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训练

2024-08-08

小组合作训练(共11篇)

小组合作训练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课堂中学生个体的学习而言, 指学生在小组的团队里为了完成老师交待的同样的任务而进行的分工明确的互助性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推广与运用,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也促进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

一、小组合作训练的意义及其现状

小组合作训练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交流中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 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活跃课堂,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从小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训练的情况来看, 它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方面, 由于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 且目前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学生年龄小以及相对孤僻等特点使得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学会与他人协作, 缺少团结精神。参与合作效率低, 自然就会影响小组合作的进度与教学目标完成的质量。另一方面, 小学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训练时考虑不周。首先, 教师对分组教学的内容安排不合理, 比如说有的老师为了有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方式而让学生进行合作, 流于形式, 在没有合作讨论价值意义的内容上安排小组合作训练;其次, 教师缺少正确引导, 使小组合作分工不明确, 导致一个小组中学习基础好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不能搭配学习;最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训练的时机把握得不好, 分组太早或太晚都不能有效实现交流的学习过程。因此,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找到小组合作训练的策略成为提高小学教学水平的当务之急。

二、小学数学低段教学小组合作训练的策略

(一) 精心设计, 引发合作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有兴趣地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实现小组合作训练的关键。所以, 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合作需求,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性学习中来。例如, 在学习《统计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 老师让学生独立统计上学时校门口的车流量, 可由于车辆太多且开得快, 学生来不及统计, 这时就激发了学生的合作需求, 学生在与他人的分工合作中能准确地统计车流量,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二) 合理搭配, 优化合作

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常按照学生的座位安排小组合作的学生搭配, 但由于教室内学生座位的安排常常考虑学生视力、身高等综合因素, 所以这种搭配常常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 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 也不能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团体的学习效率。因此, 老师要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科学地安排小组合作群组, 并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小组长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进而优化合作, 提高教学水平。例如, 在学习《乘法口诀》这一课时, 老师可以安排基础稍好与基础稍差的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合作性学习, 以互相理解、互相背诵的方法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学习, 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三) 选取适当的材料和问题

不是所有的小学数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训练这种教学方式, 所以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要注重选取适当的材料和问题,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 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合作的必要, 问题过于复杂又不符合当前小学生学习的基本架构, 都会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所以, 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考虑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既要让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又要让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 老师设置的问题要让“小组合作训练”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而且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避免过于形式化。例如, 在已经学会乘法的基础上学习《除法》这一课时, 老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训练, 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中自主推算出除法的运算公式。

(四) 教给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训练是为了让每一个组内成员都能有所收获。所以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指导组内学生的分工, 暂时让优等生担任组长的角色, 发挥管理组织的作用, 中等生担任协调者的角色, 学困生则是积极参与者, 并且教师要让他们要适时轮流担当各种角色, 让每位学生对小组内的各个角色都有所理解, 并认识到分工是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让学生在今后的小组合作训练中能自觉合理地分工, 优化合作, 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通过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与能力自然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 小组合作训练是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 指导着我国的教育实践。我们要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 不断地发现问题, 并找到对应策略, 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提高我国的数学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侯丽华.浅析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J].知识经济, 2014 (07) .

[2]王君, 陈艳.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3) .

[3]王从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策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 2005 (03) .

小组合作训练 篇2

华阳学校 王永平

根据课题工作计划,我们如期完成课题中期的各项工作,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并且结合本课题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跟踪被调查学生的一部分,通过观察课内学生的表现,课后和学生谈心,利用双休日和部分学生的家长沟通,听取同班同学的介绍,课题组成员如实撰写《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案例分析8份。从案例分析材料中看出老师们认真对待此项工作,重点抓住被研究的学生群体的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个案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他们学困的原因所在。为我们下一步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

同时我们在2015年2月份至2015年3月份着手在华阳学校四至八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学生152名,从调查问卷中的各个围度进行仔细分析形成学困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据各调查组的调查情况分段写出《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调查报告6份。《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案例分析9篇。

