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法

2024-05-22

小组合作教学法(精选11篇)

小组合作教学法 篇1

小组学习中“说”的引导

———教学心得

城区小学田姬善

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已经几个月了,可是我感到学习效果不是那么明显,这可能是每位老师初用新教法都会经历的时期吧!特别在以自然段为单位让学生总结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的时候,学生说的知识点无非是读写生词,短语,主要内容,同学们不想开动脑筋也不敢大胆说,有时学生在总结知识点时方式比较单一,我想这时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思维一点一点引到更宽广的空间,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时,一位同学认为我们在本段应该掌握“人声鼎沸”这个词,我顺势让他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并用这个词造句,请他让可能没掌握这个词的小组内的成员造句,让全班同学写出自己造的句子,学习伙伴相互交流。接着我又请他把刚才的说话流程作为范本完整的复述一遍,让其它同学参考,后来我发现同学们的说话方式开始变得多样了,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我及时的表扬,对每位同学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对团结认真的学习小组加以褒奖。无形中同学们渐渐有了质的提高。

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思维的一种提升途径,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提示或赞许,同学们就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大胆的飞翔。

小组合作教学法 篇2

一、小组合作教学在英语阅读课中的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活动的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笔者有意识地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英语阅读课堂中, 但在实施过程中, 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只重形式, 不重效果。

1. 分工随意, 不均衡

课堂上教师只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组成小组,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小组活动富于表面, 流于形式, 看似热热闹闹, 实为摆架子、走过场。同时由于小组活动前个体的准备不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能各自为政或以小组个别学生为主, 很难起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2. 教师没有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没有在学生小组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没有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引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只是观望;小组讨论时, 教师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校对完答案后, 教师也没有做仔细分析, 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这样的阅读课, 很难产生满意的效果。

3. 评价单一, 较肤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化, 表面化, 不够深刻, 没有针对性, 只是用了Very good, Clever等, 这种评价扣在哪里都适用。好在哪里?聪明在哪里?教师根本没有仔细去考虑, 只是为了赶下一个步骤匆匆应付一下学生。学生会觉得老师的评价很假很虚, 不容易在学生内心产生涟漪, 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没有太大好处,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英语阅读小组合作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1. 分组合理化, 任务分配恰当

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散漫, 小组编排合理是英语阅读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教师应在了解摸清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应是一个班级学生的缩影, 组员最好按成绩的好、中、差合理搭配,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心中有数。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编导者、探索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

首先, 教师要努力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建立有效、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小组活动应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各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 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其次, 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不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同时问题的设计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贴近生活,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最后, 教师要积极参与, 及时调控。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 似乎这是课堂中得以放松、休息的机会, 只要给学生做一个纪律维持者就可以了。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的合作者, 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合作中去, 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管理,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以确保各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完善评价机制, 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多元化。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 在英语阅读合作教学过程中, 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所以, 在完成阅读之后, 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进行小组评价及小组个人评价, 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们共同评出本节课的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并进行奖励。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总之, 交流和互动一直是英语阅读课堂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说, 小组合作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提供实际使用语言的机会。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 教学的研究重点正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 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人们发现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来自于实践当中, 而几乎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涉及与他人的合作。因此, 合作教学的研究便成了目前教育者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和对策, 在仔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对应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英语阅读,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丁侠.谈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

[2]梁承锋, 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J].2004, 5.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之培训小组长 篇3

问:小组长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

答:如果说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班级,那么小组长就是这个“班级”的小班主任。小组长是小组的灵魂人物,是小组的第一负责人。因此,我认为小组长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①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相对优秀;④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服务同学、服务集体的意识。

问:小组长和家长质疑“教别人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怎么办?

答: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现已成为全世界学习和培训的重要内容。它用数据形象显示:转教别人,两周以后,知识保持率能达到90%。因此,我们可以告诉小组长和家长,你教别人,看上去耗费时间,可是这些知识以后你就永远学会了,省去了期中期末复习的时间,这么一算,实际是节省了时间。

并且,在教别人的同时,小组长学会了交流的技巧和方法,锻炼了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巩固了新知识,复习了旧知识,还提高了自己小组的整体成绩,可谓一举多得。

问:这么多的工作,小组长一个人做得完吗?

