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互动合作

2024-06-09

小组互动合作(精选12篇)

小组互动合作 篇1

摘要: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合作意识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包括教育领域。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 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非常适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然后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例子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最后对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运用

小组合作互动,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成为当今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 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 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 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1. 内涵。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首先倡导并实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2. 特点。

(1)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 (2)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 (3)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灵活组织。

为此, 笔者采用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尝试着解决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1) 4~6人为一组。如讨论《孔乙己》中孔乙己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时, 先向学生阐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孔乙己的人生轨迹, 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全班分为两大组。如学习《愚公移山》时, 出现了“愚公、智叟到底谁愚”的争论, 所以笔者将学生分为两个大小组讨论。

三、应注意的问题

1. 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我们在构建合作小组时, 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 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每组6人。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 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在小组互动学习中, 小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 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每个小组成员都是组长, 只是分工不同。学习组长, 主要是在课堂上安排学习任务, 组织学生讨论, 监督学习进程。作业组长, 主要是收发作业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发挥团队精神, 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如翻译《狼》时, 学习组长把每段分配给个人, 然后大家一起翻译, 疑难之处讨论交流, 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

首先,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其次, 教师要给学习小组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最后, 教师应因组而异,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当学生有困难时, 教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

4. 教师担任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 教师应及时表扬。当小组成员不清楚学习任务时, 教师要向学生反复说明。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在教《背影》时, 我让学生探究文章感动人的原因。学生立马在组内发表见解, 在巡视中我发现大多数小组都能找到一点原因, 那就是父亲爬月台的形象“吃力而努力”, 这是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原因。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看看作者一开始有没有理解父亲, 父亲的一些行为漂不漂亮, 于是大家又热烈讨论。

5. 正确的评价和合适的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 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三是评价和奖励要明确、公开、及时。

在语文课堂上, 我一直力争体现小组间的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所以只有高效课堂能够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只有解决了小组学习有效性的问题, 每名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一枝独秀不是春, 花开满园才是春。

小组互动合作 篇2

我校正式实施“导学导练自主互动”智慧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已有近四个月的时间了,从全校师生的表现来看,已取得了初步理想的效果,老师们在减少了一些无用的事务、加大备课力度的同时,惊喜的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有了飞速的提高。

作为“小组自主互动学习”,我认为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分好组的基础上,借助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进一步启发引导的过程。师生之间通过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不难发现,我们在小组建设中更应突出以下三点:一是自主。即自己给自己作主。表现为学生给自己确定一定的学习目标,或者结合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由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完成,以及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完成。二是合作。即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三是探究。即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成功的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自主、合作、探究”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作为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我是从以下几点做起的。

一、创设小组的条件

陶行知指出“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互动活动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树立学生学习主人翁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自主互动学习小组的建设,必须有它的人文基础。

1、必须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小组学习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全方位营建信赖、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仍要维护自己的威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有着职责上的差别。

2、必须建立学生间的和谐关系。

小组互动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各小组成员之间,以及组与组之间的关系“亲密”起来,消除一切心理障碍,从而达成情感上的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所以除了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踊跃参与活动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去淡化学生间的一些人为差距。

二、合理进行分组 帮助学生建立好和谐的学习小组,才能在课堂中开展好互动学习,否则只能流于表面形式。小组组成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组织小组教学已有多年,只是以前的组织形式并没有现在的严格和细致。我现在任教八年级四、五班的数学课,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分组。

1、按指定性划分

这是班内的主要分组,也是班内固定的分组。我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数学成绩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按每四人一组进行划分,并确定合理的位置(一般是同位和前后位四人一组)。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交流的方便,以及保证学生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小组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在互动时,还可以兼顾内向型和外向型、成绩一好一差或两好两差结成对子。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做到非常了解,才能达到最佳配置。

2、按自由性划分

这是我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或学习任务随机进行的自由组合。这样做有利于教学的随机性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同时也是为了让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去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

三、小组互动形式

由于现实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不是很强,自主互动学习有时易于变成一种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及课下加强及时、合理、有效的引导,使小组的学习真正有效。我是通过以下六种形式进行小组活动的。

1、小组讨论

一般出现在小组内部检查自学情况和教师讲完后的深入探究。前者是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检测自学的效果,也是为教师进一步讲解新内容提供参考(让教师知道学生们在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难问题),后者是为学生进一步弄清、吃透教师讲解的内容,加深对方法和技巧的理解,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

2、一帮一交流

很多时候,小组四人并不一定对某个知识点都不会,这时整体的讨论可能并不使用,过于浪费时间,一对一的交流可能更有实效性,通过一帮一交流,达到互补的目的,也便于优秀生的自学和提高。

3、学生提问

传统的教学是“师问生答”。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所以我除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外,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通过小组合作,比赛谁提的问题最具有创意,最能启发思维,这也可以推动师生间的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小组游戏

在一些比较沉闷的课上,有时随机组织一些适合于课堂上用的数学游戏,用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5、师生辩论

辩论以课本知识为基点,针对某一类型的问题或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托,把学习从课内适度拓展到课外。在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加深对尖子生的培养。

6、分层作业

作为课堂的延伸,课下作业我注重了分层布置。自习课上,保证优生零作业,让其充分进行自主学习,达到知识的再升华;中下游学生按时完成指定的作业,使其在加强对课堂内容理解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四、合理进行评价

我们组织小组互动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且通过所有成员的合作交流,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因此合理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问题所在。所以在小组评价中,我始终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评价贯穿互动学习的全过程

活动前的评价,我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时的评价,我主要检查活动目标的实施情况及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对于活动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通过点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小组间交流等方式排除障碍。故在不同的时段,我都以不同的量化分数来衡量各小组间的表现情况。

2、评价时刻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问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在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前提下,多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对学习较好的学生,适当提高一些难度,做到因人而异,合理分配。同时考虑到各小组之间的利益,尽可能做到更多的提问,保证各组之间的平衡。

