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合同评价

2024-08-16

目标合同评价(精选8篇)

目标合同评价 篇1

随着护理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 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不断提高, 护理教育也不断进行改革。如何在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下, 针对不同类型的护生开展个性化的临床带教, 提高护生的带教质量, 已成为各医院临床带教的新课题。当前, 随着高校扩招、教师资源相对匮乏、部分教学方式的不合理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急功近利等因素[1], 导致临床护生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带教老师临床教学困难。而临床实习是一个积累知识与经验的重要过程, 护生在实习期间所接受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为了提高临床护生实习的效果, 我科将目标合同评价引入临床实习带教中,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1-2012年在我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生共193名, 年龄18~22岁, 平均年龄 (20±0.35) 岁, 女181名, 男12名。将2011年在我科实习的93名护生设为对照组, 按常规的考核方式进行实习评价。2012年在我科实习的100名护生设为实验组, 在常规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实习合同培养目标, 并且实施。两组年龄、性别、学校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制定合同:

(1) 根据护理工作特点, 包括护生礼仪、道德、素质、理论、操作、沟通、护理安全、法律法规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确定护生通过实习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例如:我科要求实习期间到岗率100%, 每日提前10min到岗;参加岗前培训不少于2次, 护理操作培训每周不少于1次, 考核合格率不少于95%;患者投诉率必须为0等。 (2) 与实习护生一起制定专人培养目标:首先, 护生根据实习基本要求, 在充分了解实习内涵和实习目的的基础上,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 明确在参加护理工作前自已存在哪些不足, 需要那些帮助?然后, 由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一起制定目标合同。针对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拟定实习期间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如某位护生认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欠缺, 则目标拟定为每周阅读沟通技巧方面书籍一本, 每天与带教老师及患者交流一定时间, 每周撰写交流心得体会周记一篇, 带教老师每周批阅周记, 并对护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但注意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尽量使目标固定和量化, 以利于目标计划的实施。由于不同实习护生之间的个体特异性, 每位护生的目标重点不尽一致, 故带教老师应提供个体化的指导, 带教老师的参与能保证目标的针对性、客观性、现实性和可行性[2]。 (3) 约定奖惩:如实习评分目标合同占权重30%;合同完成者推荐至护理部, 在人事招聘时优先考虑;合同完成者安排科技术能手单独操作辅导4h等。未完成者延长实习时间, 增大考核力度等。

1.2.2 实施合同:

这是重要阶段, 直接决定目标合同是否能完成和实现, 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 笔者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保证合同能有效的执行, 促进目标的完成。 (1) 根据实习护生的年龄和学历安排匹配的老师。如本科护生安排高年资, 较严谨的带教老师。年龄较小的护生安排年轻、性格活泼但认真负责的带教老师。在实习过程中, 允许师生双方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2) 利用多种形式教学。例如带教老师讲课, 组织临床护理查房, 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学等方式, 促进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使护生接受多种形式的教育, 发挥主动思维能力, 使教学更有新意。 (3) 每周进行一次讨论会, 分析存在的问题, 交流工作方法。对按时完成计划目标的护生当众予以表扬, 对未完成和表现较弱的护生予以鼓励和帮助。 (4) 充分激发护生的主动性, 挖掘潜力, 发挥优点。让他们亲自设计、主持、开展病区健康教育、疾病知识宣传、病友交流等活动, 带教老师全程协助和指点。

1.3 评价方法

采用护生的自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带教老师满意度三个间接指标来对护生实习期间使用目标合同评价是否对实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进行评价, 并且将这三个指标又细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在护生实习结束后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生在实习前的自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见表1。两组护生在实习结束后的自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合同 (Contract) , 又称为契约、协议, 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 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目标合同评价, 又称目标管理评价, 即组织内管理人员与下属在具体和特定的目标上达成协议, 并写成书面文件, 定期以共同制订的目标为依据来检查和评价目标达到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3]。它通过目标的制订来指导、激励成员的行为,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因而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作领域。现笔者将它应用于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中, 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目标合同评价在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对护生培养的确能起到明显效果, 值得护理同仁推广应用。

同时, 合同不仅制约了护生, 对带教老师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激励师生共同努力, 共同进步。在带教过程中, 笔者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保证合同能有效的执行, 促进目标的完成。在师生基于相互充分信任, 充分配合的前提下, 最终使目标合同评价能顺利实现。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合同评价在临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在我科实习的93名护生设为对照组, 按常规的考核方式进行实习评价。将2012年在我科实习的100名护生设为实验组, 在常规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实习合同培养目标, 并且实施。在实习前期和实习结束时, 分别测评两组护生的自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带教老师满意度。结果:在护生自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带教老师满意度方面, 两组护生实习前期无明显差异 (P>0.05) , 而实习结束后, 两组差异明显 (P<0.05) 。结论:目标合同评价在临床实习护生带教中对提高学习效果明显, 值得护理同仁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生,护理,目标合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小来, 奚晶晶, 孙柯, 等.临床对护理专科生素质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10) :65-67.

[2]游川, 崔丽君, 李敬东, 等.目标合同评价法在大专实习护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16) :1936-1938.

[3]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8-39.

