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精选10篇)
广州天河 篇1
1. 引言
商业中心区(Central Commercia District)是指一个城市或一定区域内商业资源丰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商业核心区,集中了最高等级和最大规模的以零售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设施。
从国内外研究进展来看,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商业综合体的宏观或中观尺度研究,或者是商业设施组合结构的优化配置和空间环境营造;各个微观研究领域独立发展,缺乏对商业中心区内部空间构成、形成原因和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系统研究,难以全面把握商业活动的空间规律和机制。
因此,本文以广州这一南方经济中心为背景,选取代表广州商业发展最高水平的天河商业中心区,探讨其商业空间的形成机制。研究区域界定在包括“广州大道中—黄埔大道西—天河东路—天河北路”等四条城市交通干线围合而成的闭合区域,即以天河路为中心,天河城、正佳广场、购书中心、宏城广场、中信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及周边受其辐射和带动而形成的商业集聚区,面积约3km2。
2. 天河商业中心区发展回顾
2.1 萌芽阶段(1985-1990年)
天河商业中心区以天河区的建立和体育中心的建成为契机,开始自身的发展历程。在1990年之前,只有几个规模较小的商业点零星分布在体育中心附近,商业点功能残缺不全,系统尚处于无序的混沌状态。但是,地产发展商和一些商家已经被这一地区良好的区位条件所吸引,开始在此布局:5年之内,体育中心附近就兴建了3个住宅小区,并初步配套了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奠定了城市商业中心的基础。
2.2 起飞阶段(1991-1996年)
这一时期研究区域被作为重要的中心组团纳入城市规划,经历了商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大幅度增长。购书中心、天河城广场先后入驻,尤其是天河城广场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购物中心,充分体现了综合设施的“共生”效益,迅速成长为区域商业核心和广州现代商业的标志。大型零售商业设施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经营模式取得了高收入,进一步吸引了大批商业网点进驻,并诱使早先在此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者扩大规模,于是商业网点的数量和规模均有了较大增长。但是区域内部结构配置仍不够完善,主要表现是主要商业干道和区块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2.3 调整阶段(1997-2000年)
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天河中心区在这段时期内发展相对趋缓。区内仅天河城凭借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合理的功能组合配置能够逆市而上,而1997年建成的宏城广场和中信广场受到国内租赁市场步入萧条期的影响,商场开业率和租金收入均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商家开始调整投资策略,转而依托天河北的白领、金领高消费客流,客观上促进了天河北地段商业氛围的提升。
2.4 成熟阶段(2000年以后)
这一时期研究区域被正式确定为广州东进战略和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地区,各类环境均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于是,商业结构向复合化方向发展,表现在:大型零售设施继续落户,影响范围扩大;大中小型商铺配套齐全,业态结构不断优化;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配套;商业集聚现象明显,并呈正效应;空间格局进一步完善,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今,天河商业中心区呈现以天河城、正佳广场为中心龙头,四周专业市场为配套的发展形式,以大商场、高尚消费为重点,裙楼商铺加临街商业旺铺为辅助的发展模式。其商业分布重点盘踞在三条龙脉两侧:天河路、天河北路、黄埔大道,并有向东缓缓推进的趋势(表1、图1)。
3. 天河商业中心区形成机制探讨
3.1 规划政策因素
80年代中期,为适应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对大片建设用地的需求和迎接第六届全运会的召开,广州市提出开发天河地区的战略决策,规划以体育活动场所和新火车客运站为中心,建设一个可容十余万人居住的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山、越秀、荔湾等老城区的人口密度、建筑密度愈来愈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有市级商业中心的发展,因此,1991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和2000年版的城市战略规划相继将东部作为广州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城市发展轴线的延伸引导商业空间的东向发展。伴随着新区开发,需要有相应的商业设施配套,这为九十年代中后期天河商业中心区网点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天河城广场、宏城广场等网点的兴起,反映了商业的这种空间因应关系。2004年的天河分区规划提出将研究区域与正在建设的珠江新城作为广州城市CBD的核心。天河商业区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
3.2 人口因素
城市的不断向东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向东推移。据推算,1985-1990年间,天河区总人口和人口密度均年均递增2.04%。人口的逐渐集聚客观上要求经济发展与之相对应,从而带动了天河地区最初的商业发展。
进入1990年代以后,天河区人口增长速度更为迅速。1990-2000年,天河区总人口增长1.65倍,年均递增10.56%,快于同期广州市总人口增长速度,且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6.83%提高到11.16%。2000-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98%,远超过其他城区。说明天河区通过建区之初的注入式发展(即举办“六运会”而得到国家、省、市等外部直接投资的带动),以及其后的自发式发展(即区域经济形成后的自发性扩张),已经跨越了原始积累阶段,日益成为广州市的新城市中心、产业中心和居住中心。
天河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口密度的不断上升刺激了商业设施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商业集中由传统商业区向东扩展,并逐步延伸到天河体育中心、东圃、棠下等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
3.3 交通因素
商业与交通有着天然的地域共生关系,完善的交通设施(如主干道、重要节点)容易形成商业区。
3.3.1 道路状况
目前,天河商业中心区内的城市主干道主要包括东西向的黄埔大道、天河路、天河北路和南北向的广州大道、体育西路、体育东路、天河东路。
根据许学强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大型零售商店一般靠近交通干道和交通干道交叉口,平均距离仅为207m和705m;且大型零售商店的营业额与距交通干道或交叉口的距离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和-0.411)。在研究区域内,交通干线明显将商业空间沿线拉伸,主要道路沿线的商业活动强度相对较高。比较区内大型商业设施比较密集的三个路口:广州大道-天河北路、体育西路-天河路、体育东路-天河路,发现流量最大的是体育西-天河路路口,达到9840辆/小时。交通路面流量越大,表示交通需求越大,人气就比较集中,商业机会就越多,因此体育西-天河路路口段也是整个中心区商业发育最好、商业活动和大型商业设施最为集中的核心区段。
3.3.2 交通工具
(1)公共汽车
20世纪80年代末,区内仅有30余条公交线路通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建成16个公交换乘站点,有102条公交线路从区内始发或通过。大量的公交路线和换乘站点为研究区域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进而为商业消费提供了空间。20世纪90年代末,宏城广场周边成了众多番禺楼盘巴士的聚集地,进一步增大了研究区域的商业吸引力和影响力。
(2)轨道交通
