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2024-12-02

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精选9篇)

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篇1

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越来越引起重视,这也不奇怪,因为作文不仅是语言运用的测试、而且是观察、思考、想象、联想和分析、概括诸方面能力的综合测试,体现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给方法指导作文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能使人终生受益。学生作文水平要提高,不能不学会修改文章。所以教学时,首先给学生讲清修改文章的意义,了解修改文章是对人对已负责的表现。同时我把自己课余时间学到的修改方法加以概括,归纳为三步骤教给学生。这三步是:一默读自己的作文。主要任务是修改文章的内容。默读时学生可以暗自思考这样一些问题。A、内容与题目是否相符。B、中心是否突出。C、段与段之间有无联系。在默读过程中若发现毛病(如内容离题、前后不连贯等),学生就可以标上规定的符号,等全文读完后,再做删除、补充移置和重抄个别段落的工作。至于错字病句,发现后可随手做上记号,留待后面修改。(2)仍然是默读。主要是斟酌每一个词用得是否确切、妥贴。学生可以运用统一的符号来修改遗词造句中的毛病。(3)轻声读,既要读出声来,嗓门又不必太大,目的是让文章中一切毛病尽量暴露出来。一篇章文章仔仔细细地读过两遍,又

改过两遍,似乎是万无一失了。但是一把它读出声来,就会立刻发现新的问题。例如,一会儿觉得某个长句太拗口了,必须拆成两个短句,一会儿发现某个代词用得太多,使文章不动听等。在实践中,我先做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操作,再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上演示。学生兴趣大增,带着好奇心,跃跃欲试,教师及时督导,分步提醒学生现在应该干什么,下一步该干什么。最后谈谈体会收获,并举例说明。对修改和好的范文,做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让其获得成功感。让其他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虽然可能一次两次效果不大,但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帮助他们形成能力。为了使他们对修改文章的持久的积极性,我用 人事迹教育他们,我告诉他们:叶对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大家都称他为叶老。他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俄国文学家契诃夫也说过: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的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凡是成功的作家没有不重视修改的。脍炙人口的喜剧《钦差大臣》是果戈里的杰作,初稿1835年就写成了,可是这个篇幅不长的剧本竟经过了长达7年的时间修改才最后定稿。这些作家的光辉榜样有助于他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修改习惯。

二、相机诱导培养能力

时老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心令学生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诱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即是说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不是“不教”,而是要善教。要旨

导学生动脑,自己得到真理解,这才能形成能力。因此,在自我修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修改。我让一位同学读作文,其他同学就围绕上面的三个步骤进行评议。这其中,老师适时点拔,诱导,使学生明白作文的写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修改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在上《我爱读妈妈的故事》读后感时,一名学生读完作文后,大家展开评议,在学生评议过程中,我利用总结过渡的时机引导他们去考虑观点是否正确。引文是否适当,议论是否准确深刻,联系实际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完整等。一节课后,学生基本明白了读后感谢的写法,在这种情况下,我留下作业,回去修改自己的习作,故而乐于接受这个作业。而第二次作文批发后,我发现结果明显好于第一次,就是在这种学生集体评议,老师相机诱导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激发兴趣提高水平

现代工业教学论认为:只有当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特点相符时,才能克服学生的消极态度或厌恶抵触情绪,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恋,诱发出学习的潜能,因此,作文教学应采用多种训练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单调查枯燥的弊端,要激励学生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取长补短,我结合现在学生自我意识强,喜欢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个性特征,在前面训练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改能力后,我从已批改好的学生作文中选择出好差各一到二篇,亲自打印后发给每个学生中,文上无一外老师评改的痕迹。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被打印下来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其

他同学看到别人的习作以新的方式展现在眼前,自然十分新奇,又十分羡慕,也可能很妒忌,近不及待地要去读。这时教师会允许他们先看一遍,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然后下达批改任务,让们去找优点,挑毛病。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认真地评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非常好。学生评改的范围很广,大到文章中心篇章结构。小到字句和标点符号,无一遗漏。这样做会使好的范文作者在大家的批改中也了解了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为避免下次再被选择上,他也会认真去作文,这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在评别的文章,但我们深究一下,这些评改的结果,哪一个不是学生认真思考得来的呢?而这种思考的过程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其功劳谁能否认呢?

