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营销哲学

2024-09-26

苹果营销哲学(精选8篇)

苹果营销哲学 篇1

一、版式是“第一眼的内容”, 读者是会“以貌取物”的

如果我们的产品不是手机而是一份报纸那靠什么来完成灌输呢?应该是用成功的版式设计来完成这一任务吧。

作为报纸版式编辑, “苹果营销哲学”的灌输原则对我触动很大。版式设计的最终目标不就是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好地展示给读者吗?之前有这样的讨论——报纸是内容为王还是版式为王。看到“苹果营销哲学”灌输原则后, 我认为版式和内容不是对立的而本就是一体的, 其实版式就是一种内容, 版式是“第一眼的内容”。在读者细看报纸内容前, 读者第一眼看到的是版式。版式给人的感觉是专业还是马虎, 是精致还是简陋, 这就是版式对读者的灌输, 这就会让读者“以貌取物”。

二、版式编辑有“编辑”和“设计”的双重任务

那么我们拿到一个版面后开始设计的第一步是什么呢?版式编辑也只有在对文章有了理解之后才能决定用怎样的视觉语言表达文字编辑的思想。所以版式编辑拿到一个版面后并不是急于动手, 而是要理清标题、文字、图片等各元素的关系, 所以版式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读懂文章。

版式设计并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版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好地传播。好的版式设计能够渲染文章气氛、体现内容重点、轻松读者阅读。配合着文章内容, 版式设计或是大气沉稳或是清新小资, 让读者看一眼就能被带入氛围。通过对文章图片等各元素的安排, 读者将在版式编辑引导下读完文章。需要读者注意的内容已被版式编辑突出显示了出来, 图片则被挑选出来放置在适当位置, 让读者可以通过读图更轻松地理解文章。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版式视觉的需要, 版式编辑也就常常会和文字编辑一起商量修改标题、增减文章、选择图片。所以版式编辑首先是个“编辑”, 然后才能做版式, 版式编辑是有“编辑”和“设计”双重任务的。

三、一个出色的版面是要有视觉焦点的, 是有风格的, 也是简洁的

版式设计不是对文章简单的美化, 而是一种有思想的设计。我认为一个出色的版面是要有视觉焦点的、是有风格、也是简洁的。

版式是要有视觉焦点的——能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些报纸版面你会一翻而过, 那这版面必然是平淡无奇的。而有些版面则可以一下就抓住你的眼球, 那它肯定是个性鲜明、焦点明确的。这个焦点就是整个版面上最抓人眼球的内容, 是我们最想让读者第一眼看到的内容。

那么版面上众多的文字和图片就需要分个主次关系, 什么内容是最重要的, 哪张图片是最精彩的。这就决定了哪篇文章是头条新闻, 哪篇文章只能占个角落;哪张照片可以占据版面的中心位置, 哪张照片得放小。如此版面内容就有了轻重, 有轻重就有了节奏;如此版面内容就有了对比, 有对比就有了视觉上的焦点。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就常常为了做足一篇文章而对版面上的其他文章进行大幅删减, 为了放大一张精彩的照片而对其他照片弃之不用。

聚焦效果用在短标题制作上更是立竿见影。突出制作的短标题往往只有三四字, 但比普通长标题更具十足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非常适合用在有重大新闻的版面制作上, 用来渲染气氛, 其夺人眼球的效果还往往是字越少效果越强。读者拿到一份报纸时, 第一眼看到的是头版头条, 所以对头条要做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处理。这样就能让读者瞟一眼报纸, 就有了拿起报纸阅读下去的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版式是要有风格的——让读者体会到报纸的品质定位。我们常常只需要看版式就知道这是哪家的报纸, 这是因为这家报纸有自己的版式风格。报纸统一的设计风格能把各个版面形成了一个整体, 采用何种版式风格取决于它的办报品质和目标读者的定位。举个例子, 如果一家报纸定位老年人为主要目标读者, 那么报纸就会为了顾及老年人的视力问题在版式设计上使用比较大号的字体。

如果一份报纸有着整体的设计风格, 那说明这家报纸的版式设计人员有很强的能力, 使得多人做出来的版面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在保持整体设计风格一致的前提下, 各个版面可配合各自的文章内容做差异性的设计, 达到即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新闻版要简洁大气, 展示新闻报道的内在震撼;文体版要时尚激情, 反映明星潮流和体育比赛的紧张刺激;副刊版则要休闲趣味, 传达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

版式也是要简洁的——让读者可以高效地获取信息, 轻松地阅读文章。达·芬奇曾说过“至繁归于至简”, 结果这句话被印在了苹果公司的第一版宣传册上。追求简洁不是要忽视复杂性, 而是要化繁为简。简洁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抹掉, 更是要对繁杂的信息有深刻的理解。

我们现在正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读者通过手机、微信、微博、电视、网络……时时处处都可以获得之前无法想象的海量信息。而现今人的生活节奏又都是很快, 所以, 如果版面同时存在简洁和复杂的两个版本, 正常的读者一定会选择简洁的。报纸就是要让读者高效地获取信息, 轻松地阅读文章, 以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乔布斯就曾这样说, “我们管理公司、设计产品、广告宣传的理念就是一句话:让我们做得简单一点, 真正的简单。”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已经成为现今主流, 以减少读者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报纸已经舍弃之前那种烦琐的版式结构, 流行长标题、短文章、大图片、块面区分明确的设计风格。这种版式结构非常清楚, 让读者能一目了然, 提高了读报效率。

