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024-11-29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精选12篇)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1

摘要: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有了很大的改进, 但普遍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明确课堂教学目的、任务,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改变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多向反馈, 及时评价.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能力,效率

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主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实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数学教学的内容和语言不如其他学科丰富, 所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下面就来谈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得主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浓厚的兴趣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 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 主要采取游戏的方式,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 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例如, 我在讲元、角、分的认识时, 问:“同学们, 你们想做游戏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一句话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 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把一些有标价的实物放在教室中, 一起做买卖东西的游戏.表演结束后, 师生一起讨论总结.表面上看来, 师生似乎在热热闹闹地做游戏, 实际上学生是在乐中学、学中乐, 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因而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因素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都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局限性, 往往不善于将学过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思维常常处于盲目的混乱状态, 一经点拨, 便能茅塞顿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则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的思维发生障碍时给予适当的点拨, 将其思维纳入合乎逻辑的轨道.例如, 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让学生感到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很麻烦然后, 教师突出问题:“能不能不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而用其他方法呢?”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冷却在这个问题上, 不知从何入手.此时加以点拨:“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呢?”学生的思维马上又活跃起来, 有的说“能”, 有的说“不能”.“让我们做一个实验就知能不能了.”如此一点, 同学们的热情很高, 都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 再加以点拨:“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怎样的关系?面积有什么关系?”此时, 同学们恍然大晤, 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 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 同学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地传授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 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 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 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每种教学方法的独特作用, 让每名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 在讲一位数乘两位数13×2时, 先让学生用小棒操作, 再打开课本让学生自学书上的计算顺序, 教师同时给学生提出思考性的问题, 然后启发学生说原理, 让他们充分讨论, 借此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说理能力.最后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抓住乘法与加法的关系验证 (13×2=13+13) , 沟通了新旧知识.这样, 学生学得主动, 积极性也高, 教学效果自然好得多.

四、多向反馈, 及时评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反馈与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各类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反馈及时, 评价准确,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能使学生不断地了解自己, 超越自己.我们在教学中, 主要采取一问、二看、三巡视的方法, 力求实现最佳反馈.

“问”, 就是提问.在课堂上要随时提问各类学生, 掌握优、中、差各类学生的情况, 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 以便随时调整自己讲课的进度, 同时便于按需要提供不同水平的练习.

“看”就是察言观色看表情.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举止能看出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学生不同表情的面孔反馈, 力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巡视”, 学生做课堂作业时, 教师要巡视.这样要特别关心中、差生.在巡视时, 如果发现普遍问题, 可以及时组织集体讨论、集体评价、集体纠正.个别问题则进行个别辅导.若发现学生中有好的解题方法, 要及时介绍、表扬.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以上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层层递进, 环环紧扣, 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2

初中数学的学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入难。前面的知识不懂,后面的知识怎能学会?若想要一步登天则是不现实的。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要走过场,要一章一节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不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记忆。新学每一个概念、定理、公式等,都要理解熟记,学会应用。并且,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习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知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再练,直到弄通弄懂为止。训练。学完例题后认真完成课本习题就非常重要。有人可能认为课本习题太简单不值得做,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能否起步稳、下笔准,一气呵成做好课后习题,不仅检测你是否掌握基础知识和具备解题能力,而且需要你将书写格式规范化,从而使自己的解题结构紧密而又严整。

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不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考试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经历边学边练,才能使学习掌握的公式定律等能够运用得恰如其分,从而减少失误,减少以后考试时无谓的失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又准又快、简短清晰,不断提高解题能力。纠错。重视平时作业或考试时出现的错误。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时刻检查自己的薄弱之处。复习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可以提醒自己,避免错误的再次出现。 对于个别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赋。但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数学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汗水+方法”才能成功,因而平时的勤奋学习和经验积累,成为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要养成审题习惯

审题是发现解法的前提。认真审题可以探索解法指明方向。审题就是弄清题意。题目是由条件和结论构成的。审清题目的已知事项解题的目标,审清题目的结构特征和判明题型。审清题目条件的具体要求是:罗列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把条件图表化,弄清已知条件的等价说法,把条件适合解题需要的转换。审清题目结论的具体要求是:罗列解题目标,分析多目标之间的层次关系,弄清解题目的等价说法,把解题目标图表化。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高;有效性