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篇2

与网络的繁荣相比, 作文教学显得有些“萧条”。学生写作时感到无物可状, 无事可叙, 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和“语言痛苦”现象。目前, 作文教学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是重写作知识的传授, 轻写作方法的指导;二是以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方法的指导取代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悟性启迪, 致使学生作文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久而久之, 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甚至趋于一种埋怨。

分析网络心理对我们研究网络繁荣的内在原因, 从而构建现代作文教学新理念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在网络平台强大功能和丰富内容的支撑下, 其表现形态主要有自由心态、平等心理、冲动心理、创新心理、猎奇心理等。这些网络心理的呈现形态在现代作文教学中可以加以尝试运用。

(1) 张扬自由心态。我们应该重视排除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破除紧张、厌倦情绪, 创设自由的写作环境, 还学生轻松的心态。作文教学首先要“开放”, “开”学生的心境, “放”学生的手脚。我们需要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 将作文课变为心理咨询室、聊天室, 与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剖析写作心理, 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时有紧张、厌倦情绪只是一种心理障碍, 只要稍作调整便可排除, 逐渐放松学生的身心, 使之将注意力放在审题上, 调动自己的积累, 在自选材料的基础上, 任意组合, 充分发挥想象力, 自由写作。

(2) 建立平等心理。坚定不移地确立师生、生生平等的观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每一位学生, 不管是优等生, 还是暂时后进生, 都一视同仁, 写作面前“人人平等”。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活动, 调和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从而促进写作教学。它与自由心态一起, 对治疗写作心理疾病、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 促成竞争心理。作文不单是学生心迹的自由表白, 更是学生生活的反映。因此, 为了使学生的作文能够反映当代学生的精神面貌, 我们应该模仿网上的“跟帖”活动, 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在作文教学中营造竞争氛围,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写作品质, 刺激其“写作虚荣心”, 促进良性竞争心理的养成。

(4) 培养猎奇心理。如果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并且具有一定的积累, 那么, 教师就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猎奇心理上, 重视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自我领悟写作的奥秘。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每一步的探索都给予肯定和点拨, 保证学生在“猎奇”过程中有的放矢, 持之以恒。

(5) 培育冲动心理。于漪曾说:“学习写作, 技能技巧固然重要, 但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写作的热情, 写作的冲动感。”内因起了变化, 形成思绪, 写作才能“文如泉涌”,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 正如同说话一样, 胸中有所积蓄, 不吐不快。” (叶圣陶语) 要使学生具备写作的热情与冲动, 就必须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现实社会, 体验生活, 感悟自然、人生、文学、艺术, 关注科技, 积累认知, 充分调动学生深入生活的积极性, 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观察事物, 广泛搜罗信息,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写作热情。

(6) 激发趣味心理。挖掘学生趣味心理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 我们应该紧密结合佳作赏析和阅读, 使学生对祖国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感知大量优秀文学作品, 在熏陶感染之际, 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其次, 在组织作文训练中, 模仿网络中的话题讨论对作品话题进行讨论, 并有机地将命题“趣化”或“简化”, 使学生有兴趣或信心写作。如写自我介绍, 可变换题目为:《唉, 我这个人》、《我的喜怒哀乐》、《神奇小子》等;又如话题作文《感悟生活》, 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我们可以将此题分为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 如《品味苦咖啡》、《生活的“重量”》等, 就某一方面的感悟详加叙述。

(7) 倡导创新心理。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其中创新思维能力的挖掘, 需充分利用学生的创新心理。在写作中,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学生墨守成规或满足于原来的思路, 积极培养学生的反对精神、质疑品质, 引导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 鼓励他们另辟蹊径, 标新立异, 力求有新的突破, 即使这个突破是零碎的、片断式的, 也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 我们可以通过“片断式”的写作训练来培养创新思维, 这些训练应该包罗万象, 能反映学生对现实社会的看法, 提升认知水平, 形成创新的原动力。

总之, 我们应该将网络心理的精髓融合于作文教学之中, 把握其内在规律, 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 使学生真正找到“活水源头”, 从根本上促进写作现状的彻底改观, 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篇3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有效教学的尝试

作者:丁建芳 单位:富民县永定小学 邮编:650400 联系电话:*** 关键词:有效

定准重难点

找准切入点

把准读写结合点 内容摘要:

综观现实,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语文教学仍存在着为完成认知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设计指向教师“教程设计”而不是学生“学程设计”;教学是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实际需要、发展;教学中仍存在“灌输式”,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材把握不够准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等诸多问题。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没有创新精神,教学思想传统、方法陈旧等,这些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探讨有效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我们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听说读写,这应该是语文课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

