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基本技能

2024-10-26

诊断基本技能(精选10篇)

诊断基本技能 篇1

摘要:目的探讨纠错教学法在社区医学专业学生诊断学基本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3名学生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54人) 采用传统教学法, 即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实验组 (49人) 采用纠错教学法,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技能教学模式, 即通过教师示范演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临床模拟情景、学生操作并自我纠错、教师旁观学生纠错、学生总结这样的方式, 全体学生不断重复基本技能操作, 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课程结束后评价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 (P<0.01) 。结论运用纠错教学法有利于使学生掌握诊断学基本技能操作。

关键词:诊断学,基本技能操作,纠错教学法

纠错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创设临床模拟情景,采用医患沟通的方法开展诊断学基本技能操作教学,缩小学生与临床的接触距离,使学生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准确掌握诊断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为较快适应实习和就业岗位奠定基础。纠错教学法能够贴近临床,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水平,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是一种符合临床实际的教学模式。针对中专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较差的特点,在诊断学基本技能操作教学中,笔者应用了纠错教学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6年9月入学的三年制社区医学专业2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均为省、市中考生源,随机分班,性别比例、文化程度及知识结构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学生分为对照组 (54人) 和实验组 (49人) ,2组学生均使用《河北省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本技能操作标准及评分方法》(以下称技能操作标准),均在第三学期(2007年9~12月)进行教学,共计60学时,均由诊断学教研室同一名教师授课。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实验组采用纠错教学法。(1)将实验组学生分为10个教学小组,每小组5名学生,设模拟病人1名,技能操作学生 (模拟临床医生) 1名,旁观学生2名,轮值组长1名。

(2)教师在演示某一项技能操作过程时,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观看,演示完毕后教师总结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学生操作过程:模拟医患沟通,“病人”陈述病情(事先准备好的与考核技能项目对应病例)。由技能操作学生具体操作,结束后自查错误及不足。2名旁观学生逐一纠错并指出其不足。轮值组长记录错误及不足,评判分数,总结,最后将1份记录纸交于技能操作学生,1份保存。有争议的内容请教教师。5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反复练习。

1.2.2 评价方法

(1) 考核评分过程。于学期末,由诊断学教研室4名教师组成技能操作考核小组,统一赋分标准,实验组、对照组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考核顺序,每一名学生从15项考核项目中随机抽2项,计算每一项得分,最后取其平均分。分别记录2组学生成绩。(2)根据技能操作标准,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制订分级标准:96~100分为优秀、90~95分为良好、85~89分为合格、低于85分为不合格。

2 结果

实验组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P<0.01),结果见表1。

注:χ2=15.58, P<0.01

3 讨论

(1)纠错教学法贴近临床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标准中15项基本技能均是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习临床医学课的重要基础。社区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要面向社区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不可能依赖大型的医疗诊断设备诊断,而主要靠过硬的物理诊断技术,因此熟练掌握15项基本技能操作尤为重要。为此,我校在第三学期中讲授诊断学基本技能操作,第四学期强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动手过少,学生对技能操作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效果较差。纠错教学法采用模拟临床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因素作用,学生在反复的技能操作练习中能发现不足, 不断进步, 达到准确掌握基本技能操作的目的。

(2) 纠错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形成基层医生所应具备的良好业务素养。 (1) 纠错教学法中学生扮演患者、医生角色, 付出真情实感, 均能做到课前充分准备, 课后反复练习, 教学效果显著。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 (P<0.01) , 提示此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 (2) 纠错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记录了每名学生在技能操作训练中的错误和不足, 教师经统计后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能准确地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切入点, 也为下一年度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 学生在纠错教学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 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医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诊断基本技能 篇2

【内容概要】:本文主要概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注意的技巧运用和教师自身所要具备的一些要求。如果说教学是技术加艺术,那么这种技术和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上面。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基本功是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关键字】:师德素质表达能力备课能力课堂教学教研能力

正文

过去所说的教师基本技能,无非是三字一画(钢笔、毛笔、粉笔字和简笔画)和语文基础知识、口头表达能力等,再加上一些专业学科的基本功(音乐、体育、美术等)。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重新看待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基本技能的含义越来越广,教师基本功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大。

一、为人师表教师基本功应以德为先,教师的基本素质首当其冲的是师德素质。教师要有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就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教师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受某种道德观念支配的,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乃至整个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和先导。教师道德认识的发展贯穿于教师道德品质形成的各个方面及其始终。教师道德认识中包括对教师道德的重要社会作用的认识,对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认识,以及对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鉴别、分辩和评价,特别是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认识。

在实际中,出现的个别教师有这样或那样背离教师道德要求的行为,甚至走上严重危害教育事业的道路,是由于缺乏道德认识(无知或不能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所以,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是道德教育的起点,所起的是一种“启蒙”作用。

浅述钳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 篇3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意愿

职业类学校中学生的素质和普通类学校的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对机械专业而言,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同学具有作风懒散的坏毛病,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干活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习的要求。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一方面,实行“双证”制度,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升学。另一方面,给学生分析我国目前的形势是缺少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对今后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分解钳工实训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只知道终极目标还不够,还要让学生对实训的分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操作的重复练习感到枯躁单调,而是按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去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

具体说,在开始练习前,将以前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学生观看,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初步的总体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割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割方法,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小于一个毫米,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一个毫米。第二周锯割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半个毫米,并向学生指出,如果锯割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

三、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与否,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以锯割为例,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位置,身体与胳膊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有密切的关系。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较长时间的练习。

