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网站运作(共10篇)
商业网站运作 篇1
摘要:据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介, 科学知识借助网络的传播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普及。科普网站将向受众普及科学知识作为目标, 是网络科技传播的重要力量, 但科普网站作为互联网平台上一个新的存在, 其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科普网站在社会公众中受到的关注度不高, 整体传播效果不甚理想, 因此加强对科普网站的发展模式和方向的探索, 提高其科普能力, 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科普网站的调查发现, 以新浪科技、环球科学为例的商业科普网站相较于公益科普网站知名度普遍较高, 受众面较广, 有着较强的传播能力, 鉴于此笔者对两类网站在运作模式和传播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首先对我国科普网站的现状作了概述, 其次以新浪科技和中国科普博览为例对比研究了商业科普网站和公益科普网的站运作模式和传播能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普网站市场化运作的建议, 为科技传播市场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商业科普网站,公益科普网站,运作模式,传播能力
1 我国科普网站现状概述
科普网站, 顾名思义, 就是对科技知识进行普及的网站[1]。作为互联网时代科技传播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科普网站蓬勃发展, 根据中国公众科技网所建设的科普网站导航系统 (http://www.nj53.com/web/l_193__0_1.aspx) 的数据显示, 我国已有科普网站342个, 按主办方分类如表1。
表中的342个科普网站, 就运作模式而言, 主要分为两类, 即商业科普网站和公益科普网站。前者以盈利为特征, 既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 又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后者以非盈利为特征, 网站的全部职责在于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 运作所需费用多依赖于政府、科协、科研院校、社团等组织, 或是个人。
在这342个科普网站中, 主办方为个人、科普场馆、科研与教育机构、科协、政府部门、社团与学会的科普网站属于非盈利的公益科普网站, 它们的创办往往是由于主办方的职责或是兴趣爱好使然。而媒体和企业所创办的科普网站属于商业科普, 科学知识的传播是主办方实现盈利的手段。从网站的统计数据来看, 我国的科普网站以公益性为主, 占74.9%, 而商业性科普网站仅占25.1%。
2 商业科普网站与公益科普网站运作模式对比
2.1 商业科普网站的运作模式——以新浪科技为例
新浪科技 (http://tech.sina.com.cn/) 是新浪网综合性科普频道, 自新浪建站伊始就存在了。它下设电信、IT业界、互联网、科学探索等众多子频道, 与《科技日报》、《中国国家地理》、CCTV《走近科学》等多家媒体合作, 旨在为网友提供丰富、鲜活的科学信息资讯服务[2]。
对于商业科普网站而言, 盈利是其天然属性, 因此这类网站往往一套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欧洲学者保罗.泰莫斯认为, 商务模式是一种关于组织的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其价值创造过程的运作机制[3], 对于商业科普网站这种数字媒体而言, 其商务模式的三个要素就是客户价值、盈利的方式和组织的资源和能力。从商业模式出发可以对商业科普网站的运作模式作系统化的分析, 笔者以新浪科技为例, 探讨商业科普网站的运作模式, 见表2。
注:数据采集于2014年10月7日。
2.2 公益科普网站的运作模式——以中国科普博览为例
公益科普网站的全部职责在于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 而作为一个组织, 其运作往往也具有常规的模式。以个人为主办方的公益科普网站通常来说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使然, 相当于个人博客, 模式简单且依赖于个人, 在此不作详细讨论。而官方或非官方组织主办的公益科普网站, 其运作模式不同于商业科普网站, 有着非盈利组织和科学传播双重的特点。下面笔者将以中国科普博览为例, 探讨公益科普网站的运作模式。
中国科普博览 (http://www.kepu.net.cn/gb/index.html) 是由中国科学院于1999年启动建设的。它利用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为基本信息资源, 以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专业研究所为依托, 系统采集全国各具特色的科普信息。
3 新浪科技与中国科普博览传播能力对比研究
对于网站而言, IP访问量和PV浏览量分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网站的知名度和用户粘性, 从而反映网站的传播能力。笔者通过站长之家的Alexa查询工具分别对新浪科技和中国科普博览的IP访问量和PV浏览量进行了查询, 对比如表4。
除此之外, 笔者还对新浪科技和中国科普博览的新浪官方微博进行了分析。截至2014年10月8日, 新浪科技的粉丝数为10021089, 每日更新微博数多大于10条;中国科普博览的粉丝数为27749, 微博不定时更新, 两条微博更新时间间隔长者达15天以上。
注:数据采集于2014年10月8日, 其中新浪科技的IP访问量和PV浏览量通过整个新浪网的数据乘以新浪科技所占的网站和页面比例而得, 精确到千位。
由上述事实观之, 新浪科技的传播能力明显强于中国科普博览。联系两类科普网站的运作模式不难发现, 其主要原因在于前者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让科普充满活力, 刺激科技传播良性发展。具体主要体现在:
1) 明确而稳定的盈利模式, 科普经费分配更灵活。目前, 我国公益科普经费来源过于单一, 主要依靠政府、科协等官方组织[4], 如中国科普博览的运作经费主要依赖于中国科学院。相比之下, 新浪科技等盈利性网站, 经费的使用和分配自由度更大, 在推广和内容营销等方面的投入明显更多, 导致其科技传播能力更强。
2)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内容更具吸引力。商业科普网站在市场化运作条件下, 盈利是至关重要的,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制作更具吸引力的内容是商业科普网站的发展策略。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中国科普博览提供的基础知识更偏向于基础性和系统性, 而在与时事结合的科普方面尚有欠缺, 而新浪科技既提供基础性科学知识, 又与时事紧密结合, 如伴着某一科技产品发布的是对与该产品相关的科学知识解读, 对诺贝尔获奖者介绍的同时会对其研究领域作科普性介绍。对于普通公众来说, 他们感兴趣的往往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与时事热点联系比较紧密的科学知识, 因此新浪科技提供的科普知识对公众来说往往更具吸引力。
3) 对科普人才实行市场化管理, 注重考核与激励。公益科普网站由于其非盈利性, 对传播效果的要求不甚严格, 对科普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措施不能量化体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普人才的积极性, 而对于新浪科技等商业科普网站, 科普作品的点击量、传播范围等都可作为科普人才的考核指标, 与考核相应的激励让科普人才更有创造力, 以此对科普网站的运作产生正反馈。
4 结论
科普管理和运作机制是影响科普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普事业的发展依赖于有序、和谐、有效的管理体制以及高效、灵活、发展的运作模式[4]。促进公益科普网站向商业科普转化, 实现科普网站的市场化运作, 优化科普网站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 加强科普网站的内容建设和科普人才的培养, 对于科普网站的科技传播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佳.我国科普网站传播效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李媛.新浪网科技频道研究[D].湖南大学, 2010.
[3]周荣庭.运营数字媒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88-89.
[4]刘长波.论科普的公益性特征与产业化发展道路[J].科普研究, 2009.
商业运作“火烧”《赤壁》 篇2
上映18天,票房2.6亿人民币。
连续上映一个月,票房超3亿。
上映伊始,毁誉参半。
从史诗大片的宣传转向了娱乐大片,励志大片的造势。
这,就是《赤壁》,火烧票房的《赤壁》。
大明星,大导演,大投资,大制作,大宣传,大炒作。
7月10日,《赤壁》正式公映,这把大火,从此燃遍内地票房,直到海外市场。
不过,观众看后反应两极,一方面叫好者有之,另一方面,网上恶评如潮。但不可否认的是,《赤壁》在票房上无疑取得了成功。
心理学角度的窥探
在《赤壁》公映之前,笔者无意间问了几位朋友,他们都说会去看《赤壁》,因为觉得这个电影很吸引人。
在看过电影之后,朋友们相聚,都在说《赤壁》的不好。其中一个人突然说:“既然这么不喜欢,为什么我们当初选择买票去看呢?”