答: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明确小组分工。要避免出现有的组员包揽大部分工作,有的组员无所事事的现象。分工时要用人所长,兼顾公平,谁都不愿做的、最难完成的,小组长要勇于承担下来。

二是定期进行小组长角色互换。小组活动中经常进行组长角色互换,能使每个成员在不同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能更好地增进组员之间的了解。在这样的合作小组中,每个人不仅是一名管理者,也是一名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小组内重要的一分子,大家各司其责,共同配合,为了自己小组的任务献出热情,付出努力,形成了一个“生生互管”的网状结构。组员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获得了满足感,从而发自内心产生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是开展小组间竞争,增强小组荣誉感,让组员积极为小组争光。小组竞争是建立在个体竞争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竞争,它摒弃了个体竞争所带来的自私、狭隘、孤立的竞争意识,取而代之的是团结、互助、相互制约的团队精神。通过组间竞争,可以让小组成员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间的竞争是多方面的,有作业、纪律、发言等。从交流发言的角度来说,又有补充式发言、讲解式发言、反驳式发言等,其中最为精彩的是补充式发言和反驳式发言相结合,这一方式要以小组为整体共同应对答辩活动。

总之,只有发挥全体组员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解放小组长,让小组长更有精力做好统筹全组的工作。

问:批评组员时,组员不服气怎么办?

答:批评时对事不对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因此不能把批评搞成人身攻击,以免打击组员的积极性,有损组员的尊严。批评时要就事论事,不要让组员感觉对他有成见,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小组长要采取善意的批评,具体告诉被批评者到底什么地方错了,让他明白你对这项错误的感受,指明应该如何改正,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问:小组讨论交流时,组员不发言怎么办?

答:小组讨论交流时可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让每个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必要时让不喜欢发言的组员先发言,一个也不能少。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讨论、交流、思考,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学习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小组长可以制定以下规则: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取每个组员的发言;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等等。总之,要让每个组员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问:组员不服从小组长管理怎么办?

答:小组长要经常反省自己:①是否严于律己,以身示范,带头谦让?②布置任务时,是否使用命令的口气,显得盛气凌人,而不是心平气和、平易近人?③是否组织带领组员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加强了小组学习的凝聚力?

老师要告诉小组长,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大人遇到的问题,不必为此气馁,更不必就此怀疑自己的能力;能力是锻炼出来的,如果每件事情都顺风顺水,那就锻炼不出能力了。

小组长要明白,组长与每一个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组长不要有“可以享受特权”的想法,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心组长、纪律组长就可以免去或减少组内日常工作。小组内的各项制度,小组长首先要遵守;小组内的各项任务,小组长要争取最先完成;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小组长要带好头并发动组员积极参加,时时处处带头维护班级和学校荣誉。总之一句话:要求组员做到的,小组长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做到让组员信服。

问:具体到课堂各环节中,如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时,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发挥?

答:独学时,小组长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要求组员根据要求独立完成学习,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圈点勾画,以便小组交流或请教老师;独学时不允许组内有交流讨论。

对学、群学时,小组长要充分发挥学科组长、学习对子的作用,督促每一个组员认真参与,鼓励组员围绕主题发表不同意见,引导组员围绕课堂目标开展学习。小组长要带领组员主动创新,如发现某个内容可以一题多解,应主动带领组员往这方面拓展,绝不能满足于完成浅显简单的基本内容后就无所事事。

在展示环节,小组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分配、指导、帮助、协调、监督等方面。小组长要进行组内成员分工,尽可能培养和激励B、C层组员。小组内分工遵循的原则:锻炼每一个人,让人人有发展。小组长不能总是冲锋陷阵在前头,如果现阶段A层展示机会多,就要朝“C主展、B补充、A点评”的目标发展。

展示前,小组长要对组员做一些提示或培训。一是开头语,可以按形式性的“请同学们看到教材某页”,也可以根据内容,灵活进行,如“同学们,刚才,我发现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现在我们就××问题开展组内讨论”等。二是班级大展示,就内容来讲,主要展示学会的、生成的、重点的、易错的、模糊的知识点。三是拓展,鼓励组员就所学内容进行拓展、生成,学会联系前后所学的内容,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问题,尽量在展示时多学一些知识。四是总结,展示结束后让组员进行总结归纳,将之前零散的发言条理化(这样能更清晰、更全面)、方法化(题目解答完了,到底用的是哪些方法)、易错提醒(这类题目易错点在哪里,要怎么注意)……在展示的时候,小组长要提醒组员注意一些基本规范,比如板书工整、认真聆听、积极参与、肢体语言丰富等。

(责编欧金昌)

教学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篇4

----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也始终在尝试、学习和模仿,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学习的好方法,下面我就谈谈来到逸夫学校通过接触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的一点想法和困惑: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工作至关重要

