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心得体会(共9篇)
社区警务心得体会 篇1
这次支援亚运安保,我被分到了派出所,从事社区工作,有人说社区民警微不足道,可我觉得一个社区民警就是一把泥土,但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峰群。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谁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众所周知,社区民警确实很辛苦,曾有人用“上管千条线,下管一根针”来形容社区警务的千头万绪和繁杂。社区民警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更多还要带头和协助各条线搞好各方面的工作。此外,还要参与或处理突发事件,我们的社区民警要第一时间奔赴事发现场零距离地接触,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确保我们的居民“安居乐业”。因此要做到:
一、养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思想作风。人民群众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作为一名年轻的预备警官,要善于以民为师,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养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思想作风,对自己的锻炼与成长十分重要。
二、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超越自我的意识。立志是成才之本。确立人生奋斗并矢志追求卓越,对我锻炼成长、成就事业至关重要。我作为党的后备力量,面对新世纪的宏伟目标,面对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与重托,要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超越自我的意识,克服不足,自觉地深入到社区工作的第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
社区基础工作是“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方面,社区民警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打牢社区工作的基础上。这些基础包括:强化居民自我防范意识;组织民防力量进行治安防控,织严织密物防、技防网络;与社区干部和相关单位建立密切顺畅的工作关系,开展人口调查、抓好阵地控制;物建一批作用明显的治安耳目和社会信息员,收集情报信息;在社区开展服务群众工作,调处简易纠纷,创建和谐警民关系等等。当然社区工作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如进行案件排查,组织治安清查,处置突发事件,调处治安纠纷,为居民排忧解难等。社区基础要打,日常的工作任务也要完成,但打牢基础是重中之重。在实践中,苦练基本功工作,加强学习,定立目标,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基础工作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
在与群众的接触中,我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锻炼了自己的口才,特别是在宣传党和公安机关的方针政策、开展教育动员活动时,提高了自己说话的政治和法律水平。作为社区民警,要多说心里话,多说实在话。要根据社区的特点和居民的心声,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做几件有影响的事情,如千方百计把当前案件高发的势头降下来;将侵犯群众利益的不法人员及时予以处理;把邻里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依法调解好等,并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遇事或接报案件能够随机应变,有效控制、妥善处置;再次要塑形。即平时在社区开展工作中着装要严整,举止要端庄,行为要规范,言语要文明,既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又不失自己的身份,向群众展示一个威武雄壮、文明强干、一身正气,信得过、靠得住的人民警察良好姿态,在群众心中塑造起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的形象,使群众有情况愿意向民警反映、有问题乐意对民警倾诉,有矛盾愿意找民警化解。经受锤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做事中做人,在锤炼中进取,平凡孕育伟大,奉献谱写人生,汗水铸造辉煌!
社区警务心得体会 篇2
社区的发展是城乡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成果, 它的发展和完善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其中社区的治安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在当今新形势下, 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为复杂, 各种治安问题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因此人们对社区治安有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 新型社区警务工作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城乡社区警务”被写入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基于以上几点, 对新型社区警务工作展开探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工作的意义
第一, 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工作能够打破传统警务“重打轻防”的思想局限性。在传统的社区警务工作中, 打击治安问题一直是工作的重点, 在工作策略上, “发案—打击—再发案—再打击”成为了一项固定的工作模式。对此, 我们要明确的是, 传统的警务工作中关于使用法律手段打击犯罪的方法具有其正确性,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工作方法的局限性, 过于被动以及无法持续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1]。而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是在全新的观念下所建立的工作方法, 它要求基层公安机关树立警务前置、警力下沉的新观念, 同时也倡导社区公众参与治安管理中, 使社区警务工作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 从而建立以人民群众为内源动力的工作结构。
第二, 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工作能够打破强权警务的惯性思维。所谓的强权警务就是一种对社会实行强力控制的行为, 这种警务工作方式很容易造成警方滥用警力的问题, 形成粗暴的工作风气。从其结果来看, 强权警务不适合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新型社区警务工作则是一种打破强权警务惯性思维的工作方法, 它能够使社会更加和谐, 是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得到保障, 同时也能改善警察的形象和警民之间的关系。
第三, 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工作能够使我国和谐互助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社区警务工作与我国古代的社会治安管理有着很深的联系, 自春秋战国开始就有国家建立社会管理体制并付诸实施, 比如齐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那时候的社会治安管理就是我们当今社区警务工作的前身[2]。在当今新形势下, 新型社区警务工作的构建离不开家庭观、强烈的乡土情结、传统的文化习惯等因素, 而这些因素都是我国古代的社会治安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和谐互助的优良传统, 因此说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工作使我国和谐互助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
三、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警务观念、警务运作机制、警务资源利用等三个方面。
首先, 从警务观念来看, 主要有三点问题。其一, 当前的警务工作人员自上而下普遍存在着重视打击犯罪而轻视防范犯罪的思想观念。从公安机关的领导层来看, 上级领导经常给下级单位下达硬性破案指标, 于是下级单位中的警务人员就只能尽力去完成。而在过于繁重的工作之下, 社区警务人员无法使出全力投入到社区警务工作中, 造成社区警务工作经常处于停滞的状态。其二, 警务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惯于将自己定位在管理者的身份中。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 警务人员与社区单位或居民之间无法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于是就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其三, 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工作思想比较普遍。当前的社区警务工作人员, 从领导到民警, 都对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而将注意力放在社区警务室的形式上的改头换面。
