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通用12篇)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 篇1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是一门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联系密切的多学科交叉科学。传播学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 最早引入我国是在上世纪50年代, 复旦新闻系的一个没有刊号的杂志《世界新闻译丛》也曾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但伴随着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动向而一度停滞,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 政策的扶持与人们渴望获得更广阔信息的愿景, 传播学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到了新世纪,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播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传播学的教学改革研究也在日益深化, 其“多元共生”的特点为其开辟了广阔的发展道路。
1. 当前我国高校传播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 传播学课程被边缘化
传播学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传播理论进行艺术市场分析、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和艺术传播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 传播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国的文化艺术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播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进入我国的课堂较晚, 理论基础较为薄弱, 尚处起步阶段。一些艺术院校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传播学课程的重要性, 只是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 并没有投入应有的师资力量。课堂安排被压缩, 几乎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那么将会对我国传播学的发展形成严重的阻碍。
1.2 传播学课程偏理论化
传播学作为一种交叉学科, 涵盖了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论等多种学科, 其宽广的知识面决定了它的抽象性。同时, 传播学的教学也是以介绍经典的传播学研究理论为基础的, 这些理论是很难直观地还原给学生的, 因此这就造成了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的脱节。新时期, 随着我国大学的不断扩招及一些高校改革的停滞不前, 许多大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 在理解抽象知识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再加上在社会现实面前, 许多学生都有着“中国式实用主义”的思想,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传播学无用论”开始在广泛蔓延。因此如果不尽快解决传播学课程偏理论化的问题, 将会给传播学的教学带来巨大的障碍。
1.3 被动式的教学方式
当前,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传播学课程教学中, 采用的依然是以老师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教学方式。这与当前高校改革的被动式教学变主动式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我们很多高校的传播学教师在讲课中依然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于传播学的概念、模式、理论的理解只能呈现在理论状态, 学生面对这样的课程自然会出现排斥的心理, 如果不尽快摆脱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 将会对传播学学科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 新时期我国高校传播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2.1 将传播学理论立足于实际
传播学学科本身就是研究社会的重要学科, 它与社会实际有种紧密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当中必须将传播学理论教学转变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出符合当前适合发展的实用性人才。因此, 在面对传播学课程中我们常见的一些过时的案例和资料时, 我们就要从当前的社会实际中寻找新的符合课程要求的实际案例与资料, 在时间及地域方面增加相容性, 靠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 如, 新近所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 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将会对传播学教学起到明显的作用。
2.2 探索建构式教学模式
建构性学习模式强调为了理解而学习, 通过问题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 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与意义结构。建构式的教学理论认为, 知识教学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学生需要主动构建、主动接受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增加学生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这种理论下, 新的教学模式从“教师中心”转变到“学生中心”, 课堂被真正开发, 学生变变成了主导者, 而教师成为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根据老师到要求, 组成各个小组, 每组数人, 主动收集资料, 课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 然后将小组讨论的成果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例如, 2014年夏天《小苹果》的风靡, 就可以借此为议题, 运用建构式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用传播学原理对《小苹果》的走红进行思考分析。
2.3 拓宽传播学教学的内容
只有教学内容得到优化, 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们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提升。因此, 我们在教学当中要格外注意教学内容的延展性, 不断拓宽传播学教学的内容, 使其如传播本身深入到学生们的内心。首先要优化案例, 帮助学生消化学到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引入新理论、新知识到传播学课程当中, 拓宽学生们的视野, 更好地强化课程教学的效果。最后要运用新技术到传播学的教学当中, 可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 冲击学习者的视觉与听觉, 让其在制作精良的课件中学到相应的理论。
2.4 提升任课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质量, 因此要提升传播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的素质。对于传播学老师来说, 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清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作用。要在授课之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做好备课工作;平时多练习自己的教学技巧,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多与学生沟通, 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到自身工作的不足, 及时加以改进。另外, 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对于很多传播学教师来说, 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传播学的特性, 与时俱进, 深入了解传播学教材理论, 总结其中的规律, 将自身的学识修养融入到教学之中, 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2.5 充分重视学生的反馈
教与学既是相对的, 也是统一的, 只有二者的相互结合, 才能正在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 在传播学的教学当中, 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对于传播学课程效果的反馈, 并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改正。一方面, 老师可以通过设置QQ群、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共享等各途径以获取学习者对于教学的意见建议, 并且做到能够平等地讨论相关问题。最终通过问题的讨论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于课程反馈信息并做出针对性的改正。另一方面, 老师可以通过进行无记名投票、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所上课程的教学成效。这样的方式更加的直观, 学生们也可以在一个现实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通过对这些意见与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及时向学生诉说自己的想法, 从而尽可能地调整教学方式, 并且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 传播学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跨专业、多方向的学科。它既要学生拥有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 也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体现出传播学的时代性。未来,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 传播学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传播学的地位也将会逐步提高, 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朝着改革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周庆山.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蔡雯, 罗雪蕾.新闻传播学案例教学现状调查——对海外高校案例库建设与案例课程设计的观察与思考[J].现代传播, 2012, (09)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 篇2
运动训练
专业特点与就业范围:本专业设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赛艇、皮划艇、体操、艺术体操、举重、柔道、跆拳道、拳击、摔跤等主修方向。学生毕业后宜从事专业队运动员、教练员;高等院校和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中心、体育俱乐部教练员、体育教师;公安干警;军队特殊人才;政府体育官员及大型厂矿企业体育行政管理人员。民族传统体育
专业特点与就业范围:本专业设有武术套路、散打、健身气功、中国式摔跤、舞龙舞狮等专业主修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宜于从事运动队、学校、俱乐部的教学、训练与科研;公安司法及相关部门教官、保安及体育行政管理等工作。
体育教育
专业特点与就业范围:本专业设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游泳、乒乓球等专业主修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宜从事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实际知识和能力。
社会体育
专业特点与就业范围: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可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适宜于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