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综述 篇2

关键词: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7-02

一、课程评价的功能[1]

将评价结论与前一次的结论进行比较,这样就可能指出正在发生的变化,从而使人们看出教育是否取实际的进展,表明课程的哪些地方有待于改进。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所指明的各种长处和短处,提出成因假设。最后要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检验这种假设,也就是说要根据现有的其它资料进行检验,看看这些假设与已有的全部资料是否一致。课程设计并非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回路,包含着重新设计、重新编制、重新评价的过程。

二、目标模式的主要观点

一个有效课程必须回答四个问题[2]: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得到实现。从而形成了以目标为中心的课程原理。

在评价步骤上,大体包含如下几个步骤[3][4]:

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由于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些目标实际上实现得怎样,所以评价的程序,需要得到每一个主要教育目标所隐含的每一种行为的证据。课程目标的制定成为核心环节。

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说每一个目标。在确定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之后,将界说目标、分析目标作为其第二个关键步骤。之所以要对目标进行如何细致的分析,是因为除非对目标所指的那种行为有比较清晰的看法,否则便无法知道期待学生产生哪种行为,因而也无法了解这些目标实现的程度。

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要想确定学生是否已经获得某种行为的唯一途径就是给学生以表现这种行为的机会。比如,如果要了解儿童在个人社会适应方面发展的怎样,就要到托儿所去,在儿童们一起游戏和作业时,寻找有关他们个人社会适应的证据。

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在评价工具的问题上,如果现行的评价手段非常适用于某些教育目标,那么就可以直接选择并使用;也可能需要作些修改才能适用于某些其它教育目标;如果没有适当的现成的评价手段可供使用,那么就需要编制或设计评价工具。

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在确定了评价工具之后中,需要设计一种在这个情境记录评价工具使用情况的记录。获得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既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书面文字也可以是观察者对学生行为的记录,后者包括文字描述、影片或录音、观察者核对表。

6、确定评价手段的客观性。确定评价结论的客观性,从评价主体入手,分析了评价结论出现差异源于评价者的主观性。在确定评价结论客观性上一方面要澄清评分的规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获得更精确的行为记录本身得到改进,另外检验评价手段在内的行为样本也是提高结论客观性的方法之一。即检验评价手段的三个准则—客观性、效度、信度。

三、目标模式的特点

1、评价的目的是比较教学方案的优劣。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判断教学方案是否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过程。因此,实践中的教育评价往往是比较两种教学方案在实现教育目标上的优劣。针对这一目的,判定方案A比方案B好至少应满足一下要求之一:1.在相同条件下,方案A和方案B都实现了全部目标,但方案A还实现了其他目标;2.在相同条件下,方案A 比方案B更有效地导致目标的实现;3.在相同条件下,方案A的目标比方案B的目标更好或更有价值;4.在相同条件下,方案A的全部效果在总体上比方案B要好;5.在相同条件下,方案A比方案B在投入上要节省;6.在全面考察了投入状况和效果后,方案A胜过方案B。

2、采用多种方式对学习结果进行描述。测验是一个很重要的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信息的方法。除测验外,问卷调查、观察、作品分析等,都可以用于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描述学生实现教育目标的情况[5]。

四、目标评价模式的优势

1、预先确定评价目标,使行为有了目的性和计划性,提高了评价的功效。目标导向评价模式,使评价活动直接反映目标,通过获得学生和教学两方面的资料,使评价与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评价的功效。

2、如果制定的目标越明确具体,操作性就越强,实用性也就越大。目标导向评价模式是一个单向封闭系统,由于工作流程相对简单,结构紧凑,条件限制也较少,故易于为大多数人接受、掌握、运用。教师可用于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诊断学生或整个班级的学习困难,它也能评价整个课程或部分课程的教学效果。

3、扩大了教育评价的范围,促进了教育评价进一步科学化。价模式使评价的焦点从学生身上转移到教学的其它方面,评价人员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的行为目标以及目标实施的程序等学生成就以外的事项有所了解,方才能够对学生作出评价,从而扩大了教育评价的范围,促使了教育评价进一步科学化。

五、对目标评价模式的质疑

在我国,目标模式尽管应用很广,但争议也很大。关于目标模式研究,有学者认为,目标模式作为课程评价领域中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模式,以其结构紧凑、逻辑脉络清晰、易于操作等优点在教育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6] [7]。但其“目的—手段”容易使人过于重视结果,忽视其他因素。也有的学者认为,目标模式“隐含着消极、被动的人性观和教育观”[8]。

还有学者认为,目标模式在关于“课程评价应由谁操作,行为目标能否全面准确地反映我们的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是否一定要测量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9]。

参考文献:

[1] 徐 晴, 陈 明.课程评价目标模式解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4(3):88-91

[2] 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徐 晴, 陈明.课程评价目标模式解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4(3):88-91

[4] 黄光雄.教育评鉴模式[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9.

