仅当作一种布置,并没有真正地利用起来。

三、班级文化的德育渗透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主任和同学的共同结晶,要让班级文化发挥作用,必须要充分的利用不同文化的功能,并时刻渗透到教育中。那么,怎样将班级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中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认识。作为班主任,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种形式,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增强学生凝聚力、归属感和荣誉感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只有班主任有了正确的意识,才能引导学生准确定位、长远规划、持续实施,最终发挥班级文化的功能。

(二)班级布置要有一定的原则。班级布置并不是所有植物、图画、名人名言、各种图片的堆积,而是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如专业、学生性别、对学生三年的目标定位、对学生的期待等设计班级,同时也要注意班级文化的建设要清新、文雅、体现专业特色。

(三)引导学生将各种文化落到实处

1.名人名言及班训教育。名人名言以及班训,它教给学生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确定生活目标。首先,学生要明确班训的具体内涵;其次,学生要谨记班训及名人名言。当学生违返校纪班规时,当学生之间出现不和谐声音时,当学生行为与班训或名人名言相违背时,可让学生结合班训,对照名人名言反省自己行为存在的问题,以发挥其教育功能。

2.充分利用宣传栏的作用。宣传栏中不同主题的内容可以对同学进行精神的洗礼(如教师节),可以营造节日氛围(如圣诞节);班级之星(每周或每月)是同学的榜样和模范;学生作品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企业文化让学生感知岗位。可是,要真正地发挥宣传栏的教育作用,还应做到:

(1)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宣传中。比如,不同主题的每期黑板报的宣传,可让学生分小组轮流完成,尽管有时黑板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参与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2)按时落实“星”的评选与宣传。班级之星的评选,是对学生成绩与能力的肯定,是对其他同学无形的教育,还可以在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氛围。(3)及时更新班级的黑板报、企业文化、学生作品等。(4)选择时机,采取不同形式组织学习。每一期的黑板报、企业文化、班级之星的事迹与经验等,都可采取知识竞赛、学生朗读好文章、交流学后感、有奖投稿或其他形式,让学生获取课堂外的知识和教育。

3.大胆展示班级荣誉。班级荣誉是学生的“骄傲”,要想让学生时刻保持主人公的精神,让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就要让学生牢记班级的荣誉。比如,可以将学生的每一个活动、每一张奖状、每一面锦旗拍摄下来,然后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回忆每一张奖状、锦旗及荣誉的获得过程和付出的努力,反思自己发挥的作用,并写出感想。学生在回忆与反思中体会到:成功需每一个人的付出,班集体的荣誉需每个人的努力。

4.班级制度的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每个班级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全班或部分学生学习规章制度,让学生认识制订制度的目的与意义。任何一个学生如果违反了校纪班规,应让学生对照制度进行反思,找出错误的行为,分析错误的原因,想出弥补的办法,避免再次发生同一错误。

总之,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德育作用,如果在后期的管理中,能继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文化中,它将会与其他德育教育形式和途径形成合力,促进和谐班级的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DB/OL].

http://www.xiaocao.net/Article/qtlw/bzrgz/200703/20070312094304.html. 2008-7-13.

