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育学

2024-05-25

小组合作教育学(精选12篇)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1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发展领域,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小组合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探索, 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组织的有效措施。在近年来的实施探索过程中有个很多的收获, 今后还将会进一步不断地完善组织方式的思考与实践, 做好进一步探索工作, 并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最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很多收获, 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 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不仅适合于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 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生活环境。

下面我想探讨一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小组合作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

一、按照学习状况科学选择小组合作项目

在学校生活中小组4人相当于一个小家, 很多项目都拿小组来评比, 所以小组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发展。学习是小组合作的主要环节, 这一环节与各科有关, 在我们班各科老师都以这个小组分配来进行合作学习, 各科老师协作完成小组的学习表现评比;纪律、卫生、班会、板报、手抄报等等都是小组活动项目。其中纪律包括课堂纪律有老师来打分, 课后纪律由纪律班长来打分;卫生有环境区卫生和室内卫生, 由于需要人数较多这项任务两组合作完成;班会, 16小组一学期每组主持一次主题班会, 在开学时制定主题和时间, 按照开学时的安排每组按时准备组织。4个人分配查资料、做课件、主持、记录等工作。板报一般与班会内容同相一致, 有特殊情况临时安排。手抄报几乎每月一次依据学校安排的主题或各学科的需要来完成。如果有其他临时的活动, 各小组及时解决。

二、根据班级整体情况科学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活动的需求小组分组时考虑很多因素, 如成绩、爱好、性别等等。我们班的小组分组主要考虑学习成绩, 在数学成绩基础上兼顾兴趣爱好、学生之间的关系、性别等因素。我们班有64位同学, 分16小组, 每组4位。划分时拿出几次的考试成绩及平时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依据。1—16位同学是为16个组的1号成员, 17—32位为2号, 33—48位为3号、48—64位为4号成员, 2、3、4号的分配需要适当调整。考虑的是各组1号或2号成员当中选一位自律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当组长。3号4号成员的选择要根据1号和2号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合作关系等情况来分配。最后分配应该是16小组成绩相当、能力相当。这有利于班级对小组考核评比时的公平。在实施过程中小组的人数是重点考虑因素。班容量大、学生个头参差不齐, 而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考虑视力的调整, 需要换座位。在班里我们每周前后左右换一次座位, 这样任何人都有机会坐第一排、最后一排或最左、最右, 能保证学生座位上的公平。分小组时座位是个重点考虑的问题, 怎样换座位能保证小组不分离。我们班共有64名同学, 分16组, 每组4个人, 这正好能前后座位4个一起换座位。所以当时分4人一组的主要原因是座位的调整上。

三、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实时更新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所以对学生的活动要有肯定及引导, 要有合理的评价机制。我们班的小组合作项目主要是四大块儿, 即学习、纪律、卫生、班会, 每个项目都有评价标准。如学习, 各科老师有课堂及课后作业评价表。平时学习委员还有一份评价表, 这主要是老师不能评价时学习委员要给各组各成员打分。各项活动各小组每周合计一次, 对加减内容各小组组长监督, 如果没有异议, 进行合计, 排出各小组的各项活动名次。到月底进行一次大评比, 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有时是在课堂上, 有时是在课后。只要分下小组, 各科学习、各项班级活动就不间断进行, 小组活动也就开始不断地进行。比如, 各学科课堂上的思考、讨论, 课后的作业布置, 班会课的安排, 每天卫生的打扫等等。而任务要合理地安排, 要考虑可行性, 避免分配一些没必要的或难以完成的任务, 小组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奖惩制度跟上评比。进行一段时间的小组评比, 能看出每一位学生都很关注他们组里的名次。同时组里成员互相监督、管理, 能看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所以对优秀的个人和小组给予奖品以此鼓励。对于落后的小组也需要给适当的惩罚来促使进步。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在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更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观赏和评价老师精彩的表演, 而忽略真正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多媒体的操作演示和小组合作方法结合能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都学生在表演, 老师只是导演。真正参与学习及其他各项活动的是学生。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在活动过程中, 当学生各做各的时候, 想放松很容易放松, 因为他只为自己做;当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 起初处于不好意思几乎不会后退, 即便不会挺身而出, 而一天又一天的小组训练, 一次又一次的团体荣誉, 让每位学生都有责任心去完成任务。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监督意识和竞争意识。为了获得小组的荣誉, 在小组内部学生互相监督, 尤其学习不积极、行为不太规范的同学被大家监督, 也受到大家的帮助, 以便提高整体素质。在组与组之间学生相互竞争, 努力提高各组的综合能力。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有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有了较强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也有了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相互支持意识, 从而也有了较为和谐、融洽的学生环境, 等等一系列的好使得学生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结束语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教育学家提出了很多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用途及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探索的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我国各地中小学老师们也获得了很多关于多媒体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是学生活动的重要环节, 所以大家很重视研究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管理的新思路新探索。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2

小组合作很重要,可是怎样培训小组长呢?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将小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小组长是小组建设的灵魂,在小组建设中起着组织管理的作用。怎样推选小组长,如何才能让小组长在小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定小组长时,教师不要随意安排,而是应该充分放手。教师要给予学生权利和机会,将参与权、决策权、挑选权、组建权交给学生。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先确定各小组成员名单,由小组成员推举小组长。如果在班额较大、学生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在分组之前,先确定小组长人选。学生毛遂自荐,进行小组长竞聘。竞聘时,学生需要准备演讲稿或者PPT,阐述自己的竞聘理由,争取其他同学的支持。确定小组长之后,由当选的小组长自行指定副组长,原则上组长和副组长应该是一男一女。全班学生根据各小组长的演讲以及副组长人选,自己选择希望加入的小组。学生选择完成后,如果每个小组人数不均衡,可以由组长和副组长再反选本组成员。最后,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配,力求符合小组建设的性别均衡、实力均衡等原则。完成小组建设后,教师应着重培养小组长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模范引领

小组长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大胆点评、及时补充,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更好地引导班级的学习气氛。2规范管理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小组长要充分发挥组织管理作用,带领成员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预习导学案和教材;课中,小组长要组织各环节的学习活动;课后,小组长要跟踪小组成员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3帮扶助学

一般情况下,小组长应与自己组内的潜能生结成对子,这样便于进行“兵帮兵、兵强兵”。小组长不能满足于自己学习好,一定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努力学习,获得进步和提高。如果说班长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那么小组长就是联系小组成员与教师的纽带。教师要树立小组长的集体责任心,让小组长带领他的小组整体前进。4检查督促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3

关键词:生本教育 合作学习 提升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64-01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对象,更是教育资源。“生本教育”提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怎样实施“生本教育”呢?