1、如何分组。

我们班基本上都是按4个人一组划分的,每个组的成员都要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还要从性格上考虑,有的学生学习很好,就是不爱说话,也不爱帮助别人,这时候我们就要把这组里分去一个性格开朗的中等生;我们还应特别注意每个组里的后进生,要考虑他是否和组里的学生和的来,是否愿意在本组里学习,因为后进生的自尊心是我们要特别呵护的。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

2、如何奖励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刚刚施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热情很高,后来学生情绪低落。或一部分学生兴致勃勃,一部分学生漠然视之,一脸的茫然,像在看热闹一样。这时候教师就要以奖励(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为手段对学生的竞争观念加以巩固。主要是精神奖励,精神奖励是指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语;以及一段时间可以给学生发一张喜报或者奖状等。另外,这种奖励不要总指向个人,还要对集体的共同成果进行评定,更要对小组的合作水平进行认可。这就更加促进了组间的竞争,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来提高小组的凝聚力。上学期,我们班的付丽雪组凝聚力就特别强,我几次给她们组换后进生,别的组不愿意要的后进生就放在她们组,首先,她要给组员开会,使组中的每一个人都团结一致,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个星期坚持不懈,最终每次班级内、学校里的奖励都不会少了她们组。所以每一次的奖励就成为她们组前进的动力。

3、小组长的培训

前期不要总更换组长,要选择一人,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培训。如:组内总有个别同学偷懒,组长可以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组内交流的一般问题,要让后进生先说,如果不能说,让其他同学说,他认真倾听,明白后再让他说;要分工明确,组内每名同学都有事做;要公正;这是至关重要的。上学期我们班的同学在组长的带动下,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

交流时小组内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想法或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逐一商讨,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记得在学会理财这一课的教学中,每个人都为聪聪家设计了一种存钱方案,设计之后小组内要用大概1分钟的时间交流各自的方案,虽然每个人只设计了一种,但要至少掌握3种方案。

小组汇报时,要做到有序,小组内一名代表陈述,全班同学认真倾听,可以对这名同学的陈述做补充,也可以提出质疑。如果对同学们的质疑解决不了,就由本组的其他同学帮助,如果都解决不了,就让其他组帮忙,但最终这组同学要把刚才质疑的问题讲清楚。发言时要轮流,不能由少数人垄断。在学会理财这节活动课上,要求学生为聪聪一家设计存钱方案,汇报时,小组长是这样分工的,一名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每人说一种设计方案。非常有序,也非常高效。

课后集体性作业先独立试做,疑难之处互相讨论解决。无力解决时派代表询问老师,再对小组成员讲解。这样,班里有很多不爱完成作业的同学在集体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就完成作业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

1、为了集体荣誉往往会出现好学生主动讲、差学生被动听的“合作”学习。并且还会出现优生包办差生学习任务的弄虚作假行为。这样的学习会加速学生的两极分化,优劣差距越拉越大。

2、看似场面热闹,实则杂乱无章。

讨论中部分学生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讨论后有时几个小组或小组内几个人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有的小组讨论后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置身事外;有的小组讨论后互相推委,无人发言。

3、小组汇报时,总有学生不倾听。如何调动学生这时候的积极性。

2012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篇5

现在,我国教育正处在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轰轰烈烈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大力发展有效、高效课堂。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现出现代教育的人文性特点。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便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现代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我认为应该构建一种与时俱进且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人文性两者共同要求对学生应该采用孤立的教育和评价方式,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无论是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都是提高教学和教育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评价方式。可以说,鼓励机制的建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育成长期,他们的心理、生理方面比较脆弱,人文性的评价、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让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健康且迅速的成长。生理学的角度如此,教育学的角度也是这样的: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和谐的交流关系,科学人文的鼓励性话语,这些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评价机制不适应现代教育,一味的鼓励教学,也不能真正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么我们该将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篇6

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利于宏扬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因为老师会对违纪的学生给小组扣分,该同学在组内便遭到集体舆论的压力,学生便有了对错观念。

同时班级管理的散漫对学习小组的建设也非常的不利,班级对小组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合理的评价激励措施,只有任课老师的一腔热情可能小组合作学习也会不尽如人意。

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法初探 篇7

小组合作教学, 就是把班内学生, 根据学习能力、性格、同学关系等情况, 恰当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现行的班级集体授课制, 虽有很多优点, 但它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若完全靠教师的个别辅导, 又因教师工作的繁重和精力的有限而显得不切实际。而恰当的学生分组, 并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不仅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技能形成、能力培养上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而且对每名学生来说, 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大量交往、情感的协调接触, 对学生情商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都有很大帮助。小组合作教学遵循了教育家柏拉斯基的“教师的使命不是向学生教语文, 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造成的环境中独立地或大家齐心协力地去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对于小组合作教学, 国内外教育学者都有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专著, 很多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在不断地实践尝试, 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更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中的可行性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一般教育原则而言, 创新教育不应只是对少数学生的英才教育, 而应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而学生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别, 这种差别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形成的。因此, 对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不可一概而论, 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