一、应用多媒体实施教学

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教育教学中已经渗透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中心的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显著的长处,它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学思想。多媒体有着声像俱备和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使得好的交互界面形成,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多种感官产生刺激,借助立体化的演示、改变的色彩等,能够使得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以及繁琐的知识简单化,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且可以拓展知识。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兴趣。特别是针对数学课程来讲,其逻辑性与抽象性非常强,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比较困难,倘若教师的教学实施不适宜的教学方法,那么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是抵触数学的学习。为此,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关键。而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以及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到了寓教于乐,能够以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动态的文字、艳丽的色彩,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最终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从而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二、通过悬念创设相应的问题教学情境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设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属于心理上的学习反映,通过悬念创设相应的问题教学情境,能够使得学生固有的认知平衡打破,并且在悬念的激发下让学生创建新型的认知平衡,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知到学习数学内容的局限,进而持续地完善知识存在的不足之处,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幂运算的时候,要求学生由4、5、6这几个数中选出两个数组合成为一个新数,并且确保它有最大的结果,进而将幂的有关知识引入。事实证实,教师以这种方式实施教学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务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兼顾多种因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高建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学习[J].学苑教育,2011(18)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篇4

一、课前精心备课

课前备课是我们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我们要按照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大量查阅资料,研读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重难点。准备课堂上要用的教具、学具,制作有关课堂上所需的课件,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大量预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设计。

第二,我们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习数学方面,学生存在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面向全体,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一次听课我受益匪浅,那位教师在教学“通分”时,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方法,有的学生列算式,有的学生画图形,有的学生用纸片对折,还有的学生用学具摆,二十多分钟过去了,还不能明确结果,我们听课老师在下面都着急了。心想用自己的课件给学生演示一下不就迅速解决问题了,可是这位授课教师不慌不忙,课后交流,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希望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课件尽管有它的作用,但并不保证适合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各不相同,听完他的课后,我写了一篇反思,如何真正地做到实际意义地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考虑在课堂上给接受能力强的孩子“锦上添花”,又要考虑到给学困生“雪中送炭”。

二、课内精心上课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讲故事、猜谜语、师生互动做游戏或动画引入等。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自然而然就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教学“周长”时,创设了七星瓢虫跑步的动画情境,同学们平时爱跑步吗?有一只七星瓢虫也爱跑步。一片树叶就是它的跑步场地,仔细观察,谁来说说七星瓢虫跑的路线?学生有的回答沿着树叶边沿跑;有的回答沿着树叶的周围跑。接着我回答,同学们说得对,七星瓢虫沿着树叶边线跑,它跑多远呢?学生说一周,接着引出课题。利用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让学生在直观中感悟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进入教学新知环节,各种教学方法综合并用,方法合适事半功倍,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图表、测量、身边资源、漫画等来浮现关系。例如,我们在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时,让学生上讲台实际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发现用米作单位不能用整数表示时,便产生了分数。在讲述和理解单位“1”时,这个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学生在找单位“1”时,充分利用教室里的资源,很快说出了很多,全班学生、一块黑板、一本书、全体听课教师、一厘米长的线段等都可以看作单位“1”。利用身边事物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数学原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既轻松学习了知识,又进一步认识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形象又生动,使学生视听并用,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课堂上大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俗称指尖上数学,这也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时,就让学生利用实践袋里的学具动手实践,拼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拼完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很快就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学生又利用剪刀把自己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剪开,观看展开图,很快又明白了长方体对面相等,相对的棱长度一样长。正方体6个面都相等,12条棱长一样长。一节课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动手操作,但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我提出的问题。

大量使用各种评价语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你真棒、一个竖大拇指等各种赞美的语言和行动,始终贯穿课堂,这时课堂气氛宽松,学生信心满满,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在一、二年级时,接受新知能力有点差,我就在课堂上不断地表扬他,使他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自信逐步提高,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回答问题,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课。在我的不断表扬下,他的各种综合能力在课堂也表现得很出色,他在课堂上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我也是用这种方法提高了全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精选课堂练习,力求少而精,练习设计有坡度,不要大量机械练习,练在点子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后深刻反思

我的做法是写反思日记,我和学生都写,记录我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失败的地方怎样补救。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和还有什么疑惑,看了学生的反思日记,我很快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再利用下节练习课进行巩固,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不断追求和探索。

摘要:<正>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且执著追求的目标,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课堂效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科教学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课前精心备课课前备课是我们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一,我们要按照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大量查阅资料,研读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重难点。准备课堂上要用的教具、学具,制作有