[5] 金爱民.泰勒课程评价原理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 145-146

[6] 代蕊华.国内外主要教育评价模式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6,(1)

[7] 徐 晴, 陈 明.课程评价目标模式解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4(3):88-91

[8] 肖远军.目标导向课程评价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2002 (6):22-25

明确评价目标整合评价方法 篇3

一、把握评价目标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信息科技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科技社会与个人。另外,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应突出学生的个性,对学生信息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也应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即评价模式的个性化。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评价的内容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已逐渐把考试和素质教育联系了起来,不再纯粹地考技能,而是将考试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融合在了一起。如在FrontPage2000的学习与评价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为主题,制作自己的个人网站来展示自已真我风采。通过网站的设计制作,使学生熟悉网站设计的流程:构思、设计、制作、评价等,既考查了学生对网站制作的掌握程度,又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了他们团结合作精神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表达、分析、归纳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 评价的量规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用量规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我不但采用教师评的方法,还让学生自评或同伴互评。我在网页制作前把评价的标准告知学生,使学生对制作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据可依,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我们把这个评价量规分为:技术评价,评价重点在于技术使用的正确程度,其所占比例约40%,毕竟是信息科技课,技术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评价,评价重点集中在表述信息的质量上,主要指包括对信息的采集、选择,运用的准确性、针对性、时效性、专业性,所占比例为5%;形式评价,其主要指标有合理性、美观性、新奇性,所占比例约10%。

二、整合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目标或场景,选择最优的评价方法。我具体注意以下几个“结合”。

1.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可以采用百分制、等级制等方式。定性评价可以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进行,客观、公正、全面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2. 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一般不直接涉及教学的结果,而尤其重视问题的诊断,依据所得的反馈信息来改进“教”和“学”,推动学生发展。终结性评价是一种鉴定性评价,它一般不涉及教学的活动,而着重对教学的结果进行鉴定和等级划分,以供优劣筛选。

3. 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评价主要以学生各自的起点为参照,强化纵向比较,弱化横向比较,认可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努力有了提高就是成功,就应该受到表扬。

对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方面的评价,我更多地是采用过程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考查评价。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我也主要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与投入等方面来进行考查评价。

新课程“三维目标”如何评价 篇4

笔者认为, 这种观点在教学实践中助长了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倾向, 不仅非常有害, 而且也是站不住脚的。近年来, 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真实性评价方法, 这些真实性评价方法的出现, 不仅是教育界为适应目前教育课程改革中发生的巨大变化作出的努力, 而且也是他们对评价方法重新认识与思考的结果。由于传统量化的、标准化的评价已经无法有效地说明现代课堂上学生的成长状况, 为此, 许多教师采取了两个平行的评价系统来说明现代课堂上学生的成长状况, 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的标准化的测量和评价法, 另一方面又发展了一系列在真实背景中所使用的评价方法。真实性评价能够与教学过程更加一致, 而且它们是开放性的、累计性的, 既关注“过程”, 也关注最终的结果。而且, 这种真实性评价成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 可以应用于课堂之外。关注“过程”的评价, 不仅可以测量更高级的学业标准, 而且能够推动教学过程向更复杂更高级的思维发展。学生有不同的智力水平, 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情感倾向, 这些差异造成了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不同, 从而也促成了新的评价方法更加灵活和真实。真实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跟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这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也只有跟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学业成绩的评价才是真实可靠的。因为, 考试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方面, 并非全部, 有很多内容是无法通过考试和考试成绩来反映的。所以, 将“过程”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也是新的教育理念的诉求。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我国许多中小学校已经开始应用真实性评价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档案袋评价法。“学生档案袋评价”也叫“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在国外的教育实践中运用已有十几年。所谓学生档案袋, 就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的一系列表现的信息、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而学生档案袋评价就是指通过对学生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对学生进行的发展状况的评价。学生档案袋评价法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 有利于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出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成就及问题,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当然,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估学生的进步和教学的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内容与评价 篇5

校本课程是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主要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开发,自己管理,自己实施的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时间安排上都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能弥补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的课程发展有一线教师的参与,将有利于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与实施。”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对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校本课程开发注重的是开发的过程,而不是开发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

3.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给学生留下自己的空间、注重差异性的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新的背景和条件下研究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新视角,具有较大的开拓性和创新性,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因此,我校(注:此处指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下文同)试图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丰富学科课程,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基础,推动地方课程的转型,即从乡土知识型转向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和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服务,促进课程资源的系统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由于校本课程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在操作时间上因地制宜,提供了比国家课程更加丰富的问题情景,更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改革的意图,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国家法律和社会行为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2.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3.身体健康,体质强壮,爱好体育活动,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了解基本的安全和保健常识。

4.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具有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想象力、创造力,乐于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能在活动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和提高素质。

5.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律,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技能和能力。

6.充分挖掘当地的乡土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以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7.通过开发使用校本课程,践行学校“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技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从而促进学校发展。

8.通过开发使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民,关心农业发展的情感态度,为培养农村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差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认识水平和能力、环境影响等因素,要求校本课程内容必须具有选择性,让学生按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近几年来,我校校本课程在开发利用中形成了如下校本模式,凸显出学校特色:

1.环保教育课。主要内容有:“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用纸”等。环保教育课由《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老师组织教学。

如《献给“地球日”的礼物》就是我校在环境教育中开展的活动之一。该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广播室的作用,开办“绿色广播”,播出了《献给地球的爱》、《爱护校园,纯洁心灵》、《献给鸟儿的爱》、《保护地球母亲,净化校园环境》等20余篇“绿色广播”稿。开办国旗下的讲话,学校领导主讲了《爱惜粮食、关爱地球》、《节约生命之水》、《关爱地球家园,从节约用电做起》、《留住身边的绿》、《加强环境保护、共创美好未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专题。在班级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听一节环保教育专题课,考察一个环境教育问题,参观一个环境教育基地,进行一次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画一幅环保宣传画,确定一个环境教育宣传监察基地。开展个人“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环保科技书籍,写一篇环保小论文,办一份环保手抄小报,带动一批环保小伙伴,保护一个环境小区域,参加一项节约资源小活动。