释。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千千万万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抓准“三点”,即重难点、切入点、读写结合点,是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探索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定准重难点——“咬定青山不放松”

确定好重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确定一堂课的重难点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要求;培养语文素养的要求,这是方向;教材的要求,这是依据;学生的需求,这是核心。

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语文课程新课标。教师要能准确把握小学语文学科、教材、教学的性质、规律、特点、重点、难点、要点等。特别是新教师一般在把握“双基”(拼、点、字、词、句、段、篇、修等基础知识和识、书、读、听、说、写等基本能力)上容易忽视,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备课和上课时要特别注意确定要教授和训练的双基内容,并一一落实,切忌浮在思想、情感、情节等的表面上。只有明确了一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其次,确定教学重难点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科学切合实际的静态和动态重点难点。如《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指导学生自读感悟,体会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对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较容易。对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理想的风筝与刘老师有什么联系等等这些问题,学生

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合理利用资源,巧妙设计,层层深入,突破难点。针对这样的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就确定为“通过典型事例,从课文的细节描写中体会刘老师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咬定青山不放松”,教学设计的形成,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唯有如此,实现有效教学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找准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选好切入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正如叶圣陶所言:“惟在启发诱导”。教师用一两个能牵动、覆盖全文的线索或问题去引导学生解决一堂课的重点难点目标,每堂课学生获益不求多只求好,长此以往,必能厚积薄发,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找准以上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就会让学生对文本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文本。

1.从题目切入。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课文,抓住题目,步步深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教学《鞋匠的儿子》,可以紧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不与《钱学森》《詹天佑》相同,以人名为题,却以《鞋匠的儿子》为题?紧扣题目,设计几个能抓住课文重点的问题(鞋匠的儿子是谁?课文讲了他的什么故事?通过他的演讲告诉我们什么?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品质?)这样使教学设计清晰,课程目标得到整合。

2.从中心句切入。中心句的呈现方式因文而异。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

总结。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如:《詹天佑》这篇课文,篇首“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全文的中心句,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体现在哪儿?这就是教师组织学生研读的主话题;课文通过哪些事例表现出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的,这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仔细体味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烟台的海》则采用变序教学,直奔结尾中心段——“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课文中哪些语句表出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然后在欣赏四季的美景中层层感悟。将诗歌中“一咏三叹”的表达方式运用于本课教学中,从而突破难点,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中心。

3.从重点语段切入。重点语段大多是思想内容精深,表现手法高超,令人击节赞叹的语段。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可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精心设计,对教材进行一番大胆的“剪裁”。如教学《钱学森》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直奔重点语段——钱学森的两处语言描写,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赏析,体会每一处语言的精妙,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味人物强烈的爱国热情。

4.从过渡段切入。有些课文结构严谨缜密,段落之间还巧妙地安排了过渡段,使文章前后内容紧密相连,又概括了主要内容,标明了关键之所在。教学时可以从过渡段切入,双向扩展,读懂文章。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有一个明显的过渡段。教学时,可从过渡段切入,分三步组织教学:①解题设疑,切入中间;②双向推进,理解内容;③读议首尾,明确中心。

5.从课文插图切入。课文插图所表现的大都是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断,讲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插图切入,让其进行形象思维,然后过渡到抽象的语言文

字,这样的设计别具一格,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思考:①课文插图画的是谁,谁能说一说画面内容?②从这幅图你看出了什么?这样从画面切入引导,学生很容易寻觅到“入迷——迷恋——痴迷”这三个关键词,这样就抓住了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也容易突破。

三、把准读写结合点——“要把金针度与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品味语言文字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和欣赏,学习和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进行迁移运用。

“要把金针度与人”,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习得自主作文的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层次仿写

语言学习研究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知识贫乏,经验不足,模仿是他们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仿写。

1.仿写句子。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从而学会运用,不断丰富、积累词汇量及修辞手法。如教学《孔子游春》一文,第二自然段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对大自然进行了赞美,读句子后,我让学生仿照“

”的句式来赞美大自然,学生有样子可模仿,灵感自然也来了,“飘渺的云雾是她披着的轻纱,震耳的雷声是她响亮的话语 ;广

阔的碧空是她和蔼的脸庞,巍峨的高山是她健美的臂膀,清澈的湖水是她美丽的衣裳;淅沥的雨水是她辛勤的汗水;清脆的鸟语是她美妙的歌声„„”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论水的一段也非常精彩,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是“真君子”。我引导学生仿写句子,“水

