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葡萄产业发展

2024-10-31

海南葡萄产业发展(共5篇)

海南葡萄产业发展 篇1

N35°~45°被认为是世界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纬度带,而云南作为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的新兴产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N21°09′~29°15′、E97°31′~106°12′,云南省理所当然也就被划为是不能种植酿酒葡萄的地方。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李华率领的大香格里拉产区研究团队从1986年就展开了对本地区的葡萄区划研究,经过长期调研和实践,最近完成了大香格里拉产区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区区划论证。大香格里拉产区覆盖了云南的迪庆州、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等地区。本着“小酒庄,大产业”的建设思路[1],2012年,“云南民族地区百家高山葡萄酒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论证,计划在迪庆州、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规划建设百家高山酒庄方案,充分利用云南自然优势和实际状况,建设百家各具特色的酒庄,为解决我国葡萄酒同质化、无风格等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开辟新的途径。

实践证明云南(如迪庆产区)是可以种植酿酒葡萄的,已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葡萄酒品牌,如太阳魂、香格里拉等高端品牌。云南省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成就了云南葡萄的高品质,使其在葡萄酒酿造方面发展迅速并具备广阔而良好的发展前景。

1 云南发展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有利条件

1.1 云南省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优势

云南省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高海拔,低纬度,葡萄产区平均海拔1 500 m左右。其主要气候类型为高原季风气候,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四季如春,冬暖夏凉。降水充沛,干湿季分明,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5~10月为雨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光照充足,紫外线强,气候凉爽,因此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色素的形成和芬香物质的积累[2],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早熟的酿酒品种可以在6月下旬成熟,晚熟品种可在7月中旬成熟。云南省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壤为偏酸性的红壤,土壤母质由砾岩和白岩风化而成,土壤结构疏松,含有较多的砾石和砂,透气性好,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宜葡萄种植。

1.2 政府的大力扶持

为推动云南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化发展,近年来云南相关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质量管理,培育、打造龙头企业,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产、供、销及加工一体化的产销模式,促进了葡萄种植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并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葡萄产业发展。

1.3 大型企业的投资和科研机构的加入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

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由金六福投资有限公司控股以来,公司得到快速发展,主要生产、销售“香格里拉葡萄酒”“大藏秘青稞干酒”,香格里拉顶级高原葡萄酒可比肩法国波多尔红酒。“太阳魂”酒业公司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等单位合作,坚持采用云南地产葡萄资源酿制优质葡萄酒,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确保了原料质量,从而酿制出优质的葡萄酒。

2 云南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云南省葡萄与葡萄酒主要产区介绍

云南省酿酒葡萄品种主要有玫瑰蜜、赤霞珠、梅鹿辄、霞多丽、烟73、法国野等,主要种植区有红河的弥勒,迪庆的德钦,楚雄的永仁、宾川,文山的丘北,昆明的富民、东川,曲靖的陆良,大理的宾川等[3]。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的“云南红”以特有的品质取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云南红”有力推动了弥勒地区葡萄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云南一个极具特色的葡萄酒产区是迪庆高原产区,迪庆产区位于“三江并流”的河谷腹地,葡萄产区绵延澜沧江、金沙江两岸数百里,葡萄园与梅里雪山遥遥相望,终年受高山积雪融水灌溉,是真正的绿色有机葡萄产区。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太阳魂酒业有限公司在迪庆高原产区均有自己的优质葡萄基地,而且赤霞珠葡萄的产量和质量还在逐年稳步提高[4,5]。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原系列干红在各项国际葡萄酒大赛中屡获大奖,充分印证了云南德钦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在丘北举办的“中食协2012全国葡果酒行业年会”上李华提出的“大香格里拉世界优质葡萄产区”正式通过论证,覆盖了西藏、云南、四川等广大地区。而太阳魂酒业有限公司利用迪庆产区的赤霞珠葡萄酿制出了品质优良的冰葡萄酒,这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4,5]。

2.2 云南省葡萄酒产区的规划与发展

“云南红酒庄之旅”的旅游概念是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创办理念,使葡萄酒庄成为旅游观光园,并有效地传播了葡萄酒文化,对企业和品牌的宣传以及弥勒的旅游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并且弥勒县将在已有的生态葡萄园的基础上,筹资打造一条温泉、美酒弥漫15.3 km的葡萄观光大道,这将更加有助于弥勒产区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2012年,云南省政府通过了由太阳魂集团发起的《云南民族地区百家高山葡萄中国好酒招商网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该项目由云南太阳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将组建云南太阳魂百家高山葡萄酒庄投资有限公司,以梅里酒庄和普者黑酒庄为龙头,采取多种经营形式,形成云南“百家高山酒庄联盟”。

2.3 进军电子商务平台,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上销售的发展越来越快,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认为“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已进入细分化发展阶段,对于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均是机会”[6]。同样,对于酒类电子商务营销也是一个机会。传统的酒类营销代理商是分级的,经过各层环节,酒类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价格至少翻一倍。而酒类电子商务可以省掉这些中间环节保证给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的产品,把实惠留给消费者。

2012年5月25日,云南红葡萄产业集团公司与酒仙网在弥勒云南红酒庄举行合作签约,正式宣布拓展全国市场,进军电子商务,标志着云酒电商时代的来临。云南红是云南省首家与酒仙网合作的云酒品牌。云南红借助酒仙网这个初具规模的平台拓宽了自己的销售渠道,而酒仙网也使得自身的酒类品牌更丰富,使双方达到双赢的局面。云南省其它的酒类品牌应以此为借鉴,达到宣传自身酒文化,使酒类销售渠道多元化的目的。

