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特征

2024-11-06

特性特征(共11篇)

特性特征 篇1

桂花为十大名花之一, 栽培历史悠久, 是庭园绿化、公路绿化、住宅小区绿化的优美树种。桂花的用途广泛, 一是用于园林绿化。终年常绿, 枝繁叶茂, 花开之时, 芳香四溢, 有“独占三秋压群芳”之美誉, 在园林中可孤植、对植或丛植, 常与建筑、山石相配, 广泛用于各种公园、绿地、桂花专类园及盆景盆栽、插花等。二是食用。桂花营养丰富, 故被广泛应用于菜肴食品方面, 如桂花鱼骨、桂花里脊、桂花鸭肉茄子饼、桂花年糕、桂花粥、桂花酒等。三是药用。桂花具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等作用, 可治痰饮喘咳肠风血痢、牙痛。桂花露是疏肝理气、醒脾开胃的上等饮料。桂花精油不仅有抗菌消炎作用, 而且还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桂花果实有益肾温散寒之功能, 其根须能治筋骨疼痛、风湿麻木等症。现将桂花的品种特性及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

桂花品种较多:目前品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变种及常见栽培种。变种品种可分为银桂、金桂、丹桂及四季桂四大品种。常见的栽培品种有波叶金桂、朱砂丹桂、硬叶丹桂、早银桂、杭州黄、四季桂、佛顶珠、日香桂等。

(1) 波叶金桂。叶椭圆形, 边缘波状起伏, 秋季可开花2~3次, 着花紧密, 有浓香, 花冠金黄色, 花瓣椭圆形。

(2) 朱砂丹桂。叶卵状椭圆形, 坚挺金缘, 秋季开花2次, 花淡香, 花冠深红色, 花瓣圆形。

(3) 硬叶丹桂。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1/3或2/3有锯齿, 边缘波状花淡香, 花冠橙黄色。

(4) 早银桂。叶椭圆形、全缘、边缘平直, 花期较早, 一年可开花3~4次, 花浓香, 花冠淡黄色, 花瓣圆形。

(5) 杭州黄。叶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全缘或1/2以上有锯齿, 边缘波状起伏, 秋季开花3~4次, 着花紧密, 有浓香, 花冠金黄色, 花瓣倒卵状椭圆形。

(6) 四季桂。叶二型, 春叶大而宽园、宽卵状椭圆形;秋叶较小, 椭圆形、全缘、先端偶尔有齿, 边缘微波曲。四季开花, 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 花序顶生或腋生, 花淡香, 花冠黄白色, 花瓣椭圆形。

(7) 佛顶珠。灌木, 叶波斜形或椭圆状波形, 叶面明显呈“ⅴ”形, 内折深墨绿色, 叶缘基部以上或1/3以上有粗齿, 总梗发达, 花黄白色, 有微香, 花瓣倒卵形。

(8) 日香桂。灌木或小乔木, 叶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全缘或1/3或2/3以上均有锯齿, 深绿色。花序有总梗, 花近白色或淡黄色, 有微香, 花期9月至翌年4月。

2 特征特性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别名木犀梫木、八月桂, 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高约15 m, 树冠浑圆。树皮粗糙, 灰褐色或灰白色, 叶对生、椭圆形、卵形至披斜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1]。花簇生叶腋, 聚伞花序、花小、黄白色、具芳香。通常可连续开花2~3次, 前后相隔15 d左右。核果椭圆形, 熟时紫黑色[2]。花期9—10月, 果实成熟期为翌年4—5月。产于我国西南部, 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省、自治区均有野生。此外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3]。桂花树喜光, 幼苗期要求遮阳, 喜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 较耐寒。适生于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 忌碱性土和水湿环境。生长速度中等, 萌芽性强。实生苗开花迟, 用成熟母树的枝条嫁接或扦插育苗能提前开花。

3 主要繁殖技术

桂花主要采用无性繁殖, 有扦插、嫁接、压条或分株繁殖等方法[4]。现简单介绍扦插与嫁接繁殖。

3.1 扦插

桂花主要用枝插与芽插。扦插于6月用半木质化枝条, 剪成长8~10 cm并带有2片枝叶的插穗, 让其吸足水后进行扦插, 约2个月生根。具体方法:一般分为枝插、芽插、叶插和根插, 但以枝插最为普遍。一是枝插。桂花一般常用嫩枝扦插, 又称生长期扦插, 利用当年生嫩枝或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以2~3节8~10 cm长为宜, 带踵或齐节剪取, 上部留2枚叶片, 然后将插穗的1/3~1/2插入基质中, 插后进行遮阳、保湿、通风、换气等管理, 2个月左右即能生根发芽长叶。日后继续进行浇水追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二是芽接。一般在扦插材料不够的情况下进行。可剪取枝条上较成熟部分的芽, 带叶片, 留一段长约2 cm的枝条作为插穗, 将枝条和芽插入土中, 叶片露出土面。如桂花可采用1节半木质化嫩枝对劈进行单芽扦插。

3.2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以春季最佳, 可用桂花实生苗、女贞或水蜡等作砧木, 以腹接成活率高。以春秋季移植为宜, 大苗需带土球, 施足基肥, 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段, 切忌冬季移植。嫁接的种类以接穗区分, 可分为枝接和芽接, 枝接可分为硬枝接和嫩枝接。按砧木和接穗的切削和结合方法可分为切接、劈接、靠接、芽接、腹接等。按嫁接的时期可分为生长期嫁接和休眠期嫁接。一般枝接可在春季芽萌动前2~3周, 即3月上中旬进行。也可在10月中旬至12月初进行, 嫁接后使接穗和砧木先愈合, 到翌年接穗发芽抽枝。对于靠接和嫩枝接, 宜选择在5—6月进行。芽接一般选择在7—8月进行。实践证明嫁接方法中以腹接成活率最高, 腹接又称根际接, 是一种不截砧木树冠的枝接法, 其具体操作为先将接穗剪成小段, 然后斜削1刀 (长2 cm左右) , 反面削成小斜面, 削法与切接相同, 选好砧木经起掘修剪后, 在根际茎干平直光滑处斜切1刀, 深及木质部, 以适合接穗插入为宜, 将接穗插入砧木, 对准形成层, 迅速将结合部位用塑料带扎紧, 套袋后重新种植[5]。

摘要:介绍了桂花的用途、品种及特征特性, 并总结其繁殖技术, 包括扦插、嫁接等, 以期为桂花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花,用途,品种,特征特性,繁殖技术

参考文献

[1]邵长文.桂花的栽培与花期调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1) :5515.

[2]金红, 郭保生.河南省桂花品种资源及其繁育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8) :85-87.

[3]季春峰, 向其柏, 裘利洪, 等.九江市区桂花品种调查与分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3) :105-106.

[4]庭玉凤.桂花软枝扦插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197.

[5]刘茂华.桂花高温扦插法[J].中国花卉盆景, 2009 (4) :28.

青钱柳特征特性及种子育苗技术 篇2

关键词:青钱柳;种子;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98-02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又名摇钱树、青钱李、一串钱等,属双子叶植物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为冰川四纪幸存下来的珍稀树种,仅存于中国,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医学界的第三棵树”。研究发现,青钱柳提取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抗氧化衰老等作用[1],尤其是青钱柳水提取物中分离出的多糖复合物对降低血糖具有显著功效[2],其作为中国特有的天然保健食品资源,越来越为大众所青睐。

1 形态特征

青钱柳为落叶乔木,树高10~30m;树皮灰色;枝条黑褐色,具灰黄色皮孔。芽密被锈褐色盾状着生的腺体。奇数羽状复叶长约20~25cm,具7~9小叶(稀5或11);葇荑花序,花期4~5月,果期7~9月,果实中部围有水平方向的径达2.5~6cm的革质圆盘状翅。

2 生物学特性

青钱柳常生长在海拔800~2 500m的山地中;喜阴、耐寒,要求深厚、喜风化岩湿润土质,在自然状态下结实率低,种子空粒率高,很难成片生长。耐旱,萌芽力强,生长中速。

3 资源状况

青钱柳在我国分布广泛,但都呈零星状态分布,资源并不丰富。2014年,据石台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显示,全县青钱柳面积约200hm2。目前国内均无大规模人工繁殖青钱柳的基地,市场上青钱柳苗木多由野生资源移栽所得,人工培育的实生苗较少,其主要原因是青钱柳种子的深休眠性及发芽率低所致。