参考文献

[1]路文静.浅谈怎样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校园(理论版),2013(2):154.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篇5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教育的与时俱进要求教师也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 将现代先进科学的教育技术引进课堂, 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去。就小学数学而言, 由于学科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 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命。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整合恰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认识上下”时,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弯弯的月亮》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这首歌曲的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明确规定,通过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体积”这一节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梯形的腰、上底和下底以及高的含义,进而为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做了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技能得到提升,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挥,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的科学使用,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解决简单问题。

三、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实现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新教材建立了探索性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愿意学数学。选材上吸纳了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和有启发性的情景和事物,让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问题探索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发展不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数学活动,设置了“练一练”“说一说”“我的小天地”“问题讨论”“数学冲浪”“自主小天地”等学习模块。教师把这些制作成 Flash 课件,通过必答和抢答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养成交流、研讨的习惯,学会表达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教师在讲课的最后环节利用 PPT 课件展示给学生相关信息,为学生补充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知识水平做自己喜欢的题目。这种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以张扬,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多元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认识时间》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推广,新教材在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生机的同时,也让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师应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机动地调整教材的结构,同时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弹性化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新教材上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新奇的探索活动。(数学网)例如,在教学“位置”时,笔者没有用教材设计的例题,而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学生自己的前后、左右、上下等场景,使学生置身于场景之中,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实际场景进行互动,准确地辨认位置后再让学生的目光转向课本。这样,书上内容以练习的形式,使得问题迎刃而解,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很好。

我们过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实践探索常常是与合作交流密不可分的。首先,数学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要求将学生可以就近分组或混合编组,真正做到保证学生在活动中优势互补,从多种层面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其次,小组内要明确分工,引导合作交流。在活动前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责任,在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小组长,每次侧重一个主题。最后,学生讨论后,把结论总结出来,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直观形象地把本组观点展示给学生。这样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谈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6

一、赞美是学生促进成长的雨露

天才在赞美中茁壮成长,潜质在赞美中被激发出来,而赞美起源于爱心。爱心胜过明珠,它是美德花园中的奇葩。爱心是学生的幸福之源,是孩子们的快乐之本;爱心是使得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必要条件,爱心能够让人心心相印,让矛盾雪花冰消,让友谊天长地久。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中学生也是如此,在学习之后,有成绩的给予一定的赞美;出现错误的,不要给予打击,要鼓励他们,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唤起他们向上的激情。学生刚从小学上来,年纪尚小,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所以教师要给予体谅,不能向学生发火儿,那样就会使得学生害怕教师甚至厌烦教师,从而也不喜欢学习,造成连锁反应。须知,赞美是一把鲜花,斥责似一支毒箭。恶劣的指责如同严冬的凄风,真诚的赞美不啻晴空的骄阳,赞美能暖人身心,沁人肺腑。

二、维护学生的天性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还需要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记录习惯,分析问题的习惯,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自我要求,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要维护学生的天性,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就是由于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去主动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成就感是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取得成功后的情绪态度。对学生来说,一般还谈不上科学上的成就,但在学习活动中经常获得成功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在这方面,好奇心功不可没。

三、让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耐心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大显身手

时至今日,数学实验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曾几何时,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条件有限,加之传统的思想的原因,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仍然统治着教学的天下。现在时过境迁,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力地推动了教学,为数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数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在课题实验中,教师一定要耐心、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在整个学习实验的过程中,认真操作,对实验的结果仔细地进行总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得出数学实验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预习。在上课以前,把实验报告表派发,要求学生要了解这节课的实验目的,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要学习的数学内容。

2.实验设计。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难点问题,针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设计,把实施步骤记录下来,做到能够清晰地把问题表达,要理解所有问题。

3.反思。要求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仔细地观察,对于试验结果要认真分析,静静思考。

4.猜想。对于问题要善于发现,有了问题要大胆地假设、猜想。需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5.检验。在新的情境中检验所形成的观念或猜想的适当性和普遍性。