人们是会以貌取物的。版式也就如同一个人的衣着打扮, 同样可以反映出一份报纸的品质定位。这就要求报纸版式与文章内容更紧密地合为一体, 相辅相成。我们版式设计的最终目标也就是为了使文章内容更好地展示给读者, 让版式成为“第一眼的内容”。

苹果营销哲学 篇2

 昭通苹果具有早果、丰产、果面色泽鲜艳、风味香甜浓馥、肉质爽脆可口,成熟期较北方早一个月左右等特点。正常

管理下,红富士亩产2000——3000公斤,果口经云南省农产品质量监督站化验表明,采收期可熔性固型物达14%以

上,硬度9kg/ml,每百克含Vc0.36g,含粗纤维5.2g,粗有机物13.8g,含总酸2.5g,蛋白质1.4g,全铁1.4mg/hg,全锌0.2mg/kg,全钙55.02mg/kg,总糖10.67%。在全国外销会上,金帅品质名列前茅,元帅风味及可熔性固型物

均居全国首位。红富士、金帅品种曾获云南省优质水果称号及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

昭通苹果营销存在的问题

品牌复杂混乱,消费者分辨不清

据了解,多数消费者只认识红富士,因为苹果本身所带有的颜色。对于其他的比如:金帅、新红星、秦冠、昭福、红云等20多个品牌就了解甚少,以至于导致消费者认为昭通苹果只有红富士一个品牌。这对于其他品牌苹果的销售有很大的不利。

昭通苹果营销现状

第一:招商代理

商行通过招商,委托其他水果经销商经销,以其作为产品的代理。

第二:直接销售

吸引食品加工企业的投资,把苹果加工成各种口味的果汁,直接面对消费者

第三:网络销售

创立信息网:

让苹果走向世界

昭通苹果营销存在的问题

营销策略不合理一:价格定位太高

如何销售产品出去,产品的价格是关键。目前的昭通苹果说价格定位都在3-6元每市斤,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太高,特别是在苹果旺季的时候,昭通苹果被称为是富贵苹果。应该调整苹果的价格定位,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认识昭通苹果,都能吃到昭通苹果

营销策略不合理二:销售忽视包装

除了大规模的水果商行注重产品的包装外,市场上还有许多散装的苹果,称为:“裸苹果”在交易之后,直接用一个塑料口袋就进行了包装。毕竟在大规模的商行购买昭通苹果的占少数,无特色的包装使消费者难以记住昭通苹果,也不利于产品的宣传营销策略不合理三:销售渠道狭窄

虽然在很多地区设立昭通苹果的销售点,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知道哪些可以购买到的正牌的昭通苹果,就算知道昭通苹果的名声,也不知道在哪里进行购买。还有就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不到位。应该采取密集型分销,扩大品牌知名度。

营销策略不合理四:宣传力度不够

在宣传上没有重视品牌的推广,导致消费者对昭通苹果的品牌意识混乱,甚至不认识昭通苹果品牌的现象,宣传范围窄,尚未有意识地利用媒体广告、公共宣传等来全方位塑造品牌形象,不重视宣传,不能有效提升产品的知名度,限制了昭通苹果品牌的发展。

营销环境及其SWOT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与法律

昭阳区被农业部列为: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昭通政府推出昭阳苹果旅游文化节。

经济环境

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税费的改革,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差距。

社会文化

送礼的文化,地方特色产品

自然环境

温带气候,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品质资源。

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行业之间的竞争

虽有昭通红云果疏商行、云南国投中鲁果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销售企业,可这远远不够,不能覆盖市场整体。并且还有很多的散装苹果与之竞争,补填了留下的空白市场。因此,针对昭通苹果应该从新定位新的市场,确立昭通苹果的优势。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供应商主要是昭阳区附近乡镇果农,苹果成熟的时机不同,所表现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昭通苹果形成了集早、中、晚熟为一体的多元化品种格局且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比较强,争取有力的价格竞争优势。

替代品分析

苹果作为副食,人们对苹果的要求不是太高,也就是说转换成本比较的低,替代品也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面临替代品的竞争压力非常的大。

潜在进入者分析

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新品种苹果,潜在进入者也较多,市场同类产品较多,操作相对较容易,市场壁垒较小。因此潜在进入者比较容易进入市场。如何提高进入壁垒是目前昭通苹果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行业之间的竞争

虽有昭通红云果疏商行、云南国投中鲁果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销售企业,可这远远不够,不能覆盖市场整体。并且还有很多的散装苹果与之竞争,补填了留下的空白市场。因此,针对昭通苹果应该从新定位新的市场,确立昭通苹果的优势。消费者分析

消费者需求的就是为了营养健康,美容。消费者的需求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具有现实的营养需求,即饮食需求。另一种人处于经济较好的阶层,用于美白。昭通苹果的发展趋势应引导消费者促成心里变迁,鼓励人们多吃水果,不但营养健康,而且还有美白的效果。

SWOT分析

机会

1.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2.有政府支持和引导

3.有良好的公众形象

4.顾客越来越重视饮食的健康

优势

1.特有的苹果文化

2.多元品牌

3.独特的地理环境

威胁

1.替代品增多

2.行业对手数量多

3.顾客对品牌的意识混乱

劣势

1.保质期短

2.品牌复杂混乱

3.市场管理监督不够

营销策略

SO战略

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结合,利用两者关系通过营养价值与美容的功能,加大宣传,提高市场占有率

TS战略

外部环境对内部优势产生威胁,利用低价高质培养忠诚客户 扩大市场份额。

WT战略

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相遇,应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来进一步降价,树立品牌

