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病防治方法与技巧

2024-07-18

蚕病防治方法与技巧(共9篇)

蚕病防治方法与技巧 篇1

家蚕生长发育受病原、环境、体质、饲养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 蚕病的发生与防治也因此千差万别, 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 总结以下几点, 仅供参考。

1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病原是蚕病发生的内因, 是主要因素。没有病原的存在或病原达不到一定数量, 一般不发生蚕病。但是, 如果环境条件恶劣、没有病原 (包括病菌、毒源) 仍可能发生生理性蚕病。因此, 杀灭病原必须与改善蚕儿饲养环境条件,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增强蚕儿体质相结合, 才能有效防治蚕病的发生。

2 应重视农药中毒的预防工作

近年来, 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增加, 农药施用频率、施用量增加, 特别是使用毒性强、熏蒸性或内吸性强的农药, 对蚕为害更大。同时, 据有关资料介绍, 化学肥料 (主要是尿素肥) 施用量大、间隔期短, 也将对蚕造成毒害。因此, 家蚕中毒的药物、方式多种多样, 为害大, 特别是夏秋蚕中毒更加严重。

蚕儿中毒后病程、病症各不相同。从病程看, 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从症状看, 有吐水、弯曲的、也有静伏不动的;有体色变黄的、有不变色的;有空胸空腹的、也有不空胸的……。

蚕儿中毒后以中草药———甘草防治效果最佳 (疗效全面、无副作用) 。其一, 对可疑农药污染叶, 先用少量头、尾蚕试喂, 证明无毒后, 再大批采叶喂蚕, 该办法只对蚕急性中毒有效, 对慢性中毒效果差。其二, 不论桑叶是否受药害, 均先预防。办法是:用50克甘草, 加50克绿豆, 加水1~1.5公斤, 熬至绿豆翻沙后, 加100克白酒, 配成甘草白酒合剂给蚕添食。其三, 发现蚕儿中毒后, 立即用石灰粉或草木灰撒蚕体蚕座, 阻止蚕儿继续取食有毒桑叶;将蚕移至通风处, 并拣出中毒蚕, 用凉井水淘洗2~3遍, 每遍浸泡半分钟, 迫使蚕儿在凉井水中吐出胃液 (毒液) , 然后, 取新鲜桑叶, 用甘草白酒合剂进行添食, 中毒较轻的蚕绝大多数能挽救回来。晚秋蚕期雨水多, 湿度大, 可用甘草泡白酒, 1公斤白酒泡0.1公斤甘草, 半月后取酒喷桑叶喂蚕。

3 对症下药, 辩证施治

根据蚕儿发病症状, 准确判断蚕病, 对症施药。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蚕病同时发生, 如果防治办法不相矛盾, 尽量用一种办法兼顾防治两种蚕病;如果防治办法相反, 要重点防治发病量大、传染性强的主要蚕病。

4 因地制宜, 结合蚕期、气象防病

我县是棉花产区, 春季蚕期应重点预防壁虱病, 养蚕前10天以上, 用敌敌畏1000倍液或40%纯乐果1000倍液喷洒蚕房、蚕具及四周, 以杀灭壁虱和红铃虫, 喷药数小时后及时开门窗散发毒气;小蚕期如遇吹风, 应及时关门关窗, 防止室外壁虱随风传入室内, 为害蚕儿。

夏蚕期、晚秋蚕期如遇阴雨连绵天气, 湿度大, 发生僵病的可能性大, 应重点排湿防僵。

秋蚕期如遇久晴不雨、长久干旱, 桑叶水分含量太低时, 可能会因缺水而引起生理性蚕病, 应注意补湿或结合防病直接给蚕儿添食水分。

5 保全蚕头与淘汰病弱蚕相结合

饲养管理上要精细, 特别是小蚕期, 调桑大小要合适, 及时扩座匀蚕, 保持蚕座湿度, 防止卷叶, 减少钻沙蚕、遗失蚕发生。但是, 苗尾蚁、病弱小蚕、迟眠蚕染病机率大, 应予淘汰, 减少蚕座感染。

6“万病一把灰”与药剂添食相协调

生产实践中发生的传染性蚕病, 以脓病 (包括血液型和中肠型) 、白僵病为害最大, 在防治上要坚持以蚕体蚕座消毒为主, 消毒剂选择上以石灰、消毒粉或防僵粉为主。对细菌性胃肠病、蝇蛆病、微量中毒, 分别添食抗菌素、灭蚕蝇、甘草白酒合剂等。

蚕病防治方法与技巧 篇2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2、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4、夹叙夹议法

【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5、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6、以人为线索

【特点】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9、写生法

【特点】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转动法

【特点】

古诗鉴赏方法与技巧探讨 篇3

一.注意诗词标题,留意所给注释

在一首诗词中,其标题往往有画龙点睛之效。题目中常常包含了诗歌类型、时间、事件、人物、地点、事物等信息,以及告诉读者其基本内容。这样则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主题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标题中有古人名、古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乌衣巷》、《金陵怀古》、陈子昂《燕昭王》等。

其次,还应留意所给注释。这往往介绍了诗词背景等信息,对诗词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如某考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由此得名;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②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③芦管:即芦笛。

(1)该诗前两句分别以什么角度写景的?给人什么共同感受?

