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小组长

2024-06-29

合作小组长(精选12篇)

合作小组长 篇1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是学习的核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才能让学 生在学习 中找到乐趣,拥有学习的 成就感 ,但只有具 备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才能持久有效地学习并一生受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核动力。本人自实行小组合作教学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究,取得了一些点滴的进步,在此谈谈体会和大家共飨。

一、合理设置学习小组

笔者采用 了以六人 为一个学 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全班形成有十三个学习小组组成的团队。六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 自己 , 发表自己 观点的机会。 在六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 ,操练所学的 知识技能 ,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 ,每个成员 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大大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 出的让每 一个学生 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 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所教班学生的 学习水平、个 体差异、班 级座位格局等因素,组建5人或7人学习小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有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 也可以组建同质小组)的分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对于每个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各项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高低之分,他们都有自身独特的方面 , 学生与学 生之间是 各不相同的;“组间同质”则是指就每个合作小组来说 ,它们之间在 人员数目 、小组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小组之间不存 在优劣之 分 ,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分享 领导 ,按照“组内异 质 ,组间同质”的分 组原则构成 的合作小 组 ,能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比如 ,根据学生 的知识基 础、兴趣爱好、学 习能力、心理 素质等进 行综合评定,然后笔者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及水 平力求使 其具有一 定的层次性,这样就能使小组成员间实现学习的互动。每组均设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员 ,也就是陶 行知先生 所创导的“小先生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 轮换(开始时担 任同一角 色 ,时间稍长,以后逐渐缩短轮换时间)。建组做到相对平衡 、自愿与调 整结合、保 持动态(可以是组内角色转换、位置轮换、组间位置轮换、个别学生调整等)。

学习合作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 相互友爱、坦 诚相见、民 主平等。作为教师,我会适时组织一些游戏,在各个学习小组间进行,如“绿色教室布置评比”“植 物园环保游 ”“小组经典诵 读对抗赛”等 ,使学生在 游戏中时时 体会到小 组合作成 功的喜悦 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 , 应精心巧 妙地编排 学生座位。根据我班学生的人数情况、教室设计、学生学科特点等排列座位。 学生座位的这种编排,使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往, 而是呈现了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多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成为群体中普通的一员, 师生间平等、广泛的进行信息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 )保持相对均衡,亦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 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 组之间在 同等条件 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学生都是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 作适当调 整参加各 自小组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通常笔者会在一学期内变动两至三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

二、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的合作技巧

学习合作 技巧是顺 利进行合 作的前提保障。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 注意听他人讲话;赞扬—对赞扬的应答;耐心等候—尽量不让他人 等候 ; 求助—提供帮 助 ; 道歉—接受歉意;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 提问—对提问的应答;拒绝—对拒绝的应答;有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讲话—有 礼貌地接 受被打断 ; 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 ;寻求反馈—提 供反馈 ;批评—对批评的应答;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不赞同的应答;让小组返 回活动 ;观察和评价小组活动;说服他人;解释、妥协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 习活动相 互调整、 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 修正 , 同时每个 组员也要 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 善如流、主动 配合、和谐 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开展多维评价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是 一盏灯 , 能点亮学 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笔者在实验 中对学生 采取正面 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实验,我深切地感受到 ,教师适时、多 维的期待与 评价对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小组 合作学习 模式有效 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 与小组评 价、自我评价与 同伴评价 、学生评 价与教师 评价 ,这几组评价以 前者为主 ,但又可多重 结合;从评价内 容看 ,有过程评 价与结果评 价,其中以过 程评价为 主 ,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 功能(通过评价 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价值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 更大创造 潜能和合 作积极性)。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同时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 集体荣誉 感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 时间进行 科学有效 地合理分配。

2.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 学生因不 清楚要干 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 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 ,每次展开小 组合作学 习时 ,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 给予鼓励 和表扬 ,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每月评出 :最佳小组、学 习达人并 及时给予表彰。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被引进课堂教学,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适应学习的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合作技巧, 除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之外,还可以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技能。

