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经济

2024-11-12

外来经济(通用9篇)

外来经济 篇1

0 引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东中西3大经济带的空间格局,而且在小区域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明显加大的趋势。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总的说来既有内力因素又有外力因素。内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它包括自身的人口、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资源、环境等。但是从联系的观点看外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如外部的人才、资金、市场等对区域的竞争和合作,都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经济增长问题[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程度的加深、领域的拓宽,增长的负效应也日益凸现出来[3],尤其是外来经济在股权、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容易导致本土经济被抑制,使本土经济依赖于外来经济,以致损害区域的宏观经济。所以,如何科学地协调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如何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外来经济问题以及外来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问题,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5,6,7,8,9],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科学的指导,但目前还很少有学者用非线性动力学来研究一些问题。

非线性科学作为一门崭新的科学,已广泛地应用于地球科学[10]、环境科学[11]、大气科学[12]和管理科学[13]。其最大特点是能够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激励。在深刻了解了对象(要素)之间的内在动力关系和演化机制上,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对系统进行预测、调控和优化。

1 模式的建立

如果用x代表某外来经济规模,y代表某本土经济规模,r表示不考虑本土经济规模的影响下,在一定有限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下,外来经济规模影响下的经济增长率;而R则表示不考虑外来经济规模的竞争和合作,本土的经济增长率。如果假设它们之间是独立的,互不影响,那么可以用以下的动力学方程来表示外来经济影响下的经济增长和本土经济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模式,即

本土经济是外来经济的支持条件,提供了其存在的可能性;然而在区域本身的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下,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之间又必然存在着相互竞争和制约的关系。在有限的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下,外来经济因素的导入必然受到本土经济的限制,不能无限增长,因而本土经济是外来经济增长的限制机制;用a来表示单位本土经济所承载的外来经济增长量,实际上a是小于1的,则ay表示在一定的经济规模下,外来经济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规模。而ay-x则表示该区域所允许的外来经济的剩余容量。随着外来经济的增长,区域所能容纳的外来经济数量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越接近在一定的本土经济规模下所允许的外来经济的极限规模。这就是区域经济内力对外力的负反馈作用,它保障了区域中资源和基础设施的供给。所以将模式(1)的第一个方程可以扩充为

另外,假设在不考虑外来因素对资源和基础设施消耗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下,区域可容纳最多的本土经济总量为ym,而在不考虑本土经济的影响下,外来经济的最大规模是xm。由于资源和基础设施是有限的,因此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的增长必然受到其制约。用1来表示资源和基础设施对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的限制,用b和1-b来表示在最大限度上,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所分别消耗的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比重。因此,将模式(1)的第二个方程可以改写为

至此,可以把模式(1)修改为以下的动力学模式,即

模式(4)代表了外来经济和本土经济的相互竞争、制约及其合作,以及资源和基础设施对外来经济和本土经济的限制。

2 平衡态和稳定性分析

所谓平衡态及定态就是系统在时间趋向于无穷大时的解,令式(4)右边为0,得出本系统共有3个平衡态,即

平衡态的物理意义是系统发展的最终状态。所以,知道了平衡态及其性质就知道了系统的发展方向、特点和最终的结局。以下将应用稳定分析理论讨论这3个平衡态的稳定性。

由稳定分析理论[10]可知:

1)平衡态A(0,0)特征根方程解为:1w=0,w2=R。当外来经济增长为正时,也就是R>0,A(0,0)是一个不稳定的鞍点;而当外来经济增长率为负值时,A(0,0)也是一个不稳定的鞍点。所以,平衡态A(0,0)是一个临界点,这意味着外来经济和本土经济都将以马鞍状的形式离开A(0,0)点。

2)平衡态的特征根方程解为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率大于0,本土经济增长率R也大于0,所以2w=-R<0。

现在讨论外来经济增长率r,如果外来经济增长率大于0,那么平衡态B(,0ym/b)为不稳定的结点,这意味着外来经济和本土经济都将以非周期的曲线或直线的形式离开B(,0ym/b),即外来经济趋向0的态。因为,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外来经济,这个平衡态是不科学的。如果外来经济增长率小于0,那么平衡态B(,0ym/b)为稳定的结点,这时平衡态B(,0ym/b)的含义为本土经济占用了所有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外来经济向0发展,这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外来经济达到顶点。然而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大多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这对我国来说毫无意义。

3)平衡态由稳定性分析理论可知,它是一个稳定的结点。

3 讨论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较为普遍的区域经济发展结局为平衡态,也就是一个理想而有意义的局面。为此将进一步讨论该平衡态。

现在用xe,ye分别表示平衡态C,即

根据式(5)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1)外来的经济规模是本土经济规模的a倍(xe=aye)它们之间是线性的关系。因此,在本土经济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它能容纳的外来经济规模也是一定的。外来经济的盲目扩展,必然导致区域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巨大压力,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不要只顾眼前利益,盲目引进外来经济,控制外来经济的规模也十分重要。

以看出ym的增大将导致xe和ye的增大,所以要大力提升本土经济实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经济,快速发展壮大区域经济规模。

xm-aym>0时,a应该取较小的值,即单位本土经济所能支持的外来经济的能力减小;b的增加,即本土经济对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占用不但不能使资源和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承载力增加,反而导致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的规模减小,也就是使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减小,其利用率降低,如图1所示。所以,在单位本土经济所能支持的外来经济的能力减少的情况下,盲目的增加本土经济对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消耗,对有效利用资源和基础设施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注:在a小的情况下,b的增加,即本土经济对资源和基础设施消耗的增加,将导致本土经济总量ym的减少

当xm-aym<0时,对应a应取较大值,即单位本土经济所能支持的外来经济的能力增加,b的增加,即本土经济对有限的区域资源和基础设施消耗的增加,使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的规模都得到壮大,也就是使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增大,其利用率不断增加,如图2所示。所以,在单位本土经济所能支持的外来经济的能力较大的情况下,适当地增加本土经济对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消耗,不仅可以加快本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经济,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注:在a的情况下,b的增加,即本土经济对资源和基础设施消耗的增加,将导致本土经济总量my的增加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确定mmxya/0=一临界参数。所以,为了达到提高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同时保持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必须提高本土经济对外来经济的承载力,以确保a>0a。要做到这点,必须协调好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的关系,减少竞争,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合理的分配、使用资源和基础设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本文建立了区域外来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本土经济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讨论了区域外来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本土经济的关系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1)区域外来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本土经济3者之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既存在负反馈的稳定机制,也存在非线性的不稳定因素。

2)盲目的限制和引进外来经济都是不科学的,将会影响区域的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利用,阻碍经济的发展。

3)稳定的外来经济和本土经济成线性关系,在一定的本土经济规模下,应该控制外来经济的规模,不应该让外来经济盲目的流入区域,应该使外来经济和本土经济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4)在本土经济对外来经济承载能力低的情况下,也就是它们之间的竞争强烈,本土经济对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占用不但不能使资源和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承载力增加,反而导致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的规模减小。

5)为了既达到提高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又可以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这样一个合理的要求,必须协调好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的关系,减少竞争,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合理的分配、使用资源和基础设施,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即受本土经济规模的决定,又受外来经济的影响,同时还受区域内资源和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制约。为此,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上来研究本土经济、外来经济、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3者之间的动力学关系,并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解决了如何客观对待外来经济的这一问题,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本土经济,外来经济,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动力学模式

外来经济 篇2

杭州统计信息网 2012-3-5 10:53:18

近年来,随着我市“学在杭州、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战略的实施,再加上发达的民营经济,和谐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来杭创业、务工,从而使我市外来务工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经济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本文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对我市当前的外来人口状况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供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市外来人口的状况及特征

本文所指的外来人口是指在普查标准时点,居住在杭州市地域内的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户口在杭州市以外)的乡镇(街道)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是我市常住人口的一部分。

