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妊娠相关疾病分析(共8篇)
影响妊娠相关疾病分析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PIH产妇共80例, 年龄19岁~41岁, 平均年龄 (26.6±2.4) 岁, 孕周37周~42周。
1.2 方法
将PIH的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 按照1∶1比例选择同科室、同住院期间正常孕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前体重指数 (BMI) 、产次、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季节等方面的差异,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PIH相关因素为年龄大、BMI高、初产妇、文化程度低、家族史、冬季, 见表1.
3 讨论
诱发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因素有很多, 本文分析表明年龄大、BMI高、初产妇、文化程度低、家族史、未系统产前检查、冬季等是PIH的危险因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发生于生育各年龄阶段, 但是年龄偏大发生率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存在脂肪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PIH的发生增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 高龄产妇越来越多, 已逐渐成为PIH的常见原因。因此应对孕产妇进行孕育知识宣传, 让生育适龄妇女知道高龄产妇孕育的不利因素, 以选择最佳年龄期孕育胎儿, 减少PIH的发生。
肥胖易发生PIH是已被广泛接受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肥胖者血脂常高于正常人, 增加了血液黏稠度, 提高了外周阻力, 容易发生小动脉的粥样硬化, 促使PIH的发生。因此, 应鼓励孕妇参加适当体育锻炼, 控制饮食, 将体重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文化程度较低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较高者, 这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孕产妇文化程度低, 自身保健意识淡薄, 对产前检查重视不足, 增加了PIH的危险性。而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 能够掌握更多的预防保健知识, 经济地位上又相对独立, 能主动利用现有的医疗保健服务, 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 减少该病的发生和阻止其发展[2]。因此, 应帮助提高文化程度较低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 提供基础的产前检查服务, 以便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
初产妇较经产妇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 可能由于初产妇对妊娠缺乏认识, 易产生不安情绪, 精神高度紧张, 同时初产妇腹壁肌纤维富有弹性与增大的子宫合并压迫腹主动脉, 更易诱发妊娠期高血压[3]。应加强孕期心理保健, 结合孕妇主要心理状态, 减少其心理负担, 保持乐观情绪, 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 指导孕妇正确地进行心理调适。
PIH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与遗传因素及共同的生活环境有关, 主要表现为母系遗传, PIH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比无家族史的孕妇高5倍, 二级亲属的发病率仍高出2倍, 表明孕妇对PIH有遗传易感性[4]。对这些孕产妇应加强孕期及围生期监测, 有针对性地实施围生期保健措施, 以防止PIH的发生。
PIH的发病与气温变化有关, 气温越低发病率越高, 冬季冷空气的刺激及温差的改变均能使人体血管收缩及血流状态改变, 血液浓缩, 血容量下降, 诱发PIH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妊娠高血压疾病 (PIH) 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PIH产妇共80例作为观察组, 按照1∶1比例选择正常的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 对可能影响PIH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PIH相关因素为年龄大、体重指数 (BMI) 高、初产妇、文化程度低、家族史、冬季。结论 PIH与多种因素有关, 应最佳年龄期怀孕, 孕期控制体重指数, 提高文化程度低群体的保健意识, 孕期进行心理调适, 对有高血压家族史孕产妇加强孕期及围生期监测重点监护。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预防
参考文献
[1]彭波, 袁秀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37 (2) :144-147.
[2]周艳颖, 马艳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危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 2009, 15 (7) :162.
[3]林其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现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2, 18 (5) :257-259.
[4]尹凤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时间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3) :140-141.