其次, 从警务运作机制来看, 社会化的程度不够高、警种分工过细、运作模式过于统一等是最突出的几个问题。公安工作是一项社会性非常强的工作, 然而目前的公安警务机制在运作上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与外界的联系非常少, 几乎是处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中。同时, 警种分工过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在这种分工形式下, 警种的机动性比较差, 警务人员的工作受到职位、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等的影响较大。此外, 运作模式过于统一也使得警务人员的工作受到限制, 各个派出所有自身的情况, 而套用统一的运作模式只会使工作僵化。
最后, 从警务资源的利用方面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没有充分利用政府等职能部门的资源。社区原本就属于行政管理的对象, 因而社区警务工作必然也与政府、党委等部门有关联。而目前的问题是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利用政府与党委的职能, 在警务工作的规划等重要问题上没有与之协商。第二是没有充分利用群众及社会组织的力量。公安机关的力量是有限的, 它并不掌握控制犯罪所需的所有资源。然而当前的情况是警民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淡漠, 社区群众及社会组织的力量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
四、如何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工作
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工作, 需要做到继承与创新。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 构建新型的警民关系。新型的警民关系是指平等互助、情感联系紧密、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警民关系。关于构建新型的警民关系, 一方面, 要重新建立警民之间的信任。警民之间的信任的建立, 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展开, 同时也有利于利用群众的力量。因此, 对警务人员而言, 提高公信力是关键。在具体的行为方面, 警务人员要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坚决杜绝贪赃枉法、执法腐败等行为。另一方面, 要提高警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是一种服务性较强的工作, 社区群众是服务的对象, 而警务人员是服务者。对此, 警务人员务必要做到关心人们群众的每一件小事, 维护群众的权益, 同时还要将政务信息和警务信息公之于众, 让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第二, 建立全面的政警管理系统。首先, 要将社区警务工作纳入党委及政府的领导下。社区警务工作若没有党的领导, 则比较容易在政治方向上走偏, 因此要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建立党委领导班子, 让工作处于党的正确领导之下。而政府的领导同样很重要, 在政府的领导之下, 社区警务工作不仅能够得到资金支持, 而且还能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对此, 社区警务要置于政府的领导之下。其次, 要建立新型的警务工作机制。新型社区警务工作的运行机制对提高警务工作的效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社区警务工作要做出一些改革。一方面, 基层派出所要得到发展与壮大, 警力的数量要充足, 警力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要将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民警分配到社区。另一方面, 派出所的决策权应该放宽。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警务人员的工作范围, 而将这一权力从上级公安机关下放之后, 派出所就能够自行组织各种打击犯罪和防范犯罪的活动, 工作的机动性得到增强。
第三, 加强公安实务工作。公安实务工作是指实有人口管理、社区情报信息采集、社区的群防群治等各项工作。首先, 从社区的实有人口管理方面来看, 社区警务工作应该将重点放在高危人群的管理上, 因为这一类人虽然在数量上比较少, 但是对社区、对社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是威胁社区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要重视外来人口的管理。外来人口在数量上比较多, 同时流动性强, 关键是道德品质方面良莠不齐, 所以应该重视这一类人群的管理。最后是常住人口的管理。因为他们有固定的居所、稳定性强, 且一般都没有犯罪记录, 所以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将常住人口的管理放到高危人群和外来人口的管理之下。
五、结语
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同时也是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今新形势下, 只有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工作, 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才能体现出社区警务工作的现实意义。
摘要:社区警务工作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社区安全的管理与防范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然而, 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 社区警务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 产生了新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新型社区警务工作的建设。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警务工作中的问题, 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关于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工作的方法, 以期能够为完善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探析
参考文献
[1]李德全.新型社区警务工作的若干思考[J].公安研究, 2012 (05) .
浅论社区警务 篇3
社区警务是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产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以来。风靡全球警界,对各国警务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社区警务,是指警方与社区资源相结合,以实现犯罪预防,为民服务的警务战略和工作方式。社区警务的实质是要求警察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警民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美国犯罪学家加利·考德纳认为,社区警务主要包含了哲学、战略、战术以及组织四个方面的维度。第一,哲学维度。警察在从事职业过程中应扮演广泛的角色。第二,战略维度。即将哲学理念转化为行动。第三,战术维度,战术维度,即将想法、理念和战略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做法和行为。第四,组织维度。这是社区警务成功实施的关键。组织维度的第一个要素是结构。第二个要素是管理。
二、社区警务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
社区警务使警务工作实现了由打击型向防范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社区警务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警务是一种“警察与居民共事型”警务模式。它强调通过授权和实行参与式管理来调动社区民众的积极性。“警察与居民接触越多,关系越稳固。治安工作越可能做的更好。”警民配合有利于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社区的自我保护。通过邻里守望、居民报告可疑人物和情况、顾问委员会参与警政、警察把自己作为社区的一分子等各种方法实现社区自我保护的目标。警察与社区公众共同找出和研究社区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容易激化的矛盾以及可能导致犯罪的问题,提前介入,超前进行综合治理,从而消灭隐患,预防违法犯罪及其他事件的发生。