4 青钱柳种子育苗技术

4.1 种子采集和处理

4.1.1 种子采集 青钱柳属高大落叶乔木,树高10~30m,花期4~5月,9月下旬果实逐渐由青变黄,此时果实已达到生理成熟,可以用长竹竿或高枝剪采摘。但因青钱柳树木高大,人工采摘难度较大、费工,可待10月中旬至11月底,种子自然脱落时,直接人工地面收集。为便于收集,可在10月中旬前(即种子脱落前)采取刀抚方式,清除林下杂草灌木,每10d收集一次,如遇大风天气,每5d收集一次。

4.1.2 种子处理 种子收集后,放置透风位置阴干,及时去除果翅、果梗等杂物。由于青钱柳种子种皮厚而坚硬,不透水,含胡桃酮抑制物等特性,致使青钱柳种子具有深休眠性。因此,可先将种子用50°白酒和40℃温水(1∶1)浸泡20min捞出洗净[3],进行沙藏。沙藏方法:选排水良好背阴处,挖一方形地窖,深度以30cm为宜,长、宽可以视种子量多少而定。地窖挖好后,先在底层喷洒一遍多菌灵1 000倍液,以达到土壤杀菌作用。底层先铺一层5cm厚湿沙,均匀撒上一层种子,种子厚度不超过1cm为宜,然后在种子上铺3~5cm厚湿沙,再在湿沙上撒一层种子,一般种子层数不超过4层,过厚影响催芽率,最后覆盖10cm厚湿沙,并加盖5cm厚稻草保温保湿层。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一般5~7d观察一次,湿度以手捏成团,松开即散为宜,干燥后要及时洒水。

4.2 苗圃地选择与管理

4.2.1 苗圃地选择 为了便于苗期的管理和操作,苗圃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阳光充足、背风、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土壤含沙量大的沙壤性土壤地块。

4.2.2 苗圃地管理

4.2.2.1 深翻并杀虫杀菌 入冬前,将选好的苗圃地进行深翻,无须耙细,深翻厚度为40cm左右为宜,这样既可以冻死土壤中的越冬害虫,而且深层土壤直接经过阳光照晒和冰冻后,促进了土壤的理化结构,增加了养分同时还可以杀死有害病菌。深翻的同时结合施撒呋喃丹杀虫和硫酸亚铁杀菌,每667m2呋喃丹用量2~3kg,硫酸亚铁10kg。

4.2.2.2 施足基肥并做床 翌年3月,将苗圃地再次均匀施撒呋喃丹和硫酸亚铁,同时每667m2施复合肥50kg和腐熟后的菜籽饼肥100kg,再进行精耕细耙,土壤颗粒直径大于0.5cm以上为20%,0.5cm以下为80%以上为最佳,这样可促使药物和肥料均匀分布土壤中。最后做床,床高30cm,床宽1m,床面应稍微隆起,但中间线高度不宜超过床边3cm,这样即可防止雨天积水,又避免了床面流水过快而引起水、肥、土流失。

4.3 播种育苗 3月中旬,将沙藏种子取出洗净,用40℃温水浸泡3d,每天需换水1~2次,再用200mg/L赤霉素浸种1d[4],取种沥干种子表面层水分即可播种。播种采取条播方式,即在苗床开播种沟槽,株行距20cm,沟宽5cm,深2~3cm,每667m2播种量控制在8kg左右,覆土厚度以不超过1cm为宜。为减少苗期杂草滋生,可在覆土是喷洒除草剂。最后盖上一层保温保湿稻草覆盖层,并浇足水。

4.4 苗期管理

4.4.1 揭草搭设遮阳棚 播种后40d左右种子开始发芽,当发芽率达到50%以上时即可揭去稻草保温层。为保证幼苗和气温相适应,不可一次性全部揭去保温层,以免幼苗突然一下不适应外界气温而出现死苗现象,第一次应揭去一半厚度,7d后可全部揭除。在揭去稻草保温层的同时,搭设好遮阳棚,以防止阳光高温伤害和大雨直接对幼苗冲刷。遮阳棚的搭设有2种,一种是长期性高桩式遮阳棚,一般以2m高水泥桩做支柱,水泥柱顶部之间搭设竹竿并固定,最后在竹竿上拉上遮阳网,这种价格比较高,但可以长期使用;另一种是临时性矮桩式遮阳网,用1m长杉木棍做成木桩,在每条苗床四角和边对称钉入木桩,每对对称木桩上钉根竹片条,最后拉上遮阳网即可。立秋后,为加速苗木木质化,可在傍晚阳光不强烈时揭去遮阳网进行夕晒。

4.4.2 水肥管理 苗木生长期对水分要求极为严格,连续晴天,苗圃地表层土壤出现干颗粒,应及时进行洒水,久旱时必须进行引水灌溉,洒水和灌溉不得在中午高温下进行,可选择在早晨和傍晚进行。雨天需做好排水工作,圃地不得出现积水。苗木生长前30d内可少量追施氮肥或不追肥,苗木中期(苗根基部出现木质化到苗木生长缓慢时,一般为立秋时节),追复合肥8~10kg/667m2,一般在阴雨天追肥,可防止烧苗现象发生。立秋后不得追肥,这样可有效地防止苗木后期生长不能在入冬前及时木质化而被冻伤、冻死。

4.4.3 除草间苗 为了减少杂草对幼苗营养的竟争,应及时做好苗期除草工作。要趁早拔除幼草,这样可以减少因草根系庞大拔除时而引起苗根须与土壤分离裸露,导致苗木脱水死亡。如果杂草根系较大,拔时引起苗株松动,应浇定根水。当幼苗生长达到5~10cm时,可进行间苗,以防止幼苗密度过大而导致生长不良现象发生。间苗时必须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苗床没有湿透时需浇透水,再起苗移植,移植在缺苗苗床上,移植株距为5cm,移植完毕再浇透一次定根水。

4.4.4 病虫害防治 青钱柳苗期主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和地老虎。地老虎的防治可以采用喷洒氧化乐果800倍液诱杀或人工捕杀。立枯病的预防于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发病期可喷洒多菌灵800倍液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陈木森,洪艳平,上官新晨.青钱柳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西北林业学报,2007,16(3):192-195.

[2]李磊,谢明勇,易醒,等.青钱柳多糖组分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4):484-486.

[3]梁华,文智.青钱柳四步育苗法[J].作物天地,2013(10):21.

杉木特征特性与育苗技术 篇3

1 杉木特征特性与应用价值

1.1 特征特性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裸子植物, 杉科 (Taxodiaceae) 杉木属 (Cunninghamia) , 别名杉、杉树、正杉、刺杉、天蜈蚣、千把刀, 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 生长快, 材质好。杉科乔木高度可达30 m, 其生长特点是树干笔直, 树叶与树形整齐。杉木由于其纹理清晰直顺而被广泛运用在建筑、桥梁、制造家具和其他工艺品等方面, 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有资料显示, 我国有1/4的建材是杉木。同时也因为杉木生长迅速, 一般10年左右就可以当作建材使用。因此,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建材树种之一[1]。

1.2 应用价值

杉木除了具有可作为建筑材料这一经济价值以外, 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主要表现在其树根具有辛、温的特点, 广泛运用于淋症、疝气、腹痛、关节痛等方面的治疗。而杉木的树皮也可以用于祛风止痛、止血等, 还可以治疗脚气、烫伤等。杉木枝干等也可用于治疗脚气和骨节疼痛等。另外, 杉木沥出的油脂还可以用于治疗尿闭。

2 杉木育苗技术

2.1 种子采集

杉木育苗与其他树种相比也具有较明显的特征。杉木一般在3—4月开花,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种球由青绿色转化为黄褐色, 此时即可采收。最好在母树林或者种子园采收, 也可选择在生长年限较长的杉木上采种。

2.2 圃地选择与整理

圃地选择在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 中性至微酸性 (p H值5.5~7.0) 的砂壤土上为佳。黏重的土壤不利于幼苗生长, 一般不作为圃地。同时, 杉木生长的最佳位置为避风、背阴的山下坡或者山洼处, 因其具有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的特点。杉木具有怕风、怕旱的特点, 因此在一些干旱地带无法生长。

秋冬翻耕, 深度25 cm以上。耕后可不耙, 翌春早春耙地。春季翻耕深度20 cm以上, 随耕随耙, 入足量饼肥作底肥。要求做到深耕细整, 清除草根、石块, 地平土碎。在不适合杉木生长的地块上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土壤整理。一般对结构不良、肥力低的土壤, 需先在全面深挖整地的基础上, 先种植地瓜或其他农作物以疏松土壤, 改善其物理性能, 然后再种植杉木, 效果较好。