(一)外来人口的基本状况

1.总量占全市人口1/4强。我市“六普”870.04万常住人口中有235.44万人是来自杭州市外的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7.1%,也就是说每4个常住人口就有1人来自市外的外来人口。其中来自省外人口为174.27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74.0%。

2.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全市13个区、县(市)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外来人口数超过30万人有萧山区34.15万人、江干区32.63万人、余杭区31.79万人;超过20万人有西湖区23.40万人、拱墅区21.52万人;超过10万人有开发区19.23万人、下城区16.28万人、滨江区15.15万人、富阳市12.43万人、临安市10.47万人。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开发区61.9%、滨江区47.5%、江干区47.4%。而经济发展相对较缓的淳安县、建德市两县、(市)则外来人口相对较少,仅有1.04万人和2.7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和6.3%。3.来源地域较为集中。受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流动传统习俗的影响,我市外来人口的来源地相对较为集中。省外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省43.95万人、江西省22.77万人、河南省22.49万人,上述三省占全部省外外来人口的51.2%。省内市外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衢州市10.69万人,温州市9.23万人,金华市8.59万人,三地占全部省内市外的外来人口46.6%。

(二)外来人口的基本特点

1.农业户籍居多。由于我国土地承包长期不变和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业人口迁移流动基本都不带户口,迁动户口的可迁移性也很小。在我市的外来人口中,农业户籍的人口有195.66万人,占外来人口83.1%;非农业户籍的人口39.78万人,仅占16.9%。

2.男性多于女性。外来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0.14万人、占外来人口55.3%,女性为105.30万人、占44.7%;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为123.59,其中0-14岁人口为131.88、15-59岁人口为123.1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08。从劳动人口年龄段分析,呈现出年龄越低,男女性别比越小的趋势,其中15-24岁男女性别比为107.51、25-34岁为125.62、35-44岁为135.63、45-59岁为143.40。

3.青壮年是主体。据计算全市外来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0.0岁,其中女性的平均年龄为29.6岁,男性的平均年龄为30.3岁。从分年龄段看,0-14岁人口17.42万人,占外来人口7.4%,低于全市平均数的4.0个百分点。15-59岁213.31万人,占90.6%,高于全市平均数的15.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4.71万人占2.0%,低于全市平均数的11.4个百分点。

4.文化程度中等。在外来人口中,受初中教育占6岁及以上外来人口的42.3%,高于全市平均8.9个百分点;受高中教育的占20.5%,高于全市平均1.9个百分点;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有24.54万人(剔除户籍在市外,目前杭州就读各类大专院校的学生计算),占10.8%,低于全市平均9.0个百分点。15岁及以上外来人口的文盲率为1.2%,低于全市平均2.5个百分点。

5.务工经商为主。按外来人口离开户籍地原因分析,务工经商占73.0%是其最主要动因,其次是学习培训占8.9%,第三是随迁家属占8.0%;其他如投亲靠友、拆迁搬家、工作调动、婚姻嫁娶等原因,则相对较少。

6.集聚特征明显。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区各街道及近郊乡镇和县(市)的中心镇、街道。从分城乡看居住在城镇有208.02万人,占外来人口88.4%,居住在乡村的27.42万人,占11.6%;在居住城镇的人口中,八城区(含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有182.21万人,占87.6%,五县(市)25.81万人,占12.4%。五县(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分别是:富阳10.25万人,占82.5%;桐庐5.09万人,占83.2%;临安8.03万人,占76.7%;建德1.66万人,占61.0%;淳安0.78万人,占75.5%。

(三)外来人口的就业状况

1.就业范围比较集中。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就业面选择较为狭窄,主要分布在受教育程度要求较低或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门类,其中制造业占43.4%、批发和零售业占19.2%、建筑业占11.7%、住宿和餐饮业占6.0%。而对技术含量、专业技术水准和受教育程度要求相对较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卫生和公共管理行业,就业比率仅占4.4%。

2.职业从事“体力”为主。若将“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定义为“智力型劳动者”,其他职业定义为“体力型劳动者”。根据“六普”的抽样调查,有占85.5%的外来人口从事的是体力型劳动,其中商业、服务业人员占31.5%,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占1.3%,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52.7%。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仅占2.2%,专业技术人员占6.8%,办事员和有关人员占5.5%。

3.工作时间明显较长。在对普查时点前一周就业者的工作时间计算,全市就业者周工作时间平均为48.0小时,而外来人口周工作时间平均为51.9小时,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9小时。主要原因从事的是体力型劳动,其加班加点、单休等情况较多所致。

三、外来人口对我市经济的影响

我市作为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以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快速发展的地方经济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以劳动年龄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在杭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丰富了劳动力供给

我市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口的流入。以劳动适龄人口为主的外来流动人口,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且大部分外来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与本地户籍人口存在互补性:一方面补充了“脏、累、苦、险”等工作岗位的劳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缓解了“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工作结构性矛盾。因此外来流动人口对杭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且未来杭州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口的贡献。

(二)延缓了老龄化进程 自“五普”以来的10年,杭州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尤其是流入的年轻人口多,对杭州老龄化进程有一定的延缓。《杭州市2010年老龄事业统计简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1.6%;而按“六普”常住人口计算,比重为9.0%,两者相差2.6个百分点。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市外年轻人口的大量流入,尤其是占全部市外外来人口的71.9%的外来人口年龄集中在20-44岁,这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我市“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减弱全市人口年龄结构的负面影响,趋缓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三)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外来人口不仅以人力资源的形式出现,同时也是我市消费的重要人群。外来人口的进入所导致的消费市场放大,有利于刺激杭州生产的发展,特别是食品、服装、日用品等行业直接得到拉动,城市交通、房屋租售业也不同程度因外来人口而得到发展。另外,外来人口规模及其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也可以促进城市储蓄的增加,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四)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

众所周知,第三产业是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产业,其发展状况和水平直接关联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外来人口一方面补充了第三产业中的人员不足,增加了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如目前杭州的服务业、运输业、小商业、修理业等外来务工人员经营者较多,农贸市场上“菜蓝子”提供;饮食服务业、宾馆的服务员、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从事勤杂保安服务等。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第三产业与吃穿住行生活服务行业,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其本身就是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扩大内涵、增长消费的需求。

(五)隐藏的负面影响 1.制约产业的结构升级

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因其受教育程度、掌握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自身素质较低,主要集中在低端行业,其就业规模受到产业发展对外来人口就业需求的直接影响,只能集中在建筑工地、食品加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家庭作坊。企业依赖较低素质、低层次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而不是靠产品、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发展、壮大。这使得部分企业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第二产业的“滞移”矛盾。如服装制造业中的大部分工人是外来人口,从而使得杭州第二产业中应该向外地转移的产业仍以一定的比例出现上升的状况,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受阻,也使得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高科技人才由于存在较高的进入成本而不能顺利进行,导致人口增长不能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2.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人口素质高低与劳动生产率、产品的技术含量、人均创造的价值、企业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但从我市的外来人口看,从事的职业一般是较低层次的、较低技术含量的工种,除了给企业带来廉价的劳动力之外,并没有在关键的岗位发挥关键的作用,也未在技术上、企业管理上带来实质性的进步。而现代企业和城市之间实力的竞争,更多的是高层次、高技术含量、高技术人才的竞争。部分小规模企业以廉价劳动力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经营模式依然未改变,其客观上就是降低对劳动力要素投入的依赖,制约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换代。如每年年末过后,一些企业会出现“民工荒”、“技工荒”、“招工难”等结构性用工短缺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杭州的产业结构还停留在需要大量劳动力要素投入的阶段。3.阻滞产业的质量提升

简单劳动模式招聘大量的外来人口,由于劳动力素质较低,很难适应技术创新和高新产业生产环境对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的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第三产业是未来吸收劳动力的主要产业,从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第三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业为主,主要分布在零售业,低层次的第三产业虽吸引了外来低层次的打工人群,但消耗了过多的资源;同时由于没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也就无法吸引较高素质的外来人口,以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整体实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四、几点建议