德育从班级文化建设开始 篇3

一、用爱心营造班级精神文化

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个班级文化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 它是班主任和各代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关键, 是班级整体面貌的灵魂, 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看到最美的生命的花朵, 就不能忽视那些深植在土壤中的细小的根须, 没有这些根须, 生命就会凋谢。所以, 班主任和各代课老师要善于接近孩子, 以微笑面对孩子, 用爱心关心学生, 和学生交流思想, 畅想未来。在课间活动时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如跳跳绳、转转呼啦圈, 等等。“谁爱孩子, 孩子就会爱他, 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可见, 爱对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爱学生, 还要时时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与生活需要, 及时给学生心理、精神及生活上的帮助与引导, 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做朋友。当然, 在观察中, 我们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缺点和性格, 夸一句“你真行”“你真棒”“有进步”, 等等, 老师的这些语言, 会让受冷落的后进生得到一丝温暖与鼓励。老师只有真正用爱心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文化, 也才会使处于班级不同层面的每个学生都感到温暖, 因而能自由地、快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用爱心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不仅包括精神文化建设, 还要结合精神文化建设丰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我们可以通过板报的编排、学习园地的建设、名人名言的剪贴等来丰富我们班级的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 还是悬挂图片标语, 或是利用墙报, 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 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远大目标。”因此, 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 在教室的墙上设计“图书角”“手工角”“卫生角”“英语角”“个性展示角”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和特长, 去学习和更新那些内容。为了让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不但要结合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要求, 而且还要结合班级的精神文化, 在老师的引导下, 结合班训管理的目标, 把班集体奋斗目标提到一个高度, 激励起班级同学的潜能, 净化学生的思想, 让学生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用爱心凝聚同学之间的情谊

一个班级的德育, 除了以上的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 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显得很重要。学生有了爱心, 美德才会被激发出来, 善良与爱心也才会被激发出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给学生发现美的机会与契机。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福利院给孤儿献爱心, 我们也可以在班级组织给贫困儿童捐书、捐物的活动, 还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 比如《一个都不能少》《一诺千金》《幸福时光》《我的兄弟姐妹》等等, 这些优秀的影片, 除了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责任,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恩, 以及面对恨的宽恕。这些不但会让学生之间的友情无形中得到影片故事的感染与熏陶, 使友谊得到升化, 而且通过这些活动, 还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一个台阶, 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全面而不偏执。

总之, 小学生德育首先是从班级文化建设开始的, 有了班级德育方面的引导, 学生才能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可见, 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多么重要,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环境改变一切, 不同的文化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观念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所以, 在班级文化建设上, 努力让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服务, 从而把学生培养成阳光快乐的健康少年, 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的德育效应 篇4

一、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吸纳先进文化,形成集体认同

学校整体规划、系统组织有鲜明主题的班级活动,促进班集体中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主动吸纳学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学生们在积极地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过程中,培养了自主精神,更富有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一)开展“‘职业日’——家长进校园(班级)系列教育”活动

学校要求全校各班利用班会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到班上给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和感受,到校的有教授、研究员、现役军官、退役军官、公务员、工程师、预算师、律师、心理咨询师、民警、铁路乘警、狱警、财务总监、会计、医生、护士、私企老板、个体户等。他们或谈自己的职业性质、特点与规范;或谈所从事职业的专业知识要求,责任感的要求,相互协作、相互尊重的要求;或谈“坚定有毅力”的人格品质与所从事职业的关系等等。这一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形成对各种社会岗位的尊重。

(二)开展“大手拉小手——博士进校园(班级)系列讲座”活动

学校先后邀请著名教育家王邦平、洪镇涛、龚春燕,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袁国映,中科院新疆分院的张小雷博士、张道远博士,新疆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的王磊副所长等来学校和学生面对面讲学与交流。听完讲座后,班主任组织相关的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们撰写心得,学生们从专家的成长、成功事例中,感悟到“热爱、坚毅、责任感”的深刻含义。

(三)开展独具特色的“三四五六艺术文化小舞台”活动

三月底、四月初、五月底、六月初分别在不同年级组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被师生称为“三四五六文化艺术小舞台”。小舞台活动由学生自主排练,有歌舞演出、演讲比赛、经典诵读、卡拉OK比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对“文化”的概念与功能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撰写了《关于感恩教育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孩子在“五一”期间,24小时不间断地“腹负”自己出生时的体重,感受母亲十月怀胎之苦;并且让家长、孩子互为对方写一封信,信件均通过班主任转交,家长会转交孩子给父母的信,班会转交并使用父母给孩子的信。此活动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认同。