苗床的床面宽1.0~1.2 m, 沟宽25~30 cm, 床面比排水沟高15~20 cm。床长以圃地长度确定, 但一般不超过20 m。要求做到土粒细碎, 床面中部略高于两边, 即呈龟背形。苗床不得积水。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湿润的阳坡或半阳坡中下部作造林地。整地前要清除灌木和杂草。20°以下的坡面, 可采用全垦挖穴整地, 20°以上的坡地可进行带垦挖穴或块状挖穴整地[2,3]。要求穴深50 cm, 穴宽70 cm, 穴距1.7 m×2.0 m。回填细碎表土, 并高出地面20 cm。土壤较瘠薄的造林地, 还应混栽1/3的马尾松苗, 以形成杉松混交林, 促进成林成材。

2.3 播种

播种时间为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 一般早播的产量相对高于晚播, 苗木质量也较好。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好坏情况而定, 平均为150~375 kg/hm2, 如果优良种子的比例为60%以上可播150 kg/hm2, 40%~60%则播225 kg/hm2, 20%~30%则需播375 kg/hm2。正常情况下可产苗90万~120万株/hm2。播种方法:选择无风天气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到床面上。覆土用孔径8~10 mm的筛子筛土覆盖。覆土厚度以3~5 mm为宜。覆土后用稻草4 500 kg/hm2盖上保墒。

2.4 苗期管理

早春播种, 一般30~45 d出苗。出苗率达到60%时, 可分2次于阴天或傍晚揭去盖草, 若一次揭最好, 并喷施灭菌剂, 防治病害。杉木幼苗一般虫害较少而病较重, 但只要把握住防治时期、农药品种及配制浓度一般不至成灾。需要注意的是前3次喷药不论有病无病均须喷施以达预防的目的。以后可根据苗木生长及天气情况不定期防治[4]。前3次喷药在晴天露水干后或下午喷药, 每次间隔时间7~10 d。之后即可在苗木感病时及连阴雨晴后防治。必须注意同一种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次。为避免产生抗药性, 最好每次换一种农药, 不同种农药交替施用以提高药效, 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常用的防治农药有50%多菌灵、25%代森锰锌、50%退菌特等。可按上述杀菌剂药袋上建议的方法使用, 但一般最好不超过800倍液。除草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根据杂草生长情况不定期除草。一般一年生杉木苗, 需除草6~8次。追肥可采取根外追肥和土壤施肥。根外追肥可在揭草后45 d左右喷施0.2%的尿素溶液。一般每隔10 d左右施1次, 根据情况可连喷3次, 浓度可增加到0.4%~0.5%。土壤施肥可在揭草后70~75 d追施尿素60~75 kg/hm2, 30 d后再补施1次尿素112.5~150.0 kg/hm2。追施应在幼苗叶面上无水时进行, 撒下尿素后还应用细竹条扫去粘在叶片上的尿素颗粒, 防止肥料烧伤幼苗[5], 促使苗床能产出符合国标的一、二级合格苗木。

3 结语

杉木作为一种重要的树种, 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掌握杉木的种植方法和技术是适应竹溪县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6,7,8,9]。

摘要:介绍了杉木的特征特性与应用价值, 并总结其育苗技术, 包括种子采集、圃地选择与整理、播种、苗期管理等内容, 以期为杉木播种育苗提供参考。

关键词:杉木,特征特性,应用价值,播种,育苗技术

参考文献

[1]张章秀.不同坡位杉木樟树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布[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8) :43-45.

[2]植毓永, 杨秀淦, 蔡维就, 等.怀集县杉木速生丰产林营建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1) :184-187.

[3]黄建超.杉木种植管理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 2013 (5) :77-78.

[4]吴传达, 严振奎, 陈武松, 等.杉木速生丰产林营建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6) :103-104.

[5]吴树林.杉木种植技术初探[J].云南林业, 2012 (1) :70-71.

[6]陈进华.山地杉木萌芽条扦插造林成效研究[J].园艺与种苗, 2011 (3) :56-58.

[7]惠刚盈, 童书振, 刘景芳, 等.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研究Ⅰ.密度对幼林生物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 1988 (4) :413-417.

[8]张全仁.杉木无性系选育与无性系造林[J].中南林学院学报, 1989 (2) :167-174.

八月红梨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篇4

介绍了八月红梨在锦州地区试种的`品种特性,并从建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痛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八月红梨在锦州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作 者:王景峰 周洪富 朱洪杰 张卓 作者单位:王景峰,朱洪杰,张卓(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果树技术推广站,辽宁锦州,121012)

周洪富(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特性特征 篇5

(一)高度抗旱、耐热

糜子是禾谷类作物中耗水最少的作物,比高粱和谷子更耐旱。糜子对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均有很强的抗性,但糜子不耐湿涝。

糜子是典型的喜温作物,其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对低温敏感,不耐寒、不耐霜。糜子具有高度耐热性,42℃才达到受害的临界温度。

布满糜子植株的茸毛对其抗旱、耐热、抗风沙和抗病虫能力作用很大,茸毛多少、长短是糜子抗性强弱的重要性状。

糜子喜强光照。

(二)耐瘠、耐盐碱、耐病虫性强

糜子兼具较强的耐瘠、耐盐碱、耐病虫等优良特性,这在粮食作物中是少有的,是沙荒和盐碱地很有前途的作物。

一般糜子品种在土壤含盐量0.3%时都能正常生长,个别品种能在含盐量高达0.5%~0.7%的盐碱地上也可收获一定产量。糜子比高粱更耐盐碱。盐类对作物(包括糜子)危害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为:Na2CO3>MgCL2>NaHCO3>NaCL>CaCL2>MgSO4>Na2SO4。

(三)生育期短,适播期长

糜子是禾谷类作物中生育期最短的作物,因此可作为自然灾害后的应急补种作物。

(四)稳产性好

糜子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目前全国糜子每公顷最高产量已达到了6000千克,吉林省一般每公顷产量在3000千克左右。

(五)对后茬作物有一定影響

糜子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层以及其他作物难以吸收利用的养分和水分,对土壤的养分和水分消耗大,因此对后茬作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糜子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1. 关于异地引种 糜子属短日照作物,对光反应很敏感,品种的适种范围窄,因此糜子异地引种应慎重,应以选择区域性优良品种为主。糜子因播期不同,其生育期长短可塑性(差异性)很大。

2. 关于种皮颜色 白粒是优良性状,但白粒品种灌浆速度慢、生育期长,抗旱、耐瘠性弱于褐、红和黄粒品种,多在光热资源和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黄粒也是优势性状,但凡不适宜种植白粒品种的地区,黄粒品种即占优势,其次为红粒品种;褐粒为原始性状,其优点是抗性强,多分布在气候恶劣地区。

糜子籽粒出米率和粒色呈显著负相关:粒色越深,种皮越厚,出米率越低(白粒品种种皮最薄,出米率最高;褐粒品种种皮最厚,出米率最低)。

东北地区各种粒色品种均可种植,但以种植深粒品种为主。

3. 关于穗型 主穗长短是衡量品种丰产性的主要指标。主穗长短与株高关系密切,即主穗长与株高呈正相关。侧穗型品种主穗最长,散穗型品种次之。东北地区以种植散穗型和侧穗型品种为主。

侧穗型品种是长期选择形成的一种抗旱型生态特征,具有抗旱、耐瘠性强的特性,侧穗型品种在我国糜子产区占有明显优势;散穗型品种抗旱、耐瘠性较差,但密植时群体性状好,更适于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

侧穗型品种的生育期一般较散穗型品种长。

4. 关于分蘖 糜子分蘖能力很强,但品种间分蘖能力差异较大。分蘖的多少与品种、密度、肥力、水分和播期等有关,分蘖力强的品种稀植、水肥供应充足、早播时分蘖都较多。

5. 关于花序色 紫花序品种抗旱性强于绿花序品种。东北地区绿花序糜子品种占主导地位,但紫花序品种面积也较大。紫花序品种其茎叶一般也带有紫色。

6. 关于茸毛多少 一般茎叶茸毛多的品种抗大气干旱和抵御风沙的能力较强,茸毛的多少和降雨量呈负相关。东北平原育成品种一般茸毛较稀疏且短。

7. 品种选择 水、肥条件优越的地区应选择耐肥抗倒、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否则宜选抗旱、耐瘠品种。

应选择口紧不易落粒的品种种植,东北地区以种植中小粒品种为主。

盐碱地应选择耐盐性强的品种。不同糜子品种,苗期耐盐性差异极大。

8. 关于糜子的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糯性越好,有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为0;单宁含量越低,涩味越轻,食味越好。优质糯性品种要求直链淀粉含量<0.5%、单宁含量<0.12%、米色黄。

9. 东北地区目前生产上表现优良的糜子品种 主要有公黍1号、九黍1号、龙黍5号、龙黍16号、龙黍18号、龙黍22号、龙黍23号、年丰6号、年丰7号和辽糜56号等。