要通过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来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素质。要把产业结构和外来务工人员结构这两个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以前者来促进后者,用后者来提升前者。

(一)创新工作思路,科学推动人口合理流动

调整经济结构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人口的增长,而产业结构与人口素质存在一定的联系,互为因果,所以,提升人口素质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对杭州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现的新杭州人,目前已占全市人口1/4强,但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相关城市比较,我市的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还不算太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今后一段时期杭州的人口增长仍将以外来人口流入为主。因此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人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必须创新思路,优化人口结构,坚持人口管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提升产业层次和企业发展水平,以人口合理、有序地流动为抓手,推动劳动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促进外来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优化,实现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双向互动、协同提升。

(二)强化人才开发,努力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

结合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开发机制,设立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努力打造人才强市。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为重点,以创新、创意、创业载体建设为依托,完善各项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创业发展。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努力营造以高端人才,来提高就业质量的环境。要调控外来人口就业规模,就应该提高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特别是提高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层次,优先发展高端产业,减少对低端就业领域人员的需求,通过不断吸引高端人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提高就业质量,提升杭州的城市竞争能力。

(三)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改善全员劳动力结构

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来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和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会将第一产业的大量原有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传统产业的大量原有劳动力转移到新兴产业,使劳动力就业的存量结构得以优化;另一方面每年新增的大量劳动力将会有愈来愈大的比例部分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就业,使劳动力就业的增量结构得以优化。就更需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现有科技基础,重点抓好高新产业的发展,尽快培植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知识+技术”新型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素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一则可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使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力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二则也可增强劳动者创业和创新的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以大力提高我国科技素质、产业素质、企业素质为着眼点,逐步形成杭州现代产业新体系。

(四)加大知识培训,持续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经济活动中常用外来词的规范问题 篇3

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的词语传入国内, 成为较为流行的词汇。比如:“克力架、粉丝团、写字楼”等等。一部分词语也以音译或意译的形式借进来, 比如近年从英语音译的词语:“卡路里、三明治、卡丁车、巧克力、伊妹儿”等;从英语意译而来的三音节词有:“拍纸簿、坦克兵、因特网”等;从日语意译来词语:“写真集、人气王、便利店、俱乐部”等。还有西文字母或西文字母与汉字组成的词语, 即字母词, 已经在内地相当流行, 比如:“X射线、T恤衫、MTV、WTO、SOS、DVD”之类, 都已经成为大众传媒和语言交流的组成部分, 这些都是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外来词语。外来词的大量增加虽然为汉语词汇量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完善等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但在引进和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值得关注。

一、外来词在使用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下面是我们在现实中发现和搜集到的一些“外来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归纳起来有四类:

1. 伪外来词

走进商场会发现, 体现中国自己文化与传统的商品名称越来越少, 更多的是以外来词或者是自造的带有“洋味”商品名称。如化妆品品牌名倩妮、姗拉娜、芭莎、艾琳。这些洋味十足的商品名却不是正宗意义上的外来词, 它们在音义方面并不是源自外族语。

2. 旧外来词回潮

所谓旧外来词回潮指的是曾被意译形式替代的音译外来词, 现又重新出现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例如:巴士 (公共汽车) 、派对 (晚会) 、卡通 (动画) 、莱塞 (激光) 、恤衫 (衬衫) 、司多店 (商店) 、维他命 (维生素) 等, 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外来词的理解和运用造成了障碍。

3. 一词多译

目前, 我国虽已制定出译写外来人名、地名、科技术语、一般词语的标准, 但并未达到完全统一, 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改和完善。特别是现实应用中出现的混用状态很多, 例如:艾滋病——爱滋病、迪斯科——的士高、涤纶——物丽纶、桑拿浴——桑那浴——桑纳浴等, 我们可以在街头、广告牌上, 甚至某些报刊、媒体都有这种情况。

4. 生造和使用仿音译词

所谓仿音译词, 是指舍弃意义明确的汉语词不用却故意仿照与之对应的外语词的声音重新构成的音译词。例如:east对应汉语词“东方”, 舍弃“东方”不用, 而故意依照east的声音造出个音译词“伊思特”, 这就是仿音译词。其他如Sportsman (运动员) ——斯波兹曼 (自行车牌名) ;Power (电力) ——帕弗尔 (大厦名) ;Swan (天鹅) ——斯万妮 (公司名) ;Cheers (干杯) —切尔思 (啤酒牌名) 。

这些词语具有如下特征:

(1) 这类商品名称, 很大程度上是对国外商用品牌的机械复制或模仿, 这种更大程度上是商家出于利益的考虑, 这种商业交流造成的对语言的影响现在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2) 有些并不是真正的外来词, 使用者或者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 (如以上涉及到的品牌名、公司名等) , 或者是为了追求新鲜与刺激 (如“call我”、“shopping大道”等) , 或者不注意语言的表述方式“人云亦云”等造成的。

(3) 一定程度上使汉语的正常表述造成混乱。《北京青年报》上曾经刊登过一位中学生这样写的周记:“我没有GG (哥哥) 或是MM (妹妹) , 一个人简单的快乐。像个菜鸟 (笨蛋) 似的经常找不到要找的东东 (东西) 。这样看来我的确像个BT (变态) 。属于我的日子不像别人过的那么HIGH (兴奋) , 不过也蛮有意思。”这一段由英文字母和一些莫名其妙的词语写成的文字有几个人能读懂呢?

不仅仅是中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滥用外来词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例如:不久前笔者到超市买月饼, 无意中看见一盒印有“克力架”三个烫金大字的小纸箱, 看了看包装说明方知“克力架”就是我们常吃的饼干。原来, 这“克力架”是英文cracker的音译, “克力架”者, 饼干也。但把饼士干叫成“克力架”有几个人能明白?

二、外来词应如何规范使用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规范, 其实是一个问题两个层面, 一个是技术层面的, 即在具体的语言使用的操作问题;一个是政策层面的, 即我们以什么样的方针政策做指导。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1. 技术层面的规范

(1) 译借方式的具体规范

(1) 音译和意译。音译和意译是各有利弊的两种方法。前者适于整体理解, 后者宜乎分化理解。不同的语言社会群体各有不同的语言心理和认知心理, 有的社会群体对于词语的理解倾向于分化理解, 有的则倾向于整体理解。不同的语言心理、认知心理可以转换改变, 但这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接触后才有根本的变化。因此, 不能简单地以音译或意译的多少来判断某个语言社会群体的成熟或开放的程度, 只要能够把外来的概念迅速借入该社会群体, 该社会群体就是成熟的开放的。因而在音译和意译的问题上宜保持一定的张力, 依照不同阶段选取不同的张力点。就目前阶段而言, 本文建议在有多个意译和音译词存在的情况下, 如果有合适的意译, 则选择意译形式。如果没有合适的意译, 则按照“约定、合宜、上口”的次序来选择其中一个音译形式。如果在意译和音译形式中有一个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优势, 则先以“约定”为确定标准, 承认该形式的地位, 其他可以暂时搁置不论, 以避免出现失序、出现无休止的争论。因为旧译名不管翻译得如何, 只要己经具有社会约定, 具有一致性, 对于该社会就是稳定的, 有序的, 合理的。规范的重点是在新名词方面, 在刚翻译或将翻译的名词方面。根据以往的历史, 一开始无妨使用音译, 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可以从容地让使用者考虑意译形式以及是否需要用意译代替。但是, 无论音译还是意译, “合宜、上口”都是适合的标准。

(2) 音译或谐音音译。多个音译形式时, 首要的仍然是约定。约定有程度之别, 如果某形式已经被广泛接受, 其他形式已经不用或基本不用就可认为约定完成, 不必再议。如果多个形式都在使用, 则以使用最多且具有优势倾向者为主要考虑对象。如果多个形式尚处于无序的较量状态, 难分伯仲, 则按照“合宜”和“上口”的先后次序考虑选择某个音译形式。谐音音译比较有利于稳定。有时某谐音音译不合宜, 则可重新翻译, 卫生部明令将“爱滋病”改为“艾滋病”即是一例。