专业特点与就业范围:本专业主要为各级体育部门、体育运动协会、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及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各类体育娱乐中心等部门培养产业经营开发及娱乐健康管理、专业教学与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
体育产业管理
专业特点与就业范围:培养在体育以及体育相关领域从事体育产业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在各类体育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健身俱乐部、体育中介公司、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就业。
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体育记者、编辑、主持人、解说员、评论员、媒介公关或信息主管、体育节目策划、体育设计、体育赛事与体育组织营销等方面的人才。
就业方向:体育新闻、出版、宣传等单位及相关部门。
英语(国际体育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体育领域、体育外事部门、体育媒体、国际体育组织和竞技体育项目赛事组织等从事教学、研究、翻译、组织和管理工作,掌握国际体育交流工作原则和方法的复合型高级国际体育人才。
就业方向:国际体育组织、各项目运动管理中心、体育媒体、体育院校。
运动人体科学
培养目标: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养从事体育科技教练、运动营养与运动伤害防护师、体育科学研究人员,全民健身指导及研究人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师资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教学单位、训练基地、体育科研机构、医药卫生、保健康复部门。运动康复与健康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发展需要,在初步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成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
就业方向:运动训练基地、医药卫生系统、社区康复治疗师;体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各级各类教学单位师资。
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熟悉当代心理学理论和体育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当代运动心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运动心理训练、运动心理咨询以及运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运动队、运动俱乐部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教练;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体育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体育院校心理学教师。
表演(体育表演艺术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表演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专业表演团体、表演性组织、学校、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编导工作的一专多能型的优秀体育艺术人才。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 篇3
近几年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原本不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显得更加缺乏,体育师资力量和专业结构也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体育需要。与此同时,体育教学又在不断的革新,而高校的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再学习的机会又相对较少,很多体育工作者对“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观点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这几年的体育教学处于一种盲目无序的状态,学生的健康水平也不同程度地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发挥体育的两大主要功能——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引进拓展训练的理念和项目来丰富和改善体育教学模式。
1.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英文为Outward Bound,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拓展训练传入香港,称为“外展”。直到90年代才被引入到大陆,逐渐演变发展成今天的拓展训练。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的条件和相应设施,使人们在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亲身体验过程中,达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提升个人或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培训目的。因此拓展训练具有“健身性与教育性”、“娱乐性与趣味性”及“挑战性与易接受性”的特点。
2.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探讨
虽然,拓展训练已经受到国内外许多培训机构的认可和很多企业的推崇,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2.1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
拓展训练其实质也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模式,它是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这与体育教学的实质没有什么区别,也可以说拓展训练其实就是体育社会功能的一种延伸。因此,拓展训练回归体育教学也是教育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下面从理论上对两者的目的、手段和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为我们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找到理论根据和借鉴。
2.1.1拓展训练的目的和体育教育的目的相一致。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们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拓展训练对于实现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2.1.2拓展训练的培训手段和方法与体育教学相同。拓展训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从学员在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入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通过体验式学习的过程来形成新的品质。同样,体育教学也是通过学生不断重复练习的行为,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和体育相关意志品质的培养。
2.2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
2.2.1国外的体育教学就开设了探险教育(Adventure-Education)。在美国的体育教学中的信任背摔、身体语言、攀岩等项目就是拓展训练常见的培训项目。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在高校体育中引入拓展训练并不是全新的课题。
2.2.2拓展训练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求不高。目前,国内拓展训练主要采用场地、水上和野外三种培训方式。我们很多高校、公园和广场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场地,而水上项目除了一些学校有天然的河流外,大学的游泳池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培训场地。另外,有些高校离山不远,教师也可以利用周末安排学生参加野外培训。至于具体项目的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也是相当低的。比如,断桥和空中单杠两个项目,就只需在两个大树上用木头做个平台即可,至于像背摔、电网、雷阵等项目就更简单了,只需要一些绳子和废旧报纸,而信任背摔,完全可以借助一个看台或课桌来代替课桌架。对于少数所需器材昂贵的拓展项目我们也可以用模仿的方式降低成本。例如:野外定向专业使用的沙盘、指北针、打卡器等器材相当昂贵,我们可以让相关专业的学生用计算机设计简易的地图模仿沙盘,打卡器我们也可以用签到打卡机来代替。
总之,拓展训练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新的、动态的教育模式。它既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教育手段的更新。拓展训练符合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只要我们体育工作者不断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去审视体育教育,高校的体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最终使体育教学真正地实现体育育人和社会育人的两大功能,成为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 篇4
1 CBI融入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全球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商务英语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 于是越来越重视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在传统的高校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将课程重点放在语法规则上, 只重视单词和语法的学习, 忽略了学生语言综合使用能力的培养, 使学科主题内容和语言知识严重脱节, 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埋下了隐患。
目前,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 讲主题内容与语言教学活动相结合的CBI模式, 是一种最接近母语学习的方式, 可以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为自然。
一般而言,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既不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生, 也没有商务工作的经验, 需要同时学习语言知识和专业的商务知识, 因此, CBI模式引入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教育, 成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CBI的常见模式和特点
CBI的常见模式有主题模式、专业课程模式、附加模式和专题模式四种。
(1) 主题模式。授课时所选主题和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然后, 围绕主题, 展开听、说、读、写等各种综合训练。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水平, 比较适合基础阶段或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2) 专业课程模式。该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相对较高, 要由专业教师完成对目标语的可理解性讲授。学生要通过老师的讲授学习到既定的语言技能。
(3) 附加模式。附加模式指同时开设经过特别设计的语言课程和专业学科教学。需要由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分别教授语言与专业学科内容, 主要用于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专题模式。专题模式就是为了专门的用途, 给特殊岗位培养特定人才, 该模式下的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来提高语言能力, 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3 CBI模式下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新方向
