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档案管理制度(共8篇)
司法所档案管理制度 篇1
司法所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规定
基层司法所的工作台帐是司法所工作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备条件。为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健康发展,使工作台帐进一步规范,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日常工作台帐
(一)司法所要建立健全日记制度。即各司法所必须坚持每天记录应当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一些工作思路(见附件一《工作日志》)。
(二)司法所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包括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且每星期不少于1次记录。政治学习主要是针对党支部、党小组以及党员参加支部和小组的活动和理论学习且应做相关记录。(见附件二《政治业务学习记录本》)。
业务学习主要是针对司法所九项业务工作的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同时包括司法助理员个人自学以及参加各级司法行政系统的培训学习,并应做相关笔记。
(三)司法所要建立日常业务工作总结制度。即通过省基层工作平台报送月报表、半年报表和全年统计报表(必须留存纸质报表)。及时撰写和报送年度工作计划、要点、措施以及半年、全年工作总结,且内容全面、数据准确、分析合理并应留存档案。
二、业务档案
(一)人民调解工作台帐
人民调解工作台帐的规范为进一步规范调解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包含组织机构、接待工作、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程序、完善规范的调解卷宗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调解信息(市局与《安徽市场报》联合推出的“司法传真”栏目信息)的收集整理也应纳入台帐的记录内容。其基本要求是:基本内容统一,整理装订统一;要做到人民调解的日常工作与台帐中所制定的相关制度保持统一,即所制定的相关工作制度都要有原始材料来反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应有:⑴目录;⑵成立或调整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文件(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选定组成人员,落款加盖印章);⑶本辖区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网络图;⑷成立或调整××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文件或材料(落款加盖印章)。
2、工作制度和流程方面,可参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和《安徽省人民调解条例》,具体应有:
⑴人民调解委员会任务、人民调解员以及纠纷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⑵人民调解工作的各项制度,如:受理、调解、协议的制定及履行制度、回访和司法所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等制度; ⑶人民调解工作程序:(见附件三)⑷人民调解工作流程:①当事人主动申请的:纠纷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登记→调查取证→调解→制作调解协议书→回访;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调解的:调解委员会主动介入(但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登记→调查取证→调解→制作调解协议书→回访。
3、人民调解文书格式可参照皖司通[2003]14号《关于印发人民调解文书格式》的通知,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民间纠纷,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见附件四);对于简易纠纷,不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只需填写“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附件五)即可[或填写“调解纠纷登记簿”也可],不必再填写其他调解文书,所有调解委员会受理的纠纷都要填写“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调解卷宗应有:⑴卷宗:是将一起纠纷的所有文书立卷归档时所加的封面。其中“卷宗类别”栏按民间纠纷内容的分类,如婚姻、邻里、赔偿等填写。“卷名”指所调解的具体纠纷。⑵目录:标明卷宗内的材料顺序。⑶调解申请书:是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交的要求调解其纠纷的书面申请。其中“当事人”栏应详细填写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单位或住址,当事人是法人及社会组织的,应当详细填写法人或社会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可由申请人本人填写,也可由他人代写,由申请人签名后提交人民调解委员会。⑷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的民间纠纷的简要记载。其中“纠纷类别”栏按民间肌肤恩内容的分类,如婚姻、邻里、赔偿等填写。“编号”栏按民间纠纷受理时间顺序依次填写“NO×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择“达成协议”、“调解不成”、“不受理”栏目,填入适当内容。⑸调查笔录: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向有关人员访问了解纠纷情况所做的文字记录。其中“事由”栏系指为哪一项纠纷而做的调查。“参加人”栏指调查时在场的其他人员,不包括调查人、被调查人好记录人。“被调查人”栏应填写被调查人姓名、性别、年龄、单位或住址。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或向被调查人宣读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和记录人签名。⑹调解笔录: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疏导规劝,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的过程的文字记录。其中“参加人”栏指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邀请、协助开展调解工作的人员。调解笔录应客观、真实、整洁、简练。⑺人民调解协议书: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纠纷当事人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调、互谅互让,对纠纷的解决自愿达成一致意见的意思表示。其中“编号”栏按人民调解协议书制作先后顺序填写(“×年(调)字第×号”)“当事人栏”应列明纠纷的全部当事人,并按括号内要求事项详细填写。“纠纷简要情况”栏应记明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责任。“协议”栏应载明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调解协议书”必须由纠纷各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调解主持人签名,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并明确填写日期。⑻回访记录: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及其他有关情况的文字记录。其中“回访情况“栏可包括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协议的履行情况,协议履行发生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及人民法院判决结果,有无错误调解及激化迹象,采取的措施等。
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调解成功或调解不成的民间纠纷原则上应在该纠纷调结后的一个月内立卷归档,对于简易纠纷,只填写“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不使用其他文书,但应将该纠纷登记表复制一份,立卷归档。其中《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应单独装订,每年一册。
4、各乡镇(街道)的村(居)调解委员会应填报《排查纠纷登记表》(见附件六),并于每月5日前报其所属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收集汇总后填写登记表并以月为单位整理归档。
(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台帐
司法所应当建立健全以其为依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台帐,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应有:⑴成立或调整××乡镇(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的文件或材料;⑵各村(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员的名单和简明登记表。
2、工作制度方面,司法所应当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包括月例会制度、预测预报制度、排查制度、归口管理制度、受理登记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分流制度、联调移送制度、分级调处反馈制度、督查督办制度、首问负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以及领导值班接待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3、工作流程:接待受理→分流处理→调查核实→组织调解→签订协议→结案归档→跟踪回访。
4、工作档案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档案应包含以下几点:
⑴调解网络组成人员名册;
⑵例会记录本(即附件二);
⑶矛盾纠纷受理、分流、调处情况登记簿(单);
⑷矛盾纠纷调解的卷宗;
⑸其他相关材料。
(三)、社区矫正工作档案
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的方式之一,其工作台帐和矫正对象卷宗记载是社区矫正开展情况的直接体现,也是司法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工作档案的完备与否是衡量社区矫正工作规范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主要包括日常工作台帐和矫正对象卷宗档案。具体内容如下:
1、工作台帐:
⑴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人员名录和联系方式;
⑵社区矫正对象花名册;
⑶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⑷社区矫正工作计划、总结;
⑸学习培训、工作例会、重要活动记录;
⑹其他需要存档的材料。
2、矫正对象卷宗档案:矫正对象卷宗档案统一使用A4纸,要有封皮、目录,内容包括:
⑴确定其为社区矫正对象及其矫正期限的法律文书(判决书、裁定书、准予监外执行通知书、假释释放证明书、执行通知书等);
⑵社区矫正责令书、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⑶社区矫正宣告书、志愿者帮教协议书、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公益劳动协议书;
⑷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登记簿(含矫正方案及措施);
⑸社区矫正对象情况综合记载簿(日常矫正工作记录、奖惩、请销假、迁居等);
⑹社区矫正对象等级评定材料;
⑺社区矫正对象期满鉴定解矫材料;
⑻其它存档的材料;
⑼社区矫正期满宣告书(或矫正终止相关材料。
(四)、安臵帮教工作台帐
安臵帮教工作具有动态管理的特性,只有及时掌握列管对象的变化情况,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因此,在省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全省性的安臵帮教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做到乡镇(街道)设臵组织机构类、工作业务类、帮教对象类三种台帐,具体如下:
1、组织机构类,应有:⑴三级(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安臵帮教网络建立健全的文件或材料;⑵帮教小组或帮教工作人员(包括志愿者)花名册。
2、工作业务类,司法所应做到:
⑴每月释放人员,在接到县区司法局或直接收到的书面通知后,应当登记造册并在3日内通知村(居)委会及家属;⑵五年内刑满释放和3年内解除劳教人员花名册(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住址、去向、表现等基本情况);⑶安臵帮教工作志愿者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住址、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⑷对于那些改造表现不好的,有可能重新危害社会的刑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实行重点帮教;⑸有关的统计报表;⑹召集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并记录(即附件二);⑺安臵帮教工作各项制度或措施落实到位;⑻安臵帮教工作流程(具体见附件七):收到县区司法局通知书→登记造册→3日内通知所在村(居)委会及家属→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10日内到司法所报到→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定期见面和谈话,开展帮教活动。
对于未到原户籍所在地司法所报到的刑释解教人员或未回原户籍所在地居住的刑释解教人员,应向县区司法局和公安局报告并互相通报。
3、帮教对象类,就是安臵帮教一人一档工作台帐。具体依次如下:
⑴卷宗(封面):起止时间指帮教工作的起止时间。对于重点对象需在“备注”栏中注明;
⑵一般对象:①目录;②《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通知书》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③刑释解教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④司法所帮教通知书(见附件八);⑤帮教协议书,需三份;(见附件九);⑥至少两个月一次帮教小组成员的谈话记录和帮教活动记录;⑦其他与帮教安臵刑释解教人员有关的记录。
⑶重点对象:①目录;②《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通知书》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③刑释解教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④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特点、家庭情况等特性制定的具体帮教措施;⑤司法所帮教通知书(见附件九);⑥帮教协议书,需三份;(见附件十);⑦至少1个月两次帮教小组成员的谈话记录和帮教活动记录;⑧其他与帮教安臵刑释解教人员有关的记录。
(五)、法律服务工作档案
基层法律服务的业务档案是法律服务所在办理各项法律事务活动中形成并归档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真实记录。具体如下(可参考司发[1991]054号文件):
1、当前全省全面启动了律师进社区进乡村法律服务团工作,要求基层司法所进行协调、配合相关工作,司法所应建立《律师进社区进乡村活动登记表》(见附件十)。
2、乡镇法律服务所业务档案,应当根据法律服务所的业务范围和承办的各项法律事务的不同类别,分别立卷、归档和保管。
3、担任法律顾问的业务材料要做到每单位一卷:代理民事、经济、行政诉讼,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调解纠纷的业务材料要做到一案一卷,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的业务材料要做到定期分类装订成册,按年度立卷;其他业务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分类装订成卷。
4、卷宗内容主要包括:⑴受理承办的各种手续;⑵具体承办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书、笔录及其他文字、图表、声像资料;⑶承办结果;⑷收费凭证的其他有关材料。
5、案卷材料的排列顺序,应当按照承办各项法律事务的客观进程和材料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类别编排。
6、基层法律服务所业务(民事诉讼)卷宗内容依次排列包括:
⑴卷内目录;⑵委托代理合同;⑶授权委托书;⑷公函;⑸当事人身份证明;⑹起诉状或答辩状;⑺各种证据目录或清单;⑻相关证据材料;⑼调查笔录及其他相关笔录等;⑽出庭通知书;⑾代理词;⑿庭审笔录;⒀判决书、调解书或决定书、裁定书等;⒁收款凭据;⒂结案报告;⒃附件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7、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行政诉讼、非诉讼业务卷宗材料的装订参照第六项的排列顺序。
8、承办人应当在办结法律事务后一个月内完成立卷工作。
9、基层法律服务所业务档案的保管期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为10年,长期为20年,对具有长远查考利用价值和凭证作用的档案,可以永久保管。
10、法律援助工作档案。司法所要建立乡镇(街道)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规范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法律援助案件档案包括: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审批档案和承办档案,具体如下:
⑴申请审批档案和承办档案由承办人员所在机构整理保存。
⑵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审批档案卷内文件材料应有:①人民法院指定辩护函或当事人法律援助申请表;②当事人身份(户籍)证明;③经济状况证明;④案件审批表;⑤送达回证。
⑶法律服务所自己承办的或接受县(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的档案卷内文件材料应有:
民事案件:①指派通知书;②授权委托书;③法律援助协议;④起诉书(上诉状、申诉状);⑤证据材料;⑥庭审笔录;⑦代理词;⑧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⑨结案报告表。
行政案件:参照民事案件。
非诉讼类:①指派通知书;②授权委托书;③证据材料;④调解协议书或调查结论;⑤结案报告表。
(七)、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司法为民”要求的重要措施,是有效利用、节省司法资源的重要方法,是提高政法系统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搭建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自然成为了实现实体化政法系统信息管理、优化基层司法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础平台。作为基层司法所,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接入政法网,建立网页;基层工作管理、安臵帮教信息管理等业务管理系统应用水平较高。
2、制定《××司法所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并且上墙(包括保密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发布管理等相关内容,具体可参阅“合肥市司法行政综合信息网”中的“规章制度”和“保密工作”栏目内容)。
3、信息发布实行归口管理,责任到人。
4、司法所网页信息每月更新30条,省厅基层工作平台每月信息和图片报送8条以上,省厅安臵帮教网页信息和图片发布每月4条以上。
(八)、所有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的基本要求
1、卷宗装订要求:各类业务案卷的装订一律要加封面、封底,按规定的项目填写封面、卷内目录并编写页码,卷面规格为A4纸张,装订一律用线绳,并在装订线活结处贴上封签。
2、业务档案的管理人员要将承办人移交的档案进行归档并存放至档案室(柜),不得私自保管。
3、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严格检查,对符合立卷要求的予以接收,对不符合立卷要求的退回承办人重新整理装订。
4、业务档案材料每年归档一次,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归纳和整理。
5、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业务档案以件为单位归档,按类别编号,保管期限一般为10年。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业务档案一人一档,保管期限应为永久,不得随意销毁档案。
6、县区司法局应加强对所属司法所工作台帐的指导和督查,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进。市局将不定期对基层司法所进行检查,以便逐步规范全市司法所工作台帐,使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司法所档案管理制度 篇2
会计档案是指由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信息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资料组成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管理是指单位对自己所产生的记录信息的会计核算资料整理成册, 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保管、处理的规范行为, 是保存会计档案信息的重要方式。会计档案管理具有信息性、合法性、完整性、客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陈司谨, 2005) 。
现实生活中, 会计档案往往因管理不善而灭失。杜军 (2006) 对会计档案灭失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做了充分的论述:一是严重损害了国有、集体单位的利益。如某国有企业倒闭后, 近100万元的债权因会计档案灭失而无法追讨。二是经济监督无从展开。如会计档案灭失后, 难以对单位遵守国家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特别是对企业改制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无法检查。三是反腐工作难以深入。会计档案灭失后, 企业中一些人的贪污、腐败问题只能石沉大海, 使反腐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因此, 需要从法律层面加大对会计档案管理的力度。我国《刑法》和《会计法》为防止会计档案的隐匿、毁损与灭失、伪造与变造, 规定了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与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的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不在此赘述, 本文仅论述刑罚中的司法问题。
二、我国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规定和刑罚司法困境
1. 我国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规定。
《会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编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还特别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编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将《会计法》的规定在《刑法》中执行, 1999年的《刑法修正案》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情节严重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该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 我国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司法困境。
通过对上述规定的分析, 我们发现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司法存在“法律陷阱”。根据《刑法》规定可知,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属于结果犯、故意犯、情节犯, 结果能很好判断和认定。对于情节, 到如今除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提到两种情形应受到追诉, 并没有其他情节严重的判断情形的规定, 也难见司法解释, 即使学理解释也少之又少。对于故意, 根据规定能判断:只要是依法应保管的会计档案被隐匿、销毁都能认定为故意。但是, 它并不能解决在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某些组织或个人的特殊行为是否属于隐匿、故意销毁的判断与认定问题, 如被盗、被火烧以及并购重组等行为造成会计档案灭失的问题, 这些行为可能是正当的, 也可能是非正当的, 如果是非正当的, 需要按照刑罚规定才能实施制裁。然而, 由于法律或法律规范的司法解释的缺失, 导致执法困难, 无法对某些行为实施制裁, 从而形成所谓的“法律陷阱”。如果行为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 其他的人就会乐此不疲地去效仿。
二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司法存在“囚徒困境”。由于会计档案管理的违法成本远远低于违法收益, 只要行为人受到的处罚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 其就会不断实施违法行为, 从而不断处于违法的困境中。会计档案所记载的信息的重要性使会计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性。在实践中, 虽然组织或个人存在会计档案管理不善, 故意销毁、隐匿会计档案等行为, 但是所提供的证据往往使其不受刑罚处罚, 大不了受到行政处罚而已, 或者受到的刑罚处罚较轻。这种惩罚不能够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 最终形成违法与处罚的“囚徒困境”, 加速了社会信息链的断裂, 严重的会带来经济危机。因此,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历史性、系统性, 需要对记载会计信息的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司法认定作出法理上的解释, 实现司法实践中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有据与会计信息保护的统一。
三、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司法解释的标准
由于会计档案管理中的刑罚处罚存在困境, 为解除困境, 保证会计信息链条的连续完整, 保证经济纠纷得到公平有效解决, 使经济犯罪人与职务犯罪人受到应有的处罚与制裁, 需要实行“重典”以防范会计档案的毁损、灭失引发的会计信息的毁损、灭失。因此, 需要根据刑罚学理论对会计档案管理行为进行解释。
根据法学理论和刑罚学理论, 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法理解释的标准是: (1) 法的核心价值是维护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公平、正义、自由、秩序与效率。这是所有法律制度应遵从的社会价值标准, 包括立法、司法、执法以及司法解释。会计档案管理中有刑罚制度规定, 对其解释当然也不例外, 应当遵从。 (2) 刑罚原则。罪刑法定、罪责相适、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刑罚实施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法律价值和刑罚原则是对既没有司法解释又无学理解释的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司法问题进行解释的基本标准、理论标准, 以此指导形成的法理解释是统一的、权威的、可执行的刑罚司法标准。