影响妊娠相关疾病分析 篇2
关键词 妊娠 高血压 结局
资料与方法
我院1986~2005年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346例,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34例,包括轻度妊高征64例、中度妊高征146例、子痫前期92例、子痫32例,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2例。患者年龄20~36岁,孕周20~43周,其中孕20周1例、孕28~30周13例、孕34~36周75例、孕37~42周239例、孕43周18例。自然分娩150例,胎吸34例,产钳32例,剖宫产130例,其中臀位16例,双胎30例。初产妇320例,经产妇26例。
诊断: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以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为标准。
结果
妊高征母体并发症:重度妊高征124例中发生抽搐32例,其中并发心功能衰竭5例,胎盘早剥3例,羊水过少18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38例,早产89例,HELLP综合征2例,产后出血25例,并发DIC2例,1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伤口感染、脑出血、肢体偏瘫。
围生儿结局:3例因胎盘早剥于孕28~30周行剖宫产、早产儿死亡;9例抽搐控制后行剖宫产,因孕周偏小,早产儿死亡。
治疗及分娩方式:对64例轻度妊高征患者给予休息、吸氧、低盐饮食,水肿明显者,给予速尿使病情稳定,除头盆不称者外,均经阴道分娩。146例中度妊高征患者,对孕周<36周者,给予硫酸镁解痉、镇静、利尿、适时降压治疗,对于胎儿较小者,每日吸氧、静滴氨基酸、能量;对孕周>36周者,经上述治疗3天,症状好转后,10例因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其余均经阴道分娩。子痫前期92例,每日静滴硫酸镁15~20g,经镇静、降压、利尿治疗,病情控制后24小时行剖宫产。32例子痫患者,15例入院时宫口近全,胎儿相对较小,在严密监测下行胎吸或产钳助娩,18例在积极控制病情后12小时行剖宫产分娩。并发心功能衰竭5例,经吸氧、扩张血管、强心、利尿、镇静等治疗,心衰控制后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胎盘早剥3例在治疗妊高征同时行剖宫产,2例HELLP综合征在确诊后,给予解痉、镇静、扩容、利尿、补充成分血、应用地塞米松,快速剖宫产,术后继续治疗,病情于48小时内好转。产后出血25例,在积极止血同时快速输注新鲜全血,并发DIC2例,1例因剖宫产子宫出血无法控制而行子宫切除术。1例剖宫产患者伤口感染并发脑出血、肢體偏瘫,转神经内科积极治疗近2个月痊愈出院。
讨论
据我院统计,重度妊高征发病者均为年轻初孕妇、高龄初产、双胎,尤其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妊高征对母儿影响:①对孕产妇的影响:本资料统计,重度妊高征并发心衰、胎盘早剥、产后出血DIC、脑出血、HELLP综合征均有发生,但积极处理后,产妇均转危为安。②妊高征对胎儿的影响:据统计妊高征并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正常妊娠,因胎儿在宫内缺血、缺氧,出生后适应能力差,对缺氧的耐受力差,易合并肺炎、缺血缺氧性脑病,甚至新生儿颅内出血。
妊高征的预防:①我院成立了产科门诊,于孕早期即建卡,做好宣教工作,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情况,筛选出高危产妇,及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好发因素及早期表现,合理饮食、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并阻止其向重症发展,防止子痫的发生。②饮食调整:增加营养,“三高一低”饮食(即高钾、高钙、高蛋白、低钠饮食),因钾有抗高血压的作用;强调以左侧卧位休息,孕24周起每日补充钙剂1~2g。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
2林其德.子痫前期子痫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0577-03.
3李小毛,刘穗玲.特殊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0594-03.
影响妊娠相关疾病分析 篇3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女性特有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以及伴有损害多器官的全身症状,该病常发生于妊娠20周后,是造成孕产妇、围生儿死亡及预后困难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1],目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未确定,尚无彻底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方法,且妊娠高血压疾病筛查研究多进行于孕中期,传统应用的血压监测和母体血清标志物筛选由于试验的精确度要求及繁琐性不能得到普遍应用,但其病理变化是一个逐步进展过程[2],因此进行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掌握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发生规律,根据可能发病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可以减少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对改善孕产妇和围生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是预防控制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或恶化重要方法[3]。本文通过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6年5月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50例纳入本研究,初产妇42例,经产妇8例;年龄21~42岁,平均(33.54±2.62)岁;孕龄32+3~41+1周,平均(39.22±1.03)周;妊娠高血压发病出现在孕24~32周;包括妊娠期高血压40例、子痫前期3例、子痫1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2例、慢性高血压4例。所选研究对象均无智力障碍和沟通障碍,能够积极配合。
1.2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
轻度:妊娠20周血压高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 Pa),水肿(-),蛋白尿(±);中度:产妇血压140/90~160/l10 mm Hg,水肿(+),蛋白尿(+),24 h尿蛋白量大于0.5 g;重度:产妇血压水平高于160/110 mm Hg,24 h尿蛋白量大于0.5 g,出现各种自觉症状和不同程度水肿[4]。
1.3 方法
