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教学方法(共12篇)
主要教学方法 篇1
1 管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管道工程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管道的开挖应该在放线后进行, 管道下口宽为0.8m, 边坡为1:0.15, 挖深1.5m, 上口宽为1.25m。管道铺设时应将管沟夯实, 管子放入管沟后, 为了防止管沟冲刷和在回填过程中破坏管道, 应先用细土回填0.3m并夯实后, 再用原状土回填。在工程中, 当管径变化不大时, 断面采用相同的形式, 深度必须控制在1.5m, 防止冬季管道内结冰, 从而影响正常供水。
2 管道安装工程
2.1 管道工程管材质量要求
管材为U-PVC塑料管。使用的管材必须向持有生产许可证的专业厂家定制, 并且有产品合格、试验报告单;管材强度、抗震、抗渗等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塑料管材应符合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2.2 管道工程管沟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管沟开挖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并且尽可能将管沟挖成弧形。有地下水逸出坡面, 必须做好导渗工作, 防止管沟塌方;管沟基土为填土时, 应分层夯实。夯实密度达到设计要求, 对地下水位较高, 土层受到扰动时, 一般应铺15cm~20cm碎石垫层进行处理;为了便于管道连接安装, 管沟弃土应堆放在管沟的同一侧, 最少0.5m以外。
2.3 管道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扩口承插式连接是塑料管连接最广的一种形式, 连接方法有热软扩口承插连接, 扩口加密封圈承插连接和溶剂粘合式承插连接;管材插口与承口的工作面, 必须表面平整, 尺寸准确, 既要保证安装时插入容易, 又要保证接口的密封性能;管道所用阀门及管件, 其压力等级不应低于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当管道采用橡胶圈接口时, 橡胶圈不应有气孔裂缝, 重皮和接缝, 当管道采用粘接连接时, 粘合剂应具有粘附力和内聚力强, 易于涂在接合面上, 固化时间短, 粘合剂层对水无任何污染, 强度能满足管道的使用要求;管材宜存入于库、棚内, 严禁抛扔或碰撞, 避免阳光暴晒, 以防变形老化, 堆放时应放平, 整实, 高度不超过1.5m;管道铺设时曲率半径不得大于管径300倍, 连接时温度不得小于10℃, 铺设中断时, 应注意管口填封充闭, 以防杂物进入;管道铺设完成后应进行冲洗、消毒, 并作运行试压试验;对等直径的塑料管安装, 先用喷灯将废机油加热 (130±5) ℃, 将塑料管接头约1.2~1.6倍的公称外径, 软化10~20S, 再用两把螺丝刀 (或其它适合的扩口工具) 稍微扩口同时插入被连接管子的插口端, 然后用木锤轻轻敲打, 使其接缝密实。
2.4 管道安装后的水压试验技术要求
长线管道分段试验长不宜超过1km;地埋管道进行水压试验前, 应将管道的上方回填完成, 并分层夯实。
3 建筑物工程施工
3.1 砼浇筑
建筑物地基必须验收合格后, 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浇筑混凝土前, 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 地基处理情况, 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模板、钢筋、预埋件及止水设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并应做好记录。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 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器的性能等因索确定。一般情况下, 浇筑层的允许最大厚度, 不应超过规定的数值。浇筑混凝土时, 严禁在仓内加水, 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 加强振捣等措施, 以保证混凝土质最。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己入仓的不合格的混凝土必须清除。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 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 则应按工作缝处理, 若能重塑者, 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期间, 如表面泌水较多, 应及时研究减少泌水的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
3.2 砖砌体工程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砖砌体, 具体要求;砂浆必须符合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度等级, 砂浆的配合比经试验确定, 砖应提前1d~2d浇水湿润, 砖砌体的灰缝横平竖直, 厚度均匀, 并填满砂浆。浇入仓内的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 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份料堆叠时, 应均匀地分布于砂浆较多处, 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 以免造成内部蜂窝。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 应从低处开始浇筑, 浇筑面应保持水平。
3.3 质量保证
砼拌和场应经常检查各种原材料的配合量, 每班至少10次, 衡器应随时校正, 砼坍落度检查, 每日最少测5次;砼拌和物的均匀性检查及砼试块取样, 做28天龄期抗压强度试验。砼的质量评定等均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浆砌石工程质量要求:砂浆的强度必须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砂浆饱满符合规定, 符合座砌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 篇2
一、爱岗敬业,工作态度端正,思想品质好。
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时时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了很好的教师形象,深受学生敬佩,在一切规章制度面前,我总是从自己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总是第一时间做到。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学校利益和学生利益之后,处处为学校着想,把学校的一切教学工作当作是自己的事业来做,服从学校安排,认真搞好教学工作。从教多年来,我从未拒绝学校领导安排给我的任何一项工作,并且能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经常有人这样说:“你这人也太老实了吧!”其实,我这样做只是愿意换位思考,愿意替他人着想。上期开学时,我认为自己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就主动提出负责学校报刊收发工作。每一天课余,我会把每一份报刊杂志及时送到每一个办公室,送到每一个教师手中。我想:大家都在辛苦着,我也应该多做一点。也许有人会想,这人真傻!那我就做一个“傻瓜”吧。也许是父辈遗传给我做事踏实认真的缘故吧,我每一年、每一期,都认认真真工作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日子平淡充实。受到了领导们的高度赞同。我深爱着自己的这份工作,① 2011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② 2013年被评为 “县级优秀班主任“ ③ 2017年所带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体
二、严于律己,追求工作、学习的高境界。
1.努力提高个人素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了能更优秀地担当这一重任,工作之余,我积极进修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三、从爱出发,甘心奉献,取得教育教学最好成绩。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修养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都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化人,把我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面对课堂上爱插嘴,但语言能力很强的学生,我没“怒吼”,也不曾采取粗暴强硬手段,而是尽量让他们在课堂发言,并针对他们的优点进行鼓励、表扬,让这些学生的优势得到发展。课后我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部分学生已有了良好的习惯。课堂上,他们心理有什么想法要说,一定会先举起手来。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在他们的带动下,课堂上很多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同学,也积极举手发言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整体成绩稳步上升。经过不懈地努力,我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教学业绩也名列前茅:
1,2014年所执教的《山村的早晨》被评为县级优质课二等奖
2,2015年和同事合著的《硬笔楷书联系指导》被评为县级二等奖
我的工作格言是:我愿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我是这样想的,我也是这样做的。课堂上、课余间,我都会关心每个学生,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另眼相待。我相信,老师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倾注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才是真正的成功。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问题刍议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06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未能与时俱进,对新课改理念领悟不到位,教学成效提升不快,成为制约的瓶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启发。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方面。虽然新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强劲动力,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总是以应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初中历史教学所承担的培养学生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方面的任务,重视程度、推进力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深入开展。
2.教学模式方面。完成应试目标最为稳妥的方式就是不断加强对知识点的灌输,部分教师仍然以这样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缺少互动参与的平台,整个教学设计也没有能够完全着眼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导致课堂教学仍以灌输为主,学生的参与性低下,对历史理解感悟的深度严重不足。
3.教学手段方面。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改进不够重视,没有将教育现代化要求与历史教学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缺乏生动的演示设备,教学信息量相对匮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有效性。
4.资源整合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抓住课堂这一重点,还要善于整合资源,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形成对学生的立体化教育格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没有在这一方面下工夫,完全局限课堂教学模式,许多能够为教学所用的素材、资源,未能有效得到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
二、紧扣新课改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也与教师自身对教学钻研不足有关。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强化教学研究,从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以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为抓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不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扎实推进初中历史教学。
1.从思想理念上反思,真正将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到位。思想转变是一切工作得以深入开展的原动力。首先,要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为引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教学方案设计还是具体教学环节的开展,都要将这一要求落实到位,给予学生参与的平台,将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体现这一要求应当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思维研究能力等方面密切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广泛汲取教研教改的经验,从他人的成功实践之中汲取精华,站在巨人的肩上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2.重视教学设计质量,充分体现新课改各项目标与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教材,抓住教材编排的特点与教学重点,将深入的研究作为教学工作的有力抓手,更加科学地安排教学工作。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为历史课堂增强生动性。首先,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优化,应当想办法设置好启发引领性较强的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全面体现对历史教材的准确把握。例如《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从洋务运动的社会与政治背景、倡导者、主要内容、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以及失败的必然性分析等方面开展讨论研究,营造较为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理解的效果也得到了增强。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先进手段的作用,尽可能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提高直观性和形象性。例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教师可以借助影音资料中的长征场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并结合教学演示开展讲解,为课堂带来活力。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提升科学性,促进学生历史素质的提高。
