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发展(通用12篇)
活泼发展 篇1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在做大量机械、重复、无思维价值的作业、习题上。学生被动地学,盲目地练,自由阅读的时间少,自己揣摩、思维的时间少。而大量的自由阅读,能使学生冲破教科书的局限,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切实贯彻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新课程理念,就应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外读物,促进学生活泼发展。
一、广集书源,创设环境
要引导学生自由阅读,首先必须解决书源问题。我们采用订、献、购、借相结合的办法,广集书源,丰富学生的读物来源,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订:发动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力争人手一刊(或一报)。如订阅《小学生周报》、《学习报》、《小火炬》、《少年文艺》、《海峡语文世界》等。
献:开展“献一本,看百本”的献书活动,发动学生把家里的旧书报捐献出来,充实班级图书角。
购:个人购一点、班级购一点、学校购一点,形成“买书—爱书—读书”的良好风气。
借:主要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学校图书室现有生均图书34.2本,读物类型有小说、民间故事、童话、寓言、科普知识等等。
为了进一步广拓书源,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网页,把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上传到网页上,做好相应的链接,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这一网址,使学生在家里,轻点鼠标即可畅游书海。
二、指导读法,多方涉猎
1. 课内外结合,相机推荐
有了丰富的课外书籍和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就必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推荐的课外书做到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中低段学生,以引导他们阅读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为主,这些作品浅显易懂,简短凝练,情节生动,符合他们的口味。高段学生则让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甚至名家名篇。但是,“推荐”不等于“命令”,学生对推荐的读物不感兴趣,可以自选读物。
为了促进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应用于课外,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我们从文章的主题、体裁、写法等角度,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做到每日一荐,使他们课内所学的知识得以拓宽、延伸与深化。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文章,同时注意文章的主题、写法。然后要求他们以《××的自述》为题,把自己在课外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这样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和不足。
2. 动笔读书,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一个人继续学习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强化训练,并引导学生把这些习惯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勤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时,边读边圈、点、画的习惯;边读边想,质疑问难,主动探究的习惯;读后写摘录式、心得式、提纲式等简要笔记的习惯。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便于收集、积累,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一本读书笔记,有的还给自己的读书笔记起了名字——“好书伴我成长”、“采蜜本”、“漫游书海”、“书香漫步”、“书海徜徉”、“书海拾贝”……中高年级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制作“课外阅读卡”,卡片的一般规格是8cm X13cm,用白卡纸制成,注意大小必须完全相同,这样才能整整齐齐地保存起来。鼓励学生像蜜蜂一样勤于采集,广泛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并定期(一个月一次)做专题整理。
3. 广泛涉猎,扩大阅读面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醒教师特别注意防止学生出现“偏食”现象,即只读一类书(如作文选),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方涉猎,学习方法要读一点儿,做人道理也要读一点儿,文学作品要读一点儿,科普常识也要读一点儿,广泛吸取营养。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必须让学生学会精读和略读的方法,不能平均花费精力,而需分清主次,有所侧重。一般来说,与学习紧密相关的以及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应力求做到精读。对于精读的文章,读时要做到“五个一”,即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问一问、记一记,力求使每读有所得,每学有所获。
三、开展活动,读以致用
学生通过广泛涉猎,知识面宽了,信息量大了,这时应注意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提高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语文积淀,做到读以致用。主要活动形式有:
1. 交流汇报。与其他同学就内容、方法、体会等方面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得到新知识、新信息,做到每天一交流。
2. 诵读比赛。班级每月开展一次“与经典同行”诵读比赛,特别注意做好古典诗词的诵读比赛,学校定期举行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笔记评比……通过比赛,推动了学生积极阅读,打造了一批读书明星。
3. 编辑小报。充分利用班级后黑板这一阵地,创立“班级小报”,做到每周出版一刊。教师事先根据实际,确定“小报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誊写,然后投稿,再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版,教师只在旁边作适当的指导,此外,还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编辑手抄报。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真正做到了读以致用。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无疑会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宝玲.在阅读中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个性发展[J].文理导航,2015(18).
[2]李海进.引导自主探究提升阅读能力[J].快乐阅读,2013(5).