在广州的几条地铁线路中,对研究区域影响最大的当属地铁1号线。它将越秀、荔湾、东山这三个老城区和天河新区有机的联系起来,同时也将北京路、上下九路、农林下路等商业区同天河商业区联系起来。使城市的东、西购物人流互相穿梭,缩短了顾客与沿线商家们的距离,加速了商业中心的东移。1号线也将体育西路、天河路、体育东路、天河北路等主要路段连接起来,有利于使各个区段的商业空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其沿线辐射范围以内,投资商陆续开发了天河城、宏城广场、中天(中信)广场、正佳广场等大型商业网点,并吸引了大量中小型商铺在其周围聚集。据资料显示,1号线开工当年和第二年,沿线物业升值15%,1999年正式开通后,地铁沿线物业再次升值15%(图2)。如今,地铁3号线等线路也通过研究区域,为商业区从北部和南部输送来滚滚人流。
3.4 地价因素
从性质上看,“地租是使用可达性较好的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在城市各种行业中,付租能力最强的是商业。因此,地价越高,集聚的商业网点档次越高。当然,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带动当地地租的变化,是一个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过程。
3.4.1 地价时空变化
根据地价理论,商铺的租金直接关系到商业的经营成本和竞争力。本文选取全市与研究区域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西南—东北向剖面和东西向剖面进行分析(图3、4)。
对比两个代表性剖面的商业租金情况:交通状况的改善,可达性的提高,促使研究区域的地价快速提升,天河路所代表的天河商业区的租金已经超越了位于广州传统街区中以区庄为代表的区庄商务区的商铺租金,在整个剖面上呈现一支独秀的局面。这使得收益回报率较低的居住用地和工业、仓储用地不得不向边缘扩展,腾出空间作为商业用地发展,从而实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进而形成市一级的商业中心区。结合西南-东北向剖面曲线可以看出,天河商业区的快速崛起已然改变了全市的商业格局,达到新城市商业中心与传统商业中心并驾齐驱的局面。
3.5 需求因素
3.5.1 购买力水平
广州市居民的年收入情况持续快速上升,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达到19851和15445元,总体上跨进了“富裕”水平。天河区人口2000年平均工资水平即已达18850元,且区内聚居了不少金融界、房地产界等方面的高科技人才、新贵族、白领,消费档次比较高。
根据消费者抽样调查2)显示,研究区域的客源以广州市区居民为主。在市区客源中,又以天河区本地居民比例最大,达到47.14%,其次是海珠区和东山区等邻近城区(图5)。
消费者的职业构成方面,公司、企业、服务行业职员与学生的比例最大(图6)。其中,中等收入(2001-4000元)和中高收入阶层(4001-6000元)是研究区域的主要客源,且6000元以上的高收入阶层也占了7.84%的比重(图7)。可见,天河商业中心区的消费群体整体上具有较高的购买力水平,有助于吸引更多商家在此经营,同时也促使天河城、正佳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面向中高消费人群确定其市场定位。
3.5.2 消费观念
从1980年至2003年的广州市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变化(图8)可以看出,消费者已经开始追求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一次购足和休闲式购物,以及注重整体购买经历的愉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必然,这种趋势促成对大型购物中心等地位已经超过了上下九、农林下等老商业中心区,仅次于北京路(表2)。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被访的消费者年龄集中在18-35岁,约占七成(图9),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正处于消费能力最强的时期。文化程度上,受过大专教育的达26.47%,受过本科及以上的更是达到35.29%。一般来说,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人,其接受教育和思想观念的形成时期都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倾向较强,强调高品质、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商品服务,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3)。
消费者对于天河商业中心区的满意程度较高,达62.75%;在满意的原因中,货品选择多、店铺多、质量高、信誉好、环境优美、配套功能齐全等占了较高的比重。可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偏好,进而确定合适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方式,是研究区域内大型商业设施从开业之初到现在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配套服务业设施以及中小型零售商店在其周边布局是契合消费者需求之举。
3.6 天河商业中心区形成机制系统分析
天河商业中心区的形成首先应归于广州市城市规划的指导,城市“东进”的发展方向以及随之开展的一系列城市建设活动,直接导致城市空间格局拓展、产业格局改变,为天河商业区的最初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天河区域地位的不断提升吸引了人口集聚,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商业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需求门槛,劳动力往第三产业尤其是商业的转移为商业区的发展提供了人员支撑,居住空间的集中为周边商业发展提供了主要客源。同时,完善的交通网络同商业区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受交通影响的地价杠杆则调节了区域内部商业设施新型商业业态的需求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天河商业中心区构建了多家购物中心和专营商场,其内部除了包括超市、百货等传统业态外,还设置有餐饮、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能够满足顾客不同层面的需求,因此颇受消费者欢迎。
资料来源:林耿博士论文,2002。
2001年,天河商业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的空间分布。只有当供给和需求相协调的时候,城市商业空间才能良好发育,因此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和消费偏好等也是影响研究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主客观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商业区位和功能结构,促成研究区域逐步形成发展为广州市级商业中心区。反过来,天河商业中心区的发展又将进一步引导和刺激人们对商业的需求,影响城市商业的发展(图10)。
4. 结语
随着广州城市的东扩,天河商业中心区历经萌芽、起飞、调整、成熟等发展阶段,逐渐由一马平川发展成为今天的市级商业中心。今后,它应从完善内部功能结构入手,改善交通路网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当规划停车场地,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重视地下商业空间和活动空间的开发,完善商业区步行系统;结合城市游憩商业区(RBD)的开发建设,强化周边的零售商业环境和购物游憩功能;改善业态组合趋同现象,提升专业化、个性化形象,并增强对黄埔大道、天河东路等边缘路段的辐射作用。同时,天河商业中心区应更加注重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以北京路、上下九为代表的广州传统商业中心区实现分工合作、错位经营;注重增强同天河东岗顶IT商业区的联系,实现协调发展;注重与珠江新城CBD形成有机整体,借助商务客流完善商业集聚程度和消费结构,寻求更积极的自身发展途径。
广州天河 篇2
据了解,天河区积分入学的申报时间为3月27日至4月7日(递交纸质材料截止时间为4月7中午12时前,网上填报资料截止时间为4月7日17时前),如需提供学历验证,系统可单项延迟至4月18日17时前提交。
4月19日起,申请人即可在积分入学系统查询自己的积分情况,该系统可以显示每一个职能部门对其必备项和加分项的评分。申请人如有异议,可立即向相应的职能部门提出网上申诉。
4月27日前各部门须将复核结果再次上传系统供申请人查询。区教育局将于4月15日前在官网公布区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位计划。5月15日前,区来穗局将对申请人积分排名情况进行公示。
广州天河 篇3
礼仪银行:评价机制的新探索
用礼仪银行作为礼仪教育的评价载体,这一灵感源于中央电视台对湖南某个社区道德银行的报道。它直接触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礼仪行为不可以存储?为什么不让学生的好习惯的养成形成良性循环?