1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做法是: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前后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当。组内学生学习成绩要有上、中、下三部分,组间整体水平要基本均衡,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又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便于进行考核、进行组间竞赛,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如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爱好等,让每一个学生懂得人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团队学习的最佳功效。

要注意培養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再让每个组员轮流担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但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2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达到学多教少的效果

充分的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得以深入和拓展的基础。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为了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我把预习放在课堂上,同时还要使课堂容量不降低。怎样做才能达到课堂高效呢?生本教育认为,学生对自己生产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兴趣要比对被动获得的知识浓得多。因而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小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做,使学生在做中去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三个小实验,让小组学生分工合作:让一个学生用小木板在纸上挤压含油量高的小花生,观察纸上的现象—— 出现油迹,来证明脂肪的存在;让另一个学生将和好的面团在清水中反复揉挤,最后剩下的面筋,证明蛋白质的存在;让第三个学生取少量洗液滴入稀碘液—— 变蓝,证明淀粉的存在;让第四个学生取两只试管,分别装入2ml课前配制好的高锰酸钾稀溶液,再分别滴加课前榨出的西红柿汁液、橘子汁液(也可以是其它水果或蔬菜的汁液),证明维生素C的存在(实验前提示学生V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然后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实验所得,并共同完成老师课前准备好的预习提纲,这样就轻而易举地将六大营养成分中的四种成分了解了,至于水和无机盐,特别是食物中的水分,不用实验学生也能理解,至于无机盐想设计实验就设计实验,不想设计就描述一种现象:任何种子燃烧后都会剩下灰烬,这灰烬就是无机盐,有兴趣的学生回家后会进行验证的。这样既达到了学多教少的效果,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以学定教,多学少教,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决定的。在学生已经先学的同时,老师可以清楚、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出教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这样,可以教得精粹,切中学生需要。就生本教育而言,生物合作学习小组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3.1 创设情景,激发合作兴趣,是“生本教育”的关键

兴趣是促学的动力,是生本教育成功的关键。生物学习小组要想发挥其合作功效,老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比如,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中,首先可让学生观察几种不同生存环境中青蛙的体色有何区别?为何是这样?各小组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知道造成青蛙体色差异的原因,是环境不同,有什么样的环境,就需要有什么样体色的青蛙相适应,否则就被天敌吃掉,从而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也为将来学习自然选择一节打下了基础;也可让各个小组准确分析课本P19的资料,让学生讨论骆驼刺等生物是怎么适应环境的;还可以让小组讨论、总结鱼是如何适应水环境的?鱼能否生活在陆地上?各小组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轻而易举地就能将这些生物适应环境的特征总结出来。至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投影俗语“大树底下”学生自然会对出下半句,或让学生列举相关例句、成语,并通过讨论、分析说出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学原理,进而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中,给了学生“先做后学”和“以学定教”的空间,从而使学生保持了高昂的学习热情。

3.2 学生参与探究,拓展生成新知,强化了“生本教育”

新课标明确提出:生物课应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探究活动,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知识。不但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更要走出教材,注重引导他们向课外拓展,在课外实践中学生物,在生活中学生物。比如在讲《植株的生长》“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这一节时,除了要给学生展示生物兴趣小组课下做的、课本上的实验(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外,还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土壤对植物的作用。我将在苍山生态园中拍摄的照片“地瓜的生长”(生态园中的地瓜是用架子吊在空中生长的,不是埋在土壤里)投影给学生看(有条件的也可带领生物小组实地观看),这就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土壤对植物仅仅起到提供水分、无机盐、固定作用,并不是离开土壤植物就不能生存了,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无土栽培技术;生态园中小型西红柿的生长,也是用架子架起来并搭成棚,而且一棵盆栽小型西红柿用架子架起来之后会在棚子上面蔓延很大的一大片,可以收获一吨以上的小西红柿,产量颇丰,这为下一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讲到这章内容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生态园中西红柿被架起并搭成棚子的作用,是为了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这也就不难理解一棵盆栽西红柿产量竟会达一吨以上的原因了。

在生物合作学习小组中实施“生本教育”,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有关信息,关注前沿科学,探究某个专题,并利用课堂时间让各小组汇报成果,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强化了生本教育。

4 小组评比,激励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本教育”的效果

学习小组如果组织不当,学生的认知结构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别人的帮助、等待别人说出答案。所以必须经常开展小组评比活动。通过给小组加分、打分等激励措施,进行组间竞赛,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差一点的组员;差的学生来自集体的荣誉感使他们觉得不能拖小组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好学风,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提升了生本教育的效果。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4

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分组合作时,有的学生表现积极、亲力亲为,但也有个别学生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并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践行美术教育理念,让师生共同受益。

误区一:在一些调研课、观摩课、探究课和评比课中,教师片面追求课堂表面上的民主、平等、热烈的氛围, 只要涉及学生学习活动的环节,一味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反思】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民主、平等、热烈的学习氛围本无可厚非, 但这种氛围不应当是教师刻意制造出来的,而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 因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形成的, 是一种投入的、忘我的合作学习行为的体现。

上面这个误区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不仅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更糟糕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 毫无意义的小组合作行为会使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逐渐降温,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是作为美术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

【对策】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能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活跃课堂气氛而滥用。因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不相同,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

例如,《历史的画卷———外国宗教、历史画》一课中有一些表现惨烈的屠杀场面的作品,如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间的枪杀》、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德拉克洛瓦的《 希奥岛的屠杀》等,这些作品给学生的视觉震撼自不必说,课堂气氛应当是相当凝重的,如果采用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就会与凝重的氛围格格不入。

其次,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核心和灵魂, 课堂上的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凡是与达成教学目标无关的活动,都要果断摈弃,这有助于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实现课堂的高效。

误区二: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忙的忙、闲的闲。

【反思】

该误区表明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小组合作学习,自然也就不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上述做法显然没有顾及全体学生,与“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教育理念相悖。

作为教师, 我们无法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美术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取得非凡的成就,但我们必须坚信他们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兼顾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 要引导他们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对策】

教师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组织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 所进行的分工明确的互助性学习。每一名成员都必须明确自己是本小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都在小组中承担着一定的任务,要根据所分配到的任务,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组织方式后, 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是课前通过多种渠道, 充分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 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例如,“一二四”学习小组的建立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教师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一二四”学习小组,其中,“一”为本组的大组长,“二”为本组的两个小组长,“四”为本组的四名成员,这样的分组既能体现人人参与的原则, 又能体现合作精神、友爱精神和全局意识。分配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美术专长, 合理分配,尽量避免“完全由个别学生主导”这一情况的出现, 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事可做, 并在完成任务后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二是在小组之间要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竞争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小组间的竞争最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而激励机制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误区三:有的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将自己当作局外人,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闻不问,只是站在讲台前或在学生之间游走,不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答疑和辅导。

【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仍然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对策】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离不开教师的辅导,教师必须游走在小组之间,俯下身子聆听学生的心声, 与学生共同探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弥补讲解时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 这样的做法还能有效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培养师生间的感情,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更加有兴趣、更加充满自信,从而使得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5

一个真正了解教学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真正享受与学生一起学习过程的教师。单就英语课堂上英语词汇的教学而言,平日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词汇识记的成果,却很少关注学生识记过程的感受,即学生用自己的词汇识记方法去感知单词。有的教师认为,我把识记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考考单词看是不是都会拼写了就行了呗。其实这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因为由学生进行词汇识记的内化过程,并不意味着老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了旁观者,恰恰相反,要想学生对单词识记有独特的体验。因此只有靠教师沉下心来进行持之以恒地研究才行。最近在三——五年级的课堂上,我就针对音拼法这种英语词汇识记方法进行了一些思索和实践:

一、老师也有自己的练习本!