1、在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靠近了这些目标:

(1)科学地分析合作学习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班级学生数足的情况下如何编排小组,避免形式主义小组合作。

(2)不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4)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了这些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3、在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4、研究过程与效果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观摩活动,并进行及时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相关理论,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研究的重点,主要抓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合作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编排、小组合作时教师角色的扮演等几个方面研究看对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有什么影响,我们注意到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注意到了小组合作中小组的编排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注意到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成为学生无结论的口头交流,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反复思考,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尝试。通过研究,我们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重点在:“小组编排、方法训练、意识培养、合作时机、教师角色”方面进行尝试。

小组编排,通过研究我们在小组编排上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合理搭配划分小组,同时也要注意到组间之间学生学习成绩大体差不多,即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编排原则,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之间合理、公平竞争。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小组间出现差异,我们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再作适当调整,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整。

方法训练,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方法上除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有意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测量、郊游、野炊等主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倾听别人意见、如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如何与他人配合等。

意识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各环节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合作学习教育,让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合作,尊重别人发表的意见。

合作时机,即选择恰当时机和适宜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只有恰到好处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的情况下,选择一定知识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合作学习质量高、效果好,又能照顾到一些参与性差、接受知识不太灵活的学生。

教师角色,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候,教师:

(一)、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经;

(二)、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

(三)、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四)、要参与其中,发挥好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五)、要即时的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为引导交流总结打好基础;

(六)、要善于小结,要注意:1)积极引导小组间的意见交流;2)指导好小组内的发言补充;3)把握好讨论过程的度,调控好时间分配;4)及时评价学生学习及合作情况;5)引导好总结。

5、研究中期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2)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了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格格不入,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4)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实验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5)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合作是以优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欣赏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质。合作学习中的竞争是外向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大多是分层次进行的。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优生之间、优差生之间都可以出现竞争的现象,形成一种竞争进步的态势,并在竞争中锻炼其品格,磨炼其意志,培养其人品,“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学会生存》;二是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能强化小组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学习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注意从正面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公平的竞争,在竞争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使合作学习形成一种“合作——竞争——合作 ”的良性循环,更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竞争成为促进学习的手段。

(6)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7)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如只有形式上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

(1)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一但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时间不够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2)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有评价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应想一想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3)教师监控不够。“自然”合作时,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一改以往静听——接受的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

(4)合作价值不大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任务通常根据教材、教参来设计。若既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也不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结果往往是: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合作学习积极性不强,一些原本只通过简单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训练 篇3

一、合理分组

在教学班内将学生分成6—8个学习小组,将学生按照学力水平和学习成绩分为A(学困)、B(中等)、C(学优)三个层次后,进行平行的“异质分组”,各小组的成员构成要均衡。一般为C层学生1—2名,A和B层学生共3—5名。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我校学习小组构建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小组成员在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年龄、性别、个性等方面应该具有差异性;而各个小组之间应该大体均衡。

二、分工明确

小组的分工有多种,最常见的是设小组长、记录员、监督员、第一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等。小组长由小组民主选举和班主任授权,需要一定的权威,并有较强责任心,在小组内有较好人缘,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监督员负责维持纪律等。第一发言人汇报完后,第二、第三发言人可进行补充。记录员、监督员、第一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由小组其他成员轮流担任,一般一个月轮换一次。

学校有些班级在小组成员分工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如有的小组以学科划分,设置学科组长,负责收发作业、督促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帮助教师检查任务等;有的小组按照功能划分,专门设置纪律委员、清洁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各司其职。

小组组建后要能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默契和较强的认同感,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当然也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三、制订小组规范

小组合作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怎样才能使课堂活而不乱,动而不散,这就需要制订有效的小组规范。

1.参考了杭州市某实验学校的小组讨论规则,具体如下:

①每位小组成员在发言时,应该控制好时间,做到言简意赅,不啰嗦;

②当小组某一成员发言时,其他组员应该认真聆听,不插嘴,等到他人发言完毕,才能进行补充、评价;