2、社区警务鼓励警察配合和参与具体的犯罪预防工作以及警民互动,其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预防与执法的有效平衡上。社区警务的实行,警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管理、防范以及社区服务上,警察自主决断的机会增多,有自由裁量权依法对遇到的具体情况做出处理,警察能够对违法犯罪活动快速做出反应。
3、社区警务开展以治安保卫委员会为主体的多层次群防群治工作。创建安全社区,开展整体防控网络建设,动员和组织群众并结合人防、技防、物防,建立社区面、居民区和内保单位相结合的防范机制,提高安全社区的覆盖率。“以派出所外勤民警为主导。以治保会为骨干,加上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各项犯罪目标防范和犯罪主体的防范工作都卓有成效,大量违法犯罪被控制在萌芽状态。”
4、警察通过在社区巡逻可以及时发现犯罪隐患,威慑犯罪分子。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群众的举报投诉,调解纠纷,化解矛盾。能够及时保护犯罪现场,保护和搜索犯罪证据减少侦破案件的难度,降低人民群众的损失和司法成本。同时,社区警务的开展。也有利于警察贯彻公安法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帮助教育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
三、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一)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的实施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现实条件下,社区警务的作用和效能的发挥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现阶段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理论研究滞后,使社区警务的开展缺乏完善合理的理论指导。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机关提出了社区警务的概念,社区警务在理论上基本成熟,社区警务在实践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社区警务在维护社会治安和预防打击犯罪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警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状况更加明显,这严重影响了社区警务实践的开展。
2、对社区警务固守传统观念,对社区警务本质认识不够。缺乏创新。对社区警务的理解,仅限于公安派出所工作和警民关系的协调上,在相关规范中甚至仅限于對社区警察的配置上,长期一成不变。警务工作仍然是被动“反映型”的。这种被动式的警务,对控制犯罪来说,只能是捉襟见肘,忙于应付。这种对传统观念的固守,导致社区警务的理论、实践工作缺乏创新。
3、警政主管在思想上对社区警务不够重视,部分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不高。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对新时期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识不清,没有真正的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摆上工作日程。“重破案,轻防范”的思想任然存在,多数地方公安机关对治安、刑事案件等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领导者在组织决策上对社区警务的忽视,严重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开展。部分民警尤其是新民警,缺乏做社区工作的基本功,对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认识不足,缺乏解决社区各种问题的能力,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社区警务工作的实际要求。
4、社区发展不成熟,制约警务发展,使警务工作与社区建设相脱节。社区警务是“警察与社区能动地相互作用,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所关注的治安问题。并采取各种合法手段和方式,开发社区资源,强化自治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思想模式和方法体系。”社区警务是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公安基层工作在社区的集中体现。但是,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不成熟是我国社区警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5、现阶段我国社区警务运行体制不完善。第一,现在仍然采用静态户口管理方法、这种工作方法与观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造成了社区工作进展缓慢。第二,社区警务工作职责繁多,负担过重,造成民警工作无条理化。第三,警务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致使民警与群众未能打成一片。第四,社区民警深入社区的时间没有得到足够保障,对社区警务的考核体系不可学,不完备。
(二)完善我国社区警务的措施
1、深化理论研究,确保社区警务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实践才能成功。因此,对实施社区警务,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以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为突破口,深化公安理论,明确发展方向,以指导、推动社区警务改革的深入开展。
2、改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社区警务的本质。摒弃唯有警察才是治安“老大”,只有打击犯罪才是“真正的警务工作”的传统观念,确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将其作为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强化警务意识,构建深入社区警务活动的平台。创新工作方法,推广社区工作经验。
3、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社区服务,加强对社区民警的培训,提高社区民警的素质。社区警务的执行,离不开警察组织中各级领导的支持。社区警务的实施过程中领导起着主导作用。一旦领导加强对社区警务重视。社区警务的发展也是必然的。大力推进科教强警。完善对社区民警的教育培训体制,大力提高社区民警的素质。
4、建立现代化新型社区,使社区警务建设与之相适应。我们要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这一社区资源和社区力量的整合过程,对社区警务人力资源和社区管理资源有机融合,继而合理调配社区防范资源,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使社区警务真正实现社会化、群众化,从而推动社区警务建设。
5、建立与现阶段社区警务发展相匹配的科学运行机制。摆正社区警务在公安工作中的位置。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诸警种、部门合作机制。确保社区民警有充分的深入社区的时间,完善社区民警的考核激励机制。
社区警务模式探究 篇4
——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开展警务工作
摘要: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为切实维护基层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警力下沉制度。
社区警务能够加强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然而,开展社区警务是一个巨大任务,沉重的工作量不能完全压在公安机关和社区民警身上。因此,吸收和挖掘社会力量开展社区警务
工作成为了发展社区警务的必由之路。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形成以公安机关为指导,人
民群众参与的新型社区警务模式。
关键词:社区警务社会力量警察居委会
一、社区警务的概念
社区警务的英文本意为“社区导向警务(community-oriented policing)。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社区导向”就是
倡导以社会的治安需求为导向开展警务工作。社区警务是社区居民在警察的带领、指导、支
持下,立足社区实际,研究社区问题、开发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协作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
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共安全,促进社区发展的思想、活动和方式、方法体
