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2024-09-29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共12篇)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1

在医疗设备的质控管理中, 设备的维修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到医疗设备当中并投入到医疗临床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为医院和患者提供了高质量可靠的临床诊疗服务, 但是由于医院医疗设备在使用当中, 各医院的管理制度不尽相同, 医疗机构各临床科室对设备缺乏日常的保养、维护、维修造成部分设备存在性能不稳定, 检测结果不准确, 给医院和患者造成了伤害, 同时也缩短了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医疗设备制造原理、结构、种类多种多样, 保养维护、维修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大致可分为4类型: (1) 事后维修; (2) 预防维修; (3) 改善性维修; (4) 综合性维修。因此, 为了保护患者安全、使设备充分发挥作用考虑, 医院应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合理安排工程人员, 特别是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设备的维修主要是事后维修和预防性维修二种方式:事后维修是指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再进行维修, 使其恢复至正常的功能状态;预防性维修是在根据不同性能的医疗设备在不影响医院医疗工作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的维护工作, 以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设备能够以完好的功能服务于患者。与事后维修相比, 预防性维修更能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现能动性, 减少设备的意外故障、延长设备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预防性维修

首先应按医疗设备用途进行分类, 如放射影像类、检验类、心电类、呼吸麻醉类等。也可按科室分为外科、手术室、ICU、内科、妇产科、小儿科及辅助科室。

(1) 外观检查:通过对设备外观检查可以了解使用人员对设备的爱护和日常保养、设备的工作环境、设备的日常工作量等。同时检查仪器面板、各旋钮、开关、接头有无损坏、松动及错位, 接头插座有无氧化、生锈或接触不良, 各种接点是否正确、控制面板及按键有无损坏等。

(2) 清洁保养:医疗设备精密性高, 对环境的清洁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医院人流较大, 如果长时间未对设备清理除尘, 往往会造成设备内部积聚大量灰尘, 造成仪器散热不良, 从而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停止工作。此外, 还应对部分急救类设备, 如呼吸机、麻醉机等的过虑网、管道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件进行相应的清洗或消毒, 以保证医疗安全。

(3) 功能检查。开机后各指示灯是否正常, 通过检查调节器、各个开关和按钮, 进入各功能设置, 检查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通过模拟测试, 检查设备各项报警功能是否正常。X线类对计量有要求的设备则应通过随机配备的体模对机器进行校准, 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4) 性能测试校准。测试各电源的稳压值、测试点电压值或波形, 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整, 以保证仪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正常标准, 保证仪器在医疗诊断与治疗中的质量。

2 预防性维修的管理

(1) 加强专业业务学习, 确保预防性维修的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新的医疗设备不断进入医疗市场, 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而现代医疗设备是声、光、电子、计算机、传感器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集合体, 使用、维修的技术难度都很大。所以维修工程人员必须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熟练掌握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的原理、构造、维修维护方法,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高质量地完成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在专业培训方面, 可以多种形式相结合: (1) 参加新设备安装后厂家进行的专业性的培训班; (2) 参加专业培训机构定期开办的培训班; (3) 参加单位内部或者不同单位之间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座谈会,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2) 加强制度建设。为形成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长效机制, 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提高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如定期查房、定内容查房、定责任查房等。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具有不同的维修周期、维修内容, 要根据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制订预防性维修计划, 统筹按排, 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维修的有哪些设备, 半年进行一次预防性维修的有哪些设备, 哪些设备需要重点的预防性检测等等, 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 并且应当以制度的形式指定不同工程师负责维修设备的种类, 做到设备分工到人、任务落实到人, 更好地保证预防性维修的质量。

(3) 加强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建立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档案数据库, 建立台账、分类帐, 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故障现象、处理方法等都要填写详细。增强对多发性、危险性故障的预防能力。对急救设备进行全程质量监控, 专门建立质量跟踪卡片, 定期收集故障信息和质量问题, 定期专题分析, 提出维修措施, 开展针对性维修, 以保证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和使用安全。

3 讨论

目前, 在国外医院医疗设备预防性的维护工作已占本科室工作的70%以上,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医院也有相同的做法, 但还不够重视, 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 还不能进入常态化工作。所以应在传统维修方式中注入预防观念, 使预防性维修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在制度、规范方面仍需完善, 还应得到各级领导特别是医疗卫生系统管理者的支持。科学地执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使医疗设备在医院诊疗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范亚军, 余巧生.浅谈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现实做法[J].医疗卫生装备, 2015, 1:155-156.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2

通过对航空气象自动观测设备维护的理解,主要探讨了在设备管理中实施预防维修具有的科学性,预防维修与特定条件下的.设备维修实况存在的误差及其解决对策.同时还探讨了在航空气象自动观测设备管理中,可采用一些方法对设备状态预知,进而得出预防维修的维修模式在航空气象自动观测设备管理中是可以实现的,也将会是今后大中型设备维修模式的发展趋势.

作 者:杜强  作者单位:民航中南空中交通管理局设备监控管理中心,广东广州,510406 刊 名:广东气象 英文刊名:GUANGDONG METEOROLOGY 年,卷(期):2009 31(3) 分类号:P41 关键词:大气探测   预防维修   状态预知   自动观测设备   航空气象  

★ 在VB中使用API函数 (之一)VB

★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 在Excel中使用条件格式EXCEL基本教程

★ 工龄更换策略在航空备件中的应用

★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个人简历

★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

★ 在AdSense 帐户中使用谷歌分析工具

★ 在Firefox中使用Chrome的优秀功能

★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个人求职信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3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维修;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D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017-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耗大幅上升。也使我国煤炭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增长的势头,一大批新建的大型煤矿项目纷纷立项建设。我国矿井的生产特别是大中型矿井的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出现了百人千万吨级的煤矿。机电设备是构成施工生产的重要因素,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工艺、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零部件会逐渐地被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随着零部件磨损程度的逐渐增大,设备的技术状态将会产生劣化,不可避免地将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设备的功能和精度降低,甚至整机丧失使用价值。

1 机电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的种类

机电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的种类:①损坏型故障,如断裂、开裂、点蚀、烧蚀、变形、拉伤、龟裂、压痕等;②退化型故障,如老化、变质、剥落、异常磨损等;③松脱型故障,如松动、脱落等;④失调型故障,如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间隙过大或过小、干涉等;⑤堵塞与渗漏型故障,如堵塞、漏水、漏气、渗油等;⑥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如功能失效、性能衰退、过热等。

