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精选12篇)
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1
在医疗设备的质控管理中, 设备的维修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到医疗设备当中并投入到医疗临床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为医院和患者提供了高质量可靠的临床诊疗服务, 但是由于医院医疗设备在使用当中, 各医院的管理制度不尽相同, 医疗机构各临床科室对设备缺乏日常的保养、维护、维修造成部分设备存在性能不稳定, 检测结果不准确, 给医院和患者造成了伤害, 同时也缩短了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医疗设备制造原理、结构、种类多种多样, 保养维护、维修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大致可分为4类型: (1) 事后维修; (2) 预防维修; (3) 改善性维修; (4) 综合性维修。因此, 为了保护患者安全、使设备充分发挥作用考虑, 医院应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合理安排工程人员, 特别是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设备的维修主要是事后维修和预防性维修二种方式:事后维修是指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再进行维修, 使其恢复至正常的功能状态;预防性维修是在根据不同性能的医疗设备在不影响医院医疗工作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的维护工作, 以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设备能够以完好的功能服务于患者。与事后维修相比, 预防性维修更能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现能动性, 减少设备的意外故障、延长设备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预防性维修
首先应按医疗设备用途进行分类, 如放射影像类、检验类、心电类、呼吸麻醉类等。也可按科室分为外科、手术室、ICU、内科、妇产科、小儿科及辅助科室。
(1) 外观检查:通过对设备外观检查可以了解使用人员对设备的爱护和日常保养、设备的工作环境、设备的日常工作量等。同时检查仪器面板、各旋钮、开关、接头有无损坏、松动及错位, 接头插座有无氧化、生锈或接触不良, 各种接点是否正确、控制面板及按键有无损坏等。
(2) 清洁保养:医疗设备精密性高, 对环境的清洁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医院人流较大, 如果长时间未对设备清理除尘, 往往会造成设备内部积聚大量灰尘, 造成仪器散热不良, 从而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停止工作。此外, 还应对部分急救类设备, 如呼吸机、麻醉机等的过虑网、管道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件进行相应的清洗或消毒, 以保证医疗安全。
(3) 功能检查。开机后各指示灯是否正常, 通过检查调节器、各个开关和按钮, 进入各功能设置, 检查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通过模拟测试, 检查设备各项报警功能是否正常。X线类对计量有要求的设备则应通过随机配备的体模对机器进行校准, 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4) 性能测试校准。测试各电源的稳压值、测试点电压值或波形, 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整, 以保证仪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正常标准, 保证仪器在医疗诊断与治疗中的质量。
2 预防性维修的管理
(1) 加强专业业务学习, 确保预防性维修的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新的医疗设备不断进入医疗市场, 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而现代医疗设备是声、光、电子、计算机、传感器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集合体, 使用、维修的技术难度都很大。所以维修工程人员必须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熟练掌握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的原理、构造、维修维护方法,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高质量地完成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在专业培训方面, 可以多种形式相结合: (1) 参加新设备安装后厂家进行的专业性的培训班; (2) 参加专业培训机构定期开办的培训班; (3) 参加单位内部或者不同单位之间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座谈会,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2) 加强制度建设。为形成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长效机制, 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提高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如定期查房、定内容查房、定责任查房等。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具有不同的维修周期、维修内容, 要根据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制订预防性维修计划, 统筹按排, 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维修的有哪些设备, 半年进行一次预防性维修的有哪些设备, 哪些设备需要重点的预防性检测等等, 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 并且应当以制度的形式指定不同工程师负责维修设备的种类, 做到设备分工到人、任务落实到人, 更好地保证预防性维修的质量。
(3) 加强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建立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档案数据库, 建立台账、分类帐, 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故障现象、处理方法等都要填写详细。增强对多发性、危险性故障的预防能力。对急救设备进行全程质量监控, 专门建立质量跟踪卡片, 定期收集故障信息和质量问题, 定期专题分析, 提出维修措施, 开展针对性维修, 以保证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和使用安全。
3 讨论
目前, 在国外医院医疗设备预防性的维护工作已占本科室工作的70%以上,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医院也有相同的做法, 但还不够重视, 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 还不能进入常态化工作。所以应在传统维修方式中注入预防观念, 使预防性维修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在制度、规范方面仍需完善, 还应得到各级领导特别是医疗卫生系统管理者的支持。科学地执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使医疗设备在医院诊疗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范亚军, 余巧生.浅谈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现实做法[J].医疗卫生装备, 2015, 1:155-156.
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2
通过对航空气象自动观测设备维护的理解,主要探讨了在设备管理中实施预防维修具有的科学性,预防维修与特定条件下的.设备维修实况存在的误差及其解决对策.同时还探讨了在航空气象自动观测设备管理中,可采用一些方法对设备状态预知,进而得出预防维修的维修模式在航空气象自动观测设备管理中是可以实现的,也将会是今后大中型设备维修模式的发展趋势.
作 者:杜强 作者单位:民航中南空中交通管理局设备监控管理中心,广东广州,510406 刊 名:广东气象 英文刊名:GUANGDONG METEOROLOGY 年,卷(期):2009 31(3) 分类号:P41 关键词:大气探测 预防维修 状态预知 自动观测设备 航空气象★ 在VB中使用API函数 (之一)VB
★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 在Excel中使用条件格式EXCEL基本教程
★ 工龄更换策略在航空备件中的应用
★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个人简历
★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
★ 在AdSense 帐户中使用谷歌分析工具
★ 在Firefox中使用Chrome的优秀功能
★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个人求职信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 篇3
【关键词】机电设备;故障维修;预防措施
影响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设备在工作时的环境、工艺的编排、人为因素以及设备材料等,这些都对机电设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毋庸置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中的零部件会发生变形、断裂或者蚀损的现象。破坏的程度越深,则其设备运行的效率越低,最终导致一系列故障的出现。针对此情况,应该做好相应的故障维修和预防措施。
1.机电设备的故障类型
机电设备存在很多故障类型,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第一,损坏性质的故障,比如设备出现变形、断裂和开裂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点蚀、压痕、拉伤和龟裂的现象。第二,退化型故障,所谓退化就是指设备变得老化,出现磨损或者变质的现象。第三,松脱型故障,即设备某个零部件或者部位有脱落或者松动的情况发生等。第四,失调型故障,压力太高或者太低,行程太大或者太小,间隙太大或者太小等。第五,渗漏或者堵塞型故障,指设备存在渗油、漏水以及堵塞的问题等。第六,性能衰减或者功能丧失型故障模式,它主要是指设备失去了正常的功能,性能也大大衰减等。
2.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测试技术
近年来,机电设备的诊断技术开始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都在发展,机电设备在工作的强度上也有所提升,自动化的程度和生产的效率越来越高,机电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一个部分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样就会使得设备出现一点小的故障就会引发连锁效应。让整体设备和与设备有密切联系的周边环境遭到一种毁灭性的灾难。
针对诊断技术,从其起源与发展情况来看,对设备进行诊断就是为了能够保障机电设备有效地发挥它应该具有的作用。这里主要包括了三种意思。首先,通过设备的检测,保证了机电设备应该具有的稳定性,在工作时能够稳定可靠;其次,通过对设备的诊断,可以充分的保证物尽其用,让机电设备的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该有的效益。最后,机电设备在出现故障或者即将要出现故障时,通过诊断能够很快的找准故障点,并加以及时地维修,这样既节约了维修的实践,还节省了维修时需要花费的费用,保证了维修的质量。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设备,应该按其具体的状态来进行维修,改变当前及时维修的体制。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机电设备的诊断技术主要应该服务于机电设备本身。可以将其看成是维修技术的主要内容,但它不能仅仅限于对设备进行维修。
针对机电设备的测试需要保证有专用的实验室和实际使用环境,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和测试装置的运用,按照一种标准或规定的程序、内容、要求和测试方法对机电设备的各种零部件进行度量、检查和试验,当然必须要保证其处于一种研究与制造的阶段。对机电设备加以测试主要是为了能够控制和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全力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对于机电设备进行测试具有重大的意义。测试机电设备主要是为了能够保证企业出厂的一些产品可以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让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被禁止投入到市场中。产品进行检测的内容有很多。首先是产品的各项指标必须要通过验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性能指标以及其使用的寿命。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机电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应该考核产品的加大性能,比如可靠性、安全性、配套性、可维修性以及可用性。当然,产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应该考虑在内。这样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企业的生产具有高效性和高产性。