系的统称。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维护社会治安的行为与活动,都应该属于社区警务的范围。犯罪行为是非
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因此,解决治安问题的途径也就
不一而足。警察作为刑事司法系统的一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宁的主要国家行政力
量,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力量。警力不可能无限度增长,因为其需要消耗大量的国家资源。所以,警方需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加强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合作,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才
能够实现控制和预防犯罪的目的。由此可见,社区警务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既可指一种警
务理论,也可指具体的警务工作,如果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还是一种警务思想,一种警务发展
战略。
从狭义上来讲,社区警务是指公安机关社区警务部门的工作,即通过有效的治安行政管理措施
和各种专业手段,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社会安宁,并通过各种安全防范措施进行犯罪控制和预
防,保护社区公众生命财产不受非法侵犯,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及公众损失的工作。当前,我国的社区警务工作主要是由公安机关社区警务部门来实施的。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工作平台是公
安派出所,主要承担人是社区民警。社区民警肩负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包括掌握社情民意、管
理实有人口、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五个方面。因此,社区民警履行
职责任务情况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社区警务战略措施的落实。
从这一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社区警务的主体构成不仅仅包括警察,而且还包括“社区居民”;
从合作关系上看,警察对社区居民,是“带领、指导、支持”之类的平等关系,而不是组织、督
促、检查之类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容是“研究社区问题、开发社区资
源、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实现的直接目标是“全面、系统、长效”地维护社区公
共安全,间接目标是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离幵促进社区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的警务,不是真正的社区警务。
二、中国社区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老子曾描绘过“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时
代。社区警务的萌芽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井田制和保甲制下的社会治安传
统。早在2000多年前,秦朝就实行了“亭”这种专门的基层治安机构,并制定了较为严密的户籍登记、“什伍连坐”“联防制度”等,体现了某些与当今社区警务思想相类似的萌芽。
此后,明代王阳明创立了“十家牌法”及其多朝普遍盛行的“打更”、“巡夜”等社会治安实
践活动。而春秋时代,管仲对齐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社区治安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些举措包括
1、严格区划,整顿社区。
2、分门别类,定民之居。
3、亲属传承,保障就业
4、寓兵于民、军事化管理。
5、以教化民,赏罚分明。
建国以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我国的现状是经济落后,社会封闭,人口的流动现象不是很明显。因此,作为城市的微型社区主体组织居民委员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在公安机关的指导开展了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这一时期的社区治安总体形势是好的。文革十年浩劫使公安机关受到严重冲击,这一时期的社会治安形势是糟糕的。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革巨大,人员流动不断变大。社会治安管理面临巨大压力。中国为此实行了“严打”。长期的“严打”并没有缓解严峻的社会治安现状。随着信息科技化的推进和“严打”政策的寿终正寝,社会的治安形势也开始不断好转。从社区警务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来看,实行社区警务是大势所趋,这是解决日益增多的社会治安问题,改善社会治安形势,增强老百姓安全感,提高老百姓社会满意度的根本方法。
三、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
建国以后,其实社区警务有了一个雏形,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居民委员会的出现。居民委员会其实就是城市微型社区主体组织。它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开展了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时期公安机关充分贯彻了群防群治这一理念。当然,当时的警民关系相对融洽,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相对较高,党对群众路线重视程度较高也是社区警务雏形能够出现的客观原因。但是当时实行的警务模式其实是“立足警察,面向社会”。公安机关领导专门工作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四、社区警务的参与主体
1、居委会工作人员
居委会是架设在群众与政府间的一座桥梁,平时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居委会宣传落实到位,一个基层工作开展好的居委会在群众中必然有极大的威信。要确保社区警务开展的到位,必然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能够充分发动群众的一个抓手便是依靠居委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有三大优势。(1)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当地社区,与社区联系紧密,方便开展工作。(2)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多具有极强的调解能力,能够将潜在的刑事案件解决在基层。
(3)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很高,能够积极配合警方开展社区警务工作。
2、从事特定工作岗位的人员
全国优秀的社区民警陈先岩曾经总结,要开展好社区警务,必须要处理好与所辖社区从事特定工作岗位的人员。例如,送奶工、快递人员、修鞋师傅、搓背师傅等一些工作岗位看似稀松平常,但却每天接触到大量形形色色人的人员。因为他们虽然工作看似普通,但却越能接触到谋划犯罪和犯罪结束后罪犯泄露的信息。他们接触到这些信息后,又不易引起犯罪分子的警惕。
3、治安保卫委员会
治保会的存在是国家用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按照法律规定,治保会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由所在社区的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但据笔者了解,当下治保会存在巨大问题。首先在组织形式上,治保会是挂在居委会名下。按照规定,治保会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治保会组织成员应该由群众选举产生,不应该由基层政府和公安机关委派。但现实情况是,基层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没有人愿意来参加治保会。原因就是缺乏经费保障。居委会没有办法,只能将目光投向了社区中符合条件的适龄青壮年。他们亲自上门做工作,又拉又哄又骗的将人员拉到位。这样组织起来的治保会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由于成员是被拉进来的,积极程度并不高。居委会负责人也了解治保会的战斗力不高,当时组建治保会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所以治保会活动次数非常之少,一年只会出一两次任务。由此可见,治保会的改革迫在眉睫,负责这样的治保会不要也罢。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经费必须得到保障。
五、社区类型
1、都市社区