2 故障原因分析及其步骤

(1)故障分析的目的不仅在于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将故障机理识别清楚,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预防故障重复发生。通过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从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与保养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

(2)在分析故障时,一般是从故障的现象入手,通过故障现象找出原因和故障机理。由于受现场条件的限制,观察到或测量到的故障现象可能是系统的,如离心泵不吸水;也可能是某一部件的,如离心泵的填料过热;也可能是某一零件的,如轴或轴套表面损坏等。因此,针对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其故障模式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3)故障原因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测试分析,以及有关疲劳、断裂、磨损、腐蚀等各种学科的知识。对故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现场调查。主要包括收集发生故障的时间、环境、顺序等背景数据和使用条件;故障现场摄像或照相;收集和整理故障件的主要历史资料,如设计图样、操作规范、验收报告、故障情况记录和维修报告等;对故障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保存和清洗等。

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和故障机理。主要包括对故障件的无损检验、性能试验、断口的宏观与微观检查等检查与分析;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如强度、疲劳、断裂力学分析及计算等;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

分析结论。当每一件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阶段或试验工作结束时,都要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调查记录、证词和测试数据,按设计、材料、制造、使用几个方面是否有问题来进行集中归纳、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提出一个结论明确、建议中肯的报告。一方面是为了改进工作、积累资料、交流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索赔和法律仲裁提供依据。

3 煤矿机电设备的一般维修

3.1 设备维护与维修的要点

3.1.1 正确处理预防为主与计划检修的关系

预防为主就是通过机电设备使用中的观察检测,掌握设备运转磨损情况,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及时消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定期或及时检修,不能拖延,因此要把预防与计划检修结合起来。

3.1.2 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

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煤矿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常常忽视检修工作,出现机电设备带病作业,致使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进度。

3.1.3 正确处理日常保养和定期专业维修的关系

日常保养工作一般由机电设备使用中的一位职工进行,要通过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头,专业维修由专业修理机构负责,有计划地检查和维修,要有效地结合起来,避免“断层”现象发生。

3.2 关注机电设备维修的具体工作

要根据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从制定出日检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对机电设备的检查可分为日检和定期检查。检查方法可分为感觉、经验性检查和用仪器等科学手段进行检测,机电设备大修、中修、小修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分步骤进行。

4 控制机电设备故障的预防措施

4.1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

对各类机电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包括现场操作)合格,颁发合格证,人人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严禁无证上岗。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设备原理、设备构造、设备性能;会使用、会维修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使用设备切忌超负荷运转。工作环境要清洁卫生,温度、湿度合适,有适当场地和空间。特别对采、掘工作面流动设备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

4.2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安装设备必须按照技术说明书(或规程)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进行,安装的全过程所有数据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安装完毕要严格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移交使用。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即:勤观察、勤说话、勤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同时,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注油、干燥、防锈等技术处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磨损程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大型固定设备,执行班、日、周(旬)、月检查制度;对采、掘、开拓等移动设备,执行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综采工作面要实行班、日、旬检查制,并坚持三班生产、一班检修、班班维护制度。

4.3 对各类机电事故认真分析,使职工受到教育

对于发生的机电事故,无论时间长短、性质轻重、责任大小,都要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和当事人按照“事故责任倒查法”详细分析事故原因并找出责任者,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对于事故当事人要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心服口服,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的事故发生。

(编辑:王昕敏)

On the Failure Repair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Coal Min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Ma Xiaohong

Abstract: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co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the safe operation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s brought to a higher and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 In total fixed assets of China’s coal mines, 55% to 65% are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and spent the sum of wages, energy consumption, oil, spare parts, maintenance costs account for more than 40% of the coal production cost.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type and maintenanc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failure of the coal mine, and proposes preven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failure.

Key words: coal mini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failure repair; preventive measures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 篇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投入到临床。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为医院和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诊疗服务,但是由于部分设备缺乏日常的维修、维护,给医院和患者造成了伤害,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从保护患者安全、延缓设备折旧方面考虑,医院应做好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设备的维修主要有事后维修和预防性维修2种方式:事后维修是指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再进行维修,使其恢复至正常的功能状态;预防性维修[1](preventive maintenance,PM)是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的维护工作,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能够以完好的功能状态服务于患者。与事后维修相比,预防性维修更能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减少设备的意外故障、延长设备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

2 预防性维修的主要内容

通用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外观检查。通过外观检查可以了解使用人员对设备的爱护和日常保养、设备的工作环境维持、设备的日常工作量等。应检查仪器各旋钮、开关、接头有无松动及错位,接头插座有无氧化、生锈或接触不良,各种接线的连接和管道的连接是否正确,控制面板及按键有无损坏等。

(2)清洁保养。医疗设备精密性高,对环境的清洁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医院的人流较大,如果长时间未对设备进行除尘,往往会造成部分设备内部积聚大量灰尘,造成仪器散热不良,从而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停止工作。此外,还应对部分急救类设备,如呼吸机、麻醉机的过滤网、管道等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件进行相应的清洗或消毒,以保证医疗安全。

(3)功能检查[3]。开机后检查各指示灯是否正常,通过调节、设置各个开关和按钮,进入各功能设置,以检查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通过模拟测试,检查设备各项报警功能是否正常。X线类对计量有要求的设备则应通过随机配备的体模对机器进行校准,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4)性能测试校准。测试各直流电源的稳压值、测试点电压值或波形,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整,以保证仪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标准,确保仪器在医疗诊断与治疗中的质量。

3 预防性维修的管理

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是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够确保维修的质量。在管理方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确保预防性维修的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维修工程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熟练掌握设备的原理、构造、维修维护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高质量地完成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在专业学习方面,可多种形式相结合:(1)参加新设备安装后厂家进行的专业性的关于使用、保养、调试、维修方面的培训;(2)参加专业培训机构定期开办的培训班;(3)参加单位内部或者不同单位之间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座谈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加强制度建设。为形成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长效机制,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具有不同的维修周期、维修内容[4],要根据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维修的有哪些设备,半年进行一次预防性维修的有哪些设备,分别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预防性检测等,制定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必须提前上交,并且应当以制度的形式指定不同工程师负责维修设备的种类,做到设备分工到人、任务落实到人,更好地保证预防性维修的质量。

(3)加强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建立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数据库,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资产编号、故障现象、处理方法等都要填写详细。增强对多发性、危险性故障的预防能力。对急救设备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专门建立质量跟踪卡片,定期收集故障信息和质量问题,深入进行专题分析,适时提出维修措施,并开展针对性维修,以保证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和使用安全。

4 结语

国外同行业预防性的维护工作已占本科室工作的70%,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国内一些大医院也纷纷转轨,在传统维修方式中注入预防观念,预防性维修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在制度、规范方面仍需完善。如何科学地执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使医疗设备在医院发挥出最大作用,以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今后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摘要:介绍了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从加强学习、制度建设、预防性维修管理的信息化3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提出了在现有预防性维修的基础上仍需完善的几个方面,为医院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吴荣,王奎发.浅析医疗仪器的预防性维修[J].医疗卫生装备,2003,24(4):60.

