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结构

2024-08-21

现浇结构(通用12篇)

现浇结构 篇1

0 前言

混凝土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 良好的耐久性、使用灵活、施工方便等优点成为当今世界上用途最广, 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但是混凝土材料脆性大, 易腐蚀以及抗拉性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等特性, 钢筋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产生裂缝、局部损伤和腐蚀, 这不仅影响结构正常使用或缩短结构的使用寿命, 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对影响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分析, 进而找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方法及预防措施。

1 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分析

1.1 混凝土的收缩

从过去的干硬性、低流动性, 现场搅拌混凝土转向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搅拌, 大流动性泵送浇筑, 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增加, 砂率增加、骨料粒减小, 用水量增加等导致收缩及水化热增加。

(1) 收缩裂缝:混凝土收缩引起收缩裂缝。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 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 混凝土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引起的收缩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 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 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

(2) 温差裂缝:在水泥水化温升及昼夜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作用下, 而导致混凝土开裂。混凝土浇筑后, 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 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 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 而其表面则散热较快, 形成了较大的温差, 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土的龄期短, 抗拉强度很低, 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 则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特别在南方广东 (广州) 地区, 由于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 特别6月~10月受台风影响、雷暴雨频繁, 高温下的混凝土受雨淋后温度骤降, 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 结构物没有足够时间调整应力分布, 极易形成混凝土裂缝。

(3) 干燥裂缝:混凝土硬化后, 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 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的条件下, 收缩变形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从施工阶段撤除养护时开始的, 早期裂缝比较细微, 往往不为人们注意, 随着时间推移, 混凝土的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 裂缝也明显起来。

1.2 混凝土承受的约束作用

即结构承受的约束作用。分为内结构 (自约束) 和外约束两类。外约束主要指基岩、地基或已有构筑物对混凝土的约束。约束是对结构件活动和变形的制约, 如果约束很强, 产生的内应力不能造成约束变形时, 则混凝土出现开裂, 尤其是早期容易开裂, 因为此时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较低。

2 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混凝土收缩裂缝比较普遍, 只要通过相应的措施使其控制在0.2mm~0.3mm以内, 在一般情况下不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水性, 正常使用综合预防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 坚决控制贯穿裂缝。

(1) 设置伸缩缝 (后浇带) 措施。综合预防措施包括:设计根据结构条件采取“抗放”结合的综合措施对于超长结构可采取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方法, 各地方根据环境气候其中伸缩缝间距为30m~40m、个别为10m~20m不等。目的采用设置永久性伸缩缝作为控制裂缝开展的主要方法, 减少约束应力。

(2) 提高混凝土抗性强度。采取措施减少被约束与约束之间的相对温差, 改善配筋采用HE-O微膨胀防水剂, 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 以抵抗温度收缩变形和约束应力, 但使用这种膨胀剂一定要注意养护, 如养护跟不上, 其限制膨胀率会减少而失去减少收缩裂缝作用。

(3) 施工措施: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保证钢筋规格型号和位置正确, 设计图纸中有些钢筋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而配置的, 保证这些钢筋的规格、型号、位置正确对控制收缩性裂缝非常关键。

(4)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把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对混凝土强度质量有保证,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骨料类型及用量、外加剂类型和用量、用水量等。

(5) 在混凝土入模前提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做到既振捣充分又不过振, 提高混凝土的密度, 降低孔隙率, 有利于混凝土抗裂。

(6)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特别是早期养护混凝土的收缩主要集中在早期, 且强度低、加强早期养护是控制混凝土裂缝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3 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

混凝土裂缝修补常用的方法有结构补强 (加固) 法、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填充法等。

(1) 表面处理法:表面涂抹法。此法适用于浆材又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缝、以及不在活动的缝, 采用弹性涂膜防水材料、聚合物水泥膏及渗透性防水剂等, 涂刷于裂缝表面, 恢复其防水性和耐久性, 适用于对结构的强度影响不大, 但会使钢筋锈蚀且有损美观的表面及深进微细裂缝的治理, 表面处理法施工简单。

(2) 填充法:沿裂缝源混凝土开凿成V型槽, 然后嵌填各种修补材料, 达到恢复防水性、耐久性和部分恢复结构整体性的目的。适用于补救数量少的宽大裂缝 (>0.5mm) 和钢筋锈蚀所产生的裂缝。

(3) 灌浆法:细微裂缝和大裂缝均可用, 灌浆法不损原有结构, 补后防水性和耐久性可靠, 达到恢复结构整体性, 修补质量良好。

(4) 结构补强 (加固法) :结构补强 (加固) 法是在结构件外部或结构裂缝四周浇筑钢筋混凝土围套或包钢筋, 型钢龙骨、将结构构件箍紧, 以增加结构件受力面积, 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的一种结构补强加固方法常用方法有 (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法, 预应力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等) 。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基础建设高度发展时期, 建筑规模宏大, 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广泛、结构形式复杂多样, 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混凝土裂缝倍受社会各界关注, 为使这些工程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急需进行混凝土裂缝修复新技术的研究。

现浇结构 篇2

专业论文

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的防治及处理

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的防治及处理

摘要:随着城市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对住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一些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的裂缝情况非常关注。因此,分析现浇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及探索裂缝的防治措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处理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ace of city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residents of the housing requirements more and more high quality, especially the cracks on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is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Therefor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explore the crack of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control measures has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crack;prevention;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74

近几年,住宅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时有发生,住户们维权意识有所提高, 对此方面的投诉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引起了社会及工程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混凝土自身的凝结收缩特性, 从理论上讲现浇楼板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但通过设计、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 减少和控制裂缝是完全可行的。本文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及处理措施。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常见裂缝原因分析

1.1 从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

裂缝一般都发生在施工后期及使用后;裂缝主要发生在以下部位:①现浇楼板跨中,沿进深通长方向;②沿负弯矩筋边缘,进深方向;③模板四角45o 折角处;④沿电线管预埋方向;⑤施工缝处。

1)荷载引起的裂缝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顺主筋方向的裂缝。产生的原因是: 支模时或浇捣混凝土时碰撞钢筋使主筋移位;施工时赶工期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尚未发展到应有的强度就承受过大的集中荷载(如集中堆砖)。二是垂直于主筋方向的裂缝。产生的原因是:过早拆模、模板支撑系统的刚度不够、支撑的地基下沉。

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与其他材料一样, 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于受内部或外部约束, 当混凝土不能自由热胀冷缩时, 会在混凝土内引起约束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3)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中沉降过大和沉降较小部位之间, 出现相对位移而造成开裂。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 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比较大, 使得裂缝一般都是贯穿性的裂缝。

1.2材料配置与施工过程中的原因

1)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上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2)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3)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度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办法

3.1 设计方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角部负筋双向配置,单向板也四面均配置负筋。在相同配筋率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缩小钢筋间距,可提高现浇板的抗裂能力。施工方面,现浇楼板尝试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可取14m 左右或住宅楼一个单元的纵向长度,设在楼板支座处,缝宽10mm,中间加软体材料,混凝土断而筋不断。钢筋绑扎时保证间距均匀,保证负筋位置不变,浇筑混凝土时设置马登金筋,不踩负筋。采用平板振捣器,两次抹压交活,第二次抹压在终凝前进行。在预埋电线管下加钢丝网,预埋管尽量顺着受力钢筋的方向布置。采用覆盖加浇水的方法养护,覆盖并浇水是强制性规范的要求,目前我们大多只浇水,不覆盖,浇的水干后不能保证及时补充,养护期内不能保证混凝土处于连续湿润状态,达不到应有的养护效果。混凝土达不到1.2MPa 不得上人,不过早拆模,或采用早拆体系,拆模后保持竖向支撑。搅拌站方面,保证按设计的坍落度生产,到现场发现离析现象要进行二次搅拌。保证水泥、砂石质量,保证配合比。

