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开发策略

2024-07-26

设计与开发策略(共12篇)

设计与开发策略 篇1

一、主题解读

“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指乐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主旋律。后来这个术语被广泛用于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之中。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和对材料的处理、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国家只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或其各指定领域的实施指南,不制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不组织编写师生共用的统编教材,所以活动的内容主要以主题形式表现出来。有学者认为[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指整合教学目标的、跨学科的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主题包括很多内容,只要是学习者感兴趣或教学需要的事物、现象等都是。主题可以分解成许多的问题来解决,而问题又可进一步具体化为可操作的任务。有学者[2]认为“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种具体活动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凝练表现。

综上所述,我认为主题是教师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与学习的需要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等进行分析、归纳等而产生的概括。“主题”的活动虽然也沿用传统“教学”的名称,但它不限于学校课堂,而是在包括社区和家庭的开放性的广阔空间里进行的,且从根本上不是以教师“教授”的教学方式进行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探究发现”学习方式进行的。更重要的是,“主题”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尽管围绕课程内容的三条线索、四大领域、五个方面设置了一些主题,但这些主题仅仅是一种指南和一些范例性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师生应当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及教育的状况与发展需要和学校及师生的实际生活自行确定适合自己的主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策略

课程资源只提供课程内容选择的范围,而不提供具体的内容。因此,主题的开发、选择与设计对于中小学校师生尤其学生来说,会感到有一定困难,不知从哪里做起。结合各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设计的经验,具体说来,主题的开发、选择与设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 就地取材。

首先要源于生活,是指学生确立的主题应来源于他们周围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如“市桥河的昨天与今天”、“汽车与我们的生活”等。只有着眼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感受生活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要依托社区资源,这就要求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如本地、本校有哪些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关爱义工,与爱同行”这一主题就是结合社区中义工联这一资源,所以只有对这些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认真地分析后制定出主题活动,才更有利于今后的开展和实施。

2. 尊重学生。

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际生活经验等,重视那些来自中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他们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的主题,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实施,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如师生生活习惯的调查活动,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自己决定成果呈现方式。而指导教师则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如“电脑游戏与我们的成长”这一主题就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主题。

3. 课内与课外、体验与操作要结合。

主题的确定要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开放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多元自主的实际锻炼、展现才干的机会,同时帮助师生转变传统“授受式”教学活动方式,使其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动手操作探究能力及完善健全的经验结构。如“如何根治社区牛皮癣的实践探究活动”这一主题就要求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出课本的限制,走向生活,而且学生必须亲身去调查、访谈才能获得资料。

4. 跨学科知识要整合。

主题的确定可从某一指定领域切入或从各学科知识出发,但其设计及实施都不应受学科知识体系或领域的局限,而应恰当地跨越并整合各学科知识,从其他相关学科或领域中选取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内容加以重组、综合和拓展,并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于实践活动中,以使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和全面体验。如“走进西方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就要求学生结合英语、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进行活动。

5. 科学性、可行性及价值性要体现。

所谓科学性是指主题经得起推敲,观点正确。可行性是指所选择的主题应考虑课程资源的特点,学校现有师资、设备、场所和当地社区的其他条件,同时活动主题切口要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的限制,更要选择一些切口较小、容易操作的主题。在自主选题时,许多学生只是从个人的兴趣出发,或者是为了追求新奇,或者题目范围很大,没有明确指向,或者不切实际,无可行性。价值性是指值得去研究,其内容是积极的,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如“小学生今天应该怎样当班干部调查活动”这一主题是一个调查班干部的活动,主题是小学生今天应该怎样当班干部,方法是调查活动,非常具体可行,而且观点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了解应该怎样当班干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系列的组织策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内容一般是通过主题系列体现出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系列是指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学习的需要等而设计的一种指南和一些范例性问题,学习者围绕这些问题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资源,并遵循活动课程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而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师生应当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及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发展需要和学校及师生的实际生活来自行确定适合自己的主题及系列,也就是说应当从校内外、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去寻求和提出活动的主题。因此,应当允许师生在实施过程中超越现成主题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开辟新的活动领域。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的系列开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几种方式:

1. 发展的水平性。

事情或者人的能力的发展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总是遵循由低水平阶段向高水平阶段的发展过程。主题系列的组织就可以根据某一大主题,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组织主题系列,形成主题网络。如:

2. 发展的序列性。

主题系列是由多个活动组成的一个系列,所以活动之间存在序列性,是指围绕主题,向纵深方向层层推进和展开。具体的活动与活动的主题概念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或先后的顺序,只是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的活动系列。一般而言,要求主题综合性强,主题统整程度高。如:

3. 主题概念相关性。

主题活动的概念,是一些比较有概括性的词汇,其中包含着很多不同的概念,主题系列的组织就可以根据主题,挖掘其中的内涵,形成主题系列。一般来说,注重概念、规则的统整,事实是概念、规则统整的基础,以主题为中心,思考:主题———学生兴趣、主题———学科、主题———社会之间等的连接关系,确立反映主题内容的不同概念和规则,进一步寻找能够体现概念、规则的事实,环绕在概念、规则的周围,形成一个由中心向周围发散开去的主题网络。如:

参考文献

[1]黎瑞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8:66.

[2]张传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与设计.http://www.pep.com.cn/kcs/kcyj/ztyj/zhsj/200602/t20060221_247439.htm.

设计与开发策略 篇2

1.2坚持合理化项目设计的原则。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在房地产项目的设计期间,不仅要坚持设计的安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以及美观性原则。而且还要遵循国家的规范化设计标准以及国家批准的相关建设标准。广泛应用可靠性的项目设计方法以及结构优化的项目设计方法等先进的设计方法。设计期间要高度重视因地制宜以及就地取材,最大限度节约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成本,在满足建筑功能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节约投资成本以及建设资源,尽量缩短房地产项目的工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积极利用较强的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

2工程设计阶段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2.1实行设计招标制度。推行设计招标制度,充分引进竞争,迫使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的`方案、结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作全面周密的分析、比较,建立良好的经济意识,重视项目的投资效果,拿最佳的设计作品参赛。实行设计招标制度有利于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质量,对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设计招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对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经济性进行评估、比较和选择。现阶段评标委员会的成员一般多为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而缺少懂建筑专业的经济、管理和营销人员。所以有必要邀请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和房地产营销专家共同参与评标。

2.2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突破。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的考虑节约投資,更不是简单的将投资一刀切,而是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实事求是的精心设计,合理的控制工程的造价。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

2.3设计取费与设计质最挂钩。目前设计费用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按设计预算的百分比计取和按建筑面积计取。无论哪种方法都不与设计质量相联系,前者不但不会使设计人员提高经济意识相反会使设计人员尽可能的加大设计工程的工程量,这助长了设计单位只注重设计的安全性,而不考虑技术合理性和经济性。所以现行的设计费计取要进行改革,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使设计费用的计取与设计质量紧密联系。

3房地产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3.1加强项目的工程管理。保证房地产开发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就是对成本的最好管理,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管理者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的工作计划性。计划就是把开发项目的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部目标、全部活动,重点是质量、进度、资金支付都纳入计划轨道,用一个动态的计划系统来协调控制整个项目,以便提前揭露矛盾,使项目协调有序的达到预期目标。加强控制职能。项目管理通过计划、决策、反馈、调整对项目实施有效控制。

3.2工程变更的管理。工程变更控制是为了实现建设项目的目标,而对工程变更进行分析、评价和改进,以保证工程变更合理、有效。提高工程变更的预见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变更的管理非常重要,工程管理人员与造价人员应密切配合,严格控制洽商变更的发生。对于不可避免的洽商变更,必须事先做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这要充分利用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技术资源,并就变更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做出评价,综合各方意见后再确定是否实施该洽商变更。设计变更必须在原合同条款的约束下进行,任何变更不能违反原合同。变更后的单价仍按原合同中的已有单价执行,如果合同中没有此单价或可参考的单价,则按合同条款进行估价,由承包商提出单价分析数据,经监理工程师审定,开发商认可后,方可按认可的变更进行。

3.3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有些特殊的部位或专业,需要开发商随着工程的进展而签署有关合同,特别是一些小额价款的合同,可能有开发商代表现场签署,这种情况在工程的后期较为常见。所以,规范、细致、严密的签署分包合同是项目建设阶段成本控制的又一重点。

3.4做好施工索赔的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因其索赔的因素很多,甚至有些开发商采用“低价中标占领市场,高额索赔创造利润”的策略,这就要求开发商代表,要熟知施工合同条款,精通工程项目的专业技术标准,客观公正的处理好索赔工作。承包商进行索赔时,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纪录提出工期和费用的索赔报告,开发商代表要从合同有关条款着手进行分析,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有关记录,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索赔进行辨别和分析。开发商代表要根据监理日记对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进行划分,由于开发商或其他非承包商的原因,导致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付出的额外费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开发商代表应依据有关合同、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索赔程序及时、合理的给与损失补偿,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3.5竣工结算的控制与确定。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无论施工单位还是开发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都十分重视工程的竣工结算。结算书的审查,必须保证有中介机构独立进行,其具体内容如下:全面整理变更资料,正确的核定变更内容,确定工程量的变更,包括增加和减少的工程量。竣工验收。按照设计图纸和变更确定的工程范围,依据国家建筑工程验收标准,按程序组织工程验收。留足保修费用。因为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不可避免的存在竣工后的返修问题,所以竣工结算要按照双方的合同约定,足额留出保修费用。

4结语

总之,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突出重点地控制好设计及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是保证企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波.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01):58-59.

[2]孙小敏.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J].时代金融,(32):252+255.