③每位小组成员在发言时,应该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做到既能让小组内其他成员听到,又不影响到其他小组的讨论;

④未经允许,不得发言;

⑤不讨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生最容易受影响和模仿的对象就是教师。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小组规范的形成,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教师在听取学生意见时非常有耐心,不打断发言,那么学生就会无形中形成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习惯,而在小组中那些不尊重他人的态度就会受到来自组内其他成员的批评。

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1.制订合理的小组目标

合作学习的小组目标既要使学生在认知上有所发展,即合作学习的学术性目标;也要保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成长,即合作学习的合作性目标。因此,在制订小组目标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小组的目标分为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两个部分,例如,教师可以将集体目标定为小组内合作氛围的形成、小组在班上的排名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具体的考虑,考察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发展、人际关系情况等。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相辅相成,小组的凝聚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2.学习小组绝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应体现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团队意识深入人心。

①组建小组后,进行小组文化建设,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情况,依据学生意愿,确定小组名称,还可以设计小组口号、LOGO等。

②在班级事务管理中采取小组形式,如值日、做卫生、办班级板报等,都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换,让学生在日常班级事务中增进了解。

③在校级事务中,尽可能采取小组形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一日志愿者、校运动会、元旦汇演、诗歌朗诵、户外远足等各项活动。

④有意识地安排组织一些拓展活动。例如学校2013级高二(6)班的班主任每月会安排一至两节活动课,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拓展活动,“水果蹲”、“松鼠大树”等轻松活泼的小游戏不仅使学生在紧张繁忙的学业之余得到了放松,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小组成员间相互关爱的真挚感情。

五、关注全体,评价多样

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的完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应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学生个人和合作小组共同发展。

学校制订了学习小组成员课堂学习评价表和学习小组课堂学习评价表,据此可将我校小组评价体系用下图进行示意: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目标,我们要坚持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小组合作宗旨指导课程改革,在实践中继续探索适合校情的学习小组的建设,以期发挥其最大功效。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小组合作训练 篇4

关键词:小组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人际关系是门复杂的学问,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 如何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其适应社会, 健康发展,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华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计1200人, 其中男652人, 女548人, 作为现状调查对象, 因为大四学生面临实习、找工作、写论文等诸多事项, 故未抽取其作为测试对象, 其中选取大一60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研究过程中在制定问卷和测试指标时多次听取专家的看法和意见, 保障了研究的顺利进行。

1.2.2 实验法:采用两组前后实验设计, 笔者对南华大学大一的600名学生, 按照不同专业, 自然分配成12个体育学习班, 每班50人, 其中随机选取6个班为实验班, 另外6个为对照班, 教学内容为二十四式太极拳, 在教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每周均上一次体育课, 时间90min, 为期16周的实验研究, 由同一名体育教师执行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练习时间、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相同, 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实验结束后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 并处理分析得出结论。

1.2.3 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后调查、测验所得相关数据, 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交往好的占13.5%, 觉得一般的占68.3%, 觉得不好的占18.2%。可见人际关系不好的将近占了20%,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因年轻美貌趾高气昂而孤立;有的因经验不足或经济条件差而自卑;有的因性格原因只交结与自己性格相近的朋友, 而不能容纳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有的功利心太强, 对自己有利的就积极热情, 对自己不利的就不闻不问;有的不懂得谦让大度, 一昧斤斤计较。

从表2可以看出, 300名大学生当中, 参与个体学习组的学生实验前人际关系很好的占男生9.7%、女生6.7%, 较好的占男生14.5%、女生12.6%, 一般的占男生70.9%、女生72.5%, 人际关系较差的占男生4.8%、女生8.1%, 试验后人际关系很好的占男生9.7%、女生6.7%, 较好的占男生15.1%女生12.6%, 一般的占男生71.5%、女生74.1%%, 说明个体学习组实验前后人际交往没有多大的变化。

(p=m/n) (男161人, 女139人)