2.校园文化课。充分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花蕾报》、荣誉室、“星星火炬广播”传播校园文化。每年开学第一课,由学校政教室组织为期一个月的“五个热爱”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荣誉室,组织学生观看反映学校发展的视频资料。特别是在低年级进行“我喜爱的儿歌”诵读比赛,在中、高年级进行搜集、创作“我喜爱的儿歌”。将学校的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用儿歌的形式反映出来,寓教于乐。如《拍手歌》就是一首教育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儿歌,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外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一边跳皮筋,一边打节拍吟诵:

你拍一,我拍一,地球妈妈穿花衣;……你拍十,我拍十,保护环境千秋事。

3.科技实践课。我校以学生科学院为阵地,在科技实践课方面主要开展了: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宣讲中外科学家故事;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撰写科技小论文;组织科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主要以科学课教师为主带领学生定期开展活动。

我校曾在科技活动中,组织学生种杜仲得到了美国惠黎基金会的捐赠,建立了“惠黎杜波杜仲园”。全校同学在种杜仲实践中撰写的实验报告《种杜仲》,在“湖北省第五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优秀活动奖,并在《小学生天地》上发表。

4.社会实践课。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家乡水资源调查”、“富迪黄歇超市购物袋调查”、“家乡蛙类减少原因的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009年,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寻访伍子胥”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伍子胥,认识伍子胥,从而走近伍子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采访、学会收集,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与人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该活动荣获湖北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5.现代教育技术课。2010年9月,湖北省教育厅在我校实施“班班通”工程,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以“班班通”工程为契机,让全体教师经过参加暑期“班班通”工程培训,参加校本培训,基本达到了人人能用、个个会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在10月份组织的黄歇口镇教学月活动中,我校市骨干教师吴灏,省资教教师龙步青,县骨干教师李声波、周小艳执教的研究课,充分发挥“班班通”工程的优势,课堂教学实效受到了镇教育教学管理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在10月23日湖北省首届小学科学教师实践操作大赛(决赛)暨科学课观摩活动中,我校电教主任吴灏受省教学研究室特邀,在大会上用ppt文件,绘声绘色地对我校科学课教学活动进行了生动、具体的介绍,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是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不断发展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根本保障。我校的课程评价体系具有如下特征: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和灵活性;评价标准体现主体性和差异性;评价过程强调公正性和科学性;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和创新性;评价工作体现民主性和公开性。

如在科技活动中,对学生科学论文的评价方式为:①自己选题(10分):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②自己设计和研究(20分):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的。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③自己制作和撰写(20分):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④科学性(20分):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⑤创新性(20分):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与技术水平。新颖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之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没有公开使用过,该项研究课题及论文的选题有创意;先进程度指该项发明新技术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的进步;技术水平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研究结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⑥实用性(10分):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以及课题研究的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再如,对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是:真实性——25分;示范性——25分;教育性——25分;完整性——25分。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标和评价 篇6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标

任务型语言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关于如何界定“语言运用能力”及它与语言能力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外语教学界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论述。《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关于语言能力的解释是:语言能力指一个人语言语法的内化知识, 指人能够理解并说出句子, 包括从来没有听过的句子。关于语言运用的定义是:语言运用指人对语言的实际使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 不同于他用这种知识来造成句子和了解句子的方式 (语言运用) 。乔姆斯基认为, 语言能力或知识是指“说话人或听话人关于语言的知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在具体情景下语言的实际使用”。现在学者们讨论语言运用时, 通常涉及的是如何考查出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能力, 即能力表现。

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准确度、复杂度和流利性三个方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任务型语言教学不仅仅追求语言的活动量与学生的参与, 而且还把语言的准确性、掌握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准确性是指使用规范的语言, 按照语法的规则表达。许多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都把语法、语言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 有些学者认为, 应该让学习者知道为了交际的目的, 这些语言的形式是如何使用的。复杂度是使语言系统更加复杂、更精细, 体系更完整的过程。复杂度可以使语言使用者在交际时更有效地表达, 减少词不达意或由于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而采取迂回的表达方法。任务型语言倡导者认为完成任务可以使学习者的外语得到发展。流利性是学习者在真正交流时在不过长的停顿或犹豫的情况下表达的能力。一些语言学家指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头脑中存储的不是单个的词语或支离破碎的语言, 而是一些预先组织好的短语和固定的表达方法。所以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认为, 教师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时, 重要的不是单个的语法结构, 而是综合的语段能力, 是学生可以掌握多少预先组织好的短语和固定的表达方法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第二个目标是素质教育。任务型语言教学不仅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认识任务的作用, 还从人的发展与培养方面看待任务的作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有三个层次的任务:第一个层次只涉及到交际;第二个层次涉及认知;第三个层次是人的全面发展。第一层次任务是在某个特定的情景或某个特定的语言范围内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任务通常是围绕特定的功能或解决简单的问题进行。第二层次任务不仅发展学生的交际技能, 而且也发展一般的认知策略、处理信息与组织信息的能力。第三层次任务的范围则不仅要培养交际能力与认知策略, 还要通过学生学习外语的经历和体验, 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目标, 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 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等, 也包括发展创造性与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评价