10. 种子质量 选留穗子中上部的籽粒做种最佳,要求纯度≥98%、发芽率≥90%。

(二)选地、精细整地

糜子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除低洼易涝地外,在砂土、黏土、生荒地、瘠薄地等各种土壤上都可种植。糜子比其他作物更适应在砂性土壤种植。糜子是开荒的先锋作物,农民一般在生荒地上先种植一茬糜子,以熟化土壤,然后再种植其他作物。

糜子耐干旱、瘠薄但不等于喜欢干旱、瘠薄,土壤肥沃、雨水丰沛同样是糜子高产的必备条件。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砂壤土是种植糜子的首选。

豆类是糜子的理想前茬,小麦、燕麦、玉米、马铃薯等也是种植糜子的良好前茬。谷茬、高粱茬、荞麦茬较差,不提倡用来种植糜子。

糜子忌重、迎茬,需3~4年轮作倒茬1次。

糜子籽粒小,出苗率较其他禾谷类作物低,所以要求整地质量高。秋收后,要抓紧进行秋深翻(松),越早进行越好,耕深25厘米左右,翌年早春顶凌精细整地。

翻耕、整地前每公顷施入优质有机肥15~30米3做基肥。地下害虫多的地块,在旋耕整地前每公顷撒施辛硫磷颗粒剂35千克进行防治。

(三)种子处理

1. 精选 可采取机械选、风选、水选的办法。水选方法:将种子倒入55℃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漂出浮于水面的秕粒,将沉底的籽粒晾干后播种。

nlc202309041951

2. 晒种 播前选晴朗的小风天气晒2~3天即可。

3. 种衣剂包衣 防治黑穗病和地下害虫、苗期害虫:用先正达27%苯醚·色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

(四)合理密植

糜子分蘖能力强,因此田间群体结构自我调节能力强,一般生产田只要不过密或缺苗断垄,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在高产田,合理密植是最经济的增产措施,也是栽培的重要环节。

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块宜适当增加播种量,以控制分蘖,尽量争取主茎穗,使生长整齐,成熟一致,但密度过大又容易徒长、倒伏,一般每株以2个有效分蘖(不超过3个)为宜。补种的早熟品种,靠主茎成穗,密度宜大。

东北地区土壤肥沃、降雨充足。黑龙江一般以种植中小穗型品种为主,每公顷留苗密度75万株左右;吉林、辽宁多种植中大穗品种,一般每公顷留苗密度65万~70万株。

(五)播种技术

当土壤表层0~5厘米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东北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虽然糜子在土壤墒情不足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发芽和出苗,但最适宜发芽、出苗的土壤墒情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5%。播种同时每公顷施入150千克磷酸二铵做底肥,水浇地适当增加施肥量(每生产100千克籽实,糜子所需的氮、磷、钾三要素明显少于其他禾谷类作物)。糜子种子小,幼芽顶土力差(弱于谷子),要适当浅播,通常以压后覆土2~3厘米为宜。一般每公顷播种量15千克左右,种子质量好、播种及出苗条件优越的每公顷用种量可减少至12千克左右。播后镇压,干旱严重或砂土地需重镇压。

(六)化学除草

在播后苗前每公顷用38%莠去津悬浮剂1800~2250克对水750升喷施。

(七)苗后田间管理

1. 苗期阶段(出苗至开始拔节)管理 本阶段地上部生长十分缓慢,而根系却迅速生长。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控上促下,使苗匀、苗壮。

在盐碱地,糜子苗期对盐分胁迫的反应比芽期更敏感(以3叶期对土壤盐分反应最敏感)。盐碱地种糜子,只要能保住苗,以后随着植株生长、根系发达,植株耐盐性随之增强,并且伴随雨水增多,土壤盐分也将得到稀释。所以糜子幼苗期能否度过土壤盐害这一关,是盐碱地种植糜子的首要问题。

①间苗、定苗,蹲苗。我国糜子产区多数不间苗,靠播种量调控密度。但高产田必须间苗,间苗在1叶1心期(即糜子仰脸时)结合中耕进行,间苗后至3叶期前用石磙镇压或人工踩格子进行蹲苗,以促下控上,增加分蘖。镇压蹲苗以晴天下午为宜,此时苗柔软、受伤轻且不易沾土。苗高3厘米(4~5叶期)之前必须定完苗,最好间成单棵。

②中耕。糜子幼苗高度抗旱,宜通过多次中耕达到蹲苗的目的,中耕对糜子尤为重要,苗期越旱越应增加浅中耕次数。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此时根系尚小,中耕宜浅,结合定苗进行第二次中耕。

③水分管理。苗期不宜灌溉,以控水蹲苗。

④蟲害。苗期虫害主要是蛀茎害虫,有粟芒蝇(粟秆蝇)、粟灰螟、粟茎跳甲等,以粟芒蝇为害最重,一直为害到抽穗期。

防治方法如前所述,整地前撒施辛硫磷颗粒剂或进行种子包衣,虫害严重时喷药防治。

2. 拔节孕穗阶段(开始拔节至抽穗结束)管理 本阶段是糜子旺盛生长期,是决定穗子大小、可孕花数目多少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壮秆、促穗,防止徒长,力争足穗、大穗。

①清垄。拔节后彻底进行清垄,即拔除杂草和病、虫、弱苗,达到群体整齐、苗脚清爽。

②中耕、追肥。在拔节期结合第三次中耕进行培土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150千克左右,追肥后浇水。追肥要“三看”:即看天(将要下雨)、看地(土壤肥力不足)、看苗色(叶色发黄)进行。培土可促进气生根形成,抑制无效分蘖。气生根对糜子抗倒伏有重要作用。

③灌溉。糜子拔节以后需水量逐渐增多。拔节期水分不宜过大,以免徒长。抽穗期需水较多,对土壤湿度要求高,是糜子的第一个需水临界期,此期灌溉十分重要,否则雨水少将导致“卡脖旱”。拔节至抽穗开花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60%~75%为宜。

3. 花粒阶段(抽穗结束至成熟)管理 糜子从抽穗至成熟需要33~45天。本阶段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养根保叶、防早衰、防倒伏。

①灌溉。灌浆期是糜子的第二个需水临界期,此期需水量达到高峰,对水分最敏感,因此灌浆期浇水对糜子的增产作用最大。但糜子灌浆后,头重脚轻,灌水不当会造成倒伏,故灌水量要适当控制,同时要避免在刮风天气浇水。开花授粉期也要注意浇水,干旱将导致大量的空壳粒。糜子后期根系活力减弱,忌土壤过湿或积水。

②根外追肥。用1%尿素+1%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③拔大草。糜子抽穗后期拔1次,野糜子穗尖粒成熟前再拔1次并将穗子剪下销毁。

(八)主要病虫害防治

糜子较其他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轻。

1. 黑穗病 可选用抗病品种;按前述方法进行种子包衣。

2. 锈病 当糜田病叶率达5%时及时防治,每公顷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0克,对水900升喷施。

3. 黍瘟病 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抽穗前和齐穗期再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1~2次。

4. 吸浆虫 吸浆虫是东北地区糜子主要害虫。在抽穗开花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施。

5. 粟芒蝇(粟秆蝇) 选抗虫品种;在成虫发生高峰期每公顷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

6. 蚜虫 每公顷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兼治粟芒蝇。

7. 黏虫 每公顷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130克对水600升喷施。

8. 麻雀 糜子穗籽粒小、无刺毛,麻雀喜食。种植面积越小为害越重,甚至颗粒无收。以人工驱散为主。

(九)成熟收获

霜冻会引起糜子落粒,应在早霜来临前及时收获。糜子成熟的特性是:主穗与分蘖穗、穗上部与穗下部,成熟很不一致。糜子收获不及时,风磨或霜冻容易落粒损失。

成熟标志:当穗基部籽粒达到蜡熟(碾碎呈粉质),小穗花梗枯黄时,标志着单穗的成熟;田间大多数穗子成熟,标志着这个群体达到了成熟。

收获适期:当全田90%以上的穗子成熟,而茎秆仍为绿色,叶片稍具淡绿色时为最佳收获期。目前部分品种属活秆成熟,但糜子成熟的标志主要看穗子基部,所以这样的品种即使部分叶片仍显绿色时也应及时收获。

收获方法:大面积可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从收割到脱粒清选一次完成。小面积仍需人工收获,割倒捆成小捆,然后穗子朝上立起,每10~20捆为一码进行晾晒。晾晒到一定程度(不要晾晒过干,否则外颖壳难以脱净)进行碾打脱粒,晾晒至含水量14%以下时入库储藏。

