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元素

2025-02-01

外来文化元素(共3篇)

外来文化元素 篇1

摘要:电影作为现代传播媒介, 对思想、文化、艺术等人类文明要素的传播效果显著。近年, 美国动画影片的生产与传播出现了日益繁荣的局面, 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与全球观众的审美要求相适应, 把美国本土文化元素与外来文化元素有机结合, 导演、演员、观众三者形成共鸣, 同时配以高科技手段, 从而使美国动画电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文化、审美效应。例如, 3D动画片电影《疯狂动物城》, 在中国上映首日票房便高达2 239万元;《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动画电影,有效对接,本土文化元素,外来文化元素,新媒体传播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著名的“地球村”概念, 这一乌托邦式的构想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了现实, 全球化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加强了各国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 根植本土化土壤:美国动画电影成功的内因

任何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必须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 美国动画电影也不例外, 它们总是反映、传播着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不管这种文化价值观的正确程度如何, 能否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作为电影创作总是受到本国文化价值观影响, 当然影视创作者总是试图传播那些大家普遍认可的文化价值观。美国作为电影大国, 动画电影发展的势头相当迅猛, 影响力较大的如制作出《冰河世纪》的福克斯公司, 制作出《小鸡快跑》《怪物史莱克》的梦工厂, 制作出《兔巴哥》《猫和老鼠》《空中大灌篮》的华纳电影公司, 还有制作出《疯狂动物城》的迪士尼公司等。在美国的动画电影中, 无时无刻不宣传着本国的核心价值观, 而且这种价值观并不是以说教的方式强硬的植根于每一个受众, 而是充分考虑到各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娱乐趣味、审美元素以及各类文化元素等, 以一种有趣好玩的方式渗透到片中动画人物的言行举止当中, 在人类的一些共性中传播信息, 给全球的广大受众传递出一种普遍的价值思想和观念。在美国的动画电影中, 最常见的因素就是对爱情的描绘、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思想、歌颂人性的光辉, 及鼓励人们求真善美, 像《白雪公主》《猫和老鼠》等这类动画电影, 而《疯狂动物城》这部影片则很好地诠释了以上这些元素, 兔子朱迪从小就梦想能成为动物城市的警察, 尽管身边的所有人都觉得兔子是不可能当上警察, 但她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跻身到了全是大块头动物城警察局, 成为了第一个兔子警官, 而且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还与自己曾经的对手狐狸尼克成为了好朋友。在该片中, 迪士尼公司积极地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契合点, 表现出纯真美好的情感基调, 轻松地调动了观众受众的观影情绪, 使传者与受众之间产生了共鸣, 制作精良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了大批受众, 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得到了受众的认同和喜爱, 正因如此, 美国动画电影才会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

当然, 美国动画电影中也传播了一些与中国社会实际不相符合与中国观众审美不一致的因素, 我们在引进时应加以区别或处理, 或者在观赏时对青少年受众进行科学引导。

2 有效对接外来文化因素——外因

文化的发展与生物的生长一样, 外来因素的作用已不容忽视, 本土文化必须不断借鉴、融合、对接外来文化因素才能获得新的动力, 从而激发本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美国动画电影中借鉴、对接了大量中国元素, 深受中国受众喜爱, 也为西方观众打开了视野, 实现了双赢。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收到各国人民的青睐。今天的中西文化碰撞已不再是西方处于绝对优势, 相反, 当今的西方文化在寻找现代化出路已越来越强烈地将目光投向东方, 投向中国, 也正是基于中国元素在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展现, 使得越来越多的国人更宽容的接受它。美国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优秀传统民间故事《木兰从军》改编的动画电影《花木兰》, 是中西结合中的经典作品, 可以说是将美国本土文化与中国文化实现融合的成功典范;2008年, 《功夫熊猫》的出现更是融入了中国的精华,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而功夫是中国的国粹, 都相当多的承载了很多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中, 也有中国元素的体现和折射, 如主播以熊猫的形象出现, 而且这个熊猫还是中国特供, 在加拿大影院播出时的主播是一只麋鹿, 日本是狸, 巴西是美洲豹, 澳大利亚则是只考拉, 从这方面来讲, 中国及全世界的受众就会很宽容友好地接受这种策略。如果单从票房来看这部电影的传播效果的话, 据有关数据显示, 该片中国首日票房2 239万元, 周六、周日排片票房呈现逆势上涨, 首周3天票房累计1.55亿元, 该片北美首日票房1946.9万美元登顶周五票房榜, 首周末票房累计7 370万美元, 最终北美总票房累计3.4亿美元。“大众”与个性、自由无关, 但与精英相对, 与阶层、品味、格调与自我意识有关。从口碑角度来讲, “该片厉害的是构建了独立的世界观, 画风也保持了迪士尼特色的可爱形象。情节上并非剑走偏锋, 故事不复杂却又有反转, 小朋友能看懂, 大人也能有思考, 是‘童话喜剧’和‘寓意电影’很好的平衡, 而且加入的动作、悬疑、政治和罪案等元素, 是很少在合家欢类动画中看到的。”影片的设定相当的疯狂, 但是片中描绘的城市就跟真实存在一样。影片无论是叙事节奏还是充满细节的故事背景都充满了活力。这些都伴随着中国因素的叙述与展现。