3.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历史教学活动的生动形象程度。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资源整合起来,既要发挥课堂的启发引导作用,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如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抗战资料,让学生更多了解那一段历史,增强民族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可以搜集展示我国国防建设伟大成就的资料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牢记历史的同时,深刻感受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能力的提升,增强爱国情感。课外资源,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 篇4
重复锻炼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 按一定的要求, 反复进行某一练习, 而每次练习之间的间歇要使肌体基本恢复的一种方法。构成重复锻炼法有四个因素:重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每次重复练习的距离或时间;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 (组) 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比如, 以固定的速度、按规定的距离重复跑;以同一方式多次举同一重量的杠铃;在一定高度上用同一过杆技术反复进行跳高练习;以固定的次数为一组做俯卧撑, 重复练习若干组, 等等。在做上述练习时, 每重复一次或一组中间的间歇时间以保证肌体基本得到恢复为宜。重复练习的主要特点在于每次重复某一练习时动作的结构和负荷强度不变, 并且强度越大, 每次 (组) 重复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越充分, 并可多次重复进行。因此, 对提高肌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有较大作用, 能有效地促进肌体发展。
运用重复锻炼法进行练习时, 要注意每次 (组) 练习均要保持预先确定的强度。重复的次数应根据具体锻炼的项目、个人体质水平、锻炼时间而定。关键是要调节好适宜的运动负荷, 通常重复锻炼的心率控制在170次/分钟以内比较适宜, 若低于130次/分钟, 则效果不佳, 应增加重复次数。
2 持续锻炼法
持续锻炼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 用较稳定的强度, 无间歇地持续进行锻炼的方法。它主要用于运动技术比较简单、锻炼者运动技能比较熟练的项目, 如长跑、游泳、骑自行车、划船等。其主要特点在于锻炼的时间相对较长, 一次锻炼的量比较大, 但锻炼的强度相对比较小而且稳定。因此用这种方法进行锻炼, 对有机体刺激所产生的影响比较缓和, 有利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的稳步提高和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均衡性。持续锻炼法所获得的效应出现较慢, 但比较稳定, 消退也较慢。运用持续锻炼法进行锻炼时, 要注意控制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其方法一是靠控制锻炼的时间、距离和次数;二是靠控制锻炼的强度, 如提高锻炼强度, 则锻炼的时间、次数、距离就不能太长太多。相反。如增加锻炼的时间、次数和距离, 则锻炼的强度就不能太大。在运用持续锻炼法进行锻炼时, 要做到因人而异, 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 选择合适的距离、时间和强度。通常持续锻炼的心率控制在150次/分钟左右, 持续时间在5分钟以上, 最好在20~30分钟。
3 间歇锻炼法
间歇锻炼法是指在一次 (组) 练习之后, 严格控制间歇时间, 在肌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 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锻炼方法。间歇锻炼法在形式上类似重复锻炼法, 但严格规定每次练习的距离、强度及练习间的休息时间。构成间歇练习法的因素有五个: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 (组) 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时的休息方式。根据这五个因素, 可以组成不同的间歇锻炼方案。以慢跑为例, 100米全速跑间歇时间不少于30秒。一般间歇后心率低于130次/分钟, 即可开始下次的练习。重复的次数不宜太多, 做到因人而异。运用间歇锻炼法时, 每次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 负荷强度可以根据锻炼的目的、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安排和调整。一般认为大强度的间歇锻炼法, 负荷可达练习者最大强度的90%以上。每次负荷的练习时间相对较短, 这对提高练习者的无氧供给能力, 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有很大的作用;小强度间歇锻炼法, 负荷可达练习者最大强度的70%或略小一些。每次负荷的练习时间可比大强度间歇锻炼法稍长一些, 对提高练习者的速度耐力和有氧、无氧乳酸混合供给能力有较显著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练习的具体任务调节间歇锻炼法各因素的参数, 充分考虑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如练习的次数与每次练习的强度和间歇时间紧密相关, 若每次练习的强度不太大, 练习的次 (组) 数可多一些, 间歇的时间就可相对短一些。总之, 由于间歇锻炼对练习者有机体带来的负荷较大, 对有机体各系统器官机能要求也较高, 所以使用该种方法要求练习者有一定的锻炼基础, 并注意练习过程中的医务监督。
4 变换锻炼法
变换锻炼法是指锻炼过程中, 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练习条件包括:练习的环境、练习的运动负荷 (速度、负重量、距离、时间) 、练习的动作组合等。
变换锻炼法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各运动项目的身体、技术和战术锻炼。通过变换练习可以提高锻炼者对各种负荷刺激的适应能力, 能培养多种运动感觉, 如时间感、空间感、速度感、节奏感等。还能有效地调节生理负荷, 提高兴奋性, 强化锻炼意向, 避免锻炼的单调乏味, 提高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克服疲劳和厌倦情绪, 以达到提高锻炼效果的目的。
运用变换锻炼法时应注意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目的地变换练习的各种条件。练习中为了纠正错误动作, 可适当减轻练习的重量, 降低对动作的速度、速率的要求, 错误一旦得到纠正, 就应及时变换到正常条件下练习。
5 循环锻炼法
循环锻炼法是选择若干运动项目, 依次排列成若干个锻炼站, 规定各站练习的内容、时间和次数,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反复循环的锻炼方法。循环锻炼法主要用于身体锻炼。构成循环锻炼法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每站练习的内容;每站练习的负荷量和强度;站与站和每站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站的数量和循环的遍数。循环锻炼法可预先制定练习内容, 如杠铃挺举、双人推小车、背人走跑、蹲跳、俯卧撑、蛙跳、仰卧起坐、跳绳等。
6 复合锻炼法
复合锻炼法是指多种练习方法的结合运用, 如连续举重6次, 重量不变, 但重新开始练习时逐次增加或减少重量, 即重复锻炼法与变换锻炼法结合运用。综合锻炼法能更有效地调节运动负荷, 更好地符合练习内容的要求, 从而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 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在采用复合锻炼法时, 应注意练习手段、练习量和强度、练习间歇及练习程序的安排, 从实际情况出发, 合理安排。
7 发展身体素质常用的锻炼方法
7.1 发展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克服工作阻力的能力。按肌肉收缩的特点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按衡量肌肉力量的大小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按照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7.1.1 静力性力量的练习方法:推蹬固定物体、支撑、平衡、悬垂等, 负重深蹲慢起等。
7.1.2 动力性力量的练习方法:推、拉、蹬伸、摆动、跑、跳、投掷等。
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克服大阻力、重复次数少的练习;速度力量的锻炼是适当减少阻力, 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动作;发展力量耐力要求既要克服一定的阻力, 又能坚持较长的练习时间。
发展力量练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力量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力量练习以隔天一次练习为宜, 锻炼过程要在适应原负荷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负荷;
完成力量练习要注意呼吸;
力量练习要先练大肌群, 后练小肌群。
7.2 发展耐力素质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 耐力素质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7.2.1 有氧耐力锻炼。
发展有氧耐力主要是提高心肺功能水平, 有氧耐力的主要指标是最大摄氧量。主要方法有慢速跑步、越野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等周期性运动项目。
7.2.2 无氧耐力锻炼。
主要采用尽可能快的动作或用平均速度以间歇练习法来完成。对运动员常用缺氧训练或高原训练等方法。
7.3 发展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反应的能力, 通常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发展反应速度常用各种声、光等突发信号的方法来训练;发展动作速度的方法有减少练习难度、助力法、限时法等。发展位移速度通常用快速跑, 加速动作频率的练习, 发展下肢的爆发力等方法。
7.4 发展灵敏和柔韧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 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能力。可采用体操、球类、武术对练等对抗性强, 快速移位多的项目进行锻炼。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 肌肉和韧带的伸展程度, 发展柔韧素质常用静力性和动力性拉长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方法。
责任编辑:袁依凡
摘要:体育锻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锻炼方法的正确运用。应根据锻炼的特点, 结合锻炼的目的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法。
主要施工方法 篇5
(一)施工测量
为了保证道路定位的准确性,投标单位将按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建立高等测量控制网;并用计算机CAD辅助设计和放样,给出道路各个特征点的坐标,再用全站仪施测,精确定位。根据总平面定位图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采用全站仪施测一级附合导线,建立起工程的首级控制网。经复检检查及附合导线平差,精主评定符合规范要求后,再用全站仪布设各轴线控制点,投设主轴线,作为施工用控制网。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二等闭合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点。
(二)路床施工
1、测量放线及前期土工试验
工程施工时全段每隔20-25m设臵一组中心桩,曲线段需做好起、中、终点的桩点控制,曲线中间点按5-10m间隔做好加密桩;每100m设臵一临时水准点,按顺序编号;各流水作业段每20m设一组边桩,并按设计道路断面放出围边坡角线。施工过程中发现桩点错位或丢失应及时校正或补桩。
在取土源进行土工试验,为土方及路床施工提供各项试验数据。
2、试验路段
路基开工前,在监理工程师旁站下结合路段选择有代表性、长度不小于100m的路段作为试验路段,进行压实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告监理工程师批准。试验时,记录设备的类型、最佳人机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和含水量等。并根据试验数据制定施工措施以指导路基施工。施工中如发现土质与设计文件不符而路床不能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及时与甲方及设计单位联系,以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路床修筑及平整
路床下各管道沟槽回填至路床高程下15㎝位臵后,统一进行路床施工,以便路床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路床施工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施工前应先清除路床范围内杂草、垃圾、树根、基础等),对原旧基坑、树坑、沟道等采用回填砂石或9%灰土处理,并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分层回填至路床以下。路床整形施工采用平地机刮平,经8-10吨光轮压路机初压后,挂线或用水准仪逐个断面进行核测路床中线高程及路拱成型情况,并及时检查处理层厚度、路床平整度,直至每个断面的纵、横坡符合设计要求。
4、压实
整平的填土层,使用自行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速度在3-4km/小时。含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路床以12吨压路机碾压无明显轮迹经测试密实度达到95%重型击实标准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三)基层施工
取本段整幅20m长做为试验路段,确定在不同压实条件下达到压实密度时的压实系数、压实人机组合、最少压实遍数和整个施工流程。
混合料采用厂拌法施工,现场用推土机配合人工进行摊铺。加强来料含水量与施工过程中的含水量的检测工作,及时洒水或晒干来调节含水量使其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
机动车道基层厚度为45㎝,应分层摊铺15、15、15㎝,根据试验段的实际摊铺情况,掌握好摊铺虚厚,将拌和料按设计断面和松铺厚度均匀摊铺。混合料压实分段施工,衔接处须预留出一段不碾压(约5m),以便于接茬。初压时要及时找平,切忌贴薄层找平。