WO战略

外部机会战胜不了产品劣势时,进一步降价,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力量

解决昭通苹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强化品牌意识,打造昭通苹果品牌

1.注册统一的“昭通苹果”商标

统一商标是指统一昭通苹果产业的商标,不分苹果种类,统一注册成为“昭通苹果”注册统一的商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消费者也不会对产品的品牌产生混乱、分不清楚的情况。而且注册统一的商标,对调整产业结果,促进昭通苹果的生产,带动昭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强化昭通苹果品牌

地理标志的优势日益显现,它能迎合消费者消费需求。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体现在“认牌购物”上,而“认牌购物”不仅是选择企业商标,其中还包括地理标志。

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的昭通苹果对当地的气候、光照、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正是特定的自然环境才孕育了高品质的昭通苹果。地理标志成了昭通苹果高品质的代名词,是昭通苹果进行品牌打造的质量基础,而质量正是品牌推进过程中的品牌美誉度的保证,是昭通苹果进行品牌推进的先天条件。以生产地命名的地理标志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更利于在消费者中传播开来。通过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能够把昭通苹果的特色优势转为市场优势,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强化。所以昭通苹果应该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强化昭通苹果的品牌。

二.以“4P”理论为指导,构建合理的营销组合体系

1、准确的产品定位,优化产品组合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密切相关,产品定位是市场定位的核心,是市场定位的扩展的延伸,是实现市场定位的手段。因此,产品定位的过程也就是市场定位的过程。在进行合理细分市场时,可以依据消费者在需求欲望、购买行为以及购买习惯等方面上的差异,把昭通苹果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体。具体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地理环境因素、人口因素

地理因素

可以从国别、地区、城市规模、人口密度、气候等方面来进行市场细分。鉴于昭通苹果多数是销往东南亚以及全国各

地,这类产品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个小的城市甚至是乡镇都可以作为昭通苹果的目标市场。从而使昭通苹果覆

盖整个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人口因素

依据有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目前昭通苹果具有不同的品种,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都能满

足其需求,不管人们是从健康、营养还是养颜,昭通苹果都是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2.利用地理优势,创造价格竞争优势

昭通苹果的形成,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外,更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渗透,充盈其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是形成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地理标志品牌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源动力。将原产地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宝贵无形资产给予知识产权保护,将地方人文历史文化加以凝聚和催化,使地理标志产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商品价值。昭通苹果的价格竞争,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昭通苹果的营销中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地理优势,培育产品价格竞争力。

3、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建立全面产品分销渠道

昭通苹果的营销渠道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进而失去了产品频频的价格竞争力。为使昭通苹果的营销开拓新的局面,应该对现有农产品分销渠道进行升级拓展

1.运用直销模式

2.运用垂直渠道网络

3.运用水平渠道系统

4.运用互联网的发展

4.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多元化促销

广告活动的促销

总结

 公共关系活动的促销

人员推销的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

向苹果学学右脑营销 篇3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说过, 苹果的核心优势就是知道如何让复杂的高科技为大众所理解。为了得到大众的理解, 苹果“攻击”的是消费者的右脑。

让消费者认为苹果是首选

左半脑掌管逻辑、分类, 通常左半脑喜欢的检索方式是“类别”。而右半脑不具备分类功能。我们来看苹果的传播方式:不断强调i Phone不仅是手机, 而且是一部“革命性的新手机”。

于是, 当我们提及智能手机时, 左半脑会为我们检索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但是, 当我们提及“革命性的新手机”时, 常常会指向右半脑的i Phone, 而很少会想到其他。这个对比说明:很多品牌苦心孤诣营造“智能手机”的概念, 但却不知道, “智能手机”只是一个词组, 是左半脑的记忆检索工具, 而苹果仅凭简明的特征就在消费者的右半脑留下了鲜明印象, 避开了红海竞争, 争取到更大的赢面。可以说, 苹果是先从右半脑取得胜利, 再把胜利之火烧到左半脑, 从而大获全胜的。这也告诉我们, 商家不应该再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宣传自己的产品上, 而是应该放在消费者身上, 完全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消费者为什么没有买你的产品?并不是你的产品不好, 而是消费者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角色, 他不知道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去接受你的产品。商家需要引导消费者扮演好这个与众不同的角色。

让消费者认为苹果最适合自己

如今, 手机逐渐成为一种快销品, 快销品的特征就是, 购买行为的“瞬间决策”。在琳琅满目的快销品里, 如何才能在瞬间让消费者“对号入座”选择你的产品呢?最有效的方法是针对左右半脑, 展开不同的“记忆检索”, 让消费者以更快的速度认知你的产品和自己的状态。

其实, 很多时候消费者并不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或者面对众多卖点已经失去判断力了。这时候, 消费者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 作出选择。所以, 商家一定要以明确、快速的方式帮助消费者认知自己, 判断你的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如果说传统的营销是商家和消费者把焦点集中在产品上的话, 那么现代营销应该把焦点集中在消费者身上, 再进一步讲, 就是集中在“帮消费者自我判别”的认知上。

当我们评判他人成功与否时, 常常用左半脑去评判, 比如是否有钱、有地位等, 但评判自己时, 我们却习惯用右半脑, 并且极易因情绪波动来评判自己。正是这样, 苹果倾向于对消费者进行身份描述, 不是先将目标人群分成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层, 再分析其性格特点、消费特性, 而是只分为追求生活品质和个性展示的张扬派、追求功能性价比的务实者, 并为前者提供最大的价值支持。可以说, 苹果用“软刀子”划分出极其有利的市场空间, 从而扩大了无限的消费群和产品利润空间, 与其他商家拉开了距离。也正是因为如此, 几乎所有消费者都愿意将自己划为符合拥有苹果的角色。当右半脑完成自我判断的“对号”, 左半脑完成产品判断的“对号”, 那么消费者就会选择你的产品“对号入座”。