合作小组长 篇2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研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和听课交流过程中对这种学习方式总感觉到一些问题,引起我的很多思考。为此,本人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了简单总结,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凸显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小组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成了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集体的成就感则成了其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本人在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1.学生对教师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的合理分配和领悟,对所要完成的共同目标不明确,造成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混乱,有些学生因无头绪而不能快速 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去加以解决,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不高。

2.小组内一些成员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依赖性甚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自觉地结合书本,深入思考,一味地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3.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个人主义”,有时会拒绝或排斥学习较薄弱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前者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一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后者则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老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计划时间成正比。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使学生准备不足,来不及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就又被老师打住进行其它内容。

5.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但在评价时,有些老师只看小组成绩而忽略个人成绩,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有可能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

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4.要培养乐于陈诉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的习惯。5.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二)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1.创情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四年级的第一课时,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漂亮的电脑画图、十分精致的powerpoint作品、有趣的动画,并告诉他们这是学了电脑用电脑做出来的。这使学生对电脑有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课堂合作学习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和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又如在四年级第一课时,我也问学生:“你们现在能说说想在电脑课上学些什 么呢?”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散发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己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都会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如:我以后想用电脑画画,成为电脑画家;我以后要自己设计个游戏,给大家玩;我以后要在电脑上做作业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大家蜂涌而上的气氛渲染下,整个班级也活跃起来,从被动变为主动,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很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深入开展合作探究

1.独立探索。这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做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影响,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可能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一手遮天”,中、下生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学生各个个体通过操作,利用各种信息,探索新知,初步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知道哪里不太明白,哪里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深究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如《画图》第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图,同时问他们:“你们学了画画,平时该怎么画这幅图?”学生们都开始独立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什么工具画线,用什么填充颜色。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的进行着独立探究。2.小组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操作方法,提出的疑难,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或疑难,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索,得出初步结论。如《画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平时画图的工具,在打开《画图》程序时,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画一个气球,有些学生马上就有问题了,“老师,我找不到画画的笔!”这时能干的小组成员马上就会告诉他怎样用笔,在小组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表现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形式可以多样,随学 生特长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疑难问题有待于共同讨论。3.组际交流。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成果,抓住最可行的方法探究,加以辨析,充分讨论,通过互相补充,促使各种操作方法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归纳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上《画图》这课时,对于碰到的疑难问题,如:不能涂颜色?有些地方的线条多出来了怎么办?颜色太少?不能撤消了怎么办等等,小组再进行讨论方法,如真的无法解决,带着疑难问题,听取别组的意见或老师的启发,在这期间教师应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操作更具有目的性。

(四)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小组可不能落后”、“××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气,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例如我教学生了一个“Delete”可以删除选定的内容,一会儿有个学生马上就提出了剪切也是可以当作删除的,我及时表扬并肯定这位学生的发现,不到五分钟全班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这个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进而去实践,学生具有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条件。

(五)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分配的平衡性;合作是为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要实现分配的平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在 四年级,我是这样去做的:首先通过两个星期的接触,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哪些学生特别善于表达,哪些学生特别内敛,不善言辞,哪些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

2、小组活动的适时性;小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小组活动的关键。我坚持三点:一是问题很值得讨论;二是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时不活动;三是解决结论单一的问题时不活动。教者切忌在自已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谈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时间要留足;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的适当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5、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要使得学习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也就是说,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本人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参考文献:

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卢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组长;作用

一、教师对小组长的培养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灵魂,对于他们的培养应该常抓不懈,润物无声。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给组员讲解,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让其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组员的性格、能力、习惯不同,小组长认真负责,但某些学生不仅不为小组这一小集体着想,还处处故意刁难组长,打击了组长的积极性,说服教育不管用时,对小组合作的效果将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育的同时,多激励这样的学生,为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为小组多得积分,让他们真正融入合作中来。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友情的最好机会。对于组长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把任务交给他们去做,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

定期召开组长会,内容更广泛更符合实际:讨论组内成员的问题所在,如何帮助他们进步,管理方法的指导,学生心理情绪的疏导等。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协调作用、示范作用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和提升。但是,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照顾小组合作中的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去关注这些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教会他们更多的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对“强势学生”的心理引导,让他们知道合作中每个人都有思想的闪光点,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性和可取性,这样我想小组合作才能实现人人公平参与,乐与参与。