四、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工件的质量和加工速度,体现着学生的技能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

五、注重综合操作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练习

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其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如钳工技能训练中多数都要制作的一个小钉锤,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六、对学生的成绩及时做出评价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

诊断基本技能 篇4

实训教学设计的技能。实训教学设计技能是指教官在实施实训教学之前, 通过对实训科目指导思想、目的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在深入研讨教学大纲, 吃透精神实质的基础上, 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 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想和谋划的技能。它包括确定实训目标、选择和加工实训内容、设计和安排实训活动、编写教学方案等环节。实训目标确定是否明确、具体、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实训内容选择是否精炼, 难易是否适宜, 详略是否得当, 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案编制程序是否科学合理, 结构设计是否巧妙;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循序渐进, 遵循“先基础, 后应用, 再实战检验”的顺序等, 是衡量教官是否具备实训教学设计能力的标准

教学语言运用的技能。教学语言是教官和授课对象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 包括书面语言、口述语言和体态语言等方面。书面语言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制定、教案编写等方面。准确、严密、层次清晰, 逻辑性强, 是教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口述语言包含讲授语、导课语和结课语等。清晰、简练、准确、逻辑严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抑扬顿挫、有节奏感;文明、质朴、规范, 是教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体态语言往往同口述语言结合使用, 衣着整洁、朴素、大方;态度亲切、诚恳、认真;感情真挚、热烈、冷静;举止庄重、从容、恰当, 是教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示范演示的技能。示范演示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是警务技能教官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教学中, 示范演示的方式多种多样, 常用的方式有教官亲自示范演示、辅助教官示范演示、示范分队示范演示、利用照片、幻灯、电视、多媒体、电影等手段, 展示执法行动的过程、显示民警的思维过程与动作过程等。做好示范演示准备;掌握演示方法;讲、演结合严密、恰当, 是衡量教官示范演示能力的标准。

实训课堂调控的技能。实训调控技能主要指教官在组织实施课堂训练过程中, 调动受训对象情绪、控制受训对象行为, 保证课堂训练秩序, 促使受训对象积极主动学习、训练的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授课对象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训练气氛、掌握课堂节奏和应变与控场等。警务技术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和多因素的动态过程。任课教官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训练氛围, 灵活机智地控制训练现场;有节奏的组织实施课堂训练, 设法集中受训对象的注意力, 是教官能力的直接体现。

运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技能。训练方法是教官和受训对象为了完成警务技术教学任务, 实现警务技术教学目标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科学途径。训练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是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的统一。因此, 训练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体系, 既包括教官“组训”的方法, 又包括受训对象“自训”的方法。从信息论的观点分析, “组训”的方法是指教官传递和控制信息的方法;“自训”的方法则是指受训对象接受、存储、加工和运用信息的方法。两种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 “组训”的方法中含有“自训”的成分, “自训”的方法有赖于“组训”的有效指导。在警务技术教学过程中, 有时是以“组训”的方式为主, 有时则是以“自训”的方式为主, 有时采取“组训”和“自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关键在于任课教官如何根据教学任务和受训对象灵活地加以选择和运用, 这是教官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训练手段, 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 以一定的形式和方法传输、处理警务实战教学信息的各种物质载体。它是构成警务实战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目前警务实战教学的实际情况, 训练手段一般可分为传统训练手段、现代化训练手段、利用装备器材和简易器材训练手段等。训练手段是直接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任何一种训练手段, 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 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受训对象的特点及各种手段的功能等要素, 并尽量使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这是教官教学能力的直接反应。

教学研究的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是指教官进行的有计划、有意图发现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性, 解决新问题和改进现有教学情境的能力。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计划的制定、信息资料的收集运用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教学研究是警务实战教官的两大任务之一。教官不仅应当是警务技战术教学的骨干力量, 而且还应当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

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篇5

1、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

1、技能:一般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

的。

2、教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

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和教

学艺术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最起点的能力,从无模式到有模式;教学艺术是把自己

的体验、感受融入教学中,从有模式到无模式。

2、教学技能的种类

1、导入技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行交流。

2、教学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提供事实、科学论证、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语言交流。

5、教学演示技能:增强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加强交流。

6、讲解技能:形成概念、掌握原理与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交流反馈。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组织教学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二、教学基本技能介绍

(一、导入

1、导入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的语言艺术

和行为方式。

2、课堂结构流程:

1、导入阶段

2、展开阶段

3、结束阶段

3、导入的功能:集中注意,诱发兴趣;开启思维,引发思考;画龙点睛,突出重点;新

旧衔接,架桥过渡。

4、导入的方法:开门见山,揭示新课;联系旧知,提示新知;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利用案例,创设情景;艺术引入,启发思考;审题入手,提纲挈领;直观演示,展示形象;引经据典,唤起联想;营造氛围,拉近距离。

(二、教学语言

1、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教育性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言传身教;语言要辩证,防止绝对化;开发教材本身

的思想教育作用。

2、规范性(1、语言要准确明白:

(2、语言要精确简练

3、科学性

4、启发性(1)设疑启发

(2)比喻启发

(3)悬念启发

(4)对比启发

5、生动性:(1、有形象

(2、有感情

(3、富幽默

附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在教训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

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

提问要问在知识关键处

教学当问处难易适中处

学生需要处课堂提问的方法:

直问、曲问、特问、反问、激问、追问、探问……

2、教育语言的构成要素

1、发音发音要求:准确、规范,即吐字清晰、用普通话。

2、语调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声调的升降及抑扬顿挫的确变化等,是增强语

言生动性,体现语言情感的主要因素。

3、节奏节奏是教学成功的要素,主要包括语言、内容时间。

教学语言评价内容

1、语言流畅,节奏适当(200―250字/分钟、

2、正确使用本学科名词术语

3、遣词造句通俗易懂

4、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5、感情充沛有趣味性、启发性

6、讲普通话字音正确

7、语调抑扬顿挫,舒缓适当

8、运用短句,防止语句冗长

9、简明扼要没有不必要的重复

10、没有口头语和多余语气助词

(三、教态变化

教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手势、姿态、表情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教学活动。

1、面部变化

2、目光变化

3、姿态变化

4、手势变化:助说话,有目的,要适度(表达感情、指点方向、描摹形象、象征意义、

5、外表变化:整洁、协调、大方,有教育者的风度。

教态评价内容

1、态度和蔼,创造和谐课堂气氛

2、站立姿势端正,自然优美大方

3、注意适当走动,快慢合适、停留得当

4、以手势助说话,没有多余动作

5、声调、节奏变化,增强语言情感

6、注意眼神交流,面向全体学生

7、恰当使用媒体,改变信息通道

8、交换教学形式,课堂生动活泼

9、适当运用停顿,引起学生注意

10、注意着装发式,身教言教并重

(四、、教学板书

1、板书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指为辅助课堂口语表达而书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

(主体板书2/3辅助板第一文库网书1/3、

板书的误区:取消板书只讲形式照搬课文

无艺术性(多而杂、少而空、呆而死、

2、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

2、板书的要求

1、计划性2、精要性3、启发性4、美观性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贪--------贪------贪------贪-----贪-----?

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要当女皇--要当霸王―一无所有

《田寡妇看瓜》

图《田寡妇看瓜》

《东郭先生和狼》

图《东郭先生和狼》(1)(2)

(1、提纲式

图提纲式

(2、词语式

消化系统

1、组成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肠、肛门

消化胰:唾液胰、胰腺、肝脏等

2、消化过程:食物―口腔―咽―胃蠕动―小肠蠕动―盲肠―肛门

物理消化:牙齿咀嚼舌搅拌

微生物消化:残渣排除

化学消化:唾液湿润胃液消化:胆汁酶消化:胰液肠液

(3、表格式

(4、线索式(流程式、

图片线索式(流程式、

板书评价内容

1、文图准确,有科学性

2、层次分明,有条理性

3、书写(绘图、规范,有示范性

4、重点突出,有计划性

5、布局合理,有艺术性

6、形式多样,有启发性

第三、与面试有关事宜的要求

一、说课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介绍自己教学设计及理论根据,然

后由听者评析,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完善教案的目的。?说课的作用:加深理解教材、

提高教学能力、切磋交流经验?说课注意事项:说课不是备课,须重新组稿?说课不是讲课,须根据对象?说课不是背课,须按照思路?

说课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

(二、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2、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3、说教法――介绍选择何种教法??

4、说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关于教学目标:1、一般教学目标:思想教育、知识、能力

从四个层次把握教学目标:识记、理解、掌握、应用

2、二期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三、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处

2、不同处

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上课

目的: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形式:以教师为对象的单边活动以学生为对象的双边活动

内容:运用教材及相关理论运用教材

评价: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说课的程序:

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确定目标和方法――设计过程、弄清理论依据――写出讲稿进

行演练――说课――说后评课

(五、说课的评价

1、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2、教法的.选择和运用

3、方法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程序的设计科学性,教学目标达到程度

附:教学方法的选用

1、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情景法、发现法、尝试法……

3、选用的基本要求:

1)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

2)依据教师可用性和学生可接受性;

3)依据教学客观条件。

4、各种方法以“学”为中心灵活运用,优化组合。

案例一、《小蝌蚪找妈妈》说课设计

我说的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它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看图学文课,也是一篇常识性童话,讲述了一群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叙述了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本课内容分为三课时讲授,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九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体形上的几次变化;3、能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自然生动的表达能力。

3、思品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热爱大自然。

4、身心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要有恒心。

二、教学重点

教材是按“找”和“变”两条线索共进,但“找”是为了说明“变的”。重点是理解青蛙变化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本课动词的选用准确贴切,要引导学生联系画面,发挥想象,正确理解。

四、教具准备:投影、图片、录音机、科普录象带。

五、教学过程(重点,应作具体叙述、

1、温故而知新,回忆导入,创设氛围……

2、讲授新课,实施目标……

3、录象演示,巩固知识……

4、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总结,思品渗透……

案例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说课设计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第三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分步列式的过程,即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应用题的过程。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有两点:

一是掌握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二是知道小括弧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掌握解题思路;

(2、能用两种解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教学,渗透“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结合有关应用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热爱劳动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乐学、敬学的好习惯。教学的重点、难点:学会用两种解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并理解第二中解法要用小括弧的道理。

教学方法:结合本节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协同教学”的理论,采用讨论、对比法,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始终处在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投影片、卡片等。教学过程:(具体说明)

(1、创设教学氛围……

(2、交代学习目标……

(3、探讨新知……

(4、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二、备课需注意的事项

1、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

2、创设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

3、有机渗透德育,文以载道

4、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

5、各种教法和策略综合运用

6、知识前后联系,结构贯通

三、上课的评价

评价项目与现代教学观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体现目标意识、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