1. 现代外语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英语测试的发展趋势看, 现代教学评价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和实际能力与表现来进行。应有如下特点:要学生能表现、能创造、能用语言来做事情;用真实生活的情景或模拟这样的情景;是日常教学活动的延续, 不干扰正常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做的活动评价学生;选择有意义的、能代表教学活动的任务;关注结果, 也关注过程;涉及到更高层次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供有关学生强项及弱点的信息;用人工而不是机器评分, 利用人的判断力;在这样的评价活动中, 教师的角色与以前有所不同。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 现代外语教学评价更注重通过学习者语言能力的表现, 即语言运用来对学习者进行评价, 同时还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测试与教学结合。现代外语教学评价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 从注重语言形式转向了重视语言的运用。 (2) 语言测试题型中主观题的比例增加。语言测试总的趋势是尽量减少选择题, 因为这种试题难以测出学生真实的语言能力。 (3) 增加更多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 (4) 从间接测试转向直接测试。间接的考试方式有单词的选择填空、改错、完形填空等。直接的考试方式是口试、作文、完成如信息差、信息转换之类的任务等。 (5)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估, 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并综合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 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以及需求, 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终结性评价测试检测结果, 二者相结合能更好地反映学生水平。

2.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评价方法

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评价的理念, 测试的目的不是考查学生零碎的语言知识, 而是考查学生在语篇中运用语法知识;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 还要考查策略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考查的重点不是学生知道什么, 而是学生可以做什么, 并推断他们将来在实际交际时会如何表现, 即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 任务型语言评价

任务型语言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任务来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表现, 并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思维过程。任务型语言评价强调测试任务: (1) 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意义; (2) 布置任务时需要有明确的情境提示, 阐明任务完成的条件和要求; (3) 注重语言的交流和运用, 并且要与实际的生活相关; (4) 测试任务的评价取决于结果。任务型语言评价的目标在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也可以包括某些“间接性”的考试方式, 如选择填空等。任务型语言评价并非不重视考查语言的形式, 如词汇、语法、结构等, 而是通过综合运用语言的方式来考查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采用任务型评价, 所设计的任务要符合课程的目标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任务的难度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语言的难度应与教材内容相吻合。任务的内容应对全体学生都是公平和无偏见的, 以使学生展现出实际能力。通过考查学习者完成实际语言任务的情况可以测定他们的综合能力并预测他们今后的能力表现。设计任务型测试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评分体系也比选择填空更加费时和复杂。但是, 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评价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语言的实际使用,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正是外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2) 语言能力表现评价

语言能力表现评价是通过让学生完成模拟真实生活情景的任务, 展现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语言能力表现评价是一种直接的考查方式, 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单项或综合的语言技能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表现出来, 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它要求学生使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这些任务应该能够表现学生的知识和运用知识做事的能力。评估活动可以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信息与思想的交流、问题的提出与答案的寻求、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语言能力表现评价可以考查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 我们可以模拟生活的真实情况, 向学生布置任务。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 能够有效地检测他们的真实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并预测他们在真实语言情境中完成语言任务的情况。比如, 让学生看自己所处城市的交通指南, 然后用给定的介词完成句子。如果学生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学生掌握了介词方面的语言知识, 同时具有建筑物和商店等公共设施的词汇知识。语言能力测试还可以与日常的学习相结合, 使评估过程与方式更贴近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

语言能力表现评价的设计需要有广度和深度, 完成任务的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是开放的。语言能力表现评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如传统的写短文、面试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完成交际任务等。增加语言行为测试内容, 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显露语言行为与思维活动, 从而推断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提供有关学生的多方面信息, 包括语言与文化和非语言方面的因素, 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刘瑞琴.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实施理据.教学与管理, 2008 (3) .

军队审计的目标、内容与评价原则 篇7

军队审计与地方审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军队”两字。如果简单将审计之前冠以“军队”二字, 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审计。当前, 军队审计有复制地方审计之嫌。无论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还是财务收支审计皆如此, 失去了军队审计的特色与应有作用。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军队审计要有战略眼光、危机意识、大局意识。为此, 需要突破旧思维, 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 拓宽视野, 切忌就事论事;重新审视审计的职能、作用及本质, 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积极促进军队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武装部队走出一条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精兵之路。

军队审计的总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 军队审计的特殊性及总目标

军队审计属于安全审计的范畴。安全审计包括国防安全、国土安全、信息安全等诸方面, 是一种建立在系统思想基础上的绩效审计。在我国, 由中央军委领导的解放军审计署 (挂靠总后勤部) 负责实施的军队审计自成体系, 在审计目标与内容方面和地方审计有很大区别, 有其特殊性。

中央军委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审计工作的意见》, 要求解放军审计围绕军事斗争准备, 强化审计工作, 坚持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 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既着眼军队审计长远建设发展, 又注重研究解决现实矛盾问题, 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中的作用。

从党中央对解放军审计署的工作要求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总目标, 也就是军队审计的总目标。军队审计的目标和解放军建军的总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二) 军队审计的主要内容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将对我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产生深刻影响。同时, 现代战争的特点及地缘安全形势, 又直接影响我军在未来防卫作战中的战役甚至战术计划。另外, 一些主要国家的战略意图、作战思想、作战体系的构成等, 也将对我军建设及发展、将来的作战理念等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适应国际安全形势和防卫的实际需要, 势必制定有总体目标、分目标, 远期目标、近期目标, 战略目标和战役目标。总目标统领各个分目标。从现代战争的规律来看, 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的诸多分目标与要求应当是:作战装备的研制与采购、战备与训练、后勤保障、战争准备及实施。为了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否满足最低国防需求, 可以将影响未来战争胜负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量化。为此, 有必要将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分解成必要的预算、构成作战体系的各种武器装备和支援设备、训练、作战部队的种类与数量、军事思想与作战计划等。假如某个环节不符合预定的作战目标, 就说明在实现总体目标上没有达标, 说严重些, 在未来的海空大战中将存在风险。

