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精选12篇)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 篇1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是一中师生互动活动,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只有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才能不断发展学生潜能, 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最大的发展。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不断引导学生以积极地姿态参与到学习中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作力,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丰富体育知识, 提高技能, 锻炼体魄, 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体育知识,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尊重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信, 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不断体验成功和快乐, 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断地发展个性, 丰富情感。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样, 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 自主练习, 自我探究, 合作发展中获得有效发展, 这样的教学才能称为有效教学。
二、实施快乐教育
在体育教育中, 教师要有一种理念, 通过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快乐, 即使大汗淋漓, 学生也能笑得爽朗, 笑的尽兴, 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正在地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和谐发展, 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参与体育的快乐, 不断地爱上体育, 参与体育, 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这样, 体育教学的正在目的才能实现。作为每一名体育教师, 都要敢于进行体育教学创新, 对学生不喜欢或者是讨厌的体育项目, 教师要大胆舍弃, 要通过其他方式, 使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使学生在快乐中不断的强身健体, 愉悦身心。比如, 教师可以把街舞、花式篮球、拳击、轮滑、沙滩排球、台球、定向运动、体育舞蹈、瑜伽等体育项目引入教学, 替代传统的跑步, 跳远等体育项目, 这些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体育项目, 学生非常喜欢, 只要学生喜欢, 就有了参与的热情, 只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同样可以起到强健体魄, 提高技能, 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的运动效果, 最重要的是, 在学生的积极行动中, 学生的心理得到愉悦, 学生的精神面貌很好, 学生能够在休闲娱乐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就是高效的, 通过快乐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可以获得有效发展。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性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就要重点研究, 通过本节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要使学生掌握哪些内容, 使学生获得怎样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要强。只要教师心中有数, 在教学中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样, 体育教学才能取得极大的发展。
比如, 在篮球教学中有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是练习传球。在教学中, 教师就要明白练习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传球要领, 能够按照要领做动作, 这样, 目标明确, 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 比如, 采用游戏法教学, 在游戏中, 学生能够不断地进行传球与接球练习, 学生的传球技能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再比如, 教师在教授断球、抢球、投篮等动作后, 就可以利用比赛或者是竞赛的方式, 使学生不断在实战中练习这几个动作, 自然, 学生的这几种技能可以得到有效锻炼。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目的明确, 在明确目标后, 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练习, 就可以使教学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四、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
体育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 它对人的体能素养要求较高。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遇到不同的困难, 丧失对体育学习的信心。比如, 长跑运动, 就是一项高消耗能量的运动, 许多学生都害怕这一运动, 尤其是女生, 提起长跑就害怕, 更不要说让她们积极地参与进来了。但长跑对于锻炼人的体能, 培养人的意志力和耐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体育课不能少了这项运动。但学生在缺乏信心的情况下, 被迫去运动, 效果一定不强。这就要求, 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最重要的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的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目标, 在运动过程中, 不断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坚定信心, 不断顽强拼搏, 从事体育活动。教师对学生的积极鼓励是很重要的, 只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 肯定学生的进步, 即使是体质再差的学生也能在不断地运动中提高身体素养, 获得有效发展。
总之, 体育教学是很重要的, 它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养不断提升, 同时, 使学生变得更为坚强, 勇敢地面对困难,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因此, 每位体育教师都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体育活动中去, 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育的自信,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通过鼓励教育, 使不同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为祖国培养更多健康的人才。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体育教学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如何进一步实现突破创新, 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通过研究, 指出如何实施高校体育有效教学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炳伟.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11 (09)
[2]陈志丹.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 (15)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 篇2
1.效益意识的养成是有效教学的呼唤
体育教学中要有效益意识就是在体育活动中要有所收获。体育教学的效益要看学生的变化,而且是很快的变化,而不是浪费时间的变化。体育教学目标要与教学效果是一致的,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人的教育需求,从大的方面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具体的说,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教学结果要与教学计划相符合,与预期的目标、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吻合的。所以,为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家长、社会的需求,就要进行体改革,使体育教学科学化有效化。
2.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体育有效教学不是理论就可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进而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在创新的实践中进行改进。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不断的领会,并把这些理论逐步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能在实践时与理念进行对比,形成新感悟,而实践周而复始,这样问题就会发现并在分析中解决。落实与贯彻新课标就是一个反思性的教学过程。如果体育教学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与反思精神,那么,新课标准的精神就会无法理解,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进度也很慢,体育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改革的实践者。
二、体育新课标下有效教学的途径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等向个环境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策略,在每个策略中落实有效教学,如果我们无法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那么,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下面就体育教学的两个阶段中重点来谈一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准备阶段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这一阶段的实施策略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或者上课前的教学行为,或者说是教案的制定、场地器材的准备、学生的情况了解等。其中,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设计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使体育课堂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而策划的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的特点,把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中。在操作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写在纸上的教案,还有一种是写在头脑中的教案。写在纸上的教案是死的,它适用于所教的几个班级,在几个班级的教学时,方案是一致的。而写在头脑中的教案是以纸上的教案为准的,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就要用到活的教案,根据班内的不同学生,上课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的事情等灵活的处理纸上的教案,使教案活起来,甚至让纸上的教案变得更科学。在教学设计前,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第一,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每个班中的学生风气、兴趣爱好、原来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等。第二,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学习态度、心理特点等要求达到一定的水平,应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做。当教师了解这些之后,教师就把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疏理,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选择、排序、改造、补充等,再筹划有效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课程的结构、所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境、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如何处理这些意外等等。这些准备都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准备,有了这些预案,才可以打一个胜仗。教师们不要怕花费多于上课几倍的时间去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2.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实施是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过程,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采取的一系列行为策略。课堂实施才能真正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有效性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环境的创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参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种死气沉沉的环境无法让学生兴奋起来,在活动时也无精打采。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主动的参与活动,与同伴一起探究合作学习。良好的教学环境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师生之间是民主的,是朋友关系,教师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应该鼓励,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之间能有正常的交流,能有竞赛也有合作;教师能根据教学情况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教学内容趣味化。
