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

2024-10-18

退休人员(精选12篇)

退休人员 篇1

最新资料显示, 截至2012年底, 我国企业退休人数已经突破6800万人。在这些退休人员中, 有高级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和各种特长人员等。毫无疑问, 这些人员是我国人才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刚离开工作岗位至10年内的这类人员, 他们大多数身体健康, 家庭无负担, 其“余热”作用不可小视。本文就如何发挥企业退休人员、尤其是上述人员作用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发挥企业退休人员作用的意义

1. 发挥好企业退休人员作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财富观”的具体体现。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 “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 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 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这里说的老干部当然也包括广大的企业退休老同志。这些老同志长期接受党的教育, 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退休之后仍心系大局, 情系企业, 愿意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为企业技术传承、产业升级、文明创建出力, 是企业一“宝”。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更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财富观”的具体体现, 十分必要。

2. 发挥好企业退休人员作用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完善和补充。

“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这里的“人才”不仅是指那些奋战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专家、学者、技术精英等, 同时也包括企业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中办发[2005]9号《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文件中指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这一文件精神, 各省、市先后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这充分说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没有忽略退休人员、尤其是退休技术人员, 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是这一战略的完善和补充。

3. 发挥好企业退休人员作用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党的十八大提出, 到2020年, 我国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这一美好愿景中, 退休人员是主要矛盾之一。因此, 发挥退休人员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不仅有利于这一目标的整体实现, 而且通过发挥“余热”, 通过有组织的一些活动, 老同志退休不退责, 离岗不离群, 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他们的晚年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发挥企业退休人员作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发挥退休人员作用整体看并不尽如人意, 企业退休人员更多的还是休“闲”在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思想认识缺位。

首先是对党和国家的“财富观”认识不到位, 或者只是停留在嘴上, 保留在文件上, 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老同志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其次是对企业退休人员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忽视了他们依然是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第三是从关爱老同志的角度上看, 认识不到位。事实上, 发挥退休人员的作用, 让他们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也是在生活上关心老同志的重要举措之一。

2. 管理制度缺失。

总体来看, 我们对企业退休人员的一般管理是有效的。这里主要指发挥退休人员作用 (或者说发挥余热) 方面的管理制度缺失。一些企业为了应急、解难、攻关等, 也在聘请退下来的老同志, 发挥他们的作用。但这都属临时性的, 工作随意性较强, 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 更谈不上长效机制。制约了这一工作的开展。

3. 工作平台缺乏。

目前企业退休职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落实政治、经济两项待遇, 为退休人员服务。没有明确建立起发挥退休人员作用这样一个工作平台。社区建设中似乎亦无此规划。因此, 亟需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 为建立这一平台提供政策依据。

三、发挥企业退休人员作用的方法与途经

企业退休人员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参谋作用, 二是科学技术的服务作用, 三是老年体育事业的组织作用, 四是培育教育下一代的辅助作用, 五是民主监督的骨干作用, 六是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作用等。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途经。

1. 返聘上岗, 服务企业。

这主要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家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就我们工程施工企业而言, 一些优秀的项目经理是主要的返聘对象。他们长期经营一方, 管理经验丰富, 人脉关系广泛, 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俱佳, 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实践证明, 返聘他们, 效果很好。他们不仅在经济上给企业带来了较丰厚的回报, 而且通过传帮带, 培养了人才, 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作出了贡献。至于专家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只要企业需要, 本人愿意, 条件允许, 都可以返聘, 为我所用。方式可采用专项活动聘请, 重点项目聘请, 较长时期聘请和短期聘请等。

2. 建立组织, 自我管理。

这应是最能体现企业退休人员作用和价值的方法之一。调查资料表明, 目前企业从事退休职工管理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在广大退休人员中成立各种组织, 把组织能力强、热心服务、有特长的老同志挑出来担任领导, 带动大家参与老年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以笔者所在的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机关为例, 目前有退休人员近300名, 正式的管理人员只有两人。通过调查摸底, 我们在退休人员中成立了门球队、台球队、乒乓球队、保龄球队、女子健身表演队、桥牌队等, 从他们中选出领队和队长;针对退休女工多和党员多的情况, 分别成立了7个女工小组和8个党小组, 小组长均由退休人员担任。退管部门对每一个组织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由他们自主开展活动, 多年来, 收效良好。做到了天天有活动, 月月有比赛, 年年出成果。工作不仅有声有色, 其经验还在上级机关召开的会议上进行了介绍, 最近又被中国火车头老年体协铁建理事会表彰为“建设老年体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3. 融入社区, 奉献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据统计, 至2012年底, 全国已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人员达到5328万人, 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8.3%, 比上年增加603万人。与此同时, 社区建设加速推进, 基层社会保障和服务设施有效改善, 为企业退休人员融入社区、发挥作用提供了物质条件。企业退休人员融入社区, 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 与时俱进, 从心理上接纳社区, 行动上走进社区, 与社区相依相融。二是社区工作人员要发挥作用, 主动与企业退管部门进行对接, 掌握社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三是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不断为退休人员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展示风采提供平台。比如成立各种公益组织, 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志愿服务、爱心救助、扶危济困、培育关心下一代等等, 只要组织得法, 工作到位, 退休人员在关爱社会、民主监督、稳定和谐建设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发挥企业退休人员作用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用与管的关系。

对返聘的企业退休人员, 重点在使用, 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管理方面相对在职人员可放宽尺度, 特别是一些老专家, 可半工半休, 可在家上班, 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再考勤。事实上, 对返聘人员的管理应更多的体现在关爱上, 使他们在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的同时, 继续为企业发展、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经验、才智和力量。同时, 对那些在发挥“余热”中表现突出的个人, 还可进行评优评先, 表彰奖励, 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发掘他们的潜能,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 责与权的关系。

企业聘请退休人员要本着平等协商、报酬合理的原则, 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完善政策措施, 提高服务水平, 营造良好环境, 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条件。返聘人员则要珍惜岗位, 看重责任, 牢记使命, 尽职尽责。这样, 企业和个人就能实现责权并重、管用双畅、利益双赢。

3. 内与外的关系。

主要指内聘与外聘两种方式。企业返聘退休人员时, 首选当然是本单位的专家或特殊人才。他们几十年工作、生活在本单位, 情牵梦萦, 更加愿意为其发挥“余热”, 贡献力量。企业使用他们也会更加顺心、放心、称心。当然, 企业的眼光也要放到大社会上去, 对一些紧缺的专家型人才, 不论国企、外企, 只要政策允许, 都可聘请使用。有的可以不惜重金。总之, 既可内外有别, 也须“内外兼修”。