3.2 施工方面

对裂缝小于0.2mm,但考虑到结构耐久性要求,对全部裂缝采用压力灌注结构胶进行封闭处理。对于大于0.2mm 的裂缝除封闭处理外,于裂缝垂直方向粘贴碳纤维,间距100mm,并将两端封死。碳纤维粘贴完毕后,应在碳布表面涂抹浸渍树脂并用水泥砂浆粉刷。同时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

3裂缝的控制

虽然裂缝的处理日趋成熟,毕竟是一种被动的补救措施。控制裂缝应该防患于未然,对裂缝及其引起钢筋混土结构损害的控制,需贯彻“防、放、抗”相结合治理的原则,从设计、材料、配合比及施工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

3.1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裂强度。或者在混凝土中加钢纤维,虽然造价会增加,但是效果非常明显。

3.2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在振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充分又避免过度。

3.3 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尤其需要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4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避免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或造成结构的提前破坏。

3.5 预埋管线过多是不可避免的,应控制水电管线间距在40毫米以上,则避免了因管线过多造成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下降。对于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撑设置间距过大的问题,根据施工实践表明,楼面的负弯矩短筋的小马撑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 毫米,特别是对于中φ8一类细小钢筋,小马撑的间距应控制在600 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 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结论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目前工程中较普遍的一项质量顽症,关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办法,本文已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应该从裂缝产生的成因入手,在建筑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 张敬东.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温度裂缝处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7(21).[3] 刘桂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J].煤炭技术,2007(5).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篇3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1.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问题概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型式,他具有传力明确、结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较强、工程造价较低、结构用钢量较省等优点;由于不设承重墙,所以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开间,适用于各类公用建筑和民用住宅。按照施工工艺的不同,框架结构可以分为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和全现浇式。现浇结构因为比装配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同时施工比较简便,在框架结构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都要求整体浇筑,但由于施工组织(如工人换班,待料等)和施工工艺(如安装上部钢筋、模板,限制支撑结构上的荷载等)上的原因,或者意外情况的发生(如停电,设备损坏等),往往无法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当浇筑中的时间间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就会在前后浇筑的混凝土接槎处形成施工缝。施工缝是现浇结构中不可避免的,他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保证结构安全和整体性的重要因素,处理不好,极易成为结构上的薄弱部位,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

我国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应在梁底标高以下20~30mm处或在梁、板面标高处留设水平施工缝,这样设置主要是考虑到施工的方便。然而,这些部位正是柱受弯矩和剪力最大处,施工缝设在这些部位是否会对结构的整体性产生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为保证框架结构能以较低的设防标准确定的截面承载力,在强烈地震中有较大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应当避免梁、柱、节点的剪切破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对于经受侧移的框架,要避免形成“柱侧移破坏机构”,因此要求塑性铰在梁端而不是柱端形成,这样可以使结构受非线性影响的部分最小,同时保持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考虑到框架柱的水平施工缝恰好留设在邻近节点的柱端,而梁柱节点处,受力又比较复杂,加之钢筋比较密集,纵横向钢筋都交叉于此,因此各国规范对施工缝的设置和处理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尤其当梁、柱等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时候,施工缝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

2.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工程实体的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变化复杂、质量控制的任务和难度大。虽然我国规范已对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仍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对于某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

2.1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2.1.1不应对施工缝的留设做过多限制

认为施工缝具有客观性和任意性。随着建筑物功能及美观需要,“高、大、新”建筑物越来越多,由于混凝土浇筑、模板支设、施工操作等问题,使混凝土会分成若干段进行施工,只要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和抗渗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施工缝处理方法合理、科学,就不应当对施工缝设置做过多的限制[1]。施工缝的问题,主要是应该对施工缝的处理方法需要认真研究,谨慎从事[2]。

2.1.2严格控制施工缝留设位置的正确

随着构件类型和受力状况的不同(弯矩或剪力等),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方法也不同。现浇混凝土施工缝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保证结构整体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施工缝处理不好,极易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对结构抗剪,特别是抗震和防渗漏极为不利。因此认为施工缝不能随意设置[3],其位置必须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严格控制施工缝留设位置的正确[4]。

2.2对施工缝危害性的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由于施工缝的存在,使混凝土有一道天然的缝隙,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剪强度[5],与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相比较而言,施工缝必然会削弱结构的接体性能。另一种看法认为,只要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和处理施工缝,并认真施工,施工缝的存在就不会对结构承载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不会影响工程质量。

2.3混凝土抗压强度未达到1.2MPa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但是,由于在工程施工现场缺少可靠的检测手段和保证满足这一条件的技术措施。实际上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还未达到1.2MPa,就又继续浇筑了。对这一问题,施工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的现象,常常被忽略[6]。混凝土初凝后,过早在上面或附近浇筑新混凝土,会导致初凝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破坏,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握裹,严重影响施工缝的质量。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特点

在历次大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震害都要比砌体房屋轻得多。但是未经设防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也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在较高裂度地震作用下,这类建筑也产生了中等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的情况[7]。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的震害如下:震害多发生在柱端,梁端、梁深的震害较少、较轻,节点的震害较少;就框架柱所在的位置而言,边柱的破坏程度比中柱重;边柱之中,又以角柱的破坏最重;就一根柱子而言,柱上端的震害往往重于下端,尤其带有砖填充墙的框架,楼层柱的上端往往发生比较严重的破坏。

3.1柱顶

常见的震害现象有两种:柱顶周围有水平施工缝,有时柱四角混凝土压裂,局部崩落,钢筋外露弯曲;柱顶有斜裂缝或交叉裂缝,重者混凝土压碎崩落,柱头顺斜裂缝下滑错动,钢筋顺斜裂缝方向弯曲,严重者混凝土全部崩落,上部梁板下塌,柱内纵向钢筋压弯成灯笼形。

3.2柱底

常见的震害现象是在离地面100~400mm处柱有周围水平裂缝,有部分柱在离地面0.8—1.2m处有周围水平裂缝,在柱四角有混凝土压碎。

3.3柱身

有的出现严重的X裂缝和斜裂缝(短柱),柱主筋压弯,箍筋有颈缩和拉断。

3.4施工缝

施工缝处常有一圈水平裂缝,下截面部分混凝土剥落,露出较为平滑的柱横截面。

【参考文献】

[1]吴留恩.钢筋混凝士施工缝的特性与处理.电力建设,1994,15(7):57-60.

[2]张玉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监理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建设监理,1999(5):20-21.

[3]吴留恩.钢筋混凝士施工缝的特性与处理.电力建设,1994.

[4]张玉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监理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建设监理,1999:20-21.

[5]林文.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控制与监督.福建建设科技,1998.