首先, 小组合作教学, 优化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渠道。教学中, 教育对象由一个个学生转变为一个个小组, 师生信息的交流方式上, 由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 将注重学生对知识结果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学生对知识过程学习,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信息交流。同时, 教师根据小组反馈的信息, 随时加以调控, 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课堂上听到的是小组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 看到的是师生间心领神会的微笑和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们思维交流, 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其次, 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法中的小组合作教学能以其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施以不同的刺激方式, 能够始终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如搞一些“改错课”“小组自学课”“小组竞赛课”等, 让学生积极参与, 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中, 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被点燃, 并最终成燎原之势, 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再次, 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小组合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学习评价以考试分数来体现, 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小组合作教学是对小组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尤其是把学习评价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把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考试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 特别是把知识评价与创新能力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学习成绩册上已不单单是一个分数, 而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一个集中体现。

三、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法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

1. 通过小组活动, 创设竞争情景, 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近景性、直接性的学习动机, 这就使他们具有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性格特点。利用这些特点,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抓住时机, 创设出一定的竞争情景, 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恰当地开展小组活动, 创设竞争情景, 让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参与,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很大。

2.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特点, 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语文知识本身的特点, 容易让学生感到感性和激动, 而不顾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的差异, 经常用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在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法中, 应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的特点, 恰当地变换模式, 让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经常得到刺激, 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 让学生走上讲台。对于适合自学的教学内容, 安排小组长根据教学目的,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组员充分讨论, 大胆构思, 写出“教案”, 然后登台表演。教师根据其语言、表演能力, 知识的理解与创新, 以及学生的反映作出评价。这种模式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又使学生在讨论中, 在“备课”中, 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2) 设计“改错课”。在学习有大量生字、词句的教学内容时, 每隔几节课安排一节专门的“改错课”, 即布置各小组在课下讨论近几次作业中普遍的错误, 然后每组设计出一道“错误累累”的问题, 课堂上改正, 并看哪个小组编的题错误更新颖、更有特色。这种课型需小组集体讨论, 群策群力, 需探索, 需创造, 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深处的创造源泉,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3. 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鼓励学生创新

怎样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怎样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在小组合作教学中, 除对小组有一套细致的量化评比细则外, 还应专门对学生的创新表现给予及时鼓励。如在每月除公布优秀小组外还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 评定出诸如“妙答精对奖”“点子大王奖”“课堂表现奖”等有新意的奖项, 专门鼓励表现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 并折合一定的分数计入小组考评。这种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 实际是对学生创新活动的一种肯定, 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 在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法中, 用小组合作教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正如美国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在他提出的"“大脑风暴法”中所指出的: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独特构思的创作实例中, 小组交往是最基本的因素, 创造性人才是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 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将会更加完善, 最终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摘要:创新是前进的原动力。民族的振兴, 科技的发展都以拥有大批创新性人才为前提。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实施途径作了初步的探索。

小组合作与高中作文教学 篇8

一、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往往简单地由教师选题,学生被动地进行写作练习,写作完成之后由教师点评,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学生之间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写作意向交流,在小组中提出的不同写作想法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原本枯燥的写作教学变得有趣,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提高。学生数量的增多造成写作文章的数量庞大,教师批改的任务加剧,教师在教学中压力过大,对写作教学的热情也逐渐消散,并逐渐减少写作教学的任务,很少布置学生写作,降低了写作教学的效率。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批改的压力,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三)有利于开展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

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应用还能够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不同学生的思想和经历的不同,他们的作文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使学生的写作素材能达到量的积累。同时小组合作之间的交流还能够发挥激励作用,在互相监督中,增加练习写作的次数,从而得到充分的写作实践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

在高中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形式对写作的素材、命题、审题立意等方面进行探讨,在讨论中选出最佳的写作方案,对学生写作是有益的。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可以进行小文章写作训练,提出700字的写作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小组进行写作练习,并进行内部批改,不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评价批改能力,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随笔写作教学的实际应用

语文随笔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写作主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内部自行决定统一的写作方向,根据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在写作之前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写作内容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结束之后进行写作实践。在随笔写作完成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阅读,交流对写作的意见,还可以写出赏评,从中学习其他同学的写作长处,弥补自身写作存在的不足,发现自身写作思维的局限,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随笔写作练习中提高写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日记写作教学的实际应用

写作的基础就是量的积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语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日记写作,可以采取要求学生写班级日志和个人日志的方式,如规定学生每周对班级开展的活动、学习情况等内容进行班级日志的写作,分成小组,选出小组长对班级日志进行收集,然后在班级中展示,并采取激励机制,对写的好的学生提出表扬,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中可以认识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和实际效果,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实现新课改下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3:135-136.