军队审计的内容服从、服务于审计目标。根据解放军的总体战略及其分化出来的各个目标, 以及各个量化指标, 皆是军队审计的主要内容。

军队审计的主要评价事项及原则

(一) 以服从、服务于国防需要, 按国防建设规律安排军事活动作为评价各个军事单位与事项的总原则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所有重大事项的实施都要围绕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的总体目标, 这是军队审计总的评价原则。军队审计既然属于安全审计的一种, 就需要紧贴军队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国家安全、一切为打赢这一军队之根本, 努力探索军队审计的规律与技术方法。以总体军事目标为基础, 倒推各个分目标, 以此确定武器装备的技战术水平和数量, 进而确定人员的军事素质和训练水平, 还有武装力量的底限。在想问题、看事情时要有超前眼光, 要从战争的发展规律, 新时期我军的建军思想与作战方针等, 洞悉现代战争对建军思想的影响, 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金运用及资金所服务的对象。既要重视资金的使用, 更要注重战斗力的形成。为此, 就不能仅仅盯着资金的使用不放, 而忽视关乎国防安全的武器装备的技术基础、作战体系的系统设计, 以及战备水平等。

(二) 作战装备的研制与采购

1. 在装备研发上, 要重视概念设计与系统的先进性;在重大专项上要立足自主研制。目前, 主战装备及其在信息系统支持下所形成的作战体系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因此, 武器装备的先进与否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在充分论证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作战环境与对手的作战能力的基础上, 制定主战装备的技战术性能。一旦判断有误, 损失将无法弥补。同时, 由于作战飞机、主战舰艇动辄千万元、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采购单价, 导致主战装备的装备数量越来越少。鉴于武器装备的服役时间相对较长, 而非支付了金钱之后就可完事大吉, 还要符合人机工程学, 还要进行后续的升级改进。因此, 其设计是否科学, 是否有改进余地等非常重要。为此, 在审计时, 需要特别关注武器装备的概念设计是否合理。否则, 容易形成战力空白, 战时贻误战机。

在1982年爆发的马岛战争中, 阿根廷饱受过度依赖武器进口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当时, 阿根廷所装备的、能够为其取得可喜战果的法制“超军旗”攻击机及其搭载的“飞鱼”反舰导弹的数量极其有限。在战争爆发伊始, 法国就中止了向阿根廷出售武器的合同。在阿军作战体系中同样重要的A-4攻击机及其炸弹则来自美国。美国名义上保持中立, 实则向着英国。类似情况, 在许多中小国家普遍存在。一旦武器装备消耗殆尽, 战争则难以为继。

目前, 我国仍有包括战斗机、大型运输机及其发动机, 常规潜艇, 驱逐舰用燃气轮机等主战装备或其关键部件等不同程度地依赖进口。对外依赖不仅存在巨大风险, 自主研发能力也将被削弱;同时, 进口装备在维修保障方面与国产装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 都不利于独立的国防政策与国防建设。

2. 要重视基础科研, 杜绝只有型号研制的弊端。实践证明, 基础研究是支持主战装备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基础研究的竞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我国在此方面吃了不少亏。最近的例子是为歼10、歼11配套的“太行”发动机迟迟不能生产定型, 武直10直升机根本没有国产发动机可用。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解放军审计署在实施相关审计时, 需要了解全军是否有合理的武器发展规划, 能否引导有关部门、企业按照军方需求, 加大基础研究力度。

3. 研发进度是否有保证。为了控制主战装备的研发进度, 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来管理武器的研制进度。在此方面的成功范例还是挺多的, 例如美国“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先进技术战斗机计划等, 均应用了网络技术、风险控制等为代表的项目管理。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在军工企业开始大规模应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 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是项目的进度、风险及成本控制方面还有潜力可挖。

4. 是否按全寿命成本进行装备采购。主要了解经费是否够用, 编制是否合理。此外, 还要了解军方是否缺乏全寿命成本意识, 只注重单次采购成本的比较, 而不能将武器从开始服役到退役期间的维修保障、升级改进、人员培训等费用考虑在内。

(三) 军事训练与战备水平

1. 日常训练是否满足最低需要。主要了解与评价日常训练能否满足最低作战需求, 是否存在为了所谓安全而减少甚至停止训练的情况。一些特殊军种, 如海空军的航空兵部队, 能否贴近现代战争的实战状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逼真训练与演习, 所有飞行员每年的飞行时间是否超过最低要求, 飞行员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训练等。

2. 战备水平是否与国家战略相称。我国目前的战备水平与面临的安全形势和所要形成的战略威慑并不相称。例如, 被军事家称为具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的、也是比较安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在我国仅具象征意义, 根本没有形成作战能力;而空基核打击力量也缺乏安全可靠的投送平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多为不设防的城市, 许多战略要地缺乏必要的防空系统。例如一些地方需要配备具有下视下射、具备远距拦射能力的先进战斗机, 但仅配备歼7一类的仅具近距离格斗能力、无法拦截巡航导弹的作战飞机。这些飞机尽管采购成本不高, 但因作战能力低下, 继续服役已无必要。