[2]邓江辉,赵岳峰.医疗设备开展预防性维修的内容[J].医疗装备,2004,17(11):21-23.

[3]姜远海,彭明辰.临床医学工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10.

医疗设备维修制度 篇5

1.负责医用电子仪器、医用压力容器、医用制冷设备、常规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

2.设备维修组人员定期主动上门检修,事毕应填写检修记录,由被检修单位负责人签字验收。各科如有临时维修工作,需要填写修理通知单,送维修组,由检修人员办理。如属抢修、抢救急需,可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到现场检修。

3.可携带及易搬动的器械需修理时,除填写修理通知单外,并连同该物送修理部门,对不能立即修理好的,须向承修部门取回收据。修复后,使用部门凭据领回,并应进行验收签证。

4.各科室如新装、新建、改装、改建有关设备,需填写申请单,报分管院长批准后安排办理。

5.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由设备使用人或保养人详细说明故障现象及原因,以便及时排除故障,缩短停机时间。

6.设备维修后要做好登记,大型设备的维修记录要写入档案,内容包括维修日期、使用人主诉故障现象、修理人检查所见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更换零件及修复后的检验情况。

7.对不能修复的设备,维修人员应说明原因并提出外修建议,经科长批准后实施。

8.实行分工负责与派工相结合的制度,按片分工,落实到人。

9.维修完毕立即填写维修收费单,如实记录有关内容,并由维修人员与使用科室负责人签字,逐月上交统计。

10.在检修过程中注意人机安全,爱护仪器设备,妥善保管零配件,严防流失。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6

供纸部分

我厂的高斯环球75卷筒纸印刷机配备的是MEG DLP1000型高速接纸机,对其日常的预防性维护应做到:每周清洁纸架子,除去表面灰尘;用压缩空气吹除刹车片部分磨损下来的物质,每月检查一次刹车片厚度并及时调整;每半年做一次气泡试验;旋转臂调整部位应每月打锂基润滑脂2次;自动穿纸部分的马达为电动马达,第一输出马达处导轨较易磨损,应每两年更换一次;穿纸链条卡住情况也有发生,经查是由轨道固定螺栓脱落造成的,必须每年把轨道固定螺栓紧固一遍;每年检查所有过纸辊的运转情况,如有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要及时清理黏在过纸辊上的双面胶带。

印刷机组

印刷机组是印刷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卷筒纸印刷机组的结构大同小异,都是由8个滚筒构成,呈H型分布,滚筒合压原理大都一样,分为基准滚筒、活动滚筒和固定滚筒。该机型滚筒与德国曼罗兰卷筒纸印刷机不同的是,滚筒之间是走肩铁的(也就是接触性相对运转),因此对肩铁的卫生情况提出了很高要求,肩铁的润滑油垫片应每周清洁并更换,以始终保持最佳的卫生状态。

该机型是无轴传动,在每个H型印刷部都有两个主驱动马达,在印刷部传动侧是采用有机玻璃制作的机器盖,能够非常直观地观察设备的机械运转情况,有利于预防性维护。齿轮箱内有油位显示器,当油位较低时必须进行补充。在油泵下方有机械金属式滤油器,用来过滤金属碎物磁性物质。原则上应每年更换一次齿轮润滑油,并加油至油位。

该机型印刷机组最大的亮点是使用了自动润滑系统。从润滑泵站通过管路电磁阀和分配器将润滑油脂传送到相应的润滑部位,非常可靠。该系统也配有手动润滑按钮,使用时应注意红色警示灯,当润滑站运转时,红灯会亮起,红灯熄灭表示系统有错误发生,应及时解决。在日常保养时应定期检查油箱,及时清理油箱并加注润滑油脂。分配器的流量理论上不需要调整,如果流量太小,润滑油站会停止运转。值得注意的是,启动手动润滑时应注意观察润滑系统的出口,需有润滑油脂溢出并直到不再有气泡排出为止。

虽然应用了集中润滑站,但有些部位还是需要手动润滑。墨斗挡板上有注油嘴,应每月打注润滑油脂。在挡板接近墨斗弧型处有凹形密封垫,更换时需注意密封垫的斜切面应面对墨斗内面安装。墨斗上方配有自动供墨系统,应注意控制供墨的光电开关始终保持正常使用并保持卫生,以免出现溢墨。印刷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墨钉调整不畅故障,这时显示器将无法显示墨区调整数值,这种情况一般会被判定为墨钉控制器损坏。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墨钉调整螺杆上有脏物(如油墨残留物)导致,应制作专用工具拆下墨钉,清除脏物,涂上黄油,调整机械与电气零位。因此,我厂规定每年拆下墨钉一次进行清洁,并调整零位,这样大大减少了墨钉控制器的消耗。

印刷机组的滚筒分为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清洁滚筒时应使用抗侵蚀的浓缩液进行擦试,绝对不能使用含氯的溶剂如过氯乙烯、三氯乙烯等,因为这些物质会侵蚀并损伤滚筒。更换橡皮布时应仔细清洁橡皮滚筒表面,并用软毛刷在橡皮布张紧装置处刷上润滑油,再用干净的布擦试并确认毫无异物。另外,对橡皮布的高度和张紧情况应及时监测,还应定期校准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的位置,及时清理滚筒颈部的污物。

折页机部分

折页机上层部分的预防性维护很重要,每个班次都要清洁过纸辊、张力辊、光电传感器,清除三角板上的剩余油墨,清理出风口以保持畅通,每周清洁鼓风机空气滤清器。尤其需要注意裁报轮刀的位置及磨损程度,并检查压纸轮的位置及压力检查,裁报轮刀应与接触面有0.1mm的间隙,超出范围将严重影响裁报质量。另外,该处还配有除尘装置,用来吸除纸灰。每3个月应检查各个导纸辊的水平度和平行度,如有问题应及时校正。