[2]蒋芙蓉.浅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0:139.

小组合作学习作文教学尝试 篇9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在初一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七年级上学期开学后,在七(3)班进行了试验:

周四的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分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针对上次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静思独立,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苗甜甜)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浅谈小组合作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清代文学家唐彪说过:“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

回顾自己过去的作文评价:面对一大堆或好或差的作文,耗费大量的心血,埋头苦干,挑灯夜战几个晚上,辛辛苦苦地点评,作文发下后学生都是看看分数,多是三两眼的浏览,少有人仔细研读老师的评语,这样教师的批阅成了出力而无所收获的苦果。怎样评改更有效果?这是我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在谈到作文评价时,建议我们“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师生互动起来,让生生互动起来。

近两年我尝试了小组合作互评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讨论、修改、评价同龄人的习作,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由教师组织、指导,由学生既写作,又参与批改的“双向实践”活动,是对新教学观“活动化教学”基本理念的大胆尝试,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互评互改的实践活动中来,激发学生作文批改的兴趣,让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了作文批改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评改作文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读给其他同学听,让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提出疑问,寻求大家的意见,寻找最佳的方案。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探索,积极体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从而启迪学生思维的灵感,真正实现了共识共享共进。这种师生共同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在民主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自强、自主的人格,可起到一举多得,互动双赢的作用。在小组合作互评作文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前提

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传统的作文模式都是“学生写——老师改”,在互评模式中变成了“学生写——学生改”,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也不懂得如何修改,评改作文在学生印象中似乎成了老师的专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学生误以为是老师在偷懒,一旦学生有了这种意识,互评就很难谈得上质量。培养小组合作评价的兴趣,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各展其能,乐于合作

互相促进。我在实施小组合作互评作文前,通过讲述中外名人修改文章时发生的故事,如贾岛的“推敲”,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藤野先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典型范例,还发动学生搜集有关修改文章的典故,用这些文学典故激发了学生的评改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评自改是写文章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而我提出给同学们一个评改自己作文的机会,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的高。另外,我请班里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在自改作文方面的做法与感受。引导学生将原稿与修改稿进行比较,谈谈修改后的效果。有了这样的积极性,互评作文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明确要求,做好示范

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教师可以从繁重的评改中解脱出来,但教师并非可以放手不问,相反,要引导学生建立新的作文评改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要在课堂内外下更大的功夫。不仅要将评改作文的要求、方法等准确详细的让每一个学生知晓并铭记在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评改作文的能力。

我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1)改。修改标点符号,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教学生修改文章,先得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通篇修改完文章的标点符号,再让学生修改错别字,然后修改句子,让学生把搭配不当的词语,词序混乱的句子修改正确。(2)划。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美词佳句;我一般要求学生在每篇文章中找到五个好词,三句以上的好句。(3)批。在作文空白处批出作文的精妙处或不足处;在好词好句的旁边写上觉得好的原因。这样的做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起习作的信心。(4)评。写评语,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写感受时,可以就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出发,谈谈自己所感

悟到的。也可以就自己看了文章后的感受,给作者一点鼓励,期待作者下一次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同时,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基本要领: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法,一句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找出不通顺、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评改。充分肯定作文的进步,指出不足,并选择评改较好的作文供其他学生参考。

明确要求之后就要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在学生评改之前,我挑选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一般应挑突出好的、突出差的或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作文),将作文复印发给学生,对其中的一篇将错别字病句加上方框和横线,并做修改,精彩的语句下边加上圈线,旁边加上点评,最后写上总评,以给学生做示范。另一篇作文让学生当场试评改,让小组讨论后,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评论意见。明确哪些地方应该改,哪些地方应当评。用以帮助学生基本掌握评改的程序和方法,把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技能。有了这些具体的要求和示范,学生评改起来就有所依据,容易下手了。

三、合理指导,评赏结合

在小组合作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我会到各小组中进行巡视,作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互改。提示学生可将老师前面批改的评语为参考;我还选择了全班有代表性的一、两篇作文,展示给全班,进行大组集体交流和讨论,提示应该怎样评改,让更多的同学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评改。