,它好像

。”学生积极性很高,灵感来了,“水滋润万物,孕育天地,它好像很仁慈 ;水遇到阻拦,或慢或转,它好像懂得谦和礼让;水满则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乐;水流向农田、村庄,它好像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还注重学生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在你学过的课文中,你认为 是‘真君子’,因为

。”这样的拓展和运用,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突出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2.仿写段落。

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我也注重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教学《莫高窟》一课时,学习了中心句后,我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围绕中心句写清楚一段话。“街上真热闹啊!”让学生围绕中心句仿写段落;教学《早》时,我便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按方位顺序描写的,引导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介绍自己的卧室或教室。这样的训练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正体现了有效仿写。

3.仿写思路。

课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能接受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抓住了这一宝贵的资源。如教学《草原》时,引导学生按照“景——人”的顺序学习课文,课后则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写家乡的风景美丽,人民勤劳朴实。《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典型 的游记,学完课文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写一处景点,学生写到了宜良的九乡、富民的河上洞等,学会了随文仿写。

4、仿写不同体裁的文章。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法及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如:教完《黄山奇松》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黄山松的方法,用上文中的好词,如“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姿态优美、姿态独特”等,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植物;教完《黄果树瀑布》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处景物,突出方位词,学习使用过渡句;学习《莫高窟》一课,归纳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先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写法练说一段话,可以说景物,也可以说劳动或比赛场面,然后,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考虑,然后,课上指导学生复习课文的写法(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的方法、过渡句的使用),学习这样的写法写一处家乡的景物。《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文章,学完课文后,可指导学生进行写人的训练(人物的外貌,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这样,由易到难、由段到篇,又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准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些训练,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印象,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这样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学习的迁移,培养读写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想象补空

读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读写结合的方法很多,可以对课文中一个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和发挥,可以给课文续写,或假设另外一种情况进行写作,也可以填补课文的空白点。根据课文内容,对文中没有继续说下去或没有说出 的部分展开想象,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写作方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不仅对作文极其重要,也与创新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去启迪、开发提高、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利用课本内容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引导学生想象司马迁如何发愤写史记的。大雪纷飞的夜晚,司马迁

;面对狱卒的冷嘲热讽,司马迁

;生病卧床时,司马迁

。甚至省略号也是补白的最佳点,学习《鞋匠的儿子》引导学生根据省略号填空:这掌声是在赞叹

,这掌声是在赞叹

,这掌声更是在赞叹

。《莫高窟》根据描写飞天后的省略号继续想象形态万千的飞天等。

这样的读写结合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练笔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写是由读物而生,写能有效地促进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读写结合,达到读写相长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指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这既是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

1.随文续写。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可引导学生想象:多年以后,美穗子来到中国,故事会怎样发展?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可以进行续写训练。四年级的《雪儿》、《水上飞机》、《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等都可以进行续写。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

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参考文后的练习提示:假如小红马再遇到小骆驼,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轻轻地点拨一下:小骆驼有哪些本领?小红马能去沙漠吗?他们会怎么做?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续编故事也就不难了。

2、练写小传。

本学期第21课《诺贝尔》,课文后要求学生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这项练习在学完课文后进行。教师应给学生一些提示,利用文中的内容介绍诺贝尔的生平(出生、国籍、荣誉称号等),他一生中的发明以及主要成就(可采用莫高窟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最后介绍逝世时间以及设立诺贝尔奖。完成了这篇小传后,可趁热打铁,为谈迁、富兰克林、高尔基写一写小传,巩固所学知识。

3、写感想、读后感、观后感。

待学生读懂全文后,可以随机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如学习《船长》一文后,我让学生写一写“哈尔威船长,我想对你说——”,学生都发自内心的把自己对哈尔威船长的敬意表达出来,从而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得更加深刻。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后,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先介绍课文的中心思想,再举一件自己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事例(如运动会前练习跳绳、跑步、学骑自行车、溜冰、练写毛笔字等)来说明道理,最后总结再次谈一谈自己得到的启示。继续巩固练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开头与结尾方法相同,中间部分,让学生写课文中让你最感动的部分,和自己相对比,你又得到哪些启示。接着,参观禁毒知识展后,让学生仿写观后感。这样,习作训练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提高了写作水平。学生不但表达能力提高了,而且对文章的理解领悟也提高