二、小组长对组员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小组长作为小组的领导者、监督者、协调者,时刻注意着小组成员的表现,他们非常重视激励先进,鼓励后进,而且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效果明显。当组长发现组员不遵守纪律时,当组员回答不出问题时,当组员的书写潦草时,当组员做不完作业时,组长都要及时利用课下的时间,找到组员谈心,指出问题所在,并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组员各方面的表现在组长的帮助下不断进步。当组员的表现有进步的时候,组长会为他写赞美条,并在班会课上郑重地读给他听,这些做法都会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感受到同学的真情,不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大家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着,快乐着,收获着。

三、在小组长领导开展各种小组活动,加强小组团队意识,提高小组凝聚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各项活动都会以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在组长的带领下,孩子们内心的好胜心理被大大激励起来,为了小组的利益,你争我赶,各显其能,聪明才智充分得到了发挥。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就能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小组的凝聚力也就更强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量化评价,合作与竞争并存

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个人之间的竞争,也有小组之间的竞争,个人是小组的组成部分,小组的成败取决于个人的成败。我把小组合作的整个过程以表格的形式进行量化考核。由学习小组长负责填写《小组合作学习量化评价表》,表内的内容包括语、数、英三科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情况,对课堂表现再进行细化,包括回答问题等多个小项目。由纪律小组长负责《小组合作纪律量化评价表》的填写,违反表内所列举的课堂纪律将会被减分。每人的分数,组内的总分一目了然,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小组按照组长的安排进行先后发言,有些学生的思考有一定深度,有些学生的回答有些肤浅。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时,他们会自觉让得分高的孩子优先回答。因为我一直鼓励学生,不管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只要你大胆发言,积极思考了,就可以为你的小组得到分数。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有了站起来的勇气,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其他学生不必因为他的回答错误而担心扣分。当然,这只是目前鼓励学困生的一种方式而已,等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增加难度,让他们朝着更为进步的方向前进。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丽静.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合作小组长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都是老师教授学生记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筋疲力尽, 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就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呢, 就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 不要去借助老师的讲解, 而是把问题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拿出来进行探讨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为数学课上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怎样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 教师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参与的, 教师作为合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要充分地做好自己的职责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地开展进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是其中的一位成员, 在小组遇到疑问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同时, 教师也是小组合作中的引导者, 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解方程的时候, 老师可以多列出几个方程:8x=5x-3, 7- (2x-1) =x- (x-3) ……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几个方程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来解决疑惑, 最后引导学生去一步步解决这个方程,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保证小组合作完成的质量。

(二)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如何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呢, 首先老师要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合作学习感兴趣了, 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进行, 那么, 老师该如何创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呢, 就比如说在学习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样举例, 咱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是多少呢, 大家算一算, 这样, 学生就会自己成立小组, 把自己所拥有的数据结合到一起进行计算, 合作小组自然也就形成了。另外, 在小组合作中, 经常会有同学表现出不配合的样子, 因为有的人会怕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去告诉了其他人别人就会超过他,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充分去给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好处, 大家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出来, 其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同学与同学之间都不是敌对的关系, 都是同一个战场上的战友, 只有大家都强大了, 那么,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以防学生会排斥学习小组。

(三) 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怎么样才能做到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呢,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进行小组合作的话, 那么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可能失去兴趣, 因为太过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特别难懂, 大家都不会的问题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话, 那么小组讨论一节课也没有能有一个结果, 学生会对小组合作失去信任, 所以, 老师要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太过简单的问题让个别不会的学生私下问问题就可以了, 太过复杂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 教学的效果才会更高。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平面几何的难度比较大, 尤其是在学生对个别平面几何习题进行解题的时候, 往往是毫无头绪的, 需要往哪儿加一条线才能把这个题解出来或者是这个图形要怎么划分才能得到答案呢, 学生往往是没有头绪的,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 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把这条辅助线给画上, 而是告诉学生可能要借助一条辅助线, 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看看这条线作在哪里才能把这道题解出来。

(四) 小组之间进行激励机制

课堂上总是要有比赛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争强好胜的年纪, 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举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向他们看齐。同时, 在班里的一角可以设置一个PK台, 把每个小组的名字、口号、得分都公布出来, 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关注到其他小组的动向, 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加强自己小组内部的学习。这种激励的机制, 对于小组教学来讲, 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帮助小组内部提高了效率, 节省了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课堂效果