3、评价多用正面化,慎用负面化

在用量化分评价时,我更注重加分,只要做好的小组,我都给予适当的加分,做不好的小组,一般不扣分。同时我还注重口头上语言的评价,根据个人参与活动的程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的不同,树立小组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表扬和适度的批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力求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层次化。为了更好的达到评价的目的,我通过表格的形式(见后面附录1),每天及时公布(表格的使用说明:课堂栏:根据小组的交流情况;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提出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表现。训练栏:作业完成情况;训练题的解答情况。考试栏:以每次考试的进步名次和除以人数作为每次考试获得的分数。综合评价栏:由老师对一大周来各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定一分数。总分栏:前几项的合计。名次栏:以总分的高低排定名次。并以次根据进行小组的表彰和奖励。)其中在考试中,为了促使每位学生进步,我还为他们设计了考试情况变化折线图(见后面附录2),通过每次考试后对成绩和名次两种折线连接后的变化,让学生时刻注意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升降情况,为他们搞好小组学习提供了依据。

浅谈小组互动合作式学习 篇3

【关键词】互动学习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07-02

新课改以来,“师生互动合作式学习”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它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中国古代孔子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就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理念。 要使“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教者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组织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成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师生互动的合作式教学呢?笔者有如下观点。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奠定师生合作学习的基础

我们常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思想,彼此接纳才能做到倾心交流互动。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去接授教师传授的知识。

如在教学生字词时,可采取学生教-教师读-学生读的形式,或采取让学生教老师和同学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词,编顺口溜,编故事,儿歌等等方式,这样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抢答并学会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们与老师共享学习的过程。再如教学《井岗翠竹》这篇课文时,让全体同学声情并茂的和老师一起读课文,然后让大家分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去和老师的朗读形成对比,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再对他们当中读的好的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做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代了传统的老师一人引领的作用,在师生共同的对比提升中,让课堂教学收到了更好的实效。

二、 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 ,促成师生合作学习的共进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 课堂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改也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的一言堂的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主导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基于这个理念的引导,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教学上尝试着学生之间的小组互动合作式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研讨问题,每个班级都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八人一个团队相向而坐,这样有利于大家的学习的交流,在“先后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下,我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上就学会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上以组为单位汇报他们搜集到的信息和掌握的知识,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生之间开始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学生真正不懂的由老师再解答,课堂上同学们有时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为了说服对方大家互相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让对方心悦诚服。学习的热情十分的高涨,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主观能动性,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它促进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正是在这种学习的氛围当中,让他们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学习,个性得到了张扬。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当中让他们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关注有效的教学设计的生成,促进合作学习的提升

新课改开展到今天,教师再也不能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顾滔滔不绝的讲,让学生们去被动的接受,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要积极的互动密切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为了促进学生间有效的合作交流和学习,教师要有效设计好自己的导学案,找好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才能畅所欲言,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达成有效的课堂生成。

小组互动合作 篇4

一、小组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定义

合作互动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之间进行研究讨论,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进行互动学习。高中语文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合作探究小组载体基础上的小范围合作学习,每一个小组里面都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成员,成员之间针对教师提出的任务目标共同研究分析,在研究分析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积聚大家的智慧,从而提高学习成果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是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模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互动模式的背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广运用合作互动模式是针对于过去一段时期教学偏重于单向灌输这一状况而言的,在单向灌输模式中,教学成效长期处于低位徘徊,其中学生主体地位与主动性受到了制约,

1.单向灌输模式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当作被动的灌输对象,这对于高中生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更渴望在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言论,而单向的灌输模式没有能够满足这样的欲望,导致他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相对不足。

2.单向灌输模式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充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实现情感、能力与知识同步发展的三维目标,而单向灌输模式过于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严重不足。

3.单向灌输模式降低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单向灌输模式让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为沉闷,许多时候成为了教师独角戏的表演舞台,缺乏了学生有效的参与和互动,整个教学过程难以活跃起来,学生思维没有能够充分调动,整个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三、创新理念,以合作互动模式促进教学深入开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注重理念创新,尤其是要深刻领悟并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1.教学设计上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空间。

笔者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统筹考虑,以完善的设计作为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上,笔者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的设计方向,转变为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师退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每一个难点的突破,尽可能都安排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学习,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空间,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有广泛的参与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不再直接对学生给予答案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分析研究,自主获得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从根本上扭转了单向灌输模式的弊端,转而让学生成为整个语文学习的主角、主体。

2.教学模式上发挥小组合作探究作用。

在合作互动教学模式运用中,笔者充分发挥了小组这一载体的功能,针对班级生数特点,按照每6人一组的规模建立了多个兴趣小组,将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迁移到这一载体之中。每一个小组都安排了牵头学生,每节课都针对教学任务提出了探究提纲,学生在小组载体内进行合作研究、讨论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相互间的讨论交流,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依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能够解决绝大多数难题,尤其是相互讨论又增加了思想的交流,不同思维角度、学习技巧也在其中得到了表现。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掌控整个教学进度安排,让小组学习始终处于自己掌控之中,哪些小组遇到难点了进行点拨,遇到的共性问题在班级进行集体点拨,做到既要放手让学生开展学习,同时也要抓好“收”的功能,让学生的思维集中起来,提高难点突破成效。

3.教学作业上体现学生集体合作特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业是承载巩固训练和延续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这一方面除了要抓好知识点巩固性质的书面作业之外,还要注意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合作互动的作业类型。教师可设置开放式作业,要求学生开展合作互动共同完成,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调查合作等方面能力。

小组互动合作 篇5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研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和听课交流过程中对这种学习方式总感觉到一些问题,引起我的很多思考。为此,本人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了简单总结,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凸显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小组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成了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集体的成就感则成了其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本人在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1.学生对教师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的合理分配和领悟,对所要完成的共同目标不明确,造成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混乱,有些学生因无头绪而不能快速 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去加以解决,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不高。

2.小组内一些成员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依赖性甚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自觉地结合书本,深入思考,一味地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3.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个人主义”,有时会拒绝或排斥学习较薄弱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前者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一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后者则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老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计划时间成正比。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使学生准备不足,来不及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就又被老师打住进行其它内容。