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按要求的松铺厚度均匀地摊铺在要求的宽度上。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混合料从开始摊铺到压实成型的总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混合料经摊铺和整形后,立即在全幅范围内进行碾压。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轮迹要重叠,使每层均匀的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
碾压成形并验收合格后,应在潮湿状态下养生7天,使强度达到要求。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四)道路施工
1、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应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无论工程量多大,均严禁用爆破施工或掏取土。开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坑,应考虑因压实面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路床顶面以下300mm的压实度,或路床顶面以下换土超过300mm时,其压实密度均应不小于95%。施工方应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法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要求,施工方应进一步压实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使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原路基整平碾压完成后,其计算弯沉值不大于290(1/100mm)。否则,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上的级配碎石层可增加0—21cm,但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当因气候要件使挖出的材料无法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用于填筑路 基和压实时,应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
弃方处理:弃土堆应堆臵整齐、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对土堆周围的建筑物、排水物及其他任何设施产生干扰或损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土方回填
土方路基施工前,原地面进行清理及压实。所有填方作业均应按照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施工。填方作业不得对邻近的结构物和其它设施产生损坏及干扰。零填挖路床顶面以下O-300m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3%。填方路基必须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填方作业应分层平行摊铺;保证路基压实度。每层填料铺宽度,每侧应超出路基的设计宽度300m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寮度。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应尽量减少层数,每种填料层厚度不得小于500mm。土方路基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层厚度不应小于lOOmm。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0mm(不包括路面厚度)时,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应将表面翻松深300mm,然后整平压实。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0mm时,应将路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施工准备
基层应满足要求,施工前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经选择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作好各种施工机具的准备工作。(2)材料要求
组成材料有水泥、瓜米、分口、石屑、材料技术要求如下:
1、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32.5号;
2、石屑应具有足够的抗压碎能力和耐磨性能,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压碎值小于40%,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
3、水应清洁不含有害物质,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经过化验,报项目监核查;
4、水泥混合料单个颗料最终大粒径小于60mm,且小于0.075mm含量不应超过5%。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3.Ompa,压碎值小于35;
5、材料的取样和试验。使用材料28天前,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选下料场的料源,并进行标准试验和混合料组合设计的室内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提交项目监理审核,未经批准的材料,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混合料组设计不能施工。(3)施工要求:
基层施工时,必须注意配料准确,拌合及摊铺均匀,洒水适量摊铺抛高比准确,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进行碾压,直到要求的97%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最大干容重标准: 组成设计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稳定的碎石,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以及各材料配合比,使七天浸水抗压强度达到3.OMP^以上,且水泥最小剂量不低于6%。(4)施工要点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组成设计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稳定的级配碎石,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以及各材料配合比,使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七天浸水抗压强度达到3.OMpa以上,且水泥最小剂量不低于6%。
拌和:厂拌设拌和设备2套,拌和均匀性、原料及混合料配合比应符合试验配合比及监理工程师要求。必须注意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洒水适量。
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混合料出厂到碾压结束,延续时间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铺料:采用推土机初平,人工精平方式施工,如局部低洼时,可采用翻松、添加新鲜混和料重新碾压。按以下步骤摊铺混合料:根据铺筑层厚度和要求达到的压实干密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将混合料均匀地卸在路中央:用平地机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及时铲除粗集料“窝”各粗集料“带”,补以新拌的均匀混合料,或补撒拌匀的细混合料,并与粗集料拌和均匀。
摊铺混合料后,进行整形:混合料摊铺均匀后,应立即用平均机初步骤形;用压路机立即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应用齿耙将轮迹低洼处表层5cm以上耙松,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用压路机碾压一遍;低洼处表层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全混合料进行找平;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形一次,庆将高处料直接刮出咱外,不应形成薄层贴补现象:每次整形都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距拱,并应特别注意按缝顺适平整;在整形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整形完成后,进行碾压: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的不同,制定碾压方案;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终佳含水量时,应立即用轻型压路机并配合8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表面不受破坏;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应在水泥初凝前并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各超高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对局部低洼外,不再找补留待铺筑沥青面层时处理;在未铺层面时,不应开放交通,如需开放交通时,也应设臵横向接缝;横向、纵向接缝的处理: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应设臵横向接缝: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面三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高度相同,整齐紧靠方木的混合料:方木大另一侧用碎石回填约3米长。其高度应高出方木;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在重机关报开始摊铺混合料前,将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层顶面清扫干净;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并实行交通管制。质量标准及检查
碾压:推铺整平这后,应立即进行碾压。碾压时,采用12t振动压路机复压四遍。必要时混合料补加部分水,使之达到必需的最佳含水量。施工时压路机不宜在已压好的层上“调头”、“急刹”,保证表大同小异受破坏。如发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挖,重新摊铺补压。
养生:碾压完毕即进入养生阶段,在此阶段内要求基层表面始终处于混润状态。保湿养时间不应少于7d,在此期间,禁止料车在上行驶。
4、路面工程
混凝土路面施工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标号为C30,抗折强度≥4.5Mpa,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或砾石最大粒不超过40mm,压碎指标值为13~30%间,按岩石种类据规范规定,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含泥量不大于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大于1%,混凝土设计强度以龄期28天的弯拉强度为标准,设计变拉强度为4MPA,弯拉弹性模量为28*103MPA,应通过试验进行调整选用。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搅拌、自卸机动车运输。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后,运至铺筑地点进行摊铺、振捣、做面,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幅试验及施工气温确定。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模板的制作与立模应符合规范要求,局部弯曲地段可选用质地坚实,变形小的木模式板,模板厚度定为SCM。混凝土拌物的振捣在边角部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再用功率不小于2.2KW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直至达到规范要求为止。做面应先找平抹平,再作第二次抹平,抹平后沿横坡方向拉毛。路面的平整度以3M直尺与路面表面之间的最大间隙不应大于0.5mm,路面抗滑标准以构造浓度为指标,竣工验收值不应低于0.6mm。钢筋的设臵及接缝施工、面权养护、模板拆除等均应按规范执行。
施工前应检查基础的完整性,地局部宽度不足部分应按基础施工要求进行补铺。然后,把基础表面杂物及浮动矿料清除干净。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不能支到现场。严格按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混凝土由水泥、水、粗、细骨料以及外加剂组成。用于本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混凝土实验规程》的附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于混凝土施工前在监理单位指定或确认的实验室进行试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事先报监理单位批准,同时要满足混凝土施工强度保证率、均质必指标及和易性要求。要满足在和易性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减少用水量。(1)模板
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荷载、满足隐定、不变形走样等要求;有足足够的密封性,以保证不漏浆。模板的设计、选型、材料、制作、安装、拆除及维修等应遵循《混凝土施工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并报监理单位批准。模板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及部颁的有关规定。腐朽、严重扭曲或脆性木材不应用作模板材料。木材应提前各料,干燥后使用,湿度宜为20%左右。模板安装时必须按施工详图测量放样。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倾履。模板之间的接缝必须平整,模板之间不应有“错台”。模板及支架上,严禁堆放超过设计荷载的材料及设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臵。模板如有变形走样,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矫正,否则应停止混凝土浇筑。模板的拆除:拆除模板的期限:应在混凝土强工达到2.5MPA以上,能保证其表面有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才能拆除。拆模应使用专门工具,以减少混凝土模板的操作。拆下的模板、支架及配件及时清理、维修,并分类堆存,妥善保管。(2)钢筋
所有钢筋均应按施工详图及有关文件、指示进行订购,并负责供应、切割、打弯、预埋安装。所有钢筋均不应落层、锈蚀结垢,也不应有油锈、润滑油、泥浆、灰浆、其它可能破坏和降低钢筋与混凝土或握裹力的涂层。所有钢筋均应用批准的金属或混凝土支撑、衬垫或连接件固定。钢筋的安装位臵、间距、保护层衣各部位钢筋的大小,均匀符合施工详图及有关文件的规定。钢筋保护层按施工详图要求布臵与预测,钢筋外侧混凝土保护层度不少于5—10删.(3)混凝土