很多观众都对《赤壁》感到不如原来期望的好,可是仔细想来,在电影公映之前,都是满怀热情地去看《赤壁》的。也许这个电影不喜欢,但是买了票,已经让电影获得了想要的票房了,喜不喜欢,只能是自己体味了。其实,不光是《赤壁》,很多大片在观众买了票观看之后都大呼上当,但是大片已经得到了想要的收益,至于毁誉已经不是那么关心了。所谓叫座不叫好,就是这个情形。
那么,在最初的时候,为什么观众们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呢?一位营销专家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做出如下解释:
梁朝伟、金城武等一干大腕都有着不俗的演技,在观众们看到之前他们的一些作品中,他们所饰演的人物多数是非常逼真,所创作的影片大多是比较值得观看的电影。于是观众不由自主产生了一个判断:他们出演的影片,很有可能是精品。因而观众们选择了买票看电影,期望能看到一部好片子,结果可能是不尽如观众们的意,不过,票房如意了。对于名演员的信任,是观众买票的原因,也是票房的保证。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现在的大片中总是要采取巨星云集的方式了。
由这位专家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些《赤壁》“拉票”方法的端倪:
第一,《赤壁》的投资方是很清楚观众心理的:好演员+好导演+大制作=好影片。于是,在宣传时,观众们会很“频繁”地看到:吴宇森导演,梁朝伟,金城武,林志玲,胡军,赵薇一系列星光闪耀的名字,以及国产电影史诗级大片之类的字眼。这实际上是宣传方给观众的一些心理暗示:这有声名显赫的导演,有着许许多多的影帝影后,還有着高投入的鸿篇巨制,你觉得这部影片会拍得不好吗?而大部分的观众们,也正是由于这一个很“明显”的“暗示”,觉得《赤壁》会是一部情节场面都上佳的影片。于是,观众们在宣传攻势的诱导下,走进了影院。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观众就是追星族,就是冲着某位明星去的,但是大多数观众的确是受到了上面暗示的影响。
一位受访的普通观众说:“当初我在很早就听到有这部影片,而且当初的宣传中还有周润发,虽然由于一些原因变成了金城武,但是这部影片仍然是众星云集。我就想看看,众星云集的电影,是个什么样子。”
于是,观众们就买了票,虽然电影不叫好,但是商家乐不可支。
第二,在心理学上,人们的行为心理中有一种类似于条件反射的心理,叫做回馈。也就是说,当一方主动示好的时候,另一方大多数做法会是回应,并且予以相应报答。
作为深谙此道的宣传者,当然会抓住人们心理的这一点“条件反射”大做文章。于是可以看到,导演演员一次又一次在各个节目中出现,无论是“畅谈”心路历程,还是才艺展示,抑或是“献拙”,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系列的宣传行为,一方面是在推动影片人气,另一方面其实就涉及到了上面的回馈,也就是,演员们在努力地向观众们示好,即:我向你展示一些我的“隐私”,展示一些我的能力,请你以买票的方式来回馈我的付出。
这个宣传手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外国常有的某募捐组织送给路人一些鲜花,而路人的回馈就是捐一些钱。成功地利用这种手法,也会得到很大的收益。
由此看来,真正拉动观众们掏腰包买票的,其实是那些运作高手的运作,并不一定是影片本身。现代商业运作中,不乏此类例子。
《赤壁》团队精于商业运作
《赤壁》,无论其内容如何,反响如何,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无人可抹杀。毕竟,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票房才是硬道理,再好的情节,再好的创意,如果票房冷冷清清,剧场门可罗雀,那么,这部片子即使可能会获得很好的口碑,但投资收不回来,在商业运作仍然是失败。
可《赤壁》为什么会获得这么大的收益,这与它的前期商业运作是息息相关的。
在《赤壁》推出的前期,吴宇森导演携主创人员,在各媒体中频繁出镜。于是,网上不时出现这样的新闻:“《赤壁》主创人员现身×××”;“《赤壁》的××看点”;在电视上,各档娱乐新闻铺天盖地地宣传,梁朝伟、林志玲几位明星也奔波于各娱乐节目之间,时而在这个节目中表演才艺,时而又在那个节目中接受访问,为《赤壁》造势。同时,推出一些精美的有争议的海报,放出一些小小的宣传片段视频,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这样的宣传手段虽然并不新鲜,但是与大多数大片的韬光养晦相比,《赤壁》可谓是锋芒毕露。毕竟,在目前华语市场环境下,由于大片的数量越来越多,单纯的大片宣传已经不能像早期那样吸引大多数观众的眼球了,只有果断抛出自己的亮点,去让人注目,才有票房吸引力的基础。《赤壁》除了名导演名演员的亮点之外,所选择的时机是奥运前上映,也是有很深入考虑的。因为在当时,随着奥运会的即将进行,一切与中国相关的文化元素都已经被发掘出来,引起极大的关注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战的赤壁之战,当然也是吸引人眼球的元素之一。在这个档期推出《赤壁》,较奥运后推出,其潜在的心理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赤壁》的另一个令人很有思考价值的宣传手段是利用博客。在目前,网络上的博客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发表文字感想的方式了,很多时候,博客可以作为宣传手段之一。据网易有道搜索提供的数据,在今年春夏话题榜的电影榜中,《赤壁》高居话题总量的第三位。前期宣传和明星加盟对于《赤壁》这部电影的造势固然非常重要,可是一篇篇博文写着同样的话题,又是对《赤壁》本身的一种宣传。看着越来越多的《赤壁》的字样,读者们势必会对电影产生足够的兴趣,最终在公映期间掏腰包,去看电影,这就是宣传的目的所在。
“票房已经不能和电影质量画等号的今天,如何用一波又一波的宣传吸引观众的眼球,《赤壁》的运作,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范例。”一位专家如是说。
商业网站运作 篇3
2014年9月, 广电再发《通知》, 指出未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境外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网播放。[1]无独有偶, 国内各大电视台也意识到视频网站分流现状, 并对此采取相应措施, 视频网站正逐渐失去国内外热播剧集的播放权。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内视频网站的版权投入压力, 实质上却令视频网站流失了用户群体及广告商机。
视频网站广告的发展前景众说纷纭, 但不可否认它仍是视频网站盈利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面对新政策与现下市场环境, 如何挖掘广告资源, 创新广告形式, 完善运作与管理机制, 扩展网站盈利模式是各大视频网站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1 视频网站广告的类型与特点
视频网站广告主要可分为两类:视频内广告与网站内图文广告。
视频内广告包括贴片广告 (含视频前贴片和后贴片) , 暂停广告, 浮层广告与扩展角标广告, 并根据时长、覆盖区域与投放平台 (PC端与移动客户端) 的不同予以区分。网站内图文广告包括种子视频广告、页面图片广告、流媒体视频广告和文字链广告等。根据其投放位置与播放频率区分。
视频网站广告从广告信息的传播方式到广告效果的测评与传统媒体产生区隔, 兼备网络广告的普遍特性与视频自身的特点:1) 打破时空限制:一经投放何时何地登上互联网都能看到。2) 双向互动传播:视频内广告通常表现在网络视频前后及暂停间隙插入广告, 使网络广告技术与视频内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比传统电视广告更具灵活性。观看视频时的主动权掌握在用户手中。3) 直接抵达受众:视频网站的图文广告往往以流媒体、图片或文字链的形式存在, 一经点击可直达商品或广告商设置的页面。4) 定向精准传播:视频网站广告可以根据后台数据分析, 实现地域、频道等定向传播, 并针对不同的用户精准传播。5) 实时传播成本低:视频网站广告是数字信息化的广告, 具有灵活的实时性和低成本性的特点。广告主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更改信息, 将最新的讯息传播给受众。
除以上五点外, 视频网站自制内容中的植入广告还拥有商业目的隐蔽性强、强制性接收、连带“名人效应”等特点。
2 广告运作与管理中的问题
国内视频网站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但广告运作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2.1 广告形式单一
目前视频网站广告仍以传统的交互传播贴片广告 (前置式、后置式和间隙式贴片) 为主, 并伴有网页弹窗广告、种子广告、植入式广告等“硬性推送”。部分视频网站会在用户观看完毕后的推送中夹带商品广告TVC。运作方式类似传统媒体, 广告形式过于单一。
2.2 用户体验不佳
早期的贴片广告时长一般为15~30秒, 近期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以优酷、土豆为代表的综合性视频网站及爱奇艺等主打版权剧集的长视频网站, 剧集播放前的贴片广告长度已达一分钟。业内人士表示, 贴片广告加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视频网站需要增收, 贴片广告时长增加是必然趋势。
贴片广告的强制播放特性易引发用户的抵触情绪。广告与用户体验如何平衡亟需网站重视。
2.3 广告投放的技术局限
我国视频网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版权购入与自制内容, 鲜少问津自身技术局限。国外视频网站已在逐步推进程序化购买广告, 而国内视频网站尚未厘清品牌与视频内容的关联性, 以及是否针对目标受众进行投放。
2.4 广告效果评估不准确
在视频网站广告的效果评估方面, 其准确性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除去技术的限制外, 消费者的主观意愿对广告的效果评估影响不容忽视。对于贴片广告, 消费者可以采取选择性注意与忽视, 这就影响了视频网站广告效果评估的准确性。
2.5 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
我国视频网站元年是2006年, 不到十年间网络视频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然而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却难以赶上市场扩张的步伐。国家对于传统电视台广告制定了一系列播放规范条例, 但对于网络视频行业的广告内容鲜少有成型的规定。相应政策法规的缺失是视频网站广告混乱不堪、难以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以上几点之外, 市场环境尚未成熟, 价格机制亟待改良等都是我国视频网站在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广告运作与管理的改良建议
3.1 创新广告投放形式
视频网站广告形式需要不断创新。如UGA用户生成广告, 体现了广告的针对性与可选择性。传统电视台在与广告相结合的模式创新方面也值得国内视频网站思考与学习。例如前期的植入宣传, 上映时提供品牌独家赞助播出, 在相应剧场提供冠名和特约播映, 上集回放与下集预告时贴片广告等。视频网站可以发挥互联网特性, 结合视频网站特质与传统媒体广告模式进行改良, 而非电视广告平移到互联网。传统媒体中投放的TVC可以针对网络特性进行形式上的改编, 并增加参与性与互动性, 增强用户对广告的关注度与新鲜感。在“多屏合一”趋势的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也开始尝试线下活动、命题电影、定制剧合作广告等创新广告投放形式。
3.2 着眼受众, 优化用户体验
视频网站需要在改进广告运作形式的同时注意精准投放的问题。视频网站在区分人群以实现精准投放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不同即可划分喜好不同的受众群体。与此同时通过技术支持, 易于制作用户数据库。近年来视频网站纷纷推出针对特定人群的自制内容, 更为视频网站的广告投放带来了良好的投资前景。
3.3 技术改进, 布局移动端
在相关数字技术尚未成熟的前提下, 同样可以在现下发展迅速的移动端视频方面率先做出尝试。调查显示, 用户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看视频时注意力远比看电视或电脑屏幕为更集中。布局移动端, 力求精准投放有其实际意义。
3.4 优化广告价格机制
视频广告的价格机制需要改良。版权价格、带宽成本等巨大支出使得国内视频网站至今多数处于“烧钱”的窘迫境地。但视频网站广告价格是否需要提升还需与网络视频的营销环境挂钩。简言之, 应在优化营销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调价。
3.5 出台相关政策, 规范广告市场
政策法规的缺失源于难以及时跟进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进化。我国可以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应政策法规, 同时结合我国的网络视频市场环境进行修正, 以符合当下现状, 从而净化和规范视频网站广告市场, 保证网络环境的健康有序。为保证政策规定的有效实施, 视频网站也需在广告投放等方面严格审查与自律。
视频网站所处的市场环境尚未成熟是既成现实, 亟待各大视频网站进行自我调整、市场自身的调控与时间的沉淀。国内视频网站可以互相吸收广告整体布局和形式管理的经验, 并学习国外的优秀案例。
4 视频网站广告的总结与展望
2015年已经是中国视频产业发展的第10个年头, 视频网站的广告市场也从成长期迈向成熟期。
视频网站广告的运作模式是一种必然的循环往复, 买入的版权内容吸引用户观看, 大量的用户可以二次售卖给广告商。自制内容亦如此, 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因其影响力带动观看热潮, 同时也销售了广告资源。广告主乐于通过冠名赞助或植入广告的形式投资自制内容。
虽然目前视频网站广告运作与管理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但不可否认市场前景依然敞亮, 网站方在积极面对这些已经出现或可能发生的问题。
目前部分国内视频网站已经开始探索按效果付费的新商业模式, 在调整网站的广告系统后, 使广告主可以直观地看到广告效果和到达率, 并对此付费。与此同时, 一批先行者开始尝试搭建一个视频网站、广告主、影视制作方以及用户多方协作, 具有商业价值的广告投放平台。力图互通每一个广告运作环节, 并连接线上线下, 使得广告达到最高的曝光率, 得到最优的广告投放效果。相信这样的平台构建也会是视频网站广告发展的新趋势。
摘要:本文聚焦国内视频网站的广告传播运作与管理, 对其现状进行总结, 对运作与管理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 并对视频网站广告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视频网站,广告运作,广告管理
参考文献
[1]郭东.网络广告的形式和特点分析[J].企业经济, 2005 (8) :107-109.