将5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病例选择方法是将我院分娩产妇按入院时间顺序排位,选择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顺位的下一位健康孕妇。比较两组产妇妊娠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增加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孕产次、文化程度、工作状况(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生活方式、家庭经济收入、居住地(农村、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常住人口)、血钙浓度、产检情况、血钙浓度、孕期心理压力等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相对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高血压疾病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BMI、高血压家族史、孕产次、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生活方式、家庭经济收入、居住地、户籍、血钙浓度、产检情况、血钙浓度、孕期负性情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妊娠高血压疾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妊娠高血压疾病为应变量,单因素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赋值(年龄:≥30.0岁=1,<30.0岁=0;孕期BMI:≥26.0 kg/m2=1,<26.0 kg/m2=0;孕期负性情绪:存在=1,无=0;产前检查:未定期=1,定期=0;居住地:农村=1,城镇=0)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有引起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妊娠年龄大(OR=4.22,95%CI:2.78~28.45)、孕期BMI高(OR=3.97,95%CI:1.98~29.25)、孕期负性情绪(OR=3.56,95%CI:2.01~31.68)、未定期产前检查(OR=3.08,95%CI:1.98~26.27)、农村孕妇(OR=2.89,95%CI:1.65~24.40)。见表2。
3 讨论
在妊娠早期血管扩张会导致血压下降,是妊娠早期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等局部介质引起的,这一血压下降主要影响舒张压,到孕13~20周时通常下降10 mm Hg,在孕22~24周前血压会继续下降,之后到分娩前血压会逐渐升高,然后血压降到孕前水平,分娩后血压会立即下降,并在5 d内再次升高,即使是整个孕期血压都正常的女性,在产后早期阶段也可能会出现短期高血压,反映了妊娠期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5],如果妊娠20周血压大于140/90 mm Hg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发病率约为9.4%[6],包括5种类型即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等,临床表现为产妇妊娠20周后出现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状况,严重时常合并有感染、抽搐、出血等状况,对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在产妇死亡原因中占主要地位[7]。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至今不甚清楚,该病的发病较为隐蔽,诊断也比较滞后,只有在孕期产生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之后才能做出诊断。因此,对于该病的防治十分困难,导致妊娠高血压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并且是这些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与周围的环境、生活行为方式以及医疗卫生等均有着很大的关系[8]。
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妊娠年龄大、BMI高、缺少产前定期检查、存在不良心理状态、居住地农村等因素有关:(1)年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会出现脂肪代谢紊乱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这一系列的因素增加了患者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9],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妊娠年龄[(33.54±2.62)岁]高于对照组的(26.56±2.13)岁(P<0.05)(OR=4.22,95%CI:2.78~28.45)。(2)孕期母体BMI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呈正相关,因肥胖孕产妇的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也随之增加,导致血压升高[10];另外由于孕妇的营养过剩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以及脂肪代谢紊乱,造成滋养体细胞供血不足受损,炎症因子大量释放造成妊娠妇女高血压疾病的发病(OR=3.97,95%CI:1.98~29.25)。(3)产前检查作为围生期保健期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及时了解孕妇妊娠期的相关情况,对异常妊娠进行及时的纠正,是保证孕妇安全分娩、促进胎儿健康的一种必要措施,也是高危妊娠管理的核心内容[11],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直接关系到妊娠孕妇及胎儿的预后,如果产前检查依从性差,不能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并进行适当干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将会增加(OR=3.08,95%CI:1.98~26.27)。(4)妊娠期产妇的负性情绪也是引发妊娠期内高血压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负面情绪是一种应激源,通过感觉系统为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进行传递,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产生作用,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得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茶酚胺类递质增加,这样会刺激血管的收缩,导致血压升高[12],最终引发妊娠高血压发病(OR=3.56,95%CI:2.01~31.68)。(5)农村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高(OR=2.89,95%CI:1.65~24.40),农村的孕妇自我保健意识相对较差,缺乏对孕期保健重要性及相关保健内容的认识;居住城市的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的交通便利,居住郊区、乡镇的孕妇由于多方面原因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郊区、乡镇的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农村基层保健宣传工作不足;农村经济收入低,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孕产妇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产前检查,因此农村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病高[13]。