从表3可以看出, 300名大学生当中,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学生实验前人际交往很好的占8.7%, 较好的占13.3%, 一般的占73.2%, 人际交往较差的占5.0%, 试验后人际交往很好的占8.7%, 较好的占15.3%, 一般的占75.0%, 前后比较来看, 说明合作学习组试验后对人际交往有很所提高。

从表4可以看出, 参与合作学习组的大学生实验后人际交往能力中理解能力优秀的为15.3%、良好为27.3%、一般为57.3;表达能力优秀为21.2%、良好为37.7%、一般为41.1%;解决问题能力优秀为36.3%、良好为45.6%、一般为18.1%;协调能力优秀为9.7%、良好为36.4%、一般为53.9%;参与个体学习组的学生试验后理解能力优秀的为12.7%、良好为26%、一般为61.3%;表达能力优秀的为19.3%、良好为36.7%、一般为44%;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为33.3%、良好为42%、一般为24.7%;协调能力优秀为8.3%、良好为33%、一般为58.7%。相比较实验组的学生要比对照组学生各方面进步都要大些,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个体学习无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提高,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各项能力,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说明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合作学习组优于个体学习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小组合作学习法减轻了大学生害羞、封闭、惧怕等心理压力, 提高了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有效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为与人交往做好了心理准备。

3.1.2 小组合作学习法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 使每个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合群性和适应性, 为良好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3.1.3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 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3.2 建议

3.2.1 在今后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引起高度重视, 尽可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和条件, 使体育课的学习, 既能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又能在愉快合作的环境中陶冶心灵, 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

3.2.2 在实施小组合作时, 教师应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特点, 考虑时代性和多变性,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 把提高和发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今后体育课重要的目标之一, 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教学目标。

3.2.3 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时, 要结合合作学习理论的有关研究, 在进行分组时除了考虑学生的技能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外, 还需要从学生学习的主观幸福感、学习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考虑, 使具体详细的分组方式, 成为有效实施和推进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 以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为中心来不断探索和寻求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3.2.4学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要长抓不懈, 不能是短期行为, 还要在更多学科中进行推广, 不能只限于公共体育课堂教学, 对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建立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档案, 以便进一步观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 并且探索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融合, 以更好地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逊.“分层-领会-合作”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防守战术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Leung, J P, Leung K.life satisfaction, self-concept, and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 in adolescence[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2;21.

[3]倪静芬.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师范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

[4]乔金珠.论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3.

[5]邵建永.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9.3.

[6]索红杰.魏旭波体育课合作教学对提高学生自尊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 2005.6.

[7]张林志.轮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中交往与认知的统一[J].广西师范大学, 2008.6.

[8]左健, 孙皓.小组合作0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成人教育, 2011.12.

[9]王李泽群等.大学体育教学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7) .

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5

我们班共有56名学生,我总体实行大班“小班化”管理,将其划分为旗鼓相当的两个大组。每个大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拔尖、具有专长、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作为固定的大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平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由大组长全面负责。每个大组的成员按综合评定给他们一一编订学号。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将每个大组又分7个小组。制订好切合我班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及评分规则和评分表,没有特殊情况,每一周小组总分评比一次,评出小组第一名和第二名,予以奖励。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小组,予以惩罚。每一学月大组总分评比一次,差的一组的被罚物品奖励给好的一组。