各小组批改任务完成以后,可在全班进行互换交流,鼓励学生挑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习作,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改交流。从主题结构到字、词、句乃至标点符号等进行推敲,用一目了然的评改符号来规范学生。然后让学生将“原文”

与评改后的文章对照读,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发展能力。这样既可以欣赏优秀的文章,又可以学习其他小组批改的方法,了解本小组在批改方面与其他小组存在的差异,共同提高写作和批改的水平。

此外,尽量在每篇文章都找到闪光点。每一个人都喜欢被肯定和认可。即使写得不怎么样的文章,他的一个用词,一个优美的句子,我们要是能发现出来的话,即使是一句赞赏,都能给学生以动力。

经过尝试,我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评改作文,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地互相探讨相互启发的机会,能让每一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促进个性的发展,共享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欣赏、赞扬别人,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优点,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总之,一篇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但往往不全是由教师改好的,而常常是学生们自己产生浓厚兴趣,反复修改而成的。

小学中年级小组合作作文教学的探索

作者:朱 旭

[摘 要]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并不太理想,学生厌恶作文课,害怕写作文。这主要是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没找到一条指导学生有效写作的途径。小组合作作文的过程是开放的,四人合作共同完成写作,共同修改草稿,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作文教学 合作写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少慢差废”的尴尬状态并没有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困惑的最集中表现就是作文教学的效益低下。语文教育界不少人认为,教会学生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可以说仍然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学生厌恶作文课,害怕写作文,一到作文课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教师无奈,学生痛苦,厌之、惧之,但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似乎大多数师生只能继续无奈地承受“痛苦着它的痛苦”写作状态!

问疾视医,先得探明病因。弄清当前造成小学作文教学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儿,是对症下药,击碎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说,目前问题的症结还是能比较清楚地被确定下来的:绝

大多数教师基本上不清楚指导学生有效写作的途径究竟在哪里!教师们的写作指导往往都是从书本上硬搬下来的一些习惯性的理论要求,或者是停留在一些对优秀作文的成功因素的共性的分析与解读。实际上,这些东西不但不能对学生作文产生现实的指导作用,而且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一种强烈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现在的当务之急自然就是探索一套写作训练的规程,使之能够切实指向达到实质效果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致力于探索一套能切实指向达到实质效果目标的写作训练的规程,并以此为写作教学的着力点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在小学中年级开始尝试的“小组合作作文”,至今经过两年的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和问题,本文拟做简要的介绍,借以向同行和专家求教。

这种“小组合作作文”教学方式的具体过程是:

(一)自学例文

每次作文课教师都要根据习作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语,导入语或设疑,或激情,或创设情景,以此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然后根据要求自学例文:这篇例文写了什么?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从例文中可以总结出了哪些习作方法?在兴趣的作用下,再加上问题的引导,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去阅读例文。自学结束后,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教师对重点作引导和点拨,明确写作内容,掌握写作方法。

(二)合作写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众所周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打开儿童创作的源泉,最主要是激发写作的兴趣,把“老师要求学生写”机动灵活地转化为“学生自己要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一要写作内容新颖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二要写作过程能够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乐此不疲,享受到写作的快乐。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的作文练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形式生动有趣,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学生仍然感到无从下手,举步维艰。是缺少写作素材吗?应该不是。习作训练的内容设计还是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很难将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作文的要求联系起来,生活的积累不能被激活,无法从“内存”中提取出来,变成具体的文字。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是处在一种非常活跃的状态,沉闷的过程没能打开学生创作的源泉。

再者,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作文,对于他们来说作文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即使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过一年的作文训练,但是他们对于作文也是知之甚少,囫囵吞枣,“写作本身并不容易,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往往是其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不仅是语文素养,还包括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这样一个语文的“重头戏”,如果让刚刚接触到写作的学生独自闭门造车,那“造车”的速度一定很慢,而且所造之车也一定不伦不类。小组合作作文的方式恰能较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小组合作作文过程中,前后邻座的四位同学为一个习作小组,四个人相互讨论,相互点拨,相互激发,共同完成一篇文章。首先四人共同商讨,制定出本次写作的提纲。然后四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口头作文,当这句话得到四人的一致赞同后,再接着写下一句,直至成篇。写作中四人谁都可以口头作文,谁都可以对别人提出质疑,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整个写作过程是开放的,是合作的。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同一个内容,四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经过斟酌、商讨,甚至是邀请老师参与,最后评选出最好的一句话,由小组长写在草稿纸上。所以在习作小组中一定要设立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的人选不固定,四个