3 传播者对受众市场的科学对接

在电影市场, 受众同样是上帝, 创作者充分考虑受众的要求, 美国动画电影作为特殊的电影子类别, 主要对接了少儿与老年观众。从全球看, 动画电影的受众定位一直都不是太明确, 所以, 要制作出迎合普遍大众的真正的有营养的动画电影着实要下一番功夫。根据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其中的“Who”可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电影制作者的角度来说, 迪士尼公司想给观众传达一种积极的正能量, 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哲理, 通过电影中动物的形象表现人性以及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看到动物世界里的勇敢、勤劳、忠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以及一些比较阴暗的一面来折射生活中的一些现状。能让受众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把兔子朱迪当作这个故事的传播者, 它就是想通过自己追逐梦想的过程, 传达给受众坚持会给人实现梦想的权利这一讯息, 在逐梦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气馁, 不付出永远就不会有收获。如今动画电影已经不单单是给孩子们看的一种表现形式了, 很多成年人也非常喜爱动画电影。对于小孩子来说, 动画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灵动活泼的举止行为体现比一般说教式的影片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对于成年人来说, 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与日俱增的压力, 对动画中表现出轻松自由活泼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自我价值观的追寻都有很重要的价值意义。而对于老年人来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中“孩子气”的心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共同去寻找被生活磨损掉的那份纯真和一直以来对乌托邦式的憧憬。《疯狂动物城》不仅仅是一部适合儿童看的电影, 对成年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也有一定的启迪, 虽然披着童话故事的外衣, 却不知不觉地讲述着颇为深刻的人生哲理。电影中清一色的各种动物, 实际上是成人社会中各色人等的化身。主角兔子朱迪是一位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乡下姑娘, 她违背了父母安于现状的意愿, 怀揣着保护世界安宁、主持正义的当警察的梦想进入繁华大都市。但初入职场的小兔便尝尽各种职场潜规则, 随后她发现了这个世界并非如表面那样充满了阳光和友善, 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 存在着很多难以逾越的鸿沟。朱迪在追逐自己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坎坷, 甚至一度回家种起了萝卜, 但是她心中当警察的想法一直都在, 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 最终实现了自己当警察的梦想。这样很好地为受众传播了一种正能量, 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对于小孩子来说, 在自己心里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并像朱迪一样朝着那个目标努力, 积极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对于成年人来说, 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现实的残酷等, 使他们迷失在了生活中, 他们需要通过这种励志有深刻哲理意义的影片来找回自己曾经的初心。“人的行为首先是受他们的信念支配, 也受由这些信念所形成的习惯支配。这些信念调整着我们生活中最无足轻重的行为, 最具独立性的精神也摆脱不了它们的影响。”[1]因此该部影片探讨的深度和广度, 并不是一部动画片所能承载的。在类型上, 电影也进行了杂糅处理, 有黑色犯罪类型、社会问题类型、英雄类型, 因为巧妙的隐喻和天衣无缝的剧情设计, 其观赏性甚至超过了很多同类型的电影, 大大满足了受众对不同类型影片的需求。因此, 动画电影的发展不应该再一味的讨好儿童而制作, 用一些枯燥说教式方式灌输给儿童, 而是结合儿童和成人思想意识的契合点, 真正的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的文化需求。