目前, 我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开始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各种国际商务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10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召开再一次刺激了对高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外商投资的行业结构也有所转变, 投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所提升。这意味着涉外工作岗位增多,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CBI模式的注入, 必定会将商务英语教育的发展带向新的方向, 培养出一批既懂英语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3.1 课程的设立要结合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 掌握好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方向, 根据岗位特征来设立语言课程。判断一个专业是不是开设, 就是要看他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被社会所需要。例如, 广东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毕业后主要在企业外贸业务员和秘书、文员等岗位就业。于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结合这一特点为商务英语专业增设了会展英语方向。从而将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的人才需求有机统一起来。还有, 2012版教育部《高等教育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专业综合实训室需能满足中英文速录等训练需要。所以, 学校可以根据这一新兴的岗位队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进行课程和专业设置。
其次, 根据区域特点, 为学习商务英语的学生开展专业课, 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使其在走上社会以后, 不仅是英语人才, 还是懂英语的专业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 主要从事与东南亚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武汉地区高校商务英语毕业生多数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区从事外贸业务员以及技术资料翻译员、或者在英语培训机构工作, 部分学生在机场作地勤或机场商店销售员。这就需要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涉外贸易法律法规、外企经营管理规则、营销技巧、风俗人情等知识。
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 实现特殊人才的特殊培养, 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用得着的技能双优型人才。
3.2 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精心设计课程
每一个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入, 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实践, 并最终将之完善。教师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从CBI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CBI模式下, 合格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兼备的。因此, 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语言教师都应该不断进行学习, 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设计出更加生动、具体的商务系列课程, 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实务操作, 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CBI教学模式。在教学上, 重视语言的基本功能和运用能力, 借助一定的商务背景,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 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增强学生对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让学生在语言的交流中学到专业知识, 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里得到语言能力的提升。总之, 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商务英语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在各种商务环境下, 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另外, 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决定,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必要的时候, 可以对教材进行更新。
3.3 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强化校园文化
商务英语作为有专门用途的英语, 蕴涵着丰富的商务文化, 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学校应该经常举办由学校的名师主讲的各种学术活动, 也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演讲, 发布各种最新信息,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外, 大学生精力旺盛, 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去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 如音乐、舞蹈、各种竞赛等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同样能学到知识。强化校园文化, 营造出良好的学术风气。
3.4 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BI教学模式对学习商务英语的学生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进度, 减少压力感, 学生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商务英语学习中。课前做好预习, 课上积极发言, 主动参与讨论, 多说多问。有研究表明, 学生在适应CBI教学模式后, 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水平。
3.5 选择合适的CBI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采用CBI模式授课可以将语言和专业融于一体。那么, 面对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和专业的双重缺失, 在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授课时, 应该采用哪种CBI模式呢?
我们前面提到了CBI有四种常见的模式, 在选取授课模式时, 要充分考虑到商务英语的课程性质、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定位、学生的语言水平等, 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CBI模式。CBI模式与模式之间是可以互换的, 不同阶段要选用不同的CBI模式。例如, 低年级的学生, 语言水平较弱, 处于基础阶段的学习, 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语言的学习, 因此适合选用主题模式。到中年级阶段, 学生各方面水平都有所提高, 进入强化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就适合采用专业课程模式。以此类推, 高年级阶段, 适合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附加模式。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 人才竞争愈加激烈。为了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CBI模式视阈下的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也应探索新的方向:CBI商务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 学校和教师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 掌握好经济发展新动态, 准确把握机遇。在CBI理念的指导下, 拓宽教学思路, 整合创新, 不断扩展商务英语专业办学领域, 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目的上, 把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煊.商务英语教学中CBI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4) .
[2]韩力扬, 黄睿.CBI理念下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模式改革[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新) 篇5
田丽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学习内容,体验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质疑问难
谈话:同学们,大家好!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了,你们知道我来自哪里吗?我来自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一小学,这就是我们的学校(出示学校教学楼照片),我们学校是不是挺漂亮啊?那你们想不想认识认识我们那里的同学呢?请大家看图片,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我们学校五年级一班的几位同学的照片,(出示
五、1班其中一列学生的课堂座次照片)看,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穿××衣服同学的位置吗?
学生可能说:第2个、第4个、从前面数第2个、从后面数第4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的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二、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明确行、列的意义。
1.(出示
五、1班全班学生座次照片)
师:同学们,这是
五、1班全班学生座位照片,现在你能告诉老师穿××衣服同学的位置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一会儿,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派学生发言,(可能出现的说法有:横着数第2排第3个;竖着数第3排第2个;从左数第3排第2个;从右数第4排第2个;从前数第2排第2个。)
2.教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随机把照片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出示,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3.教师介绍: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师:谁能用老师刚才说的方法描述一下穿××衣服同学的位置吗? 师: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教室中同学的位置吗?(学生练习)认识数对
1.谈话:同学们,如果用一个圆点表示一个同学,他们的队列就可以表示成一个点子图。(隐去人物图,出示点子图)用点子图表示队列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第5行 ○ ○ ○ ○ ○ ○
第4行 ○ ○ ○ ○ ○ ○
第3行 ○ ○ ○ ○ ○ ○
第2行 ○ ○ ● ○ ○ ○
第1行 ○ ○ ○ ○ ○ ○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2.让学生在点子图上找出穿××衣服同学的位置。
3.个性化表示位置,学习“数对”这一概念。
谈话: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洁,刚才我们用一句话描述了穿××衣服同学的位置,能不能想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呢?