设计与开发策略 篇3

关键词:体育童戏;河洛体育文化;打箉;保护与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853/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3-0043-05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and value of Heluo children sports game "Daguai", the paper takes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luo sports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method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angles of cultur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system theory. It reckons that the ke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luo sports culture is to follow the idea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rade, travel and living", to build the cooperation model of "five-in-one" that consist of government, academic institu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and to combine the protection with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ldren sports game;Heluo sports culture;Daguai;protec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HK][HT]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形式现代体育文化的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命运走向了分化,有的得以保护与传承,有的得以开发与发展,而有的则濒于泯灭的边缘,河洛地区民间儿童体育游戏项目“打箉”的泯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某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在一段时期得以兴盛发展,被人们所认同,必然有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因此,对其保护开发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期得以兴盛发展,需要对其文化的外化形式进行保护与传承,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健身、娱乐、心理等需求,还应在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对其所蕴含的历史积淀、文化价值和精神血脉进行整理挖掘,使其在保留文化特色同时,更好地融入时代元素,最终在实践中形成一套长效、制度化的策略,是其保护与开发的关键所在。

1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从区域和性质来进行界定,河洛体育文化是指“以洛阳为中心,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河洛地区,或某一时段流传的体育活动项目,包含有与此相关的文化要素和与身体运动有关的文化内容等,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

对河洛体育文化的内容、形式进行文献、访谈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项目类、民间工艺类、商贸庙会类、饮食类等多个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活动项目是其文化主体,包含竞技、健身、游戏、演艺类等活动,民间工艺类、商贸庙会类、饮食类属于河洛体育文化的共生物”[3-11]。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体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河洛体育文化力愈加彰显,对区域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能动性,符合社会转型期的需求。

以古鉴今,通过对河洛体育文化的遗存、传承、演变和发展,及其与朝代兴衰的律动关系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并积极尝试河洛体育文化与区域经济、产业、行业实现良好互动发展,能够为河洛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历史逻辑和现实路径支持,实现河洛体育文化与新时期和谐社会发展之间的完美契合。

2 豫西童戏“打箉”的泯灭及启示

2.1 项目介绍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1卷第3期2015年6月

20世纪80年代,位于河南西部洛阳地区的三门峡市卢氏县,农闲时节,群山环绕的乡村打麦场上,盛行着一种地方儿童体育游戏——“打箉(guǎi)”。“箉”在百度词典中的释义之一是“鱼笱上的竹具;竹杖”。这里意指“打箉”所使用的器材。

“打箉”属于双人或者多人分组竞赛性质的儿童体育游戏,参与者使用同一套器材,分成人数均等的两队,在宽阔的场地上进行攻防交替、争强斗智的比赛。按照上述分类,“打箉”应该属于河洛体育文化中的活动类游戏项目。

“打箉”一般选择较为宽阔的场地,以春节后至夏季麦收前农闲时节,没有草料堆积的打麦场为最佳。在平整松软的场地中央划出“打箉”的“大本营”(见图1)。

“打箉”的器材由“杠”和“箉”组成。“杠”通常由长50 cm左右、粗细适手的木棒制作而成。而“箉”通常是比“杠”细一些的木棍,锯成30 cm左右长短,把两端往里削尖约3 cm制作而成。精细制作的话,可以将“杠”和“箉”外边的树皮剥掉,整体打磨圆润,使其安全、美观、适手。

如图1所示,图中除了文字和字母“A、B”以及方向标志外,其余均为游戏“大本营”实景示意图。“大本营”由边长约2 m左右的正方形和一个相邻的小长方形组成,正方形划分为“捞鱼”“扒扇”“脚踢”“摔杠”四个区域。长约50 cm(AB线)、宽约30 cm的小长方形,俗称“火炕”,此区域为“开箉”区和“弹弦”区。

游戏分成相等人数的两组,“石头、剪子、布”猜宝确定先开始的一方,先开始的称为“攻方”,另一方称为“守方”。

首先,攻方从“火炕”开箉,将“箉”沿与AB线垂直方向放置,单手握“杠”尾,用“杠”头敲击“箉”一端,使“箉”弹跳起来后,用“杠”将“箉”尽可能远地抡击(类似棒垒球的击球动作)出去。攻方失误未击打到“箉”时,“箉”落至“大本营”内或压线,视为“自杀”,两队互换角色,比赛继续进行。攻方顺利完成时,由守方至“箉”落地点,将“箉”分两次往回掷向“大本营”。

这时会出现3种情况。第一,当“箉”压“大本营”中的边框或者分界线时,攻方只需将“箉”敲击起来,用“杠”击打出去即可。再次由守方回掷。第二,当守方未能将“箉”投进大本营时,则由守方用连续跨跳的方式丈量“大本营”至“箉”之间的步数,计入攻方成绩。之后,守方将“箉”从目前所在的位置继续向“大本营”回掷。第三,当“箉”投进“大本营”的5个区域之一时,攻方将需要完成该区域所设置的内容,未能完成时,视为失败,两队互换角色,比赛继续进行。如此循环往复,进行比赛。最后,计算双方所赢取数量的多少(双方计数可以抵消),多者为胜。

5个区域所设置的内容如下:当守方将“箉”投进“捞鱼”区时,攻方需要用“杠”将“箉”打起来同时放下“杠”,单手抓住“箉”,不停顿地将“箉”掷向远处;投进“扒扇”区时,攻方需要将“箉”打起来后,单手将“箉”往远处扇击;投进“脚踢”区时,攻方需要将打起来的“箉”用脚踢向远处;投进“摔杠”区时,攻方需要将“箉”打起来后,甩出手中的“杠”,将“箉”击飞至远处;当“箉”掷进“火炕”时,攻方需手握“杠”的中部,用“杠”头将“箉”打起来后,用“杠”尾将“箉”挑拨至远处,俗称“弹弦”,它是5个区域中最难完成者之一。

2.2 功能价值分析

“打箉”是豫西卢氏地区传统的民间儿童体育游戏项目,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长者进行实地调查访谈,结果显示,在他们的童年时期就从父辈那里传承到该项目。“打箉”的具体起源和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河洛体育文化中有着悠久、灿烂历史的活动类项目之一,曾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打箉”项目对儿童身体、心理、运动智能和情商起到全面发展作用的特质,能体现其独特的功能和文化价值,展示了劳动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

“打箉”能够发展儿童多种运动能力。首先,打“箉”中的5种设置对手眼协调、全身配合能力要求较高。其次,各种投掷、踢摆、抡击、勾击、跨跳等动作形式对节奏、爆发力、速度以及基本动作模式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掷垒球和掷标枪等体育技能学习中,“鞭打”动作出现困难,可能与儿童少年时期投掷、抡摆类基本动作模式学习的缺失有关。

“打箉”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基础绘画能力。“打箉”需要游戏者在天然的黄土场地划出比赛“大本营”,对学龄左右的农村儿童而言,具有培养基础绘画能力的重要作用。此外,各区域中的象形图形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打箉”能够培养儿童的运动智能和情商。“打箉”中的两次回掷需要一定的空间定向和精确动作定位能力,并且类似于高尔夫运动的多杆进洞策略,需要一定的统筹能力。“区域给定”需要对对手的优势和弱点有着清楚的认识,能够培养儿童少年的分析判断能力。“捞鱼”“扒扇”“脚踢”等动作能够培养儿童少年的勇敢积极品质。通过攻防过程中的胜利和失败体验,能够培养儿童少年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耐受挫折能力。

2.3 泯灭及启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打箉”项目已经濒于泯灭的边缘,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其面临着失传或是进入民俗博物馆的命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口增加住房建设需求扩大,多余的打麦场被用来建造住房和烤烟房,游戏场地萎缩。“打箉”需要宽阔的场地来保证游戏的进行及其安全性,山区地理条件受限,打麦场是唯一能够利用的场所,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打箉”项目的消失。

“打箉”项目是农耕时代的特殊产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独特的健身、娱乐和文化价值,对农村儿童少年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场地、器材、师资、活动内容匮乏的年代,其独特的游戏运动形式、情感记忆和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其项目本身。

在现代传媒和体育文化冲击力日盛的今天,“打箉”应该得到积极的保护和妥当的传承,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载入档案资料库,有条件时列入民俗(体育)博物馆进行实物展示,也许是其最好的归属。但是,它对于农村地区充分发挥地域和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优势,开发和发展农村儿童、少年体育游戏新形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河洛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任重而道远。调查显示,河洛体育文化的主体元素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助推剂,但其保护与开发存在“杂、乱、泛”现象,具体表现为活动类项目低端重复、缺乏文化特色、创新不足;商贸庙会、饮食类文化等经营项目准入标准欠缺、随意经营、缺乏规制,民间工艺、服饰文化等保护措施严重缺乏、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意识差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旅游等产业向高端、健康方向的发展。

综上所述,相对于国家2010年和2015年《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目标而言,应该更多关注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问题,针对保护与开发调查中所存在问题,如全面系统研究欠缺、宣传重视不够、制度建设匮乏、文化传承“有形无神”、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融合度较低等,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制度和体系建设方面重点着力,使河洛体育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开发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使保护与开发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3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策略

3.1 “文、商、旅、居”一体化

借鉴文化名城开封“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文化旅游商业化”[12]的发展思路,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形成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商业服务的互补融合发展态势,加快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山水城市、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步伐。

遵循2012年《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促进旅游由观光型向现代休闲度假体验旅游转变”,以及“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目标,深入解读河南省2015年旅游年会中所提出的“2020年旅游产业成为洛阳市战略支柱产业”发展战略及其措施。在体育旅游业与其他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对河洛体育文化进行保护与开发,如列入名录、专项资助、博物展示等一系列保护与传承措施,以及特色内容的传习、改造、移植、创新等合理开发利用。

此外,“一体化”过程中,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和洽谈,通过政策的倾斜,使其关注并主动承接承办河洛体育文化相关活动,与企业文化塑造、项目开发和产业发展等相结合,使河洛体育文化的相关元素成为企事业单位和地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特色标识。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功保护与开发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中产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如河南洛阳定鼎门隋唐古都遗址百戏宴、第33届牡丹文化节中新推出的“隋唐百戏城”、“丝路申遗嘉年华博览园”中的各类体育元素,大型展会、赛会、年会中的舞龙、舞狮、毽球、曲艺等等河洛体育文化特色内容,依托白云山森林氧吧、栾川地热温泉等资源,开发的养生康体类旅游产品等。

3.2 “五位一体”协同模式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模式是指“河洛体育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说和实践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所遵循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并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范型性”。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构建一定的体系和模式[13]。从河洛体育文化的主客体环境出发,在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中,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相关学术机构、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主体的合力,共同开展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协同模式(见图2)。