4“故事为王”:美国动画电影成功的灵魂

如果说新闻报道、普通电影等是“内容为王”, 那么动画电影的灵魂就是“故事为王”, 美国动画片 (含电影电视) 的故事性强, 富有吸引力, 如《猫和老鼠》, 故事情节设置巧妙合理, 能够吸引观众, 同时寓观点与故事之中, 展示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自然能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疯狂动物城》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故事加内容寓意”的作用, 让处于对自己怀疑的人重新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的初心。因为在影片上映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梦想”“职场规则”“感恩”等影片中折射出来的话题成为大众的讨论点。“受众可以从大众传媒中获得新的见解, 也可以加强其原有的价值观念, 或改变其原有的看法或态度, 甚至可能发生观念上的变化。”[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在自己思想以及价值观上的升华, 改变对自己的怀疑态度, 重新树立自信心。在传播内容方面, 该部电影传达给受众很多的人生哲理, 把最真实的想法以动物人性化的方式展现给广大受众。就是要传递给广大受众的内容, 即“say what”, 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都会接收到他人给我们贴的各种标签, 类似兔朱迪接到的“兔子不能当警察”等。当我们接到这些标签, 并且认可这些标签时, 我们真的就会朝着标签中的我去靠近, 慢慢地成了那样一个与标签一致的人。这就说明, 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定义“你是谁”。他人给你贴的标签, 只源自于他人的角度, 有它的局限性笑着面对偏见, 做好自己真正想做的。而兔朱迪之所以能破案, 她的朋友狐尼克功不可没。兔子朱迪的专业, 加上狐尼克的足智多谋、人脉广阔, 令他们成为“最佳拍档”, 向着共同的目标进发, 成功破获大案, 说明仇敌也并非不能转化为朋友, 有些干戈, 会在岁月中不经意地化成玉帛, 甚至升华成至为宝贵的友谊, 这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有着很深刻的指导意义。羊副市长随意且无理由地被狮子市长差遣, 使来唤去, 让其价值感尽失, 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说明做人不可太嚣张, 也不可因为自己的权势、地位而居高临下, 包括在职场或在家庭里。否则危险就在不经意间慢慢积聚、暴发。在职场中, “人格”应该是平等的, 只不过是每个人的分工不一样, 不应该趾高气昂目空一切, 而是要学会尊重别人等等。在《疯狂动物城》中折射出很多生活中面对的现实, 它都以一种趣味横生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来, 让受众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下接受这种熏陶。

5 新媒体传播:动画电影的外力宣传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成为电影投资方最重要的宣传渠道。现在的电影除了保留传统的宣传手段如影片发布会、路演等, 还很好地利用了微传播的途径, 如微博、微信等。“较之传统媒体与一般网络传播, 微传播环境中, 自由的传播与表达权充分实现了、体现了用户的参与感、主导欲、表现欲、自豪感、快感, 这使得文化知识的传播更容易、更快速、更广泛。”[3]社交媒体通过人际关系来影响受众, 发挥改变受众态度和行为的效果。舆论领袖既是受众的一部分, 同时也能够影响一部分受众, 在传播过程中有巨大的影响力。《疯狂动物城》的宣传, 把重点放在了“口碑营销”上。“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 可以影响和制造舆论”, [4]在豆瓣和猫眼电影等各类电影网站放出高质量影评, 全方位拆解故事结构、耗资巨大、彩蛋解析、价值观分析、政治梗分析。2016年2月26日, 迪士尼电影中文官方微博为获得第88届奥斯卡提名的多部电影制作了“动物城”版海报。将主演照片与年度奥斯卡热门电影海报相结合, 例如《间谍之桥》《大空头》等, 2016年3月3日, 上映前一天与“饿了么”送餐软件合作, 推出“疯狂动物城”惊喜早餐等宣传手段, 在电影还没上映就已经先火了起来。除自我传播之外, 人际传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电影热映那段时间, QQ空间、朋友圈和微博等社交平台都上传了关于兔子朱迪、狐狸狐克及树懒的图片, 架构了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的桥梁, 使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些动物的形象以及该部影片所要传达给受众的讯息。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 以及大众对影片的普遍褒奖, 使这部影片叫好又叫座, 形成了“强大效果”论。“其重要原则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境况中, 如果能够顺应事态的客观发展和公众普遍的内在需求;如果能够抓住时机, 控制局面, 引导受力的感知、认识、情绪和行为:如果能够根据传播理论的原则, 谨慎地筹划节目和传播活动, 确立明确的传播目标, 妥善重复有关讯息, 那么, 大众传媒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效果。”[2]物欲膨胀、生活节奏相当快的当代社会, 一部以轻松幽默励志的方式制作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自然能受到众多受众的喜爱。

在信息交流日益迅捷的今天, 各国间的文化艺术相互渗透, 相互学习, 在制作、宣传以及创新等方面, 美国电影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好的艺术形式就应该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 借助于当下的各种传播渠道把讯息内容传达给受众, 引导大众舆论向好的趋势推进, 力求使每部电影在传播上能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济南: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2]杨中举, 戴俊潭.新编传播学教程[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6.