[6]丛志勇.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管理与监测,20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结构设计 篇4

一、楼板裂缝种类1温差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 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 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

2结构裂缝

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 墙体刚度相对增大, 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 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裂缝等。

3构造裂缝

PVC管处混凝土厚度减薄, 容易出现裂缝。

4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

二、结构设计方面原因

1结构的设计原则是, 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必须满足两种状态的要求: (1) 承载力极限状态, 以保证结构不产生破坏, 不失去平衡, 不产生破坏时过大变形, 不失去稳定。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以确保结构不产生超过正常使用状态的变形、裂缝及耐久性、振动及其它影响使用的极限状态。目前人们对第一极限状态已给予足够重视并严格执行, 而对第二种极限状态却经常被忽视。

2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各种受力体系分析, 无论是按单向板设计还是按双向板设计, 是单跨还是多跨连续板设计;无论是板端支承在砖墙上还是支承在过梁或剪力墙内, 受力状态考虑都是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 (按弯矩配置抵抗正、负弯矩的受力钢筋) 、板平面的受剪变形。即使是考虑板端嵌固端节点产生弯矩, 也只是考虑板平面弯曲或屈曲所产生的应力。在楼板受力体系分析时, 对于现浇结构构件之间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分配内力、协调变形, 根本没有考虑。

三、结构设计控制措施

1工程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变形。如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等, 此类因变形引起的裂缝几乎占到全部裂缝的80%以上。在变形作用下, 结构抗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当抗拉应力超过设计强度时, 应验算裂缝间距, 再根据裂缝间距验算裂缝宽度。

2现浇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 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10mm (厨房、浴厕、阳台板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 。有交叉管线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

3楼板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增加其握裹力, 不宜采用光圆钢筋。分布钢筋与构造钢筋宜采用变形钢筋来增加与现浇混凝土的握裹力, 对控制楼板裂缝的效果较好。

4后浇带处理

(1) 后浇带应设置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部位, 一般应从梁、板的1/3跨部位通过或从纵横相交部位或门洞口的连梁处通过。后浇带间距不宜超过30m.

(2) 后浇带宽度为700mm~1000mm, 板和墙钢筋搭接长度应不低于45d, 且同一截面受力筋搭接不超过50%.梁、板主筋不宜断开, 使其保持一定联系性。

(3) 后浇带浇筑时间不宜过早, 以能将混凝土总降温及收缩变形完成一半以上时间为佳。从目前混凝土的收缩量来看, 估计3~6月方能取得明显效果, 最短不少于45天。

四、工程实例

1大连泉水某住宅楼地上六层, 地下一层为车库。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个建筑物东西总长为47.30m, 南北向宽14.60m。建筑物层高为3.0m。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楼板钢筋为冷轧扭钢筋, 强度设计值fy=360N/mm2。大于3.9m开间板厚为120mm, 小于3.9m开间板厚为100mm。厨房3.150m开间与楼梯见相邻, 厨房由于楼梯间楼板开洞相邻厨房楼板不连续, 又因厨房预埋PVC管线较多。故设计时考虑诸多因素, 要求PVC管要有支架固定, 严禁两根管线交叉叠放, 板厚110mm, 并且加强楼板下皮钢筋等措施。整个工程于2006年7月开工, 2007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 2007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住户在入住后使用效果良好, 楼板未发现有裂缝产生。

2某住宅楼为四单元六层框架结构, 阳台设计为悬挑板, 悬挑长度1.2m, 板厚120mm。受力情况为一端自由, 两侧简支, 一端为连续。但结构计算时考虑为纯悬挑板, 一侧自由, 一端为连续。配筋按照但测悬挑配筋。住户在入住后陆续发现阳台现浇板两侧有裂缝产生。现场勘察表明该工程按图施工, 结构设计计算无误。但未考虑两侧挑梁挠度与挑板产生挠度不同, 又因结构计算时考虑为纯悬挑板, 未在两侧简支处配有构造拉筋, 故加荷后产生挠度差, 楼板出现裂缝。

加固处理方案:待梁、板挠度达到极限并不继续扩大时, 检查板裂缝宽度<0.3mm, 用低粘度环氧树脂胶泥灌注、表面打磨平整。本工程采用了上述加固处理措施后, 使用了一年未见有新的裂缝产生, 加固效果良好。后续工程采取在两侧简支悬挑板处配有构造拉筋防止梁、板出现挠度差, 而造成楼板裂缝。

五、结语

现浇结构 篇5

浇筑法是在桥位处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浇筑梁体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支架后成桥。该施工方法无需预制场地,而且不需要大型起吊、运输设备,梁体的`主筋可不中断,桥梁整体性好。本文现结合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桥梁;浇筑施工;支架预压;质量问题

1.支架现浇施工的关键工序---混凝土的浇筑

现浇结构 篇6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7-0167-01

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关键的一个技术措施就是指技术问题,从业人员应该掌握并认真学习包括模板工程、钢筋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在内的三方面的技术问题。在施工期间作为技术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水平与素质,认真负责的做好施工工作,在此期间决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因为任何一点过失都可能对居民用户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1 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现状

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在马不停蹄的前进。混凝土工程凭借其耐火性好与可塑性好等优点在建筑施工作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建筑行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相信凭借其自身的耐用防火优点,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未来也会是一片光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相比拥有施工简单,耗钢量少,整体性强以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因此现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行業更受青睐。

2 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对策

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属于技术性的问题,它具有比较独特的自身复杂性,我们只有保证了建筑的安全与稳定,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那么以下主要从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施工后质量验收工程四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解决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相关的对策。

2.1 模板施工的对策

2.1.1 模板工程的基本要求。

在模板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材料是钢板、钢模板和胶合板等。其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①模板中不能有漏洞以免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的问题,并且要保证模板的整洁干净,因为杂物会影响最终的浇筑效果。②在浇筑之前要将隔离剂涂抹于模板内部,并且要保证隔离剂不会影响装修,不妨碍结构的性能等。③不要忘记模板上应有的钢管、预留的空洞和预埋固件,将其进行准确、稳固的安装,一定要遵守与之相关的操作规范。

2.1.2 保证安装模板与其支护系统的质量要求

安装模板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相关构件的几何尺寸,准确定位轴线的位置。我们应该做到能正确把握模板支架的支撑能力,尽最大能力保证它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最后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模板要保证它的坚硬度以便更好地承受混凝土的重量。模板工程中施工所产生的误差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各个零部件的安装要牢固。

2.1.3 为保证安装模板与其支护系统的质量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支模之前对模板进行规划设计,做好样图能够更好的保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坚固、稳定。模板应由专人负责,在安装的过程中,配模应该合理科学,保证进行支撑的支架能够在一个稳固坚定的平面上,最后拆除时应由专人进行。为避免出现漏浆的现象,可多设置一些支撑。

2.2 钢筋工程的施工对策

①钢筋工程的基本要求。在钢筋进场时为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规定,应对其进行抽样并检测它的力学性能。在实际加工钢筋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我们要保证该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为了能有高质量的钢筋,可以加强钢筋的检验步骤,即在加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检验。把好每个环节的关。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安装,严格、合理、科学的根据已有的顺序进行不同品质、级别、数量规格等各方面的安装。

②对钢筋接头位置的选择与要求。在支座处设置梁底部的钢筋接头,在跨中1/3的范围内设置梁上部的钢筋接头,一般对同一断面钢筋接头的数量有一定的要求,焊接钢筋不得多余总根数的50%,绑扎钢筋则不得多余总根数的25%,并且接头位置应该错开45 d,其中d为钢筋直径。每层楼板面处可设置墙柱的竖向钢筋接头,接头位置应该错开50 d。在支座处可设置板底筋的接头,在跨中的1/3范围内可设置负钢筋接头,短钢筋可以根据配料设计进行制作从而不设置接头。