实际。

2、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

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

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体现

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主体意识、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

创新能力

2、注重学生动机、兴趣、态度、习惯、信心等非智

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和,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七、教学个性

诊断基本技能 篇6

焦伟在解读“十二五”规划中指出, “还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及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 提高专业和行业的吻合度,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工人、服务经济社会, 是历史使命。

钳工是机械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的金属加工技术, 钳工作业主要包括錾削、锉削、锯切、画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 (见螺纹加工) 、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教材大多采用高职院校编写的教材, 专业理论知识抽象、深奥。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基础薄弱, 学习习惯较差。这就形成学生基础与教材知识的严重不对等, 抽象性、专业性很强的课本知识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望而生畏;使原本对学习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的学生更加感觉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因此, 寻求适合中等职业学生实际、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钳工基本技能》校本课程是职业教育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 更是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新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当前的新形势, 必须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二、《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开发过程

(1) 《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以中职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钳工基本技能任务为引领, 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工具钳工的考核要求为基本为依据, 确定培养目标的十个项目, 以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 将围绕项目或工作任务的相关知识、加工方法步骤、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构成基本项目或任务单元, 通过完成一个个基本项目或任务单元来完成项目目标。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 使新课程更加科学规范。

(2) 旧版《钳工基本技能》理论性强, 学习难度大。旧版《钳工基本技能》按照錾削、锉削、锯切、画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 (见螺纹加工) 、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顺序编排, 理论性强, 需要学时较多。中职学校由于其他课程的限制, 不能够开设以上全部课程内容, 学生从旧版教材里学不到想学的内容。我们几位专业教师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 淡化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在新版课程结构上, 从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能力出发, 遵循专业理论的学习规律和技能的形成规律, 特别加强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的训练, 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 设计了十个项目:台虎钳的拆装、钻床的拆装、刀口角尺制作、划规的制作、手锤的制作、创意开瓶器、六角螺母的制作、锉配凹凸体、燕尾圆弧配合、五边形配合。学生在各个项目引领下学习钳工技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避免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脱节。如钳工工具、锉削等知识, 教师应该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 讲授前应补讲或先上好复习课 (讲授过的班级) , 这样就把枯燥无味的知识放置于项目化教学中, 使学习既生动有趣, 又能完成预定的操作技能。通过训练各个项目, 能够培养学生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 利用钳工基本技能制作加工每一个工件的能力。新版教材的最后附有巩固练习 (共六个练习) 、历年机电 (包括机械) 类钳工技能考试试题、全国钳工技能鉴定理论试题、技能大赛试题, 各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操作。

(3) 旧版《钳工基本技能》文字性概念过多、内容陈旧, 中职学生难以理解接受。旧版《钳工基本技能》每一个章节有大量的文字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这些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滞后, 而且教学要求比较死板。中职学生看到这些大量文字概念,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即使学好, 到毕业时, 这些知识已经过时, 他们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学效益也得不到体现。为此, 我们几位专业教师在《钳工基本技能》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处理上删除过时的内容, 增加先进的内容, 合并类似的内容, 去掉重复的内容, 减少理论烦琐的内容, 增加实践个性的内容, 拍摄了大量的加工图片。贯彻“循序渐进”“少而精”“以例代理”和“以图代理”的原则, 力求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 使学生的技能构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整个项目课程图文并茂, 一目了然, 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例如项目六创意开瓶器的制作, 学生通过创意开瓶器的构思设计、余料的去除、内凹表面的锉削、刨光等任务导学、动手制作, 在过程中相互交流, 制作出了不同的开瓶器。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开瓶器可以用来打开啤酒瓶等, 心里很是满足、自豪, 觉得学到的知识非常有用, 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每个项目的最后附有拓展阅读, 就是针对各项目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或者超纲内容, 同时尽可能多地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新管理技术等内容, 在项目的最后作出了延伸或补充, 使教材富有时代感, 以使学生更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各项目中的问题、发展前景。

(4) 新版《钳工基本技能》每个项目在形式安排上, 通过项目目标、实践操作 (包括任务、所需材料设备和工量具图标、加工步骤:图样分析→操作) 、检测评分表、注意事项等形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 突出关键部分和重点、难点。在编排过程中力求遵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 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尤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导学形式, 让学生能比较轻松自如地学习操作。

三、新版《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实践优势

新版《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在我校中职机电专业三个班级中试行实践应用, 学生100%通过国家钳工中级工考试。在我校高三对口三个机电班中推广使用, 学生顺利通过江苏省技能考试, 平均分远远超过省控分数线。总之, 从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看, 取得的效果有以下几点:

(1) 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 可以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我校加强了与本市内的著名校企 (双钱集团、英田集团、熔盛重工) 的合作力度, 中职机电班级直接以企业命名, 比如双钱机电班、英田机电班、熔盛机电班, 学校分批派钳工专业课教师到这些企业挂职锻炼, 且经常组织定点班级学生下厂参观或实习,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模拟双钱、英田、熔盛重工班组流程模式, 能真正构建“生产第一线”的真实情境。学生能根据加工图纸, 完成每一个项目任务。这样, 我校的学生一毕业能直接到相关企业就职, 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 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有利于等级工考核。新编《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编写思路是以中职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钳工基本技能任务为引领, 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工具钳工的考核要求为基本为依据, 确定培养目标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都有利于钳工等级工考核。如钳工中级工的技能要求, 在新编教材最后都附有, 各类考生可以根据相关需要选择练习。