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司法解释的操作标准为: (1) 主体方面。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 也可以是单位。 (2) 主观方面。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 过失不构成本罪。故意是行为人对法定保管的会计档案不保管, 或对应该提供的档案不提供。 (3) 客体方面。客体是行为人隐匿、销毁的是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 (4) 情节严重。情节严重在《刑法》和《会计法》中均未有明确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提到了两种可追诉的可视为情节严重的情形:第一种, 隐匿、故意销毁的会计资料涉及金额在50万元以上;第二种, 为逃避依法查处而隐匿、故意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资料。而这种规定并不全面。下面我们按照理论和操作标准分析会计档案管理中的特别行为是否属于刑罚范畴, 以解除司法困境。根据《刑法》规定,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是结果犯、故意犯、情节犯, 而非行为犯。
四、会计档案管理中特殊行为的刑罚司法认定
为防止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某些行为造成会计信息的毁损、灭失, 以及某些人利用会计档案进行信息犯罪, 我们应当对某些行为进行刑罚处罚或是数罪并罚, 而这应当根据标准加以辨析与认定,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有效。
1. 一罪与数罪的认定。
单位或个人实施偷税、逃税、骗取出口退税、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经济、职务犯罪行为时, 往往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 形成非法会计档案。进入会计档案管理阶段时, 管理部门管理着虚假会计档案。对于此种行为, 由于行为的竞合, 司法实践中认定其为一种手段, 不认定为单独犯罪。事实上, 此种行为本质上属于变相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真实会计资料的行为。为维护社会正义、公平、秩序与效率, 《刑法》明文规定有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 提供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虚假财务报告罪。为严厉打击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对于通过伪造、变造、隐匿、销毁会计资料方式实施经济和职务犯罪的行为人, 由于其行为已经造成会计档案的虚假, 符合构成要件的判断标准, 属于单独罪, 应与其他罪认定为数罪。对于事后修改、隐匿、销毁会计档案资料, 属于不同时间实施的两种行为, 目的不同, 按要件也属于单独罪, 构成数罪不容置疑。这样有助于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的法律目标, 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
2. 搬家、被盗而遗失会计档案资料的认定。
对于单位搬迁的, 单位交易中的经济纠纷, 单位或个人的经济、职务犯罪问题, 或为会计检查需要调阅会计档案资料的, 单位或其相关人员声称会计档案资料由于单位搬迁而遗失, 此时是否应受到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处罚, 存在争议。笔者认为, 由于会计档案资料属于国家和单位的法定保管资料, 无论什么情况下, 都应该受到严格、妥善保管;同时, 为保护相关利益人的利益, 维护社会信用系统的完整, 防止仿效效应, 由于搬迁而造成会计档案遗失的应认定为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 以防止其成为托辞, 否则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对于会计档案资料被盗窃的, 应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盗窃者。作为记载会计信息的档案资料, 对一般人来讲, 它并不重要, 如果是纯粹的拾荒者, 也不会去偷盗, 当然会存在当事人指使偷盗的情形, 因此对于偷盗会计档案资料者, 应作为行为犯处理, 按照盗窃罪和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数罪并罚。另一方面是被盗者。由于我国缺乏会计档案资料被盗的相应规定, 导致单位或个人可能未失窃而谎称会计资料被盗, 从而不受刑罚处罚。因此被盗的情形应分为: (1) 盗窃未报案。此时, 应直接认定为隐匿、故意销毁会计档案资料罪, 防止以此为借口拒绝提供会计档案资料或销毁会计档案, 造成会计档案毁损、灭失。 (2) 盗窃报案的。此种情形, 应根据盗窃案件的查处结果来判断。如果所报案件查处后, 盗窃物中并没有会计档案资料, 则认定虚假报案, 应认定为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如果盗窃物中有会计档案资料, 可以追回, 则不认定单位或个人触犯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盗窃者以盗窃罪处罚。当然, 需要注意串通作案的情况。失火与盗窃的原理相同, 在此不做论述。
3. 隐匿、销毁“小金库”资料的认定。
私设“小金库”本身是违法行为。当单位私设“小金库”时, 其计量、核算资料本质上反映了单位的真实经济业务, 属于依法应该保存的会计资料, 应该归为会计档案资料管理。然而, 事实上单位或个人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而隐匿或销毁“小金库”资料, 不提供“小金库”资料, 如利用“小金库”实施职务犯罪、经济犯罪的, 行为人是不会主动提供“小金库”资料的, 往往会将其销毁。如果“小金库”资料被销毁、隐匿, 按照刑罚证据证明原则, 犯罪行为将永远得不到制裁, 从而陷入“法律陷阱”之中。为了严加防范私设“小金库”行为, 对隐匿、销毁“小金库”资料者, 应当按照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认定, 即使涉及的金额达不到规定的追诉标准, 因为隐匿、销毁“小金库”资料是属于违法行为之违法行为, 是《刑法》理论中的加重情节行为, 所以如果是以销
4. 未严格执行异地或不同部门保管而导致会计档案资料被篡改、毁损、灭失的认定。
一个单位未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异地保管或不同部门保管, 表明该单位对此规定不重视, 应认定为故意行为。会计资料的生成和保管由同一部门执行, 将会产生会计资料被篡改、隐匿、毁损情形, 特别是由电算化会计形成的具有领域拓宽性、系统环境依赖性、载体特殊性、档案易修改性、信息的共享性特性的磁介质档案。包含在会计电算化档案中的软件档案可分为文档资料档案与软件程序档案两种。在分别保管的会计档案资料的借阅与调阅中, 应具有完善的手续。由此判断, 只要是未执行分别保管和借调阅手续而导致会计档案资料隐匿、被篡改、灭失、毁损的, 实际上是有意放纵, 符合认定标准, 因此应该认定为此罪。
5. 改制、合并、分立、关停转产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的认定。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 企业改制、合并、关停转产前的债权债务、权利义务, 由改制、合并、关停转产后的企业承担和享有, 分立情况下则按照协议承担和享有。为保证关停转产单位权力的行使、债务的履行、违法行为被追究, 记载关停转产单位债权债务、权利义务的会计资料应由主管部门或接管单位保管, 即当单位关停转产时, 其会计资料应统一归档管理, 由主管部门或接管单位保管。因此, 记载债权债务、权利义务的会计档案资料如果在保管期内, 应该随着债权债务、权利义务的转移由相应的单位进行管理, 以保证法定义务的有效履行;如果到期, 应实施相应的鉴定销毁程序。否则, 应该认定为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如果不这么认定, 在会计信息严重不真实的情况下, 将会由于会计档案资料的原因引发频繁的改制、合并、分立、关停转产, 非法套取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 这种制度缺失给行为者逃避惩罚提供了机会。
6. 会计档案未经鉴定而被销毁行为的判断。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 会计档案到期需要销毁的, 需要经过鉴定, 如果属于利用率高、未收回的债权, 有担保未清算的债务, 涉及职工和股东利益的会计资料以及可能用于证明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资料, 应当抽出重新装册保管, 这属于首次鉴定。重新装册保管的会计档案资料到期需要销毁的, 需要再次鉴定, 才能销毁。如果单位未将到期的会计档案资料作首次和再次鉴定而销毁的, 属于故意销毁应当保管的会计资料行为, 应当认定为故意销毁会计档案资料罪。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法律的权威性。
7. 多套账只移交一套行为的认定。
单位基于不同的目的, 将建立多套会计资料系统。有的单位编制的是独立业务单时也只移交一套。上述行为本身是违法行为和恶意行为, 应认定为情节严重的情形, 这是因为最初就隐匿了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 形成不真实、不完整、不合法的会计档案资料, 移交形成档案前就触犯了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规定。如此认定, 有助于会计档案的完整。
除了以上行为, 还有如委托记账、代理记账等情形的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 应将刑罚手段与民商事、行政、经济手段配合运用加以规范, 以便全方位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防止泛刑罚化。
会计档案资料是记载会计信息的重要史料, 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为了维护经济社会会计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客观性, 防止会计档案资料的不正当毁损、灭失与被隐匿, 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需要用重典加以打击, 提高违法成本, 降低违法收益。除可追诉的两种情形外, 只要行为导致了会计资料丧失利用价值或灭失, 无法查阅取证, 如谎称被盗, 或指使盗窃, 或纵火焚烧, 或关停并转、改制时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等, 属于故意行为, 均应受到会计档案管理的刑罚处罚。当然, 这一过程涉及证据的收集、认定, 在案件移交时要运用有关规定, 从而需要完善司法解释, 维护法律的效用与权威, 从而充分实现法律的目标。
【注】本文系2009年西南政法大学资助项目“会计档案管理法律规制研究” (项目编号:09xz-QN-23) 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阎达五, 于玉林.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杜军.改制企业会计档案灭失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中国档案, 2006;3
[3].张蔚.会计档案销毁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山西档案, 2003;2
[4].魏明智.会计档案作用大.农村财务会计, 1995;1
[5].黄达志.销毁“小金库”应如何定性.政府法制·半月刊, 2007;11
[6].岳玉学.应重视关停破产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四川会计, 1999;6
[7].王皓.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兰台世界, 2003;9
[8].游群凤.市场经济下会计档案地位的提升.兰台世界, 2004;8
司法所档案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司法仲裁;档案管理;问题;策略
现阶段我国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制度发展是不完善的,这导致了档案管理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效率,也影响了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决司法仲裁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司法仲裁的实际,重视对司法仲裁的投入,改善传统的司法仲裁方式,切实提高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水平。
一、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作用
司法仲裁档案管理是对司法仲裁机构的依法审理的各种案件中对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件进行立卷归档,并按照规定归入适当的文书、物证或者声像中,它是司法仲裁争议活动的真实记录,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司法仲裁的全过程,因此,它具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对司法仲裁的公平、公正和依法办案具有监督作用;其次,完整的司法档案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最后,完整的司法仲裁档案可以为未来的仲裁工作提供参考,作为原始的资料,可以为法律诉讼提供参考意见,对做好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基本作用,除此之外,司法仲裁档案管理还具有成本利用的作用,能够对成本利用和管理进行控制,即可以有效降低利用档案者的成本以及档案管理的成本。
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成本主要是在收集、整理、归类和存储档案过程中所损耗的成本,而档案管理的投入越大,则档案管理的效果更好,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为了降低档案成本的增加,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的成本进行控制、优化配置,力求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高效的档案管理资源配置。