③有关施工缝处的钢筋处理的对策。理论上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不需要施工缝,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多变、复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设置施工缝。此时就要在保证抗剪能力的基础上量力留出施工缝。对其需要的插筋的长度与数量也要经过讨论再实施。

2.3 混凝土施工对策

①混凝土工程的基本要求。首先混凝土可以使用商品混凝土泵进行送施工的方法。混凝土的外加剂、配合比以及原材料都要符合相关规范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地点根据要求随机抽取来制作用于检查相关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并对其做好养护。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以及间歇的时间的总和不能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应注意在同一时间段的混凝土应该连续进行浇筑。

②敷设输送管道以及混凝土布料。敷设泵送混凝土进行垂直输送的管道时可选用在楼层的钢筋混凝土边梁上设置预埋铁件,接着使用角铁来固定焊接输送管道。施工时我们应该合理规划设计敷设运输混凝土的管道。如果将输送管直接放置在钢筋网上,过大重力可能引起钢筋网的破裂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应将其放置在预先布置好的支架与轨道上的的支撑。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使用的混凝土布料杆应该是独立的,它的方向与泵送的方向相反。

③浇筑混凝土的对策。基本上所有的混凝土浇筑均分为两次浇筑,首先进行柱的浇筑,然后进行梁、板的浇筑。与混凝土相关的自由倾落高度应在两米之内,如果超出两米则应该使用溜槽或是串筒,从而保证了混凝土不会出现离析的问题。当柱子的浇筑高度超过了3 m,则应在1.8~2.0 m的地方在模板的一侧或是两侧开设门子板,然后混凝土可以从门子板处的平台或斜槽的地方注入柱模内,接着从顶部使用高频振捣棒进行振捣,以300~500 mm的厚度进行分层浇筑。

2.4 进行施工后的质量验收工作

①检验混凝土的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在检查、记录混凝土的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时注意做好以下几项,所要检查的尺寸偏差的项目包括电梯井井筒的宽与高对井筒的全高与定位中心线的垂直度、预埋空洞和预埋件的尺寸与位置、表面的平整度、截面尺寸、标高、垂直度以及轴线的位置等。所需要检查的外观项目包括外形、外表、连接部位、裂缝、疏松、夹渣以及漏筋孔洞和蜂窝等。

②检验混凝土结构实体。所谓的混凝土结构实体的检验就是指对重要混凝土构件的二次检查,也就是指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混凝土的分项工程通过验收后对重要的安全构件如柱、墙、梁板等的验证性检查。主要包括:与结构实体相关的用于检验的的同条件的试压件的制作地点和过程,以及留置数量和留置方式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 结 语

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一定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意识到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所以在施工作业中必须要认真领会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点,从细节处入手,努力培训并提高施工人员的相关技术水平,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科学合理的操作,只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就能够熟练地掌握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的工技术要领,保证工程质量的高效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石磊.浅谈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几个关键技术[J].科技风,2011,(23).

[2] 李洪斌.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3,(9).

现浇结构 篇7

广东云浮某大型商场工程, 为多栋5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栋首层的层高5.5m, 2~5层的层高4.5m, 结构跨度7×8m, 主梁截面350×1 200mm, 次梁截面300×800mm与250×600mm等, 楼板厚120mm。

该工程其中1栋已经浇筑了5层的梁板 (只欠屋面板) , 2010年4月21日, 木工班组在拆除2层柱及3层梁板的模板及支撑时, 发现2-1轴*2-A轴柱与2-1轴*2-B轴柱, 这两条结构柱 (截面0.6×0.6m) 的下部约1m高度水泥浆欠缺, 局部根本没有水泥浆, 砂石外露明显, 为结构性质量问题。

发现该质量问题后, 拆模施工人员马上汇报施工单位项目部, 项目经理马上汇报现场监理工程师、业主监管人员和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室。施工单位项目部按照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室的要求, 及时实施如下3项措施。

1) 及时回顶对2-1轴*2-A轴柱 (角柱) 与2-1轴*2-B轴柱 (边柱) 周边3跨的结构梁和板, 采用钢管马上回顶。回顶方法以结构柱未浇筑的工况, 基本按照施工支模的钢管间距与步距进行可靠的回顶。对结构柱旁边的楼梯间及天井, 从地面支设落地钢管支架, 并采用可靠的支顶措施。

2) 停工警戒停止上部结构的施工, 以减少本层结构的荷载。同时对2-1轴*2-A轴柱 (角柱) 与2-1轴*2-B轴柱 (边柱) 周边3跨的结构梁和板, 包括上下各层, 设置警戒线, 禁止无关人员和设备进入警戒区域。

3) 回弹强度对2-1轴*2-A轴柱 (角柱) 与2-1轴*2-B轴柱 (边柱) 、附近结构柱、梁和板, 采用回弹仪测量混凝土强度, 尤其是对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 进行重点回弹, 对照混凝土浇筑龄期, 为测量区域及分析原因提供依据。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 质安员对周围相应区域的3~4层梁板及3层柱进行观测;测量人员采用仪器对结构上下进行沉降与变形观测。由于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 从观测结果看, 该工程结构都没有发现任何裂缝或突变沉降, 结构处于可靠受力状态, 安全没有受影响。

该工程2层结构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5, 上下梁板C30, 按现场回弹仪对强度的测量结果, 该质量问题的范围只局限在层2-1轴*2-A轴柱 (角柱) 最下部约1.2m、2-1轴*2-B轴柱 (边柱) 最下部约0.8m范围内, 即只有这部分范围的混凝土强度小于设计龄期强度, 其他都符合设计要求。这两个方形柱 (截面0.6×0.6m) 4个侧面中两侧面强度很低, 最底部砂石料甚至用手可以掏出, 越高水泥浆凝结状况越好, 另两个侧面也相对好一些。在出现质量问题范围以上, 混凝土龄期强度没有问题。柱子与2层梁板面相接约2~3cm有已经凝结的、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砂浆薄层。

2 发生的原因和责任

经查施工记录, 该工程2层结构柱整体浇筑前, 按规范先加厚度2~3cm的同配比水泥砂浆薄层 (每条柱水泥砂浆用量0.6×0.6×0.03m=0.011m3) 。由于2-1轴西面没有场地, 在浇筑本层结构柱时, 混凝土泵车受臂长限制, 伸不到2-1轴*2-A轴柱 (角柱) 和2-1轴*2-B轴柱 (边柱) 的位置, 同时环境刮风下雨, 风力大而又不能使用塔式起重机加漏斗的方式送料, 就这样停止浇筑, 剩下这两条柱子待3层结构梁板钢筋绑扎后才浇筑。

2.1 直接原因

在4月2日这两条柱浇筑之前, 楼板与梁模板的大部分雨水汇流到这两条柱模内。由于支模牢固且基本没有缝隙, 加上柱底2~3cm已经凝结的水泥砂浆封住了模板的缝隙, 雨水集聚至少0.6m, 施工单位按规范分层喂料振捣, 第1~3次下混凝土料 (每次约0.6×0.6×0.3m=0.11m3) , 每次混凝土料在积水中离析分离, 插入式振捣器在分层振捣时加剧了混凝土料在积水中的离析。

2.2 间接原因

1) 施工质量检查与隐蔽验收制度 (尤其是自检与互检制度) 缺陷, 质量检查人员责任心不强, 工作不认真, 未能针对重点部位 (结构柱底部) 认真检查。

2) 按正常施工工艺, 结构柱底部加水泥砂浆后, 应马上浇灌混凝土, 但施工人员却在加水泥砂浆后隔7天才浇灌混凝土, 可见施工单位技术交底制度欠缺, 存在违章操作行为。