二、实施自主型主题行动,创建“文明、健康、诚信、创新”的学习型班集体

学校2007年开始在全校班级中开展“五个三”自我教育活动,即每名学生寻找自身三个闪光点,自选上进的三个突破口,自编三句警示格言,自立三个榜样,自定三项承诺,这一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年级、班级文化建设。以初一年级为例,该年级将《恰同学少年》主题歌确定为年级的“年级歌”,班级还征集了班歌。开展了“每天德育十分钟”的活动。仅一个学期,学生处就从全校初高中学生及部分教师撰写的几千条格言中筛选出56条,并组织各班学生进行投票表决,最后上墙。

学校积极倡导学生通过自主管理培养自主精神,提出在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中要“以学生群体为主体,以德育资源为引导,以主题行动为载体,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自主实践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为原则,实施主题阅读、主题收集、主题观察、主题表达、主题实践、主题感悟六大主题行动。

在首届艺术节暨三十七届运动会大型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校要求各班没有报名比赛的同学,必须要报一个活动志愿者的项目。如参加入场方阵的训练、集体舞的表演、军体拳的演练、排练文艺节目,或担任卫生保洁员、裁判员等。同学们积极踊跃,热情很高。宣传组的广播员和通讯员们,提前主动阅读大量体育知识和运动会知识的书籍,收集许多学校和各年级的资料,撰写广播稿。在艺术节和运动会上,学生卫生保洁组、学生纪律督察组、学生宣传报道组和学生裁判员们认真、高效、公正、热情地履行自己光荣的职责,赢得了运动员们的尊敬和师生的广泛赞誉。

三、深化班级文化建设,实现学校德育“四化”

(一)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全员全方位的立体化教育格局

1.班级学生成长导师制——“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

学校开展这项工作的宗旨一是让教师真正体验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是将“全员育人”落到实处,促进班级学生、任课教师、学校一同发展。成长导师人手一册《德育导师手册》,定期与受导学生交流,内容包括思想、心理、学业、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真正做到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学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育人局面。

2.学生走进家长单位、社区和德育基地进行实践,接受教育

寒暑假期间,学生们分组到不同的家长单位如铁路火车站、医院、社区等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每到八一,学校都组织学生为部队捐赠毛巾、香皂、牙膏等生活用品,表达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2010年7月,学校组织了“绿色环保迎八一活动”,全校七十二个班用参加绿色环保活动中,捡矿泉水瓶、收集旧报纸和旧书籍卖废品的钱购置了三台电脑,送到军营。学生们还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组织到敬老院、儿童村、社区孤寡老人家中开展各类社会调查、慰问和义务劳动。

(二)组织开展“每月一主题,每周一事”活动,实现德育的全程化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在德育工作计划中专门将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单列出来,通过各类节日、纪念日,结合德育目标,以德育时机为线索,在全校组织开展“每月一主题,每周一事”活动。各年级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创新工作形式,使目标和教育成果螺旋式上升,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各班根据主题确定本班的每周一事。通过“主题阅读、主题收集、主题观察、主题表达、主题实践、主题感悟”六大主题行动,把一月“生命教育”,二月“让我们懂得珍惜”,三月“争做文明中学生”,四月“缅怀先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月“爱我伟大中华,建设美好新疆”,六月“安全教育”,七月“综合实践”,八月“公民教育”贯穿其中。抓住学校综合值周和年级综合值周活动、每周升国旗、每天两操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把“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理念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

在学期末,学校组织召开“创建文明、健康、诚信、创新的学习型班集体”经验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各班还交流我校“成长导师制”、“德育学分制”、“班干部轮岗•竞选制”的经验。

(三)广泛整合德育课程资源,实现德育课程化

在开足国家要求的必修和选修的德育课程基础上,我们广泛整合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了丰富多样的德育校本课程,供班级和学生选择。特别是我们把德育活动课程化,编制了我校首套德育校本教材,主要有校本教材《初中班会及班级活动设计》、《高中班会及班级活动设计》、《学生自主活动》和《学校团队活动》等教材。