(2)诗中是如何将把声音、景色及感情融为一体的?

二.弄清诗词类别,整体把握诗词

在古诗词鉴赏时,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弄清诗词的类别,也就是诗词题材。在语文教材中,诗词的类别是丰富多样的,如田园与边塞,怀人与送别,叙事与写景,登高和怀古,咏物与抒怀,闺怨与思想等。例如:李商隐的《咏柳》,借秋柳表达壮志未酬之感慨;曾巩的《咏柳》,则借春柳讽刺了猖狂得势小人。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或者借古抒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即使为同一类别的诗词,其格调也有所不同。同样的送别诗,或含蓄,或明朗;或低落,或昂扬;或委婉,或直接;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等,同一“别”字,而风情各异。如柳永《雨霖铃》与高适《别董大》。因此,通过把握诗词题材,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进而鉴赏诗词。

三.抓准诗词形象,领悟作者情感

第一、分析意象色彩。如字面或暗示。不同色彩可以表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冷色,往往传递出孤寂凄凉、低沉冷漠、颓唐消极之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枯”、“昏”等色彩构成了一个寂寞、哀愁、惆怅的诗境;暖色,则传递出积极向上、活泼热烈、意气风发之感。

第二、动静结合,互相映衬而拓展诗境,情感表达。

第三、在诗词中,其意象有时与作者心理特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相关,而被赋予某些特定含义。因此,在鉴赏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考虑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从而准确理解与把握诗词。如杨柳——离别依依;菊花——高洁品质;杜鹃——哀惋、忧国志士、薄命佳人、至诚;鸿雁——信使、思乡;鸟——自由等;羌管羌笛表示思乡,折柳表送别,凭栏表吊古怀远等。同时,在分析诗词意象时,学生还需留意物和人,景与情,景与人,物和情的关系。

四.分清诗词修辞,辨别表达技巧

在古诗词中,其修辞手法的作用与在其他文体中的作用大致相同。

修辞手法,如夸张:突出与强调;反问:起强调作用;拟人:将事物人格化;比喻:生动、形象;巧用典故:含蓄精炼,富有文采,拓展内容;此外,还有对偶、借代、衬托、互文、双关、象征、叠词等。

抒情方式分为两大类:间接抒情与直抒胸臆。而间接抒情又包含多种,如融情于景等、借景抒情等。

表达技巧:对比与衬托、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寓情于景、虚实相生、寓情于景、想象与联想、渲染与烘托等。而炼字也是古诗词鉴赏的一个考查点。在古诗词中,其运用的表达技巧是最灵活、丰富的。

五.懂得知人论世,发掘深层含义

知人论世就是在诗词鉴赏时,对于诗词中的诗人,我们要能够了解他的身世生平,所处时代特点,作品风格等。如杜甫的诗往往是沉郁厚重、忧国忧民;陶渊明的诗常常是体现出田园生活之舒适、安逸,以及厌弃官场之情,其语言自然清新。陆游的诗歌风格豪放雄浑,常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而读李白的诗,在洒脱、乐观、豪放的感受之余,还品味出一种四顾茫然、漂泊无依、孑然特立的孤独悲哀。又如宋·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若学生熟悉北宋末年靖康之变的历史史实,则容易感受到岳飞“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之感叹。

蚕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篇4

1 蚕病发生原因剖析

1.1 忽视消毒防病工作

由于茧价波动大、养蚕比较效益降低、劳动力欠缺、劳动力素质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在大面积养蚕生产中不重视消毒防病、蚕药的规范使用, 不少蚕农不愿在消毒防病工作上加大投入, 不消毒、少用药或不用药, 对蚕病为害任其自然, 一句话就是养懒蚕。

1.2 养蚕环节管理粗放

养蚕过密又不及时除沙, 不提青不分批, 不注意淘汰弱小蚕和病蚕等, 增加蚕座内传染的机会。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 病原污染桑叶, 增加蚕食下感染的机会。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不注意通风排湿, 造成蚕体虚弱, 对疾病抵抗力和抗逆力下降。不及时定点处理好蚕沙和病蚕, 乱抛病蚕, 乱堆放蚕沙, 有的甚至用来喂养家禽家畜, 使各种病原进一步扩散, 污染养蚕环境;采茧后所用过的蔟具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致使病原长期滞留在室内外养蚕环境中。有的地方养蚕用水被污染, 从而更加剧了病原的反复传播。