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模式开展以来, 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它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留下的糟粕,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手遮天”学生“一脸茫然”的现象, 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去努力思考, 而不是等待老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程度上, 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同时,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教学的氛围融洽了, 学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

总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小组合作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初中的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个学习模式, 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建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习惯 篇5

一、公选组长,招募组员形式:1先召开班级竞选大会,产生组长。2再由组长们轮流招募本组组员。3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竞赛,组内互助,先进帮后进。4落选的学生单独编组,教师委派班干管理,该组不承担学习以外的任务。优点:组长威信高,工作好开展,因为组长有选人的权力,并有换人的权力(如有组员不合作,由组长提议,经小组表决后,从落选小组中换人)。不足:如果各小组中不合作的人比较多,就难以协调。适用:学生整体素质高的班级。(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大约为:3:2:1)

二、自由组合,推选组长形式:1学生自由组合成男女相当的小组。2小组会议推荐组长人选,班会投票通过(未获通过的,小组重新推荐人选)。3先进小组要帮助后进小组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优点:小组成员能够开展完全民主的合作,因为他们是自愿组成的团队。不足:小组之间差异较大,不便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适用: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的班级。(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大约为:2:3:1)

小组合作学习刍议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角色;学生分工;小组长

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15-0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学习逐步登上了教学的舞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已成为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双自主四环节”教育教学法的实施,极大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学生手中的导学案像一盏明灯,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技能,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师“导学”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在还没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对于这种按长方形围坐,学生面对面学习的方式很排斥,我觉得我们所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各种能力还不成熟,再说把要学习的内容全交给孩子自己学习、交流、汇报,我不放心,当时真的有很多困惑。困惑一:把学习任务全交给学生了,老师的角色是什么呢?不知老师“讲”到什么程度合适?困惑二:不知学生“预习”的尺度怎么把握?应该说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忽视学生课前预习,尤其是数学,担心他们看不懂影响对知识的掌握,又担心有个别学生看明白点儿,又一知半解,课堂上自以为是,不听课。困惑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有实效吗?会学吗?会不会有“观望者”呢?但是,经过两个学期的尝试,我在边实践、边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品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益处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不规则图形面积》一课时,我设计的预习方案是:1.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2.为本课起一个知识题目。3.课后的基本练习。课堂上,学生兴趣很浓,争先恐后的抢着汇报、讲解,我由于担心新知部分学生讲不太清楚,没敢放手让中等生讲,至于中下等学生就更不用提了,当班级里的“优生”讲解后,我的心里真是“亮堂堂”。在巩固练习中,我想检测一下“待优生”到底听没听懂,当叫到平时沉默无语的z时,她不但说对了答案,而且把思考的方法与过程叙述得相当清楚,这是我从没听到过的最完整的回答与最自信的声音。她坐下后,全班同学响起了鼓励与赞许的掌声。我静下心来分析了一下原因,平时我也经常鼓励她,让她自信,并经常提问她,给她锻炼的机会,为什么我的努力就没见到成效呢,是什么让她变得自信、大胆了呢,原来是小组的力量,她在小组内练习说的机会多了,听到的发言也多了,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给予她帮助,这样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帮助下,每一个孩子都在不断的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之初,我的担忧之一——是否会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顾虑消除了,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地将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逐渐养成。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呢!

(二)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小组中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善表达,有的善归纳他人意见,有的善组织活动进程……彼此的互相,使之取长补短,学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关系逐步确立,为今后更加密切合作和展开竞争创造了可能和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否有成效,最有发言权的不是领导、不是老师、不是家长,而是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否接受,是否喜欢呢?毕竟,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思想,如果打破了多年来的学习方式,来个大变革,学生不接受,那么就说明改革失败了或方式方法不得当,需要调整,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感受”为题写一篇日记,每一名学生都是带着思考来完成这篇日记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孩子们的心声。