3) 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不够, 现有人员素质不高, 未能较好地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的质量检查与管理措施。

4) 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质量监督与检查不认真, 未能很好实施重点部位的旁站, 存在质量监控的死角。

5) 建设单位现场人员, 对施工质量的过程监督与控制的力度不够。

2.3 主要责任

经过总结, 发生该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于隐蔽验收检查不到位 (留有死角) 和违章操作 (铺水泥砂浆隔7天后才浇灌混凝土) 。

按该主要原因, 造成该质量问题的主要责任者, 一是施工单位项目部质量检查人员, 二是混凝土班组操作工人。

3 处理方法

该工程相关单位技术管理人员与专家, 分析了以上原因后, 针对这两条结构柱的质量问题, 进一步研究并统一意见, 形成下述处理方法。

两条结构柱质量问题的处理工艺流程为:回顶→托换→凿除→清洗→封模→备料→喂料→振捣→养护→拆模→切割→卸顶。详细描述如下:

1) 回顶从首层到2层, 对2-1轴*2-A轴柱 (角柱) 与2-1轴*2-B轴柱 (边柱) 的周边3跨的结构梁和板, 进行回顶。对于2层梁板的回顶方法, 以结构柱未浇筑的工况, 经过计算, 基本按照施工支模的钢管间距与步距进行可靠的支顶, 靠近加固柱一侧采用并联双管支顶。

2) 托换对2-1轴*2-A轴柱 (角柱) 与2-1轴*2-B轴柱 (边柱) 质量缺陷范围上部已经凝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采用双钢管水平抱箍 (上、中、下三节) 和14螺栓锁紧, 上中下之间采用钢管垂直拉结。最上节钢管箍位于3层结构梁下, 最下节钢管箍位于质量缺陷上沿往上约0.2~0.3m处, 并采用较长的双钢管, 加长部位采用扣件与“回顶”的钢管立杆相接而顶托。这样形成了对这两条结构柱的临时托换体系, 预防结构柱因自重受拉而开裂。

3) 凿除回顶与托换后, 施工单位自检合格, 监理验收后, 才能凿除松散等质量缺陷部位的混凝土。按回弹检测结果, 龄期强度不够的全部要凿除, 并凿深 (高) 多凿3~5cm。凿除应采用小凿子和锤子轻凿的方法, 严禁采用大锤敲打碰击, 以防止伤害整条结构柱已经凝结的混凝土与钢筋。凿除缺陷部分形成的柱子下部空间, 形成一定的锅底凸面 (倾斜度小于3%) , 如图1, 以利于补偿混凝土时喂料、振捣和排气。

4) 清洗凿除完成后, 应认真检查, 必要时通过回弹检测, 确认强度不够部分全部凿除后, 采用高压清水仔细冲洗干净。结构柱的原来钢筋不动, 但也要把钢筋上的水泥砂或灰尘冲洗干净。如箍筋受损, 则应加设或适当加密箍筋。

5) 封模清洗干净后才能封模板。模板采用18mm厚夹板, 50×100方木间距0.2m作为立档, 双钢管作为柱箍, 螺栓拉锁紧。

结构柱2个侧面模板与原来柱侧齐平, 另两侧 (缺陷严重的侧面) 封模板时, 把结构柱加宽10cm。

各个侧面的模板上部, 加设倾斜的小漏斗, 以利于喂料和振捣, 如图1所示。

6) 备料结构柱原设计强度等级C35, 补强使用的混凝土, 提高2个等级, 即采用C45的混凝土料。使用的混凝土要求掺加膨胀剂, 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另加减水剂, 混凝土坍落度约12cm。材料准备量, 宜为使用量的1.2倍以上 (即每条柱至少0.7m×0.7m×1.5m×1.2=0.9m3) , 以期有20%以上的多余储备量。混凝土料拌和后, 宜在1h内尽快使用。

7) 喂料喂料采用人工与铲斗, 从加宽10cm的两个侧面的斜漏斗处喂料。补强部位全高约0.8~1.2m, 分3~4次喂料, 以便分层振捣密实。

8) 振捣采用小型振捣器, 快插慢拔。振捣应到位, 但控制不碰撞模板和钢筋。每层振捣后在柱子的侧面, 采用钢筋敲击, 从声音上判别密实度, 确保绝对密实。

9) 养护补偿混凝土并初凝后, 开始淋水或在漏斗处蓄水养护。拆模后采用麻布袋或塑料薄膜把柱子的这部分包封起来, 并经常淋水养护, 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10) 顺序对于这两条结构柱质量问题的处理, 采取统一回顶和托换, 但两条分开先后的处理方法, 以确保上部结构的安全。先处理2-1轴*2-B轴柱 (边柱) , 在这条柱质量缺陷范围补混凝土并养护3天后, 再处理另一条, 开始凿2-1轴*2-A轴柱 (角柱) 质量缺陷范围。

11) 拆模由于是侧向模板, 补偿混凝土的第2天, 可以拆除。边拆模边观察, 并做书面记录。

12) 切割拆除模板后的第2天, 采用回弹仪测混凝土强度, 如强度等级达到C15以上, 则可以割除加宽10cm部分及凸出结构柱侧面的混凝土。切割面应平整, 以利于后续批灰与装修。

13) 卸顶在补偿混凝土约12~15天, 采用回弹仪分别测混凝土强度, 在其强度达到C35以后, 才能拆除临时托换与回顶杆件。

4 预防措施

该施工质量问题, 是人、机、法与环4个因素综合出现问题的结果。为了预防类似的施工质量问题或事故, 制订了下述预防措施。

4.1 技术措施

对于关键部位 (如结构柱底部) , 应严格执行隐蔽验收与检查制度。封模板时, 结构墙柱应在下部约0.2m处, 留设清扫口 (同时兼作检查口) , 以便检查和清扫底部垃圾与积水。

在结构柱浇筑混凝土之前, 先铺2~3cm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在铺水泥砂浆后与初凝前, 这一时间内尽快浇灌混凝土, 并按规范分层振捣密实。杜绝在下层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初凝后再浇筑上部混凝土。

对于结构柱混凝土的浇筑, 落实专人, 严格按施工规范分层喂料、分层检查并分层振捣密实。

在使用插入式振捣器, 对结构柱混凝土进行分层振捣时, 要快插慢拔, 以冒浆而不冒气泡为准。每层振捣深度应插入下一层3~5cm。

在分层振捣结构柱混凝土的同时, 派专人用小钢管或钢筋, 轻敲检查已经浇筑的柱子下部, 根据声音判断, 确保混凝土密实。

4.2 管理措施

完善施工项目部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项目部原来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基础上, 增加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和质检工程师各1人, 4月24日到位, 专门负责该工程的技术与质量检查工作, 严格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的质量检查与管理措施。

在该工程中,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对各分部分项工程, 尤其是结构柱混凝土浇筑工序, 从人、机、料、法、环这5个因素和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该工程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 尤其是本施工质量问题的责任者, 进行警示教育, 加强工作责任心, 增强质量意识和管理素质。

由业主协调, 加快该工程北侧道路的施工进度, 及早将该道路施工完成, 以便拓宽该工程的施工场地。

施工项目部应加强与混凝土搅拌站的联系和沟通, 认真做好混凝土的进料与备料, 备足混凝土泵车布料臂的长度和布料范围, 灵活布置混凝土泵车, 并储备1台混凝土落地输送泵。