三、交流展示,点拨提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各小组代表展示交流结果。学生的个性化表示可能有:第3列第2行、3列2行、列3行2、3/
2、3-
2、3+2、2/3等。
教师点拨:穿××衣服同学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3,2)。数学上把这一对数叫做“数对”。(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谈话: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
引导思考: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2.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再根据数对确定是班中哪一个同学。
3.生活中哪里用到数对。(电影院找坐位、玩套圈游戏、找楼座等)
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 展示方格图。(将圆点连起来,成为方格图)
介绍方格图:标注方格图上的列和行,使学生明白,横为行竖为列,列与行的起点为0。
谈话:我们把每个同学看作一个点,连起来就成为方格图,这样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方格图比点子图更为简洁。)
2.在方格图上标出穿××衣服同学的位置和其他同学的位置。
四、巩固应用,点拨提升
1.52页自主练习1、2、3
2.自主练习4、5、6
3.利用所学的方向和数对的知识绘制一张你的座位图。
五、作业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 篇6
关键词: 新媒介 新媒体艺术 高校教育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艺术逐渐变成新媒体时代最具典型特征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光在设计与应用领域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也逐渐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体现,特别是高校教育,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要,在高校中逐渐出现以技术与艺术结合最为密切的新型专业——新媒体艺术专业。
新媒体艺术,又称为数字媒体艺术或者多媒体互动艺术,属于艺术学科范畴。其中“新媒体”指的是传播媒介及新的艺术媒介,新媒体艺术有比较确定的指向,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多媒体艺术门类。多媒体艺术起源于19世纪末,它是这个时代的媒体技术:交流传达技术、电子技术、数码和科学技术的整体的艺术实践。也就是说多媒体艺术是声音、图像、文字,以数字模式来实现作品的综合艺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带给多媒体设计越来越多的途径,电视电影中的虚拟影像运用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在影視作品的后期制作中为实现导演和剧本的要求,逐渐引入3D虚拟影像来代替以前的实景拍摄和虚拟场景的搭建,计算机绘制渲染出来的场景更能体现一种虚拟的世界。多媒体视频影像可以是在影视作品中再现曾今的建筑物及其环境,也可以是根据剧本的要求创造出来的虚拟场景,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是一种情绪的抽象表现。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带动下,新媒体艺术专业的成立成为高校新专业建设的必然,无论是高校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还是满足社会人才的迫切需求,都迫使全国各高校开始积极开设新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从而建设全新的、具有其自身特性的新型专业方向。其实新媒体艺术教育最早出现的国外,最初的形式是数字媒体艺术,其研究本质一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部分专业艺术院校开始尝试设立此类专业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更新,直到近几年才在国内出现并发展。新兴技术带动下的新媒介给传统艺术领域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其全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使艺术设计充满活力。与此同时,新媒体带来的新思维和新艺术也使艺术教育领域得到老前所未有的革新。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各种艺术形式传播的变革,应运而生的各种新媒体设计行业急切需要更多的新型优秀设计人才,目前国内高校中的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媒体艺术类专业已经逐渐普及,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缺少的却是完善的理论支持和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也待进一步完善。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方案明显不再适用于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艺术教育,国内院校大多是在吸取国外办学经验的基础之上创立新媒体艺术专业的,无论是课程结构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教学的同时还须要大胆的尝试和改革,这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实践中寻找更加符合新媒体艺术教学的全新教学方案。相对于已经成型的艺术专业,新媒体艺术专业缺少相对应的基础理论知识,这直接导致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型学科——新媒体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注重技术性而忽略设计理论创新,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强调的是软件的学习和应用,让新媒体艺术仅仅停留在软件学习的技术层面之上,艺术层面的创作往往被大多数人忽略。在缺少对应理论知识支撑的情况下实践课常常变成了单纯的软件课,所谓的创新课程也变成了软件更新。实际上,新媒体艺术专业应该更多的强调其特殊的表现手法、艺术语言和设计风格,软件应用只是一种设计支撑。教学者也应深入认识“新媒体艺术”的完整概念并清新理解其本质,挖掘出新型专业的理论支撑,让技术与艺术恰到好处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对新媒体设计专业作出完整的诠释并制定出适合当代高校新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传播媒介的特殊性,新媒体专业与前沿科技紧密联系,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工作着来说,需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要有随时感知新媒体艺术发展动态的敏锐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在完善更新设备的同时,要注重学科整合和加强学科交流。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复合型学科,要求培养出既懂得艺术设计理念,了解基本审美法则,又懂得计算机图形处理技巧和后期特效处理手法的综合型设计人才,这是摆在当今高校面前有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高等新媒体艺术教育应该依据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交叉融合的道路,打造符合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复合型设计艺术人才。高校教育需要重视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新媒体设计专业更应该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研究和软件应用与实际项目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的研发和制作提高高校教育与社会接轨的能力,从而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多元化的今天,高校新媒体艺术专业必须在扩大规模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更新传统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出跨学科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做好准备,以便于更好的适应数字时代带来的以新媒介为载体的新型艺术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廖哗,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
(2)任斌,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3)程永波,《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的理论探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 篇7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方向
1 绪言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广大审计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四个深刻把握”, 把审计工作推向新台阶。“四个深刻把握”中的第四个把握就是“强化审计监督职责,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 可以将其理解为“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责, 服务高校健康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审计工作要求, 同时结合内部审计的职责、特点、内容等方面, 重新审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向, 加强重点领域的关注。
2 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特点
2.1 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
2.1.1 监督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在对高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体系来保证高校各项经济事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进而达到防范管理漏洞, 防范风险的目的。
2.1.2 评价职能
评价职能是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履行审核检查程序, 分析和判断各项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真实性、合法性,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 以此来提高办学能力, 改善经营管理。
2.1.3 服务职能
服务职能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职责中最能体现正能量的。服务职能作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 经常被忽视或者被片面、歪曲理解。在高校内部的日常工作中, 只要谈及“审计”两字, 常常被同事们认为审计就是要审查被审计部门的各类问题, 如差错、舞弊、违规、违纪等不合规的行为。事实上, 内审部门是为广大教职工保驾护抗的, 内审人员将事前预判到的各类风险问题提出来, 避免错误产生, 起到预防、揭示、抵御的作用。
2.2 高校内部审计的特点
2.2.1 审查对象的多元化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 传统体制下预算内财政拨款之外, 也存在着其他渠道自筹资金以及对外服务等创收活动的其他收入, 这些多渠道的经济活动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复杂性, 同时也是高校明显区别于企业的不同之处。
2.2.2 领导体制的多重化
行政上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计机构和学校分管校领导的双重领导。与此同时, 业务上还要受到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
2.2.3 审查内容的多样化
倘若高校属于综合性大学, 其涉及到的会计核算种类将会呈现多元化格局。若是民办类型的高校, 一般来讲都是公司制的企业会计;若是非民办型高校, 虽然核算的主体是采用预算会计, 但基本建设项目也要实行单独核算, 对校办企业必须实行企业会计, 对附属单位要实行二、三级预算管理。这种多元化的格局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与单一制的企业相比内部审计内容更显复杂, 给内审工作带了极大的挑战。
3 高校内部审计内容的工作方向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9年9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的,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高校内部审计工作, 为广大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指明工作方向。
3.1 内部控制审计内容