(3) 字形转写。汉字词形式:日本汉字词许多可以直接移用, 但仍需要“转写”, 即尽量按照中国汉字字形加以调整或改造。

罗马字母形式:总体上仍需要“转写”, 这是因为许多民族的罗马字母文字都有自己的拼写特点和变体字母。该项目前可以有限移用 (限定范围, 限定场合) 。目前以“简称 (略语) ”为主要引进对象, 人名、地名、品牌名则其次。许多拼音文字国家都有自己的罗马字母 (包括转写) 形式体系, 未来中国也有必要逐步建立属于汉语的罗马字母形式的转写体系。

“转读”:无论是汉字还是罗马字母, 都存在“转读”问题。日本汉字词借入汉语形式要转写入汉语, “转读”为汉语系统的汉字读音。同样, 外族语的罗马字母也应有必要的转读, 没有适合本族语的“转读”, 则该词不可能在本族语中长期生根。而这一点常常为许多直接转写移用的主张者所忽略。

2. 所指类型的具体规范

(1) 一般概念词。建议以意译为主, 音译为辅。在目前条件下音译只能作为一种有限的引导形式, 不宜过多采用。

(2) 人名与地名。国际上有“名从主人”的说法, 其实名可以从主人之音, 也可以从其义和从其形 (字形) 。要求“客人”只能从音, 那是不全面的。事实上世界是多色彩的, 表现语言的文字不仅仅是拼音一种, 更不是罗马字母一种。现实中既有从音, 也有从义和从形。即使从音, 也有许多无法照办的实际问题:不同语言的音系常常是大不相同的, 输入的人名与地名又是为“客人”所用的, 因此方便“客人”使用、尊重“客人”的音系和接受能力, 应当是输入人名地名时的另一项准则。所以较为妥当的方针应当是;“名从主人, 兼顾客人”。

(3) 科学术语。外来的科学术语的规范化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科学术语是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关键性词语, 它应该是极其标准和规范的, 如果在翻译引进科学术语时存在问题, 那就很难保证所进行的研究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建议音译和意译并重, 一般不再创造新字。

(4) 其他专名。按照不同情况, 建议可以分别采用意译或音译, 或音译加意译等方式。比如国家、社会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个体名称采用音译 (专名部分) 加意译 (通名部分) 的方式, 如: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国务院、西门子电气公司、波音飞机制造公司。日本的社会机构则可基本采用转写移用, 如:日本外务省、庆应义塾大学、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企业单位由于有品牌问题, 所以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借音兼借形的方式, 这主要是缩略形式, 如IBM、AT&T、SONY。

3. 政策层面的规范

面对峰涌而至的外来词, 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 也不能一概否定, 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这种现象, 既吸收外国语言中有益、优美的词汇, 又要维护汉语的纯洁, 慎重吸收使用外来词。早在1997年2月, 国家语言委员会就曾经召开过专家座谈会, 讨论如何看待“洋文”冲击, 可见外来词现象早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但问题是尚未能采取有效措施, 规范外来词的翻译和使用, 当前人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 要加强外来词语规范工作的宣传力度, 要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2) 发挥各种新闻媒体, 特别是中央一级新闻单位的作用。中央一级新闻单位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 如果中央新闻单位能够重视外来词语使用的规范化, 势必能保障外来词语的正确吸收和使用工作的健康发展。

(3) 发挥各地工商管理部门、市容管理部门、城市建设部门以及各地语委的作用。各地工商、城建等部门在审批各种企业、商服行业的营业执照时, 应首先审查名称, 凡有不健康、不规范的命名, 有关部门有权责令修改, 否则不予办理。各级语委作为监察机构应该定期检查社会上外来词语使用情况, 如发现问题, 就联合工商、市容、城建等部门予以处理。

(4) 充分发挥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的功能, 为外来词的正确、有效使用提供可考的依据。

总之, 对外来词, 我们既不能闭耳塞听、盲目排斥, 也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应足够重视, 深入调查, 全面收集, 细致分析, 科学研究, 制定必要的法令制度, 规范外来词的翻译和使用, 根据具体情况译好每一个外来词, 以与世界同步, 与时代共进, 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起到桥梁作用。

摘要: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的词语传入国内, 成为较为流行的词汇。外来词的大量增加虽然为汉语词汇量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完善等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但在引进和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值得关注。

关键词:经济活动,外来词,主要问题,规范

参考文献

[1]王铁昆:汉语新外来词的文化心理透视[J].汉语学习, 1993年第1期

[2]梁 盟:近20年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及其发展特点[J].殷都学刊, 2004年第3期

[3]黄海英:汉民族文化心理对外来词构成方式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4]郭剑英:一个世纪以来的汉语外来词研究[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23卷第1期

外来人员告知书 篇4

尊敬的领导、各位朋友:

欢迎莅临上海黄浦环城固废转运有限公司。为了保证您的人身安全和公司正常生产秩序,预防发生安全事故,遵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请您配合本公司遵守如下规则:

1、进入公司时,请您在门卫保安室进行车辆、人员登记,并遵守公司交通限速和路线方向指示标志及安全警示标志指示的内容;

2、请您将机动车、非机动车按门卫保安人员或对口接待人员的指引规范停放入停车棚或其它停车点;

3、公司按国家规定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实施监控管理,未经许可不得携带进入本公司区域内;

4、如果您需要进入公司生产作业区域,请接受公司接待人员的安全告知,并签署本卡方可在相关人员陪同下进入生产作业区;

5、穿裙子、短裤、背心、高跟鞋、拖鞋者、醉酒者、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生产作业现场;

6、进入生产作业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进入粉尘较大的区域必须佩带防尘口罩;

7、不得擅自进入公司禁火区、必须有公司相关人员方可进入,禁火区内禁止吸烟。公司任何区域不得乱扔垃圾,垃圾必须丢进垃圾桶或自行带走;

8、进入生产作业区域不可对任何设备进行操作,禁止身体任何部位接触设备旋转部分;

9、进入生产作业区域内、上下楼梯必须扶好扶手,禁止在吊物下逗留和通行,禁止跨越任何转动设备;

10、进入生产作业区域应走安全通道,禁止跨越防护栏,禁止打闹或嬉戏,禁止从平台和设备上跳上跳下;

11、请在公司相关人员陪同下进入生产区,未经陪同人员许可请不要与正在进行操作的员工交谈,以免影响工人的注意力;

12、未经陪同部门负责人许可,禁止在生产区内、安全敏感区域照相、摄像;

13、在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时,请及时按照陪同人员或岗位工作人员的指令迅速疏散到安全地方、远离危险地;

14、未尽事宜,请按照现场安排执行。热情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15、请阅读上述事项后在门卫登记处签字,视作已知晓。

外来经济 篇5

关键词:产业集聚,内生增长,熟练工人培训

经济活动的集聚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增强企业活力, 就是专家们说的“内生增长与内生的产业区位一体化”, 经济增长方式和产品类型一起影响企业生产场地的选择并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 反过来又影响作为增长源泉的技术进步。如宁波纺织服装, 一是遍布全国各地、大量的中小企业, 他们需要引进技术和设备, 提升产品定位, 细分市场;二是龙头企业, 打造国际品牌战略。经济增长与产业集聚、人力集聚是相互自加强的过程, 因此, “外来”这个概念是一个集聚现象, 也是人力集聚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人力集聚带来的附加增长足够大时, 集聚才会令每一个人皆大欢喜, 才有熟练工培训的前提。

根据这个原理, 熟练工培训的基本格局是:

1. 贸易与生产格局

纺织服装的宁波优势已不单纯是生产成本, 而是以技术、产业链支撑的综合成本优势。经过30年的努力, 宁波已成为了了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的完整产业链, 市场化程度最高, 配套最完备。纺织服装业近年来遇到危机, 产品附加值低, 辛苦钱越来越不好赚了。抓住更多的产业链条, 提供增值服务, 首先, 在生产环节, 通过更为科学严谨的工时、流程管理, 有约30%的成本节约空间。其次, 除缝制外, 还要能为品牌商提供面料、辅料、翻新款式。不仅贴牌的利润能增长许多, 不可替代性也将更强。再次, 要为品牌商提供纵深服务, 比如储运、物流配送等等。

因此, 从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劳动力形态看, 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呈现了急迫的需求。近年来, 我们看到, 大批中小型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宁波大批纺织服装企业纷纷把着眼点转向技术进步, 一批新的领军企业初露峥嵘。

2. 转移与转让格局

配额的取消将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机遇和挑战, 世界金融危机制约了我国生产能力进一步释放和市场空间扩大。同时, 也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优秀品牌等要素, 加强与各国在纺织服装领域中的合作, 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质量、管理、环保、品牌等方面的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第一, 在国际化和区域化发展的新一轮压力下, 熟练工培训的国际引进就成为新的话题。从2007年开始明显化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由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 过度依赖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无法再维持。企业需要通过生产率的提高消化成本压力, 并同时迎接全球化产业链的新调整。

第二, 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培训。据调查, 在以薪资微薄著称的纺织业, 今年前8个月, 纺织行业人均工资同比增幅也超过15%。沿海地区“民工荒”仍存, 城镇家政服务人员的薪资水平也在快速上涨。这些占劳动力比重最大的低水平就业人员在供给情况上开始出现紧张, 劳动力未来供给形势严峻。劳动力成本上升显示了生产方式的扬弃和回归, 因为不能总是靠牺牲劳动者价值来迎合资本、维系增长。

第三, 转移与转让格局与产业集聚加剧。劳动力密集产业还会继续向更为不发达的地区转移。在国内将是由东至西, 而全球范围内则是向东亚、南亚和非洲不发达国家转移。宁波纺织业在多次贸易争端的冲击下, 国内纺织业仍能维持快速增长就是生产率提高对吸收成本压力、提升企业竞争水平的明证。

3. 熟练工培训战略

首先,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情况下, 员工培训离开企业不能够获益, 反之, 员工离开企业培训, 企业实际上不能分享任何投资收益, 所以也就不会进行投资。员工由于获得了全部投资收益, 也就必须自己承担所有的一般培训成本。因此, 弄清劳动力支撑在行业、政府、教育的整体结构中的状态, 以便将行业、社会、教育之内的改革与制约改革成败的外部因素加以有效区分。避免将改革的成功希望单纯地寄托在任何单方面身上。其次, 弄清楚行业再造中政府权力结构中的权力状态, 分析清楚哪些是政府可为的权力, 哪些是政府不可为的权力, 从而将政府改革与政府之外的改革匹配起来, 而不是形单影只地要求政府无所不为。

再次, 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国企业要和国外企业进行竞争, 在职培训上的较量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竞争要素。如何在在职培训上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需要弄清楚劳动力的现代结构、组织方式、行为模式与效率导向。将行业与区域的差异、教育体系与劳动力体系的不同机制、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区分作为设计行业及其劳动力体系改革的组织与制度前提。

最后, 要将制约或关系到劳动力改革成败的行业权力结构的改革与政府改革同时启动起来, 为政府改革的任一举措提供支援性条件, 而不让政府改革成为独木难支的改革。劳动力培训意味着走出劳动力形态的工学结合之路, 形成行业驱力, 整合劳动力培训的模式, 行业化是一种规格的培养, 它的职业规格具有行业的属性。宁波行业分化催生了众多的行业第一, 因此, 行业属性具有社会职业的属性。同时, 行业分化的核心是技术与资金、人才的结合, 培训机构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 适应产业升级背景下, 培训领域越来越专业。

参考文献

[1]王伟:西方企业一般培训理论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10)

[2]陈丽君:管理培训技能有效迁移的影响因素和促进措施[J].现代技能开发, 2001 (1)

[3]吴怡龙立荣:培训迁移影响因素分析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2)

外来经济 篇6

筅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何一平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吸纳外来词是丰富和发展词汇的一种途径。诸多的外来语使英语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语言。

英语词汇由三大部分组成, 即:本族词 (盎格鲁撒克逊词) 、法语词和拉丁词。其中, 盎格鲁撒克逊词构成英语最基本的词汇, 主要涉及人类生活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法语词主要是诺曼人征服英国后传入英国的。讲法语的诺曼贵族统治英国一百多年, 他们带来了丰富和发达的文化, 法语词也不断地进入英语, 它们对英语词汇的影响极为深广。包括涉及政府、行政管理、法律、军事、宗教事务、文化艺术、外交、社交、烹调等方面的词, 如:government, empire, authority, parliament, court, tax, religion, sermon, 等等。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法国社会的发展。拉丁词首先是中古时期通过法语进入英语的, 它们主要涉及医学、法律、神学、科学和文学等方面, 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拉丁语和希腊语成为当时的学者撰写论文的主要语言。在这一时期进入英语的拉丁语很多, 大部分是学术词汇, 书卷气较浓, 研究字词起源的词源学etymology这一词, 就与外来语素有着关系:etymology相应的词根是希腊文中的etymon, 意为“真正或原始的含义”, 希腊语中的字尾-logia意为“科学或研究”, 所以etymology指一门关于字词真正或原始含义的科学或研究。

一、英语外来语的生成条件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趋同必然会反映在外来语的生成上, 而外来语的生成又主要体现在语言词汇的转化上。

一是历史条件。社会在发展, 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综观语言的发展历史和词汇生成的要素, 不难看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外来语生成受当时的历史变革或社会运动等的影响。英语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 (449年~1100年) 、中古英语时期 (1100年~1150年) 、现代英语时期 (1500年~现在) 。公元前二世纪末, 大批比利时凯尔特人 (Belgio Celts) 侵入大不列颠岛, 凯尔特语是在不列颠诸岛上发明的唯一有史料可查的最初语言。至今尚存的盖尔语 (Gaelic, 苏格兰西部及英格兰北部山地方言) 及威尔士语 (Welsh) 便是这种语言的变体。古英语有四种方言并存, 总词汇约五至六万, 主要是纯日耳曼语, 只掺杂少量的拉丁语和斯堪的纳维亚语。中古英语从1066年诺曼底人征服了英国, 成为英国的统治阶级, 出现了诺曼法语、拉丁语和英语三种语言并存的现象, 其中诺曼法语 (Norman French) 为政府、法庭及上层阶级的语言;拉丁语是教会语言;英语则为广大劳动者的语言。到14世纪中叶, 英国的诺曼底人与欧洲大陆的关系逐渐淡漠, 英国人民的民族感与日俱增, 英语又慢慢恢复了其主导地位, 成为国语。现代英语初期, 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大批的希腊语和拉丁语词汇被借用。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开始向外扩张, 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成了兼收并蓄的对象。20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社会经历了大变革, 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 使英语词汇突飞猛增。英语就是通过在不同历史时期, 不断借用外来词、创造新词、赋予旧词新义等手段, 把一个仅有五六万词汇的古英语扩展到拥有百万词汇的现代英语。《牛津英语辞典》收录的古英语、现代英语的词和成语40多万条, 1976年出版的《英语百科全书》收录的英语词汇达到50万个。

二是客观条件。英语外来语的生成, 除了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 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军事等方面的影响。英语是目前国际交往中最为广泛的语言,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 而且也成为世界最常用的工作语言。据语言专家估计, 迄今会使用英语的人数已超过15亿, 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 全球将有10多亿人会熟练使用英语。据统计, 全球四分之三的信件是用英文写成的, 因特网上80%以上的电子邮件是用英文写的。作为交流载体的语言, 通过语言的对称描述, 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异族文化的吸引。由于英语在信息交流中的强大优势, 就出现了吸收英文术语, 将英语直接生成别的语言或从别的语言转化成英语的现象。