一场成功的商业运作 篇4
勤修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
NBA从成立之日起,从本质内涵看,其核心卖点就是篮球比赛。通过各场集竞争、表演、娱乐于一体的赛事,NBA牢牢地吸引世界的眼球。
1946年4月6日,美国波士顿花园老板沃尔特阿布朗发起成立了BAA(美国篮球协会),布朗首次提出了后来成为现代职业篮球两大基石的高薪制和合同制,高薪制是指职业篮球必须有雄厚的财政声援,这样才能使比赛维持在高水平,吸引观众,求得生存。合同制是指一名选手只能与一家俱乐部签署合同,并设立选手储备制。
假如说“高薪制”和“合同制”是NBA两大基石,那“新秀选拔制”和“薪金限额制”则确保了NBA竞赛的剧烈和出色,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将众多的美国球迷吸引到篮球场。
为避免各队的实力悬殊太大,NBA树立了每年一度的“NBA新秀选拔制度”,将当年毕业的大学生选手按程度高下排出名次,然后由各俱乐部按当年联赛的最后排名依次挑选,排名靠后者先选,每轮各队只能选择一名,这样就保证了实力最弱的球队能得到水平最高的新秀,选到新星的弱队在新赛季中往往会脱胎换骨。为了避免财大气粗的球队用高薪垄断明星球员,1984—1985赛季,联盟总裁大卫·斯特恩引进了“工资帽制度”和“奢侈税”制度,既避免了俱乐部之间的无序竞争,也保证了各俱乐部实力的相对均衡,很好地平衡了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
为适应市场和观众需求,NBA比赛规则每年都进行调整,而不像国际篮联那样每4年调整一次。正是这些规则的调整,使NBA更好看、更好玩、更有商业价值。从NBA规则变化的路径看,NBA是将竞赛看作产品,竞赛规则不是“天条”,而是产品设计规则,这就是NBA商业运作模式成功的“核心机密”。
广结盟——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
最初的NBA只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业余联赛,没有任何商业元素。直到1953~54赛季,电视台第一次转播NBA的13场比赛,付给NBA3.9万美元。在这之后近20年里,虽然NBC和ABC两家电视台一直在转播NBA的比赛,但两家都没有付给NBA一分钱。一直到1973~1974赛季,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CBS)与NBA签订合同,付给NBA三年2700万美元的转播费。这之后,CBS与NBA共续约4次,到1986~87赛季,转播费用已经涨到4年1.74亿美元,是13年前的5倍。
而如今,NBA的转播费用更是令人瞠目结舌。2002年,NBA与美国广播公司、特纳公司和ESPN电视公司签订了6年合同,其中NBA从特纳公司获得了22亿美元、从美国广播公司和ESPN各获得了24亿美元,这笔巨资要占到NBA总收入的一半。在2008年合同到期之后,斯特恩又马上与这三家公司签订了8年74亿美元的合同。
NBA的广告收入远不止这些。现在联盟的运动鞋、运动服装合作者有阿迪达斯、耐克、锐步,饮料有可口可乐,食品有麦当劳,网络有AOL(美国在线),娱乐有迪士尼、时代华纳,就连儿童玩具也有乐高公司赞助。2010年,NBA的全球市场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00家,而在中国的市场合作伙伴也已经超过20家。
全球推广——请进来,走出去
NBA的全球推广战略实际上是分两步走,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
“请进来”是指利用NBA在全球日益加剧的影响力,吸引各国最有潜力的篮球天才加盟NBA,2010—2011赛季揭幕战之夜,NBA就已经拥有了来自38个国家或地区的83名国际球员,上赛季NBA的总决赛已用42种语言向全球212个国家或地区直播。
而“走出去”则是利用麦当劳杯和“自费”在海外举行季前赛与常规赛,扩大NBA在美国以外的影响。虽然海外赛属于NBA的正式季前热身赛,是NBA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承办方面不必支付高额出场费,但NBA海外赛承办的要求极为严格,为了保证比赛质量和球员的安全,给当地球迷带来原汁原味的NBA比赛,比赛用的地板、球架、记录台和音响等设备全由NBA从美国带来,一言以蔽之,各种“硬件”与在美国举行的NBA比赛完全一样。
不过,由于美国地处北美大陆,与欧洲和亚洲都隔着大洋,球员在经过长期飞行后身体容易疲劳,再加上每队要进行82场常规赛,NBA在海外举行常规赛的难度较大,因此,海外赛更多的是季前热身赛,只有墨西哥和日本因“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了最大幸运者。斯特恩虽然是欧洲扩军的大力倡导者,但他并不急于求成,他认为欧洲缺乏新球馆,因此,欧洲扩军的第一步是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派NBA球队在欧洲各大城市进行季前赛。
麦当劳杯是NBA球队进行海外赛的一个重要舞台。1999年在意大利米兰所举行的麦当劳锦标赛上,马刺队出尽风头,意大利一家媒体特别以邓肯和“海军上将”罗宾逊作为封面进行专题报导,标题是《双塔矗立全球》。
NBA在选择海外赛派出的球队以及比赛地点时,往往要经过深思熟虑。第一是就近和方便原则,去东亚的球队多为靠近太平洋的西部队伍,第二是哪支球队的核心国际球员的影响越大,NBA就会将该队派往国际球员的所在国。2010年火箭来中国,无疑主要是因为姚明的缘故。
调味品运作的新型商业模式 篇5
前言
中国是调味品的故乡, 无论哪种面条或者菜肴都有与之相配佐料和调料, 由此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风味独特.绚丽多彩的中国饮食。如果离开了调料和佐料, 再美味的饮食也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 更不用说成为美味的享受。现有调味品市场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运作模式, 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新型的商业模式对应出现了。
市场简要分析
调味品是小产品, 大市场, 且市场剩余空间大, 增速快并且表现出地域特征明显、市场集中度较低的特点。
未来调味品市场的产品形态更加细分, 高端消费显现, 中小企业只能立足区域突围全国, 加上政策驱动, 可有利肃清行业发展障碍。
O2O独特商业模式
O2O独特商业模式简介
随着城市发展农贸市场的不断扩张对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带来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而农贸市场的改良和优化是非常迫切的也是必然的。
近年来, 互联网不断发展, 除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之外, “O2O”模式应运而生, 即“线上到线下”的交易模式。
依托强大的线上线上服务能力, 打造一家市场贸易电商科技服务产业链正当其时。以供应链整合服务为核心, 为全国优秀调味料生产商商品交易、信息交流、物流服务、资金匹配以及企业协作等活动为一体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云市场。
商业模式定位-云市场
云市场定义
所谓“云市场”, 是指物联网中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海量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集合体, 是通过相对集中的云平台资源联合物联网各个感知节点信息资源的方式, 以运行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海量的经济交换关系的集合。
云市场:农贸市场的全面优化和组合体。
同样具有传统农贸市场的所有功能。
互联网行业高度的创新性决定着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不断演变和升级。
在B2C、B2B、C2C等已经成熟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之外, O2O模式正在发挥着自己的效应, 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商业模式创新点-云市场的优势
云市场取代传统城市农贸批发市场的O2O新概念企业;
云市场经营项目:仓储中心、分销配送中心、农副产品的销售和采购中心、名优产品体验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客户云网络科技终端开发中心、云市场的网络科技营销平台;
经营方式:O2O的销售和管理经营模式;
经营范围:国际国内的优良产品的采购和供应;
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服务;
物流配送中心;
安全的质量检测体系;
安全的资金保证体系;
对城市的发展的贡献 (交通、物流、环保、灾害安全、食品安全) ;
对生产企业的销售保障;
对客户的成本和质量控制的保障;
及时快捷的客户终端科技网络APP的服务体系;
及时正确的分享优质农副产品;
互动的的体验产品新型旅游文化中心;
民生的食品的安全保障;
自有产品和销售体系;
民生消费的识别体系的规范;
降低各类资源成本几倍的差额:人力、物力、价格、单个物品在流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综合成本。
产品的经营模式
经营核心思想:正品保障、价格低廉、品类全面、配送及时、服务高质;
建立自营网站进行全面推广;
开发与自营网站互联互通的手机APP;
支付方式可采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货到付款、公司转账、未来可以引用“白条类”快捷网络信贷方式进行支付;
建立全面的配送系统, 在重点区域建立分仓库, 进行多点辐射;
建立客服系统, 为顾客进行答疑解惑以及接受意见投诉;
建立会员积分制、退换货政策;
商品可采用套装组合类进行销售, 不定期开展促销, 抢购, 定期送模式 (即客户设置好需要定期采购的商品, 按一定周期自动对客户进行配送, 无需客户每次都自行下单订购) 。
商业模式的意义和对城市的贡献
大大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全面带动周边农业生产;
增加就业机会, 为周边人民提供工作岗位;
巨大的减少了农贸市场商品在传统销售过程中多个中间环节, 形成从生产商到客户的一站对接, 缩短流通时间, 保证产品真实, 节约了场地储存的成本, 重复销售的价格成本, 流通的货品损耗成本和人工成本;
打造新的农副产品的品牌识别体系, 减少食品的安全隐患;
集中的花园式现代化管理方式物流园区, 取代传统农贸市场的脏、杂、乱、差。增加城市的环境美誉度。集约合理的环保车配送服务降低城市交通拥堵和安全;
高科技的电商销售网络服务体系不仅为客户节约了采购成本, 也为城市的交通因为采购大军的出行而减轻流量压力。
融合多渠道高科技行业智慧力量节约空间和时间, 形成巨大经济生产力, 打造新概念商业业态航母企业, 推动首都智慧城市的发展;
结论
新农合商业化运作模式探讨 篇6
2003年以来, 在全国农村试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是由政府组织、引导,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截至2005年6月底, 全国已经有641个县 (市、区) 开展了新农合试点, 占全国县 (市、区) 总数的21.7%, 已有1.63亿农民参加了试点。我国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出的总体规划是, 到2006年试点覆盖面扩大到全国县 (市、区) 总数的40%, 2007年达到60%, 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 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属于“低保额、广覆盖”的社会医疗, 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 仍然是低水平的合作医疗。新农合, 是相对我国之前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言的, 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合作医疗之新, 在于县政府从原来的乡村基层政权组织接管了组织和管理的工作, 并且明确了政府补贴的规定, 即由国家主管并且资助下的自愿性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是新时期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对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关键意义。但我们应该看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设计、管理方式、运营模式、保费征收、效率和公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困难。政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和责任主体, 土地医疗保障水平的削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产生的经济基础。多层次、差异性是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随着农民保险意识的增强、社会各方面的日益重视以及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 这项制度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并在保障农民医疗,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现有基本模式