活泼发展 篇2
回到家后,我把它们放在一个铁丝小笼子里,并挂上几只小碗,分别放上小米,青菜叶,水……它们长得很漂亮,眼睛小小的,很像蛋糕上的巧克力珠。小巧的嘴巴,嫩黄的,嫩黄的。大概一厘米左右长,尖尖的,一张开就会发出“叽啾啾”欢快的`声音。
因为它们是染了颜色的,所以它们的绒毛和别的小鸡仔不同,是五颜六色的,摸着很光滑还很软。
我的小鸡仔虽然可爱,但是它们活泼的有点太过头了。刚养一个星期,它们就敢到处跑了,它们从小笼子中逃出来,在马路上,别人的菜园子里,小花园中,疯狂的乱跑,乱跳,乱啃,乱抓看不出一点可爱的迹象。我原以为它们会玩儿的太兴奋不回来了呢。正要回家关上房门,没想到小鸡仔们,以为我不要它们了呢,全慌了。一窝蜂似的滚过来都往我身上凑。看来它们还是喜欢在我家的。不过我为了惩罚它们把笼子上了锁两个星期,看它们还敢不敢不听我指挥到处乱跑。
天真活泼的童年 篇3
快乐童年 解传江 摄
孩子们笑着跑着、四处散开,充满运动感;孩子们近大远小、前重后轻,形成强烈的距离感;人物不完整的开放式构图,将画里画外的人融合在一起,共同进入这个欢乐的空间。作者采用纪实手法,较好地抓拍到这个快乐瞬间。很可惜的是,作为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小男孩脸上光效太差,形成了阴阳脸,主要部位还是在暗区,清晰度也不好(可用超焦距控制),这些都破坏了人物形象。这时只要用闪光灯对男孩正面背光处补光并控制好焦点,画面就会精彩十分。
人前背后 范文成 摄
作品抓取的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场面,有情节有动作也有主次的区别,背景的虚化也很合适,显示出作者有一定的构图组织能力。但画面有点呆板,且在用光上也很平淡,使整个照片不吸引人。另外,作品的标题不好,寓含贬义,换作“悄悄话”可能合适一些。
觅 马湘麒 摄
典型的民族服饰,强烈紫外线照射下的紫红脸蛋,向我们说明这是地处高原的一个少数民族儿童。用光、色彩都不错,加上合适的曝光控制,使相关的一些细节得到真实的再现。从标题来看,作者是想叙述孩子的某种状态,整体看“寻觅”的效果有一点但不明显,因为缺乏鲜明的表情和相应的动作,取景构图也很随意。生活中有许多瞬间,只有抓住最典型的瞬间才能出彩。
春妞 刘 新 摄
画面上是小姑娘的一组动作:表情丰富,服饰统一,布局上利用立卧蹲靠姿势的变化来安排,加上戏剧化的肢体动作使每个人物各有特点,但在表现童真这个中心点上又十分统一,作品内涵让观众明明白白。要说不足的地方,首先叫人感到不太好的是浓艳的大红背景,虽然说“红配绿颜色足”,可是背景色彩太浓艳后,有损主体人物的表现。如果利用好摄影棚里灯光布景的变化,减弱背景色饱和度或者增加背景亮度,画面会更明快清纯。其次构图不太好,左边和上边显得有点挤,这在前期拍摄时调整机位构图就可以改善,现在将画面下边剪裁一点也会好些。
雪莲花 常国宣 摄
这是一个天山脚下的哈萨克族小姑娘:纯真的眼神,甜美的笑容,漂亮的头饰,幸福的期盼,真是一朵美丽的雪莲花。拍摄技术很到位,构图安排也很考究,使画面和谐好看。美中不足的是小姑娘脸上暗部的一溜光斑,虽然不太抢眼,但仔细欣赏时就不能接受了。其实这不难解决,拍摄中可以想法避开,后期制作时也可利用数码技术处理掉。
光与影 朱晓光 摄
活泼发展 篇4
一、敬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 他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 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而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增强教师的事业心, 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以“敬”字当先。“敬”包含着敬业和敬重, 即敬业爱岗和热爱学生。
任何一个职业都有一个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然而,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除了其作用与地位确实有令人羡慕的一面外, 还有使相当教师深感困惑的一面。教师面临着与一般职业不同的一种困难, 是造成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 也是滋长新的“家有三斗粮, 不当孩子王”观念的根本。作为教师, 要有矢志不移, 坚守教育岗位, 战胜一切困难, 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力量和勇气。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自己的学校, 热爱本职的工作, 坚守三尺讲台, 这就是师德。增强教师的事业心, 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 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理应成为当前进一步树立教师职业理想的重要内容, 理应成为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韩愈《师说》中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好教师, 固然要教好书, 但更应把育人放在首位。教师要学会做经师, 争当人师。
“真情兮, 煦煦春风胜母爱;师魂兮, 浩荡日月齐放彩。”在一定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所以教师对学生绝对要尊重, 即使在教育中有批评甚至惩罚现象, 但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体罚学生的行为。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决不能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业成绩等对学生投以不同的眼光。教师的一视同仁, 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 影响其终生。所以, 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 并坚持一视同仁, 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 以感染学生、改变学生、教育学生、造就学生。
二、静
“正人先正己, 己不正, 焉能正人。”教师要为人师表, 就要模范地遵守职业纪律, 才能为学生作出表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努力提高恪守职业纪律自觉性。
首先, 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一意识。有教师意识, 就是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师,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给学生作出好的榜样, 每当自己出现某种想法或要采取行动时, 都要考虑到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 是否符合教师的纪律要求, 是否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