影响妊娠相关疾病分析 篇4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时间,相关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住院人数因季节变化而明显增多,特别是冬季初春和季节交替之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为探讨其发病时间及相关因素,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 2月住院孕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住院孕妇6215例,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356人,占住院孕妇的5.7%,孕妇年龄20~40岁,孕周28~40周,其中初产妇156例,经产妇200例。
1.2 方法
查阅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孕妇登记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病例收集资料,统计方法采用率。
2 结果
通过对比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1 1月至次年3月的发生率高于4~10月,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分别见表1、表2。
3 讨论
3.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气温度化有关,发病季节有一定规律,气温越低的地区发病率越高,季节交替时发病率高,特别是冬春交替季节。有学者认为北方比南方发病率高,冷空的刺激及温差的改变均能使人体血管收缩及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浓缩,血容量下降,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1]。
3.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初产妇、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状况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2]。本组资料中,农村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征的发病率高,就诊时间晚,病情较重多数发到子痫前期,甚至子痫。说明农村受文化程度、经济条件以及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保健制度不健全,保健意识欠差,同时受旧传统观念影响等,致使孕妇错过诊治时机,病情加重,随之增加了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
3.3做好围生期保健,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教,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发病率高,加强基层社区产科医师的培训,使其提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指导孕妇加强自我监护,在围产门诊或社区开设孕妇学校,定期讲解围生期保健知识,做好健康教育,使孕妇顺利通过整个孕期,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志诚.临床医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1999:264.
影响妊娠相关疾病分析 篇5
在过去几十年中有许多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但由于地域与文化的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本研究对在滨州地区四家县医院(本院住院)的孕妇发病的一些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尤其是在发病季节、产次、发病年龄、发病孕周、营养状况等方面,为及早和有效的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产科病房住院观察的孕妇12000例,其中536例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发病率4.46%。年龄20~43岁,平均29岁,初产妇312例(58.2%),经产妇224例(41.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以《妇产科学》为标准[1]。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资料,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两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高症产妇的年龄多在25~43岁,其中25~30岁占26.8%,30~43岁占38.8%,年龄大的孕妇为高危人群。
2.2 妊娠期高血压与发病季节关系
1~5月份发病率占47.7%,6~8月份占19.4%,9~12月份发病率占32.8%。
2.3 妊娠期高血压与产次的关系
妊高症患者发生在第一次妊娠的有312例(58.2%),第二次妊娠的有192例(35.8%),第三次妊娠的有32例(6.0%),可见初次妊娠发生妊高症的几率较高。详细情况见表2。
2.4 妊娠期高血压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本组资料中,有1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中有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是计划外妊娠,4例合并心衰,没有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营养不良、钙摄入不足和低社会经济状况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2.5 妊娠期高血压与发病孕周的关系
本组资料中,6+月妊娠8例,引产处理,年龄分别为38和37岁,34周以下40例,经解痉降压治疗无好转,考虑孕周及新生儿问题,转上级医院治疗,36周至足月妊娠488例,剖宫产分娩者400例,经阴分娩88例,其中双胎16例,心衰4例。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3.1 妊娠期高血压与年龄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育观念的改变,<18岁和>40岁的孕妇逐渐减少,但是年龄偏大生育仍然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滨州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居民陈旧观念严重,二胎生育要求30周岁,才有准生证,年龄大孕妇相对较多。国内研究者庄依亮等[2]发现,35~39岁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20岁孕产妇。而本研究的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产妇高龄是妊高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2)。这是因为在怀孕时,孕妇血管床容量增加,自身有适应这种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调节能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系统逐渐老化,血管弹性降低,这种调节能力逐渐降低。