1.3 桑园管理不善

由于蚕茧价格大起大落, 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桑园失管现象普遍存在。桑叶叶质差, 影响到蚕的体质, 抗病力、抗逆力减弱。桑园虫害严重, 不及时防治, 增加了害虫与蚕之间的病原交叉传染的机会, 同时, 由于自然环境遭受化学农药的污染, 导致蚕儿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1.4 气候因素

近几年的气候异常, 极端天气增加, 譬如持续10d-15d的高温多湿或阴雨绵绵, 蚕饲养环境气候恶劣, 易诱发蚕病。

1.5 蚕药管理失控

一些地区蚕药市场混乱, 伪劣蚕药混迹于当地蚕药市场, 致使蚕病为害得不到有效控制, 蚕农蒙受经济损失。

2 控制蚕病为害的方法

加强科普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蚕农实施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蚕病防治策略, 把蚕病防治技术与饲养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2.1 消灭病原体, 切断传染途径

消毒上要树立“病原污染是全面的, 应在全面、彻底, 认真上下功夫, 充分做到蚕前彻底消, 蚕中继续消, 蚕后立即消”的观念。

2.1.1 认真做好蚕室、蚕具及其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

在认真清洗的基础上, 进行药物消毒, 选用高效广谱的消毒药物, 如蚕用漂白粉、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等。消毒时, 严格按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不仅要重视养蚕前消毒, 而且也不能忽视蚕期中消毒和蚕期后回山消毒, 把消毒工作贯穿于整个养蚕生产全过程。为提高消毒效果, 根据目前大面积养蚕的特点, 鼓励在养蚕较集中的地方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 组织专业消毒队伍对养蚕户进行统一消毒。

2.1.2 认真处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蚕、蚕沙、旧蔟。

发现病蚕应立即拾出, 投入消毒缸中, 严禁用病蚕或发病蚕的蚕沙喂养家禽家畜, 防止病原体扩散。蚕沙要及时制成堆肥充分发酵, 利用生物热杀灭病原;未经堆沤的蚕沙, 不能直接施入桑园或农田, 更不能在蚕室或桑园附近摊晒蚕沙, 防止病原体飞逸散播。旧蔟具要分别进行处理, 塑料折蔟用漂白粉液消毒, 不要将未消毒的蔟具随意放在室外。方格蔟是多年使用的蔟具, 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应立即烧毁, 还可继续使用的应经熏烟消毒后, 将其整理好集中保存在其它室内, 不能旋挂在蚕房内。

2.2 加强饲养管理

2.2.1 合理安排养蚕生产。

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养蚕布局, 尽可能避开大田农业用药期。选用推广抗病力和抗逆力强的蚕品种。饲养中根据蚕的生理特征, 创造适宜蚕生长发育的条件, 尽可能保持蚕室适温适湿, 注意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蚕座干燥清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 提供适熟、新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桑叶。

2.2.2 推广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因集中饲养, 易于消毒管理, 减少小蚕感染病原, 通过共育保全蚕头, 增强蚕儿体质, 控制蚕病。

2.2.3 饲养中严格分批提青, 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

采用新鲜石灰粉、灭僵灵等按规范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的机会, 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为害。

2.2.4 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

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桑叶筐和除沙筐要严格分开并定期消毒;蚕室门口要有浅的石灰坑, 坑内石灰粉要经常保持新鲜, 进出蚕室需经石灰坑消毒;蚕室内放置病蚕用的消毒缸;贮桑室要经常冲洗消毒等。在养蚕过程中, 注意对症使用蚕药, 如添食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 可以预防病毒病的发生;用灭蚕蝇防治蝇蛆病等。

2.2.5 防除桑园害虫。

减少蚕与野外昆虫的病原交叉传染。采回的桑叶应放在专用的贮桑室内, 切忌桑叶堆放在蚕室内, 以防病原体污染桑叶。并可采用0.3%有效氯漂白粉液 (或漂白精液) 进行桑叶叶面消毒。

2.2.6 正确选用蚕用药剂。

目前养蚕生产中使用的蚕用药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消毒药剂, 有甲醛制剂 (如福尔马林) 和氯制剂 (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灭僵灵等) 。福尔马林、蚕用消毒净、消杀精等是高效广谱消毒剂, 可用于蚕室蚕具或叶面消毒, 灭僵灵用于蚕体蚕座消毒。第二类是预防、治疗药剂, 抗生素类药 (如克蚕菌胶囊等) 主要用于防治细菌病, 灭蚕蝇用于防治蝇蛆病。第三类是生理调节剂药, 如蚕用蜕皮激素溶液等。根据蚕药的性能、当地蚕病发生情况、养蚕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 使用蚕药以对症、安全、药效稳定、便于使用为原则。