在不断的追问中,礼仪银行萌芽了!学校大队部制定方案,礼仪银行的储蓄细则的制定、礼仪存折的设计、礼仪银行行长的申报和竞选、礼仪行为的存储等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三年过去了,礼仪银行对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首先,它规范了评价内容。学校在内容上将礼仪行为规范进行了细化,囊括了社会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个人礼仪四大块共65项;在认知上让学生了解了在不同的场合,应有怎样的行为表现。
其次,它是一个很好的评价载体。每周、每月、每学期对学生的礼仪行为进行的评价,都会促使学生对自己前一段时间的生活进行一次回顾与反思。从评价的主体上看,既有学生自己,又有老师、同学、家长。这样既能体现对行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又能促使学生认识到:身处集体中,要考虑别人的看法、感受,要做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再次,它带来了示范和榜样的效应。谁的礼仪行为积攒得多,谁的储蓄(积分)、利息就多,谁就是银行的VIP客户。当然,对贡献大的客户,学校会进行表扬和宣传,礼仪之星也就从中产生了。光荣的礼仪之星会在全校的集会上受到表扬,并获得由校长亲自颁发的礼仪之星的标志——“笑脸”胸章,他们会接受学校“金穗报”小记者的采访,他们的照片会张贴在课室外面醒目的位置上。他们的脸上写满自豪,同学们的脸上则充满羡慕。据观察和访谈,曾被评为礼仪之星的孩子都能持之以恒,养成礼仪习惯,礼仪已经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
最后,它还是一个展示和锻炼的平台。礼仪银行分为总行和分行,学校是总行,每一个班级为一个分行。总行和分行分别由行长和副行长进行管理。他们的产生并不是由老师指定的,而是先经同学推荐成为候选人,然后进行竞选演讲,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投票产生。脱颖而出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礼仪习惯,还要有较好的言语能力、落落大方的气质、一定的胆略和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不管孩子有没有竞选成功,其文明礼仪素质都得到了展示和锻炼。
一名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对参加礼仪银行储蓄活动后的体会——
记得刚拿到礼仪存折的时候,我爱不释手,一次又一次地轻轻抚摸着礼仪存折的页面,然后轻轻地放进书包。我渴望每周一次的积分登记和每月一次的礼仪之星评比。
那本礼仪存折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一文不值的,可是在我的眼中却是无价之宝。自从有了它,我学会了不少东西。记得不久之前我还是一个不懂礼仪的女孩子,可是自从有了这本存折,我做得比以前好多了,也因此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这本存折给我带来了快乐和成功的感觉,让我更加自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本存折,让我们学校更添了一份光辉,让我更加自豪!
“利息”新制:为孩子的文明行为注入新的动力
毋庸质疑,礼仪银行的确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不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对礼仪之星的评比和礼仪存折的使用热情也没有过去高了。
这让我们不由得思考:如何持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如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何巩固和提升前期的研究成果?
在专家的点拨、兄弟学校的启发下,老师们的智慧被再一次点燃,于是就有了礼仪币、礼仪卡和礼仪心愿的诞生:将原来的礼仪银行的积分分若干个等次,一周内拥有一定的积分就可获得储蓄利息——一张礼仪卡;积累了若干张礼仪卡可以换得一个礼仪币;若干个礼仪币可以换得一个礼仪心愿。
在行为主义理论中,礼仪卡、礼仪币、礼仪心愿就是我们的可能强化物。三种强化物体现了三个目标层次,具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特点。这样的评价系统表明我们后期的研究过程具有与以前不同的特点,即行为的强化已经由定时强化转向间歇性强化。
那么,作为最高层次的强化物——礼仪心愿,它应该是最具有吸引力,但又必须切合实际、易于操作,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
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最喜欢什么?课题组老师对二至六年级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一年级学生采取访谈和实际观察的方法(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第一学期不参与书面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大家的礼仪心愿。
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将被评为礼仪之星,你希望达成怎样的礼仪心愿呢?
填写问卷和参与访谈的学生共596人,回收答卷596份。统计结果如下:
得到一本喜欢的书240人,占40.3%;参观一个活动场所 102人,占17.1%;看一次电影118人,占19.8%;其它136,占22.8%。
有了专家的指导,有了对学生真实心声的调查,学校对原来的礼仪银行进行了新的改革。课题组教师设计了小巧精美的礼仪卡,印有笑脸的礼仪币,还有挂满礼仪心愿的礼仪树,这一切都让孩子无比惊奇,都产生了拥有它们、参与活动的冲动。
活动收获:让文明礼仪成为孩子终生的财富
改进后的礼仪银行以及礼仪存折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作为行为诱因,它更富有变化,新颖性和独特性也更强,为学生所喜爱、所期待。当学生在盘点自己的“储蓄利息”的时候,总是流露着自豪和喜悦,都在盘算着自己该如何坚持、该如何改进才能多一些“利息”!请看下面的一组镜头——
镜头一:每周的班会上,每个同学面前放着一本礼仪存折,四人围坐一组,同学们热烈而有序地对照存储积分项目逐项评分,一丝不苟。各种表情让人忍俊不禁,有的同学喜笑颜开,有的同学杏眼圆睁,有的同学小嘴撅起,有的作捶胸顿足状⋯⋯但最后都归于平静,大家心悦诚服,留下了微笑。每月最后一周的班会上,除了人手一册的礼仪存折,有的学生还高举着礼仪卡和礼仪币。
镜头二:每月第一周的升旗仪式上,当礼仪银行总行行长宣布礼仪存折的利息排名榜时,都会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掀起一阵激动的欢呼。音乐声中,“礼仪之星”欣喜地走上前来,接受校长兑现的心仪的奖品:有图书,有奖状,也有参观博物馆的承诺⋯⋯台上的学生一脸的欢喜和自豪,台下的学生则流落出羡慕和向往。
镜头三:灯光下,爸爸拿着礼仪存折,逐条读出存储细则,孩子一一点头。
孩子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活动感言:
“这个礼仪银行办得真好呀!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做得好的还可以领奖呢!现在,大多数的同学都成为了‘礼仪小先锋’。”
“这本礼仪存折跟随我几年了,我时不时把存折拿出来,看看我的财富增长了多少。”
“自从有了这本小小的礼仪存折之后,我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它,让它保持平整光滑。它也会在见到我犯错的时候毫不手软,抓住我的缺点狠狠地扣分,让我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它就像一位小小监督员一样监督我、引导我,促使我成为一个知礼、守礼的好孩子。”
思考和行动的结果让我们确信,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会为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提供持久动力!