3.机电设备的维修注意事项
3.1维修工作的切入点
毋庸置疑,维修工作的开展需要找准切入点。机电设备在进行维修时应该从具体的点进行切入,比如设备在性能上的特点以及设备在结构方面的原理等,这些都可以正常地维修机电设备。找准了切入点,同时还应该设置定期或者日常检查的步骤、范围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在检查机电设备时,可以按照具体的方法来分析故障,比如仪器测量的方法、经验推断的方法以及通过感观直接判断的方法等。这其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一些小修、中修或者大修的情况,应该按照具体的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
3.2维修设备的关键点
3.2.1科学处理例行检查和日常生产之间的关系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可能会认为维修和检查设别会花费很长的时间,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他们对于机电设备的态度往往是,只要设备还能够将就着运转,就直接不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维修,长此以往导致机电设备常常会需要带病工作,最终导致设备出现不必要的故障,严重的还会诱发一些安全方面的事故。这无疑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节奏。
3.2.2科学的处理计划检修和预防为主间的关系
所谓预防即在维修设备之前做好相应的前期工作。这一般都是通过定期性修理和状态检测两种方式,有针对性的提前处理检测和预判性的问题。实现按照计划来检修需要保证在保养、理性维护以及日常巡检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性能、降低故障发生率,从而延长设备使用的寿命。
4.机电设备的预防措施
4.1加强员工自身素质的培训
要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对于员工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要让员工充分意识到加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让员工充分了解安全生产同机电事故的关系。其次是要加强员工自身的安全技能,所谓安全技能主要指的是基本的安全技能以及逃生技能。通过技能培训,员工可以及时抑制事故苗头,以免造成重大损失;最后是要激励员工主动学习的精神,要通过各种措施例如有奖问答,技能比赛等方式来激励员工主动学习。
4.2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力度
机械设备的检修是防范安全事故的主要措施。笔者认为机电设备运输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平常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小问题造成的,加强机电设备的检修力度是把事故消灭在源头的有效方法。
4.3要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全方位的,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是预防机电设备的有效措施。完善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关键是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要让全体员工都意识到高效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以机电设备的使用为中心来进行管理。
5.结束语
机电设备故障是众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相关的企业应该意识到机电设备检修的重要性,定时进行检修工作,保证机电设备永远处于一种正常的状态。想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做好预防措施,保证机电设备能够在工作时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赵海霞.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及维修与养护[J].科技信息,2011,(08).
[2]伦冠德.机械设备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现状与发展[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7,(03).
[3]杨晓川,谢庆华,何俊,张琦.基于故障树的模糊故障诊断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9).
[4]吴东亚,蒋寒君.浅谈如何减少煤矿机电事故[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 篇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投入到临床。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为医院和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诊疗服务,但是由于部分设备缺乏日常的维修、维护,给医院和患者造成了伤害,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从保护患者安全、延缓设备折旧方面考虑,医院应做好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设备的维修主要有事后维修和预防性维修2种方式:事后维修是指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再进行维修,使其恢复至正常的功能状态;预防性维修[1](preventive maintenance,PM)是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的维护工作,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能够以完好的功能状态服务于患者。与事后维修相比,预防性维修更能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减少设备的意外故障、延长设备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
2 预防性维修的主要内容
通用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外观检查。通过外观检查可以了解使用人员对设备的爱护和日常保养、设备的工作环境维持、设备的日常工作量等。应检查仪器各旋钮、开关、接头有无松动及错位,接头插座有无氧化、生锈或接触不良,各种接线的连接和管道的连接是否正确,控制面板及按键有无损坏等。
(2)清洁保养。医疗设备精密性高,对环境的清洁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医院的人流较大,如果长时间未对设备进行除尘,往往会造成部分设备内部积聚大量灰尘,造成仪器散热不良,从而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停止工作。此外,还应对部分急救类设备,如呼吸机、麻醉机的过滤网、管道等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件进行相应的清洗或消毒,以保证医疗安全。
(3)功能检查[3]。开机后检查各指示灯是否正常,通过调节、设置各个开关和按钮,进入各功能设置,以检查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通过模拟测试,检查设备各项报警功能是否正常。X线类对计量有要求的设备则应通过随机配备的体模对机器进行校准,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4)性能测试校准。测试各直流电源的稳压值、测试点电压值或波形,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整,以保证仪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标准,确保仪器在医疗诊断与治疗中的质量。
3 预防性维修的管理
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是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够确保维修的质量。在管理方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确保预防性维修的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维修工程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熟练掌握设备的原理、构造、维修维护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高质量地完成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在专业学习方面,可多种形式相结合:(1)参加新设备安装后厂家进行的专业性的关于使用、保养、调试、维修方面的培训;(2)参加专业培训机构定期开办的培训班;(3)参加单位内部或者不同单位之间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座谈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加强制度建设。为形成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长效机制,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具有不同的维修周期、维修内容[4],要根据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维修的有哪些设备,半年进行一次预防性维修的有哪些设备,分别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预防性检测等,制定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必须提前上交,并且应当以制度的形式指定不同工程师负责维修设备的种类,做到设备分工到人、任务落实到人,更好地保证预防性维修的质量。
(3)加强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建立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数据库,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资产编号、故障现象、处理方法等都要填写详细。增强对多发性、危险性故障的预防能力。对急救设备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专门建立质量跟踪卡片,定期收集故障信息和质量问题,深入进行专题分析,适时提出维修措施,并开展针对性维修,以保证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和使用安全。
4 结语
国外同行业预防性的维护工作已占本科室工作的70%,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国内一些大医院也纷纷转轨,在传统维修方式中注入预防观念,预防性维修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在制度、规范方面仍需完善。如何科学地执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使医疗设备在医院发挥出最大作用,以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今后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摘要:介绍了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从加强学习、制度建设、预防性维修管理的信息化3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提出了在现有预防性维修的基础上仍需完善的几个方面,为医院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吴荣,王奎发.浅析医疗仪器的预防性维修[J].医疗卫生装备,2003,24(4):60.
[2]邓江辉,赵岳峰.医疗设备开展预防性维修的内容[J].医疗装备,2004,17(11):21-23.
[3]姜远海,彭明辰.临床医学工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10.
机械设备维修简历 篇5
yjbys
性 别: 男
民 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0.12.08
联系电话:1871
工作经验:1年
学 历:专科
专 业:机电一体化
毕业学校:山东省机电工程学校
联系电话:
E-mail:/jianli
求职意向:
目标职位: 技工类:机电安装/维修 机械/设备维修类 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 技工类 电工
目标行业: 机电一体化
期望薪资:面议 1500>>
期望地区:山东
到岗时间:随时就职
自我评价:
热情随和,活波开朗;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协调沟通能力;适应力强,反应快、积极、灵活,爱创新!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我希望找一份与自身知识结构相关的工作,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证明自己,发展自己!