别的品牌向消费者“灌输”, 苹果的营销策略却是“吸引”, 这就是差距。

让消费者信服苹果的传播方式

为什么每个人都觉得购买苹果i Phone挺好?苹果在整个品牌传播的过程中, 不仅在意“说什么”, 而且更注重“怎么说”。顾客不会为你所做的买单, 但会为你这么做的理由买单。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 往往会“感情用事”。控制情感的方法, 在于设计带有情感的理由。“目前最先进的是智能手机, 通常就是电话上面有QWERTY的小键盘, 但重点是它们既不智能, 也不好用。”“我们当然不是要做那些, 我们要做的是更聪明、更简单好用并且将一鸣惊人的产品, 而这就是i Phone。”苹果向消费者表达的是这些情感。

苹果的传播顺序是从“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3个环节一一展开的。不管所在行业, 如果按照“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3个黄金波环的方式传播和沟通, 效果最佳。“为什么”是黄金核心环:做任何一件事情, 我们都要有打破现状的勇气, 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怎么做”是黄金传导环:我们打破现状的方式, 就是让我们的产品设计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是什么”是最后的黄金呈现环:我们只是碰巧制造智能手机而已, 这样精美的手机, 想要买一台吗?苹果做的广告正是遵循这种信息传播顺序。

什么是“右脑营销”?

右半脑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虽然逻辑能力不如左半脑, 但右半脑的记忆力却远远超过左半脑。我们常常会说“直觉”, 直觉正是右半脑的功劳。右脑以具体的“图像”来接收信息, 右半脑代表的是“感受力的、潜意识的、冲动力的”。举个例子:我们可能已经记不住多年前认识的某人的名字, 但也许却至死都不会忘记那人的长相, 因为我们是用的右脑记忆而非左脑记忆。

苹果手机的营销策略 篇4

未曾营销先造势

往往越是未知的东西即将到来,人们便越是想迫切地知道真相。“好奇害死猫”说的就是这种人的天性,而企业利用好人们这种围观和看热闹的心态,就能让你即使用低成本也能做好宣传。在苹果迷们盼望苹果手机面世的长达一年多时间里,网上讨论不断,甚至有人自称搞到了苹果手机的设计方案。但直到发布当日,人们最终看到iPhone的真实面目,几乎所有人都猜中了它叫iPhone,但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猜中他的造型,更为他的各种性能惊叹。那种患得患失的心境和探求未知结果的神秘感,是产品推广和品牌宣传中最有价值的营销工具。在充斥着商业宣传的世界里,造声势其目标就是要确保营销的产品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更重要的是,确保这种谈论本身是有效的。苹果公司会将其产品宣传成标志时代意义的物品,将其先进的技术创新吹嘘的天花乱坠,让顾客如痴如醉渴望得到,但最终你会发现你买回家的就是一部手机或者是一部带“智能”的手机。

饥饿式营销

苹果的产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市场供应的控制,也就是使市场处于某种相对的“饥饿”状态,这有利于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权。iPhone的销售显然是这种策略的代表。自上市以来,不管市场对这款产品的呼声多高,苹果公司始终坚持限量供应。不少人或许是因为买不到,而想买一部试试。有人甚至花很大的代价得到了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他就会满足于得到的喜悦,有时候甚至闹不清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而苹果的饥饿营销则正好利用了人们这种赶潮流、追时尚的心理。他高高吊起人们的胃口,却不急于满足。不满足引来更多关注,限量版比大路货更让人追逐。因为不容易拥有,便会更显得珍贵,更加不同。这种强势的营销风格和它的产品一样,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

体验营销——让用户亨受不一样的神秘感受

苹果公司每推出一款新产品的推介会,都会选择充满神秘色彩的剧场进行,通过幕剧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宣传,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

打造苹果文化,培养疯狂的苹果粉丝

顾客并不希望被奉承迎合,有时候极力地讨好反而使他们其无所适从,倒不如吊足胃口来激发他们的兴趣。现代营销主张:“只要客户需要,要多少有多少。”而人性营销则是故意控制供应量,不让顾客很容易就得到满足:“你想要吗?没货,下次再来试试吧。”苹果很多产品在其推出前和推出后都会有大量的短缺现象。这种造成市场饥饿感的手法,它运用的可是炉火纯青。认同我价值的人,就是我的消费者,请跟着我走。苹果的营销已经用精神和价值观来号召和统领消费者了,超越了纯粹的产品层面,这正是品牌营销追求的至高境界。苹果真正不同的是,别人向消费者灌输,乔布斯是吸引,“愿者上钩”。

口碑营销—让手机从通迅工具变成时代玩具

有哪个手机品牌像明星一样被追逐?恐怕只有苹果。“苹果迷”们追逐苹果的各种产品,常常忘我的向周围的人炫自己的爱机,亲自演示,交流使用心得,炫耀爱机的个性配件,甚至走到哪里都捧着个苹果笔记本。即使是索尼、戴尔、诺基亚这些响当当的一流品牌,其用户的热情也无法与“苹果迷”的疯狂相比。

人性营销的极至

乔布斯的哲学是“做正确的事”,这个正确,不是技术,不是设计,不是美学,而是“人性”。有个故事很好的诠释了人性的重要性。有国王让两个工匠比赛雕刻老鼠,有个工匠雕刻的栩栩如生,第二个工匠雕刻的老鼠不是很像。当国王准备宣布第一个工匠获胜时,第二个工匠提议让猫来鉴别谁雕刻的老鼠最好,结果猫喜欢第二个工匠雕刻的,因为他用鱼骨雕刻的。