[3]杨中举, 公衍梅, 路双.微传播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

[4]陈力丹, 陈俊妮.传播学入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

外来文化元素 篇2

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

一、外来文化带来的新变化

(一)、快餐文化:新的饮食概念和文化消费

1990年,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市东门商业步行街开张。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办了第一家分店。如今,随意走在任何城市的任何一条街道,经过商场、电影院、大型卖场,都能随处看到KFC、McDonald的标志。快餐已经成为许多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餐文化也正在形成一种风气、氛围,甚至是一种时尚,作为一种文化的代名词,时下正方兴未艾,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快餐,带来新的饮食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饮食观念。肯德基、麦当劳的西学东渐首先引发的后果,必然是东方人味蕾的异化。汉堡包、炸鸡块、薯条、冰激凌和可口可乐让习惯了中式小吃--以大饼和油条为代表--的人们开始适应另一种富有异国情调的食物。但是,新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后果则是人们的健康亮起了“红灯”:癌细胞的增加、脂肪肝在白领中的“盛行”、儿童的过度肥胖都与快餐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而前几年在肯德基的食用薯条所沾的番茄酱中发现了致癌物质“苏丹红”一号,正在提醒人们要对快餐敬而远之。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则是人们选择快餐的主要原因。但是,简单、快速、机械的咀嚼使人们一直处于快节奏、高度集中的状态,无法真正领会生活的理念和人生的幸福,享受不到家庭温情浓意的亲情,也享受不到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之内涵,毕竟快餐单一的味道是无法与中国各地佳肴的美味相提并论。

(二)、韩流:不容忽视的后起之秀

不知从何时起,一股“韩流”悄悄进入了中国,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听到温馨或激情的韩国流行音乐;在各个城市,出现了众多韩国风味的餐馆、酒吧、韩国风格的服装饰精品小店;一些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着宽大衣裤,跳着韩国街舞的年轻人,也时常与我们擦肩而过。追根溯源,韩国影视则是“源流”,正是它的流行为“韩流”的跨文化之旅创造了条件。

为什么韩国文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席卷全国并形成潮流?从文化背景来说,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族群上就有很深的渊源。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有很多共享、相通的地方。通过几千年来的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两国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知识信仰,特别是由于深受儒学的熏染和影响,两国拥有许多相似的文化特质。因此,两国之间的文化产品是很容易被对方认同的。韩剧比较重视本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重视民族风情的再现,使观众能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键所在。而在一这一方面,也正是我们的文化产品所较欠缺和应该学习的。

(三)、洋节:新的节日热潮

父亲节、母亲节、光棍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学校里掀起一波又一波“洋节”的热潮,大家都热衷于过“洋节”,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几乎没有兴趣。当今“洋节”盛行有其必然因素:其一,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外国的文化深入其中,各国相互交融;其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外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工作,遇上节日庆祝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其三,媒体和商业的炒作,促使过”洋节”不断升温,在其后面主要是巨大的商业利润;其四,我国人民的生活开始富裕,追求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这也是必然的;其五,许多年轻人、大学生追求时尚、赶时髦,趁外国节日来临,热闹娱乐一下,而且国外节日讲求人性化,而我国传统节日,由于一般都有教育意义,形式单调,有的还带有封建色彩,同时又不被官方重视。由此种种原因,造成“洋节热土节冷”的局面。

对待洋节我们的正确态度是:首先要肯定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其次,对待一系列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拿来!再次,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二、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以自己的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会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这是一个日趋多元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各种文化形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改变着我们,不论是中国新生代,还是那些提议不能让新生代姓“西”的人们。随之而来的,这样的现实格局也必将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性格。我们不再像一百年的中国人那样闭关自守,妄自尊大,我们开始具有了睁眼看世界的能力,我们变得开放而包容,积极而正是一个文化多元时代应有的文化性格,也正是绝不同于以往那种文化性格之所在。更客观的对待、研究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为本,有信心地、客观、包容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如果不能汲取外来的、有益的文化以充实自己,并不断地扬弃本民族文化中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将阻碍自己的发展。只有以自己的文化为基础,不断地融合汲取外来文化中先进的因素,才有助于自己文化的发展。