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更好!!
工作经历:
.7-2010.9
车床厂从事机械加工
.7-2011.9
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土建监理。
教育培训:
2006——
县第八中学 高中
2009——
机电工程学校 机电一体化 专科
2010.9
机电工程学校考取了中级电工证 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
求职信
尊敬的单位领导:
你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浏览我的自荐信,我是省机电工程学校09级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将于6月毕业。在校期间参加和主持过学生活动,并顺利的完成了学业,通过了学校的一些考核证书。曾被评为“院优秀青年志愿者”“三好学生”。
大学时光匆匆而过,留下的却是怀恋和回忆,回味无穷、意味深长,十年寒窗走出如今的我,学识所长在其于用之,如今的我正渴望着知识对社会的回报。故不揣冒昧,毛遂自荐,呈上此份 简历 。
机械—犹如太阳、普照大地,滋润万物,从一个螺丝钉的生产到一个新产品的问世,它里面都蕴含着科学和美学价值,这都是知识和汗水的结晶,人类文明的进一步标志,每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是人类智慧的升级和思维的创新。
贵公司是我一直仰慕已久的大公司,我渴望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如果我有幸加入这个光荣的集体,我将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任劳任怨不怕千辛万苦,尽我的最大努力为公司添砖加瓦,和大家一起创造公司美好明天。至于待遇我没什么特殊要求,一切按照公司制度。
期盼能给我一片蓝天!
此致
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6
供纸部分
我厂的高斯环球75卷筒纸印刷机配备的是MEG DLP1000型高速接纸机,对其日常的预防性维护应做到:每周清洁纸架子,除去表面灰尘;用压缩空气吹除刹车片部分磨损下来的物质,每月检查一次刹车片厚度并及时调整;每半年做一次气泡试验;旋转臂调整部位应每月打锂基润滑脂2次;自动穿纸部分的马达为电动马达,第一输出马达处导轨较易磨损,应每两年更换一次;穿纸链条卡住情况也有发生,经查是由轨道固定螺栓脱落造成的,必须每年把轨道固定螺栓紧固一遍;每年检查所有过纸辊的运转情况,如有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要及时清理黏在过纸辊上的双面胶带。
印刷机组
印刷机组是印刷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卷筒纸印刷机组的结构大同小异,都是由8个滚筒构成,呈H型分布,滚筒合压原理大都一样,分为基准滚筒、活动滚筒和固定滚筒。该机型滚筒与德国曼罗兰卷筒纸印刷机不同的是,滚筒之间是走肩铁的(也就是接触性相对运转),因此对肩铁的卫生情况提出了很高要求,肩铁的润滑油垫片应每周清洁并更换,以始终保持最佳的卫生状态。
该机型是无轴传动,在每个H型印刷部都有两个主驱动马达,在印刷部传动侧是采用有机玻璃制作的机器盖,能够非常直观地观察设备的机械运转情况,有利于预防性维护。齿轮箱内有油位显示器,当油位较低时必须进行补充。在油泵下方有机械金属式滤油器,用来过滤金属碎物磁性物质。原则上应每年更换一次齿轮润滑油,并加油至油位。
该机型印刷机组最大的亮点是使用了自动润滑系统。从润滑泵站通过管路电磁阀和分配器将润滑油脂传送到相应的润滑部位,非常可靠。该系统也配有手动润滑按钮,使用时应注意红色警示灯,当润滑站运转时,红灯会亮起,红灯熄灭表示系统有错误发生,应及时解决。在日常保养时应定期检查油箱,及时清理油箱并加注润滑油脂。分配器的流量理论上不需要调整,如果流量太小,润滑油站会停止运转。值得注意的是,启动手动润滑时应注意观察润滑系统的出口,需有润滑油脂溢出并直到不再有气泡排出为止。
虽然应用了集中润滑站,但有些部位还是需要手动润滑。墨斗挡板上有注油嘴,应每月打注润滑油脂。在挡板接近墨斗弧型处有凹形密封垫,更换时需注意密封垫的斜切面应面对墨斗内面安装。墨斗上方配有自动供墨系统,应注意控制供墨的光电开关始终保持正常使用并保持卫生,以免出现溢墨。印刷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墨钉调整不畅故障,这时显示器将无法显示墨区调整数值,这种情况一般会被判定为墨钉控制器损坏。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墨钉调整螺杆上有脏物(如油墨残留物)导致,应制作专用工具拆下墨钉,清除脏物,涂上黄油,调整机械与电气零位。因此,我厂规定每年拆下墨钉一次进行清洁,并调整零位,这样大大减少了墨钉控制器的消耗。
印刷机组的滚筒分为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清洁滚筒时应使用抗侵蚀的浓缩液进行擦试,绝对不能使用含氯的溶剂如过氯乙烯、三氯乙烯等,因为这些物质会侵蚀并损伤滚筒。更换橡皮布时应仔细清洁橡皮滚筒表面,并用软毛刷在橡皮布张紧装置处刷上润滑油,再用干净的布擦试并确认毫无异物。另外,对橡皮布的高度和张紧情况应及时监测,还应定期校准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的位置,及时清理滚筒颈部的污物。
折页机部分
折页机上层部分的预防性维护很重要,每个班次都要清洁过纸辊、张力辊、光电传感器,清除三角板上的剩余油墨,清理出风口以保持畅通,每周清洁鼓风机空气滤清器。尤其需要注意裁报轮刀的位置及磨损程度,并检查压纸轮的位置及压力检查,裁报轮刀应与接触面有0.1mm的间隙,超出范围将严重影响裁报质量。另外,该处还配有除尘装置,用来吸除纸灰。每3个月应检查各个导纸辊的水平度和平行度,如有问题应及时校正。
折页机的机械结构很复杂,虽然有除尘装置,但每2周应把剩余纸灰清除干净。折页机由裁报、折报、叼报滚筒3部分组成,属于233式滚裁折页机。下面,笔者就对对折页机3部分的预防性保养作详细介绍。
1.裁报滚筒部分
裁报滚筒无需过多保养,主要是做好两把裁刀的日常检查,确定更换周期,具体应根据使用情况而定。裁刀固定在裁刀盒内,裁刀距离底边52.2mm,裁切6层卷筒纸时应把裁刀盒下面的垫片撤掉,裁刀高度控制应使用专用裁刀高度规矩板(U型)或游标卡尺。针孔位置有6mm或9mm两种可选,报纸标定为9mm,存页与非存页主要是垫片发生变化,针孔位置为6mm时没有垫片(存页时一侧有垫片)。由于裁纸刀口锋利,在更换裁纸刀时最好戴手套操作。
2.折报滚筒部分
折报滚筒比较复杂,有3把折页刀、3排挂报针和3根切割橡胶条。滚筒直径可以调节,传动侧有盘形存页凹轮、折页刀凹轮及折页刀、挂报针凸轮随行件,需要检查的是挂报针的高度和位置。这时应使用PICOTS定位规矩板,挂报针位置紧贴规矩板内侧,或在挂报针最高位时用深度卡尺测量针尖距滚筒的距离,应为7mm。折页刀安装与调整应使用定位规矩板,检测折页刀与定位销轴间隙,应为0.6mm,挂报针与折页刀的扭力为130N?m,每半年应校正一次(注意扭力板手使用方法)。切割橡胶条应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更换,安装时应注意露出的挂报针,以免伤手。在折报滚筒斜下方有兜报传送皮带,可以依据印品的宽度拆掉几条,注意传送皮带不能太紧。折页刀、挂报针、随行凸轮轴承应每周注油脂一次,轴承原则上每2~3年更换一次,为了不影响折页机正常运转,建议每年更换一次轴承(更换时一定要清洁、疏通油道)。
3.叼报滚筒部分
叼报滚筒上固定有3把移动式叼刀(钨合金材料)和3个固定滚裁块,叼刀应每一千万张更换一次,固定滚裁块应每6千万张更换一次,叼刀位置可依据印品的厚度进行调节,轮缘锁定螺母的扭力为60N?m。应每周清洁叼口,清除沉积物质。
叼报滚筒有3排毛刷,应每周进行清理,确定没有杂物,必要时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更换,使用时还应注意其高度。在叼报滚筒下方有浆轮传报装置,可用于调整报纸的下落零位,这对于报纸的正常生产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操作人员还应进行浆轮叶片的开口检查,叶片之间距离为35mm。另外,传送带的松紧度也很重要,但其往往被操作人员忽略。
折页机同样配有VOGEL集中润滑系统,原理同印刷机组的润滑系统,使用时应注意油位变化,并及时加注润滑油脂。
配套设备部分
1.堡德温喷雾湿润系统
堡德温喷雾湿润系统对水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印刷机组发动面配有上水过滤器,需每两个月更换滤芯一次,对于喷雾横杠的日常保养只局限于喷嘴的清洁,即用压缩空气吹除,然后放到超声波的桶子里清洗喷嘴。安装时应注意喷嘴口下面的环形垫片是否良好,如有损坏必须更换。若喷雾电磁阀损坏,则在更换时应注意各组件的安装顺序,并在安装好后进行相应检测。
2.太创润版液循环系统
由于太创润版液循环系统采用了透明壳体,非常直观,对其的维护保养也主要是进行上水过滤芯的更换。具体来说,每个月需要更换滤芯一次,每两个月清理水箱内部卫生,检查各个接口是否漏水。
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7
1 机电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的种类