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作业本、考试本,还有练习本。可是你听说过,老师也有练习本吗?

当然有!我在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上,每节课都要在黑板的最右面画出一个漂亮的曲线区,还要郑重其实地对孩子们说:“这可是我的练习本哟!”然后课堂上在出示过新授单词之后,就在教师的练习本上一个拼读音节,一个拼读音节的写在黑板上,边写边让学生认真的读和观察。就好像我也是一个才学这个单词的学生一样,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在识记一个新单词的过程。这么做,学生们首先就消除了对识记单词的抵触感,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单词识记的成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教师示范作用的最好的体现。其次,学生更加自愿的,或者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去尝试记一下,看看是不是像老师那样用这种音拼法这么简单的就能记下来。第三,学生有了心理平衡感。这种心理平衡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劳动付出为前提,才能产生的“识记单词人人参与”的感觉。

二、我是第六组的组员!

1.组长示范法。英语单词有44个基本音,但是在每个单词当中变化还是很多的。对于初次尝试的小学生来说,示范跟读是很重要的,那么就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能量了。每个小组教师都发一张大纸,然后把要识记的单词先朗读和用拼读法示范一遍,之后由小组长在各个小组的纸上,像老师一样近距离地再演示一遍,其余的小组成员可以用手边读边描写,或者在纸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音拼着写出来。

然后互相读一读,检查是不是写正确了。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手把手地交给他拼读的规律和方法。2.教师需要“勇于”参与。有的小组因为分组得不是很均衡,可能整个小组的英语识记水平都不是很高,例如每个班级的第六组。特别是有的小组每次不论是活动、比赛还是表演都是排在后面的时候,教师就要勇敢的加入到这个组了。教师可以以组长的身份,引领学生识记单词。但是教师最好能充当他们小组热情的小组员,因为你的参与会“威胁”到小组长的地位和他的威信哟。然后,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醒组长他遗忘的知识点,也可以代表小组和其他小组比赛识记单词。虽然一开始,其他小组的成员会高喊不公平,可是如果你多次都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并且只专注于比赛而不是趁机利用教师的强势时,孩子们会接受你的。

3.请珍惜孩子们的成果。当一堂课结束了之后,教师会怎样对待学生们小组合作的成果呢,比如他们的答案纸,手抄报,甚至他们的一些小涂鸦呢?我会把他们的“小组劳动成果”进行评奖,把它作为崇高无比的奖品送给这个小组最有贡献或者进步最快的同学。这张纸上有着单词的拼写,有着图片的连线,对于孩子来说还算是不错的好东西呢。所以,请不要当着孩子们的面,将他们精心拼写下来的单词纸撕毁扔进垃圾箱内,那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也是今后进行小组识记单词的心理障碍。

三、孩子,这个单词我送给你!

有的学生在识记单词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都是有着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师想办法加强他们对单词的注意,也许能够增加单词识记的持久性。四年一班就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学习很认真,但是经常一站起来和老师跟读都很难完成。于是,以后的每节课我都挑一个能够和他沾边的单词送给他!比如有节课中有个单词是perfect,我就故意先给他一个简单的单词让他成功拼读,然后十分激动地说:“You’resoperfect。”虽然孩子们知道这一定是个好词,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我真诚的盯着他说:“你真是个完美的孩子!”的时候,学生们也被老师的情绪带动起来,纷纷为他鼓掌,并竖起大拇指喊着:“perfect!perfect!”我相信,不管是谁要是能有这样的评价都会心潮澎湃的。他的努力让每个同学都很感动,因为同学们都知道:这是因为老师送给了他一个单词!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6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36-0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目前在世界各国都拥有广泛的市场,是各个阶段教育过程中都较受青睐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合作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是参与式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在西方国家常以“TEAM WORK”或者“GROUP WORK”的形式出现。在参考群体动力学和群体心理学理论的基礎上,结合系统论思维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大学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群体动力”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他提出的群体动力公式为:B=f(P,E)。其中,B指个人行为,P指个人,E指社会环境,具体主要包括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以及群体士气等方面。在“小组合作模式”当中,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参与模式是可以参照群体动力模型来建构的,包括小组成员构成及其个人行为特点,小组学习规范及压力、小组凝聚力和士气等各个方面。从群体心理学层面上来说,可以对学习小组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从众行为、顺从行为、暗示、模仿和感染等,这些因素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任何教育都不是孤立的,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群体性层面进行研究的同时,还要通过系统的观点,全面的考虑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各个方面。在以课堂为背景的授课基础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只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手段和一个值得探索的途径,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学习方向的指导、合作学习思维的培养等方面都必须负起关键责任,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消除学生的茫然感,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在学生不断的被肯定以及自我肯定的过程中较好的进行下去。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在大学教育中的合作规则

在大学教育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置身于教学之外。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主要扮演了规则的制定者角色及部分承担学习小组合作绩效评估与点评者角色。因此,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模式要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制定基本的规则。

1、明确组织结构及分工职责

小组式的学习模式,本意是通过群体性合作,增强学生自主协调和集体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强化其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若在小组分工过程中不能明确划分小组结构,或无法划分各个部分应该分工负责的板块和功能,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各自为政,学习资源浪费或分布不合理,达不到合作的效果;二是互相推诿,小组合作效率低下,拖沓无章,甚至不能完成既定学习任务。

因此,在大学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教师应凭借自身权威此种学习方式的合作规则,明确合作小组在该门课程学习中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应该明确的分工负责部分,并强调这一部分规则的满足程度将作为对小组合作最终成果质量考评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减弱学生对此种学习方式产生的茫然和不信任感,另一方面杜绝对学习任务的群体性拖沓、重复抑或是漠视行为。

2、全员参与原则

全员参与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必须加以强调的关键性原则。在群体行为中,惰性行为是可能发生的。若没有全员参与的要求,一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可能通常只由该小组中的一个或几个人完成,或者没有人对这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责任。个体心理上的懒惰与“搭便车”行为会对合作学习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也违背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衷。

在对学生群体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期宣传和解释中,必须强调全员参与即每一位组员参与学习活动与其所获最终评价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要求每一个小组必须在其最终成果形式中以可测或可显示的方式给出每一位组员所做的工作具体内容。这样的做法可以保证最终学习成果的有效率、维护学生公平感、调动积极性及培养责任感。

3、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即在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出时间和效率上的具体要求。以组织一次案例合作为例,若是需要原创的案例,学习小组就必须安排好小组性的调研、案例成果的制作(如拍摄制作MV、制作PPT或模拟演练等)以及案例最终展示和进行成果提交,教师在这种情况中应给出十五天到二十天的小组合作时间。给出时间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检查验收的同时,成果是否符合硬性时间的要求,以及是否达到预先确定的效率标准,都应成为影响最后成果评价的关键指标,通过对时效性的强调,提高各个学习小组对等学习任务的紧张性,端正其学习态度,塑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4、范围既定原则