(3) 课程中的典型案例项目可以推广加工。新编《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会聚了多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专业教师, 集合了他们较强的实践经验, 比如刀口角尺的制作, 划规的制作, 手锤的制作, 六角螺母的制作等, 都是属于典型的案例项目任务、典型的零件加工。项目化课程已经在全校和全市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全面实践应用、推广,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摘要:教师要通过对中等职业机电专业教育的前景规划和对原先使用的《钳工基本技能》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结合机电专业教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经验, 设计制定《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的新的项目目标, 并制定新开发教材编写内容, 开发中职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特色校本教材。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钳工基本技能》,项目课程,开发实践

参考文献

[1]姜波.钳工工艺学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浅析合唱基本技能的训练 篇7

正确、精准的合唱, 能使学生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 从而提高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能培养他们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 同时激发学生的乐观精神, 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 陶冶其情操,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合唱的统一性、一致性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艺术。合唱演唱者要想通过声音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含义, 传送给听众一种美的享受, 就必须了解、熟悉和掌握产生合唱声音及音响的规律, 懂得如何在合唱集体中发挥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合唱队中保持一致并达到规定的要求。歌者要在歌唱的基本要素如音量、音色、音准上, 把握尺度, 把美的声音在瞬间传达给听众。这就需要对歌者进行合唱方面的综合训练。

合唱训练包括和声、音色、音量、音准、吐字、声音共鸣、强弱的控制、动与静、纵与横、连与跳、松与紧、刚与柔、快与慢、起与收等各方面的统一训练。它是一种高度的综合艺术的培训。

在训练中,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中外经典作品, 来了解各种音乐的风格, 从中掌握音乐的文化特点、风土人情及音乐创作的艺术手段。作品所表达的丰富的潜在艺术风格, 往往会给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二、合唱中歌者的面部状态

歌者的状态在歌唱中非常重要。在歌唱中, 要求歌者的面部表情和面部状态是积极的、内紧外松的。歌者的头腔、胸腔、口腔、鼻腔都要呈现出积极的兴奋的向外扩张的状态, 也就是哭泣或微笑的状态。要达到一种效果:声音仿佛是从头顶发出来的, 整个胸腔仿佛是一个共鸣箱, 声音在整个身体中回响, 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另外, 歌者的兴奋状态也直接影响着声音共鸣的位置、音色的明暗与质量。所以在排练过程中, 每个合唱队员都要让自己积极和兴奋起来, 这样才能发挥出合唱队声音与演唱的最佳效果。

三、合唱时歌唱的站立姿势

歌唱时的站立姿势与生活的站立是不太一样的, 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站立, 而是在歌唱时, 必须要做到的一种“对抗”, 包括身体上下、前后、左右的对抗, 即胸与背的对抗, 臂部与小腹的对抗, 声音与气吸的对抗等。这些都是要在一种积极兴奋的自然状态下去完成的。脚登地, 头顶天, 外表给人一种自然的放松、内部是一种紧张的对抗的外松内紧的状态, 有了这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和正确的站立姿势, 有了对抗支点和站立重心, 才能发出自然美好和谐的声音。

四、合唱时呼吸的掌握与运用

正确的呼吸是歌者的命脉, 气息的巧妙运用直接关系着歌者音色的好坏, 呼吸与起音、触音、音量、音色、音质有直接的关系。每个人的生理器官以及它们所在的部位都有不同的差异, 但正确的歌唱方法能够解决共同存在的弊病, 使声音协调统一起来。总之, 离开呼吸就无从发声, 也就不会有合唱。

生活中, 我们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歌唱时的呼吸是与之大不相同的。由于歌曲、乐句有长有短, 在歌唱时就需要歌者的呼吸有深有浅, 有张有弛。歌唱时多用急吸和缓呼, 要想在瞬间把气量吸深吸足, 就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呼吸, 歌唱时呼气与吸气在发声过程中同时进行, 这就需要歌者进行恰当的协调。

五、咬字与吐字

合唱时对咬字与吐字的要求与歌唱时的要求是基本一样的, 完美的合唱总是以清晰、动人、统一的音乐语言作为重要标志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的。合唱队每个队员的吐字与咬字标准是以共性为基础的, 集体的和声音响是所有成员声音的总和。而这个共性的基础是以把握吐字和咬字的统一和语音的音素来决定的, 个性化的声音特点要服从整体效果。

从汉语发音的单位 (音节音素) , 声母与五音, 介母、韵母与四呼, 归韵、混合韵母与收声这几个方面看, 我们必须熟知一定的语言发音的规律和特征, 能准确、有力地把握和发挥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感染力。

汉字的发音在歌唱中分三个阶段, 即:起声、保持、收声。声母分为“五音”, 我们通过“五音”将单字的声母咬成不同的形态, 通过“四呼”将单字的韵母吐出来, 所以, 咬字指声母, 而吐字指韵母。在歌唱时, 我们要做到“说声母, 唱韵母”, 声母不能发出乐音, 但关系到字的发音。归韵时, 口腔的韵母状态不能关闭, 要在声音完毕时再关闭口型。

提升教师基本技能的策略探究 篇8

一、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基本技能的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小组主要以江苏省设有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 如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江苏教育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这八所学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旨在了解现阶段小教专业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结果如下。