(1) 损坏型故障:如断裂、开裂、点蚀、烧蚀、变形、拉伤、龟裂、压痕等。 (2) 退化型故障:老化、变质、剥落、异常磨损等。 (3) 松脱型故障:松动、脱落等。 (4) 失调型故障: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间隙过大或过小、干涉等。 (5) 堵塞与渗漏型故障:堵塞、漏水、漏气、渗油等。 (6) 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功能失效、性能衰退、过热等。
2 故障原因分析及其步骤
2.1 故障分析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故障设备查找故障原因, 判别故障性质。另一方面是从深层次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故障, 在材料和设计等方面进行修改, 调整。以做到将类似的故障率降到最低或者甚至于所消除此类故障。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生产效率。
2.2 在分析故障时, 一般是从故障的现象入手, 通过故障现象找出原因和故障机理。
由于受现场条件的限制, 观察到或测量到的故障现象可能是系统的, 如离心泵不吸水;也可能是某一部件的, 如离心泵的填料过热;也可能是某一零件的, 如轴或轴套表面损坏等。因此, 针对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 其故障模式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2.3 故障原因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涉及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测试分析, 以及有关疲劳、断裂、磨损、腐蚀等各种学科的知识。
对故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3.1 对于出现故障的现场调查主要要收集到发生故障的环境、时间、顺序等有关数据;
采用对现场的故障拍照或者是摄像等手段采集更加真切的数据;故障件的历史资料的的收集和整理;故障件的初步检查, 保存、鉴别和清洗。
2.3.2 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和故障机理。
主要包括对故障件的无损检验、性能试验、断口的宏观与微观检查等检查与分析;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如强度、疲劳、断裂力学分析及计算等;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
2.3.3 分析结论。
当每一件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阶段或试验工作结束时, 都要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调查记录、证词和测试数据, 按设计、材料、制造、使用几个方面是否有问题来进行集中归纳、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 提出一个结论明确、建议中肯的报告。一方面是为了改进工作、积累资料、交流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索赔和法律仲裁提供依据。
3 煤矿机电设备的一般维修
3.1 设备维护与维修的要点
3.1.1 正视看待预防为主的计划检修关系。
所谓预防为主是指作业人员在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注意做到,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主要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保养, 及时的发现生产故障隐患和排除故障隐患。做到发现隐患绝不拖延。建立每日一排查, 每日一保养, 每日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表格。定期交给直接负责主管审核。
3.1.2 正视看待生产与检修关系。
俗语说,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不要简单的以为设备的检修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人力以及物力就忽视维护保养的工作。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是“带病”作业的时候严重影响生产的安全以及进度。
3.1.3 正视看待日常维护和定期专业维护两者之间的关系。两
者的区别在于, 日常维护是设备操作员进行的, 是通过岗位制度落实到具体人员上的。专业的维修是由专业维修部门机构有计划的检查和排除故障。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确保机械的保养维修不会出现断层等现象。
3.2 关注机电设备维修的具体工作
要根据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从制定出日检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 对机电设备的检查可分为日检和定期检查。检查方法可分为感觉、经验性检查和用仪器等科学手段进行检测, 机电设备大修、中修、小修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分步骤进行。
4 控制机电设备故障的预防措施
4.1 完善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 以提高职工对安全技术的理解, 使他们在安全技术的素质得到升华。
对于职工正式上岗前做好岗前培训, 通过考试或者是实践操作合格后颁发上岗证给予上岗。做到按章程操作, 严禁无证操作。做到懂设备原理、构造、性能, 会使用、保养、检查、排除故障的“三懂”“四会”原则。一定要了解机械的运转参数。对于工作环境严格执行“5S”, 彻底消除, 脏、乱、差。
4.2 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 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设备的安装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说明书规定安装。要有安装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一一详细的记录, 完成安装后, 要严格执行验收程序, 待验收确定合格后才可以交付使用。设备的日常维修就要求设备维修人员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彻底摒弃懒惰拖延的恶习。同时在保养过程中一定细心, 做到、做好对设备的的日常保养。将日常保养和定期保修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设备彻底清洗、干燥、注油、防锈等技术处理。及时观察和了解掌握设备运行的状况, 对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对于不同的设备, 采取不同的保养方式。例如, 对于固定的大型设备, 实行班、日、周、月的周期检查制度。而对于移动设备生产检修需要分开, 实行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的工作制度。
4.3 对各类机电事故认真分析, 使职工受到教育。
对于发生的机电事故, 无论时间长短、性质轻重、责任大小, 都要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和当事人按照“事故责任倒查法”详细分析事故原因和找出责任者, 严格考核, 奖罚兑现。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杜绝类似的事故发生。
4.4 必要的资金是建立起节能的现代机械的重要保证, 只有有
了足够的资金才能够对原有的陈旧设备进行替换, 采用新型的先进的节能设备。并且在设备的改造的同时还需要对人员的技术进行必要的提高。通过对设备的噪声以及能耗的降低, 来改善设备的功率以及性能问题。通过集体的学习以及自主的去提高的方式将全员的素质进行有效的提高, 并且还可以通过一些奖惩机制调动职工在学习以及工作中的积极性, 像是一些技术性的比试或者是老员工带动新员工等, 或者是通过星级的评优方式进行学习成效的验收等, 都是有效的机制。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煤矿工业的技术发展和对大型煤矿、老矿区的建设以及技术改造。越来越多的去发展高技术含量, 自动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也就是意味着, 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的地位, 现代工业开始向彻底摒弃过去的老的以粗犷和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发展。提高技术, 改变思想和方法。将新技术、新思想应用到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的环节中去, 以降低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出现故障的频率和机械损耗。将维修成本降到最低, 以实现矿区效率的最大化。