其实人生更何况不是如此,那些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技术做的最好的人。而往往是最了解“猫”的需求的人。因为只有靠逻辑做事才能更符合事物本身的规律。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贴近于猫的心态,用猫(客户)的视角去观察什么样的老鼠(产品)是它最喜欢的,用猫的行为方式去营销这只“老鼠”。才能让客户第一时间上喜欢上这只“老鼠”。这正是人性营销的精髓,而乔布斯正是把人性营销发挥到了极致。

作为一个高端产品,应该是消费者身份地位的体现,就如古诗所云:“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美,此美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触摸的朦胧美。越是未知的东西即将到来,就越是想迫切地知道真相,未知产生畸高的期望值,这是一种巨大的营销势能,是营销者求之不得的。在品牌培育之初,要让消费不见其身先闻其声,做好前期市场宣传造势,继续以低焦高端卷烟为例,要让消费者抱着健康吸烟的意识自己去寻找此类卷烟,再由客户引导至主推产品之上。同时,未知强化期待,不满足引来更多关注,限量版比大路货更让人追逐。就如中华卷烟采取的“饥饿营销”策略,使其成功上位。

营销哲学综述 篇5

有人曾用一幅画来描述市场营销: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 前面一只筐是发现需求, 后面一只筐是满足需求, 中间这根扁担是信息———来自天、地、人及其变化和相互作用的信息, 这个人就是营销者。随着时间的变化, 这个人的扁担和肩膀的接触点经常变化, 这个接触点就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平衡点。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 营销者对最佳平衡点的探求过程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营销哲学的演进过程, 因为它涉及到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 (包括消费者、社会等) 各方利益。

了解营销哲学的演进, 对于企业更新观念, 自觉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新形势, 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营销哲学演进史

所谓营销哲学多数人认为就是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 在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在三者利益基础上还应包括其他竞争者的利益, 因为这不仅是关系到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缘故, 还涉及到营销哲学理论的完整性, 从而构建了营销哲学金字塔模型 (见图1) 。

在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哲学划分中, 其市场营销观念既包括了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营销观念还包括了客户观念。菲利普·科特勒的划分使得营销哲学中抹煞了其他竞争者的利益。因为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营销观念是以目标市场为起点的, 它充分考虑到了市场和竞争因素, 并且要求企业要比其他竞争者做得更好, 从而争取更多的顾客。这实际上涉及到竞争者的利益。而郭国庆教授和唐豪教授的划分则充分认识到了市场营销观念和客户观念的不同。各种营销观念如表1所示。

本文将市场营销哲学扩展为处理企业、竞争者、顾客和社会四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观念。从而建立上述模型, 并且在综合以上大师观点及上述模型基础上将营销哲学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只注重自身建设”

此阶段的市场主体为企业, 具体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三类传统观念。

1、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 也是一种最古老的营销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会接受任何他能买得到并且买得起的产品, 因此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改善生产和分配的效率。其典型口号为“我们生产什么, 就卖什么”。生产观念在西方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 市场需求旺盛, 整个社会产品供应能力则相对不足。

2、产品观念。

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会选择品质、功能和特色最佳的产品, 因此公司应该不断致力于产品的改进。公司还要设法使包装、价格更具吸引力, 改善分销渠道, 以便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产品观念和生产观念几乎在同一时期流行。1961年, 西奥多·雷维特发表了著名的“营销近视症”一文, 它指出有些行业在困难时期衰退的原因在于他们所重视的是产品而不是“顾客需求”, 任何产品都是满足一个持久需求的现有手段。

3、推销观念。

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 若听其自然, 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企业产品, 因而营销管理的重心是积极推销和大力宣传。其口号是“我们卖什么, 就让人们买什么”。此观点盛行于20世纪30-40年代, 这一时期由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 产品产量迅速增加, 整个社会已经由商品不足进入商品过剩, 卖主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 第二阶段:“武装斗争”

1957年, 通用电器公司的约翰·麦克金特立克阐述了所谓“市场营销观念”的哲学, 并称它为公司效率和长期盈利的关键。此观点认为, 实现企业市场活动的目标在于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和欲望, 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迅速地传输与市场的期望满足相适应的产品。由于它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考虑到了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自身的优势, 因此企业在与竞争者争取顾客和提高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已明显带有“火药味”。

(三) 第三阶段:“走群众路线”

这一阶段的观念是指“客户观念”, 客户观念的产生最终奠定了目前的营销哲学, 并且教给了我们逆向思维的方法论。客户观念强调企业注重收集每一位客户以往的交易信息、人口统计信息、心理活动信息、媒体习惯信息及分销偏好信息, 由此确认的不同客户终生价值, 分别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各自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提高客户忠诚度, 增加每一位客户的购买量, 从而确保企业的利润增长。

(四) 第四阶段:“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此阶段为市场营销的发展完善阶段, 具体表现为:空间上市场不断被细分, 活动领域不断被拓宽, 营销手段和工具也日益丰富多样;时间上讲究动态和权变并且注重对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971年, 杰拉尔德·扎特曼和菲利普·科特勒, 提出了“社会市场营销”的概念, 促使人们将市场营销原理运用于保护环境、计划生育、改善营养, 使用安全带等具有重大推广意义的社会目标方面。1986年, 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大营销”的观念。认为除了产品和劳务外, 人、地、观念、经验和组织都是营销的对象, 大学要招到更多的学生, 宗教组织得到更多的捐赠, 医院吸收更多的病人, 国家要向世界展示形象, 甚至个人谈恋爱, 营销无处不在。可见营销正在向多样化、细分化方向发展。我们在营销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营销进行分类, 从而更形象地描述可持续发展的图景 (见图2) 。