都市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异质性居民稠密集居的共同体。亦称城市社区。都市社区中人口密度比较大,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程度较高,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人际关系相比较乡村社区偏重于冷漠。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主要存在的治安问题在于邻里沟通程度不够,相互间不能够互帮互助。人际关系冷漠使得社区居民安全感程度较低。极易发生“独狼袭击式”刑事案件。
(1)都市社区人口密度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根据此类特点,可以挖掘社会力量运用科技手段来开展社区警务。为了更好的能够收集社情民意。可以建一个QQ群,群里的成员为每一栋楼的治安积极分子。这些治安积极分子任务非常简单,每天在群里讲一讲自己楼里的家长里短。各个楼主尽量在群里提供一些有用的治安信息。群主可以为社区民警和居委会大妈。主要负责收集有用的治安防范信息,同时可以进行治安防范宣传教育。当然,群主要及时解决治安积极分子所遇到的问题,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解决。这样才能获得治安积极分子的心,使这个QQ群真正成为联系群众与公安民警之间的一座桥梁。(2)根据都市社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特点,通常社区中的的小区会有物业。要开展好社区警务,这一块力量同样也利用起来。对于物业力量薄弱的小区,要与业主代表、物业公司进行商谈,要能够将物业保安落到实处。有了物业保安,我们社区民警身上的担子就能变轻。这样能够实现社区警务中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两大任务。有了物业保安,社区民警同样不能放过物业力量中的监控力量。要将物业公司设置在门卫处的监控探头与当地派出所的公安网进行联网。要能让社区民警在警务亭中就能随时掌握所辖社区的动态,这样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出现在事故现场。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大节省公安巡逻力量。同样,可以将所辖小区的物业保安联合起来建一个QQ群。为保安搭设一个平台。例如一个保安说他值班期间发现一个穿褐色外套,戴一个鸭舌帽男子有一些可疑。他的发言得到另外一些保安的附和。社区民警就要警觉起来,这可能犯罪发生的预兆。社区民警可以调取监控,锁定这么一位穿褐色外套,戴一个鸭舌帽的男子。另外可以向每一栋楼的治安积极分子发出警报,让他们留心注意一下这么一位男子。或许这样可以避免犯罪案件的发生。这么一个做法借鉴了建国以后的中国治安做法。使犯罪分子陷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就像过去陌生人进了村,便有成千上百双眼睛盯着他。长期以往,社区中居民的安全感自然就会提高(3)对于都市社区中人际关系冷漠,沟通交流程度不高的特点。社区民警在入户调查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要详细了解所辖社区中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社区中需要帮助的家庭。可以就近帮扶结对。平时多走动,多联系。让这些老干部、老党员发挥余热。这些老干部、老党员就是开展社区警务中可以充分利用的社会力量。(4)根据都市社区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特点,需要做好社区人口管理工作,尤其是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社区民警在为暂住人口办证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对于老实本分的外地人要给与帮助。平时社区巡逻和下班后可以到他们开的小店多聊聊天,使得这些人成为自己的治安耳目。只有取得这些人的认同,才可以使他们成为社区警务中收集情报的关键力量。因为如果有外地人犯案,他们在公共场所谋划前往往会用乡音来隐藏自己的阴谋。而社区民警所拥有的的这部分社会力量往往能够探听到,这往往能够预防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此外,对重点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管理历来是人口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扎实做好重点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管理是降低发案率的关键。
2、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人际交往沟通相对频繁。人员流动性较低。社区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突出的治安问题为已受不良人员蛊惑,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
(1)根据社区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一些邪教组织和犯罪分子将魔掌伸入这里。例如内蒙古曾发生一起利用蚂蚁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的案件。犯罪手法非常简单,只要人们投钱购买蚁神公司的蚂蚁,养一段时间便能获得巨大收益。于是人们便蜂拥去养蚂蚁。最终骗局无法继续下去,便留下了一地鸡毛。这件事给当地公安机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群体性事件。对于这类事件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宣传力量,例如广播站,电视台。邀请社区民警开展防诈骗讲座。可以与当地戏剧团合作。在戏剧团下乡演出时,附带社区民警自编自导的防诈骗小品。总之要充分挖掘这一部分力量,将此类事件防患于未然。(2)根据乡村社区的人员流动性较低这一特点,可以大力开展十户联防。因为乡村居民平时经常来往走动,沟通交流程度密切。重乡土情谊,推行十户联防相比较城市社区更能落实到位。乡村社区更接近于熟人社会,而都市社区更接近于生人社会。(3)对乡村社区实有人口管理更加方便,可充分挖掘社区中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尤其是要与基层工作开展的好、群众中威信较高的组织和人员展开合作。开展人口摸排走访时,要重点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社区民警也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经验,这样才能少走弯路。(4)乡村社区中的主体是农民,开展好社区警务,完成社区警务中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的各项任务,关键在人。要充分关注那些农村带头致富人、乡镇农技站人员,操持农机具的人。挖掘这部分人的力量。原因在于这一部分人在农民群体中威信较高,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农民。对于这么一部分人,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的方式将大家聚拢起来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宣讲时要接地气。可以直接列举大量发生本乡村社区和周围乡村社区的典型案例。充分抓住农村群众爱听故事的特点,将自身防范的知识、法制知识、便民知识寓于故事中传达出去。使得这一部分人成为公安机关的免费宣讲团,让他们做到在农村社区居民家中吃饭就能将公安机关需要传达的道理不知不觉的传达出去。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一部分力量花最小的代价掌握社情民意。
3、小城镇社区
小城镇社区是指发展规模较小、集中程度较低的以从事非农业社会经济活动为主的社区。在中国,小城镇社区是连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中间环节,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基本的社区类型。小城镇社区人口密度相对适中,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基础。社会结构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本社区内的人员有一定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人员流动性。社区居民普遍接受过一定阶段的文化教育。
(1)可以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年人,聘请他们为治安管理员,让他们到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场所去巡逻。因为他们在本社区都是德高望众的人,社会经验丰富,能够游刃有余的教育未成年人。(2)利用规范社区摆摊秩序为契机,社区民警可以在摆摊小贩中发展治安耳目,主要就是结合他们每天能够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这一特点。小城镇有一定的商业基础,但和城市相比不够发达,集中表现为有不少沿街叫卖的小贩和摆摊小贩。首先处理好这一部分人就是一个艰巨任务。必须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出台相应的政策。要让他们成为治安秩序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而不是成为破坏者,就应该合理规范他们营业地点和营业时间。让他们真正有利可赚,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现有秩序的保卫者,对于破坏治安秩序,影响他们营业的人,才会及时通报给公安机关,共同维护治安秩序。(3)根据小城镇社区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基础的特点,可以利用保安服务公司。当然,关键在于公安机关能够多方筹措资金,从而组建一支巡逻队。为所在社区的政府、工厂企业、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进行巡逻,从而起到维护治安秩序。组织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的任务。这一支巡逻力量必须由公安机关领导。每天执行任务由社区民警带领。