其次, 教师要学习并恪守法律。教师不仅要懂宪法, 还要懂教育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 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用法律规范自己在职业生活中的行为, 懂得不履行或违反法律规定, 教师应该担负什么责任。这样, 才能使自己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端正行为方向。
再次, 教师要虚心接受批评, 勇于自我批评。教师在执教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一旦出现了违纪行为, 领导或同事提出批评, 教师要虚心接受, 并坚决改正, 绝对不能拒绝或反唇相讥。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坚决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勇于自我批评是教师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也是教师应有的师德。如果教师做到这一点, 说明他对纪律的认识是深刻的。
三、净
它绝对不是单纯指环境的干净, 而是提倡教师要保持“心灵”的干净和纯洁。
教师工作的辛苦是人人有目共睹的, 但是教师职业有的不只是辛苦, 更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能享受到其他职业无法享受到的人生的欢愉, 当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时, 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与自豪;当教师与学生建立美好深厚的友谊时, 教师内心就充满了欢乐。总之, 教师应以苦为乐, 不能有任何的杂念扰乱了沉静的心灵。
目前,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弃教经商的现象不断发生, 教师对金钱的崇拜心理不断“升温”, 这一切都对教育事业和教师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以教师要廉洁从教, 才能塑造“人师”的人格。教师廉洁从教, 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下, 主要靠教师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 自觉保持清廉作风。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应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师德修养, 养成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习惯,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 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 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要长期坚持清廉自守, 坚持高尚情操, 发扬奉献精神,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切不可以权谋私。
四、竞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需要以现代的竞争意识, 来打破学校人际环境的平衡状态, 促进自身在竞争中寻求新的平衡和创造。尽管教师之间关系可以亲如手足, 但我们不能回避一种现实———竞争可激励教师力争上游, 获得优秀。所以, 作为个体, 教师应当为自己创造自我发展的舞台。
教师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迫切任务。它的发展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以外, 还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工作, 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校、孩子, 乃至国家的教育发展。所以, 教师的发展需要一个主动而生动活泼的舞台, 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理应是这个舞台的设计者。
摘要:课程改革将教师的要求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广大教师存在着的问题, 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面临的重要难题, 如何促进他们健康快速地成长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而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教师自身发展的从“敬、静、净、竞”四个方面来探讨教师发展的准则, 为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出自己的模式。
活泼可爱的作文 篇5
我又是一只小馋猫,我的肚子是个无底洞,永远都吃不饱。今天,我肚子又空荡荡的,饿得慌,便到处找食物。忽然我闻到了一阵香喷喷的味道,我走过去一看,只见奶奶在做饭,我看得口水直流,知道吗,奶奶在做鸡脚呢,奶奶一做好,心想不吃白不吃,我马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越吃越香,不一会儿鸡脚就被我吃得一干二净,还回味无穷呢。真想再来一盘!
我还是一个马大哈,做什么事都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把练习本落在家了。有一次,上语文课时老师叫我们拿练习本出来抄今晚的作业,我在书包里找来打去,就找不到,我明明记得放进书包里呀。怎么可能找不到呢?老师看到我拿不出练习本严肃地说:“你又丢三落四把练习本忘在家里了吧?”我听到后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阳光很活泼 篇6
龙儿慢慢地向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愁眉苦脸。
前面那幢灰暗的老式楼房在周围日新月异的景色中显露出一种无尽的沧桑,更多的是没落——这便是龙儿家的所在地。
拾级而上,到处是锅碗瓢盆的撞击声,叮叮当当——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了,这种境况理所当然。平时龙儿觉得此时是这幢老楼最富活力的时刻,但今天的感觉却变成了嘈杂与烦心。到家了,龙儿慢慢打开房门,闻到一股微微的油味——松节油。
爸爸是个穷酸画家,一天到晚不停地作画,参加过无数次的绘画比赛,却一次奖也没得过——“你的画没新意,老土,缺乏生命力。”评委们这样回复爸爸的参赛信。看着爸爸手拿着装松节油的瓶子愣愣地发呆,龙儿知道今天的晚饭又没着落了。于是,他熟练地用开水泡上方便面,端上桌来。
“我们今天公布考试成绩了,我又是最后一名。”龙儿平淡地说。
“嗯。”爸爸也没在意。
“可我应该是倒数第二!这回该轮到‘麻秆’垫底了!”龙儿忽然间变得义愤填膺。
“不是每次都最后一名吗?”爸爸对龙儿今天的态度感到奇怪,“给我看看卷子吧。”龙儿递过一张皱巴巴的卷子,指着一处:“老师多扣我2分!”