学习范围的确定必须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这是教师必须在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入时注意加以强调的。在给出的既定范围内,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是案例准备的结果,以各种健康积极的形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解释和表达,但跑题的情况或是偏激、非健康的表达形式都应在不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是塑造人格、优化性格。“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必须有其边界和范围,在内容上不能超脱出所教课程,否则脱离教学目标,毫无意义,在形式上不能超脱社会规范,否则便是错引方向,不利于学生成长。

5、评价权力分配原则

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通常也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和学生努力学习的直接动力之一。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检查,其评价权力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学习活动开始前给出明确规范。

对于学风尚未明显形成、理性分析判断能力有所欠缺的班级,应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助的学习成果评价模式。这种做法既可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对于学风良好、学生分析能力比较成熟的班级,可采取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学习成果评价模式,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通过教师必要的补充完善学生对学习成果的认识和理解。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教育中的人员配置

1、“小组合作”的规模

小组合作的规模,即组成学习小组的组员人数以及小组数目的多少。在一般情况下,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要经历资料收集、材料制作、成果展示这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以2至3人为宜,因此学习小组规模最好控制在6至9人的范围之内。人数过少的合作小组显得过于弱小,不足以给组员提供足够的心理依靠和信任感,人数过多的合作小组更易产生从众行为、顺从行为和一些搭便车行为,使得组织人数和学习效率边际效益递减甚至产生反作用。

从总体上来看,在组织和安排一次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小组规模的设置还要考虑到整体的均衡要求。即划分的各个学习小组规模一应该尽量避免产生部分小组规模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以免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产生不公平的影响,增强复杂性;二应该考虑学习小组本身的数目的多少,是否能与学习时间的安排相配合,能否给予每一个学习小组同样均等的表现时间和机会;三要考虑到学习活动安排的场地是否能够符合小组学习形式的要求。

2、小组中的性别

小组中的性别,即一个学习小组中的男女比例,以及整个学习安排中各个小组的性别构成状况。具体而言,即指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一个学习小组本身的男女性别比例,以及在同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不同小组之间的性别比例。

同一小组内部男女生比例应大致持平,性别数量上的均衡有利于充分发挥男女生的性格特点与优势,有效地规避因过多男生或者过多女生而带来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上的局限性。而不同小组之间的男女比例状况也应该达到一个大体持平的水平,以便于在更加客观的基础上以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男女生的数量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持平水平,文理科班级更是显现出了鲜明的“一边倒”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小组中的性别配比只能够根据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尽可能公平的分配,必要时要从数量上保证小组人员性别比例的平均化——这是一种在实践操作中较为可行的选择。

3、小组负责人的选择

小组负责人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和核心,必须满足意志力坚定、责任心强、有自信心、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等条件。它的产生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由教师指定,第二种是由学生推举。

在教师指定小组负责人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在该门课程中表现突出、成绩或进步明显的学生,提出让这些学生担任负责人的客观依据和理由,保证机会的公平性。也可對有自信毛遂自荐的学生进行考量推选,对他们进行肯定并给予其培养自我意识和表现意识的机会。

在学生推举小组负责人的情况下,当选小组负责人通常是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得到认可的,这有利于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给出候选人推选的竞争性暗示,并认真观察以避免缺乏责任心或学习能力的负责人当选。

4、小组性格能力结构

(1)性格结构

根据古希腊医生希波拉底(Hippocrates)的划分,人可以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不同的个性导致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在进行小组合作的组员配置时,组员的性格搭配是必须要考虑的要素之一。然而,在分组前的性格调查中,所有的学生都否认自己完全属于这四种气质类型中的一种,也就是说,学生们认为自身只符合一种气质类型中一种或者几种行为特点,并且同时拥有两种以上气质类型的特质。

面对学生符合多种气质类型特点的混合型状况,关键是要判断学生主要的性格趋向而不是完整的性格特质,这种判断可以以对学生的个性问卷调查为依据统计得出,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简单的分为四类:外向冲动型,外向稳重型,内向稳重型,以及内向抑郁型。并以此作为小组划分的性格指标依据。

(2)能力结构

在学习小组的构成中,需要有核心的负责人,也要有得力的策划人和方案实施人,还要有较好的协调者和执行者。因此,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软件技术手段和硬件使用方法的掌控能力、对组织人员安排和人际关系调整的协调能力、成果演示或展示环节所需要的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都是每个小组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根据这些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组员进行组合,也是划分小组的重要考量。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大学教育之中,是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和多样化学习的同时,还要关注学习规则的确立,保障学生的公平感,提升学生竞争意识和水平,并着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产生迷茫感等现象,及时予以指导。在大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既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途径,也是教师指导模式的创新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国海. 组织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2]张德. 组织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3][美]理查德.谢弗.社会学与生活[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4月版.

[4]乔纳森.H.特纳.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 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版.

作者简介:丁婷婷,1983年生,硕士、讲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管理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7

一、教书育人

当下, 学生不喜欢教师的现象很普遍, 简单地说, 因为教师让他不快乐, 教师爱得不到位。爱是化解一切误会的最有效良药。作为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的我努力探知学生的内心世界, 渐渐笔者发现, 学生需要赏识, 需要关爱, 需要成功, 需要满足.学生需要的, 我们能不能给他?以什么方式给他?当学生出现问题时, 我们能不能抓住时机交个朋友?很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往积极方面想, 学生可塑, 抓住时机交朋友;往消极方面想, 那真是无可救药, 两个字“可恶”!一念之差就可能毁了孩子, 多么关键呐!

二、遇事商量

商量是一种尊重, 商量是爱的一种方式, 不商量不知道, 一商量你定会改变对学生的态度, 因为学生的想法很有智慧!一次“示范课”, 笔者之前感到紧张, 因校长要求汇报近期科研成果, 提到“示范”二字, 压力可想而知。遇事商量, 找孩子们一番探讨, 争辩, 构想, 意见达成一致, 学生方面, 他们自己安排了, 不仅如此, 学生还反过来安慰老师, 替老师出谋划策, 这给我平添了几分自信, 有学生支持的课真好上!结果, 校长说了一句:“震撼!”这给笔者莫大的支持, 现在想来, 心里都乐滋滋的!一次示范课短短几十分钟, 但从活动折射出来的意义、价值以及先前的投入让人难忘, 相信多少年后, 这些孩子还会回忆这节课的。

三、欣赏智慧

智慧需要发现, 也需要培养, 作为能力的一部分, 智慧需要提升, 也需要欣赏。带着欣赏的眼光, 从事学科教育, 关注每一环节, 关注精彩生成, 教师欣赏学生, 学生欣赏教师, 师生共处于欣赏和被欣赏的情境场之中, 关系会更融洽, 教学将更有效。因欣赏和被欣赏所激发的创造力, 让学生终生受益。欣赏, 可塑造学生乐观向上的个性品格。欣赏智慧可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 欣赏学生的发现能力;第二, 欣赏学生的的创新意识;第三, 欣赏学生的质疑品质;第四, 欣赏学生的思辨风格;第五, 欣赏学生的欣赏境界。通过欣赏, 让学生找到自信, 找到价值, 找到人生的乐趣, 找到成功的希望。