第二,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的教给学生知识与技术,不如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这是他们终身学习的保障,他们能自己进行活动,这是主动性的前提,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的指导。比如说,在学习跳远时,有的小学生不能做出蹲踞式的动作,自己多次尝试都失败了,这时,教师提醒她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进行试跳,比如,可以站到高的地方跳下,在空中体会蹲踞的动作,接下来就可降低起跳的高度,直到体会蹲踞动作为止。其实,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学不会,那是因为他没有找对方法,如果教师给以指导,他们就会很快掌握,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方法的学习过程。
第三,体育教师要保持教学的热情。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上课时没有精神,不想说话,处处表现得懒洋洋的,学生的精神肯定也不会足,他们更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口号宏亮、运动敏捷、表情丰富,他的这种情绪很快就传染给学生。这种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后,学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喜欢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练习时也表现的格外卖力。当然,体育课堂需要高涨的热情,在体育学科的研究中也需要高涨的热情。表现出对自己的体育工作热爱,喜欢去探索与研究体育,不断学习体育知识来开拓自己的视野,有较高的热情去研究体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评价中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体育教学的评价改变以传统上以技能与体能的评价方法,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能在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评价时,既要有知识、技能,还要有情感体验。评价时也要注意平时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有同伴对其的评价,也可以把家长的评价引入评价体系中来。这样的评价就会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也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能迅速改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学要做到有效,有效的程度判断主要以学生的进步为准,本着学生的发展为原则进行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不断反思,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 篇3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也随之得到快速的发展。体育作为高校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其教学质量。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针对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及途径做了相应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专业教学 有效性 途径
一、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主要以传统的竞技体育为主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竞技体育为主要项目的传统教学体系,并且以考试分数和体育达标率为衡量的标准。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也大多采用竞技体育的评价模式,学生个体的运动能力成为考核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程式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本只强调运动自身的内容,没有重视与其他学科交融,一起学习;在课程安排上,对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其心理﹑生理﹑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没能做到全面考虑,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体育没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材的选用上,内容重复、陈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拓展和延伸,对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不大;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不够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途径分析
(一)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才更有动力,更容易提高体育课程的效果和质量。课堂中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第一,竞争激励法。拿田径比赛来说,大家可能认为田径是一个很枯燥的项目。很多学生在进行100米、400米之类的田径练习时会觉得很无聊。但是一旦有了竞争,这种情况很快就消失了。大学生是一群拥有热情和激情的群体,其竞争意识比较强,因此在进行小组之间比赛的时候,加油声此起彼伏,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昂,特别是参赛者,在跑的时候卯足了劲冲刺。有了竞争学生的兴趣就随之而来了。第二,成功激励法,即利用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来培养兴趣。主要涉及到了学生个体之间能力的差异,因此在课堂中需要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选择不同的任务;也可以采用过关晋级的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地体验成功。这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会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学当作了一种认识活动。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接收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除知识以外态度、价值观等其他方面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情境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改变这种陈旧的、呆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为它已不能适应当代社會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了。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旧观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上,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展现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主体,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建设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
首先,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体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设备。体育老师先要充分地了解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然后再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样也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其次,学校的相关部门要重视学校的体育教学,增加对学校体育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加强建设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力度,多添置优质、可循环使用的教学器材设备以供学生体育锻炼使用。同时学校也要关注学生的爱好,首要建设学生喜爱的运动场地,例如游泳馆、网球场、瑜伽馆等。只有上下齐心,加上物质设施有了保障,才能使学校的体育教学不断的进步发展,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根据学科的性质来安排教学
体育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一门高校必修课程。所以体育课应该按照体育课程的性质和要求来安排教学。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特殊性,学生从小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来自各个方面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忽视了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身体的锻炼,所以对体育的学习态度不正确。因此,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要发挥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学习热情,加强基础素质培养,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高校还应开展以体育爱好者和体育教师为焦点的各种竞赛或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整个群体的体育热情,营造出以积极锻炼身体和健康生活为口号的大学课余生活的主题。
三、结语
要提高体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联系各个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探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需要根据时代和形势的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些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高校体育教师来说,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断探索创新,这样才能找到既能适合学生,又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黄毅.增强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06.12.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 篇4
1 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设计
人们都知道,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关键在于体育教学设计。高校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蓝图, 它更是体现了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组织方法与手段等具体的设想, 是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高校体育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学习目标, 就必须要对教学设计进行精细化的撰写和预设。大量实践证明, 有效的教学设计能让大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到运动愉快感, 还能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和收获健康的身体, 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思想观念。因此, 高校体育课堂设计要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1.1 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 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 都应从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现状出发, 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兴趣点和注意点, 让他们在体育课中享受快乐和幸福。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时, 要尽量满足大学生个性差异和体育项目的兴趣点, 比如, 高校男生喜欢篮球、女生喜欢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身心状态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并且在运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 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1.2 选择好教学方法, 提高有效体育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 要对大学生的兴趣点、身体素质情况、运动技能的水平、对体育认知的特点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作为安排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具体学习活动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能否简约和实用, 能否促进体育课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能否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观念。