4. 长与短的关系。

即短期行为与长效机制的关系。短期行为我们可以理解为专项活动聘请及短期返聘。这种方式简单、便捷、见效快, 但不可持续性。充分发挥退休人员作用一定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首先, 要加强领导, 建立起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专群结合的管理网络。其次, 企业或社区要建立退休职工发挥作用数据库, 全面掌握退休人员的具体情况, 包括年龄、健康状况、专业特长、技能水平、家庭情况、当下愿望等, 及时为所需企业提供服务。第三, 要不断总结, 努力探索发挥退休人员作用的新路子, 使这一人才宝库得到充分使用, 促进这一工作广泛、持续和有效的开展, 为实现中国梦, 激发出所有人的聪明才智。

摘要:文章对如何发挥企业退休人员的作用, 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余热进行了探讨, 并以中铁十二局开展此项活动取得的成绩为例, 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发挥余热

参考文献

[1] .邹敏.新形势下如何发展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作用.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2 (3)

[2] .郑淑新.工会如何发挥协调主体作用.经济师, 2008 (4)

退休人员 篇2

一、受聘后的福利待遇:

1.在聘用期间,受聘人的退休费(原工资的%,金额元)由__发

给。

2.聘用期间,受聘人退休“补差”工资(原工资的%,金额__元)由聘用单位发给,并视其工作成绩适当发给奖金。

3.受聘在多劳多得企业工作的退休人员,不享受“补差”工资和奖金。按__执行,其费用由聘有单位支付。

4.聘用时间,受聘人应享受的劳保福利待遇由聘用单位负责解决,如因工伤残、因工死亡,其保险待遇全部由聘用单位负担。

二、在合同期间,受聘人应服从聘用单位的领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

三、本合同有效期自一九年月日起至一九年月日止,期满作废。如需继续聘用,须提前协商,重新签订合同。

四、本合同一式四份,各执一份。经__劳动服务公司鉴证后生效。

聘用单位:(签章)受聘人:(签章)

年月日

受聘人原工作单位:(签章)

年月日

聘用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年月日

审批单位意见:

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港 篇3

精神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多年来,该社区在坚持抓好日常性工作的同时,根据当年的工作重点,确定工作主题,围绕主题设计系列活动(包括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管理服务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自2005年起,七二一社区相继开展了“完善管理服务,共创美好家园”、“规范管理促效能,齐心协力创和谐”、“科学发展转变观念,管理服务融入社会”等系列主题活动,每次的活动都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努力吸引离退休老同志及服务对象参与进来。

几年来,七二一社区倾力打造精神文化大餐:创办了“社区业余党校”和“居民业余学校”;筹建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积极营造文明健康、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为丰富老同志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不遗余力。各管理站健身广场每天定时定点集中进行健身操、集体舞、腰鼓、木兰拳、二人转等的操练。去年,该社区组织的离退休人员体育代表队在多次老年健身运动会中,喜获佳绩。

此外,七二一社区每年都坚持举办大型重阳晚会,为老年人的节日增添喜庆的色彩。2007年,该社区举办的“爱心筑和谐,欢乐在重阳”文艺晚会,演员90%以上是离退休老同志。晚会中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歌舞、小品、才艺展示,其中还有“帮困基金”爱心捐助活动,受助者发自肺腑的话语和热泪,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帮扶解困深入民心

多年来,七二一社区根据离退休人员中孤寡老人多、重病住院人员多、特困家庭多的实际情况,组建了由社区员工和离退休人员自愿参加的帮扶服务队(“互帮互助帮扶小组”、“空巢老人家庭帮扶小组”和“邻里关爱帮扶小组”等),开通了爱心帮扶热线。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各级帮扶组织已为离退休老同志和辖区居民提供了几千人次的关爱帮扶。

该社区退休职工甘国屏是位孤寡老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帮扶志愿者们对其毫不嫌弃,不定期地到老人家里家访,帮助老人做些打扫室内卫生、清洗衣物、搬运煤球、检修柴棚等家务活。去年下半年,甘老的一条右腿因感染而严重溃烂,帮扶小组多次劝她上医院,但她执意不去,因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去年年底在她头脑稍清醒时,帮扶小组的成员好不容易才将她说服,把她送至南昌救治,然而因时间拖得太长,造成治愈难度加大,只得回家慢慢医治。社区帮扶小组的成员们又每天轮流(包括节假日)为老人换药、买菜、做饭、洗衣物等。就这样,帮扶小组的成员们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照顾甘老,直至2008年11月老人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又是帮扶小组的成员为老人妥善办理了后事。

2009年9月,七二一社区在得知国家将派出医疗队,支援贫困地区实施“阳光工程”免费医治白内障患者后,立即将这一消息通知到下辖的各个管理站。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工作人员亲自上门通知,同时协助医院及时帮老同志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该社区已有近百人参加了“阳光工程”的救助活动。

每逢重阳节,该社区还坚持为8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长寿蛋糕;为金婚夫妇拍摄金婚纪念照片,使老人们充分感受到社区党组织的关爱及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浅析退休返聘人员的工伤救济 篇4

一、返聘人员的地位认定及工作伤害性质探讨

(一)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认定返聘人员的法律地位, 是解决返聘人员的权利义务以及救济问题的前提。目前, 我国法律中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劳动立法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我国法律法规目前对此问题意见不一。有的法律法规认为, 此种因工负伤不应该被认定为工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终止情形, 其中, 第二款规定,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 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另外, 在许多地方法规当中, 返聘人员在工作时所受伤害, 不被认定为工伤。广东省2000年《关于退休人员参加工伤保险问题的复函》第一条规定, 退休人员与企业已不存在劳动关系, 不属企业员工, 根据《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的规定, 不应参加工伤保险。《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受伤害人员是用人单位聘用的离退休年龄的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