3.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发病季节关系
冬季与初春寒冷季节和气压升高的条件下,易于发病。农村居民现在仍然秋冬季节结婚比例较高,导致秋冬季节分娩产妇较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国内外专家学者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了寒冷暴露可致高血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田野具体介绍了学术界提出的关于冷应激高血压(CIH)六个可能机制。
3.2.1 寒冷暴露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SNS)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使血压增高的调控涉及到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及体液系统。
SNS的活性增强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发现,在冷暴露大鼠循环的血液和尿液中,肾上腺素及去甲上腺素均明显增加。表明冷暴露激活了SNS,使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引起肢端末梢血管和皮肤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使血压上升。
3.2.2 寒冷暴露通过抑制一氧化氮使血压增高。
一氧化氮是一种调节血压和内皮功能相关的血管舒张剂。最近学者研究指出,在冷暴露动物的血浆和尿液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明显减少,表明慢性冷暴露抑制一氧化氮产生。研究显示,在血管紧张素基因敲除的大鼠中,冷暴露可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在野生型大鼠的心脏和主动脉中,冷暴露抑制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
3.2.3 寒冷暴露通过内皮素系统使血压增高。
内皮素系统是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组血管收缩肽,包括3种内皮素。其中内皮素1是内皮素家族主要的代表,在调节血管紧张度、血压、心肌收缩、体液平衡和血流动力学中有重要意义。在肾皮质冷暴露增加内皮素1水平,引起肾皮质血流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结果促使抗利尿和抗尿钠排泄。
3.2.4 寒冷暴露通过炎症途径使血压增高。
研究表明慢性暴露于寒冷中,能够增加白细胞介素-6在主动脉、心脏和肾脏的表达,并且增加巨噬细胞和T细胞在肾脏浸润。与此同时,寒冷暴露还与致炎细胞因子IL-1b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亦密切关联,前者可引起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的迅速收缩,并能增强苯肾上腺素介导的收缩效果。后者通过动物实验,表明冷暴露家兔血压与TNF-α及IFN-γ呈正相关。
3.2.5 寒冷暴露通过氧化应激使血压增高。
活性氧簇是血管张力和结构重塑的强有力调节因子。有研究显示,寒冷暴露早期骨骼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活性氧簇产生增多和机体内氧化应激增强。活性氧簇水平的升高可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促进活性氧簇的生成增加及组织氧化损伤。
3.2.6 寒冷暴露通过活化L型钙通道使血压增高。
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L型钙通道是提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瞬间浓度的主要途径,是决定血管平滑肌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研究显示,随着寒冷暴露时间的延长,细胞内Ca2+浓度逐步升高,启动了平滑肌细胞兴奋-收缩的耦联机制,诱发血管收缩,进一步促使血管张力异常升高,因而直接参与了高血压的发展进程。
田野指出,SNS、RAS、一氧化氮系统、内皮素系统、炎症、L型钙通道与CIH的发生均脱不了干系。
3.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产次的关系
国内外有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发生在初产妇[3],具体原因不明确,曾有研究者高度怀疑,免疫因素是初产妇子痫发生的主要机制[4,5,6],由于精子携带有男性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女性接触其丈夫精子的机会越多,对丈夫同种抗原识别能力和反应就越弱,因此这种免疫耐受的打破,使经产妇不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
一般来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好发于初次妊娠,Skjaerven等[7]报道,其先兆子痫发生于第一次妊娠、第二次妊娠及第三次妊娠者分别为3.9%、1.7%、1.8%。可能与初产妇对妊娠缺乏认识,易产生紧张情绪,同时初产妇腹壁肌纤维富有弹性和增大的子宫一起压迫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淋巴导管,使肾上腺分泌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诱发高血压、水肿。
3.4 妊娠期高血压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本组资料中,有1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中有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是计划外妊娠,4例合并心衰,没有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营养不良、钙摄入不足和低社会经济状况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增加相关。
3.5 妊娠期高血压与发病孕周的关系
34周以上妊娠,发病率高,34周以下发病率相对较低,处理措施同妇产科学第8版。
4 小结
综上所述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对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孕期保健,尤其是对农村孕妇的孕期保健,提高农村孕妇的住院分娩率;合理膳食,适量补充钙、蛋白质、铁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入,减少脂肪的过多摄入,监测体重,避免孕期肥胖;对寒冷及初春季节孕妇加强监护,积极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
[2]庄依亮,张振钧,娄水根.高年初产妇与妊高征的关系.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5):255-256.
[3]Duckitt K,Harrington D.Risk factors for pre-eclampsia at antenatal booking: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studies.Bmj,2005,330(7491):565.