爸爸一看,那题是:“用‘活泼’造两个句子。”第一句龙儿写的是:“小狗很活泼。”后面打了个钩。第二句是:“早晨的阳光很活泼。”后面是一个大大的叉。
“早晨的阳光很活泼?”爸爸重复着,总觉得有些不对,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明天我帮你问问老师。”爸爸说。龙儿脸上现出欢喜的神情,开始吃方便面。望着儿子瘦瘦的身子,吃着面条,爸爸心中一阵酸楚:物质生活太亏待儿子了,精神上怎么也不能再让儿子受打击了,哪怕做做样子也好……
第二天,爸爸来找龙儿的班主任李老师。看着班中最差生的家长能亲自到学校来,李老师不胜欢喜,向他发了许多牢骚。好半天,李老师才刹住。爸爸瞅准时机,忙递上儿子的卷子:“老师,请问这句话怎么错了?”“‘阳光很活泼。’典型的主谓搭配不当,活泼是用来形容生命体有生机、有活力。阳光活泼什么?”不愧是老师,说话都像背字典一样,爸爸心服地走了。
晚上,爸爸把老师的话照搬给龙儿,龙儿眼神黯淡,不再说什么……
这天下雨了。龙儿去上学了。爸爸照例在家画画。赛期将至,可他仍没有创作灵感,又画进死胡同了,他愤怒地撕了画了好久的画,来到阳台上。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太阳透过云层射下丝丝金线,阳台上那盆夹竹桃,肥大的叶子被冲刷得油亮,像屏幕一样承接着屡屡光丝,点点光斑,跳动着,像在抚摸,又像在挑逗。爸爸突然感到:这一刻,阳光很灵动,很——活泼?!儿子简直是个诗人!爸爸灵感大发,把画架搬到阳台上,手握画笔不停地挥舞,宣泄着他的激情,此刻,他很亢奋……只一个下午,这幅《阳光很活泼》便诞生了……
几天以后的画展上,这幅画吸引了所有评委的目光,《阳光很活泼》——“多么有激情的画作!多么与众不同,不拘一格!多么……”评委们这样评述着。最后,这幅画打败了所有的“凡·高”“莫奈”,成了最高的赢家。
爸爸揣着5000元奖金,带着龙儿去当地最好的酒店吃饭,龙儿吃得开心极了。爸爸说:“‘阳光很活泼’是世界上最美妙最灵动的句子。”龙儿笑了,无比灿烂地笑了。
阳光,确实很活泼。
【评点】
文以情胜,是这篇习作的最大亮点。透过通篇毫无保留的诚挚与坦白的文字,我们总能体味到如朱自清父子间一样的殷殷真情。最能动人心者,真情也。“真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写作时,是应当极力去表现的。“阳光”很“活泼”,这一创新用法看似不合情理,却于超常搭配中用出了新意。文章通过爸爸画作的成功,给予了这一“创新”以肯定。
美育唤醒活泼人生 篇7
一、美育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美, 李泽厚认为:“美是真与善的统一, 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将美学观点引入教育领域从而最早确立美育的独立地位的是德国美学家席勒, 在他看来, 美育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 而理想的人格就是既有统一的理性, 又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既能从事哲学思考, 又能创作艺术;既充满力量, 又温柔;既有理性的成年性, 又有想象的青年性。正如北京大学叶朗教授所言:“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 也就是学会体验人生, 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 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悦, 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美育是心灵的教育, 是提升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社会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实际生活中, 一提到美, 人们不禁会联想到艺术, 想到艺术家。 艺术家所特有的优雅沉静的气质往往得力于艺术对人的陶冶作用。 艺术熏陶能够塑造和谐的人格, 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是国家重视实施美育的根本原因所在。 正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的那样:“在过去, 艺术以绘画、音乐和诗的形式感动了整个人类, 而人又通过艺术认识到自己当下的超越层面。 ”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则指出:“我们提倡美育, 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见他们遗失的情感。 ”
二、学校美育缺失现状
看一看现在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 很难让人联想到“朝气蓬勃”这样的字眼, 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让学生愁容满面、苦不堪言。可以这么说, 青年一代是所属时代的形象代言人, 反映了所属时代的精神面貌。想当年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何其酣畅淋漓、锋芒毕露, 青年毛泽东则尽显书生意气的豪情与洒脱, 透过他们, 足以让我们窥见那个挥洒着激情、飘扬着理想的年代。 然而, 反观现在的青年学生, 其精神面貌着实令人担忧。
美育从其本质上可以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方。 美育教育在缓解学生压力、陶冶情操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使其实施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蔡元培看来, 只有追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 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而美育正是为实现高尚的人生价值而设立的。 因为所谓美感, 其实是一种个人内在的价值体验。 同时他指出, 科学和艺术虽然不同, 但是, 不仅各种科学上都有可以应用艺术眼光的地方, 而且如果仅仅钻研科学而废弃了艺术, 那么这个人就容易趣味和创造力低下, 人生没有活力。 他接着说:“防这种流弊, 就要求知识以外, 兼养感情, 就是治科学以外, 兼治美术。 有了美术的兴趣, 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 很有价值, 就是治科学的时候, 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 ”
这里要强调的就是蔡元培所谓的 “勇敢活泼的精神”,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毛主席为抗日军政大学所提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八字校风。 现在, 依然有不少中小学班级将其张贴在黑板上方作为班风班训时刻提醒学生。 然而, 走进班级就会发现, 这八个字只部分作用在学生身上, 课堂上, 同学们表现得紧张而认真, 回答问题时严肃而庄重, 给人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而那种在有序状态下的活泼感却很难看到。 就这种现象, 梁漱溟的看法对我们极富启发性, “我们办学的真动机, 就是因为太没有人给青年帮忙, 听着他无路走, 而空讲些干燥知识以为教育。 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生活, 而领着他去走人生大路, 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活泼两点, 实为根本重要;至于知识的讲习, 原自重要, 然固后于此”。
三、美育实践及其展望
想要唤醒青年人活泼的天性, 美育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与“功利”二字划清界限。 朱光潜先生一再强调:“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艺术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 ”过于急功近利会大大破坏儿童们那种自发地爱美、爱艺术的天性, 使审美世界成为一个对他们来说只在理智上认为有价值, 但在情感上是不可亲近的陌生的、枯燥的和难以理解的东西, 这样不利于美育的深入实施。