二、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文化政策,鼓励、扶持原创艺术的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

其次,中华民族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利用好这些资源打造出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文化产品,发展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

再者,在国内要大力发展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统节日、民间艺术的保护,稳住民族文化在国内文化市场上的主导作用。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篇3

第一, 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这就是说, 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 视野宽阔了, 就不会囿于传统而固步自封, 也不会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 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 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有一基本出发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典型的封建制相适应的, 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尖锐的对照, 这就决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辩证分析, 这是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 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对待传统, 对中国传统文化, 既不能彻底否定, 也不能全面复兴, 只能是对优秀传统实现弘扬超越。所谓弘扬,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继承性, 弘扬就是不割断历史, 而是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 它充分体现出民族的历史继承关系。二是选择性, 弘扬不是全面复兴, 一定要有所选择, 不能让封建腐朽的东西在社会上流行, 也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丢掉。三是时代性, 弘扬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古, 而是将传统中的优秀成果为新的时代所用, 解决好古为今用的问题。所谓超越, 是指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超越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性, 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东西, 一定要有所创新, 有所发展, 有所突破;二是超越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 既包含着优秀的成果, 又包括传统的负面效应, 这种负面效应, 不仅作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 也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影响, 只有对传统的负面效应进行系统清理, 才能超出古代的圈子, 实现时代的跨越;三是前瞻性, 文化的进步性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前瞻性, 前瞻性就是前瞻未来, 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 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 面向世界与未来。对于关系到人类未来的世界性课题, 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进行解释和阐发, 是前瞻性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焕发这种前瞻性的意识。总之, 弘扬超越作为一种整体性思维, 是讲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弘扬, 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

第二,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 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 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 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 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有着近四千历史的优美的汉字, 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 灿若星辰的文学之秀, 浩如烟海的古籍图书, 众彩纷呈的哲学思想, 悠久富宏的教育传统, 绚丽辉煌的艺术成就, 丰富的农林牧渔水利经验, 卓越领先的科技理论及发明创造, 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 丰富精湛的医药卫生知识及技能, 珍爱生命的养生之道及体育传统, 出奇制胜的军事权谋, 五光十色的宗教文化, 以及建立在这些文化科技哲学基础上的强国兴邦爱国爱民的治世经验、仁爱礼义的人伦道德规范、崇德齐贤高风亮节的情操修养……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博大, 内涵丰富, 底蕴深厚, 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承传优秀的文化传统, 弘扬民族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 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读《论语》, 一读就是六年。”1938年10月, 他在延安特别叮嘱全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该给以总结, 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88年, 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可以预言, 中华智慧必将而且正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儒家文化的核心———伦理道德精神、社会伦常、天道自然观、人性修养, 被东方诸国所尊崇。《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 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 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所著《论语加算盘》一书, 提倡道德经济合一论, 成为企业家们的必读书。王阳明 (宋明理学集大成者) 的心学自明治维新以来在日本、在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中都被作为精神的源泉和动力, 影响着一代代东方各国政治家、企业家的思想, 连《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也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不仅如此, 中国传统的医学、军事权谋学等等也极大地影响着世界, 中医中药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部分, 日本、韩国的中药已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至于“四大发明”, 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 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外国人尚且如此崇尚中国传统文化, 热衷于“中为洋用”, 我们华夏子孙, 不好好地承传这宝贵的遗产, 多么可惜!观今宜鉴古, 无古不成今。我们反对那种一概否定传统文化, 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 斥之为腐朽陈旧的过激行为。但是也不主张一古脑儿因袭照搬。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毕竟, 由于丰厚而沉甸甸的传统文化, 是在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中积淀下来的, 自然会烙印上一些统治阶级的意识, 会渗入一些剥削阶级的观念, 所以, 我们在了解、吸纳承传过程中, 一定要遵循“吸收其民主性精华, 剔除其封建性糟粕”的原则。比如说, 儒家学派所提倡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 在今天, 就要实行“拿来,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挑选, 占有”的原则。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系统是思想, 即以儒家思想为主, 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 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

上一篇:韩国民族主义的两面下一篇:语义Web服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