广州天河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某3家医院急诊外科门诊日志中登记为交通伤害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以过录表的方式转抄2008年4月1日—2010年5月10日之间所有符合入选条件的急诊登记日志资料。
1.3 资料处理
应用Foxpro 6.0建立数据库,经逻辑检查和校对数据后采用SAS 8.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本次共获取有效样本986例,平均年龄为34.13岁。其中,18岁以下病例占15.72%,19~49岁占67.34%,50岁以上占17.04%。男性679例,平均年龄为33.89岁,女性307例,平均年龄为34.48岁。男女之比为2.21∶1。
从职业分布来看,伤者以工人、农民、学生及无业人员居多,分别占17.34%、12.88%、12.37%和18.86%,4类人群共占61.84%,见表1。
2.2 交通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
2.2.1 车祸发生时的天气状况:
天气状况以晴天居多,占65.21%,其次是阴天、雨天或雪天,分别为19.17%、15.61%,见表2。
2.2.2 交通伤害发生地点:
发生地点绝大部分以道路为主,占96.04%,其他地点只占3.96%,发生交通伤害之前,病例中有饮酒史者占7.40%。
2.2.3 交通伤害发生后的急诊处理:
伤后得到急诊处理的平均时间为58 min,其中,30 min以内者只占10.59%,1 h以内者占37.22%,2 h以内者占52.64%,10 h以内占84.28%,近16.00%的伤者不能在10 h以内得到及时处理,见表3。
2.2.4 交通事故发生后就诊时间:
从就诊时间分布来看,早0:00~7:00时发生交通事故数最少,随着时间的后移病例增多,其中晚20:00~21:00时达到高峰,扣除车祸发生后平均约1 h的就诊时间,估计19:00~20:00时是交通事故发生高峰的时间,这个时点仍是下班后的高峰和天色渐黑的转换时间。
3 伤情分析
由表4可见,交通伤害的损伤前5位分别为未注明的车祸伤(27.38%)、脑外伤(22.72%)、多发伤(11.87%)、皮肤裂伤(10.24%)和各种骨折(9.94%),共712例,占病例总数的72.21%。
损伤后大多伤势较重,平均每位病例在急诊室用了2.86个处理方法。由表5可见,在常用的处理方法中,心电监护使用率达52.33%,39.35%的病例需要建立开放静脉通道,有33.47%的病需要做CT检查以帮助了解头部受伤情况。
从急诊处理后的转归中也发现本次调查对象的伤情比较严重,在明确登记转归的481例病例中(登记率为48.78%),当时需要送手术室处理者占38.88%,需要转相应的外科做进一步治疗者达23.53%,两者占62.41%。其他转归约占13以上,见表6。
4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交通伤害病例中男女之比约为2.21∶1,同期深圳市的一个监测资料也显示男女之比为2∶1[1]。年龄分布中,以19~49岁的成年人为主,约占67.34%,其次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6.94%)和18岁以下的儿童(15.72%)。平均年龄为34.13岁,女性比男性略大0.5岁,其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从车祸发生到就诊的时间平均为58 min,其中只有10.00%的病例能在30 min以内得到救治,而及时获救时间对脑外伤及其他严重伤者来说就是生命。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84.00%的病例仍在10 h以内得到急诊处理;本次调查交通伤害就诊的时间分布晚上略高于白天,这与以往监测报道的白天为主的结果不一致[2],值得进一步探讨,可能与大的交通事故在晚上发生可能比白天多有关。伤情分析:本次伤情资料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来就诊的患者伤情较重的比例高于一般交通伤害病情的比例,居前5位的伤情统计就占了80.00%左右,大多为较严重的脑外伤和多发伤及骨折。从损伤部位来看,以头面部损伤为多。提示伤害预防的重点是头面部和肢体的保护。处理方式:伤者半数以上用了心电监护,且1/3病例需要进行CT检查,一方面说明了伤情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交通伤害后的疾病负担上升。从急诊处理后的转归来看,在明确登记的481例病例中,有62.41%病例需要及时手术处理和转至相应的外科住院治疗。由此可见,交通伤害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同地区应该对本地区重要交通伤害制订有效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彭绩,程锦泉,周海滨,等.深圳市急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热带医学,2005,5(1):32-34.
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 篇5
选择天河外校,人生分外精彩!在此独立人格,从此走向世界!
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2013年初一新生招生笔试、面试相关工作已完成,现将注册事宜通知如下:
1.注册时间
2013年6月30日9:00——12:00,12:00前不来注册者按自动放弃处理。2.注册地点
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五山校区初中楼首层)3.注册资料
①报名表或准考证;②小学学籍信息表原件(最迟在7月1日上午11:00前交到教导处);③学生实际身高及鞋子码数。
4.费用(1)现金缴费
现场交款,共2307元(含校服、床上用品等费用)
◆校服分夏装、秋装、冬装,各两套;礼服分夏装、冬装,各一套(含领带);校鞋有运动鞋和皮鞋各一双;袜子共四双;床上用品有被套、棉胎、空调被、床垫套、床垫、枕芯、枕头套、蚊帐、竹青席,各一件。(2)银行缴费:
◆捐资助学费到银行交到指定账号
学校提供银行进账单—→银行缴费—→将银行回执交学校,换取票据。请在7月1日上午12点前办理完毕,并交回回执,否则按自动放弃处理。
5.注册流程
(1)家长在学校活动室领取顺序号、校服订单、费用清单、银行进账单等,在指定课室填写校服订单,等候指引办理缴费手续和领取校服。
(2)现金缴费和领校服设在首层活动室,捐资助学费设在二楼财务室。
(3)学生在学校阶梯教室凭报名表或准考证报到签名,提交小学学籍信息表,并于9:40 在阶梯教室参加新生会议。
6.注意事项
请保管好校服的相关票据,根据工作安排,校服厂当天只发夏装和冬装的运动服,其它服装开学后凭票据发放。
广州天河 篇6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健身人群,研究
1. 前言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成于1987年8月31日,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大型综合体育设施,是六运会的主会场,也是九运会的主赛场。随着广州国际大都市的崛起,天河体育中心成为新城市中轴线上璀璨的明珠。天河体育中心至今仍保持58万平方米的完整土地,周长3.8公里,绿树成荫,草毯如云,可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市区内的体育中心媲美。天河体育中心原主要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大场馆组成。六运会后,体育中心不断发展,相继兴建了棒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门球场、室内卡丁车场、露天游泳池、健美乐苑等系列竞赛及群体活动场馆和项目场地。
1995年在国家体委提倡全民健身活动的号召下,体育中心率先实行了全面开放,修建了全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并增建了树林舞场、露天羽毛球场、乒乓球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健身小区、篮球俱乐部等各种群体设施,同时还有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中心内绿草如茵,处处充满亚热带的园林风情,配衬着整个宏伟的场地而成为一个园林式的体育公园。据统计,到天河体育中心开展各种运动的人全年约500万人次,主要消费对象为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上班族、大众。天河体育中心成为既可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又可举办各类大型博览会,集健身、娱乐、休闲和展示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综合性活动场所。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活动区健身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主要研究方法。
为研究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活动区健身人群,对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活动时间、空间、活动的目的等情况,特设计了“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活动区健身人群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经过了专家的效度检验,可信度较高。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3份,经检验113份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17%。
3. 结果分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是从网球运动派生出来的,因此它的英文名字叫“table tennis(桌上网球)”(国际乒联一直采用这种叫法)。后来人们又用象声词叫它“乒乓球”,并一直延续至今。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易于在各个年龄阶段人群中开展,普及率很高的体育运动。这项运动被誉为中国的国球,因为它为我国争得了荣誉。乒乓球运动集观赏、健身、娱乐、竞技于一身,给从事这项运动的人带来健康和快乐。