4.3 经济措施

对这次质量事件, 按照责任情况, 工程相关各方联席会议确定, 分别给予相关责任人罚款处罚, 另外制订后续工程的质量奖罚措施。以此督促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负责。

5 结语

该工程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后, 施工单位给予足够的重视, 采取可靠的应急措施, 彻底阻止了过程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2-1轴*2-B轴柱 (边柱) 于4月26日处理, 在该柱补偿的混凝土回弹强度达到C20第4天 (即4月30日) , 再处理2-1轴*2-A轴柱 (角柱) 。

从处理结果看, 该工程的这两条结构柱的施工质量问题, 有惊无险。可见, 按本文的处理工艺方法是可靠的, 处理效果良好。按补偿混凝土处理后28天的回弹结果, 处理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45 (超过设计的两个等级) , 杜绝了任何后患。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设计探讨 篇8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放置埋入式内模后, 接着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 埋置在楼盖中用以形成空腔且不取出的筒芯和箱体的总称即埋入式内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具有自重轻、地震作用小等优点, 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为节约材料、减轻自重及减小地震作用, 近年来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应用逐渐增多。

为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于2004年12月完成, 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 在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60010-2010中, 增加了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相关条文。

一、受力特性

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表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受力特点近似于实心楼盖结构, 且比实心楼盖更适用于大跨度 (7.2 m) 楼盖和转换层等复杂构造。

二、计算方法

规程CECS 175:2004中首次明确提出“边支承板” (由墙或刚性梁支承的楼板) 和“柱支承板” (由柱支承的沿柱轴线无梁或柔性梁的楼板) 两个术语, 并指出对于边支承楼盖的区格板, 可以不考虑空腔影响的弹性板进行内力分析。

1. 拟梁法

拟梁法是将现浇混凝土楼盖按刚度等效的原则等代成双向交叉梁系进行内力分析的一种办法.

2. 直接设计法

直接设计法是在弹性薄板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在两个方向将柱支承板现浇楼盖计算区格板的总静力弯矩在控制截面按弯矩系数直接分配进行内力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现在工程的结构计算分析基本利用计算机完成, 合理的选用计算软件是确保计算结果正确可靠的关键。PKPM结构分析软件在我国工程领域占有不可代替的位置,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计算可通过PKPM来完成。利用PKPM计算时, 应合理的简化模型、正确的选取参数、认真的校核计算结果。只有深刻的了解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 才能在利用PKPM计算时选取合理的程序、正确的参数, 对计算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设计要点

1. 楼板

(1) 空心楼板根据内力分析结果进行承载力计算时, 应取空心楼板的实际截面。

(2) 考虑弯矩调幅的空心板, 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的截面计算受压区高度不宜大于受压区最小翼缘厚度, 并宜进行扰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3) 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小于25%, 也不宜大于50%。

(4) 楼板厚度h=板顶厚度+内模高度+板底厚度, 板顶厚度、板底厚度对于筒芯内模应40 mm, 对于箱体内模应≥50 mm, 楼板最小厚度200 mm。

(5) 在空心楼板中应考虑在两个部位设置实心区域, 一是板柱节点区域, 二是柱 (边支承板) 轴线上。

2. 暗梁

与楼板厚度相同, 梁的宽度大于梁的高度称为暗梁, 梁的宽度最好是600~1 200 mm之间, 当按等代框架梁法进行设计并且跨度小于8 000 mm时可以不安装暗梁。

3. 扁梁

梁的高度大于楼板的厚度, 但楼盖厚度是梁的高度的2倍, 同时梁的宽度大于梁的高度称为扁梁。当楼盖的跨度大于10 m, 且活荷载大于7 KN/m3时应当设置扁梁。

4. 边梁

边梁是指建筑物周围的梁, 该梁主要承受楼盖的荷载, 同时承载维护结构、风力、外悬构就的荷载, 边梁宜按框架梁设计, 并满足框架梁的相关要求。

5. 内模

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内模, 除应满足规格尺寸和外观质量的要求外, 尚应具有符合施工要求的力学性能。

四、构造要求

1. 材料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C35;钢筋宜采用HRB500级、HRB600级热扎带肋钢筋。

2. 高跨比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跨度一般为8.5~16 m, 对于施加预应力的楼板可适当增多。

3. 楼板开洞

当空心板需要开洞时, 洞口周围应保证至少有90 mm距离的实心混凝土带, 在洞口周围应配置补偿钢筋, 每个方位的补偿钢筋面积应该大于被截断钢筋截面面积, 同时应该达到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五、施工要求

采取合理有效的内模抗浮措施是控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施工质量的关键。常用的抗浮措施如下:

(1) 直接用钢丝对单个内模进行捆绑;

(2) 采用抗浮压筋防止内模上浮, 并通过穿过底模的钢丝固定抗浮压筋;

(3) 在浇注混凝土时用重物下压内模, 在混凝土初凝后移开重物;

(4) 采用专用连接件直接连接内模和楼板底模;

(5) 其他有效的抗浮措施。

结构设计时, 应结合工程实际, 考虑施工单位技术力量, 选用经济、合理、可靠的抗浮措施。采用各种抗浮措施的同时, 均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内模在空心楼板中竖向、水平方向上的定位。

六、结语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一种新式楼盖, 和传统的相比, 空心楼盖在计算方法、受力性能, 构造办法及施工工艺等方面都不是很简单。因此, 了解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基本力学性能, 选取正确的计算方法, 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 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设计的重点。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由于结构自重的变低, 柱、墙和基础的荷载变少, 所以允许降低构件截面尺寸, 减少配筋, 节省钢筋和混凝土用量。同时,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自重轻, 地震作用小, 有利于建筑抗震设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应用, 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实践, 为楼盖体系开辟了新的结构形式, 其结构设计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75: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周庆, 邹银生.对薄壁箱体现浇混凝土空腹板楼盖施工和内力分析方法的探讨[A].全国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4]谢靖中.空心板楼盖受力特性及受力岛设计理论[A].全国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现浇结构 篇9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措施

在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常采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对框架结构进行固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体系在现代建筑中是很普遍, 很常见的,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区域施工时, 经常会出现由于钢筋配料不符合结构设计和规范规定,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质量差;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框架节点杂物清理不干净等原因致使工程实际与设计图纸不完全吻合。实践证实上述原因也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的通病。本文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通病进行总结和详细分析, 并提出防治方法。

1 钢筋配料的问题与处理

钢筋配料不合理的主要体现在:框架节点框架箍筋数量不够, 这是箍筋阻挡框架梁下沉的原因, 施工人员如果不绑扎箍筋, 将导致框架节点框架没有箍筋, 这不符合规范规定;梁纵筋锚固长度不够, 没有达到规范标准, 而且箍筋弯钩不满足135°/135°的要求;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足, 出现小于10 d (d为钢筋直径) 的情况。

钢筋配料不合理的处理方法:对于钢筋配料不合理的处理方法, 主要是在钢筋配料过程中, 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谨小慎微, 在下料前, 对下料的长度进行认真仔细的计算, 并做好钢筋放样工作。