2.4 葡萄酒文化与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

目前的中国已成为波尔多葡萄酒最大的进口国,面对国外葡萄酒在国内市场的进入及国内大品牌张裕、长城等在葡萄酒市场中所占的大份额,在广告宣传中使消费者印象深刻、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融化于葡萄酒文化中,使葡萄酒产生神秘、古朴、原始的韵律,打造出自己的个性。“云南红”则依靠独特的地域风情,在设计上突出了阿娜多姿的少数民族人物和服饰,营造了“神秘之酿,世纪之梦”氛围,打造出浪漫、传奇又不失时尚的独特内涵,让消费者一见钟情[7]。

3 云南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就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而言,张裕、长城、王朝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其它的葡萄酒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比较少的。作为我国酿酒葡萄新兴产区,与国际和国内其它的葡萄酒企业历史相比,云南的葡萄酒企业历史较晚,并且云南省葡萄酒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企业数量少,目前知名度较大的只有“太阳魂”“香格里拉”和“云南红”,且品牌知名度有一定的局部性、地区性。但由于云南特殊的低纬度、高海拔及立体气候变化很大的生态条件,其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3.1 走高标准、高起点之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文化的深入传播和葡萄酒消费市场的积极培育,产品高端化成为葡萄酒行业的重要趋势,葡萄酒品质稳步提高,不能盲目地只求数量不求品质。要合理地确定酿酒葡萄基地的规模,服从葡萄酒市场的供求关系,走高标准、高起点的葡萄种植基地之路,使国际葡萄庄园的建设标准与云南特色相结合,这样才能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例如香格里拉的高原系列干红葡萄酒其葡萄原料赤霞珠的产量4 500 kg·hm-2左右,可谓粒粒精华,酿出的葡萄酒确为精品。

3.2 强化原产地域保护意识

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按照传统工艺所生产的产品,其质量、特色或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特征,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将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知识产权保护。葡萄酒的品质靠的是“三分酿造,七分原料”,葡萄酒产品的好坏受到酿酒葡萄的决定性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会造就出酿酒葡萄不同的品性和质量。申请“原产地区域保护”,使葡萄酒产品带上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光环会使产品更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已做到了这一点。

3.3 因地制宜,适地适种

云南省气候类型复杂多变,各地海拔也分布不均,由于各个葡萄种植区条件的微小差异,就会导致酿酒葡萄品种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品质,虽然差异不是很大,但我们应最大化地展现出酿酒葡萄品质。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利用弥勒产区的水晶葡萄酿造出了“水晶干白”,且在第二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荣获大赛金奖。根据杨明挚等人的叶绿素荧光分析法分析,赤霞珠葡萄在云南省高海拔的斯农地区比定植在丘北地区具有更强的光调节保护机制[8]。冰酒的酿造基地德钦海拔2 000 m以上,面积较小,特殊的环境才能造就出高品质的酿酒葡萄,所以要因地制宜,适地适种,使酿酒葡萄的品质完美地呈现出来。

总之,依靠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民族特色条件,依据李华研究团队论证的“大香格里拉世界级优质葡萄产区”区划结果,本着“小酒庄、大产业”发展思路,争取政府优惠的扶持政策,云南省葡萄和葡萄酒的发展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华,王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小酒庄,大产业[J].酿酒科技,2010(12):99-101.

[2]刘加强,汪荣,张加魁.云南高原葡萄种植公司二万亩酿酒葡萄示范基地建设[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0(4):40-42.

[3]马春花,邵建辉,蔡建林,等.极具特色的云南葡萄与葡萄酒[J].酿酒科技,2011(7):123-125.

[4]张宁.云南葡萄与葡萄酒产区[J].中国酒,2008(1):70-71.

[5]杨明挚,康登昭,蒋通,等.云南高原酿酒葡萄的特点及梅里冰葡萄酒成分分析[J].酿酒科技,2007(10):37-39.

[6]唐勃.电子商务助力酒香飘出“深深酒巷”[J].信息与电脑,2012(3):91-94.

[7]赵文慧.精细营销为云南红品牌增“色”[J].经营者,2004(5):184-185.

[8]杨明挚,蒋彤,路信,等.云南高原定植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的光合特征分析[J].酿酒科技,2008,7(169):108-110.

海南葡萄产业发展 篇2

海南荣丰花卉苗木产业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 园区分为六大功能区:博览园区、娱乐休闲区、婚庆度假区、花卉苗木物流区、科研区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及一个辐射带动区, 总占地面积为28156亩, 是海南省最大的花卉苗木产业园区。园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海南省花卉苗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海南打造特色切花切叶基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还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园区带动了海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周边花卉苗木生产提供了生产示范作用, 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 对发展科研、科普、示范、乡村旅游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花卉苗木也作为一个生态性、朝阳性、黄金性的产业而崛起, 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关注。花卉苗木业作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10大行业之一, 已经成为我国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和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2007年初,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新农村建设作出进一步部署, 当年的中央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花卉产业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体现。2009年,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 海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启动“绿化宝岛”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海口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2015年海口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保持一流生态, 建设“四宜”城市。2011年, 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政策, 提出将全省划分为北部、南部、中部、西部4个花卉产业区。提出了“十二五”期末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全省花卉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 实现花卉产业年总产值50亿元。2012年六月《海口市绿化宝岛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经十五届市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提出到2015年, 规划实施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河流水库绿化、海防林建设、林业开发建设、城市森林建设、湿地保护工程、盆景花卉与种苗工程等“八项绿化工程”, 构建“绿环围绕、绿色穿插、绿点均布”的绿化格局。