(作者联系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江南百西小区3-7栋1单元602室 邮编:138000)

半夏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篇6

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15~30cm。块茎近球形, 叶出自块茎顶端, 叶柄长6~23cm, 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1年生的叶为单叶, 卵状心形;2~3年后, 叶为3小叶的复叶, 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 中间小叶较大, 长5~8cm, 宽3~4cm, 两侧的较小, 先端锐尖, 基部楔形, 全缘, 两面光滑无毛。肉穗花序顶生, 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 长6~7cm;花单性, 无花被, 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 白色, 雄蕊密集成圆筒形, 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 绿色, 两者相距5~8mm;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 通常长7~10cm, 直立, 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 绿色, 长4~5mm。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1 选地与整地

宜选湿润肥沃, 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土壤pH值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壤地种植;亦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或玉米地、油菜地、果木林进行套种。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入厩肥或堆肥30t、过磷酸钙50kg, 翻入土中作基肥, 整细耙平作宽130cm的高畦, 畦沟宽40cm。

2 繁殖方法

2.1 块茎繁殖

半夏栽培2~3年, 可于每年6、8、10月倒苗后挖取地下块茎。选横茎粗0.5~1.0cm、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的小块茎作种用。种茎拌以干湿适中的细砂土, 贮藏于通风阴凉处, 于翌年春季取出栽种。在畦面上开横沟条播, 按行距12~15cm、株距5~10cm, 开沟宽10cm, 深5cm左右, 在每条沟内交错排列两行, 芽向上摆入沟内。栽后覆土, 厚约5~7cm, 每公顷需种栽1500kg左右, 适当密植, 苗势生长均匀才能获高产。

2.2 珠芽繁殖

半夏每个茎叶上长有一珠芽, 数量充足, 且发芽可靠, 成熟期早, 是主要的繁殖材料。夏秋间, 当老叶将要枯萎时, 珠芽已成熟, 即可采下繁殖。按行株距10cm×8cm挖穴点播, 每穴种2-3粒。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在幼苗未封行前, 要经常除草, 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不超过5cm, 避免伤根。因半夏的根生长在块茎周围, 其根系集中分布12~15cm的表土层, 故中耕宜浅不宜深。

3.2 水肥管理

加强水肥管理是增产的关键。第1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 每公顷施入1∶3的人粪水15t;第2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 每公顷施入人粪水30t;第3次于9月上旬半夏全苗齐苗时, 每公顷施入过磷酸钙300kg、尿素150kg, 于沟泥混拌均匀, 撒于土表。半夏喜温怕旱, 遇久晴不雨时应及时灌水;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 避免因田间积水造成块茎腐烂。

3.3 摘花葶

除留种外, 于5月抽花葶时剪除, 使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生长, 有利增产。

4 病害防治

4.1 叶斑病

该病于初夏发生, 病叶上出现紫褐色斑点, 后期病斑上生有许多小黑点, 发病严重时, 病斑布满叶, 使叶片卷曲焦枯而死。发病初期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 每隔7~10d喷一次, 连喷2~3次。

4.2 病毒病

该病多在夏季发生, 感病叶卷缩扭曲, 或形成花叶、畸形, 植株生长矮小, 发病初期立即拔除病株, 集中烧毁深埋, 用5%石灰乳浇灌, 以防蔓延。

5 采收加工

临城桃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篇7

1 选育经过

1.1 初选

1998—1999年广泛发动果农推荐果型端正、色泽鲜艳、果个大的优良单株。对群众选拔上来的63个优良单株, 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核实, 逐一挂牌, 编号为1998年1~43号和1999年44~63号。实地对每个株系作母树品种来源调查记录。在果实成熟期分别随机采取20个果实, 测量果实经济性状。初选标准:果形指数0.85以上;平均单果重量220 g以上;着色指数达0.65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以上;硬度12 kg/cm2以上;成熟期8月5—10日。初选标准以原临城桃树为对照, 共筛选出17个优良株系, 其调查情况见表1、表2。

1.2 复选

为消除初选阶段不同土地条件、气候条件、管理条件的影响, 2000年对初选的17个优株采用嫁接育苗的方法在常庄镇种庄村繁育基地各繁殖苗木100株。在常庄镇种庄村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建立复选圃进行观察对比。该园地势平整, 土壤为砂壤土, 水源条件较好, 土壤p H值为6.9, 表层有机质含量为0.87%, 含氮879 mg/kg, 速效氮65 mg/kg, 速效磷109.1 mg/kg, 速效钾354 mg/kg。

2001年春季选健壮苗木以3 m×4 m株系距栽植[4], 每个株系20株, 各优系采用随机排列, 每栽植5个品种栽植1行雨花露作为授粉树, 重复2次, 复选圃面积1 hm2, 共843株。田间管理措施按常规技术进行。2001—2002年由于管理不当, 造成98-3、98-14、99-44等7个品系死苗1~3株。2003年复选园进入初果期。2004年进行初步观察, 2005年进行重点观察。

根据选种的目标, 经过分析比较, 确定了最能反映桃果经济价值的性状作为主要选种指标。将经济性状分为3项内容:一是果实外观品质, 包括果实大小、整齐度、果形指数、色泽、茸毛多少等, 最高得分为35分;二是内在品质, 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可食率、口感等方面, 最高得分为45分;三是丰产性, 主要测量单株平均产量, 最高得分为20分。根据各优系最终得分多少, 确定优胜系。参选的17个系号中, 从主要经济性状测试结果的直观比较和综合评分看, 表现突出的是98-31 (表3) 。

1.3 选育结果

临城桃98-31优系是陶庄镇二郎庙村果园内选出。优系亲缘关系DNA分析方法:2005年6月从17个优系选取新鲜幼叶5~10枚, 用冰盒带回实验室, 置于-8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以临城桃各优系的幼叶为试材, 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 中介RAPD、AFLP及SSR扩增, 并利用有关统计软件对扩增的谱带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确定各优系异类型的异性质及其亲缘关系。经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研院对17个临城桃优系亲缘关系研究结果为:临城桃优系98-31母本树与其嫁接后代 (嫁接1代、2代、3代、4代) 的相似性极高, 遗传相似性较好, 相似系数为0.93~0.97, 表明优系98-31与原临城桃之间亲缘关系很近, 后代表现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RAPD扩增结果表明, 48对引物共得到316条扩增DNA片段117个多态性片段, 多增性仅为37.3%。对17个优系的RAPD标记进行分析, 优系98-31与其他优系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为0.863 7~0.991 2, 平均为0.943 8, 表明这17个优系彼此间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

(分)

注:果汁多少满分5分, 果形指数、色泽、可食率满分10分, 果实大小及整齐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满分15分, 丰产性状满分20分。

2 特征特性

2.1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近圆形, 果顶纯圆, 缝合线明显。果形指数0.95, 果个大, 平均单果质量248.4 g, 果实底面黄绿色, 阳面着片状鲜红色。树冠内膛着色良好。上色快, 着色期集中。果肉乳白色, 近核处微紫红色, 肉质细脆, 果肉硬度14.5 kg/cm2, 汁多, 含可溶性固性物13.7%, 总糖11.11%, 酸0.12%, VC14.9mg/100 g。无酸味, 粘核、核小, 可食率达93.8%, 品质上等。在枣庄地区采收期在8月5—10日, 货架期7~10 d。

2.2 植物学特征

一年生枝阳面红褐色, 背面黄绿色, 平均节间长2.3cm, 主干灰褐色, 破孔小而少。叶柄长0.85 cm;叶片长披针形, 深绿色, 长16.3 cm, 宽5.1 cm, 平均叶面积43.1 cm2, 叶柄长0.85 cm, 先端急尖, 叶基宽楔形, 叶缘钝锯齿形。蜜腺1~4个, 圆形。花为蔷薇型, 初花为粉红色, 以后变深红色。

2.3 物候期

不同年份物候期略有差异, 枣庄地区3月26日左右花芽萌动, 初花期为3月25—27日, 盛花期在4月5日左右;谢花期在4月10—13日, 果实形成期4月中旬。叶芽萌动期为4月5—7日, 4月中旬展叶, 4月下旬抽梢。第1次果实迅速生长期为落花后, 第2次在采前20~30 d, 果实成熟期在8月上旬, 多数年份为8月5—8日, 果实生育期117 d左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落叶, 生长期220 d左右。