折页机的机械结构很复杂,虽然有除尘装置,但每2周应把剩余纸灰清除干净。折页机由裁报、折报、叼报滚筒3部分组成,属于233式滚裁折页机。下面,笔者就对对折页机3部分的预防性保养作详细介绍。

1.裁报滚筒部分

裁报滚筒无需过多保养,主要是做好两把裁刀的日常检查,确定更换周期,具体应根据使用情况而定。裁刀固定在裁刀盒内,裁刀距离底边52.2mm,裁切6层卷筒纸时应把裁刀盒下面的垫片撤掉,裁刀高度控制应使用专用裁刀高度规矩板(U型)或游标卡尺。针孔位置有6mm或9mm两种可选,报纸标定为9mm,存页与非存页主要是垫片发生变化,针孔位置为6mm时没有垫片(存页时一侧有垫片)。由于裁纸刀口锋利,在更换裁纸刀时最好戴手套操作。

2.折报滚筒部分

折报滚筒比较复杂,有3把折页刀、3排挂报针和3根切割橡胶条。滚筒直径可以调节,传动侧有盘形存页凹轮、折页刀凹轮及折页刀、挂报针凸轮随行件,需要检查的是挂报针的高度和位置。这时应使用PICOTS定位规矩板,挂报针位置紧贴规矩板内侧,或在挂报针最高位时用深度卡尺测量针尖距滚筒的距离,应为7mm。折页刀安装与调整应使用定位规矩板,检测折页刀与定位销轴间隙,应为0.6mm,挂报针与折页刀的扭力为130N?m,每半年应校正一次(注意扭力板手使用方法)。切割橡胶条应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更换,安装时应注意露出的挂报针,以免伤手。在折报滚筒斜下方有兜报传送皮带,可以依据印品的宽度拆掉几条,注意传送皮带不能太紧。折页刀、挂报针、随行凸轮轴承应每周注油脂一次,轴承原则上每2~3年更换一次,为了不影响折页机正常运转,建议每年更换一次轴承(更换时一定要清洁、疏通油道)。

3.叼报滚筒部分

叼报滚筒上固定有3把移动式叼刀(钨合金材料)和3个固定滚裁块,叼刀应每一千万张更换一次,固定滚裁块应每6千万张更换一次,叼刀位置可依据印品的厚度进行调节,轮缘锁定螺母的扭力为60N?m。应每周清洁叼口,清除沉积物质。

叼报滚筒有3排毛刷,应每周进行清理,确定没有杂物,必要时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更换,使用时还应注意其高度。在叼报滚筒下方有浆轮传报装置,可用于调整报纸的下落零位,这对于报纸的正常生产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操作人员还应进行浆轮叶片的开口检查,叶片之间距离为35mm。另外,传送带的松紧度也很重要,但其往往被操作人员忽略。

折页机同样配有VOGEL集中润滑系统,原理同印刷机组的润滑系统,使用时应注意油位变化,并及时加注润滑油脂。

配套设备部分

1.堡德温喷雾湿润系统

堡德温喷雾湿润系统对水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印刷机组发动面配有上水过滤器,需每两个月更换滤芯一次,对于喷雾横杠的日常保养只局限于喷嘴的清洁,即用压缩空气吹除,然后放到超声波的桶子里清洗喷嘴。安装时应注意喷嘴口下面的环形垫片是否良好,如有损坏必须更换。若喷雾电磁阀损坏,则在更换时应注意各组件的安装顺序,并在安装好后进行相应检测。

2.太创润版液循环系统

由于太创润版液循环系统采用了透明壳体,非常直观,对其的维护保养也主要是进行上水过滤芯的更换。具体来说,每个月需要更换滤芯一次,每两个月清理水箱内部卫生,检查各个接口是否漏水。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7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指周期性地对设备进行一系列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的维护和功能检测及校正工作, 以确保设备处于安全有效地最佳工作状态。

2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意义

能够及时掌握在用医疗设备的性能状况, 确保设备处于安全有效的最佳工作状态, 使其对患者和操作者的伤害可能性降低至最低限度;可以减少故障发生次数, 降低维修工作量, 起到防患于未然之效;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降低维修成本, 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可以促进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与临床、医技操作人员的沟通, 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错误的操作, 进一步了解各种品牌、型号设备的综合性能信息, 为以后选购设备总结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3如何做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3.1 预防性维修的程序设计与管理体系的建立, 是关系到能否进行有效的预防性维修的关键。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 不能流于形式。

3.2 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医护人员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 参照厂家说明书及相关技术资料, 制定出不同类型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的详细步骤及检测方法。

3.3 预防性维修系统应与医疗设备质控工作结合起来, 预防性维修的结果, 尤其是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安全检查的数据都应详细如实地记录, 并放入医疗设备档案盒中, 进行建档管理。

4预防性维修的内容

4.1 外观检查。

检查设备各旋钮、开关、接头插座有无松动及错位, 插头插座的接触处有无氧化、生锈或接触不良, 电源线有无老化, 散热、排风是否正常, 各种连接线连接是否准确, 各种管路是否连接准确及密封性是否良好。

4.2 清洁与保养。

包括清洗过滤网及有关管道;对设备的插头、插座进行除尘清洁, 防止接触不良;对机械部分进行加油润滑。

4.3 更换维修。

对已达到使用寿命及性能下降的元器件或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定期更换的元器件进行更换, 督促设备管理人员对有备有后备直流电源设备进行定期的充放电, 以排除设备明显和潜在的各种故障的出现。

4.4 功能检查。

开机检查设备的各指示灯、指示器、压力表等是否正常;通过调节、设置各个开关和按钮, 进入各功能设置菜单, 以检查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通过模拟测试, 检查设备各项报警功能是否正常;包括参数设置范围报警、故障代码显示与报警、机械安全保护、声光报警、过载报警、开机自检或手动自检功能等。

4.5 性能测试校正。

测试各直流电源的电压值, 电路中主要测试点的电压值或波形, 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校正和调整, 以保证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均正常, 确保设备在医疗诊断和治疗的质量。

4.6 安全检查。

①电气安全检查:检查各种引线、插头、连接器等有无破损, 接地线是否牢靠, 绝缘电阻和漏电电流 (患者漏电电流, 机壳漏电电流, 接地漏电电流) 是否在允许范围内。②机械检查:检查设备机架、吊架是否牢固, 机械移动或运动是否正常, 各连接部件有无松动、脱落或破损等迹象。