在该模式下,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中心,建立组织、实施、监督、反馈管理机构,进行保护与开发的组织机构筹备、法规制度建设、调研宣传、活动实施、总结评价、反馈激励等主导性的工作,引入准入、评估、竞争、激励等先进的管理机制,对保护与开发的各环节工作层层落实,严格把关,监督指导,投入经费,积极融资。

通过政府部门积极与初中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术机构进行横向协作,取得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在相关活动和项目的开展中,取得合力,进行联动,充分发挥“五位一体”协同模式的体系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体育文化产业,实现河洛体育文化保护开发与文化创意、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一套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14]。

3.3 保护与开发并重

文化生态学认为“城市文化和环境、制度之间存在着互动因果关系”[15],即通过河洛体育文化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旅游业、商业等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以制度化的形式构建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体系,最终实现其“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16]的发展目标,保证河洛体育文化生态的平衡与合理布局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特色是生命之源”,积极的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在河洛体育文化的保护过程中,第一,加强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和任务,建立河洛体育文化名录体系,完善评审标准,严格评审工作;第二,将其融入城市发展战略,成为地方最优质的文化资源,成为百姓身边的景观和生活的内容;第三,由学术机构、高等院所等智库对其展开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除了现有的内容、形式、开发利用研究之外,应将研究重心放在河洛体育的文化价值、精神血脉挖掘上;第四,在保护组织实施过程中,将一些简单易行、趣味性强、民族传统体育色彩浓厚的项目,如舞龙、舞狮、河洛大鼓、高跷、舞蹈、杂技、秧歌、摔跤、武术表演等列入教育教学大纲,在初中高等院校、社会群体、单位团体等进行宣传和普及,避免文化传承断层。

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在河洛体育文化开发过程中,第一,通过高等院所的人才培养功能,为河洛体育文化开发培养相关的人才,如经济、体育、历史、商贸、服装设计、食品、管理、法律等行业人才,对通过何种方式、方法和创新,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相融合展开理论和实践研究;第二,充分发挥企业、社会团体、协会的作用,进行河洛体育文化相关项目的传承与开发,在广场舞、节庆等群众主要的活动方式中融入河洛体育文化元素,如演艺类的服饰、餐饮类的搭配、项目类的组合(民俗运动会)等,使诸元素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保留其特色精髓部分,改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更好地实现其文化价值与功能;第三,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健身价值的实物和资料,有条件时可以建立河洛体育文化资料库、博物馆专区或展示中心;第四,对列入名录代表性项目,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并以其为中心,进行开发,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局面;第五,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制度法规建设,提高项目开发的规范化程度,避免违规、侵权问题的出现,使产业向健康、高端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河洛体育童戏“打箉”项目的泯灭,正如世界各民族无数濒于消失或重复生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样,必然要经历兴衰交替、革故鼎新的涅槃过程,最终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留下其独有的文化印迹。

洛阳作为河洛体育文化的中心,在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古迹,天子驾六、天堂、明堂等景观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保护和开发河洛体育文化的特色元素,实现古迹、景观、人文和体育的完美融合,能够促进传统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复合型人文体验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松山,杨绍华.河洛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5.

[2]安献周.近20年来国内河洛体育文化研究综述[J].四川体育科学,2010,9(3):11.

[3]黄伟,卢鹰.中国古代体育习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4]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薛瑞泽,许智银.河洛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2007.

[6]王景荃.中原文化大典[M].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7]陈义初.河洛文化研究十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8]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9]高松山,云林森.河洛文化中民间民俗体育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93.

[10]董顺波.河洛民俗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88-91.

[11]张笑莉,安献周.河洛庙会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36-139.

[12]段伟.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传承,2013(6):108-109.

[13]胡娟,朱练平.文化创意产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模式研究[J].才智,2013(8):131-132.

[14]高松山,骆学锋.后奥运时期我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长效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1):101-106.

[15]张洪波.文化生态学理论及其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9(10): 85-90.

[16]邵玉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形遗产保护和开发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策略 篇4

1.1 教学软件中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

目前市场上很多教学软件的设计形式五花八门, 忽略了考试教育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教学软件中的内容过于浅显, 不同教学软件互相抄袭严重, 很难达到辅助教师教学的目的, 有的只将书本内容简单的复制到教学课件上, 占用了教学工作者和学生大量的时间, 失去多媒体教学意义。在开发设计教学软件时, 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学科, 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 来编排教学内容, 使教学知识点与教学目标相呼应, 从而发挥出教学形式新颖, 学习模式不枯燥, 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提升教与学的双重效率。

1.2 教学软件中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规律一致

当学生在接触陌生的知识时, 都会有一个认知过程, 也就是理解并掌握的过程。多媒体教学软件是将教学内容与图像、声音、图形及动画等现代信息技术因素融合在一起的辅助教学工具。知识结构的设计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贯彻教师教学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知识结构的设计, 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断层, 规律不清;合理的知识结构的设计应符合新旧知识比例, 知识点有层次, 学生容易连贯记忆并掌握, 课件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热情, 指导学生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3 教学软件及时更新和完善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位优秀的教师一本辅助教学教材可以使用十年甚至更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思想的进步, 再完美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如果不及时完善和更新的话, 将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特征的需求, 促进教育模式的发展。当然, 任何一个教学软件都有自己的不足,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 应及时发现并改进教学软件的不足, 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实现教学目标。唯有不断更新教学软件, 才能持续保持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增强学习能力。

2 教学软件的开发策略

2.1 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软件的教学内容

无论使用什么辅助教学的工具, 目的只有一个, 让学生牢牢掌握所有学科的知识点,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软件时, 由于多媒体因素很多, 要想发挥多媒体软件教学的综合优势作用, 设计应以能充分带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大脑积极思考为导向, 加之充分调研不同学生的需求并分析原因, 进行整理归纳, 合理编写教学内容的难度, 启发内容的设计, 真正实现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因材施教法, 使开发的教学软件能被绝大多数的学生所认可并易于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教学内容, 还能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开发好教学软件可以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培养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 而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 如何快速学习, 以适应现实的需求。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多媒体教学不能仅仅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一种新的辅助工具, 而且可以通过学生借助于多媒体可以发现自己在理解并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先天优势。比如, 新东方的俞敏洪根据大量学生在实际记忆英文单词的过程中, 遇到的不同困惑及对记忆单词的一些个人的小窍门综合考虑, 开发出多种识记英文单词的方法, 有联想记忆法, 音译法, 词根记忆法等等, 以满足不同学生识记单词, 指明记忆方法。同样的, 教学软件应能让学生发现有助于自己掌握知识的多媒体因素, 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3 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特点

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分为4个部分, 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为:教学设计、页面设计、系统设计、媒体设计。前文已经提到过, 不同的学科,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功能不同, 对于文科, 应以教师传授为主, 以增强学生的理解, 所以在教学设计方面应加重文字内容的编辑, 在页面设计方面应以单色调为主, 以凸显文字内容, 在系统设计和媒体设计方面可以添加一些视频资料, 布局以先知识后图像或视频, 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提升学习效率。

对于像数学这种理科工具型学科的多媒体软件教学, 应采用互动型教学软件, 当教师传授一个或是几个数学公式或定理时, 在教学设计应加重选题内容, 通过课堂上高效的互动, 做题让学生牢牢掌握, 在保证高效的学习效率下, 减少学生的温习时间。更重要的是, 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学习特点和使用方法。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制作教学软件过程中, 要有清晰的目标导向, 同时花费较多的精力, 切实根据学生的综合特征, 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体会融入到多媒体软件设计当中, 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现代化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2) .

设计与开发策略 篇5

沙河子镇中心校 贾军利 沙河子镇王党塬小学 王力锋 杨刚虎 郭亮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沙河子镇王党塬小学 王力锋

内容提要

针对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结合我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研究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策略:

一、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淡薄(二)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良倾向(三)学校校本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二、应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加强校本教研,再生课程资源

(二)加强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四)大力提高教师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关键词: 校本课程 资源 现状 对策

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也成为新课改的重点了。国家课程以开发全国统一的、共同的课程方案为目标,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课程的决策权掌握在学科专家手中,是权利高度集中的课程决策模式,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地方课程是以发展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2

为目标,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并在国家规定的课时范围内,设计和开发的课程,其统一性和规范性仅次于国家课程,但高于校本课程。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无法照顾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这种整齐划

一、千篇一律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而校本课程是在学校办学教育理念、办学宗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时间安排上都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弥补了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

根据我们的理解,校本课程资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淡薄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却对其中的某些新知识、新

问题或是臵之不顾,或是一笔带过,极少尝试去寻找资料或与学生共同探究文中的新资源,也不关注教材以外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二)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良倾向

教师不会挖掘学生拥有的课程资源除班主任之外,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往往只在课堂上,课外与学生的接触甚少。因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生活体验不甚了解,其教学就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做什么或怎样做,而学生会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意愿,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他们的兴趣等课程资源因得不到挖掘而白白浪费了。

(三)学校校本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1、电教设施不完善,建校后班班通还没有及时安装到位。

2、图书资源缺乏。

3、教师之间单打独斗,校本课程资源缺整合

4、学校对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二、应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加强校本教研,再生课程资源

1、全程校本教研,为课改提供成功保障。

我镇自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各学校执行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全程校本教研的决策:(1)在开学之前,备课组就把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摆出来,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认领内容。接到任务的老师利用假期充足的时间把自己认领的任务进行斟酌酝酿,并搜集各种资料,结合学生实际编制“导学案”初稿,形成雏形。(2)提前一至二周对所需教学的

内容在备课组进行讨论修改,必须做到人人发言,主备老师执笔修改,不断加工冶炼,从而编制出最符合学生实际,收益最高的导学案。(3)、课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一方面对所教学所疏漏的内容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能为以后教学提供前车之鉴。

2、加强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由于传统的备课方式是单打独斗,各自为阵,高耗低效,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于是“导学图”就实行分工合作,备课组一人主备,集体讨论,集体修改,共同使用,让每位教师好的做法,充分体现在“导学案”上,真正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这样首先就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再次整合,解决了教师之间业务水平差异问题,真正体现了深层次的教育公平。其次是整合了以教材为核心的课程资源。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务实,听课评课实事求是,既不过多美言优点,也不隐瞒不足。我要很快融入到了备课组老师中,迅速把握以导学图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机会,使自己快速的进步和成长……”