因此,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不同的学习目标, 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 同时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人们知道, 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大学生获取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等的主要途径。因此, 高校的体育教学仅依靠有效的教学设计还不够的, 最为重要的是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 想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认真钻研, 使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基于以上分析,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视课堂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高校体育教师上课的开始, 采用巧妙的、灵活的、创新的方式导入新课, 会把大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指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中, 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身体参与到练习中的激情。创新、有趣、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紧扣大学生的心弦, 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艺术性和生命力。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等, 灵活地设计导入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经常采用的导入方法有:问题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对话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同时, 我们可以将以上各种导入方法进行重新组合, 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2 有效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教与学的组织对策与方法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 因为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只有良好的组织对策和方法才能有效达成体育学习目标。当然, 高校体育教师如果具有高超的、灵活的教与学的组织技能, 就能够始终集中和保持大学生对身体练习的学习注意力, 使大学生自始至终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锻炼欲望。这样他们就能积极地投入到高密度、大强度的体育学习之中, 并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基于此,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并能运用一些教与学的组织对策与方法, 让大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体育游戏、学习运动技能、积极进行身体锻炼, 并且做到收放自如、动静有序, 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3 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是实现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高效完成课程目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 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3.1 有效地反应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 通过教学评价, 体育教师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大学生实际的体能水平、技能水平, 技能掌握与完成具体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 反映出大学生体育学习、练习过程中规格的技术动作与自己掌握动作的差异, 从而能够很好地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且能够快速的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其次, 通过评价, 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效果反应, 比如, 教学目标的预设是否合理、具体、有效,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 针对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组织方法与对策、学生的学习方法选用是否正确、有效等。
3.2 有效的体育教学反馈
体育教学反馈信息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反馈, 体育教师能够及时获取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包括教学各个环节的大量信息, 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动机、技能水平、情感态度等情况, 能够进一步掌握好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为灵活机动地调控教学进度做好准备。同时, 有效的体育教学反馈能够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状态、技能水平和学习进步程度, 进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素质, 激发他们的运动愉快感和学习兴趣, 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3.3 有效调控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完善体育课堂, 保障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增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等。在对评价对象进行鉴定和反应、获取反馈信息、激励师生运动等方面发挥的基础上, 有效的调控体育教学活动, 推动学习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高效运用等。
4 小结
总之, 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是高校体育有效教学三个重要因素。同时, 这三个要素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将各个要素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综合功能, 才能将高校体育课堂形成一个有效的合力, 才能够发挥其体育教学的整体优势, 进而能够达到有效、高效的体育教学效果, 最终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萍.体育有效教学的内涵理解与评价主题[J].湖北体育科技, 2013, (3) .
[2]林叶.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8) .
[3]王建鑫.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08, (12) .
[4]邓国良.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6) .
[5]陈志丹.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7, (15) .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5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关注身体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受益一生的事情。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初高中的体育课堂所承载的内容越来越多,对体育课堂的有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通过我当体育老师的经验结合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本文中我将要谈谈我对于如何上好初中体育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因为现今社会的大背景对初中体育课程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首先来看看现金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存在哪些不足。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调查和平时与同事的交流中我发现: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得也认真,但是课堂的效率很低。它表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教师没有整体概念、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没有很好的结合、教学内容的不明确、未能完成预设目标、教学层次的低下等等。这些情况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高,渐渐失去了学习体育课的兴趣,不能自主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了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体育课堂本来是学生活力的焕发与个性的张扬,但是在课堂上完全感觉不到学生完成体育项目而获得成功的欢乐。教师和学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大的的目标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初中体育教师在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下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掌握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我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就如何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初中体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它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塑造学生健康体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体育课程在初中学科的教育中占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所以说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教育课题。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如何理解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的实践活动,它通过教师遵循教育的教学规律以完成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初中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是指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清晰认识,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执行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课堂的有效实现,教师应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体育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体育在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活动的理解、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使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一)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制定计划,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是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在上课前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通过分析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达到心中有谱。教学目标可以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更好执行。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我觉得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制定一个具体的范围,而不是一个定量的数字,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弹性化”,也就是教学中常说的“跳起来摘桃子”。而教师在陈述每节课的目标时应准确具体,具有可执行性可测量性。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目标:这节课学生要练习的是跳短绳,在下课的时候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在30秒钟内能跳30到50次就合格了50次以上为优秀。设置不同的标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为保证课堂有效性的实施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重点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的形式,才能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在此我根据自身实践,建议教师有选择性的采用游戏法教学、比赛法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例如在教学耐力跑时,为克服学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可要求跑时的队形多变,采取定向越野,接力跑,比赛跑等方式。这样使学生体验长跑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个体指导,使每个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都能达到技术和学习的要求,充分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发现其特长提高其能力。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山区的学校,开展游泳课的条件就不具备,那么这一体育项目就没有实施的可能了,在贫困的地区体育器材较少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更好的准备学习的内容,理论课就可以多一些。所以为达成国家要求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用性,通过游戏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导入部分,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游戏活动,为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其次,教师教授的过程中结合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前可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比如可以让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