6.报告表。要求独立完成。

综上所述,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要辛勤地劳动,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对学生体贴入微,在教学事业的道路上要孜孜不倦的追求,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7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效率,教学效果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 在小学教学中, 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 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 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 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在课前必须准备充分, 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 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 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合理地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 由于不同级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 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 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 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 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 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 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 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 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 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接着就很顺利、迅速地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 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 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 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 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 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 给学生一种亲切感, 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 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 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教师应多多给予鼓励, 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同时, 教师经常给予学生赞扬, 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 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 巧设问题情境, 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之前, 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 揭示知识间的联系, 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 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 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1个蛋糕, 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 并急于想了解, 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 引出教学内容, 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 也就是说, 将数学“生活化”。这样, 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 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大胆去尝试着解决问题,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设计好问题, 激发思维, 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3.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 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 我们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为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 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 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 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成的像, 这时会有学生问:“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 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 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 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 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 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 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 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 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 以下面的例题为例:“有30米布, 剪下12米做床单, 剩下的做衣服, 每件用3米布, 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 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解答这类题目时, 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 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 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 从而进一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应充分掌握和应用, 并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 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合理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篇8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

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最好?当然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动力.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呢?

1. 首先要优化教学设计, 把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联

系在一起, 缩短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并把所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生产工具.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

如在设计《三点定圆》时, 先设计实例:“工人师傅要制作一个和破残轮片的半径一样大小的圆轮, 请你设计一种确定这个破残轮片的圆心和半径的方案”.通过实例的展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并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即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索的情景, 培养学习兴趣,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这就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 提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回答问题, 获得成功, 证明自身价值.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有效教学.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增强学生学习地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地方法和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探究“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 继续对折, 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 连续对折了3次后, 可以得到几条折痕, 对折30次呢?对折n次呢?”

1. 先让学生各自动手通过实践、总结归纳1, 2, 3对折后有几条折痕.

2. 折痕数随着对折次数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的变化有规律吗?不急于把答案给学生, 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探索规律, 从而发现探索规律可以从特殊到一般、可以动手操作、列表、图像等方法解决.

三、差异化练习设计

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 是教学中不可或缺“链条”, 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但是,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 少创作活动多按部就班, 少思维训练, 学生厌烦教师头痛, 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 课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课堂作业必须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 必须对学生适当并且有趣.

2. 难度适当, 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又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成功完成,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

例如:把练习设计为A, B, C级阶梯训练, 使练习成为一张可以随意组合的“菜单”, 必做和选作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使尖子生得到提高, 中等生得到巩固, 后进生得到激励.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体现自身价值.打破课堂练习中整齐划一的练习要求, 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

创设数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篇9

一、创设“兴趣”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对问题刨根问底.在上课时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 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时, 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 你们去过苏州乐园了, 在乐园里有没有坐过“小火车”和“摩天轮”?在这两项运动中, 哪项运动属于物体的平移? (播放录像:手扶电梯上的人、传送带上的物品等, 都在沿着某一方向平行移动.) 你坐过的“小火车”、手扶电梯上的人、传送带上的物品, 等等, 在沿着某一方向平行移动时, 其形状、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在乐园里, 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在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学生都去过苏州乐园, 他们很快回忆到乐园里自己玩过的游乐项目, 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激发起来了, 他们都急于想说出自己与老师不同的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平移有一个感性认识, 从而使学生对新的知识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真正掌握图形平移的知识

二、创设“目标”情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 当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时, 他们的注意力就会稳定下来, 就会围绕目标展开思维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学会这些知识就能顺利解决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使学生在需要、动机、目标的召唤下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同学们知道, 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 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请你依照下面的方案 (1) 至少写出三个答案:

解:设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方案 (1) :若这个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边中的大边,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刚拿到这个题目感觉无从下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将会有很多答案,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出, 要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一个方面可从判定公理来考虑, 另一方面可由方案 (1) 得到启示:一般情况不行, 特殊情况呢?

方案 (2) :若这个角是两边的夹角,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方案 (3) :若这个角是直角,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又可分两种情况) .

方案 (4) :若这个角是钝角,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方案 (5) :若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方案 (6) :若这两边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此类开放型几何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对综合知识的应用很有帮助.这样出示教学目标, 使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中, 使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 真正掌握好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

掌握好一节课的内容, 创设好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问题情境的设置需要教师精心准备,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探究新知识.例如, 我在教“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时, 教学伊始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车轮做成长方形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 (多媒体显示椭圆) 用椭圆做车轮好不好?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道理在哪里呢?学了这节课, 大家就清楚了.紧接着, 我出示硬币、圆形卷尺、圆形时钟, 问: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所见到的圆形.然后说:“因为有了圆, 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通过创设这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并形成几个高潮, 问题新奇, 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 学生很迫切地要学习这节内容, 为上好这节课打好了伏笔.