摘要:鉴于现代煤矿工业的发展, 对于煤矿设备有着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以及设备在工业固定资产的比重相对较高。降低煤矿工业的设备维修工本也就将意味着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所以煤矿工业生产也就将机械设备的维修和预防列为节约成本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本人就站在自己的角度浅谈下如何排除煤矿生产中出现的机械设备的故障以及预防措施。
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8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指周期性地对设备进行一系列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的维护和功能检测及校正工作, 以确保设备处于安全有效地最佳工作状态。
2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意义
能够及时掌握在用医疗设备的性能状况, 确保设备处于安全有效的最佳工作状态, 使其对患者和操作者的伤害可能性降低至最低限度;可以减少故障发生次数, 降低维修工作量, 起到防患于未然之效;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降低维修成本, 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可以促进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与临床、医技操作人员的沟通, 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错误的操作, 进一步了解各种品牌、型号设备的综合性能信息, 为以后选购设备总结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3如何做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3.1 预防性维修的程序设计与管理体系的建立, 是关系到能否进行有效的预防性维修的关键。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 不能流于形式。
3.2 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医护人员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 参照厂家说明书及相关技术资料, 制定出不同类型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的详细步骤及检测方法。
3.3 预防性维修系统应与医疗设备质控工作结合起来, 预防性维修的结果, 尤其是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安全检查的数据都应详细如实地记录, 并放入医疗设备档案盒中, 进行建档管理。
4预防性维修的内容
4.1 外观检查。
检查设备各旋钮、开关、接头插座有无松动及错位, 插头插座的接触处有无氧化、生锈或接触不良, 电源线有无老化, 散热、排风是否正常, 各种连接线连接是否准确, 各种管路是否连接准确及密封性是否良好。
4.2 清洁与保养。
包括清洗过滤网及有关管道;对设备的插头、插座进行除尘清洁, 防止接触不良;对机械部分进行加油润滑。
4.3 更换维修。
对已达到使用寿命及性能下降的元器件或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定期更换的元器件进行更换, 督促设备管理人员对有备有后备直流电源设备进行定期的充放电, 以排除设备明显和潜在的各种故障的出现。
4.4 功能检查。
开机检查设备的各指示灯、指示器、压力表等是否正常;通过调节、设置各个开关和按钮, 进入各功能设置菜单, 以检查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通过模拟测试, 检查设备各项报警功能是否正常;包括参数设置范围报警、故障代码显示与报警、机械安全保护、声光报警、过载报警、开机自检或手动自检功能等。
4.5 性能测试校正。
测试各直流电源的电压值, 电路中主要测试点的电压值或波形, 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校正和调整, 以保证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均正常, 确保设备在医疗诊断和治疗的质量。
4.6 安全检查。
①电气安全检查:检查各种引线、插头、连接器等有无破损, 接地线是否牢靠, 绝缘电阻和漏电电流 (患者漏电电流, 机壳漏电电流, 接地漏电电流) 是否在允许范围内。②机械检查:检查设备机架、吊架是否牢固, 机械移动或运动是否正常, 各连接部件有无松动、脱落或破损等迹象。
5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周期
预防性维修的周期应按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在半年或一年。急救设备的周期为一周或一月。
浅谈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重要性 篇9
1 定期的保养维护
日常的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是我们每个医工人员必须做的, 因为新疆特殊的气候, 我们分季节性的对设备进行保养。冬天过了以后设备能通风的地方基本会落上很厚的灰尘, 在春天平和的温度下不会发现什么问题, 但在炎热干旱的夏季存在着极大的故障隐患, 厚厚的灰尘覆盖着电子元件, 因元件散热不好而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 我们会在春季对所有设备进行除尘保养, 电源部分则是重点。因为它是一般设备发热最厉害的地方。设备间的制冷设备, 必须清洗所有的过滤网、散热片, 测定制冷剂压力不够的及时补充, 在夏季来临之前, 保证制冷设备正常运转。经过这些保养工作, 我院的设备在炎热的夏季因散热不好而导致的故障基本排除。冬季新疆非常寒冷, 但室内温度并不低, 尤其是大型设备的机房 (如:CT、核磁) , 需要水冷机、空调的持续工作, 制冷设备的外机都有低温保护, 因室外温度低至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停机。这时我们需要对外围进风口进行遮挡以减少低温空气的流量, 这就保证了冬季制冷设备的正常运转。经统计, 由于做了这些预防性维修工作, 使这些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50%以上。
2 软件及数据的备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院的医疗设备也搭载着这个平台向着集中化和高效化发展, 计算机已基本应用于每台医疗设备当中, 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 计算机已经成为医疗设备的核心部分, 它存储着控制设备的所有软件和设备采集的所有数据, 一旦出现问题设备将整个瘫痪, 找厂家维修费用高昂, 主要是耽误了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我们发现计算机出问题的主要故障都在它相对脆弱的地方———硬盘。由于断电、操作不当、死机等等, 都能造成数据的丢失、硬盘磁道的损坏, 从而使软件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不能开机。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科就以此入手, 对所有设备的硬盘进行备份。不能简单的用GOST去备份, 那样如果硬盘的磁道坏损了, 恢复就失去意义了。以我院柯达CR3000为例, 使用过程中出现平板探测器连接失败错误, 经过检查连接完好, 重启后故障消失, 继续使用后, 又出现上述错误, 电话咨询厂家工程师, 有可能是软件故障, 重装软件后, 错误仍然存在, 我们拿出备份好的硬盘换上, 故障消失, 检查原硬盘, 磁道有一处损坏, 请厂家维修, 报价 (包括硬盘, 软件及工时费) 二万六千元左右, 而我科提前备份费用仅伍佰元左右。我院总共三十余台设备需要备份 (包括CT、DR、CR、MIR、DSA、B超、相机、工作站等) , 需要用一样大小的硬盘进行镜像。这里提醒大家要提前看好硬盘的种类及大小, 我院的设备硬盘就有SCSI接口, IDE接口, 串口三种, 预计花费三万元左右。由此看出, 预防性维修工作不仅节省了维修费用, 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地让设备保持完好, 保障了正常的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蒋希木.医疗设备预防维修[J].医疗装备, 2001.