青年朋友是社会的脊梁, 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我们的教育事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充满朝气和富有开拓精神的青年一代, 这样, 我们的民族才能充满活力、锐意进取。 梁漱溟在 《办学意见述略 》 中说:“我们看青年学生中大概似不外两种人:一种是堕落不要强的, 在学校里就鬼混, 毕业后就谋差赚钱挥霍;一种是自知要强的而常不免因人生问题、社会环境而有许多感触, 陷于烦闷痛苦。 像这两种人, 你只对他们讲功课, 实在不中用。 ”人生的问题和成长的烦恼可能让学生一时陷入沉沦的苦海, 而这些问题仅靠知识教育又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往往在这时, 一幅画、一首诗、一段优美的旋律所带来的灵魂的震颤、神驰、愉快和慰藉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使学生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回归活泼的本性。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那个极其动荡的年代里就曾这样告诫青年朋友: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 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 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 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 要洗刷人心, 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 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 一定要于饱食暖衣, 高官厚禄等之外, 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 要求人心净化, 先要求人生美化。 至此光阴流转, 时隔多年, 大师的心愿早已化作喃喃耳语, 真挚而亲切。 愿未来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能够有所改观, 愿以此告慰先生深沉而热切的灵魂。
摘要:面对传统知识教育和当下应试教育的双重压力, 中小学生的精神负担过重, 人格的和谐发展面临困境。美育作为一种心灵的教育, 对提升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美育在唤醒人的活泼天性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行分析和阐述, 为进一步解决学业负担下学生和谐人格的形成提供另外一种思考路径。
关键词:美育,人格养成,思考路程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邹进, 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 1991:93.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406.
[3]李泽厚.美学四书[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211.
薄施淡彩活泼清新 篇8
(美) 、《世界学者名人录》 (英) 、《现代中国画家名鉴》 (日) 、《中国名人书画》 (韩) 、《收藏天地》 (港) 、《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当代美术家辞典》、《共和国辉煌五十年》等辞典、画集。曾为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央军委及八一大楼、国务院、中南海、政协、马来西亚大使馆、韩国大使馆等作画收藏、也曾荣获日本国际大展金奖, 美国2 0世纪成就奖及国际文化名人等奖项及荣誉, 8 9年应邀赴美参加《中国明清绘画展》的开幕典礼及艺术交流活动等。
现为中国名人工委名人协会、美术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会员, 民革中央画院、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王雪涛艺术研究会等理事, 台湾中华艺术学会、香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美国名人研究院等顾问, 美国名人协会终身委员, 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 中国佛教书画院高级院士, 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艺术委员等。
薄施淡彩活泼清新
■戈仁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赵鸿月是一位性格内向的画家, 不大爱说话, 但有一种谦和的文人气质。
他的山水画也如他的人一样安静, 但这安静中有种激情。正因为这种激情来自安静, 所以是很清澈的。画中流淌着他自己内心理解和体会到的艺术, 这里面有点老派, 有点经典, 有点感伤, 有点怀旧, 甚至有点凄美。他善于创造古典、宁静而又优雅的意境。这是赵鸿月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作为一个艺术家, 赵鸿月有一种感伤怀旧的气质, 是一种退回到自己内心的艺术作品, 它不仅仅是现代, 也不仅仅是怀旧。因为当艺术一旦呈现出来, 内心总会更显的丰富。我们不能进入一位艺术家的内心, 但能通过其作品看到艺术家内心附近的静谧、恬淡、神秘以及迷人的光芒。
与山水画不同的是, 赵鸿月的花鸟作品构图设色, 尤其是线条, 明净简洁, 牡丹花、荷花、梅花落笔大胆有神, 脱离了传统花鸟画脂粉之俗气, 有种盎然的古典意趣。显示出一种自然美基础上的宁静、高古意境。读鸿月的画, 读进去了, 常会沉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感觉, 那是超出了艺术欣赏, 而进入了生命感知层面的。
鸿月的画, 画面的组织安排非常理性, 极其注重画面的秩序、构成和整体美, 以扩大画面的张力。艺术不能脱离时代和生活, 更不能不尊重自己的真实深切的感受, 不能脱离内与外的追求。内是指思想、精神、感情、修养等内容, 外指形式、技巧、技术表达的语言等, 两者离开哪一方都不能产生打动人、值得推敲玩味的艺术。在赵鸿月的画中这两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和谐, 是值得人们仔细欣赏观看回味的, 赵鸿月笔下的山川、花鸟, 无不充满了宇宙的和谐与秩序美, 强调自然、生命的客观律动, 表达着中国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观。
一位艺术家也是一种传承, 在他的血液常常会流淌着一个或几个前辈大师的血。赵鸿月的作品, 尤其是画鸟中正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大师王雪涛的影响, 加之独特的个人风格, 令赵鸿月的画有种很特别的意境。现在许多画家虽然创新意识很强, 但却只注重了视觉形式的美而忽视了意境美, 结果是本末倒置。艺术的高下重在意境, 赵鸿月的画之所以给人一种清新别样的感觉, 就是因为他的画中总是浸浮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篇9
教师应如何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积极参与, 轻轻松松学英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注重艺术修养
艺术性的教学活动能够增强教学效果, 使英语教学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学还能开发动机、兴趣、情感、自信等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艺术性教学, 就要求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绘画、朗读、表演等技能, 并能够巧妙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这些技能不一定要很精通, 但在组织教学中能恰如其分地运用,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并巩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如学习run、cry、laugh等单词时, 笔者用简笔画画了几个图表示这几个动作,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并让同学们立即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课堂气氛顿时就轻松起来了。