三、从营销组合的发展看营销哲学的演变

我们知道策略可以反映战略, 而战略又体现着哲学。哲学的某些思想不一定反映在策略中, 但策略必定体现着哲学。因为哲学相对策略是一种更高更完善的范畴。

四、结论

随着市场营销环境的不断变化, 首先引起的是营销者们对营销哲学的审视, 而导致营销哲学的不断演进, 而营销哲学的不断演进又会引导营销策略的变化。本文通过对营销哲学和营销组合的发展综述可见, 营销哲学和营销策略作为市场营销学的两条主线, 其发展是并行不悖的, 而且是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本文对营销哲学概念的扩展, 不仅完善了营销哲学的内涵, 而且也便于解释营销哲学和营销组合的演变过程。

摘要:文章首先对营销哲学的概念进行了补充, 并且提出了营销哲学金字塔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营销哲学的演变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 四个阶段的划分既在时间纬度上考虑了营销哲学的转变, 又在空间纬度上考虑了营销在当前的新进展。另外, 营销组合的发展进程不仅映射了营销哲学的演变过程, 而且进一步验证了对营销哲学进行补充的必要性。

关键词:营销哲学,营销观念,营销组合

参考文献

[1]、周建波.营销管理——理论与实务[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2]、郭国庆.社会营销学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唐豪.现代营销——原理与方法[M].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苹果公司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篇6

一、营销模式的内涵

营销模式是企业营销策略组合的独特结构与有效方法, 他将各环节业务活动和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以获得更好的顾客满意、更大的市场溢价、或更高的销售效率。营销模式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手段与实现形式, 也就是说, 我们的企业进入了以营销模式创新来取胜的时代。

二、苹果公司PPC营销模式创新的行业背景分析

全球移动通信势头强劲, 数字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自手机诞生以来, 经历了三次产品的升级浪潮, 第一次是2002年的彩屏化, 第二次是2004-2006年的手机多媒体化, 包括手机照相、彩铃和音乐。而第三次则是手机的移动宽带和移动运算化, 也就是智能化。根据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调查报告显示, 2006年全球智能手机发货量已经达到7090万部, 同比增长率达到75%。总体上智能手机数量只有手机总数量的7.5%。由于需求量大, 利润较高, 加上良好的市场预期, 多数手机厂商已经将实力较强的研发团队集中在智能手机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机同时给众多软件开发公司也带来很大商机。目前主要出现在三大领域, 其一是网络浏览器, 其二是多媒体软件, 其三是商业性应用软件。软件开发能力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苹果公司PPC营销模式创新解析

苹果手机从2008年6月推出以来其销售量遥遥领先于行业内任何一款智能手机的销量。本文作者以营销模式为切入点, 探索苹果成功的因素, 以及能够推广复制的要素。

PPC营销模式, 即产品策略 (Product) , 产品链策略 (Produc chain) , 消费者体验策略 (Consumer experience) 三种策略组合的营销模式的简称。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构建什么样的产品链, 如何指导消费者体验, 三要素不可区分, 需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实施。因此将其命名为“PPC营销模式”。

(一) PPC营销模式中的产品

新形势下的生产者应该去引领消费市场的走向, 正如乔布斯所说:“消费者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除非你把东西摆在他的面前。”

苹果公司遵循“杰出的工业设计”原则设计产品, 以求最直观的反应产品的品位和产品所追求的内涵, 并“一流的技术支持”成为产品的第一核心。苹果再设计的产品的思路总结起来就是“至繁归于至简”, 在未来的采购决策中, 消费者关注他们能用设备做什么, 以及如何充分的利用设备的能力。这也是PPC营销模式内的精髓, 以绝对的技术领先为指导的产品观、以为消费者提供超前理念的产品链。

对于企业来说, 创新不是生产新产品, 而是创造新产品、新的思维方式, 创新的目的应该是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 而不是只追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苹果的产品中可以看出来, 不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 都是没有被大众认识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人们没有想过通过触屏滑动来生活和工作, 人们没有想过电脑可以这样的轻巧甚至被装在档案袋里, 人们也没有想过每一块类似玻璃的平面被当成显示器, 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创新的想法, 这正是创新的第一步。

(二) PPC营销模式的产品链

产品链策略则是如何引领消费者的需求。以现在的消费电子为例,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手机最终的发展趋势将是四个字“无所不能”。那么下一步就是手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有多少终端设备能够与手机形成联动, 这就是手机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对产品链建立的基本要求。

第一,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生活关联。计算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 手机的智能化趋势已经显现。笔者预测, 未来发展中, 手机的功能将会电脑化, 也就是说未来手机终端将作为电脑的便携延伸和远程控制器身份, 在电子设备中起到中转和传输的第二PC。第二, 生活电器网络模块化的智能关联。生活智能化需要我们将所有的电子设备进行统一的部署和调度, 而电子智能化的控制, 都需要以PC机基站、手机便携远程控制器的二元结构为核心。

(三) PPC营销模式的消费者体验

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将产品链上的各个产品让消费者知道并且体验到这个系列的产品是如何为消费者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和感官上的享受。消费者体验是能让消费者深刻体会到产品和公司的内涵的渠道, 更是最直接的体现方式。

苹果公司要求体验店的设计要与苹果产品有趣、简单、时髦、有创意的特点做到高度契合。无论在店面设计方面, 还是在在产品展示方面, 还是对消费流程的控制方面, 乔布斯都超出了当时的所有体验店。苹果的零售店把零售和品牌之间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也能确保消费者不会把苹果产品看成如戴尔或诺基亚那样的大众化商品。

摘要:苹果产品对消费电子产业产生了推动性的影响。结合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现状, 提出PPC营销模式:产品策略、产品链策略、消费者体验策略, 三者不可区分, 作为一个整体实施对待。

关键词:营销模式,苹果公司,创新

参考文献

[1]程绍珊.张博.营销模式:创新永无止境[J].销售市场管理版, 2012, (4) :37-56.[1]程绍珊.张博.营销模式:创新永无止境[J].销售市场管理版, 2012, (4) :37-56.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革命3.0[M].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3) :137-141.[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革命3.0[M].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3) :137-141.