[4]Saftlas A F,Beydoun H,Triche E.Immunogenetic determinants of preeclampsia and related pregnancy disorders:a systematic review.Obstetrics&Gynecology,2005,106(1):162-172.
[5]Dekker G A,Robillard P Y,Hulsey T C.Immune maladaptation in the etiology of preeclampsia:a review of corroborative epidemiologic studies.Obstetrical&gynecological survey,1998,53(6):377-382.
[6]雷玉秀,李风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年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病例对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3943-3945.
影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140例EP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β-HCG、盆腔超声、后穹隆穿刺、诊刮或手术及术后病理诊断)作为观察组,年龄19~42岁。选择同期正常妊娠140例作为对照组(B超确诊),两组在年龄、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统一编制的问卷由妇产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因素为基本情况、首次性行为年龄、妇科炎症(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史、孕产史、腹部手术(包括剖宫产、输卵管手术、阑尾手术、卵巢手术)、宫内节育器(IUD)、不孕史、异位妊娠史等。观察两组孕妇在上述方面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近7年来年我院收治妊娠2240例,EP发生率5.30%(140/2640)。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多见118例、其次是卵巢妊娠11例、宫颈妊娠9例、宫角妊娠2例。EP相关性因素:妇科炎症、孕产史、有腹部手术、I U D、异位妊娠史(P<0.0 5),与首次性行为、月经紊乱、不孕史、年龄无关(P>0.0 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近20年异位妊娠在国内外发病率明显上升,同20世纪70年代相比,该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已升高了近6倍。国内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与正常分娩总数之比为1/200~1/300,80年代初为1/132,1993年北京报道为1/90,上海则高达1/66[2]。除与B超、血HCG和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度提高外,多数是由于导致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增加,本文观察发现以下一些危险因素是异位妊娠发生率增加的原因:妇科炎症、孕产史、有腹部手术、IUD、月经紊乱、不孕史、位妊娠史等。
3.1 妇科炎症
本研究显示,有盆腔感染史达44.3%(62/140),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在炎症愈合过程中形成疤痕、输卵管黏膜或纤毛损伤、输卵管部分闭塞均可改变精子或卵子的运行,使受精卵不能顺利进入宫腔,造成异位妊娠;输卵管周围的瘢痕也能限制其活动,并干扰卵子的捕获及受精卵的运行,是EP的首要原因[2]。值得注意的近年来由于性方式的改变,部分未婚青年性行为常具有不稳定性、盲目性和多向性,极容易多次妊娠流产而导致生殖道感染,但又未系统正规的治疗,造成炎症的加重或转为慢性,增加异位妊娠的危险性。
3.2 孕产史
由于妊娠次数增加,各种终止妊娠方法(人工流产、中期妊娠引产和药物流产)的使用以及剖宫产术的增加,均增加了盆腔炎症、子宫内膜损伤的发生,不利于孕卵着床,成为异位妊娠发生的综合因素,尤其是未婚先孕者、多次流产或引产者,常因多次刺激子宫导致内膜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过度刮宫等因素更易发生异位妊娠。本文观察组平均孕产2.9±0.7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3次。
3.3 腹部手术史
不同腹部手术对异位妊娠发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其原因可能与手术后粘连的形成、慢性炎症有关。在本文中,既往有阑尾炎手术史者4例,剖宫产史者28例,异位妊娠手术史者6例,输卵管结扎术者9例,总计47例。既往手术史和附件炎是引起异位妊娠的重要危险因素[4],其中最多见的手术依次为异位妊娠保守手术、输卵管显微外科手术、卵巢囊肿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其中输卵管本身的手术,可直接影响输卵管的解剖结构,造成管腔的阻塞、粘连、炎症或瘘管形成,均可影响受精卵运行,致使其停留在输卵管内而导致异位妊娠的发生。
3.4 宫内节育器
IUD能阻止99.5%的宫内妊娠,仅能阻止95%的输卵管妊娠,但又不能抑制排卵[5],可能与放置IUD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的发生率均比未放置者增高和输卵管解剖结构改变有关,本研究显示放置宫内节育器EP的发生率高也证明上述观点。
3.5 异位妊娠史
有过异位妊娠史,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概率明显增高,一方面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可造成部分管腔的堵塞或输卵管周围炎症粘连;另一方面异位妊娠多由炎症所致,而盆腔炎、附件炎等多为不可逆炎症,也可造成部分管腔的堵塞或输卵管周围炎症粘连,从而导致异位妊娠的发生。
综上所述,妇科炎症、多次孕产、盆腔手术、宫内节育器、异位妊娠史等易导致异位妊娠的发生,根据上述EP的相关因素采取防治措施;做好育龄期妇女的宣教工作,加强预防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宣教,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治疗妇科炎症是有效预防异位妊娠的最好措施[6];选择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及提倡阴道分娩,尽量避免或减少流产。
参考文献
[1]肖建华,唐美民,柯玉兰.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1):52-53.