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教学监管力度。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和思维方法是有限的,一个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漏洞,很多细节的地方我们不能及时注意,尤其是在平时的作业方面,学生有很多时候为了省事就不去思考,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能力。在进行课文背诵上,老师是不能进行逐一检查的,很多学生就会钻空子,对老师完成的任务不重视。当我们进行分组教学的时候,开展“二关”互检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第一关是本组组长关;第二关是别组的组长。一个小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可以及时地监督小组成员学习,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及时的抽查,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够去认真学习,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抽查,学生就会主动进行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们在进行平时教学的时候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不是很主动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学生喜欢开小差,喜欢玩东西。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以后,当老师布置了一道题,小组长可以监督做题情况,有不理解的大家可以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会很主动地进行思考。老师可以统计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统一起来进行回答,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进行思考的时候会有很大的进步,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进一步地提高,那么学习成绩也会提高。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要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地进行方法的优化。我们在进行新课程建设的时候,要不断加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出的任务和问题单独让一个学生来做,会很浪费时间,而且思维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开展小组讨论的话,效果就会有所不同,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性。我们要在合作学习当中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掌握,通过学习方法的交流,在对比中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够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训练 篇6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笔者采用 了以六人 为一个学 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全班形成有十三个学习小组组成的团队。六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 自己 , 发表自己 观点的机会。 在六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 ,操练所学的 知识技能 ,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 ,每个成员 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大大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 出的让每 一个学生 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 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所教班学生的 学习水平、个 体差异、班 级座位格局等因素,组建5人或7人学习小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有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 也可以组建同质小组)的分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对于每个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各项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高低之分,他们都有自身独特的方面 , 学生与学 生之间是 各不相同的;“组间同质”则是指就每个合作小组来说 ,它们之间在 人员数目 、小组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小组之间不存 在优劣之 分 ,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 领导 ,按照“组内异 质 ,组间同质”的分 组原则构成 的合作小 组 ,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比如 ,根据学生 的知识基 础、兴趣爱好、学 习能力、心理 素质等进 行综合评定,然后笔者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及水 平力求使 其具有一 定的层次性,这样就能使小组成员间实现学习的互动。每组均设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员 ,也就是陶 行知先生 所创导的“小先生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 轮换(开始时担 任同一角 色 ,时间稍长,以后逐渐缩短轮换时间)。建组做到相对平衡 、自愿与调 整结合、保 持动态(可以是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

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 相互友爱、坦 诚相见、民 主平等。作为教师,我会适时组织一些游戏,在各个学习小组间进行,如“绿色教室布置评比”“植 物园环保游 ”“小组经典诵 读对抗赛”等 ,使学生在 游戏中时时 体会到小 组合作成 功的喜悦 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 , 应精心巧 妙地编排 学生座位。根据我班学生的人数情况、教室设计、学生学科特点等排列座位。 学生座位的这种编排,使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 而是呈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多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 师生间平等、广泛的进行信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 )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 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 组之间在 同等条件 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学生都是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 作适当调 整参加各 自小组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通常笔者会在一学期内变动两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

二、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的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 技巧是顺 利进行合 作的前提保障。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 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 等候 ; 求助—提供帮 助 ; 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 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 礼貌地接 受被打断 ; 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 ;寻求反馈—提 供反馈 ;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 回活动 ;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 习活动相 互调整、 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 修正 , 同时每个 组员也要 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 善如流、主动 配合、和谐 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开展多维评价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 一盏灯 , 能点亮学 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笔者在实验 中对学生 采取正面 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实验,我深切地感受到 ,教师适时、多 维的期待与 评价对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小组 合作学习 模式有效 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 与小组评 价、自我评价与 同伴评价 、学生评 价与教师 评价 ,这几组评价以 前者为主 ,但又可多重 结合;从评价内 容看 ,有过程评 价与结果评 价,其中以过 程评价为 主 ,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 功能(通过评价 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 更大创造 潜能和合 作积极性)。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同时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 集体荣誉 感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 时间进行 科学有效 地合理分配。

2.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 学生因不 清楚要干 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 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 ,每次展开小 组合作学 习时 ,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 给予鼓励 和表扬 ,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每月评出 :最佳小组、学 习达人并 及时给予表彰。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训练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都是老师教授学生记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筋疲力尽, 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就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呢, 就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 不要去借助老师的讲解, 而是把问题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拿出来进行探讨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为数学课上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怎样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 教师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参与的, 教师作为合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要充分地做好自己的职责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地开展进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是其中的一位成员, 在小组遇到疑问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同时, 教师也是小组合作中的引导者, 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解方程的时候, 老师可以多列出几个方程:8x=5x-3, 7- (2x-1) =x- (x-3) ……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几个方程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来解决疑惑, 最后引导学生去一步步解决这个方程,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保证小组合作完成的质量。