了一个层次。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古今中外为师者永恒的课题。为了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字数:6158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谈语文教学》

魏书生

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篇4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物流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少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了现代物流课程,将此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但物流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就整体而言,“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还处于一个起步与摸索的阶段。为更好地促进物流业发展,满足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物流教育水平,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专业课程。就“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而言,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以下问题:(1)教材的不足。课程教材、案例资料与教学内容等更新较慢;(2)师资的缺陷。教师自身缺乏物流管理的实战经验,不能及时补充新的案例和实践经验;(3)教学条件的限制。缺乏足够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这不利于培训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此,对“现代物流基础”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立足五个层面,打造育人新理念 篇5

新课程为我们带来新理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翅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通过全国启动的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我联系自己多年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实践,总结出育人的“五个层面”,坚持做到“三心二意”,即在学习上给学生“信心”,在生活上给学生“爱心”,在困难上给学生“决心”;多“留意”学生思想上的细微变化,多“在意”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学习上给学生“信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学习上玩性大,有时候还有畏难情绪;生活上不太会照顾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强。所以在学习方面,我对他们要求比较严,凡是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不能打一丝一毫的折扣,但在监督、指导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他们的信心。因为只有信心才能带给他们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生活上给学生“爱心”。学生离开父母在学校参加集体生活,特别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把许多不良习惯都带到学校和班级,如偏食、不爱锻炼、不会维护人个卫生等等,这些方面,我没少为他们操心。初中学生正在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其身体和学习,我当然不敢怠慢。学生感受到老师给了他们“家”的温暖,他们也会去关爱身边的人,爱心在他们心中发芽、长大。

课余时间,我和学生经常在进行着朋友似的交流。我会听他们讲他们感兴趣的事,或者听他们诉说心中的烦恼,还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偶而也给他们出出主意,当然包括玩电脑游戏。我认为电脑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并非毫无益处,而且纯粹禁止,是禁不住的,关键是要引导好。班上大多数同学都电脑迷,“热血传奇、天龙八部、三国群侠”等游戏玩得烂熟。我建议他们只在周末玩,前提是高质量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每次不超过两小时,并给他一些关于保护视力和颈椎的方法和忠告。

困难上给学生“决心”。因为年龄小,面对困难的时候,学生往往很脆弱。上次班上组织演讲比赛,班上有个同学很害怕,说自己根本不敢上台,发言也会不流畅。看他一脸的困惑与不安,我决心帮他:放学时,我陪他走了一段路,一路说说笑笑,并有意识地把话题引向演讲,提及一些名人的演讲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末了,我告诉他,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迎难而上,渐渐地,他忘记了害怕,开始和我一起构思演讲主题和内容。他回家理了一个提纲,就自觉动笔去写了。第二天,这个同学由于准备充分,演讲得了全班第三名!他说原来演讲并不是那么可怕!

“留意”学生思想上的细微变化。人的成长过程中,内因的作用往往比外因的影响要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其内心深处的变化,教师如果不多留意这些方面的细微变化,有时候会失去驾驭和调控班级的能力。防微杜渐的效果,远远比亡羊补牢的收获要大得多。很早以前,日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就对中学生的行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们发现,当一个学生走路开始不成直线、经常独自关在房间里、不愿与人勾通、衣着发型怪异时,表明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质变”,这时老师应该采取恰当的办法帮助他“回归”。犯错误的学生不是“敌人”,而是“弱者”,他们需要我们的热心关怀和帮助。

“在意”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电视上有一则广告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把用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上来,就是一种新理念。我们要的是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当然这方面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袋”。

这个记录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见证,教师把学生平时每一次取得的成果如日记、作业、小报、剪贴、手工制作、小发明创造、小

新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尝试 篇6

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目标对词汇的要求是:(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4)学会运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通过三年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上要求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在培养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的前提下,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加强词汇学习,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原则

1. 强化认知单词的音形关系,让学生熟悉掌握语言。

我们知道,语言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存在的外部形式,没有语言就没有有声的语言,语言与词汇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之,初中英语课程没有专门开设语音课,对英语初学者来说熟悉掌握正确的读音来记忆单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语言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辅导,让学生感知语音与拼写单词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其找到单词的拼读规则。这样他们对学习英语就更加有信心了。