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10
关键词:单设备系统,预防性维修,维修决策,优化
0 引言
在维修理论中, 根据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等固有特性及装备的使用情况, 将维修方式划分为:预防性维修、修复性维修、和改进性维修等[1]。其中, 预防性维修是指依据装备的规定工作时间、运行状态等因素在装备故障前进行的修理。通过预防性维修, 可以降低装备的故障概率, 增加其可用度。但随着装备的日益复杂, 装备承担的任务日益增多, 预防性维修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工期不断增加、需要的维修资源逐渐增多。如果不能合理的确定预防性维修周期, 不仅容易产生因维修资源不能及时到位而无法进行预防性维修的情况, 而且可能造成预防性维修时机与任务时间相冲突, 使装备不能得到预防性维修, 最终导致较大的故障风险, 或因预防性维修而中断任务, 致使任务完成的不及时或成本过高。因此, 预防性维修周期的确定已成为装备维修管理领域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1 考虑任务的单设备系统预防性维修思想的提出
在传统的单目标预防性维修决策研究中, 大部分是以费用、可用度或可靠度等为单一目标进行的研究。然而, 随着装备系统日趋复杂, 维修费用与日俱增, 部队作战及训练任务对装备可用度和可靠度要求不断提高, 预防性维修决策的目标越来越多, 甚至相互冲突, 仅依赖上述某一个目标进行维修决策就稍显片面, 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甚至会出现根据不同单一目标所获得的维修决策结果相差较大的情况。
于是,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工程人员开始寻求预防性维修周期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即在给定信息情况下, 综合考虑费用、可用度和可靠性等多个目标, 并根据装备管理者对各目标权重的分配, 最终确定系统的预防性维修周期, 形成最优的预防性维修方案。文献[2]就构建了包含平均费用率、稳态可用度和平均可靠度的预防性维修周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并采用以极大极小值法对最佳预防性维修周期进行的求解。
尽管这种采用多目标决策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周期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预防性维修周期的确定趋向科学, 但从实际工程的角度来看, 通过这类方法所确定的预防性维修周期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尤其是随着我军装备训练或执行任务的不断增多, 装备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据此得到的预防性维修周期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往往会与装备的训练或执勤任务相冲突, 即按照计算的周期进行预防性维修时, 装备很可能正处于任务过程中。要进行预防性维修, 则必需要中断正在进行的任务, 或为了进行预防性维修不让该装备去执行任务。从某种角度讲, 这也是对人、财、物的一种浪费。可见, 传统预防性维修多是对装备采取周期基本不变的维护和修理。这就极易造成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最终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 无法充分发挥预防性维修的作用。因此, 进行预防性维修决策优化时, 就应该依据装备自身的失效特性和装备的健康状态, 考虑装备的训练任务和使用计划, 通过对预防性维修时机的相应调整, 才能使预防性维修决策的优化结果更贴近实际, 应用范围更广[3,4]。
2 考虑任务的单设备系统预防性维修时机调整策略
以单设备系统为研究对象, 针对给定的训练任务计划, 对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周期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
在装备使用过程中, 存在两类预防性维修活动。其一是依据健康管理理论, 根据装备的工作、任务环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 即进行基于状态的维修 (CBM) 。其中, 有些检测时刻, 系统的健康状态良好, 不需要维修 (如图中1w和3w时刻) 。而有些检测, 装备的健康状态劣化明显, 已处于较低等级, 需要进行及时修理, 否则就会影响装备的安全或任务的完成 (如图1中w2和wn时刻) 。
另外, 装备制造商还要求, 在装备全寿命周期内, 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装备进行一定的预防性维修。其预先确定的预防性周期可采用多目标的方法计算。在图中, “↑”就表示经过计算所确定的该装备的预防性维护时刻 (图中P1、P2、P3、Pn即表示在该时刻进行的预防性维修工作) 。
从图1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 若不对预防性维修工作进行调整, 那么预防性维修工作就落入任务执行期间 (如图中的P1、P2、P3就分别落在任务B、C的执行过程中) 。如果按照预防性维修计划进行装备的维护保养, 则必然会使任务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不可续接的任务, 如果进行停机维修, 则会中断之前的作业, 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为了避免在任务执行中出现过多的预防性维修工作, 就需要对出现在任务中的预防性维修计划进行调整。
预防性维修计划调整有两个选择, 即使预防性维修在任务之前进行或在任务之后进行, 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作战和训练任务的性质、持续时间的长短, 都会对预防性维修的时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比如, 若任务持续时间较长, 而在执行任务期间发生故障的概率较大, 且故障会使装备健康状态产生明显劣化, 那么就需要在装备执行任务前完成预防性维修工作。与此相比, 若任务时间较短, 任务期间故障发生概率较低, 或即使发生了故障, 对装备健康状态的影响相对较小, 那么就可以把预防性维修活动推后, 在装备完成任务后再进行维修, 以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率。如果再对多件同型号装备实行成组的维修策略, 还可以提高维修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装备维修资源的订购、供应和储存等管理费用。这种考虑任务的预防性维修时机确定流程如图3所示。
目前, 以任务为约束的预防性维修时机的研究相对较少[5]。本文着重研究在任务计划下装备预防性维修时机的调整方法。
3 考虑任务的单设备系统预防性维修决策建模
3.1 模型假设
为了建立预防性维修周期优化模型, 实现对预防性维修时机的调整, 在不失普遍性的情况下, 做如下假设:
1) 调整前的最优预防性维修周期可由相关方法 (如多目标法) 计算得出, 在后续计算中以该周期为基础进行优化。同时, 在不同时刻对装备进行预防性维修的环境可近似一致, 不过多考虑环境对预防性维修活动的影响, 且装备的其他维修 (或故障) 特性可通过历史数据及相关资料获取。
2) 在维修决策过程中, 主要考虑两种维修方式, 事后维修和定期的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修采取的维修类型为修复如新的方式, 即通过预防性维修活动使装备恢复到初始使用状态;故障维修所采取的维修类型均定为小修, 即通过维修修复装备故障的功能, 使装备恢复到发生故障之前的状态。但由于故障维修要中断任务的执行, 因此假设这类维修的成本要远远大于预防性维修的费用。
3) 在进行预防性维修时机调整时, 仅以费用为基本决策目标。在费用方面, 预防性维修的费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预防性维修活动本身的费用, 二是装备因进行预防性维修而不能执行任务的成本 (简称为停机成本) ;故障维修的成本也可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维修活动本身的成本, 二是任务中止产生的停机成本。为了简化研究, 这两部分的停机成本都假定不发生变化。
4) 当对预防性维修周期调整后, 若预防性维修费用的改变量为正值, 则表示维修成本较调整前增加;若预防性维修费用的改变量为负值, 表示维修成本降低。因此, 调整后费用变动值越小, 则预防性维修时机调整的决策就越优。
3.2 模型
由图1可以看出, 预防性维修时机的调整 (维修的提前或推迟) , 不仅改变了固定的预防性维修周期, 而且直接导致了维修成本的变化。由3.1假设, 装备的第i次预防性维修周期计算的结果落入装备的第j次任务期间, 因此需要调整。调整所涉及的费用变化主要由调整前后预防性维修的费用和调整前后不同周期内修复性维修费用的变化所组成。用公式 (1) 表示:
式中:
△Ci——预防性维修周期调整前后总费用的变化;
△Cip——预防性维修周期调整前后预防性维修费用的变化;
△Cim——预防性维修周期调整前后周期内故障维修成本的变化。
1) △Cip的计算
由图1, 若第i次预防性维修时机提前, 则实际预防性维修周期小于由多目标计算出来的最优预防性维修周期 (即) , 那么在前一次 (即第i-1次) 预防性维修的效果没有完全实现, 造成对第i-1次预防性维修费用的浪费。同理, 若第i次预防性维修时机推迟, 则实际预防性维修周期大于由多目标计算出来的最优预防性维修周期 (即) , 那么在前一次 (即第i-1次) 预防性维修的效果就得到了超常发挥, 从费用角度来说即节约了预防性维修费用。仅从费用的角度来看, 预防性维修周期推迟的越多, 前一次预防性维修周期的利用率就越高, 对于降低装备预防性维修费用也越有利。用公式则可表示为:
式中:
△t——表示预防性维修周期的变动;
Ti——表示实际的预防性维修周期;
Tp——表示由多目标等方法计算的计划预防性维修周期。
显然, 当, 表示预防性维修周期推迟, 当△t<0, 表示预防性维修周期提前。
为了描述预防性维修提前或推迟的效益, 提出单位时间平均维修费用的概念, 如下式:
式中:
csp——表示进行预防性维修时的装备停机成本;
cp——表示预防性维修的费用;
T——表示预防性维修工作时间;
C——表示故障维修费用;
(t) ——表示装备的故障率;
Tp——表示装备计划的预防性维修周期。
据此, 可得出预防性维修周期调整前后费用的变动情况:
2) △Cim的计算
在推迟的过程中, 装备的健康状态则可能发生劣化。因此, 对于Tj'>T, 还需要考虑健康状态的变化风险。显然, 当预防性维修周期推迟的越多, 装备健康状态劣化的可能性或程度就越大, 装备故障的可能性越大, 进行修复性维修的概率越大。为此, 用时间间隔内装备的故障次数的多少来说明预防性维修推迟的后果。
式中:
(t) ——表示装备的故障 (失效) 率。
若假设每次进行修复性维修的费用均值为Cc, 则调整前后的故障风险成本变化为:
△Nj——预防性维修周期调整前后装备故障 (或健康状态严重劣化) 增加的次数。
3) △Ci的计算
将 (3) 与 (5) 代入 (1) , 即可得出装备在第i个预防性维护周期调整后, 预防性维修费用的变动:
通过比较 (35) Ci, 可以实现在考虑日常任务的预防性维修方案调整决策优劣。
4) 算例
某型单设备系统, 在部署部队时通过多目标计算, 获得的预防性维修周期为30天。在刚开始配备部队时, 任务量较小, 因此, 均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统计, 该系统预防性维修时的装备停机成本为300元, 预防性维修费用为300元, 每次预防性维修的时间为3小时, 系统故障后修复性维修的费用均值为6000元。但随着该单位训练任务的逐年增加, 如果还是按照30天的预防性维修周期进行预防性维修的话, 该类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常常与训练任务相冲突, 为此, 就需要根据装备计划任务的情况, 对预防性维修的进行相应的调整。