(二)加强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学校资源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不管条件多差的学校,只要善于发掘,它肯定也包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利用好学校的资金,加快学校硬件建设,建好微机室、完善多媒体功能、远程教学室;定购更多的图书,备好专门的阅览室,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加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让班级、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新生的课程资源,同时为学校营造好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2、以教材为核心,积极向课外拓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无论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与现实生活与地方文化有很大的关联,那我们学校就应该从这些与学科有关联的又能有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外资源,有计划地引入课堂学习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如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应以教材为核心,结合学校地方实际积极向课外拓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就应该利用好每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知识,形成能力;又可充分利用农村优势,开发利用农村中特有的自然资源,如让学生去观察春天的草、花、树的变化,感受春雨的绵长,学生便会明白观察事物要细致入微,景物描写要生动形象。

3、充分利用好家庭和社会资源

“不论现代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也不能完全取代或否定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对于人的成长所具有的价值。”家庭生活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生活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宽松,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和集体活动。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使他们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学会写,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在家庭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会了交往,丰富了经历,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着大语文。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不管是平

凡还是伟大,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是活生生的资源,语文教师应该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来教化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一个地名的来由,一种风俗民情,亦或是一片自然风光,一个流传的故事等等,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一定要深入挖掘。学校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动全体师生收集素材,根据学科特点编辑成册,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四)大力提高教师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师等各方面都有责任共同努力。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校本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一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二是丰富的知识技能素质。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三是勇于创新的能力素质。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注意发现、勇于创造和充分利用好的校本课程资源。

四是科学的教学管理素质。教师必须学好、掌握好现代管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和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勤于捕捉,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农村的广阔天地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使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我们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并以极大的热情充分利用现有校本课程资源和不断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资源,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崔允漷 著

2、《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文件汇编》 团结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3、《教育科研过程》 新疆大学出版社 杨章宏 著

4、《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平周广强 主编

5、《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6、《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解读》

7、《新课程培训精要》;

坎布拉景区的开发现状与发展策略 篇6

[关键词]坎布拉景区;问题;发展策略

1.引言

坎布拉景区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也是高品位的高原丹霞地貌,具有很好的旅游、审美、科研价值,阿琼南宗寺、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呈现“显”、“密”、“僧”、“尼”共处一地的宗教奇观。目前,坎布拉旅游开发进入了以挖掘文化内涵为中心,向着绿色、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挺进新的历史开发阶段,在此基础上对于该景区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的分析,成为了促使坎布拉景区成为全国知名景区的驱动力。

2.坎布拉景区概述及开发现状

2.1景区概述

坎布拉旅游风景区地处西宁东南130多公里处的黄南州尖扎县境内的李家峡黄河南岸,最低海拔2300米,最高海拔3100米,平均海拔2500米,总面积4776公顷。

坎布拉旅游风景区由原始森林、丹霞地貌、黄河大峡谷等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李家峡水电及其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宗教寺院、民俗风情等神秘的人文景观组成,是青海省进行消夏避暑、休息疗养、观光旅游和开展科学考察、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等特种时尚旅游地。该景区于1992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5年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目前也是青海省境内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3.坎布拉景区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本文以坎布拉景区发展现状为参考,结合实地调研所搜集的资料,分析出坎布拉景区在其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3.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从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第一,从外部交通条件分析,西宁到坎布拉景区有130公里,到景区的距离较长,交通设施较为完善的,坎布拉距离西宁市虽然直线距离较近,但从旅游时间上分析,周围边境的区域进入坎布拉景区所需耗费的时间较长,给游客带来不便;从景区游览线路来看,从收费站进入核心景点,有很长的路程,收费站和游客服务中心只能班车解决游客的路程,景区规定私家车不能进去景区,景区观景车很难高效的运转,景区内部交通不完善。第二,从住宿条件分析,坎布拉景区没有完善的旅馆、餐厅和商铺的空间区域,但景区的旁边有一家黄河宾馆,据从实得调查来看,里面设施落后,游客入住人数很少。

3.2景区的人力资源管理欠缺

虽然坎布拉景区是青海省境内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也是能激发更多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的吸引物,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坎布拉景区高层次管理和专业人才缺乏,缺乏既懂外语又熟悉的业务的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坎布拉景区的发展需要,旅游发展的后劲不足。

3.3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层次不高,体验需求关注不足

旅游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坎布拉景区是观光旅游为主的,普遍存在景点开发缺乏文化挖掘的问题,该景区对于体验性活动的开发关注不足,坎布拉景区的周围是藏族为主的景点,缺乏对于在藏族家留宿体验民俗,了解藏族的生活习俗和礼仪的体验旅游产品少之又少,所以坎景区对于其景点的开发层次无法较为与满足游客的需求。

4.加快坎布拉景区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4.1加强坎布拉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旅游景点能否受到游客的好评,除了旅游景点的自然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是否以人为本,是否能所尽所能为游客着想,为游客服务。因此坎布拉景区建设重点在于强化坎布拉镇的旅游接待功能,修建不同档次的饭店宾馆,根据旅游线路的长短和旅游景点的特色,建造游客的停車场、厕所、餐馆、宾馆等附属设施。

4.2培训景区的旅游人员,招聘旅游企业人才

对于坎布拉景区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第一,选择招聘人才、选拔人才等方面。对于坎布拉景区的讲解员招聘,可以招聘当地的具有较高学历的本科学生中层管理人员可以从其他景区进行有经验管理人员的聘请。

第二,培训景区的旅游人员。为了加快坎布拉景区的开发和发展,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培训可以和青海当地的高校合作,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

4.3补充设计景区旅游产品

1、观光旅游——水体观光型旅游产品。伴随着坎布拉各种水电站的开发,生态环境与水体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美好景区的同时,可以利用丰富的水利旅游资源,水库景观为主,开发水上娱乐和水上运动等新型旅游产品。

2、度假旅游——避暑度假旅游产品。坎布拉是国家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在景区森林植被好,气候条件适宜,空气富氧,是青海省避暑度假旅游圣地。所以可开发避暑度假旅游项目。

3、专项旅游。(1)民俗体验旅游产品:坎布拉景是区森林公园、丹霞地貌、宗教文化、民族风情为一体,还有耐人寻味的青海省内显、密、僧、尼并存的唯一法地。这类景区体验很多游客在少数民族当地浓郁的氛围中,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宗教文化,体验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坎布拉景区让很多游客热切的感受到民族特色,游客充分体验农家乐,感受民族风情。(2)极限旅游项目体验:在景区充分运用游客满足参与、体验的时尚旅游需求,营造刺激或有趣的户外攀登活动,坎布拉景区是森林公园、丹霞地貌为主的旅游景区,这样的活动让游客认知大自然的理解,同时也能满足游客对自然界的好奇,也能满足游客对关心自然地愿望。

参考文献

[1]谢爱良,杨太保.青海坎布拉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学报),2006,42(2):16-18.

[2]约翰—斯沃布鲁克.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4.

[3]宋海涛王,资凯,陈开宇.阿尔山地区旅游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思考[J].2007,6(13):15-16.

[4]罗正霞,卓玛措.青海坎布拉风景区旅游形象设计研究[J].青海科技,2008,3:9-11.

[5]李西林.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2008,17(1):49-52.

作者简介

赵婷(1983~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旅游教师,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XGL013)

商品开发中的色彩设计策略 篇7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 由于商品逐渐趋于同质化, 不同品牌商品的功能和价格往往非常接近, 而此时商品的视觉效果就成为消费者的抉择的重要因素。而在影响商品的视觉效果的因素中, 商品的色彩这一因素的作用非常独特和重要。因为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应和魅力, 它可以刺激和提升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根据有关试验表明:人们所获得的信息80%由视觉得来的, 而人们在观察物体时, 最初的20秒中色彩感觉占80%, 形态感觉占20%;两分钟后色彩占60%, 形态占40%;五分钟后, 两者各占一半。美国人总结出的“7秒定律”也印证了上述试验结果, 他们发现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 只要7秒钟, 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之中, 色彩的作用达到了67%。这些结果都证明了色彩给人们的印象是多么的迅速和深刻。也决定了在商品的开发设计的过程中, 为商品选择合适的色彩是必须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商品开发中影响色彩设计的因素

怎样来进行商品的色彩设计呢?首先我们就需要了解影响商品色彩的因素。商品的色彩设计是主要根据商品的目标用户、商品的类别和商品的销售三方面因素来决定色彩的选择和比例, 这样可以使商品更具竞争性和适应性, 减少满目性。要考虑商品是的目标用户是谁, 其喜好的色彩有什么;商品的用途, 使用环境是什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对于商品的色彩有不同的选择;相同民族, 不同地域的人群对商品色彩的选择也有明显差异;同一民族,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选择也有区别;消费者的文化修养也影响到对商品色彩的好恶;同时, 流行色也是商品色彩设计的考虑因素, 如手机、汽车常把室外流行色作为外表色;而家电产品、汽车内饰则选择室内流行色;流行色有着其自身发展规律, 如果长期感受同样的色彩, 人们就要寻求新的刺激;此外, 商品色彩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实用性, 如白色的商品易脏, 需要经常擦洗, 而深色商品的耐污性则相对要强很多。

三、商品开发中色彩设计的策略

从影响色彩设计的因素我们可以发现, 在对商品进行色彩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 我们怎样才能按部就班的完成这么一项复杂的工作, 最终为商品准确的选择适合的色彩呢?这就需要有色彩设计的策略, 在这里我将色彩设计的策略总结为4个环节, 分别是:色彩的调查研究策略、色彩的功能性设计策略、色彩的情感性设计策略和色彩的营销性设计策略。