(二)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如何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呢, 首先老师要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合作学习感兴趣了, 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进行, 那么, 老师该如何创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呢, 就比如说在学习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样举例, 咱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是多少呢, 大家算一算, 这样, 学生就会自己成立小组, 把自己所拥有的数据结合到一起进行计算, 合作小组自然也就形成了。另外, 在小组合作中, 经常会有同学表现出不配合的样子, 因为有的人会怕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去告诉了其他人别人就会超过他,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充分去给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好处, 大家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出来, 其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同学与同学之间都不是敌对的关系, 都是同一个战场上的战友, 只有大家都强大了, 那么,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以防学生会排斥学习小组。

(三) 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怎么样才能做到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呢,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进行小组合作的话, 那么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可能失去兴趣, 因为太过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特别难懂, 大家都不会的问题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话, 那么小组讨论一节课也没有能有一个结果, 学生会对小组合作失去信任, 所以, 老师要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太过简单的问题让个别不会的学生私下问问题就可以了, 太过复杂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 教学的效果才会更高。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平面几何的难度比较大, 尤其是在学生对个别平面几何习题进行解题的时候, 往往是毫无头绪的, 需要往哪儿加一条线才能把这个题解出来或者是这个图形要怎么划分才能得到答案呢, 学生往往是没有头绪的,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 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把这条辅助线给画上, 而是告诉学生可能要借助一条辅助线, 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看看这条线作在哪里才能把这道题解出来。

(四) 小组之间进行激励机制

课堂上总是要有比赛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争强好胜的年纪, 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举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向他们看齐。同时, 在班里的一角可以设置一个PK台, 把每个小组的名字、口号、得分都公布出来, 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关注到其他小组的动向, 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加强自己小组内部的学习。这种激励的机制, 对于小组教学来讲, 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帮助小组内部提高了效率, 节省了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课堂效果

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模式开展以来, 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它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留下的糟粕,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手遮天”学生“一脸茫然”的现象, 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去努力思考, 而不是等待老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程度上, 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同时,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教学的氛围融洽了, 学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

总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小组合作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初中的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个学习模式, 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训练 篇8

参考文献

[1]李炳亭.杜郎口“旋风”.

变“小组合桌”为“小组合作” 篇9

在建立合作小组时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前后排同学的桌子拼凑在一起, 进行讨论, 而是应考虑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改变平时的座位, 把全班学生按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由强到弱1、2、3、4编号, 每组的学生都是1、2、3、4排号。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有利于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组合, 使各组之间由于信任感而畅所欲言。这样的“小组合桌”也许能收到合作的效果。

2. 明确分工, 角色轮换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 小组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 确定每个人在组内的角色和职责, 如组长、观察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协助员等。小组长的职责:主持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观察记录员的职责:负责把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产生的各种数据以及小组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材料员的职责:按照要求领取和收回实验材料, 保管实验仪器;汇报员的职责:汇报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协助员的职责:明确注意事项, 督促各成员的操作情况, 并根据实际需要帮助小组中需要帮助的成员。

3. 有效引导, 有效开展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 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 教师不应“袖手旁观”, 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 在组间巡视, 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 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 积极评价, 优化竞争

合作小组在行动 篇10

合作小组的成员中有专家、园内指导师、骨干教师、一线教师、实习指导师、实习教师等,他们根据研究内容形成不同的组合。如,专家引领式合作小组由专家、园内指导师、一线教师组成。园内指导师助动式合作小组由园内指导师、骨干教师、一线教师组成,骨干教师示范式合作小组由骨干教师、一线教师组成。教师间互助式合作小组由相同志趣和相同工作年限教师或不同工作年限教师组成,实习指导师式合作小组由实习指导师、园内指导师、一线教师、实习教师组成。