5.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但在评价时,有些老师只看小组成绩而忽略个人成绩,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有可能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

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4.要培养乐于陈诉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的习惯。5.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二)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1.创情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四年级的第一课时,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漂亮的电脑画图、十分精致的powerpoint作品、有趣的动画,并告诉他们这是学了电脑用电脑做出来的。这使学生对电脑有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课堂合作学习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和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又如在四年级第一课时,我也问学生:“你们现在能说说想在电脑课上学些什 么呢?”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散发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己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都会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如:我以后想用电脑画画,成为电脑画家;我以后要自己设计个游戏,给大家玩;我以后要在电脑上做作业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大家蜂涌而上的气氛渲染下,整个班级也活跃起来,从被动变为主动,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很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深入开展合作探究

1.独立探索。这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做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影响,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可能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一手遮天”,中、下生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学生各个个体通过操作,利用各种信息,探索新知,初步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知道哪里不太明白,哪里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深究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如《画图》第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图,同时问他们:“你们学了画画,平时该怎么画这幅图?”学生们都开始独立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什么工具画线,用什么填充颜色。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的进行着独立探究。2.小组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操作方法,提出的疑难,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或疑难,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索,得出初步结论。如《画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平时画图的工具,在打开《画图》程序时,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画一个气球,有些学生马上就有问题了,“老师,我找不到画画的笔!”这时能干的小组成员马上就会告诉他怎样用笔,在小组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表现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形式可以多样,随学 生特长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疑难问题有待于共同讨论。3.组际交流。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成果,抓住最可行的方法探究,加以辨析,充分讨论,通过互相补充,促使各种操作方法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归纳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上《画图》这课时,对于碰到的疑难问题,如:不能涂颜色?有些地方的线条多出来了怎么办?颜色太少?不能撤消了怎么办等等,小组再进行讨论方法,如真的无法解决,带着疑难问题,听取别组的意见或老师的启发,在这期间教师应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操作更具有目的性。

(四)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小组可不能落后”、“××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气,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例如我教学生了一个“Delete”可以删除选定的内容,一会儿有个学生马上就提出了剪切也是可以当作删除的,我及时表扬并肯定这位学生的发现,不到五分钟全班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这个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进而去实践,学生具有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条件。

(五)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分配的平衡性;合作是为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要实现分配的平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在 四年级,我是这样去做的:首先通过两个星期的接触,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哪些学生特别善于表达,哪些学生特别内敛,不善言辞,哪些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

2、小组活动的适时性;小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小组活动的关键。我坚持三点:一是问题很值得讨论;二是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时不活动;三是解决结论单一的问题时不活动。教者切忌在自已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谈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时间要留足;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的适当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5、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要使得学习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也就是说,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本人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参考文献:

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卢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组互动合作 篇6

一、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

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活动时间构成情况看,它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从而构成了动态因素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交往互动的需要

《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教学是历史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主导”,因为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确立起来,并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刻,学生这个“主体”是被教师主导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真正体现。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前提下的组织、引导、咨询和促进的作用,这就需要有一种更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淡化教师“领导者”的“主导”地位,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小组内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从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互动奠定基础。

但是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有效地互动还应交会学生以下一些主要技能:

1、说明与听取

要求学生能正确清楚地向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言语简明扼要,紧扣中心;能有序发言;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能耐心作出解释;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对别人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批评,勇于接受,并表示感谢。

2、帮助与求助

关心其他成员,热心、耐心提供帮助,不嘲讽讥笑;提供帮助时说清方法和理由,协助完成而不直接代替;对给予别人帮助表示乐意;遇到困难主动请教,说清求助内容与希望;态度要谦逊;对获得帮助要表示感谢。

3、组织和鼓励

善于分配处置各人的任务,明确个人责任,安排合作进程;关注并调控小组合作状况,对影响合作的行为及时制止;对同学讨论提出的各种意见进行整理;鼓励胆小或困难的成员发言、承担任务,并给予更多帮助;对别人的正确观点可点头、称赞以表示赞同或赞赏。

4、处理冲突

合作中由于各人的兴趣、性格、思维方式等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分歧和冲突。冲突可以被建设性地解决,也可以被破坏性地解决。要求学生遇到类似情况时要以平和心态冷静处理,仔细听取别人意见,考虑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确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争吵,不影响其他小组。在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执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多元互动的实现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应注意着重发挥以下组织和指引作用:

1、选择恰当的任务和合适的时机

有效的合作应选择恰当的任务和时机。一般而言,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可以是多维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使学生感到独自无法完成或较难完成,从而产生合作的需求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价值,增强以后合作的自觉性。反之,如果学习任务较简单,或任务本身更适合学生独立学习,则不必采用合作学习,避免为合作而合作。

2、参与和观察

学生开始合作后,教师并非无事可做了。在学生合作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确定了解小组达到目标任务的情况,和小组成员间有效互动的状况。为此,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互动活动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获取各种反馈信息。

3、调控与引导

有序高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教师应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合作任务、合作时间、目标高低、所给条件等进行调控,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保障互动的顺利进行。除了直接的言语或行为指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多种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如对一个安静有序、分工制作的小组给予关注,或是赞扬某种合作的方法,其他小组也会努力这样去做。有时还可给予某个小组一些特别的奖励,如在一张专门的表上记录特别奖励的星数等。这对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4、提供帮助,教授合作技巧

在学生互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有知识上的,也有合作技能方面的。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合作进程带来影响。教师此时应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工具等。或是教授学生一些社交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表不同意见,如何向别人提出改进建议,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或是给予其他的鼓励、支持,使学生的合作继续进行,最终获得成功体验。

小组互动合作 篇7

小组合作互动是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引导下将学生分成各小组, 以小组作为学习单位, 在学生交流沟通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互动的方式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1) 小组合作互动可以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愉悦感, 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体现“集思广益”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 小组合作互动大大提高了英语课堂效率,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互相帮助的习惯, 使班级气氛更加和谐融洽。