现代战争的爆发有时候没有任何症候, 一旦爆发将快速而猛烈。如果战争动员所需时间太长, 将失去最佳的作战时机甚至暴露作战意图。如果需要达成战争突然性, 就需要在平时的战备上多做文章。一旦国家需要, 分布在各个战区 (包括大洋) 的海空军及二炮部队, 即可立即发动排山倒海的战略进攻。只有这样, 才能达成遏止战争的目的。

3. 能否形成严密的作战体系。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 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的对抗, 也不能依赖所谓撒手锏武器就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目前, 我国尚未形成严密的作战体系, 许多在未来战争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装备, 如国家空中应急战略指挥所、潜艇通信中继机、空中激光武器平台、航空母舰等还未装备;有些被称为战力倍增器的装备如预警机、加油机, 还有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核潜艇等尽管已有, 但还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形成作战能力;三位一体的核打击手段远未建立;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还远未满足需要。

(四) 后勤保障

古今中外的战争史表明, 后勤保障是交战一方能否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 没有良好的后勤保障, 战争将难以进行下去。在审计时就要看后勤保障手段是否先进、保障环节是否合理, 在平时是否拖训练的后退。

例如, 在对青藏高原驻军补给审计上, 就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分析何种补给方式最优:不仅从成本、时间来看, 更要从长远发展来看。如果现在的投入较大, 却是发展趋势, 更能保证部队的快速机动, 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从外军经验及战争实践看, 应该建议军方选择战略、战术空运 (或机降) 而非利用汽车长途奔命。

现代战争将会消耗大量燃料, 没有石油, 飞机、舰艇、坦克装甲车辆甚至导弹就是摆设。因此, 军队审计应从战略高度, 审视当前我国的能源政策, 并要求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和建立多条石油输送通道及来源, 防止马六甲困局有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五) 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装备研发与国防动员

现代武器装备, 如舰船、飞机、导弹、坦克装甲车辆等, 与民用技术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不仅包括设计制造这些作战平台或武器的企业, 既能制造民品, 也能从事军品项目, 这些装备所涉及的材料、计算机技术、动力装置、工艺等多为军民两用项目或技术。以燃气涡轮发动机为例, 除了可以作为飞机、直升机的动力装置外, 小型低成本的涡轮发动机还可用于多种战术导弹上面, 而在这些发动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燃气轮机则可用于水面舰艇、坦克上面, 还可以将其作为远程预警雷达、防空导弹发射车等的电力来源。寓军于民, 军民结合的好处是非常可观的。既可节约经费、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又可及早形成作战能力并简化后勤。

当前, 我国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状况不容乐观。受苏联影响, 我国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将军工企业与民事企业分离, 而且条块分割严重。在军工企业当中, 造飞机的不参与舰船研发, 造坦克的不涉及导弹技术。如此重复建设, 不仅浪费严重, 也没有将有限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尽管现在已有改善, 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 我们还有许多路子要走, 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儿童阅读的目标构建与评价探索 篇8

一、构建儿童阅读的四维目标

儿童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目标定位是怎样的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以此为启发,我们可以提炼出儿童阅读素养的四个维度:阅读面与阅读量、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策略与方法、阅读能力(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阅读品位融入以上四个维度之中,不单独列出)。这四大维度并非平面化的排列,而是一种金字塔般的结构。阅读能力是核心,从塔基到塔顶有多个逐渐递升的层级。阅读面与阅读量、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策略与方法围绕着阅读能力,共同致力于阅读能力的发展。其中阅读策略与方法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石,掌握了阅读策略与方法也即具备了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面与阅读量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加速器。以上表述可以用上图形象表示。

四个维度的阅读素养如何体现在各个学段的儿童阅读教学目标之中呢?在课程总目标的统领下,我们根据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心理特点以及广泛阅读学习的需求,从阅读素养的四个维度,进一步构建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即儿童阅读素养表现标准(请看表1)。

表中“儿童阅读目标”,是以学段为单位,从阅读兴趣与习惯、阅读面与阅读量、阅读策略与方法、阅读能力四个维度进行设计的,体现了阅读素养的多维度与渐进性。

(一)阅读兴趣与习惯

低年级重在兴趣的萌发(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中年级兴趣的广度扩大(能在成人帮助下,广泛选择合适又喜欢的优秀书籍与读物)。高年级慢慢走向阅读的深度(选择同一事件或同一主题、同一风格、同一作家的作品开展主题阅读,通过相互的联结与对比,发现内容与形式的异同,为生活与学习中的研究性阅读打下基础)。

(二)阅读量与阅读面

表1中提出的阅读量要高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课外阅读总量“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确定依据是什么呢?是以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充分保证为前提,根据孩子阅读的一般速度以及适合各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籍的一般字数统计出来的。只要每天有阅读时间保证,达到阅读量是没有问题的。

阅读面的确定主要依据了课标要求,第一学段以读绘本和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为主;第二学段以阅读各种文体的叙事性作品为主;第三学段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增加人物传记类、科幻类的读本。当然,以文体来确定适合各学段阅读的读物不是绝对的,具体还要考虑文本内容的难易程度。