1. 师范生专业认同感低, 缺乏基本技能提升的兴趣。

教师的专业认同主要是指教师个人或群体在教育教学专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身为教师的理解和看法。专业认同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教师有效开展专业实践的重要保障。[1]正如帕克·帕尔默曾说:“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 因个人兴趣而选择师范专业的人仅占33.3%, 54.2%是服从调剂或根据父母意愿而选择本专业。专业认同感低, 会导致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与动力, 影响师范生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

2. 基本技能大部分达标, 但仍存在问题。

教师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沟通技能。口语技能主要包括普通话和教师口语, 而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是教师传授知识和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载体, 它直接影响了信息的传递与接收, 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 80.5%的学生表示已取得二乙及以上的普通话证书, 二甲以上的学生人数占49.4%, 这表明他们基本具备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职业资格。书写技能主要指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技能, 绝大部分部分学校不仅开设了专业的书法技能课程, 而且在此基础上组织“三字”的比赛活动。沟通技能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凭借, 它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但这点恰恰是我们常常容易忽视的一个因素。从图4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师范生的沟通能力一般。但是, 更令我们担心的是, 仍有一小部分师范生的教师基本技能不达标。师范生将来要走上课堂,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如果不能够牢固掌握教师的基本技能,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综合发展。俗话说得好:“打铁先要本身硬。”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运用基本技能, 那么谈到完成教学任务, 只能是空话。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 如果连自身的基本素养都不合格, 何谈教育与影响学生呢?

3. 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脱节。

高校都很注重对师范生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加强。学校开办相关课程, 学生听取相关课程, 就意味着师范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能很好地运用教育理论, 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吗?表3和图5表明, 师范生专业课程的开设, 并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 没能使教育理论切实为实践服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知识, 掌握真理, 有助于我们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形成系统、科学、灵活的教育教学原则, 从而逐渐铸就适合自我的教育教学风格。

二、教师基本技能的必要性

1. 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 现代教育方式已成为教学的主体。它不仅可以利用网络上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增加课堂内容的容量, 而且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出一些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但是, 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仍然不能抛弃, 应把握两者的契合点, 将其充分结合应用。例如, 教师的板书就是PPT所无法取代的。因为PPT所呈现的知识不灵活, 对学生的影响较小, 而教师在板书时, 可以根据当时课堂的具体情况而选择板书的位置, 字体的大小与颜色, 板书的组织形式。再加上板书时教师要注意配合教学口语的使用, 形成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这样无形间就会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影响, 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 在使用PPT时教师也可以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板书在黑板上, 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 教师基本技能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必备能力。

2.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良好的教师基本技能, 不仅能反映一个教师具有坚实的基本功, 而且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一个教师若要使班上的学生对自己很信服, 就必须拥有让人信服之处。而教师基本技能是所有其他技能的基础与标志。若没有坚实的基本功, 会给他人尤其是学生留下较差的第一印象, 无法树立威信。此外, 只有基本功扎实了, 其他方面的能力才会发挥得更好。所以, 必须提高教师本身的基本技能, 以利于提升教师整体的素质。

3. 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 由于师范院校扩招, 师范生的就业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反映, 目前, 相当部分的师范毕业生教育观念落后, 教师职业能力难以胜任新课改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认定机构也反映, 目前师范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出现了弱化趋势, 这严重影响了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已成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课题, 它直接关系到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影响着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进而影响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2]。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 是掌握其他教师能力的基础, 没有了基本技能, 其他教育教学技能就犹如空中楼阁。因此, 师范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必须从教师基本技能抓起, 以此为基础去协调发展其他各方面教师素质, 为就业增加筹码, 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提升师范生基本技能的策略

1. 从思想上重视教师基本技能。

首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逐渐被现代教育方式所取代, 越来越多的师范生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被忽略。其次, 因为社会需求的变化, 对教师技能的要求范围不断扩大。这使大部分人忽略了对基本技能的重视, 而将重心完全放在科研能力或教育能力上。所谓根深叶茂, 即树根越深入土壤及枝叶就会越繁茂。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 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2. 培养师范生的专业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师范专业已成客观现实。但是一旦成为了一名师范生, 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对专业的情感。只有这样, 才会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 拥有学习师范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性, 才能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夯实基础。

3. 增加教师基本技能的课时。

教师的基本技能更侧重于反复练习而获得经验的过程, 大部分师范专业都开设了普及师范生基本技能的课程, 但由于课时少、重理论、流于形式等原因, 并不能使学生的技能真正提升。因此, 学校可以增加关于增强师范生基本技能的课时, 使理论能脚踏实地地为技能服务。

4. 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要想提升师范生的基本技能, 必须将功夫下在平时, 要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师范生需要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 要耐得住性子, 受得了寂寞, 这样才能逐步提升教师基本技能。

5. 多开展关于基本技能的活动与竞赛。

师范生除了在课堂学习关于教师基本技能的理论与技能外, 很少有机会对自己的基本技能进行检验。如果学校多举办一些书法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竞赛活动, 必然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起学生的重视, 使学生不断地通过这些活动来正视自己的技能水平,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6. 增加教育实践机会。

理论的学习最终要为实践而服务。对于师范生而言, 就是要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技能用到将来的教育工作中。当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 师范生必须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在课堂组织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 学校应多为师范生提供见习或者实习的机会, 让师范生亲自走进课堂, 观察与学习教师的课堂经验, 切实体验教师的感受。

四、结语

教师的基本技能是教育教学技能的根本, 是教师群体素质的主要标志。因此,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无论师范生本身还是其所在院校都应该重视对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 使师范生打下基本技能的坚实基础, 以期为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彦花.教师专业认同与教师专业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浅谈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 篇9