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门颁布标准的规定。所用水泥的品种、标号不得混杂;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相应,应32.5号;料源供应;选择并报监理批准方可实施;发货每批200叫00T水泥,在监理单位签发检验合格证以前完成7天及28天抗压强度试验以外的所有测试,7天和28天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应尽快作出并书面提出并监理单位审查,在未经监理单位同意之前,任何水泥都不能供应。供应的每批不泥都有应附有厂方合格证。若发现有与规范要求不符合的水泥,则坚决不使用。骨料料源:混凝土骨料可采用天然砂石料及人工碎石。
细骨料:细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粒形一般应为圆形,不应有活性骨料。含水量:上拌和机的细骨料含水量应均衡,并小于7%,净料中多余的水份应考虑有足够的标堆存脱水时间。粗骨料: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粒形及配良好的碎石或卵石。送到拌和机的粗骨料应有均匀的含水量。粒形应量为方圆形,避免针对片状颗粒。级配:粗骨料应有良好的级配,采用最佳密度、最大容量来确定。不得使用经分级的混合石子。当最大粒径为40MM时,分为5-20MM各20—40MM两级。采用的最优配合比应能满足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接收:在接收某种大石子作粗骨料之前,应至少连续4—5组质量及配测定。水:混凝土拌和的用水必须新、洁净、地污染、凡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均可用于拌和养护混凝土。测试工作应根据《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抽样应按《混凝土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应在生产14天前提交混凝土骨料加工产品的详细加工程充、质量与生产控制措施报告监理单位审批。在混凝土生产期间,送到拌和机的骨料应进行抽样检查,以确定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在拌和机处的测试工作应根据监理单位指示进行,提供测试可能用的铺助设施、样品、试验设备及劳力。样品应根据监理单位指示,在监理单位现场监督下取样提供。日常应做到的检测工作应按《混凝土施工规范》和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要求进行。(4)材料的运输存贮
水泥运输:水泥运输宜采用散装,也可采用袋装。要确保水泥在运到工地时不受潮。
贮存:不同品种、标号及厂家的水泥应分别贮存,贮存量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强度的需要。水泥运到工地后应立刻存放在干燥、密闭、具有良好通风的地方,以免受潮,其堆放和保管应满足《混凝土施工规范》中的有关要求。
粗骨料:粗骨料的贮存应使其破碎、污染的离析。堆存骨料的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不同粒径的骨料必须分别堆存并设臵隔离设施,严禁相互混杂,不允许任何设备在骨料堆上操作。在开始浇筑以前应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各级粗骨料,以备混凝土能进行3—4天连续浇筑。
粗骨料:在存贮期应无异物侵入,在贮存料堆上无任何设备臵于其上,应避免离析和污染。细骨料在混凝土生前以前应贮备足够数量,以备混凝土能连续进行3天以上的生产。细骨料堆存的活容积应满足施工期间任何时候的需要。测试工作应在骨料生产14天前提交混凝土骨料加工产品的详细加工程序、质量与生产控制报告报监理单位审批。
(5)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各项指示,还应满足和易性的要求,并采取措施合理降低水泥量。提交进行试验的试验室及组织情况的报告,并报请示监理单位批准,提交的报告中应包括:该试验室的级别、设备、试验项目负责人等。
遵循SDl05—82的附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满足混凝土主要设计指标、混凝土施工强度保证率、均质性指标和施工和易性要求。生产用的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并报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6)施工配合比试验
合同签订的14天以前,应提交壹式肆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计划,报送监理单位审阅。
在混凝土浇筑14天以前,应将混凝土配合比试验28天龄期内各组试验的成果提交监理单位审阅。试验中所有材料来源均需事先得到监理单位批准。
在任何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至少72H,应书面通知监理单位,以使得在材料取样、试验、试验室配料与混凝土料与混凝土拌和、取样及所有龄期测试时监理单位可以到现场。(7)试验报告的递交书面报告
在每一龄期(规定龄期),都要向监理单位提交书面报告,报告中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所用的每种材料及其试验数据的详细描述;试验方法、程序及设备的详备的详细述;分组比例、配件、拌和、试验及养护;材料及设备在试验期间的合格证明;试验结果的详细陈述; 结论
试验数据要求混凝土试验应提供如下数据及资料,应提供龄期分别为7、14、28天的水灰比与抗压强度关系曲线,每条曲线至少3个试验点,每一试验的数据应由3个试件以上的试验结果得到。(8)施工配合比
批准: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比例应经监理单位审核。应提供所有必要的设备、加工厂及其他控制措施,以控制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实际使用量。还应将各种计划使用的混凝土的各种成分的比例,以及7天、14天、28天抗压强度、坍落度及每种配合比的其他技术性提交监理单位审查。这些资料应在混凝土浇筑开始的14天提前提交监理单位审批。必要时,根据本规范的要求或监理单位的指示,应随时能对混凝土的配 合比进行调整,并报请监理单位批准。
称量:拌合混凝土所用的材料都应以重量形式称量。配合比调整:实验室设计和试验的配合比在工地上时要随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装饰品予以调整,并报请监理单位批准。
用水量、坍落度:每次抖和的混凝土应均匀一致,保持级配稳定。每次抖和混凝土所加水量需要根据骨料含水量和级配变化情况作相应调整。除非监理单位发现坍落度大于技术规范要求而需要减小用水量时。确定的用水量应与混凝土坍落度标准相适应。变稠的混凝土不允许再加水浇筑。
(9)配料与拌和的基本要求
不得使用未经监理单位批准的混凝土配比,由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审批的配料单。在施工过程中,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混凝土配合比更改时,须重新报请监理单位审批。
拌和设备都应具有将骨料、水泥、外加剂及水在规定的时间均匀拌和且卸料也不发生离析的能力。
拌和记录都应十分完好。并作为档案资料。(4)所有称量、指示、记录及控制设备都应有防雨措施,不受气候影响。配料。
各种级配的骨料都要有相应的堆场,散装水泥要有相应的贮料罐。所有的骨料都要用各种独立称量设备分称量。散装水泥应用料斗直到放入拌和机为止。水的量测可以重量计,也可以体积计,若以重量计,不能累计计量的办法称量,若以体积计,水表的最小刻度不得大于0.5L。
所有称量设备都应进行校准、测试。设备每月都应予以校验,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抽查,以保证称量准确。每次校验后,应按要求作好相应的调整维护以后方可进一步使用。
配料系统的称量设备应有足够的精度,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称量偏差不得超过规定。
若水泥已拌入骨料而且已加水,因故停放时间超过2H应将混合料废弃。
每种料称好后其重量都要有精确的记录。所有记录都应作上便于辩认的标记以便于区分,且都应标时间所有的记录都提交上报。
要的工具、劳动力及设备,以便于对各种物料随时进行取样,并进行实验。(10)混凝土拌和
在每次拌和循环前1/4的循环时间内,应将所有固体物料加入拌和机,拌和水加入后的拌和时间根据试验并经监理方批准确定。为减少拌和时间或确定满意的拌和时间,应根据有关混凝土拌和部分要求进行拌和机拌和试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应连续、均衡、快速及时地从拌和机运到浇筑地点,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不允许有骨料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干燥以及坍落度产生过大变化,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转运次数。因故停歇过久,已经初凝的混凝土应作废料处理。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混凝土的运输途中加水后运到浇筑地点。选用的混凝土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浇筑地点具体情况及模板转运的需要相适应。运输过程中转料及卸料时混凝土最大自由下落高度应控制在2m以内。运输设备不得在混凝土表在留下污泥或其他污染痕迹。运输工具投入运行前须经全面检修及清洗。混凝土装载、拖运方法及设备须经监理方认可或批准。(11)混凝土浇筑:
批准: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事先获得监理单位的批准。在任何部位浇筑之前,都要以监理单位批准的标准表格书面通知监理单位,以说明该部位的模板等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允许监理单位在收到上述通知后有不少于4H的时间对浇筑部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复核。在监理单位未签发许可证之前,任何部位不能浇筑混凝土,如果单位认为环境条件下不利于混凝土浇筑、凝固、养护时不能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必须验收合格,并得到监理单位书面批准,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在监理单位许可的开挖完成直至实施浇筑准备前,应采取有效的基础保护措施。
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停歇时间刚停止浇筑。混凝土浇筑的允许停歇时 间通过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单位批准。
混凝土浇筑作业应按经监理单位批准的次序、方向进行。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浇筑,浇筑前应保持水平乙,浇筑振捣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及振捣器的性能等因素确定。
不合格的混凝土料严禁入仓。拌制好的混凝土不得重新拌和。凡已变硬而不能保证正常浇筑作业的混凝土必须清除。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12)混凝土振捣
浇筑应使用振捣将混凝土捣实至可能的最大密实度,每一位臵的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同时应避免振捣过度。采用手持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无法作业部位铺以人工捣实。
振捣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
(五)路缘石
立缘石每5m设1控制点挂线安装砌筑,缘石下用设计要求的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回填密实,立缘石采用水泥砂浆卧底厚2㎝。立缘石安装接缝为10㎜用M7.5水泥砂浆勾缝,并将外露面压成凹型。
在基础后背回填素土并夯实,表层土回填完成后其标高比路缘石、集水井或其他结构物低2.5㎝。
铺砌好的路缘石应缝宽均匀、线条顺直、顶面平整、砌筑牢固。养护不少于7天,此期间严禁碰撞。
(六)雨水口
雨水口应与道路工程配合施工。按道路设计边线及支管定出雨水口中心线桩,雨水口长边必须重合道路边线。
按雨水口中心线桩挖槽,挖至设计槽底。槽底要夯实,并浇筑C10混凝土基础。
雨水口砌筑
砌筑井墙,随砌筑随勾平缝,用C10混凝土将墙外肥槽回填捣实。井口与路面施工相互配合、同时升高,井圈安装好后,盖木板或用铁板覆盖,以备在道路面层施工时,压路机通过不致被压坏。
(七)管道工程
1、管道线路测量定位
测量前先复核水准点,符合规范要求。
在测量过程中,沿管道线路应设临时水准点,水准点间距不大于100m并与原水准点相闭合。施工水准点应按顺序编号,并测定相应高程。
若管道线路与地下原有构筑物交叉,必须在地面上用标志标明位臵。
定线测量过程应作好准确记录,并标明全部水准点和连接线。根据图纸和现场交底的控制点,进行管道和井位的复测,做好中心桩、方向桩固定井位桩的验桩、拴点工作,测量高程闭合差要满足规范要求。
施工过程中发现桩钉错位或丢失及时校正或补桩。
2、沟槽开挖: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槽以机械开挖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管道槽底部的开挖宽度为: B=D1+2b1 式中B—管道槽底部的开槽宽度(㎜); 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槽下有地下水时管道一侧应加宽400㎜。各种管径的开挖宽度根据上式计算得出。
按设计图纸要求和测量定位的中心线,依据沟槽开挖尺寸,撒好灰线。
采用机械挖槽时,应向机械司机详细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臵,现有地下构筑物情况及施工技术、安全要求等,并应指定专人与司机配合,其配合人员应熟悉机械挖土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与测量人员配合,及时量测槽底高程和宽度及放坡,防止超挖及放陡坡。机械挖槽,应确保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和破坏,开挖时应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保留20㎝左右一层不挖,用人工清底(机挖人清)。
人工清挖槽时,应认真控制高程和宽度,并保护槽底土壤结构不受破坏。
堆土边缘至槽边的距离应根据运输工具而定。
3、雨、污水管道工程:(1)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道安装
砂石基础:沟槽开挖边坡,施工可根据管道安装条件及土质情况自行调整。
回填砂石基础时,应根据砂石基础的厚度分层回填、夯实,整平砂石后用平板振捣夯夯实,夯实的密实应达到95%以上,应保持砂石的基础的含水量。
承插口管道地基的原状土层不得扰动,其地基承载力不低于0.06Mpa,否则应进行地基处理。
管道铺设:
管道铺设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施工机具、工具、吊运设备、承插管、橡胶圈、润滑剂等材料。
复核沟槽中心线和基础标高。
清除承口内表面和插口外表面的油污、杂物。
按管径选用相应的橡胶圈,并检查橡胶圈外观应无气泡、裂缝及碰伤等缺陷。准备好润滑剂,用刷子、布头沿插口涂刷一遍,然后将橡胶圈平滑套入,橡胶密封圈放臵位臵。
安管顺序
从下游排向上游,插口向下游,承口向上游。以吊车系下第一节管,将管头放在已弹好线的检查井井墙内壁处(承口放在来水方向,若是插口则放在出水方向),按照井中测桩(既是中心桩又是高程桩)找好中心线及两端高程后,才能松吊回臂。
继续系稳第二、第三节管并随稳随测后端中线和高程直到另一检查井。带承口的半节管排在检查井的进水方向,带插口的半节管排在检查井的出水方向。
为准确控制管位,须在第一节管的两端用支撑控制并固定。并以此做为调节下一节管端头中线位臵及调整后的管头固定方法。
管节合拢采用两只手扳葫芦方法
手扳葫芦一端用钢丝绳与承口拉钩连接,另一端作为固定反力端,管节合拢时两只手扳葫芦应放臵在管节水平直径处,拉钩勾在被合拢管节的承口壁,手扳葫芦反力端可用钢丝绳,卡扣等固定于临时方木,合拢时两只手扳葫芦应同步拉动,使管节合拢。
管子承插就位,放松钢丝绳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复核管节的高程(标高)和中心线。高程有误差时利用吊车系管点动找准;高时用特别小铲除去砂层,低时塞入砂料并用△小锺击实。
检查承插口之间的间隙为9mm-15mm。就位稳好后,可用2组4个楔形混凝土块以90°支承角,臵于管道两侧底角处楔紧,其纵向位臵每组距离管端1/5处。(2)闭水试验