2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的问题与处理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质量差主要体现在常用的安装钢筋流程。首先安装框架梁的双面侧模, 安装完毕后, 绑扎梁钢筋笼, 最后沉梁, 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难以保证框架节点钢筋的安装质量。框架节点钢筋安装质量差所导致的弊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沉梁钢筋笼前不能绑扎框架节点处的框架柱箍筋 (加密箍@100) , 因为这样会阻挡沉梁钢筋笼;二是沉梁钢筋笼后也不能绑扎框架节点框架柱箍筋, 因为框架节点已封好模板, 如果加上框架节点, 那么面内钢筋便会比较拥挤, 在进行框架节点箍筋绑扎时便会非常困难。

框架节点处钢筋安装质量差的处理方法: (1) 用4Φ10把框架节点柱大箍筋点焊成箍筋笼 (箍筋数量据框架节点高度按@100定) , 箍筋开口以点焊封闭。用箍筋笼套上框架柱纵筋暂时定在框架节点顶面, 把框架梁上下纵筋在箍筋笼之间直插入框架柱内, 再正常绑扎框架梁箍筋笼, 然后把框架柱节点箍筋笼连同框架梁钢筋笼一同下沉入模, 最后把节点箍筋笼的4Φ10钢筋与框架柱的四根角筋电焊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完成了框架节点箍筋难绑扎的问题。 (2) 改变在框架梁双面侧模支设完毕后再安装梁筋的方法, 具体的改进措施为:首先, 立一面侧模, 随即安装梁钢筋, 需要指出的是, 在安装梁钢筋的同时, 也安装框架节点箍筋, 上述过程完成后再将另一面的侧模封上, 这样在进行框架节点箍筋绑扎时便会减小难度。

3 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的问题与处理

由于框架节点内, 各种纵横钢筋比较拥挤, 各个钢筋在狭窄的范围内互相影响, 而施工人员往往会忽略这点, 为了贪图方便, 便不按结构设计规定的锚固长度下料, 或者将已按规格配好的公斤锚固长度割断, 这样便会导致框架梁纵筋锚固长度不足, 影响施工质量。

处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出现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不足时,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附加短筋焊锚或焊锚板,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框架纵向钢筋的锚固能力, 弥补由于框架节点内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不足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4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的处理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发生位移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种, 一种是箍筋与框架柱纵筋绑扎不牢, 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 第二种是模板上口的刚度比较差, 或者纵筋与模板上口固定不牢, 导致浇筑混凝土时使外环纵筋产生整体位移;第三种可能是先支完模后采用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 在沉框架钢筋笼时框架柱纵筋被挤歪, 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预防措施:浇筑混凝土前, 相关施工人员要对框架柱插筋或外伸纵筋进行检查校正, 确保框架柱纵筋插筋或外伸钢筋都绑扎了箍筋, 且箍筋的数量足够, 绑扎也很牢固, 如果有需要, 可以适当用点焊来增加其稳固性, 避免箍筋与框架柱纵筋绑扎不牢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在模板上口处, 对框架柱纵筋采取加焊撑筋或与模板固定牢的措施, 以防止主筋发生整体位移;还有需要注意的是, 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不使用沉梁法进行钢筋安装, 这样便不会在沉框架钢筋笼时框架柱纵筋被挤歪, 也不会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使个别纵筋产生位移的情况。

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处理方法:框架节点内框架柱纵筋位移的处理方法应具体情况而定, 主要分为两种:当外伸纵筋在截面范围内偏位移较小时, 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是按6:1斜度调整纠正;在纵筋偏出框架柱截面外尺寸较小时, 可将混凝土凿开, 并按照6∶1比例的斜度调整;当外伸纵筋在截面内或外偏移较大时, 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是首先选取正确、合适的位置, 确定位置后, 采用钻孔进行锚固灌浆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重新锚进纵筋。

5 框架节点杂物的问题与处理

框架节点处封模后, 表面会粘有各种杂物碎石等, 这时因为在施工过程中, 会有木屑、砂、石、松散砼块或其它脏物落入其中, 若不及时对框架节点的杂物进行清理或者清理不干净, 那么对建筑的混凝土质量会有不良的影响, 所以将框架节点的杂物清理干净是保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框架节点杂物清理不干净的处理方法:框架节点处封模后, 施工过程中落入的木屑、砂、石、松散砼块或其它脏物会粘在表面, 对建筑的混凝土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在节点封模前进行仔细地检查, 清走框架节点内的杂物, 并且在浇筑框架节点混凝土前, 先对框架节点洒水, 将其湿润。

6 结语

在多年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监理中, 经常会出现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钢筋锚固长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等工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只要现场施工、监理人员加强质量控制,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方针, 吃透设计人员意图和规范要求, 以人的工作质量控制工程质量, 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认真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管理制度, 措施到位, 精心施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杨汉平.浅谈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工艺及要点[J].企业导报.2013 (11)

[2]张建华.高层框架结构施工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0 (06)

[3]张向阳.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J].价值工程.2011 (24)

现浇结构 篇10

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较多, 一般可分为结构性裂缝和受变形变化引起的变形性裂缝两大类。结构性裂缝产生原因一般与结构设计、施工质量及后期使用有关。应在设计方面根据荷载大小、结构类型及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楼板的类型、混凝土标号、楼板厚度、配筋等, 并对集中荷载较大、变形较大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在施工方面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施工质量;在后期使用方面控制使用荷载, 避免集中性、冲击性荷载作用在楼板上。变形性裂缝产生原因主要由于材料本身性质差异, 构造措施不足, 施工管理不善, 施工温差变化较大, 后期养护不到位, 不均匀沉降等多种原因引起。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多数属这种裂缝。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1 混凝土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

初凝和终凝阶段是混凝土硬化的重要过程, 也是裂缝产生主要时期, 其龟裂就是常见裂缝之一。混凝土的硬化会导致自身体积的缩小, 当收缩力到达一定程度时, 而早期混凝土因强度极低不足以抵抗收缩力, 就会产生裂缝, 其走向一般与楼板的对角线相垂直。通过施工前控制混凝土自身质量, 例如控制水泥用量、含水量、水灰比、骨料级配、坍落度等, 保证混凝土自身质量可以控制裂缝的产生;施工中防止振捣不实;施工后及时养护, 避免浇筑后气温高、避免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等手段来控制裂缝的产生。另外, 对于面积较大的楼板应合理的设置变形缝及后浇带来控制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

2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由于沉降缝、伸缩缝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 楼板在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位置产生沉降裂缝, 同时该位置相邻的墙体也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在框架结构较多。另外, 边柱、角柱位置也是不均匀沉降开裂的多发区。

3 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缝

因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及沉降等多种因素导致楼板在转角处或刚度变化较大的部位产生集中的拉剪应力而导致混凝土楼板开裂。对于上述部位应通过设置构造钢筋等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

4 荷载作用下引起的结构性裂缝

主要是由于结构在外荷载或自重作用下, 材料承载力不足所引起的。这种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施工管理不善、施工荷载较大或较集中、模板拆除过早等。当结构自身抗力不足以抵抗拉应力或剪切应力时, 楼板出现结构裂缝。严重时出现破坏性结构裂缝。

5 预埋管线引起的线管裂缝

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预留预埋线管 (尤其是电气线管) 是电气施工敷设设线管的主要施工方法。通常少量的线管预留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不会影响混凝土楼板的质量。但当线管较多且交叉敷设时将会导致钢筋与混凝土失去有效的结合, 板的有效高度大大减少, 在该部位形成抗拉、抗弯的薄弱部位, 裂缝极易产生。对于这种情况应合理敷设线管, 对线管较多的部位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 避免裂缝产生。