3.1 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的性别、年龄、收入、职业等情况。
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的性别男女的比例接近8:2,在该区域进行乒乓球健身的人群中男性远远高于女性。
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的年龄分布是:18岁以下基本是在校学生;18—30岁的有9人,占8%;31—40岁的有16人,占14.16%;41—50岁年龄段的有38人,占33.63%;51—60岁的有30人,占26.55%;61—70岁的有14人,占12.39%;71岁以上的有6人,占5%。(图1)可见,在乒乓球健身区域健身人群中,41—50岁、51—60岁年龄段的人数比较多,共占到健身人数的6成,这与这个年龄段人士现在事业稳定、有足够的休闲时间、经济基础稳固等有较大的关系。其次是31—40岁、61—70岁年龄段,分别排在三、四位。
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的的收入基本情况是:2000元以下的有9人, 占8%;2000—3000元的有24人, 占21%;3001—4000元的有30人, 占26.5%;4001—5000元的有38人, 占33.5%;5000元以上的有12人, 占11%。
3.2 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的健身时间、空间、频率。
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的健身时间一般为早晨、上午、下午。被调查者选择早晨打球健身的有24%,选择下午打球健身的有47%,每天早晨和下午都健身的有39%。
乒乓球活动区健身者每次活动的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下的有14人,占12.4%;持续打球运动30—45分钟的有50人,占44.2%;持续45—60分钟的有42人,占37.2%;持续60分钟以上的有7人,约占6%。
由此可见,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健身的时间、空间安排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可以说比较科学合理,时间大部分集中在40分钟左右,基本上都能达到健身运动的目的。
3.3 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的运动目的及价值。
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的活动的目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见图)健身者不仅仅再局限于健身这一单一的目的,还试图通过乒乓球这种运动来达到放松身体与精神,消除由于职业工作和社会、家庭生活带来的各种紧张感、疲劳感和精神压力,从而达到“减压”和改善精神面貌的目的。此外,有相当部分人逐步把乒乓球这种运动形式作为人际交往的桥梁和手段,通过共同参加这种运动,实现扩大社会交往范围、提高社会交往效率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中,以中年人为主;41—50岁、51—60岁年龄段的人数比较多,共占到健身人数的6成。多数在乒乓球活动区健身的人收入稳定。
4.1.2 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活动在时间、频率等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4.1.3 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乒乓球健身人群的活动的目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4.2 建议。
4.2.1 政府等有关部门应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社会体育运动设施的需求逐步增多。
4.2.2 政府等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引导这种既经济又便利的健身运动方式。
4.2.3 锻炼者锻炼时应结合个人身体状况,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尽量安排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
参考文献
[1]邓树勋.体育与健康[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
[2]林志超.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广州天河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天河区范围内各种餐饮单位进行抽样和检测,共抽查513家餐饮单位,每家单位抽样5~20份。
1.2 方法
根据GB14934~94《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随机抽查各类餐具。本次监测采样<10份样品的单位为小型餐饮单位,≥10份样品的单位为大型餐饮单位。用纸片法采样与检验,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09-2010年共对513家餐饮单位进行监测采样,305家单位餐饮具大肠菌群检出阳性,总阳性率为59.4%。其中2009年监测322家,197家检出阳性,阳性率为61.2%;2010年监测191家,108家检出阳性,阳性率为56.5%。2009、2010两年餐饮单位大肠菌群阳性率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1.0,P>0.05)。(表1)
2.2 不同类型餐饮单位检测结果
两年中大型餐饮单位238家,137家单位大肠菌群检出阳性,阳性率为57.5%;小型餐饮单位275家,168家单位检出阳性,阳性率为61.1%。两年间大型餐饮单位与小型餐饮单位大肠菌群阳性率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0.66,P>0.05),表明不同类型餐饮单位大肠菌群检测结果一致性强。(表2)
2.3 不同季度餐饮单位检测结果
将2009-2010年期间监测的餐饮单位按不同季度分类,1~4季度分别监测143、145、41、184家餐饮单位,其阳性检出单位数分别为94、84、11、116家,相对应的阳性率为65.7%、57.9%、26.8%、63.0%。第1季度阳性率最高,为65.7%;第3季度阳性率最低,为26.8%。统计分析显示,第1、2、4季度间阳性率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χ2=1.9,P>0.05),但以上三季度合并后与第3季度相比,阳性率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χ2=19.7,P<0.05),表明第3季度阳性率与其他三季度相比有明显不同。(表3)
3 讨论
通过对2009—2010年广州市天河区餐饮具消毒的检测结果分析可知,全区共抽查513家餐饮单位,大肠菌群总阳性率为59.4%,2009年与2010年之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大肠菌群作为一种肠道指示菌[2],检出阳性就表明这些餐具受到了粪便污染。因此,本次抽检单位较高阳性率显示天河区餐饮单位餐饮具污染严重,消毒状况很不理想,仅有40.6%的单位餐饮具消毒状况较好。将本区餐饮单位分为大、小两类后,统计显示两类餐饮单位消毒状况无差异,均呈现阳性率较高的特点,说明天河区无论大小型餐饮单位,其餐饮具均同等程度受到大肠菌群污染,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将抽检单位按不同季度分类后分析,可见除第3季度阳性率较低外,其他三个季度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第3季度两年仅抽查41家餐饮单位,监测采样的单位数量较少,因此监测结果不足以证明第3季度真实的阳性率较低。本次监测显示:与国内相关调查[3,4,5]相比,天河区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状况较差,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以保障人民饮食安全。
为提高本区餐饮具消毒的质量,应大力做好以下几点:(1)应加强培训餐饮行业工作人员的卫生和法律意识。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使相关从业人员深刻认识餐饮具消毒的重要性,掌握相关操作规范和技能,才能有效保证餐饮单位消毒餐具的合格。(2)加强监督与执法工作力度,使餐饮业餐具消毒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应加大对餐具消毒效果监测的频次和力度,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方法,督促其严格执行餐具消毒的相关规定,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严格按《食品安全法》进行严厉惩处。(3)对于一些无力进行餐具规范化消毒的中小餐饮业单位,应鼓励其与专业消毒公司合作,做好餐饮具的消毒卫生工作。
参考文献
[1]GB15981-94.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S].
[2]W.F.Harrigan.Laboratory Methods in Food Microbiology[M].Third edi-tion.San Diego:W.F.Harrigan academic press,San Diego,2003:111-113.
[3]王颖,徐玮,刘宪君,等.石家庄市23个县(市)区餐饮具消毒抽样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5):879-880.
[4]王宪斌,毛斐,李莉,等.许昌市餐饮业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9):2289-2291.