(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首先教师应积极建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初中,学生很容易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他的课程。其次,教师要努力保持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灵活运用场地、自己布置器材。另外,教师应转变角色,改进课堂交流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强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体育课堂的评价内容应对学生的体能、理论知识、体育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四、小结
总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教师应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让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马辉:《浅论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2]吕贤清.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学生特点;有效教学
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引导学生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高校体育教学突出综合性,既要考虑体育训练活动内容,更应立足学生实际,应把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有机结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有效体育教学,让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体育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健康的身体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一、针对高校学生身体特点,务实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建立在身体基础之上的训练活动,高校体育课程既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和规律,又要兼顾学生的性别差异和身体发展的阶段特征,尽管大学生年龄相对中小学已经成熟,他们无论是在体重、形态还是机能等方面都还是处在相对缓慢增长阶段。高校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差异,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1.高校学生的身体特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高校学生身体的发育也是具有突出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最终才是真正成人。现在的大学生他们普遍入学较早,一般都不超过3岁就入幼儿园,6岁上小学,高中毕业一般都是18岁左右,所以大学生好多不到20岁,因此,高校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的最后的阶段。同时,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成熟也是早晚不一,例如,男女生的上肢成熟断在19~24岁;足长是14~15岁,躯干的发育成熟则是20~21岁。而在青春发育期,男同学的上肢、女同学的下肢纬围度和宽度都是发展较快,因此,成年后男生就上体粗宽、下肢窄细,女生则是相反的体型,这是我国高校学生身体发育阶段体型特点。
我国高校学生身高和体重和欧美学生相比都相对低于他们,我国高校学生整体上不及欧美学生健壮,这是我国大学生身体发育的第二特点,也是亚洲青年的共性。肺活量是高校学生另一重要的指标特点,全国18~25岁的肺活量男生平均是4128毫升,女性平均为2879毫升,女生是男生的7成,这是我国高校学生男女生的身体发育的第三特点。而从学生身体发育的阶段来看,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形态和机能是协调一致的,当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后,就是学生身体运动巅峰时刻的到来,也是学生各项运动能力训练提升的高峰时期,因此,现在的高校学生正处于自然发展的高峰期,也是最适宜运动训练的时期,更是需要加强锻炼的关键时期。
2.开展有效体育教學课程
根据学生现实的身体特点和学业特点,大学生正处于继续发育期,也是最适宜、最需要锻炼的关键时期,但是学生一般都是学业较重;同时,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未能养成,特别是许多女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体制有所下降。因此,高校必须深化改革,在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同时,保证或者加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量;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增加有关促进学生骨骼增长、肌肉发育以及发展肌力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科认识上加以认知引导。结合学生的形态和体能特点,强化学生胸廓锻炼,增加学生呼吸肌群力量的运动量,多开设耐力性项目训练,有计划有周期的开设游泳、越野、长跑等运动项目。还有我国学生一般都是去脂体重量较小,肌肉力量欠发达,女生脂肪厚较大等特点,多开设动力性项目体育课程,增强学生神经肌肉调节的协调性和肌肉力量。
二、针对高校学生心理特点,有效开展体育教学
1.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现在的高校学生年处于17~22这个阶段,既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身体发育上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在心理发育上同样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首先,从智力上看,大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非常强,智力发展到高水平阶段。善于进行系统性和论证性思维活动,观察力和理解力进一步发展,思想开始凸显独立性和批判性特征。其次,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表现突出的两极性,情感渐趋丰富,情绪易于波动和冲动,易烦闷、易冲动,考虑问题爱走极端。第三,学生开始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自我认知意识增强,有较强的自我控制欲望,开始自觉并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自信心和好胜心开始明显增强。
2.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着高校体育课程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基础之上,采用适宜高校学生心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促进高校学生神仙健康和谐发展。利用学生具有的自我教育能力灌输学生的终身学习思想,增强学生“健康第一”的健身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让健身意识真正融入学生思想深处,确立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结合高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加强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开展一些象棋、围棋等体育教学课程。另外,还应加强高校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课的学习训练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心理的成熟。
三、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人的思维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特征,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结合高校学生思维特点,安排课程,进行体育训练。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重要时期,所有的学习、生活、运动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1.高校学生的思维特点
高校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更多的侧重理论思维,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由中学生时期的机械模仿体育运动转向思考体育活动、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以及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甚至开始用抽象数据和线性分析来寻找运动技能之间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同样是百米短跑,中小学生只是模糊的知道自己跑不快,而大学生则尝试从腿部力量、反应灵敏度、爆发力等各个因素之间抽象考虑问题。其次,高校学生思维趋向独立,大学生喜欢争论,喜欢探本溯源,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第三,高校学生思维凸显创造性,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并富有想象力,常常会有创建性思考。表现为体育运动中善于变换运动方式,创造体育活动,有目的的融合各种科学进行体育运动。
2.基于高校学生思维特点安排体育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做好示范讲解的同时发展学生理论思维,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思考动作的衔接和过渡,突出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想象力。例如,可以减少示范次数,引导学生思考动作,或者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想象各种动作;也可以开设理论课程,讲解运动技能形成原理和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分层次、个性化教学,发展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实现有效体育教学。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科学施教,全面增强学生运动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绍俊,翁润洁.?论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3)
[3]刘庆谊.浅谈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科学时代,2007(01)
[2] 李峥.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
作者简介: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 篇7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的健身性。体育游戏教学法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 其特点就是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游戏而全面的发展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机能, 从而促进了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体育游戏教学的方式有效的结合了体育游戏与身体锻炼, 在游戏中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 体育游戏的健身性是符合体育教学发展的规律。
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体育游戏通常是及趣味性游戏、智力性游戏、比赛竞争性游戏于一体的, 其中的趣味性则是吸引学生投入到游戏中的重要一点。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目的对体育游戏进行选择及设计, 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设计规则及游戏情节。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体育游戏会得到放松并且认知到体育游戏的好玩, 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积极投入到游戏中, 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
体育游戏的智力性。在体育游戏的应用过程中, 智力游戏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锐性, 还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 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因此, 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的过程中, 智力性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体育游戏的参与开发学生的智力, 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这些都是一般游戏无法比拟的。