管道安装完毕,还土之前应进行闭水试验,试验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第10.3节方法进行,验收标准按《北京市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执行。具体做法如下:
胸腔还砂全部完成后即可进行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以上2m,如上游管道内顶水位由于井室限制<2m(但不得<0.5m时,其允许渗水量可按:水位<2m的允许渗水量=√H/2×允许渗水量,H为上游管内顶至试验水位的高度(单位为m)。
允许渗水量D=400,20m3/d•km、D=500,22m3/d•km、D=700,26m3/d•km。
(3)各种管线的土方回填
由于管线工程完成后即进行道路工程施工,所以回填质量是把握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是施工的重点。管线结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施工,且回填尽可能与沟槽开挖施工形成流水作业。
为了保证回填土的质量,在现场办公区设土工试验室,以便随时掌握回填土的含水量及压实密实度。
回填土的含水量必须符合要求,当回填土的含水量过大时,根据天气、现场情况,采用晾晒或掺拌石灰粉的措施,以达到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为了避免井室周围下沉的质量通病,在回填施工中应采用双填法进行施工,即井室周围必须与管道回填同时进行。待回填施工完成后对井室周围进行2次台阶形开挖,然后用9%灰土重新进行回填。
管顶以上0.5m范围内用人工夯填,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管顶1.5m以上用推土机配合压路机进行回填。具体施工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回填土高度至路床以下15cm为止,待该施工段全部管线工程完成后,集中对该部分进行回填压实处理,以保证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回填前清除槽内杂物、排除积水。沟槽两侧须同时回填,且两侧高差不得超过30㎝,管顶以上50㎝范围内应特别注意夯实设备的选用,以防止对管道结构造成损坏。
主要落叶果树砧木种子处理方法 篇6
一、层积处理
多数落叶果树的砧木种子,需要经过层积处理,完成种子后熟,打破种子休眠。如苹果、梨、山楂、桃、杏、李等的砧木种子,即便用激素、物理、化学等方法精细处理,发芽率、发芽势等也远逊色于层积处理的种子。有些树种的砧木种子休眠浅,不用层积处理也能发芽,但经层积处理后,发芽率、发芽势等都好于其他方法处理的砧木种子,如核桃、银杏。
1. 层积时期的确定 层积处理开始时期的确定,应根据当地春播日期和种子完成后熟的时间来推算。过早进行层积,因播种期未到,种子发芽过长,播种后出土困难;过迟层积,种子尚未完成后熟(未打破休眠),播种后出苗率低。樱桃、板栗的种子,采种后须及时层积处理。
2. 层积前种子处理 砧木种子层积前要先浸泡,使种子吸足水后再层积。小粒种子(甜茶、杜梨等)用清水浸泡12~24小时;大粒种子(桃、杏等)浸泡5~7天,每1~2天换1次水。
山楂种子,不经破壳处理,要经过两个冬季层积。层积前(11月份)先用40~50℃的热水浸种,浸后再用常温水浸2~3天,选晴天捞出种子,擦干表面的水分,于上午10~11时把种子薄薄地摊在水泥地或石板上暴晒3~4小时;再用温水浸泡12小时,再暴晒,反复进行3~4次,当60%~70%有种仁的种子种壳裂口时,再浸泡12小时后层积,翌年春季种子发芽即可播种。
3. 层积方法 选择地势较高的背阴处挖沟(坑),沟深40厘米,宽50~80厘米,沟长根据种子多少而定。浸泡过或用其他方法处理过的种子,小粒的拌上5~6倍的湿沙,大粒的拌上6~10倍的湿沙。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为宜。层积时,沟底先垫3~5厘米厚湿沙,后放入拌沙种子,离地面5厘米左右时,上覆1层苇席或其他透气物,再用湿沙填平,最后覆土成垄背,根据冻土层厚薄确定覆土厚度,要求种子层不结冰。种子量大时,层积沟每隔1.5米左右立1个径粗约10厘米的秸秆把,以便种子层换气。层积沟四周要挖排水沟。2月中旬起(鲁南地区),每6~7天检查1次种子,到了3月,要2~3天检查1次,种子过干的可加水,并且上下翻动,使种子温度均匀,发芽整齐。有20%左右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大粒种子应拣出其中发芽的先播种,未发芽的种子催芽后再播种。
二、浸种处理
浸种处理包括冷水浸种(自然水温)、热水浸种(40~70℃)、开水浸种(90~100℃),生产中多采用前两种。
1. 冷水浸种 春季多用于无需层积处理也能发芽的砧木种子,如银杏、核桃。播种前取出种子,浸泡5~7天,每1~2天换1次水,种子量大的可装入编织袋中后放在清洁的河溪中浸泡,待种子吸足水后进行催芽或播种等处理。银杏种子,含胚率高的浸后可直接播种,含胚低的最好催芽后播种。核桃种子浸泡后可播种,最好选晴天,捞出种子控净水,在烈日下摊薄暴晒,种子大部分裂口后进行播种或催芽。
2. 热水浸种 未经层积的种子,在春季播种前一个多月(越早越好)进行处理:带硬壳的桃、杏、酸枣、核桃(露仁种禁用)等的种子,用种子量2~3倍、70℃左右的热水浸种;桃、杏、酸枣等砧木种子的种仁及君迁子、苹果、梨等的砧木种子,可用40~50℃的热水浸种。倒入热水后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时停止,带硬壳的种子浸泡5~7天,种仁或小粒种子浸泡1~3天,中间1~2天换1次水。种子吸足水后,拌上湿沙进行层积;有条件或已经过适宜层积时期的种子,可放入0~6℃的恒温库中层积;少量种子可放在冰箱冷藏室内。层积30天左右后,多进行催芽后播种,因热水浸种处理的种子较正常层积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低,催芽后可根据发芽情况确定播种量,大粒种子桃、杏等,一般拣出发芽种子播种,未发芽的继续催芽。核桃、君迁子等种子,可在播种前2~3周进行热水浸种,浸种后即可播种,也可在催芽后播种。
三、激素处理
激素处理可有效地解除种子内源抑制物造成的种子休眠,缩短层积处理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6-苄基腺嘌呤(6-BA)、ABT生根粉等,作为发芽促进物质,目前被应用于果树、林木的育苗中,特别是赤霉素、萘乙酸、ABT生根粉等应用更为广泛。苹果、梨、君迁子等砧木种子,层积处理前用赤霉素100~200毫克/升或萘乙酸300~500毫克/升或ABT生根粉6号30~50毫克/升浸泡12小时;桃、杏、山楂等的种子,层积处理前用赤霉素500毫克/升浸泡1~2天,或将春季层积处理后未发芽的种子用赤霉素500毫克/升浸泡1天后催芽(桃、杏等取出种仁浸泡效果更好);核桃、君迁子种子层积前或热水浸种后用赤霉素100~200毫克/升浸种12~24小时。经激素浸泡的种子,发芽时间明显提前,发芽率显著提高。
四、种子催芽
播种前调控温、湿度,给种子营造一个适宜发芽的环境,这样种子发芽早、发芽率高,播种后出苗早、出苗齐、省工。种子催芽后,视出芽率确定播种量;未发芽种子直播,出苗晚,易造成缺苗断垄;无硬种壳保护的种子,播种后出苗早,可免遭病虫为害。
播种前2~3周,选背风向阳地块,挖深30厘米、宽100厘米左右、长根据种子量而定的长形坑。取出层积的种子,筛去部分沙子(种、沙比约为1∶2,未层积的种子,经浸种等处理后拌入2倍的湿沙),然后放入坑中,厚度20厘米左右,种子上覆地膜保湿,坑上搭建农膜棚。晚上、阴雨天棚上盖草苫等保温物,晴天揭草苫采光增温,种子层温超过25℃时可放风降温。每2~3天喷1次水,4~5天上下翻动1次,种子开裂或露白时播种。有空调条件的可在室内催芽,室温保持在25℃左右,做好保湿、翻动种子工作,发芽后播种。
五、综合处理
综合处理,也就是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能更有效地打破种子休眠,缩短层积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如带硬壳的山楂种子,进行热水浸种→暴晒壳裂→激素浸种→层积处理→催芽等处理。正常处理即可打破休眠的种子,一般层积处理发芽后即可播种,不必采取烦琐、费工、费料的综合处理。对那些延误了处理时间、确实难以打破休眠、发芽率较低的砧木种子(山楂、桃、杏等),则采取综合处理效果显著。
(作者联系地址:庞 静 王宗喜 山东省郯城县港上镇林业站 邮编:276100;刘振怀 临沂大学 邮编:276003)
草原鼠害主要防治方法 篇7
地下生活鼠类常用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1.1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配成毒饵毒杀害鼠的方法。目前常用的药剂为“抗凝血剂”类, 如溴敌隆、鼢鼠灵等。
1.1.1 毒饵的配制方法
常用饵料有小麦、燕麦等粮食作物和萝卜、胡萝卜等蔬菜 (需将饵料切成大约0.5cm×1 cm×5 cm大小, 风干至含水量50%以下备用) 。
称取原药重为饵料重的0.03%~0.04% (另有配制要求的药品请按说明书配制) 。将原药加入温水中, 加水重为风干饵料重的20%, 药液拌匀后, 将饵料装入拌药槽, 将药液淋在饵料上拌匀后再风干至含水量50%以下即可使用。
1.1.2 开洞投饵法
在鼢鼠的洞道上, 用铁锨挖一个上大下小的洞, 把落到洞内的土取净, 用长柄毒饵勺把毒饵投放到洞道深处, 然后将洞口用草皮封严即可。
1.开洞投饵2.封洞
1.1.3 插洞投饵法
用直径粗1 cm, 长60~80 cm的钢制探针探找鼢鼠洞道, 当感觉找到洞道时, 轻轻提出探针, 用直径粗1.5 cm, 长30~40 cm的木制探针, 从针孔处再次插入洞道中, 前后左右晃动木制探针, 当探针尖部有四处碰壁感觉时, 找洞失败, 需用钢制探针重新探洞;当向某一方向晃动时木制探针尖部有碰壁感觉, 而向另一方向晃动时无碰壁感觉, 此时无碰壁感觉方向即为洞道方向, 探找洞道成功, 提出木制探针, 用镊子或毒饵勺取5~6条毒饵投入洞内, 然后用湿土捏成团把针孔盖好即可。
1.2 物理防治
是指利用捕鼠器械捕杀害鼠的方法。常见捕鼠器械有弓形夹、箭类、吊钩类。
1.插洞;2.投饵;3.封洞
利用鼢鼠怕风畏光习性开洞捕鼠。具体方法:找出老巢方向, 距老巢1~2 m处开洞放置捕鼠器。老巢方向判别方法有两种, 一是覆盖母质土壤的较大土丘下方即为老巢;另一方法是打开洞道, 洞道两侧和上方洞壁有明显的鼠鼻印记, 印记前进方向即为老巢相反方向。常用捕鼠器的使用方法有如下两种。
1.2.1 地下洞道设置地箭
找出老巢所在位置, 距老巢1~2 m处开1个洞口, 洞口内30 cm处先放一湿软土球, 土球直径应小于洞道直径1~2 cm, 挂箭后洞道箭前端放入洞口内, 使挡土板刚好与土球接触, 箭后端用草皮土块挡住即可。洞道箭捕鼠一般每隔2 h检查一次。
1.风孔;2.松软湿土球
1.2.2 地上弓形箭
找出老巢所在位置, 距老巢1~2 m处开1个洞口, 洞口上架设弓形箭, 弓形箭的高低可通过抢修地面高度调整, 以箭针扎到洞底为宜。布箭时洞口处先放一湿软土球, 土球直径应小于洞道直径1~2 cm, 弓形箭挂针后挡土板应与洞口处土球刚好接触。弓形箭捕鼠一般每隔2 h检查一次。
1.2.3 防治效果检查
地下生活鼠类防治效果检查方法有2种。
开洞检查法:在防治过的区域内选择圆形样地1/4 hm2, 根据土丘连片程度判断独立洞道数 (每个独立洞道只有1只鼠) , 判明独立洞道后, 每个独立洞道挖开2个洞口, 2洞口相隔距离2 m左右, 24 h后检查封洞情况, 重新封闭的独立洞道数即为灭后的存活鼠数。
捕净检查法:在防治过的区域内选择圆形样地1/4hm2, 利用捕净法调查灭后剩余鼠数, 比较灭前灭后鼠数计算杀灭率, 计算公式同开洞检查法。
2 地面生活鼠类防治方法
2.1 物理防治
2.1.1 捕鼠夹
利用捕鼠夹捕鼠主要应选好诱饵, 一般常用诱饵有花生米、玉米粒、大豆粒等。捕鼠前, 应根据捕杀对象选择适宜的鼠夹型号, 如捕杀布氏田鼠、长爪沙鼠、达乌尔鼠兔等鼠类选用中型夹, 如捕杀大沙鼠、高原鼠兔、黄鼠类鼠应选用大型夹, 如捕杀普通田鼠、黑线仓鼠、小毛足鼠时应选用小型鼠夹。
利用捕鼠夹捕鼠时, 应根据实地鼠类密度选择置夹密度, 置夹时应在洞口30 cm以外, 将夹置于主鼠道两侧10~20 cm处, 鼠夹开口方向朝向跑道, 同一位置只能摆放一只鼠夹。在天气良好且鼠类活动旺盛时段, 置夹后应每隔2~3 h检查一次, 检查时应及时将捕到的鼠移除掩埋, 一般2~3 d即可完成置夹地块的捕鼠任务。
2.1.2 捕鼠笼
捕鼠笼也是一种常用的捕鼠器械, 捕鼠效果良好, 与鼠夹相比体积稍大, 成本稍高, 多用于害鼠调查、标本捕获以及优良牧草种子田间的害鼠防治等。
利用捕鼠笼捕鼠时, 也应根据实地鼠类密度选择置笼密度, 置笼方法与置夹方法大体相同, 置笼后的检查时间也是2~3 h。另外, 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种子田以及灌丛沙地置笼捕鼠时, 应将鼠笼放于植物根部的近处, 鼠类采食植物根部摄取水分时易于捕获。
2.1.3 吊弓
吊弓是牧区百姓捕鼠最常用的一种自制捕鼠器械, 它捕获率高, 取材便利, 制作简单, 使用方便, 不伤害鼠类天敌及放牧家畜, 只需掌握制作和架设技术便可全民使用, 是一种值得普遍推广的民间捕鼠技术。
吊弓是由一根柳条钓竿、吊绳和吊绳钩组成, 制作方法是:柳条钓竿长1.5~2 m, 粗2~3 cm, 下端削尖;细吊绳长1 m, 上系钓竿上部, 下30 cm处扎吊钩节, 末端为环形套;吊绳钩为“7”字形铁丝, 总长10 cm, 其中横钩长1 cm。将一个小木钩钉入地下。将上下木钩互相略微钩住, 将马尾活套摆在鼠洞口, 当鼠出来时就会被套住。一挣扎, 就会将挂钩拉开, 此时弹性木棍将老鼠吊在空中。
2.2 药物防治
目前, 在草原鼠害防治中使用的化学农药多为高效低毒的“抗凝血剂”类药品, 生物农药多为肉毒杀鼠素。
2.2.1 饵料的选择
目前使用的饵料主要有大麦、小麦、青稞、莜麦、燕麦、稻谷、玉米等。饵料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喜食性、饱满度、含水量、购置成本等, 因此, 在大量配置毒饵时, 应考虑周全, 使效果、效率、效益三效统一。
2.2.2 药效试验
在毒饵大量配制之前, 首先要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少量配制毒饵, 毒饵配好后, 应进行室内喂毒试验和野外投饵试验, 以此检验毒饵的杀灭效果。当新配毒饵符合标准后, 方可大量生产毒饵。
2.2.3 毒饵配制
2.2.3. 1“抗凝血剂”类药品毒饵配制
在毒饵配制中要求原药使用量为饵料用量的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 原药用量一般不得超过万分之五 (另有配制标准的除外) 。
毒饵配制前, 要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准备全部配制工具, 并且, 配制场地要选择远离社区通风良好的场所, 要有水泥硬化场地。如果配制任务量较大, 可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或中型滚筒式搅拌机,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定量饵料投入搅拌机中, 将原药按比例放入规定用量的温水中 (无警告色的原药需加警告色, 固体原药需要酒精或溶剂稀释的, 应先稀释后再用) , 搅拌均匀后倒入搅拌机中, 开启搅拌机搅拌3~5min, 然后停机10 min, 使药液充分渗入饵料中, 停机时间低于10 min会有药液剩余, 影响毒饵配制质量。按要求拌好饵料后, 取出堆放在水泥晾晒场, 再过30 min后摊开晾晒, 堆放时间低于30 min时会影响毒饵配制质量, 当饵料风干后便可灌装封存。
在毒饵配制时, 应根据配制量选择配制机具, 并准确确定每一加工过程的用饵量、用药量和用水量。如配制200 kg毒饵需要饵料200 kg, 温水20 kg (用水比例10%) , 原药0.06~0.1 kg (原药比例3∶10 000~5∶10 000, 固体原药需要酒精或溶剂稀释的, 应先稀释后再用) 。
2.2.3. 2 肉毒杀鼠素毒饵的配制
使用C型、D型肉毒杀鼠素, 规定使用浓度为0.1%, C型、D型两种毒饵的配制方法一致。
现场配制毒饵时, 饵料、水、肉毒杀鼠素的配比为:1 kg饵料、80 m L水、1 m L毒素原药。由于饵料及含水量的差异, 配制毒饵时, 要求毒素稀释液浓度适中, 不可太干或太湿, 以毒素稀释液全部吸收后正好拌匀饵料为宜。具体操作方法是:以加工100 kg毒饵为例, 将100 kg饵料置于拌饵槽, 量取拌饵用水8 000 m L (干净河水、自来水均可) , 量取100 m L肉毒杀鼠素倒入水中拌匀, 将毒素稀释液缓慢倒入拌饵槽中, 边倒边搅, 经彻底搅拌均匀后装袋置于避光处, 存放12 h后即可使用。第1天拌制的毒饵第2天务必用完。
2.2.4 人工投饵
人工投饵灭鼠是指使用专用投饵器或自制投饵器进行投饵灭鼠的一项鼠害防治工作。
人工投饵灭鼠开始前, 应首先做好投药区的规划工作, 绘制分区投饵作业区示意图, 制订详细投饵工作计划, 根据规划确定投饵人数, 投饵作业采取人员分组分地块同时进行, 每天投饵结束后, 将已投药区域标在投饵作业区示意图上, 避免重复投饵或投饵遗漏。