四、创设“操作”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 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动手操作是关键, 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前面, 从而亲手发现新知, 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好数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下, 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如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可以拼成哪些几何图形, 学生凭着想象, 可能会遗漏答案, 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拼一下, 答案就会一一呈现出来.再如, 为了掌握频数、频率的意义, 我就创设了选举班级的“劳动之星”,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据整理与表示的必要性, 易于学生理解和体会频数和频率的意义, 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五、创设“竞争”情境

竞争是激励人们的动力, 通过竞争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坚韧毅力和顽强拼搏的个性.学生在竞争的教学氛围中思维特别活跃敏捷, 信息在大脑中迅速加工处理, 有效促成对知识的掌握.竞争可采用数学问题接力赛、一题多解赛等, 让学生产生竞争感, 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数学效率 篇10

近期对我校部分专业自考类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从教与学主体评价对数学学习成绩不尽人意,认为自己数学成绩一般或不太好的占55%,认为优秀或良好占45%;在各年数学类的自考中,数学成绩及格率一般在60—85%之间,这就意味着有15—40%学生亮了红牌,需参加补考。这就使自考学生压力倍增,一些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甚至排斥心理,从而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对他们的毕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针对以上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原因可概括为三点:

1. 来自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原因。

学生数学基础较弱,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基本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都不具备,接口起点较低,这为接受大学数学类学习造成前提困难。另外,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不高,这对思维要求较高的大学数学学习无疑是雪上加霜。

2. 来源于数学抽象性和符号化的影响。

数学充满辩证法思想,不仅涉及形式逻辑,而且涉及辩证逻辑。它采用形式化的符号系统,所以学生学到最后接触的就是这些形式化的符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背后的思想内容,因此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3. 来自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能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大纲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分离,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在如此的现状下,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要如何“学”?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讲课时要留心,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及时调整进度,注意讲授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吸收。注意:后进生听懂了并不等于会做,还要加强个别辅导。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

2.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遵循“被动—心动—行动—感动—主动”的路线。

3. 科学有效的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的学习目标,增强教与学的实效性,将学生的过重负担转移给教师,教师应“代”学生进入题海,编写师生共用的“讲学稿”,将“讲学稿”这种新的授课模式引入课堂。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的学习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联系。它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上课时教师按照讲学稿进行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教师教的就是学生想要学的,学生不会的正是教师要点拨的,学生感兴趣的也是教师要补充的。由此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从而学习的主动性被积极地调动起来,课堂效率较以往有了显著提高。讲学稿的实施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现在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人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1)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拉长学生有效数学思维的长度,并通过自身数学教学思维的张与弛不断激发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与演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散数学思维,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过程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数学学习过程,注意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效分析;注意在学生数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注意合理运用“激趣”手段进行“启思”;注意教给学生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学习反思。

(3)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数学学习困难的群体。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其中缩小个体差异是高效率数学教学的平衡点,而缩小个体差异除了要分析学习困难的群体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他们思维品质结构与大多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他们的数学思考方式及影响数学思考方式的各种因素,因材施教,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并教给他们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切实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讲课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活动保持一致。

讲课速度太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听课吃力,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过慢则使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占有学生的意识,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一些不相干的意识,注意力也会分散;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安排,重点、难点不能过分集中,应使学生的注意有松有驰、劳逸结合。

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呼唤高素质的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必要努力提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素质。

1. 数学教师要提高语言精益求精的能力。

只有提高这种能力才能使教师对数学语言和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精炼而富于启发性,对数学教学问题设计才能既有难度又有坡度、清晰度。

2.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防止数学教学思维的片面性与简单化导致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的泛滥。数学中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是有所区别的,有的侧重于讲解、有的侧重于练习、有的侧重于探究,对数学教师而言,课堂上哪些内容该教师讲,如何讲;哪些内容该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如何进行自主性学习,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清晰的数学教学思维。

四、最优化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传输信息的重要手段。最优化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中的作用,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 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科学地选择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一般地讲,复杂三维几何体的多角度展示,动态过程的演示,书写量过大和难于板书的内容,图形的展示,数学人物、数学史简介,集体答疑,导学课,复习课等。

2. 要能自觉地防止现代教学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使用中的形式化(为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片面化(不注意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等倾向,努力使现代教学媒体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数学课的教学。

总之,无论是对学生的了解,还是对教材的把握;无论是对教法的研究,还是对学法的指导定位,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这一主导思想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自考院校学生数学课的学习。

摘要:数学课程是工科类各自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直是教师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 从师生两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现状,教学质量,讲学稿,多媒体

参考文献

[1]杨金土等.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 1999.