二、英语外来语的生成特征

英语在其形成的过程中, 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语和外来语素, 从而大大丰富了其表现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丰富了英语词汇中的同义词。英语词汇中有丰富的同义词, 它们是英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英语的历史起始于公元五世纪上半叶盎格鲁人 (Anglos) 、撒克逊人 (Saxons) 和朱特人 (Jutes) 人所使用的语言, 即Anglo-Saxon语或称古英语。动词的变化形式减少, 虚拟语气的近乎消失, 名词性的消失, 形容词再不必与名词的性、格、数保持一致等等, 整个语言从古英语逐步演变成更灵活、表达能力更丰富的现代英语。这些变化与英国历史上的两次外来侵略密不可分。公元八世纪末, 丹麦人入侵英国, 许多丹麦词进入英语, 除了它们共同的词汇, 如:father, mother, wife, winter, come, think等, 还有许多词根相似但词尾变化不同的词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这些词汇的词尾变化逐渐趋于一致, 成为了表示同一概念而存在细微差别的词汇。如:源于英语的词汇drop (滴) , sit (坐) , rear (抚养) ;源于丹麦语的词汇drip (使滴下) , seat (座位) , raise (养育) 等。公元11世纪至15世纪诺曼人占领英国期间, 法语成为英国社会的统治语言, 从表示政治、行政管理的词汇到表示物质生活的许多词汇, 都源于法语。与通俗、质朴的本族语相比, 法语词较庄严、文雅, 如chair (椅子) , dinner (正餐) , feast (筵席) 是法语词, 而表达简陋的物质生活的词汇stool (长条凳) , breakfast (早餐) 是英语词。

英语同义词就其样式而言, 由于来源不同而形成成对同义词以及三词一组同义词。成对同义词即指一个本族语词和一个外来词 (来自法语、拉丁语或希腊语构成的同义词) , 这种同义词数量很多, 比如:friendship—amity, hide—concea等。三词一组同义词由本族语、法语词和拉丁或希腊语词构成, 比如:proverb—saying—aphorism, foreword—preface—prologue等等。其中本族词比较质朴、常用, 拉丁或希腊语词有较浓厚的书卷语色彩, 法语词大多介于两者之间。这些不同来源的同义词虽然表示同一个概念, 但具有各自的侧重点及涵义, 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正是由于这种特征, 使英语成为一种异常丰富的语言。

二是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根大大扩充了英语词汇。英语中的每个字词都有其确实可靠的来历, 如果我们能了解它们的一些来龙去脉, 就能更多地理解其内涵。如当你自高自大, 以高傲的眼光看人时, 你会被说成supercilious (目空一切) , 该词来自拉丁语supercilium, 意为扬起的eyebrow (眉毛) ;你喜欢某人, 他是你的companion (伙伴) , 其意思指他与你共吃一块面包, 它来自拉丁文cum (=with, 一同) 和panis (=bread, 面包) 。

尤其是希腊语和拉丁语字根, 大大扩充了英语词汇。Monos希腊语, 意为one, single;Bis拉丁语, 意为two, twice (一或两次) ;Tris希腊语, 意为three (三) ;Polys希腊语, Multus拉丁语, 意为many (许多) ;Misein希腊语, 意为to hate (仇恨) 。

通过以上所涉及词根提供的信息来分析下面这些具有由希腊语或拉丁语词根合成的特征的词汇, 我们可以导出它们所表达的意思:Monogamy一夫一妻制, 来自希腊语“monos”和“gamos”;Bigamy重婚, 这一词由拉丁语“bis”加上“gamos”构成;Polygamy一夫多妻, 前半部分来自希腊语“polys”;Misogamy厌婚症, 来自意思为“仇恨”的希腊语“misein”, 加上“gamos”;Monotheism———神论, 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 由“monos”和“theos”构成;Bicuspid双尖牙, 带有两个尖的牙齿。由拉丁词“bis”, 和“cuspis”构成;Polyglot通晓数种语言的人, 来自希腊语“glotta”和“poly”;Theology神学, 宗教学, 本词由希腊词根logos”加上“theos”构成;Philanthropy博爱, 热爱人类, Philianthropisty慈善家, 由词根“anthropos”和“philein”构成;Philology语言学, 即研究语言的科学。本词的字面意思是热爱词汇, 由“philein”和“logos”合成。

通过追溯希腊和拉丁词源, 了解每一词根结构所反映出的单词意思, 我们可以以一种新奇的目光来探测以前从没见过的许多单词, 从而比较容易地识别和理解它们, 同时, 还能扩充英语词汇量。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 2001.

[2]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3]王佐良, 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4]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外来经济 篇7

一、音译

(一)汉语外来语的音译

1. 纯音译

借用汉字的发音表示其他国家语言单词的发音。

例词:外国语:Coca-cola汉语:可口可乐

2. 音译+汉语语素

在纯音译词的前或后,附加表示单词意义的汉字。

例词:外国语:Golf汉语:高尔夫球

一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位置不固定。

例词:外国语:Apple pie汉语:苹果派

Motorcycle摩托车

(二)日语外来语的音译

1. 前半部分省略

例词:外国语:Arbeit

日语外来语省略前:アルバイト

2. 中间省略

例词:外国语:Soft ice-cream

日语外来语省略前:ソフト·アイス·クリーム

3. 后半部分省略

外国语:Building省略前:ビルディング省略后:ビル

(三)音译的比较

汉语外来语将音译分为三种形态,包含了纯音译等;而日语的三种形态均属于纯音译。从构成结构看,汉语外来语构成中有汉语语素和意译的出现,说明意译的倾向比较显著;而日语外来语的构成中省略情况较多,而且均属于纯音译,说明音译的倾向较显著。

二、意译

(一)汉语外来语的意译

1. 描写法

在翻译外国语时,不是通过单词的字面,而是根据单词的意义内容进行翻译的译法。

外国语:刺身汉语:生鱼片

2. 直译法

翻译时,忠实地按照原词的结构进行翻译。

外国语:Honeymoon汉语:蜜月

Basketball篮球

(二)日语外来语的意译

日语外来语的意译与汉语外来语的意译相同,都是重视对单词意义的翻译。

日本最初从欧美吸收外来语时,是根据生成了汉语汉字表意性的意译法来进行吸收的。例如:“分子”“神经”等。但是,由于这些单词在日本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已被认为是日本本国固有的语言。早期,日本是借用汉字来对外国语进行意译的,但是如今日本人已经舍弃了这种方法,选择了更为便利的片假名来对外国语进行表记,与此同时,意译词也变成了音译词。例如:“Camera”一词传入日本时,被意译为“写真机”,但如今已经变成用片假名书写的音译词カメラ。“Piano”一词也是如此,从意译词“百音琴”变为音译词“ピアノ”。

(三)意译的比较

根据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相对于日语外来语的意译,汉语外来语的意译更为复杂。例如“刺身—生鱼片”一词,在翻译成汉语时,要对原词本身的意义内容进行描写;而日语就显得没那么复杂。

三、导致中日外来语吸收方式不同的原因

汉语和日语虽然都属于相同的汉字文化圈,但是两国语言对外来语却有着不同的吸收方式。

(一)文字的特性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更适合意译。意译词在形式上比音译词更接近汉语的固有语,能更好地表达原词的意义。例如:“Laser”的音译词为“莱塞”,但是意义却不尽明了。人们对于这样的词语比较难于接受,而如今此词已发展变化为“激光”。