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为了保证高校内控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而建立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对所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展开测试和评价。由于高等院校人员构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都较高, 但即便如此, 如果内控体系不健全, 也会出现财务收支不实、专项资金被挤占和挪用等现象。因此, 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应从“控制自我评估的应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教学设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学生奖学金管理”等方面开展。
3.2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
根据2004年4月13日教育部令第17号文件《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之规定, 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依法独立对预算执行与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型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计要点主要从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涉及的要素逐项开展工作。
3.3 建设工程项目审计
伴随着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以及外延发展的需要, 高校工程建设投资便应运而生。通常来讲, 高校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度比较大, 为了防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侵入教师队伍, 保护国有资产流失, 高校内审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其目的一方面是抑制贪污腐败, 另一方面也是维护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其审计要点主要从“投资立项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环节展开工作。
3.4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它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客观评价干部业务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 高校领导干部承担经济责任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高校部分岗位的负责人掌管的资金审批权限不断增大, 因而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他们经手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作以肯定或否定的最直接体现。其审计要点主要从“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各项财产物资、负债、权益、会计核算等真实性和完整性、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组织的重大投资决策的效益性”等方面开展工作。
4 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关注领域
4.1“三公”经费领域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对象为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 (境) 经费。自2012年党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出台, 意味着把对“三公”经费的审计提高到反腐倡廉的高度, 也同时要求内外审计人员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来完成。其主要审计要点为“公务接待费是否超标”“公务用车的配置和使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公费出国 (境) 是否合理”。
4.2 科研活动经费领域
自2012年教育部针对“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项目”颁发三个文件来, 全国各级高校已加大这方面的审计力度, 开展了专项综合治理工作。针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 主要从立项、手续、事后监督等三大环节来开展内部审计, 审查是否出现“滞留经费、延缓拨付”“挤占经费、挪作他用”“虚设课题、转移资金”“计划安排”等重要环节实施跟踪, 落实责任人的管理, 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
4.3 国有资产管理领域
高校内部一般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 足以说明国有资产在高校总资本中的重要性。近年来, 一方面, 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大量关于国有资产以及审计方面的规定、意见、办法、规程、条例、通知等, 目的就是要规范国有资产的管理, 促进保值增值,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无论是各级国资委, 还是各级审计部门, 以及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都有权并有义务审查资产的购买、使用、处置等环节是否合规, 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结合, 进而保障和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5 结束语
作为高校内部的审计人员, 在新形势下应深感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 在反腐败决心上的用心良苦。我们应该态度鲜明而务实, 在审计领域提出恰当可行的对策, 更好地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金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研究[J].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 (10) :67-69.
[2]陈作利, 魏微, 殷冬顺.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J].中国乡镇企业, 2013, (9) :157-158.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 篇8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 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下的音乐得以在各国传播, 这引起人们对音乐的空前重视, 为满足国家以及社会需要, 我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音乐教育这门课程, 学校也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魅力上。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以缓解压力, 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 缓解忧郁苦闷的心情, 此外, 音乐可以刺激脑部, 活化脑细胞, 一言以蔽之, 音乐对人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 学生在审美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性等的影响, 我国高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在音乐素质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就一些贫困生而言, 他们已经失去通过音乐培养并提高审美情趣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以及教师要想开设音乐课程, 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 哪怕勉强的开设了音乐课程, 也很难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性以及创造性。
(二)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教师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学习。音乐的价值具体就表现在与其他艺术结合时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但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中还存在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 就教师而言, 他们只是单纯的向同学们讲解书本上的知识, 对于其他知识的拓展则是少之又少,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不能有效体现音乐的艺术美感。
二、新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的相关发展方向
素质教育不断加深的今天, 高校音乐教育得到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 不少专家学者更是为音乐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本文就其发展方向展开简要论述。
(一) 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多元化音乐教育是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我国先进科技的发展, 推广多元化音乐文化势在必行, 那么, 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引入多元化呢?本文提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将国内外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中国音乐文化与国际音乐文化时, 要做到真正结合我国国情和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 积极有效的吸收来自国外的优秀音乐文化, 促进音乐的全球化进程。 (2) 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 有着悠久的文化与历史, 更是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56个民族, 为此, 中国必须坚持以汉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为支点, 广泛吸收世界音乐元素, 以在中国构建起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平台。 (3) 积极设置多元化的音乐课程, 不断改革音乐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 最终将世界音乐与中国音乐有效结合在一起。
(二) 积极引进“原生态音乐”
原生态是一种未经加工的音乐形态, 它存在于最原始的生活环境中, 是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将“原生态”这个概念引进高校音乐教育还有一系列难度, 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原生态音乐制度, 以保障“原生态音乐”能够完善、及时的引入到的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去。首先,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会呈现出不同的“原生态音乐”, 这些音乐内容丰富多彩, 对这些不同的音乐文化, 各大高校就应秉持宽容的原则, 真正做到兼容并蓄;其次, “原生态音乐”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等等, 为此, 各大高校不能全盘接受, 相反的, 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真正做到顺应时代要求, 选择那些典型的、健康的音乐作为教育素材;再次, 要积极在高校课堂中引入原生态教学, 保证广大师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音乐;最后, 不断加大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这有利于加大音乐文化之间的融合, 最终促进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新形势下高效音乐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学生在审美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没有真正继承和发扬原生态音乐等, 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发展。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着重指出要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要积极引进“原生态音乐”, 最后, 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旨在为高效音乐教育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雷济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 07:187-188.