学校提出了“全息引导—自主型主题行动”教学活动模式。具体运用在班会上,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目标,合作互动,营造德育情境,开展六大主题行动,实施评价和内化等。以我校高中德育教材中第九章《感恩教育》第一节的“感恩祖国”为例,首先请学生谈谈上周参加班级活动、主题实践的感受和体会,或进行周记交流。随后班主任用多媒体营造德育情境,展示学习目标。学生们结合自己在家里收集的“感恩”为主题的材料进行主题交流。小结和评价活动过后,班主任布置下周晨诵暮读的内容和要求。布置学生写周记,并完成主题实践活动:(1)设计一个感恩祖国的活动(如班级的“祖国颂”卡拉OK比赛或征文比赛);(2)老师或学生设计的课外实践活动,如以学生家庭为例,调查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方面的变化。

(四)把眼光投向学生,让德育走向学生生活

1.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评教,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民主化教育方式

为了让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现状,征求学生对学校、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科学设置评价要素,每学期组织全校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教学工作进行测评,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构建高效课堂,建立新型民主化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班干部轮岗·竞选制”——把机会给每一个学生

“班干部轮岗竞选制”,本着“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的宗旨,要求各班在确立“常任班委”地位及作用的前提下,以灵活而民主的方式产生值周班委,运用“竞选上岗”的办法产生班长。此外,将班级一日常规工作分解细化,分配给同学分工负责,从而促使班级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自主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3.开展系列化体验式教育活动

学校进一步丰富学生活动的思想内涵,把深刻的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系列化体验式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学校初一年级、高一年级,除分别组织入学前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外,还分别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板房沟蔬菜——水西沟花卉科技园基地”、“盐湖城工业观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初二、高二年级全体学生于清明前后去市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进SOS儿童村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服务;组织全体学生参观自治区博物馆、地震局科普教育基地、市海洋馆、市植物园等等。201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第一天,学校开展了停水一天的体验式教育,更是让同学们铭记于心。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假期的活动,学生假期读书活动、社区服务、假期研究性学习、街校共建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已广泛实施多年,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通过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生命勃发的学生个体只有在良好文化氛围的集体中才能较好较快地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无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校长,必须将视角转向学生生活的方面,深入学生生活的集体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和自主的活动激发健康成长的原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校德育目标。

班级文化的德育效应 篇5

慈,是一种包容的心态,只有包容,才能和谐相处;慈是一种大爱,教育应该做到润物细无声,教育无痕;而孝是对生命的尊重,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珍惜和善待的人,谈不上孝;孝还需要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也谈不上孝。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与慈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实现素质教育的当代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应当如何实施慈孝文化教育呢?我应从班级教育抓起。

一、原因

1.

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班级都是一个小集体,班主任都要直接面对学生和联系家长,这为班主任开展慈孝文化教育,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提供了基础条件,创造了极大的方便。老师天天接触学生,关心、教育学生,师生之间既有联系的空间时间,又有师生感情基础,同时学生也明白老师有教育义务,易于接受且喜欢接受。老师与家长也有一种因学生而联系起来了的“亲情”关系,沟通多,联系多,相互之间极易配合。于是,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还把孝敬之爱施予自己的父母,这极其容易接受并做到。

2.

班级有班会课,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利于老师集中进行慈孝文化教育,并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学习雷锋、关心同学、尊敬老师、热爱集体、孝敬父母、关爱自己等活动,都可融入慈孝文化。

二、内容

1.

班级开展慈孝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上述的学习雷锋、关心同学、尊敬老师、热爱集体、孝敬父母、关爱自己等主题,都与慈孝精神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有了爱,就能有慈爱之心与孝敬之情。

2. 在具体内容上,更需要讨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古人是怎样孝敬父母的?我们应不应当孝敬父母?应当怎样孝敬父母?再是讲慈孝故事,如二十四孝里的部分故事。再就是学习《弟子规》等经典。还有就是了解当今不孝的悲剧性故事,学习孝敬父母的榜样的故事。比如我们当地编写的反映本地人孝敬父母的真人真事的故事集《孝星》,就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对于高中学生,还可开展慈孝文化的由来和传承慈孝文化的当代意义,以及如何传承慈孝文化的讲座和讨论。