一、音乐素质

作为一个合唱指挥, 其个人必须具备很强的音乐技巧。除了必须有很强的识谱能力, 还要掌握一定的演唱方法和具备一定的声音概念。声音变化千差万别, 歌唱方法也有多种多样, 要掌握这些技巧和概念, 懂得如何利用这些基本歌唱技巧以引导合唱者是一项基本技能。合唱时, 指挥要控制全局的声音, 演唱者的唱法, 发音, 吐字等技巧, 对于指挥来说, 要了然于胸, 对这些发声和演唱规律要熟识, 以方便的把握每一位演唱者的演唱, 领导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效能。除此之外, 合唱中的指挥还要懂乐器, 熟悉每一种乐器的特点与演凑技巧, 并要知道每种乐器适合于哪一种情形下的表达哪一种感情, 有些乐器适合奔放热烈的氛围, 有些乐器适用于表达哀婉悲伤的曲调, 有些乐器可以给人舒缓清新的感觉, 指挥者不仅要会识谱等基本技巧, 还要随时聆听乐器所凑音乐的变化, 并把这些信息捕捉下来再传递给歌唱者和听众。因此, 懂乐器是一个合格指挥必备的技艺。

二、对音乐作品的认知

在一场合唱开始排练之前, 合唱指挥必须先要做一项课前作业, 那就是熟悉所要排练的演越作品。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要熟悉作品, 分析作品, 进而吸收消化作品, 甚至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合唱指挥在拿到一个音乐作品之后, 首先要着手搜索有关作品的相关资料, 包括创作者的名字, 创作时间和背景, 创作的目的和意图, 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懂了, 才能在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 才能更有更好的引导和指挥歌唱者。当然,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部音乐作品由于它的虚实结合和意象的变化, 每一个合唱指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一个好的合唱指挥能够分辨出这个作品的优劣, 能够看出这个作品的结构域起伏, 能够分离出这个作品的思想诉求。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 如何在更深层次上去分析作品, 值得每一位合唱指挥去学习和研究, 只有不断总结和实践, 指挥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才能在实际指挥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才能充分表达和传播创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才能使整个合唱更加富有感染力, 达到最佳表演效果。

三、凸现美感

在合唱时, 指挥的激情指挥与歌唱者的优美声音体现了一种美感。指挥要体现美感不仅仅是会简单的打拍子, 还要把它当作一种艺术, 这就要求指挥的动作要体现美学的特征, 要有协调性、连贯性和优美性。要体现美感, 指挥的动作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更要求指挥在气质上要有一种自然的流露, 这就要求合唱指挥要从全局出发, 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并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意识中, 仿佛自己就是创作者或是把自己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 音乐的灵魂与自己的思想不管在内在还是外在都达到了统一, 再加上指挥动作的协调优美、美观大方, 思想感情自然得到释放, 指挥在自己陶醉在音乐之中时也把所要表达的内涵下意识的传递给歌唱者和听众, 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相反, 有些拙劣的指挥只注重形式上的美感, 动作夸张而做作, 显得就毫无内涵和美感。究其原因, 他们并没有真正分析和理解作品, 或者停留在很肤浅的水平上, 没有真正了解作者的思想, 只是一味di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只会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四、领导能力与人格魅力

指挥, 顾名思义, 就是要领导和组织整个合唱队伍, 并在合唱指挥的带领下发挥出团队的最大效能, 使演出达到完美的效果。合唱不是一个人的事, 它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为团队灵魂人物的指挥要负起这个责无旁贷的责任。作为领导者, 指挥要有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 要熟悉每一个成员的特点和声音。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在在指挥时扬长避短, 做到游刃有余。

人格魅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尤为重要, 人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 这句话套用到合唱指挥身上也同样合适。有的人内敛, 有的人张扬;有的人沉稳, 有的人豪迈。作为一名合唱指挥, 要把音乐作品中强烈的思想内涵传授给听众, 要让音乐更有表现力和张力, 这都需要指挥通过自己性格的释放来表达和传递。当然人格魅力并不是刻意而为的, 它是自然地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 只会需要有强大的内心世界, 表现为意志品质、道德境界、文化水平, 思想态度等。一旦指挥具备了强大的人格魅力, 他在指挥时就会更有感染力, 让更多的人得到共鸣。

五、结语

总之, 成为一名好指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指挥具备必需的音乐修养和基本素质, 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磨砺自己, 逐渐成长。指挥只有具备了这些, 合唱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摘要: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音乐表现形式, 其核心在于合唱指挥, 优秀的合唱指挥者能够激发歌唱者的灵魂、情感、激情等, 以自我对作品的认知程度、内涵、音乐美感等都在合唱队员的身上体现出来, 是作曲家、作词家与歌唱者、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 有着桥梁的嫁接作用。而这一切想要有效的实现, 需要合唱指挥有着较高的音乐修养, 合唱指挥技能等, 才能确保合唱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合唱指挥作为合唱队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 是音乐艺术的阐释者和表演者。合唱指挥是由动作完成的, 这不单单只是手的动作, 还需要指挥者的表情、身体轻微的动作等, 以无声开揭示音乐的魅力, 传递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提高合唱艺术价值。

关键词:合唱指挥,基本技能,音乐

参考文献

[1]孟超美.大学生合唱与指挥艺术修养[M].天律: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苗向阳.合唱与指挥[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3]马革顺.合唱指挥文集[C].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陈祖恩.合唱与指挥[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0.