2.4 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健壮, 树冠中大。七年生树平均干径26.8 cm, 树高2.8 cm, 冠幅为3.0 m×3.5 m。三大主枝粗12.4~14.0 cm, 平均新梢长32.4 cm。幼树期以中果枝结果为主;进入盛果期后各种果枝均可以结果, 但以中短枝结果为主, 一般以长35~50 cm、粗0.6~0.8 cm的果枝结果最好。花芽形成容易, 定植1年成品苗和春季芽接换头的大树, 当年秋成花株率为100%, 成花枝率达75%以上, 旱年丰产性强, 4~5年进入盛果期。临城桃为复花, 雄蕊45~54枚, 雌蕊1枚, 由于花药中空、无花粉, 雌蕊多数发育异常, 自然结实率仅12.76%, 因此栽培上应配授粉树;该品种坐果率高, 坐果稳定, 丰产, 栽后第2年即可结果, 株产3~4 kg, 第3年平均株产13 kg左右。

2.5抗性和适应性

2005年薛城区冬季1月26—28日最低温度为-17.6℃, 较常年偏低5~7℃, 引进的中华寿桃、新川中岛等均遭不同程度的冻害, 但临城桃的枝干未见受冻症状, 只是坐果率有所下降, 但并不影响产量。临城桃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在砂壤土、砾质土、轻盐碱土地上生长良好。但忌涝洼地, 黏土要掺沙改良。临城桃的抗病性强, 尤其抗细菌性穿孔病。目前该品种已引种到菏泽、济宁、潍坊、德州及江苏沛县等地, 适应性及抗性表现均很好。

摘要:阐述了临城桃的选育经过, 并从果实经济性状、植物学特征、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介绍了其特征特性, 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临城桃,选育经过,特征特性

参考文献

[1]朱其增, 殷宪莲, 王燕, 等.古老地方良种——临城桃[J].落叶果树, 1999 (4) :27.

[2]田家祥, 褚福侠, 殷现莲, 等.桃新品种临城桃[J].山西果树, 2010 (3) :47-48.

[3]褚丽丽, 田家祥, 褚宏宇, 等.临城桃的贮藏保鲜试验[J].山西果树, 2009 (6) :3-5.

丹参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篇8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丹参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30~70 cm, 根肉质, 肥厚、有分枝。外皮红色、内黄白色, 长约30 cm, 茎方形, 被长柔毛, 轮伞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 花淡紫或白色, 唇形, 小坚果4个, 椭圆形, 成熟时灰黑色, 花期5—7月, 果期6—8月[1,2,3]。

1.2 生活习性

丹参在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好, 如气温彽于-5℃时, 茎、叶易受冻害, 但地下根部较能耐寒, 可以露地越冬。苗期如遇干旱、高温, 幼苗停止生长而死亡。

2 栽培技术

2.1 繁殖方式

以根、芦头繁殖为主, 也可用种子播种或枝条扦插进行繁殖。

2.1.1 分根繁殖。

秋天采收丹参时, 选择色红、健壮、发育充实、直径0.7~1.0 cm粗的根条作为繁殖用种, 用湿沙贮藏作为翌年春季播种。

2.1.2 芦头繁殖。

采挖丹参根时, 选取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粗根切下供药用, 将直径为0.5 cm的细根和切下的芦头作为种子栽种, 按35 cm×24 cm厚规格放置于事先准备好的垄沟内, 单行或双行覆盖细土3~4 cm厚即可。用芦头作为繁殖材料产量最高。

2.1.3 种子繁殖。

种子可于3月下旬播种, 选择向阳地块, 播前翻犁苗床, 用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 平整开厢起垄, 垄宽1.3~1.5 m, 按33 cm开播种沟, 沟深2~4 cm, 播后覆盖细土, 以不见种子为度, 盖上麦秸或薄膜, 保持厢面湿润。当气温持续达到18℃, 10~15 d可出苗, 出苗后在地膜上打孔放苗, 苗长至6~7 cm时揭膜炼苗、间苗, 当幼苗4~5叶时可间苗, 并追施人畜清粪尿或沼液1~2次, 促进幼苗生长。5月下旬即可移栽, 也可以在立秋后播种。

2.1.4 插扦繁殖。

4—5月正值丹参苗移栽时期, 先将苗床厢面灌水润湿, 剪取生长发育良好、健壮的茎枝, 剪切成17~20 cm插穗, 枝条2~3个节, 保证有2个以上健壮芽。按20、15 cm插入播沟内, 深度为插扦条的1/2~2/3, 保持垄面润湿, 适当遮阴, 一般15 d后即可长出新根, 待根长3~4 cm时, 即可移植于大田。

2.2 选地整地

丹参是深根植物, 根部可下扎30 cm以下, 可选择土地肥沃、土层深厚、疏松、地势略高、排灌方便、无污染、通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地块作为丹参种植用地。丹参适应性广, 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 但以黄砂壤土、黑沙土、黄壤土、黄棕壤土最为合适。丹参以根为收获物, 植株生长发育周期长, 需肥量大, 在整地前施足基肥, 以迟效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为主, 磷肥或复合肥配合施用作为基肥, 用量为农家有机肥30~45 t/hm2+磷肥750 kg/hm2铺施在地面上, 然后翻犁、碎土、开厢起垄、平整。垄宽1.3~1.4 m, 垄高20~25 cm, 垄沟 (走道) 30 cm。垄长依地块长短而定, 可长可短, 在设置垄厢时应考虑通风向阳、排灌方便, 便于农事操作与田间管理。

2.3 移栽

丹参可春栽也可以秋栽, 春栽于5月中旬进行, 秋栽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 早栽早发, 翌年返青快。春播后幼苗培育到75 d后可以移栽, 移栽时在厢面上按株行距33 cm×33 cm放置于播种沟内或穴内, 以露出心芽为宜, 种植后适量浅水作为定根水。秋栽规格和春栽一致。

2.4 肥水管理

4月上旬齐苗后中耕除草1次, 宜浅松土, 4月上旬, 用人畜粪尿或沼液用15 t/hm2追肥1次, 第2次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 用人畜粪尿或沼液30 t/hm2+复合肥450 kg/hm2追肥, 第3次于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用人畜粪尿或沼液37.5 t/hm2+复合肥750 kg/hm2, 可以开沟施入或穴施, 施后覆土, 以促进丹参根的生长发育, 提高产量。丹参怕积水, 在多雨的季节, 及时清沟排水, 遇干旱天气及时浇水或沟灌, 以满足丹参生长发育的要求[4]。

2.5 摘除花薹

丹参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陆续抽薹开花, 摘除生长点, 促进养分集中于根部, 促进根部生长发育, 除留种地外, 其他的地块一律摘除花薹, 摘除越早, 产量也越高[5,6]。

2.6 病虫害防治

危害丹参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根腐病, 为害丹参的害虫主要有根结线虫、银纹夜蛾。

叶斑病危害叶片, 病部出现深褐色的病斑, 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后渐渐融合成大斑, 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可用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或50%福异菌 (灭霉灵) 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或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同时增施磷钾肥, 用0.3%磷酸二氢钾喷施叶片, 可提高抗病能力[7,8]。

根腐病发病初期时个别的支根或根须变色腐烂, 然后渐渐向主根扩展, 致使全根腐烂, 整株死亡。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 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 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200倍液, 或25%络氨铜·锌水剂500倍液, 或47%春王铜 (加瑞农) 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或灌根。

根结线虫危害, 根部生长出许多瘤状物, 导致植株生长停滞受阻, 表现出植株矮小, 叶片褪绿逐渐变黄, 全株枯死, 病株须根上有很多虫瘿状的瘤, 若为雌线虫, 用针挑开, 可见白色小点。防治方法:整地时用可用100 m L/瓶线虫吉克60~120瓶/hm2对水3 000~12 000 kg。喷洒于地面, 翻入地中, 进行土壤消毒;用同样剂量的线虫吉克灌根, 可防治根结线虫为害。

银纹夜蛾幼虫取食叶片, 咬成孔洞或缺刻, 严重时可把叶片吃光。防治方法:可在田间悬挂黑光灯, 诱杀成虫, 收获将把田间残枝败叶收集在一起集中烧毁, 杀灭越冬虫口。在银纹夜蛾发生时用药剂防治, 用杀灭菊酯2 000~3 000倍液或用90%敌百虫喷雾。

2.7 采收与加工

采用无性繁殖的植株, 于栽后11月或翌年春季萌发前采挖;采用种子繁育的, 于栽后第2年茎叶枯萎后至第3年的早春萌发前可采挖。采挖应选择在晴天土壤半干半湿时采收。采收后在田间曝晒, 去除泥土后运回加工, 忌用水洗。

将根条晒到5成干时, 根条质地变软后, 用手捏顺捆扎小束堆放2~3 d使其发汗, 然后再摊放晾晒至全干, 去须修芦, 剪去细尾即成商品。

摘要:介绍了丹参的特征特性, 综述了丹参的栽培技术, 包括繁殖方式、选地整地、移栽、肥水管理、摘除花薹、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内容, 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肖克硕, 王迎迎, 高致明, 等.丹参苗期生长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5) :97-100.