4、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
缘地区。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城乡交错带位于市区和城市影响带之间,可分为内边缘区和外边缘区。内边缘区又称城市边缘,特征为已开始城市建设;外边缘区又称乡村边缘,特征为土地利用仍以农业占支配地位,但已可见许多为城市服务的设施,如机场、污水处理厂和特殊用地等。城乡结合部人员结构层次非常复杂,流动性非常大,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属于社区警务最难开展的地方。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即将重点开发建设的地区,搬迁问题尤为突出,钉子户、上访户众多,处理不慎极易造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由于此处接近市区,出租屋便宜,所以成为了大量外来人员聚集的地方。鱼龙混杂,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员,外来人员之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信仰、需求千差万别。常出现打架斗殴等治安问题,极易出现恶性刑事案件。
(1)将“4050”人员和享受低保的人员以及乡镇撤并后富余人员、村社干部组建专职治安联防队,并以资金保障。(2)要在所住社区建立一个警务室、一个物业保安队、一个流动人口管理登记室、一个纠纷调解中心。要依托所住社区的居委会,与居委会联合开办。要做到强居委会。(3)要有资金保障流动人口管理登记室。要能聘请专员负责。定期对城乡结合部中的出租屋开展清查。(4)要充分发挥调委会和治保会的作用,将社区中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初期。(5)学习邻里守望制度,对于治安形势复杂的地区,可以任命其中的积极分子为治安联络员。(6)要加强治安耳目的建立。(7)寻求政府各项职能部门的合作,对于供电句、水厂等关系到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工作部门尤其紧密配合、热心服务,因为解决不好,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很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8)社区内的公安机关积极与辖区内的工厂、企业内部保卫部门开展合作。可以提出“七厂一 保”这一设想。要求七家工厂一个星期内各出一天,安排各自治安保卫部门对七厂开展治安巡逻。
六、总结
国外社区警务概况 篇5
社区警务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端于英、美、加、澳等国家,随后又先后被德、法、日、新加坡等国家借鉴创新而兴起的一种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的警务发展战略。它是对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战略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深刻反思之后的一种选择。
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战略虽然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警察在其中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然而却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专业化警务”战略简言之即是一种以打为主的战略。警察受报警电话驱使,对案件作出事后反应;警察工作过分强调专业化,而忽视发动公众广泛参与;量逮捕罪犯的数多少和警察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的速度是警察工作的主要评价标准;依靠增加警力和装备现代化提高警察工作效能;对警察注重提倡勇敢顽强的精神,而忽视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为公众乃至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这样做的结果是警察疲惫不堪,效果并不理想,犯罪不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打不胜打,愈打愈多。
为改变这种局面,英、法警学专家和警务人员开始探讨一种新的警务战略。他们的注意力从以打击犯罪为主转移到以预防犯罪为主;从强调警察的专业性转移到重视改善警民关系、广泛发动公众参与;从警察工作随着案件走转移到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预防犯罪,将犯罪遏制在发生之前;从强调高破案率转变为树立多破案不如少发案的观念。由于这种警务战略植根于检区,以社区作为警务工作的重点,所以,概括地称为“社区警务战略”。
推行社区警务工作的国家虽大都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具体措施,但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设专门的社区警力
美国底特律市警方从70年代开始在市区设立专门行使治安防范职能的小警所,至80年代末,总数已达近百个。纽约市从80年代起增设区域固定、责任明确的社区步行巡警,至1996年底,总数已达5000余名,占全市总警力的 l/6。70年代英国倡导社区警务之后,在大部分地区都设立专职社区警察并明确规定,每名社区警察管辖的区域范围不超过一平方英里,在农村,则视治安复杂情形而定。
(二)增强警察与社区的联系与协作
建立“警方——社区咨商委员会”是一些国家社区警务的一种基本形式。英国艾克赛特警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约翰.阿德森曾经指出:“建立咨商委员会是社区警务中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没有社区代表参与协商,就不是真正的社区警务。”咨商委员会一般由社区警察、教会、学校及其他社区组织代表共同组成。其工作内容主要有如下几项:
l.问题调查。亦即搞清社区存在的犯罪与治安问题或存在的隐患的类型、部位和成员构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2.情况交流。包括社区向警方反映意见、提供信息和警方向社区公布一定时期社会治安状况以及警方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情况。以达成相互沟通、理解、支持与参与,保障社会的安宁。美国芝加哥警方认为:“应该让公民了解更多和质量更高的情况,这是警民协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3.在不违背社区意愿的基础上,共同制定解决存在的容易导致犯罪发生的问题的方案,改进社区环境,有效组织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各项活动。
(三)具体对策措施 ’
1.创办社区刊物。如《公开通报》(美国芝加哥)、《社区新闻》(英国艾克赛持)等社区刊物,向居民通报社区治安情况,教授治安防范知识等。
2.推行邻里守望、校园守望、旅馆守望、商业区守望等社区治安联防活动,构筑社会
治安防范网络。
3.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很多国家都很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法制教育,以预防青少年的犯罪。英国伦敦市在全市3400所学校开展“校访计划,向学生讲解警察的作用,传授自我防护知识。澳大利亚要求社区警察与学校保持经常性联系,以解决不法之徒对学生的骚扰侵害,澳大利亚许多州警方还先后筹建了儿童安全庇护所、蓝光迪斯科俱乐部。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育少年的合法权益,减少青少年犯罪。
4.做好“少数种族群体”的工作。少数种族群体如黑人群体、亚裔群体等在社区中社会地位较低而受到歧视。这些群体一方面容易遭受犯罪的骚扰和攻击,与社区其他群体及警察的矛盾容易激化; 同时,这些群体本身也是治安问题多发者、犯罪行中的高发群。因此,做好少数种族群体的工作是—些国家社区警务的难点和重点。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警方采取一定措施,如在这些社区增加巡逻警察,社区警察与他们尤其是其中的首领式人物广交朋友,以求理解和支持。
5.控制社会死角。美国犯罪学家凯令和威尔逊于1982年提出了著名的“破窗户”理论。简而言之是指,许多社区有这种现象-----若干座空楼逐渐衰败,乱涂乱抹无人清洗,路灯坏了无人修,而这些地方正是吸贩毒、抢劫和其他非法活动多发的场所。以往,警察只是忙于逮捕贩毒者和抢劫犯,而不注意清理、改善这类地方,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注意。后来,修补“破窗户”成了国外社区警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伦敦市政部门在黑暗的街道增设路灯、提高亮度,在路口、公路两侧或居民住宅墙上设置或张贴醒目的图案标志等。这意味着。社区警务已经超越单纯治安问题的局限,从清除犯罪死角出发,把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卫生、环境等领域中。