小组学习感受

六年级——Y

小组学习方式已经持续3周的时间了,我们有了很多收获。我们在这个学习方式下学习非常认真,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也已经变得非常强,能够改掉自身的小毛病,更能让学习不再枯燥。小组学习方式给我的学习带来无限乐趣。我要改掉“自我”的毛病,尽快融入到小组这个小集体中,然后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中。

小组学习合作的感受

六年级——L

我们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乐趣和快乐,还会让我们的学习有所提高呢!在没有小组合作之前,我和紫康一桌,老师提问时,我不敢回答问题,看着紫康一次一次举起手,我不知道,他怎么就敢举手呢?这一段时间,我在小组里,别人鼓励我,我一次一次把手举起来啦。我在这个小组学习的知识也非常非常广泛,作业完成的一次比一次好了,我非常感谢这个小组。我们一定会通过小组学习把成绩提高上去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但这种参与要讲究艺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在小组之间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学习任务和教材内容,如果发现有的小组遇到困难,我会立刻对他们需要知道的事情进行讲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还常常“充满了好奇心”去参加他们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猜测”一课时,学生要通过从装有不同颜色乒乓球的袋子里多次摸球、记录颜色,最终推测出袋子里有哪些颜色的乒乓球。有一个小组得出结论后,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有些“无所事事”。于是我十分“疑惑”地说:“真的是这样吗?赶快让我看看!”在我证实了他们的推测之后,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你们怎么这么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结果的?”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在我的赞美声中被调动起来,又一次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

nlc202309051233

(二)学生的分工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应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要将其做实、做细,还需我们老师动些脑筋的。关键是科学的分组。要让组内的几人(我们是每组6人)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都具有互补性,这样便于学生间的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首先,在小组中,教师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体验到自己既是学习者又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比如让学生分别担任课堂、练习、作业、讨论等小组组长,各自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分管好自己的工作,帮助小组里的其他同学进步。其次,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时,要对学生的角色进行明确分工,让他们在学习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再次,要指导学生确立好共同的小组学习目标,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小组的成绩与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让他们与小组同荣辱,共悲喜。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两个基础差些的学生,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他学生帮助他们的热情,我的班级有这样一个默认的规则: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会,并积极进行全班的汇报,进步明显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加分。最让我感动的是,期末考试后,小组内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首先关心的不是自己的成绩,而是组内基础差些学生的成绩,看到这些被帮扶的学生成绩有了进步,会兴奋得一蹦老高,然后与这名“学困生”相拥祝贺。作为老师,看到这一幕,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三)小组长的作用

对于小组长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就相当于把班级的同学分成了几个小集体,这些小集体的健康成长,就为整个大集体的发展奠定基础。小组长还起到了帮助“待优生”的作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让我们小组的××来发言吧,她在我们组员的帮助下进步可大了;老师,我教会他了,让他说说试一试吧……小组长的作用如果发挥的好,就帮助扫清了全班的“死角”,通过这样的互帮互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这样,每一个学生不是一个教师在管,而是分散在每个小组内的其他五个组员。这样五双眼睛会比一双眼睛看得更全面,五张嘴会比一张嘴督促得更及时,五个大脑会比一个大脑想问题更优化。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益,老师也会从中感受到小组合作带来的轻松、快乐与幸福!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思考

(一)关于小组长作用的发挥

小组长是小老师吗?如果小组长的作用就是下命令,判定对错,那样在小组学习中,其他成员同样是被动的,谈不上自主发展,互动交往。而且小组长的答案也不是每次都正确。小组长的作用应该是组织有序的小组活动,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关于合作中的独立思考

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马上就在小组中说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观点讲完了,合作就结束了,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听清楚对方说的是什么。这样流于形式的合作,缺少必要的思维训练,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发展的更加不均衡。因此合作学习中也应给学生留出必要的独立思考时间。

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时,先让每个学生去做一做,想一想,然后向同学介绍。这样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示,相互补充。

2合作中的独立思考:由组长组织,一人说其他人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半独立的思维状态。

可见,在新课改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我们研究的常新话题,我们的思考将随着实践不断深化。

责任编辑冯荣光

合作小组长 篇7

参考文献

[1]李炳亭.杜郎口“旋风”.