[2]胡晓黎, 田玲, 刘娜, 等.丹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 2010 (2) :213-214.

[3]杨素贞.丹参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1) :12-13.

[4]何平高.丹参的丰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08 (6) :46.

[5]朱金英, 贺洪军, 张书良, 等.航天丹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 2011 (12) :100-102.

[6]强文全, 王彦清, 王建明.丹参的药用价值及规范化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11, 57 (5) :272-273.

[7]丁志军, 蔡丽静, 徐新龙.丹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6 (8) :6.

麻栎特征特性及主要繁殖技术 篇9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麻栎为落叶乔木, 树高达30 m, 胸径达1 m, 树干通直, 树条广展、树冠雄伟、树皮深灰褐色, 深纵裂。幼枝被灰黄色柔毛, 后渐脱落, 老时灰黄色, 且淡黄色皮孔。冬芽圆锥形, 被柔毛。叶螺旋状互生, 叶片通常为长椭圆形披针形, 长8~19 cm, 宽2~6 cm, 项端长渐尖, 基部圆形或宽楔形, 叶缘有刺芒状锯齿, 叶片两面同色, 幼时被柔毛, 老时无毛或叶背面脉上有柔毛, 侧脉每边13~18对;叶柄长1~3 (~5) cm, 幼时被柔毛, 后渐脱落。雌雄同株, 雄花序为下垂柔荑花序, 雌花1~3朵生于叶腋, 花柱30壳斗杯形, 包裹着坚果约1/2, 连小苞片直径2~4 cm, 高约1.5 cm;小苞片钻形或扁条形, 向外反曲, 被灰白色绒毛。坚果卵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1.5~2.0 cm, 高1.7~2.2 cm, 顶端圆形, 果脐突出, 花期3—4月, 果期翌年9—10月。

1.2 生长习性

麻栎生长于海拔60~2 200 m的山地阳坡, 喜光、喜湿润, 且耐干旱、耐寒、耐瘠薄, 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长良好[2,3]。麻栎深根性、萌芽力强, 但不耐移植。麻栎寿命较长, 具抗尘土、抗强风的特点。

2 主要用途

2.1 食用

因麻栎种子内含有大量淀粉和脂肪油, 故可用作酿酒和饲料。

2.2 药用

麻栎果可入药, 涩肠止泻, 能消乳肿。树皮、叶片可煎汁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2.3 工业用途

麻栎木材坚硬, 耐磨, 可供机械用材。种子含淀粉56.4%, 可作饲料和工业用淀粉, 其油可制作肥皂, 壳斗、树皮含鞣质可提取栲胶。其叶含蛋白质13.58%, 可供柞蛋饲料。全木可以截段成段后种植香菇和木耳、银耳。

2.4 绿化应用

麻栎树型高大挺拔、树干通直、枝条广展、树冠雄伟, 可用作庭园绿化、行道树绿化及营造防风林, 麻栎抗火、抗烟, 也是营造防风林、防火林及水源涵养林的乡土树种[4]。此外, 麻栎树的种植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毒气, 具有较强的抗性和较强的吸收能力。麻栎适应性强, 因此可以用作荒山、荒地营造麻栎林。

3 主要繁栽技术

3.1 树苗繁殖

3.1.1种子采集及保贮。 (1) 采收。9—10月采集种子, 为确保种子质量, 应采收中后期脱落的果实, 采收后要保留饱满的果实种子。 (2) 灭虫。果实采收后要及时灭虫, 通常采用水浸法灭虫, 将采收后的种子装入布袋中, 浸在流动的河水中 (切忌浸入死水缸内或桶内) , 最好沉浸在流水的河底, 一般浸种7~10 d即可。 (3) 晾晒。捞出经河水浸泡的种子, 摊开晾晒。晾晒要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地方, 先铺上竹席, 再将浸泡过的种子, 以3~5 cm的厚度摊放在席子上晾晒, 每天翻动4~5次, 7~8 d后即可收集种子, 采集后以10~12 cm的厚度暂时摊放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室内, 并定期翻动[5]。 (4) 贮藏。越冬贮藏可采用室内混沙埋藏法。于12月15日前, 准备细沙, 沙子湿度为60%~70%, 将沙子平铺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室内地面, 厚度7~10 cm, 再铺5~7 cm厚的种子, 重复铺沙与种子, 直至堆积厚度为40~50 cm, 要注意最顶层为沙子, 且厚度为10 cm。为了利于通气, 在埋藏过程中每隔4 m2设置一草把, 草把要高出沙面20 cm, 贮藏时间一般为100~120 d, 期间要定期检查种堆温度, 以确保种子安全贮藏越冬。

3.1.2树苗培育。 (1) 苗圃地选择。苗圃地要求选择地势平坦, 排水良好, 有灌排条件的砂质壤土或轻壤土作育苗基地。 (2) 精细整地。育苗地冬前应深耕冻伐并铺设经腐熟的有机肥45~75 t/hm2, 开春后, 应立即耙平整细拾净草根石块石子等杂物并筑成地上畦田, 畦宽1.3 m, 畦高15~20 cm, 长度因地块大小而定, 结合整地做畦, 对土壤中的地害虫可施用辛硫磷或3911农药防治, 施用量为112.5~150.0 kg/hm2, 其防效较好。 (3) 播种育苗。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于播前4~5 d筛出种子后及时摊放在铺有1~2层草帘的地面上, 摊放5~7 cm, 上覆盖1层草帘, 让其发芽, 每天翻动2次, 如种子干燥时, 适当喷水[6]。一般4~5 d, 待种子发芽30%~40%时, 即可播种。苏州地区一般播期4月上旬 (清明节前后) , 此时地温在10~12℃时将发芽30%~40%种子即可播种。播种方法:顺垄开沟, 沟深5~7 cm, 踩实, 横向均匀地摆放种子, 播种沟播种子40~50粒/m。播种即覆土3~4 cm厚, 并稍加镇压。

3.2 树苗定植造林

当树苗长到2 m左右时即能定植在庭园或道路绿化, 也可营造防风林、防火林、水源涵养林。被定植的庭园处或道路绿化处;先控好栽植坑, 深度、宽度应大于树苗带球的深度、宽度, 生土、熟土各放一边, 树苗栽植后, 应先回熟土, 再覆盖生土, 提一提苗, 踏实后, 浇1次透水, 稍晾干后, 在树苗四周开1条浅沟, 以便浇水抗旱, 一般每3~4 d浇水1次, 宜持续到成活为止。以后应认真抓好整形修枝及病虫害防治工作。营造林种植密度:用材林初植密度4 500~6 000株/hm2;10~15年林分和15~20年林分, 间伐后分别保留2 250~3 000、1 500~2 250株/hm2。薪炭林栽植密度为4 950~6 600株/hm2。

采取播种造林的, 播种穴规格30 cm×30 cm×30 cm, 可在秋季采种随播种亦可春季播种, 每穴播种子4~7粒。直播造林可用于荒山、荒地直播造林[7,8,9]。直播造林应抓好松土、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及适时间苗移植工作, 使幼年林茁壮生长。

参考文献

[1]何慎, 雷正菊, 曹学良, 等.麻栎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 2013 (9) :71-72.

[2]赵明智, 张宇.麻栎播种育苗技术[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1 (6) :50-51.

[3]于一苏, 于光明, 李丛, 等.皖东丘陵地区麻栎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 2009 (4) :81-84.

[4]王新洋.麻栎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6) :158-160.

[5]凌帅.麻栎栽培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 2015 (6) :29-32.

[6]麻栎[EB/OL]. (2015-05-06) [2016-08-04].http://www.baike.com/wiki/%E9%BA%BB%E6%A0%8E.

[7]麻栎[EB/OL]. (2016-04-10) [2016-08-04].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t2fqa Z7cxx5 MRTUx ES2Sm1mh CNKf9Yj5Yz_1krk Lqs LWh8o OBk I AIql Gg XH__9jnw j S3Swo4IZFLbq E2IDN4q#4_1.

[8]连永刚, 张大龙, 张晓红, 等.麻栎播种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 2007 (12) :21-22.