云计算取证的5项基本技能 篇10

云计算取证, 实际上是计算机实时取证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在云计算环境中, 计算机犯罪证据可能随时发生变化, 这使得云计算环境中的取证技术必然是以实时取证技术为主导。计算机实时取证是类似于对犯罪现场进行拍照以保存证据的一种方法, 它对涉及取证的客户端系统的动态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分析并形成报告, 并据此提起诉讼。

计算机取证也称数字取证、电子取证, 是指取证人员按照符合法律规范的方式, 对能够成为合法、可靠、可信的, 存在于计算机、相关外设和网络中的电子证据的识别、获取、传输、保存、分析和提交数字证据的过程。

挑战重重

当谈到从云服务提供商入手收集证据来证明数据泄露时, 加拿大丰业银行副总裁格雷格·汤普森 (Greg Thompson) 认为那越来越富挑战性, 以前只需要两个星期的取证时间, 现在要一个月。

汤普森表示, 由于多租户、同步以及日志中如何分离数据的技术问题, 加之各云服务提供商在系统设置和管理措施上都有所不同, 目前云计算取证面临着众多挑战。

传统的计算机取证必须按照以下步骤执行:收集犯罪现场或被捕获地点的媒体内容;保存媒体内容;验证、分析、诠释、文档化以及在法庭上呈现检查结果。在传统的计算机取证中, 媒体所包含的证据必须在捕获时刻起就在法律的实施范围内。而当前的云计算取证显然要比传统的计算机取证富有挑战性。就美国而言, 由云计算所造成的取证挑战将来自对证据的控制, 包括收集、保存和检验。目前关于云计算取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这给司法机构的取证造成了一定困扰——该如何获得分析、诠释、文档化以及审判时陈述阶段的全部证据呢?

另一方面, 云计算取证的挑战还来源于大量数据库在用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社会图表方面的使用。此外, 云计算的非定域性也引起了有关管辖权的争论, 即如果发现问题是来自于国外的服务器, 那么关于法律执行的司法管辖权该如何处理?问题存在的那一方是否愿意配合取证?

取证要求

取证人员进行云计算取证时, 既要确保所获得的证据在案件审判阶段被采纳, 又要保证证据的证明力, 即证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在司法实践中, 不是所有的证据材料都可以呈堂证明案件事实, 只有具有证据能力的材料才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格。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 衡量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能力, 通常有三个标准, 即关联性标准、合法性标准和真实性标准。

通过云计算取证而来的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 同传统证据相比并无特别之处, 其是否具有合法性也主要体现于其生成、传递、存储和显现等环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即其途径是否合法。

证据材料是否能被法庭采信, 这关系到其证据证明力的大小。法庭在认定证据材料的证明力时, 应当综合审查其可靠性、完整性以及充分性。在审查证据材料的可靠性上, 取证人员应当从此证据在云计算环境中的生成、存储、传递和收集等4个方面入手。

此外, 云计算取证对证据的完整性要求更高, 必须在取得证明案件的证据基础上, 取得这些证据所在的云计算环境的存储介质的信息、证据生成时间段输入输出设备信息等。

5项基本技能

网络安全协会 (SANS Institute) 的罗布·李 (Rob Lee) 在进行数字取证培训课程中说:“云计算取证算不上一个全新的领域, 但绝对要求具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娴熟的取证技能。”他补充说, “设备先进和技能娴熟才能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取证更准确、更有效率。”

对于信息取证的专业人员来说, 想要成功推进自己的职业生涯, 就必须具备以下5项基本技能。

上游情报:

指的是网络服务供应商协助取证人员收集相关信息, 如在数据泄露事件中帮助取证人员获取更全面更有利的信息、数据和图片, 使其更具说服力。过去, 信息取证的工作人员广泛借助计算机硬盘映像和装备设施, 达到深入调查分析的目的。然而,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业内专家对上游情报的获取越发重视。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帮助, 信息取证的工作将显得更有针对性。

法律技能:

实际上, 在通过第三方服务供应商 (如网络服务提供商) 调查了解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完成可行性较低的调查过程中, 云环境正推动着取证人员发挥更积极的法律作用。李说:“正因为云计算取证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规范, 取证人员更要了解合法信息或数据获取的重要性。”目前, 取证人员很多时候需要参与到他们的法律团队当中, 了解云服务提供商如何识别、定位和保存客户信息, 以及如何找回已删信息等, 做到合法取证。

技术技能:

未来对取证人员的技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李说:“取证人员对编程、网络、操作系统和移动互联技术了解得越多, 对工作的帮助就越大。”前不久, 在凯西·安东尼 (Casey Anthony) 谋杀案中, 数字取证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面对利用数字技术调查所得的案件信息, 控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详细的分析。总之, 案件的审判正是对数字取证需要以强大的技术背景为支撑, 需要取证人员缜密、高超的技术技能为基础的说明。

软技能:

取证人员在处理和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关系上, 需要发展诸如良好的合作、沟通、谈判能力等软技能来说服云服务提供商, 以达到寻求他们协助的目的。如在案件调查中, 多次与云服务提供商沟通, 表示信息获取的难处, 以及所需信息的重要性。

此外, 根据汤普森的经验, 通过传统渠道获得对所需数据的访问, 常常既麻烦又费时, 他认为领导才能和维持对外沟通的能力在调查研究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协同技能:

上一篇:林业抗旱技术要点分析下一篇:EKC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