[2]杨蕾,赵纯.异位妊娠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7,36(13):1325-1327.
[3]孙立华,周尚菲.57例异位妊娠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34-2235.
[4]BrodowskaA,SzydlowskaI,StarczewskiA,etal.Analysisof riskfactorsforectopicpregnancyinownmaterialintheyears1993-2002[J].PolMerkuriuszLek,2005,18(103):74-77.
[5]李亮,李瑛.宫内节育器副作用和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3,22(2):73.
影响妊娠相关疾病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住院的正常妊娠组55例,年龄(25.7±2.2)岁,孕周36周~42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55例,年龄(25.9±2.3)岁,孕周37周~42周。其中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又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3例,分度标准以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六版为标准。各组年龄及孕周无显著性差异,且所有测试者在2周内均未服用抗凝剂及影响血压的药物。
1.2 方法
所有测试者均抽静脉血2管各3 m L,分别测定内皮素(ET)及血小板聚集率。ET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测定仪器为上海产的FMJ型全自动放射免疫γ计数器。批内变异系数为4.2%和3.2%,批间变异系数为8.7%,9.2%和8.5%。血小板聚集率由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PABER-I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相关系数采用直线回归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见表1、表2。
注:t1、P1为轻度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组;t2、P2为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值。
2.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ET升高(P<0.01);血小板聚集率增高(P<0.05);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
2.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间比较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加重ET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血小板聚集率也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
2.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加重ET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越密切,呈正相关(r1=0.478,P<0.05;r2=0.612,P<0.01;r3=0.732,P<0.01)。
3 讨论
3.1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紊乱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重要环节[2]。内皮细胞受损释放大量的ET,ET是目前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ET升高,且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加重呈逐渐增高趋势,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小动脉痉挛,血管缺血缺氧以及血液中内皮细胞抑制因子均可使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或损伤。在内皮损伤缺血缺氧情况下内皮细胞合成ET的能力增强,ET大量释放入血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并增加肾血管阻力,降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促进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导致血压升高,水钠潴留,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并可进一步损害内皮细胞,进一步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因而认为ET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较正常妊娠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且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进展血小板聚集率呈递增趋势,提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存在着血小板过度激活凝血功能增强,这也可能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之一[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ET与血小板聚集率相关性越密切,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T增加,血栓素A2(TXA2)的比值失调[5],造成血小板聚集,血管痉挛血栓形成。TXA2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释放诱导剂,血小板聚集、活化,释放活化产物等损伤性物质又加重了ET的释放[6],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关注ET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及血小板聚集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及血凝测试仪同时抽血测定55例正常妊娠组及5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中的ET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较正常妊娠组ET升高(P<0.01),血小板聚集率增高(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间比较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加重,ET及血小板聚集率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加重,ET与血小板聚集率的关系越密切,呈正相关(r1=0.478,P<0.05;r2=0.612,P<0.01;r3=0.732,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着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皮素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增高,且二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程度密切相关。内皮素与血小板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测定内皮素与血小板聚集率有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内皮素,血小板聚集率
参考文献
[1]Shaaraway M,Didy HE.Thrombomodulin,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type-1andfibronectinasbiomarkerofendothelialdamageinpreelampsiaandeclampsia[J].IntJGynecolObstet,1996,55:135-139.
[2]Zeeman GG,Gerda G,Dekker GA.Pathogenesis of preeclampsia:ahypothesis[J].ClinObstetGynecol,1992,35(2):317.