四、珍惜纠错

“欣赏智慧, 珍惜纠错”是笔者一直倡导的。纠错分为自纠, 他纠和集体纠。很多小问题自己只要略作反思便可以解决的, 就自己纠, 纠后有总结, 不能一错再错;他纠, 即由一位学生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展示给大家, 先由学生讨论, 推荐同学助解。即便一时拿不出解决方案, 教师也不必急着推销自己的“产品”, 让学生说自己的观点, 谈策略, 从学生的想法中寻找合理成分, 有见地的想法, 教师要给予表扬, 带领学生仔细品味, 这个阶段称为“磨题”, 其实, 学生在这时候最能发挥创造力, 正如练功站桩, 越到最后几分钟越难熬也越能长进。思维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这样的愤悱情境中锻造出来的;集体纠, 也称“围捕行动”, 当问题真的在班级消化不了, 可以放到年级乃至全校展开征解活动, 并“悬赏”征解, 这会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五、预设精细

教学需要预设, 预设只为生成。预设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更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因为一切生成都是建立在有目的、有组织、有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的, 盲目低效的自主探究就等于在浪费人的生命, 准备得越充分, 课堂就越高效, 气氛就越热烈, 学生积极性就越高, 就越容易催生创造力, 所以, 预设不可或缺!

学生自主的课堂不仅要预设, 还要更精细!不仅要预设知识之链, 还要预设生成之果;不仅要预设容量、进度, 还要预设学生可接受性、参与度;不仅要预设教学目标, 还要预设思想方法和情感体验。诸多问题都要教师一点点琢磨, 需要与学生反复商量才能很好落实, 不细行吗?准备充分的预设只是精彩生成的必要条件, 还有许多不确定以因素冲击课堂, 这最能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 优秀教师不仅不担心冲击, 反而会创设被冲击的情境。

六、收放有度

当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后, 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规范内部的管理, 形成一种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甚至连教师都不曾考虑周全的细节, 他们都会考虑到。这是因为, 学生集体是根据自身的需求做自发调节的一个“市场”, 当这个“市场”空前繁荣的时候, 必然伴生一种制约机制, 有的学生就自然负起了教师的责任, 他们懂得适可而止, 对那些一直追求个人刺激和盲目起哄的行为加以抵制。当学生空前团结的时候, 他们凡事都会商量, 有一些学生在班级竖起“旗帜”, 赢得其他人的尊重。所以, 教师不必害怕课堂“意外”发生, 如有, 那就是教师热切期待的精彩的“意外”生成。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网球选修课,运用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部分,培养学生是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将延伸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学生与学生,使学生的生活更活泼、主动学习。以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网球课程,以便在生动和互动的课堂学习气氛掌握网球基本技术的学生,并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在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训评估的互动学习,使学生能够满足当代与未来社会的需要,促进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网球选修班中随机抽取1个班共4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6人。男女人数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小组对照、比较法,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验前,2个小组的学生均未接触过网球,平均年龄(20.19±0.22)岁,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后无重大疾病, 健康状况良好,把这40名同学作为本次实验的测试对象。

为保证实验条件一致,对2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网球基本技术测试,并且进行统计学检验,数据表明两组人员并无显著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各类小组合作教育模式理论的相关资料,并对收集下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 数据统计法

所有的数据用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测试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其中P<0.05差异显著。

1.2.3 实验法

实验于2013年3月至5月进行,时间为8个周,2节课/班,16个学时/班。实验班采用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利用启发—引导—质疑—点拨调控—深化主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合作探究程序进行教学是教师在合作教学的情境,培养网球学习兴趣,掌握技术技能与学习方法,为网球教学目标创设公平的小组组内合作、小组组间较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课下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对照组采用高校常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技术的传授和动作的熟练掌握,教师教学采用讲解、示范、练习三段式程序。在实验前后, 2个班均进行统一的考试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 .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网球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教育模式是小组基本形式,动态要素之间的互动教学,促进学生的兴趣,达到积极学习,必要的教育活动。普通的网球选修课的教育中,学生个人对自己的技术学习,参照物的局限性和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的限制,自己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纠正。集团合作教育模式正是在这方面的不足,合作集团中的一名学生提示,集团内的其他学生,为了帮助并及时发现自身错误, 全体的课程是一个欢乐的集体的环境中,对学生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起到积极作用。因此,集团提携教育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更好的自我调节心理。

2 .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网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2.1“一对一”学习法

2人为一小组,先由一人扮演教师角色,另一人则为学生角色。每组练习完毕以后,教师与学生相互对技术动作交流沟通,然后角色互换继续下一组练习。为了准确地了解实施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网球基本技术影响的干预,对2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了基本技术的前测试和后测试。

如表1中所示,2个组在实验前网球的基本技术指标对比的检测中无显著差异,两组的网球技术能力极其相近,起点相同。而实施了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的干预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进行检测显示:网球反手定点击球技术对比,P值均大于0.05,说明这项技术成绩并没有达到显著性的差异;而正手定点击球这个环节, P值均小于0.05,说明这项技术成绩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见表2) 从总体效果上来看,正手定点击球这个环节,网球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反手技术之所以没有什么显著性的差异是反手技术本身就比正手难掌握,对于反手技术的运用,学生在心理上更愿意去用正手。每个人心理上都更相信惯用手多一点。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技术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2.2.2 合理分组学习法

在学习单个技术动作和组合时(如截击),可以按照不同能力去进行合理的分组,指定或者让学生参与到推荐组长的活动中,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带好小组的,也可以毛遂自荐。组长需要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以及适当的鼓励。因为在截击球教学中,自身的心理原因才是最大的障碍。当然在学习结束以后,组内各个成员之间要相互指导、讨论、交流,从而找到自身的缺点,从而得到改善。

如表3中所示,截击技术这个环节,P值均小于0.05,说明这项技术成绩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从效果上来看截击球这个环节,网球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2.2.3 自由分组学习法

让学生们自由结合组成小组,每组的人数平均固定,随机分配到场地进行练习。单元课程结束后,小组为一个单位进行小组团体比赛。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会刻苦练习。

如表4中所示,再对于网球学习兴趣这个环节上,P值均小于0.05,说明这项技术成绩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从效果上来看,网球选修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2 . 3网球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效应分析

在该学科学习结束时,实验班和对照班统一进行技评考核,以及学好网球的信心调查。

如表5中所示,在对于网球学习的技评这个环节上,P值均小于0.05,说明这已经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从效果上来看,实验组所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2.3.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团体凝聚力

团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和谐,若加以实施积极的诱导能较大地提高其工作、学习效率。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中,我们把团体凝聚力作为重要的测试指标。集体荣誉感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竞争性机制引入网球教学中,让学生分组练习、分组比赛。这样做有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让每个学生不懂就问、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独立练习、思考,而学习效果的体验让学生更加乐于网球学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机制,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效果不断共同提高。

如表6中所示,在对于团队凝聚力这个环节上,P值均小于0.05,说明这已经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从团队合作的角度上看,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2.3.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网球技术的学习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自觉性都较高,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学习的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更利于他们摈除技术动作上的某些缺点,更加节省学习的时间。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加上课堂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活泼,就机械枯燥的网球学习转化成了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中,更有效的促进网球技术的全面掌握,这点从技评(表5)结果上可以明显看到。