日语除了汉字之外还有平假名、片假名。其中,片假名是单音文字,表音性比较强。因此,日语在吸收外来语时,就使用与外来语音声相近的片假名来进行表记。

(二)民族心理的特性

象形和联想是中国人主要的思考方式,因此,中国人从词语的表面就能推测出其本身的意思。而且,中国人重视语言的美的意识,所以会理所当然地选择意译的翻译方法。

外来骨科器械管理 篇8

1 外来骨科器械供应商的管理

外来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为了便于管理, 我们要求外来器械厂家相对固定, 确定其资质后在设备科备案。对外来器械供货厂家实行准入管理, 定期资质认证。医院制订了《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规定》, 以红头文的形式下发到科室。凡外来器械需要验明生产厂家、经营厂家的资质, 经业务院长、设备科批准后方可进入医院。院感科定期检查厂家的产品合格证, 医疗器械必须由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企业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提供。禁止医师自行将植入物带入手术室使用。

2 加强相关人员技能培训

外来骨科器械产品的品牌和种类繁多, 因此护理部、院感科经常组织手术室、供应室参加院内、外的相关培训, 使他们正确熟练掌握各类外来手术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知识与技能, 掌握器械及工具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等, 明确个人职责, 同时相互配合。

3 外来器械管理流程

需要用外来器械, 首先由科内医师填写申请表送器械科, 器械科联系供应商, 术前1天由器械供应商将器械送到手术室, 手术室设置厂家器械登记本, 由手术室人员和器械商交接清楚后签字确认。手术室再与供应中心交接, 由供应中心负责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灭菌后配送至手术室, 由器械护士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手术结束后, 将使用后的器械及时返还至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由专职护士按规范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整理。然后通知器械公司业务员, 双方共同清点、核对、确认无误后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点签收单”上签名, 器械公司即可取回器械[2]。

4 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的管理

供应中心严格按照2009版国家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规范要求对外来器械进行清洗灭菌和监测。并建立了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 记录具有可追溯性。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清洗消毒。手术室把清点好的外来骨科器械送到供应中心, 供应中心护士再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清点交接, 然后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具体的清洗消毒流程:首先用流水冲洗超声清洗机加入多酶溶液进行自动清洗进一步手工刷洗软水冲洗煮沸润滑烘干, 通过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 加强对外来器械的清洗工作, 重视环节质量的管理, 保证了器械的清洗质量。

第二步:检查和包装。外来器械清洗消毒后待包装前, 供应中心护士仔细检查每一件器械, 保证器械表面、关节、齿牙光洁、无血渍、污渍等残留物质。然后按器械的材质和灭菌方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严格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要求, 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 灭菌包的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 在灭菌包内最难灭菌处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和第5类化学指示物, 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灭菌前注明灭菌器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期、清洗者、打包者、灭菌者[3]。

第三步:灭菌与监测。根据器械的材质进行分类灭菌, 我院耐高温的器械应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高温的器械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灭菌时同步进行生物监测, 监测结果合格后灭菌的器械和植入物方可发放使用[4]。由于常规生物检测需48 h出结果, 为满足手术需要, 我院使用快速生物阅读器做生物监测, 3h即可出结果。并做好记录, 记录有可追溯性。如果是急诊手术, 灭菌后先看第5类化学指示物, 如果合格可以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 先将器械送手术室使用。同时做生物监测.将监测结果通知手术室并做好记录。如结果阳性, 则通知主刀医师推迟手术, 器械全部召回重新消毒灭菌、监测, 各项培养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四步:回收。手术结束后, 使用后的外来器械再由手术室返回供应中心。供应中心护士再按规范要求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最后通知器械公司业务员, 双方共同清点、核对, 确认无误后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点签收单”上签名, 器械公司即可取回器械。

5 外来骨科器械的记录

内固定物使用后, 需保留一式2份的产品标签 (由代销商或生产厂家提供, 标签上注有材料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注册证号) , 一份附于病历麻醉单背后, 另一份由手术室保存, 并将相关资料录入微机系统登记在表格上, 以备查证。

6 小结

由于现今的植入物及其手术器械的繁多而且价格昂贵, 绝大多数医院采用租借方式使用。医疗器械公司为了减少成本, 会把器械提供给多家医院交叉使用, 所以各医院对外来器械管理就非常重要。从外来器械的准入到清洗灭菌, 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5]。我院严格外来器械准入制度, 有效保证了进货渠道, 保证了产品质量。外来器械的消毒灭菌至关重要, 供应室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 严格把关, 层层落实, 确保了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效果。手术后还要按清洗消毒规范处理。只有各医院对外来器械都实行规范、合理地管理, 才能保障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 使医疗资源得以共享。

摘要:目的 对外来骨科器械实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保障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方法 通过加强对外来器械供应商的管理, 加强相关人员技能培训和供应中心严格清洗灭菌, 保证灭菌合格。结果 本院实行对外来器械的规范化管理以来, 未出现因外来骨科器械的使用而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发生。结论 虽然外来骨科器械多为重复使用, 存在手术感染的风险, 但是通过规范、细致、严格的管理, 会有效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 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使医疗资源得以共享。

关键词:清洗灭菌,技能培训,生物监测

参考文献

[1]梁建梅.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管理[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 (9) :55.

[2]陈艳.外来手术器械纳入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9) :156-158.

[3]李小娟.消毒供应中心对骨科植入物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 (1) :127.

[4]孙群峰, 冯德春.加强外来手术器械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6) :1153.

浅说英语外来词 篇9

一、英语外来词产生的原因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各民族间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和战争等各种接触,必然引起各民族语言的接触,外来词便是这种接触的历史见证。再者,日益彰显的英语开放性即对外来元素和变化的超强包容性与适应性也不断丰富着英语词汇。具体来说,英语外来词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历史原因;二是社会原因。

1. 历史原因

一方面英语同西日尔曼语有许多相同的单词及相似的语法结构;另一方面,一半多英语词汇来源于拉丁语,如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这些外国语言对英语语言的影响由相继入侵英国的民族和国家造成的,在中世纪同英国人民产生了联系。另外,外来入侵以及英国自身贸易的发展使英语到达了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同时也使许多外国语中的词汇进入英语中。

2. 社会方面

由于世界在发展,英语语言也在发展,尤其在20世纪,由于现代大众传播工具、国际文化交流和信息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语进入英语,成为英语词汇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英语外来词的几大来源

1. 法语

英国和法国在地理位置上仅以英吉利海峡相隔,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两国交往密切频繁。在中古英语时期,大约有1万多个法语词被直接引进英语,其中25%沿用至今。如有关政府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语外来词:govern(统治),empire(帝国),tax(税),court(宫廷),mejesty(陛下)等等;有关法律与宗教方面的法语外来词:judge(法官),crime(罪行),justice(正义),clergy(牧师)等等;有关军事与日常生活服饰方面的法语借用词:battle,enemy,navy,garrison,embroidery(刺绣),gown(长袍),fashion等等。

在中古英语时期,法语外来词开始在贵族阶层中使用,后来逐渐按英语的发音规则与拼写规则进行发音与拼写,以致完全被英语同化。现代人使用这些法语外来词已感觉不到有任何外来词的痕迹了。

在现代英语时期,又从法语中借入不少单词,这些在现代英语时期借入英语的法语外来词,大多在读音与拼写上仍保留着法语的特点。而且,近期借入英语的法语词,倾向于保留法语的发音特点。如fiancee(未婚妻),bourgeois(资产阶级),chauffeur(汽车司机),resume(简历)等等。

2. 拉丁语

公元597年,基督教传教士进入英国传教,因此,一大批与宗教有关的拉丁语单词进入英语,如priest(牧师),organ(风琴),pope(主教),creed(教义)等等。在现代英语的早期即公元1500—1700年文艺复兴时期,在崇尚研究希腊、罗马古典文学风气的影响下,许多有文化教养的英国人认为,只有像拉丁语这样的古典语言才是无以伦比的优美文学、诗歌的语言,因此,大量的拉丁语古典作品被译成英语,并且拉丁语被用进著作,如著名散文家培根、科学家牛顿、作家托马斯·莫尔爵士。下面列举一些英语中常见的拉丁语外来词:exhibit,exhibition源自拉丁语ex(out)+habere(to hold),即to hold out to be seen(展览);immense(广大的)源自拉丁语in-(un)+mense;innocent(无害的;无罪的)源自拉丁语in-(not)+nocere(to harm)。