1. 色彩的调查研究策略

在商品开发的过程中, 不论任何类型的商品——小到牙刷, 大到汽车, 其色彩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色彩的调查研究中, 最重要的是分析色彩所处的时代环境。从具体的操作角度, 色彩的调查研究可分为信息层面的流行色调查研究和实地层面的市场研究。前者可分为新闻、杂志、专业刊物等, 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国内刊物和国外刊物, 流行趋势预测信息和市场调查报告。而实地层面的市场调查研究可分为店头调查研究和街头调查研究。店头调查研究又叫定店调查研究, 即定期去固定店铺商场进行调查研究。街头调查研究又叫定点调查研究, 它不局限于一家店铺商场, 以人气旺的店铺商场为主要目标, 定期在固定的场所进行调查研究。以上的调查可根据商品的类型, 选择数月或每月一次进行, 并汇总色彩样本和附有照片的表格。调查研究贵在坚持, 以把握色彩的变化趋势为核心目标。

2. 色彩的功能性设计策略

色彩的选择与商品的功能属性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功能的商品在进行色彩设计时的差别很大, 这种差别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如与饮食洗漱相关的产品强调清洁, 而白色会让人感到清洁, 所以电冰箱、微波炉、座便、洗脸池等厨卫用品大多会选用象征清洁的白色;商务用车强调高档、威严、地位, 因此也大都会以稳健、重量感十足的黑色作为主色调;而红色最为醒目, 因此在具有侵略性、指示性和应急性的产品上大量应用了红色, 如高性能跑车、道路标示、消防设备等。

色彩的功能性设计策略还体现在, 色彩不仅与视觉有关, 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甚至还会影响人的身体机能。比如:蓝色能给人以宁静、深邃之感, 具有明显的镇定作用;紫色可使人的情绪得到安慰;黄色能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唾液腺的分泌, 刺激食欲;绿色对人的视觉神经最为适宜, 能够缓解眼睛疲劳, 因此现在的黑板大都变成了绿色。色彩还可以影响到人的味觉。美国色彩研究所曾经做过实验:将同样的咖啡倒入形状相同、颜色各异的杯子, 然后请人分别品尝, 结果多数人认为杯子里的咖啡口味有很大区别。他们认为黄色杯子的咖啡太淡, 绿色杯子的咖啡有酸味, 红色咖啡的味道最香浓。因此, 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雀巢咖啡的杯子要设计成红色了。

3. 色彩的情感性设计策略

色彩是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的, 比如柔和的浅色会给人以轻盈的感觉、冷色系具有男性的感觉、艳丽柔和的色彩则具有女性的感觉。利用色彩在情感上的强烈的渲染力, 可以增强商品形象的渲染力, 加强识别记忆。在开发商品的过程中, 针对不同职业、地区、年龄的人要考虑他们的情感倾向和审美趣味, 据此进行色彩设计。比如, 给小孩子设计玩具产品时就应该色彩鲜艳, 色相对比强烈, 这样可以给孩子产生新奇感;青年人则喜欢张扬、夸张的色彩;成年人则喜欢沉稳、丰富的感觉;而老年人则要避免太强烈的色彩, 要以宁静、安详的色调为主。

比如, 2006年12月在中国地区上市的索尼VAIO C系列笔记本电脑以鲜明的流行色以及和谐的配色, 荣获“2006年度中国电子产品色彩大奖”。除了经典的白与黑, 浅绿、粉红、淡蓝以及灰色都成为了该系列的主推色, 再辅以与机身颜色搭配的键盘, 其和谐之美使C系列具有出类拔萃的悦目和自信。虽然C系列笔记本电脑的成功不能全部归功于对色彩的大胆运用, 但是色彩作为“沉默的推销员”, 其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4. 色彩的营销性设计策略

产品只有在消费者购买之后才能成为商品, 在产品设计生产出来后怎样更好的销售出去, 这主要是营销环节的事情。但是在商品的开发设计中, 就必须要考虑到营销环节的因素。日本立邦涂料有限公司设计中心研究表明, 色彩能为产品及品牌的信息传播拓展40%的受众, 可以将人们的认知理解力提升75%, 也就是说在不增加营销成本的基础上, 成功的色彩设计可以为品牌的传播增加15%~30%的附加值。

我们以联想的手机为例:联想手机在2006年9月10日发布了“粉”时尚手机i807, 并在同期启动以“粉时尚”为主题的营销推广活动, 使得联想手机成为国内首个利用色彩去诠释产品感性诉求的品牌。i807手机作为手机市场上首款拥有缤纷亮丽色彩的PDA手机产品, 销售状况非常不错, 使联想手机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销售旺季, 一些地区甚至供不应求。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 在粉时尚的宣传攻势下, 联想手机的整体品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尤其在一级城市提升了近7%。这意味着“色彩”成为了联想手机体验营销的新卖点。

四、结论

在“眼球经济”时代, 如何让商品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唤起他们购买的欲望成为所有商家都在思索的问题, 而这就需要从商品的开发阶段就进行深入的色彩研究与设计, 根据商品在目标用户、功能特性、造型特点等因素, 充分利用色彩的调查研究策略、功能性设计策略、情感性设计策略和营销性设计策略, 为商品设计出更多适合的色彩, 使商品从市场上脱颖而出, 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怎样让商品迅速吸引住消费者, 激发其购买的欲望是所有企业必须深入考虑的事情。利用色彩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在商品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为商品设计出合适的色彩方案, 需要运用到色彩的调查研究策略、色彩的功能性设计策略、色彩的情感性设计策略和色彩的营销性设计策略。

关键词:商品,色彩,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 (日) 下川美知瑠:色彩营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北京领先空间商用色彩研究中心:商用色彩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3]孙云:现代营销中的色彩战略[J].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03期

设计与开发策略 篇8

核电站的三维布置设计活动有管道、设备、电气、仪控、暖通、结构、建筑等众多专业参与, 他们在统一的协同平台工作, 此外, 一些设计需要上游设计输入, 但由于项目的设计进度的要求, 很多三维布置设计活动不得不平行开展, 这样导致下游工作开展时缺少确定性的设计输入, 因此需要展开开口项管理, 分析紧急程度, 并及时为一些紧急活动提供缓解手段, 如定义暂时的包络值, 从而有效避免涉及过程中部分上游活动和待解决问题的遗漏, 确保对工程设计质量和进度不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1 定义和举例

开口项是指在三维布置设计分节点分阶段固化时遗留的任何事项, 主要包括上游设计输入缺失时采用假定设计输入以及专业布置工作未完成部分。当三维布置设计的上游资料, 如系统流程图、设备图纸的缺失, 为满足固化进度, 经过上下游专业的口头、邮件协商, 下游专业可暂以参考电站资料 (包括图纸、文件、模型) 开展设计。此外在节点固化时, 部分专业布置工作并未完成, 但不影响厂房总体布置及土建结构, 则该节点内容可以固化, 但未完成内容作为开口项进行跟踪管理。

开口项举例:

缺少设计输入和设计假设 (如:缺少系统流程图、辐射分区) ;可能引起修改设计假设的行动项;上游设计没有完成;可能进行设计潜在修改的部分;设计规则的澄清 (预埋板补充规则) ;供应界限的澄清。

2 开口项管理

开口项状态管理包括状态和紧急度两部分。

2.1 开口项状态

开口项状态定义以下三种:

打开:开口项确认打开, 但尚未采取任何缓解措施, 可能影响工程进度。

缓解:为避免对项目进度有直接影响, 采取了缓解措施, 但最终项目的设计输入或设计成果尚未完成, 对项目存在潜在的影响。

关闭:项目真实的设计输入或设计成果已经完成, 各种问题已经考虑, 对工程不构成潜在的风险, 如假定设计输入或设计输出包络值确认与项目真实设计输入和设计成果一致。开口项要求在相应节点前关闭。

2.2 开口项紧急度

开口项的紧急度分为以下三种:

不紧急:开口项开启时, 设计节点 (或阶段) 时间前至少一个月;

紧急:影响的节点 (或阶段) 前一个月内, 且未采取任何缓解措施, 将会对提交下游设计和工程产生严重的影响。

制约:超过影响的节点 (或阶段) 时间尚未关闭的开口项, 未关闭包括对没有缓解行为或没有对缓解行为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图1表示了开口项未进行管理以及管理后的目标:

2.3 开口项管理原则

在开口项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开口项管理跟踪表 (下节说明) 在启动会议后开始建立, 并持续跟踪管理。

(2) 在开口项进入紧急中 (任务结束前1个月为紧急期限) , 应由责任人提出措施, 并视具体情况提交综合布置团队进行决策, 清单提交项目办进行重点跟踪管理。

(3) 在相应节点固化评审时, 开口项清单是评审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未关闭的开口项需节点固化评审报告的组成部分。

(4) 开口项作为项目设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处于紧急中的开口项在项目例会中作为关注议题进行重点汇报。

(5) 原则上在任务截止时间 (通常为三级进度) 前, 不允许有打开并紧急的开口项, 即:所有开口项的必须在紧急期限内采取措施。因为这样的可以减少开口项对整个项目进度造成的影响。

(6) 所采取的措施必须以提资形式固化, 提资满足质保要求, 批准为项目设总, 同时也作为质量记录的一部分。

3 开口项记录

3.1 开口项编码

为对开口项进行有效的跟踪和识别, 应对开口项进行编号记录。

编号结构XX-YY-00000

第1段XX:为开口项提出专业的专业代字。

第2段YY:为负责该开口项资料专业的专业代字。

第3段00000:代表开口项的流水号, 为5位数字, 本编号连续增加, 只与项目有关。

编码举例:BZ-SB-00001, 是指BZ专业提出的缺少设备资料的开口项。

3.2 开口项跟踪表

在开口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统一的跟踪表便于明确关注重点, 便于各专业间清单的汇总。作为开口管理的记录的载体, 开口项跟踪表由各专业进行维护和更新, 表格格式详见表1, 开口项跟踪表需按规定和格式进行填写。

其中: (1) 层高:开口项所影响的Á厂房层高, 层高按照土建层高划分进行填写; (2) 名称:开口项的名称, 如:设备、阀门、管道、流程图、墙体、楼板、固定点等; (3) 物项编码:凡有关设备标识码的物项, 填写设备标识码;如无设备功能码的物项, 填写模型中相关物项的编码; (4) 开口项描述:具体描述, 如缺少管嘴尺寸、运行载荷、设备外形图纸等; (5) 状态:指开口项的状态, 填写规则为:O=打开;M=缓解;C=关闭; (6) 紧急度:填写紧急、不紧急; (7) 负责人:上游资料提出方的负责人, 本条目由开口项需求专业填写; (8) 负责参与部门:上游资料提出方的部门及参与部门, 由开口项需求专业填写; (9) 措施描述:具体文件及信函编码; (10) 底线:任务截止时间, 格式为:YYYY-MM-DD; (11) 对土建、布置是否有影响:填写“Y/N”, “Y”代表是, “N”代表否。