5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周期

预防性维修的周期应按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在半年或一年。急救设备的周期为一周或一月。

浅谈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重要性 篇8

1 定期的保养维护

日常的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是我们每个医工人员必须做的, 因为新疆特殊的气候, 我们分季节性的对设备进行保养。冬天过了以后设备能通风的地方基本会落上很厚的灰尘, 在春天平和的温度下不会发现什么问题, 但在炎热干旱的夏季存在着极大的故障隐患, 厚厚的灰尘覆盖着电子元件, 因元件散热不好而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 我们会在春季对所有设备进行除尘保养, 电源部分则是重点。因为它是一般设备发热最厉害的地方。设备间的制冷设备, 必须清洗所有的过滤网、散热片, 测定制冷剂压力不够的及时补充, 在夏季来临之前, 保证制冷设备正常运转。经过这些保养工作, 我院的设备在炎热的夏季因散热不好而导致的故障基本排除。冬季新疆非常寒冷, 但室内温度并不低, 尤其是大型设备的机房 (如:CT、核磁) , 需要水冷机、空调的持续工作, 制冷设备的外机都有低温保护, 因室外温度低至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停机。这时我们需要对外围进风口进行遮挡以减少低温空气的流量, 这就保证了冬季制冷设备的正常运转。经统计, 由于做了这些预防性维修工作, 使这些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50%以上。

2 软件及数据的备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院的医疗设备也搭载着这个平台向着集中化和高效化发展, 计算机已基本应用于每台医疗设备当中, 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 计算机已经成为医疗设备的核心部分, 它存储着控制设备的所有软件和设备采集的所有数据, 一旦出现问题设备将整个瘫痪, 找厂家维修费用高昂, 主要是耽误了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我们发现计算机出问题的主要故障都在它相对脆弱的地方———硬盘。由于断电、操作不当、死机等等, 都能造成数据的丢失、硬盘磁道的损坏, 从而使软件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不能开机。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科就以此入手, 对所有设备的硬盘进行备份。不能简单的用GOST去备份, 那样如果硬盘的磁道坏损了, 恢复就失去意义了。以我院柯达CR3000为例, 使用过程中出现平板探测器连接失败错误, 经过检查连接完好, 重启后故障消失, 继续使用后, 又出现上述错误, 电话咨询厂家工程师, 有可能是软件故障, 重装软件后, 错误仍然存在, 我们拿出备份好的硬盘换上, 故障消失, 检查原硬盘, 磁道有一处损坏, 请厂家维修, 报价 (包括硬盘, 软件及工时费) 二万六千元左右, 而我科提前备份费用仅伍佰元左右。我院总共三十余台设备需要备份 (包括CT、DR、CR、MIR、DSA、B超、相机、工作站等) , 需要用一样大小的硬盘进行镜像。这里提醒大家要提前看好硬盘的种类及大小, 我院的设备硬盘就有SCSI接口, IDE接口, 串口三种, 预计花费三万元左右。由此看出, 预防性维修工作不仅节省了维修费用, 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地让设备保持完好, 保障了正常的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蒋希木.医疗设备预防维修[J].医疗装备, 2001.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9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关系国民健康与医疗安全的重要工作,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统计数据, 1992—2002 年共收到40 多万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其中直接引起患者死亡的6 636 起, 这组数据令人震惊。事实上此项统计并不完全准确, 因为即便在美国, 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也较低, 2000年共收到报告92 000 份, 而主动报告仅3 000 余份, 主动报告率不足3.3%。美国医疗产业促进会 (AA-MI) 指出:在每年8 000 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中, 其中44%的器械被强制召回 (存在严重设计缺陷) , 还有大约33%属于设备使用问题。1998 年美国FDA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 有980 例医疗事故是因设备引起死亡[1]。国内的统计数据方面, 据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2005 年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27 起, 2006 年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439起, 设备问题引起的医疗事故占全部事故的17%, 医疗设备造成人身伤害已占医疗投诉量的1/3。

各种医疗设备因维护保养不当而引起故障、引发医疗事故的报告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以某地区2007年对CT质控检测结果为例, 该地区共有CT设备109 台, 周期性检测合格率为90%, 不合格率为10%[2]。不合格设备意味着3 种情况:对患者不安全、诊断质量差或误操作。以每台设备每天做50 例患者计算, 每天就会有550 人次的检查受到影响, 以253 个工作日/a计算, 一年就会有139 150 人次的检查受到影响, 这组惊人的数字表明, 有相当数量的人群会因设备质量问题产生不正确的医疗诊治结果。

2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漏洞的根源

2.1 主观意识淡薄

不论政府管理部门、医院还是患者层, 对于医疗设备质量的认知都还不够[3]。部分人员对设备的要求不高, 把能够使用作为衡量设备正常与否的唯一标准。我国医学计量工作起步较晚, 1985 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逐步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大中城市形成管理规模, 而对于更大范围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则是在2000 年以后才日渐开展起来的。

2.2 经济利益驱使

开展医疗设备质控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仅专用检测设备就价值几十万元。对于质控不合格的设备, 如果按规定停用或检修, 则会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并产生相应的维修费用。另外, 目前各医院尤其是中小规模医院的医学工程科人员数量、素质相对不高, 应付正常的设备检修工作都已非常紧张, 更不要说开展需要一定时间、精力的质控工作[4]。

2.3 售后服务市场不规范

当前售后服务市场比较混乱, 有的设备厂家在维修中漫天要价, 小故障大修, 一些不专业的维修公司趁虚而入, 打着为医院省钱的幌子, 实施不规范的维修, 或者更换不合格的二手件或替代品[5]。这些维修行为表面看似省钱, 实际上往往给设备埋下安全隐患。以GE公司为例, 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每年需接受数十课时的继续教育以更新维修技术。而像离职工程师, 他会发现知识老化, 且不再拥有在线支持、工厂支持、原厂备件支持等。大型医用设备的专业维修需要许多专用工具, 比如MR的维修与检测, 不仅需要一些普通维修工具 (如Metrolab场强仪、RUO温度监测仪、涡流矫正仪等) , 还需要原厂设计的专业维修设备 (用于核心部件校准、励磁、匀场等) [6]。现代大型设备中包含许多高科技技术, 如MR等的机架内最高离心力达11g, 高于火箭发射所需要的10g加速度, 任何不合格配件或不科学的维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3 建立质量管理和预防性维修体系