苹果公司营销之道:“折磨”顾客 篇7

其实很多时候,顾客并不希望被奉承迎合,极力地讨好反而使其无所适从,倒不如吊足胃口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史蒂夫·乔布斯对于苹果产品的营销策略正是与“顾客至上”的营销观念背道而驰。相反,他积极利用了复古营销的五大基本原则,收获了极大的成功。

独占性

现代营销主张:“只要客户需要,要多少有多少。”而复古营销则是故意控制供应量,不让顾客很容易就得到满足:“你想要吗?没货,下次再来试试吧。”苹果很多产品在其推出前和推出后都会有大量的短缺现象。这种造成市场饥饿感的手法,它运用的可是炉火纯青。试想一下,如果你不是一直听到苹果的东西一直那么难买,你会很冲动的马上购入吗?肯定不会,因为苹果的产品并不便宜。

神秘感

现代营销讲求坦率、光明正大,而复古营销则看重神秘、诡异的行动。苹果公司每推出一款新产品的推介会,都会选择充满神秘色彩的剧场进行,通过幕剧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宣传,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

造声势

在充斥着商业宣传的世界里, 造声势其目标就是要确保营销的产品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更重要的是, 确保这种谈论本身是有效的。苹果公司在推出i Phone系列时, 当用户还没有见到产品, 你就发现新闻里谈的都是关于i Phone 4与中国联通的合作关系如何紧张,移动因其推出了专门针对联通的剪卡器等等信息,引起人们热议并翘首期待这个已经快成为传说的产品。

娱乐性

营销必须逗乐,必须吸引人参与。在网络微博正火的当下,i Phone手机又充当了娱乐大众的工具。微博上超高人气的企业家、明星都在用i Phone发着逗乐的信息,信息下方还会标注此信息来自i Phone用户。

耍花招

苹果营销哲学 篇8

素以“高、大、上”形象示人的苹果, 近年来借助中国电信这一平台, 逐步实现着其在中国的全球战略和市场版图的扩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其“全球地方化”战略如何顺利落地?对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电信营销有何启示?笔者认为, 探讨这些问题, 有迫切而现实的意义。

全球地方化意即“全球性的地方化”, 强调“从全球着想, 从本地入手”, 将全球性与地方性结合起来进行市场拓展。通过全球地方化, 跨国公司实现着营销的国际化这一终极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点, 跨国公司努力适应各国市场目标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 最大限度地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做到“思考全球化, 行动本土化”, 通过资源、产品生产和制造、销售渠道与促销方式的本土化, 实现全球渗透, 进而实现其全球市场战略。但显然, “全球地方化”不是也绝非跨国公司的专属。笔者以为, 这一概念的引入, 无疑能对转型时期的电信营销有所裨益。

“苹果顺利落地”原因

笔者以为, 苹果联姻电信, 使其全球地方化营销战略得以顺利实现, 进而实现市场渗透和扩张。具体而言,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 中国市场的金字塔式的层级构造和庞大基数的人口为其顺利“落地”提供了可能。苹果在中国的落地是其“全球地方化”战略的落地, 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电信扮演了“强强合作”中的一个双赢平台的提供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这场融合中, 中国电信借助苹果i OS系统和领先技术, 锁定了电信企业核心产品中的中高端客户群及其附加产品链, 苹果则借此实现了其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张, 顺利完成了原本相对独立的两个封闭产业生态系统的融合, 从而实现共赢。笔者认为, 这其中, 中国电信庞大的、具有明显层级构造的市场是这次合作成功的重要基础。

其次, 中国电信主动性、前瞻性的改革为“苹果落地”创造了契机。中国电信“二次转型”的前奏, 在其“学习型企业”的构建、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以及营销战略上都曾得到反映。早在2011年初电信工作会议上,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王晓初董事长就已提出“一去二化新三者”的战略构想, 并在公司内部迅速掀起了讨论的高潮。

显然, “一去”, 即“去电信化”, 剑锋首指员工的思想, 如长期以来员工中普遍存在的电信业务上的甲方心态, 并敦促其尽快地回归到市场的、大众的、平民的轨道上来;“二化”, 即由省市公司层面的“市场化”和由集团公司层面负责实施的“差异化”, 反映了电信企业重新审视客户差异化需求、聆听市场声音的诚恳态度;“新三者”, 即“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运用的参与者”, 对中国电信的角色和未来作出了战略性的定位。

对此, 中国电信各地方分公司作出了快速响应, 及时调整人事、组织和战略等。如将部分形式产品、附加产品的组织、人员以及业务外包;吸引与电信企业有着共同愿景的地方分销商加盟电信大家庭, 充实壮大营销终端和渠道, 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发展电信业务;实行划小单元、网格化经营;及时调整企业人才结构与配置, 进行组织机构整合以适应变化了的内外形势等。