广州天河 篇8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设计的需要, 查阅国内外有关体育产业、足球产业、体育业余培训、体育市场以及足球培训类的文章, 包括各种体育核心期刊, 部分经济类、教育类期刊以及相关社会科学类论文等, 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和分析, 以及浏览有关广州市足球的一系列网站,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基本掌握广州市8~11岁的少年儿童足球有偿培训市场的发展状况。
1.2 问卷调查法
对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儿童足球培训班进行实地考察, 观察和了解学员的训练, 与学员进行交谈, 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广州市天河区10所小学, 年龄在8~11岁的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学生人数是700人。为了检验问卷的信度, 根据社会调查原理, 对问卷进行部分抽测, 小学生参加足球培训的情况问卷150份, 问卷抽测回收10天后, 用再测法对其进行复测, 经检测, 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关系数R为0.859, 具有较高的信度。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少儿足球培训班的数量与分布情况
从广州市天河区少儿足球培训班分布的情况来看, 都是分布在学校和营利性的足球场, 从体育市场学的角度来分析, 这是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结果, 市场机制既有利益上的直接相关性, 又有极大地灵活性, 以此实现体育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使现有的天河区的足球场地资源体现它应有的价值 (如表1) 。
2.2 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少儿足球培训机构经营形式
据能够调查到得培训班得知, 广州市天河区少儿足球培训班经营形式呈现多样性。除了天河区各个小学自己组织的公益形式的足球培训外, 其中个体投资组建的少儿足球培训班最多, 例如赵达裕足球培训中心, 高丰文少儿足球培训, 还有各种三无型的培训班等等;其次是以股份制形式筹集资金的, 比如, 天河公园足球场少儿足球培训等, 以足球场地的名义办的培训班;在所调查的所有广州市天河区少儿足球培训班中, 所占比例最小的是由国家投资组建的国营形式的少儿足球培训班, 仅有广州市足协少儿足球培训这一家。可见, 随着体育市场化、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广州市天河区少儿足球培训班的投资主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由社会集资、个体投资组建的少儿足球培训班逐渐成为主流。
2.3 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少儿足球培训机构经营模式普遍采取会员制
从广州市天河区足球培训班的调查的结果来看, 除了几个传统的足球小学之外, 大多数的培训班实行了会员制度, 即:根据培训次数的多少, 缴纳一定的培训费用, 有的培训班还赠送足球服以及足球等装备;根据培训班规定的时间上课, 有的培训班还经常举办各种活动, 组织各种比赛等, 其会员享受各种优惠和优先待遇等;采取会员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个人会员;二是集体会员。实际上, 一些足球培训班对会员制内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在实践中也就难免出现偏差,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会员制的俱乐部还为数不多。会员制符合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能为消费者带来实惠和便利, 实行会员制有利于保持消费者对培训班的忠诚度, 维系比较固定的消费者群体;而且会员人数越多, 从一个侧面反映少儿足球培训班的固定消费者越多, 有利于培训班进行稳定经营。因此, 在少儿足球培训班的的经营形式上, 以会员制为主, 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4 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小学生是否愿意参加有偿足球培训的情况调查
如图1所示, 选择一般的占多数, 说明很多孩子对足球有偿培训的反映比较平淡, 这种情况下主要是看家长、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而选择不愿意的多与选择愿意的, 证明少儿足球有偿培训还不能大规模的开展, 而选择愿意的小学生占21.7%, 说明现阶段少儿足球有偿培训还是有市场潜力的。
2.5 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少儿足球培训市场管理现状
广州市足协有一个单位是足球竞赛培训处, 专门负责足球市场和产业开发的工作, 负责对足球培训单位管理和监督工作。足球市场和足球产业开发管理机构, 是适应市场经济及体育体制改革的需要而建立的常设机构, 在足球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这一行政管理机构发挥了重要的管理、宣传、监督和服务等多项职能, 保证了足球市场的运作。随着广州市足球市场规模的壮大以及各种足球培训机构、俱乐部的增多, 业务量也不断的增大。在由足协举办的各种足球比赛有条不紊的进行的同时, 而对部分足球俱乐部办的少儿足球培训班和一些不正规的少儿足球培训班, 足协的管理监督力度还是不够, 此外, 广州市的工商和税务等部门同时对足球俱乐部进行注册和税务管理, 也需要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同时, 广州市足协管理规定本身存在不足或漏洞,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立法与执法不一致的矛盾或管理规定得不到落实的情况。
3 结语
(1) 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少儿足球培训班经营性质呈现多样性, 有公益性质的、个体投资性质的、股份制性质的。 (2) 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少儿足球培训班经营方式普遍采取会员制度。 (3) 广州市天河区8~11岁的孩子对参加少儿足球有偿培训的态度多数是一般。 (4) 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少儿足球培训市场的管理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还存在许多漏洞。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对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少儿足球培训市场现状进行调查, 主要研究:广州市天河区的少儿足球培训班的分布情况, 培训机构的经营形式、经营模式, 小学生对足球有偿培训的态度、认知情况, 培训市场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广州市足球管理部门、广州市少儿足球培训机构及其广州市准备参加足球培训的少儿和家长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广州市天河区,8-11岁少儿,足球培训市场,现状
参考文献
[1]周毅, 等.广州市开展青少儿业余足球训练的现状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0 (1) :72~76.
[2]王朋涛.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3.
[3]纪康宝.体育俱乐部市场化运作与现代化管理实务手册[M].吉林电子出版社, 2003, 9.
[4]李滨.对我国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市场化进程中训练收费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技, 2004, 25 (2) .
[5]赵长杰.现代体育营销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11.