(三)阅读策略与方法

表1中对阅读策略与方法的要求是比较详尽的。

第一学段重在三个方面:听教师朗读、亲子共读、伙伴共读与独立阅读相结合;掌握阅读绘本的方法;有意识地关注自己喜欢的绘本作家与画家的作品。第二学段重在两方面:学习、积累不同文体的叙事类作品的不同结构特点;在教师帮助下学习、运用促进阅读理解与感受的策略方法等。第三学段则重在两个方面:综合运用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开展阅读;基本掌握阅读文学类与信息类作品的不同目的与不同策略。

三个学段阅读策略与方法的纵向发展既尊重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心理特点,又遵循了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阅读的现实状况与需求。

(四)阅读能力

表1对于阅读能力的陈述是比较隐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由于阅读认知过程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在完整而复杂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分离出阅读能力的层级是有难度的;另一方面是基于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的关系,阅读能力的发展即是读者运用阅读策略来理解感受文本的过程,阅读策略之于学生就是阅读能力,凸显了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其实也就凸显了阅读能力。

二、探索儿童阅读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既是一种评价理念,又是一种评价方法,近十几年来在国外教育界被广泛使用。表现性评价强调“实作”与“表现”,其内涵显然是非常吻合阅读素养评价要求的。阅读素养的评价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活动中表现其所知所能以及用作品证明其阅读能力与阅读量、阅读面等。表现性评价对于展示阅读素养有以下两大优势:能在真实的阅读活动情境中全面展示学生多方面的阅读能力与素养;能根据展示的情况即时性、针对性地提供过程性的指导与帮助。

前文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儿童阅读目标”。这一“目标”就是儿童阅读素养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评价中,阅读素养又可以分解为哪些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表现呢?请看表2、表3、表4。

表2~表4中第三列所列举的评价内容与形式均为表现性评价,不仅将阅读素养细化为多种具体的行为表现,还提示了阅读素养的三种展示平台:读书笔记中展示(即阅读档案展示)、读书会上交流、读书活动中展览。

(一)在读书笔记中展示阅读素养

传统读书笔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档案,存在着记录方式干扰阅读、记录内容程式化、记录与交流相脱节等弊端。比如,不管什么年级、什么书籍,记的内容都是主要内容、好词佳句、阅读体会这几项;要求边读边在笔记本中记录,使记录干扰阅读思考;记录的内容无助于交流;等等。以上问题使做读书笔记不仅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阅读素养,而且成为学生的负担,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让读书笔记成为真正的阅读档案呢?从记录的内容形式到交流的内容方式都有改进的空间。如从四年级开始,可以引导鼓励学生选择A4纸那么大的、稍厚、漂亮、自己喜欢的本子,美化后作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之所以要选大一点厚一点的本子,是为了能一学期一学期沿用,从而让学生看到自己阅读成长的痕迹,让读书笔记成为值得珍藏的阅读成长记录袋。

记录的形式尽量简便多样有效,如可以采用粘贴式、图表式、评星式、绘本式、小报式等。记录的内容因书籍与年级而异,可以画故事情节、做人物名片、写角色日志、梳理知识、品评文字等。读书笔记可以不批阅,但要经常展览相互欣赏。读书交流会上,要导向借助读书笔记进行交流。

(二)在读书交流会上展示阅读素养

读书交流会是阅读之后的交流分享活动,也是展示阅读素养的舞台。设计学生共同感兴趣又有讨论价值的话题,采用小组协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在同伴的小圈子里畅所欲言。教师做好组织者与观察者的工作。观察的时候可以面点结合,既观察班内学生对某本书的兴趣、理解程度、阅读方法运用等,从而准确把握某个年龄段学生、自己班上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有目的地对一两个小组或几个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对其进步较大或表现突出的某一两项阅读素养进行书面评价,可以写在便利贴或者小卡片上,即时发给学生,让其贴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收藏,成为其阅读档案中的一部分。学生总是非常喜欢也非常珍惜教师的书面评语。过一段时间,比较阅读教师写给同一个学生的不同评价语,就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策略方法等素养的发展轨迹。小组内的交流分享还可以形成物化的成果,张贴在黑板或者教室里的其他地方进行展览,供其他小组欣赏与评价。

(三)在读书活动中展示阅读素养

学校或者班级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也是非常好的展示阅读素养的平台。读书活动若由学生自己来策划、组织、实施,收获更是全方位的。比如,以阅读小组为单位合作举办图书展,要对海报的制作、图书的分类摆放、书评的撰写、现场讲解等方面进行周全的策划,其过程是非常锻炼人的。比如,高年级学生到低年级教室或者学校阅览室为低年级学生讲故事,为低年级学生开列书单,会促使学生在平时广博阅读。再比如,评选最受欢迎的图书,对营造阅读氛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量是非常有好处的。

当前,我们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重要的不在于给个终结性的分数或等级,而是要让学生知道阅读目标,并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与伙伴的协同之下,于每一天的阅读时光与每一周的阅读课时间,有滋有味地开展阅读,开放自主地表现自己的所读所思所得所获。

摘要:儿童阅读即“课外阅读”,其要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必须走向课程化,即纳入课程计划,固定在课程表上,让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与交流有专属的课内时间。儿童阅读的课程化探索可以从儿童阅读的目标定位、儿童阅读的内容开发、儿童阅读的课堂内实施、儿童阅读的多维评价四个方面展开探索,其中构建四维目标和实施科学的表现性评价是关键。

上一篇:人脸识别应用系统下一篇:东阳市新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