另外, 老师的教态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个人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直观的模仿学习的榜样。教师要重视日常的形象, 如服装应整洁大方、仪容可鞠、精神饱满、目光亲切、表情轻松、态度和蔼、口头表达流利、褒贬适度等, 都能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集中精力、认真思考、积极进取, 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 是学好知识的强大推动力。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深知兴趣与积极性是影响学习英语的重要情境因素,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 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正是英语学习的无穷力量。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尽量多使用些“直观教法”、“情景对话”和“小品表演”等形式,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并对他们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教学被动语态时, 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猜谜语, 让学生抢答, 看谁能在最少的提示下最快地猜出答案来, 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如:“Here is an interesting box.You can see many people, birds, flowers moving...”有的同学知道是电视机, 而有的学生要等我说:“You can hear all kinds of sounds, too.”才知道答案。这样, 学生情绪高昂, 踊跃发言, 这样的教法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数字时, 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写上自己的电话号码, 教师则将这些号码混合发下去, 叫学生们模拟打电话, 双方用英语进行不少于10句的对话, 这样既巩固了单词, 又锻炼了口语表达与社交能力, 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如在教学一些动物、文具、水果等名词时, 请同学们根据我的陈述, 用胶片画出所学内容, 再投影展示学习所画的画。这种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效果非常理想。
(3) 运用形式多样的课堂训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正所谓教无定法,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训练是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 教师应引导、启发学生模拟实际生活情景进行表演, 要求学生不仅做观众、听众, 而且要积极参与表演。为此, 我们上英语课总是设计多种训练形式。除了“free talk”之外, 我们还用“哑剧表演”、“图片猜谜”、“绘画”、“开火车”等形式让学生依次快速造句和提问, 并且让歌唱得好的学生唱英语歌;让口语好的学生领读课文;让擅长画画的学生画插图;让表演较强而英语不那么好的学生表演“哑剧”, 尽量让每个同学每节课都有机会亮相, 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口、动手、动脑, 让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4)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示范者、主导者。师生关系如果僵化, 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爱护、关心、信任和期待。只要师生关系和谐, 心灵相通, 学生会很乐意地、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尤其是那些注意力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帮助, 他们就信心百倍, 认真听课和设法完成作业。因此, 上课时笔者总是脸带微笑, 态度和蔼。另外, 课堂训练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让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后多与学生交谈沟通,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上的困难, 使学生愿意和老师接近。这样, 课堂上既能保持热烈、生动、活泼而又和谐轻松的气氛, 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 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总之, 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尝试上述教法外, 还要紧跟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 深入探究, 开辟更多更好的途径, 进一步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所以, 英语教师要通过艺术性的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运用形式多样的课堂训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构建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篇10
一、设计精彩的导语
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曾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 能把人们的分散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 能给学生以启迪, 催人奋进。”由此可见, 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比如我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 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中国古代有四大民间传说, 它们是: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千百年来, 这些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究其悲剧的根源, 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摧残的结果, 除了这些民间传说外, 历代都有反映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 其中在古代乐府诗中就有与“梁祝化蝶”类似的作品,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孔雀东南飞》。
这样的导入就把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由此及彼, 联想到与此相似、相关的内容, 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声情并茂的朗读
对于朗读的重要性与功能, 古人早就有大量精彩的论述。如“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千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但现在许多高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这一点, 往往一上课便讲开了, 把—篇课文分析得高深莫测, 用繁琐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消化。用这种方法教学, 会说的讲得眉飞色舞, 神采飞扬, 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或目瞪口呆, 过后烟消云散, 脑子空空的;不会说的讲得枯燥沉闷, 索然寡味, 学生听了大打瞌睡。这样做永远无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我认为应该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尤其是有些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 老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饱含深情地朗读, 使学生产生共鸣, 自然而然地沉浸于课文的情感之中。这样才能以情传情、以情染情。比如, 我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 就自己示范朗读。那优美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 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 情不自禁地读起来, 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