目前, 商业保险介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存在基金管理、保险合同、混合三种模式:
(一) 基金管理模式。
该种模式是政府委托保险公司, 由保险公司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用提供经办服务, 保险公司不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任何费用, 只按照政府要求, 提供报销、结算、审核等服务, 新型合作医疗的基金赤字和基金透支风险均由政府承担, 基金节余转入下一年度。
在这种模式下, 保险公司和政府签订委托管理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险公司按照合同提供方案测算、报销管理、结算支付等管理服务, 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 但不对基金盈亏承担责任。采用委托管理模式参与的经办保险公司应当严格履行委托管理合同, 不负责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投资运作, 不得以任何形式承担基金的运行风险, 不得以任何形式分享基金的运行收益。如果结算年度内基金出现节余, 节余部分滚存下一年度基金账户;如果基金出现赤字, 由当地政府予以弥补。在该模式下, 保险公司发挥的作用就是相当于会计和出纳的作用。
(二) 保险合同模式。
该种模式是政府用筹集到的新型合作医疗资金为农民投保团体医疗保险, 在就保险责任、赔付比例、赔付限额等方面协商一致后, 保险公司与政府签订保险合同, 按约定向参合农民提供医疗保险。相应的, 新型合作医疗的基金透支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其主要优点包括:
第一, 权责分明。
政府与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赔付比例等方面的协商一致, 有助于政府与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时各自知道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不至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这一特点体现了保险公司在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保险合同模式的权责分明的特点。
第二, 提高运行效率。
只有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协商一致, 才能使保险公司的运行工作更加快捷、有效地进行, 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 对新农合中的基金透支风险也承担着责任。这样提高了保险公司在新农合运行中的效率, 使得新农合的开展更加顺利。
(三) 混合性模式。
即介于基金管理型和保险合同型之间的一种模式。保险公司代政府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收取适当的管理费, 基金赤字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摊, 基金节余转入下一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的透支风险由政府和保险公司分担。
三、实现商业保险加入新农合的政策建议
(一)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为新农合的商业化运作提供法律支持。
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极其重要。针对商业保险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困难, 我们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 由保监会、卫生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沟通协作, 联合制定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制度和规定, 规范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营行为, 保证管理服务的稳定到位及医疗基金的安全, 为保险公司推进这项业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政策法规建设, 赋予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应有的法律支持, 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法律地位;通过政策法规建设使新农合制度的管理、监督有法可依, 规避新农合在商业化运作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通过政策法规建设确认政府、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参合农民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强调政府在其中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
(二) 保险公司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为新农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除了政府在政策法规上给予支持外, 保险公司自身也应积极深入研究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工作, 从长远把握, 积极扩大参与面;参与的保险公司在人员、管理等方面需加大投入力度, 营造长期经营的物质基础。保险总公司应对参与试点的分支机构给予最广泛的支持;并与政府部门签订书面合同, 明确政府部门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服务实现管理功能的社会化, 而保险公司则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三) 加强保险公司与政府之间的沟通, 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首先, 在实施商业化保险运作模式之前, 商业保险公司应提供详细的承保方案, 与政府主要领导进行充分的沟通, 取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其次, 采取与政府签订保险服务协议的方式, 约定参保农民占农业人口的最低比例、保费最低规模、理赔控制原则等,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尽可能减少不确定因素, 消除隐患;第三, 广泛向农民宣传保险条款, 不仅使他们了解应保障的内容, 而且要让他们知道免责内容和赔付比例,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确保把政府的关怀送到农民的心坎里。在这其中政府的角色也需要转换, 以配合商业保险的参与, 作为一个纯粹的管理者, 能够更好地实现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有效的医疗保障。同时, 政府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四) 正确认识新农合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充分认识其发展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是一项社会保障领域制度的创新,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 社会保障制度从建立到运行都是经过了长时期的规范操作, 才能在社会上树立巩固的信誉。因此, 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这项创新, 政府、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监管部门、卫生部门都要在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这项任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另外, 国家部门与保险公司双方为实现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更应重视保险业在新农合工作中的优势, 明确保险的参与对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长期的现实意义。积极探讨合理长效的机制, 为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外部环境。保监会应积极宣传保险参与新农合的优势, 消除广大农民对商业保险的不信任态度, 同时协调各新农合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确立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法律地位, 保证经办机构的费用来源。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 从而实现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着手分析, 阐述商业保险参与到新农合的三种基本运作模式, 提出只有完善商业保险参与到新农合的相关政策, 才能使新农合发展更加持续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商业保险,新农合,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攀.商业保险试水新农合的思考[J].2008.9.
商业网站运作 篇7
关键词:博客营销,web2.0,网络,商业价值,运作模式
博客(blog)兴起于上世纪末的美国,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存在形式,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种网络媒体服务层出不穷的今天,博客的出现正好符合互联网自主化,个人化的发展趋势。在博客出现的初期,由于技术和理念的刚刚萌芽,其内涵也相对简单,即一般形式的网络日志——网友通过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空间中写下自己的随感或者发布个人信息。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营理念的不断拓展,以及对于新媒体研究不断深入,博客的概念已经从单纯的网络日志上升到了一个内容、理念,形式的外延都不断扩大的新的互联网传播形式。博客在2002年被引入到我国,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便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据CNNIC的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在中国2.98亿网民中,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为1.62亿人。在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博客的活跃度有所提高,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的比重较2007年底提高了11.7%。博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用户聚集的规模效应。博客频道在各类型网站中成为标准配置。同时根据2007年~2008年网络社区类应用用户对比(见下表),博客的使用量和更新率远远高于BBS和其他类型社区网络。
如此庞大的使用人群再加上博客自身巨大的商业价值使得敏感的营销人士发现了一种新的营销形式——博客营销。
一、博客营销的商业价值研究
1. 博客注意力是网络中的黄金注意力
注意力经济并不是出现在网络时代,早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就指出:“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信息的丰富意味着另一种东西的缺乏——信息消费的不足。非常清楚,信息消费的对象是其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丰富导致注意力的贫乏,因此需要在过量的可供消费的信息资源中有效分配注意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网络营销的独特性,“注意力经济”的概念才日益为学者关注。1997年,美国学者Michael Goldhaber在网络杂志上《第一个星期一》上发表了论文《注意力经济——网络的自然经济》,引起极大反响。从此“注意力经济”的概念迅速流行于世界中。