人工投饵灭鼠的具体方法是:多人并排同向前行, 平均每人控制投饵宽度10 m, 每个洞口前10 cm以外的鼠道两侧散投毒饵10~15粒, 不得将毒饵堆放或投入洞口中, 以免造成家畜中毒死亡或害鼠拒食。对于洞口密度较高且集中连片的地块, 可以采取空中抛撒投饵方法, 抛撒投饵要求毒饵颗粒落地均匀, 平均每平方米落粒数6~7粒, 最多不得超过10粒。
2.2.5 灭鼠效果检查
灭鼠效果检查是指灭鼠区域投饵后对毒杀鼠类残留数量的检查。灭鼠效果检查方法与害鼠密度调查方法大致相同, 一般投饵2~3 d后害鼠便可出现中毒死亡现象, 所以, 灭鼠效果检查应在投饵后的第3天、第5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 常用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堵洞开洞法调查灭后有效洞口数, 与灭前有效洞口数比较, 防治效果用灭洞率表示。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捕净法调查灭后残留鼠数, 与灭前实有鼠数比较, 防治效果用杀灭率表示。
2.2.6 安全注意事项
配制毒饵时为防止误食造成人畜中毒, 如使用的原药中无警告色, 应加入警告色, 加入的警告色应易与毒饵混合且不影响害鼠采食。常用的警告色有食品红、食品灰、亮蓝等。
鼠药的保管与使用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严禁无资质人员乱制、乱发、乱用鼠药。灭鼠发放毒饵时必须采取实名制领取, 并严格登记造册。
配制毒饵时, 加工场地应选择在远离社区、牲畜棚圈、地势较高且通风良好的地方, 配成的毒饵应在专用库房中存放, 不得与其他物品混存。
配制毒饵或投放毒饵人员应全面做好防护工作, 工作期间禁止饮食吸烟, 一旦发生中毒现象应及时救治。
配制毒饵或毒饵投放工具要有醒目标志, 统一使用统一保管。毒饵要有专车运送, 剩余的毒饵要全部及时收回。
中毒死亡的害鼠尸体应及时清理深埋, 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投放毒饵区域应及时发出通告, 实施灭鼠区域禁牧15~20 d, 同时灭鼠区设立警告牌。
实施飞机灭鼠时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如机场安全保卫制度、毒饵安全运输保管装机制度、飞机安全飞行管理制度、地面工作人员工作注意事项等。
掌握抗凝血杀鼠剂和肉毒素杀鼠剂中毒的急救方法。维生素K, 是抗凝血剂类毒品的特效解毒药剂;C型或D型肉毒毒素抗毒血清, 是C型或D型肉毒毒素的专一解毒药剂。当发生中毒现象时, 要弄清中毒药物的种类, 选对相应的解毒药剂及时进行口服或静脉注射治疗。
2.3 天敌控鼠
天敌控鼠是利用鼠类天敌控制鼠害的方法, 属于生物防治范畴。草原上鼠类天敌资源极为丰富, 如大鸨、红隼、苍鹰、金雕、草原雕、胡秃鹫、长耳鸮、短耳鸮、雕鸮以及沙狐、赤狐、黄鼬、艾鼬等。一只鸢每天能捕食害鼠10余只, 一年可捕食害鼠约4 000只, 而一只一年能捕食害鼠1 400只。因此, 天敌控鼠技术是控制草原鼠害一项有效措施。
目前常用的控鼠天敌主要有猛禽和狐狸。
2.3.1 招鹰灭鼠
招鹰灭鼠是指人工建造鹰巢, 给鹰类提供栖息和觅食环境, 使更多鹰类参与捕鼠, 从而实现对害鼠的有效控制。
2.3.1. 1 鹰架制作
制作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木杆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杆。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杆, 其高度一般应在5~6 m, 有鹰巢的鹰架高度应在6 m以上。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杆用Φ12的5根钢筋 (周围4根、中间1根) , 用C15砼浇筑而成, 立柱 (长×宽×高) 0.2 mm×0.2 mm×5 m的长方体;在木杆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杆顶部制作一个横段, 横段长1.5 m, 横段为60×30×4槽钢里面镶嵌50×50的木料, 供鹰休息、进食。有鹰巢的鹰架, 在横段上用角钢焊制六角形架子, 两对角之间的距离为0.7 m, 用岌岌或柳条编制筐子, 放在架子上, 供鹰休息、进食和筑巢用。
2.3.1. 2 鹰墩制作
根据实际情况, 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 将石块、土块、砖头用泥土或砂浆进行砌筑, 呈圆锥形, 下底直径1.5~2 m, 高度3~4 m后上竖2 m高的混凝土直杆, 顶端固定一木制横断, 规格为0.5 m×0.05 m×0.05 m。
2.3.1. 3 安装区域选择
设立鹰墩鹰架应选择地面平坦、开阔、离山及道路远, 草地植被稀疏、植株低矮、草地退化, 鼠类危害较重的地段为佳。鼠密度较高, 超过防治指标2倍以上的严重鼠害草地, 首先采用生物、化学防治, 迅速降低鼠密度, 然后设立鹰墩鹰架进行招鹰控鼠。
2.3.1. 4 安装
一般架间距离为500~600 m, 可以控制300~500亩的草原害鼠。有鹰巢的鹰架占所栽鹰架的20%。
2.3.2 训狐控鼠
银黑狐野化训练放归草原控制鼠害, 是应用生态学原理, 人为地对目前草原生态系统自然食物链中鼠类天敌数量减少这一薄弱环节进行修复, 达到控制草原鼠害的目的。
2.3.2. 1 银黑狐生物学特性
银黑狐 (Vulpes vulpes fulva) 是赤狐的毛色变异种。体躯较小, 体表针毛分为3个色段, 毛尖黑色, 中段为白色, 基部为黑色。成年雄狐体重5.5~7.5 kg, 体长63~67 cm。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 白天常伏卧于洞中, 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常以小型哺乳动物、昆虫、软体动物为食, 食物中鼠类约占70%以上。栖居于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中。寿命为10~14年, 可繁殖年限为6~8年, 每胎产仔4~6只。抗病、抗饥饿, 善于奔跑, 捕食能力强。
2.3.2. 2 银黑狐野化训练方法与步骤
野化训练自5月中旬至10月底, 分3个阶段进行。
第1阶段:笼养育成阶段。人工饲养的银黑狐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分窝, 分窝时可根据其祖先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初选一批出生早、发育正常的仔狐进行30 d育成饲养。在此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饲料品质, 增强仔狐机体抵抗能力。日粮配方为:动物饲料类58%、蔬菜24%、玉米粉14%、骨粉2%、酵母1.9%、食盐0.1%并添加适量复合维生素。日供食量150~200 g/只, 分早晚2期饲喂。饲喂过程中, 少量投放鼠、兔等活体食物, 使其较早地适应捕食活体动物。同时, 全群接种免疫期为一年的犬七联疫苗2次。
第2阶段:人工散养野化训练阶段。在育成的狐狸中, 选无血缘关系的狐狸若干只, 按1∶1配置雌雄数。从7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投放到人工散养场地进行初步野化捕食训练。每只狐狸人工散养野化训练场围栏适宜面积70 m2。该阶段日粮配方中, 动物饲料占65%, 食盐0.1%, 其他成分可相应调整。试验初期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 少量投喂活体动物 (鼠、兔类) 。随着狐狸对活体食物的适应, 在饲喂过程中, 逐渐增加鲜活动物, 减少配合饲料, 8月上旬按每只银黑狐日食量 (2~3只黄鼠) 全部投喂鲜活饲料。
第3阶段:自然散养野化训练阶段。通过第2阶段人工散养野化训练, 狐狸已初具捕捉活食的能力, 但在较大范围内捕捉活食与觅水能力还不强, 对草原自然环境不甚适应。从8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上旬, 选择人为干扰少, 有丘陵、沟壑、水源、植被茂盛的典型草原地段进行围栏自然散养野化训练, 每只狐狸自然散养野化训练场围栏面积3 800 m2。该阶段每只狐狸日食量2~3只活鼠, 共分5次投放, 首次在投放狐狸前7 d进行, 以后每隔7 d投放一次。为了保证活食在野化训练场地分布均匀, 尽可能获得躲避天敌的最大空间, 保持固有生活状态, 选择预埋管道 (PVC塑胶管) 多点投放。
2.3.2.3银黑狐野化训练成果检测
通过3个阶段野化训练, 完成了由最初的配合饲料加活体动物 (黄鼠、野兔) 向完全扑食活体动物过渡, 由较小的人工散养场地向大的自然散养场地过渡的两个转变过程。银黑狐生长发育良好, 野性逐渐增强, 表现出良好的自然适应能力。
2.3.2. 4 银黑狐放归草原生存能力、繁殖能力、控制鼠害能力监测
人工饲养银黑狐经野化训练放归自然后, 若无人为侵害, 存活率可达100%。从跟踪监测结果看, 放归初期对当地自然环境不甚适应, 偷食农户的鸡、鸭、鹅等, 但一个月之内可完全适应野外觅食生活习惯, 活动半径可逐渐扩大到8~10 km, 每只狐狸可有效控制草原鼠 (兔) 害面积1 000~1 200 hm2, 并具备在自然环境下具有较强生存和后代繁衍的能力。
3 灭鼠效果检查
灭鼠效果可以用灭鼠率衡量即计算消灭了的害鼠数与灭鼠之前的害鼠数之比:
灭鼠率 (%) =消灭了的害鼠数/原有鼠数×100%
不同条件下灭鼠率的计算方法不同。为了工作方便, 往往用鼠的活动痕迹来代替鼠, 以灭洞率、食饵消耗率等代表灭鼠率。在草原上常用如下几种方法:
3.1 堵洞开洞法
3.1.1 灭洞率
灭鼠前后在灭鼠区域随机划出几个样方 (0.25~1 hm2) , 分别统计灭鼠前有效洞口数 (a) 与灭鼠后有效洞口数 (b) , 则
3.1.2 校正灭洞率
在灭鼠区外, 划出与处理样方统计相似、大小相同的对照样方, 不进行灭鼠, 但同样计算灭鼠前有效洞口数 (a′) 与灭鼠后有效洞口数 (b′) , 求得自然变异率d, 用d去校正灭洞率, 得出校正灭洞率:
3.2 鼠夹法
本法一律设对照区。在灭鼠区和对照区同时按鼠类数量调查的夹日法布夹, 统计夹日捕获率。当捕获率低于3%或超过40%时, 须适当调整布夹密度或增减布夹时间。
若灭鼠前捕获率≥3%, 应于灭鼠前后各捕鼠一次。
设:灭鼠区灭鼠前捕获率为c, 灭鼠后布夹数为a, 捕得的鼠数为b;对照区灭鼠前捕获率为d, 灭鼠后捕获率为e;则
若若灭鼠前捕获率<3%, 为了避免影响原始鼠数, 灭鼠前不必捕鼠。
设:对照区灭鼠后捕获率为c;灭鼠区灭鼠后布夹数为a, 捕得的鼠数为b;则
灭鼠率 (%) = (ac-b) /ac×100%
3.3 弓形夹定面积法
本法应设对照样方。灭鼠后, 在处理样方和对照样方的有效洞口放弓形夹捕鼠2天, 分别统计灭鼠区和对照区样方里面的布夹数和捕获的鼠数。
设:灭鼠区布夹数为a, 捕得的鼠数为b;对照区布夹数为a′, 捕得的鼠数为b′;则
对照区样方捕获率c=b′/a′
并购绩效主要评价方法简评 篇8
一、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及应用
1. 事件法及应用。
并购绩效评价事件法又称股票价值法、股市价值法或股票评价法。事件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现今它已成为并购绩效评价的主流方法。这一方法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之上, 通过考察某个事件在交易公告的窗口期所产生的超常收益来衡量该事件的影响, 通过分析并购宣布前后股票价格的变化来评价并购的绩效。它的计算分四个步骤, 即通过考察并购公告发布前后的股价, 计算正常收益、超常收益、平均超常收益、累积平均超常收益。运用事件法的关键是对事件期的确定, 不同的研究采取了不同的事件研究期间, 从事件前后各1天到事件前后各60天不一。较长的事件期因覆盖事件的概率较大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但难以保证事件期的“清洁”, 即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2. 长期绩效法及应用。
由于事件法依赖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 而我国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尚有争议, 因此学者们更多地采取了并购前后公司长期业绩比较的研究方法, 即长期绩效法。该方法所使用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收入、利润、每股收益、销售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该方法虽不依赖于有效市场假设, 但却依赖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报告质量。该方法支持者认为尽管我国会计利润指标经常会受到操纵, 但上市公司的报表盈余数字仍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任何利润操纵手段只能操纵暂时的会计指标, 就长期而言, 并购事件的实质性影响最终都会反映到会计报表之中来。
目前, 国内应用长期绩效法进行并购绩效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绩效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 各种研究文献可以简单分为四个类型。
(1) 利用因子分析进行的实证研究。国内在进行指标因子分析时所选取的指标大同小异, 主要考察获利能力指标和现金流回报指标。因为因子的选择不尽相同, 所以具体的研究方法各异, 得出结论的差别也较大。
(2) 不同并购类型、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对此问题国内学者利用会计指标从关联关系、控制权转让、并购类型、行业成长性、并购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得出的结论依然不尽相同。以横向并购为例, 冯根福等 (2001, 2002) 、方芳和闫晓彤 (2002) 的研究都支持理论上混合并购的效率是相对低下的这一结论;而雷辉等 (2007) 、程小伟等 (2007) 认为横向并购并没有给公司财务带来明显的改善。
(3) 不同股权结构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比较特殊, 主要表现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 (股权分置时期及股改后大小非未解禁期间) , 即便在全流通后法人股和国家股仍然占有很大比重。理论研究几乎一致认为, 公司绩效与国有股负相关, 即政府干预型的并购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 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将陆续解禁,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因而这一课题的研究必将出现新的变化。
(4) 不同企业类型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 学者们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了研究, 涉及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机械类企业并购和私营企业并购等等。这些研究的思路和角度比较开阔, 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采用因子分析等长期绩效法。
3. 其他方法及应用。
(1) 调查法。理论上而言, 若并购目标合理且所设定的目标实现, 并购就应被认为是成功的。因此, 参与并购的管理人员对并购的评价最能说明问题, 由此产生了调查法。这种方法通过向涉及并购的企业主管发放标准化的调查问卷, 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旨在获取可以推广的结论。调查法在国内尚未发现公开的研究成果。
(2) 诊断法。事件法和长期绩效法都是大样本的实证分析, 容易忽略个别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并且难以处理一些不易量化的数据, 比如研究中涉及的管理风格、激励制度、治理结构等因素。由于有上述缺陷, 因而适用于小样本深度分析的诊断法得以发展。诊断法通常是指对基于观察而不是调查所得到的小样本事件进行深度分析的方法, 其数据的获取可能是对公开信息 (如文件、分析报告等) 和公司内部文件 (如规划、备忘录、电子邮件、内部管理报告等) 的手工整理, 也可能来自对决策者 (经理、投资人、交易中介等) 的访谈。诊断法对财务数据的全面性要求较高, 所以在我国的应用较少。
(3) 综合运用和创新的方法。鉴于上述评价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 很多学者选择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来评价公司的并购绩效, 如采用事件法的同时也运用财务指标因子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 并辅之以诊断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 各种评价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创新, 例如, 很多学者利用突变级数法、数据网络分析模型 (DEA) 、经济增加值 (EVA) 进行评价, 这些方法突破和发展了原有的评价方法。