4 开口项管理平台开发

4.1 管理平台功能

为对开口项进行数字化管理, 基于以上描述的开口项管理逻辑, 开发了网页界面的管理平台, 具体包括如下功能:

(1) 开口项清单excel导入导出功能; (2) 开口项编号查询; (3) 对开口项内容进行修改; (4) 导入、导出、修改节点清单。

管理平台将节点进度同开口项清单有机结合, 按逻辑自动识别开口项状态, 并对于紧急的开口项自动标红高亮显示,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4.2 平台界面

(见图2)

5 结束语

在核电项目工期紧张的情况下, 三维布置设计开展时, 往往上游输入没有具备成熟的条件, 比如设备厂家信息缺失, 或者下游土建结构急需出图而对应的布置尚不能固化, 这些都需要在设计管理过程中, 对开口问题作为明确的开口项进行记录、跟踪并按紧急程序进行应急处理。文章提出的开口项管理策略, 有效地落实了开口项的责任方、处理方法, 确保开口项对项目进度质量不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设计与开发策略 篇9

因此, 在这一背景下引入“市场深度开发”, 便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那么如何来理解“市场深度开发”的内涵呢?笔者认为, 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来展开。具体而言, 静态视角主要从增强客户忠诚度和挖掘潜在客户上来进行理解;而动态视角则需要从引导客户需求偏好上来下工夫。对于后者需要强调一点, 即厂商应主动与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进行对接, 而不是一味地去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来调节自身的产品线。只有这样, 才能在减低厂商内控成本的同时, 树立起品牌号召力。本文将以我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为背景, 来进行主题讨论。

1“市场深度开发”的目标定位

结合以上对静态和动态视角的阐述,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定位“市场深度开发”的目标。

1.1 增强消费者忠诚度

增强消费者忠诚度主要针对显性消费者而言的, 即增强他们对产品的认同感, 以及对产品释放出正面的社会舆论, 随着产品使用价值的逐渐消失将再次选择该品牌产品。通过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本资料发现, 诸多作者都将消费者忠诚度与品牌忠诚度等同, 对此笔者是反对的。品牌作为一种蕴含产品文化和企业核心价值的综合体, 只有在消费者获得切实满意的使用体验后才会逐渐产生品牌忠诚度。因此, 这里笔者将“产品的认同感”、“释放正面的社会舆论”一同纳入到了增强消费者忠诚度的目标体系中。

1.2 挖掘潜在消费者

从静态视角来考察市场深度开发, 其必然存在着对现有市场份额的拓展需要。因此, 挖掘潜在消费者便成为了市场深度开发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来认识潜在消费者呢?从市场营销原理出发可知, 潜在消费者=有购买欲望+无购买能力的人群, 即这类人群存在着刚性的预算约束而无法购买该产品。与此同时, 笔者认为, 将同业友商的消费群体吸引到自己的产品消费中来, 也可以看作是挖掘潜在消费者。从实用主义出发, 挖掘存在刚性预算约束的潜在消费者, 将使厂商面临较大的机会成本。

1.3 引导消费者需求偏好

通常营销观念认为, 厂商应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来开发产品。对此, 笔者是赞同的。但随着我国后工业化时期的到来, 未来商品市场中的产品将以智能化、信息化和高端服务化为主线。这就预示着, 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产品结构将超出大众消费者的经验范畴, 从而这就需要厂商主动去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偏好。通过消费者偏好的引导, 来建立起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格局。

2 营销策略设计的着力点分析

在以上目标定位下, 营销策略设计的着力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培育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

根据市场营销理论可知, 作为一种完成的产品体系由内及外分别存在着: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这三个同心圈层。那么培育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 便需要分别在三个圈层中来开展工作。“核心产品”指向产品的使用价值, 其应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效用, 并给予消费者较高的效用程度;“有形产品”则指向产品的市场识别机制“品牌”, 且品牌又蕴含着产品内涵和厂商文化等元素, 从而还应使消费者认同产品所释放出的文化价值元素;“附加产品”指向了产品的售后服务领域, 该领域围绕的工作将维系有效的客户关系。由此, 培育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便需要三管齐下来实现。

2.2 提升消费者的产品体验程度

若是实物类产品则需要在视觉、触觉等感官领域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程度, 若是服务型产品则需要在人际互动、心理安全感等领域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程度。随着我国2012年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信息化技术的普遍应用, 以及消费者对高端服务产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 意味着需要认真思考提升服务型产品体验程度的着力点。笔者认为, 服务型产品无论处于什么程度和规格, 它都存在着无法储存、无法分割、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特征。因此, 就需要通过线上全景展示与线下实际感受相结合, 来全方位提升消费者的产品体验程度。

2.3 加强产品差异拓展市场空间

在市场结构理论中存在着这样的结论, 某产品的市场差异性越强, 其市场垄断程度也就越强。其中的原因可以归因于市场识别机制的作用, 也可归因于消费者求奇、求新的消费心态使然。从对当前我国消费群体消费偏好考察的结果发现, 我国消费群体在消费偏好上呈现出更加理性、更加突出个性的变化趋势。更加理性意味着, 消费者面对同一使用价值的不同品牌商品, 他们能理性地解读出内心的序数效用评价。更加突出个性化表明, 消费者在面对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时, 更加看重该商品赋予自身的社会识别度。由此, 这里的着力点便需要从收敛产品使用功能, 以及对产品进行个性文化定位入手。

2.4 潜移默化中引导消费者偏好

前面已经提到, 后工业化时期受到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 许多产品的使用价值已经超出了消费者的经验范畴, 所以需要厂商来引导消费者的偏好来缩短产品投入期的时间。根据人类“刺激——需要——行动——满足”的行为逻辑可知, 厂商首先需要刺激消费者的感官, 从而在激发起他们需要意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产品的销售。不难理解, 这里的着力点便在于“如何实现刺激”。

3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解析

以上所提炼出的着力点共同构成了厂商开展市场深度开发的措施, 但在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这样几个难点问题。由此, 笔者将其归纳如下。

3.1 产品认同感与品牌认同感的契合问题

毫无疑问, 强调产品认同感在于增强消费者的产品忠诚度, 而增强消费者的产品忠诚度又指向提高产品粘性。但从实证研究所反馈的信息却表明, 消费者对产品所具有的认同感, 并不一定会导向消费者忠诚度增强这一事实。其原因可归因于, 当前无论在实物类产品和服务型产品上, 消费者的选择集合都被无限放大, 从而在消费者的非专业性采购活动中, 为了降低商品采购所带来的交易成本, 他们也会以便利原则作为采购行为导向。因此, 厂商受资源禀赋条件影响而无法解决“便利”问题时, 则需要从增强品牌认同感上下工夫了。

3.2 突出产品个性文化与专用性损失问题

突出产品个性文化元素, 将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识别度。但在实施这项活动时, 我们也需要面对因个性化元素的专用性使然, 而排斥掉其他消费者人群。以翻盖手机营销为例:诸多电商在销售翻盖手机时, 都突出了该类型手机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 进而在个性化文化元素建构上便突出了老年文化。这一文化类型具有专用性特质, 从而就将中年人群、青年人群中偏好翻盖手机的潜在消费者排斥在外了。可见, 如何避免出现文化元素的专用性损失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3 实现产品刺激与规避虚假宣传的问题

近年来不少厂商在刺激消费者需求意愿时, 出现了虚假宣传的情况。这里的虚假宣传包括:对使用价值的虚假宣传, 以及对产品文化内涵的过度包装。对于后者, 如某厂商以情怀塑造来营销手机, 这种情怀塑造就体现出“虚”的成分。笔者认为, 实现产品的刺激效果应着眼于产品自带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效上, 而过度炒作和饥饿营销方式, 都难以被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所接受。

4 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 应对难点问题的对策可概括如下。

4.1 应对产品认同感与品牌认同感相契合的问题

培育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 重点应放在产品使用价值的体现方面。这一点, 主要通过根据市场反馈来不断优化产品的物理结构 (实物类产品) , 或者不断完善产品服务流程 (服务型产品) , 最终来锁定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如苹果手机) 。在此基础上, 通过线上线下的同步宣传在区域市场中建立起良好的产品声誉度, 并借助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主要借助实体店面来增强客户体验感) 来培育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这样一来, 便能巩固现实消费者和挖掘出潜在消费者来。

4.2 应对突出产品个性文化与专用性损失的问题

厂商在进行市场深度开发时, 在无法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偏好的情况下, 不应轻易将不同规格的产品定位于特定的人群。这样一来, 自然会产生个性文化突出而带来的专用性损失。由于我国消费者群体仍对产品的销售价格较为敏感, 所以针对产品个性文化元素的提炼和释放, 可以分别从不同收入层次出发来展开, 如通过建立“亲民、体贴、至尊”等档次的产品文化类型, 便可以在相应价位上自动吸引各层次的消费者。

4.3 应对实现产品刺激与规避虚假宣传的问题

2007年苹果新款手机上市颠覆了人们对手机功能的传统认识, 进而开辟了智能机的时代。毫无疑问, 是苹果手机厂商通过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来实现营销成功这一结果的。因此, 我国厂商在今后压产能、调结构的内外环境中, 要把心思放在产品使用价值的创新和再造上, 通过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相融合, 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相适应, 循序渐进地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在实现消费者学习效应的基础上, 通过产品技术将消费者锁定在自我需求意识强化的路径上。

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市场营销方式出现了多元化同步发展的趋势, 如电商营销、微营销等。但从实现市场深度开发的目标出发, 仍需要使这些新的营销方式收敛到提升客户体验感和培育客户忠诚度等范畴。由此, 厂商需要发挥同时发挥线上线下营销活动的比较优势, 来共同支撑起营销策略的设计工作。在当前实体经济发展困境下需要大力开发农村市场, 如与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和个人建立起业务联系。在利用互联网方面, 则可以借助QQ、微信来与目标客户进行适时互动, 来进行产品沟通。

5 结语

市场深度开发的目标可定位于增强消费者忠诚度、挖掘潜在消费者、引导消费者需求偏好等三个环节。营销策略设计的着力点可围绕着培育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提升消费者的产品体验程度、加强产品差异拓展市场空间、潜移默化中引导消费者偏好等四个方面来展开分析。其中, 需要重视产品认同感与品牌认同感的契合、突出产品个性文化与专用性损失、实现产品刺激与规避虚假宣传等三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德君.现代企业市场营销[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4) .