2小组合作互动的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互动主要有三种分组方式: (1) Open Pair教师安排两个学生为一组; (2) Close Pair同桌的两名同学组成小组; (3) Flexible Group教师安排4~5 个学生为一组。

2.1 预习

预习对英语科目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 找出重点和难点甚至需要被解决的文体, 是一个主动思考与寻求知识的积极过程。笔者所教学的班是小班制 (20 人) , 通常采用Flexible group 4~5 人为一组, 选一名优秀学生作为小组长带领整组进入老师布置好的预习环节。采用4~5 人小组合作互动, 其主要目的就是集思广益, 发挥学生各自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来探索将要学习英语新内容, 比如新单词、新课文。优秀学生负责分工, 大家齐心合作和其他组进行比赛, 保证预习的速度和质量, 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组检查和奖励。比起单纯的听英语老师在讲台授课, 课堂效率明显高。

2.2 学习

具体在学习英语新课中, 当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采取较为生动的形式主动表达, 如在Flexible group里, 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将枯燥乏味的内容改编成日常对话, 小组中的成员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积极练习、表演, 学习程度较好的帮助成绩差的, 以此共同进步。只有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进步了才能为小组争得荣誉。如在英语新课后的一些同步练习里, 采用close-pair互动合作, 共同将问题解决。在开放性的课程问题里, 学生自由选择组员进行搭配互动合作, 将学习任务完成, 避免将英语学习变成哑巴英语, 使小组互动合作达到积极效果。

2.3 复习

小组互动合作在复习旧课中也有很大优势。比如教师在学完一章节后, 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加深。教师完全可以进行Flexible group互动合作, 每组安排一名成绩突出的学生带领组员进行复习, 由组长测试组员, 形成小组内部英语学习自评, 后由教师组织各组进行竞争比赛, 全班积极参与, 没有任何一位同学甘心落后, 积极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

3小组互动合作在高中英语课堂实践中的问题

通过笔者的课堂实践, 小组互动合作没有达到良好效果, 还存以下问题:

3.1 学生互动合作不主动

在Flexible group里, 英语程度好和英语程度差的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需要提高。在这种分组下, 程度稍好的敢于主动发表意见和积极思考, 而程度差的可能以倾听为主, 少于发言;又或者老师提出的话题, 学生本身的兴趣不浓厚不参与, 使小组互动合作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再则教师安排的小组成员, 他们性格迥异, 关系未必和谐, 这些客观因素也会造成小组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无法顺利进行。

3.2 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均等

无论在open-pair, close-pair还是f lexible group里, 性格主动活泼的学生和英语程度中等以上学生都善于积极主动举手发表意见或主动回答问题, 而不爱说话内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能作为一个陪衬。通过国际学校里的相关调查我们得知在小组合作互动中优秀学生占据主导地位, 小组成员之间的机会不均等。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 不能在教学中忽视后进生。小组互动合作目的就是把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扩散到整个班级, 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感染并且和谐地融入英语氛围中。

3.3 教师监督和评价能力的缺乏

笔者教学经验尚浅, 认为高中生自律性强, 疏于对班级小组互动合作的监督, 尤其对于一些后进生 (程度较差的学生) 没有进行及时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只是简单地把自己当成学生小组互动学习的观摩者, 而非英语教学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这也是导致小组合作互动活动不能顺利进行的一个因素。另外, 笔者过于对小组进行指引和奖励鼓励, 忽略了小组中的个别成员, 导致学生的任务和测试评价比较不完善。

4小组互动合作的解决方法

对于班级小组互动合作中产生的问题, 笔者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4.1 合理分组

采取方式: (1) 班干部帮忙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因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加彼此了解品行及兴趣, 这样显得分组民主化; (2) 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高有低, 而且他们的性格和爱好也各不相同, 教师分组的时候要做到小组与小组之间性质相同, 小组内部成员与成员之间各不相同, 小组内要确保成员的性格有内向也有外向, 学习成绩有好也有坏, 这样才能实现小组内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3) 根据学习内容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 任务难度较大的分配给英语成绩较好的成员, 任务难度较低的给小组中英语成绩较差的成员, 这样才能保证既不挫伤学生在小组内的积极性, 也加深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友谊。

4.2 激励学生积极表现

(1) 教师提供发言机会, 鼓励和支持少言少语和内向的学生上台锻炼和积极发言。如:在课堂上,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 /Never mind.Have a try. 等激励学生的话语, 鼓励学生敢于开口, 大胆表现自己, 使其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英语学习成绩较好, 但有些自傲的学生, 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 (2) 对优秀学生鼓励和支持, 让消极发言的学生感觉到一定压力, 想迎头赶上, 优秀学生激励感染着他们, 自然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4.3 教师提高小组合作互动监督技巧

在深刻理解渗透学习内容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必须主动到各组进行短暂的旁听和监督, 这样可以给各小组带来帮助和正确的指引, 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尤其当学生的思考受阻碍时, 教师的一字一言就可以带给学生意外的收获。

5结论

小组互动合作已成为广泛普及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让学生成为发言说话思考的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 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对学生与教师有很大益处。通过课堂实践, 笔者认为不小组互动合作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避免发生典型问题, 真正发挥小组互动合作的作用, 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简冬梅.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 2015 (33) .

[2]李丽.提高高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措施浅析[J].教育与培训, 2010 (3) .