也有立法认为, 此种因工负伤应被纳入工伤范围。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中说明,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第六十一条等有关规定, 离退休人员受聘于现工作单位, 现工作单位已经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费, 其在受聘期间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1996年《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中第十三条规定, 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被再次聘用时, 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书面协议, 明确聘用期内的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劳动待遇等权利和义务。《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用人单位聘用的退休人员发生工伤的, 由用人单位参照本办法规定支付其工伤保险待遇。《关于实施〈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十八条规定, 本市用人单位聘用的退休人员发生事故伤害的, 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工伤保险待遇参照《实施办法》的规定由聘用单位支付。由此可见, 即使是在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下, 也存在两种处理办法, 其一, 返聘人员现在单位已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的, 认定为工伤, 按照普通职工工伤处理。其二, 按照普通职工工伤标准进行赔付, 但是赔付由用人单位进行。这些做法体现出了我国立法对此的不统一, 不利于司法裁判, 影响我国司法统一。

(二) 学界争议

有学者认为, 退休返聘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凡是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人员, 就不再具有劳动力资格, 行政事务中也是从这个角度对此进行了规制。然而, 也有学者认为, 劳动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获得有酬职业劳动的基本权利。从保护弱势群体和保障工伤保险立法的目的来看, 应将退休返聘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的范畴。

二、退休返聘人员因工负伤应该被认定为工伤

笔者认为, 退休返聘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虽然不是劳动关系, 但在用人单位因工负伤应该认定为工伤。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退休返聘人员的权益保障, 使其减少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具体理由如下:

(一) 将退休受聘人员因工负伤认定为工伤符合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宗旨和目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规定,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制定本条例。将返聘人员因工负伤纳入工伤保险, 能使他们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也能督促用人单位改良本单位工作条件, 进行工伤预防。

(二) 更好的保障返聘人员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

返聘人员的弱势地位不因其取得社会养老救济而消除。在其被用人单位返聘时, 其仍然是弱势的一方, 而且这个群体年龄偏大, 在受到职业伤害时, 救济显得十分困难。有论者认为, 对于返聘者因工负伤, 可以运用民事关系中雇主侵权来进行规制。然而, 这种规制往往会加大这一弱势群体的救济成本, 甚至使得他们的索赔落空。相比于工伤保险, 后者的救济更为直接有效。因此, 即使是追偿, 也应该由工伤保险部门在偿付返聘人员的费用后, 向用人单位追偿。而不应该将这一责任直接转给返聘人员。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恰恰是劳动法的价值所在。返聘人员不因其退休而丧失劳动的权利, 丧失成为一名劳动者而对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资格。退休之后休息与否是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而不应将此作为降减其权益的借口。

(三) 符合我国社会保险广覆盖的要求

为了解决我国民生问题, 社会保险的广覆盖要求越来越明显。为了防范社会风险, 以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少数人度过难关, 我们的社会保险必须在适当领域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返聘人员因工负伤纳入工伤保险, 符合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四) 保障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返聘人员权益得不到救济, 将会影响退休人员返聘的积极性。用人单位对高技术返聘人员的需求, 也会因此而得不到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讲, 将退休返聘人员的因工负伤纳入工伤保险, 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结语

为了协调立法, 应该在立法上规定, 职工退休后虽然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 但用人单位仍然应当在受聘后单独购买工伤保险。同时, 笔者建议统一立法, 将所有退休返聘人员都纳入工伤保险保护范畴, 同时, 督促用人单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金, 以实现工伤保险制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健.退休返聘教师校园内受伤算工伤[J].家庭科技, 2008, (02) .

悼词(企业退休人员) 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的老战友、老同事XXX同志!

XXX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X年X月X日X时与世长辞,享年64岁。

XXX同志X年X月X日出生于重庆市开县万里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X年X月光荣入伍,先后在原基建工程兵XX大队、XX团服役。X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年X月随部队集体转业深圳,先后在深圳市XXX公司,深圳市XXX公司担任XXX。XXX年XXX月,光荣退休。

XXXX同志一生光明磊落,做人清白,公私分明,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为人正派,待人诚恳,工作一贯认真踏实,任劳任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部队期间,他能吃苦、肯钻研,随部队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多次立功受奖。随部队集体转业深圳组建XXX公司后,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他一直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公司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XXX同志热爱家庭,对老伴相敬如宾、体贴入微,他对子女倾注心血,教育子女尽心尽责,特别是在家庭困难时期,他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尽量满足子女的生活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上,他对子女正确引导、严格教育,为子女的成长奉献了无私的父爱。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儿女心中的好父亲,是孙儿敬爱的好爷爷!

离退休人员受贿行为的认定 篇6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 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受贿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在查办“待岗”、“返聘”和“离职不离人”等人员收受贿赂行为在主体身份、利用职务之便和谋取利益等定性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相关法律规定空白,很多案件认定起来有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北京市反贪侦查部门近年来查办的两起离退休人员涉嫌受贿案进行理论上的辨析和探讨,以求对此类案件认定做参考。

一、“待岗”人员能否“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张某涉嫌受贿案

(一)简要案情和查办过程

张某,原国家某部某司司长,1998年被免职,在本司待岗。1999年下半年受某物资公司副总经理王某请托,帮助其与现任司长于某疏通关系申请原油配额。1999年11月,于某碍于老司长的情面给王某追加了3万吨原油进口配额,随后,王某将3万吨原油指标倒卖,获利300万元人民币,为表示感谢,王某于1999年12月6日给予张某75万元人民币。2000年7月,张某正式办离退休手续。

2003年9月,张某涉嫌受贿案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起诉,2004年3月,审查起诉部门拟做不起诉决定,经请示上一级审查起诉部门,同意不起诉意见。侦查部门将此案提交检委会讨论后,检委会同意侦查部门意见,要求公诉部门对张某提起公诉。

(二)分歧意见

审查起诉部门认为:张某没有利用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利益,其在接受请托时,无职无权,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也不存在工作上的联系,并且,其处于“待岗”状态,这种“待岗”的地位不能影响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王某谋取利益实质是利用‘人情’关系,而不是也不能利用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并且,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张某为他人谋取的利益系不正当利益。

侦查部门则认为:张某在“待岗”期间,工资仍按局级待遇发放,证明其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既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应有其法律上所称的“地位”,有地位就可能会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产生影响。而“人情”是不要求其必须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也不要求其必须具有职权或地位,因此,张某的行为不应属于“人情”范畴,而是基于同一单位上下级关系所产生的地位形成的。另外,“无职无权”不表明其没有地位,《刑法》第388条“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体现的是选择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是择一即可而非同时具备。虽然关于待岗问题国家相关部门没有解释,但“待岗”不等于没有工作,其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并未改变,于某提到的“给老司长面子”充分说明了张某的地位,从而坚持张某构成受贿罪的意见。