1 必要性分析

海南省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热带花卉作物, 尤其是在冬季, 温暖的气候, 适中的雨量, 特别适合反季节花卉生长, 是个天然的我呢是大棚。海南省花卉产业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 1990年代后期快速发展, 截止2010年底, 海南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9.1万亩, 年销售额约为8亿元, 尤其是海南鲜切叶生产站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一直以来, 海口坚持大力扶持花卉龙头企业的发展。2012年, 海口建设了海南国家兰花产业园和海南国际热带花卉产业园, 将分别打造海南的兰花航母、热带花卉博览园和大型花卉生产基地。

1.1“绿化宝岛”工程建设的需要

“绿化宝岛”行动是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必要成分。海南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是认真观测、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绿化宝岛”工程建设部署的重大举措, 是扎实推进“绿化宝岛”工程建设的重要步骤, 是海口市“绿化宝岛”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对海南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建设的锦上添花。

1.2 健全与完善海南花卉苗木产业市场的需要

今年来, 海南的花卉苗木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受环境、资金投入和农村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花卉苗木产业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 如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较低, 劳动生产率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欠缺等。海南荣丰花卉苗木产业园参考和借鉴了广东顺德陈村和云南昆明斗南的成功模式及市场经验, 打造健全与完善的热带花卉交易平台, 既弥补了海南花卉苗木产业却反专业交易市场和产业链不完善的缺陷, 又规范了海南花卉市场, 推进了海南花卉苗木产业健康发展, 还带动了海南物资产销、包装加工、物流、绿叶等行业的发展。

1.3 产业兴镇、带动农民致富的需要

海南荣丰花卉苗木产业园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红旗镇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城镇, 经济基础薄弱, 人民收入主要靠简单的商品交易和农业, 大多数村落属于生态村, 居住环境比较好, 部分农户种植有少量的花卉, 但尚未形成规模。海南荣丰花卉苗木产业园项目建设带动了当地农户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 对小型花卉苗木基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产业园区建设吸引了省内优秀的花卉企业入驻, 创造了海南花卉交易市场的龙头;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的交易, 改善当地交通环境, 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振兴海口市红旗镇经济, 保障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群众致富的途径做出了巨大贡献。

1.4 充分发挥海口资源优势, 促进花卉苗木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海南荣丰花卉苗木产业园项目建设以花卉苗木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为前提, 以优质花卉苗木引种驯化、高效栽培等多种生产技术为手段, 以促进花卉苗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根本出发点, 从多方面、多层次提高了海口市资源的利用率, 增加了花卉苗木产业的附加值, 提高了海口市花卉苗木产业的科技含量, 增加了农民收入。

1.5 打造海口国际热带花都的需要

海南荣丰花卉苗木产业园项目位于海口市红旗镇, 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该区域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 自然环境生态优越, 热量丰富, 光站充足, 水资源来源便捷, 职务资源丰富, 非常有利于各类热带花卉的生产。

项目以法律政策为依据, 以市场为导向, 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 依托“斗南花卉”的品牌优势, 利用海南的地理气候优势, 在海口市红旗镇建设高标准的及热带花卉苗木研究、标准化示范种植、交易市场、物流、花卉苗木主题生态休闲旅游、国际交流 (海外华文基地) 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热带花卉苗木高新技术产业园, 延伸了花卉苗木产业链, 促进了海口花卉苗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海口打造国际热带花都, 实现花卉苗木与旅游的完美结合做出了贡献, 使海口成为了海南花卉旅游目的地和海口美丽后花园, 成为了海南都市现代化农业最佳示范区。

1.6 促进海口旅游城市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海口市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旅游城市,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但景区的美化、城市绿化还有所欠缺。海南荣丰花卉苗木产业园建立了大型花卉苗木产业园, 培育了大量花卉苗木, 美化、绿化了景点, 提升了城市品位, 改善了海口市生态环境, 促进了海口旅游城市的建设。

构建一个绿色、富裕、文明的国际旅游岛, 城乡一体化是必由之路。海南属于欠发达地区, 其绿色崛起, 绝不是产业空心化、泡沫化。“绿色崛起”主要指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以经济崛起为核心, 以文化建设为支撑, 以社会建设为基础, 以政治建设为保障, 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推动海口市红旗镇在青山绿水中形成异军突起和跨越式发展并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优先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发展集约、集群、园区化、高科技的新型工业, 做精做优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海南荣丰花卉苗木产业园项目完全符合“绿色崛起”的要求, 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兴镇, 推动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

1.7 响应“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的需要

“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项目”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举措, 海南荣丰花卉苗木产业园项目间接积极响应“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的具体行动。项目区虽不在“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范围之内, 但与其相毗邻, 因此, 该项目对增加海口市的农业基础地位,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SWOT分析

2.1 有利条件 (S)

2.1.1 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项目区地处低纬, 书热带季风性气候, 年平均日照2225h, 年平均气温23.8℃, 年平均降水量1691mm, , 冬季气候温凉, 无严寒, 夏少酷暑, 冬春季节有阵冷, 春暖回升快, 终年无霜雪, 降水量适中, 具备了发展热带、亚热带花卉苗木的良好条件, 适宜反季节花卉生长。项目区土地肥沃, 地势平坦, 非常适宜热带花卉作物的种植。