体育游戏的教育性。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其重要目标是对参与体育游戏的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通过游戏完成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同时, 在体育游戏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性, 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在对抗性比赛游戏中, 学生还会体悟到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感受, 逐步去引导学生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 首先, 是使得高校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特点,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改革的体现;其次, 通过体育游戏来提高体育课堂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 是激发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再次, 体育游戏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技术水平, 同时培养了学生顽强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一) 通过体育游戏的选择,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正是处于成长的关键期, 在此阶段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适当的选择游行, 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意志的游戏, 可以选择一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的对抗性游戏, 让学生在比赛中体悟失与得的不同心境,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 体育游戏所具有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也应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学生在边玩边学中彻底喜欢上体育, 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 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升
各项运动有着其独特的技术及方法, 学生只有先掌握了正确的技术、明确了动作要领之后, 才能真正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 因此, 体育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即是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而通常这些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比较复杂, 要求严格, 此时, 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来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活跃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了, 这些都是促进教学及学生技术提升的重要环节及保障。
(三) 提升学生基本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教学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 学生往往更多的去接受体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而忽视了对基本动作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强调身体基本素质的重要性, 更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 并且督促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反复练习。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要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和方法后, 进行变换及创新, 从而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体育能力。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热爱程度, 还可以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达到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的传授学生的枯燥练习为主要方式, 而体育游戏的引入, 极好的将传统体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将原来的教学模式改造成教与学为互动的双边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同时, 充分的体会了体育的乐趣, 为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思想及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健.浅谈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必要性[J].华章, 2011 (01) .
[2]于树青.浅谈在体育教学中科学运用体育游戏[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12) .
[3]傅小芳.浅谈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课的运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9 (4) .
[4]马红伟, 郑雪莲.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 篇8
1 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理念渗透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高校体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也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从传统高校体育培养目标来看, 主要遵循的是以体质教学为导向, 以培养具有较高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为目标。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身体健康的专业技术人才, 更需要的是具有正确体育观和具备相当综合素养的高等复合型人才。人文理念有效地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 能够使高校体育从单一的体质教育中解放出来, 实现体质与人文两种教育的有机结合, 从而促使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渗透的因素
2.1 传统教学理念对人文理念渗透的影响
由于受长期以来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 过去的高校体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单纯地强调体育技能训练, 其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 强调的是体育的专业性, 而忽视了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只是为了获得好的体育成绩而不是为了长远的发展, 这种体育学习具有短暂性, 功利性很强, 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和终身发展。
2.2 体育教师文化素养对人文理念渗透的影响
体育教师是从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体, 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渗透的主要因素之一。体育高考录取分数线从最初的90分左右上升到现在的300分以上, 体现了文化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但是, 从社会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来看, 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仍然是十分欠缺的, 这就需要进一步认识到人力理念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切实树立人文体育教学的理念。
2.3 教师职业道德对人文理念渗透的影响
由于传统的体质教法主要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 具有立竿见影的直观效果, 而将人文理念渗透到体质教法中来,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很主动性, 即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 变成主动地进行训练, 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健康观和成才观, 从而促使自觉地养成终身学习、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但是, 从当前的教学评价模式来看, 对于人文理念的渗透还缺乏有效的引导性评价机制, 因此, 人文理念的渗透主要是依靠着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操守来决定, 只有高校体育教师从心里认识到人文理念渗透的重要性, 才会产生积极做好人文理念渗透的自觉性, 因此, 要想实现高校体育中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 教师是关键所在。
2.4 人文体育教法体系缺乏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
从我国而言, 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中的渗透这一先进的理念起步很晚, 大学没有这种专门的课程, 由于人文体育思想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 加上人文体育教学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 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广泛性和不确定性, 加上高校体育教师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 使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人文理念的渗透, 加强高校人文体育的实践探究, 形成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3 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的途径比较多, 笔者通过结合相关理念与工作实践, 归纳了如下几条途径
3.1 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 促进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越来越多, 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 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如果仅仅依靠说教是难以实现有效渗透的, 因此, 可以依托教法进行渗透。即使说将人文理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并用教学方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笔者认为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突破了体质教学的局限性, 将单一的、有限的、形式上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变成了丰富的、长远的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充实了知识, 能够开阔学生视野, 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能够有效地促使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 注重学生的心理诱导, 促进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
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 学生具有怎样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引导学生随时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 帮助学生减少消极心理对体育学习的影响。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将心理诱导方法巧妙地加以应用, 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 使体质素质在积极心理因素的诱导下发挥出最大潜力, 从而达到确保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目的。譬如, 在教学短跑的相关知识时, 教师虽然在拼命地位学生加油助威, 但是学生的短跑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如果此时教师能够这样处理, 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对长跑和短跑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短跑是无氧代谢的运动, 而长跑是有氧供能运动, 从而让学生受到这样的心理暗示:短跑必须以快取胜, 拼尽全力, 才能够提高速度, 否则, 跑得再多也无益。学生经常受到这样的暗示后, 在后来的短跑训练中, 都比以前能够自觉地加快速度, 教学效果比之前要好许多。又如, 在教学铅球投掷时, 教师采用传统的教法, 反复强调要求, 学生在练习时始终无法控制存在的毛病——仅靠投掷臂推球。根据这个问题, 教师按照控制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处理, 以学生最佳成绩的80%为限制标准, 并在这个距离放置明显的标志, 在练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不能投过这个标志。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情况下就达到要求, 从而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正确投掷的练习上来, 经过反复地练习, 就会彻底摆脱错误地训练方法, 从达到使投掷技术巩固定型的目的。采用这种心理诱导和调控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 与传统的教法相比, 具有十分明显的教育成效, 由此可见, 人文理念的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3.3 讲究幽默教学艺术, 促进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