2. 以意义为核心,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意义。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知识”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而且要求学生理解语言形式所包含的意义,并要学会在话题中熟悉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有效地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比如熟悉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科学文化、家庭、学校生活等方面的话题。为实现这一目标,并切实贯彻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理念和精神,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词汇的处延意义和内涵意义。词的处延意义是指一个语言单位与其所指的非语言实体之间的关系。而词的内涵意义是指一个词在概念之外的交际值,是词的附加意义或联想意义。这种附加意义是人们对该词或短语所指的人或物所特有的特殊情感或态度。内涵意义因人或文化的不同而存在不同意义。例如:初三英语教材(仁爱版)中介绍了“狗”在西方国家被看作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如:“Every dog has its day.”“A dog catching a mouse.”“sick as a dog”“You are a lucky dog.”等。但在中国文化中,“狗”的内涵意义常常是贬义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某些词是如何被使用的来学习文化差异。(2)注意词的搭配意义和惯用法。(3)词汇的意思由语境决定,极少数孤立存在。

3. 在语境中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为此,教师就应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实际活动中认真感觉体会词的含义搭配及其用法。这样,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讲解或操练、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的确切含义,并掌握其用法,只有把词汇放在语境中,学生才能通过上下文猜测理解掌握词义,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中尝试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课文中所提供的丰富语言材料,设计多种形式的词汇练习,以加强词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帮助学生排除学习课文及情景对话的障碍,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和情景对话。第一,对课文中的新知识点进行解释词义与改写,让学生在改写后的语境中领悟新词的意义与用法,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第二,就所学的新词进行改写,复述课文的大意,训练学生对新词的运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第三,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即“归类法”来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的新词,减轻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现以话题traffic为例:(1)交通工具:motor-cycle, car, bus, bike, train, truck, etc.;(2)交通事故:shout for help, knock somebody off something, break down, be badly hurt, crash into, etc.;(3)交通行为:drive at full speed, slow down, park the bus, etc.;(4)交通设施及参与者:passenger, driver, the green/red traffic light, etc.。第四,提供必要的所学过的单词,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句子生成能力和技巧,以便掌握各种文体特征及其写法。第五,通过有意义的体裁相似的短文将生词串联在一起,让学生阅读、欣赏、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观察,感悟生词的习惯搭配和固定用法。第六,课外要求学生加强复习,从而巩固记忆。

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篇7

一、歌曲入课,引发美感

在散文教学中,对美的直接感知是有限的,教师就要尽可能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散文教学中,利用一些恰如气氛的音乐往往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情境。因为一首歌,能诱发学生对散文产生美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新课的学习。笔者执教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聆听萨克斯《回家》这首背景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下,用多媒体出示如下文字: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

学生聆听着音乐,与教师一起进入《散步》的美文教学。

二、课堂朗读,感受美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散文从来不缺优美的文字段落,课堂教学中少不了朗读。根据课文内容、班级情况,教师不妨采取教师范读、学生个人朗读、男女生分别朗读、班级小组朗读的形式。朗读把文本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结合语言蕴含的节奏、语调等影响着学生,从而能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笔者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就是以指导学生朗读为重点,首先以教师的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以训练学生的朗读为主线,设计了四个环节,即全班齐读———小组自读———教师范读———男生、女生朗读。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了散文主旨,领会老舍抓住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美丽如画的景色的细致描绘,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品读语言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学生反复朗读之后,“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从而“走进”作品。因此,“读”是学生走进散文美境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

三、想象联想,再创美境

散文教学靠朗读有时不能领悟到应有的境地,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在朗读基础上继之以想象联想。从文学鉴赏角度来看,针对教学朗读后进行想象联想能让文本鉴赏进入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鲁迅的散文名篇《雪》中,写江南的雪景,写孩子们的嬉闹时,想象蜜蜂在田野中采冬花,嗡嗡地闹着的场景。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执教《土地的誓言》这篇散文,就先让学生找出描写东北特有景物的句子,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感受作者对东北大地丰饶美丽的深情赞美、依恋的感情。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从另一层面想象正是基于作者眷恋的故乡、极力描绘家乡的美,实则凝聚了对敌人的深切仇恨,当“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想象也张开了翅膀,审美激情也更加活跃,学生能体验出作者“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一起走进作者热爱的参天白桦和金黄豆粒的情境,一起走进作者怀念的高远夜空和清亮的空气。