2.1.2 丰富的花卉苗木种质资源

海南是个“天然大温室”, 中部又是山区, 有相当丰富的花卉苗木品种资源。在海口地区发现能作观赏植物开发的花卉苗木种质有859种, 其中, 海南特有种47种, 均高于华南很多地区。经过调研, 海口市主要花卉品种有切花切叶类植物:红掌、石斛兰、蝴蝶兰、舞女兰、黄金鸟、小鸟蕉、大红鸟、闭鞘姜、红花姜、鹤望兰、姜荷花、瓷玫瑰、散尾葵、龟背竹、春羽、巴西铁、苏铁、彩色朱蕉、鱼尾葵、富贵竹、洒金榕、天门冬等, 产品处供应国内市场外, 远销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及较高的生产产值, 多年来一直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中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蔓绿绒类、龙血树类、棕榈类、鹅掌柴类、天南星科类、竹芋类、美人蕉科、旅人蕉科、木棉科、大戟科、凤梨科和洋兰科等, 这些植物品种在海口地区种植成活率高、生长快、观赏性强、价格和市场前景好。

2.1.3 政府支持

政府对发展花卉苗木的高度重视为花卉苗木产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近年来, 海南省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政策, 包括创办出专业特色产业花卉苗木示范基地, 形成优势明显的主导产品和比较健全的生产、科研、贮运、销售、信息相结合的发展体系;实施花卉苗木科研项目, 开展热带花卉苗木种质资源收集和研究、新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等课题研究;对海南花卉苗木种质清查和收集、保存, 建立海南花卉苗木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实现资源的数据共享;针对海南重点发展的集中热带花卉苗木 (如热带兰、红掌、鹤蕉、观赏凤梨、切叶植物、绿化苗木类等) , 从收集、保存的资源中, 筛选出适宜海南地区规模化生产的、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 直接进行推广应用。

2007年通过的《海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海口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有助于优化花卉苗木区域产业布局, 资源合理配置, 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 保障海南花卉苗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1.4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区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中部的红旗镇, 距离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约二十公里, 在海榆东线34km处, 在海榆东线和横向区级道路的交界处, 紧邻花卉世界组团, 区委优势非常明显。

2.1.5 公司实力雄厚

海南荣丰花卉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好产业综合开发的大型企业, 由荣丰 (集团) 控股有限公司注资成立。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于2010年进军花卉产业, 控股了中国驰名商标企业“昆明斗南花卉”集团, 成为该集团最大股东。公司借助“斗南花卉”和“陈村花卉”成功的销售模式、成熟的物流模式与及时的市场信息反馈模式, 打造集花卉苗木生产示范、物流贸易、休闲旅游、园艺博览、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热带花卉苗木高新技术产业园。

2.2 劣势方面 (W)

2.2.1 土地征用困难

目前项目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土地的征用, 尚有一部分农民不理解本项目所蕴藏的巨大利益, 在项目区内存在着过多的基本农田, 分布不均匀, 给项目的区划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2.2.2 缺乏行业管理与扶持

海南花卉苗木产业尚未形成清晰的产业政策, 对花卉苗木产业的宏观协调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花卉苗木生长长期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 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和调控, 缺乏必要的导向性投资, 发展盲目性较大, 市场无序竞争问题突出。

2.2.3 花卉苗木生产技术水品低

花卉苗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较为匮乏, 科研投资少, 科技进步迟缓, 花卉苗木产业技术力量不足, 新品种开发滞后, 导致产品质量低、品种少、成本高、色泽差。

2.2.4 流通体系不健全

花卉苗木产业未形成生产基地、加工、储存运输、批发市场、超市、鲜花速递、零售花店互联的完善流通网络。产品快速流通, 优质, 优价, 难以实现, 影响了花卉的岛外贸易。

2.3 面临的机遇 (O)

2.3.1 宏观政策支持

2010年1月以来,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际旅游岛”、“绿化宝岛”、“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一系列重大政策为该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3.2 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花卉产业涉及旅游、环保、商业、运输等众多生产领域, 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花卉产品成为贸易的大宗商品以来, 大受消费者青睐, 销售量以年均15个百分点的比率递增。从调研的数据来看, 当前世界花卉的贸易额逐步增加, 预测到2015年全球对花卉贸易额将突破一万亿美元, 市场潜力巨大。

2.3.3 海南现有花卉企业自身发展不足

海南现有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大多“散、小、差”, 未形成规模经营, 生产资金缺乏, 生产基地基础设施简陋, 技术装备落后, 集约化程度不高, 产品缺乏竞争力。缺乏长期经营的战略思维, 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缺乏完善的市场网络, 市场开拓能力较差。花卉苗木行业缺少专业化的花卉苗木销售龙头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 既满足不了国际市场对鲜花、苗木批量和品质的要求, 花卉苗木企业的国内市场又比较分散, 对外形不成同意的品牌, 这既给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机会, 也为海南荣丰花卉有限公司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和公司实力发展成为海南省花卉苗木行业的龙头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可能。

2.3.4 网络营销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电子商务的兴起, 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产品营销的重要途径。它将大大缩短生产厂家与消费者之间供求连的距离,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网络营销的优点:全天候24小时的经营时间、无店铺和低库存的经营方式、精简化的营销环节、广阔的经营空间。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电子交易平台, 改变了传统的市场结构, 促进海南花卉的流通, 壮大市场。