2.3 蚕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蚕病发生后, 首先进行正确的诊断, 确定是什么病, 分析发病的原因, 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

2.3.1病毒病防治。

无有效的治疗药剂, 只能消毒预防, 除做好蚕期前、蚕期中的正常消毒工作外, 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 每天用新鲜石灰粉或灭僵灵进行蚕座消毒, 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

2.3.2真菌病防治。

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 注意蚕室通风排湿, 调节好养蚕环境的温湿度, 每天撒灭僵灵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

2.3.3 细菌病防治。

及时拾出病蚕, 选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进行防治。

2.3.4 蝇蛆病防治。

从4龄起蚕开始至上蔟, 规范使用灭蚕蝇防治。

2.3.5 化学农药中毒症防治。

演讲技巧与方法 篇5

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它的主要形式是“讲”,即运用有声语言并追求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同时还要辅之以“演”,即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乃至一切可以理解的体态语言,使讲话“艺术化”,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演讲表达的主要特点是“讲”,对演讲者来说,写好了演讲词,不一定就讲得好,正如作曲家不一定是演唱家一样。有文才,能写出好的演讲稿的人,不一定有口才,不一定能讲得娓娓动听。真正的演讲家,既要善写,还要会讲,既要有文才,又要有口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比文才更重要。如果演讲者语无伦次、拖泥带水,那么即使有超凡脱俗的智慧,也无济于事。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家,一方面要注重平日里的锻炼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下面咱们从六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一下演讲的技巧和方法。

一、演讲的姿势

1、演将的姿势是成败的关键。要让身体放松,不能过度紧张。太紧张不但影响发挥,而且对语言的表达也会背道而驰。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决窍之二是想办法扩散并环节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二、演讲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能漠视听众的眼光。尤其当你站在大庭广众面前的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紧张。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和善的人群,对巩固信心来说帮助很大。

三、演讲时的面部表情

1、演讲时的面部表情如何会给听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喜悦、焦虑等情绪会毫无保留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由本人的意愿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缺乏自信,演讲就失去了应有的风采。

2、演讲不能低头,人一旦“低头”就会显得没有自信,倘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采取“缓慢讲话”的方式会使情绪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全身上下也能泰然自若起来。

四、演讲时的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灰色或蓝色服饰,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的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为主。其次,发型也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整体形象对演讲的本身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

五、演讲的声音和腔调

1、演讲的语言必须做到发音准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流畅、传神,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2、演讲对语音的要求很高,既要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动听。所以,演讲者必须认真对语音进行揣摩,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最佳语言有以下四个特点:

(1)准确清晰,即吐字正确清楚,语气得当,节奏自然;(2)清亮圆润,即声音宏亮清晰,铿锵有力,悦耳动听;(3)富于变化,即区分轻重缓急,随感情起伏而变化;(4)有感染力,即声音有磁性,能吸引听众,引起共鸣。

3、语言流利、准确、易懂

恰到好处的表达,恰如其分的表述,给人一种听觉盛宴的享受,演讲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4、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思想感情,语气急速,声音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弱、中间强。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演讲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演讲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讲者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掌握演讲内容和感情。

六、演讲的速度和发音

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讲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科学的发音取决于科学的运气,有些演讲者时间稍长就出现底气不足,感觉口干舌燥、声音走调。这些都影响演讲效果的发挥。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科学地运用运气发音方法可以使声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平时要加强训练,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其要领是:双目平视、全身放松,无论是站立还是坐姿,胸部稍向前倾,腹部自然内收。吸气方法是:扩展两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感到腰带渐紧,后腰有撑开感。横隔膜下压腹部扩大胸腔体积,小腹内收,气贯“丹田”。用鼻吸气,做到快、缓、稳。呼气方法是:控制两肋,使腹部有一种压力,将气均匀地往外吐,呼气时用嘴,做到巧妙协调。

写作技巧的思路与方法 篇6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于新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而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例如,在一年级的“借铅笔”练习,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塑造一个同学之间借铅笔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想象找到写作的素材,从而完成写作。

第二,利用课本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语文是一门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完成一年级第四组这个单元的内容以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物的作文,让学生参考课文的描写方法,完成一个人物的描写过程,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关注人物描写的手段,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技巧的掌握。

二、做好写作的准备工作

(一)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社会阅历有限,写作素材较少等原因,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平时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实际的书目或者文章,从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而积累素材。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事例,通过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在讲完《蚂蚁和蝈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搜集关于蝈蝈和蚂蚁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动物有深入的认识,还可以在搜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意外的收获,像蚂蚁小小的身躯背起硕大的食物等,有助于学生写作内容的丰富。