[2]李立国.高校特色化战略研究[J].北京教育 (高教) , 2006.

[3]代海涛等.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个性的创建[J].教育探索, 2006.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68-01

一、认真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了解每位学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对教材的理解要全面、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其次要备好程序,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恰当地选择教法。要清楚地备好每一环节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并紧扣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最后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作为教师首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要祝贺、鼓励他们;当学生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要安慰、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学生在老师的祝贺、鼓励、安慰、支持下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完善自我。其次,要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老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最后,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另外,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了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有浓厚的探讨氛围,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会成为自愿学习的主人,才能无拘无束、专心地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才智才能得以展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放下架子,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必须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以学生为核心,一切为了学生。另外,小学生尚未成年,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现问题、犯点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热情地伸出双手,敞开温暖的怀抱去关心、教育他。教师要信任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关爱学生,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

四、课堂上应注重的问题

1、注重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必须做到一开讲便扣人心弦,使学生对新课充满好奇。首先,导语要简洁,要做到短小精悍,用最少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千万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因为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导课时间过长,将主次不分,影响教学效率。其次,导课要围绕主题,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也就是要围绕本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针对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导语,千万不能偏离主题,否则会适得其反。最后,导课要有趣,要巧妙、新颖、有悬念,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如在讲“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看过动画片《黑猫警长》吗?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了起来,都抢着回答。此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是粮库、花园、鼠洞。老鼠从粮库偷了粮食经过花园往鼠洞逃窜,黑猫警长发现后立即从粮库直奔鼠洞。结果在鼠洞口截获了老鼠,将老鼠缉拿归案。为什么黑猫警长能截住老鼠呢?学生们给出了很多答案,究竟谁说的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以新知发现者的愉快心情把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

2、注重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首先,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过于简单或太难,都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问题的设置必须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回答。其次,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挥。最后,课堂提问必须围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服务。

3、注重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不但能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基本能力的形成,良好思维的发展,而且也考查了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本节教学内容,练习的题型要突出本节重点。其次,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对于学生的差异,也要有不同的练习要求,通过练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最后,练习要有趣味性,也就是课堂练习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课堂练习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总之,要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多与学生沟通,多倾听学生的内心呼唤,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邹丽萍.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点滴体会[J],基础教育参考.2010(01)

[2] 李林勇.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 2010(06)

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12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回顾“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实践, 我体会到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 是一种主动学习,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这是教师代替不了的, 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 除有特殊原因外, 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现行教学改革要求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 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动风趣的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生动风趣的教学过程, 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动的场景。风趣幽默的故事, 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把枯燥的学习风趣化。

在进行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教学中, 我拿了两张电影票, 分别是“6排3号”与“3排6号”, 它们分别简记作 (6, 3) 与 (3, 6) 。这样, 学生不仅很容易掌握了 (6, 3) 与 (3, 6) 所表示的位置不同,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外, 教师在课堂上应有主持人优雅自如的风度, 要自然、大方, 面带微笑, 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生喜欢教师, 自然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 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

二、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与教师往往容易产生隔阂。这种隔阂往往会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现在倡导的课堂是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 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 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 , 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三、优化课堂教学学法的有效性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 坚持“教”为“学”服务。数学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式, , 要由“重教”转为“重学”, 由“强制学生适合教学”转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重点要关注学生的“学”, 教学设计要重视学习活动, 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 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和“会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 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 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 一种主动学习, 它使学生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 , 使其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 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 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 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 从而想学、乐学, 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依据课堂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 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 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 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 在一堂课上, 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 易于接受, 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关爱每一位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 对于未来的学习, 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会倾听的好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1.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 学生家长监督。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 一周一总结, 一章一报告”。

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另外, 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 不仅会做题, 还要会讲题”。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3.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数学知识, 注意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4.准备一个“好题本”, 随时收录一些解题的好方法;再准备一本“错题集”, 当学生因粗心而做错作业时, 不妨在错题集中把错误记录下来, 并且分析做错的原因, 并找出规律。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认识粗心大意的危害, 提高改正粗心缺点的自觉性很有好处。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既要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 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才能更快的提升和飞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林权纠纷化解机制下一篇:全景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