二、目前我国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是,虽然现阶段司法仲裁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司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仍有很多的部门对司法仲裁档案的管理重视不够,并没有对司法仲裁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工作的重心和主要精力也没有放在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去。因此使得司法仲裁档案的管理效率较低,不能发挥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真正作用,造成司法档案的管理不能够对其他的相关工作进行良好的支撑。
二是,现阶段司法仲裁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水平有待大幅度的提升。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实践中,参与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不具备现代化的、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既没有受过系统的档案管理的教育,也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得到有效的培训,先进的管理设备与技术也并没有被引进到管理实践中去,从而导致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和制约。
三是,现阶段司法仲裁档案管理中信息化、智能化的设备缺乏,导致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步入信息化管理的时代,电子档案也并没有得到大范围和良好的应用,基层的档案管理机构中的管理设备配置比较落后,缺乏完整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存放司法仲裁档案的场所也不合乎要求。
四是,现阶段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标准不统一,相关的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目前,各仲裁机构对司法仲裁档案的管理要求都不尽相同,导致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标准不一,虽然有的仲裁机构也制定了相应的仲裁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仍有一小部分仲裁机构并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所制定的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制度与工作实际脱节,无法被良好地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导致对相关工作不能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
三、解决司法仲裁档案管理问题的策略
第一,要加强对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切实转变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观念,为有效开展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大对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将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和服务民众二者融合起来,将做好服务工作作为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要加大对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相关设施设备,为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投入以及设施设备是做好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要保障档案管理所需经费的及时拨付,加大对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提供专业的档案管理场所、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等现代化档案管理所需的设备,同时努力实践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探索档案管理资料的信息共享,大幅度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三,要建立健全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并且制定相对统一的司法仲裁档案管理标准。应该加强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顶层设计,做好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的制度保障,对司法仲裁档案的收集、排序、分组、装订、保管、查阅等过程进行细致的规范,并采取措施讲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制度贯彻到实处,利用奖惩机制保障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制度的顺利、有效实施。
第四,要加大力度司法仲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司法仲裁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定期开展司法仲裁档案管理相关的培训,培养一批责任心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档案管理人员,并且以这些档案管理人员为中心,带头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互帮互助,让更多的人掌握更加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同时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司法仲裁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温娜.落实科学发展观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
[2]杜崇玲.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J].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0(12).
司法所档案管理制度 篇4
1998年,我局晋升为省一级档案管理单位。此后,我们坚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抓基础,强管理;抓完善,上等级;抓编研,优服务”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档案工作的组织体系建设,在档案管理与利用上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就我局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作法
为了不断强化档案综合管理目标,努力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瞄准晋升省特级的目标,近年来,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了档案管理升级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局司法行政工作也日趋繁重,档案利用的频率逐年提高,也让我们看到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巨大潜力与效能。对此,全局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措施,逐步形成了局领导直接抓,局办公室具体抓,各职能科室、单位协调配合抓的良好格局,为档案管理上台阶、上水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及时成立和调整了局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为保证局档案工作始终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负责,根据局领导成员及工作分工的变化,我局适时调整局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今年,为确保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晋升省特级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又及时成立了局档案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专班。
二是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网络。我们在局机关各科室内明确了兼职档案员,负责本科室有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并根据需要,随时协助档案室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对县市区司法局机关档案室建设的指导管理。专门下发了通知,在全系统的会议上进行了强调。目前,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全部建立了档案室,成立了工作专班,落实了专职档案员,有效地开展了机关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全市8个县级司法局,有1个机关档案室达到省一级;有6个机关档案室达到省二级,占总数的87.5%。
三是党组和局务会经常研究档案工作。如2007年1月,局党组召开会议,确定在新建的局法律援助综合楼里设置档次较高的档案室以及相配套的阅文室、陈列室等问题。之前,我们还把市档案局领导及专家请来,就档案室的合理布局、技术要求等方面的问题征求意见,最后将已经基本建成的面向朝西的档案室改为朝南,拆了3面墙;同时根据市档案局专家的建议,购买了档案密集架。前不久,我们又就档案升特级及布置陈列室的问题,把市档案局领导和专家请来,进行指导。局党组今年还专题召开档案管理晋升省特级会议,研究投入资金购买档案室所需的一切设备等。
(二)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为尽快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我们将思想作风好、工作扎实认真、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调整充实到档案工作岗位上,安排了专职档案员,各科室还明确了兼职档案员。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组织学习和培训:
一是适时组织专(兼)职档案人员学习。我们结合单位实际,组织专(兼)档案人员重点加强对《档案法》、《**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进行了专门考试。
二是积极支持档案人员参加上级档案部门组织的培训。我局历任专职档案员均多次参加过档案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上岗资格。
三是走出去取经,请进行送宝。采取请市档案局专家现场指导和走出去到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阔档案人员视野,找出工作差距,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增强档案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动力,调动其搞好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我局档案员及责任部门还多次到市直机关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进行多途径、深层次、宽领域的学习培训,使我局档案工作人员牢固地掌握了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得了不断提高。
(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促进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近几年来,我们以《档案法》为准绳,不断对档案管理等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一是制订了档案管理工作五年规划以及计划,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二是把档案工作列入各科室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并按照职能分工,负责做好本单位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三是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我们组织人员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囊括档案归档范围、档案归档时间、档案借查阅、档案保密、档案统计和档案鉴定与销毁等档案管理全过程的《文书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从而确保了档案归档及时、完整,档案整理规范,档案保管妥当、安全,档案利用方便、快捷。四是建立了专(兼)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了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将其工作情况纳入工作考核范围,有效地提高了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五是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我局认真落实省、市档案主管部门的意见,结合我局业务工作实际,对相关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我局分文书、科技、专业、电子、声像、实物6大系列进行收集、整理与保管。归档门类更加齐全,归档文件、资料更加丰富,档案期限划分更加科学合理。