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 篇6
社区警务的主要工作是做好人口管理、治安防范、群众工作等方面,社区警务工作做得如何,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在人民群众当中的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从心目中的形象,是公安工作的基石,是实现社区警务战略目标,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做好社区警务工作非常重要。
要突出信息主导,为社区警务提供技术保障。
坚持把信息化建设延伸到警务室建设中,为社区警务工作寻找科技支撑点,提供现代化技术保障。为各警务室配备电脑、监控等硬件设施,并全部开通QQ等民生信息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要突出警力下沉,增强警务室工作能力。
科学配置警力,实现了“一区一警”。社区民警严格履行职责,在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将工作重心沉入社区。
要突出机制创新,发挥警务室灵活功能。
积极探索适应治安形势发展需要的警务改革模式,按照“信息主导警务”的要求,实行弹性错时工作制,对责任区街道、单位、部位以及“人、物、场”实行动态巡防和管理,及时发现、处置各类警情并随时接受110指挥调遣,根据地理、治安特点,科学有效的安排警力。
要突出巡逻防范,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探索民警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有足够的警力和时间,切实做好巡逻检查、治安防范等各项工作。监控室工作人员发现辖区重点部位出现状况时,通过对讲机通知巡逻队员,力争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单位重点部位安装信息钮,实行电子巡更,同时与各单位保安人员落实双签字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巡逻制度落到实处,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要突出制度保障,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社区警务心得体会 篇7
社区警务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于欧美国家兴起, 世纪之交盛行于世界各国的一种主流警务研究思潮和警务改革的探索方式。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引入社区警务的警务理念, 90年代正式提出“社区警务”一词。2002年, 在杭州市召开的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中, 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机关积极推行社区警务战略, 力争到2004年全国大中城市全面实施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是一个集合的概念, 它具有三种含义:
(一) 社区警务是一种警务理论;
(二) 社区警务是一种警务工作模式;
(三) 维护社会治安绝不是警察单方面的行为, 而是通过发动社区、依靠全社会力量来维持社会治安。[1]
二、社区警务的理念
作为一门警务哲学, 社区警务是关于在社区发展与建设中, 如何以社区为阵地, 警、政、民有序互动, 共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 维护社区治安的社会化治安警务思想。这种社会化治安警务思想作为一门警务哲学, 是科学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指导思想。
警察承担维护公共安全这个复杂角色, 绝不仅仅是给公众一种象征性的安全感而已, 而是将社区与公众的安全作为警务目标, 鼓励居民中的受害人和见证人向警方求助, 对公众的各种要求都要做出反应。因为只有当公众作为受害人和见证人向警方求助时, 警察才可能对犯罪行为采取行动。“警察只能在社区公众提供信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打击犯罪的战略。”维护社区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主题是社区民众。[2]
三、社区警务视角下的警察角色转变
(一) 警察角色定义
警察角色是与警察社会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警察角色是警察这个职业群体形成的基本单位, 警察整个群体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警察角色个体的角色行为, 警察能否根据其角色要求与社会期望实现角色行为, 更好地扮演警察角色, 取决于警察角色的角色意识、警务理念的领会及警察的自我认知。要真正的行使好警察职能必须要有良好的警察角色认知。在现代化转型时期, 警察应该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变化及社会公众的真正需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认识自我, 调整自我, 扮演与时代同步的角色。[3]
(二) 目前警察角色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警察角色定位不明确
警察服务职能的发展是政府职能扩大的结果。在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背景下, 警察职能的泛化成为了政府职能扩大化的代价。警察的战士和公仆角色之争从未停息, 轮流掌握主动权, 警察的打击职能和服务职能轮流充当主角, 都在不断强化和完善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 警察的角色也处在继续演变之中, 我们必须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这一点。
2. 警察的角色定位要求过高
自社区警务改革以来, 警务工作的核心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 但在实际工作中, 警察正朝着全方位战略发展, 于是警察既是打击犯罪的战士也是社会的服务者, 当社会利益受到侵害时, 警察是打击犯罪的战士, 法律的执行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需要警察提供社会服务时, 警察的主要职能又成了服务者。而在实际工作中, 警察若仅凭自己的力量来扮演这种角色是不可能的。警察也是普通人, 不是超人, 若警察将自身定位过高, 事必躬亲, 在如此大量的工作压力之下, 其结果是严重的透支生命。
(三) 社区警务视角下警察角色定位与警察角色重塑
社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治安资源, 但必须有人去组织、指导和开发利用, 社区警察因此产生。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社区警务战略, 也要特别注意准确定位社区警察的角色, 要从根本上消除一些警察身上长期以来所养成的凌驾于公众之上的特权思想, 促使警察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总体来说社区警察角色定位应在以下几方面转变:
四、警察的服务职能只能体现在维护社区治安上, 而不是全方位服务
其实所谓的警察“服务职能”, 所谓“热情服务, 被许多人包括被警察误读了。警察职业定位应该更具体化、专业化, 警察应该就为打击犯罪、维护治安而生, 应该把警察的职能行使变得更具体, 而不是提供解决所有困难的全方位服务。警察应抽身于琐碎的事物中, 充分发挥社工福利部分的相关作用, 来协助警察处理一些社区内的琐碎事物, 使警察可以集中精力来处理社区治安的相关问题, 这样既能充分解决人民群众面对的困难问题, 也可以减轻警察的负担、提高警察的工效率, 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的作用。
五、警察将自身定义为“服务者”而不是“管理者”
这里的意思是, 警察置身于社区之中, 处理社区治安问题, 并不代表这些社区内的治安问题都是“警察”这一行业的事, 社区警察的作用在于服务于这个社区, 并充分调动社区内所有资源来维护社区治安, 培养社区内部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使警察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和“协调者”, 使社区民众从“被服务者”变成“管理者”, 这样, 社区警察才得以更好的贯彻落实。
六、建立“学习型”警察理念
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人民警察提出新的要求, 现在不会再是以前仅靠个人权威加以僵硬化的办案程序就能控制社会治安秩序的时期了, 警察必须与时俱进, 知法、守法、懂法, 思想和认识都必须紧跟社会前沿, 不能拘泥于以前的保守思想、僵化作风, 必须时时刻刻学习新知识、新观念, 只有真正与时代同步, 才能融入时代的环境, 才有资格在时代中更好的执法, 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熊一新, 王太元.最新社区警务工作指南[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3:1-8.