小组互动合作 篇8

一、小组合作评价的误区

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一句鼓励、班级中各项评分表、期末考试等都是传统评价方式。如:教学时采用传统评价方式评价课堂发言, 每天由小组组长将个人发言次数统一记录在一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的评价表格中, 表格纵向为姓名, 横向为日期。当表格计满后由课代表计算出每个人的总得分, 老师给予个人奖励。刚开始学生热情高涨, 新的评价方式加上奖励的“诱惑”刺激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但是经过一学期的操作, 有这样几个问题: (1) 发言次数难以记录。学生很难记得自己上课时的有效发言次数; (2) 组长工作量太大, 经常是组长在课间10分钟既要收作业本又要向组员“要分”、再登记入表格; (3) 作用范围太小, 这种计分式评价仅仅是对学生课堂举手发言的情况进行评价; (4) 评价的是个体, 所采用的评价是用来选拔个人的,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能力; (5) 评价不公平, 由于针对课堂过程性的评价难以统计, 学生负担大, 有组长或组员为完成任务胡乱记分, 或是直接不计分, 久而久之, 学生产生消积情绪认为努不努力没有必要, 真正达标的学生得不到奖励; (6) 有些评价项目总是个别学生有绝对优势, 其他同学没有机会。例如评比“体育小健将”, 除非老师作假否则一定都是那几个体育健将。所以就算是公平的, 长期的胜利者仅仅会付出足以获得胜利的努力, 长期的失败者则很少或几乎不付出任何努力; (7) 学生将评价结果作为自己是胜利者或是失败者的依据, 认为胜利远比学习本身重要, 采取错误的学习方式为小组获取胜利。例如有的班刚开始一半人作业达不到全对, 几天后很快减少到15人以内, 最后达到了全班每天课后作业仅有3到4人有错误。真的是小组评价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成果?经过私下调查发现有学生为了在正确率评价上让本小组加分, 组员间相互对答案。

二、产生评价误区的原因

1. 传统评价方式成为新课标要求的绊脚石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虽然它有一定的优点, 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它所评价的内容片面, 形式单调, 方法单一, 只能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无法开展过程性评价。不能做到有效评价一节课中学生的组内交流能力, 合作探究有效性, 独立思考能力, 展示汇报能力。

2. 可操作性低, 评价是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教师想对多方面进行评价就要多次评价, 学生也要多次参与评价。如果每位教师每节课再对学生写作速度评价、课堂课后作业正确率评价、合作交流评价、展示汇报评价、创新思考评价, 班主任再对班级卫生评价、礼仪规范评价、关心集体评价等多元评价, 那么班级中得贴多少张表格, 每次填表要消耗多久的时间。

3. 学生对小组合作评价的价值观不够明确

竞争容易使人倾向于独处、敏感、对他人缺乏同情心, 为了获胜不惜任何代价, 无视公平和正义的价值。小组合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所以不论学生的年龄大小, 老师在开展评价时, 要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应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 告诉孩子老师不是为了让大家给自己贴上胜利者或失败者的标签, 也不是想让大家追求多么的奖励, 而是希望激发出同学们的学习潜能, 在班级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这就需要大家采取正确的竞争方式才有意义。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思考

1. 改进评价理念, 推动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应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进行教学评价改革, 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评价方式效果如何就看推动课改如何。

2. 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做到公平、客观的同时还要减少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保证小组合作评价的可操作性。评价和操作起来越简单越好, 这样学生、老师从心底上就不会把小组合作评价过程当作负担。易操作性是保证小组评价能够正常实施的基础。

例如采用小组合作评价:每天在黑板的左上角制作一个小表作为当天的评价表, 随时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常规、小组交流、展示汇报、创新思维能力、写作速度、作业正确率、甚至小组卫生、礼仪规范、班级竞赛活动等进行多元评价。采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分, 专门由一名课代表负责每天结束后将小表内得分汇入公告栏中的大表。每个星期一会根据得分给优胜组每个成员发放奖励, 同时再由获胜小组自选出一位最佳组员。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为了选拔个体突出的优秀学生, 而是以选拔优秀小组的方式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小组成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采用个体评价与小组合作评价相结合, 他评的同时也有自评, 采用多元评价也使得每个小组都有成为获胜组的可能。第二个星期大表会继续使用, 两星期得分之间用一道竖线分离。虽然评价的范围很广, 但在班上仅有这一张评价表。

3. 维系一个积极的评价氛围

哪有不犯错的孩子, 教师不能将评价作为变相惩罚的手段, 而且多数情况下老师要公正与“偏心”共存。教师在重视每一分的同时应该注意相对较落后的小组, 他们无论在课堂发言, 作业速度、正确率还是创新思维上都不是很突出, 所以得分较低, 要给这样的小组一定的希望。如果孩子总是得不到分, 会产生消积情绪。所以, 有的时候教师应故意选择这样的小组成员回答问题, 或是提出偏向于他们的问题, 给他们更多的加分机会, 同时定期调整组员, 让组与组之间实力平衡。

4. 增加游戏趣味性

学生的热情度保持不了这么久, 新鲜感很容易消失, 所以建议从游戏的角度开展小组合作评价。首先奖励学生要喜欢才行, 特别是开始阶段。学生并非是要最贵的, 而是喜欢有趣或是有意义的奖励。其次, 评价方式不要太正式, 可以采用摸奖, 一大堆奖品, 自己闭眼去摸。其余小组别提有多羡慕了!也有老师采用画娃娃的评价方式, 一个娃娃代表一个小组, 表现好的脸上贴个五角星, 表现不好的脸上点个麻子, 特适合低龄段学生。学生最终并不是在意奖品有多少, 价格有多高, 教学过程中也从来就没有学生向我问起过。他们在课堂上潜意识里从争夺奖品转化为争夺每一分, 从争夺每一分转化为争夺每一个观点, 他们是在享受着游戏与竞争的乐趣。

摘要:“评学”作为我校“六学”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传统评价方式的缺陷, 探索出如何运用有效的小组合作评价来提高“六学”模式中自学、探学、展学、导学、检学效率, 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调动积极性,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交往品质。

小组互动型教室的构建 篇9

计算机类授课教师在上课时, 都曾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这些问题。

(1) 已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 各个互动环节可以很好地搭配, 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然而, 在真正实施过程中, 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 原来预计的课堂教学效果与现行的差很远。

(2) 一堂课设计出了非常好的课堂活动, 却因为现行的教室的桌椅、计算机等无法移动搭配成所需的环境而作罢。

(3) 在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时,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小组环境, 不得不在课堂上挪动桌椅。

(4) 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固定的位子, 或是只和旁边的同学能够协作, 使得安排的小组无法长期维持。

这些问题, 也许都曾为我们的教学带来过不同程度的困扰。本文就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并设计了两种小组互动型教室以验证所想, 希望这种教室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