人轮流担任,其职责有二:一是在写作中组织大家发言,有效地防止合作中经常会出现的乱糟糟的局面;二是担任本次习作的执笔,把大家的口头作文及时地记录下来。

在这个环节中,有两个问题非常值得注意:一是当习作小组的其他同学都在积极地表达时,一些后进生或者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不发言,对其他同学的意见也是听之任之,好象自己仅仅是这次习作中的一个“看客”。如果对此不加注意,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提高写作水平更是无从谈起。因而教师巡视时要有意识地走到他所在的那个小组,去引导他,点拨他,鼓励他,帮助他树立自己也有能力参与习作的自信心,让他尽快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小组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二是在多次这样的作文训练中,有些同学也许会渐渐失去这种写作形式的新鲜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别人在讨论习作的时候,他说一些和习作无关的话,扰乱其他同学等等。针对这一现象应采取“以评代批”的策略,即依靠评选“最先完成小组”、每组中评选出“最佳发言人”等措施来引导这部分同学的思维回归到小组中来,回归到习作中来。

(三)合作修改

以往常规的作文修改大多是在班集体中针对个别同学的作文师生共同评议,这样的修改对其他同学的启发往往不太大,启迪的效果不佳。如果仅仅是在小组中修改,由于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也很难完全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所以把两种修改方法进行结合,先小组修改,主要是找出一些错别字、病句、不通顺的句子等等,然后在集体中交流,主要是评议选取的材料是否典型,段落之间是否连贯,中心是否突出等等。

小组中修改作文的具体做法是,四位同学轮流读草稿,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三位同学静静地听,在听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可以立即叫停朗读的同学,说出自己的疑问,在小组中研究、讨论,直到大家都满意。然后其他三位同学依次朗读每次修改后的草稿,读一遍,修改一次。在这一环节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最后,老师再选取两至三个自己在巡查指导过程中发现优缺点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交流,由小组长朗读作文,接受大家的评议和质疑,该小组所有成员都有权利和义务答疑解惑,教师最后做总评。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和老师讲到的一些情况再次修改并最终定稿。其他三位同学把草稿誊写在作文簿上,小组长则誊写到老师发给的作文纸上,四位同学都在这张作文纸上署名后张贴到教室外面的橱窗里展览,接受其他班级同学的评议。

“小组合作作文”的教学方式在本班试验两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小组合作宽松的习作形式改善了以前作文课堂内的沉闷气氛。小组中的四人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的座位相邻,彼此十分熟悉,心理是放松的、自由的、舒展的。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交流时可以毫无顾忌,发表自己的独特的意见,而不必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拘泥,感觉不到任何压抑,所以在习作过程中常常迸发出耀眼的智慧火花。而习作过程中的表现欲望和自己意见被采纳的成就感又时时会激励学生继续创作。即使学习成绩稍微差点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大家的启发下,也能积极参与进来,同样也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当完成作文后,大家在读着自己的优美文章,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长久坚持,学生一定会“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习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状态是积极的,得全身心投入,力求使自己的表达生动、形象,赢得大家的赞同,把自己的语句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就会养成斟酌字句的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下面是摘引的是本班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段落:

《美丽的春天》

片段一: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带来了沁人心脾的花香;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迎春花的金黄、桃花的粉红、梨花的雪白……把大地装扮一新。片段二:池塘边的垂柳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有的枝条垂进碧绿的河水中,引来一群小鱼围着它嬉戏。

一阵微风吹来,枝条一起一伏,好象傣族姑娘在清洗她飘逸的秀发。

片段三:我们来到田野里,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本光秃秃的土地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夹杂着五颜六色的小野花,花香引来了一群群美丽的蝴蝶和勤劳的蜜蜂,他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不远处的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在哗啦啦的流水,仿佛是在演奏一支动听的乐曲。

2007年6月,学校对本班和同年级的其他班级的学生针对作文兴趣做了一次调查,获得了下面一组数据:(单位:人)

2007年7月,三年级期末考试后,学校对本班和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学生的语文期末试卷上的作文又做了一次调查,获得了下面一组数据:(单位:人)

(说明:本次作文满分为30分。)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本班学生无论在作文兴趣方面还是在作文水平上都明显优于没有采取小组合作作文教学的班级学生。

小组合作作文摒弃了一些教师写作指导时惯常使用的理论废话,让作文课堂变成真正的学生自我表现的广阔天地,克服了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情绪。写作教学中学生只有愿写,才能会写,并最终能够写好作文。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应该特别适合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初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在多次的训练中逐渐学会作文,就一定能为在以后的独立作文中熟练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做好充分的准备。