2.4 挑战 (T)

2.4.1 竞争对手强大

海南花卉苗木产业起步晚, 发展速度慢, 就国内市场看, 花卉苗木年销售额巨大, 二广东顺德花卉和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发展比较成熟, 已经形成两个致命品牌, 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海南花卉苗木市场份额则比较低。

市场的放开和自由贸易虽然会促进海南花卉苗木的交易, 但是, 由于海南的花卉苗木与国际高质量产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主要是花卉苗木质量低、品种少、色泽差, 无疑在一段时间内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上将面临强势力量的冲击。此外, 海南花卉苗木生产分散, 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 结构过剩严重, 科研投入不足, 花卉苗木科技含量低, 产品难以形成竞争力。

2.4.2 自然灾害的防范

海南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台风、暴雨强度大, 常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减少损失, 防范自然灾害是一大挑战。

2.4.3 物流运输成花卉外销的瓶颈

当前, 海南花卉外运途径主要是空运, 不仅增加了花卉苗木物流运输的成本, 而且随着海南花卉苗木市场空间的扩大, 外销花卉苗木的物流运输问题已经成为海南花卉苗木外下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在节假日花卉消费高峰期, 因不能及时外运保鲜要求高的花卉, 导致花卉两三天后腐烂的现象经常发生。

3 结论

海南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于花卉苗木市场的前景, 做好产业市场定位, 规划好营销策略, 尤其是要开展绿色营销, 有效制定绿色营销方案:梳理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积极开展绿色营销、建立健全绿色农产品销售网络、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销售市场网络, 合理分析市场风险因素, 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于降低风险的对策: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发展步伐;立足资源优势, 培养龙头产品;做好产业规划,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化经营模式;确保花肥、花药及基质的供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等, 最终实现海南花卉苗木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摘要:海南省的花卉苗木产业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发展机会。海南的气候条件、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政府的政策规定为海南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提供了绝佳条件。在海南荣丰花卉苗木产业园调研的基础上, 对海南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并利用经济学SWOT分析, 为海南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提供了政策和经济依据。

海南邮轮产业发展策略探索 篇3

一、加快推进邮轮母港建设

(一) 目前海南省游轮母港的主要建设项目。邮轮码头是邮轮经济发展的基础, 邮轮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邮轮母港之间的竞争, 为此, 海口和三亚两地都在加快港口升级速度。

1.海口湾南海明珠邮轮港。海口南海明珠国际邮轮港将打造集入口主题广场、国际邮轮中心、海岛购物天堂、星级酒店、滨海嘉年华、国际娱乐区、体育场馆区等为一体的高端邮轮旅游综合开发区。这项工程总投入资金约9亿元, 工程岸线长800米, 新增海岛岸线约17千米, 15万吨级邮轮泊位1个, 设置25万吨级邮轮泊位1个, 工程建设周期约为2年, 计划于2018年底竣工。2015年10月15日, 海口市副市长孙世文在三亚举行的海南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峰会上代表海口市政府与海航集团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黄琪珺签订了关于海口南海明珠国际邮轮港项目建设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次合作作为全省“多规合一”重点项目纳入海南省“十三五”规划。该港建成后可满足现今全球最大邮轮的停靠需求, 并通过组建邮轮船队, 提升该港年100万人次的接待能力, 以国际邮轮旅游市场为切入点, 兼顾国内市场, 促进我国海口“东南亚区域性邮轮中心”目标早日实现。

2.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二期工程。作为海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省市重点项目, 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二期工程已经于2014年4月10日正式开工。按照规划, 二期工程计划投资约16亿元, 再建一座47.9万平方米的人工岛, 建成4个邮轮码头, 其中, 可停靠10万吨泊位1个、15万吨泊位2个、22.5万吨泊位1个。2015年7月已建成15万吨级码头, 并于8月8日成功接待了迄今为止靠泊吨位最大、旅客最多的豪华邮轮——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海洋航行者”号 (总吨位13.8万) 。而整个工程完成后, 凤凰岛将拥有5个泊位, 将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邮轮码头, 可以同时停靠9艘大型豪华游轮, 包括当今世界最大的22.5万吨级邮轮“海洋绿洲号”和“海洋魅力号”在内的所有大型国际邮轮。届时, 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将具备承载年吞吐量200万人次的人流量, 预计将为三亚带来100亿以上的消费收入。不久前, 省委书记罗保铭在调研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二期工程时强调:“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二期项目要完善母港的检修、补给等服务保障功能, 进行运营、建设、管理一体化考虑, 打造有特色及面向东南亚的邮轮母港。”这将是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未来发展的方向。

3.海口港秀英港区二期工程。海口港秀英港区将加大对邮轮码头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邮轮挂靠港口转变为母港, 海口港二期已经建成, 完全具备接待5万吨级大型豪华国际邮轮泊位, 未来的秀英港区将加快向国际邮轮母港方向发展, 目前国际联检楼也正在建设中。

(二) 在邮轮母港的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邮轮母港的建设, 要与邮轮航线的规划衔接。邮轮航线与邮轮母港的选址密切相关, 邮轮航线要以母港为起止点, 母港需提供加载燃油、补充物资和邮轮养护维修、游客集散的功能。而邮轮航线的规划受制于旅游资源的丰裕程度, 是否易于被邮轮公司开发成旅游热点。假如不能从研究邮轮航线的角度建设邮轮码头, 即便建成码头等基础设施, 也最多是邮轮的临时补充靠泊点。