二、退休后口头聘用,收受钱款能否认定受贿——孙某涉嫌受贿案

(一)简要案情和查办过程

孙某,原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前期办公室主任,1997年12月退休,1998年1月到北京市电信管理局下属电话局计划处帮忙,主要负责建电话局前期选址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并接受一定补助。林某在得知大兴旧宫镇四队有占地奖励政策后找到孙某,请其想办法将电话局占地选址从原来的钢窗厂改为四队。孙某经考察,发现若改址能够节省部分拆迁费用,便将考察情况上报局里,经局里同意后改址成功。之后,孙某从旧宫镇四队依据奖励政策按比例返款中得3万元。

2005年11月,孙某涉嫌受贿案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起诉,2007年5月,经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和两级检委会讨论,最终决定由侦查部门对此案进行撤案处理。

(二)分歧意见

针对孙某上述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存在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孙某不构成受贿罪。犯罪嫌疑人孙某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不符合受贿罪的主体构成要件。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判断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是否具有一定的身份资格,二是是否从事公务行为,其中身份资格应当是判断的前提依据。认定犯罪嫌疑人孙某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主体身份的主要理由是:

首先,犯罪嫌疑人孙某不具有国有单位正式职工的身份。在案发期间孙某已从电信局正式退休,不属于原单位的正式职工,而通常认为在国有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的非正式工作人员不能够视为是国家工作人员。同时,犯罪嫌疑人孙某也不属于退休后被返聘的人员,因为通常意义上的返聘应当是指退休、离休后又受到原单位的聘用从事工作的情况,而在本案中孙某退休后并非是在电信局继续工作,而是在电信局下属的二级局北京市电话局工作,已经完全脱离了原单位,因此不属于受到返聘。

其次,犯罪嫌疑人孙某不属于受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所谓“委派”通常是指任命、指派、提名、批准等,需要履行一定的手续。同时,受委派的人应当是在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而在本案中北京市电话局对犯罪嫌疑人孙某既无正式的聘用、任命手续,北京市电话局的单位性质也不符合上述要求,因此犯罪嫌疑人孙某不属于受委派的人员。

再次,犯罪嫌疑人孙某不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而《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的规定,所谓“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各级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协助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基层组织人员;其他由法律授权从事公务的人员。显然犯罪嫌疑人孙某也不属于此类人员。

犯罪嫌疑人孙某的身份应当属于临时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孙某和北京市电话局之间形成的是一种为完成某一具体事项而形成的临时聘用关系,而非长期稳定的聘用关系。《纪要》中明确规定“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是指因承包、租赁、临时聘用管理、经营国有财产。因此孙某可以被视为是临时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而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不属于受贿罪中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之内,不符合受贿罪的主体构成要件,不构成受贿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孙某构成受贿罪。孙某主体身份应视为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刑法》93条规定的“其它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为电话局选址属于公务活动,孙某被单位赋予了从事公务的权利。“选址”这项工作有一定期限,在此期间,孙某与电话局存在着明显的隶属关系,有较固定的职权范围。比较人民陪审员,其虽不是具有固定职权的法官,但他们在从事审判活动当中收受贿赂属于受贿行为,孙某接受了电话局的聘用,并被赋予了从事公务的权力,此种情况应属于《刑法》93条“其它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因此孙某应按国家工作人员论,其收受贿赂的行为应构成受贿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孙某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要理由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年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9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5号)的规定:“对于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国有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挪用资金罪)定罪处罚。”那么与此相类比,虽然孙某的主体身份不符合国家工作人员的标准,但是仍然可以将其行为认定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上述三种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第一种意见被采纳,孙某涉嫌受贿案被撤案处理。

三、对上述案件的分析

实践中,可以将离退休人员收受贿赂问题分为三种情况来分析:一是职后斡旋型的受财行为。即曾经担任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人,在其离退休后,利用本人原来职务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对于此种情况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执行〈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指出:已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原来职务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在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而本人从中向请托人索取或者非法收受财物的,以受贿论处。张某涉嫌受贿案基本属于第一种情况。二是职后酬谢型的受财行为,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当时没有权钱交易的合意,在国家工作人员退休后请托人为表示酬谢,送财物给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而其予以接受的。该种情况因为没有或无法证明收受财物的合意,则推定行为人不具有犯罪故意,同时,由于接受财物时,行为人已经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因此,不能构成受贿罪。三是职后兑现型的受财行为。即国家工作人员与请托人达成合意,先为请托人谋利,离退休后再收受他人财物。对于此种情况200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近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之前或者之后,约定在其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在离职后收受的,以受贿论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离职前后连续收受请托人财物的,离职前后收受部分均应计入受贿数额”。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在其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财物的,须以在职时有事先约定为定罪条件。如果没有“事先约定”的限制要件,很有可能造成客观归罪,将离职后不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一概作为受贿罪追究,与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不符。

浅谈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 篇7

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特点

(一) 政治素质好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党员多, 占总数的80%以上, 他们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生活、工作多年, 在政治方面历经风雨, 见多识广, 经验阅历丰富, 判断、分析能力极强。

(二) 文化水平高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文化层次较高, 75%以上为大专以上文凭或有中级以上职称, 退休前, 他们经验丰富, 是单位工作的骨干力量, 退休后, 他们思维新颖多样, 可较快接受新生事物, 并且休闲时间多、接触面较广、较为了解民间的事物, 主意多、办法多样。

(三) 民主意识强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领导干部多, 50%的人退休以前都曾在工作岗位或是行业领域独挡一面, 所以有较强的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及民主决策意识。

(四) 生活需求多

不少从领导岗位上退休的老同志, 退休后的心理落差较大, 通常与退管工作人员或一般岗位退休的老同志接触少、不够融洽, 这种情况就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开展工作, 逐步解开心结。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相继进入“双高期” (高发病期、高龄期) , 多病、高领、自主生活能力逐年减弱, 因此他们的需求也逐渐增多。

(五) 工作精力旺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从退休人员的年龄结构框架来看, 60~70岁年龄段的退休人数最多, 这类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强壮、知识面广、经验阅历丰富、领导组织能力强, 不少人员仍旧活跃在宣传教育、经济工作、平安创建等一线, 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建设能源节约新型社会, 他们在政治、技术、经验、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 重视对他们的服务和管理并利用好这一方面的资源, 同时也是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当前退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新情况、新问题