一、小组互动型教室的设计

1. 六边形计算机桌网络教室的设计

在最初设计教室时, 设计者就想突破现行直排过道型教室的常规, 首先要求在视觉上给在其中上课的学生一个不一样的感觉。所以, 设计者设计了不同于传统课桌的六边形计算机桌, 在视觉上给教师和学生以美感, 使得学生在进入教室在心里上就对其产生亲切感。同时, 六边形计算机桌是以6人制的小组为单位, 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任务。另外, 六边形计算机桌的设置, 也让学生彼此间的课堂距离拉近, 而不再是原来仅限的前后左右。这样的距离, 会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愉快融洽。当然, 最为重要的是, 在这种安排下学生在潜意识里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协作”的概念, 且经过教师长期的课堂引导, 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都会大辐度的增强!图1便是当时最初的设计规划图。

2. 电子白板室的设计

电子白板是当前教学的前端教学辅助工具, 它对教学的帮助已不言而喻。在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 设计者也在电子白板的使用上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和创新。首先, 在一个电子白板室放了四块电子白板, 将一个大教室划分成了四个小教室进行教学。然而, 这四个白板又是彼此有关联的, 以一个为主、三个为辅。为主的电子白板对其它三个有控制权, 在上课时,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其次, 电子白板室的桌椅设计使得课堂教学更像是在开研讨会。因为, 它采用的是长条形课桌, 所以, 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会让大家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 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着更好地发挥。图2是电子白板室的设计规划图。

3. 小结

从上面的两个教室的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者在对教室的设计中传达出的一个理念, 就是尽量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氛围, 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室的氛围, 一种更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发挥的氛围。

二、小组互动型教室的实现

1. 六边形计算机桌教室的实现

在选择了六边形计算机桌的设计后, 设计者首先联系了一个公司, 让他们帮忙按照设计图生产, 在所有计算机安装就绪后, 又进行了如下规划:首先, 划分小组和小组IP。以每个六边形计算机桌为一个小组, 并将其命名。例如:将其命名为A组, 则其组员分别为A1, A2, A3, A4, A5, A6。这样, 管理者就能比较好地管理课堂。其次, 分别在教师机和学生机上配置教学控制软件, 通过控制软件,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课堂动态。同时, 也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互动。再次, 在教师机上装备电子书写屏。它能方便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进行直接演示和标记, 而不用站起来在计算机屏投影幕之间来回走动。最后, 设计者采用音箱无线话筒的组合代替原来的扩音器。无线话筒的音质更清晰, 且使用更为方便。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 能更好地保证对每个学生都传达出清晰的信息。图3是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的六边形计算机桌教室的拍摄照片。

2. 电子白板室的实现

电子白板室在音箱话筒上的设计与六边形计算机桌教室相同。但其采用的是单体投影仪、电子白板和笔记本电脑的组合配置, 且每个小组都是一套。首先, 在电子白板上, 设计者采用了移动式电子白板支架, 方便它的位置设定。其次, 用投影仪连接笔记本确定好投影的位子, 并做出标记。然后固定投影仪, 不用每次课前都要定位调整。再次, 在每个小组的笔机本电脑上都装上控制软件, 且以其中一台为教师端。这样, 能更方便对其的控制。图4是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的电子白板室的拍摄照片。

三、小组互动型教室在教学中的作用

1. 强大的互动式演示功能辅助教学

教室装配了众多的现代教学媒体, 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控制所有学生的机器, 使每个屏幕上都同步演示教师准备的课堂教学资源。这样, 就不会有学生因为视力和光线的原因看不清屏幕。同时, 良好的音响使得教室中任何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听见教师的每个发音, 再不会因为教师的声音小或是因为位置靠后而无法跟上课堂节奏。另外, 在优秀的学生作品演示中, 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上传作品到教师机的方式, 向学生展示好的思想和创作。以此激励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热情,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强大的小组互动实践功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1) 协作学习理念的传达与合作意识的加强。小组型互动教室相比于普通多媒体教室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们从一开始就向学生传达出一种协作学习的理念。学生在进入教室的那一刻, 就等于是步入了一个充满合作的团队中。

(2) 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加强。小组型互动教室从开课开始就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同伴, 同时, 也可以说是竞争的对手。在这种亦朋友亦对手的学习中, 学生个人的潜力将会被更好地激发出来。与此同时, 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为了在团队中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可, 其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加强。而在组员的竞争中, 学生的创造性也会有着更大空间的提升。

3. 小结

无论是六边形计算机桌教室还是电子白板室, 设计者都是从为了满足课堂教学活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 所以, 在使用过程中, 也主要是针对那些有互动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不过, 二者也有区别。六边形计算机桌教室侧重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意识, 而电子白板室, 则在课堂讨论上占据优势。

另外, 二者都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设计者在设计时的最初构想。与在传统教室上课不同的是, 在这两种教室上课的学生, 从始至终都处于一个小团队之中, 所有的学习都以小组为基础。

参考文献

小组互动合作 篇10

就具体课堂而言,小组作为“享受学堂135”课堂模式的载体,在小组内,每个成员彼此依靠(目标相互依靠、角色相互依靠、奖励相互依靠)、一起工作,充分利用个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优势形成学习合力,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互补的学习方式增加活动的信息量,在共同分享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所学知识,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并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强化学习效果。

一、搭配组合

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我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全面均衡,在各方面平衡的基础上组建小组。

第一,男女生组合。最好男生女生一起搭配组建,这样会使小组显得很有生气。

第二,成绩高低组合。根据上学期的数学成绩,首先分出优秀、一般、后进三个等次。如果小组合作学习处理不当,就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初步建立学习小组,即80分—100分为优秀,60分—7分为一般、不及格为后进,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搭配组合。在每个小组里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小组长的选拔:1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2组长成绩比较优秀;3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合理分配小组人数。我班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互相竞争,好胜心强。我依据“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针对我班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组内成员的数量,将直接影响组内成员参与的程度、机会及合作交流讨论的有效性。组内成员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以适量为宜,这将有助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益。我将全班80名学生搭配成多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人数适中,以4—6人为宜。在四人小组中,安排一个高分生,两个中等生,一个低分生,做到组内异质。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程度性别大致均衡,做到组间同质。组间同质有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的相互合作。在组内合作时,提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和分工。对于基础的、浅显的内容由后进生主要负责,中等生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优等生将合作内容进一步升华,提出更好、更多的建议和解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争鸣、实践操作,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二、方阵型座次