2.邮轮母港的建设, 要注重交通通达。由于邮轮产品通常是“飞机+邮轮+飞机”、“高速列车+邮轮+高速列车”、“高速公路+邮轮+高速公路”的组合, 临近高速公路、机场、铁路成为母港选址的首选条件。同时, 周边能否聚集相关产业是邮轮母港建设需考虑的因素。

3.邮轮母港建设需要突出旅客便利性。邮轮码头通常位于城区附近, 观光景点、到市中心和主要购物区等繁华地带的距离应较近, 这样有利于游客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体现“方便游客, 以人为本”的选址理念。同时, 邮轮码头的下船口附近应有较大的开阔地或较大规模的停车场, 便于邮轮旅客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实现快速集散。

4.邮轮码头的建设, 要引进战略投资者, 尤其是吸引大型邮轮公司参与。由于邮轮码头建设资金需求量大, 回收周期较长, 若能在建设初期, 通过出让股份等方式引入大型企业或邮轮公司参与建设, 吸引邮轮公司开辟邮轮航线, 则能提早抢占邮轮市场发展的先机。2014年中国交建与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公司重组, 中国交建收购了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公司的部分股权, 加快了凤凰岛邮轮港二期项目建设。

二、努力打造邮轮及邮轮船队

发展邮轮经济, 除了邮轮母港, 还要有自己的邮轮和邮轮船队。

(一) 建造邮轮方面。目前, 国内在邮轮制造业方面基本处于空白阶段。这对于海南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海南要建设著名的国际邮轮母港, 首先要有属于自己邮轮, 特别是豪华邮轮。海南目前有四个途径获得自己的邮轮, 一是与外国邮轮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二是购买外籍邮轮;三是租赁外籍邮轮;四是自己设计建造。从当前的实力和经济效益看, 与国外的邮轮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是海南最好的发展之路。因此, 海南要积极创造条件和国外的知名邮轮公司合作开发, 比如海南提供泊位、基础设施服务、补给等, 国外邮轮公司提供邮轮、技术等。合作开发的过程, 也是海南不断学习的过程, 因此, 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把学来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实力。但是, 海南发展邮轮产业的最终落脚点必须放在自力更生上。2015年8月16日, 中国第一艘国际豪华邮轮——“中华泰山号”, 满载着900多名旅客, 从烟台港出发, 驶往韩国仁川港, 开始了营运处女航, 开启了畅游韩国首尔以及济州岛为期5天的浪漫、奢华之旅。上海也将开建国产豪华邮轮, 2020年交付。现阶段, 最贵的豪华邮轮造价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二) 组建邮轮船队方面。2015年8月21日,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国旅行社两央企合资, 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手三亚进军邮轮产业, 两大央企将设合资公司发力邮轮全产业链, 开发国内外邮轮航线, 计划通过合作、购买、并购等方式, 组建国内交建港中旅自有品牌的邮轮船队, 实现我国邮轮民族品牌零突破。

三、加强宣传深挖客源

尽管海南缺乏腹地和经济支撑, 邮轮游客少, 但可通过加强宣传扭转这一劣势。2014年海南接待海内外游客总人数4, 789万人次, 出入境邮轮229艘次, 接待游客19.23万人次, 同比增长32.1%, 但邮轮游客人数仅占海南旅游总人次的0.4%, 而以处于相似纬度、邮轮经济发达的迈阿密为例, 年接待邮轮旅客就高达480万人次, 与海南的不足20万相比真是天地之别, 因此, 海南发展邮轮经济还有很大潜力。在国外, 邮轮游客主要是老人, 而非中青年。邮轮旅游非常适合老年人, 但我国老年人由于消费观念的问题, 对邮轮旅游积极性并不高。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 冬季如春, 吸引大批全国各地的侯鸟老人前来过冬, 有的甚至已经定居海南。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对邮轮还比较陌生。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消费观念日渐开放的今天, 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 他们会对邮轮从陌生—熟悉—热爱, 最终成为邮轮游客。如此一来, 三亚冬季的邮轮旅游可能超过上海, 也可能有一天会超过迈阿密。

四、明确民营企业投资收益问题

基于民营企业投资邮轮码头投资大收益小的问题, 建议将海南的邮轮港建设纳入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计划, 在邮轮港定性问题上, 应把邮轮港口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来投资兴建, 用海免收海域使用金, 用地给予划拨, 市政建设由政府配套, 国家的口岸设施建设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钱。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一期工程根据海南省人大常委会1994年通过的《海南经济特区基础设施投资综合补偿条例》规定, 港口建设用海免收海域使用金, 用地免收土地出让金, 跨海大桥建设2/3的投资是海南省政府支持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条例》确认邮轮港是公共基础设施。