[2]张兆端.社区警务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区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106-108.
社区警务室建设现状分析 篇8
警务室建设是我市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特色举措,为贯彻落实好这一工作,我街道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任及主管副职为副组长的社区警务室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后,与所辖派出所主要领导进行了积极沟通,在各社区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警务室腾出办公用房,并按要求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等设施,相关制度已上墙,目前我街道辖区共有社区警室务6个。
存在问题
社区警务室成立后,在调解矛盾纠纷、人口管理、社区治安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社区警务室在工作和管理规范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在下步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警务室作用发挥不明显。当前一些警务室建设仅停留在表面工作上,一间房子、一个牌子、一张桌子、一本台帐、填报一些数据、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没有真正地发挥职能作用。
2、“有室无警”的现象依然存在。当前虽然大多数社区均建立了警务室,并确定了驻社区民警,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驻社区民警没有真正地深入到警务区开展工作,而是被分配到所辖
派出所内工作,一些警务室经常空无一人,形同虚设。
3、社区警务室的管理需进一步明确。社区警务室驻社区民警直接隶属于派出所管理,开支渠道也归属于人事局及公安分局拨付,与街道和社区没有任何联系,致使街道及社区对警务室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约束力。
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警务室民警考核、考评制度。紧紧围绕警务室民警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以社区警务室民警要严格落实的各项任务为主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评考核机制,进行定期考核。
2、大力加强警务室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警务室用房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争取得到大力支持,及时解决社区警务室建设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为深入推进警务建设提供支撑,增添后劲。
3、加大街道社区对警务室的管理权。将社区警务人员的考核及工资发放部分纳入到街道和社区中来,使街道和社区对社区警务室建设真正拥有“发言权”。
XXX街道办事处
社区警务室工作计划 篇9
工作计划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警务运行机制,并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警力资源、推行目标管理,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延伸,使派出所真正成为集合防范、管理、打击和服务的综合战斗实体,推进公安工作的整体发展。根据上级公安机关关于社区警务工作指示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建立健全派出所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为核心,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优化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作,建立科学的警务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警力下沉,配齐配强责任区民警。
(二)创新警务机制,启动新的警务模式和勤务方式。
(三)夯实基础工作,转变、延伸、拓展社区警务工作职能,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把减少犯罪、服务群众作为社区民警职能定位和努力方向。
三、工作内容
(一)警务室建设。
1、按每个社区必须设置一个警务室的要求建设警务室,并做到社区警务室有明显的统一标识牌。
2、警务室内设置有民警警民联系牌(去向牌),警务公开栏(其内有社区平面示意图,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图),法律法规宣传栏及办公桌椅、资料柜(有条件的应配电话、电脑),各项职责制度上墙。
3、警务室配置有社区民警入户调查表、服务群众连心卡、社区民警工作日誌本、征求意见书、警民联系箱及其他工作台帐。
(二)警力配置。
派出所应根据社区规划、人口数量及治安情况,实行一区一警、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配置模式。社区民警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动或更换。如需更换,必须报请分局审批。
(三)社区民警工作职责。
1、人口管理。对社区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进行调查、登记和经常性管理教育,掌握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登记准确及时,并能发现违法犯罪线索,预防违法犯罪活动。
2、治安管理。督促社区内的公共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和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和减少治安灾害事故。
3、安全防范。建立社区群防群治组织,组织社区内的单位和群众开展经常性群防群治工作,落实社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构筑和完善社区防范体系。
4、收集情报信息。建立覆盖全社区的治安情报信息网络,掌握社区敌社情动态,及时处置并上报涉及政治、治安和社会稳定方面的情报信息。
5、控管帮教违法人员。认真落实对违法青少年及两劳回归、缓刑、保释、保外就医、取保候审人员的“四定”(定帮教对象,定帮教人员,定帮教组织,定帮教措施)制度,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同时做好监控管理工作。
6、服务群众。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办证、警务咨询服务,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做好治安纠纷调解,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7、完成所领导交办的其它警务工作(安全保卫、值班备勤等)。
(四)社区民警工作标准。
1、建一套台帐:即社区工作日誌、重点人员管理、社区工作会务等日常管理工作记录台帐及档案内容齐全、规范。
2、有一支队伍:即拥有一支较稳定的能够配合公安机关联防、联打的群防群治队伍(包括社区安保队、安防队、治安巡逻队及治安信息员和国保联络员队伍)。
4、创一个特色:即结合辖区治安实际,开展“无盗、无毒、无抢、无民转刑案件、无重大事故”等各种特色创建以及社区警务模式的创新。
5、履一项承诺:即在社区日常警务工作中能够自觉推行并认真履行一项便民服务承诺。
(五)社区民警工作制度。
1、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民警管理由各派出所副所长负责。
2、全面实行社区民警负责制。即社区民警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所辖社区警务日常工作负全责。社区民警务必要处理协调好与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并通过合法程序进入社区领导班子,以促进社区警务的全面发展。
3、实行社区民警着装挂牌下社区,每周社区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0小时,其中保证有二个半天在警务室接待群众。
4、落实一项服务承诺、利民措施,并对群众交办事宜实行回告制。
5、一周一次率安防队员在易发案地段巡逻巡查。
6、一月一次对重点单位、出租屋及公共复杂场所的治安检查。社区警务建设作为公安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其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加强社区警务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宣传,使社区警务建设深入人心、警心,举全所之力,拧全警之心。通过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力保社区警务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社区警务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社区警务09-06
社区警务培训讲稿05-19
社区警务室值班制度05-09
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10-20
社区警务工作会议记录09-05
派出所“城镇化社区警务战略”05-18
布尔津县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 网格化巡逻防控警务室建设2012专题片09-09
华藏寺镇南街社区警务室建设汇报材料07-06
警务培训个人心得体会05-27
警务实战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