1. 退休老人中很大一部分已步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双高期”, 这些老人在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困难将会越来越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大病、重病所需自费金额大, 给个人及家庭带来困难的人数比率也将越来越多。

2. 高龄退休老人由于家庭原因或行动不便, 加上与社会人员及单位老同事间的联系交流减少, 以及子女闲暇时间少等原因, 许多老人成为空巢老人, 大部分时间就只有老两口或一个人独居, 生活单调寂寞, 精神无聊空虚。所以安慰老年人们的精神问题将关系到退休老人晚年的生活幸福指数和家庭和睦。

3. 随着退休人员在社会地位、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特别是生活空间变小、生活内容越来越单调、生活节奏越来越慢, 将给退休人员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是由原单位负责管理服务的, 大多数单位安排政治理论学习都是从在职人员角度考虑, 很少通知退休人员参加活动。退休人员长期得不到组织教育, 思想上、政治上很难做到与时俱进,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他们与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心理距离。

4. 近年来,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退休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加;二是文化程度和学历层次明显提高;三是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四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所占比例明显提高。

(二) 管理服务工作的难点

1. 思想有误差。多年来, 在部分单位领导干部的认识及思想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 认为为退休老人服务就是指离退休干部, 想到退休管理工作就认为是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因而各单位在为退休来人服务的活动阵地及学习场所建设所需经费等, 就只是从退休人员的数量方面考虑, 这就导致庞大的退休职工队伍在必要的活动阵地和学习场所供需不符, 各基层退管组织缺少必要的经费和退管工作人员。

2. 认识不到位。当前我国构建建设能源节约新型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 很多单位都更加关心各个层面的群体;但是毫不讳言, 不少单位忽略了退休人员特别是退休职工政治上和精神上及生活上的需求。目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及各类慰问金等, 都直接打入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上, 这就会造成退休人员无事也不登“三宝殿”, 导致退休老同志们一年难得到单位一趟, 单位开展什么活动退休人员没有参加的机会, 造成在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和退休人员之间缺少交流沟通, 从而产生隔膜。

三、退管工作建议

(一) 加强退管队伍建设, 提高退管人员服务质量

加强退管队伍自身建设, 提高退管服务质量, 是做好退管工作的基础。退管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对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退休管里工作中的情感投入, 要恪守敬老之责, 常怀尊老之情, 把全心全意为退休人员服务作为工作的宗旨。

(二) 加强退管阵地建设, 丰富退休人员精神生活

老年离退休人员精神慰藉问题将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幸福指数, 关系到老同志家庭和睦、身心健康。退管组织要从实际出发, 在利用现有资源, 加大与退休人员的联系力度, 做到勤上门, 多慰问, 勤家访, 多沟通, 随时了解掌握老人的心理、身体、生活、家庭关系的情况。特别是基层退管工作人员, 要熟悉政策、熟悉面孔、熟悉现状, 做退休人员的贴心人。同时, 要注重加强与退休人员子女的联系, 会同他们共同做好工作, 做到常问候老人, 常回家看看。退管工作者要注重在心理精神方面较强关心那些不方便出门或很少出门的退休老同志, 综合实际情况, 切实做好人性化关怀, 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幸福指数。为适应“双高期”的特点, 可以经常组织开展一些老人们喜闻乐见、益寿益智、易于参与的活动, 让尽可能多的退休老同志从单调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乐起来、动起来, 改善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些举措会使绝大多数老同志生活更加充实, 从而消除孤独抑郁、惶恐不安, 精神生活状态将得到明显改善。

(三) 完善退管保障体系, 落实退休人员各项待遇

1. 落实政治待遇。认真落实退休人员政治待遇是退休工作的重要任务, 也是做好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 把退休人员的政治待遇落到实处。

2. 落实生活待遇。对于退休人员生活待遇问题, 凡是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及时给予解决;对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 主动说明情况, 争取退休人员的理解。要坚持把做好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涉及到实际问题时既要讲道理, 也要办实事;既要以理服人, 又要以情感人, 把思想教育融汇到解决退休人员切身利益最密切的生活待遇之中。

(四) 实施退休人才开发, 充分发挥“老年人才”作用

随着退休人员逐年增加, 由此产生的“老年人才”绝对数量日益增多。建设系统退休人员中不乏身体较好且有一定技能特长, 让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既充实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又能发挥人才资源的余热。因此, 实施退休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 已成为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 提高做好老年人工作的认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努力为退休人员创造安享晚年和发挥余热的环境氛围, 保障和促进我区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老年人才主要指有专业技术特长和管理专长的退休人才, 重点是专业技术水平高、身体状况好、有志于再作贡献的退休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我们要对本单位70岁以下退休人员中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职务、执业资格) 人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 分门别类进行梳理, 建立老年人才库, 逐步形成老年人才信息网络。为老年人才发挥余热提供平台。

新时期离退休人员工作反思 篇8

传统的观念认为, 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离退休人员, 他们已离开工作岗位享度晚年, 做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每年组织离退休同志开展几次活动, 有困难尽力帮助他们解决, 不出事就可以了。这种观念是对离退休人员工作的片面理解, 它忽视了离退休人员同样有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 忽视了离退休人员年龄偏高、患病率高更需要增强服务意识。

一是要树立从管理服务向服务管理转变的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 使离退休工作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把服务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主要体现在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健康保健、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 同时加强离退休人员政治思想工作。

二是转变工作作风, 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转变工作作风, 就要深入离退休人员中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摸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措施, 主动为他们服务。

二、离退休人员工作缺乏针对性

离退休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离退休人员工作脱离现实社会环境, 服务管理目标简单化;二是脱离离退休人员的特点。经常出现的情况是:领导与离退休人员接触少, 缺乏感情, 管理模式老套, 坐等离退休人员提出问题, 导致老同志生病、生活困难单位不知情等。因此, 要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 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还要与时俱进, 把握离退休人员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目前离退休人员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是年龄结构差异大。在离退休人员年龄差距从50岁至百岁老人, 他们在思想认识、生活状况、健康程度等方面, 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二是原来工作岗位不同、职务不同, 造成离退休费、福利待遇不尽相同, 呈多元化;

三是住所分散, 照顾难到位。加强离退休人员工作的针对性, 就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 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三、离退休人员管理缺乏创新性