[2]杜萌.我国物流企业市场营销问题与策略[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 (11) .

[3]黄成美.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J].企业家天地 (中旬刊) , 2011 (12)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篇10

一、以文为本, 由此及彼

教科书是精心选编的, 有着相对完整的体系, 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挖掘课文中的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需要教师对课文进行再度开发。

1. 仿写文本, 巩固内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有很多妙词佳句、精彩语段, 教师除了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外, 还应巧妙地利用文本资源作范例让学生动手仿写。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与运河》时, 当学习到“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一句话时, 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仿写句子, 对“是谁?是”这一句式进行仿写练习。仿句的练习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 填补空白, 升华情感。

课文常因表述需要而对某些内容有所省略, 这些“留白”处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点, 运用重组课文语言的形式, 给予学生读写语言实践活动。如课文《爱之链》结尾的一句话: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 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亲爱的, 乔依……”这一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 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展开想象, 对文本进行续写, 这样的续写,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3. 对比阅读, 启迪智慧。

对比, 能让人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能更明确两者的特点。阅读教学中的对比阅读也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文本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如六年级上册的《学与问》, 这是一篇说明文, 是阐明事理的文章。单纯解说这一文体, 学生可能不易理解, 所以,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 我先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比较阅读, 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 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 有的说明一个道理, 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会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 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阅读思路, 能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二、生成资源, 及时捕捉

课堂生成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 而是在教学中随机产生的, 它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提出的问题, 甚至错误的回答等。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 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

1. 在质疑中生成。

在课堂教学时, 总会有学生提出很多教师预设以外的问题, 教师不能避而不答, 而是应通过各种途径给予解答,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并对一些有价值的质疑进行适当的拓展, 使之生成为新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观书有感》这一课时, 教师刚出示课题, 就有学生满脸疑惑地问老师:“我预习过这首诗, 诗中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 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 为什么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上课伊始就有学生这样发问, 其余学生先是鸦雀无声, 后来便议论起来, 也有学生说:“我也这样认为, 还不如把诗题改为‘观塘有感’。”面对这样突发的意外, 教师不慌不忙, 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 顺着学生的提问反问道:“这诗的题目究竟要不要改?为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诗中没有提作者看书, 应该改。”有的说:“诗中没有提书, 可是诗人是在池塘边读书。”老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学生答:“从书的插图知道, 诗人正在读书。”又一生接着回答:“当时诗人在读书, 有一个地方看不明白, 看到池塘边的景色恍然大悟, 就写下了《观书有感》。”老师又追问:“看到了什么景色?又悟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抛出就将学生又拉到了对古诗的理解学习中, 随着教师的层层点拨, 学生最终明白, 这首诗阐述了不断读书吸取新知的重要性。到这里为止, 学生立刻明白:诗的题目不能改。教师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没有拒之于千里, 而是打破常规, 反诘诗歌, 向学生提出改诗题的问题, 一下子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把原先的“让我读, 让我说”, 变成了“我要读, 我要说”。

2. 在错误中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通过巧妙的引导, 机智地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在教学《詹天佑》时, 学生朗读“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时, 将“第”这个字读漏了。我立即将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能不能不要“第”?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发现:强调“第一条”, 就是突出了中国人不依赖帝国主义也能独立完成, 是值得扬眉吐气的!抓住课堂上这一小错误, 学生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设计与开发策略 篇11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开放;策略

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开发利用探讨,对于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更好地履行档案工作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开放的基本内涵

新时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仅包括开发工作本身,还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基础工作、档案开放工作、档案利用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手段、目的等问题,以便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开放的策略探讨

(一)在建设中开发和开放

1、科学调整资源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配置的科学化,从而适应新时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要应进行两方面的工作:

(1)调整档案信息资源结构。档案信息结构包括档案资源种类与成分的状况,所以调整档案信息资源的结构应从两方面入手:①增加种类。新时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档案工作者应把注意力和收集的重点迅速转移到反映社会全面生活的档案材料上来,改变目前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成分单一的状况。②增加成分。在收集档案时,既要收集党政机关的档案,也要收集事业及基层单位的档案;既要收集国有企业的档案,也要收集民营企业的档案;既要收集公务档案,也要收集私人及家族档案;既要收集行政管理的档案,也要收集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的档案。

(2)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就是指档案信息的整理与组合,如何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就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重视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理,包括档案的基础性整理;档案的研究性整理;二是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组合,是指根据整合的目标,采取法律、行政、技术、舆论等方面的措施,使国家档案资源在结构上趋于合理,在配置上趋于优化。

2、加快数字化进程。针对目前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较低、档案网站信息匮乏的现状,加快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丰富网上信息内容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1)目录信息数字化。档案信息数字化,必须以目录信息数字化为前提,其实质就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是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及其机读目录数据的录入工作,科学选定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

(2)档案全文数字化。档案全文数字化的技术实现分两种情况:如归档文件本身就是某种文本或图像格式的电子文件,只需将这类数据按规定转换成规范格式,然后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入档案全文库,建立全文检索系统;如归档的文件是传统载体的文字或图像,这类文件在转化为数字化文件时可选择以扫描图像方式存储、以文本方式存储和以文本连接扫描图像方式存储三种模式。

(3)数字化档案的采集。进行数字化档案的采集时,不仅要对档案信息的全文信息内容进行采集,还要对数字化档案的相关信息,如档案的元数据(电子文件的软硬件信息等)、背景信息(电子文件产生的背景)、相关日志(电子档案产生的时间)等都一并进行采集,并实施前端控制。

3、改善检索功能。档案检索是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存储和根据需要进行查找的工作,它是开展提供利用工作的基本手段,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改善检索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增加新的检索功能。网络环境下,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加工是对档案检索功能的一种改善,利用信息技术将档案着录与标引完成,在档案进行检索时,使档案信息的查找更加准确与便捷;(2)利用先进的检索技术。目前普遍利用的先进检索技术主要有两个:全文信息检索技术与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

4、尽快建设档案门户网站。档案门户网站是一张巨大的网,其中可以包含中国各级各类的省级档案网站,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上传到网络上后,档案开发人员不仅可以通过档案门户网站查找档案,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来发布档案开发成果。

(二)以开放促开发

1、制定可操作的开放规则。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开放档案的程度及方法做出了规定,但有些不大具体,对于细节问题还应深入探讨,全面制定规章和细则。

2、对开放档案进行深层次开发。对已开放的档案进行深层次开发,主要有两个途径:

(1)挖掘开放档案的新价值。档案信息在对社会各行业开放的同时,也参与了各行业的社会活动,必然会推动该行业和社会产生新的价值,档案管理人员就应该积极将其挖掘出来,从而也体现了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的升华;

(2)扩大开放档案的信息功能。而档案部门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档案信息开发工作的新内容加以重视,并承担起这项工作。

3、积极稳妥地进行网上传播。网络作为现今社会传递信息最为快捷的方式之一,逐渐被运用到档案信息的传递中来。但从目前来看,网络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运用,并不如传播其他信息那样普遍。在新时期,对档案信息传播要求快速、便宜,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节奏,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快速进行,因此保证档案信息网上传播的快速及安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多种开发方式相结合

档案的开发方式,是进行档案开放和深入开发档案信息的保证。开发的方式如何,直接影响到档案开发人员的开发结果和利用者的利用率。

1、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结合。对于传统的、可以很方便或是易于数字化的档案,其中包括近现代形成的一些档案,例如以纸质、胶片、音像、磁带、光盘为载体的档案,可以依据相应的转化方法与转化格式,将其转化为PDF等电脑可以识别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将档案进行现代化的档案信息开发、传输,最终能够上载到网络、或储存到数据库里提供利用。

2、公益性方式与商业性方式结合。档案信息是社会的公共记录,社会公众对档案具有很强的公共需求,并且提供公共服务是档案部门的义务,因此档案信息的开发应主要以公益性开发为主。在进行公益性开发的同时,还要进行商业性开发。因为档案所具有的知识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在开发过程中附加劳动所形成的附加价值,使得一部分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可欣赏性、可研究性、可收藏性、可增值性,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和商业价值。

3、独立方式与合作方式结合。在目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式多以独立的方式进行开发,独立的开发方式是指各个档案部门对档案的开发只局限于对于本档案馆或本档案室的档案进行开发。

(四)以利用促进开发

提供利用与信息开发工作虽然工作任务与内容不同,主动性不同,但活动宗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发挥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的使用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

1、以开发保障利用。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信息开发工作时,会根据社会需要,采用专业方法和现代技术,从所收藏的档案中发掘有用的信息材料,进行选择编目或制成档案加工品,主动为社会各界及用户个人提供信息服务。良好的开发,必定会带来更好的利用。

2、开发时充分考虑利用者的需求。在开发的最初,档案的开发人员必定要根据利用者的需求来确定开发的范围及开发程度。如果利用者对此问题十分关注,那么开发成果就要更为详细与周全,开发所用的资料也要更为充分,如果利用者对开发的内容不是很认可与热心,那就要考虑这个开发的范围、程度与所用的时间,甚至应该考虑还应不应该继续下去。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开放策略 篇12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开放理论辨析

新时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仅包括开发工作本身, 还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基础工作、档案开放工作、档案利用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关系, 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解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手段、目的等问题, 以便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

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就是将一般可以公开的和保密期满的档案信息资源, 解除“封闭”, 向社会开放, 允许档案用户在履行简便的手续后, 即可通过一定的方式, 进行开发利用。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开放策略的制定