五、提高与邮轮经济相配套的软硬件水平

(一) 基础设施。海南要发展邮轮经济, 单单靠建设港口是远远不够, 还要不断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 专业的邮轮母港所需的配套设施有写字楼、餐饮、商店、酒店、银行、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良好的物资补充、补给及维修保障设施;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设施;废料处理设施等。国际邮轮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都必须具有现代化配套设施, 这是发展邮轮经济的最基础的条件, 因此, 海南发展邮轮经济要做好规划, 重视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 人才。邮轮经济的国际性对人才要求很高。如, 邮轮旅游服务、邮轮码头服务和邮轮市场营销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邮轮海上旅游需要餐饮、酒店、娱乐的经营、操作技术和管理的人才;邮轮的维修、补给需要船舶工程技术人才;游客上岸后吃、住、行、游览、购物、娱乐都需要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 而且这些人才还必须有很高的外语水平。因此, 海南要发展邮轮经济, 在国内外塑造自己的港口形象, 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向国际邮轮经济发达的国家学习, 突出对邮轮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引进国外高级邮轮管理人才, 同时健全海南的人才培训体制, 在相关培训机构和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来培训邮轮从业人员。组团参加国际专业邮轮展, 积极参与世界邮轮组织活动, 与国际邮轮同行交流,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三) 通关。争取将邮轮港区规划为海南自贸区, 实行旅客通关、邮轮进出港, 船供物品出入境, 上下船的通关便利化以及港区的邮轮上的文艺演出、竞猜游戏、免税购物等的国际标准化, 将会极大地丰富和延伸邮轮产业链的内涵, 吸引游客到港聚会, 上邮轮旅游。

参考文献

[1]海南省邮轮游艇协会.海南邮轮游艇年鉴 (2011~2014)

[2]胡顺利.发展邮轮产业对所停靠港口城市经济提升带来的机遇[J].经济论坛, 2015, 6

海南度假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篇4

1海南度假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1.1“候鸟”养老提高海南旅游收入,拉动经济发展

海南2012年“候鸟老人”数量45万,停留时间为1个月至半年不等,平均为3.5个月[1],每年45万“候鸟老人”总停留4725万天,规模可观。2012年全省接待过夜游客人数3320.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9.12亿元,45万候鸟老人约占过夜旅游者总人数的1.36%,47.25亿元则相当于全年旅游收入的12.26%,“候鸟老人”的消费能力可谓强大。更不能忽略的是,“候鸟老人”背后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亲友消费市场,他们的数量甚至是“候鸟老人”的数倍,是个更具价值的潜在市场。

1.2促进文化繁荣,利于社会发展

据调查统计,大多数“候鸟人群”为离退休人员,其中从事业单位退休的约占40%,从党政机关、部队离退休的约占34%,从企业退休的约占26%[6]。首先,这些离退休老人收入稳定,经济实力较强,消费需求突出,可谓“有钱又有闲”,发展并扩大这个老龄消费市场可以带动各项产业的发展。再者,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教育、医疗、科技方面的专家、权威,是海南稀缺的资源和重要财富,若开发利用好他们的智力资源,对海南科技文化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1.3缺乏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公共设施与资源不足

海南“候鸟式”养老的发展始于民间自发,影响扩大后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地方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总体规划与政策引导相对滞后。海南省常住人口不足900万,45万左右的“候鸟老人”与本地居民的比例高达5%,且“候鸟老人”主要居住在公共设施与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海口、三亚、琼海、文昌、五指山、保亭等市县。以三亚为例,三亚是“候鸟老人”最多的城市,“候鸟老人”约为25万,与城市原住市民的比例为1∶1.5左右[1]。由于“候鸟老人”急剧增多,海南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公共服务资源严重短缺,出现了物价提高、看病困难、交通紧张、供水供电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本地居民怨声载道,“候鸟老人”也叫苦连天,严重影响了海南旅游形象。

1.4养老住宅流于概念

养老住宅业是养老产业的重点之一,也是目前海南养老产业开发的先锋代表。很多房产项目借机推出“养老”、“养生”等概念,一时间,海南掀起开发养老地产的热潮。但总体来看,大规模开发的养老地产大多处于远离市中心、空气新鲜,风景优美的远郊,在周边区域生活配套设施上普遍存在短板,根本无法满足养老居住的基本需求,“养老住宅”只是楼盘销售宣传的嘘头,徒有虚名,流于概念。

2发展海南养老产业的几点建议

海南发展养老产业应从多方面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有如下几点建议:

2.1政府重视及政策扶持

首先,政府应重视老年群体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充分认识老年消费群体的巨大市场潜力;其次,政府以吸引退休老年人为目标,利用本地适宜老年人的环境,制定各项社会政策,延聘已退休的老年高级知识分子来本地工作,吸引退休老年人前来度假或定居;再有,就是积极采取措施,塑造一个退休老人的“养老天堂”,鼓励发展养老产业,努力提高老年服务业收入,有效拓宽税收来源。

2.2配套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

海南养老产业成功需要配套完整的服务设施和功能强大的综合体系。应为老年人设置最为完善的养老配套设施,各种老年公寓、老年休养所、老年康复院、老年医院、老年俱乐部、老年大学、老年人餐厅、老年人服务中心、老年人就业与培训所、老年问题研究所、老年人咨询服务所等,全方位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医、娱、学等物质与文化需求,也构筑了一个多产业交叉融合的综合养老体系。在所有配套设施中,住宅及医疗是老年人的关注重点与需求核心。

2.3人性化管理与服务

在社区里,让老年人感到生活舒适,除了因为配套设施的完善,更应有充满人性化的设计、管理和服务。老年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老年人着想,为老年人服务。社区有专为老年人考虑的建筑规划,小区内需实现无障碍设计:无障碍步行道、防滑坡道,低按键、高插座设置,社区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同时,社区内的空间导向性要强调方位感、交通的安全性、道路的可达性均需做安排,实施严格的人车分流。

参考文献

[1]黄诚.候鸟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特征研究_基于对海南三亚的问卷调查分析[J].城乡经济,2015(21):99-101.