变“小组合桌”为“小组合作” 篇8

在建立合作小组时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前后排同学的桌子拼凑在一起, 进行讨论, 而是应考虑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改变平时的座位, 把全班学生按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由强到弱1、2、3、4编号, 每组的学生都是1、2、3、4排号。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有利于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组合, 使各组之间由于信任感而畅所欲言。这样的“小组合桌”也许能收到合作的效果。

2. 明确分工, 角色轮换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 小组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 确定每个人在组内的角色和职责, 如组长、观察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协助员等。小组长的职责:主持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观察记录员的职责:负责把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产生的各种数据以及小组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材料员的职责:按照要求领取和收回实验材料, 保管实验仪器;汇报员的职责:汇报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协助员的职责:明确注意事项, 督促各成员的操作情况, 并根据实际需要帮助小组中需要帮助的成员。

3. 有效引导, 有效开展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 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 教师不应“袖手旁观”, 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 在组间巡视, 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 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 积极评价, 优化竞争

合作小组长 篇9

一、小组合作教学在英语阅读课中的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活动的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笔者有意识地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英语阅读课堂中, 但在实施过程中, 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只重形式, 不重效果。

1. 分工随意, 不均衡

课堂上教师只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组成小组,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小组活动富于表面, 流于形式, 看似热热闹闹, 实为摆架子、走过场。同时由于小组活动前个体的准备不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能各自为政或以小组个别学生为主, 很难起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2. 教师没有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没有在学生小组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没有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引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只是观望;小组讨论时, 教师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校对完答案后, 教师也没有做仔细分析, 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这样的阅读课, 很难产生满意的效果。

3. 评价单一, 较肤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化, 表面化, 不够深刻, 没有针对性, 只是用了Very good, Clever等, 这种评价扣在哪里都适用。好在哪里?聪明在哪里?教师根本没有仔细去考虑, 只是为了赶下一个步骤匆匆应付一下学生。学生会觉得老师的评价很假很虚, 不容易在学生内心产生涟漪, 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没有太大好处,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英语阅读小组合作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1. 分组合理化, 任务分配恰当

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散漫, 小组编排合理是英语阅读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教师应在了解摸清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应是一个班级学生的缩影, 组员最好按成绩的好、中、差合理搭配,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心中有数。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编导者、探索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

首先, 教师要努力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建立有效、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小组活动应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各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 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其次, 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不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同时问题的设计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贴近生活,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最后, 教师要积极参与, 及时调控。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 似乎这是课堂中得以放松、休息的机会, 只要给学生做一个纪律维持者就可以了。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的合作者, 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合作中去, 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管理,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以确保各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完善评价机制, 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多元化。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 在英语阅读合作教学过程中, 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所以, 在完成阅读之后, 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进行小组评价及小组个人评价, 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们共同评出本节课的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并进行奖励。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总之, 交流和互动一直是英语阅读课堂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说, 小组合作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提供实际使用语言的机会。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 教学的研究重点正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 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人们发现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来自于实践当中, 而几乎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涉及与他人的合作。因此, 合作教学的研究便成了目前教育者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和对策, 在仔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对应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英语阅读,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丁侠.谈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

[2]梁承锋, 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J].2004, 5.

合作小组长 篇10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合作过程将直接影响探究效果, 而兴趣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内部因素, 对此, 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前, 教师还得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 以话题、活动、故事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 借助情境来引入新的学习主题。在思想品德课堂实践中, 虽然导入环节占用的课堂时间不多, 但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学生兴趣的激发有着积极作用, 教学中不可因怕麻烦或急于组织学生探究而省去该环节。

创设情境的方法较多,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需要来科学选择。如在《和父母平等沟通》的教学中, 可以采用话题“两代人的矛盾” (引导学生说说和父母之间有什么矛盾, 遇到矛盾时是如何处理的) 进行导入, 或者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某个学生和父母吵架的视频, 然后根据视频追问学生导致吵架的原因是什么, 也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发言询问学生为什么会对父母有意见, 由此引入“矛盾”的主题, 对形成代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二、紧扣目标, 逐层提问

当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新主题学习后, 教师接下来就需要紧扣目标来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 问题必须紧扣目标展开, 否则学生虽然也在积极地参与讨论, 但问题脱离目标, 多而繁乱, 学生讨论后很难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板块设计来逐一提出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活动。