3. 希腊语

与拉丁语一样,希腊语是一种伟大的古典语言。由于希腊文化早于罗马文化,不少希腊单词被借入拉丁语中,所以在古英语或中古英语时期,英语中的希腊语外来词主要是通过拉丁语为媒介而借入的,在英语词汇中,有很多词缀来自希腊语,前缀如poly—(多,众),psycho—(心理),tele—(遥),outoc—(自身,自动),hol—(令),homo—(合同)等等;后缀如—gy(……学),—meter(计、表、仪器),—graph(写法),—phone(声音),—scope(……镜,器械)等。有些希腊语词源的外来词仍保留希腊语的复数变化形式,如crisis→crises,emphasis→empdases;有的则按英语习惯在词尾加—s或es;如system,dogma,climax等等。

4. 汉语

自历史上汉民族与英美民族发生接触交往以来,英语源源不断地吸收了大量来自汉语外来词。同时,英语也从未停止过对源于汉语外来词的引进。秦朝至明朝中期,我国与英语的经贸往来、人际交往很少,文化几乎无法交流,因此进入汉语借词极为有限,主要是与中国国名有关的China,Chinese,Sino及Silk等音译借词。明朝末朝至辛亥革命时期,因海外扩张的需要,中英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然后中英之间的贸易也发展起来。有关茶叶及茶叶品种的有tea,chaa,cha,hyson(熙春茶),moyne(婺源茶),pekoe(白毫红茶),congou(工夫茶),oolong(乌龙茶)等;有关瓷器的有kaolin(高岭土,瓷土),china(瓷器),Nankin(白底春花器),wu ts’ai(五彩釉)等;有关动物的有Shanghai(浦东鸡),kylin(麒麟),Shih Tzu(狮子狗),Chow(一种浓毛黑皮中国狗)等;有关食品的有Ketchap(蕃茄酱),Chow mein(蚝炒面),Chowfan(炒饭),pakchoi(白菜),lo mei(拉面),moo goo gai pan(蘑菇鸡片),foo yung(芙蓉鸡片),tofu(豆腐)等;有关植物的有gingko(银杏,Mandarin(中国柑橘),litchi(荔枝,longan(龙眼、桂圆),cumquat(金橘)等;有关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有chopsticks(筷子),pipa(琵琶),weichi(围棋),hong(商行),paikau(牌九),Hakka(客家、客家人),typhoon(台风),coolie(苦力)等。而近期即从辛亥革命到现在,汉语借用词不再局限于音译借词,还有意译借词,它们大量反映了新中国政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习得模式探讨

———两类语用知识的差距及其与总体外语水平的关系

左传果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在Faerch and Kasper(1984)提出的陈述性语用知识与程序性语用知识的理论框架下,笔者研究了课堂外语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模式。数据结果分析显示,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尽管高水平组在语用的语言策略或形式运用意识方面有所提高,但两类语用知识之间的差距依旧存在,且并未有减小趋势。

关键词:陈述性语用知识程序性语用知识中介语用英语请求二语习得

1.导言

经过多年的外语学习,学习者往往能够造出一些合乎语法的英语句子,但却不能在合适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这已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外语学习越来越注重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语用能力,作为交际能力的一部分(Bachman,1990)[4],在一些外语课程中开始被设定为英语学习者必备的能力之一。许多研究(Eisenstein&Bodman,1986)也证明了在英语语用规则的运用方面,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差距[6]。Kasper(1997)提出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是其运用目标语进行成功交际的必备条件[10]。但在解决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习语用能力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语用能力本身的发展模式是什么。

语用能力的发展在外语学习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以往对于语用能力的研究大多定位于语用对比,而中介语用能力习得的研究仍然还很薄弱。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语用能力发展的关系是研究语用能力发展一个最常关注的话题,但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未有定论。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语用知识的区别,采用了多种调查工具,力求对语用能力的发展做出更为全面的调查,具体则通过对以下三个研究问题来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状况:(1)学习者关于语用请求的陈述性知识以及程序性知识是如何随着总体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2)学习者关于语用请求的两类语用知识之间是否存在差距。(3)若存在差距,那么随着总体语言水平的提高又是否会缩小。

2.相关术语

治、文娱、体育等传统文化。意译词如paper tiger(纸老虎),the big leap forward(大跃进),Red Guards(红卫兵),the Gang of Four(四人帮),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百花齐放),Four modernizations(四个现代化),open—door policy(对外开放),spring rolls(春卷),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等;音译词如gunghuo(共和),wan sui(万岁),dazibao(大字报),yangko(秧歌),cheongsam(旗袍),chopsocky(东方题材的武打片),kungfu(功夫),tai chi chuan(太极拳),dim sum(点心),jiao zi(饺子)等。

5. 阿拉伯语

在所有亚洲语言中,阿拉伯语对英语的影响最大,大多数以—al结尾的词来自阿拉伯语,还有一些与伊斯兰文化有关的词,如harem,(伊斯兰教徒的妻妾)、skeikh(阿拉伯酋长)、sultan(苏丹)、morsque(清真寺)、tennis(同球)。

6. 日本

来自日语的外来词具有强烈的日本传统色彩,如geisha(艺妓)、kir(泡桐树)、ricksha(黄包车)、kimono(和服)、saki

研究问题涉及三个主要变量,即陈述性语用知识,程序性语用知识,请求言语行为。这些变量的理解对于整个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简要综述。

2.1陈述性语用知识与陈述性语用知识的区别。

在认知心理学上,Anderson(1985)把知识的表征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简要来讲,陈述性知识指的是“知道是什么”,而程序性知识则指的是“知道怎么做”[3]。在此基础上Faerch and Kasper(1984)进一步区分了两类交际知识,指出陈述性知识是一个人所拥有的与现实交际无关的语言的静态知识。程序性的知识则为动态的,是为了某种交际目的,对部分需要的陈述性知识的提取运用。在语用领域内,Faerch and Kasper(1984)又对两种语用知识进行了区分,具体而言,陈述性语用知识包括语用语言知识和社会语用知识,程序性语用知识则是以产出为目的的一系列运用程序[9]。

2.2两类语用知识之间的关系。

Anderson(1983)把语言习得视为技能习得的过程,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陈述性知识开始的,经过反复练习而逐渐实现陈述性知识的程序化[2]。至于转化的结果,按照Willingham和Goedert-Eschmann(1999,摘自Hulstijn,2002:207)的观点,并非是陈述性知识转化后消失,而是很可能建立起了具有隐性特征的程序性知识[9]。

2.3请求言语行为。

请求言语行为是一种所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言语行为,也是英语学习者在课堂内外都经常使用的一种言语行为,具有典型的交际特征。因此,对这一言语行为的研究能够深刻表现出学习者语用技能习得的许多方面(Bruner et al.,1982)[5]。另外,正如Searl(摘自Maria,et al.,2005:75)所言,请求是一种“说话者要求听话人做某事的意图。这种要求可以是温和的邀请也可以是强烈的坚持”[12]。因此,请求言语行为具有干涉他人自由这样一种“面子威胁”的特征。因此它的实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情景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也正是因为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汉语和英语在请求言语行为的实现的语言形式以及社会语用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因此汉英的这些相似与不同之处将会成为促进或阻碍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一(酒)、jujitsu(柔道)。

三、结论

《美国大百科词典》中总结道:“英语语言为受益于语言,任何一本词典中80%的选入词为外来词。大多数来自拉丁语,而其中多通过法语而来。”以上列举的这些外来语反映了不同文化联系,包括战争、文化革命、宗教改革、地理发现、航海冒险、殖民活动等等。系统地了解英语外来词汇,也能从侧面了解多种语言文化,更能有助于进行语言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萨名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刷洽,1997,121.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宣佳元.试析英语外来语的三大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上一篇:环境审计模式下一篇:现代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