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座次的安排很重要。因此由传统的插秧式改为方阵式。我在平时上课时让小组成员围成一桌,四个学生两两面对面坐,还有2-3个面朝黑板坐,我称这种坐法为“方阵型座次”。过去,小组活动常常是在前后桌四个学生之间进行的,这样做未尝不可,但在135互动教学模式下,当小组合作变成课堂的主旋律时,这种座次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比如:上课讲话的学生多了,讲起话来变得容易了,开小差的时间多了;做作业时,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偷看的机会多了等。避免这种问题最好就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教室的侧面,让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形成“方阵型”。这种“方阵型座次”方便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节省了时间,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三、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每个小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每组设:学习组长(1号)、纪律组长(2号)、作业组长(3号)、记录组长(4号)。1、2号组长必须各自直接负责督促1-2名组员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努力完成学习活动要求,即组长必须负责教会组员,课内没完成的学习任务课下再教,宗旨是教会。

(1)1号(学习)组长是学习小组的领袖人物,安排分配学习任务和交流次序;督促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2)2号(纪律)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纪律;负责小组文化建设。

(3)3号 (作业 )组长收发、检查小组作业完成情况。

(4)4号 (记录 )组长实事求是地反馈本组的学习、活动、参与情况。

1、2号组长必须各自直接负责督促1-2名组员的学习活动,重点抓小组成员的学习落实。

每个小组要有自己小组的名称和小组文化:自立小组目标、口号、组规等。桌牌:组名、编号、分工、口号等内容,分组后各小组均要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组名和小组奋斗格言。分别是“阳光小组”、“群星小组”、“智慧小组”、“先锋小组”、“天使小组”“银星小组”、“雄鹰小组”、“彩色风铃”、“团结小组”、“奋进小组”、“超越小组”、“开心小组”、“闯关小组”、“希望小组”、“探索小组”、“攀登小组”并且都有组训、组规、组牌。比如“快乐小组”的组训是“人人参与,大家快乐”。“团结小组”的组训是“团结友爱,永争第一”。

例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性问题: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你们能用儿歌的形式自编口诀吗? 学生积极性挺高,但答案比较杂乱,没有规律性。我就进行了二次备课,重新设计自主学习导学卡,问题是: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通过小组探究寻找出了答案。只见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各负其责,小组内的学生经过交流,再次合作,很快就找出了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1)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 (2)积十位上的数是依次增加1,个位上的数是依次减少1。(3)积 ,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 (4)积的十位数比口诀的头一个数小1。 (5)一句口诀可以写2个算式。 (6)9乘几的积就是几十减几。

每个小组都积极汇报,抢着发言。这次成功的小组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欣喜不已,颇有成就感。有的小组还欢呼起来,背起本组的组训。

小组互动合作 篇11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领域大范围的实施与普及,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互动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众多思想品德教师所一直追求的优秀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课堂的互动知识流于形式,还只局限于个别孩子的展示,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课下的互相帮助也只是相互之间借一借抄一抄作业。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互动起来?如何养成习惯使得学生在课外也能互相帮助?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设置要激发学生的互动兴趣

问题的设计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要有科学性,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智力水平不同,在问题的设置中要符合每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和认知,这样在小组合作互动过程中,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就能够帮助认知水平不足的学生给他初步讲解,这样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就能基本了解问题设置的意图,在教师进一步讲解的过程中也能够和教师之间形成互动,就会减少不懂装懂,“鸭子听雷”的现象。

2.要有启发性、探究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青春期的孩子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如果问题设置的太过于简单、所有的问题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就不能够形成学生小组互动的局面,课堂气氛也过于死板。

3.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设计问题,这样便于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再加上每天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还没有对旧知识消化理解,新的知识又“轰炸来袭”,所以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要提点一些旧的知识点,在提出新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互动合作时相互提点,巩固旧知识,更好的理解掌握新知识。

4.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在的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对于外界发生的新闻时事了解甚少,多找出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时事政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现在的学生更对娱乐明星比较感兴趣,所以也可以结合学生比较喜欢的明星设计问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二、组建学习小组要能突出小组的互动性和互助性

建立班级互助学习小组,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志趣相投才能协作得更好。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交友习惯、行为心理等,然后把情况大体相近的同学分在一个小组,以便他们因为志趣相投而友好交往,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学生的家庭环境。班级互助学习小组开展活动大多是在课外进行的。作为教师,最好把家庭住地邻近、家居习惯相仿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便他们双休日、节假日能在一起交流学习。这样,不但他们交往、交流方便,而且便于家长监督管理,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家的温暖。

3.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不少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出现偏科的现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每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尽量把偏科不一样的学生结合在一起,以便他們学习互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班委仔细讨论规划,合理安排,随时了解合作学习小组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让班级互助小组合作更和谐。

三、让每一名学生共享互动互助带来的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模式,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通过对比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不好的班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往往把难题抛给老师,他们一般会单独去找教师,寻求帮助,而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较好的班级中,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是同伴,他们常常会找好朋友一起相互讨论、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解决不了才向老师救助,他们往往是三五个人一起找老师和老师一起相互讨论交流。所以在我们学校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班级中学生在课间讨论问题时,争论的非常激烈,看到他们认真专注的模样,作为老师我真的很欣慰,我们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互动互助有利于班级的学习氛围。这就告诉我们合作学习,不能只限于课堂上那种比较狭小的教学空间中,而应该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中遇到问题都能想到利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互动合作 篇12