当前, 离退休人员管理缺乏创新性, 一是观念陈旧, 工作方法还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方式。二是凭经验, 想当然, 认为离退休人员只要拿到退休费安度晚年不出事就可以了, 忽视离退休人员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

因此, 要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 领导及离退休管理者必须转变过去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要以人为本, 把维护好离退休人员的利益作为离退休人员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根据离退休人员求知、求健、求乐、求为的愿望和需求, 在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改进, 把落脚点放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依”上。

一是内容创新。要从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解决离退休人员实际困难。首先, 要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和生活待遇。要建立情况通报制度, 定期向离退休人员通报单位工作情况和重大工作事项;做好离退休人员的释疑解惑工作, 要加强政策宣传让他们了解政策, 对敏感性问题, 要加强正面引导, 消除疑虑。其次, 要组织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和休闲文娱活动, 调动老同志体育锻炼和参加休闲文娱活动的积极性, 愉悦他们的身心。

二是方法创新。离退休人员管理方法要有新的突破, 紧密结合离退休人员和现实条件的新变化、新特点来实现管理方法创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习教育方法创新。离退休人员年龄大行动不方便, 要改进学习教育方法。在组织方法上要活, 做到因人而异, 因人施教。对身体较好的离退休人员采取集中学习, 对身体不好行走不便的老同志, 可采取送书和宣讲上门的办法开展学习沟通思想, 通过多种灵活方式开展工作, 使每一位离退休人员都能得到照顾, 同时能及时掌握每位离退休人员的身体状况和思想动态。

2) 活动方式创新。由于离退休人员年龄偏高、患病率高, 足不出户的情况越来越多, 组织离退休人员活动要从实际出发, 集体活动或外出参观活动应相应减少。要建立离退休人员学习活动中心, 让离退休老同志在室内参加感兴趣的适合的活动, 更好吸引老同志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 使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 增进身心健康。

3) 沟通方式创新。主要实现两个转变, 即从节日集中看望向经常性登门探访转变, 从离退休同志提出问题向主动询问离退休同志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变, 尤其对丧偶、生活不能自理的离退休同志, 要经常性地提供精神上的服务。

四、离退休人员管理缺乏实效性

离退休人员管理的实效性是指对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结果与离退休人员管理目标相比所达到的有效程度。在新的时期, 离退休人员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必须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 与时俱进才能保证离退休人员工作实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首先, 要把离退休人员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离退休工作的第一标准, 落实好“两个待遇”, 是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和管理最核心的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 把维护离退休人员的根本利益作为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 离退休人员工作必须贴近离退休人员思想、生活实际,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离退休服务管理人员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情况, 了解他们的各种诉求, 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化解矛盾, 解决问题。

退休人员医疗费用与基金支付风险 篇9

1 退休人员基本情况

1.1 在职退休人员构成比。

2010年,秦皇岛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共有307600人,其中退休人员84064人,退休人员在职工医保参保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为27.3%。2011年全市职工参保人数增加到320619人,其中退休人员85159人,在职工医保参保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为26.6%。2011年与2010年相比,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数增加了13019人,其中退休人员仅增加995人,在职人员增加了12024人。因此,退休人员在参保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下降了0.7个百分点。

1.2 在职退休医疗费用比。

以2011年为例,全市参保人员年人均医疗费用为1678元,其中退休人员年人均医疗费用为3502元,而在职参保人员年人均医疗费用仅为976元,退休人员年人均医疗费用是全体参保人员年人均医疗费用的2倍,是在职参保人员的3.6倍,即平均一名退休人员比一名在职人员多花医疗费用2526元。

1.3 在职退休统筹基金支付比。

2010年,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总医疗费用为43891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付29996万元,统筹基金在总医疗费用中的占比为54.2%。退休人员医疗费用中统筹基金支付为16672万元,统筹基金支付在全市职工总医疗费用中占比为55.6%。2011年,全市参保职工总医疗费用增加到52799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付35639万元,占比上升到56.5%。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20494万元,统筹基金支付占全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达到57.5%。深入分析显示,2011年,退休人员人均年统筹基金支付2407元,在职人员人均年统筹基金支付643元,退休人员等于在职人员的3.7倍,平均每个退休人员比在职人员多支付统筹基金1764元。

2 医疗费用占比高的原因分析

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远高于在职人员,既有共性原因,也有退休人员自身的特殊原因和政策原因。

共性原因,即医药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医疗成本抬高和价格上涨,医疗行为失范直接导致的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和不合理用药等,在退休群体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谁看病多,谁受医疗价格上涨的影响就大。

特殊原因,即退休人员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退休人员比在职人员更注重保健,其医疗需求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在有了基本医疗保障特别是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退休群体的就医人次数也大幅提升。有资料显示,退休人员年人均门诊就医9次,而在职人员仅为2.8次。二是退休群体因年龄大、免疫功能弱而导致慢性病患者较多。慢性病对生命的危害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群体的高度重视,连续频繁就医者持续增多。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虽然呈年轻化趋势,但60—70岁的老年人仍然是主要患者和多发人群。据卫生部7月上旬发布的信息,我国已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因慢性病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脑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位列城乡死因的前四位,45%的患者死于70岁以前。

政策原因,主要是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比住院报销比例低,致使住院患者增多。秦皇岛市的现行政策是,门诊统筹基金报销每年封顶线1200元,起付线按医疗机构级别分为:一级定点医疗机构300元,二级400元,三级400元。同时,还区分甲乙类目录,甲类目录内的报销30%,乙类目录内的按95%进入共付段后统筹基金报销30%。

住院报销:起付线为三级定点医疗机构840元,二级770元,一级600元;进入共付段后,1万元以下的,个人负担15%;1-2万元的,甲类目录内报销87%,乙类目录内先自付5%,再报销87%;2-6万元的,甲类目录内报销90%,乙类目录内先自付5%,再报销90%。每年住院封顶线31万元(基本医疗保险6万元,大额保险25万元)。

不难看出,住院报销政策比门诊政策优惠得多。以甲类目录内的报销比例为例,门诊只能报销30%,而住院最低可报销87%,且封顶线相差悬殊,这对慢性病较多的退休人员来说,无疑起到了引导住院的作用。