注意力经济是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考察经济的发展。而经济总是建立在对稀缺资源的追逐上。就像农业社会稀缺的是土地,工业社会稀缺的是能源,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由于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人们对信息需求有限性的矛盾,注意力便成为了稀缺资源。因此所谓注意力经济就是指最大限度的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的经济模式。而网络营销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们注意力的营销。所以,在早期的网络营销中,各大网站往往会采取一切手段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即吸引受众的眼球,其具体表现为“点击率为王”的营销思想。然而随着网络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网络营销的深入,人们发现光有注意力的“量”是不够的,还要考虑注意力“质”的问题,即所谓的有效注意力。这种有效的注意力其实是对注意力的细分,从信息的汪洋中寻找真正有效的客户,从而保证品牌的定向传播以及商品的准确销售,因此也有人称其为“黄金注意力”。
由于博客天然的分群化,使得“博客注意力成为网络金矿中刚刚开挖出来的‘注意力黄金’,博客点击成为网络点击中最有价值的‘黄金点击’”。这是因为一方面,博客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过程中,必然因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聚合为特定的受众圈和资讯圈,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商品信息的分众传播和广告信息的针对投放。另一方面,博客的互动性可以保证企业第一时间得到目标用户的反馈,从而迅速做出营销调整。这样一来,博客营销不仅较好的实现了信息的顺畅流通,而且也遵循将最重要的信息价值提交给最需要的样的商品信息交流模式信息需求者的原则,从而确保营销的效率和效果。
2. 博客营销灵活化,人性化更易于商品和品牌的接受
基于传统媒体的广告传播正面临一个困境:虽然广告费用支出大幅增长,广告制作更加精美,广告媒体更加多元,然而受众对广告的反感情绪却与日俱增,广告接受度逐步下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无处不在的广告信息严重侵扰受众的私人空间以及虚假广告、恶俗广告的泛滥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这种以传者为中心的硬性“推式”传播方式难以获得受众的认可。
与传统广告媒体相比,博客传播更具有灵活性和人性化。博客的灵活性表现在博客是一个有着多种展示功能的互动平台。这其中包括文字展示,图片展示,视频展示以及FLASH动画展示,这种多媒体的感性展示方式比单纯的文字促销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容易消解受众对广告的反感心理。博客传播的人性化表现在博客的传播往往是在公平和轻松的状态下进行,这是因为博客的传授双方是地位平等的网络用户,双方的交流是分享式的交流。因此,在博客的传播环境中不存在高高在上的“授予者”,也没有卑微的“接受者”。这样,商品和品牌信息在博客中的传播中往往是以轻松幽默的状态出现,从而有利提高品牌的接受度。据国际调查机构Ipsos-M0Ri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4%的被调查者相信博客传播,而相信电视传播的比例只有17%,相信电子邮件传播的为1 4%。
3. 极大的降低营销成本
博客营销的低成本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品牌宣传费用的降低。虽然,目前博客广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参考表,但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广告费而言,博客广告花费就显得微不足道,比如2006年5月初,中信银行与和讯网站的博客广告联盟签约,在5月初投放60万元的信用卡广告。这已经是自有博客广告以来额度最大的一单。第二,市场调查成本的降低。博客的灵活性和互动性保证传者和受者之间顺畅的沟通,其中通过博客,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能够自如的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同时,企业可以在博客文章中设置在线调查表的链接,便于有兴趣的读者参与调查,这样既扩大了网站上在线调查样的商品信息交流模式表的投放范围,又可以直接就调查中的问题与读者进行交流.使得在线调查更有效率,这样一来,网络的问卷调查和在线交流就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街头访问和小组访谈,从而不仅保证数据的稳定性,也大大降低调研费用。第三,维持顾客的费用的降低。在市场营销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规律:获得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远高于维持一个老顾客的成本。因此,对于营销人员而言,如何巩固老顾客的忠诚度是工作中的重点。由于博客是一种相对自由的交流方式,而且博客的内容又处于时刻更新当中,所以博客往往能牢牢地吸引对其内容有较大兴趣的群体的不断参与,这些群体的稳定性也为市场营销节省了相当大的成本。
4. 博客的用户多为高素质用户
相对传统媒体的使用者而言,博客用户的文化素质较高。这是因为博客用户需要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与社会大众分享,这就需要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而博客的阅读者想要清晰的了解文章含义同样需要相关的知识储备,因此博客的使用者多为高学历人士。比如CNNIC在《中国博客研究2006》中就调研了博客用户的学历,如图1。
由此可看出,博客中大专和本科以上学历的用户远远高于低文化层次的用户。另外。由于博客的使用者需要有能力购买电脑设备和相关设施,因此,博客用户多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其职业分布多集中于管理以及技术人员,如图2。
这些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所蕴含的消费潜力是每个商家梦寐以求的追寻对象。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市场营销人员为如何锁定有效消费者而大伤脑筋,然而在Web2.0时代,通过博客这一平台的分众和聚合,可以轻易地将目标消费者从众多的消费者中分离出来,从而形成较高价值的消费群体,为企业实施精准营销奠定基础。
二、博客营销的平台研究
1. 在博客托管网站(BSP)
博客托管网站(Blog Service Provider)也就是提供博客服务的各种网站媒体,根据他们各自专攻的领域不同可以被分为博客门户和门户网站的博客频道。
博客门户是指专门从事博客网络运营的BSP,其特点是专业性强,分工明确,其中以博客网和博拉网等网站为代表。博客门户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将最优秀的博客集中起来,并且通过主页推出,从而方便博客受众阅读。这样一方面在传授双方中间搭建了一个搜寻平台,大大节省受众寻找目标博客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和网络注意力,有相当多的网络用户习惯于通过博客门户进入博客世界。这一点对企业的网络营销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比如2006年6月,博客网获得“阿芙”香薰品公司的1万元现金博客广告投放订单;长虹数码和西南最大的陶瓷企业哥德集团的广告也正在西南地区最大的博客类网站——博拉网上的博客中刊登。
门户网站的博客频道,也有人称为门户博客,其实就是门户网站开办的博客频道。进入2004年,由于Web2.0的异军突起,即使再强大的门户网站也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于是,网易、Sohu、Tom以及和讯等网站相继推出了博客托管服务。这种博客频道的优势在于依托门户网站巨大的流量和人气,通过制造相应话题,可以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新浪博客就常常通过举办博客大赛来吸引注意力,并且通过大量聘请名人在新浪上开博来聚集强大的号召力,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个新浪博客的访问量达到2000万次,超过57个新浪博客的访问量达到1000万次,门户网站的博客凝聚力和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目前而言,门户网站的博客频道大有取代专业的博客门户的趋势
2. 个人博客
个人博客的分类很多,但是其中最有商业价值的是名人博客和专业博客。名人博客的价值在于点击量大,浏览量高,再加上名人往往拥有一大批“粉丝”以及消费潮流的影响力,因此很容易形成名人效应,提高广告的渗透效果。比如建在新浪网站上的名人徐静蕾的博客,刚建立儿天就创下了千万人次的点击率,广告商主动上门提出希望在其主页上登广告,虽然此次合作因博客和网站如何分成之类的诸多问题搁浅,但这次事件却向人们展示了名人博客广告发布的潜力。专业博客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是专家级别或极具影响力的人的博客。这些人在相应的领域实际上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的广告传播虽然范围较小,但是由于对于专业知识的权威性,因此极具说服力。当消费者面对高卷入度的商品(比如汽车,电脑,电器产品)等无法抉择时,他们往往希望得到专家的意见。而这也些正是吸引广告主的重要原因。比如国内最先发布广告的博客就是著名的I T写作社区Dnnews的总编辑洪波。虽然金额只有几千元,但专业博客所蕴含的广告价值却开始吸引很多大公司的目光。2006年7月3日,国内最大的信息安全厂商瑞星公司的形象广告以Flash的形式悄然出现在一千名博客上,这些博客的用户大都是IT、财经等行业的知名人物,每个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铁杆读者。这是国内IT厂商首次大规模试水博客广告,这表明以精准定位和口碑传播为特征的博客商业价值逐步得到主流企业的认可。
三、博客营销的运作模式研究
1. 直接在博客网页上发布广告
就目前而言,广告依然是博客实现盈利最可预见到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企业最常用的品牌传播形式之一。但是不同于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博客是个人思想和观点传播和共享的一种形式,因此具有明显的私人空间的特点。所以企业在投放广告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采取影响受众博客阅读的广告形式,如横幅式,滚动式广告,并且应当相应控制广告的数量,从而保护博客空间的个人化和自由化,避免受众产生反感情绪。
2. 企业自建博客进行网络营销
Web2.0时代带来的消费者行为的一个变化就是从AIDMA模式到AISAS模式。当消费者产生消费需求时,他们已经不再满足被动的接受商品信息,而是会主动的搜索(search)并且与人分享(share),因此,作为传统营销手段的补充,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网络接入点,帮助消费者寻找到自己的商品和品牌信息。有鉴于此,在Web1.0时代,大多数企业纷纷建立企业网站作为消费者和企业的连接点。但是大量涌现的企业网站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企业网站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作为一个企业的官方网站,其网站内容和形式往往过于简单,大多数企业网站在完成中规中矩的企业信息介绍之后就很少其他企业信息的披露。二是消费者的查询模式较为单一,反馈渠道狭窄,很多难以沟通的事情往往还需要另外打电话询问。所以,总体而言,企业网站作为企业的网络接入点是合适的,但是作为其网络营销源就难有成效。因此,当企业博客一经推出,就获得国外各大公司的推崇。2002年9月,国际知名咨询顾问公司Jupiter Research就在公司网站上建立了博客频道;2005年4月,Oracle推出了podcasts节目和博客社区;Visa USA在10月发布了他们的第一个博客“都灵之旅”。在中国,2005年10月,博客网推出的“企业博客”;2006年2月谷歌推出企业博客“Google黑板报”;6月,雅虎中国推出企业博客“雅虎搜索日志”。诚如美国社会性媒体会议Blogon在发布的“205年社会性媒体调查”报告中认为:企业正在使用博客进行对内对外的交流、沟通,达到增进客户关系、改善商业活动的效果。企业博客营销开始兴起。