3.1 规范质控发展模式

医院应强化质控角色, 以质控达标为准绳和第一评定标准, 以风险为原则, 分等级制定质控目标。现代质量监控包括设备安全检查和性能测试、风险管理、预防性保养制度、维修能级管理、医疗技术评估策划几大部分。随着医疗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医学工程科的维修工作特点将会发生变化, 维修技师从传统的万能型向专业型、管理型转变。所谓专业型, 就是每名技师主攻生物电、检验、放射等某一个专业的设备维修和保障, 对于其他专业设备保持常识性了解即可。所谓管理型, 是指技师更多地担负质控、临床设备操作与保养指导、设备使用情况监管等职责。医院的医学工程科职能逐渐从目前的以事后维修为主, 向以质量检测控制和预防性维修为主转变。以美国Baylor医学院儿童医院医工部全年各项工作量构成比为例, 安全检查和性能测试工作占60%, 事后维修工作占20%, 管理与培训性工作占20%。医院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对设备质量管理的认知, 这项工作会大大影响到医疗风险等级。

3.2 建立预防性维修机制

预防性维修 (PM) 是一种国外新兴的维修机制, 它通过周期性的规范化检测与保养发现或消除设备潜在的隐患, 降低使用风险。香港医管局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有明确规定, 售后服务条款中必须包含预防性维修次数及内容, 根据不同设备要求不同, 每次PM必须详细记录备案, 并把开机率和故障率作为售后服务的评定指标之一。台湾地区以乳腺机为例, 把美国FDA MQSA法规作为蓝本, 制定了乳腺机质控政策, 严格控制放射设备辐射影响, 规定了年度检测项目和每半年—季—月—周—日检测项目。

4 结语

较好地开展医疗设备质控与预防性维修, 不仅是对患者的高度负责, 而且会带来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以CT为例, 开展合理质控可以降低风险, 如果性能达标率提高1%, 则1%×109 台×50 患者/d=55 名患者/d可受益。若年开机率提高1%, 则:365 d×1%×50 患者/d×300 元/次=每年收益增加55 000 元/台。另外, 良好的质控会延长使用年限, 减少设备购置成本。因此, 要本着为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 进一步抓好医疗设备质控, 研究开展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参考文献

[1]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 2007, 8 (3) :18-25.

[2]陆银春.关注患者安全需要加强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2) :123-124.

[3]郭赤, 米永巍, 李怡勇.军队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现状、原因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29 (11) :114-115.

[4]杨萌.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8) :121-122.

[5]李斌, 汪黎君, 郑蕴欣, 等.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上下游对弈的再布局[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3) :84-87.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10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种类不断丰富,性能不断提高,给保障这些设备正常运转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事后维修方式维修时间紧、费用高,更主要的是造成设备停机,耽误临床工作,为此,现在很多医院逐步开展了预防性维修工作。预防性维修(preventivm maintenance,PM)是指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周期性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种维修方式[1]。预防性维修可以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前排除设备可能发生故障的情况,减少了设备突然发生故障的概率,延长了设备无故障运行的时间,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益,也减少了维修经费,节约了开支[2]。更重要的是,预防性维修可以防范潜在的医疗设备风险,降低由设备故障引发的医患纠纷。为了保证预防性维修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一方面需要根据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预防性维修计划[3],另一方面要求工程师严格按照预订的时间周期对设备进行检查[4]。为了方便工程师制订、查看、执行PM计划,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数字化PM管理方案,但这些数字化方法大多在计算机上完成,适用于办公室工作,不方便工程师随身查看。考虑到目前智能设备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大量普及,我们尝试在安卓平台上开发一套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备忘录,以方便工程师进行PM计划的制订、执行和跟踪。

1 系统设计

目前,安卓系统已占有大约80%的国内智能机市场份额,并且具有开放性、应用程序开发门槛较低等特点[5]。考虑到科室大多数工程师也在使用安卓系统手机这一实际情况,为减少开发难度、降低软件运行初期系统部署的成本,在安卓系统上开发了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备忘录。由于该备忘录的添加、查找PM信息等功能实现需要借助数据库系统,因此本程序核心功能涉及设备信息及PM信息等数据的存储、查找、编辑等处理,可以使用安卓系统自带的SQLite数据库来实现。该数据库具有占用内存低、高效可靠等特点,支持SQL语言并可以利用安卓系统提供的SQLiteBase、SQLiteOpenHelper等来简化对数据库程序的开发[6,7]。实际工作中,用于描述设备信息的字段一般包括设备档案号、使用科室、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价格等(见表1),描述PM信息的字段一般包括设备档案号、PM内容、间隔、开始时间、下次时间和是否完成等字段(见表2)。

1.1 整体布局

本软件主要由系统登录、PM计划添加、PM计划查找、PM计划编辑、PM计划删除5个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系统登录保证具有特定权限的用户才能登录PM管理系统,PM计划添加、查找、编辑、删除等功能具体实现了对PM信息的相关操作。

1.2 界面布局

首先登录系统,在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如图2所示的PM计划管理主界面,可通过点击“添加新的PM记录”进入PM计划添加界面进行添加,也可以点击“查看已有PM记录”实现对PM计划的查找、编辑、删除操作。在如图3所示的添加界面中,首先输入设备档案号进行确认,若该设备存在,则显示设备的相关信息,如设备的科室、名称、型号等;继续输入计划的PM内容、PM间隔、开始时间等信息,完成对PM计划的录入。在如图4所示的PM信息查找界面中,默认显示系统中全部已有的PM记录,并且按下次PM时间先后进行排序,也可输入设备档案号查找具体的PM记录。单击列表项目可进入如图5所示的PM记录信息编辑界面,长按列表项目弹出“确认删除”提示框,可删除选中的PM记录项目。

1.3 程序设计

为实现对PM信息以及设备信息的数据库操作,设计了PM数据表和De vices数据表,并对2个表的档案号字段进行关联,通过PM数据表的档案号查询到Devices数据表中对应的设备详细信息,可以保证一台设备按时间先后可以有多个PM记录,同时又避免了设备信息的存储冗余(如图6所示)。此外,为了方便对数据库信息操作,设计了PMDB-Manage类,以便实现对PM信息的添加、查询、编辑等操作。