(二)摘抄精美的文章词汇

积累素材除了阅读意外,摘抄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摘抄:第一,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优美的诗词进行摘抄。为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好词语及语句的分类,如写人物外貌的、写风景的、写情感的等,让学生通过作业的方式对其进行丰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抄选,并对常见词语的含义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第二,组织优美选文的评比。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摘抄的选文、语句等进行分析与感悟,然后通过班级评比的方式,激励学生继续摘抄,从而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单调乏味等问题的出现。

三、方法与技巧的教授

写作技巧与方法是对文章内容的润色,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重要影响。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第一,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当前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让学生感受优秀文章写作的手法,以及对该种方法进行熟悉运用,进而学会如何使用;第二,练习分类写作。教师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时,可以将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让学生进行分类写作锻炼,从而在某一阶段,让学生对该类的写作技巧得以掌握。例如,教师在讲一年教学内容时,第四组内容与第六组内容都是描写人物的,教师就可以在某一时间段,专门锻炼学生人物的描写,从而让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有一个认识-熟悉-掌握-运用-升华的过程。

综上所述,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综合反映,对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影响学生未来成长道路。因此,需要教师能够给予重视,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将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蚕病诱发原因与防治措施探析 篇7

1 蚕病诱发原因

蚕病的发生与蚕本身的体质、气候环境、病原体等因素关系紧密。蚕病病源较广, 但凡养过蚕或出现过蚕病的蚕室、蚕具、簇具、地面等物体上均可能潜藏着病毒、病原体等, 这些病原体是导致蚕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 蚕农饲养管理不当, 过分喂食、过饱食即眠的蚕也容易患上蚕病。此外, 桑叶叶质不良, 过老或过嫩等也会引起蚕抵抗力下降;大田田埂桑树的栽植, 在农作物用药时可能会污染桑树桑叶质量, 引起蚕中毒或蚕体虚弱, 降低蚕抵抗力;长期处于恶劣阴冷潮湿气候或高温闷热气候条件下, 也会引起蚕病。

2 蚕病综合防治措施

2.1 消除病源、彻底切断传染途径

消除病源的关键为养蚕前消毒, 彻底清除病源, 养蚕前蚕具应先置放在烈日下暴晒几日, 蚕室地面与暴晒蚕具应用清水清洗, 洗后用漂白粉液消毒, 消毒结束后封闭门窗, 熏烟消毒, 彻底消除病源, 保证养蚕安全。蚕中、后期养殖过程中的消毒工作也不可忽视, 整个消毒工作必须贯穿养蚕全过程, 分批提清, 淘汰弱小蚕与病蚕, 小蚕集中饲养, 统一消毒管理, 清除感染病原, 提高小蚕体质, 增强小蚕抗病力。病死蚕需集中投放至石灰消毒缸中, 深埋土中, 不可喂鸡、鸭、鱼等, 彻底切断传染途径。

2.2 科学饲养、精心照顾

蚕室应合理布置养蚕布局, 尽量避开大田农业用药期, 避免蚕中毒, 使用抗病力强的蚕品种, 根据蚕的生存习性与生理特征等, 为蚕营造适宜的生存条件。饲养过程中注意保持蚕室温度适宜, 适当通风换气, 确保蚕室空气清新, 保证蚕座干净清洁, 若蚕室内温度过高, 还应定期向地面、墙面喷洒清水, 强化桑树栽培管理, 为蚕的饲养提供营养丰富、叶肥鲜美的桑叶, 采回的桑叶需使用0.3%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叶面消毒。

2.3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

现今养蚕生产中可使用的药剂主要分为3类: (1) 为消毒药剂, 包括甲醛制剂 (福尔马林等) 与氯制剂 (消杀精、蚕用消毒净、灭僵灵、消特灵等) , 其中消杀精与福尔马林为常见的高效广谱消毒剂, 可在养蚕前进行蚕室蚕具消毒; (2) 为治疗、预防用药, 主要有克蚕菌胶囊等, 可有效防治细菌病; (3) 为生理调节剂药, 主要有蚕用蜕皮激素溶液。

2.4 针对性防治

发生蚕病后, 正确的做法即为先弄清什么病, 并找出致病原因, 后采取对应的可行措施。

(1) 细菌病防治及时将病蚕拾出, 适时用克蚕菌胶囊、农蚕灵、氯霉素、氟哌酸等蚕用药剂, 防控该疾病。

(2) 僵病防治生产上常用漂白粉和新鲜生石灰粉按比例混合成漂白粉防疆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对各种病菌均有杀灭作用, 尤其对疆病菌。配制比例, 1~3龄小蚕按照1:12比例均匀混拌 (含有效氯2%) , 4~5龄大蚕按照1:9比例均匀混拌 (含有效氯3%) 。以收蚁时以及每龄蚕眠起饷食前使用效果最好。蚕期内若已发疆病, 应先及时用小钳子拣出病蚕, 集中销毁, 然后应每天使用现配制的防疆粉1~2次, 撒播量以蚕体上均匀铺1层薄霜为宜, 待10min后, 喂食桑叶, 以达到防治僵病的目的。