广州天河 篇9
2007年, “Moodle”一词开始受到中国基础教育人士的关注, 人们想象着这盏洋“魔灯”将对中国的教育施展怎样的“魔法”。2007年盛夏, 广州天河部落吹响了魔灯课程的“集结号”。两年过去, 天河魔灯平台上由教师自行建设的课程数量已逾两百门。天河魔灯的到来, 为广州天河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勾画出更多的“可能”, 也为天河部落专注教研、探寻教师专业发展蹊径的有心之人点燃星星之火。
●激发群体智慧, 点燃教研热情
天河魔灯课程的建设历程, 是一线教师自主探索学习、“摸石头过河”的过程, 在这其中, 教师的内在驱动力表现得尤为重要。从教育论坛到教育博客、播客, 到Blackboard, 再到魔灯, 一线教师可选择的网络平台和工具呈现多样化。对于教师而言, 各种教学手段使用的更迭, 既是选择、探索的阶段, 也是磨合、适应的过程, 这需要教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求知状态。广州体育西路小学英语组谭华老师是把魔灯应用于课堂教学并收到良好成效的代表, 她建设的“七色花”Moodle House魔灯课程 (见图1) 关注学生的心智特点, 教学方式活泼生动。尤其突出的是, “七色花”Moodle House的内容十分丰富, 大量的英语阅读和游戏均以一定的故事情节为主线, 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相关课程资源的广泛收集积累为该课程的设计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评课的老师这样评价:“很佩服谭华老师, 模块上的资源建设一定花费了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这必定是完成了教学常规工作以后才能做的, 一定耗费了她不少的业余时间。”天河魔灯的建设与完善有赖于像谭华老师的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 更需要使这些教学智慧持续发光的热情。
良好的教研支持环境、教师群体间频繁的教研交流和活跃的沟通群落, 是促使天河魔灯逐步得到教师关注和认可的外在因素。“天河部落”带动天河魔灯, 为广州天河区魔灯平台应用和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教研环境, 开展魔灯课程技术培训, 建立天河魔灯核心研究小组, 鼓励学科骨干率先使用魔灯, 建设一批优质的魔灯课程, 由点及面带动其他教师的成长。天河魔灯依托天河部落博客群, 教师之间的教研沟通畅通活跃, 形成围绕魔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促进魔灯课程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教师群落中传递和更新, 带动天河魔灯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和教师群体知识建构。天河魔灯平台除了汇集面向学生的课程之外, 还构建了面向教师的相关教研课程, 如《Moodle入门教程》、《天河部落应用推广网络课程》、《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等, 迁移教研阵地, 拓宽交流平台, 在开展教研活动、传播教研信息的同时, 充分应用和展示了天河魔灯平台的各种模块和活动, 引导教师从魔灯课程学习者的角度亲身感受、使用魔灯, 从而在各自的魔灯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学习需求, 建设一门真正面向学生的优质魔灯课程。
●沉淀教学思考, 提升教育理念
新事物的诞生总伴随着“火花”和“问号”, 在天河魔灯起步之始, 许多教师对魔灯充满激情, 却困惑于如何借助魔灯平台将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抽象认识和经验转化为符合教学原理、可操作性强、并能获得良好效果的具体课程。依托天河魔灯平台进行的教学实践, 为一线教师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也激发着魔灯实践者的思考:如何将日常的教学设计转化成魔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与魔灯教学的结合?魔灯课程与教学内容如何实现互补或拓展?在天河部落教师博客群中, 常常引发类似关于魔灯课程的讨论, 讨论的热点常聚焦在如何借助魔灯平台提供的各种活动呈现教学设计思想, 如何看待课程、魔灯平台与资源的关系等。天河魔灯起步的事实, 也许正如专家们所说的, “广大教师已经不是‘缺乏课程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 诸如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课堂还给教师和学生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人们早就耳熟能详。目前人们需要的是能够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 真正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可供老师们借鉴和迁移的具体的, 可操作的方法、技术、策略和工具。”魔灯是一个将教育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它为课程建设者提供了支持学生知识建构、协作学习、交互活动、评价反馈等的活动模块, 为一个具体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多种“可能”;更重要的是,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构筑魔灯课程的前期准备, 它贯穿于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个性化体现。魔灯平台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实现提供了模块策略和技术工具, 帮助教师梳理教学知识、整理课程资源、具体化教学思想, 以每次课的教学活动设置为单位, 建构完整的魔灯课程设计矩阵。
魔灯课程使各种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 也是让天河魔灯的践行者钟情于它的原因之一。两次目睹教学设计实践与教育理论相背离的体验, 昌乐小学的张惠平老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这样的理念是否真正在我们的课堂扎根?我们如何用好理念和技术, 去真正改变我们的课堂?”当前, 教师本位思想仍根深蒂固, 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接受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灌输必然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尚且如此, 对于魔灯课程如何体现教学理念、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增进师生间交互, 每个天河魔灯的践行者心中也许都在探寻更清晰的答案。一方面, 魔灯的模块化设计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各种活动功能, 支持各种教学设计需求;而另一方面, 它只是个开源的社会软件, 许多功能尚需改进, 在教学实践中能发挥多大的“魔力”, 取决于使用它的“阿拉丁”。对于这些, 张老师已经有一个自己的答案:“我钟情于魔灯, 虽然它有局限性。然而, 当我们真正读懂了魔灯, 用它的‘神’去解决我们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然后用它的‘形’去实现我们的教学智慧, 那才是使用魔灯的真正的智慧。”多媒体网络课程平台的热潮让许多人了解魔灯, 而当“热浪”散却, 只有回归对教学理论和教育理念的深沉思考, 从教学设计—活动设计—资源设计的角度思考魔灯、使用魔灯, 使教学思想立体化、结构化, 时刻审视教学设计中的师生关系, 才有可能借助魔灯真正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共融。
●促进教师教学探索和积累
一个新的平台——魔灯的到来必然带动一线教师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早在2007年夏季, 天河区教研室便邀请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魔灯研究团队为教师们解读魔灯及其平台技术;同时, 考虑到大多数中小学缺乏熟悉开源软件调试、管理的技术人员, 天河区教研室还安排专业人员为教师上传、管理魔灯课程提供技术支持。魔灯是一股神奇的推力, 在让教师为它着迷的同时, 也激发出巨大的探究热情, 许多一线教师投入大量课余时间摸索魔灯课程建设技术。对魔灯的探索并不止步于技术的掌握, 天河魔灯的实践者深刻意识到, 课程建设并不等同于资源建设, 对具体课程环节和活动的安排虽常常借助技术实现, 但是魔灯课程的设计远不止是课程资源的上传和扩充。在天河部落博客群和天河魔灯交流讨论区里, 随处可见教师关于使用魔灯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反思和探讨, 学科内、跨学科的魔灯教研讨论更促使教师进行自主探索, 并结合使用魔灯的切身体会和经验, 积极寻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高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良方。
在天河魔灯中, 优秀的魔灯课程, 其共同特点之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建设好一门魔灯课程, 是建立在教师扎实的学科教学基础之上的, 而课程资源的积累丰缺往往反映基础的夯实与否。魔灯平台的模块化设计特点要求教师将教学设计以活动、资源的方式呈现, 这也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有意识地收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魔灯的资源模块、活动模块、评价模块等注重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在天河魔灯课程中汇集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学生作品, 其中不乏教师巧妙的穿针引线和抛砖引玉。可见, 在魔灯课程中, 学生的学习绩效与教师课堂组织和教学引导的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 这也将促使教师有意识地提升个人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动力。
●形成教师知识管理系统及专业化成长经验记忆库