三、主题

班主任要充分挖掘“慈孝”中隐含的道德自律和互爱文化,拓展慈孝文化的原有空间,将原本属于家庭、宗族的狭隘的慈孝延伸到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延伸到对师长、同学、邻里的友善关爱,实现传统慈孝文化的现代转换与诠释。笔者认为除却慈孝原本包含的内涵———孝敬外,“责任、和善”也是新时代赋予慈孝文化的新的内涵,可将这三者提炼成为慈孝文化的三大核心品质,并分别向学生作出诠释。

1. 责任。

对中小学生而言,责任就是对自己的言行有要求,在学校里勤奋学习、对家庭尽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对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即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环境责任心、家庭责任心、他人责任心、社会责任心。

2. 孝敬。

即要有“感恩之心”,就是听从自己父母长辈的教导,关心他们的健康,多参与家务劳动,替他们分担忧虑;要有“仁爱之心”,就要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的长辈,以诚待人;要有“赤子之心”,就是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

3. 和善。

温和善良。对中小学生来说,就是逐步形成外向、活泼、自信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善于主动与人沟通,乐于给予同伴帮助,最终营造出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氛围。

显然,责任、孝敬、和善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层层促进、螺旋上升的关系。责任是基础,当一个人富有责任心时,会对身边所有的人、事、物产生极大热情,对家人孝顺,对他人尊敬,对社会、自然产生敬畏。在此基础上,必定能营造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天地,从而达到家庭、社会一片和善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产生更强的责任心。

班主任还可将以上几点具体化,列成条款,要求学生做到。比如孝敬问题,可以列出如下条款:

在学校或社会上: (1) 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身边人。如,给需要的人让座等。 (3) 对同学的父母、长辈有礼貌。 (4) 理解教师的工作,主动关心老师,做老师的助手。 (5) 管住口舌,不能辱骂甚至于不要说任何人的坏话。 (6)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活动。 (7) 热爱自然,不损害一草一木,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在家庭里: (1) 父母的声誉与财产应全力维护,未经许可,丝毫不取。 (2) 每逢吃饮,先请父母品尝;餐前帮父母盛饭拿筷。 (3) 在平时要公开并说出对父母的爱,学会主动向父母示爱。 (4) 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了解他们的喜好。家人生病时,能主动照顾,不求回报。 (5) 不与父母顶嘴冲撞;有误会时,试着向父母有理有据地讲明道理,说明情况。 (6) 亲近父母,感受亲情,懂得回报。

四、活动

如开展“欢乐中秋,情浓意浓”的中秋“送祝福”活动,“感恩父母,弘扬慈孝文化周”活动,“关注母亲,感怀亲情”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主题班会、制作感恩卡、手抄报、慈孝故事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了解父母、长辈一天的工作、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尊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的良好的品德。

例如,据重庆晚报报道: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即将到来之际,来自郭明义爱心团队重庆大学分队的10名志愿者,来到本市渝北区古路镇草坪村李家湾,看望当地的空巢老人。笔者认为,中小学班级,尤其高中班级,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类似的慰问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等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文化的德育效应 篇6

一、重视读书, 养成习惯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在班级的墙壁上张贴《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论语》、古诗等, 这只是完成了班级最表面的物质文化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 将物质文化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文化, 这应该是我们着力打造班级德育文化的宗旨。

一般情况下, 《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是安排在早读的时候读, 由于学生基础差, 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他们根本读不出来。所以我把读书任务化, 具体做法是, 先让每人读4句话, 不懂的字就自己查字典解决, 然后自己练习读熟, 在早读的时候每人领读一句属于自己的诗句, 每人读熟4句的时候, 再分4句进行积累。这样坚持, 他们不仅会背诵属于自己的句子, 还会背诵其他句子。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我们要多给孩子时间和学习的机会。