[2]陈标志,党朝峰.三亚8成商品房卖给岛外人候鸟人群约45万[EB/OL].(2012-02-06)[2013-01-11].http://news.hainan.net.2012w2r6/841571f0.htm.

[3]金波.什么是“候鸟式养老”[N].新民晚报,2010,12,28(B15).

[4]冯清.浅谈老年旅游的新模式——“候鸟式”旅游[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21-123.

[5]夏鲁平.凸显中国元素,瞄准候鸟一族——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两点思考[C].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52-55

新余葡萄产业发展策略 篇5

新余市葡萄种植自1989年引种开始, 经过十几年的试种探索, 尤其是近3年迅速发展, 全市现有葡萄面积533.3hm2, 主要分布在水西镇水西———五星、仰天岗湖陂———观巢———欧里、凤阳———洋江等3个葡萄产业带。栽培技术不断完善, 品种结构不断丰富、优化, 早、中、晚熟搭配趋于合理, 主要有巨峰、夏黑、藤稔、红富士、京亚、珍珠无核、无核早红 (8611) 等葡萄品种, 还引种了美人指、巨玫瑰、红地球、醉金香、金手指以及酿酒葡萄品种北玫、北红等, 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做大做强新余葡萄产业,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2008年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 在全市实施“万亩葡萄产业工程”, 规划在3年内, 使全市葡萄发展到666.7hm2, 产值1个亿, 把早熟葡萄打造成新余乃至全省中部地区一大果业特色产业。

2 产业发展思路与措施

2.1 科学规划, 出台政策

为促进新余市葡萄产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由市委农工部、中国农业银行新余分行、市果业局联合发文, 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的通知”的扶持政策, 规划从2009年1月1日起, 至2011年12月30日止, 凡在新余市范围内新发展667m2葡萄, 经项目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 市一村一品发展资金奖励200元;对高标准建园, 新增设施大棚、实施避雨栽培的专业户, 一次性奖励600元。对新发展和已投产葡萄园, 资金不足的农业银行给予贷款支持。该政策的出台, 加快了葡萄产业的发展步伐。

2.2 转变观念, 强化商品意识

2007年以前, 新余市葡萄667m2栽培密度为250株以上, 多的甚至333株, 由于忽视栽培环境优化, 导致葡萄果粒大小不均, 着色不良, 含糖量低、风味淡而偏酸、烂果率高、采青现象普遍, 病虫害难控制等, 造成葡萄质量差, 价格连年滑坡, 效益下降。

为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不断加强培训和指导, 并先后邀请了日本葡萄专家和上海、南京、江苏等国内外知名葡萄专家来新余现场指导和讲学, 传述葡萄栽培先进理念和先进的栽培技术, 改变葡萄种植户长期以来只求产量而忽视质量的高密度种植观念, 为葡萄生产全面实行优质化栽培打下了基础。目前发展的葡萄, 密度大多保持111株/667m2左右。

2.3 统一标准, 提升品质

为了产业长远的发展目标, 我们不断探索葡萄优质、丰产、稳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通过大力推广葡萄适宜的栽培架式、控制单产、合理修剪、适量留枝、疏花疏果疏穗、果实套袋以及严禁使用五氯酚钠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等, 大大改善了果园生态, 实现了果品平均销售价在5.0元/kg以上, 高的达10元/kg, 667m2纯利6000元以上, 高的达2万元的优质栽培目标, 从根本上改变了新余葡萄只能在家门口销售的局面。

2.4 优化品种结构, 引进推广新技术

新余市葡萄栽培面积不大, 但由于盲目引种, 对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又缺乏了解, 广大果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导致葡萄栽培品种多而杂乱, 没有主导品种引领市场。因此, 我们通过对全市栽培的葡萄品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筛选, 选出丰产、稳产性能好, 抗病性、适应性强, 品质优良, 风味好, 相对耐贮运, 栽培技术易掌握, 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葡萄优良品种, 作为今后大面积发展的主导品种, 供果农参考, 实行早、中、晚搭配, 大大减少了果农引种的盲目性。

同时通过加强与全国葡萄协会、江苏省葡萄协会、上海、浙江、广西等专业部门和葡萄优势产区的交流, 为果农搭建良好的技术平台, 使果农能及时了解和学习到国内外葡萄最先进的技术。如葡萄一年二熟栽培技术、葡萄膨大技术、葡萄控产优质栽培技术等。

2.5 及时解决葡萄栽培中的疑难杂症

对葡萄栽培中不断发现的疑难问题及重点病虫害, 利用果树病虫实验室进行检验, 组织专家会诊, 病虫防控技术通过移动短信平台传达给果农, 及时为果农排除困难。

2.6 加强品牌建设, 构建销售网络体系

2.6.1组建葡萄专业合作社。2010年我们在3个葡萄产业带组建了专业合作社, 组织农户搞好葡萄生产销售, 并要求乡镇根据自身具体情况, 作好详细发展规划。

2.6.2组织葡萄生产大户开拓市场。6月中旬葡萄未上市就派专人到南昌、赣洲、九江、广洲等地跑市场, 到果品批发市场送样品、送宣传资料, 使新余葡萄丰收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去, 把产品推销出去, 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2.6.3大力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 广泛宣传新余市葡萄产业, 使其在全国、全省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上一篇:主体间性政治下一篇:亲子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