四、语言感悟,挖掘美蕴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出乎情。”优美的散文,需要在语言上分析,从语言中挖掘美蕴。例如,在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教师先简介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从而真正领悟到散文美在何处。

作者描写了紫藤萝花在花形、花色、花香三方面的特点。例如,写花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里作者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可以让学生想象感受具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此处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具有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另外,写花香中很典型的句子:“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从读者看来,花香是靠闻的,即人的嗅觉产生的,而浅紫色是一种颜色,则是视觉,此处原来写花香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

五、课外活动,增强美育

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爱好,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就要利用课外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激发其文学审美欣赏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能写出更好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在周末走进田野、进入社区,并把经历写成文章。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写作在散文语言、段落安排上有很大的进步。

在散文的课堂教学中,教者不妨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出发,鼓励学生结合多种感官体验、理解、欣赏美,从而树立立体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应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彭少芬.美文的教学要重美读---学习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心得[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3(11).

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篇8

根据公差课内容的特点, 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软件MATLAB工具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公差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有其自身优势, 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随时可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可以随时把学生的新观点、新思路写在黑板上, 可以及时调整板书的结构设计, 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 传统的板书可以有效控制教学的节奏, 传统的板书也能够有效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思路。但所有这些应该根据讲授内容适当选定, 对于公差理论中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关系、尺寸公差链原则、光滑轴孔配合等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合适。因为这些是课程的重点, 要学生理解这些内容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以多方面的例题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对于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内容, 可以举少量的例子, 而对于有些容易出错、学生掌握不够好的内容, 可以通过改变数据和题型, 不厌其烦地围绕主题内容进行多次举例, 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 或到黑板上亲自试做, 然后,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让一些常见错误消除在课堂上。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 可以使教师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学习起来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交互性。对于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它具有信息量大, 形式多样等特点, 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中较为抽象的动态过程通过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使学生乐于接受,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把图像、动画、声音等结合在一起,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 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不至于厌学, 提高学习效率。但是, 多媒体教学也是要根据内容而适当采用的。对形状和位置公差种类及其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 形位公差的标注举例和改错, 典型结合如滚动轴承、圆锥、键、螺纹等结合的公差和典型传动如圆柱齿轮传动和螺旋传动公差的标注举例、公差检测仪器、方法的演示, 这些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是需要学生了解的, 甚至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教学仪器设备实物而无法深入开展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恰当, 既节省时间, 又开阔知识面, 提高兴趣, 加深印象, 在寓教于乐中, 使学生掌握本课程需要了解的知识内容。

总之,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在教学过程中, 不同的内容所用到的讲授方式也不尽相同, 不能生搬硬套。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勤于思索,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时刻认识到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本身, 一切围绕内容, 根据课堂情况, 因势利导, 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多媒体技术结合使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MATLAB在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 新概念、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 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正向纵深发展,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不能仅靠开设的几门计算机课程来培养, 而是要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把计算机应用于课程学习和实践中的方法, 在应用、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众多的数学应用软件中, MATLAB以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工程计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的含义就是数学实验室的意思, 是以矩阵运算为基础的交互式程序语言, 是适合多个学科、多种工作平台的功能强大的大型软件。它是一套数值计算软件, 分为总包和若干个工具箱, 可以实现数值分析、优化、统计、偏微分方程数值解、自动控制、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若干个领域的计算和图形显示功能, 是理工科学生应掌握的现代计算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公差原则内容就可以通过MATLAB软件来解决。MATLAB已将各种数学公式和具体解法变成了现成的函数, 使用者只要熟悉算法的特点、使用场合、函数的调用格式和参数意义等, 通过调用函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函数类似Excel软件中的平均、求和、排序等函数, 而不必花大量的时间纠缠于具体的算法, 简单易学, 具有一般语言基础的用户很快就可以掌握可视化编程。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关系也称公差原则, 可利用MATLAB的可视化对话GUIDE功能对公差原则进行可视化编程。如图1所示, 只要输入轴或孔、上偏差、下偏差、形位公差特征、形位公差值、遵循的公差原则, 就可在输出中画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关系的动态公差带图, 如轴分别在输入中填:轴、0、-0.03、直线度、0、包容要求;孔、+0.03、-0.01、直线度、0、包容要求, 如图2和图3所示。程序运行后, 就可分别输出动态公差带图, 如图4和5所示。这样, 借助于Matlab简单的编程和可视化功能, 就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公差原则。同时, 由于教学中运用了计算机, 激起了学生很大学习兴趣, 培养了他们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他们在自己做的过程中, 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点, 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他们对这些内容的掌握也非常牢固。