3. 企业聘请专业的博客写手进行软文式的品牌宣传
相比于前两种营销形式,通过聘请专业的博客写手进行软文式的品牌传播是企业博客营销中最常用到的方式。这些专业的博客写手一方面将企业的产品,品牌或者营销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发布到博客网站或个人博客上,另一方面,将产品使用的感受以及产品的优缺点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传达给消费者,从而帮助消费者形成新的品牌形象,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以及改变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者对商品物质属性的追求逐渐退居其次,而心理方面的需求则成为购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企业在进行商品营销时不仅要重视品牌的品位、形象、个性、感性等方面的塑造,营造出与目标顾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心理属性,同时还要吸引消费者参与,并借参与产生互动,赋予消费者真实的品牌感受,让消费者真正成为品牌的主人,从而促使消费者接受品牌所传递的信息并产生消费吸引力。因此,相比于广告的说教式的宣传方式,软文传播所代表的体验式的品牌传播无疑更具有良好的效果。博客中的软文将体验者对产品和品牌的感受传递给消费者,并把品牌与顾客关心的事物连接起来并融入到顾客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帮助消费者在心理层面上感受品牌的魅力,从而建立起品牌的偏好。
4. 利用事件营销在博客中传播
事件营销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升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企业主钟情事件营销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通过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热点事件,可以迅速引起社会大众的瞩目,达到快速宣传品牌的目的,另一方面,事件营销是一个空间广阔的品牌树立平台,借助事件营销可以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为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创造机会。因此,事件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而博客则是事件营销的最佳载体,这是因为博客传播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在事件传播的过程中极易形成二次传播。在博客形成的舆论圈中,不仅博主和受众之间进行传播,受众和受众之间同样存在有效的传播,这样就形成了大众传播和口碑传播的有机结合,从而将事件营销的新闻效应发挥到最大程度。
四、结语
商业网站运作 篇8
一、“第三方发卡”商业运作模式概述
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三方发卡”最早诞生在英国。1995年7月,英国的米德兰银行和国民西敏西银行合办企业发行一种Mondex卡,开创了第三方发卡的先河,随后第三方发卡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一)第三方发卡机构
第三方发卡机构为持卡人在不同机构消费提供资金的清算和结算服务,是提供支付服务的组织。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卡机构为银行和银行投资开办的企业或者为经金融监管机构批准成立的公司,同时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存在非存款的发卡机构。目前,对于发行商的资格认定各国处理方法雷同,需要审批和许可。例如,欧盟法律体系和香港只允许吸收存款的机构和授权机构发行多用途储值卡。此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由中央银行实施对储值卡和其发行机构的监管。各国中央银行除了实施对储值卡发行商准入的监管,也会监控和分析储值卡业务的发展并对发行商进行监管。
(二)储值卡的运作范围及风险控制
时下,各国的第三方机构发行的储值卡一般为带芯片的IC卡或者带内置晶片的非接触式智能卡,主要在停车场、自动售货机、便利店、快餐通道、报刊零售商、公共交通系统以及相关市政服务等行业用于小额支付。
欧洲央行(ECB)《多用途储值卡系统安全目标》中,为排除多用途储值卡计划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了风险评估,罗列了安全目标,欧盟体系国家中央银行都参考该报告来对多用途储值卡计划进行监管。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和新加坡货币当局出于安全因素考虑,为申请授权发行多用途储值卡的计划执行者设定一个标准, 评估计划执行者是否有防止伪造和欺诈的完善的安全系统。在评估支付系统的运行和技术安全性能时,奥地利的中央银行要求一家相关的技术机构协助,而墨西哥则专门成立了一个特别行动小组。
二、我国“第三方发卡”商业运作模式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第三方发卡”业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业务涉及行业已经包括公交及相关市政服务行业、医疗服务行业、百货和超市等零售行业、餐饮行业、通讯行业、加油站、娱乐文化等其他服务行业以及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我国“第三方发卡”商业运作模式也不乏成功的典型,其中连云港“金神话娱乐城”储值卡便是其一。金神话娱乐城有五个娱乐场所,整套系统建立在总部局域网与连锁店的VNN虚拟VPN上运行。采用感应IC卡为介质,实现连锁娱乐城消费一卡通。整套系统实现了电子钱包、身份认证、打折积分、方便查询等功能,在实际运作中赢得了客户的良好评价。但是,要推动“第三方发卡业务”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该选择如下商业运作模式:
在流程图中,“上游环节”是指第三方发卡机构与商家的合作。第三方发卡业务之所以能够生存就在于其发行储值卡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因此,发行者应以此为出发点,找到与商家合作的利益点,最大限度地拓展与商家合作范围,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中游环节”是指第三方发卡机构自身的运作。第三方发卡机构作为商家和消费者关系的斡旋者,应该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间人的作用,努力使合作双方满意;“下游环节”指第三方发卡机构与消费者的合作。这一环节是整个商业运作模式的重点,因为如果这一环节出现问题,以上环节的工作徒劳;“保障环节”指第三方发卡商业运作的宏观环境,包括政府监管、法律规章等,它贯穿于整个运作过程。
三、目前商业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对我国“第三方发卡”商务运作模式现状和未来商务运作模式发展方向的比较发现,我国“第三方发卡”商业运作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监管以及税收问题。
(一)风险问题
“第三方发卡”商业运作模式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流动性风险。通过发行储值卡,第三方发卡机构动态地吸纳了消费者资金。所以,发卡数量越多、金额越大,用于结算的余额越大,发卡者越有可能不能等值赎回其发行的电子货币,或者缺乏足够的等价物品加以交换,其流动性问题就越严重,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二是信誉风险。由于储值卡是发卡主体以自身的信誉和资产作为保证来发卡的,消费者是基于对发卡方的信任,预付款项换取未来消费的凭证。储值卡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涉及发行、消费、清算等诸多环节和机构,一旦其中的机构出现欺诈、经营不善倒闭等行为,消费者就不得不被迫承担损失;三是安全性风险。储值卡是一种基于卡业务的电子货币,它的安全性除了依赖于物理上的防伪,还有依赖于网络、加密等技术性手段。由于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大多数发卡主体为节约发卡的成本,卡的质量以及安全措施较差,储值卡本身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监管问题
第三方发卡的合法性有待明确,业务开展缺乏监管。在我国现有法律中,《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中都规定“禁止代币票券流通”。但是,储值卡是否属于代币卡,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储值卡合法地位并对其业务开展进行相应监管,储值卡业务始终处于游离于法律和政策许可之外的边缘地带,不利于其持续、规范和长远发展,也容易产生风险隐患、滋生腐败。另外,由于发卡主体较为分散,储值卡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都由发卡主体自行控制和管理,没有明确的市场准入限制,更缺乏规范的储值卡行业标准,储值卡的发行、使用目前处于完全放任状态。
(三)税收问题
目前,“第三方发卡”与企业电子商务的联系越来约密切,那么储值卡的利用必然会带来税收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纳税义务人分化。在传统的贸易模式下,交易双方是明确的,很容易被界定,而在利用储值卡之后,整笔交易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增加,税收征收更加复杂;第二,现行税法的某些方面不适用储值卡交易。储值卡交易有其自身的特点,且现在很多发卡机构处于放任状态,难以进行系统管理的同时也对现行税法提出了挑战。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为了促进新“第三方发卡”业务商业运作模式的建立,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实施第三方发卡机构市场准入
我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明确指出,支付服务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支付清算服务特许经营者,是多用途储值卡的发行、运营以及多用途储值卡的发卡机构的各项运作提供政策上支持和引导的当然机构。支付清算组织的发行商需要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算组织特许者的准入规定。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应为多用途储值卡以及发卡机构创造健康、稳定、和谐的环境,为其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障。
(二)确立第三方发卡机构资格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应确立第三方发卡机构如下资格标准:第一,发卡机构是否有全面、严格以及妥善的运作和技术程序, 确保运作可靠性,保证各项装置和网络的稳健以及遇有故障、系统中断以及传输失败或延误的情况按时完成交易;第二,发卡机构和参与商户是否采取适当及商业上合理的技术保障措施保障系统安全;第三,发行机构卡、支付及充值装置、监管系统以及防止诈骗系统的性能及防范干扰能力是否合格,是否合理保证系统设计的灵活性以有效、快捷地适应科技发展,是否制定有效、妥善记录及定期进行测试的业务应变计划,以保证在发生无法预见的干扰时能继续运作。
(三)完善对第三方发卡机构资金管理
第一,实施保证金制度,防范风险仿效股市资金运作的三方托管制度,建立多用途储值卡发行机构、银行、商户和持卡人的统一运作体系,实施资金和交易分离。发卡机构应向监管部门缴存一定比例的存款保证金,作为资金安全性的保障。消费终端商户收入划转则采取日处理制,每个交易日结束后,商户将每天的交易清单传给银行,然后当天的收入转入商户的账户。第二,监管部门应监督检查发卡机构是否合理管理持卡人的预付的款项,保证这类债务在所有时间均应有足够、流动和低风险的资产支持;同时还应监督检查发卡机构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应付日常运作的需要。第三,发卡机构在预收款项时,可暂不出具发票,而持卡人在进行消费时开具发票。这样,一方面可以防范多用途储值卡引致的贪污腐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税收的征管问题。
参考文献
[1]褚昭华.试述商业领域储值卡如何“破茧成蝶”[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4) .
[2]潘辛平.爱恨交加储值卡[J].金融业务, 2008, (8) .