(五)加强业务建设,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案卷质量,我们狠抓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等基础环节的规范化。
一是从文书处理抓起。我局行文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严把起草关、审核关、签发关、打印关,并实行层层负责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不规范公文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卷内文件的质量。
二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职能的转换。及时修订完善立卷归档范围、分类方案和保管期限表,严格按要求收集文件资料,确保了档案齐全完整,不断丰富了室藏。认真细致整理文件材料,做到了各种载体的档案准确、及时归档,卷面卷内规范美观,排放科学整齐。
三是切实加强对档案库房内部环境管理。专职档案员坚持每天查看温湿度数据,在温湿度达不到档案管理标准的情况下,及时运用开空调机和去湿机进行调节,坚持节假日检查防高温、防火装置,对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坚持每半年对档案保存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档案破损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坚持每年更换一次防虫剂和灭火器,防止物品失效,保证了档案资料的完好无损。
四是进一步加强了编研工作。坚持把加强编研工作、提高利用效果作为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编研工作,先后形成了“基础数据”、“制度汇编”、“岗位职责汇编”、“大事记”等多个门类的编研材料,编研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对原有的全宗介绍、组织沿革等编研材料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三、对照省特级标准的自查情况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局机关档案管理在省一级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从整体上看,我们认为已经达到了省特级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体系健全
1、体制完善。局党组将档案工作纳入了议事日程,建立了局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有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确定了专职档案员,建立了综合档案室,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制定了档案工作计划,履有效地进行了对局档案工作的指导管理,实现了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了较完备的档案工作网络。
2、制度健全。加强了对档案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制定了各项档案工作制度。近年来,我局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和汇编,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3、档案人员相对稳定。我局档案员一直坚持在档案工作岗位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爱岗敬业,并坚持定期培训持证上岗。
(二)设施建设配套
1、收集归档及时齐全。文件材料符合规定要求,每年都实行了双套制。
2、档案整理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分类。立卷、组卷相对合理,排列有序,编目比较规范。
3、库房防护效果好。温湿度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从未发生丢失、损毁档案现象,坚持日常测试记录温湿度。
(三)档案服务到位
编写了组织沿革、全宗介绍、大事记,基础数据、专题档案、规章制度等多个门类的编研材料,档案利用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严格对照省特级标准,我们还存在着档案鉴定与统计不够及时,档案现代化管理管理水平不够高等问题。
各位领导,如果评审组批准我局档案管理晋升省特级,无疑对我局档案管理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切实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弥补不足,进一步提高我局档案管理水平。
司法所档案管理制度 篇5
我局始建于1981年4月,建立时称“XX县司法局”,办公地点在XX县政府原大院内。1991年6月后,XX撤县改市,我局改称“XX市司法局”。全局内设机构由建立时的“三股二处”发展为现在的6个职能部门。具体是:办公室、法制宣传科、基层工作管理科(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管理科)、政工科、法律服务管理科。目前在编人员为32人。设党总支,下属3个支部。工会、妇女组织健全。
XX年5月,我局搬迁至新办公楼,改善了办公条件,今年以来,我局又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增添了档案用房,现有档案库房2间,53平方米,阅档室1间,45平方米,配备了专用电脑,购买了档案管理专用软件,添置了铁皮箱、除湿机、吸尘器、温湿度计、灭火器等物品。同时我局对历年的`档案进行了复查整改,还收集、整理了大量重要资料,弥补了档案材料的不足,使档案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本次达省一级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止XX年12月,我局综合档案室共有档案12285卷(盒) ,其中文书档案225卷1781件(1981-XX),公证档案9501卷(XX-XX)、会计档案708卷(1984-XX)、设备档案4盒、特种载体档案66卷(盒),法律援助档案411卷(其中刑事222卷,民事189卷),另移交市档案馆的案卷共212卷,(文书档案168卷,会计档案44卷),案卷所属年度1981年-1995年。拥有4套检索工具,即全引目录、案卷目录、文号索引、计算机检索。还形成了《全宗介绍》、《全宗指南》、《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年鉴》、《人民调解案例选编》、《规章制度汇编》、《基础数字汇编》、《论文选编》、《档案利用效果选编》等编研资料。较好地发挥了综合档案室作为资料库、信息库和咨询库的作用,为执法检查、行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二、申请定级的要求和理由
根据我省司法行政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有关精神,对照省一级达标定级考核评分表和我局工作实际,经过自查得分99、5分,其中组织管理体系20分,设施设备14分,业务建设35.5分,开发利用30分,申请认定省一级。主要理由是:
(一)档案工作组织领导、人员机构落实。
(二)档案管理体制、业务建设符合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并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档案室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六防”措施落实,符合XX市省一级要求。
(四)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实行统一管理;各类档案分类合理,检索工具齐全,近5年的文书档案、近4年的公证档案信息分别输入泰宇软件档案管理系统,为今后自动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五)档案的编研、开发、利用在为领导决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开展达标活动的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
领导重视是加强档案管理,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提出要经过几年努力,切实改变落后面貌,把我局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把档案达标作为加强内部管理,争创先进单位的措施之一,列入了全局工作计划,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工作要求。在对档案工作提出要求的同时,局领导还在各方面重视、关心和支持档案工作,为档案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是组织上的保证。李明局长亲自抓档案工作,成立了档案管理和达标领导小组,调整了档案鉴定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了由全局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组成的档案管理网络。二是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上的保证。要使档案工作上等级、上档次,“硬件”是基础,必须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三是经常关心、过问档案工作。在开展档案达标过程中,李明局长多次要求各科室密切配合,把档案达标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务必切实贯彻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局领导经常关心过问档案达标工作,适时召开档案工作会议,听取达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局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硬件建设的到位,不仅为我们开展档案达标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给了我们压力和动力,便我们感到有责任、有义务认真抓好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现在回头看,领导的重视和关心,确实是今年档案达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档案工作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工作,除了领导重视外,也离不开各科室的支持和配合。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定期召开档案网络人员会议,加强对各科室档案收集,不断增强全局各部门乃至每一名干警的档案意识,从而改变了原来一些干警存在的档案工作是办公室、档案员的事,与己无关的认识,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由于各科室业务工作繁重,为了保证档案达标各项工作如期完成,档案员和其它同志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为我局的档案达标工作奠定了基础。在编研资料撰写过程中,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数据,一些部门负责人主动提供年度工作情况,业务部门及时提供有关典型案例,并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为今后档案室坚持定期撰写编研资料打下了较好基础。总之,由于各科室的积极支持配合,使我局的达标各项工作做得比较扎实。
司法所各项制度 篇6
一、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
二、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助;
三、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四、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五、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六、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镇党委、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七、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八、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九、完成县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XXX司法所所长岗位职责
一、全面负责司法所各项工作,认真制定和精心实施司法所和阶段性工作计划,按质按量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自觉服从县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模范遵守、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团结和带领全所人员,勇于探索、大胆开拓,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维护一方平安作出积极努力;
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对所内人员明确分工、职责分明,对基层调解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并实施工作考核,对有关的信息、统计、资料收集等工作做到台帐齐全,档案完整;
四、重视抓好全所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全所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确保全所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并且无违法犯罪和违纪行为,无因素质低下、工作不力而造成工作上的重大失误;
五、增强民主管理意识,所内重大事务通过所务会集体讨论决定,集思广益,防止工作失误。
XXX漫水河司法所干警岗位职责
一、按照岗位分工,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和胜任本职工作;
二、自觉遵守所内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各项工作程序;