幽默是一种艺术, 具有一般教学方法无以伦比的魅力。它能够让博人一笑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能够委婉地批评学生, 让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同时, 能够缓解紧张的、压抑的气氛, 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因此,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讲究幽默教学艺术, 让学生在轻松、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中, 纠正不足, 提高兴趣, 增强教学实效。譬如在教学短跑练习时, 有的学生是用全脚掌着地。为了让纠正这一错误的动作, 但又考虑到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他们是即将走向社会的成年人, 具有十分强烈的自尊心, 因此, 教师可以采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艺术进行处理。对于这样的错误, 教师可以这样说:一个年迈的老人在跺脚跑;全脚掌着地跑就像一台压路机一样, 压得地面直颤抖。学生在这些诙谐幽默的语言中, 能够马上就明白自己动作的错误。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趁热打铁, 随机指出这样跑的危害性, 最后用正确地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教师采用这种融幽默的教学方法, 比直接采用点名批评的方式要好得多, 它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幽默的语言中认识到自己动作的错误, 从而促使其自己自觉地进行调整。这与单纯的批评、说教等方法, 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因此, 笔者认为,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应该广泛地运用幽默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的笑声中自觉地纠正错误动作, 感知体验体育的魅力, 分享体育的独特快乐。
3.4 增强忧患意识培养, 促进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
古人云: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强调的就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重要性。当今世界, 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励。特别是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很快, 都过着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因此, 在该校体育教学中, 应该注重忧患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随时有一种居安思危的危机感, 从而产生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和奋发图强的责任感。
一是通过忧患意识培养, 促使学生产生学好体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今后的就业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 只有加强学习, 锻炼好身体, 拥有强健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才能适应将来高强度、高压力、高频率和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二是增强忧患意识, 训练学生战胜自我的挑战能力。可以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挑战自我艰难与快乐如学生战胜自我的害怕感、挑战极限时的坚韧和战胜自我的欢呼和喜悦。成功自然会享受其带来的喜悦, 而失败带来的阴影也会给我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 正是在与这些心魔的较量中才使得学生的心理应激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分抓住和利用各种时机、偶然的突发事件和发现的问题, 有意识的随机地插入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说教, 灌输一种危机感的意识, 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学习, 为了将来的需要与需求而锻炼,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认真对待并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这种危机感的意识教育, 能较好的实现教师让学生学而转变为我要学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实践来看, 效果较佳。
4 结语
综上所述, 传统的体质教学与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需要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都很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教学模式, 将人文理念有机地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来, 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开拓学生的视野, 从体质教学的局限性中走出来。要实现人文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就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既要提升专业素养, 更有加强人文素养的提升, 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切实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 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诱导, 注重学生的心理诱导, 讲究幽默教学艺术, 增强忧患意识培养, 促进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 。最终达到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摘要:文章就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进行了探讨, 首先简要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理念渗透的必然性, 然后剖析了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渗透的有关因素, 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有效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文章主要采用了探索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描述性研究法等方法, 旨在探索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的有效渗透, 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促进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 实现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理念,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卢欢.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刊, 2010.11-18.
[2]杨立.人文精神的内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7, 26 (01) :122.
[3]钱伟.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3) :84-85.
[4]卓莉.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0 (03) :92-97.
[5]胡文昕, 潘静伟.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1 (12) :96-101.
[6]赵巍.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18) :211.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效性探析 篇9
1体育课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含义
1.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核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都把教学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教学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方向标,课堂上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一旦失去了“方向标”体育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没有意义。
1.2教学能力的有效性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动作及示范、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课堂提问与讨论、灵活解决课堂突发情况等,都反映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教师的清晰准确的讲解示范能使学生很好地领会所学内容,这是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现实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会降低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有效性下降。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当中来。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今后学习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1.3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地认识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学生在模仿某些具体动作时往往会不得要领,需要教师提出反馈意见及时纠正。在学习方法上,同样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教师在下课前对此堂课进行总结评价,带领学生对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构建
2.1研判实际情况,挖掘校本资源
公共体育教学资源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素材和条件,其根本作用是实现体育的自身价值,从而能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身心发展的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立足于学校体育课堂实际,进行体育与健康资源的开发已经逐渐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只有以学生熟悉的学习内容作为重要学习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只有提供较大的学习选择范围,才能不断满足学生个体的实际学习需要;同时,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呈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只有通过研判和仔细调查,根据各校实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开发校本体育课堂教学资源,才能为学生的课题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2教学方法的优质整合
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选择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新课改提出的理念和要点切中要害,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教学的一些经长期积累下来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才逐渐被学生、家长和社会所认可。对新旧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就需要在传统教法和现代教法之间找寻一个恰当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挖掘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共同之处,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并非是对所有情况下的体育教学都是弊端,现代教学也并非是在所有教学中都能适应。提升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按照本校、各班级、教师个人的不同状况,对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选择并注重加强有效整合,从而形成适宜学生学习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3强化教学有效知识量
有效知识是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就接受信息(教学中主要是指学生)而论,是指新的,学生学习后有所知、有所感,以及有所提高的知识。就传授信息或运用信息(教学中主要是指教师)而论,是指在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总量中具有意义的、可以灵活运用、随时提取和“自由出入”的知识,即知识的迁移。增加构成合理的知识,在合理的知识结构情况下,知识能够转化为智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也要传授给学生研究体育学习规律的能力,探索其内部的发展特点,从而能增强知识的再生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的有效知识量,以及运用的有效知识量之间是相互统—的。学生获取的有效知识量越多,那么在其获得知识总量中能够自由提取的有效知识量也就相应越多,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最佳有效知识量,这也是对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提升和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重要提高。