有限合伙的商业运作模式刍议 篇9
[关键词] 有限合伙 有限责任 无限连带责任 合伙协议
从以往的经验看,人类的组织形式总是从简单发展到复杂,商事组织也不例外,也是从最早的商个人,发展到商合伙,进而发展到商法人的。但并非商法人组织形式就可以在任何场合都取代商合伙或者商个人的形式,事实上,在很多领域,商合伙都有着商法人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就谈谈有限合伙这一特殊的合伙形式的优势和不足。
一、有限合伙商业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到古罗马时代, 合伙已成为一种制度成熟、形式多样的个人联合体。康孟达(Commenda)于11世纪晚期在意大利、英格兰和欧洲的其他地方逐渐被使用。
法国、德国早期、近代和现代的商事立法,都规定了两合公司。有限合伙制度首先为1673 年法国商法所承认和保护,后来被1807 年法国商法典23~28节吸收。《德国商法典》第二编规定了普通商事合伙、有限合伙和隐名合伙。日本商法则规定了“合资会社”,以及匿名组合,也就是隐名合伙。1907年,英国以制定法的方式颁布了《有限合伙法》。美国19世纪初,各州仿效法国立法开始规定了有限合伙,并在1916年,统一州法全国委员会通过了《统一有限合伙法》。瑞士、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澳门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有限合伙制度或者类似的规定。
有限合伙在美国应用广泛,私募基金一般是实行有限合伙制,如特拉华州的RED FIRE MOUNTAIN, L.P.,是一家以投资证券为主要业务的有限合伙企业;美国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也是以有限合伙的形式居多,80%至90%的风险投资企业都是采用有限合伙形式。促使有限合伙在美国长足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合法避税,一个是有限合伙人的有限责任。
我国1986年《民法通则》规定了个人合伙的形式,1997年正式出台了《合伙企业法》,但是没有规定有限合伙法。一些地方性法规先行立法,规定了有限合伙制度,但是效力上有瑕疵。2006年合伙企业法正式的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
二、有限合伙的商业运作模式优势分析
1.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的有机结合
合伙企业在前几年之所以在我国数量很少,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事实上,这是对无限责任理解的一种误区。我们所讲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指的是合伙企业先以合伙企业的财产承担债务,仍然不能清偿的情况下,由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换言之,在合伙企业现有财产仍然能够清偿债务的情况下,普通合伙人的无限责任是不需要考虑的。再者,正是这种无限责任的压力,迫使普通合伙人努力经营,也为吸引有限合伙人投资提供了信赖基础。
对于公司,投资人为承担有限责任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首先,公司复杂的治理结构其效率低,效果差,在合伙企业的治理则主要依靠合伙协议的形式自由约定,体现了合伙人的“意志自由”。其次,公司法还规定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至于合伙企业,本来就不是法人,也就无所谓法人人格否认。再次,公司的两权分离使得代理成本增加,而普通合伙人利益与合伙企业利益息息相关,代理成本极低。最后,公司法规定了最低资本制度,法定的投资形式,财务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等。对于合伙企业,由于其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此类规定没有意义。
有限合伙就能将上述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普通合伙人的无限责任迫使普通合伙人努力而谨慎的经营,并且赢得有限合伙人的信任,获得融资(有限合伙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普通合伙人向有限合伙人融资),有限合伙人的有限责任降低有限合伙人的投资风险。
2.有限合伙商业模式更加符合特定投资人的利益
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有限合伙和普通合伙相比,有限合伙融资能力更强,它能吸收到许多愿意投资但是不愿意或者不能构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人,也能更好的发挥普通合伙人的经营特长和有限合伙人的资本实力,减少了有限合伙人的后顾之忧。
有限合伙和公司相比,普通合伙人可以和公司经理人相比较,有限合伙人可以和公司股东相比较。普通合伙人由于承担无限责任,并且参与公司分红,而且具有竞业禁止的义务,比公司经理人更具有动力努力谨慎地经营合伙企业,因而几乎不必担心困扰公司的所谓“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监督成本相对较低,激励效果也强得多。有限合伙人则比股东权利更大,股东权利大多是由法律规定,而有限合伙人的权利则完全可以通过合伙协议加以安排,并且,在有限合伙人不愿意转让合伙份额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以退伙并取回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的方式实现其退出合伙的目的,而公司为保护债权人利益,其股东基本上不具有这种权利。有限合伙人只缴纳个人所得税,税负比公司股东要低,排除竞业禁止,可以进行自我交易和以合伙财产份额出质。
3.有限合伙的经营方式更加灵活
公司由于其投资人承担的是有限责任,法律出于平衡第三人的地位和税负要求,设置了许多强制性条款。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法律赋予了其更多的自治性权利,表现为在合伙企业法里有很多的任意性条款。而合伙协议则是合伙人自由意志的体现。
有限合伙是一种特殊的合伙形式,它实际上融合了普通合伙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和公司经营方式的易于筹资的特点。如,有限合伙突破了“同股同权”的原则。合伙法第三十条规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有关事项作出决议,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表决办法办理。说明在表决办法上合伙协议可以做出符合当事人自由意志的安排。
一种观点认为合伙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其实不然。中国的公司法律是从国外移植的,似乎非常先进完善,如上市公司既有独立董事,又有监事会,每年都要通过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审计,但很多的情况是,这些监督的成本很高,收效甚微。其原因就是中国的公司法律制度过于刚性,没有体现投资人的意志,也没有充分发挥投资人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自然也就很难符合中国国情。与此不同,合伙企业法的任意性规范远多于强制性规范,合伙协议能充分发挥合伙人自身的聪明才智,也更加可能创造出高效现实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合伙协议是合伙人之间的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自签字时生效。其内容也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合伙人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订立合伙协议,满足不同投资人的需求,量身订做,从而增加融资的成功率。合伙协议未载明的,按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办理,法律未载明的,按照习惯,无习惯的,依法理。
4.合伙协议对于投资定价更为合理
公司投资人在设立公司之前须进行资产评估。严格来讲,资产评估并非市场定价,尤其目前我国资产评估业务的操作有待规范,因此公司资产的资产评估究竟有多大意义,实在不应高估。然而,为了维护公司的有限责任,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只能进行资产评估,因为对于债权人来讲,债权得以清偿的基本保证是公司资产的清算价值,这是一种公示价值。但是以这种价值表现作为投资人权利的衡量标准无疑是有失公正的,比如一项资产市场定价可能很低,但是作为一项公司资产其价值有可能非常巨大。
有限合伙通过谈判达成合伙协议,估定的资产价值显然属于一定范围内的市场定价,是资产的经营价值,相对而言更加公允客观。
这里,笔者想借鉴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说明投资估价的法定方式和自由方式的区别。我们不妨将公司设立前的资产评估称为投资的“法定方式”,将合伙企业达成合伙协议的股价方式称为投资的“自由方式”。公司的资产评估是为了维护公司的有限责任,同时又为了平衡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的不得已之举。合伙企业由于已经有了普通合伙人的无限责任,资产评估之举实为多余。参照美国两位学者论证物权法定主义的一篇论文的方法。如下图投资估价方法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定价方式的数量,随着定价方式的增加,达成协议的估量成本Mc(measurement costs)相应增加,而交易者无法完全达成交易目的的挫折成本Fc(frustration costs)相应减少,理想定价数量为P。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投资人的基本素质也越来越高,资讯越来越发达,使得私人投入的估量、风险防范成本大幅降低(Mc’),边际估量成本和边际挫折成本(Mc”和Fc”)都迅速降低,直至趋近于零,理想定价数量为P”。该图虽然不能完全解释投资估价的法定方式和自由方式的关系,但是至少能够说明,在自由协商定价的情况下,达成协议的总成本要低于法定的资产评估的定价方式。
投资估价方法示意图
三、有限合伙模式的不足之处
有限合伙组织形式有很多的不足,但是这些不足之处中的很多项其他商事组织形式也是有的,不应该成为有限合伙的相对劣势。
普通合伙人人才难觅。普通合伙人需要具备优秀的信誉、能力、品德和沟通能力,普通合伙人要入有限合伙人相互了解和信任。其实,普通合伙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正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普通合伙人人才难觅,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同样是稀缺资源。
合伙财产不透明,债权人的利益难以保障。普通合伙人的资信和偿债能力是有限合伙的信用基础。法律规定公司尤其是股份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但信息披露难以监督,同时也泄露了商业秘密。而且公司是资合性组织,承担债务的基础的公司资产,投资人承担有限责任,债权人的利益更难保障。普通合伙人由于承担无限责任,债权人的债权相对更有保障。
有限合伙的资本来源比较单一。有限合伙人一般只会在对普通合伙人相当了解的情况下才会投资。公司有法律的强制性的规定,内部外部的监督,股份的自由转让,使得普通投资人得以很容易的参与投资和退出,融资能力实非有限合伙能比。
合伙协议不易订立。如前所述,这既是有限合伙的缺点,同时也是有限合伙的优点。
四、改进我国有限合伙商业模式的几点建议
明确规定普通合伙人的受信义务。起码从形式上,有限合伙可以看成是普通合伙人向有限合伙人融资的行为。因此,资产经营的保值增值就是有限合伙人主要关心的问题。由于有限合伙人不能参与经营,失去了对合伙企业的主要控制权,合伙协议的约定毕竟有限,为了维护有限合伙人的权益,有必要借鉴美国2001年《统一有限合伙法》,让普通合伙人承担对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人的受信义务,包括注意、勤勉和忠诚义务等。
增加有限合伙人的权利。如前所述,有限合伙人的权利及其有限,并且有被指责参与执行合伙企业事务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危险,立法的目的在于排除有限合伙人的不当干扰,保护普通合伙人的独立经营,以与其承担的无限责任相匹配。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诚实信用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过于限制有限合伙人的权利,无疑会增加有限合伙人的疑虑,从而可能客观上导致有限合伙难以设立。故适当增加有限合伙人的权利应属必要,如增加有限合伙人“依合伙协议约定的重大事项的否决权”、“依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事务的质询权”等防御性权利。
放宽合伙人人数的限制。我国合伙企业法明文规定了有限合伙必须是二到五十人,相对束缚了有限合伙的发展。应当参照我国普通合伙以及美国《统一有限合伙法》的做法取消人数限制。可以想见,如果我国的合伙企业法取消了对有限合伙人数的限制,有限合伙的融资优势就丝毫不亚于股份公司了。
五、结论
在美国,尽管受到有限责任合伙(LLP),有限责任企业(LLC),还有后来的有限责任有限合伙(LLLP),业主有限合伙(MLP)的冲击,截至1997年美国的有限合伙的数量仍然达到328,210,有10,167,018个合伙人。我国没有LLLP、LLC和MLP的形式,我国国民经济又在快速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尤为迅猛,可以预见,我国的有限合伙的发展前景应该更加广阔。但是,如前所述,受到它融资能力的天然限制,有限合伙主要应该适用于投资人不多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风险投资、房地产信托投资、私募基金等行业。
参考文献:
[1]赵长明:《科技资讯》.2006,NO.32
[2]沈四宝郭丹:《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3月,总第85期
[3]www.aufhauser.netredfire
[4]夏凤英:《商场现代化》.2006年12月下旬刊,总第489期
[5]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第61条、第125条等;台湾地区民法典,2000年,第1条
商业网站运作 篇10
一、商业模式的内涵及结构
商业模式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不过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蒂默斯(Timmers:1998, 1999)在商业模式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包含多方面内容的复合概念,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商业活动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以及收入来源的描述。威尔和威泰尔(Weill&Vitale, 2001)将商业模式描述成为公司的客户、同盟者和供应商之间角色和关系。KMLab公司(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关于公司在市场中想要如何创造价值的一个描述,它包括公司的产品、服务、形象和营销等的综合,以及基础的人员组织和运营基础设施。
简单地说,在某种程度上,商业模式就是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寻找到价值所在,然后将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原材料转换成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目前世界主要煤制油项目发展情况见下表,本研究我们根据煤制油产业参与者性质不同进行商业模式的分析。
二、煤制油商业模式的三种类型
煤制油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政府、科研院所、国有及民营企业。根据这些组织在煤制油商业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性质不同,可以将商业化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商业化模式、研制企业主导商业化模式和企业主导的商业模式。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产业发展各种模式之间也在发生变化,并非绝对不变的模式体系。