三、树立公仆意识,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并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信息、重大事项以及需要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向所领导或上级分管领导请示汇报;
五、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XXX漫水河司法所廉洁自律制度
一、按照司法行政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回避制度;
二、清正廉明,不得接受当事人馈赠请吃;
三、秉公处理各类事务,不得徇私舞弊;
四、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不泄漏当事人的隐私;
五、不得引诱、胁迫当事人接受他人的意愿;
六、不得限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七、对群众的申请事项不推诿、不敷衍,及时受理,及时答复,不得以冷漠、生硬、蛮横、推脱或拖延的态度对待当事人。
XXX漫水河司法所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一、每月向县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情况;
二、定期开展纠纷排查、预防工作,对本辖区排查出的易激化纠纷和群体性纠纷,要进行情况分析并落实相应措施,同时按照要求及时上报;
三、对本辖区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群体性纠纷和易激化纠纷,在第一时间向县司法局和镇领导汇报;
四、对本辖区有重大影响、本部门难以解决的疑难复杂纠纷以及重大群体性纠纷,由司法所长向镇领导请示,并报告县司法局;
五、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有失控、脱管、下落不明、重新违法犯罪嫌疑以及其他重要情况的,及时向县司法局和镇领导报告;
六、刑释解教人员在安置帮教期间下落不明、有重新违法犯罪嫌疑以及其他重要情况的,及时向县司法局和镇领导报告。
XXX漫水河司法所干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一、司法所干警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并严格执行;
二、司法所干警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有下列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1、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实施行政行为的; 2、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后果的; 3、行政行为中有徇私舞弊的;
4、行政行为中假公济私,实行打击报复的; 5、利用职权支持、包庇、纵容违法违纪行为。
三、司法所干警对本人负责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直接责任,并按有关规定,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追究处理。
XXX漫水河司法所业务公开制度
一、公开内容:
1、主要工作职责、工作分工;
2、业务工作依据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3、司法所各项工作制度; 4、业务工作流程。
二、公开形式:
1、设立业务公开专栏; 2、印发业务公开资料;
三、公开原则:
依法公开、真实公开、注重实效、有利监督。
XXX漫水河司法所政治业务
学习制度
一、政治学习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二、业务学习围绕司法所八项职能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知识为主要内容,对新颁布和修改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要及时组织学习;
三、政治业务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时间为每周三下午,每月不少于6小时,全年不少于72小时;
四、统一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建立学习档案,进行学习考试,做好学习总结。学习要有目标,有心得体会,有学习笔记;
五、政治业务学习要做好考勤登记,要定期进行测试。对无故不按要求参加学习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因特殊情况没有参加学习的要进行补课,补测;
六、按要求及时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政治业务培训。
XXX漫水河司法所岗位目标
责任制度
一、按业务分工,对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确定岗位目标。并实行目标管理考评,考评工作与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相结合,围绕司法所全年的总体部署全面开展;
二、司法所长对本所的全面工作负责,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开展八项业务,加强司法所基础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组建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村调委会要达到“六统一”标准。主动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调解纠纷成功率达98%以上;
四、指导基层法律服务在农村的法律覆盖面达90%以上,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做到无违纪,无投诉;
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建档立卡,安置率和帮教率达100%,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六、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积极为镇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出合理法律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信访工作;
七、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突出重点,抓好载体,务求实效;
八、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XXX漫水河司法所业务考核
评比制度
一、根据工作部署,结合本职岗位、制定业务考核规划,明确考核标准,开展考核评比;
二、实行目标管理考评。以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业绩为主线,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与发展为目的;
三、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围绕长期考核经常开展,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对日常工作纪律、办公环境卫生、集中学习和集体活动等活动,随时进行考核;
四、考核评比与工作成绩相结合。将工作业绩和上级领导对工作的肯定程度作为评先优先和考核评比结果的依据;
五、考核评比采取打分方式,与上级机关的业务考核相对应,以得分多少确定考核名次;
六、考核评比结果定期通报,对考核取得较好成绩的应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XXX漫水河司法所登记、检查、统计和档案
管理制度
一、办理各种业务要求必须认真登记,受理事项详细记载;
二、所长对所内受理事项要定期检查,对不按要求完成和在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要及时改正;
三、定期对受理的事项和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上报。要求有情况,有分析。统计数字必须准确,不得弄虚作假,虚报、谎报数字;
四、所有需要保存的资料和处理的各种事项必须按要求存档。对上级机关要求统一格式的卷宗,必须按照统一格式进行整理归档;
五、所有档案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各类卷宗要求完整、准确、齐全。卷宗的装订一律规范、完整,卷宗的文字材料要求清楚、整洁,必须使用钢笔或黑色碳素笔填写,打印件和原稿同时存档;
六、有专门档案柜存放档案。档案因该按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放置。要有必要的防潮、防损、放火、防盗措施。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保管期限按规定处理;
七、借阅档案要严格履行借阅审批手续,密卷要严格借阅范围,不经准许不得私自复印卷宗中的内容。普通卷宗要按时归还。要定期清点,及时清回借出卷宗。
XXX漫水河司法所业务例会制度 一、一般情况下每半个月举行一次业务例会,特殊情况下随时例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业务研讨会;
二、会议由所长主持、全体干警参加,根据情况可以邀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或相关部门人员;
三、会议就近期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涉及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进行集体讨论;
四、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能主观臆断,使用法律正确,处理公平、合理;
五、要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会议情况形成通报,上报主管部门。
XXX漫水河司法所群众监督制度
一、日常工作既要接受上级行政机关监督,又要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
二、对本所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三、行政职能、业务只能公开,各项制度向社会公开;
四、所内财务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财务管理由专人负责,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监督。
五、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监督员反馈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员的建议和意见。
XXX漫水河司法所纠纷排查、回访制 度
纠纷排查和回访,直接关系能否有效地防止纠纷激化和巩固工作成果,纠纷排查,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对辖区内的民事和经济纠纷的发生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处理的活动。
司法所要积极组织好辖区内纠纷矛盾的排查,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要有计划地安排,每个月要求基层农牧连队要自行进行一次纠纷排查,司法所对其工作要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我镇的具体情况,司法所每年应在春节前、五一劳动节前、八月份、十一国庆节前、年底前在辖区内组织大规模的排查活动,这几次大的纠纷排查活动要具备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要有计划;二是要有动员;三是要有详细的入户排查登记;四是要有工作简报、纠纷大排查情况统计表、总结;五是要有相关的图片记录。
回访,是司法所对协助调委会调处的重大疑难纠纷效果进行检查的活动。回访,对于保证工作质量,巩固工作成果,提高司法所的社会信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回访要有重点,一般是对达成的协议是否能按时执行等进行每半年回访一次。
XXX漫水河司法所考勤制度
一、严格遵守工作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
二、病、事要请假。本人写出请假条经批准后,方可离开岗位,假期自批准之日起计算;
三、每位干警,必须参加镇政府签到、学习、考勤,每月签到次数按当月实际工作日计算;
四、请假批准权限:请病、事三天以内,由镇领导签字审批;三天以上经镇领导签字后,报局领导审批。请假未经批准,不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五、请病、事假年累计45天以上,有病住院累计超过90天,不得评先晋优;
六、所定期与不定期抽查干警在岗情况,不在岗的按旷工处理,一个月内连续两次不在岗的,上报县局或镇政府处理;
七、旷工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依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予以辞退,年累计旷工在30天内,或病事假在三个月以上者,岗位责任制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评先、评优:
1、病事假累计45天以上者,有病住院超过90天者;
2、旷工年累计超过3天者;
3、不能完成目标责任任务者;
4、违反法规制度,受党纪、政纪处分者。
九、探亲、婚、产假、工伤、丧请假,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十、每月考勤情况由领导签字盖章后,于次月5日前报县局基层管理股存档;
十一、无故长期不上班者,依照公务员法,报有关部门处理。
XXX漫水河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制度
一、负责接待和处理人民群众涉及法律援助的来信、来访;
二、受理法律援助事项的申请、登记,并进行初步审查;
三、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报法律援助中心审查;对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并告知有权处理的部门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四、对有关部门移送且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法律援助事项进行审查,并通报审查结果;
五、接待群众要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语言文明,依法办事,不徇私情,不压制、推诿、拖延,不得收受当事人的礼品、礼金或接受吃请;
六、律援助对象:
1、未成年孤儿、社会孤老、经济特困老人及残疾人员;
2、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有物质困难条件的居民;
3、其他不能够支付聘请律师或办理公证所需费用的法人和居民;
4、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诉讼中由法院指定刑事辩护的被告人。
七、法律援助的范围:
1、刑事案件;
2、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的法律事项;
3、因公受伤害请求赔偿的或请求合法待遇的法律事项;
4、盲、聋、哑和其他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的法律事项;
5、请求发放抚恤金、救济金的法律事项;
6、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案件;
7、其他确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项。
XXX漫水河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制 度
一、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二、对每名矫正对象指定专人负责对其开展矫正工作,做到“四知道”(矫正对象基本情况、居住地址、活动范围、亲属概况);
三、加强对表现较差的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出现情况要及时上报,不得越权违规处理;
四、定期或不定期对矫正对象进行查访,避免矫正对象脱管、漏管情况发生;
五、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语言文明,依法办事,不徇私情,不压制、推诿、拖延,不得收受当事人的礼品、礼金或接受吃请。
XXX漫水河司法所计算机使用
管理制度
为确保司法所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和正常运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司法所所有计算机为固定资产,由所统一管理;
二、严禁访问国际互联网。工作期间禁止利用计算机玩游戏、听音乐、看影碟、播放观看影像、实时在线聊天等;
三、无论是本单位,还是外单位人员,凡与工作无关,严禁上机操作;
四、注意计算机用电安全和防火、防潮,做好办公室卫生清洁工作,确保计算机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五、不准在非正常状态下使用计算机,严禁私自拆卸机箱,硬件或应用软件出现异常,应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
六、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准擅自增删统一配置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增删、改动微机的I P 地址等软硬件配置;未经所长同意,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不得外借;
七、严防计算机病毒入侵,其它单位或个人的外部存储设备(如软盘、U盘、硬盘等)不得随意连入计算机,确有必要连入的必须事先进行病毒扫描;
八、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工作人员不得将密级文件资料上网共享;
九、因操作不当给工作或公共财产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十、用后及时关闭计算机,切断电源。离开机房要关好门窗,以防被盗。
XXX漫水河司法所法治宣传工作制 度
一、每年制订法治宣传工作计划和总结;
二、保障法治宣传工作经费落实;
三、有法治宣传员、辅导员及建立普法志愿者队伍;
四、每年为镇、村征订法治宣传学习资料;
五、每月出版一期法治宣传栏,组织上法治宣传课1次以上;
六、结合本地特点,针对村、单位、学校等对象编印一份法律宣传资料;
七、每年结合阶段性工作需要和法治宣传计划,主办或协助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
八、建立法治宣传活动登记簿;
九、建立法治宣传文件、图像资料簿。
XXX漫水河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制 度
一、报到登记:
l、刑释人员回原籍后,持《刑满释放证明书》、《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在十五天内到司法所办理报到登记手续;
2、司法所接到刑释证明书后,进行登记、建档、立卡,并在证明书上签署“已在司法所报到登记”,加盖司法所公章后,督促刑释人员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3、对刑释后未办过报到登记手续的,经调查确认后,应责成刑释人员补办登记手续。
二、司法所长首谈:
1、刑释人员到司法所报到时,司法所长应亲自找其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并对其今后的生活和就业进行引导、教育;
2、刑释人员报到时司法所长因故不在所内的,司法所长原则上应在半个月内及时找其补谈。对回归后不到司法所报到的刑释人员,司法所长应主动上门与其谈一次话;
3、对个别刑释后没有回户籍所在地,经核实在外地有固定住所的刑释人员,司法所长可以通过发函等形式与其进行谈话;
4、司法所要设立司法所长谈话登记簿,谈话要形成笔录或其他书面材料,司法所长要有签名。采用发函谈话的,要复制函谈书面材料存档。
三、结对帮教:
1、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村委会帮教组织要及时上门做工作,督促其到司法所报到和到派出所落户口,同时,要指定专人为帮教责任人,与刑释人员建立结对帮教关系;
2、建立帮教关系要签订帮教协议书,协议书一式六份,由帮教责任人、被帮教人、材委会领导、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各执一份。
四、访问谈心:
1、帮教责任人在被帮教人遇到下列情况时做到必访:A、有大病时必访;B、有纠纷时必访;C、有突发情况时必访;要在思想上疏导、教育,生活上关心、帮助,行为上约束、规范;
2、帮教责任人要经常与被帮教人(特别是重点对象)谈心,便于了解其思想动态。在犯错误时与其谈心,促使其端正态度;受挫折时谈心,帮助其鼓起勇气;思想有疙瘩时谈心,引导其放下包袱;
3、每次访问谈心都要制作访问笔录,及时归档。
五、了解考察:
1、帮教责任人应经常了解被帮教人情况,通过其邻居、家属掌握思想动态,一般每月不少于一次;
2、司法所要每季度对被帮教人作一次考察并记录考察结果;年终作一次鉴定,并填写《帮教对象表现情况考察表》,统一归档;
3、被帮教人五年期满后,司法所要对其进行一次全面考察,除仍需继续帮教的外,均应办理撤帮手续,填写《归正人员期满撤销帮教审核表》,经所长同意后撤销帮教。
六、档案管理:
1、对刑释人员要建立个人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判决书(劳教决定书)、帮教协议书、刑释通知书、考察表、安置情况记录、撤销帮教书以及其它书面材料;
2、要一人一档,统一编号,分类存放,排放整齐,妥善保管;
3、档案由内勤负责保管,要爱护档案,不得任意拆选、撕页、涂划、剪贴等;
4、档案一般不让外人查阅,确需查阅时,须经所长批准。借阅和利用档案,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严守保密纪律。
七、例会分析:
l、司法所应每月开一次所务会议,对帮教安置工作进行研究,对出现的问题(尤其是重点对象)要拟定措施加以解决;
2、每半年召开一次全镇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总结前阶段帮教安置工作开展情况,布置下阶段工作任务;
3、建议党政领导每年召开一次镇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总结工作、分析情况、明确任务和职责。
八、帮教安置目标管理考核:
1、司法所要与村委会签订帮教安置工作责任状,明确目标,即安置率、帮教率达100%,无重新犯罪;
2、司法所要督促村委会认真填写《刑释人员帮教安置情况登记表》(《登记表》在《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人民调解委员会记录本》中),以此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
3、年终要按目标责任的要求,对村委会进行检查考核,对成绩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九、信息报告:
1、司法所要及时收集辖区内帮教安置工作有特色、取得成功经验的村委会的信息,并向县司法局上报;
2、重新犯罪的,司法所应及时查明重新犯罪的原因后向县司法局上报。
十、外出刑释人员联系单:
1、对外出到县域外打工、在外地有相对固定的居住地的归正人员,司法所应主动发联系函到外出所在地单位了解归正人员情况;
2、对长期外出在县域外打工或居住,在外地有固定居住地的归正人员,司法所可以根据情况发委托帮教函。委托外出所在地单位进行帮教,但司法所要经常去函了解被帮教人的情况;
3、联系单和委托帮教函要留底存档。
XXX漫水河司法所人民调解工作制 度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任务: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内,对本辖区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调处;
(二)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分析本辖区矛盾纠纷发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三)对疑难纠纷进行研究,制定调处方案,处置预案;
(四)每月对本辖区的矛盾纠纷进行研究,制定调处办法,对排查出的情况及时上报,对重大纠纷实行快报制度,上报司法局。
(五)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
(一)建立健全各调委会的组织机构,形成调解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各调委会作用;
(二)每月一次调解主任例会,开展学习交流,沟通信息、部署工作;
(三)经常开展法治教育,加强调委会的业务培训和法规学习,树立法治观念,秉公办事,依法调处;
(四)认真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每月和重大节日的纠纷排查制度,落实调处措施,立足与抓早,抓小,化解在萌芽状态,力争不发生因调解不及时或不当而引起民转刑和非正常死亡事件。
(五)指导调解中心开展工作,按规范文书要求及时做好“民间纠纷调解协议书”审核,按时限规定回访“协议书”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六)认真做好法律咨询服务和调处情况反馈登记;
(七)认真做好各种资料积累、登记、归档,及时填写各种报表,按时汇总统计上报。
三、人民调解工作程序:
(一)纠纷的受理:
1、当事人请求调解的纠纷及时调解;
2、发现纠纷要主动受理及时调解。
(二)调查分析:
受理纠纷,要迅速查明纠纷发生的原因和争议焦点,对调查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及时判明纠纷性质,是非曲直,进行研究分析,拟定调解纠纷的实施方案;
(三)进行调解:
调解员调解纠纷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按照法律规定,充分说理,耐心疏导,消除隔阂,做好双方当事人的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四)调解结束:
对于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有责任帮助、检查、督促、教育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
四、调委会主任例会:
(一)司法所每月召开一次调委会主任会议,会议由司法所所长主持,村调委会主任参加;
(二)内容:
1、学习业务知识,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或指示;
2、交流、讨论调解经验、解决重大疑难纠纷;
3、上报本月调解纠纷数,分析本乡镇纠纷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研究对策;
4、总结本月调委会工作,安排布署下个月工作。(三)要求:
1、做好例会前准备工作;
2、按时参加会议,不迟到,不早退;
3、做好会议记录;
4、调委会主任负责向辖区内调解员传达会议精神。
五、共同调解: 共同解,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一定的程序或规定对跨地区、跨单位矛盾纠纷进行调解的工作制度。
(一)主持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的职责:
1、受理纠纷;
2、发现纠纷有激化可能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纠纷激化;
3、针对纠纷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纠纷的有关材料,制定调解方案;
4、向有关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共同调解意见;
5、确定调解的时间、地点,通知纠纷当事人及有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参加调解;
6、主持调解制作调解文书;
7、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做好回访工作;
8、负责统计和档案材料保管。
(二)协助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
1、协助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纠纷的事实材料;
2、主动采取措施,防止纠纷激化;
3、配合主持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4、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六、纠纷登记: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小组均应设立专门的纠纷登记薄,对纠纷当事人的口头申请或书面申请都应进行纠纷登记。村调委会每月将纠纷汇总报司法所;
(二)纠纷登记应当记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事由,记录人签名或盖章,记明登记日期;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登记纠纷后,应当对纠纷进行审查,对不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范围的纠纷,要在稳定事态发展的基础上,告知当事人到有关部门申请处理。对属于人民调解范围的纠纷,应当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告知当事人;
(四)纠纷处理实行首问首办责任制,即确定调解人,安排调解时间,做到不推、不拖、不积压;