(3) 脓病使用50g强氮精与1.5kg石灰粉搅拌均匀后, 饷食前薄撒于蚕座蚕体上, 进行蚕体消毒, 以杀灭脓病病原体, 撒后立即喂食。

总之, 蚕养殖提升了康县蚕农的经济收入, 养蚕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蚕病危害严重, 需引起相关部门与蚕农的高度重视, 积极找出可行的防治蚕病的方法, 强化蚕农养殖技术培训, 解决蚕农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合理使用蚕用药剂, 科学饲养、管理, 最终达到消毒防病的目的。

摘要:养蚕作为我国传统的纺织原料, 还可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但在养蚕过程中, 若不控制好蚕病, 将可能增加养蚕损失, 挫伤蚕农养蚕积极心。因此, 在蚕的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政策, 及时找出诱发蚕病的原因并摸索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蚕病,诱发原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改萍.阳城县农村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蚕业, 2011 (4) :82-84.

蚕病防治方法与技巧 篇8

1 现行农村蚕病防治主要存在问题

1.1 忽视养蚕前消毒和回山消毒

部分蚕农对养蚕前消毒不重视, 把养蚕前消毒当成打扫一下卫生就行了, 舍不得花钱买蚕药消毒, 造成环境当中的病原基数居高不下, 容易造成蚕病暴发[1] 。蚕发病后则乱用药, 其效果并不好, 往往不能控制蚕病发生。蚕期结束往往是病原留存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 此时采取消毒措施可有效压低病原基数, 对控制下期蚕病发生有明显效果, 但是不少蚕农忽视回山消毒, 蚕期结束后就万事大吉, 不想或者不愿意回山消毒。

1.2 用药不讲究科学性

一些蚕农购买蚕药仅仅根据道听途说或传统习惯, 自己并不了解蚕药作用和性能, 用药不具针对性, 使用方法也不清楚, 导致消毒防病效果差。有的蚕农误认为蚕药的气味越大效果就越好, 其实也是认识上的误区[2] 。如:有不少蚕农在蚕室、蚕具消毒时仍偏爱使用甲醛溶液、含氯石灰等消毒药剂, 其实甲醛溶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该药剂在消毒时对环境要求较高, 且成本为目前推广消毒药剂的3倍;含氯石灰即为含氯气的石灰, 保管不当则挥发很快, 导致消毒效果下降。有的蚕农不了解消毒药剂与添食药剂的差异, 认为都是杀灭病原的药物, 因此发现蚕病后自以为是地添食消毒药剂来防治蚕病, 其不仅起不到蚕病防治效果, 反而会削弱蚕的抗病力。

1.3 忽视传染源的控制

目前农村当中病原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病死蚕。养蚕过程当中出现的病死蚕, 一些蚕农未按规范处理, 随意扔在蚕室角落的现象较为常见;二是蚕沙。病死蚕的蚕粪及其啃食后遗留下的桑叶中均含大量病原, 有的蚕农不及时除沙、有的蚕沙乱堆乱放, 甚至将蚕沙摊放的蚕室外的场地上曝晒, 人为造成病原扩散;三是使用过的方格蔟。方格蔟使用后未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且将方格蔟搁挂在蚕室内屋架上, 有的随意堆放在蚕室或蔟室内, 往往等到蚕即将上蔟要使用方格蔟时才想起清理消毒方格蔟。

1.4 饲养管理不当

目前在饲养管理当中主要存在问题有:人为调高或调低饲育温度, 缩短或拉长蚕期, 以达到提前或滞后蚕茧上市的目的, 其实这种做法违背了蚕儿正常发育规律, 容易造成蚕儿抵抗力下降, 诱发蚕病。小蚕用叶不规范, 有的农户小蚕在别人家共育时送桑叶舍不得采嫩叶、不注意选采无虫口叶, 有的共育组长不注意计划用叶, 有时桑叶量大造成贮桑时间过长, 桑叶不新鲜。不注意及时扩座、匀座, 造成蚕头过密而影响发育齐一和蚕体匀整度。不注意提青分批, 不及时淘汰迟眠、弱小蚕, 容易发生蚕座交叉感染。不注意预防农药和工业废气污染中毒, 造成急性中毒或累积性中毒诱发蚕病。