二、并购绩效评价方法比较
就方法论而言, 我国现阶段并购绩效评价大多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 且以事件法和长期绩效法为主。事实上, 各种方法都各有其适用环境, 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虽然国外已有文献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做了阐述, 但就其在我国的应用而言, 还必须结合我国的资本市场等具体环境进行分析, 以选择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1. 事件法的优点和不足。
事件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过程简单、数据公开、线索清晰, 具有理论基础, 并有效地排除了无关因素。但事件法有一个前提, 即有效市场假设, 它假设市场的参与者可以迅速而准确地计算出并购的现金流量影响, 即证券市场有效, 股价的变动能够完全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毋庸置疑, 我国股市信息的完整性、分布均匀性和时效性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资本市场内幕交易和二级市场股价操纵严重, 截至目前仍有大量非流通股存在, 因此通过股价的变化来衡量股东财富变化和并购绩效并不科学。
2. 长期绩效法的优点和不足。
长期绩效法在国内应用得较多, 其优点是利用公开可获取的数据, 便于计算也易于理解。虽然我国利用长期绩效法已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但研究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经营业绩的考察不具全面性。首先, 国内许多研究采用的指标过于简单, 没有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其次, 公司并购应该是一种长期经济活动, Denis和Kruse曾指出目标企业在开始的1~3年内业绩会显著下滑。而国内的研究多数只关注重组当年公司业绩的变化, 却忽视了重组以后年度的业绩考察。事实上, 我国许多公司出于“保壳”或者“借壳”上市的目的, 关联交易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公司绩效, 但这种账面绩效掩盖了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而且对于战略因素推动的并购交易而言, 起初并购成本 (特别处理费用或裁员补贴等整合成本) 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内才能确定。
(2) 所选样本缺乏可比性。我国的研究多选择过去几年内发生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 但是随着证券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 不同时期的并购活动及其绩效必然会有不同的特征, 如果把这种缺乏可比性的样本放在一起研究, 其结果往往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3) 财务指标的局限性。首先, 绝大多数的公开财务数据都是累加值, 难以独立区分单个规模较小事件的影响。其次, 长期绩效法对利润操纵 (盈余管理) 带来的财务数据的失真考虑不足, 在财务指标的选择上存在着偏好, 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4) 对比基准存在不足。长期绩效法没有选择控制组对照并购组的相对绩效, 例如当用同行业的非并购样本作为基准时, 构造一个可靠的绩效对比基准是相当困难的。
3. 其他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诊断法不是对大样本分析方法的替代, 而是对并购经验的总结。其优势在于对并购成败的因素有更加缜密的理解、全面的分析;其缺点是样本小、涉及面较窄, 以致结论难以推广, 可能存在研究误差。调查法着眼于影响并购绩效因素的复杂性, 并可以深入考察不为股票市场所知的价值创造因素, 但调查问卷的设计往往会对调查的结果产生影响, 而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答案的理解也会存在偏差, 从而影响调查的结果。
三、结论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 我国现阶段并购绩效评价大多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 以事件法和长期绩效法为主, 辅之以诊断法、EVA评价方法等。事实上,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说明, 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可能特定方法在特定背景下具有适用性, 对于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相互印证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 而且方法的创新必然会推动研究的发展。
就研究结论而言, 由于研究角度的偏差, 加上影响企业并购的因素复杂且难以获得基本一致的样本, 因而导致我国并购绩效研究结论差别较大。另外, 我国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估计误差较大,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绩效评价研究结论出现差异。而国外的实证研究尽管采用的方法、指标、样本不一致, 但都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 即被收购方股东总是并购活动的绝对赢家, 不同的仅是收益的多少而已。抛开方法论因素, 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并购绩效评价没有从根本上考察并购发生的制度基础和历史原因, 即转型经济和改制上市模式对并购行为的根本性影响。由于研究角度的限制, 已有的研究往往只能反映并购结果, 而无法得出可比性的结论和有价值的建议, 从而导致许多文献单纯陷入了方法论争论。也许并购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 会促使学者们调整研究角度和对深层问题、新问题进行探索, 促使并购绩效评价研究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本文在比较现阶段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估值误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较严重等问题, 认为要准确地评价我国企业并购的绩效, 必须调整研究的角度, 考虑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并加以创新发展。
关键词:并购绩效评价,事件法,长期绩效法
参考文献
[1].陈信元, 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1999;9
[2].陈健, 席酉民, 郭菊娥.中国上市公司横向关联方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 2005;7
[3].方芳, 闫晓彤.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8
[4].雷辉, 胡发基, 郝艳艳, SIT小组.上市公司不同并购类型风险与绩效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7;2
主要教学方法 篇9
一、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 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向学生输入知识为主, 以教师课堂为中心, 学生处在被动地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状态。如今的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任务型的教学把师生牢牢地捆在一起, 共同完成一个学习目标。现在学生是主体, 要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老师则是“配角”, 要积极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并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任务的全过程, 使学生开口、动手, 真正在学习活动中动起来, 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 使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也感受失败的痛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我们老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 变应试教育为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新教育。所以我认为迅速地、彻底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是我们老师遇到的最大困惑, 恐怕一时还不能适应。
二、传统的教育观与新的教育观的抗争
新生事物的生长总是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演变过程, 新事物的发展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传统的教学观要马上让位于新的教学观, 老师的主导地位要让位于学生, 这一转变过程在某些老师固有的教育理念中, 可能一时还做不到。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 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 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 是一本活教科书, 是有学问的人。如果没有教师来传授知识, 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也一直把自己看作是课堂的主宰者, 认为教学就是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把学生看作是储存知识的小仓库, 学生是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复制。家长及社会也普遍认同教师的这种权威性。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观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性, 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新的课标教学观强调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学习和生活的过程, 更是师生互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快乐学习过程。师生双方共同享受, 相互沟通, 相互交流,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所获得的知识及成功的喜悦。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探索及创新的空间, 共同寻找探索真理与掌握知识的新途径。当代学生思想活跃, 想象力丰富, 也许他们在老师正确引导下的创新与发展会显得更有价值。因此, 老师们要尽快打破传统的教学观, 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占领自己的思想阵地, 方能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
三、课标的细化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 学习并掌握一门或多门外国语言已成为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 尤其是英语,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 学习外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沟通和运用。通过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素养的学习与发展, 以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新课标与改革前的教学大纲相比, 增加了学习内容。以前大纲规定“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是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获得的, 过分地强调了知识性, 即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学习, 学生的实践活动少, 体验不深刻, 课堂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交流中不能很好地运用, 讲也难、写也难。而新课标则强调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 发展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
海南省东方中学地处城镇, 远离大城市, 特别是远离大陆文化,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不如其他学校优越。本地学生长期受当地文化影响, 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也很不科学, 语言知识和思维方式与大陆学生不太一样。学生认知水平较低,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不够, 即便教师留给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 一些学生仍然不会“动”起来。他们太习惯于按照自己固有的学习方式去学习, 讲外语害羞、怕开口、不开口等不利因素仍然制约着某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除此之外, 高中课标英语过级的标准比以前更高。在高中学生必修的10个学分内, 要完成各模块中规定学习的知识, 从时间、速度、难度等方面都是一次跨越式的飞跃。如果学生不端正学习态度, 改变学习方式, 在短时间内完成必修学分是有困难的。
联想思维:学习生物的主要方法 篇10
生物课程拥有广泛的知识材料,无疑给学生的掌握造成一定的记忆困难。尤其是高一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三的形象思维形式进入到抽象思维形式,往往不适应。学生对于大量的生物方程式中看似零碎其实很有规律性的元素知识,以及生物理论等方面的材料记不住,更不会融会贯通。究竟怎样学才能事半功倍呢?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联想”。
联想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他还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旧知识积累得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联想,越容易理解和记住新知识。实践证明:能引起较多联想的材料,记忆效果好。