[2]石延涛.浅谈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2:227-229.
[3]冯彬.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33:73-74.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 篇9
1 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正向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延伸, 但是大学生音乐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 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以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1.1 学生审美水平差异大
受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一部分学生的已经丧失了通过音乐来提高审美情趣的机会, 对于这种情况, 在高校中开设音乐课程存在着极大的困难, 且很难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性和创造性。
1.2 音乐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音乐的存在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与其他艺术结合产生出的总体效应上, 当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普遍存在过于单一的现象, 只是单纯的进行技术讲解, 不能很好与, 因此不能有效地体现出音乐的艺术美感。
1.3 忽略了对原生态音乐的继承和发扬
长期以来, 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都在追求一种以精英文化为核心的模式, 只重点关注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而忽略了来自知识背后的原生态文化教育, 使得那些原始的、民间的、最底层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得不到较好的传承, 这就使得中国高校音乐文化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僵化了的模式, 从而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2 高校音乐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音乐教育的发展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许多专家纷纷为提出建议, 为中音乐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情况指明了方向。这里仅就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推广、“原生态音乐”教育的引入, 以及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展开讨论。
2.1 推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前国际音乐教育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传媒及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推广多元音乐文化已成为时代必然趋势。
在普通高校中引入多元化音乐教育, 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 音乐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处理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两者之间关系的时候, 就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 广泛吸取世界上的优秀音乐文化, 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全球化进程。
(2) 从我国民族文化入手, 以汉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为支点, 并广泛吸收世界音乐元素, 构建多元化音乐文化平台。
(3) 设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也是实现多元文化音乐的有效手段。当然, 这并不是说要求另设一门世界音乐民族音乐学科, 而是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来加强世界音乐同本国音乐的融合。
(4) 目前国内音乐教材中关于世界音乐的内容涉及的比较少, 这就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在多元文化的驱使下, 我们应该组织专家编写、翻译国外在该领域中的成果, 直接吸收应用, 使学生在获取多元文化音乐感性认识的同时, 对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2 重视“原生态音乐”的引进
原生态音乐具有原生态和音乐的双重特性, 是一种未经加工的音乐形态。它存在于原生态的生活环境中, 与原生态活动、原生态事项紧紧联系在一起, 是原生态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将原生态音乐引入高校, 不仅要在引进方法上加强重视, 同时处于对校园科学建设健康发展方面的考虑, 我们还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原生态音乐制度, 以保证原生态音乐被健康、完善地引入高校音乐教育中。
(1) 不同的地区、文化、种族、经济发展状况, 使原生态音乐呈现出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的形态。对于这些不同的原生态音乐, 我们就因该秉着宽容的原则, 兼容并蓄。
(2) 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在原生态音乐中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此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全盘接受, 而是要针对当前教育的目的, 以时代为导向, 选择那些典型的、健康的作为教学材料。
(3) 将那些生活在广阔原生态天地中的民间艺人引入高校课堂, 保证在校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音乐。
(4) 鼓励和支持文化交流, 在对本地区原生态音乐文化进行弘扬的同时, 借鉴和吸收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先进原生态文化成果, 从而不仅为本民族原生态音乐增添活力, 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促进原生态文化沿着一个健全的方向发展。
2.3 重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美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育与德、智、体、劳一样, 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不可或缺的方面。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除了具有传授知识技能的作用外, 还是审美教育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音乐教育中, 我们主要是通过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来进行美育教育的。音乐作为一门以声音形象激发人的情感艺术, 在其进行的过程中, 旋律、和声、节奏、配器等的变化都会给人的情绪和感情带来极大的影响, 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并将这种感觉带入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 不同的内容侧重的美育教育也是不同的, 音乐的理论知识带来的是艺术的科学美;音乐史带来的是社会美;音乐欣赏带来的是艺术美。
3 结语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不仅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身心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要求高校音乐教育也需要在内容、形式及技术方面坚持与时俱进。此外, 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还需要与当代大学生的特定及其专业本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探索出一个科学与艺术融合并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邹俊杰.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5) :101~102.