合作小组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都要认真倾听、积极反思、大胆交流、耐心接受、互帮互助,同时他们又有着不同的任务,如专家要在理念和理论上作引导,梳理、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引发教师思考,解决情境性问题。指出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或要点,评价教育活动是否有效,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专家,除了高校教师、研究人员外。还包括我园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实践专家。园内指导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相应的专家并与之交流,在专家与教师之间架起桥梁。及时总结概括,等等。骨干教师要收集筛选一线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大家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操作中起示范、引领作用。一线教师要针对实际问题,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付诸实践,从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实习指导师要及时给予实习教师点评和点拨。帮助实习教师发展。实习教师要在观摩、分析指导老师教学实践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找出自身教育行为的不足及其原因。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实践水平。不同的组合形式为教师互相学习提供了平台。如一个一线教师在有的合作小组里是实践者,在有的合作小组里是指导师。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职责,这样有利于教师提高综合能力。

专家引领式的合作小组会定期讨论、学习,有时学文章,有时抛问题,有时剖析一个活动,有时讨论一个主题展开的方向……大家通过相互提问、交流、探讨,形成共识。例如,在中班关于同伴关系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在集体中不受欢迎,常常被孤立、受冷落。于是。有些教师想从培养孩子表扬的技巧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归因,促进孩子的交往。这样的策略是否适宜呢?我们把这一问题交给由心理学专家引领的合作小组去研讨。刚开始。合作小组内很多人提出质疑。认为培养孩子的表扬技巧和自我归因能力很难。甚至还有人认为那些不受欢迎的孩子是由其气质类型决定的。很难改变。后来,在专家的引领下,大家学习了相关心理学知识,重温了表扬的技巧和方法。经过多次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让孩子从表扬自己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然后让他学习夸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最后,合作小组共同设计了主题活动“竖起你的大拇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自我归因。并接纳了那些不受欢迎的孩子。

园内指导师助动式合作小组成员的教学经验、综合能力等均不相同,他们在一起交流会产生许多金点子、新思路。如,对“皮筋乐”主题活动,有人认为它只是体育活动,从皮筋的跳法入手即可:有人则认为它是一个综合活动。应从准备材料人手。到底该如何设计、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呢?园内指导师助动式合作小组开展了研究:这个主题到底想给孩子什么?孩子能得到什么?怎样最大限度地挖掘活动的价值?然后合作小组根据两种建议设计了两个主题线索,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多次研讨。最后大家本着促进孩子发展的目标形成了主题展开的新思路:准备材料——探索皮筋制作方法——玩皮筋——记录皮筋的玩法——分享、交流皮筋的玩法——听音乐创编皮筋舞——讨论舞蹈创编的合理性——展示。结果孩子们对这个主题活动兴趣很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身体协调性、音乐感受能力、合作能力等均得到了发展。

在教师间互助式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经验就是,一种资源,每个火在合作小组内都是“投资者”和获益者,他们相互分享,扩展各自的经验。例如,很多教师对“屡教不改的孩子”显得有些无奈,教师互助式合作小组便对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进行了研讨。很多教师除了介绍暗示提醒、榜样示范、冷处理等具体方法外,还进一步研讨、摸索。如先找原因,分析是个性和气质类型上的原因还是习惯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从提高孩子认知水平、改变环境、引导孩子练习、尽早干预等方面下功夫,使那些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发现有这么多方法可以借鉴,豁然开朗。

记得一位实习老师在组织“花”的活动时设计了说花、唱花、表现花等形式,但由于孩子没有充足的经验积累,整个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价值。这时实习指导师式合作小组就发挥了作用,从孩子的学习特点入手,帮助这位教师确定目标。设计内容,把活动变成“选班花”的主题活动:布置选班花任务——孩子收集有关花的资料——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花——欣赏有关花的文学作品——选班花、说理由——统计并确定班花——在环境布置中突出班花的特色。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激发了孩子主动学习的愿望,孩子在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关于花的经验,这比仅仅组织一次“花”的活动有价值多了。经过这轮研讨。这位实习老师也得到了较快的成长。