(一) 在建设中开发和开放

1、科学调整资源结构, 加强资源整合力度。

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配置的科学化, 从而适应新时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

(1) 调整档案信息资源结构。档案信息结构包括档案资源种类与成分的状况, 所以调整档案信息资源的结构应从两方面入手: (1) 增加种类。新时期,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档案工作者应把注意力和收集的重点迅速转移到反映社会全面生活的档案材料上来, 改变目前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成分单一的状况。注意收集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对外贸易 (包括倾销与反倾销、索赔与反索赔、补贴与反补贴等活动) 、证券、保险、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知识产权、商业信息保密、产品检验检疫等工作中所产生的档案以及“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资产重组企业、境外企业、破产企业、私人家族所形成的档案; (2) 增加成分。在收集档案时, 既要收集党政机关的档案, 也要收集事业及基层单位的档案;既要收集国有企业的档案, 也要收集民营企业的档案;既要收集公务档案, 也要收集私人及家族档案;既要收集行政管理的档案, 也要收集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的档案。

(2)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就是指档案信息的整理与组合, 如何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就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新时期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理, 包括档案的基础性整理, 即通过系统化和编目工作, 保持档案在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固有联系;档案的研究性整理, 即通过编纂加工,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由表及里, 使信息价值得到升值, 从而在资政、育人、存史等方面发挥独到的作用;二是新时期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组合, 是指根据整合的目标, 采取法律、行政、技术、舆论等方面的措施, 使国家档案资源在结构上趋于合理, 在配置上趋于优化。调整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成分, 保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优势, 使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本区域形成1+1大于2的整体优势 (服务能力) , 以及档案事业对于区域综合竞争力的贡献率 (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成效) 持续提高。

2、加快数字化进程。

针对目前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较低、档案网站信息匮乏的现状, 加快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丰富网上信息内容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1) 目录信息数字化。档案信息数字化, 必须以目录信息数字化为前提, 其实质就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是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及其机读目录数据的录入工作, 科学选定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

(2) 档案全文数字化。档案全文数字化的技术实现分两种情况:如归档文件本身就是某种文本或图像格式的电子文件, 只需将这类数据按规定转换成规范格式, 然后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入档案全文库, 建立全文检索系统;如归档的文件是传统载体的文字或图像, 这类文件在转化为数字化文件时可选择以扫描图像方式存储、以文本方式存储和以文本连接扫描图像方式存储三种模式。

(3) 数字化档案的采集。进行数字化档案的采集时, 不仅要对档案信息的全文信息内容进行采集, 还要对数字化档案的相关信息, 如档案的元数据 (电子文件的软硬件信息等) 、背景信息 (电子文件产生的背景) 、相关日志 (电子档案产生的时间) 等都一并进行采集, 并实施前端控制。

3、改善检索功能。

档案检索是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存储和根据需要进行查找的工作, 它是开展提供利用工作的基本手段, 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 改善检索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增加新的检索功能。网络环境下, 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加工是对档案检索功能的一种改善, 利用信息技术将档案著录与标引完成, 在档案进行检索时, 使档案信息的查找更加准确与便捷; (2) 利用先进的检索技术。目前普遍利用的先进检索技术主要有两个:全文信息检索技术与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

4、尽快建设档案门户网站。

档案门户网站是一张巨大的网, 其中可以包含中国各级各类的省级档案网站, 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上传到网络上后, 档案开发人员不仅可以通过档案门户网站查找档案, 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来发布档案开发成果。不同地区、不同的档案开发人员都可以将自己的档案开发成果上传到网站, 而利用者也可以不分地域、不分时间地利用档案成果, 这不仅简化了档案利用的手续, 也可以通过点击率或下载次数, 作为档案成果受公众的欢迎程度作以评价, 加以比较, 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 以竞争促发展。

(二) 以开放促开发

1、制定可操作的开放规则。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开放档案的程度及方法做出了规定, 但有些不大具体, 对于细节问题还应深入探讨, 全面制定规章和细则。

制定操作性强的档案开放规则。首先, 应因档案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档案开放年限, 公文、经济、技术、军事的档案开放年限就不应该一概而论;其次, 虽然在制定档案开放限度时, 会因密级的不同而不同, 应及时对限制开放的档案进行鉴定;再次, 应该根据社会当前的发展形势、社会的热门趋势来确定档案的开放年限;最后, 就是指规则的详细程度, 对于开放规则也要像法律一样, 依不同情形制定出不同的实施办法, 对每一类型的档案都要分得很清楚, 并且要制定不同级别的档案工作人员审查不同级别的档案, 将责任落实到人头。

2、对开放档案进行深层次开发。

对已开放的档案进行深层次开发, 主要有两个途径: (1) 挖掘开放档案的新价值。档案信息在对社会各行业开放的同时, 也参与了各行业的社会活动, 必然会推动该行业和社会产生新的价值, 档案管理人员就应该积极将其挖掘出来, 从而也体现了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的升华; (2) 扩大开放档案的信息功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现行文件的提供对象一直局限于文件的形成者。改革开放以后, 社会的民主化意识提高, 人们对公共信息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现行文件中包含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房产经济、养老保险等公共信息, 它必须向社会开放, 而档案部门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档案信息开发工作的新内容加以重视, 并承担起这项工作。

3、积极稳妥地进行网上传播。

网络作为现今社会传递信息最为快捷的方式之一, 逐渐被运用到档案信息的传递中来。但从目前来看, 网络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运用, 并不如传播其他信息那样普遍。在新时期, 对档案信息传播要求快速、便宜, 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节奏,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快速进行, 因此保证档案信息网上传播的快速及安全, 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多种开发方式相结合。

档案的开发方式, 是进行档案开放和深入开发档案信息的保证。开发的方式如何, 直接影响到档案开发人员的开发结果和利用者的利用率。

1、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结合。

对于传统的、可以很方便或是易于数字化的档案, 其中包括近现代形成的一些档案, 例如以纸质、胶片、音像、磁带、光盘为载体的档案, 可以依据相应的转化方法与转化格式, 将其转化为PDF等电脑可以识别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将档案进行现代化的档案信息开发、传输, 最终能够上载到网络、或储存到数据库里提供利用。而对于一些年代较久远不可以运用现代开发方式对其进行开发的档案, 如体积较大的实物档案、一些年代较久远的宣纸载体的档案等, 提供利用的方式只能是进行实物展览等。因此, 传统档案的开发模式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现代档案开发方式并存, 以互补的方式存在。

2、公益性方式与商业性方式结合。

档案信息是社会的公共记录, 社会公众对档案具有很强的公共需求, 并且提供公共服务是档案部门的义务, 因此档案信息的开发应主要以公益性开发为主。在进行公益性开发的同时, 还要进行商业性开发。因为档案所具有的知识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在开发过程中附加劳动所形成的附加价值, 使得一部分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可欣赏性、可研究性、可收藏性、可增值性, 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和商业价值。

3、独立方式与合作方式结合。

在目前,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方式多以独立的方式进行开发, 独立的开发方式是指各个档案部门对档案的开发只局限于对于本档案馆或本档案室的档案进行开发。这种开发方式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一面是指档案开发人员对本档案馆的档案已经非常熟悉, 对本馆的档案特色相对来说也很了解, 开发时可以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对档案进行开发。而有弊的一面就是指档案开发的局限性, 这种独立的开发方式限定了档案开发人员的思维模式, 提起开发就想到要依据本馆档案的特点而开发, 久而久之思想僵化;并且由于本馆 (室) 档案数量的有限、结构内容的相对单一, 使档案的开发成果不具有全面性与完整性, 这种割裂式、各自为战的开发方式必然导致档案信息开发成果有缺陷。因此, 档案的开发要以独立开发与合作开发方式相结合进行开发。

(四) 以利用促进开发。

提供利用与信息开发工作虽然工作任务与内容不同, 主动性不同, 但活动宗旨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发挥档案的作用, 实现档案的使用价值, 为社会创造财富。

1、以开发保障利用。

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信息开发工作时, 会根据社会需要, 采用专业方法和现代技术, 从所收藏的档案中发掘有用的信息材料, 进行选择编目或制成档案加工品, 主动为社会各界及用户个人提供信息服务。良好的开发, 必定会带来更好的利用。 (1) 开发成果要适应时代要求, 保持与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同步性。当社会出现一个新动向, 或者是政府发布了一个新文件新公告等其他类似情况, 或可以吸引公众或政府眼球的事件, 那么档案的开发就要跟随这些事件的发生而开展; (2) 开发要保障利用的易得与畅通。档案信息开发出来并不是让它束之高阁, 而是要将档案开发成果在社会上公布与流通, 所以就要通过各种传播手段, 各种可以让利用者最容易得到档案信息开发成果的手段, 将开发成果传递到利用者手中。在新时期, 网络已经延伸到各个角落, 那么在网上传播开发成果是最为高效的, 也更能保障档案信息开发成果的利用。

2、开发时充分考虑利用者的需求。

在开发的最初, 档案的开发人员必定要根据利用者的需求来确定开发的范围及开发程度。如果利用者对此问题十分关注, 那么开发成果就要更为详细与周全, 开发所用的资料也要更为充分, 如果利用者对开发的内容不是很认可与热心, 那就要考虑这个开发的范围、程度与所用的时间, 甚至应该考虑还应不应该继续下去。

在开发的过程中, 社会也是在发展的利用者的需求也是在变化的, 因此在开发中, 要时刻保持与利用者的联系, 并将开发的进度反映给利用者, 调查利用者对所开发的内容是不是依旧关注, 还需要做哪些改进, 以便使开发更贴近利用者的需求。而开发成果与公众见面后, 也要对反馈信息加以收集, 建立专门的反馈信息处理机构, 了解这项开发的优点与缺点, 以便在下次开发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以利用来促进开发。

三、结束语

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开放工作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 以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为基础, 以档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为目标, 是加快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开放步伐、促进档案事业在新时期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全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必由之路。

摘要:本文通过引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开放理论, 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开放的策略。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开放

参考文献

[1]扈妍珺.档案信息化环境下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2.

[2]刘颖, 马莉苹.刍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兰台内外, 2009.3.

上一篇:桥涵裂缝下一篇:老年性痴呆研究