古诗的积累和背诵, 做法是在墙上张贴70首古诗, 或是每人印发一张。开始的时候, 每个星期学生从墙上贴的古诗中选择一首背诵, 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 让学生自己摘苹果。教师及时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登记在墙上, 及时总结表彰。只要老师坚持, 学生就会有收获, 他们会问老师我都会背了什么时候检查啊?开始时是老师要叫学号来背诵, 到后来他们会主动排着队找老师检查背诵, 在课间或是自习时间都会暗暗较劲偷偷地背诵, 检查时学生都争着背诵, 比着背诵, 我背诵13首, 他背诵15首, 由原来的我们强制学习, 到现在是学生自己要学习。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日后学习打下扎实的背诵积累的基础, 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有人常说, 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发展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所以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孩子一定要会看书, 多看书。我们的书柜不是摆在那里用来检查的, 书只有读了, 才能称之为书。但是这里的学生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 更不懂坚持是什么, 但是我们可以一切从头来。我先给孩子们精心挑选一百本书籍, 放在班级图书角, 安排每个人负责保管照顾3本书, 并登记在册。给他们书, 首先要他们去爱惜书, 知道如何去保管他。然后, 每个人先选择一本书, 老师和同学一起读书, 坚持每个学生都读下一本书, 每次读完一本书就记录下他的名字, 教师及时会检查读书情况, 及时表彰, 变着法儿激励。还是坚持, 只有老师的坚持, 才有学生的坚持, 学生原来是为了完成老师定的检查计划而读, 现在是自己想看书, 在读书中找到了乐趣。在班级课余时间看书的多了, 破坏公物的少了, 无所事事的少了。班主任不用一直强调班级纪律, 只要策划好, 让学生有事可做, 有自己的学习看书计划, 有自己的活动安排, 不用老师去约束, 而是自己在约束自己, 规范着自己的行为。

二、美化家园, 种植爱心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全体教师集体智慧, 我们应该注重各科教师之间的协调, 充分发挥有专长的教师的优势, 在最有限的空间创造最佳的育人环境。现在的科技是很先进的, 特别是印刷刻字, 想要的会应有尽有, 但是我认为最美的是自己手工制作。手工制作不是一定要展示自己, 而是在制作过程中给学生一种熏陶, 不是只有书法家、画家才能给人以美的熏陶。手工制作让学生详细了解每个画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艺术的感染和教育。我在走廊, 班级, 宿舍张贴“博学善思, “宁静致远”, “静以养德”等诗画作品, 激人上进的语句和美图欣赏。因为这些是自己老师的亲笔书画, 学生感觉更亲近。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也参与进来亲手制作剪贴, 设计自己的“家”。显然,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享受着自己的劳动的同时, 他们又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家”, 爱惜自己的家。如此将爱心种植在自己的心田, 因为每个人都会珍惜着自己的付出和成果。

三、落实制度, 严谨生活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制度是来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的, 是建设优良秩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卫生小组, 每个小组清扫一周, 这样就避免责任推卸, 有点像承包制。在组内分工上, 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比如班级卫生, 室内地面、走廊、楼梯、倒垃圾、擦黑板、班级物品摆放、关灯关窗、墙壁都有具体的人负责, 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分担区卫生也是如此, 操场、草坪、通道, 也是各负其责。组长负责监督, 而每个值日又有监督的卫生督查。如果有问题, 能直接找到个人, 及时纠正。

食堂卫生方面, 我的做法是不安排值日生。自己的饭是自己吃, 那么卫生就由自己来负责。具体做法是每个人吃过饭, 将自己餐桌上面, 自己不小心掉的饭粒和菜叶自己拾起, 不要随意把菜叶和饭粒掉到桌子上, 用过的餐桌要和没有用过的一样。每个人的吃饭餐桌位置是一定的, 每张桌子有组长, 监督卫生, 只是监督, 教师坚持每天跟踪, ¥·中晚, 让每个学生的餐桌和地面不掉一粒饭, 不留一叶菜叶, 让学生把保持餐桌干净变成一种习惯。平时不定期的去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班会上公幵强调。这些好的生活习惯是学生很重要的生活常识, 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上一篇:红细胞多项指标下一篇:外语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