2.3.3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网球课中安排适量的比赛,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自信心。一系列比赛之后,学生的技术、战术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赛后经过自我体验和分组讨论充分意识到了自我不足,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自己进行训练。随着比赛的继续进行,技术好的学生技术稳定性、全面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技术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被技术好的学生带动起来,这在无形中也鼓励了每个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自信心以及心理素质的稳定性,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表7中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这再一次的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论在网球选修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2.3.4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发展”,并具有“独 立个性”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当代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在网球选修课的教学活动中,将课内外相互结合,并针对网球项目的独特性、观赏性与健身性的效果组建校园业余网球比赛, 这不单单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而且更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其参与、创造,增强组织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发展自己个性的空间,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为以后走向社会、全方面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网球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球理论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小组竞赛,创造出既合作又竞争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优化教学过程。在教育领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最重要的,它空间合理,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聚集和分散,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和空间。

3.2 建议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9

新媒体 (Newmedia) 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 (CBS) 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 (P.Goldmark) 率先提出的。之后, 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 (E.Rostow) 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 也多处使用了“New Media”一词 (1969年) 。由此, 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流行并不久扩展至全世界。

混合式教育, 即“Blending-Learning”, 在吸收现代网络技术的同时, 并不完全抛弃传统课堂教育和面对面交流模式, 简而言之, 就是运用多种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 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减弱负面因素的作用。“混合”是“教育”的定语, 在这里是指把传统教育方式的优势和新媒体指导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出会思考的高素质医学生。

临床医学专业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自发组织, 自我管理的学习组织, 在医学生课外学习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它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以老师课上教授为主, 以课余网络学习为辅, 采取扁平化管理方式, 秉着人人参与的原则, 较高地提高了学生对于医学学习的参与程度。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比较

笔者去年9月份通过分层抽样调查选取医学院600人关于《混合式教育指导新媒体在临床医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比较研究》, 有73.5%的接受调查的医学生表示他们在平时的休息时间更愿意通过移动通讯设备获取信息, 有85.5%的同学表示如果有资源的话愿意通过新媒体接受医学信息资源, 通有77%的同学乐意看到新媒体与传统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于此同时82.5%的同学表示传统小组合作学习不应该完全被抛弃, 应该讲两者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方面, 95.5%希望在新媒体小组合作学习看到更多新颖的多媒体教学图片和视频, 92.5%的同学表示在新媒体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紧跟时代医学信息, 将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的同学愿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使用新媒体, 结合本次调查, 对可能原因分析如下:

1. 新媒体增加了受众面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尤其现在智能手机、kindle电子书的泛滥使碎片化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无论吃饭时还是旅途中, 随处可见的“低头族”都在阅读信息。课堂教育有上课时间和上课教室的限制, 学生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时间段随心所欲地学习新知识。而新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对学业紧张的医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非常便利的阅读方式。

2. 新媒体的自我更新快

医学知识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肤色, 它的自我更新速度很快, 需要满足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新媒体的教育模式就能达到这个要求, 它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更新信息的优势, 以求达到受众者对于信息的需求。

3.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课堂学习不足以满足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需求, 也不足以满足医学教育体系对高质量的医学生的培养的要求。利用新媒体,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去汲取新知识和复习课堂知识, 查漏补缺, 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4. 双向交流, 多边学习

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广泛, 交流更加频繁。当遇到不懂的问题, 既可以反复的查看老师发给你的信息, 也可以及时的与老师进行交流, 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同时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开拓自己的视野, 加固对知识点的了解。并且, 老师可以及时接受到反馈信息,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优化课程设计。

现状的剖析:

尽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 应用于医学教育具有许多优点, 并且医学教育的很多课程已经或多或少地应用到新媒体。但是, 经调查发现, 新媒体在医学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特别大, 传统课堂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现阶段使用率比较高。调查小组通过分层抽样选取医学院100名老师进行新媒体在医学教学的使用情况调查, 发现近几年中新媒体虽然在平时的医学学习的使用率有所增加, 但使用情况仍然比较低, 于是在实地考察中, 调查小组通过走访每个教研室, 总结以下几个原因:

1.教师对新媒体的不熟悉

很多教师, 特别是老教师, 因为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育, 在平时的学习教课过程中更多的注重课堂教育, 而不在意新媒体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影响, 而且一些老师认为学生使用新媒体主要用于娱乐而不是学习, 因此他们很少或者几乎不把新媒体应用到平时对学生的教育中, 从而限制了新媒体在医学教育中的发展。

2.教学任务加重

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 而新媒体能应用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交互性。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基本上属于老师教授, 学生接受知识, 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但是, 当新媒体应用于医学教育时, 老师不仅要像之前一样设计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医学知识, 还要在课后积极关注学生的动态, 及时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 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并且根据反馈的信息修改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这些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教学负担。

3.统一的新媒体平台难以建立

虽然在信息化社会, 新媒体已经普及, 但是新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 每个人使用的新媒体的种类也不相同, 因此, 在医学教育体系中难以找到一种新媒体形式是适应于所有学生的。与课堂教育相比, 新媒体很难做到普遍率达到百分之百, 即无法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三、三大新媒体平台的比较

混合式学习在人体解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了很大成效。我们共组成了10个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由南通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的20名学生组成, 以微信、QQ、微博作为网络支持环境。

QQ作为较成熟的通信工具, 在学生中的使用率最大。每个学习小组都创建了QQ群, 然后在群里分享关于人体解剖学的相关课外知识以及应试指南。80%的同学能在线下通过积极的讨论,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90%的同学在期末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对QQ群里的讨论设计较为满意。最大的不足是同学在群里的过多发言, 会影响到未能及时关注群消息的其他同学的阅读。

微信近几年在人群之间逐渐流行起来, 其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板块更为丰富, 主要通过发布文字、图文信息和“小视频”实现互动。同学们可以自主阅读每日的推送消息以及历史消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弥补了QQ群在信息覆盖这方面的不足。公众平台也能自动统计查看信息的人数和所看内容等情况, 功能十分强大。

微博的信息量就更大了。同学们可以自主关注与医学有关的账号, 例如丁香园、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等, 在评论或私信中与人进行探讨, 还可以加##直接参与某一时事话题的讨论, 并通过@其他人进一步扩大受众面。虽然实验组的同学能在微博中获得大量信息, 从临床基础、临床实践、医学人文、医疗政策等方面加深对临床医学的了解, 但由于参与微博话题的人过多过杂, 往往会诱导舆论的方向, 造成对认知的偏差。