2.4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设计多元化
教师要深入学生研究,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各项身体素质。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充分研判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包括: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诸多方面的实际,从各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原则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目标分层化,采用多样化的教辅方法和材料,注意分层导学,从而不断缩小不同层次学生对基础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进行科学的分层和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从可变的实际为出发点,不断鼓励理解层次低的学生向层次高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都能取得最佳的发展方向。学生分层时,要注意方法采取的隐秘性,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在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反馈,及时补救;还应注意采取多鼓励性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向上,使各层次学生都可以获得最佳的身心发展。
3结语
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使学习者达到终身受益的目标,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体验式体育课堂教学是一条必不可少的发展道路和今后发展方向。在体验式课堂教学中要保证体育教育的正规化、系统性和综合性,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尤为重要,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参与习惯,对体育的热爱和兴趣,这样才能促使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不断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目标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体育课程不断地深化改革,新课程目标几乎都要通过教学来实现,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吸引了高校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目光。其中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将“有效性”作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所以,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不仅能增强教师有效教学的意识及习惯,同时也能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供理论参考,服务体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邵建华.释放内在动力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9(S2):32-33.
[2]邹德敏.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体育教学,2009(11):20-21.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 篇10
1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存在的问题
1.1 片面理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由于部分体育教师对这个三维目标把握不够准确,使他们在教学中常常割裂各个维度目标,要么造成对知识与技能的忽视,要么造成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忽视。在一些示范课,有些体育教师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大做文章、花样百出,对体育知识与技能却有意回避。
1.2 体育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受竞技运动的影响,进行“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教学内容不够生活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少,使得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也辛苦。
1.3 体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产生冲突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只讲形式而不讲方法的现象,片面追求学生的乐和动,导致盲从和形式化问题。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一般把自主变成了自流,合作也停留在形式上,有形无实。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只注重教学形式,把合作学习的开展看作教学行为的改变。
1.4 体育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结合不足
在高校体育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脱节是一种常见的教学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生产过度和预设过度。如果生成过度,片面注重动态生成,就会使课堂变得低效,不利于教学目标及计划的实现。如果预设过度,会使体育课程活力不足,变得程式化和机械化,课堂效率也一定不高。
2 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以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核心和根本依据就是体育教学目标,具备有效性的体育教学应该是实现了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体育教师一直努力做到的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是知识、动作和技能的传授,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运动乐趣受到限制。这就使得,体育课变得不那么生动、愉悦和丰富,变成了一种枯燥的单调的体育劳动。这样的体育课毫无创新性和生命活力,使得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但喜欢体育运动。只有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以及对身心发展的好处,学生就自然会喜欢体育运动,自觉进行体育运动。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应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而非运动技术的掌握。为了使体育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不能仅仅关注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而应该将其与社会适应、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应该是体育练习,主要方法应该是有利于实现五维教学目标的方法,即先进行情境导入,再开展合作探究,最后进行小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2 体育课堂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
在素质教育提出和实行之前,体育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使得教学内容死扣教材和大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大。在这种教学取向下,学生的体育活动要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比较机械的训练和学习,体育课堂的气氛不怎么活跃,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仅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受到压制,使学生的活力和灵气被扼杀。现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实现体育课程与生活的结合,让体育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育教育生活化是让体育为社会生活服务的一种手段,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具体的实践中,体育教师应该对生活中的体育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挖掘,把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对体育的感受的体验能得到提高。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育。
2.3 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现在,认可和接受新的体育教学理念的教师数量日益增长。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把学生的自主、全面、健康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未能把握学生自主学习和开放学习的度,让学生完全自由活动,上课毫无章法,随心所欲,学生随便活动。出现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在于体育教师未能从根本上去理解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盲目实施所谓的自由自主学习。体育教师要克服这个误区,就应该加深对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转变体育教师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应该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改变传统的体育课程的主导者、命令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变成体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第二,应该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活力。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自由和轻松,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内在需要的满足。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应该变成一个我要学和乐学的过程,而不是要我学和苦学的过程。第三,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有规律有方法,但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立足于学生的个体特征和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开展自主学习或探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课堂效率。
2.4 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增加课堂活力
有效的体育课堂一方面依靠预设,另一方面依靠生成,二者缺一不可。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人认为要注意三点。第一,体育教师要对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做辩证认识。预设是体育课堂的准备工作,是体育教学设计。生成是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创造性活动。合理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应该既不是只讲预设、不讲生成的绝对掌控,也不是只追求生成,不进行预设的随意教学。第二,要以预设为依据进行生成。体育课堂既是可提前设计的,也是不可能完全预设的。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课堂生成能力,在预设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充满个性和弹性的生成,使预设不再是生成的阻碍因素,而是促进因素。第三,在预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成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预设工作时,要以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身心特征为依据,对可能的生成过程做一定的把握。例如,偶发式体育学习。不言而喻,所有的生成教学应该结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才有利于课堂活力的提高。
摘要: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上主要存在四个问题,即片面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教学形式和方法产生冲突和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结合不足。面对这些问题,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对策来解决。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有四个:第一,以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体育课堂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第三,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第四,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增加课堂活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教学有效性,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
[2]宗有智.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3).