(五)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于濒临激化的纠纷或当即可调解的简单纠纷,可以在稳定事态发展的基础上先行调解,后补办纠纷登记手续。
七、人民调解工作通报分析:
(一)司法所每月对各村人民调解工作的情况进行通报和分析;
(二)通报各村调委会上报报表质量、调解纠纷数、调解成功率;
(三)分析各村本月矛盾纠纷新动态,通过分析加大对部分村存在问题的指导和管理,督促各村今后在上报报表时要认真统计;
(四)通过对各村人民调解工作情况的通报分析,增强各村间相互评比、争创实绩的积极性。
八、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
(一)组织领导:
1、参加各级组织的排查;
2、由镇党委、政府按照人民调解委员会反馈的纠纷情况,由司法所制定计划,组织镇有关的站所统一排查,协同作战,统一部署,派出所、共青团、妇联、土地、林业、农业等有关部门与调解组织统一行动,协同作战。
(二)制定排查计划:
1、明确排查的目的、意义;
2、掌握排查的时间、范围、方法等;
3、印制下发排查统计表,按照纠纷总数、纠纷分类、重点户、重点人、重点纠纷、发现的犯罪线索以及归属部门等基本内容认真填写。
(三)组织实施排查:
1、镇政府每月一次,村委会每月二次;
2、逐门、逐户、逐人进行摸底排查,掌握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
3、对应当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落实调解人员,及时化解;
4、对不属于调解范围的或调解不了的,及时、准确移交或上报;
5、对需联合其他调委会共同调解的纠纷,应积极、快速是加以调处;
6、对排查中揭发出的犯罪线索,立即移交公安部门。
九、回 访:
(一)回访应定期进行,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纠纷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二)回访要有针对性:
1、复杂的易反复的矛盾纠纷;
2、涉及多方当事人的纠纷;
3、濒临激化的矛盾纠纷;
4、时间长的、在协议履行期间的纠纷。
(三)回访的内容:
1、了解协议的执行情况、影响协议履行的隐患;
2、了解当事人特别是重点人的思想状况,行为有无反常,对调解协议的态度,有无新的纠纷苗头等;
3、对调解人的意见、建议。
(四)回访后,对影响正常履行协议的各种隐患、纠纷动向、当事人的思想状况等要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对有激化苗头的,要果断采取措施,重大险情要及时上报,对调解工作中的缺陷要加以纠正。
XXX漫水河司法所
司法所档案管理制度 篇7
首先, 在纠纷的性质定位上, 有关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侵权纠纷的归类较为复杂, 且多种多样。既有作为财产损害纠纷, 也有作为违约责任纠纷, 还有作为劳动争议纠纷予以审理的。在司法实践中, 还有法院敏锐地提出了人事档案侵权之诉的独立性问题。这一点主要是跟目前我国立法上关于人事档案关系人对其人事档案的合法利益是否权利化以及如何权利化的规范之阙失有极大的关联。其次, 在损害赔偿的性质和范围上, 在我国有关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侵权纠纷的案件中, 司法机关普遍倾向于而且也实践了对给予当事人造成的物质损害应当给予救济的主张, 而对前述各类型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 则根本就没有或者较少给予赔偿。这是因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被司法机关所看重的是人事档案在记载不完全遗失、不及时转递以及去向不明等情形中给人事档案关系人在就业待遇、缴纳社会保险、办理养老退休等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 忽略了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侵权行为对人事档案关系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最后, 在损害赔偿的数额与方式上,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起到了主要作用, 法官通常会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予以认定, 既有一次性支付的损害赔偿金, 也有终生定期支付的损害赔偿金。
司法救助制度研究 篇8
一、司法救助制度的法律依据
司法救助作为一种制度这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种救济制度,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一种保障制度。其法律依据有五:一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二是《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二十七条“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是否缓、减、免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三是《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收取诉讼费用。收取诉讼费用的办法另行规定”;四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五是国务院通过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四条“国家对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保障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第四十四条“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依照本办法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的司法救助”。
二、司法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
司法救助制度的提出和建立有其重大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司法救助制度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司法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第三、司法救助制度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而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第四、司法救助制度的落实是人民法院“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具体体现。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人民群众到法院打官司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伸张正义,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因家庭生活困难交不起诉讼费用,无法伸张正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民法院有责任有义务为弱势群体进行司法救助,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地参与诉讼,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这是司法制度对人民法院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具体体现。
三、司法救助的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第三条界定了司法救助的范围。司法救助的范围有十四种情形:①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等;②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③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④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⑤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⑥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⑦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⑧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⑨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⑩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经营难以为继的;⑾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⑿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⒀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⒁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符合以上十四种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四、司法救助的程序及诉讼费用缓交、减交、免交的条件
(一)司法救助的程序
申请司法救助必须经过四个程序:一是当事人提出申请。申请司法救助的当事人必须符合司法救助的范围;二是立案法官审查。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应当在起诉或者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三是庭长审批、审核;四是院长审批。当事人申请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由院长或主管副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司法救助申请不予批准的,应当向当事人书面说明理由。
(二)诉讼费用缓交、减交、免交的条件
(1)诉讼费用缓交的条件。《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缓交诉讼费用:①追索社会保险金,经济补偿金的;②海上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③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④确实需要缓交的其他情形”。当事人申请缓交诉讼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立案之前作出准予缓交的决定。
(2)诉讼费用减交的条件。《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减交诉讼费用:①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②属于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的;④社会福利机构和救助管理站;④确实需要减交的其他情形”。人民法院准予减交诉讼费用的,减交比例不得低于30%。
(3)免交诉讼费用的条件。《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免交诉讼费用:①残疾人无固定生活来源的;②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③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定期救济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无其他收入的;④因见义勇为或者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其近亲属请求赔偿或者补偿的;⑤确实需要免交的其他情形”。诉讼费用的免交只适用于自然人。
五、司法救助中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1.正确理解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关系
法律援助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指派律师事务所安排律师或者安排本机构的法律工作者为经济困难的或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减收或者完全免费的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民事、行政诉讼、刑事辩护等法律帮助的一种制度,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而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实行的诉讼费用缓、减、免的一种制度,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的责任。法律援助的范围比司法救助的范围要广泛。
2.正确处理司法救助与恶意诉讼的问题
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违背诚实信用的诉讼理念,在明知自己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以趋利性为目的进行的不正当诉讼。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对诉权的滥用,恶意诉讼不仅侵害了群众的正当权利,而且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对当事人骗取司法救助后进行恶意诉讼的,人民法院要加大惩戒力度,予以司法拘留、罚款等民事强制措施,以维护法治的权威、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
【司法所档案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司法所制度第一章06-19
司法制度10-07
司法所工作人员证件管理办法07-05
司法诉讼制度06-21
完善司法制度07-11
司法制度比较12-04
大坞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制制度09-22
司法所三项制度建设工作方案08-09
司法审查制度研究06-06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