在教学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本身, 围绕讲授公差课的讲授内容, 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现代计算机工具MATLAB辅助教学工具与公差内容的不同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提高学生的兴趣, 既使学生掌握公差课程的知识点, 又让学生真正理解如何利用现代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摘要:根据公差课程的不同内容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尝试将计算机工具MATLAB辅助教学与公差原则的讲解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关键词:公差,教学方法,MATLAB

参考文献

[1]陈于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何永熹, 武充沛.几何精度规范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3]许艺萍, 贺艺.启发式教学在《公差与检测》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5) .

现代作文教学五个理念尝试 篇9

1. 诵读的意识

以预习的形式, 要求自己学生在课前解决好字音问题。新课导入后让全班同学放声朗读目标, 把诵读的意识引入课堂。

2. 试读

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分四个小节, 因此找了四个同学分别尝试着读这四小节边读边评价, 把评价权交给学生, 学生们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有的同学在评论之后还用读的方式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随着第四小节诵读的学生评论的展开, 学生们的讨论声越来越大, 同学们各执一词, 一时教室里热闹起来, 于是我抓住时机, 索性放手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把诗歌读得更好”这一问题, 这一讨论我希望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找到统一的答案。

生1:要用情

生2:注意语速和停顿

生3:还要有升降, 又重读的地方

学生说完以后我把学生的回答以板书的形式写到黑板上, 我又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了诵读的要领: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情动于中, 表现于外

抑扬顿挫, 轻重有度

节奏和谐, 升降自如

而后让学生带着这些方法诵读,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诵读读技巧。

3. 范读

播放诵读视频。

4. 自读

听完名家诵读之后, 我想应该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再进一步的领会诗歌的内容诵读诗歌。

5. 齐读

自读结束后,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安排男女同学分开读, 设计这一环节是想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诵读中, 不能让诵读成为几个学生的课堂。在男女齐读过程中, 学生对有些地方的理解还不准确, 如:四小节的结尾句“祖国呵”, 由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不准确, 即使运用了诵读技巧, 在语调上, 有用全用升调的, 也有降升混用的。

二、以读会意 (品读)

任何一首诗歌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传达感情的, 舒婷的这首诗歌以意象表达感情, 因此找出诗中的意象, 并准确把握意象的含义, 才能体会诗歌的感情, 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诵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诵读的过程就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学生会受到文化和审美的熏陶。”因此可以看出诵读可以带动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美。

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问题:

“诗歌第一节, 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 他们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很快找到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疲惫的歌”、“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感情:低沉、忧伤我进一步问学生如何总结出的感情。学生提到意象的修饰语, 此时我点到诗歌的写作年代, 并交代写作背景,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这些意象的含义, 进而感受到作者对于百废待兴的祖国的失望以及在失望中透露的殷切的希望。第一个学生把意象的修饰语重读了, 第二个学生又重读了“蜗行”“摸索”“深深”三个词语, 但对最后一行“祖国呵!”三个字两位同学都用了声调。

第三节学生们毫不费力地找到“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 这些意象放在一起组成了新生的希望, 所以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一节的感情是喜悦的、振奋的。当我问到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时,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读!”我接着问:“有没有想尝试一下的同学?”一个男生和两个女生分别读了这一节, 三个同学的诵读可以说把舒婷对祖国摆脱束缚, 蒸蒸日上的欣慰传达了出来, 对“祖国呵!”三个字的处理基本相同, 以升调形式读出诗歌的高昂情调。得到其他同学认可之后, 我让全班同学齐读第三节, 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

有了一三节的分析, 我索性把二四节的分析放给学生。我用幻灯片的形式, 让学生完成二四节意象和情感的把握。每个小组的代表在组员的帮助下认真地完善诵读, 再一一展示给全班同学。当有的同学读到“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时, 很多同学小声地附和, 学生们已赞同并融入到诵读中, 而连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也举起课本读了起来, 不管他们读的怎么样, 只要他们尝试去读就是进步。

在这节课最后我让学生推举一个男同学和一女同学以前三节分读, 第四节合读的形式结束。最后我又投出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学生们不自觉的齐读了起来, 他们读得很投入、很深情, 我想这堂诵读课是有成效的。

上一篇:我身边的美德作文选登下一篇:美容院外联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