天河魔灯平台不仅是网络课程平台, 更是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管理系统。我们关注学习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 一个魔灯课程无疑是一个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设计精妙的学习资源库和学习活动平台;而另一方面, 魔灯平台的模块化设计和活动单元的多元选择, 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支架作用。魔灯课程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 模块化的平台特点有助于教师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 并依据活动设置选择、获取、开发教学资源, 应用、共享教师的显性知识;魔灯平台强大的拓展功能和便捷的内嵌工具是支持教师建设课程和实施教学的支架, 便于教师将教学的思路和庞杂的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 是将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情感态度等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同时, 基于魔灯平台的教学活动拓宽了教师的思路, 与学生、家长和教育同行的魔灯交互沟通又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形成积累, 实现了教师个人知识的再生与更新。
天河魔灯课程平台汇集了天河区各学段、各学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 虽然许多教师对魔灯平台的应用仍处在“学步”阶段, 天河魔灯的许多课程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但是从魔灯的课程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 它不仅见证了广州天河区基础教育学科信息化教研的发展, 更记录了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成长足迹。
广州天河 篇10
(一) 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解决外来人口生计问题。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 城镇登记失业率自2000年开始一直在攀升, 截止到2009年达到4.2%的历史最高水平。据不完全统计, 广州约有地摊商贩25到30万人, 这意味着广州的地摊经济为社会提供了25到30万个就业岗位, 如果政府只是一味取缔地摊, 就广州而言, 这25到30万下岗工人和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就将成为政府的一个大难题。因此, 摆地摊这种自发的、非正规的就业方式不仅有充足的存在依据, 而且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 满足城市居民的部分消费需求。
消费者选择购买地摊商品的主要原因, 有63%是出于物美价廉和方便,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地摊经济满足了居民的部分日常消费。对于广州大量存在于的失业、低保、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 他们的购买能力较低, 价廉物美的地摊商品正好迎合了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 解决他们的消费压力。
二、地摊经济对社会产生的负效益
(一) 污染环境、影响市容。
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指引, 流动商贩往往占道经营, 没有一定的排列秩序, 极大地影响广州市的市容市貌。广州作为一个大城市, 树立城市干净、整洁的形象是在城市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重要的一步, 而不经整治规范的地摊经济正是这一进程的一个大障碍。
(二) 阻塞交通。
流动商贩地摊的摆摊地点往往选择在交通主干道两侧、天桥等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区或大型社区的门口。这些地方人流量大, 交通拥挤, 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使得本来拥挤的街道更加拥挤。
(三) 增加城市管理成本。
由于流动商贩摆摊涉及到占道经营、无牌经营和影响市容市貌, 在现行体制下, 势必会遭到城管的管制, 但于城管人数每年递增、城管工资支出增加、城市管理措施不断加强的同时, 城管与摊贩的矛盾屡屡升级, 种种暴力事件所引起的城管、摊贩的伤亡数量直线上升。政府不仅要为购置确保城管工作的安全性而买单, 还要为处理因工伤亡的城管人员提供安抚金, 更要处理受伤的人民及其家人的诉讼、社会谴责舆论的压力。
(四) 影响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
在调研中, 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流动商贩在经营中存在缺斤少两的行为。质量卫生不过关, 是流动商贩的另一弊端。流动商贩在经营中的种种不法行为以及对正规商店的影响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扰乱了市场运作的正常秩序。
(五) 部分扭曲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调研中, 我们发现一方面中青年人没有工作或放弃再工作去摆摊, 另一方面整个珠三角陷入了“用工荒”, 这样的两个极端发人深思。协调好流动商贩与工厂的合作, 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一部分流动商贩转化为工厂劳动力的。
三、关于地摊经济的规范化建议
(一) 商品准入条件
1、控制商品种类。
流动商贩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 涉及服饰、蔬菜水果、日常用品、数码产品及配件、小吃饮品、服务等各种各样的种类, 不同商品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程度不同。种类多, 则管理难度大, 应该适当地限制商品种类。鼓励服务类商品。严禁烧烤、现炒现卖等小吃类商品。
2、防止恶性竞价。
与正规商户相比, 流动商贩不用承担高昂的税费和店租, 销售的商品自然存在价格优势。在保证流动商贩占价格优势的前提下, 相关部门应将流动商贩的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规定流动商贩销售商品的价格不得低于某个界限, 确实保障正规商户的合法权益。
3、保证商品质量。
不少流动商贩和消费者都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 认为“一分钱一分货”, 流动商贩销售的商品价格便宜, 因此, 这些商品质量不好、卫生条件差也是理所当然的。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保证消费者健康不受侵害, 相关部门应严格监控流动商贩销售商品的质量安全。
(二) 流动商贩准入条件。
作为一种进入门槛较低的特殊职业, 政府应该合理控制流动商贩的准入条件, 让地摊经济的效益惠及真正适合及需要的人群。
1、优先照顾弱势群体。
在同等条件下, 相关部门应当优先照顾下岗职工、广州低保或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
2、引导中青年流动商贩再就业。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 流动商贩群体中18-40岁的中青年占总人数的77.4%, 他们有能力另外寻求谋生之道, 本该是在公司上班或是在工厂打工的劳动大军, 这一群体大量存在于地摊经营中是与社会劳动资源的有效配置相违背的。2010年春季, 珠三角就有用工缺口远超100万, 而缺的正是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因此, 政府可在就业引导方面下工夫, 将这一特殊群体引向用工缺口地区, 做到劳动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 规范化管理
1、限制经营时间。
调研显示, 仅有13.2%的流动商贩是全天制摆摊的, 大部分的流动商贩都是选择上下班人流量高峰期出来摆摊, 这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 妨碍公共秩序, 所以有必要对流动商贩的摆摊时间进行限制, 错开市民上下班的时间。
2、合理选择规范化地址。
流动商贩分布的点多, 面广等特点给规范化的选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据调研统计, 50%的市民认为应该根据城市的规划合理选址, 但这样也许不能满足流动商贩的人流量大的需求, 选址应该既不影响重要的交通干线和主要的市容光观点, 也要保证有一定的人流量。
3、统一收费管理。
流动商贩的存在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 比如加大环卫工人、城管的工作强度及难度, 增加工作时间而需付出的加班费等。据调研统计, 100%的流动商贩对收费管理是可以接受的, 相关部门可以定在每天每个摊位5至10元之间。
4、办证登记签发牌照, 取得合法经营权。
由于流动商贩组成结构的复杂性, 可以根据流动商贩的具体情况签发各种类型的牌照。对于那些从业时间长, 具有职业性的流动商贩, 可以签发3-5年的中长期牌照, 牌照有效期限过后再到有关部门进行登记更换。
5、奖罚适度, 打造特色品牌。
为了规范化管理呈现更佳的效果, 适当的奖罚制度是必需的。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对规范化试点的流动商贩进行商品质量, 卫生等方面的评鉴, 采取积分制, 一百分为基础分, 每次检查合格者在基础分上加上该次检查应得分数, 不合格者从基础分中减去该次检查得分数。对于那些多次检查都以高分通过的流动商贩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 比如免去其某一周的摊位费, 甚至某一个月或更久的摊位费。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州天河区地摊经济的实地调研, 分析了地摊经济对社会产生的正面效益, 论证地摊经济存在的必要性, 同时也分析了地摊经济的存在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益, 从而提出应当规范化地摊经济并提出相应的规范化建议。
关键词:地摊经济,社会效益,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方晓宜, 罗诗媚等.广州市新港西路街头流动商贩调查[J].2004.
【广州天河】推荐阅读:
广州天河规划08-01
广州天河区公办幼儿园招生范围09-01
天河区华康小学09-25
通天河漂流作文09-29
天河五年级观后感07-08
天河区产业扶持系列政策(摘要)08-01
人工天河不朽的丰碑红旗渠精神永恒的旗帜06-20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09-27
广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广州中考满分作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