2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2.1 严格消毒, 控制病原

2.1.1 蚕期前消毒

蚕期前消毒要按照规范的步骤和要求, 即:打扫-清洗-刮除表土-粉刷墙壁-药剂消毒等步骤进行。经过消毒后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蚕室、上蔟室、贮桑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 无蚕沙、茧丝屑等残留物;二是蚕具在洗净后还应经过烈日曝晒, 方可使用药物消毒;三是对小蚕共育室或上期蚕发病较严重的农户, 应做到2次消毒1次熏烟, 对蚕室和所有蚕具, 分别使用不同的消毒药剂进行药液浸渍或喷洒消毒后, 再进行一次熏烟消毒。经过消毒后的蚕室、蚕具应密闭保管, 直至养蚕时再启用, 防止病原再次污染。

2.1.2 蚕期中消毒防病

蚕期中消毒防病是控制蚕病扩散蔓延的重要环节。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养成良好的防病卫生习惯。保持蚕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做到贮桑室和养蚕室分开、采桑用具和除沙用具分开, 养蚕操作过程中形成勤洗手、多用石灰、切桑、装桑工具专用等良好习惯。二是加强蚕体蚕座消毒。经常使用三氯异氰尿酸、碳酸氢钠粉 (灭僵灵) 与新鲜石灰粉 (按1∶25配比) , 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 以薄霜状为度。对贮桑室和蚕室地面经常使用氯制剂类消毒液进行地面消毒, 及时杀灭病原;对遭遇持续干旱、桑园环境污染或桑园内虫害较多等情况下, 可使用氯制剂类消毒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 不仅可消洗桑叶, 也可杀灭桑叶表面病原, 防止病从口入。三是规范蚕沙和病死蚕的处理。蚕沙和病死蚕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之一, 目前一些农户存在乱堆乱放、随意摊晒等不规范现象。其规范处理方法为:病死蚕要放入专用石灰盆中, 达到一定数量后及时集中深埋;蚕沙不能长时间堆放在蚕室内或蚕室附近, 更不能摊晒在蚕室附近, 要及时运送到远离蚕室、桑园的地方, 集中堆积, 上覆薄膜, 待腐熟发酵后施入农田, 避免病原扩散污染环境。

2.1.3 蚕期结束后消毒

蚕期结束后, 及时清理蚕沙、烂茧、旧蔟具。草蔟等废弃物集中烧毁。方格蔟摊放在水泥场地上, 喷洒4%甲醛溶液, 加盖塑料薄膜在阳光下曝晒增温, 清除浮丝晒干保存。蚕室及周围环境经清理后, 用三氯异氰尿酸、碳酸氢钠粉250倍液或1%的有效氯含氯石灰液或1%新鲜石灰浆消毒。蚕具清洗晒干后入室保存。

2.2 加强管理, 减少发病

加强饲养管理, 可增强蚕儿体质, 提高蚕对病原的抵抗力。小蚕应集中共育, 根据各个龄期采摘适熟桑叶, 采回的桑叶要合理贮藏, 减少贮桑时间, 保持叶质新鲜。及时扩座、匀座, 稀放蚕头, 确保一蚕两位, 防止蚕头过密而影响发育齐一和蚕体匀整度。加强提青分批, 及时除沙, 淘汰迟眠、弱小蚕, 减少蚕座交叉感染。适时调节蚕室内温度、湿度、光线和气流, 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做好农药、工业废气污染的预防工作, 防止急性中毒和累积性中毒[3] 。

2.3 及早诊断, 及时防治

蚕感染病原后, 初期表现症状并不明显, 随着病程加重, 其病症越来越明显, 传染致病力也越来越强。所以, 病蚕发现得越早, 病原扩散传播的范围就越小, 对蚕病的防治也就越有利。一般蚕病初发时, 往往表现出群体发育不整齐, 眠起不齐, 分批较多, 通过观察蚕的食桑也能发现蚕食桑不旺, 有时听不到或只能听到很弱的食桑的声音。蚕病初发时要及时通过提青分批、隔离淘汰、加强饲养管理来控制蚕病传播, 同时要尽快确定蚕病发生种类。对于早期蚕病诊断, 一般通过仔细观察群体, 可能发现少数感染病原较早的蚕已表现出较明显的症状, 从而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群体当中发现少数蚕有空头现象, 则要注意防治中肠型脓病或浓核病;如发现体躯肿胀、粪便当中有白色浓汁或撕开表皮后流白色浓汁, 则要注意防治血液型脓病;对于发生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或浓核病等病毒病时, 除加强饲养管理外, 要勤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每天1~2次。如发生白僵病、曲霉病等真菌病时, 每天使用1~2次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群体发病较重时可使用熏烟剂熏烟, 每天1~2次, 直到不发病为止。发生败血病或细菌性肠道病等细菌病时, 及时添食抗菌素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现蚕扭曲、吐黄色胃液等农药中毒症状时, 要迅速止桑、加网除沙、查明毒源, 如毒源来自蚕室内则迅速调换蚕室, 如毒源来自桑叶则迅速改喂新鲜无毒桑叶。如发现群体发育不齐现象越来越严重, 提青分批后批次越来越多, 且无蚕病发生症状时, 要注意是否存在氟化物等工业“三废”污染, 如蚕室或桑园附近有污染企业存在, 则要求污染企业实行蚕期临时性停火或停产治理, 如有条件也可通过政府部门将污染企业搬迁到适宜区域或进行关、停、并、转等措施, 确保对蚕桑生产没有污染影响。对蚕病种类无法判断时, 可请技术人员进行体液、消化液或组织检查, 确定蚕病种类, 及时采取防病措施, 控制蚕病暴发蔓延。

参考文献

[1]张榛, 陆秀萍.秋季蚕病流行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蚕业, 2007, 28 (3) :54-56.