3 对策建议

近年来,业界和学界对如何应对老龄化与医保基金支付风险的关系高度关注,多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以为,老龄化的进程是不可抗拒的,老年人群比青壮年人群多病的生命运动规律也是难以改变的,某些政策如退休人员不缴医疗保险费的规定也是不宜更改的。因为这一政策已经载入实施不久的社会保险法,作为一部基本法律,不可能也不宜朝令夕改。那么,出路在哪里呢?关键在于从不变中寻找应变之道和应对之策。

3.1 扩大覆盖面,改善参保人员的年龄结构。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2011年退休人员在参保总人数中所占比例降低了0.7个百分点,其原因是通过扩大覆盖面,2011年参保总人数比2010年增加了13019人,其中退休人员仅增加995人,在职人员增加了12024人,在职人员比退休人员增加10倍以上。在新增加的在职参保人员中,多为灵活就业的青壮年、新进入职工队伍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这就拉大了在职退休比,无疑将减轻基金支付压力。还应该看到,扩面的潜力年年都有,如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总有一部分职工转为灵活就业人员,医保机构应该及时做好这部分人的参保巩固工作,引导他们继续参加职工医保;随着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统一管理,也为参保人员在三项制度间转换开辟了通道,医保机构应该引导那些参加居民医保的高收入人群加入职工医保制度;每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后,总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及时参加职工医保,无论从维护他们的权益还是改善参保人员的年龄结构,都应该做好毕业生的参保工作。总之,扩面既有持续的潜力,又是一项改善参保人员年龄结构的治本之道。

3.2 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应收尽收。

提到基金风险,人们往往想到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其实,我们更需要先从法律规定的应该缴费的参保人员方面做足文章。因为现在应缴未缴的现象严重存在。据全国社会保险局长会议透露,去年通过社会保险稽查,追回欠缴的社会保险费33.5亿元,真是一个怵目惊心的数字,且还并非逐户稽查。实际上,欠缴医疗保险费问题在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都存在。有些县级政府长期拖欠本应给机关和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缴纳的医保费,乃至成为推进市级统筹的一个难题。既然该收的钱都没有足额收上来,我们何不在这个薄弱问题上多下一些功夫呢?

3.3 建立合理有序的就医导向。

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就医与诊疗体系。如今,这个体系被弄得颠倒了,变成了大医院首诊、小医院少诊、社区无诊(只卖药)。新医改以来,这种现象有所改变,但远未达到合理有序的状态,且推进的阻力较大。究其原因,一是社区基本服务能力总体较差,全科医生和必要的设备普遍缺乏,慢性病较多的退休人员和其他老年人不敢去。二是政策倾斜缺乏力度。医保支付政策要有正确的倾斜导向,即向社区倾斜,还要有足够的倾斜度,即退休人员感到去社区就医既能看好病,又能多报销医疗费。如果向三级医院倾斜,医疗费用肯定上涨,也不合理。如果不彻底改变“大医院首诊”的现状,那才是基金支付的最大风险之一。上海市敢为人先,决定“十二五”末关闭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笔者以为,这是对“大医院首诊”的根治之道,但愿此举能成为一个范例在更大范围效仿。

参考文献

[1]仇雨临.基本医疗保险应正视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保障,2005(1).

[2]叶艳,顾成瑶.医保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J].中国社会保障,2004(6).

高校离退休人员的心理调适 篇10

对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就国外学者研究的来看,他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和理想;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和控制;在不违背集体意识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影响高校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高校离退休人员大都是文化素质较高、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也有些老同志是长期为学校发展努力工作的工勤人员,他们为大学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先前的工作岗位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享受的待遇不同,离退休后,他们的心态也就各不相同。影响高校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主要有:

(一)生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器官出现生理性衰老,生理机能也出现衰退现象,如视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运动灵活性及速度也下降。一些高校离退休人员由于生理器官衰老、生理机能衰退,他们躯体的疾病逐渐增多。再加之其患病病程比较长,康复较慢,并发症多,除了身体的疼痛外,更容易引起心理上的负担。

(二)家庭因素

在现阶段,家庭仍然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场所。高校离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家庭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然而,现代的家庭模式已经基本脱离了以前那种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模式,子女大部分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而工作与社会压力又使得年轻人忙碌于自己的事业与工作,无暇与父母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三)社会因素

高校的离退休人员由于工作压力的消失,作息时间的改变,以及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作用的变化,使一部分尚未做好心理准备、心理适应能力不强的老年人容易出现失落、孤独、焦虑、不知所措等消极情绪的体验,有的甚至会发生生理失调。

三、高校离退休人员心理调适的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高校中离退休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认真做好和关注高校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工作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这是维护高校及全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一)完善高校离退办的工作职能

高校离退休办公室要以调查研究、改革创新、立足长远为基础,积极探索对离退休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新路子,促进退休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

高校离退办工作人员要坚持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及时传达组织的人文关怀。高校领导和从事离退休工作的同志要抓住重要节日上门走访,看望和慰问老同志,深切了解老同志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答他们思想中存在的疑惑。

(二)做好高校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咨询工作

高校离退休人员由于绝大多数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为国家和学校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退休之后,容易出现心理失衡。为此,高校心理咨询部门要主动从思想上与老同志沟通,与他们谈心交流,对于学校建设的重大问题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认真分析老同志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及时地解决思想问题,使他们感到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仍然会得到学校的关爱,使他们能及时地排解心中的郁闷,迅速地度过心理危机期,提升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三)高校离退休人员要保持家庭和睦

由于家庭是高校离退休人员的主要养老场所,家庭和谐与否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子女同住虽然能够减少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但生活习惯、观念等的不同容易引起矛盾和摩擦;而与子女不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会产生孤独和寂寞感,生活上缺少照顾。

作为高校离退人员本身,一方面要豁达、乐观,体谅子女肩负的各种压力,不要过于计较;另一方面,适当帮助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增进家庭和睦。

(四)离退人员要善于调控情绪

保持情绪稳定最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理性思考。人的情绪并非由不愉快的事件引起,而是有人对不愉快事件的认识产生的,因此,对事件的理性认识可以帮助老年人合理调控情绪。因此,高校离退人员要坚持学习,这一方面能够延缓大脑的衰老,另一方面使老年人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感觉到自己与时代同步,减少甚至避免产生自闭、没用、落伍的消极思想。

摘要:高校离退休人员大都是文化素质较高、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也有些老同志是长期为学校发展努力工作的工勤人员,他们为大学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当他们退出第一线成为离退休人员时,由于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造成退休后心理落差大,心态发生改变,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从学校和离退休人员自身两个角度探讨了高校离退休人员心理调适的方法。