[2]郭蓉.以素质驾驭视野探索高校音乐教育[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7, 5 (5) :556~559.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 篇10
轻化工程专业方向覆盖广、行业差异大,再加上高等教育大众化造成的教学资源紧缺,培养轻化工程专业通才目前还不够现实。如硬性实行,必然会无法履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4],最终会导致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因而笔者认为,轻化工程专业的当前办学方针应是:立足原方向、拓宽领域,重在能力提高。本文仅就轻化工程皮革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1 皮革行业所面临的形势特点
轻化皮革工程是一个与行业联系极为密切的方向,专业自身的发展与其所对应的行业背景息息相关。当今皮革行业所面临的形势特点如下:
1)皮革行业的工业地位发生了改变
改革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皮革工业成为轻工行业创汇的排头兵,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基础实力的增强,皮革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品质的增强,皮革工业因污染问题而逐渐遭到人们抵触。基于此,近年来国家对皮革工业及高校轻化工程专业开办的政策支持力度逐年下降,曾一度出现抑制状态。
2)皮革工业自身的国际地位难以跃升,利润空间萎缩
我国皮革工业历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飞速发展,早已成为制革大国,然而远非制革强国,在国际中一直扮演着“代加工”的角色。“代加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高档皮革化学品一直由跨国公司所垄断,二是皮革产品的潮流风格紧随欧洲。“代加工”直接推高了制革生产成本。基于此,我国皮革行业的利润空间狭小,一度萎缩,严重影响着国内皮革工业的进一步壮大。
3)皮革行业自身形象难以突破,新血液注入受阻
皮革生产环境较为艰苦,生产过程对人才要求较高。此外,应届毕业生的起步薪资水平较低,再加上学生如今的活动能力及观念意识变化巨大,从而导致在制革生产一线扎根的人数较少,跨行现象普遍。如此情况一方面严重影响了行业新血液的注入;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行业正面形象的树立。
2 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上为近年来轻化工程皮革专业方向学生所面临的皮革行业新形势。在新的形势下,从高校皮革专业方向传统培养模式中走出来的毕业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社会,毕业后的生活道路也较为坎坷,毕业生和皮革行业的自身发展双双受损。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如此情况必然会使高校皮革专业方向的办学面临严峻挑战,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必须革之一新。皮革专业方向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期培养出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卓越的高级技术人才。
1)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轻化工程皮革专业方向本科教育培养不同于大专、成教生的培养,本科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力的提高,知识积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原始知识的积累,一切有关能力之谈都是空中楼阁、水中之月。轻化工程皮革专业方向是在化学、化工、高分子等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形成的[5],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深厚且广泛的化学知识。因而本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可按照“通才+专才及专修+必修”的方式进行。高校在学生本科学习的前两年应要特别重视和引导学生对大化工类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课程的学习,并合理排布课时。据了解,皮革专业方向90%的学在毕业后都是从事于与化工类相关的工作。学生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知识积累,今后的选择余地才较大、道路较宽。
对于学生本科学习的后两年,学校应在传统专业课(皮革工艺、鞣制化学、蛋白质化学及分析检测等)的基础上,应开设与化学品相关的课程,如皮革化学品、表面活性剂、功能高分子及染料化学与物理等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是因为优质皮革产品离不开高端皮革化料,而化料的选择及应用的前提是必须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及灵活运用,同时也为学生今后选择不同的道路提供了铺垫。此外,还应设置一些选修课,可以是贸易类、或是染色类、或是管理类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今后的定位加以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开阔学生视野。总而言之,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化学基础及广阔的化学知识面,才具备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条件。
2)变更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工科高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才能使工业制品的艺术性及价值得以提升,从而能够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产业群才能常青,毕业生自身也能紧随时代、立足于行业之巅。
变更培养模式之一,那就是灵活选择授课方式,而非千遍一律,提高课堂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以皮革工艺课的授课为例。传统皮革工艺课的讲授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如此以来,课程就显得虚幻空洞、乏味无趣。然而如果采用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及现场教学等方式对皮革工艺课程进行讲解,让学生首先存有“实物”感观,随后带着疑问去听、去思考。如此以来,学生不仅会对自己所学记忆犹新,而且还会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培养模式变更之二,那就是完善实践性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以达到知识活用的目的。实践性教学的方式主要有课程实验和实习。至于实习,下文将有阐述。至于课程实验,可以分为演示性教学、教导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三部分。通过演示性教学,学生可领悟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开拓学生思维及矫正自身操作不当之处;教导式教学则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与实验有关内容,其后学生按照老师所讲,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以便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两方面得到加强;引导式教学则是教师安排实验课题,学生自身通过资料的查询,自己对实验进行设计、操作及分析。通过实验分析三步曲,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
培养模式变更之三,则是因人施教,实施校企双导师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建立学生的企业实习基地,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术或管理或研发)的企业人员担任学生导师。其次根据学生自身的人生规划及意愿,如毕业后或从事工程技术、或从事皮化产品开发、或从事生产管理,利用暑假假期及在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在校企之间选择相应的导师进行对应培养,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能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3)加强离校毕业生与母校互动,建立信息反馈及互补机制,推进教改步伐
建立母校与毕业生间的互访机制,跟踪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状况及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学校根据信息的反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及最新行业动态,并加以完善,以确保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生命力,从而确保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具有足够的社会竞争力,行业和高校才有可能进入良性循环。
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培养一大批既有扎实基础理论又有很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当务之急。当前轻化工程皮革工程专业方向所面临的行业形势较为严峻,毕业生的就业面窄且社会竞争力不够理想,因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传统教育模式必须革之一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极大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变更现有培养模式及建立毕业生与母校互访机制是确保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持久保持旺盛生命力、行业与高校进入良性循环的必经之路。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现处于大众化阶段,教学资源较为紧缺,且轻化工程皮革专业方向所面临的行业形势较为严峻,高校轻化工程专业方向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通过对皮革行业环境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新方案。只有稳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变更人才培养模式及建立毕业生与母校间的互访机制,促使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稳步更新、逐步完善,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才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才能增强,高校与皮革行业才能共同壮大。
关键词:轻化工程,皮革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蒋学,田秀枝,王树根,等.复合型轻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0,3:62-64.
[2]殷强锋,辛忠,刘霞,等.轻化工程添加剂化学与工程方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1:36-39.
[3]陈朝霞,周小凡.轻化工程(制浆造纸方向)淡化专业的利弊分析[J].中华纸业,2007,28(9):79-81.