总结

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 老师决定节奏进行授课, 这种方式完全以老师为主导。特别是在中国现在的课堂上, 举手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 他们更倾向于被动式的接受知识。而单纯的网络教育又完全以学生为主导, 依赖于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相关内容进行学习, 忽视了老师的作用。这两种方式不能完全割裂, 而需有机结合, 因此, 混合式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线上的自主学习与线下老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查的结合不仅弥补了双方的弊端, 而且还强化了各自的优点, 增强了同学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当然, 任何新兴的事务都会有它不足的地方, 新媒体也不例外。虽然在信息化社会, 新媒体已经普及, 但是新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 每个人使用的新媒体的种类也不相同, 因此, 在医学教育体系中难以找到一种新媒体形式是适应于所有学生的。与课堂教育相比, 新媒体很难做到普遍率达到百分之百, 即无法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医学发展瞬息万变, 当代社会对医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发展也日新月异, 信息化的进展为现代化的医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断优化教育体系。新媒体应用于医学教育体系中, 不仅仅是对医学教育的辅助, 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更是现代社会对医学教育事业提出的新的要求, 还有助于高素质的医学生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 新媒体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青年大学生更是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 新媒体以其卓越的优越性对医学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本课题组组建了混合式学习小组, 通过调研, 对新媒体在医学教育中的优势和现状做了调查分析, 希望对创新医学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育,新媒体,小组合作学习,医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可云, 亓建芸.混合式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J].第五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 2010:70-73.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10

一、探索并建立小班化教育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发生改变。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的原则,也可根据需要以“组间异质,组内同质”为原则进行分组,或兼有两种形式,或因课堂合作需求而异。首先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基本相当,合作小组以四人为主。在组建的时候在座位安排上进行合理搭配,让每个学习小组有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使中等生得到帮助,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李芳老师在她的小班化教学案例中这样讲述:“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很好动,学习新知识特别快,与他的同位相比他稍微弱一点,在两人合作互教互学时,他们常常因为早完成任务而说话打闹,让我和他们的小组长不得不一遍遍提醒他。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给他换了一个接受能力特别弱的孩子,这下他可有事做了,合作的时间中他自始至终都在一遍遍地教同位读课文认生字,让我暗自窃喜!看,同位搭配还是学问多多的!”

二、为班级命名、为小组命名、设立小组口号,一班一品、各有特色,各具风格

每个班级都有响亮的班名,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富有新意的组名。如,垦利三小三年级一班命名为银河班级,全班同学分成了7个大组,以北斗七星七颗星的名字为小组命名,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寓意缺一不可、紧密相依,以集体的方式站立!他们的口号是: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亮。另外还有航海班级,小组以帆船旗号来命名;彩虹班级,以赤橙黄绿青蓝紫命名小组———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设计新颖的小组评价表醒目地张贴在黑板的一侧,也在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三、出台《小班化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规程》,为小班化课堂教学提出具体要求

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教学原则,同时兼顾不教原则:学生自己已会的不教、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教、学生合作能学会的不教、教师教也教不会的不教,构建以“自主”“互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认定目标,独立自学(利用预习单自主学习阶段)———小组交流,互助落实(利用共学单互助合作阶段)———课堂讨论,质疑解疑(总结提升阶段)——回扣目标,训练巩固(反馈矫正阶段)———拓展延伸,反思升华(利用延学单课后探究阶段),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各课型不同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或者利用预习单课前学习———课堂上小组利用组内评价表检查预习结果,检查方式教师自己编程。)

四、注意事项

1. 合作学习方式推荐。

(1)交流式:如我说你听,你说我听;巩固强化,我写你看,你写我看。

(2)互教式:如我不会你教,你不会我教;互查互正,兵教兵、小先生。

(3)互评式:我说你评,你说我评;我写你评,你写我评。

(4)合作式:不同组员分工承担任务,然后汇总交流汇报。

(5)探究式:从分歧、质疑到达成共识到讨论。

2. 时间分配:2020模式。

教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学生学习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即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个别辅导、诊断时间不少于20分钟。

3. 诊断方式(尤其在习题环节)。

(1)巡回诊断: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小组中完成快的学生,教师先批改讲解,这部分学生再作为小老师对本组其余成员进行批改。

(2)个体诊断:一是课堂上的诊断,二是课余(自习)关注(重点后进生)。

4. 四个百分百:

百分百受到关注;百分百互动;百分百有展示机会(按号或差优为序皆可,杜绝无序发言或交流);百分百得到发展。

5. 汇报方式推荐:A个人汇报,B小组汇报(代表),C个人+小级(个人在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汇报),D组间互动。

6. 小组合作每次不少于3分钟,每堂课至少有一个深度思维问题,3个左右学生来回答,10秒以上思考,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不少于10分钟,对于来自星星的孩子可进行课后预约。

五、注重多元评价,热情鼓励

关注每一个孩子全面、全程的动态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小班化教育”特色的有效性评价体系,团队评价、动态评价、互动评价、奖章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从而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协调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把能否全员参与、合作是否密切当作小组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再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自评、互评。但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依托各班个性化的小组评价表不评价个人,只评价小组。

六、实施步骤

学习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合作教学课堂规程—实施课堂操作行为—全面全程动态评价。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11

关键词:小组合作;同伴教育;有效;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35-2

在长期的初中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有独特的同伴合作心理。具体地说,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最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候,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家长的评价并不太在乎,但自已在一个群体中,对同伴的评价却特别在意。我校为了探求好的教育、好的教学、好的课堂,基于初中学生同伴心理的需要,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同伴教育,小组合作”的学教模式。

要切实提高基于“同伴教育,小组合作”学教模式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笔者以为应把握好该学教模式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导学案是有效阅读教学的载体

导学案是为引导学生学习而编制的纸质方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线路图、方向盘、施工图,是教师搭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的导学案设计共分四个板块: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上课的指南针,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这个目标是基于学生的角度设置的,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

2.基础导学。

这一部分主要由基础知识(包括作者、背景的介绍、文体知识、字词等)和对文章整体感知把握两部分组成。如在《美丽的西双版纳》这一课的基础导学的整体感知部分笔者就是这样设计的:

请用文中一个词语说说西双版纳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文章具体写了哪五幅图?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这个题目前两问是很简单的,而第三个小问题在前两个小问题回答后就很容易解决了。

3.学习要点。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围绕整个课堂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如《都市精灵》的学习要点,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1)划出具体描绘精灵的句子读一读,从修辞和用词角度各选一句进行赏析。

(2)不同城市精灵,不同的生存状态,作者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请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品一品,读一读。

(3)作者用对比的方法为我们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请找出来并说说其意图。

(4)在文中找出作者的愿望,读一读,并说说如何理解。

设计第(1)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语言,根据题目要求学生能对“旁若无人”、“像炸弹一样”等运用拟人、比喻修辞的词、句以及动词“抿”、“射”等赏析。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发现形容其他精灵的词语都很美好,而形容现在乌鸦的词语却是“呆呆的”“孤独而寂寞”,从这些用词中学生已基本能体会到作者对他们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很顺利地进入第(2)题,从而了解作者对现在的北京是感到惋惜的,对于昆明、上海、旧金山等城市是羡慕、佩服的!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对比,因此在前两题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了第(3)题,让学生明白文章中有多处对比:乌鸦与其它精灵的对比,北京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对比,北京今昔的对比等,从对比中去明白作者的意图,进而进入第(4)题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中心: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

这四个题目分别是从品味语言、体会感情、学习写法、领悟主旨方面进行设计的,它们既抓住了整个文章的重难点,课堂教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而且题目设计有梯度、有层次,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

4.巩固拓展。

巩固拓展部分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提高,如《都市精灵》在这部分笔者主要设计了两个题目:

(1)本文运用 的手法,描绘了 的现实,提出了 的观点。

(2)贺知章喜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白居易喜爱“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景象,舒乙期待“与狼共舞”的生活,请你用几句话描绘一下你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这一部分第一题是对课堂重难点的小结,第二题是根据所学联系实际进行的一个课外小练笔,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我们自身生活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有了导学案这个载体,就像有了一个无声的老师,引导学生从学习目标、基础导学、学习要点、巩固拓展四个方面更有效地自主学习,老师凭借导学案这个载体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同伴教育,小组合作”学教模式下的阅读教学。

二、课前预习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石

有效阅读教学要求从学生的课前预习开始,这里的预习是要求学生独立学习的。独学是有效课堂学生学习步骤的第一步。所有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早读课进行文本朗读,使学生对文本有个总体印象,接着提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对于导学案上的预习作业采用分层布置的方式,对于学习困难的C类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导学部分。如《都市精灵》基础导学中的(2)、(3)题:

(2)根据拼音写汉字。

( )shuò大 荒( )dàn 肆无忌( )dàn 司空见( )ɡuàn

( )héng量 ( )xuān闹 围( )jiǎo ( )xī戏

(3)通读全文,文中写了都市的哪些精灵?请在书上圈划出来。

这两个题目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C类层次的学生只要完成这两题,就能拿到1分预习分,如果他额外完成B类层次学生的题目,如学习要点第(1)题(赏析),那就额外加1分。

中等层次的B类学生要求完成基础导学和学习要点部分,如上文提到的《都市精灵》学习要点(1)~(3)题,B类层次学生完成就能得到1分预习分,如这类学生只完成基础导学部分,那就不能得分了,如果他多预习,继续完成后面的题,那他就能额外加1分,层次好A类的学生要求完成基础导学和学习要点,他能得到1分预习分,如果A类学生将巩固拓展部分也完成了,那他还能额外再加1分,反之,如果他没有完成应完成的,则不能得到预习的1分。

这样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和学习需求,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第二天收上来检查批阅,有时可以请小组长进行“推磨式”检查,检查时不仅要检查导学案,更要检查书,看看同学是否有相应的批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

三、充分合作是有效阅读教学的保障

学生在充分独立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整个小组同学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交流的问题主要包括小组学习成果的分享,小组内共同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共性度高的疑难问题。

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在合作交流中要求学生注意:(1)学会倾听,(2)有序合作,(3)合理分配。

在学生合作讨论交流时,教师此时要在小组间巡视,注意以下事项:

(1)观察各组讨论情况,一个小组成员是否全体参与,假设该小组共6人,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讨论,那每人得1分,那该小组就得6分,如有一人不参与讨论,那该小组就得5分。

(2)聆听小组讨论情况,找出共性问题,以便在全班大展示时教师及时点评。

(3)提前分工。老师要根据讨论情况分配各组大展示的任务。

如:假设班级有8各组,上文提到的《都市精灵》的学习要点共4题,那么可以由其中4个组负责展示,另外4个组负责点评。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最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敢于在同伴之间发表意见,充分的合作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对话情境,是有效阅读教学的保障。

四、积极展示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平台

学生在充分预习、合作交流后就可以在全班进行展示,展示由原来老师主讲到学生主讲,展示是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平台,其目的是通过展示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展示起着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其中展示的学生可以多个、形式可以多样,展示时重在“讲”而非“读”,展示后要点评,点评,包括学生的点评和老师的点评。

学生要点评就要认真听别人的意见并且认真思考,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在展示时学生点评,思维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生成新的东西。如《美丽的西双版纳》中句子赏析这题:

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

第1小组展示时认为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2小组的同学点评时马上提问从哪里看出,第1小组的同学回答“平坝、江边、湖畔”三个相同的词就构成排比。而第2小组却认为这不是排比,但说不出为什么。第3小组的同学也认为不是排比,理由是排比是要由三个句子构成。

此时他们急需老师点评,从中得到正确的理解。但老师应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思考什么是“排比”,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意识到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的句式或短语构成。这比起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兴趣,这样的点评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对于学生回答不到位的,教师还可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点评。

综上所述,把握好“同伴教育,小组合作”学教模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好导学案这个载体,奠定好课前预习的基石,提供好合作交流的保障,利用好课堂展示这个平台,能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10).

[2]陈巧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教学探析[J].凯里学院学报,2009(01).

[3]盛维剑.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0.

[4]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小组合作教育学 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都是老师教授学生记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筋疲力尽, 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就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呢, 就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 不要去借助老师的讲解, 而是把问题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拿出来进行探讨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为数学课上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怎样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 教师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参与的, 教师作为合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要充分地做好自己的职责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地开展进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是其中的一位成员, 在小组遇到疑问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同时, 教师也是小组合作中的引导者, 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解方程的时候, 老师可以多列出几个方程:8x=5x-3, 7- (2x-1) =x- (x-3) ……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几个方程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来解决疑惑, 最后引导学生去一步步解决这个方程,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保证小组合作完成的质量。

(二)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如何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呢, 首先老师要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合作学习感兴趣了, 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进行, 那么, 老师该如何创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呢, 就比如说在学习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样举例, 咱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是多少呢, 大家算一算, 这样, 学生就会自己成立小组, 把自己所拥有的数据结合到一起进行计算, 合作小组自然也就形成了。另外, 在小组合作中, 经常会有同学表现出不配合的样子, 因为有的人会怕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去告诉了其他人别人就会超过他,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充分去给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好处, 大家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出来, 其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同学与同学之间都不是敌对的关系, 都是同一个战场上的战友, 只有大家都强大了, 那么,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以防学生会排斥学习小组。

(三) 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怎么样才能做到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呢,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进行小组合作的话, 那么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可能失去兴趣, 因为太过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特别难懂, 大家都不会的问题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话, 那么小组讨论一节课也没有能有一个结果, 学生会对小组合作失去信任, 所以, 老师要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太过简单的问题让个别不会的学生私下问问题就可以了, 太过复杂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 教学的效果才会更高。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平面几何的难度比较大, 尤其是在学生对个别平面几何习题进行解题的时候, 往往是毫无头绪的, 需要往哪儿加一条线才能把这个题解出来或者是这个图形要怎么划分才能得到答案呢, 学生往往是没有头绪的,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 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把这条辅助线给画上, 而是告诉学生可能要借助一条辅助线, 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看看这条线作在哪里才能把这道题解出来。

(四) 小组之间进行激励机制

课堂上总是要有比赛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争强好胜的年纪, 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举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向他们看齐。同时, 在班里的一角可以设置一个PK台, 把每个小组的名字、口号、得分都公布出来, 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关注到其他小组的动向, 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加强自己小组内部的学习。这种激励的机制, 对于小组教学来讲, 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帮助小组内部提高了效率, 节省了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课堂效果

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模式开展以来, 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它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留下的糟粕,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手遮天”学生“一脸茫然”的现象, 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去努力思考, 而不是等待老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程度上, 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同时,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教学的氛围融洽了, 学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

总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小组合作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初中的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个学习模式, 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青年干部下一篇:MM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