在进行小组互动教学之前, 应当对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策划和精心的设计。小组互动教学设计, 特别是系统小组的教学设计, 是根据教学活动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和理性分析的结果。利用这一种教学方法, 能够在规范教学活动的前提下, 使学生逐步跟上教师教学情境的节奏, 优化学生的素质资源配置,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 小组互动教学法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来进行组织和设定。课程的学习目标能否实现成为衡量小组互动教学法实施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标准。小组互动教学法的实施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1.教师所掌握的教学设备资源, 包括教学的场地, 教学的硬件设施等;2.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教学活动开展与知识要点的关联程度;3.小组互动教学开展过程所需要的学生协调与配合的素质基础;4.教学环节与小组互动过程的同步要求是否相吻合。

在小组互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 学生在统一的教学纲要、适用教材、自身所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 既要有任课教师的指引, 又要有小组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这就避免了单一的学生个体学习所产生的多种问题给教学过程带来的弊端。如学生在单一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初始状态低迷、学习关注度不高、对课程学习的理解认知程度不够深入等。

其次, 小组互动教学法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来开展, 不能随意展开小组划分, 让小组任意进行漫无目标的活动与讨论。小组互动的方式方法也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进行系统的安排和设计, 不能死板地照搬课本的内容, 也不应抛开学习理论的原则和教学内容的顺序来任意组织。小组互动的方式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组织和开展。让小组内的互动学习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相互结合, 进一步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

传统电工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开展新式教学方法的束缚作用。系统的设计教学可依据学习理论与教学环节相结合来进行。二是教学目标的范围限制与教学模式的选取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不少教师在开展电工课程教学的时候, 往往根据教学目标范围对教学的模式有固定的取向, 担心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目标偏离。三是教学的媒体选择。如果在电工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媒体不当, 则有可能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难以突出, 同时使教学的效果适得其反。

互动小组是有结构特性的。小组内的各成员结构是内部组成要素之间在学习过程和互动过程中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任何小组内的成员都是在小组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 小组内有相应的系统性和结构逻辑性。

小组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这一门课程中的一次课程学习来体现。小组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为互动小组构建—小组活动策划—学习活动开展—小组互动总结。首先, 将班里的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和个人特点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 构建8到10个学习互动小组。其中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具备各自的学习能力, 避免一味的个体依赖性。其次, 开展本次学习过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进行学习目标的说明, 并交由互动小组的负责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设计。

各小组成员都根据学习的目标参与到活动的策划过程中, 尽可能提供有用的意见。设计好活动的方法和计划后, 则在合理的规定时间内, 开展相应学习活动, 小组的所用成员都要投入到组内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并体现出小组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并最终通过互动的方式, 完成学习的目标。最后, 小组在活动过程结束之后要通过小组总结, 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分析和反思, 也可以通过展开讨论的形式进行。

首先, 在课程学习当中让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 各个小组成员都应当发挥各自的学习和互补功能。小组成员与小组系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 小组成员是构成小组互动过程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另一方面, 小组整体是小组成员开展学习过程与互动过程的组织基础。

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小组内的成员各自承担不同的小组分工, 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 在小组系统中应当表现出独特性;但另一方面, 小组各成员之间要讲究集体性。整个小组不是完全分散的, 小组内部各成员是相互联系的, 为完成同样的学习目标而开展互动过程的。可以说互动小组应由三个或多个可以配合的学生个体要素, 按照作为小组互动整体所应具备的综合性能所构成。而且, 构成互动小组的各个要素成员应具有不同的功能, 能按照逻辑统一性的要求而互相促进, 配合协调, 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协作的优势, 达到学习目标。

但是在进行小组互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在小组成员当中, 往往有个别学生在小组内既不与其他同学交流, 也不充分融入组内的活动当中, 犹如与自己小组脱离干系一般。此外, 有的学生在小组互动过程中, 总是表现出对其他人的过度依赖, 没有认真参与到主要活动的开展中来。应当要明确的是, 互动小组内的学生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小组各成员都要充分参与,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围绕着互动小组的活动, 逐步实现课程的学习目标。

开展小组互动教学方法要合理引导学生, 安排小组的活动过程, 为小组互动的开展创造合理的教学环境与情境条件。要使得小组互动过程有成效, 没有合适的学习情境是难以实现的。没有合适的互动环节安排也会令小组的学习过程趋于形式化, 没有实质的互动过程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

个体的认知与学习总是有相应的时间和空间限定, 而集体行为的认知和学习往往表现得更为集中和统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与学生所组成的学习集体, 往往具有相近的年龄阶段和较为接近的共同兴趣爱好以及容易接触的性格所易于相处的特点。在同一个学习集体中, 让学生个体感受到来自学习小组整体思维的影响, 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行为都趋向于统一。在此, 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教师, 就必须对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做一个明确的指示, 同时对学习小组的学习进程实行密切的监督。一方面要发挥学习小组积极统一的正面效应,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习小组出现的负面问题, 包括学习行为片面集中化和学习思维单一化。

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片面集中化表现为小组内的学生只是对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擅长的内容进行学习, 而对自己不感兴趣或者不太擅长的学习内容则选择忽略。在小组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 若小组内出现类似的片面学习情况, 则将影响到整个教学班级的学习效果。而学习思维的单一化则是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多数学生并未充分开展自我思考, 仅仅依靠小组内某一表现突出的成员 (往往是学习小集体中的优秀学生) , 模仿其学习思维进行认知和思考。这样也对小组互动教学的认知多样化的要求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开展小组互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习小组的构成和学习特点, 合理安排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学习任务或分工, 并注意发挥学习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 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实现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统一, 从而使小组互动教学的独立性和整体性得到较好的统一。

小组互动教学法开展后需要得到及时的教学反馈。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是学生的小组内部互动协调性是否达到要求。另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是小组互动的学习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是小组互动的活动频率的稳定性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 是否为学生所接受。这些教学反馈往往应当在实行小组互动教学法后, 及时向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来得到。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小组互动教学方法的优势, 同时在考虑电工课程的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分配学生资源,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配合, 提高小组内的协调一致性, 通过互动的方式, 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芳应.电工课程教学实例分析[M].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口腔黏膜糜烂下一篇:医疗物联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