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三、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在教学完《中国石拱桥》一文后, 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宝贵遗产,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 科技的发展, 我们身边的桥又有哪些变化和发展呢?”, 很快学生就拟定了“诗歌中的桥———桥梁美学、种类———家乡的桥———未来的桥———心中的桥”的研究思路, 围绕着思路, 们就利用课余时间, 利用网络调阅史料, 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协同作战, 去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不久一份集合着图片文字、排版精美的《天堑变通途──中国桥的研究》的调查报告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实践证明, 结合课堂教学所延伸的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引导学生表演
表演一般适合于小说、戏剧或角色感较强的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再创作, 将课文的情节、内容改编成课本剧, 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以增强学习的兴趣, 从而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课文《茶馆》《雷雨》《荷花淀》《殽之战》等篇目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是在讲课时就提出表演要求, 待学生对课文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几个组, 选好各组的编剧、导演, 布置排练任务, 然后各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排练, 教师做顾问进行指导。演出时, 学生能按课文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甚至一些学生还通过化装、道具、场景布置等烘托气氛。同学们个个积极参与, 表演热情十分高涨, 从而带动了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后再由指定学生组成评委、评出最佳剧组、最佳演员。
五、开展竞赛活动
让孩子们活泼成长 篇11
金芝老师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辅导员”“苏州市首届名辅导员”“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苏州市优秀辅导员”“太仓市德育学科带头人”“太仓市少先队杰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她所撰写的论文有二十多篇发表或获奖:《仪式教育:擦亮成长中每一个重要日子》发表在《苏州教育》,《缤纷多彩百川节》发表在《少先队活动》,《小小达人秀,自信起点站》发表在《少年号角》……同时,她还在苏州市少先队“一课三队碰”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公开课,受到好评。
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身上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多样化的生源促使老师们思考如何形成专属的学生文化。各地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百川文化”应运而生。“百川文化”意喻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师生带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处事方式通过学校文化的浸润实现融合,呈现出向上的积极态势。最终学校确定以“活”为理念,以“文化”为抓手,打造“活”的教育,培养专注、快乐的孩子,使其活泼健康地成长。
一、一口水缸——实现文化认同
让队员们在六年的校园生活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个性发展,是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的目标和追求。为此,学校创新仪式教育。用一口水缸伴随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见证他们的一路成长。
1.一年级新生“汇水”。六七岁的娃娃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为了给一年级新生营造充满温馨的大家庭氛围,让孩子们第一天就喜欢学校,向往学校,学校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让每个学生都自带一瓶水,在当天的入学礼上,这瓶水要“汇入”班级的一桶水中,各班的一桶水再“汇入”象征学校的这口缸内,这一过程称之为“汇水”。“百川汇水”是学校办学现实的写照,也是对学生融入学校的期望。
2.三年级队员“饮水”。十岁,正值精彩童年,对于处于儿童期的学生来说,是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意味着长大,意味着拥有一份理想和责任。三年级的成长礼上,这口缸被请到仪式现场,里面放入满满一缸清洌洌的矿泉水。伴随着老师精心制作的PPT,学生回顾三年的学习生活,体悟成长过程中老师、家长的辛苦付出,然后从缸内舀出一瓢水慢慢喝下,这一过程称之为“饮水”。“饮水思源”,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一项措施,也是让学生感受成长快乐的途径。
3.六年级队员“取水”。六年的小学时光是美好的,从一个懵懂的娃娃到一个成熟的少年,这口缸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于是,六年级的毕业礼上,这口缸再一次被请到活动现场。同样,里面盛有满满一缸水。在毕业汇演、师长祝福、互赠礼物等环节后,学生们排队从缸内取水,装满一瓶带回家,这一过程称之为“取水”。意味着通过六年的学习生活,满载着知识、本领、为人处世的道理,结束了新区二小的学习生活,这是对学生学业有成的美好祝愿,也是对他们进入新学段学习的殷殷期盼。
“汇水”“饮水”“取水”,伴随着二小学生六年的校园生活,见证了他们生命成长的关键时刻。在孩子们的眼里,这口缸是亲切的,就像一位不会说话的亲人,默默地关注着每一个孩子从无知的懵懂孩童长成知书识礼的少年。
二、一个节日——融合文化习俗
新区二小有着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百川学堂,汇聚了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孩子,来自安徽、江西、山东、云南等地的孩子一起过节,会是怎样的情形? 固定的时间,周密的安排,展现各地文化、风俗、美食,于是,“百川节”孕育而生。“百川节”是学校结合校情,利用学校的特殊资源策划的家长进校园的一种新的尝试。旨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学会交往;同时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融洽亲子关系。
1.全国各地特色小吃飘香四溢。东北凉皮、温州肉夹馍、云南彩色米饭……36个摊位,36种风味。从确定美食内容,给团队起名、设计LOGO、布置摊位、购买特色装饰物,到通过美食反映各地的人文习俗,让孩子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更多知识。
2.欣赏各省市人文风情展板。一个班一个省份,围绕省的来历、简称介绍、民间游戏、传说、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美食、文化遗产、戏曲等,展现该省的特色和亮点。虽然孩子们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参观展板的时候,孩子们在看到属于自己家乡省份的时候,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百川节”,运用多元文化,打造属于新区二小孩子们自己的节日,让每个孩子感受各地美食、风俗,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真正使百川学堂成为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三、三个舞台——提供文化平台
在舞台上,有些孩子表现出不自在的神情,眼睛不知看哪,手脚摆放总是感觉不对劲。难道接纳学生进校园只是学知识、长本领吗?学校感到,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让孩子们拥有自信,学会交流,拥有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更为重要。于是,阶梯式的“三个舞台”诞生了:水娃小讲坛天天开讲,水娃梦想舞台半月一次,百川大舞台一年一次。
1.水娃小讲坛。给学生学会表达、开阔视野、寻找自信搭设的小舞台。每天的晨会上,班上的学生轮流上讲台,可以讲故事、说读后感、讲家乡的民俗风情、旅途的见闻等等。