1.3.1建立PM数据表的实现

利用SQL的create table语句,建立PM信息表,其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1.3.2 根据档案号查找设备详细信息的实现

利用SQL联合查询语言,可以方便地实现根据PM信息表中的档案号查找到对应的Devices信息表中的记录,从而得到本条PM信息对应的设备的详细信息,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1.3.3 数据库添加PM信息的实现

利用设计的PMDBManage数据库操作类调用SQL的insert语句,对PM信息进行添加,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1.3.4 数据库查询PM信息的实现

利用设计的PMDBManage数据库操作类,根据设备档案号对PM信息进行查询,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1.3.5 数据库编辑PM信息的实现

利用设计的PMDBManage数据库操作类调用SQL的update语句,根据设备档案号对PM信息进行编辑,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1.3.6 数据库提醒近期PM信息的实现

为了提醒工程师最近一周内需要进行的PM计划,利用PMDBManage数据库操作类调用SQL的查询语句实现提醒功能,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2 应用效果分析

将软件部署在工程师手机上,同时要求每个工程师按照分管的设备以及不同设备制订的PM内容及周期,在软件上通过输入设备编号、PM内容、PM间隔和PM开始时间等,依次新增PM计划。之后,软件会将PM计划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在程序每次运行时提示本周需要完成的PM项目。工程师在完成每个设备的PM计划后,软件自动进行标记并重新生成下次PM时间,从而实现PM计划的长期跟踪,确保PM计划的实施。本软件经过工程师的试用,反馈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结语

使用安卓系统自带的SQLite数据库,设计了PM数据表和Devices数据表,通过数据库操作实现了对PM信息的添加、查询、编辑、删除等操作,基本满足了科室日常PM信息管理功能。今后,还需考虑增加PM记录导出功能,并结合设备维修情况对PM数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制订科学合理的PM计划,以达到减少经费开支并保障设备可靠运行的目的。

摘要:目的:在安卓平台上设计开发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备忘录,以方便设备科人员及时添加、查看设备的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PM)信息。方法:在安卓平台上建立SQLite数据库及数据表,实现对设备信息的查询以及PM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结果:在安卓平台上设计实现了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备忘录,用于管理PM信息。结论:设计的系统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对PM信息的管理,方便及时查看,有助于实现PM计划的长期跟踪,确保PM计划的实施。

关键词:安卓,预防性维修,医疗设备,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张伟,陈敦淳,张曦,等.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2):128,130.

[2]蒋小兵,尚长浩,王粤.浅谈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4(8):97-98.

[3]董博超,宋保维,梁庆卫,等.基于有效度和维修成本的预防性维修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1,28(6):405-48.

[4]黄智伶.医院预防性维修方式初步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4):81-83.

[5]吴亚峰,杜化美,苏亚光.Android编程典型实例与项目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6]姚尚朗,靳岩.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践[M].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11

关键词:医疗设备 故障 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052-01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与医学工程的发展,医疗设备已经惠及到医学诊断的各个方面,为医院提供了精确的诊治手段[1-2]。由于种种原因,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故障。因此,正确分析医疗设备的常见故障,然后正确做出维修保养十分必要。因为加强医疗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保养不但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发挥最大效益,还能够保证病症诊断的正确率,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患者的福祉。

1 医疗设备常见故障

1.1 日常使用故障

由于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程序不熟悉,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因对设备的用途及其诊断性能不能精确掌握,致使诊疗结果误差较大甚至错误。以上两种问题经常发生在新设备投入之初或设备操作人员更换时期。这也反映出了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操作培训不到位、培训制度不健全、工作衔接混乱等问题,也反映出了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技术不专业等问题。另外,在新设备投入时,还易出现不按保养制定对设备实施保养,从而引发设备故障。因此,人为因素是造成医疗设备故障的重要因素,减少人为失误,可有效减少医疗设备故障。

1.2 电路故障

电路故障会造成设备控制失灵,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使其损坏报废。断路故障与短路故障是主要的电路故障。断路故障经常是设备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连线断开等因素,导致电流被切断,使电源或信号无法接通而引起的一种电路故障;而短路故障则是由于主控电路的电源与地线连接,从而引发的一种电路故障。短路故障严重时会烧坏设备,而断路故障对设备的损坏程度较短路故障轻,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设备造成质的损坏。如果发生电路故障就需要设备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仔细排查才能发现故障原因。

1.3 软件程序故障

随着软件程序在医疗设备中的广泛应用,软件故障也频繁出现在医疗设备中,该类故障常见于以光盘、USB、移动硬盘等存储方式的医疗设备中。如,大量数据文件管理时,经常会造成存储资源之间的相互冲突,造成的医疗设备的反响缓慢甚至死机,使医疗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1.4 机械故障

设备机械故障是由于机械转动部分受阻或者卡死、重要器件损坏(如弯曲、变形、破碎、断裂等)、机械连接件松动或脱落等原因而引起医疗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设备较长时间未使用,机械运转部件长时间未加润滑油,易受潮生锈,容易造成机械转动部分受阻或者卡死;医疗设备受到外界严重碰撞或则运行过程中器件之间的碰撞容易造成所重要器件损坏;螺丝、栓、阀门等部件在长期受力下容易松动或松脱,从而造成机械连接件松动或脱落。

2 医疗设备维修保养

2.1 岗位培训

由于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对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等不熟悉,需要加强操作人员岗位培训。首先,在新设备使用前,应安排相关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与厂方工程师对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实施全面的培训,其培训内容包括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工作流程、日常保养等,待培训完毕后,还要对参与培训的人员实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杜绝其操作医疗设备;其次,对于考核合格者在起初操作医疗设备时,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其指导,发现操作错误,及时做出纠正;最后,医院应建立医院内培训与培训考核体系,定期对医疗设备人员实施培训与考核。

2.2 医疗设备的检查与维修保养制度

根据医疗设备的贵重程度,将医疗设备分为重点设备、准重点设备、非重点设备等三类。重点设备(如CT、MRI等),要建立工作档案、技术档案、设备履历、检查记录、故障登记、维修登记等,重点做好周、月、季、年等定期维护计划与记录;准重点设备(心电监护仪、血球计数器等),建立技术档案、检查记录、故障登记、维修登记等,并定期进行计量检查,做好周定期维护;非重点设备(加湿器等)实施定期检查与维护[3]。