又如。一位有经验的中班教师发现班上的孩子容易兴奋,以致于经常影响集体活动。对此,我们组织了临时合作小组解决这一难题,先对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进行测查、分析,发现这个班里的难养型孩子特别多,于是合作小组就制定了教养方案:首先,改变环境。如将活动室的色彩纯度减弱,重新分割孩子的活动空间,努力降低人员密度;其次,改变教师的行为,如放慢语速,多用肢体语言提醒。多采用开放式提问;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一些调节训练,如走蒙氏线、闭眼数数等;第四,开展一个关于“耐心”的主题活动。方案做好后。教师便开始实施。头几天有点效果,但几天后,活动室里又是一片沸腾。合作小组再次研究孩子的心理,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前几天的训练让孩子感到压抑,因此,合作小组建议借助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合作小组还建议每天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满足孩子发泄情绪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们积累了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班级气氛有了很大的变化。

小组合作训练 篇11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合作过程将直接影响探究效果, 而兴趣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内部因素, 对此, 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前, 教师还得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 以话题、活动、故事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 借助情境来引入新的学习主题。在思想品德课堂实践中, 虽然导入环节占用的课堂时间不多, 但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学生兴趣的激发有着积极作用, 教学中不可因怕麻烦或急于组织学生探究而省去该环节。

创设情境的方法较多,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需要来科学选择。如在《和父母平等沟通》的教学中, 可以采用话题“两代人的矛盾” (引导学生说说和父母之间有什么矛盾, 遇到矛盾时是如何处理的) 进行导入, 或者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某个学生和父母吵架的视频, 然后根据视频追问学生导致吵架的原因是什么, 也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发言询问学生为什么会对父母有意见, 由此引入“矛盾”的主题, 对形成代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二、紧扣目标, 逐层提问

当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新主题学习后, 教师接下来就需要紧扣目标来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 问题必须紧扣目标展开, 否则学生虽然也在积极地参与讨论, 但问题脱离目标, 多而繁乱, 学生讨论后很难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板块设计来逐一提出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活动。

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责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为例, 在第一个环节中用地震视频来引入“在救灾过程中, 哪些人承担了责任?他们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的问题, 组织学生对领导、消防员、医生等所承担的责任进行讨论, 突出“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的目标。通过借助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明确“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 追问“是不是只扮演着一个角色呢?”引导学生从自己和父母、老师、同伴等的关系来展开讨论, 再过渡到责任的来源的环节讨论中。这样, 根据目标和板块设计逐层进行提问, 更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 点拨指导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很容易出现“学生活跃, 教师无事可做”的现象, 即学生在对问题进行交流, 而教师却不知要做什么的现状。其实,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在进行讨论交流时教师并不是孤立于学生之外的,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交流活动进行监控, 还要及时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针对讨论中存在的难点以及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首先, 要注重以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在讨论基础上总结。如在《优良的意志品质》的教学中, 教师以案例加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后, 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进行归纳, 且要注重以板书或幻灯片方式呈现, 帮助学生识记。其次, 对于教学重难点、学生讨论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采用精讲方式进行讲解, 并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拨。如《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课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难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自立歌后, 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务经历, 进而补充说明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必要性。

四、当堂练习, 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后, 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中, 练习多以书面形式进行, 活动较少, 而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则需要发挥好小组作用,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练习, 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提高。需要指出的是, 一些教师认为课堂中应多留时间用于讲解, 而不应把课堂时间用于练习。其实不然, 当堂检测可及时帮助学生巩固, 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

在课堂中设计练习, 方式要多样化。如对基本概念的巩固, 可小组间相互提问, 也可在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出题考对方。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也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 但这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好相应的竞赛问题, 在课堂中以多媒体方式呈现。除了基础知识的巩固, 还应以案例分析方式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如《学会承诺》一课围绕“承诺时要量力而行”、“学会承诺要尽力而为”和“不能践诺时, 理解是关键”出示案例,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上一篇:手机网络下一篇:医疗服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