假设某段时间内的任务计划如图4所示。
根据图3, 如果不对该装备系统的预防性维修周期进行调整, 那么就会发生如图1所示的情况。为此, 借助本文的方法, 对各预防性维修周期进行优化, 以期在费用降低 (或增加较少) 的情况下实现对预防性维修时机调整以尽可能的降低系统任务中断次数。
结合公式 (3) 、 (5) 、 (6) , 最终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任务一、和任务四期间的预防性维修工作不需进行调整, 而任务二、任务三和任务五中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均可通过向后推迟, 即在任务完成后再进行预防性维修即可, 而且其调整后的费用增长较小。这样, 通过较小的费用代价就可以提高装备的任务可用度, 其军事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4 结束语
考虑任务的预防性维修决策优化以传统的固定预防性维修周期为基础, 通过对维修活动的提前和推迟, 使预防性维修活动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不仅能够保证装备的可靠度, 而且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率, 对于预防性维修理论的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甘茂治, 康建设, 高崎.军用装备维修工程学 (第2版)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2]张民悦, 杨荔贤.预防维修周期的一种多目标最优化模型[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7 (3) :138-143.
[3]Mohammed Sbihi, Christophe Varnier.Single-machine Scheduling With Periodic and Flexible Periodic Maintenance to Minimize Maximum Tardiness[J]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8, 55 (4) :830-840.
[4]Chinyao Low, Chou-Jung Hsu, Chwen-Tzeng Su.Minimizing the make-span with an availability constraint on a single machine under simple linear deterioration[J].Computers&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08, 56 (1) :257-265.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与方法分析 篇11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罗茨风机;周期性维修;状态维修;事后维修
中图分类号:TD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4-0072-02
1 概述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机械设备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它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罗茨风机存在的故障形式,并就机械设备维修技术和方法进行探讨。文章结合笔者已有的工作研究经验,将做简要的论述,限于笔者的学术研究水平,文中观点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析。
2 罗茨风机的工作方式和故障研究
2.1 罗茨风机的工作方式
罗茨风机是一种旋转活塞容积式的压缩机,在气缸上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一对存在间隙的叶轮相互齿合,将进气口和出气口相互隔开,并通过定时齿轮做等速反向的旋转,在旋转时可以将设备中的气体排出到出气口,起到强制排气的目的。
并且罗茨风机的叶轮与隔板、叶轮与叶轮、叶轮与机壳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以维持风机的正常运转。控制好罗茨风机各部分之间的间隙非常重要,间隙过大会导致流量增加,影响风机的效率;间隙过小又容易产生热膨胀,使各部分之间碰撞和摩擦的可能性增加,容易损坏设备,因而在使用罗茨风机的过程中,主要有发热、异响、振动等问题,降低了罗茨风机的工作效率。
2.2 罗茨风机的故障分析
罗茨风机的组成部件有机壳、齿轮副、叶轮等,其故障的形式有异响、发热、振动等,主要是因为部件在装配中存在问题导致的。
2.2.1 叶轮。罗茨风机的两个叶轮之间、叶轮和机壳之间、叶轮与墙板之间都存在间隙,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转。间隙过小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维修人员在调整齿轮毂和齿轮圈之间的定位销时没有按照齿轮配合公差、中心距公差、齿轮箱轴孔中心距偏差进行操作,导致各个配合部件之间的误差过大,不符合工作要求,影响实际的工作精度。同样,如果没有按照调整的规范进行操作,也会导致各部件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流量增加,效率下降。
2.2.2 齿轮副。罗茨风机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压缩气体,依靠主、从轴的齿轮相互配合,两种齿轮之间的旋转方向相反,但转速相同,带动叶轮之间的相互旋转。因此,齿轮箱轴孔中心距偏差以及齿轮副中心之间的配合偏差是导致异响、发热、振动的主要原因。设备在制造中已经确定了各部件之间的精度误差,如齿轮箱轴孔中心距偏差、齿轮中心距之间的配合偏差等,在维修中无法进行调整,造成各部件之间的间隙加大,加剧了振动、异响和发热的情况。
3 罗茨风机的维修技术
3.1 罗茨风机齿轮的维修技术
罗茨风机在维修时必须考虑齿轮副中心距偏差和齿轮箱轴孔中心距偏差的影响,这些误差会影响日常的维修工作,应该在设备进行大修时更换造成较大误差的部件,如叶轮轴和风机齿轮等,部件更换之后,配合的精度会提升,如平行度公差、中心距偏差和齿侧间隙等都会得到改善,减少发热、异响和振动等情况。
3.2 齿轮毂和齿轮圈定位维修技术
齿轮配合面出现了更换,与原有的尺寸会有较大的不同,尺寸变化会导致风机运行的异常,在维修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固定齿轮毂和齿轮圈之间的定位销,要等到从动轮装配之后再进行安装。当从动轮连接装入风机之后,调整叶轮和齿轮副之间的间隙,保证叶轮之间没有接触,将整体从设备中拆卸出来,进行配合尺寸的修正,此时得到的孔位尺寸为精确定位尺寸。
3.3 罗茨风机叶轮之间间隙的调整
罗茨风机的轴承是单列向心圆柱滚子轴承,其主动轴和从动轴都可以进行自动的调节,可以调整叶轮与叶轮、叶轮与机壳、墙板等之间的间隙。当齿轮毂和齿轮圈用锁紧螺母紧固后拆下,要进行铰孔和配钻操作,可以保证机壳和叶轮之间的间隙符合要求,减少发热、异响和振动等情况。在调整罗茨风机叶轮之间的间隙时,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取得较好的效果。
4 机械设备维修的基本方式
4.1 周期性维修
周期性维修可以分为大、中、小修的方式,周期性维修可以有效预防故障,将隐患排除在未发生的状态下。虽然在机械设备的维修中广泛使用,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当中,没有根据设备本身的磨损规律做出调整,局限于生搬硬套的规定,在修理中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的情况。由于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相同的设备,其应用的效率也有很大的差距,如设备工作环境和后期的维护工作不同,也会影响设备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周期性的维修中,如果没有将上述的因素考虑到其中,会降低周期性维修的效率。如果某些设备还没有到周期性维修的时间点就已经损坏,而按照周期性的维修方式进行管理,就无法满足正常的生产需要。相反,如果设备还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而强行进行维修,会造成一定浪费。周期性维修是定时的、计划性的维修方式,对于有一定磨损规律的设备,可以起到很好的维修效果,但是对于那些损坏没有规律的设备,由于缺少灵活性,很难满足要求。
4.2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在故障发生之后进行的,是一种非计划性的维修。事后维修对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事后维修具有突然性,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缺乏预防性,不利于设备性能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修理较为复杂,事后维修的损失比较严重,大多数的事后维修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对整体的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事后维修的方式在机械设备的维修中非常普遍,可以及时修复,排除故障;但是对于技术复杂、修理难度大的设备工作效率比较低,一般事后维修需要和其他的维修方式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3 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维修方式,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检测,如日常巡检、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可以提供状态变化的信息,尽早地发现设备故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维修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保持设备处于正常的状态。状态维修的方式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减少各种维修的费用。状态维修比事后维修和周期性维修更合理,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机械、配件供应困难、精度高的设备具有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机械设备是工业中常用的设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机械设备存在故障时将会严重影响其性能。论文针对罗茨风机存在的故障及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维修的技术和维修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维修的水平,改善机械设备运行的质量,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常建娥,蒋太立.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6,18(6).