[4]王晓明,易兵,徐瑞宇.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5-17.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探讨 篇11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 改革 方向
体育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的高校都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希望能够让体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虽然目前体育的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一些高校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弄清改革的方向,以便更好地发挥体育的作用,让大学生更好地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内容陈旧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采用的是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初期时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但是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竞技技能,并且要求严苛,这严重损害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体育锻炼,从而会影响其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老套
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来看,我国目前很多的高校体育教学仍然以理论灌输为主,无论是在理论课上还是在实践课上,教师都习惯于采用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提不起精神,不感兴趣,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也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确认。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体育教学评价应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因此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过于重视总结性评价,不重视形成性评价,从而导致教师不能完全地掌握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也无法正确地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另外,由于形成性评价的缺失,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之处,因而无法获得相应地鼓励,从而影响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教师素质不高
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有着自己的特殊之處,它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情况来看,很多体育教师的素质还不高,整体上存在着偏低的现象,这不仅会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产生影响,也会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产生影响。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无论何时,教学的内容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来说,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体育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树立起终身体育观念,为其日后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地基础。
第二,要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例如瑜伽、街舞等。
第三,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富有地方色彩的体育教学内容。
(二)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除了理论管抒发外,还可以采用对比法、范例法、讨论法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也要注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让鼓噪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进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要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标准,进行多方面的评价,特别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所发挥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需要改善的地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四)进行教师素质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教师作用的发挥,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落实。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只有体育教师拥有了较高的素质,才能够通过他们的讲解、示范以及对学生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一是体育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二是高校要为体育教师提供相应地培训机会。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相关问题的探索,寻找到正确的改革方向,并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改革不断深入,从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地身体素质,并树立起终身育锻炼的意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为以后步入社会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地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凤华.关于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的探讨[J].石油教育,1999,(10)
[2]甄子会.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1)
[3]汪正毅,陈丽珠,金宗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4]张继生,杨麟.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5)
[5]赵立.现代教学理念与成功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0,(1)
【作者简介】范丽珺,女,1971年10月9日,籍贯:内蒙古,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硕士, 副教授,现就职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体育部。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 篇12
1.1 一般的经济学涵义
(1)市场。要认识市场,先要了解产业。所谓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的集合。所谓市场就是产品或服务的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显然,市场由产品或服务的供需双方组成,两者缺一不可。
(2)需求。是指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是愿望与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3)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和提供的服务。它同样也是愿望与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1.2 高等教育框架下的各要素涵义
(1)高等教育市场。高等教育产业生产的“产品”是“教育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一方面具有一定公益性,它不仅能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收益,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有积极的外部效应和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私人产品属性,即“谁花钱谁受益”的排他性特征,是属于具有私人性质的“价格排他性”型准公共产品。
(2)高等教育需求。高等教育需求指建立在愿望和制度能力基础上的需求。微观层面指个人或家庭对接受教育的渴望和意愿,为使受教育者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及竞争力的“个人需求”(或称“家庭需求”);宏观层面是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培养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社会需求”。
(3)高等教育供给。高等教育供给是在一定的单位教育成本下,高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表现为教育机构培养一定数量、质量、结构劳动者的能力。该观点将高等教育供给指向培养劳动力,强调高等教育供给的核心价值是为社会提供生产者和劳动力,满足对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学术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供给是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高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该观点指向受教育者,其意义在于满足对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
2 高等教育“产品”的分类
(1)文凭。这是受教育者通过一定时间来接受一定层次教育的纸质证明。
(2)个体充实或综合内涵的提升。这是精神层面的能力和修养,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内容、周遭环境、教育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潜移默化的结果。
(3)单项培训技能。如参与计算机、外语口语等短期培训,培训结束能独立承担一定领域的工作任务,其“产品”优劣能够通过工作成绩来体现,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知识产权类的物品。如研发出的计算机软件、专利技术等,这也是物化的成果。
在四类“产品”中,只有第二类是“无形”产品,其数量、质量和效果因人而异,是相对难以把控的一个类型,同时也是极具提升空间的一个环节。高校思政教育就处在此环节。
3 供需的非均衡及“双需求”的不匹配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尽管我国一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从大体上看,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依然存在。如:教育目标单一、教育内容枯燥、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生硬等,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考试机器”的“优势”,但在动手能力、综合运用、应变水平、创新意识等方面严重欠缺,这是教育供需失衡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由于高校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所处社会环境、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充分认识此差异,探求高校思政教育产品在“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上的一致性,这将是决定高等教育办学成效优劣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4 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4.1 尊重学生“个人需求”,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思政教育机制
网络教育环境中,高校思政工作本身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教育的对象也不再是头脑简单,听话乖巧的小孩子,而是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的一群青年人。所以,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再通过简单命令式的方式规定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而应巧妙地运用网络媒体来营造思政教育的氛围,在尊重大学生合理的“个人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引导教育,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思政教育环境和机制。
4.2 利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造性供给”解决“需求差异性”
大学生的“个人需求”往往是建立在满足个人身心基础上的享乐的需求。如大学生喜欢上网游戏、娱乐、购物、聊天等,这些都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类欲望,带来他们快乐。但如果从事这些活动的时间与学习有所冲突,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就要根据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创造性地形成思政教育“有效供给”,为大学生正确分辨主次、合理分配时间指引方向,及时为大学生提供符合思政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校思政教育产品,提倡发扬大学生积极的“个人需求”,抑制和疏导大学生消极的“个人需求”;同时通过思政教育为大学生的未来指引方向,引导学生知晓“社会需求”,认清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并将其作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轨迹。
4.3 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主动接触关注学生
思政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工作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政工作的成效。传统意义的思政教育工作通过“两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展开,受教学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往往也只能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但在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包括“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通过网络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和大学生们共同探讨他们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把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并及时回复和处理,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交流环境,为后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思政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如计算机日常软件处理、网页设计、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创造机会接触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真情实感、懂得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特点,掌握他们所关注的焦点。
4.4 增强思政板块吸引力,提升网站思政教育功能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网站成为了教育者和学生集中的阵地,只有不断充实先进的文化内容和探索适合思政教育的新形式,才能赢得大学生们的喜爱。首先可以从版面布局、字体颜色和插图等方面下功夫,再加以明确的思政版面和主题,要求内容紧扣现实,是学生们关注的社会焦点、学校热点,这样有助于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网站内容要做到不断补充更新,以满足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永霞.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冲突与整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04):19-25.
[2]季俊杰.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垄断现象的经济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04):26-32.
[3]韩亚菲,蒋凯.理解高等教育市场:理论综述与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5).
[4]付桂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学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03).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向论文】推荐阅读: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09-22
新媒体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影响及对策论文07-21
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论文06-02
新时期体育高校07-26
高校体育运动论文06-05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论文06-11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论文07-26
阳光体育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策略论文10-11
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分析论文08-26
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论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