特性特征 篇10

1 特征特性

蠡玉35夏播生育期95天。幼苗生长势强,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全株19~20片叶;雄穗分枝较多,花药黄色,花颖绿色,雌穗花丝绿浅紫色,花丝较长;果穗圆柱形,穗长17.5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5粒;籽粒半马齿型,黄粒,白轴,千粒重315克,出籽率89%。属中匀穗、耐密型品种。植株叶片持绿期长,成熟时苞叶黄,茎叶保持绿色。2005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669.2千克/667平方米,居17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6年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14.5千克,居20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6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1.3千克/667平方米,居9个参试品种第5位。2006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籽粒粗蛋白10.30%,粗脂肪4.33%,粗淀粉74.01%,赖氨酸0.30%,容重741克/升,属高淀粉玉米,达到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一级标准。高抗矮花叶病、茎腐病,抗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中抗瘤黑粉病,感玉米螟。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蠡玉35特别适合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且土壤越肥越好,在高水肥地种植增产潜力非常大,旱地、沙地、盐碱地等瘠薄地不宜种植。结合黄淮的气候条件,我地以密度3300~3500株/667平方米为宜,行距60厘米,株距30~33厘米。该品种种子籽粒肥大,发芽率在95%以上,播种时尽量单粒播种,省工省时,又能节省成本。

2.2 科学施肥 种植前精细整地,播前施足种肥,复合肥(N、P、K总含量≥45%)25~30千克/667平方米;如果麦后直播可在苗期追施复合肥(N、P、K总含量≥45%)25~30千克/667平方米,无论种植前整地与否,都必须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30千克/667平方米。

2.3 田间管理 玉米出苗后,于2叶1心时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止蚜虫和灰飞虱的危害,并去除田边杂草,有效防止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7~11片叶期间喷洒控旺增产剂,改善株型结构和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授粉率;拔节抽雄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期,除重施肥料外,要注意玉米“卡脖旱”的发生,发生旱情时要及时浇水;种子包衣防治瘤黑粉病及叶斑病,苗期注意防治粘虫、蚜虫和灰飞虱,大喇叭口期及时用药剂防治玉米螟。

金丝瓜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篇11

1 特征特性

金丝瓜植株蔓生, 生长势强, 匍匐生长, 茎较粗, 近圆形, 节间长, 叶呈心脏形, 有浅裂, 绿色, 长24cm, 宽28cm, 侧蔓结瓜多, 第1朵雌花着生在主蔓第5~7节上, 瓜椭圆形, 纵径25cm, 横径11cm, 皮淡黄色, 表皮光滑, 柄短, 肉浅黄色, 老熟瓜呈粉丝状, 单瓜重1.0~1.5kg, 生长期150d左右。金丝瓜是喜温耐热作物, 不耐寒, 幼苗遇霜即受冻害。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 生长期间适温为25~30℃。金丝瓜还是喜光作物, 尤其喜强光, 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育良好;不耐阴, 不能与高杆作物间作、套种。耐旱不耐涝, 在生长期间和瓜膨大期需充足的水分, 如果缺水植株发育不良, 瓜长不大。对土壤的适应性广, 只要排水良好、土层深厚, 即可种植。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是, 氮、磷、钾配合施用才能使各个时期生育良好, 瓜长得大, 而且品质好。

2 栽培技术

2.1 播种育苗

金丝瓜可以直播, 也可育苗移栽。直播在晚霜结束后露地直播, 育苗在保护地中进行, 晚霜结束后定植到露地中, 也可覆地膜。直播起1.2m宽的垄, 株距1m。播种前先施足埯肥, 每埯施农家肥2~6kg、磷酸二铵50g、尿素25g、硫酸钾23g。折合底肥施农家肥22.5~52.5t/hm2, 磷酸二铵417kg/hm2、尿素195kg/hm2、硫酸钾165kg/hm2。播种时在垄中央挖3cm深的坑, 将种子扁立起来放入坑内, 并覆湿土3cm厚。采用育苗移栽的,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 (参考黄瓜营养土配制方法) 装入钵内, 营养土要距钵上部3cm, 然后将金丝瓜种子外膜搓去, 用30℃水浸种6h后播种, 并覆土2~3cm厚。播种后子叶未拱土前, 以保温保湿、促早拱土为主。当50%子叶刚露土还未直脖时, 应适当通风降温, 白天控制在22~25℃, 夜间控制在10~15℃, 使昼夜温差在10℃左右。第1对真叶展开后, 要提高温度, 白天保持在29~30℃, 夜间15℃左右。苗龄以25d左右为宜, 在定植前5~7d, 夜间要低温锻炼秧苗, 一般以8℃左右为宜。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 尽量少浇水, 不旱不浇水, 浇水要浇透浇足, 一般不需追肥。

2.2 定植

金丝瓜的定植, 要在晚霜结束后4~5d、15cm处的地温高于12℃以上时进行为宜。定植的行株距为1.2m×1.0m。定植时先挖穴, 再将秧苗摆放在穴内, 培少量土, 浇足水, 等水渗下后封穴。保苗6 000~9 000株/hm2。

2.3 中耕除草与培土

随着金丝瓜的生长发育, 在瓜蔓未伸长之前, 要及时中耕, 铲趟2~3次, 清除杂草, 提高土温。在进入拉蔓期后, 蔓叶阻挡使田间铲趟作业无法进行时, 采取拔草方式。秧苗生长过程中要及时用细土给根培土固定幼苗, 以防被风吹摇动, 茎被磨坏。每隔几天培土1次。当苗长大时, 根培土已不起作用, 改为大土块压下部叶子的叶柄, 每株秧压2处。

2.4 植株调整

随着蔓的伸长, 由压叶柄改为压蔓, 在压蔓的同时, 还要顺蔓, 即把主蔓顺着缺苗或空地面积较大的方向压蔓。压蔓要每隔几天进行1次。在金丝瓜开花期间要及时顺蔓、压蔓、整蔓。顺蔓时要把主蔓顺向空地, 顺蔓的同时压蔓, 所压的位置以能固定住蔓为准, 注意不要压住未开的雌花。这时如有的地方蔓叶很密, 有的地方还空着, 可把密的地方蔓都掐尖, 使其停止生长, 促进蔓稀的地方快长。金丝瓜是多蔓结瓜作物, 在生长中期可长出3~7条瓜蔓, 大多数瓜蔓都可结瓜, 一般开花前不必打蔓、掐尖。但生长弱的侧蔓要剪除。当瓜蔓长至1m左右时, 才开始结第1瓜, 同一蔓结第2瓜时, 瓜蔓已达2m左右, 如田间瓜蔓不过于茂密, 可放任其生长, 坐瓜结束后, 把所有的蔓都掐尖, 以利所结的瓜老熟。

2.5 肥水管理

金丝瓜在开花期以前一般不需追肥浇水, 开花期前至开花初期, 要及时追肥, 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以追氮肥为主, 可追尿素135~270kg/hm2。施入方法是在距根部25cm处, 挖15cm的深坑, 施入坑内, 用土埋好即可。注意肥料与根系的距离。在大旱无灌溉条件时应停止追肥或少追肥, 等旱情过后再进行追肥。

2.6 人工授粉

金丝瓜属异花授粉作物, 主要靠蜜蜂等昆虫传粉受精后才能结瓜。当蜜蜂数量不多和阴雨天达4d以上时, 就要采取人工授粉。授粉时间一般在早晨开花时到9∶30以前, 9∶30以后授粉坐瓜率显著下降。授粉时带一小盒, 随授粉随采一些当天开放的优质雄花放在盒内备用, 然后将雄花的花冠剥掉, 用雄蕊在雌花的柱头上轻轻蘸抹几下, 将花粉抹在柱头上即可, 每朵雄花可授雌花1~2朵。

2.7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是白粉病、霜霉病和腐烂病。白粉病参照其他瓜类防治法。霜霉病可用40%乙磷铝200倍液喷雾防治。腐烂病可用1.0∶0.5∶240.0的波尔多液或30%琥珀酸铜或农用链霉素200mg/kg喷雾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和地下害虫。蚜虫参照其他瓜类防治法。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地老虎等, 可用辛硫磷毒饵诱杀、敌百虫毒饵诱杀防治, 或用辛硫磷1200倍液灌根防治。

2.8 采收

金丝瓜老嫩程度均可食用, 但以老熟并贮存到冬春季的味最美, 也最好吃。瓜老熟后, 不要急于采收, 在没霜冻的情况下, 要等所有的瓜都老熟后再采收。老熟的标准是皮呈黄色且坚硬。采收前将所有的瓜都充分暴露在阳光下, 促其快速老熟。采收时用刀砍断瓜柄即可。

参考文献

[1]胡成文.金丝瓜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1 (4) :12.

[2]黄振智.金丝瓜栽培技术要点[J].福建农业, 2000 (9) :22.

[3]陈杏禹, 那伟民.金丝瓜的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 2000 (6) :7-8.

上一篇:中职电工教学下一篇:中职语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