正是组织上这些未雨绸缪的调整和变动, 很好地调适并加速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信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和谐的电信商业生态圈的构建、发展, 则为苹果全球地方化营销的落地、为电信企业生态圈的良性发展和繁荣创造了条件, 进而增强了地方电信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第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苹果落地”提供了实现条件。传统商业体系是由生产、分销、零售等几个环节组成的。由于电信产品是一种通信服务, 其生产与销售在时空上是一致的, 而非传统商业具有实物交换的过程。客户与电信企业之间只要通过基于互联网的B2C (Business To Customer) 、B2B (Business To Business) 、O2O (Online To Offline) 等方式, 就可以缩短电信产品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因此电信产品营销往往可以跳过这几个中间环节, 直接面对消费者, 这就直接缩短了商业产业链,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促成销售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一过程的外化既可表现为形式产品、附加产品及其价值链的逐渐开放或日渐式微, 如外包, 或营销终端渠道对民营资本的放开等;也可表现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群”、“社区”等人文概念的价值失落与回归过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重塑电信产品价值链、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 适应了当前中央政府所要求的电信二次重塑的转型要求, 更为“苹果落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苹果落地”带来的启示

1.全球地方化VS地方全球化

“苹果落地”表面看是苹果手机销售在中国“地方化”的顺利实现, 实为苹果与中国电信两个封闭的生态圈之间的融合, 是东西方两种文化文明、全球性与地方性、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苹果手机只是电信的一种形式产品, 但却充当了“全球地方化”营销理念的先行使者, 这对电信营销无疑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这过程中, 不能忽视“苹果”这一全球性产品对中国“地方”的渗透, 更要重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任何“地方”的电信产品都有可能全球化这一事实。

正如前文所说, 全球地方化的精髓是“从全球着想, 从本地入手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的精髓。笔者认为, “全球地方化”和“地方全球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是多种力量并存、交融、交替的历史趋势和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 一切适合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的应用, 都有可能在这场“快鱼吃慢鱼”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因此, 电信当前提出基于自身“新三者”的准确定位, 既反映了这种时不我待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又反映了现代电信企业内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角力、替代和发展的过程。

而就营销战略而言, 无论全球地方化还是地方全球化, 都是在顺应历史趋势和潮流前提下的一种战略选择。可以说, 谁把握了这一高地, 谁对未来的角色定位精准, 谁快速适应差异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谁就可以在未来打开财富的大门, 在未来的生态圈竞争中占据优。“全球地方化”对苹果而言, 是其产品落地的一种营销战略, 而“地方全球化”对电信而言, 则推开了一扇虚掩着的、通向世界的大门, 加速了电信企业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

2.全球地方化VS去传统化

“苹果”这一洋品牌的“落地”, 必然要有与其“落地”相适应、适合其生长的本土文化沃土。就目前的电信产品而言, “苹果”代表着一种引领地方生活潮流和时尚、一种身份和地位象征的电信形式产品。它与电信运营商强大的网络技术实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丰富多彩的结合与运用, 引起的是地方社会差异化消费需求的精英层对它的趋之若鹜和电信企业为迎接这一电信产品新成员的加入所做的组织、人事、营销体制、营销渠道等多方面前瞻性的改革。

“苹果落地”在对地方传统、生活方式、营销模式和电信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首先表现为要求电信“自我革命”。比如传统的营业厅在营销渠道中的重新定位;传统的电信人员配置要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的新要求;网络销售可以有效促进“苹果”这一舶来的电信形式产品的销售等。其次, 苹果还带来了消费者的“革命”。如通过“苹果”这一移动终端上网浏览新闻、在线视频、移动支付等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 同时对地方银行、广播电视、商场等各行各业来说都意味着机遇和挑战, 其必将引起地方社会对“传统性”与“现代性”、“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全球地方化”是否意味着“去传统化”, 以及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等问题的广泛思考。

3.技术领先VS以人为本

当今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苹果落地”是以“全球地方化”视野关注消费者差异化、多元化需求的落地, 也是电信“一去二化新三者”改革的产物之一。从合作的形式来看, 全球经济经历着个人-群体-行业-地方-区域-泛区域合作-经济圈-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的变迁过程, 这是一个多层级的、复杂的、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流动性的时代和社会。

但是, 无论对苹果还是对电信企业来说, 围绕“人”, 尤其是“地方化的人”、“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及其差异化、多元化的需求才是一切问题的核心。因此, 关注区域的特性, 及时把握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下的区域变化、传统性现代性如何交替演变、现代后现代化的文化传播特点等, 并根据这些变化及时做出前瞻性的调整, 才有可能赢得先机和商机。

苹果和中国电信如今都面临企业发展的某些困境。以电信为例, 产业链的重点和利润向上层业务与终端转移, 使得其赖以生存的语音业务收入已发生根本性动摇;而爆炸式增长的数据业务耗尽了网络资源, 却不能带来相应的收入和回报。拥有顶尖的技术、设备、网络优势的电信公司, 市场和效益为什么却走下坡路?于是电信开始重新回归到关注“人”及其最基本的差异化和多元化需求、重拾对“人”、“群”、“社区”等基本概念的关注, 大刀阔斧地进行“一去二化新三者”的二次转型。在笔者看来, 这是一场站在历史和电信巨人身上, 抖落身上尘土焕发新彩的过程;也是人文价值观念的失落与回归的过程, 是环境的使然, 更是历史的必然!

总的来说, 苹果“全球地方化”战略的实施才刚刚开始。就目前而言, 苹果与电信的联姻也仅是暂时锁定了电信庞大客户群中的部分潜在或现实的高中端客户, 只是其差异化营销战略中的一个环节, 融合构建的也只是诸多产业链和商业生态圈中的若干个。

上一篇:农村低压配电线路下一篇:完善我国预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