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责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为例, 在第一个环节中用地震视频来引入“在救灾过程中, 哪些人承担了责任?他们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的问题, 组织学生对领导、消防员、医生等所承担的责任进行讨论, 突出“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的目标。通过借助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明确“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 追问“是不是只扮演着一个角色呢?”引导学生从自己和父母、老师、同伴等的关系来展开讨论, 再过渡到责任的来源的环节讨论中。这样, 根据目标和板块设计逐层进行提问, 更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 点拨指导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很容易出现“学生活跃, 教师无事可做”的现象, 即学生在对问题进行交流, 而教师却不知要做什么的现状。其实,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在进行讨论交流时教师并不是孤立于学生之外的,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交流活动进行监控, 还要及时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针对讨论中存在的难点以及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首先, 要注重以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在讨论基础上总结。如在《优良的意志品质》的教学中, 教师以案例加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后, 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进行归纳, 且要注重以板书或幻灯片方式呈现, 帮助学生识记。其次, 对于教学重难点、学生讨论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采用精讲方式进行讲解, 并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拨。如《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课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难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自立歌后, 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务经历, 进而补充说明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必要性。

四、当堂练习, 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后, 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中, 练习多以书面形式进行, 活动较少, 而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则需要发挥好小组作用,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练习, 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提高。需要指出的是, 一些教师认为课堂中应多留时间用于讲解, 而不应把课堂时间用于练习。其实不然, 当堂检测可及时帮助学生巩固, 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

在课堂中设计练习, 方式要多样化。如对基本概念的巩固, 可小组间相互提问, 也可在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出题考对方。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也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 但这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好相应的竞赛问题, 在课堂中以多媒体方式呈现。除了基础知识的巩固, 还应以案例分析方式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如《学会承诺》一课围绕“承诺时要量力而行”、“学会承诺要尽力而为”和“不能践诺时, 理解是关键”出示案例,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11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

目前,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教学的热门形式。教师一句“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课堂内便三五成群,你争我议,煞是热闹。但细心观察,一片热闹声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误区一:时机不当,时间不够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种情况是不需要合作探究的。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则会适得其反。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但有的小组还未进入合作学习主题。这样的小组或团体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不良习惯。

误区二:合作组织欠佳

有些课堂片面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容易造成“优生一言堂”。况且中学生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一定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例如有的学生成了“小霸王”,大权独揽,垄断了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学生成了旁观者,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更有学生乘此机会思想游离,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讨论知识无关的事。

误区三:教师监控不到位

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尤其是实验刚刚开始时,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合作水平比较较低。教师如果不适当地进行监控,合作学习很有可能会放任自流,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学生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交流不能顺利进行。

误区四:没有强化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因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产生过度依赖伙伴帮助的心理,自己不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就开始了,这样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就转变成了对同伴的依赖。

二、行之有效的对策

对策一:把握有利的合作时机,有效地安排时间

合作学习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导依然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对策二:优化组合,合理分工

由于各小组成员中的学生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分组时要注意优化组合,合理分工。各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每个成员角色要确定,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这些职位可以采用轮换制,从而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尝试,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策三:加强监督和指导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给学生指导合作学习方式外,还要监控他们合作学习的态度。首先,要多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多发现他们的奇思妙想并进行鼓励,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合作小组在讨论学习问题时,也有可能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要及时地分析冷场的原因,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对策四:强化独立思考

合作小组长 篇12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授中的运用———探求新知,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 有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 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 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 即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 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如我在教一年级《20以内的减法》时, 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12-5”, 再让他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独立思考答案, 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 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 得出了好几种办法。在小组讨论时, 学生要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给组员听, 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自己解决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到了退位减法算得快, 进位加法也要算得快。不用我多说, 下课后, 有的学生已经找出了进位加法卡片进行练习。我在新授元、角、分这一内容时选择了为希望小学“献爱心”这一题材, 让学生分小组捐款, 并要求每个人都做好统计, 小组工作完成后, 学生不仅熟悉了元、角、分, 而且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 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 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 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 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练习中的运用———互帮互学, 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上一篇:综合通信网论文下一篇:种子与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