[3]祝芳,吴锐.体育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三点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1(5).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效课堂 体育课程资源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16-02
基于素质教育和高校课堂模式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课程资源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要适应现有教学形式和要求。为此,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充分开发、利用有效的体育课程资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一般来说,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课程资源既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任何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就体育课程来讲,是指基于学校实际的、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从动作的学习到场地器材的配置,都是竞技化、成人化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在教材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繁、陈旧、重复的现象。例如,从小学到中学,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一直在学,跑的专门性练习一直在练,致使体育课缺乏生机、活力和吸引力,并造成学生喜欢体育但又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实践证明,合理科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高效课堂教学实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坚持不断改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学生的需要和实际为出发点,构建体育与健康高效课堂教学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遵循的原则
1.开放性与经济性原则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体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体育资源。内容的选择上要追求简单,易开展、对场地及器材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如跳皮筋,玩陀螺,跳格子等;在器材的开发利用上要开发投入少、常见、易备物品,如生活中的奶箱,矿泉水瓶、泡沫网等。
2.适用性与有效性原则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构建高效课堂前提,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基础,为达到或超越预设目标为目的,充分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体育学科性质,将活动性或技术学习性的内容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技术的难度和教学的方法选取上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四、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1.学科资源的开发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在合作学习和练习中养成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
2.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者。要充分地挖掘并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程资源的效益和价值,体育教师要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要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开发者的身份进入体育课程实施过程。应在培养人方面承担起更多的职责、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高的价值。
(2)学生
学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教学效果体现的首要条件。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利用学生本身的积极性创造性来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3)其他人力资源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有体育特长的教师的作用,争取校医的配合与支持。还可以利用与开发校外的人力资源,如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家长、社区体育指导员、关心学校体育活动的社会团体、企业和俱乐部等。
3.体育设施资源
场地器材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学校(特别是办学条件差的学校)要努力利用和开发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如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制作简易的体育器材,改造场地和器材等等。
五、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及其价值
1.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合理有效的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而高校课堂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
六、结束语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 篇12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终身体育,教学改革
一、我国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口号化”, 缺乏持久性
在阳光体育运动推行的初始阶段, 各大、中、小学、社区都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来报道其举办的阳光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轰轰烈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阳光体育基本上变成了“口号体育”。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布实施阳光体育号召开始, 短期内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号召, 轰轰烈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形式丰富多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能坚持定期举办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学校越来越少, 能始终坚持定期举办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校更是为数多不。
2. 阳光体育运动内容过于“形式化”, 缺乏趣味性
各高校相关部门在阳光体育开展初期, 为完成任务而举办各种主题的以跑步为主的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有75.5%的被调查者认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内容过于形式化, 没有考虑到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仅有14.3%的学生表示乐于或者无所谓参加到跑步活动中, 而有85.7%的学生反对或是不喜欢跑步。阳光体育运动“形式化”严重, 缺乏兴趣性,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于“理想化”, 缺乏可操作性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我国广大青少年的学生的身体素质, 营造良好的群众体育氛围。继2007年首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至今, 冬季长跑活动在各类学校、社区进展并不尽如人意。问题在于阳光体育运动过于“理想化”, 没有考虑到我国各类学校、社区的具体实际情况。阳光体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无法突破的瓶颈。一是经费没有专项保障。二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流于形式, 缺乏可以实际操作的组织形式。
二、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对策
1.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氛围转变学生观念
高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关键阶段, 普通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从终身体育的基点出发, 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转变学生观念。学校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 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广泛传播终身体育理念, 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转化为积极参与运动的行动。
2. 加大经费投入, 强化场馆、设施建设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体育场馆设施薄弱问题, 高校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力度, 逐步改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一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大投资新建和改造体育场馆设施, 加强体育场馆的管理, 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 全方位开放运动场馆, 延长开放时间, 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另一方面还应在学生宿舍区和生活区有选择的建设“健身路径”, 缩短学生与健身器材的距离, 为其便利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创造条件;同时,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理论素养及授课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优化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 强化体育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在体育教师的上岗、评优和对阳光体育社团指导等工作中适度的引入竞争机制。
3.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 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以终身体育观为价值指向, 紧密结合本校具体实际, 对体育课程结构和体系进行完善与优化;积极拓展教学内容, 突出时效性,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以适应不同水平与层次学生的需要;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机制, 促使学生体育锻炼经常化、生活化;建立健全多元的公体课程评价体系。
4. 建立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监督机制
监督考评是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与学校阳光体育运作机制相配套的评价体系是实施高校阳光体育的必然选择, 是保证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富有成效的基本工作。因此, 为保证阳光体育运动富有成效的开展下去, 各高校应建立健全与学校阳光体育运作机制相配套的集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时效性于一体的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关键阶段, 在高校积极推广“阳光体育运动”, 对于培养我国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理念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就目前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来看, 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 “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严重制约着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为此, 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从终身体育的基点出发, 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转变学生观念;加大经费投入, 强化场馆、设施建设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建立健全与学校阳光体育运作机制相配套的集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时效性于一体的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 2008, 29 (5)
【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高校体育篮球教学08-12
高校体育礼仪教学01-03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05-19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07-15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05-28
高校篮球教学体育文化06-05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08-09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研究08-14
高校体育的异化研究08-17
中美高校公共体育研究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