2.3 故障的维修

根据对设备故障检查的结果,分别实施不同的维修方式,以便使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良好。对于电路故障要判断其是短路或者是断路引起的电路故障。若是短路要重点检查电路板绝缘层是否破坏、线路连接线是否与地相接、元器件是否变质等,这类故障一般需要及时更换被烧坏的电元件;若是断路重点检查焊点与连接线,这类故障可通过固定焊点,连接连接线解决。软件程序故障造成的医疗设备故障,一般情况下可通过重新启动机器的方式得到解决。如果设备中的程序数据部分或者全部丢失,则不能通过重启的方式解决设备故障,如运行软件数据部分或者全部丢失,则需重新安装。机械故障根据其导致的原因不同可通过加润滑油、除锈、清除杂物、更换损坏部件、固定好各部件的方式维修。

2.4 日常维护及维护岗位责任制

日常维护人员要按照每天规定的流程及时清洁设备环境的卫生、设备内部、过滤元件,检查螺钉、螺母是否松动、仪器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等[1,4,5]。日常维护人员还要监督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按照仪器操作要求及医院的规定进行操作,如果不是应及时纠正,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设备日常维护人员都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位维护人员对其维护的设备负责,并把每台设备都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维护人员,形成一个合理、科学、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日常维护人员还应经常与各科室的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沟通,通过他们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及问题,根据他们反映的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另外,医院也要根据国外医院维修机构设置与管理的相关经验与规则,建立适合本院的医疗设备维修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故障、电路故障、软件程序故障、机械故障等常见故障并及时作出正确的维修保养,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不仅降低医院设备的损耗,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提高对患者诊断的正确率。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与维护,能够有效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效益,延长使用寿命,可显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宗凌燕,蒋政文.医疗设备故障分析及维修管理[J].医疗装备,2013,2(26):782-783.

[2]康莉萍.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和维修保养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 (11):99-100.

[3]孙晓绿.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和维修保养方法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0,7(23):2235-2236.

[4]周立忠.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其维修保养[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44(3):236.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 篇12

随着工业化生产程度进步加强, 电动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领域, 一旦电机出现故障, 被拖动的设备就停止运行, 在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中会造成重大的损失。生产过程中, 电动机的使用越来越多。电动机运转时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由于影响电动机安全和寿命的因素有很多, 对电动机的维护检修和使用寿命十分关注。

电机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 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 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有以下几个途径:

1.选用合理的工艺规范,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提高设备的生产率。

2.通过修理和改造, 保持设备的完好性能,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

3.加强生产计划的综合平稳和协调, 合理组织生产, 提高设备利用率。

可见搞好设备的故障管理, 缩短设备的修理停歇时间, 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 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的一条有效途径。设备的可利用率如果用A表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TBF——设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TR——设备的故障修理时间

由式中 (1) 可以看出设备的可利用率与设备的无故障工作时间成正比, 与设备的故障处理时间成反比。只有在设备的故障修理时间为零的情况下, 设备的可利用率才能达到10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化、大型化、连续化与自动化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 设备的局部故障往往导致整机停运, 甚至整个系统停产。本文就经济合理的进行设备故障管理与检修方式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故障和故障的分类方法

电机设备零部件丧失了规定的性能时, 我们就说该设备或零部件发生了故障。故障可分为老化性故障和事故性故障;按故障的发展过程又可分为突发性故障和渐发性故障等等。本文将故障分为潜在性故障和功能性故障两大类。故障在发生之前存在预兆, 可以进行预测的故障称为潜在性故障。它是发生功能性故障的前奏。设备或零部件丧失了规定的性能时则称之为发生了功能性故障。

两种故障的间隔差别很大, 可以由几毫秒到几十年。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事故性故障和老化性故障。较长的间隔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去防止发生功能性故障, 因而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寻找潜在故障的物理状态。

二、故障的模式

一般的认为, 在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或设备的寿命周期中, 故障率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即早期故障期, 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但是, 通过研究发现, 设备的故障不仅只是上述一种模式, 而是存在6种故障模式:a有4%的设备故障遵循浴盆曲线;b有2%的设备故障遵循恒定或略增故障概率;c有5%的设备故障遵循缓慢增长的故障概率, 没有耗损期;d新设备开始时的低故障率, 然而急剧增长为一个恒定的故障率, 这类占设备故障率约占7%;e整个寿命周期内一个恒定的故障率占14%;f设备在使用初期有较高的故障率, 然后急剧地降低到一个恒定的或者增长极为缓慢的故障概率, 这类设备所占的比重最大, 约占68%以上。故障的模式取决于设备的复杂性, 设备越复杂, 其故障模式就越遵循故障模式e和f。以上的研究否定了设备越老旧, 故障就一定会增多的概念。新的设备维护管理不能掉以轻心。

三、电机设备的故障管理在综合管理中的地位

对电机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目的是追求最佳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和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设备的购置费+设备的维持费, 设备的维持费是设备投入使用之后的全部费用。维修费随着故障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假设设备不发生故障, 那么设备的维修费就为零, 这时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就可以达到最低限度。

四、故障管理办法与维修对策

(1) 故障管理的原则

故障管理应当遵照安全第一和经济的原则。由故障的统计规律知道, 老化性故障虽然发生的频率高、范围广, 但大多数都不会造成停机事故。事故性故障虽然发生的频率较低, 但造成的后果有时非常严重, 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之一。因此, 就根据设备故障的发展规律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级管理。

(2) 针对不同的故障模式采取相应的维修方式

由于设备结构、性能千差万别, 其故障模式各不相同, 因此必须采取不同的修理方式。有时过于频繁修理反而会增加设备的总体故障率, 采取事后修理反而更经济。

(3) 制定具体的故障判别标准, 明确设备规定性能的具体内容

一般来说, 异常缺欠是尚未发生的故障, 但已超出了正常状态, 往往不久就会发展成故障。对于这样情况, 必须制定一个具体的故障判别标准, 以便正确的对故障信息进行收集处理, 使之标准化。

(4) 故障管理必须走制度化、群众化的道路

操作工人必须熟悉和掌握所用设备的结构特点、原理和维护注意事项。做到“四懂三会”, 认真执行设备的包机制和巡回检查制, 做好运行和巡检记录。检查维护工人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时, 必须做好详细记录, 按规定程序上报处理。设备管理人员按时进行巡回检查, 指导有关人员正确使用监测仪器, 做好故障记录, 定期搞好统计分析。

上一篇:IPv6迁移下一篇:行为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