(1)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商业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商业模式是以政府或公共部门为煤制油商业化运行主体,各类研发、私人部门为辅助,高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中央和地方直接投资,国家所有的方式,推动煤制油商业化运行的项目建设、实施和发展。根据政府在商业化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方式不同可以将政府主导型划分为政府直接主导型和政府间接主导型。所谓政府直接主导型就是政府自己全部通过财政拨款进行投资,并指定政府的某些职能部门直接参与煤制油商业化运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类似于我国的中央直属企业。政府间接主导型模式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然后委托国有企业实施煤制油的商业化运行的组织和管理。也就是政府对商业化运行提供部分资金,但是并不直接参与经营,即政府为所有者充当委托人角色,而国有企业为代理人,即具体经营管理者,类似于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
(2) 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是指煤制油商业化的组织和管理由科研机构担任,在这种模式下由煤制油科研机构投资进行煤制油商业化运作,即将其技术直接进行产业化,向创新产业链下游移动。同样,根据研制型企业对煤制油商业化运作的组织管理方式不同,研制企业主导型模式又可分为研制企业直接主导型和委托—代理型。研制企业直接主导型模式是指煤制油技术开发企业通过组建煤制油企业自己来进行技术产业化,而委托—代理型则通过科研企业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煤制油的商业化运行。目前,国内的研究企业一般还不具备直接投资煤制油项目的能力,大多采取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煤制油项目的建设。
(3) 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实际上是技术购买型的,这些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并不研发煤制油技术,其煤制油技术主要是通过购买自煤制油技术研发企业。这类企业从项目申报、审批到投资运营,都由企业自身独自操办,并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办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此外,在投资商也有是采用多元投资方式吸收其他资金进入,在煤制油的组织管理方式上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煤制油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技术引进起协调作用,另外,制定相关的产业规划和产品标准。目前国内参与这种商业模式的主要有潞安矿业集团、徐州矿业集团等国有企业的煤制油项目。此外,浙江、广东等地的某些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开展煤制油项目。
三、不同煤制油商业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分析
1. 煤制油商业化特点分析
概括起来煤制油商业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受国际油价波动大。煤制油商业化将直接受国际油价的影响,油价在45美元/桶就可保本运营,国际油价高升,已经间断性地突破140美元,因此,目前煤制油技术商业化具有广阔的利润空间。第二,商业化规模效益显著,投资巨大。研究表明煤制油项目至少年产规模要达到100万吨油品才能有效益,而这个规模投资需100个亿以上。第三,技术风险大。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都有风险。第四,对资源和设备依赖性强。煤制油项目需要大量的优质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作保证,在设备上需要超大型特殊装置,并对设备质量安全提出很高要求。第五,煤制油项目商业化参与主体多。煤制油项目实施需要煤制油研发机构、金融机构、政府、公共部门、煤炭企业、技术设备企业和电力公司、石油公司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推进煤制油商品化。
2.煤制油商业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1) 政府主导型商业化模式的优缺点。从政府主导型的优点来看,第一,在商业化初期,由于煤制油项目的技术并不成熟,同时,投资巨大,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对于产业化的前景并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导型可以发挥政府资金优势和协调能力优势,担负煤制油项目的组织运营,这样可以促进煤制油商业化运行的实施和快速发展,最终形成煤制油产业发展。第二,在煤制油商业化运行期间,由于煤制油的中试环节复杂,成本较高,如果没有政府财力支持,那么企业要克服较长时间的中试,试生产过程是很困难的。第三,由于煤制油项目的风险太大,投资收益周期长,这样导致企业投资经济激励受到制约,投资不足,所以,这时采用政府主导型可以起到资金示范作用和杠杆作用,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煤制油商业化中来。从政府主导型的缺点来看,巨额的财政资金投入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使得政府的融资压力增大,同时,政府参与会伴随运行效率的低下,相比市场而言这种弊端先天注定的。另外,由于政府投资,收益归属政府所有,不利于商业化运行成果快速市场化。
(2) 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化模式的优缺点。研制型企业的优点在于:第一,研制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科技人员优势担当煤制油商业化的责任者,保证商业化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并能够根据项目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第二,拓宽了融资渠道,减轻了政府压力,成熟技术往往可以直接转化成资本,即技术入股。第三,在煤制油项目运营过程中,各种设备仪器的维修工作能够及时跟上,保障项目稳定运转。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的缺点是,一方面,很难保证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结合。发展煤制油从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发展需要,尤其在一些特定政治背景下,这种需要具有长期意义,但是研制型企业可能因为投资周期长,资金额大,收益不明朗而降低商业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化后煤制油企业的运营更多体现一种商业行为,而研究机构未必能够提供这种运营的人才需求,另外,科研机构的资金有限,筹资能力也常不高,所以不一定能够保障煤制油商业化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需求和持续不断投入。
(3) 企业主导型商业化模式的优缺点。技术购买企业主导煤制油商业化的优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可以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和融资优势。第二,通过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可以提高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成本控制、人员管理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可以发挥现代企业的独特优势。第三,由企业来处理政府、科研结构、高等学校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可以将这种协调关系建立在利益同盟基础上,使得关系更加牢固。尤其是商业化之后的产业化发展更能展示私人企业主导模式的优势。企业主导型的缺点在于,煤制油项目商业化过程中增加了对技术和政策的依赖性,从而增加了项目风险,尤其是商业化初期。另外,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还可能因为缺乏政府资金的支持陷入僵局,尤其在初期更是如此。
3. 煤制油商业模式的适用条件比较分析
政府主导型模式适用于煤制油商业化初期,规模较小阶段,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协调沟通能力,推动煤制油项目快速实现商业化发展。研制企业主导型模式适合于企业研究能力强,技术发育充分,商业化过程中对技术依赖的初期阶段,或者急需提升煤制油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期间,另外,也可以适用于具有长期规划的煤制油项目的商业化。企业主导型模式则适用于具有一定的资金优势,并具有较为充足的煤炭、水资源优势的企业,或者具有一定运营能力经营的公司,在煤制油商业化后期比较适合于采用这种模式,提高煤制油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产业效率,尤其在政府财力不强,市场发育完善,融资渠道畅通的情况下更适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和适用环境,应该结合各国经济发展阶段、整体生态环境、技术进步状况以及资源情况等灵活应用,也可以在商业化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商业化模式。
四、南非煤制油商业模式的实践和对我国的启示
1. 南非煤制油商业模式实践
南非煤制油商业化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之前的政府规划制定阶段,第二阶段是1950—1978年,在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属于政府主导,197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在这阶段主要由煤制油企业主导。
(1) 第一阶段,筹备规划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非经济主要依赖进口,后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严重的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南非放弃自由的贸易政策,实施关税保护,促进国内工业产业发展。1946年CTL通过南非政府融资论证,一年后液体燃料和石油法案通过,随即成立液体燃料委员会,规划煤制油项目的发展。An glo-Vaa在1949年获得南非政府许可开始进行煤制油项目,拟投资1300万英镑,先开发一个新的煤矿,以确保稳定的供应。
(2) 政府主导阶段。1950年初,Anglo-Vaal公司由于前期投入太大陷入资金困境,这时政府开始进入,成立南非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到了1964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南非的种族隔离主义遭到了国际反对,石油出产国对南非开始实行石油禁运,科威特取消了所有南非出口计划,1974—1978年的石油危机进一步促进了沙索公司的事业发展,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性得以进一步体现,比如在1979年末期,沙索公司生产的油品为30英镑每桶,而同期世界价格为40英镑每桶。这种经济性的显现也刺激了南非加大对煤制油项目的投入,1976南非在S e cu nda建立了沙索Ⅱ项目,1980年在同一地区又新建了沙索Ⅲ,使用技术同样采用了费-托方法。
(3) 煤制油企业主导阶段。经过近30年的努力,南非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效果初见端倪,在这种情况下,南非政府认识到只有将煤制油项目社会化,采用遵照国际惯例的企业经营模式才可能更好地推动煤制油产业发展,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经过这一股权结构的调整,公司走向企业化经营的道路,并在以后发展中显示了威力。1984年起,沙索三个工厂一起投产,日产量为11.2万桶石油,几乎能够满足南非当时能源需求的一半。
2. 南非煤制油商业模式对我国煤制油商业模式选择的启示
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南非在能源结构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对比南非煤制油商业化的模式和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这种启示将为发展中的煤制油项目商业化提供有益借鉴。
(1) 煤制油项目的商业化周期较长,在南非从提出煤制油规划到20世纪80年代发展壮大花了近50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必须由政府主导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帮助。前期的政府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2) 煤制油产业发展可以吸收社会多方力量参与,不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各类投资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及金融保险公司进入是加快商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3) 煤制油商业化的不同阶段必须辅以不同的商业化模式,初期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后期以私人部门主导为主。科研主导型在充分的资金和经营人才支持下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商业化模式。
(4) 煤制油项目不单纯产出油品,更重要的是不断扩大产品范围,向石油下游产品衍生,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完善增强煤制油的抗风险性。
(5) 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有一个统筹规划和产业布局,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遍地开花,煤制油对资源的依赖性强,必须在结合资源状况条件下,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市场进入严格控制。
(6) 南非的煤制油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了德国的技术和国际资金,同时也广泛接纳上游煤炭企业及石油企业为合作伙伴,这样可以保障产业供应稳定,产品多样,增加效益。
摘要:油价飙升及能源短缺直接引发了各国政府对煤制油项目的关注, 许多国家开始高度重视煤制油项目, 这也掀起了中国煤制油项目的热潮。煤制油项目属于高风险性投资活动, 对技术、经济、资源、设备条件要求苛刻, 对商业模式的选择依赖性也很强, 恰当的商业模式将大大降低项目实施风险, 加快煤制油商业化进程。本文介绍了几种商业化模式及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南非沙索公司的商业化模式及对我国煤制油商业化的启示。
关键词:煤制油,商业模式,南非沙索公司,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胡社荣.煤成油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震出版社, l998:1-l97.
【商业网站运作】推荐阅读:
商业网站设计06-02
中小型商业网站06-23
小型商业网站建设06-26
商业网站策划书范本08-11
博瑞贷网站商业计划书07-05
门户网站商业计划书09-10
网上购物网站商业计划书08-29
某交友网站商业计划书(doc17)05-26
商业运作10-15
中国电影商业运作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