[1] 2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篇10

创新,在每个学习领域中都是个很重要的话题,而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新则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证明,根据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潜能来制定多个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还能够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比如,很多学生小时候就不爱写日记等文字东西,长大了也是如此,作文时,很多学生都是随便抄几句应付了事,对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要坚决扼制,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写作的难度。比如,作文题目是小明写一封介绍自己学校的信给国外的笔友,安排小组任务:①思考:学校里有什么比较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或故事,写这篇作文时应该选择什么时态?②小组讨论,组长记录组员讨论的关键词。③抽取组长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其他组长补充。④教师讲解写信的格式、时态等知识。

⑤学生进行独立写作。⑥随堂抽取成绩上等和中等的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会大大降低,并且能很快抓住写作的要点,逐渐看到进步。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力争帮助学生明确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最终想达成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来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充分参与组内合作,让学生能够发现其他组员的优势和自己的价值。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尽最大努力让他们身上的潜质得到发挥,并用耐心帮他们建立起对英语学习的自信。

小组合作教学法 篇11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即是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照异质、均衡编组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学习课型的要求可让学生围成正方形、圆圈形、马蹄形、小型合唱队等队形,在课堂教学的某些课型和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编成不同的小组队形,同时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指导小组成员在独立学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提高審美能力的一种方法。

一、指导思想

“小组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基于以下三个理论:

1.认识主体学说。学生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也是个性丰富的能动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既注重讲科学规律,注意学生的活动,又要注意情感心理和创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学生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学”的能动上。

2.集体动力学说。在合作性的交往团体里,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3.动机理论。合作学习的动机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合作性(与竞争性相反)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才能获得成功的动机。因此,小组成员必须帮助其他同伴做有利于小组成功的事,鼓励同伴去尽最大努力。

二、实施目标

1.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培养学生会学、乐学、好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小组成员为了争取胜利或荣誉,就需要小组的成员都要互帮互助,而这就促使小组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成员互相帮助,肯定小组进步中每个人的价值,致使后进生受到其他组员的尊重,提高了后进生的自尊和其尊重需要的满足,同时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

3.运用小组群体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竞争、人际交往等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他人平等相处、平等竞争、协调合作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操作模式

这种模式究竟如何操作呢?下面笔者以小学音乐课《小拜年》的第二课时歌曲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1.复习引新

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做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铺垫性复习,要求简洁,针对性强。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歌曲旋律,通过教师的范唱和学生在小组内的互助学习,已经能够较为准确地演唱旋律了。所以,常规性练习后,就让学生复习歌曲旋律,听教师范唱或者听范唱录音,采用默唱的方式来听并试着唱一唱歌曲。

2.分组学唱歌词

对于分组学习应当有具体的目标,学生在组内必须人人都有演唱,并且要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把学生分成4人的正方形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时,学生通过复习旋律、初听录音,自己就能够试着演唱了。

3.汇报交流

学生演唱得如何,教师需通过学生的汇报演唱来加以了解。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式或者个别式来演唱,教师在学生的汇报中去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通过全体同学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从而提高演唱的准确性。

4.练习巩固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演唱歌曲,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巩固演唱,每个学生都要演唱,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竞赛,选出小组的“小百灵”。

5.深化创新

在学生可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把学生编成8人的马蹄形小组,随后提出了两个问题:(1)采用什么打击乐器能够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呢?(2)小组内自编一段与歌曲内容相符合的舞蹈。学生通过激烈有序的讨论确定了各自的角色,选择了一些合适的打击乐器,如鼓、钹、锣等;然后在小组长、协调员的带领下实践练习,做得有声有色;最后,全班采用了组与组竞赛的方式,把乐曲欢乐、热闹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几点策略

1.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当注意均衡原则,即小组要由性别、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构成,每组人数按当时的课题内容精心设计,各组间需无显著差异,做到均衡而公平。

2.教师首先要拿出充足的精力备好课,考虑好如何才能将教材目标、内容、重难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好学。其次还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钻研教材,准备好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去。教师既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又要促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发展。

3.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需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思考或操作,为小组活动提供充分的活动基础。同时教师需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这样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

4.评价方式强调采用合作性小组奖励,主要体现在奖励结构由竞争性向合作性、个体性的转变。学生能否得到奖励不仅取决于个体成员的成绩,而且取决于所在小组的总成绩。

上一篇:2019下学期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古来相接眼中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