[3]张爱臣,李雅然,王惠娟,等.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内皮素的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2-4.
[4]Granger JP,Alexander BT,Bennntt WA,et al.Pathophysiology of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J].Am J Hyper tens,2001,14(6 Pt 2):178-185.
[5]杨桂明,张凌慧,张荣辉,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血浆中部分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10(4):273-275.
影响妊娠相关疾病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抽取150例产妇,将其作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7~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1.5)岁,经产妇或其家属同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产巨大儿的产妇73例,包括初产妇37例,经产妇36例,年龄在17~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7±1.6)岁。对照组为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77例,包括初产妇38例,经产妇39例年龄,在18~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5±2.1)岁。两组产妇在年纪、产次上相差无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产妇的体重,宫高,腹围的大小在临产前进行测量并记录,并对产妇的产前血糖进行检测。
1.3 测量结果标准
通过以下内容对产妇的血糖进行监测。在空腹12 h后,口服葡萄糖75 g,在不同的时间段对血糖进行测量:空腹>5.6 mmol/L,1 h>10.3 mmol/L,2 h>8.6 mmol/L,3 h>6.7 mmol/L。满足以上两项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χ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体检测量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体重,宫高,腹围大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重要意义。见下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2 两组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长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窘迫,产妇发生产后产道裂伤的概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行剖宫术,患糖尿病的几率要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下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一旦怀孕,大多就进行食补,导致体内营养过剩,这不但使孕妇的体重增加,更使胎儿的体重加大明显[3,4]。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会有腹部沉重,甚至发生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可诱发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巨大也增加了难产发生,延长产程,给孕妇带来痛苦,危及母亲与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导致新生儿血液或肺部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可对孩子的未来造成较大的的影响[5,6]。由于该病的特殊性,所以尽早的找到其原因进行相对的预防就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生产巨大儿产妇与生产正常新生儿产妇的一系列产前和产后的指标进行对比。表1结果发现,产巨大儿产妇的在产前体重,宫高,腹围大小的测量数值明显高于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且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较高。这与孕妇怀孕期间的营养补充过剩,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7,8]。此外从表2结果可知,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窘迫的概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产妇发生产后软产道裂伤,需进行剖宫生产的几率要大,表明其巨大儿对生产的过程及预后有较大影响[9,10]。
综上所述,巨大儿可由孕妇营养过胜,妊娠期糖尿病导致,并可引发产后并发症的升高,对胎儿及产妇造成重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及各大医院的广泛推荐。
摘要:目的 研究巨大儿发生相关因素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 从2008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抽取150例产妇,包括产巨大儿的产妇73例作为观察组,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77例作为对照组,经产妇或其家属同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孕妇怀孕情况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相互的对比。结果 观察组产巨大儿产妇的体重,宫高,腹围大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窘迫的概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产妇发生产后产道裂伤,需行剖宫术的几率要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孕妇肥胖,或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巨大儿的产生率升高。巨大儿的生产可引发对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加大。
关键词:妊娠结局,巨大儿,正常新生儿
参考文献
[1]杨青,王立新,果崇慧,等.巨大儿相关因素及对妊娠结局影响的探讨.临床军医杂志,2011,39(1):55-56.
[2]吴怡玲.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14-5515.
[3]王晶,尚丽新,叶媛媛,等.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D(3):228-229.
[4]蒋红清,徐丽梅.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围产因素及妊娠结局.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63-2265.
[5]李红雨,许翔,王捷文.经产妇巨大儿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16-217.
[6]许厚琴,杜莉,秦敏,等.上海市巨大儿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中国妇幼保健,2010,25(9):1184-1186.
[7]段嫦丽.孕期体重控制与母儿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7):1218-1220.
[8]朱劲松,毕学汉,赵勤丽.初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合理性探讨.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2):169-170,173.
[9]孙文翠,徐媛媛.巨大儿284例分娩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09,38(5):425-426.
【影响妊娠相关疾病分析】推荐阅读:
妊娠相关性疾病01-06
延期妊娠影响06-12
妊娠结局影响06-14
肥胖对妊娠的影响12-08
高龄妊娠对母婴的影响11-2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09-12
妊娠相关蛋白A08-2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07-0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09-0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