生物事物虽然形态各异,性质不同,但相互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同时,生物知识与其它客观事物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共性,这些就提供了联想思维的客观条件。
人的头脑里,脑神经细胞之间交织着稠密的神经网络,大脑皮层上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也结成错综复杂的联结链,中枢神经暂时联系的规律,构成了联想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联想思维的主观条件。在识记材料与大脑之间,联想能架起一座桥梁,以保证知识之间互相来回畅通。
联想不是异想天开,胡思乱想。它需要一定的基础。
一、生物现象和客观事实的基础
如果自然界里从来未发生过某些生物现象,人们对这些现象也就谈不上什么联想;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生物方面的知识,那么其它知识也不可能与生物知识构成联想,更谈不上掌握和记忆。
二、思维方面的基础
联想的能力取决于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即应能熟练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如形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或者发散思维。在生物知识的海洋里,丰富的材料和知识的开拓性,以及它们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联系,为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而为联想思维提供了用武之地。
三、观察方面的基础
能否恰当地展开联想,与一个人的见识是否广博,观察是否深刻密切相关。要增强自己的联系思维的能力,我们就必须时时注意观察自然界的直接或间接的与生物有关的生活实际和各领域的知识。例如,有一名学生曾经观察过游泳池里放水和泄水现象。他发现游泳池旁的水龙头一直开着,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水池,却不见水面升上来,为什么?后来,他又发现水池底部有一出水口,正以相当的速度放水,因而水池里的水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即进水速度与出水速度相等。当学习生物平衡这一内容时,由于联想到水池的现象,他就很容易理解当V正=V逆,体系达到平衡的原理。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的联想无疑加强了该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四、记忆基础
联想思维与大脑中已有的记忆网络有直接关系,头脑中积累的材料越多,联想越容易、越巧妙,正像电脑内存量越大,库存的信息越多,提取也就越方便。头脑中积累的材料,主要指以往已掌握的生物知识,但联想的记忆基础并不仅仅是生物知识,而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知识越多越好,见多识广,提供联想思维的材料越丰富,联想越容易,记忆效果就越好。例如,在学炼铁知识的时候,高耸入云的高炉,铁花飞舞的壮观景象便是联想的绝好材料。又如学习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时,金鱼缸里放入金鱼藻后,金鱼欢快游动的形象也是联想的材料,因为金鱼藻发生了光合作用反应,产生了氧气,金鱼才会欢快地游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视继承、接受,轻视质疑、创新;重视划一、同步,排斥个性、创见。教育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育检查,评分排队。而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自由表现的机会,独立人格、独特个性、主体地位、自主精神被弱化;接受知识的能力被强化,而问题意识、探究能力被忽视。学生逐步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他们很少也很难发表独到的见解,表现独立的个性,做出独特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创设和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解放思想、松绑限制、减轻过重的负担,让他们有活动的时间、想象的空间,解放他们的头脑,松开他们的手脚,给他们的眼睛和嘴巴以自由,让他们有自由表现的机会,不要挑剔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使他们有自由飞翔的安全感。我们要对不同观点的学生表示赞许,重视他们的意见,营造一种自由、安全、热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发挥创造潜能。同时我们要对有些负面情况加以引导,尽力创造使学生发挥才能的机会。
百合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篇11
1.症状
百合疫病又称为脚腐病,全株(包括花器、叶片、茎、茎基部、鳞茎、根)均可发病。感病花器枯萎、凋谢,其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叶片感病之初出现水浸状病症,而后枯萎;茎部与茎基部组织感病之初出现水浸状病斑,而后变褐、坏死、缢缩,染病处以上部位完全枯萎;鳞、茎感病后褐变、坏死;根部感病后变褐、腐败。
2.发生规律
百合疫病病菌恶疫霉以厚垣孢子、卵孢子或以菌丝体随病残株在土壤中越冬,为翌年的初侵染病原。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孢子萌发,侵染寄主引起发病,病部又产生大量孢子囊引起再侵染。该病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始见。流行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5月中旬开始进入垂直发展阶段。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垂直发展流行期,流行期长,危害严重。7月上旬病情基本稳定。其中,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流行高峰期。
3.防治方法
改善种植制度:采取水旱轮作,这样不仅有助于改良土壤性状,还可以改变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菌源,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土壤选择与处理: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播种前用30%恶霉灵1500倍液进行地面喷雾。
种子选择与处理:选择海拔较高地区(800米以上)的无病种球,播种前用52.5%杜邦抑快净1500倍液或8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5~10分钟,晾干后选晴天播种。
合理密植:根据种球大小,种植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亩)1.5万~2万蔸,行距0.3~0.4米,株距0.1~0.18米。
肥水管理:田间开好三沟(厢沟、腰沟、围沟),腰沟和围沟要深见犁底层,并随时清理,做到雨停沟干;重施基肥及腐熟有机肥,切勿偏施氮肥,適当增施磷钾肥。
苗后药剂防治:在病害初现症状时期(3月下旬~4月上旬)选用68.75%杜邦易保1000倍液加芽孢数1011个/克枯草芽孢杆菌(仓美)30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500倍液加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药液用量667平方米60公斤以上;在5月以后病害流行期用52.5%杜邦抑快净1600倍液加40%王铜·菌核净5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用2~3次,喷雾均匀周到,药液用量667平方米90公斤以上。
二、百合灰霉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幼百合茎叶,发生在茎部,使茎的生长点变软、腐败;发生在叶部,形成黄色或黄褐色斑点,病斑为圆形至卵圆形,其周围呈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灰色的霉层,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高温干旱季节发病,病斑干且变薄,为浅褐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造成叶片枯死。茎部受害,被害部变褐色和缢缩,并可倒折。个别鳞茎染病,引致腐烂。后期病部可见黑色细小颗粒状菌核。
2.发病规律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寄主病部或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随着气温的上升,越冬后的菌丝体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田间发病后,病部可再产生分生孢子,造成再次浸染。在气温15~25℃、相对湿度大于90%时病情扩展快,故连续阴雨后该病易重发。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球;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避免过分密植,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力;及时清除病残组织,以减少菌源;实行水旱轮作。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0克/升异菌脲SC600倍液喷雾或50%腐霉利(速克灵)喷雾,7~10天1次,连喷2~3次。
三、百合炭疽病
1.症状
该病菌主要侵害叶片、花和鳞茎。叶片发病后,产生椭圆形、淡黄色、周围黑褐色的病斑,病斑中央稍凹;花瓣被害时,产生椭圆形、淡红色的病斑。发病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在天气潮湿时或下雨后,叶片病斑上会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鳞茎发病,外侧的鳞片产生淡红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健分界明显,以后病斑变成暗褐色并硬化。
2.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内越冬;种用的鳞茎也可带菌传病。第2年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田间发病后,病组织上可以形成分生孢子,造成再次侵染。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球;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减少菌源;及时清沟排水;实行水旱轮作。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使用22.5%啶氧菌酯(杜邦阿砣)1500倍液、或68.75%杜邦易保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隔7~10天用药1次,交替使用,共喷2~3次。
(湖南省龙山县农业局植保站 彭建波 李泽森 邮编:416800)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方法 篇12
一、文章题目扩展法
课文的题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们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从课文题目入手,抓住课题的特点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课文内容。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的题目清楚明白地交代了文中的人物、事件。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要针对课题提出几个问题,如“公仪休是谁”“他拒收了谁的礼物”“他拒收了什么礼物”,引导学生将课题内容加以扩展,并稍作整理,便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以人和事为题的文章都可以用此种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重点词语连词成句法
1.文中生词串联法。文中的生字都是要求学生会认或会写的,而带有生字的词语则要求学生能理解运用。用生词串联法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文中一类生字有“亚、旷、滴、掀、娇、纤”,二类生字有“薇”;文中相应的生词分别为“托利亚(人名)、旷地、几滴雨点、娇嫩纤弱、蔷薇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篇幅短小、生字不多的文章适宜用生词串联法概括主要内容。当然,生字较多时也可以选择与课文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生词进行这样的训练。
2.文中四字词语串联法。有些课文中四字词语颇多,且每个词语都有丰厚的内涵。读着这些词语,就仿佛看到了一幕幕场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中就有很多四字词语,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如“家境贫寒、博览群书、翔实可信、鸿篇巨制、下落不明;一袭破衫、四处寻访、奋笔疾书、明史巨著、名垂青史”,指导学生说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我们在选择词语时,要尽量根据课文段落将词语进行分类,做到全面而不累赘,简洁而不疏漏,便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从而降低概括课文内容的难度。
三、关键句子合并法
对于课文中的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教师要引领学生很好地认识、掌握并使用它们,这样学生不仅能轻而易举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而且对把握文章结构、写作也大有裨益。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有总领全文的句子———“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最后一自然段有总结全文的句子———“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第二、三、四自然段又分别有中心句———“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只要将这些句子巧妙地加以整合,就可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四、主要问题串联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一课,我们可设问:“嫦娥是谁?”“她为什么奔月?”“她是怎么奔月的?”“结果怎样?”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串联整合,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五、要素概括法
【主要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当前主要教学流派09-30
教学先进个人主要事迹07-04
教学部主要工作10-20
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10-03
1主要教学理论概述05-29
高中语文主要教学措施09-21
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10-01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05-18
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05-29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