6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混凝土将发生变形, 变形遭受刚度、强度较大的构件约束时, 构件将产生拉应力, 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大量工程实践说明, 只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 严格遵守设计和施工规范, 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 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 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本文具体分析了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现浇结构 篇11

【关键词】工程质量;问题;工艺技术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普及,传统的预制板施工方法,逐步为现浇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艺技术所取代。现浇框架结构混凝:Lm程,比预制板结构在整体性和结构安全性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但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也存在一些质量方面的通病,主要就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因此,对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艺技术的要求,会不断地提高。

1.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的浇筑施工,已用于各种工民建筑,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提高抗震能力,是对各种建筑工程的普遍要求标准。但从现实的施工情况来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是难以使人乐观的。有的建筑施工单位,对框架结构施工重视不够,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不断出现。致使有的部位的框架结构不但达不到抗震要求标准,甚至由于施工质量低,而影响到正常结构的安全。有的施工现场,甚至出现随意减少框架结构的柱、梁、板的个别部位,这就给建筑工程质量以下了不应有的质量隐患,降低了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必须引起建筑部门的高度重现,采取积极措施和较为完善地施1212艺技术,努力提高框架结构工程的施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的要求。

框架结构之所以能提高多层,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坚固性和使用寿命,主要是依靠现浇混凝土梁、板、柱的整体结构的一体性,钢筋相互穿过,再加上与梁、板、柱接触的砌筑体内甩出的拉结钢筋与基有效地拉结锚固,使得各层的砌筑体都受到纵向和横向的制约,提高了砌体抗剪强度和抵抗水平推动能力,也提高了砌体的韧性。一旦当地有地震发生时,由于框架结构内的钢筋具有较好的抵抗变形的能力,使砌体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会裂而不倒,从而会较大程度的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害。也会加强对风、水等灾害的抗御能力,更会较大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保险期限。

2.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

2.1钢筋工程施工易出现的问题

纵向钢筋上下错位与钢筋搭接的规范的问题。在钢筋定位放线时,偏离正确位置,上下楼层位置相差超过6mm以上,使构造柱的上下纵向钢筋只能采取弯折措施来“归位”,结果是构造柱施工后是摆动形柱,严重影响其有效作用。另外,施工中很多工程的构造柱钢筋搭接位置很随意,且搭接长度也没有满足35d的规范要求,甚至有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情况。

箍筋松散,滑移歪斜,数量不足与不按规定加密箍筋。构造柱、梁、板施工中的箍筋施工问题较多,绑扎间距过大或间距不均,也不加修理。个别还有偷工减料,不按规定数量和间距绑扎,使框架结构整体质量和应起的作用受到削弱。按规范要求,应在节点处适当加密箍筋,而实际施工过程中没能严格执行,造成不应有的质量隐患。箍筋的弯钩长度、角度不规范与拉结筋的摆放问题。在新规范CB50204-92中规定:对于抗震要求结构,平直部分的弯钩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其弯钩的角度为1300/1300。但施工中大都采用900/900弯钩,其长度也不足10d。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常会发现拉结筋遍放或错放的情况。

2.2混凝土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混凝土的级配问题。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条等现象,规范中提出骨料的粒径不宜大于2.0em。但一些施工现场对骨料的选配很不认真,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条的现象。

为确保混凝土不出现蜂窝、麻面或孔洞,规范中要求坍落度控制在5em-7em,以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能充分流人各个空洞内,增加与砌体粘结作用。而实际施工中,往往出现坍落度过小,混凝土干硬而不能适应浇筑。

3.提高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技术

3.1钢筋工程的施21232艺技术要求

垂直度的保证。为了保证垂直要求,在各层施工前应首先定准轴线位置,然后绑扎钢筋。砌筑中严格控制砌筑体垂直,随时调整已绑扎好的钢筋,使其不摇晃,保证垂直,可利用梁、柱、板的拉结筋加以固定。

钢筋的下料应准确。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为准的,还应包括弯钩长度。

拉结筋应事先备好料放在砌筑现场,防止漏放。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应靠在柱子纵筋边,防止钢筋阻碍混凝土顺利通过。

3.2混凝土工程施32'1-艺技术要求

施工现扬必须按规范要求选用粗骨料,料粒径不大于2em的骨料来配置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卡壳、不断流,以提高警惕混凝土的密实度。

必须对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进行严格控制,认真按规范要求准备和操作,保证一次浇筑成功。

混凝土浇筑前,要仔细清扫各部施工垃圾,用清水冲洗,然后按规范要求,先浇1cm-2cm厚的水泥砂浆,方可浇筑。

3.3砌筑工程施21232艺技术要求

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的一致,各结构应对位。

砌体施工时严格制垂度,马牙槎应符规范要求,先退后进。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密实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

对现浇混凝土结构常见病害的探讨 篇12

产生原因: (1) 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 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 或模板缝没有堵严, 浇捣时, 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 混凝土呈干硬状态, 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 (2)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 加水量不准, 混凝土和易性差, 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 形成蜂窝。

预防措施: (1) 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 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 不留积水, 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 一般应为1~2分钟。 (3) 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 要采取措施, 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 混凝土入模后, 必须掌握振捣时间,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 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 不再出现气泡, 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 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 应加以修补, 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 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 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 用水冲刷干净湿透, 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 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 制定补强方案, 方可处理。

2 露筋

产生原因: (1) 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 或垫块太少, 钢筋紧贴模板, 致使拆模后露筋。 (2) 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 钢筋过密, 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3) 混凝土振捣时, 振捣棒撞击钢筋, 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 因而造成露筋。

预防措施: (1) 钢筋混凝土施工时, 注意垫足垫块, 保证厚度, 固定好。 (2)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 要选配适当石子, 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 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 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3)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 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3 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产生原因: (1) 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 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2) 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 原材料计量不准确, 如砂、石不过磅, 加水不准, 搅拌时间不够。 (3) 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 或试模变形, 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

预防措施: (1) 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 严格控制配合比, 保证计量准确, 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 (2) 混凝土应搅拌均匀, 按砂子十水泥+石子十水的顺序上料, 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 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 (3) 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 (4) 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 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 认真做好试验记录。

4 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产生原因; (1) 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 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 板厚控制不准, 表面不平。 (2)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 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 (3) 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 垫板支承面不够, 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预防措施: (1) 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 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 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 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 (2) 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 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 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 放在灌筑地点附近, 随浇随移动, 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 使板面平整, 厚度一致。 (3) 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 (如气温低于+5C时不得浇水) 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以后, 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 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刚度和强度, 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 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5 混凝土夹芯

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 (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 积存在混凝土表面, 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 再次浇灌混凝土时, 就夹入混凝土内, 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

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 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 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 以便清理, 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 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 如只有锯末等杂物, 可采用鼓风机等吹, 全部清理干净后, 通条开口再封板, 然后浇灌混凝土。

6 形尺寸偏差

产生原因: (1) 模板自身变形, 有孔洞, 拼装不平整。 (2) 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 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 (3) 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 冲击力过大, 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 (4) 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5) 放线误差过大, 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预防措施: (1) 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 拼装严密平整。 (2) 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 保证刚度和强度, 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 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3) 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 随时观察模板情况, 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 (4) 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 (5) 浇筑混凝土前, 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可增力n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 整体歪斜, 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 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可不进行处理, 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 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 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7 混凝土裂缝

预防措施: (1)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 防止干缩, 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 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2) 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 避免出现施工缝。 (3) 加强施工管理, 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夕咖剂的使用, 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

上一篇:协作式写作下一篇:超高压开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