[2]钱开良, 谭书生, 等.如何正确选用蚕药的思考.中国蚕业[J].2005, 26 (3) :42-43.

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篇9

关键词:论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写作方法与技巧

论文摘要是全文的精华,是对一项科学研究工作的总结,对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笔者根据自己摘要写作的经验并结合专业英语教学和对学生英文摘要的批改,谈谈写好英文摘要的方法和技巧。英文摘要的写作包括论文的英文标题、作者及其相关信息、摘要和关键词四个部分,下面分别介绍每个部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1 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是全文内容的缩影。读者通过标题便能够预测论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意图,从而决定是否阅读全文。我国期刊要求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1]。学术文章的标题主要有三种结构:名词性词组(包括动名词)、介词词组、名词词组+介词词组。间或也用一个疑问句做标题,但一般不用陈述句或动词词组做标题。

(1)名词性词组 名词性词组由名词及其修饰语构成。名词的修饰语可以是形容词、介词短语,又是也可以是另一个名词。以下各标题分别由两个名词词组构成。例如:Global Change and Green House Effect(名词词组+名词词组);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to the Global Change(名词+名词)。

(2)介词词组 介词词组由介词+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如果整个标题就是一个介词词组的话,一般这个介词是“on”,意思是“对……的研究”。例如:On the Ecological Obligation。

(3)名词/名词词组+介词词组 这是标题中用得最多的结构。例如: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Plants(名词词组+名词词组);Discussion on System Method of Study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名词+介词词组)。

(4)其他形式 对于值得争议的问题,偶尔可用疑问句作为论文的标题,以点明整个论文讨论的焦点。例如:Can Global Change Bring Dramatic Disasters to Humans?

2 作者

学术论文既可以个人名义署名,也可以集体名义署名。如以个人署名,则应在论文题目后写明作者全名,并且另起一行写上作者的工作单位、国籍、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自然科学研究往往由一个集体来完成,作者姓名很多,但必须标出一个通讯联系人(Corresponding Author) [2]。

3 英文摘要

3.1 摘要及其功能

摘要是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论文主要内容的短文[3]。摘要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研究成果或最终结论。摘要应放在论文正文之前。

一篇好的英文摘要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要具有独立性、完整性。(2)应精炼,不不包含讨论和推理。(3)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4)宜以第三人称书写。(5)应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6)要正确使用动词时态,最常用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7)文摘要的长度一般为100~300词,。(8)应注意包含3~5个关键词(Keywords)。

3.2 摘要的写作

摘要是要用较少的文字传达重要的信息,因此第一句话要高度概括文章的目的、性质、方法乃至重要的成果,然后再写所得到的重要数据、结果或结论。摘要中句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相对独立,一句话说明一件事。

3.2.1 常见的主题句

摘要中的第一句话——主题句的常见句式有: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to,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This paper describes,This paper analyses,This paper discusses,This paper gives a new approach of,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as studied/prepared by/discussed/presented 等。常见的谓语动词有:report,study,investigate,present,develop,discuss,show,describe,introduce 等。

3.2.2 时态问题

英语论文摘要中的动词时态的使用原则一般为:1)实验结果、方法描述等都用现在时态表述;2)一般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所做的工作;3)叙述从某一时间开始,与现在有直接关系,并对目前有影响的事情,用现在完成时;4)叙述今后的研究、打算、预期的结果、倾向等均用一般将来时。

3.2.3 结尾句

在英文摘要的結尾有时写上作者的结论或建议,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句式:关于结论可用如下表达方式:We may conclude that…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We think(consider,believe,feel)that…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results indicated/ show that …It turns out tha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t can be concluded/ noted that…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believed,held,and acknowledged)that….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5]。一般每篇文章选择 3~8个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

总之,在写作论文标题、作者和英文摘要时要做到准确、简洁、清楚,即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表达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读者注意。此外,还需熟悉本行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扩大英语词汇量,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多看英文文献,提高英文写作及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鸿.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刍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3164.

[2] 曾佐勋,索书田,刘立林,等.“构造地质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高等理科教育,2006,(1):7475.

[3] 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

[4] 任胜利.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摘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下一篇: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