广西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篇11

一、调整人员范围

2013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员范围:

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于2012年12月31日前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含在2012年12月按规定核定了基本养老金并在2013年1月按月发放的人员,以下统称退休人员)。

二、调整标准

2013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标准:

(一)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85元。

(二)按退休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按累计缴费月数换算为年,保留1位小数点,具体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养老保险数据库记载数据为准)计算,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2元。

(三)按退休人员年龄计算,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养老保险数据库记载的退休人员出生时间核定,截止至2012年12月31日(含),每满1周岁(不满1周岁不计),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0.5元;对年满70周岁及其以上的,从年满70周岁起,每年长1周岁,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10元。

(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500元;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450元。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高级政工师及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或原自治区劳动厅)批准取得的高级技师职称。

(五)至2012年12月31日(含)仍在广西艰苦边远地区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6元。

(六)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符合上述第(一)至第(五)点规定条件的,按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后,其调整后月应发基本养老金仍未达到1720元的,按月基本养老金1720元计发。

三、调整执行时间

此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四、审批办法

此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市直属企业和其所辖县属企业,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审批,中央驻桂企业和自治区直属企业由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负责审批;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按现行管理体制进行审批。

五、资金来源

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从留存各地代管的结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解决;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可参照本通知规定调整办法调整退休金,所需资金按原资金列支渠道解决。

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 篇12

1.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关系和涉及社会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离退休工作的目标是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让每位老年人安度幸福的晚年。作为老龄工作部门、档案工作部门应围绕老年工作中心建立与之相应的档案和档案管理体制, 为老龄工作的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离退休人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专业技术力量。截止到2003年底, 重庆市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为43369人, 其中离退休人员12299人, 占28.4%。就我校而言, 截止到2004年底, 全校共有教职工1274人, 其中离退休人员316人, 占24.8%。在离退休人员当中, 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56人, 占80.5%;有高级职称的67人, 占21.7%;身体健康可以继续工作的占80%以上。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第一资源, 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是处在成熟时期的人才, 不需要过多的投入就可以创造可观的价值, 是最有效益的人才资源。他们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 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学有专长, 知识渊博, 有的还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专利项目。充分发掘这部分人才资源的潜力, 对于缓解我国人才紧缺的矛盾, 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搞好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工作, 既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 又可提高离退休人员的自我保障能力。要做好这一工作, 必须首先做好离退休人员特别是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

4.加强离退休人员档案工作也是离退休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从我国目前人事档案管理来看, 随着一个人的退休, 其人事档案的使命也就结束了。这就限制了人事档案服务的范围和功能, 也就使得人事档案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无法满足老龄工作的需要。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 我国将逐步实现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 即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与原单位分离, 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人员纳入社区管理。这意味着老龄工作今后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以福利机构为补充, 走社会化的道路。在为老年人服务中充分发挥档案的基础性作用, 也必须建立扎实的档案工作。

二、做好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破除的两种观念

1.离退休人员档案无用论。离退休人员档案是党和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 档案中有着大量的有价值的历史、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 对社会是非常有用的, 同时也是落实党的有关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2.离退休人员管理部门无档可归论。当前离退休人员参加的社会活动和管理部门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 在这些活动中必定要产生各种有价值的资料。它们对于将来工作人员熟悉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处理问题、改进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各级领导和离退休管理部门首先要增强档案意识, 档案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 互相合作, 落实人员, 落实经费, 指导相关部门建立档案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离退休人员档案的收集范围

1.离退休人员自身的档案, 主要包括: (1) 离退休人员的健康材料。包括健康检查表、医生针对主要健康问题设置的病情记录表, 以及其他各种健康材料。 (2) 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及时了解掌握离退休人员家庭情况, 对年龄较大、身边无子女的、丧偶的、长期生病的、特困的离退休人员给予更多关怀和照顾。 (3) 离退休人员发挥作用的材料。广大离退休人员中人才济济, 除少数人因体弱多病失去工作能力外, 大多数人都人退心不退, 他们有的继续为原单位留用, 有的参与学习辅导、岗位培训、科技咨询、课题研究等活动, 还有的在为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建设提思路作贡献等等。在这些活动中, 必定产生各种有价值的材料。收集这些材料, 可以从中了解掌握他们的专长, 为搞好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服务。 (4) 离退休费变动材料。从离退休费变动材料中可以反映出离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 了解他们晚年生活的保障情况。 (5) 离退休人员继续学习的材料。

2.离退休人员管理部门应归档的文书材料, 主要有: (1) 上级机关下发的需要参照执行的文件。 (2) 本部门的正式收文发文及其附件, 有关问题的请示与批复等。 (3) 本部门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 包括规章制度、调研材料、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统计报表、工作简报等。 (4) 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的有关材料, 如照片、录音、录像、讲话稿、题词等。 (5) 有关本部门机构设置、人事变动的文件。 (6) 主要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各种群众团体的组成人员及重要活动的有关资料。 (7) 重要的信访材料。

要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材料归档工作, 要确定专人负责并保持相对稳定。要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 要把确定的材料归档范围公诸于有关工作人员, 使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好收集工作。在平时注意将工作中办理完毕的和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整理, 按文件内容归入相应的立卷类目内, 做到随办随归, 这样可以减轻集中整理的压力, 将整理工作化整为零, 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又有利于把各种材料收集齐全, 防止散失, 保证整理工作的质量, 同时还有利于材料的查找利用。广大离退休人员要积极配合, 将在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及时交给档案人员归档, 确保材料的齐全完整。

四、充分利用档案资源, 积极服务于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

通过对离退休人员档案的整理和统计, 可以熟悉、掌握本地区或本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现状, 包括数量、年龄、身体状况、专业知识结构、职称、职务等方面状况, 可建立通用数据库、编制档案汇编或写出专题概要, 供有关部门和领导科学决策、科学管理重大问题时参考, 也可向有关单位或人才市场推荐, 有利于第二次人才资源开发。

由于离退休人员过去活动领域广泛, 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经营、历史沿革、人物活动等各个方面, 内容丰富, 因此在离退休人员档案中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各个方面的信息。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编研工作, 将各种信息分专题整理、集中, 可以大大提高其利用价值。

上一篇:选育过程下一篇:液化天然气球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