[2] 杜芬.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J].建筑设计,2005,34(3).
[3] 张志彬,岑德宏.冶金机械企业设备维修管理[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6(S1).
[4] 陈玉重.关于机械设备维修与检测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7).
[5] 张九灵.罗茨风机故障机理分析与诊断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12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关系国民健康与医疗安全的重要工作,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统计数据, 1992—2002 年共收到40 多万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其中直接引起患者死亡的6 636 起, 这组数据令人震惊。事实上此项统计并不完全准确, 因为即便在美国, 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也较低, 2000年共收到报告92 000 份, 而主动报告仅3 000 余份, 主动报告率不足3.3%。美国医疗产业促进会 (AA-MI) 指出:在每年8 000 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 其中44%的器械被强制召回 (存在严重设计缺陷) , 还有大约33%属于设备使用问题。1998 年美国FDA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 有980 例医疗事故是因设备引起死亡[1]。国内的统计数据方面, 据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2005 年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27 起, 2006 年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439起, 设备问题引起的医疗事故占全部事故的17%, 医疗设备造成人身伤害已占医疗投诉量的1/3。
各种医疗设备因维护保养不当而引起故障、引发医疗事故的报告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以某地区2007年对CT质控检测结果为例, 该地区共有CT设备109 台, 周期性检测合格率为90%, 不合格率为10%[2]。不合格设备意味着3 种情况:对患者不安全、诊断质量差或误操作。以每台设备每天做50 例患者计算, 每天就会有550 人次的检查受到影响, 以253 个工作日/a计算, 一年就会有139 150 人次的检查受到影响, 这组惊人的数字表明, 有相当数量的人群会因设备质量问题产生不正确的医疗诊治结果。
2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漏洞的根源
2.1 主观意识淡薄
不论政府管理部门、医院还是患者层, 对于医疗设备质量的认知都还不够[3]。部分人员对设备的要求不高, 把能够使用作为衡量设备正常与否的唯一标准。我国医学计量工作起步较晚, 1985 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逐步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大中城市形成管理规模, 而对于更大范围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则是在2000 年以后才日渐开展起来的。
2.2 经济利益驱使
开展医疗设备质控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仅专用检测设备就价值几十万元。对于质控不合格的设备, 如果按规定停用或检修, 则会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并产生相应的维修费用。另外, 目前各医院尤其是中小规模医院的医学工程科人员数量、素质相对不高, 应付正常的设备检修工作都已非常紧张, 更不要说开展需要一定时间、精力的质控工作[4]。
2.3 售后服务市场不规范
当前售后服务市场比较混乱, 有的设备厂家在维修中漫天要价, 小故障大修, 一些不专业的维修公司趁虚而入, 打着为医院省钱的幌子, 实施不规范的维修, 或者更换不合格的二手件或替代品[5]。这些维修行为表面看似省钱, 实际上往往给设备埋下安全隐患。以GE公司为例, 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每年需接受数十课时的继续教育以更新维修技术。而像离职工程师, 他会发现知识老化, 且不再拥有在线支持、工厂支持、原厂备件支持等。大型医用设备的专业维修需要许多专用工具, 比如MR的维修与检测, 不仅需要一些普通维修工具 (如Metrolab场强仪、RUO温度监测仪、涡流矫正仪等) , 还需要原厂设计的专业维修设备 (用于核心部件校准、励磁、匀场等) [6]。现代大型设备中包含许多高科技技术, 如MR等的机架内最高离心力达11g, 高于火箭发射所需要的10g加速度, 任何不合格配件或不科学的维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3 建立质量管理和预防性维修体系
3.1 规范质控发展模式
医院应强化质控角色, 以质控达标为准绳和第一评定标准, 以风险为原则, 分等级制定质控目标。现代质量监控包括设备安全检查和性能测试、风险管理、预防性保养制度、维修能级管理、医疗技术评估策划几大部分。随着医疗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医学工程科的维修工作特点将会发生变化, 维修技师从传统的万能型向专业型、管理型转变。所谓专业型, 就是每名技师主攻生物电、检验、放射等某一个专业的设备维修和保障, 对于其他专业设备保持常识性了解即可。所谓管理型, 是指技师更多地担负质控、临床设备操作与保养指导、设备使用情况监管等职责。医院的医学工程科职能逐渐从目前的以事后维修为主, 向以质量检测控制和预防性维修为主转变。以美国Baylor医学院儿童医院医工部全年各项工作量构成比为例, 安全检查和性能测试工作占60%, 事后维修工作占20%, 管理与培训性工作占20%。医院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对设备质量管理的认知, 这项工作会大大影响到医疗风险等级。
3.2 建立预防性维修机制
预防性维修 (PM) 是一种国外新兴的维修机制, 它通过周期性的规范化检测与保养发现或消除设备潜在的隐患, 降低使用风险。香港医管局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有明确规定, 售后服务条款中必须包含预防性维修次数及内容, 根据不同设备要求不同, 每次PM必须详细记录备案, 并把开机率和故障率作为售后服务的评定指标之一。台湾地区以乳腺机为例, 把美国FDA MQSA法规作为蓝本, 制定了乳腺机质控政策, 严格控制放射设备辐射影响, 规定了年度检测项目和每半年—季—月—周—日检测项目。
4 结语
较好地开展医疗设备质控与预防性维修, 不仅是对患者的高度负责, 而且会带来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以CT为例, 开展合理质控可以降低风险, 如果性能达标率提高1%, 则1%×109 台×50 患者/d=55 名患者/d可受益。若年开机率提高1%, 则:365 d×1%×50 患者/d×300 元/次=每年收益增加55 000 元/台。另外, 良好的质控会延长使用年限, 减少设备购置成本。因此, 要本着为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 进一步抓好医疗设备质控, 研究开展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参考文献
[1]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 2007, 8 (3) :18-25.
[2]陆银春.关注患者安全需要加强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2) :123-124.
[3]郭赤, 米永巍, 李怡勇.军队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现状、原因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29 (11) :114-115.
[4]杨萌.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8) :121-122.
[5]李斌, 汪黎君, 郑蕴欣, 等.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上下游对弈的再布局[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3) :84-87.
【机械设备预防性维修】推荐阅读: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09-29
机械设备维修的方法07-20
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09-15
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11-06
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检测08-26
2010医疗设备巡检、预防性维修计划08-09
维修机械论文08-16
电气机械维修08-07
维修工程机械10-31
机械维修报告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