2.水娃梦想舞台。为有一技之长的孩子搭设的舞台。如果在校园里有一个草根舞台,让拥有特长的孩子们可以秀出自我、展示自己,这样其他孩子或许也能萌生拥有一技之长的愿望,并努力实现。出于这样的考虑,校园里搭起了草根舞台,取名为水娃梦想舞台。
3.百川大舞台。孩子们期盼的活动,也是七彩雨少年宫学员们一年一度的汇报演出。它是给孩子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能够登上百川大舞台,能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荣耀。
如何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潜能,使“每一个孩子都可爱,每一个孩子都重要,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人成才”,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学校将继续不断研究合适的方式,去发展更多、更受学生喜欢的活动。
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数学 篇12
曾记得那难忘的“桂林”山水之行, 或许是出于数学教师的职业敏感, 当一路同行之人都接连慨叹于“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的漓江之水、怪异如“骆驼”、似“老人”的桂林之石时, 我却于无意间被桂林山石因为水的倒影而形成的那一幅幅鬼斧神工般的天然“轴对称图形”而深深打动和折服。
在随后的《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 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师: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走进了“轴对称图形”的世界, 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给我们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其实, 对于“对称美”的热爱, 人类如此, 大自然更是钟爱有加。前些天, 老师去了桂林, 并给大家带回一些桂林山水的图片。 (出示遮去倒影后的桂林山石的图片, 供学生欣赏。) 你们发现什么?边看图片, 边有学生嘀咕开了“:美是很美, 可它们并不对称呀!”“今天我们学习轴对称图形, 干嘛给我们看这些图片?”……正当同学们为此颇感疑惑时, 我不失时机将遮去的倒影重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时。几乎在一瞬间, 所有同学都呆住了。因为, 此时此刻展现在他们面前的, 正是那一幅幅大自然的伟大杰作:奇异的山、水中的倒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那份没有雕饰、不着痕迹的轴对称图形。不难想像, 就像我当初一样, 他们一个个都被眼前这一幅幅美妙的轴对称图形所深深打动, 并惊叹于大自然所创造的这一奇特的对称美的意境。就这样, 一种惊异感和强烈的审美体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油然而生, 并不断激荡、扩散、生成……有人说, 数学课堂应当是数学文化流淌的地方, 是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
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片叶子, 让学生欣赏, 学生看到了也不感觉到它有多么美, 当我画上对称轴, 形成一个对称图形的时候, 学生就发现那就变成了一个心形图案, 学生感受到了一种新鲜的美, 再画一条对称轴, 立刻变出了两个心, 再画一条对称轴, 变出了四叶草, 学生感受到了对称的神奇力量, 再画一条对称轴, 出现了更多四叶草排列的花边……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发自内心的微笑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建立和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是教师的责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 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 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 决不暗示, 让学生自己分享和体会成功的愉悦,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培养让他们善于思考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以好的心情专注于课堂学习。例如:我在教学《面积是多少》的时候, 有这样一道题:分一分, 数一数。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 再数一数吗?
为了让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 首先让学生数出一共有几格。学生有横着数, 还可以竖着数。虽然数起来比较繁, 但这是一种有序的思维方式, 所以我鼓励他们用这种方法来数。在此基础上, 我积极启发学生用更简便的方法来数, 即先分一分, 然后再数, 于是学生想着用各种方法来分, 先把图形分成了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再用算式来表示出小方格的多少。有画横线分的:①1×13+2×4+10×5。有画竖线分的:②4×8+2×9+6×4。学生能够按照这种有序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已经很好了。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就可以对着老师笑一笑了。然而老师并不就此结束, 而是继续追问: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通过思考画出了与众不同的竖线, 得到了更多的方法, 用算式表示:③10×10+1×3-2×6④13×8-3×7-2×6。这是一种奇特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他用到了补充分割的方法, 思维的角度转换了方向, 如果学生能经常用这种转换了方向的思维, 那么他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大大提高。能想到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哈哈大笑一下了, 同学们要想向他们学习的也可以哈哈大笑一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我应具备敏锐的数学视角, 以捕捉现实生活中所内涵着的丰富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要素, 为数学教学所用, 并真正转化为学生数学成长的有效资源与动力。一次难忘的桂林之行, 在丰富和拓宽我视野的同时, 更给我数学的心灵形成并积蓄了一种美妙冲击, 而我更愿意与孩子们分享这一深刻的数学发现与情感体验, 并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数学力量, 以促成他们数学涵养的不断成长, 学生也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神奇魅力。
摘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好数学, 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点滴培养, 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才能不断收获成功。教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 成为前进的动力。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可以让学生心中顿时漾起幸福, 从而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 需要用心去聆听, 仔细去观察, 以宽厚的胸怀感化每一位学生。”教师微笑的面容, 温和的目光, 落落大方的仪表, 就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和谐安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活泼发展】推荐阅读:
活泼生动10-15
活泼阅读论文11-28
创设灵动活泼课堂09-28
8《阳光很活泼》教案07-04
活泼女生的自我介绍08-11
读《水很活泼》有感10-13
活泼可爱的小猫作文11-18
活泼小学生的评语06-06
我活泼开朗的同桌作文06-26
活泼可爱的小表弟作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